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面向课堂,解读教学文本
面向课堂,解读教学文本
【教学设想】
《蜀道难》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的第二单元的起始课文。《蜀道难》是李白的成名之作,想象奇特,笔墨纵横。学习本文,旨在引导学生探究“奇想”的不断变化,从而进入诗人所创造的丰富而浪漫的想象世界。因此,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反复诵读,结合声情培养语感,同时要巧妙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感悟能力和想象能力,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比如旅游、交游)和读书经验来反复探求和品鉴《蜀道难》的奇思妙想。让学生对诗歌有细腻的感受和深刻体会,进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理解“奇之又奇”的艺术魅力。
【学习目标】
1.查检资料,阅读李白作品《送友人入蜀》《剑阁赋》以及相关的鉴赏资料,能够陈述李白写作《蜀道难》的缘由。
2.在诵读的基础上,找出描写生动的语句,陈述其生动的妙处,其中应有夸张的解说。
3.在朗诵及默诵课文的基础,依据课文的自然顺序列出关键语句,陈述李白的奇思妙想及“奇之又奇”的艺术魅力。
4.学生在朗诵与阅读注释的基础上,列出作者抒发的感情及其变化的词、句,并对各阶段的情感予以概括。
【教具准备】
1.《蜀道难》朗读音画资料
2.多媒体
【教学过程】
第1课时(自学)
一、听读文章,感知文本
利用5分钟时间,对照课文注释第36――37页内容,播放朗读音频,听读《蜀道难》全文,读正下列加点字的字音。
第1段:噫 吁??,危乎高哉!然后天梯石栈 相钩连 猿猱 欲度愁攀援
百步九折萦 岩峦 扪 参 历井仰胁息 以手抚膺 坐长叹
第2段:畏途?f 岩不可攀 飞湍瀑流争喧?Y ?f 崖转石万壑雷 嗟 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第3段:剑阁峥嵘而崔嵬
所守或匪 亲,化为狼与豺
磨牙吮 血 侧身西望长咨 嗟
二、朗读文本,深度感受
利用10分钟时间,完成《蜀道难》全文朗读,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段反复诵读至熟练,做好第二课时课堂朗读展示准备,并深入体会给出你选择朗读该段落的理由与阅读感受,课堂朗读展示的发言范例如下:
大家好!我朗读的是课文的第 段,……,我认为以上段落……,我的阅读感受是……。
三、走近作者,知人论世
利用8分钟时间,自读下面材料,了解李白其人及《蜀道难》写作缘起。(印发资料)
(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二)《蜀道难》写作背景
四、疏通文意,研读文本
1.利用6分钟时间阅读课文注释,识记并解释重点字词。
2.利用6分钟时间在熟读注释的基础上,疏通文意并梳理文脉。
五、?n外阅读,拓宽眼界
阅读李白《送友人入蜀》、《剑阁赋》,熟读成诵,品鉴赏析。(10分)
(印发资料,学生阅读)
第2课时(讲学)
一、课前导入,走进文本。(3分钟)
白居易初出蓝田时写到“绝顶忽上盘,众山皆下视。下视千万峰,峰头如浪。”
李商隐途径淮阳郡时写了“断雁高仍急,寒溪晓更清。”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李白对蜀道的刻画。
二、感受文本,品味语言。
1.利用8分钟时间欣赏《蜀道难》音画视频,教师做好朗读指导,学生朗读文章三遍。
(1)第一遍,读的要求是:整体把握,读准字音,读的时候语音要饱满、圆润。
(2)第二遍,读的要求:重在体味情感,注意语速,注意节奏、停顿和快慢。
(3)第三遍,读的要求:重在进入情境,注意把握好语气,读的要求是抒情性,伴随着你自己对诗的体会、你自己的性情。
2.利用5分钟时间请3位同学选择段落进行朗读展示并陈述选择理由和阅读感受,教师点评。
3.本文是一首乐府古诗,句式以七言为主,杂以其他长短句,参差错落,如行云流水。请利用8分钟时间结合下列问题进行分析说明。
(1)试给下列诗句划分节奏,并体会不同句式(第37页“研讨与练习”第三题)的表达效果,指名6位同学口述作答,教者点评。
(2)文中多处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请你在文中找到至少一句并说明其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思考后请3位同学口述作答,教者点评。
口述示例:“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黄鹤之飞尚不得过”,运用扩大夸张的艺术手法,写出山的高俊,突出山的本质特征,以一种高于形象原状的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给人强烈而深刻的感受。
三、深入探究,品鉴奇想。
学生再次朗读诗歌后,探究思考下列问题,展示交流,教者点评。
1.李白以他丰富的想象,卓越的艺术构思,纵横飞扬的辞采,创造出了一个神奇的艺术世界。请同学们以第1段为例,分析诗人展开了哪些艺术想象?(5分钟)
口述示例:“蚕丛及鱼凫”,写蜀国古老的传说,那如梦似幻的过去,增加了蜀道的历史感和神秘色彩。……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反复咏叹了三回,所表达的感情自然有变化,不重复,可以说是“愈出愈奇”,每次咏叹有怎样的变化和转折?(8分钟)
(1)学生朗诵课文
(2)学生探究交流:(略)
教师点拨:全诗安排的三次咏叹,每一次嗟叹,就是一个转折,诗意各有侧重,分别突显蜀道的高、险、危(危及人身之危)。同时,每一嗟叹,嗟叹者所取的角度又有区别。角度的三次变换,感情波澜迭起,既逐层加深对蜀道之难的深刻印象,又不断增强警示劝诫的关切心情。
3.在探究交流的基础上梳理,补写出下表的空缺。(多媒体展示,斜体字部分学生补充)(6分钟)
四、延伸思考,课外作业
1.思考练习:《送友人入蜀》《剑阁赋》和《蜀道难》,同为李白送友人王炎入蜀?r所作,比较这三首诗在艺术技巧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点。
2.背诵默写:背诵并默写《蜀道难》。
【教后反思】
笔者工作近10年来,听了将近300节课,有同事的常规课,有校内校外的研讨课,有名师的示范课,有一线语文教师的赛讲课,仔细回味,细细梳理,发现很多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往往过“浅”。这里提到的“浅”,指的是解读的粗浅、肤浅,也指解读的浅显。我们的教师不重视教学文本的解读,有的语文教师仅仅依照教参上的信息,常常让课堂徘徊在浅层状态。有的教师仅凭个人的理解对文本进行简单的解读,对文本隐含的深层价值不去发掘,读懂了文本的表面意思就以为是获得了“真理”了,结果只能是看见了皮毛而忽视了实质。
作为语文教学半壁江山的阅读教学,主要就三件事:文本解读、教学设计、课堂对话。其中,语文教师教学文本解读的高度决定了课堂教学的高度,语文教师只有自己先把课文读懂,解读出文本的精妙之处,才能做出合理的教学设计,也才有可能在课堂上开展对话,引领学生更好地解读好文本。
有的老师教李白的《蜀道难》,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结合注释翻译字句,分析诗歌意象,学生朗读诗歌,体会李白诗歌的豪迈飘逸。显然,这些内容都不需要教师过多的教,学生自学就能理解。《蜀道难》是李白的代表作,想象奇特,笔墨纵横,凛然成风。如果对《蜀道难》的解读停止在文本表层,那是非常可惜的,语文老师有必要引导学生对深入地理解《蜀道难》的艺术魅力。
学习《蜀道难》旨在引导学生解读这篇文章的构思,旨在引导学生探究不断变化的“奇想”,从而进入诗人创造的丰富而浪漫的想象世界,让学生对诗歌有细腻的感受和深刻体会,进而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能够品析《蜀道难》“奇之又奇”的艺术魅力。
我们在执教李白的《蜀道难》一课时,不妨从“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一句入手,这句话在诗中反复出现,每一次的出现都暗示着诗意的转折和作者情感的变化。教师可以从分析文本情感变化这一点上将解读引向深入,可以设计两个问题:一是“文章有怎样的诗意转折和抒情变化”,二是“这首诗的反复咏叹,每处咏叹有何不同”。第一次咏叹,突显了蜀道的“高”,作者站在全知者的角度告诉朋友蜀道“无法过”。第二次感叹,着重突出了蜀道的“险”,作者站在行者的视角,告诫朋友蜀道“不可攀”。第三次嗟叹,突显了蜀道的“危”,诗人以送行者的角度,劝导友人“早换家”,关注友人此行的安危。三次咏叹,三次诗意转折,逐层加深了蜀道之难的印象,感情也随之变化,不断增强着对友人的担心和关切之情。
选入到教材中的文本是一个可作多层发掘的静态存在,语文教师只有和教学文本进行亲密接触,经过深入研读,才能读出教学文本的精妙。但是反观我们的课堂,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花样玩得很多,没有找到解读文本的切入口,不知道要解读哪些内容,最终只能在教学文本的表层滑行,课堂教学的形式大于内容。如果解读停留在学生一看就懂的程度,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与学生交流一些他们已经了解的内容,那课堂教学就没有任何意义与价值了。所以,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我们语文教师务必做到:面向课堂,解读教学文本。
(课题项目:甘肃省“十三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研究成果“高中语文教师教学文本解读现状及策略研究”GS?z2017?{GH1302766)
第二篇:解读高效课堂
《解读高效课堂》约稿
一、栏目 卷首语(李炳亭文章)看点或速览或资讯
看点:体现杂志的新闻性。主要是指新闻时事、热点、难点等,可以是原创也可以是文摘,呈现形式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片;
速览或资讯:主要是平时单位及会员校、教育局的一些活动,如大型会议或会员校、教育局的一些新闻事件。途径或专题 途径
专家文章(李炳亭、于春祥、刘爱军等以及优秀课改校长、局长的文章);编委文章;拟最后结集出版。
专题
根据“2011主体年”的精神,设立“新教师”专题、“课堂狂欢”专题和“班级制度”专题,每个专题在6篇左右。拟最后结集出版。
两大栏目依次进行。先锋
该栏目是杂志的灵魂,是区别于其他杂志的重要元素之一,也是体现杂志采编水平的重要途径,是编、读之间的真正接触,属于“接地气”的部分。该栏目拟通过相关人物(校长、局长)的采访,挖掘其课改心路,剖析课改心得,总结课改经验,以达到全面了解课改人及所在区域的课改现状,为课改树立典型和样板。拟最后结集出版。
欢迎提供稿件或采访线索。解读 在高效课堂的具体操作过程中的一些创新和做法(如:我这样分组、我们这样编写导学案等)。字数不限。课堂
每期录用两节优秀课,其中包括老师说课、课堂实录及专家评价。拟最后结集出版。札记
课改局长、校长、老师在具体实施高效课堂过程中的所思所悟—课改札记;专家在对学校进行具体指导和视察时所感所想—指导札记;编辑进行现场采访时的所见所闻—采访札记等等。字数不限。拟最后结集出版。我与高效课堂
具体从事高效课堂工作的研究人员和业务人员的一些感悟以及局长、校长、教师的课改心路、情结等。字数不限。拟最后结集出版。荐书
二、说明
1来稿必须为原创,如果文内有引用部分,必须注明出处且字数不得超过全文字数的10%,一旦发现作者有抄袭现象,其任何稿件都将永不录用。稿件一经录用,在一定时间内,向作者发放相应稿酬和邮寄样刊一份,公司内部人员的用稿情况,将列入公司相关考核。邮箱:E—mail:gaoxiaoketang333@126.com
第三篇:解读智慧课堂
解读智慧课堂
一、智慧课堂形成的理论基础 国家督学成尚荣教授指出:“课堂教学改革就是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用教育哲学指导和提升教育改革,就是要引领教师和学生爱智慧、追求智慧。“由此可见,让智慧唤醒课堂,让智慧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是时代的呼唤,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需要,是课堂教学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契机,也是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大使命。
智慧就是知识、能力与美德的综合体。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就极力推崇智慧教育,并指出:“智慧是生成的,知识是学来的”。目前,我们所倡导的新课程理念特别重视三维目标的整合,这其实与智慧教育是一脉相承的,换句话说,新课程改革所追求的就是智慧教育,我们要让校园、让课堂、让教师和学生像沐浴阳光一样沐浴智慧。
智慧教育是教育的一种过程,一种境界。加拿大阿尔伯特大学教育学教授马克斯·范梅南认为,“教育的智慧性表现为对儿童的关心,并把这看作是教育者的崇高使命。教育者对孩子的影响是通过教育体验实现的。教育体验是指对教育的情境、关系及行动的体验。智慧教育始终指向具体教育情境的具体孩子,将触角伸向儿童的生活世界,探及儿童对世界的内心体验,时刻关注儿童对具体的情况、关系或事件的体验,然后以‘心向着孩子’、‘向着孩子的生存与成长’的角度,探寻在具体情境中如何机智和充满智慧地采取行动,并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行动。”
二、智慧课堂的基本理念
1、每个孩子都有智慧。孩子们的智慧不在于有没有,而在于你相信不相信、信任不信任、发现没发现。只有坚信,你才会努力地发现和开发。
2、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智慧,有不同的优势和强项,智慧在不同的学生身上有不同的色彩。智慧教育在于发现不同孩子的不同优势,拓展他们的发展空间,引导他们的发展方向。这就要求教师做细心的耐心的观察者和全面的深入的勘探者。
3、智慧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不是面向少数学生的教育。我们反对精英主义教育,而智慧教育却可使学生成为不同领域的精英。
4、人只有在自由状态才会迸发创造的灵感,智慧教育要给学生自主发展的自由,并指导学生合理地利用自主支配的时空。
5、智者总是快乐的、幸福的,智慧教育要让孩子们快乐起来、幸福起来,但是智慧教育决不能排斥刻苦精神的培养。
6、教师们要成为“长大的儿童”(李吉林:《我,长大的儿童》,《人民教育》),保持一颗童心,保持生命的活力,永远爱孩子,永远懂孩子,但又要引领孩子。
三、智慧课堂的特征
智慧课堂就是让学生快乐的学习,这对教师来说是最有效,最智慧的做法,对学生来说是最有收获最能增长智慧的课堂。因此,智慧课堂是属于学生的,学生是主人。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师要引导学生学知识学能力更要学智慧,而智慧不是教出来的,是学生自己悟出来的,教的多的就悟的少,教的少的悟的多。因此智慧课堂要求隐去教师的光辉,呈现学生的精彩。
教师在课堂上表现出的智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学设计的智慧、课堂语言的智慧、角色把握的智慧、临场应变的智慧等。
智慧课堂的共性特征:
1、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允许学生用不同的速度自己的方法去探索获取知识。教师用鼓励的话语、期待的目光、巧妙的疏导与孩子思维共振、情感共鸣。
2、教师巧妙地创设情境,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最大限度地留给学生思维的时间和空间,课堂应像磁铁一样吸引人人参与、个个思考,开启思维之门。
智慧课堂的个性范型:
1、引导争辩的课堂
争辩使智慧的火花碰撞、交汇,思想驰聘四海,翱翔蓝天,学生的灵性、个性飞扬,争辩的过程是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高的过程。
2、充满疑问的课堂。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合理的教学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动机,诱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实现师生间与生生间思维的互动,着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理性思辨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在今天的几堂课中教师都注意到引导学生去质疑。因为对学生而言,在智慧课堂里首先是有机会提问题,其次是能真的提问题,最后是老师能重视并真的解决问题。
3、凸现探究的课堂
知识的个体性和情境性决定了知识来自于建构,过程甚至比结果重要,因为智慧往往生成与对知识探究的过程之中。智慧的课堂教学应该渗透科学探究的理念。教师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真实的现象,感悟真情实感,开启思维之门。因此教师的提问就要少而精,少提简单的陈述性问题多提创意思考性的问题,少提封闭性问题,多提开放型问题,少提认同性问题,多提批判性问题。
4、走向生活的课堂
知识本身没有意义,知识的意义体现在知识的应用之中。我国教育家陶行知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因此,智慧的课堂需要向生活世界回归,在知识与生活的融合中,既增长了学生的智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5、唤醒智慧的课堂
课堂需要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知识的汇聚、思维的碰撞、思想的交锋、情感的融合,尤其需要将教育者的教育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教育。教师之“魅”在于懂得“有所为且有所不为”的道理,学会等待和抓住教育时机,用一个智慧的生命去照亮许多的智慧生命,用一个智慧的心灵去唤醒许多智慧的心灵。
6、智慧课堂应追求高效教学 “高效教学”,就是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在单位时间内,即在课堂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最完美地实现教育教学的三维目标整合,以求得课堂教学效益。其显性标志是:课堂教学既要有课程内容选择上的广度和深度,还要有课程实施安排上的密度和适度,更要有课程组织落实上的力度和效度。也就是说,“高效教学”的课堂要做到信息量大、思维含量高,情感培育要真正触及人格与灵魂。
四、如何打造智慧课堂
1、打造智慧课堂,促进课堂教学品质内涵发展。
(1)打造智慧课堂,其根本目的就是提升课堂教学品质。
教学品质是指在“教”与“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呈现出的态度、水平和效果。从教师方面来说,有良好的教学设计,充实的教学内容,生动的教学方法,严谨的治学态度,使学生学得主动、愉悦、有效。从学生方面来说,要能主动地学习,广博地学习,思考地学习,有效地学习,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从学习中获得内在的利益,体验到学习乐趣,成为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主体。
(2)打造智慧课堂,关键是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即强调“针对性的教,针对性的练,针对性的评”。它要求我们教师要有强烈的目标意识、质量意识、效益意识,要在深入钻研教材,详细了解学情,精心备好课的基础上向四十分钟要效益,努力做到“有效提问”、“有效活动”、“有效合作”、“有效探究”“有效训练”,“有效点评”,提高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3)打造智慧课堂,核心是培养学生“主动性的学”。要求我们教师要尊重、理解、信任、关怀每一位学生,促进学生的知识的自主建构,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提升学生的学习力。
2、打造智慧课堂,教师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提升是关键。基于学案学习下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呈现的面貌就是“智慧课 堂”,这种教学方式需要我们教师有新的教学理论做支撑,对我们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过程调控能力和反思总结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加强理论学习。通过组织讲座、论坛和研讨的方式,加强教师培训,引导教师分析优秀课堂教学品质的构成要素,提升教师的理论与实践水平。
2、加强教师专业化培训。继续开展青年教师、名优教师的提升活动,组织开展读理论、听讲座、上研究课、写反思,做课题等系列活动,提高教师的专业技能,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师向更高层次发展。
智慧课堂,一个充满诱惑的名字,她值得我们用一生去追求!
为人师者,充满智慧为前提;为人师者,挥洒智慧为幸福;为人师者,启迪智慧为己任。
课堂是教师挥洒智慧的时刻:对文本独到的解读,对孩子思维火花的悉心呵护,对课堂上“节外生枝”的悦纳和驾驭,把课堂经营得灵动、缤纷!
智慧课堂源于智慧教师,智慧课堂造就智慧学生!
第四篇:解读高效课堂
解读高效课堂
一、高效课堂的概括
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二、高效课堂的四个核心词
教育、教师、学生、教室。A.教育即解放 B.教师即开发 C.学生即创造 D.教室即成长
三、高效课堂的一个中心
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以快乐为根本。
A.由追求知识的完整性、全面性到更加关注学生的性格、人格的健全;
B.由注重知识能力的培养到更加关注学生的心理需求和精神成长;
C.由传统共性和整齐划一的教育到更加关注学生的不同需求; D.由注重课堂环节、程序的编制到更加关注学情、氛围和师生、生生关系。
四、高效课堂的两个基本点
A.关注学生弱势群体,从最后一名学生做起,人人成功才谓成功,唯有“水涨”才能“船高”;
B.教材分析的“无边界原则”。不讲“进度”,只要“目标”,人人学会才是目标。用一种思路做十道题,不如一道题找出十种思路。揪住一个知识点“无限”放大,四处出击,形成上挂下联、左顾右盼。
五、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
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
A.高效课堂出发“原点”,是从“两率”入手,即解决课堂精力流失率和提高高效学习率;
B.通过高效课堂走向高效学习,从而实现终身学习; C.素质教育的“素质”最主要的是“学习能力”:思维力、生成力、表达力(听说读写);
D.实现“人”的解放,即学生的解放、教师的解放、学校的解放。
六、高效课堂的特点
A.三高: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 B.三动:身动、心动、神动 C.三量:思维量、信息量、训练量 D.三特点:立体式、快节奏、大容量 E、三学:肯学、想学、学会
F、减负: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
七、高效课堂的基本元素
A.课堂效益公式:1×?=效益
“1”即教师,并假定为“恒数”,那么学生即为“?”,学生投入多少状态的“?”,即收获正倍或负倍的效益。
假定“?”是0,那么1×0=0,这样的课堂叫“零效益课堂”; 假如“?”是2,则1×2=2,这样的课堂叫“正效益课堂”; 假如“?”是–1,则1×–1=–1,这样的课堂叫“负效益课堂”。因此,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效果才能好起来!B.核心理念:自主、合作、探究
C.技术支撑:高效课堂模式通过展示实现交流、通过纠错实现落实、通过点拨实现提升、通过开放实现拓展。
D.学习方式:小组学习独学、对学、群学;独自思考、合作探究、对抗质疑
E、三种利器:又称“学习三宝”活页夹、双色笔、纠错本 F、教学抓手:导学案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和方向盘,“五步生成”,实现四级目标。
G、教学目标:通过“三维”目标的落实,致力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
八、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 A.时间划分: 10+25+5 B.环节划分:预习、展示、测评
C.六大模块:预习交流、分配任务、合作探究、展现拔高、串插巩固、达标测评。
九、高效课堂的评价
A.师生关系:
传统课堂是“地心说”,高效课堂是“日心说”。学生是“太阳”,课堂教学教师要绕着“太阳”转。
B.以学生的“学”评价教师的“教”。让学生学会的课才叫好课。让学生学会的老师才叫好老师。
哑巴能成为好教师吗?当然可以,只要哑巴能让学生学会,岂不是好教师吗?
C.“三看”学生:
自主的程度、合作的效度和探究的深度。
一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的人数,是100%参与,还是大于或小于100% 二看学生参与的质量,语言表达是否通顺,态度是否积极认真,情感是否投入,精神是否饱满,板演书写整齐工整,词、句、符号、公式是否正确,等等。
三看学生的预习笔记,检查“预习”情况,以便教师可以根据学情,适时导入下一个环节,准确做好课堂决策。
D.“四看”教师:
一看课中是否坚持了“学生中心”;二是否依据模式备课、上课;三是否体现了三维目标,培养了学习能力;还要四看教师的学案备课。
E、评课三看:
一看教师是否遵循了模式,是否使用导学案上课,是否充分使用和调动了小组,是否组织了当堂达标测评,严格规定“讲”绝不能超过10分钟; 二看学生的学习状态、课堂气氛,是否有走神、打瞌睡精力不集中,或者假学、伪学现象;
三看教师是否注重学习方法,关注学习过程,严禁教师上课“对答案”,严禁用标准答案囚禁学生的思维。
十、高效课堂的课堂要求
A.文本挖掘: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是否深刻:有自己的认识,观点,能够分析,结合事例表述、板演、绘图、感受感悟,艺术形式表达、写作、制作、实验、多媒体、录音、辩论等;②寻求方法,发现规律,总结特征,概括重点;③举一反三,拓展演绎,深化提升,形成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情感流露。
B.课堂形式:①合作学习、兵教兵、兵练兵、兵正兵,弱生是否参与表现,气氛浓厚,人人踊跃;②个体展示、分析、表达精辟,语言通达流畅,语言洪亮,无语病,尽可能到板前或聚焦处锻炼同学们的演讲、说理、辨析、自信的能力,声情并茂,动人;③板面设计精彩、美观、规范、横平竖直、作图科学、重点突出、图文并茂;④点评恰当,突出要点,重在本质规律,被点评的同学要有表示,或口述或板演,要当即纠正其差错;⑤每节要有总结、反思、测评。
C.课堂流程:①预习交流,确定目标;②分配任务、立体教学;③完成任务,合作探究;④展现拔高,师生互动;⑤串插巩固,全面掌握。⑥达标测评,检查验收。
D.课堂气氛:和谐、民主,学生敢问,敢说,敢爬黑板,敢下桌讨论,形成一种积极主动,争先恐后,紧张活泼,读、说、议、评、写贯穿始终;拓展、挖掘、提高,重视能力培养;学生活动人次多,密度大,人人参与;课堂效率高,效果好,达标率高。
十一、预习、展示、反馈的具体要求
A.预习:学习的起点让50%的学生通过自学掌握50%的问题,然后通过合作交流,再让70%的学生掌握70%的问题,建构起初步的知识结构;
B.展示:解决学习内驱力的“金钥匙”“先学后‘教’,当堂达标”。教师 根据学情组织学生对学习成果进行展示;
展示分为:组内组织的“小展示”和班内“大展示”。
大展示要讲究技巧:展示“普遍性”问题,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一般主张由学力较弱的学生多展示;当然对展示内容教师要学会取舍,太难和太易的都不作为展示内容。展示过程教师要敢于“利用”学生,实现学生自身能力差异的资源共享,“兵教兵”、“兵练兵”、“兵带兵”、“兵强兵”,“兵教官”、“官教兵”。
C.反馈:落实效益实行验收制度,检查目标达成的情况,也是对学习目标的回归性检测。在考试制度未被取消的前提下,任何教学都必须满足两个要求:学生的需要和考试的需要。反馈即是当堂达标,又是教师对知识的提炼、拓展和升华。
十二、小组的要求和评价
A.分组:异质同组,同组采用AA.BB.CC分法;同质结对,竞争合作;
B.理念:小组组长又叫“教师助理”。一间教室里的N个小班:每个小组视为一个“小班”,高效课堂等同于“小班化”教学;
C.小组学习:可概括为“1:6教学法”1个教师负责解决6个组长的问题,调动掌握6个小组的学情;每个组长负责解决6个组员的问题,调动掌握每个成员的学情;
D.即时性评价:教师上课要抓好小组学习的即时性评价,一评知识;二评情感态度;三评行为习惯、动作语言;
E、分工:组内“小展示”由组长负责,班内“大展示”有教师负责。F、一节完整的课堂包括:完成既定的教学进度和任务;完成小组、个人评价。
十三、高效课堂对教师的要求
教师要成为“第四者”:促进者、学习者、决定者、幸福者; A.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换,教师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做学生成长的推手;
B.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还应该成为学习者,与学生一起“同学”。教师上课也是“上学”,教书也是“进修”。
C.一节高效课,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当然不容忽视。尽管教师不再是教学中的主角,但他毕竟是“平等中的首席”,因此,教师“决定”着一节课的好坏质量。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家和民众。
D.从职业特点上,教师还要改变生命现状,做一个发展的人,一个教育理念的行动者,一个幸福的职业者。
十四、高效课堂的管理
A.抓“两头”,促中间:一头指导学案的编制与预习;一头指当堂的达标测评;“中间”指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结论生成的过程;导学案的编制即“备课”:主备—年级组—主备—个备—课后备;
B.领导班子上观摩课,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普通教师上达标课,较弱教师上过关课,整改教师上提高课。校长要“清心”、“正气”、“洗脑”;
C.学科、年级、班组组织自己的听评课; D.立足课堂,狠抓落实:一谈二警三停;
E、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既抓教师的观念转变,同时更要抓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
十五、高效课堂的三条高压线
A.预习不充分的课不准上 B.严禁教师与学生“抢风头” C.必须当堂落实达标
十六、高效课堂的“命门”
“开放”是前提,“关键”定成败,产品是课堂,模式出效益,流程生能力。
A.“开放”是前提:教师要敢于放手,学习能力来自“开放”。开放的程度决定了教育的高度。穷人的孩子为什么早当家、能当家?放手就是爱,放手就是“放生”,开放就是解放;
B.“关键”定成败:一切取决于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意识是否真 正觉醒和发挥。回到教育的“原点”,探索“人”的教育,尊重学生的学习权利,用“展示”解决学习的“内驱力”,形成学习的“兴趣中心”;
C.产品是课堂:要制定课堂标准,淡化教师的“课堂艺术”。再靠教学技艺“包打天下”绝对是一厢情愿,“茶壶里面起波澜”不解决问题,唯有重视课堂标准,才能“生产”出合格的课堂,才能保证让每一个人的每一节课都合格;
D.模式出效益:用四个月的时间,解决模式的“硬着陆”,任何人在临帖阶段都不准许超越模式。“机动车靠左行驶”,宝马车概不例外,这就是“规”,亦为课堂“之道”;
E、流程生能力:掌握了模式,习惯了流程,便能产生良性循环,形成“能力”,所谓“熟能生巧”。
十七、教师实现职业幸福的途径
A.常规途径:总结—反思—实践—总结模式;
B.“小课题”研究:拒绝假大空泛绣花枕头般的“大课题”,揪住课堂教学中的“活问题”,持之以恒地捻针尖,力行数年,必有所成;
C.教师个人俱乐部:鼓励教师发展个人特长。教师个人俱乐部,还应与学生社团组织实现“双边互动”。
十八、高效课堂的文化追求
A.学校应该是一部大书,一草一木都应是教育资源,都要能够发挥“教”与“育”功能。校园文化的策划应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每一点时空,比如利用教学楼的楼道楼梯,设计一部“中国历史走廊”。利用教室的外墙,制作一个“课间加油站”,利用每一棵树木,创意一个“历史名人园林”,利用体育场,设计一个“奥林匹克文化公园”……唯有把学生“浸泡”在优质文化里才可以实现教育的目的,如何占领学生的“视线”,是一个方向;
B.团队文化最好的解读是“家”,生生之间最佳关系解读是“家人”; C.班级文化应基于“责任”的建设,从真正的班规入手,强化自主、平等、尊重、合作、温暖的班级文化。好的班规,既能看见,又能摸着,是一部严肃的“班级宪法”。推荐阅读《在与众不同的教室里》(李 茂编译)
十九、高效课堂符合新课改理念
A.紧扣“教”与“学”,真正实现了“两个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由“灌输式教学为主”向“以探究式教学为主”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接受式学习为主”向“以研究性学习为主”转变;
B.围绕的就是自主、合作、探究;
C.诠释的是“师”与“生”的关系:教师是平等中的首席,实现师生相长;
D.教书育人的完美体现;
二十、揪住“七寸”找“途径”
传统教育患的是“课堂并发症”。课改就是找到的那个“支点”。其实课堂不仅是教学的牛鼻子,更是撬动一切问题的那个“支点”。毋庸置言,教育“百病缠身”,正因为此,我们才需要戒除一些急病乱医的鲁莽。时下课堂教学的某些观点和所谓的“见解”,大都属“盲人摸象”,因而一线教师要对某些“专家”的指点保持高度的警醒。教育首先需要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教育才是好教育。要解决问题,就要奉行“实践的力行”,今天的中国教育不是不需要“理念”,可悲在理念过分泛滥,却又绝少有哪位专家愿意手把手教给我们如何解决问题的。千万记住,我们不能因此自乱阵脚,要咬定“行动”,寻找“途径和方法”,要知道教育是“做”出来的,而不是“说”出来的。
二十一、从“传统”到“高效”的教学比喻
传统课堂是教师抱着学生走,洋思等一类课改典型均属于教师牵着学生走,高效课堂是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跑着走;
教学是什么?就是教会学生如何学。师之体育教师,把篮球发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投篮。师之音乐课:为“跑调”的学生纠正“调子”。
关于几个教学的比喻。
“养猪说”:饲养员不应该代替“猪”吃食,而只应该把猪养肥;
“育儿说”:让孩子吃饱吃好,而不能替代孩子吃饭。
“妈妈解放”的启示:在襁褓中的孩子让当妈的最累,只有当孩 子可以独立“吃饭和行走”时,妈妈才意味着得到了解放。
二十二、高效课堂模式先“继承”再“生成”
没有“临帖”岂会有“破帖”?先用“田字格”写字,严禁貌似有见地的批判地学,否则会画虎不成。
用四个月时间进行高效课堂的“临帖”,这个阶段叫“继承”;第二个阶段叫批判与生成,在这个基本模式的基础上嫁接生成不同的课堂特色,这个特色应该讲是“同质异性”的,相同在“高效”,不同的形态上。没有批评就没有超越,当然也不会有真正的生成,“临帖”是为了“破帖”。但一开始就忙着批判,结果一定是画虎不成反类犬,批判的学往往呈现为“貌似有见地”。另外,即便是批评,我们也主张“行动批判”,而不是指手画脚瞎白话,有些批评,显然是“酸葡萄”心理在作祟,可以理解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这样,木秀于林,风必折之。但天降大任,总得有人亮出肩膀去“扛”起这个伟大的民族分配给我们的责任!
第五篇:解读高效课堂
解读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的三大智慧:放手、示弱、利用。
教师要敢于把学习还给学生,放手才是负责;
教师要能够主动示弱,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好胜心;
教师要利用学生的差异性,把学生当作重要的教学资源。
高效课堂的三大抓手:小组、模式、目标。
学习小组是课堂组织的抓手;
课堂模式是课堂流程的抓手;
学习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抓手。
高效课堂的三个到位:盯、观、跟。
“盯”要到位:盯学习状态、课堂参与;
“观”要到位:观学情展示、问题暴露;
“跟”要到位:跟问题生成、能力成长。
高效课堂的三步流程:自学、展示、反馈。自学是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内部展开的独学、对学、组学;
展示是以小组为单位,在小组长带领下,利用本组专属黑板,展示本组的学习成果;
反馈是教师基于学情调查之后,根据小组展示中发现的问题,通过师生合作,给予解决。
让寒假作业变脸
□ 高 鹏
从学生的终身成长出发,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成长空间,使他们的少儿时光过得自由、美好,这应是学生寒假作业形式创新的终极目标。此目标实现与否,关键在于作业布置者——学校和教师,能否依据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和坚持作业形式创新的一些基本原则。下面试举例说明。
例1:A校在布置寒假作业时,总是要求同年级的各学科教师共聚一堂,集体商议作业的内容和形式,科学、合理地测算作业的时间和数量。该校认为,假期作业应该成为学校的总体安排,而不是教师的个人行为。
启示:寒假作业形式无论如何创新,“减负”应是其遵循的第一原则,要保证学生的休息时间。布置作业时,如果各任课教师各自为政,即使每一科作业不多,但所有科目加在一起就不少了。所以学校对寒假作业应高屋建瓴地统筹安排,首先在数量上进行适当控制。
例2:B校布置给学生唯一的寒假作业,就是以“家乡的春节”为主题的“生活记录”活动——或画或写或拍,把家乡的变化表现出来,把家人、邻里过年的喜庆场面记录下来。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家乡春节的传统习俗和新变化。
启示:寒假作业应充分体现趣味性和实践性。兴趣是启动学生学习的原动力之一;利用过年的题材,将社会实践活动寓于作业中,学生通过留心观察发生在身边的事情,关注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3:C市教育局给辖区内每一个中小学生布置了一道“硬性”的寒假作业,那就是结合个人体质和爱好,每天坚持完成长跑、跳绳、立定跳远、仰卧起坐等运动项目。
启示:寒假是孩子们锻炼身体、磨炼意志的大好时机。多进行室外运动,适当补充体能,应成为孩子们一种健康有益的、常态化的度假方式。
例4:D校班主任李老师针对男生刘某公开场合发言常怯场的缺点,为他布置了“在春节家庭聚会和亲朋聚会上演讲”的寒假作业;针对三个男生害怕写作文的情况,李老师仅给他们布置了写“玩记”的寒假作业——及时记录自己的游玩过程即可;针对几个平时成绩非常优秀的学生,李老师赋予他们充分的自主权,由他们自行决定寒假作业的内容、形式和数量。
启示:富有个性、弹性和能够自主选择的寒假作业,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符合因材施教的教育规律,有利于通过多种途径满足学生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的需要。
例5:E校在低年级以“感受亲情”为主题设计了“和父母一起打扫卫生、置年货”和“给爸妈做春节贺卡”的寒假作业,在中高年级则以“学会感恩”为主题设计了“父母的健康调查”的寒假作业。
启示:寒假、春节是孩子与父母等亲人相处、体会和增进亲情的最佳时候。学校有必要因势利导,布置一些“亲情作业”,以推进亲子共成长,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例6:几年来,F校在寒假结束后,都以“我的寒假我做主”、“亮出我的绝活”等为主题开展“寒假创意作业展评”活动。学校通过评选优秀调查报告、演讲比赛、制作展板等形式展示学生的作业成果,并计入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
启示:及时、有效的反馈是保证作业高质量完成的关键环节之一。通过展评形式对学生的寒假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及时的检查、反馈,不仅可以督促学生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完成寒假作业,同时也能够彰显学生的特长和风采,有利于激励他们的上进心。
(作者单位系江苏省宿迁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