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4《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教案 河大版1[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2 18:14: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4《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教案 河大版1》,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4《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教案 河大版1》。

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4《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教案 河大版1

14、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

1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了解有关作者茨威格与托尔斯泰的文学常识;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朴素美”,感受“朴素美”的震撼力,并领悟“朴素美”的内涵;体会对比的写作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听读课文、圈点批注、诵读品味走进文本,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茨威格对伟人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感悟生命真谛,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追求。2学情分析

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者或抒发英雄情怀,或赞颂伟人功绩,或展现重大历史画卷,或感悟重大事件。学习本单元,主要同学生一起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通过一年的学习,学生的理解感受能力提高很快,能够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朴素美”,感受“朴素美”的震撼力;但学习方法还需要进一步指导。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朴素美”,感受“朴素美”的震撼力,并领悟“朴素美”的内涵。教学难点

感受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4教学过程

《世间最美的坟墓》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知识和能力:了解有关作者茨威格与托尔斯泰的文学常识;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朴素美”,感受“朴素美”的震撼力,并领悟“朴素美”的内涵;体会对比的写作方法。

(二)过程和方法:通过听读课文、圈点批注、诵读品味走进文本,从而更好地理解课文。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体会茨威格对伟人托尔斯泰的崇敬之情。感悟生命真谛,培养学生高尚的人生追求。

二、教学重点:

体会文章所描绘的“朴素美”,感受“朴素美”的震撼力,并领悟“朴素美”的内涵。

三、教学难点

感受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四、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近年来,外国语中学的中考成绩高居榜首;多次来外国语中学听课,深感同学们的素质特别高。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世间最美的坟墓》,请同学们尽情地展现自己的风采吧。

二、读读资料: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传记、散文特写和翻译作品。作品有《月光小巷》、《看不见的珍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24小时》、《象棋的故事》、《一颗心的沦亡》、《焦躁的心》以及诗集《银弦》和为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写的传记《三位大师》《罗曼·罗兰》等。他的小说多写人的下意识活动和人在激情驱使下的的命运遭际。他的作品以人物的性格塑造及心理刻画见长,他比较喜欢某种戏剧性的情节,但他不是企图以情节的曲折、离奇去吸引读者,而是在生活的平淡中烘托出使人流连忘返的人和事。他早期推崇唯美主义,相信通过抽象的道德教育可以改变人的精神面貌。他从唯美主义到人道主义到反法西斯主义,始终没有跨出资产阶级意识范畴。1942年2月22日,目睹希特勒法西斯主义的疯狂肆虐而无能为力,流亡在巴西的茨威格与妻子一道自杀于巴西首都里约热内卢郊寓所,以一个弱者的绝望与悲愤,向那人间的罪恶不义发出了无声的控诉和抗议。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十九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作家之一,他的文学作品在世界文学中占有第一流的地位。代表作有《安娜.卡列尼娜》、《战争与和平》、《复活》以及自传体小说三部曲《幼年》、《少年》、《青年》。其它作品还有《一个地主的早晨》、《哥萨克》、《塞瓦斯托波尔故事集》、《琉森》等。他以自己漫长一生的辛勤创作,登上了当时欧洲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高峰。托尔斯泰出身于古老而有名望的大贵族,但他一生始终不渝地真诚地寻求接近人民的道路,多次在自己的庄园进行改革,不过都没成功。五十年代开始文学创作。《战争与和平》是他前期创作总结。《安娜·卡列尼娜》代表他创作的第二个里程碑。《复活》是他长期思想探索的艺术总结,是他对俄国地主资产阶级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以战争问题为中心,以库拉金、保尔康斯基、罗斯托夫、别竺豪夫四家贵族的生活为线索,展示了19世纪最初15年的俄国历史,描绘了各个阶级的生活,提出了许多重大问题。小说的中心思想在于表现人民是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肯定了1812年俄国人民反拿破仑入侵战争的正义性质。

★《安娜.卡列尼娜》:交织着安娜追求爱情自由和列文探索社会出路这两条平行发展的线索,通过这两条情节线索,小说不仅形象地反映了俄国社会的变动,同时也鲜明地暴露了托尔斯泰世界观的尖锐矛盾。

★《复活》:托尔斯泰在《复活》中,对地主资产阶级社会进行了尖锐无比的批判,表达了他对国家、教会、土地私有制和资本主义的看法。他以强烈的愤怒,揭发专制制度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主人公:玛丝洛娃、聂赫留朵夫。

○歌德(1749-18320)德国著名诗人,欧洲启蒙运动后期最伟大的作家。德国“狂飙突进”的中坚。最著名的是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1774)、诗体哲理悲剧《浮士德》(1774-1831)和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1775-1828)

○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伟大的诗人,剧作家。出生于英国的斯特拉福城,一生写了约38个剧本、154首14行诗和4首长诗。著名作品有《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裘力斯.凯撒》等。

三、听听录音。

(一)请同学们听读课文,边听边勾画出课文中有关描写坟墓的句子。

(二)听完课文,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读出自己找到的语句:

1、“这将被后代怀着敬仰之情来朝拜的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坟墓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

2、“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的名字也没有。”

3、“谁都可以踏进他最后的安息地,围在四周的稀疏的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保护列夫·托尔斯泰得以安息的没有任何别的东西,唯有人们的敬意……”

4、“风儿在俯临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无论你在夏天或冬天经过这儿,你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

(三)说一说下面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风儿俯临,在这座无名者之墓的树木之间飒飒响着,和暖的阳光在坟头嬉戏;冬天,白雪温柔地覆盖这片幽暗的土地。拟人修辞(嬉戏、温柔)景物描写的作用:

1、表现了坟墓与自然的和谐,安睡其中的墓主人肯定是幸福的;

2、渲染坟墓宁静肃穆的气氛,也表现了坟墓的朴素。

3、教师引导:托尔斯泰墓的周围,该有的却什么都没有,我们看到的只是随处可见的阳光、白雪、一个长方形的土堆和稀疏的木栅栏,以及四周盛开的鲜花和几株大树,听到的只是清风拂过树梢时发出的“飒飒”声响。如果要给这样的“朴素”再加一个修饰语的话,那便是文中的一个词——逼人。的确是“朴素”扑面而来,不知道同学们感受到了没有。下面我们集体有感情的读一读吧!

四、说说感受

1、让我们再来看看那些亲临墓地的人们有什么感受吧!

学生寻找出表达参观者的感受的语句:“然而,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震撼每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2、教师引导:作者有什么感受?

明确:“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也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墓更宏伟、更感人的了。”“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最感人的坟墓。”

3、读出重音,体会感情。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问:哪些词读了重音? 答:(齐答)“再没有”“更宏伟”“更感人”“最美的”“最深刻的”“最感人”“再也没有”“更打动人心”“庄严肃穆”“深藏着”。

4、教师总结、引导:来这里参观的人们心里受了强烈的震撼,作者更是用了三个“最”来表达感受——世间最美、最深刻、最感人的坟墓。品品最美

(一)、请同学们思考:托尔思泰墓为什么是最美的?

(二)、同学们思考,讨论,形成意见,回答。教学预设:

(一)、巨大的文学成就

(二)崇高的人格 提示:

1、问:拥有着如此辉煌成就的伟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么一个土丘作为自己的安息之地呢? 明确:托尔斯泰的选择只源于他小时候的一个游戏,一个奇妙的诺言,从这里我们也可以感受到作者追求亲手创造的幸福。

2、托尔斯泰的人生追求

生前,晚年的托尔斯泰追求一种恬静、自然的幸福。他的一生都致力于平民化人生道路的探求。想要挽救贵族,从而解决社会矛盾。

死后,从他坟墓的自我选择和设计上,包蕴了他对功名利禄、金钱、地位的彻底否定,实现了平民化的理想

3、问:托尔思泰墓为什么是最美的?

明确:托尔斯泰墓之所以最美,是因为朴素的坟墓里面埋葬着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墓中人托尔斯泰获得了人们无限的崇敬。

六、探探写法

1、读“残废者大教堂大理石穹窿底下拿破仑的墓穴……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

2、问:这里运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对比。

问:把伟人和伟人对比,有何作用?

明确:反衬托尔斯泰墓的朴素,突显托尔斯泰崇高的精神世界。问:这里的对比有没有贬低其他三个伟人的意思呢? 明确:没有否定其他三伟人,只是更强烈的赞美托尔斯泰。

七、教师小结

托尔斯泰坟墓的美,其原因不仅在于它的形式,逼人的朴素;还在于托尔斯泰本人的一种人格的美!是他的形象宏伟,品格感人!其实“美”不仅仅是指能给人们带来视觉享受的有形的东西,它还包括那些强烈地冲击人们的心灵的,给人们以心灵的震撼力的事物。震撼越是强烈,审美的效果便越好。“美”还在于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八、问问收获

请写出自己的收获和困惑。附板书设计: 世间最美的坟墓 坟墓的特点 朴素 坟墓给人的感受 震撼人的心灵 墓中人 形象宏伟 最美的坟墓 墓中人 品格感人

第二篇: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茨威格

教学要求:

1、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味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2、把握课文以简朴的语言写朴素的坟墓的特点,理解“朴素”、“最美”的深刻内涵。教学时间:两教时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作者及人物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作家。擅长写小说、人物传记,也写诗歌、戏剧和翻译作品。自幼喜好文学作品。早期推崇唯美主义,相信通过抽象的道德教育可以改变人的精神面貌。他从唯美主义到人道主义到反法西斯主义,始终没有跨出资产阶级意识范畴。最终携妻在巴西自杀。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1828~1910),不仅是俄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作家之一。作为俄国和西欧现实主义优秀传统的继承者,他以大量卓越的艺术作品,把现实主义推向了辉煌的高峰,从而极大丰富了俄国文学和世界文学的宝库。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列宁对作者的评价:托尔斯泰是“俄国革命的镜子”。托尔斯泰的创作是“全人类艺术发展中向前跨进的一步”。鲁迅对作者的评价:托尔斯泰是“19世纪俄国的巨人”。

二、出示问题:

1、我们想像中的托尔斯泰墓应该是怎样的?

2、托尔斯泰墓实际是怎样的?

3、作者为什么认为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

4、概述本文的写作特点。

三、赏析课文:

三、作品赏析

第一步:理清思路,把握全文

1、速读全文,说出本文主要内容

记游托尔斯泰墓,抒发作者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崇敬之情。

2、读第一段,它主要写什么?写作顺序如何?怎样划分层次? 写托尔斯泰墓给人的总印象

写托尔斯泰墓的地点,环境,形状等 写树的由来,引出托尔斯泰的愿望

层次:三层(1)托尔斯泰墓宏伟感人。(2)托尔斯泰墓普通平凡

(3)托尔斯泰墓的修建是作家本人愿望 第二步:理清段落间关系

1、两段间的衔接

有过渡句(他当即表示愿意将来埋骨于那些亲手栽种的额树木之下。后事就这样办了完全按照托尔斯泰的愿望),衔接自然紧密

2、两段内容上的关联

读第一段会产生如下疑问:

第一、第二两层的内容是否矛盾?如果不矛盾,它们是怎样统一的? 可以从第二段去寻找答案

第三步:抓住关键词、句,赏析文章(以第二段为例)1句:承接上文 2句:世间最美,印象最深,最感人,(点题)

3句:没有„...没有„...没有„...也没有(排比)(朴素)4句:不留名姓(类比)

5句:木栅栏是不关闭的(他接近人民)破坏伟人墓地的宁静(人民崇敬他)(破坏宁静:参观墓地)

6句:朴素(托尔斯泰墓的基本特征)7句:描写景物(衬托墓地宁静、朴素)8句:朴素,最伟大人物(作者直接赞扬)

9句:恰恰是不留姓名,比所有挖空心思置办的大理石和奢华装饰更扣人心弦

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作纪念

10句、朴素、打动人心(再次肯定了上句)第三步:重点分析托尔斯泰墓的描写:

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阴里。顺着一条羊肠小路信步走去,穿过林间空地和灌木丛,便到了坟墓前。这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土堆而已,无人守护,无人管理,只有几株大树荫蔽。它只是树林中的一个小小长方形土丘,上面开满鲜花,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托尔斯泰的名字也没有。

概括托尔斯泰墓的特点:朴素:远离尘嚣、没有装饰、没有墓碑 总结评述:板书: 最美的坟墓 朴远离尘嚣朴 素外没有装饰内素 美没有墓碑美 第二教时

一、进一步研读课文

1、作者为什么要叙述托尔斯泰的儿时的故事?(自由回答)

——叙述托尔斯泰的儿时的故事,揭示托尔斯泰内心对美和幸福的渴求,使托墓的朴素之中有了一种不平凡的内涵。

2、“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那样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的意思是什么? ——就像倒毙的流浪汉、无名的阵亡的士兵一样在世间流失。

把托尔斯泰与流浪汉、无名士兵进行对比,在对比中人们感情的波澜被激发了起来。

3、“夏天,风儿„„和暖的阳光„„;冬天,白雪„„”这段景物描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由于没有奢华的装饰,描写自然景物更显示坟墓的朴素。

景物描写还渲染出墓地宁静肃穆的气氛,让人感到在这样的环境中这位睡其中是幸福的。同时,景物的变化表明时间在行进中,让感受到一个伟大的灵魂的永恒不变。”

4、作者用拿破仑、歌德、莎士比亚的坟墓来进行比较,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意在衬托出托墓逼真的朴素中所蕴含的不平凡。人物英名盖世,坟墓却平凡普通,在这个似乎不相称的统一体中,人们感受到心灵的震撼。

5、作者说托墓“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感情”,从文中找出两个具体描写参观者这种崇敬之情的句子。

——“这里,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在在声说话。” “成百上千到他的安息地来的人中间没有一个有勇气,哪怕仅仅从这幽暗的土丘上摘下一朵花留着纪念。”

6、如何理解“托尔斯泰墓”是“世间最美的坟墓”?(可引原文回答,也可自己表述。)——“无论你在夏天或冬天经过这儿,你都想象不到,这个小小的、隆起的长方形包容着当代最伟大人物当中的一个。”

托尔斯泰的坟墓极普通、极朴素——只是一个长方形的小土丘,无人守护,无人管理,没有十字架,没有墓碑,没有墓志铭,连名字也没有。但它是“世间最美的坟墓”,其所以美,正是因为朴素的坟墓里面埋葬着一位品格高尚的伟人,一位给人类创造巨大精神财富的伟人。坟墓的平凡普通与伟人英名似乎不相称,但正是作者的立意所在,普通蕴含伟大,对比中使人发现一种不同寻常的精神力量。

7、说说这篇散文的中心思想。

——借游览托尔斯夫墓抒发了作者对这位伟大作家的崇敬之情,并表达这样一种观念:精神的力量可以长久地震撼人们的心灵,并让人们永久记住。

8、作者为什么说“特殊的日子”? ——托翁诞生一百周年(1828—1928)。

二、分析写作特点

1、结合感受进行描写。

2、巧妙运用衬托手法。A、分析下列结合感受进行描写的文句: ⑴我在俄国所见到的景物再没有比列夫•托尔斯泰更宏伟、更感人的了。⑵他的坟墓成了世间最美的、给人印象最深的坟墓。⑶人们重新感到,这个世上再也没有比这最后留下的、纪念碑似的朴素更打动人心的了。

⑷逼人的朴素禁锢住任何一种观赏的闲情,并且不容许大声说话。衬托手法的运用:正衬:这个比谁都感到被自己声名所累的伟人,就像偶尔被发现的流浪汉、不为人知的士兵一般不留名姓地被人埋葬了„„反衬:老残军人退休院大理石穹隆底下拿破仑的墓穴,魏玛公侯之墓中歌德的灵寝,西敏司寺里莎士比亚的石棺,看上去都不像树林中的这个只有风儿低吟,甚至全无人语声,庄严肃穆,感人至深的无名墓冢那样能剧烈震撼每一个人内心深藏着的情感。

三、拓展迁移我们常常听到朴素美、自然美、心灵美、社会美等这样一些关于“美”的词语。结合课文请谈谈你对“美”的看法。

四、作业: 《导学与同步训练》基础知识145 11句、庄严肃穆、感人至深、剧烈震撼(用那破伦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9《纪念白求恩》教案

9《纪念白求恩》

有这样一个加拿大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以身殉职,他毫不利己,专为别人,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满腔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毛泽东专门写文章悼念他。他的名字叫白求恩。

1.学习白求恩的共产主义精神。2.学会归纳各段内容要点。3.学习对比手法,理解其作用。

2课时

一、新课导入

白求恩这个名字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你们知道白求恩是哪国人吗?(加拿大人)一个外国人,为什么能在中国人心中留下这么深刻的印象呢?学习了毛泽东同志写的《纪念白求恩》一文,我们就能得到答案了。(板书题目)本文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的逝世所写的,写于1939年12月21日。

二、自主学习

(一)——预习与展示

1生字注音

殉职(xùn)狭隘(ài)热忱(chén)...拈轻怕重(niān)派遣(qiǎn)纯粹(cuì)...晋察冀(jì)鄙薄(bǐ bó)殖民(zhí)...2生词注解

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狭隘:文中指心胸、思想、见识等局限在一个小范围里,不宽广。

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挑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拈,用两三个手指夹取东西。冷冷清清:冷寂而凄凉。文章中是冷淡的意思。

麻木不仁:原意是肢体麻木,感觉不灵。这里指不关心别人,缺乏热情。漠不关心:不在意,非常冷淡。精益求精:好了还追求更好。益,更。

见异思迁:看到了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文中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迁,变动。3作者名片

毛泽东,字润之,笔名子任。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族。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国人民的领袖,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

4背景追溯

1939年12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大会,毛泽东题了挽词,并于12月21日写了《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中国共产党员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共产主义精神。1940年4月,在河北省唐县军城南关建立了白求恩墓。晋察冀军区决定将军区卫生学校和模范医院分别命名为白求恩卫生学校和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1952年,白求恩的灵柩迁入石家庄烈士陵园。

5背景延伸

10岁的白求恩把爷爷行医用的铜牌挂到了自己的门上,那一刻起注定他要走进人类医学的历史。在一连串的冒险和尝试之中,白求恩成长为一个朝气蓬勃的青年。他在大学毕业的前一年参加了一战,但战争却让他感到幻灭。一战结束后白求恩来到伦敦,在伦敦一位苏格兰姑娘以一种不平凡的天真让白求恩一见钟情,他们迅速结婚。

1936年冬,他志愿去西班牙参加反法西斯斗争,从西班牙回来后,法西斯战火仍在蔓延,白求恩发现有一个叫中国的地方,更需要他的帮助。从起初的不理解到后来的生死与共,白求恩与中国人一起经受了战火的洗礼,建立起了深厚情谊。当白求恩打算回美国要求药品支援时,突然一场战役爆发,白求恩毅然决定留下,再一次和中国的战士、医护人员一起面对硝烟战火。然而这一次,他在手术过程中不慎弄破手,感染了病毒,最终在中国人民的感激和怀念中离去。白求恩1889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1939年11月在中国河北抗日战场染病去世。在加拿大和美国,他以高超的胸外科手术享有盛誉。他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后,在硝烟炮火中忘我地救治八路军伤员,曾连续为115名战士做手术,持续69个小时。他为中国献出了生命中最后的1年零8个月。临终弥留时,白求恩这样写道:“人生很好,很值得为它活上一回,但也的确值得为它去死„„”

三、自主学习

(二)——合作与交流

(一)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教师范读、学生齐读、听课文录音均可)2请找出各段的重点句,再参照重点句的意思归纳各段要点。【点拨明确】 第1段的重点句是:“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

第2段的重点是:“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第3段重点句是:“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 要点:赞扬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第4段重点句是:“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要点:号召全党学习白求恩同志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二)深层理解

1各段内容要点之间的联系是怎样的?

【点拨明确】这四个要点都是共产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全党向他学习这种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精神。

2“叙”和“议”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议论文,以“议”为主,“叙”是为证明论点提出事实根据,“叙”要扣住论点,“叙”得简明、概括。记叙文也有“叙”和“议”,记叙文以“叙”为主,“议”是用于揭示事物的本质和意义,起画龙点睛、突出中心的作用。本文是议论文,运用夹叙夹议的写法,谈谈课文是怎样夹叙夹议的?

【点拨明确】

(1)第1段“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不幸以身殉职”是记叙,其余是议论。先叙后议。先概括简叙白求恩事迹,后赞扬他的国际主义精神。(2)第2段可分三层,每一层都是先叙后议。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⑩

第一层:先高度概括白求恩精神的具体表现,后号召每个共产党员都要学习他。第二层:先联系“不少的人”的表现,后分析“不少的人”的实质。第三层:先转述从前线回来的人对白求恩的评价,后号召学习他的精神。

(3)第3段“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先叙后议。先简叙白求恩对技术的钻研和医术高明,由此及彼联系两种“一班人”给以批评教育。

(4)第4段“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我是很悲痛的”是记叙,其余是议论。先叙后议。先叙述自己与白求恩的交往,然后分析和强调学习白求恩的意义。

四、板书设计

五、拓展延伸

白求恩小故事

●在英国学习期间,由于专心于业务,住房的冰箱里经常都装着人的器官,“像个血淋淋的肉铺子”。●当听到有人要“照顾”他,让他留在后方延安时,白求恩气愤之下竟把圈椅从窗户扔出。●年近50岁,一次竟连续为115名伤员做手术,持续时间达69个小时。结合课文内容及上面的小故事谈谈对白求恩精神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本文赞扬了白求恩的哪些精神?赞扬的目的是什么?

国际主义精神、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目的是号召全党同志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二、合作学习——交流与展示

(一)走进写法

1文章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说说运用对比手法的好处。【点拨明确】第2、3段中把白求恩与不少人和一些人对比。

对比方法的好处是,突出了白求恩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强调了向白求恩学习的必要性,明确了应该克服的缺点和今后努力的方向,从而有力地证明和阐述了论点。

2第2段哪些话是正面介绍白求恩,哪些话是侧面介绍?侧面介绍有什么作用?

【点拨明确】“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极端的热忱”是正面介绍;“从前线回来的人„„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是侧面介绍。

侧面介绍是为了补充正面介绍的不足,通过别人的眼光来写,增强了事实的可信度,增强了文章的表达效果。

(二)走进语言

1开头两句表达方式上是记叙还是议论?写了哪些内容?

【点拨明确】记叙。介绍了白求恩的国籍、身份、年龄,来到中国的目的、经历。2这几句记叙去掉行不行?为什么?

【点拨明确】不行。去掉这几句,白求恩的精神没有了事实依据。

3有人认为,白求恩的事迹非常感人,应该详细地叙述他为中国的抗战所做的事,不应仅用一句话概括。你怎样理解? 【点拨明确】本文的写作目的是悼念白求恩、赞扬白求恩,不是记叙白求恩的事迹,如果详写,文章的写作目的就变了。另外,白求恩的事迹大家都知道,不必详写。

4既然不用详写,那么“五十多岁”“不远万里”这些词句应去掉,对吗?“殉职”是什么意思? 【点拨明确】不对。突出年龄、里程更能表现白求恩精神的可贵。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5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色?

【点拨明确】(1)用设问句,引起读者的注意。如:“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2)用双重否定句,加强肯定的语气。如:“从前线回来的人说到白求恩,没有一个不佩服,没有一个不为他的精神所感动。”

(3)用排比句,从人格、品质、修养、志趣、人生意义五个方面强调向白求恩学习的意义。采取排比增强了语言的气势,使赞颂的感情显得热情洋溢,同时也避免句子过于冗长,以此结尾,更加有力。如:“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6为什么把写白求恩的精神放在第一段,而把写其专心业务、精研技术放在第三段?

【点拨明确】一个专心业务、精研技术的人,如果没有进步的政治思想,他可以为反动的压迫者、剥削者服务,而白求恩是共产主义战士,他把他高明的医术和宝贵的生命奉献给了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进行解放斗争的中国人民。白求恩的这种国际主义精神特别值得我们肯定与赞美,值得我们学习。因此,文章首先把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提出来,接着再指出他的积极工作、热爱同志、热爱人民的共产主义品德,所有这些都是通过他精湛的医术在具体的医疗工作中体现出来的,所以把专心业务、精研技术放在第3段来阐述。

三、板书设计

四、拓展延伸

今天我们作为二十一世纪的青少年,肩负着祖国富强的重任,我们应当如何学习白求恩的精神? 【点拨明确】要有一颗爱心;要尽职尽责,干好自己分内的工作;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民族自信心等。

第四篇: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识字1—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案-第三单元 识字1—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和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认识1种笔画,指导书写部分生字。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

3、正确朗读韵文。

教学重点与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

1、在这秋高气爽、桂花飘香的季节里,如果能走出课堂,到美丽快乐的公园里,看一看,玩一玩,该是一件多么高兴的事呀!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去一个既美丽又好玩的地方,你们愿意去吗?

那就让我们乘上音乐快车,开始快乐的旅程吧!(放音乐《郊游》)

(二)看图练说,在情境中认知

2、学习第一、二行词串

(1)今天我们去的这个公园很美丽,让我们一起边走边欣赏吧!(媒体播放录像公园风景)

(2)在公园里,你们都看到了些什么呀?

(3)学生自由说,相机出示词语:公园、绿树、红花、小桥、流水、宝塔。小朋友说出一个,出示一张带词语的卡片。

你会读它们吗?自己赶紧试一试,难读的地方可以找同桌一起多读几遍。

(4)出示两行词串

这些字中哪些你已经认识了?在哪儿认识的?

自由读:请小朋友自己再拼一拼,读一读,你觉得那个字比较难读,就多读几遍,你喜欢的词语也可读多几遍。并想想你为什么喜欢这个词。

(5)指名读。说说你喜欢的理由。(第一行词串)

齐读

(6)、这里不止有绿树红花,还有“小桥、流水、宝塔”呢!谁来说一说他们是什么样子的?(第二行词串)

A、说一说

B、多么美呀!老师也想读一读,好吗?请小朋友仔细听,老师读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老师读:小桥、流水、宝塔。

C、说一说,对了,一边读一边想象,读的内容就像在脑海里过电影一样,就能把书读好了。

D、学着老师的样子读一读。自由读。

(7)练习朗读(指名读。)

(8)用上这里的一个或几个词语来描绘公园的景色。

(10)美美地读好两行词串。

(三)反复认读,在游戏中巩固

1、把一、二行词语连起来读也能读准吗?(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读)

(1)指名读,多媒体相机演示。

(2)去拼音读。

2、揭示课题:这些词语都是我们语文书上识字3的内容。(板书:识字3。

3、读书上内容。

(四)学习生字

1、今天有两个生字宝宝到我们教室,它们很想成为我们的好朋友,你们愿意与他们交朋友吗?

2、出示今天的要学的字:水、火

(1)读准字音。

(2)找朋友(口头组词)。

(3)认识笔画名“横撇(フ)”。小朋友你是怎样记住这个“水”字(或火字)的呀?

(4)说笔顺。

3、师指导书写,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认识笔画。

4、学生书空。

5、学生描红。

6、反馈。

今天,我们不但游玩了公园,学了词语,还认识了生字宝宝,我们小朋友的收获可真不少,高兴吗?回去后,用自己最喜欢的颜色把这个美丽、好玩的公园画出来,好吗?

(五)总结 :说笔顺,书空,描红,个别读

第二课时

(一)导入:师:小朋友们,看!在金色的秋天里,一群小学生跟着老师到公园游玩。快听,他们的笑声多么响亮!你们想加入他们快乐的行列吗?那就让我们乘上音乐快车,开始快乐的旅程吧!(放音乐《郊游》)

(二)看图练说,在情境中认知

1、学习第三、四行词串

(1)过渡:我们的目的地已经到了,小朋友,进了公园,你最想去玩的是什么呀?

(2)学生自由说,相机出示词语:转椅、火车、山洞、滑梯、荡船、木马。小朋友说出一个,出示一张带词语的卡片。

你会读它们吗?自己赶紧试一试,难读的地方可以找同桌小伙伴一起多读几遍。

(3)出示两行词串

这些字中哪些你已经认识了?在哪儿认识的?

(4)小朋友们真了不起,自己都会读书认字了,可老师不知道小朋友读的准不准,请同桌小朋友互相读一读,帮你的小伙伴认真听一听,把字音读正确。(学生自由读六个词语)

(5)指名读词串。小老师领读。

(6)这么多好玩的,你玩过什么呢?(指名)

你最喜欢玩什么呀?是怎样玩的?(同桌交流一下,再指名说)

(7)那你们玩的时候高兴吗?(高兴)

(8)让我们一块读一读它们的名字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可以自己读,可以同桌读,更可以带动作读)

(9)小朋友们读得多热闹呀!合作得真开心!哪个小朋友能把这些词连起来读一读?(指名)谁也想来读好这些词语?(指名)谁能读得更好?(指名)

(三)诵读、背熟词串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

(1)读准字音。

(2)找朋友(口头组词)。

(3)说笔顺。

2、教师指导书写,教师在田字格中范写,提醒学生仔细观察每个笔画在其中的位置。

3、学生书空。

4、学生描红。

5、反馈

第五篇: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第13课苏州园林(教案)

第___单元 第__课时 授课人______时间_____签字_____

13、苏州园林教学案

教与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本文的生字,能够正确读写并解释文中出现的生词,了解作者生平及作品,了解说明文知识。

2、能力目标: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 序,品味准确生动的说明语言,学习掌握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

3、情感目标:感受苏州园林的美,激发学生爱国情感。教与学重点:

1、理解作者是如何抓住苏州园林的特征,并突出这个特征的。

2、学习抓住事物特征,由总到分的说明顺序。

3、揣摩语句,理解句子丰富的内涵,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教与学难点:

了解文章严谨的结构层次,准确、简洁、生动的语言特点。教与学方法:指导 点拨 小组合作探究

第一课时

教与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苏州园林之所以获得“天堂”的美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设计巧妙,构思新颖,很有艺术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步入叶圣陶老先生的《苏州园林》,一起体会一下它的“美”吧。

(苏州园林现存近一百多处,它们有悠久的历史,现存园林远则上千年,近则四五百年。苏州园林的设计者和匠师们把根据自己的艺术趣味和审美理想,将大自然的景物概括、提炼,创造了一个个富有诗情画意的艺术世界。其中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分别代表了宋、元、明、清四代不同的艺术风格。叶圣陶先生从欣赏者的角度,抓住苏州园林的基本艺术特征,作了具体而生动的说明。)

二、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作者及作品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他曾在小学、中学、大学教过书,对语文教学的改革和教材的建设有重大贡献。20年代和30年代是他创作道路上的重要阶段。这个时期他的作品很多,最有名的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出版有《叶圣陶全集》。

作者是苏州人,对苏州园林很熟悉,因此对苏州园林的情趣和特征有深刻的体会。本文是为摄影集《苏州园林》写的序,我们把它作为一篇说明文来学习。它不仅介绍苏州园林的特点,而且文字生动、优美,从写作构思到语言运用都值得我们很好地学习。

2、借助工具书和课文注释,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读音写汉字.xuān xiâ(轩榭)lín xún(嶙峋)jiàn shǎng(鉴赏)zhēn zhuï(斟酌)池沼(zhǎo)壑(hâ)镂空(lîu)阑干(lán)模样(mú)学法指导:老师可集体听写、到黑板默写、小组长检查等

3、借助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因地制宜 : 根据个地不同的情况制定适宜的办法。自出心裁 :出于自心的创造和裁断。

标本:文中指在同一类事物中可以作为仪表的实物样本,即可以作为学习、仿效标准的典范。

败笔 :写字中写的不好的一笔或绘画中画的不好的部 分。

嶙峋:枯瘦的样子。

4、朗读课文,标记段落序号,了解大概内容,感受文章要点。

思考:⑴本文的体裁是什么?⑵文章主要介绍苏州园林的什么特点?⑶从那些方面来具体介绍的?

5、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想法写在下面,课堂交流。

(二)、读出自我,合作交流

1、朗读课文,自主完成

(1)把握课文,划分结构层次,说出文章的结构特点,概括段落大意。(2)精读第二段,找出苏州园林的共同特点,为了体现这个特点,设计者和匠师们都有哪些讲究?这种追求是为了实现怎样的目的?

2、小组合作,深入探究

(1)课文的第3、4、5、6段内容与第2段是什么关系?你能找出与这些关系照应的句子吗?

(2)课文第7、8、9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与中心有何关系(3)划出文章的结构脉络,体会文章的说明顺序

(4)细读文章第4段,说出本段的说明中心及结构层次,体会说明顺序

三、课堂练习

1、给加粗字注意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⑴ jiàn()赏

⑵ tãng()萝 ⑶ 丘hâ()⑷ 重峦()叠嶂()⑸ lín xún()()⑹ 镂()空 ⑺ 无所依傍()⑻ màn yán()()⑼ jì mî()()⑽ 琢()磨 2、选出无错别字的一项()

A、倘若标本 完美 因地制宜 B、讲究配和 败笔 自出心载 C、对称屈曲 盘曲 重峦叠障 D、嶙峋镂空 闲适 别具匠新 3、选出下列词语的正确解释:

⑴“蔓延”的正确解释是()A、蔓草向周围扩展。B、形容像蔓草一样不断向周围扩充。C、形容像蔓草一样向周围生长。D、慢慢地向周围扩展。

⑵“自出心裁”的正确解释是()A、独创一格,与众不同。B、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C、出于自己心意的创造和裁断。D、想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主意。

⑶“败笔”中的“败”字的正确解释是()A、搞坏 B、坏的 C、失败 D、破旧、腐烂 4、选择词语填空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⑴ 谁如果要(A鉴赏、B欣赏、C鉴别)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⑵ 综合起来看,谁都要(A赞叹、B赞颂、C赞赏)这是高度的图案美。⑶ 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A完好、B完美、C完整)的图画。

⑷ 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A景色、B景物、C景致)就见得深了。

⑸ 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A依赖、B依靠、C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

A、⑴B⑵A⑶B⑷C⑸A B、⑴A⑵A⑶C⑷B⑸B

C、⑴B⑵C⑶B⑷A⑸B D、⑴A⑵A⑶B⑷C⑸C 5、下面各句运用的表达方式依次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⑴ 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⑵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⑶ 综合起来看,谁都要赞叹这是高度的图案美。

A、⑴描写 ⑵说明 ⑶议论 B、⑴说明 ⑵议论 ⑶描写 C、⑴议论 ⑵描写 ⑶说明

四、课堂小结

本文是一篇说明文,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作者到过的不过十多处。通过周密的观察,从个别中概括出一般,抓住了苏州园林不同中的共同点,进而围绕这个中心,把各种景物综合分成几个类型和方面,分别加以介绍和说明,同学们应该在学习中加以体会。

五、布置作业:完成能力训练相关练习

六、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说明文的相关知识:说明文定义

说明文分类

说明文特征

说明方法

说明顺序

说明文语言

七、教后记

学后记

答案: 1、给加粗字注意或根据拼音写汉字:⑴ 鉴 ⑵ 藤 ⑶ 壑 ⑷ luán zhàng ⑸ 嶙峋 ⑹ lîu ⑺ bàng ⑻ 蔓延⑼ 寂寞 ⑽ zhuï 2、A B、合、裁 C、嶂 D、心

3、选出下列词语的正确解释:⑴ C ⑵ C ⑶ C 4、D 5、A

第___单元 第__课时 授课人______时间_____签字_____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情景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苏州园林的美,这节课我们探究一下本文,用怎么样的语言和手法来介绍苏州园林特征的。

二、自主合作 :

1、(范读开头两段)苏州园林的地位和特征

①、请对出“江南园林甲天下”的下联?(苏州园林甲江南)

②、作者对苏州园林的总体印象是什么?作者是如何引出苏州园林的?

明确:a、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标本地位决定了苏州园林值得鉴赏、不该错过,即:窥苏州园林之一斑,见各地园林之全豹!

b、用作比较的方法,通过与其他地方的园林比较,说明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③、(苏园特征)苏州园林的设计理念是什么?(凭什么能成为中国园林的标本?)

明确: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④、(操作方法)如何体现出出入画的原则?

明确:为了达到“完美的图画”的目的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2、阅读(12-21),把握重点部分脉络。

①、让我们一起走入苏州园林,欣赏下面苏园美景图片,说说在这些苏州园林的图画中你都看到了哪些景物?看后的感觉如何? ②、同学的感受。(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当点评)

明确:有亭台轩榭、有假山池沼、有花草树木、有镂窗廊子……

③、刚才同学们各抒已见,或云园林斗拱飞檐,仿佛鸟儿要振翅欲飞,十分生动;或云园林曲径通幽,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感,下面老师谈谈我的感想。

明确:或曲径通幽 ,或庭院幽深……倏忽间似乎深谙了其中的深味,转瞬间又无法洞悉其神韵,完完全全被苏园图画的完美、内涵的博大精深折服,却不能用言语表达!

④、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仔细阅读课文中的三至六段,看看苏州园林在具体设计时是如何体现四个讲究的。

阅读要求:⑴自由读,读准字音,掌握字形

⑵和邻座讨论,尝试画出你认为可以概括各段意思的中心句。

提问:a、四个语段按照什么顺序,各语段间能否互换?

b、布局、配合、映衬和层次用的是否精准? 明确:“亭台轩榭”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分布范围广,风格类型一致,用“布局”最能说明这类设置的全局性和整体性。“池沼”在园林景色中主要起连通、映照、组织作用,平旷的图景或大小不

一、相互关联的若干景点,用“配合”一词最为恰当。“花草树木”美在千姿百态的形态组合和万紫千红的光色辉映,因而用“映衬”。“近景远景”不是园中的单一的、某一类,而是同一方面的景色整体画面,所以说“层次”。可见作者遣词很准确,贴切。

三、重点赏析,质疑探究

1、请同学读第三段,思考

⑴苏州园林中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和其他地方有何不同,为什么要这样?

明确:亭台轩榭等建筑的布局突出自然之趣,决不讲究对称。⑵这一自然段写法上有什么特色?

明确:作者运用比较和比喻的说明方法,使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布局特点有了明确的认识。

2、齐读第四段,试着给语段分层。

⑴苏园中是否都有假山和池沼,苏园主人造假山和池沼的原因是什么,遵循的是什么原则? “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 怡情山水、置身山间,让人暂时“忘却”尘世的喧嚣、烦忧!达到“ 叠山理水,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效果

⑵引导分析说明层次。

明确:首先说明“假山的堆叠”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艺术,指有创造美的方式方法;技术,指生产操作方面的技能),有“自然之趣”,能使游人“只觉得身在山间”。其次写池沼。先抓住关键,说明“大多引用活水”,然后从动静的配合上说明了苏州园林的池沼多姿多彩,各具匠心又有其共同特色。通过对假山池沼的形象说明,让读者对苏州园林的山水既有画意又有诗意的特点留有深刻印象。(3)池沼的安排有何讲究?

明确:池沼大都引用活水,池沼设计因地制宜,桥梁安排决不雷同,河岸边沿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3、指导学习第5自然段。

⑴自读这一段,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应注意些什么?

明确:注意高树与低树、落叶树与常绿树、季节不同的花树的相间映衬,栽种中式的藤萝、不栽西式宝塔样的松柏、阅兵式似的行道树。⑵逐句分析:第一句是中心句。第二、三两句从正面概括说明栽种上“着眼于画意”,是空间上使高低树俯仰生姿,互相映衬;一是根据季节变化“花树相间”,达到四时不谢。第四句从修剪和栽种方面说明“着眼画意”。第五、六两句举例说明苏州园林树木的画意美。

4、指导学习第6自然段

⑴在苏园里安排“镂空的花墙、无所依傍的廊子、一面大的镜子„„”这样做想达到什么目的?

明确:为了避免一览无遗、为了体现柳暗花明;为了增加景致的深度、层次和观赏点;为了给人“如在画中、美不胜收”的感觉。

⑵你能运用刚学到的知识,谈谈你对杜甫的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的理解吗?

明确:窗子本来是起阻隔作用的,可是推开窗户,西边的山岭,白雪皑皑,尽收眼底,反而别有洞天,是景外有景,景中有景……

四、自主学习其他段落

1、完成或达到了四个讲究后苏州园林就可以成为处处完美了吗?(苏州园林大处十分讲究,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小处也“不可忽视”,更进一步说明了苏州园林的“处处入画”。)

2、苏州园林各个角落都注意画意美,门和窗简朴而别具匠心。苏州园林的彩绘也“自出心裁”。这几节是紧紧围绕“处处入画”的说明中心来说明的,而且巧妙地照应了第一段中“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之句。

五、反馈和迁移

1、设计者和匠师们的设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完美的图画的效果,你能从文中找到例句证明吗?(从游览者的角度来谈)

2、游览苏州园林有没有最佳观赏角度和观赏时间?谈谈你的看法!“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3、“鱼戏莲叶间”和“荷动知鱼散”这两句诗意境上有何不同,你更喜欢哪句?)文章结尾叶老说“可以说的不止以上这些”的确,苏州园林值得我们了解的还有很多很多,介绍苏州园林的方法和思路也不会只有本文的一种。它要我们亲身去体验、用心去品味、执画笔来描绘、写文章来赞美„„

六、当堂训练读文章4、5段,回答

1、选文第一段说明的主要对象是()

A、假山和池沼 B、河道和桥梁C、石头和花草 D、游鱼和睡莲

2、设计者和匠师们“胸中有丘壑”,是因为他们()

A、会以具有风格特色的小山配合竹子花木 B、会堆叠造型各异的假山 C、深知山水风景形象的趣味 D、会在河道模样的水面安排桥梁

3、文中所说“又是入画的一景”指的是()A、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鱼戏莲叶间” B、金鱼或各色鲤鱼 C、几块玲珑的石头和一些花草 D、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

4、第一段中“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加粗的“往往”在表达意思上有什么作用?

答:

。5、第二段的说明顺序是()

A、从主要到次要 B、从概括到具体 C、从特点到用途 D、从整体到部分

6、第二段的中心句是()

A、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 B、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C、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

D、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7、第二段运用的表达方式有()

A、说明、描写、议论 B、叙述、描写、抒情、议论

C、说明、叙述、议论、抒情 D、说明、叙述、议论、抒情、描写 8、“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这句中的“这”指的是()

A、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B、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也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C、没有把松柏修剪得像宝塔,也没有把道旁树修剪得像阅兵式似的士兵。D、把松柏修剪得像宝塔,把道旁树修剪得像阅兵式似的士兵。9、苏州园林“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的原因是()

A、高树与低树相同,落叶树与常绿树相同,花时不同的多种树相同。B、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树相间。

C、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D、古老的藤萝和盘曲嶙峋的枝干相间。

在游廊的尽头,大假山的东面和北面,又是另一番风光。这里有萃秀堂、万花楼、鱼乐榭、两宜轩、打唱台、快楼、藏宝楼等许多古色古香的建筑,有的庄严,有的雄伟,有的精致,有的小巧,有的明快,有的高旷,各具特色,美不胜收。万花楼前有一池清水,和大假山下的湖水相通,其间有一条小溪,溪水曲折,清流弯转,有聚有散,中间经过花廊、水榭、月洞门等几层间隔,层层入胜,使人有深奥莫测、变幻无穷的感觉。

──徐宝富《上海豫园》

10、说说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具体意义: ⑴ 古色古香:⑵ 美不胜收: ⑶ 深奥莫测: ⑷ 变幻无穷:

11、文章对这里的建筑物从造型气势、建筑规模和结构特点几个方面作了

评述性的说明。从文章中找出这些语句,分别写在下面横线上。

⑴ 说明造型气势的:

。⑵ 说明建筑规模的:。

⑶ 说明结构特点的:。

12、“溪水曲折、清流弯转”指的是同一种事物现象,为什么要作两句写? 答:。

七、教师小结

本文由总到分地说明了各具特色的苏州园林的共同特征-----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角度)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表现了对苏州园林的赞美和眷恋之情。

八、布置作业:完成《能力训练》和《练习册》全部习题

九、板书设计:

苏州园林 叶圣陶

总:概括说明苏州园林的地位及特点。图画美

(总说)

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分:具体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

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分说)

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

局部

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角落图画美

门窗图案美

(分说)

屋瓦色彩美

细处

十、教后记:

学后记:

答案:1、A 2、C 3、D 4、“往往”是副词,有“常常”、“每每”的意思,表示“安排桥梁”在多数情况下是这样的,突出了苏州园林的这个特征 5、B 6、A 7、A 8、D 9、B

10、说说下列词语在文中的具体意义:

⑴形容古朴典雅的色彩或情调。这里表现建筑群的古代建筑艺术的风格,给人以高雅的情趣 ⑵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这里指各具特色的亭台楼阁很多,一时看不过来 ⑶含义高深不易了解。这里指小溪流变幻无穷,使人觉得奥妙神奇得很 ⑷不规则的改变没有穷尽,这里指小溪流水时聚时散变化多端,没有单调的感觉

11、文章对这里的建筑物从造型气势、建筑规模和结构特点几个方面作了评述性的说明。从文章中找出这些语句,分别写在下面横线上。

⑴ 有的庄严,有的雄伟 ⑵ 有的精致,有的小巧 ⑶ 有的明快,有的高旷

12、“溪水”就是“清流”,“曲折”就是“弯转”。作两句写,起强调作用,使得流水的形态更美好,这两句写成对偶句,使结构工整完美

附:说明文相关知识

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它通过对实体事物说明文的解说,或对抽象整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有所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说明文的分类:

1、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事物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通过对具体事物的形状、构造、性质、特点、用途等作客观而准确的说明,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事理说明文的说明对象是某个抽象事理。将抽象事理的成因、关系、原理等说清楚,使读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明白这个事理“为什么是这样”是其主要目的。2.、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是通过文艺的形式介绍科学知识的说明文。

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特征就是某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象征和标志,即该事物所特有的个性。说明方法:

1.举例子 使文章更加具体,更有说服力,更客观地说明了事物。使比较抽象,复杂的事情或事物变得通俗易懂,让人信服。

2.作比较 说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们比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体的或者大家已经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较,使读者通过比较得到具体而鲜明的印象。

3.下定义 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4.列图表 为了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还可以采用图表法,来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使读者直观,一目了然的了解事物的特征。

5.作诠释 从一个侧面,就事物的某一个特点做些解释,这种方法叫诠释法。

6.打比方 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形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说明文中的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同修辞格上的比喻是一致的。用这个方法,可以使抽象复杂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不同的是,比喻修辞有明喻、暗喻、和借喻,而说明多用明喻和暗喻,借喻则不宜使用。

7.摹状貌 为了使被说明对象更形象、具体,可以进行状貌摹写,这种说明方法叫摹状貌。(和描写要区分开,两者虽一样,不过是在不同的文体中的。)

8.引用 为了使说明的内容更充实具体,可以引资料说明。引资料的范围很广,可以是经典著作,名家名言,公式定律,典故谚语等。

9.分类别 将被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划分成不同的类别,一类一类地加以说明,这种说明方法,叫分类别。帮助读者掌握特征,头绪分明。

10.列数字 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字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说明顺序:主要有三种:时间顺序(如果是说明事物发展变化的进程的,就采用“时间”顺序,可由古及今或由今溯古。)、空间顺序(如果是解说事物的方位、形貌特征的,就采用“空间”顺序。可由近及远,由远及近,由左往右,由南向北,由低至高等。)、逻辑顺序(若说明的目的是阐释事理,就要采用“逻辑”顺序:一般按照因果、主次关系来安排顺序。)。说明文的语言:要准确、简洁、通俗。(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事物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说明文语言准确,并非一定得用确数,也可以用约数。比如“大约”“左右”“可能”“估计”,这些也同样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说明文的语言在准确的前提下,语言风格既可平平实实,也可生动活泼。如,写作时采用比喻、拟人、对话、自述、讲故事等说明方法都可增强说明语言的生动性。)

下载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4《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教案 河大版1[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4《世间最美的坟墓》记1928年的一次俄国旅行教案 河大版1[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