第一篇:六年级上册走进鲁迅单元导读教学
走近鲁迅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单元导读课”教学设计
主备:
复备:
单元课时:第一课时 总课时:
一、千呼万唤始出来──引出鲁迅
1、课件出示班上一学生写的小诗:
他
黄瘦的脸颊
端起一支笔——这便是他的枪 浓密的胡须
灰黄的长衫
铺开一叠稿纸——这便是他的甲破旧的布鞋
组成了他 摆上一张书桌——这便是他的前
线
他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他是坟边青青的野草
他是主张自由和民主的文豪春风吹又生
他是一根黑暗中的火柴
从彷徨到呐喊
点燃了生命的灯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救救孩子”是他的呼声 横眉冷对 千夫所指
俯首低头 甘为牛马
“读书救国”是他的思想 他是永恒不朽的民族魂
他是新文学的领头人
纵然逝去 虽死犹生
他与中华民族永存
2、指名学生深情地朗诵。
3、诗中的刻画的人物是谁?(鲁迅)
4、对于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他挥着如椽大笔,投身唤醒民众的大潮中;他毕其一生,不断对专制社会进行毫不妥协的批判;他坚持为闰土、孔乙己、女佣、车夫、青年代言,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需要走近鲁迅先生。下面,让我们怀着深深的敬意,恭恭敬敬地跟着老师,书写今天要交流的内容:走近鲁迅。(书写课题:走近鲁迅)
5、齐读课题。
二、天下谁人不识君——认识鲁迅。
1、课件出示一张鲁迅图片。课前你们主要从哪些方面了解了鲁迅先生?能用一句话简单地说说吗?
2、指名一小组的学生全班交流。
三、横看成岭侧成峰──品味鲁迅。
(一)课外读物——大家心目中的鲁迅形象
1、课前你读了哪些关于鲁迅先生的作品?你觉得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在阅读这些作品时,你运用了哪些方法来理解作品内容?
3、学生回忆阅读方法,教师梳理并概括:(课件出示):(1)结合时代背景(2)联系上下文或作品内容(3)联系生活实际或已有知识(4)学会问为什么(5)适当进行联想或想象(6)抓关键词句„„
4、的确,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同饮一杯香醇,越品越有味道,越品越舍不得放手。下面请同学们运用这些方法尽情地品尝手中这一杯杯香醇。相信一定能咀嚼到它独特的味道。
(二)课内文章——不同角度感受鲁迅的人物形象。
1、《少年闰土》这篇课文是鲁迅对少年时代一个好朋友闰土的回忆,从文中能感受到小时候的鲁迅生活在四合院里,他整天过着私塾生活,非常无聊,所以对农村生活非常向往,他也希望自己生活得自由自在些。
2、《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篇课文讲了作者亲眼目睹的四件事情:谈《水浒传》、笑谈“碰壁”、救助车夫、女佣回忆。从这四件事情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个关心后辈、抨击黑暗社会、热爱人民、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爱国的革命家。
3、《一面》这篇课文讲了作者亲身经历的到书店买书的事情,从作者进店——买书——得书——出店,表现了鲁迅热爱劳动人民和关心进步青年的高尚品质。
4、《有的人》这首诗是1949年11月1日为了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而写的,作者以两种对立阶级的人为代表,提出了对生与死的不同观点,然后写出了这两种人对待人民的态度,接着表明人民对这两种人的不同态度。
五、要留清白在人间——怀念鲁迅
1.同学们,尽情地阅读鲁迅的作品吧,我相信,你会对先生有更多的了解。
2.课后我还建议大家继续可以从这几个方面阅读:(课件出示:①、鲁迅知识我知道。②、鲁迅故事我会讲。③、鲁迅作品我能读。④、鲁迅名言我会背。⑤、鲁迅纪念馆我去过。)
3、书籍介绍
老师向大家推荐三本鲁迅的书。一本是《世界名人传记──鲁迅》:这本书用妙趣横生的故事介绍了鲁迅的一生,读起来简单而有趣。第二本是《朝花夕拾》:这是鲁迅的作品,图文结合,便于我们理解。第三本是《鲁迅文学作品集──小说卷》,我们的课文出处《故乡》就第一篇。
第二篇:走进鲁迅单元教学反思
《走进鲁迅》实践活动教学反思
学习第五单元的过程中,安排孩子们搜集鲁迅的作品,以备后用。单元结束,“鲁迅作品交流会”如期进行。鲁迅作品不难搜集,交流应该很精彩!
过程却不尽人意!经过调查有一半多的孩子没有做好准备。咋办?大发雷霆后,取消活动?稍作平静后,我临时决定:活动改称“鲁迅文章评析会”。作品展示后没做准备的同学需谈体会,每个人都要说,没有选择的余地,并且不能和别人重复。我略带讽刺地称他们为“评论家”。刚开始的一篇文章是张慧同学从《狂人日记》中选取的一个片段,总体感知:很难懂。有一部分同学的评论却有一番意义,感受到鲁迅在抨击旧社会的黑暗,体会到社会的不平等。也有一部分同学的说法令人啼笑,简直是驴唇不对马嘴,我还是宽容相待,不管怎样敢站出来说话了,对某些同学来说,这是很大的进步。
接下来,《风筝》《论雷峰塔的倒掉》孩子们照样说的有鼻子有眼,看来“逼迫”有时还是奏效的。随着活动的进展,班内的气氛开始活跃,“评论家”们已经感受不到自己是“受罚”了,慢慢大胆起来,笑声渐渐生起,我先前的气愤情绪也随之淡了下去„„
这样的“交流评论”比我先前预设的“读作品”更有意义。虽然评论鲁迅文章的高难度,导致论述浅显,但孩子们的思维被开启、培养了语感,实践了语言、表达了心声„„
这样的实践活动开展的多了,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就不会有那么多孩子“打无准备战”了。
第三篇:走进鲁迅 单元整组教学
初识鲁迅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组单元整组教学设计 山东德州跃华实验学校 毕力英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这是本单元“初识鲁迅”的第一篇课文,选编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成就;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展现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来使人历历在目。阿累的《一面》,文中的对话和外貌描写十分传神,字里行间倾注着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三篇文章之后,教材安排了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四篇课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物形象的极好范本。“口语交际?习作”中的口语交际,让学生交流“留在心里的印象”,习作让学生根据两则材料选择一个完成,一是写自己的小伙伴,一是续编发生在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一个故事。“回顾?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学生心目中的鲁迅形象;二是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日积月累”安排读背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趣味语文”则讲述了鲁迅少年时的一个有趣的故事。
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搜集与鲁迅相关的资料,如,鲁迅写的《故乡》、巴金写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周海婴写的《父亲的写作》、萧红写的《回忆鲁迅先生》,都可以在课堂内外引导学生读读,让鲁迅这一人物形象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烙印。
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四个模块:
模块一:预习。初步感知内容、初步感知人物、初步感知情感。
模块二: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课文人物,感知课文情感。
模块三:品味语言,领悟表达。
模块四:施展练习。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学习效果。
实施说明
整个教学设计注重整体性,各个模块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前一模块与后一个模块的学习目标层层深入。采用教学流程和板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教学流程只是了教学的基本步骤,是一个大体的路径,板块设计,让每个训练项目凸显出来,对每个内容进行相对深入地思考。
学习目标
认识、了解鲁迅。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拓展读一些鲁迅的作品或者关于鲁迅的文章,观看和鲁迅有关的影视作品。
模块一:预习初步感知内容初步感知人物初步感知情感
(2课时)
学习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读通顺课文。
2.能概括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3.初步感知课文情感。
4.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对课文留给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能说出自己的感受。5.能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部分问题。
学习流程
导入——自由读《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检测字词——概括主要内容——朗读检测——交流鲁迅印象——质疑
板块设计:
板块一:导入(出示一张鲁迅照片。)(1分钟)
同学们,我国有这样一位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一”字„„他就是鲁迅。对于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我们曾经积累过他的一句爱国格言: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是啊,他挥着如椽大笔,投身唤醒民众的大潮中;他毕其一生,不断对专制社会进行毫不妥协的批判;他坚持为闰土、孔乙己、女佣、车夫、青年代言,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需要走近鲁迅先生。今天,让我们怀着敬意,走近鲁迅。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对鲁迅先生形象的一个高度概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探究学习的动力。
出示学习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读通顺课文。
2.能概括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3.能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部分问题。
4.初步感知课文情感。
5.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对课文留给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能说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说明:学习目标的出示利于学生目标明确,方法清楚,便于学生具体学习,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目的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板块二:勇闯字词关:
1.学习目标之一:
浏览四篇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方法:浏览四篇课文,小组合作相互检查字词(读准音、互相写给小组伙伴考考他,能理解意思,对读不通课文的同学帮助他反复读几遍难读的句子)。合作学习6分钟然后接受老师检查。
字词闯关(以《少年闰土》中字词为主)
1.字音:读一读追悼挽联正月扭动牲畜逃窜摔垮枯瘦恍然大悟饱经风霜
2.写一写
cìwâichùshengtuánjùzhāngguānlǐdàihúlúntūnzǎo
3.火眼金睛挑错误(每句话一处错误):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
有时候我听见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刻嗽,真替他难受。
他带着奖厉似的微笑,指着那本书说:“„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4.换一换
换一个词语,使句义不变。
(1)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
(2)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3)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
(4)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目的性更明确,直接针对预习目标,利于提高学生扎实有效的在预习中掌握基础知识。】
板块三:小组分工合作学习
学习要求: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楚每篇课文的主要人物、事件,然后用一两句概括。
分工合作(一二组《少年闰土》三四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五六组《一面》)
【设计说明:目的是让学生尝试用“主动、探究、合作”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并初步学会这种新学习方式。让教师的角色也发生根本的转变,由单纯意义上的传授者、施教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
板块四:朗读检测
目标:既是检测学生课文难点的朗读情况又是检测学生感知文本情感的情况。
师:给大家一分钟准备时间,自己选出三行读的好的,我找每小组的一名队员起来比比,怎样?看哪个小组最优秀?第二关呢就得我指定片断大家来读了怎样?
【设计说明:引入小组竞争检测朗读,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全体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利于学生感知课文情感。】
出示:(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及课后相关拓展语段为主)
个性读
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2.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九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3.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4.“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
给人民当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
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5.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低声哭了起来,其余的孩子马上低下头来小声抽噎着。——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有删改)
6.一位拉黄包车的青年人端端正正地立着,抬起他那饱经风霜的脸茫然地望了望前面,又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三鞠躬,几颗泪珠从他那干涸的眼角滚落下来。——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有删改)
(齐读)
7.两个老太太埋着头,闭着眼睛,默默地合掌祷告了一会儿,脸上挂满泪痕,继而响起了悲痛的哭声。——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师:老泪纵横,那可是历历在目啊!(板书:老人)感谢周晔,感谢巴金,为我们记下了一些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作为一名热血青年,巴金自己也深情地写到——
(范读)
8.我的眼睛是不会受骗的,我的耳朵是不会误听的,像这样的哭声我每天至少要听到好多次,我的眼泪也常常被它引出来。——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有删改)(师深情范读)现在把所有的泪联系在一起,把所有的泪融合在一起,把所有的泪夹杂在一起,把所有的泪糅合在你的心头。
师:同学们,我们从先生的侄女那里了解到了先生的很多事情,现在我们再来读读,我国著名诗人山东籍的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所写的一首《有的人》,那又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呀!
师生齐读《有的人》
【设计说明: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促感受,在读中促理解。】
板块四:交流印象
师: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同饮一杯香醇,越品越有味道,越品越舍不得放手。现在同学们去尽情地品尝你们手中的这一杯杯香醇。相信一定能咀嚼到它独特的味道。
浏览你初读画出的留给你印象深刻的语段,并写出自己的理解,谈出自己的心得感悟,同时可以参考你认为你的资料中对你理解课文有帮助的相关资料(鲁迅生平,当时的社会背景„)在书上写一写。
针对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跟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或体验。
提示:别忘记从四篇课文来谈啊。
例话:(抛砖引玉)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围绕话题谈,提高学习效率。】
徐雨薇: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是慈爱的。“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一个动作“摸”,一个表情“笑”,再现了伯父那慈爱宽厚的形象。
杜涵萌:这句话表面看是鲁迅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他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马虎。所以,我觉得鲁迅先生是幽默风趣的。
吴金港:我认为鲁迅先生是一个不怕挫折的人。“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从这谈笑的话语中我感觉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怕迫害的顽强的人。
你心目中鲁迅是怎样的人呢?
板块五:想象画面,指导背诵《少年闰土》第一自然段
【设计说明:运用边想想画面边记忆的方法背诵积累语言。】
板块六:质疑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质疑的能力,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很重要。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共同学习,相信同学们收获很多,你现在再拿出你们自学是产生的问题看看是不是解决了很多?还有哪些没有解决呢?鲁迅先生就是这节课我们了解到的这点浅浅的印象吗,随着下节课的学习,相信我们会对他老人家的作品人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模块二:理解内容(2课时)
学习目标
感知课文内容感知课文人物感知课文情感
学法指导
朗读课文,读懂文字包含的画面,读懂画面中的人物,读懂作者的心情,读出自己的心情;能给画面命名,把其中人物形象能说出自己的印象和理由,把作者的写作情感和自己朗读情感结合起来。
教学流程
回顾本单元课文主要内容——教师辅助学生学习一个片断——小组分工学习本单元课文——小组交流——全体交流——速读自学《一面》——激情诵读《有的人》——联系实际,总结反思
板块设计:
板块一:回顾预习情况:概括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直接过渡到本节课的要点。
板块二:学习新内容
1.教师辅助学生学习一个片断,也可以说是抛砖引玉:
我来朗读你来听,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画面:朗读《少年闰土》第一自然段,让学生闭目倾听,然后给你眼前的画面命名,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并想一想作者写作时的情感。预设:学生们可能会命名为:月下看瓜。自己的感想:敬佩、羡慕等,想想作者的情感:佩服、喜爱„„这样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
给画面命名
谈自己感想
想想作者情感
结合自己感想和作者情感朗读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帮助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引领。给学生一根拐棍,是先扶后放的做法。是提高学生有效自学的捷径。】
然后分组学习:《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哪些画面?
2.各小组学生交流后分别派代表分别汇报学习情况,教师视情况指导朗读。
情况预设:
《少年闰土》篇——感知内容,感知闰土,感知闰土及作者情感
画面: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篇——感知鲁迅,感知作者情感
预设:
(一)谈《水浒传》部分
(学生勾到了这段相关的句子,如: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那天临走,伯父送我两本书„„)
师: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子女。)指名读有关语句。
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二)“救助车夫”这件事。
师:谁能说说你课外收集到的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鲁迅先生是什么身份?想想资料上的内容,再看看图中的鲁迅先生,你有什么感受?
师:是啊,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为别人想得多啊!伯父在救护资助车夫以后并没有轻松,反而变得那么严肃,他在想些什么呢?(鲁迅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解救劳动人民)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三)学习“关心女佣”这件事。
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穷苦人)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方面的意思?(一是鲁迅病得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他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在乎;二是关心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从阿三的话中我们分明触摸到了先生那颗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心啊!)
板块三:《一面》篇——感知鲁迅,感知作者情感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
先写“我”与鲁迅一面之交的背景。
再写内山的热情接待和“我”买书缺钱造成的窘况。
重点写“我”与鲁迅的会面。
第二部分:写一面之交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有的人》篇——别人看鲁迅
激情切入
师: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课件出示,老师朗读或者指名让学生朗诵):“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
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自主感悟,自由表达
【设计说明:这篇文章以学生自学为主,把学习前两篇文章的方法迁移运用。】
板块四:联系实际,总结反思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反思,是学生能比较系统地整理自己的学习所得,扎实地把学生的学习效果落到实处。】
谈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模块三:品味语言领悟表达
(3课时)
教学流程
回顾三篇课文中主要人物的特点——出示例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归纳描写方法——默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生动的句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归纳描写方法——全面交流,进一步指导朗读——随文练笔,进行仿说——摘抄四篇文章中的精彩语段——进一步朗读,体会描写人物的方法的妙处。
板块一:回顾三篇课文中主要人物的特点
《少年闰土》——闰土:聪明能干、见识丰富、活泼可爱的农村少年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鲁迅先生:爱憎分明,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的人。
《一面》——鲁迅先生:关怀进步青年的高尚品格
板块二:出示例句,体会好处,归纳描写人物方法
1.出示《少年闰土》中的第一自然段:引出描写人物的方法——外貌、动作描写。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2.自由阅读《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找出描写人物认为最精彩的一段文字,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3.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一根一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4.进一步梳理描写人物的方法。
作者通过刻画闰土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闰土给“我”讲的稀奇有趣的事,以及“我”与闰土相处时的感受,使少年闰土的形象给读者留下了难以忘怀的印象。
作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人物品质
作者通过抓住外貌描写刻画人物
板块三:以《一面》为例,深入探究,进一步深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指导朗读
1.跳读课文,划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认真读一读,看能收获到什么。
2.学生读书,划出描写鲁迅外貌的语句,仔细朗读,体会。
指导学生朗读三处外貌描写。
3.这三处外貌描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出示鲁迅的照片,自己观察,对照课文的描写,对作者的描写作出评论。
引导思考:文中这三次外貌描写有什么作用?
4.在写人物方面,你收获到了什么?
板块四:随文练笔,进行仿说
1.让学生结合对闰土或《一面》中鲁迅的外貌描写的学习,说一说描写人物外貌要注意什么。(抓住人物的特点)
2.用几句话描写一位同学的外貌。
一位学生读,其他同学猜一猜他写的是谁。
(如果同学们能很快猜出来,就说明他写得像,抓住了人物的外貌特点)
板块五:积累语言
1.讨论:如果把这一单元中描写人物的词语和句子摘抄下来,应该怎样分类好?(预设:词语、句子按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态等分类记录。)
2.按照我们讨论的分类方法,把词句分别积累到“读书笔记本”上。
3.交流“读书笔记本”,进行展评。
【设计说明:积累语言落实到写,另外根据归纳描写人物的方法进行分类整理,通过这个过程使学生的语文学习思维也具有条理性、系统性。】
板块六:朗读设计
在体会到描写的好处后,进一步认识人物的内涵,用自己的心声读出人物或者作者的情感。再去读四篇课文中的精彩语段。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中的朗读设计与模块一中的设计有很大不同。模块以更注重平时学生朗读经验的表现,表现出来的是学生在预习中对课文理解的展示。这里的朗读设计更注重方法的引领,是在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后的朗读水平的提升。体现的是朗读的层次理解的层次。】
模块四:口语交际与习作
(4课时)
教学流程:
启发谈话,拓展思路——选定内容,训练表达——激发情感,抒写人物——交流收获,学习总结
板块设计:
板块一:基础检测
1.学习本单元,积累了哪些词语?
2.学习本单元有哪些印象深刻的句子?
【设计说明:通过基础检测,检查学生对本单元字词的掌握情况,提示学生要有意识地记忆重点词句。可以进行听写,也可以学生小组之间互相检查听写、默写。】
板块二:交流学习收获,总结本单元学习
1.通过本单元的学习,鲁迅在你心目中是怎样的形象?(可以就课文内容来谈;可结合课外学习的收获来谈;可以将同鲁迅有关的人和事,也可以说说读鲁迅作品的体会。)
2..相互评价。
(1)鲁迅为什么给你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象?
(2)这些故事讲得生动吗?怎样才能做到更生动有趣呢?
【设计说明:设计这一环节主要考查学生如何抓住人物特点来谈人物,抓人物特点时应从哪些方面着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3.本组课文中,多数句子一看就懂,但有的句子含着深层的意思,需要认真体会。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伯父和“我”谈起《水浒传》,“我”张冠李戴地乱说一气,伯父笑着说“还是我的记性好”,“我”听了比挨打挨骂还难受。这是为什么?本组这样的句子还有一些,交流一下,如何理解这样的句子呢?
【设计说明:交流理解含义深刻句子的方法,如,联系上下文,结合时代背景,还可以联系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含着的意思。便于鼓励学生把习得的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提高阅读能力。这也是对个别句子理解的一个检测,真正把学生的“学”落到实处。】
板块三:启发谈话,拓展思路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新面孔,那么谁给你的第一印象最深?是教课的老师,还是和你学习玩耍的伙伴?是勤劳的清洁工人,还是可爱的白衣天使„„下面,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给自己第一印象最深的人。
学生交流。
板块四:选定内容,训练表达
师:谁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最深?他的哪些地方或做的哪些事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1.交流经验:你在写人方面有哪些经验?
2.确定人物特点。根据你的经验和交流后的收获,你想写谁?想突出他(她)的什么特点?
3.想想这一单元中写人突出人物特点主要运用了哪些方法?
【设计说明:引导学生根据本单元的经验,运用学过的方法,把想写的人物写出来。】
板块五: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写下所交流的东西
板块六:学生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板块七:题目自定,完成习作。
学生完成习作后,先自己评价:你觉得与以往写人的习作相比,这次有了哪些不一样的地方?你对自己哪些方面比较满意?划出写得最棒的词句,并就全文写评语。
板块七:相互评价。
【设计说明:教师用习作讲评引领方向。有意识的引领学生运用本单元所学习到的写人的方法,只要是学生把自己的体验付诸实践就是一种提高,就应该给予肯定。】
师:这节课咱们要进行习作评改,希望同学们虚心学习别人的优秀习作,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因为“好作文是改出来的”,相信修改后的作文会更精彩。
优秀习作赏析
学生毛遂自荐,读自己习作中的精彩语段。提醒其他学生认真倾听。
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所读文章,指出优点,点明不足,互评互改.结合讲评,自评自改。
小组交流改后的习作,再次交流分享。
第四篇:六年级作文:走进鲁迅
六年级作文:走进鲁迅
鲁迅,大家都不陌生,今天我对鲁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因为老师让我们开了个《走进鲁迅》的活动,为了让我们更加了解中国这位伟人——鲁迅。
活动规律如下:按座位分成四组,每组准备三个节目,向大家汇报鲁迅的资料。
老师在三周前公布了这次任务,我们就在余时间收集、查找有关鲁迅的资料,并充分发挥脑细胞思考准备的内容、道具和各种各样的节目,想压倒其余三个组,在做完了所有准备工作后,我们便盼星星、盼月亮的等待活动的来临。看看别人都有什么“阴谋诡计”。
我们组准备了三个活动,它们是:
1、介绍鲁迅,2、介绍鲁迅的家人,3、观看关于鲁迅的视频。还准备一堆资料,几幅图片,一张主持稿,一张书法。
在活动开始时,我们四个组都跃跃欲试,虽然我对我们组的准备活动非常有信心,结果……但是……我们组还是彻底“败北”了。我咋想也想不到是这个结果,全班第三(也可以说是倒数第一,因为第三的名额有两个)望着别组的精彩活动,我气得“咬牙切齿”,因为我不能原谅自己,我这个“超强大脑”咋能寻思不出来那些活动呢!算了,重在参与,不追究我大脑了,向大家介绍一个令我们全班“大跌眼眶”的节目。
这是一个相声。(我真的没想到能用相声体现这种严肃的话题)
甲:……(对不起他们说的话真的太长太拗口太……总之我记不住)之下便是介绍鲁迅的信息。
甲:鲁迅原名周杰伦、字豫山、山东绍兴人……
乙:(一把推走甲)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甲:(一把推走乙)1819年(应是1918年)首次用鲁迅做笔名发表了《狂人日记》。
乙:(抢过话)1918年首次用鲁迅做笔名发表了《狂人日记》。
甲:(推过乙)毛泽东评论他是伟大的琢磨家……
乙: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们一直争下去)
我呆呆的望着那些令我内心“崩溃”的节目(说白了,就是我羡慕嫉妒恨),发誓,下次我一定要发挥想象力,做出令世人震惊的节目盖过他们!
第五篇:六年级上册走近鲁迅单元整合教案
六年级上册走近鲁迅单元整合教案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以“初识鲁迅”为专题编排,四篇文章中只有一篇是鲁迅自己的作品,其余三篇都是不同的人写鲁迅的,这样就使得鲁迅这一人物形象显得更加真实、丰满、生动。《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生动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形象。这是本单元“初识鲁迅”的第一篇课文,选编目的是让学生感受鲁迅先生作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成就;周晔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通过自己的真情回忆,展现了鲁迅的音容笑貌,读来使人历历在目。阿累的《一面》,文中的对话和外貌描写十分传神,字里行间倾注着对鲁迅先生的爱戴之情。三篇文章之后,教材安排了臧克家的诗歌《有的人》。四篇课文都是引导学生潜心研读、感受人物形象的极好范本。“口语交际?习作”中的口语交际,让学生交流“留在心里的印象”,习作让学生根据两则材料选择一个完成,一是写自己的小伙伴,一是续编发生在自己和小伙伴之间的一个故事。“回顾 拓展五”中的“交流平台”一是交流学生心目中的鲁迅形象;二是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方法。“日积月累”安排读背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趣味语文”则讲述了鲁迅少年时的一个有趣的故事。总体构想
整个单元的教学分四个模块:
模块一:预习。初步感知内容、初步感知人物、初步感知情感。模块二:理解课文内容,感知课文人物,感知课文情感。模块三:品味语言,领悟表达。
模块四:拓展练习。通过口语交际、习作等,检验学生学习效果。实施说明:
整个教学设计注重整体性,各个模块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前一模块与后一个模块的学习目标层层深入。采用教学流程和板块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教学流程只是了教学的基本步骤,是一个大体的路径,板块设计,让每个训练项目凸显出来,对每个内容进行相对深入地思考。学习目标
1、认识、了解鲁迅。
2、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鲁迅先生的崇高精神;
3、继续学习描写人物的一些基本方法;
4、拓展读一些鲁迅的作品或者关于鲁迅的文章,观看和鲁迅有关的影视作品。
模块一 预习初步感知内容初步感知人物初步感知情感(2课时)学习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读通顺课文。
2.能概括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内容。3.初步感知课文情感。
4.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对课文留给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能说出自己的 感受。
5.能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部分问题。学习流程:
导入——自由读《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面》——检测字词——概括主要内容——朗读检测——交流鲁迅印象——质疑 过程设计:
一:导入(出示一张鲁迅照片。)(1分钟)
同学们,我国有这样一位文豪: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短短的头发刷子似的直竖着,浓密的胡须成一个隶书“一”字„„他就是鲁迅。对于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我们曾经积累过他的一句爱国格言:唯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唯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是啊,他挥着如椽大笔,投身唤醒民众的大潮中;他毕其一生,不断对专制社会进行毫不妥协的批判;他坚持为闰土、孔乙己、女佣、车夫、青年代言,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有太多的理由需要走近鲁迅先生。今天,让我们怀着敬意,走近鲁迅。
【设计说明:这个环节的设计,是对鲁迅先生形象的一个高度概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有探究学习的动力。】 出示学习目标:
1.扫清字词障碍,读通顺课文。
2.能概括地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内容。3.能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部分问题。4.初步感知课文情感。5.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对课文留给自己印象深刻的地方能说出自己的感受。
【设计说明:学习目标的出示利于学生目标明确,方法清楚,便于学生具体学习,使小组合作学习更具目的性,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 二:勇闯字词关: 1.学习目标之一:
浏览四篇课文,扫清字词障碍,把课文读通顺。
2.学习方法:浏览四篇课文,小组合作相互检查字词(读准音、互相写给小组伙伴考考他,能理解意思,对读不通课文的同学帮助他反复读几遍难读的句子)。合作学习6分钟然后接受老师检查。字词闯关(以《少年闰土》中字词为主)1.字音:读一读追悼挽联正月扭动牲畜逃窜摔垮枯瘦恍然大悟饱经风霜 2.写一写
cì wâi chù sheng tuán jù zhāng guān lǐ dài hú lún tūn zǎo 3.火眼金睛挑错误(每句话一处错误):
他正在橱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 有时候我听见他一阵阵接连不断地刻嗽,真替他难受。
他带着奖厉似的微笑,指着那本书说:“„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4.换一换
换一个词语,使句义不变。(1)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2)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
(3)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4)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目的性更明确,直接针对预习目标,利于提高学生扎实有效的在预习中掌握基础知识。】 板块三:小组分工合作学习
学习要求: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方法: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楚每篇课文的主要人物、事件,然后用一两句概括。
分工合作(一二组《少年闰土》三四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五六组《一面》)
【设计说明:目的是让学生尝试用“主动、探究、合作”这种新的学习方式来学习,并初步学会这种新学习方式。让教师的角色也发生根本的转变,由单纯意义上的传授者、施教者转变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
板块四:朗读检测
目标:既是检测学生课文难点的朗读情况又是检测学生感知文本情感的情况。
师:给大家一分钟准备时间,自己选出三行读的好的,我找每小组的一名队员起来比比,怎样?看哪个小组最优秀?第二关呢就得我指定片断大家来读了怎样? 【设计说明:引入小组竞争检测朗读,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全体学生的朗读能力,同时利于学生感知课文情感。】
出示:(以《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课文及课后相关拓展语段为主)个性读
1.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2.我呆呆地望着来来往往吊唁的人,想到我永远见不到伯父的面了,听不到他的声音了,也得不到他的爱抚了,泪珠九一滴一滴地掉下来 3.我很惊异地望着他: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4.“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有的人/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给人民当牛马的/人民永远记住他/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他活着为了多数人更好活的人/群众把他抬举得很高/很高。” 5.一群小学生恭敬地排成前后两列,一齐抬起头,痴痴地望着那张放大的照片。忽然一个年纪较大的孩子埋下头低声哭了起来,其余的孩子马上低下头来小声抽噎着。——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有删改)6.一位拉黄包车的青年人端端正正地立着,抬起他那饱经风霜的脸茫然地望了望前面,又低下头,恭恭敬敬地行三鞠躬,几颗泪珠从他那干涸的眼角滚落下来。——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有删改)(齐读)
7.两个老太太埋着头,闭着眼睛,默默地合掌祷告了一会儿,脸上挂满泪痕,继而响起了悲痛的哭声。——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 师:老泪纵横,那可是历历在目啊!(板书:老人)感谢周晔,感谢巴金,为我们记下了一些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作为一名热血青年,巴金自己也深情地写到——(范读)
8.我的眼睛是不会受骗的,我的耳朵是不会误听的,像这样的哭声我每天至少要听到好多次,我的眼泪也常常被它引出来。——巴金《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有删改)(师深情范读)现在把所有的泪联系在一起,把所有的泪融合在一起,把所有的泪夹杂在一起,把所有的泪糅合在你的心头。
师:同学们,我们从先生的侄女那里了解到了先生的很多事情,现在我们再来读读,我国著名诗人山东籍的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所写的一首《有的人》,那又是别有一翻滋味在心头呀!师生齐读《有的人》
【设计说明:多种形式的朗读,在读中促感受,在读中促理解。】 板块四:交流印象
师: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如同饮一杯香醇,越品越有味道,越品越舍 不得放手。现在同学们去尽情地品尝你们手中的这一杯杯香醇。相信一定能咀嚼到它独特的味道。
浏览你初读画出的留给你印象深刻的语段,并写出自己的理解,谈出自己的心得感悟,同时可以参考你认为你的资料中对你理解课文有帮助的相关资料(鲁迅生平,当时的社会背景„)在书上写一写。针对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跟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或体验。提示:别忘记从四篇课文来谈啊。例话:(抛砖引玉)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在于引领学生围绕话题谈,提高学习效率。】
徐雨薇:我心目中的鲁迅先生是慈爱的。“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一个动作“摸”,一个表情“笑”,再现了伯父那慈爱宽厚的形象。
杜涵萌:这句话表面看是鲁迅在夸自己记性好,实际上他是在用幽默的语言、委婉的语气批评“我”读书马虎。所以,我觉得鲁迅先生是幽默风趣的。
吴金港:我认为鲁迅先生是一个不怕挫折的人。“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从这谈笑的话语中我感觉鲁迅先生不怕挫折、不怕迫害的顽强的人。你心目中鲁迅是怎样的人呢?
板块五:想象画面,指导背诵《少年闰土》第一自然段 【设计说明:运用边想想画面边记忆的方法背诵积累语言。】 板块六:质疑
【设计说明:培养学生在预习的过程中质疑的能力,对于六年级的学生很重要。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师小结:通过大家的共同学习,相信同学们收获很多,你现在再拿出你们自学是产生的问题看看是不是解决了很多?还有哪些没有解决呢?鲁迅先生就是这节课我们了解到的这点浅浅的印象吗,随着下节课的学习,相信我们会对他老人家的作品人品有更深入的了解。模块二 理解内容(2课时)学习目标
感知课文内容感知课文人物感知课文情感 学法指导
朗读课文,读懂文字包含的画面,读懂画面中的人物,读懂作者的心情,读出自己的心情;能给画面命名,把其中人物形象能说出自己的印象和理由,把作者的写作情感和自己朗读情感结合起来。教学流程
回顾本单元课文主要内容——教师辅助学生学习一个片断——小组分工学习本单元课文——小组交流——全体交流——速读自学《一面》——激情诵读《有的人》——联系实际,总结反思 板块设计:
板块一:回顾预习情况:概括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直接过渡到本节课的要点。
板块二:学习新内容 1.教师辅助学生学习一个片断,也可以说是抛砖引玉:
我来朗读你来听,看看你的眼前会出现什么画面:朗读《少年闰土》第一自然段,让学生闭目倾听,然后给你眼前的画面命名,谈一谈自己的感想并想一想作者写作时的情感。预设:学生们可能会命名为:月下看瓜。自己的感想:敬佩、羡慕等,想想作者的情感:佩服、喜爱„„这样师生共同总结学习方法: 给画面命名 谈自己感想 想想作者情感
结合自己感想和作者情感朗读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是帮助学生如何进行自主学习的方法引领。给学生一根拐棍,是先扶后放的做法。是提高学生有效自学的捷径。】
然后分组学习:《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有哪些画面? 2.各小组学生交流后分别派代表分别汇报学习情况,教师视情况指导朗读。情况预设:
《少年闰土》篇——感知内容,感知闰土,感知闰土及作者情感 画面: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看跳鱼儿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篇——感知鲁迅,感知作者情感 预设:
(一)谈《水浒传》部分(学生勾到了这段相关的句子,如:伯父摸着胡子,笑了笑,说:“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那天临走,伯父送我两本书„„)师:从这些语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子女。)指名读有关语句。
重点理解“囫囵吞枣”“张冠李戴”。
(二)“救助车夫”这件事。
师:谁能说说你课外收集到的关于鲁迅先生的资料。鲁迅先生是什么身份?想想资料上的内容,再看看图中的鲁迅先生,你有什么感受? 师:是啊,鲁迅先生就是这样为别人想得多啊!伯父在救护资助车夫以后并没有轻松,反而变得那么严肃,他在想些什么呢?(鲁迅可能想到千千万万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救助一个车夫不能解决问题,只有推翻旧社会才能解救劳动人民)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体会鲁迅对劳动人民的深厚感情。
(三)学习“关心女佣”这件事。
师: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关心穷苦人)女佣阿三的话讲了哪两方面的意思?(一是鲁迅病的厉害还三更半夜地写文章。他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在乎;二是关心女佣阿三,劝阿三多休息。)从阿三的话中我们分明触摸到了先生那颗为别人想的多,为自己想的少的心啊!)
板块三:《一面》篇——感知鲁迅,感知作者情感 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全文可以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按时间顺序,记叙了作者与鲁迅见面的全过程。先写“我”与鲁迅一面之交的背景。
再写内山的热情接待和“我”买书缺钱造成的窘况。重点写“我”与鲁迅的会面。
第二部分:写一面之交对作者的巨大鼓舞和影响。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有的人》篇——别人看鲁迅 激情切入
师:同学们,通过对本组前几篇课文的学习,我们对鲁迅先生有了更多的了解。毛泽东曾这样评价鲁迅先生(课件出示,老师朗读或者指名让学生朗诵):“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强、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一连五个“最”,论定了鲁迅在中国现代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地位。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自主感悟,自由表达
【设计说明:这篇文章以学生自学为主,把学习前两篇文章的方法迁移运用。】
板块四:联系实际,总结反思
【设计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反思,是学 生能比较系统地整理自己的学习所得,扎实地把学生的学习效果落到实处。】
谈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