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7年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
胜利镇瓦垅小学
刘雅芳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P87-89页,例
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几分之一表示;能用折纸、涂色等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初步感知和体验分子、分母的含义;能正确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对比辨析,使学生初步形成分数的概念,经历几分之一形成的过程,建立初步的数感,发展抽象思维;能运用所学的分数知识解决问题,发展学生的运用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价值,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学生感受数学的简洁美,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建构分数的概念,认识几分之一;
2、借助实物或直观比较分子是 1 的分数大小,能具体的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突破方法:借助多媒体演示和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通过演示和学生的动手操作、对比、讨论使学生逐渐形成分数的正确表象。
1教学难点:理解的意义,会用折纸、涂色等方式表示简单的分数,几分之一的分数意2义拓展延伸。
突破方法:课件演示、折纸与涂色直观等手段,在数学活动中引导学生在探究和合作交流中探索新知。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法:情境教学法、直观演示法、探究、讲授法 学法:自主探索、动手实践、观察发现、讨论、合作交流
教学准备
教师:正方形纸片,圆形纸片,ppt。
学生: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圆形纸片,彩笔,直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分数
谈话:同学们喜欢郊游吗?有两位好朋友参加了一次郊游活动(课件出示情景图),他们带了哪些好吃的东西?
1、理解“平均分”
提问:把这些食品分给这两个好朋友,你会怎样分? 预设:把4个苹果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2个;
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1瓶。
把1个蛋糕平均分给两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半个、二分之一、一半。
【板书预设:
1、如果说出半个、一半、,则板书半个;
2、如果又说出分数二分之一,则板书二分之一,同时确认半个就是二分之一。】 追问:这样“分”公平吗?为什么?
小结:每人“分”的同样多,数学上将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2、揭示分数
揭题预设①:如果板书是半个,追问学生半个可以用什么数表示?(揭题预设②:如果板书二分之一,直接揭题。揭题:像1是这种数,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分数。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分数。(板书21)2课题:认识几分之一)
【设计说明:紧扣教材,创设教学情境,从观察教材图,分享食物开始,4个苹果平均分给2人,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人,都能用整数2和1表示,当平均分1个蛋糕为2份时,得到半个,从而引出不能用整数表示得数,揭示课题,让学生理解分数,即通过平均分而得到的数。】
二、经历过程,认识分数
1.结合动画感受1。2(1)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分蛋糕的完整过程。(动画演示:平均分蛋糕的过程。)
(2)要求:看着这个分蛋糕过程,你能试着描述一下吗?在小组里先互相说一说。教师在学生自主说的过程中,对学生说的不完整、不科学地地方进行及时引导。(3)操作:你们现在会分了吗?请同学们拿出一张圆形纸片自己来分一分吧。(4)小结:把这一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那么其中的每一份都是这块蛋糕的2、结合书写理解1。21。2(1)介绍:其实,分数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名称。(板书:分数线 分母 分子)
(2)示范书写:用尺子跟老师在本子上书写
1。2明确: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3)结合图想一想,1的每个部分表示什么? 2明确:设计分数时为了强调是平均分的,所以特意用“-”来特别表示。2表示平均分成2份;1表示其中的一份。
(4)你们现在会写分数了吗?老师带领学生一起书空(5)课件出示一些分数,请学生读出这些分数。211(1)刚才我们通过分蛋糕认识了,现在请大家拿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并且用
221斜线表示(课件同时出现要求),并用笔标出它的。
21。
23、实践活动:折出正方形纸片的 学生涂色作品。
(2)学生展示作品同时,并说出方法。说说
1是怎么来的。2(你为什么要对折?空白部分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3)课件出示:刚才同学们展示了这么多的折法(课件出示),折法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是正方形的1份都是它的。)
21呢?(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折的是这个正方形的一半,那么每一
24、巩固提升。
(1)下面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请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
(2)你能用分数表示下面每个图里的涂色部分吗?(课件出示图片)请学生回答并说出理由。(3)下面哪个图里的涂色部分是
1?(课件出示图片)41示表?(课件出示图片)2让学生用分数的意义来回答问题。
1明确:分数是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4份,表示其中的1份。
三、动手操作,比较分数大小
用和之前同样大小的两个圆形纸片,折一折,涂一涂,分别表示出出来的11(1)选出和(课件出示)
241比较大小。211和,再和之前所表示48(2)比较它们各自涂色的部分,你发现了什么?1(3)和他们比较呢?你发现了什么?
811表示的是哪一部分?呢? 24
四、练习巩固,加深理解
1、巩固练习:第89页想想做做第3题,明确几分之一的意义。
2、巩固练习:第89页想想做做第4题,加深对几分之一的理解,会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3、拓展练习:第89页想想做做第5题,拓展思维,培养数感。
4、拓展延伸:下面的图让你想到什么分数?
五、总结反思,谈谈收获
1、生活中哪里用到了分数,举例说一说
2、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知识?
六、布置作业
板书:
认识几分之一
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2个
把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瓶
把1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半个
读作:二分之一
教学反思:
“认识几分之一”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孩子从认识整数 1>1>1 248发展到认识分数,是一次飞跃。学生在生活中可能听说过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但是他们并不理解。分数的产生是从等分某个不可分的单位开始的,学生生活里有这样的经验,但不会以分数来表述。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从实际生活经验出发,在丰富的操作活动中主动地获取知识。
一、联系生活,自然引入
教材以野餐的场景,体现了在玩中认识数学以及人与生活、自然的有机联系的思想。对于主题图我们的定位在生活中的事与物,呈现从整数到分数的拓展。“分数的初步认识”必须在“平均分”的概念上建立。所以教学第一个环节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引入郊游时分食品的情境,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和1个蛋糕都平均分成2份。要想分的公平,必须要进行平
均分。当分到一个蛋糕时,怎样切才能是平均分?学生发现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整数来表示,这时,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现实问题发生了认知冲突,形成教学契机,使学生产生了求知的欲望。孩子提出了很多表示一半地方法,但由于部分孩子有生活和解决问题的体验,很快就会1表示。
2二、直观操作,深刻感知几分之一 有孩子提出用分数通过三次的折纸活动以及探究、讨论,加强对几分之一的认识。教材对于分数的认识是逐步加深的,先认识二分之一,再认识几分之一,最后会比较几分之一分数的大小。我在教材有限的资源上给予了一定地扩充和加深。比如当学生充分认识二分之一后,我让学生自己去创造几分之一,给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再比如学习比较分数大小时,我也仅仅是提出了问题,至于如何解决完全是学生通过自己折一折后发现规律,得出答案。
三、教学注意点
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孩子的知识起点,尽管分数是第一次学习,但部分学生凭借生活经验,对11已有所了解,教师此时应结合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及时调整教学,放手让了解的学生22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因势利导,使预设的课堂变成生成的课堂,将更利于调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1理解的意义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刚接触时,学生的理解可能是片面的,不完善的,2甚至是错误的。所以在应给予充足的时间,从而逐步完善。教师不应为完成任务而缩短时间,代替学生思考。
第二篇:三年级上册数学《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三年级上册数学《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三一班 李婷
一、设计理念: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让学生亲身经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经历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本课基本的数学知识和与技能。从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概括、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目标:
1、初步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会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2、通过“分一分”、“涂一涂”、“折一折”、“说一说”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平均分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几,会读写几分之一,能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的大小。
四、教法与学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数学思考与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在讨论、交流的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得到发展。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在观察比较、动手操作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自主学习的精神,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五、教学准备:
教材第91页主题图,含有4个月饼的图片,图形纸片一张,相同大小的正方形纸若干张。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谈话导入:
出示主题图,谈话:夏天来了,三(1)班的同学们在野外玩耍。你们看,他们玩得多开心呀!从这幅图中,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把你发现的信息在小组内说一说。(组织学生反馈信息)
1、认识平均分。
出示4个月饼的图片,把4个月饼分给小明和小强,可以怎样分?如果要分得公平,怎样分?每人分几个? 板书:平均分
出示2个月饼的图片。提问:把2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强,每人分几个?
出示1个月饼的图片。提问:把1个月饼平均分给小明和小强,每人分几个?
二、实践探究。
1、教学例1。(1)认识。
小明和小强每人分到2个月饼时,我们用“2”来表示月饼的个数,分到1个月饼时,用“1”来表示,那我们用什么表示半个月饼呢?请大家动脑筋想一想,想好后和小组同学讨论。
把一个月饼平均分成两块,每块是这个月饼的一半,也就是它的二分之一,写作。指导学生认、读。
(1)认识。
把1个月饼平均分成四块,每块是多少呢?想好后和同桌说一说。
谁来说说每块月饼是多少? 指导学生认、读。(2)小结。
像、这样的数都是分数。板书课题:分数的初步认识。
2、教学例2。
请各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纸,折出,折好同学之间交流。指一名学生说说你是怎样折的?在哪里?
3、引导学生完成教材第93页“做一做”第一题。并作出巡视、指导。
4、教学例3。
(1)出示例3,第一组图和。
想想哪个分数大一些?你是怎么想的?
(2)引导学生独立探究,完成例3第二组图片,和的比较。跟小组的同学说说是怎么比较的。
14***2141414121212(3)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分组交流)
5、指导学生完成教材93页“做一做”第2题。
三、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1.出示例1第一组图1/2和1/4。(1)猜想:哪个分数大一些?(2)引导学生讨论并交流讨论信息。
(3)电脑课件演示1/2和1/4比较重叠过程、闪现,让学生直观感受。
2.独立探究、完成例2第二组图片,1/4和1/3的比较,再跟小组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比较的?
3.让学生讨论合作。通过上面两组数的比较,你发现了什么?师生共同小结几分之一的分数比较大小的基本方法。4.完成第91页“做一做”第2题。
四、小结。
1、在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见到分数,说说你在哪里见过分数?
2、你能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用“分数”说一句话吗?
教学反思:《分数的初步认识》这节课是今后学习分数的起始点,为下一阶段较全面的认识分数,同分母分数加减,分数大小比较,分数基本性质,奠定基础。我执教的这节课,有以下特点: 一.注重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分数的初步认识》这一课的教学,在引入新课时,通过让学生解决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二.小组合作,交流思考。
本节课中,我注意激励学生动手思考,把思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将操作与思考相结合,手脑并用,让学生在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获取新知。三.动手操作,勇于创新。
在教学过程中,我十分注重让学生在操作体验中学习,在现实情境中“做”数学。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动口交流、动脑思考,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本节课,也有很多不足与遗憾。
1、内容偏多,有些冗长。教学几分之一中,由1/2到1/4 中,是否显得有些拖沓?
2、细节之处,有些粗糙。语言不够准确,有点啰嗦。讲述几分之几所设计的长方形,也没有能物尽其用。
第三篇:苏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课题:《认识分数》
执教教师:武曲中心小学
高玲玉
指导教师:武曲中心小学
缪存安 执教教师简介:
高玲玉,女,1999年参加工作,现任教于武曲中心小学,小学高级教师,曾获得“教坛新秀”、“寿宁县优秀教师”称号,课堂教学轻松、愉悦。教学设计思考和提出的问题:
1.此课为名师与大多一线教师执教过,此次再上,是向经典致敬。2.容量极大的教学内容,教师如何能做到高效、省时、省力? 磨课要点: 1.教材分析:
分数的初步认识” 这一单元教材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使学生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这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分数,从整数到分数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次质的飞跃,因为无论在意义上,还是在读、写方法,它们都有很大的差异。分数概念比较抽象,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不容易一次学好,所以,现行的小学数学教材,分数的教学分两次进行。第一次是分数的初步认识,第二次才是系统的学习分数知识。本单元只是初步认识。认识“几分之一”又是认识几分之几的第一阶段,是单元的“核心”,是整个单元的起始课,对学生的后续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以后学习分数、小数等知识以及分数应用题是十分重要的。
2.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对平均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不能用整数表示的时候,不懂用分数来表示,分数是他们第一次接触,既新鲜也容易犯错。在平均分的基础上认识分数,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分数的意义。3.教学策略:利用学生动手操作,加深学生理解能力。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87——89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能读、写简单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分子都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学重点:
1、认识几分之一。
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水彩笔。教学过程:
一、激疑导入
板书认识,今天这节课我们要来认识一个新朋友,他在哪儿呢?他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这节数学课上,看谁先找到他。
二、情景导入,体验分数的产生
1、认识一半
谈话:眼下正值秋季,金风送爽,秋色迷人,这么好的天气,小明和小丽相约去了郊外野餐,我们一起去看看吧。用上数学思维,告诉老师,你都看到了什么? 这么多好吃的,开吃时得分,那你觉得怎样分,才能使两个人都满意呢? 那谁愿意来分分看。
呀,坏事了,一个蛋糕,怎么分哪?这下老师可犯难了,谁来帮帮我? 找出:一个蛋糕分给两个人,每人分一半、半个。
2、操作一半
分了蛋糕的一半,你还会分他们的一半吗?指名分梨、橘子。
3、归纳一半
我们找了这么多物体的一半,这一半有没有共同的地方呢? 得出:平均分,分成两份,都是其中一份。
整理:把一个物体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就是一半。
3、引入分数
一半该怎样表示呢?用符号?数字? 认识:你们刚才说的数在数学上我们叫分数。平均分前提下,2份当中的1份可以用1/2表示。半个就是1/2个,左边的1份是这个蛋糕的1/2,右边的1份也是这个蛋糕的1/2。也就是,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
4、读写1/2 1/2这个数该怎么写呢?请生写。
到底谁写的是对的呢?记得我们刚刚找一半时先做的是平均分,就是这样——,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分数线,分成了2份,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分母,1份,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分子,是他的1/2,读作二分之一。生自写一个。
5、深化认识
把一个蛋糕()成()份,()是它的()。完成填空。
你填的字眼对我来说很重要。瞧瞧这些个可以用分数来表示吗?完成想想做做2、1.。
分成了几份,每份就是它的几分之一。(揭课题)
三、动手寻找,比较几分之一
1、找身边数
刚才都是我找你写,现在你能不能找找.几分之一呢。
拿出正方形纸折折,找出它的1/
2、1/4.,涂上颜色。展示作品。说说。
2、比几分之一
师也动手在圆形纸上折涂出1/
2、1/4。
在我们的认识中2是比4大的,那1/2和1/4也是这样吗?
拿出我们的杰作,凑在一起比比看,你有什么发现?怎么会这样呢? 得出:同样的一件物体,分得的份数多,每份就小了。所以1/2大于1/4。那我加个1/8,怎么填? 什么也没有,怎么填?告诉我你的想法。完成想想做做3
四、运用提高
那你能又找分数又比较吗?完成想想做做4。这分数太好找了,你能完成这道吗?完成想想做做5。难的还在后头呢。完成想想做做6。
五、拓展说话
看看,这就是分数,他其实就在我们身边,紧跟老师步伐,我们一起说分数。
六、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的朋友叫(几分之一),这个朋友有条件,他得平均分,分成了几份,就叫几分之一,这个朋友很特别,分的份数越多,它就越小。
板书设计:
认识几分之一
分子平均分 ——
分数线
分母
第四篇: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第90—91页例1,例2及做一做第1题,练习二十第1、2题。
教学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直观认识几分之一,初步形成关于几分之一的表象,会读写几分之一。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比较、判断、迁移等能力。
3.促进学生提高主动参与、互相合作的学习意识。教学重点: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师生都准备圆片一张,相同大小的正方形纸、长方形纸若干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师: 明天,小明要和同学们去秋游。出示小明和小丽:这些东西是他们俩合买的,请你帮他们分一分。4个苹果 2瓶水 一个月饼
2、师:怎样分才能做到公平合理呢?(板书:平均分)我们就一起来用击掌表示分的结果。”
1.)把4个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掌声表示。
2.)把两瓶水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又分几瓶呢?掌声表示。3.)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多少呢?掌声表示。
3、分月饼时引导:一个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有的同学可能知道,但不能用掌声表示出来,是不是这样呀?好,别急,先用语言告诉我每人分多少?
生: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这块月饼的一半。
板书:一块月饼
一半
让我们用圆纸片代替月饼,看看这块月饼的一半是怎么得来的?展示学生折的。
4、师紧接着问:他们分得的这半块月饼还能不能用以前学过的数来表示?(学生会回答:不能。老师告诉大家可以用分数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分数。(板书课题:认识分数)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情境教学,在复习“平均分”的基础上,从每份是整数过渡到每份不是整数,自然引出分数。前两个问题是为了激活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后一个问题对学生发出了挑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为分数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找准学生学习的“最近发展区”是重要的,它是促使学生从“实际发展水平”向“潜在发展水平”的桥梁,学生的思维从已知世界自然而然滑向未知领域。所以从学生熟悉的“一半”入手,明确一半是怎么分的,从而引入用一个新的数来表示物体的“一半”。
二、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体验知识的形成。
(一)操作感悟,体验“1/2”的含义。
1、师:如何把一个月饼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呢?请看屏幕。(课件动态演示分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平均分”)刚才我们看到了,把一块月饼平均分成几份?(两份)每人得到了两份中的一份,这一份可以用二分之一表示。那么另一半呢?(也是这个月饼的1/2)。这个分数怎么写呢?下面同学们伸出你的右手,和老师一起写一写1/2。师:先写中间的小短横(-),把月饼怎么样?(平均分);平均分成了几份?(2份)再写小短横下面的2,每人得到月饼的一份,最后写小短横上面的1。这个分数读作二分之一。(板书)
2、师:我们认识了二分之一,你想知道它各部分名称吗?(想)师:那老师给你们一个自学的机会,把书打开,翻到90页,1/2这个分数各部分名称在90页,请同学们自己看一看,它各部分名称都叫什么,知道了以后把书合上,告诉老师和同学们好吗? 指名回答
师:请问小短横叫什么?(分数线)(师边板书边说:分数线它表示把物体平均分。)
师:小短横下面的2叫什么?(分母)(师边板书边说:它表示把物体平均分成了2份)
师:小短横上面的1叫什么?(分子)(师边板书边说:它表示取了其中的一份)
3、师:你们认识二分之一了吗?知道它表示什么意思了吗?
1/2除了可以表示月饼的一半,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桌上的图形找一找,看看自己能否找到这些图形的1/2?用斜线涂
上颜色并写上1/2。请前3名的同学上台汇报。(播放音乐,音乐结束,学生停止活动)
学生演示汇报:
生1:我将正方形对折,一份就是这个正方形的一半。生2:我将圆形对折,一份就是这个圆的一半。
生3:我将长方形对折,一份就是这个长方形的一半。
„„
4、师:同学们把一个圆、一个长方形、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两份,每份就是这些图形的1/2。)
师:1/2不仅可以表示半块月饼、半张纸、还可以表示半片树叶、半个苹果呢?
师:以上所分的物品不一样,所折的图形不同,为什么都可以用1/2表示?(都是平均分成两份)
5、老师想考考你们的眼力,请你们当当小裁判,(课件出示)
(二)继续体验1/4的形成过程。
1、我们刚才把1块月饼平均分给两个人,如果又有两个同学吃,你们有什么好办法使他们每人得到的同样多呢?我们用圆形代替月饼,请谁上来分一分。
2、谁来说说,他是怎样分月饼的?(他把月饼平均分成了4块),小明分了其中的一块,(涂色),这一份是月饼的多少?请学生上来写1/4.3、课件演示月饼的1/4.每一份都可以用1/4表示。
小明首先分到月饼的1/2,现在分到月饼的1/4,现在分得多些还是少些?为什么?
4、表示正方形的1/4.抽取不同的折法到台上展示:涂色的部分可以用哪个数表示?(1/4)让学生在自己的涂色部分写上1/4。
5、观察:上面都是正方形纸,每一份图案不同,为什么都用1/4表示?(都平均分成4份)
(三)体验几分之一
1、师:像1/
2、1/4这样的数都是分数。
2、创分数。师:同学们你还想认识其他的分数吗?能用你喜欢的学具表示出更多的几分之一,请你动手折一折,表示给大家看。(学生折一折,涂一涂)请画得最快的几个小朋友将自己的成果展示在黑板上,写上你所表示的分数。教师表示出1/3.(教师选取部分,一起评价,并说说这个分数所表示的意思,注意学生语言的表达)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主要是让学生学会迁移类推。应用刚才1/2的得来,推导得到1/4,再到几分之一。这一环节可以说教师顺思而导,学生顺思而学,既引导学生学会“思”,再顺着学生的“思”进行指导、点拨,让学生的“思”得到升华和提高,从而使知识得以解决。通过学生的“思”而发挥学生的学,开发学生的思维、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真正学会学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数学学习只靠观察和思考是不够的,往往要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来领会书本上的概念、公式、意义和法则。学生的实践操作安排,其最大的特点是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手脑并用的活动中去,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思维的广阔空间,这样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在本环节中,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交流、解决问题。一方面,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另一方面,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让他们的创造性尽可能地发挥出来。
三、巩固拓展,应用促学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情况。以学生的直接经验和生活信息为主要内容。练习形式由简到难,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实践性、生活性、研究型和参与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尽量让学生获得研究问题的方法和经验,加深对分数的认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四、全课总结,疏理评学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又认识了什么“新朋友”?你对自己课上的表现满意吗?为什么?课后把自己新认识的“分数”朋友或者折出一个自己喜欢的“分数”介绍给自己的同学、亲戚朋友和父母好吗? 【设计意图】总结部分好比一幕话剧的结尾,其意义与序幕、高潮一样,画龙点睛更是丝毫不能忽视。让学生疏理一下在知识、能力方面有哪些提高和收获。把课堂内容和课堂总结融为一体,使课堂的开始引人入胜,总结扣人心弦,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协调完美。教学反思
第五篇:三年级《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三年级《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三年级《认识几分之一》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在看一看、想一想、折一折、说一说等一系列活动中,复习近平均分,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简单的分数,比较大小。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使之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分数并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难点:理解分数的实际意义,会读写分数并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圣诞节就要到了,小明准备好多点心,准备和他的好朋友冬冬分享,怎么分呢?
(像这样每份一样多的分法在数学上叫平均分。)
2、可是披萨只有一个,怎么分呢?
3、一半?怎样才是一半?你能用一个数来吗?
揭题:到底哪个才是正确的呢?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分数。(板书:分数)
二、感悟新知,建构模型。
1、教学例 1。
(1)认识1/2。
①首先披萨每人一半,怎么分?我们用圆形小纸片表示一个披萨,请你折一折,用画斜线的方式表示出一半。
小结:像这样把圆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就是一半。我们用分数1/2表示,一半可以用这样“1/2”的数表示。(边说边板书)
②“1/2”意义及读写法。
那么1/2怎么写呢?请看黑板,先写一横,在写横线下面的2,最后写横线上面的1,这个分数读作:1/2。(全班齐读)
过渡语:原来1/2是这样写的,你会了吗?现在你能看着黑板说一说1/2表示什么吗?不看黑板试着说给同桌听?
(2)
“1/2”的各部分名称:
中间的横线,它表示把一个物体平均分;
下面的数字表示什么呢?表示平均分成几份,叫做“分母”;
上面的数字表示?其中的一份,它的名称是——“分子”,(3)创造出1/2。
过渡:刚才我们找到了像披萨这样圆形物品的1/2,那么你能在这些图形中找到1/2吗?请你用画斜线的方式表示出1/2。
小结:无论哪种图形,哪种折法,1/2都表示平均分成2份的其中的一份。
(4)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
像这样的分数还有很多,你知道有哪些吗?那么你能用正方形的纸折一折,并说一说你折出了这个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①展示学生作品,并说一说你的分数是什么,理由呢?
②比较分数大小 1/3 1/4 1/8
你能比较他们的大小吗?为什么?
观察这些图形和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小结: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
三、巩固练习
1.下面的分数能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吗?能表示的画“√”,不能表示的画“×”并说一说为什么。
2、看图写分数,比大小。
3、涂色部分是正方形的几分之一?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