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2
3、画一画: ①请准确地画出教室前黑板的平面图.(怎样画才算准确?)②评讲:你是如何画的?方法一:自己定一个比例尺算出图上长和宽然后画;方法二:在原有图上以长的比例尺为比例画出宽;方法三:在原有图上以宽的比例尺为比例画出长.(二)求实际距离
1、西厂门在区委的东南面,(课件演示)量得图上距离是9厘米,如何算实际距离?有几种算法? ①独立思考;②合作交流;③讲评算理.(略)
2、练习:南钢宾馆在区委西南(课件演示)量得图上距离是18厘米,如何算实际距离? [评析:用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大厂区各地名,采取学生感兴趣的活动——画“地图”联系实际应用比例尺意义计算图距和实距,使学生对数学倍感亲切,感觉数学就在我们身边,突出的体现了数学的生活性.](三)新课延伸
1、南京距大厂40千米,画在这幅图上要画多少厘米? ①独立列式计算(400厘米).②要画400厘米,你有何感觉?(太长画不下)③画不下怎么办?(调整比例尺)④说说你的调整方案? [评析:一石激起千层浪!在矛盾冲突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达到使学生跳出大厂看“比例”的目的.]
2、请拿出标有南京上海的地图,找出比例尺并说说意义.①同座位间合作算出实际距离.②一辆汽车从南京早上9﹕00从南京出发赶往上海,要赶下午2﹕00的飞机,如果车速是每小时80千米,问能否赶及?为什么?
2、五一长假是旅游的黄金季节,请同学们采访一下听课的老师,最向往哪个大城市,然后根据地图帮老师算出实际距离,再告诉被采访的老师.[评析:很有创意!采访老师,就地取材增加课的参与度;学生下位采访,体现课的开放性,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了再延伸!]
四、课堂总结,回顾比例尺(略)[总评:本节课循着一根知识主线——比例尺的意义与应用,引入新知别出心裁,探究新知有章有法,练习设计富有创意;同时循着一根能力主线——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无论是哪个环节的例子都来源于学生熟悉的生活,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究与合作讨论相结合.同时多次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充分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严禁课堂教学结构,使学生学的轻松,学有成效.] 《比例尺的意义及应用》教学设计与评析(苏教版)
第二篇: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2
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2)教科书第93-94页例
3、例4,课堂活动第1~3题,练习十九第4~6题。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例尺的意义,能运用比例尺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注意计算过程中的单位处理。
2.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等方式进行学习,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
应用比例尺进行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换算。
【教具、学具准备】
尺子,1∶6000000的中国地图,几幅不同比例尺的平面图或地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揭示目标
1.复习旧知。(小黑板出示)
(1)比例尺1:6000000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倍。在这幅图上1厘米的距离代表实际距离()千米。转化成线段比例尺是()。
(2)把千米数化成厘米数,就是把千米数的小数点向()移动()位,即是原数的()倍,把厘米数化成千米数,要把厘米数的小数点向()移动()位,即是原数的()分之一。
(3)某一种零件的长度是8毫米,画在图纸上的长度是4厘米,那么这张图纸的比例尺是()。
2.求比例尺的方法。
教师:求比例尺的方法是什么?
学生:(1)写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比;(2)统一这个比的单位,去掉单位后化简成前项是1或后项是1的比。
3.谈话引入新课,揭示课题并板书。
(1)引入课题。
教师:同学们都会用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求比例尺了,但是,如果知道实际距离和比例尺,又该怎样求图上距离呢?
(2)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二、自主学习
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课件出示例3:儿童乐园平面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并搜集信息。
(2)反馈学生搜集到的信息。
教师:根据这幅情境图,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学生:这幅儿童乐园平面图的比例尺是1∶2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
(3)提出问题(1):儿童乐园中的长方形碰碰车场的实际长40米,宽是20米,求它的图上长与宽各是多少厘米?
教师:该怎么求?先想一想,再独立完成。
①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②反馈评价,教师板书。
学生1:我是用倍数关系来解的,因为比例尺1∶2000表示实际距离是图上距离的2000倍。
板书:40米=4000厘米,4000÷2000=2(厘米)
20米=2000厘米,2000÷2000=1(厘米)
学生2:我是用分数来解的,因为比例尺1∶2000,图上的距离是实际距离的12000。
板书:40米=4000厘米,4000×12000=2(厘米);
20米=2000厘米,2000×12000=1(厘米)。
学生3:我是用比例尺的意义来解的,因为比例尺1:2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20米。
板书:比例尺1∶2000表示图上距离1厘米相当于实际距离20米。
40米=4000厘米,40÷20=2(厘米)
20米=2000厘米,20÷20=1(厘米)
(4)教师小结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方法: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教师板书)
强调:单位要统一。
(5)教师提出问题(2):图中旱冰场的长2.5厘米,宽1.5厘米。旱冰场实际占地的面积是多少?
①小组讨论,感知方法。
讨论:能不能依据图上面积按照比例尺来进行实际面积的换算呢?为什么?
②集体评议,明确方法。
明确:比例尺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是长度单位的比,不是面积单位比,所以不能用图上面积和比例尺求实际面积。
板书: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③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④反馈评价,明确关键。
教师:关键是要先求出旱冰场实际的长与宽各是多少?再求实际面积。2.自主探索,教学例4。
(1)课件出示例4,学生自主搜集信息,尝试完成。
(2)反馈评价,注意学生解决问题思路。
(3)练习:独立完成“想一想”。
3.指导学生看书例
3、例4。
三、展示交流
点拨归纳
教学小结: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
学生1:„„倍数关系„„
学生2:„„分数关系„„
学生3:„„比例尺的意义„„
教师:用比例尺的意义解决问题,方法很多,关键是要注意单位,找准问题,明确所求。(板书:统一单位、看清问题)
四、巩固练习
当堂检测 1.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
先让学生动手测量,按规定的比例尺画出教室的平面图,独立解答。并让同学说一说,怎样用“·”在图上标出自己的座位才更准确?这个难点可以通过全班交流,并给予必要的指导。
(2)课堂活动第2题。
要求学生拿出自备的中国地图,并指导学生量出图上距离,找出比例尺。老师巡视进行指导,全班核对后,再进行交流:谈谈自己是怎样理解的?
(3)课堂活动第3题。
提出问题:怎么相差这么大呢?
首先,要求学生拿出中国地图,量出成都到重庆的图上距离,独立解答,然后让学生在计算后进行评价和反思。组织学生议一议:哪些方面相差大?相差为什么这么大?全班交流解决。
2.练习:练习十九第4~6题。
五、交流互评
体验成功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
第三篇:比例尺应用 教学设计(范文)
比例尺应用 教学设计
平山营小学 杨春歌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4、55页。教学目标:
1.经历读平面图,根据比例尺和图上距离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2.能读懂平面图,能根据比例尺解决和平面图上有关的实际问题。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比例尺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教学重点:根据比例尺解决和平面图有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解决稍复杂的比例尺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比例尺画示意图,下面谁来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画的示意图呢?(学生交流自己的活动报告)
(设计意图:复习环节既是上节课的检查,也是本节课的铺垫。)
二、新授:
我们已经学会了画示意图,我们还可以用比例尺画平面图。大家看,这就是一幅平面图。(多媒体出示新华小学平面图)
1、你从图上了解到了哪些信息?(学生交流)
交流预设:教学楼在学校的西北方向;操场在学校的中间;花坛在操场的北面;这幅图的比例尺是1:2000……..(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读平面图的能力,引导学生从图中获得信息。)2、1:2000是什么意思?(学生交流)所以我们说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可以怎样写呢?(多媒体出示)
3、根据比例尺公式,我们可不可以推导出求实际距离和图上距离的公式呢?(学生交流,教师板书)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将知识迁移,公式的推导为下面的运用做准备。)
4、那么我们要想知道校园的实际长度需要什么条件?(学生动手量一量图上距离)怎样求实际距离呢?(学生列式)还有没有其他方法?(引导学生说出10*2000=20000厘米=200米)
(设计意图:一题多解能力的培养,此处也是本课的重点。)
5、求校园的实际宽。(学生独立完成)
6、求校园的面积。(学生独立完成)
7、问题四:按要求标出国旗的位置。(小组合作完成)(设计意图:此处是本课的难点,小组合作完成突破难点。)
8、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多媒体出示红红家住房平面图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小结: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请用1:100的比例尺画出你的卧室的平面图。
第四篇: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2,学科:数学 3,课时:1 教学课题:
《比例尺的应用》
教材分析:
“比例尺”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在对比例的意义有了一定的建构基础以及掌握了比例的基本性质这样背景下进行探索学习的。通过练习使学生能熟练的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热爱生活的情感。教学方法:
1、充分运用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解决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
2、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育。让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使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发展的空间。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组织学生计算实际距离、设计卧室,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尺,能应用比例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观察、思考、动手、讨论等合作学习,进一步发展画图能力以及互相合作、协调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充分发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在具体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与人交流、沟通,互动、互助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应用比例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引入:
同学们,老师坐车从家里来咱们学校用了50多分钟,可是有一只蚂蚁从我们陕西爬到内蒙古却只用了5秒,这是为什么呢?
学生猜想回答:这只蚂蚁肯定在地图上爬行。
那我这就有一幅地图,大家看是什么地图呢?(中国地图)二、[活动一]:
出示中国地图。大家都知道我们伟大的祖国物产丰富,地域辽阔,旅游景点更是数不胜数。同学们,你们都知道我国的哪些旅游景点呢?(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旅游景点。)“五一”快要到了,大家想不想出去旅游呢?(想。)下来,老师将中国地图发到各小组,大家自己选一个最想去的城市,我们都从西安出发,算一算从西安到你最想去的城市的实际距离有多少千米?(学生任选城市,独立计算。集体汇报。)任选一城市,假设乘坐的火车每小时行60千米,请同学们算出从西安到达目的地大约需要几小时?(保留整数)二、[活动二]:
那大家旅游回来了,都很累,想找一个地方休息吗?请你们去我家怎么样? 先来看看我家的平面图吧。
这是按1:200的比例尺画的老师家的平面图。
这是我的卧室。(出示卧室平面图)你们能帮我算出卧室的面积是多少吗?
请大家先想一想,要求卧室的实际面积。可以分成几个步骤?
(可以分成三个步骤。第一步:确定图上的长和宽;第二步:根据比例尺计算实际的长和宽;第三步:求出实际的面积。)根据以上三个步骤,请大家计算出卧室的实际面积。学生汇报:
算术方法:图上长3厘米,图上宽2厘米。
长:3÷ 1/200 =600(厘米)=6(米)
宽:2÷ 1/200 =400(厘米)=4(米)6×4=24(平方米)列方程的方法:(略)
小结:通过这道题的计算,在比例尺的应用中我们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应先求出实际的长和宽,再求实际面积。因为比例尺是长度的比。] 三、[活动三] 实践操作:
大家看一下我的卧室(是空的),旧家具已经不能用了,我就买了一些新家具。
组合柜
长4米,宽0.8米 床
长2米,宽1.5米 电脑桌
长0.8米,宽0.5米 衣柜
长2米,宽0.5米 写字台
长1.2米,宽0.6米
在居室中,卧室对于我们来说很重要,因为它是我们休息的地方。只有休息好了,才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去工作和学习。这么多家具,我只想在卧室中放4件家具就够了,可挑来选去,也没想好到底把谁放进去。那你们今天能帮我做参谋吗?
今天,我就请在座的各位同学来做我的设计师,帮我设计一套合理的方案。师:设计平面图的时候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生:(1)设定合适比例尺
(2)画图时应先求出图上的长和宽
(3)摆放的位置是否合理(门、窗等)设计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分工]每人计算一件家具的图上长和宽,[合作]设计一张图纸;
2、设定合适的比例尺;
3、先在纸上画出卧室的平面图,再设计内部摆设;
4、在图上标出家具的图上距离和名称;
5、合理进行设计。师:两个同学之间相互说说这些要求是什么意思? 分小组进行设计,设计完成每组推荐一名同学进行汇报。学生汇报; 学生评价。
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吗?
五、作业:
同学们你们都有自己的房间吗?想不想让自己的房间变得更漂亮更舒适呢?利用今天所学知识,对自己的房间进行一番新的设计,画一幅平面图。板书设计:
比例尺的应用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教学反思:
数学来源于生活,本节课的练习内容,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堂上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在小组内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和解决方法,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机会。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的个性思维方法得到了充分的发展,每个同学能从同学们的汇报交流中获取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这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等几个方面都得到了较好的处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五篇: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
《比例尺的应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尺的概念,能正确、熟练地进行求比例尺计算。
2、掌握根据比例尺求图上的距离或实际距离的方法。
3、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从中感悟到比例尺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难点:根据比例尺的意义求图上距离或实际距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比例尺的意义及注意事项。2.比例尺练习题
3.谈话引入新课,揭示课题并板书。
二、自主探索,解决问题
1.课件出示
下面是北京市地铁规划图,地铁1号在图中的长度大约是10厘米,它的实际长度大约是多少?
(1)从题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比例尺表示的意义是什么?
(3)该怎么求?先想一想,再独立完成。
①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②反馈评价,教师板书。
(4)教师小结方法,强调注意事项。
方法:a、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教师板书)b、列比例求解 强调:单位的换算与统一。
2、如果知道实际距离,求图上距离,你会算吗?试试看 一条排灌渠长340米,画在比例尺是1/500的平面图上,应画多长?
①小组讨论,感知方法
②小组反馈
板书: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三、运用新知,巩固提高
1.在比例尺是1:6000000的中国地图上,量得广州到深圳的距离是1.8厘米。请你计算,广州到深圳的实际距离大约是多少千米?
2.一个机器零件长3厘米,画在一张比例尺为20:1的图纸上,应画多长?
①指名学生板演 ②集体评价
四、拓展练习
一幅比例尺是1/800的农田规划图上,量出一块三角形的地(如图)。量出图上的底(3.5cm)和高(2cm),计算出实际的底和高和三角形的面积。
①学生相互讨论后独立完成② 集体求证
五、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一谈你有哪些收获?
六、板书:
比例尺的应用
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1.解:设实际长X厘米
10/X=1/500000 X=10÷1/500000 X=5000000 5000000cm=50km
答:实际长度大约50千米。
反思:我从比例尺的意义入手,让学生以此为解决问题的切入点,应该说,学生基本能掌握一种方法。以电子白板作为教学平台,较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上完课之后的最大的感受是教学机智还不够灵活,在这节课上我试图安排两个内容: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已知比例尺和实际距离球图上距离。在引导学生用4种方法解答了例7的问题之后,我就发现离下课只有15分钟了,其实这时我完全可以直接进入练习,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已知比例尺和图上距离求实际距离的问题,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依据,把这类问题进行巩固强化。反思:
教材把比例尺为部分内容安排为2教时,第一教时教学比例尺的意义,会求比例尺,根据比例尺求图书距离或实际距离;第二教时教学线段比例尺及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之间的互化。根据新的《教学课程标准》,结合本班学生的认知情况,在教学中我主要突出了以下两点:
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创造性的改造教材。现在教材比较注意数学知识的系统性、严密性,而它的社会性、实践性和活动性显得不足,呈现形式比较单调,缺乏生动感,只适合学生接受性学习的需要。根据“标准”的建议,“教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进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都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为此,我适当调整了教材顺序,合并压缩了一些内容。把原来放在第二教时教学的线段比例尺及线段比例尺与数值比例尺之间的互化也安排在本节课。让学生通过地图上的不同发现来认识数值比例尺和线段比例尺,从形象上感知了二者的不同,通过它们之间的互化也实质上明确了二者的联系。在教学比例尺的应用时,我并没有照搬例题,而是从学生感兴趣的地图入手,自己动手测量两地间的图上距离,自己计算实际距离,使学生自主地“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录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产生了成就感,增强了学生的“应用意识”。
“标准”还指出,“(学生实习的数学)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改变后的教学内容,更适合学生探讨和实践操作。在教学时,我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发现比例尺的各种表现形式,探讨比例尺表示的意义,在实践操作中学会应用比例尺,使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更突出,学生在自主交流探索中学会了怎样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创设实示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知识。
本课的设计从学生观看“中国地图”开始,使学生意识到比例尺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在观察、探讨比例尺的各种表现形式及表示意义时,始终以学生搜集到的地图、图纸为依据,在形象感知中建立抽象的比例尺概念,学生印象深刻,兴趣浓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