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1 几何概型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9:00: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3.3.1 几何概型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3.3.1 几何概型教学设计》。

第一篇:3.3.1 几何概型教学设计

3.3.1 几何概型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纳雍县第一中学 罗万能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通过探究,让学生理解几何概型试验的基本特征,并与古典概型相区别; ②理解并掌握几何概型的定义; ③会求简单的几何概型试验的概率.2.情感目标

①让学生了解几何概型的意义,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以科学的态度评价身边的一些随机现象;

②通过学习,让学生体会生活和学习中与几何概型有关的实例,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适当地增加学生合作学习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重点难点

重点:几何概型概念的理解和公式的运用; 难点:几何概型的应用.只有掌握了几何概型的概念及特点,才能够判断一个问题是否是几何概型,才能够用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去解决这个问题.而在应用公式的过程中,几何度量的正确选取是难点之一,要好好把握.学情分析及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新教材人教B版必修3第三章第三节的第一课,它在课本中的位置排在古典概型之后,在概率的应用之前.我认为教材这样安排的目的,一是为了体现和古典概型的区别和联系,在比较中巩固这两种概型;二是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一种简单可行的概率求法,在教材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最近几年的实际授课发现,学生在学习本节课时特别容易和古典概型相混淆,把几何概型的“无限性”误认为古典概型的“有限性”.究其原因是思维不严谨,研究问题时过于“想当然”,对几何概型的概念理解不清.因此我认为要在几何概型的特征和概念的理解上下功夫,不要浮于表面.另外,在解决几何概型的问题时,几何度量的选择也是需要特别重视的,在实际授课时,应当引导学生发现规律,找出适当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问题引入——概念形成——探索归纳——巩固深化”四个环节.教学过程

1.问题引入

引例1 北京奥运会圆满闭幕,某玩具厂商为推销其生产的福娃玩具,扩大知名度,特举办了一次有奖活动:顾客随意掷两颗骰子,如果点数之和大于10,则可获得一套福娃玩具,问顾客能得到一套福娃玩具的概率是多少?

设计意图:复习巩固古典概型的特点及其概率公式,为几何概型的引入做好铺垫.引例2 厂商为了增强活动的趣味性,改变了活动方式,设立了一个可以自由转动的转盘(如图1)转盘被等分成8个扇形区域.顾客随意转动转盘,如果转盘停止转动时,指针正好指向阴影区域,顾客则可获得一套福娃玩具.问顾客能得到一套福娃玩具的概率是多少?

设计意图:

1.以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以此为铺垫,通过具体问题情境引入课题; 3.简单直观,符合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认知规律.问题提出后,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很容易回答:“由面积比计算出概率为1/4.” 提问:为什么会想到用面积之比来解决问题的呢?这样做有什么理论依据吗?

学生思考,回答:“上一节刚学习的古典概型的概率就是由事件

所包含的基本事件数占试验的基本事件总数的比例来解决的,所以联想到用面积的比例来解决.”

教师继续提问:这个问题是古典概型吗?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古典概型的特点:有限性和等可能性.发现这个问题虽然貌似古典概型,但是由于这个问题中的基本事件应该是“指针指向的位置”,而不是“指针指向的区域”,所以有无限多种可能,不满足有限性这个特点,因此不是古典概型.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用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去解决这个问题,刚才我们的解答只是猜测.到这里,我们自然而然地需要一个理论依据去支持这个猜测,从而引入几何概型的概念.2.概念形成 记引例2中的事件

为“指针指向阴影区域”,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发现事件

包含的基本事件有无数个,而试验的基本事件总数也是无数个.如果我们仿照古典概型的概率公式,用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个数与试验的基本事件总数的比例来解决这个问题,那样就会出现“无数比无数”的情况,没有办法求解.因此,我们需要一个量,来度量事件

和,使这个比例式可以操作,这个量就称为“几何度量”.这就得到了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量,表示子区域的几何度量.,其中表示区域的几何度引例2就可以选取面积做几何度量来解决.通过上面的分析,引导学生发现: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的区别在于它的试验结果不是有限个,但是它的试验结果在一个区域内均匀地分布,因此它满足无限性和等可能性的特征.其求解思路与古典概型相似,都属于“比例解法”.3.探索归纳

问题1 在500ml水中有一个草履虫,现从中随机抽取2ml水样放到显微镜下观察,求发现草履虫的概率.问题2 取一根长为4米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剪得两段的长度都不少于1米的概率是多少?

设计意图:

1.让学生分别体会用体积、长度之比来度量概率,加深学生对几何概型概念的理解; 2.强化解决几何概型问题的关键是抓住问题的实质,找出临界状态。这是解决几何概型问题的第一个关键.问题3 如图2, 设超过半径的概率?

为圆周上一定点,在圆周上等可能地任取一点与

连结,求弦长

由学生讨论解答.预期思路1:(见图3)

根据题意,在圆周上随机取一点,有无限种可能,而每一点被取到的机会都一样,满足几何概型的特点,可以考虑用几何概型求解.先找临界状态,即弦长等于半径时所取的点的位置.找到和是两个全等的正三角形.即在两个位置,使得

取点时弦长刚好等于半径;而在两段劣弧上取点时弦长小于半径;在化

为弧长之比.这段优弧上取点时,弦长超过半径。因此问题转

.预期思路2:(见图4)也可以转化为角度之比..预期思路3:(见图5)也可以转化为面积之比..提出问题:为什么这道题可以用弧长、角度、面积等不同的几何度量去求解? 由学生分组讨论,给出回答:因为在半径一致的情况下,弧长之比等于角度之比,也等于面积之比..设计意图:加深学生对几何概型的理解,从而抓住解决几何概型问题的实质.问题4 如图6,将一个长与宽不等的长方形水平放置,长方形对角线将其分成四个区域.在四个区域内涂上红、蓝、黄、白四种颜色,并在中间装个指针,使其可以自由转动.对于指针停留的可能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样大 B.黄、红区域大 C.蓝、白区域大 D.由指针转动圈数确定

设计意图:通过与引例2对比,使学生发现这两个问题选择的正确几何度量应该是“角度”,而不是“面积”.而引例2之所以用面积比也能解决问题,是因为其面积比恰好等于角度比.提出问题:如何才能找到最恰当的几何度量呢?

引导学生找问题中的“提示”.如问题3中在圆周上任意取点,因此选取弧长作为几何度量是最恰当的方法.几何度量的正确选择是解决几何概型问题的第二个关键.4。巩固深化

练习1 如图7,在面积为的的边上任取一点,求的面积小于的概率.练习2 如图8,向面积为练习3 如图9,向体积为的的三棱锥

内任投一点,求的面积小于,求三棱锥的概率.的内任投一点体积小于的概率.设计意图:通过这3个问题的对比,加深学生对几何度量选取的理解,关键是判断在何处取点.问题5 一海豚在水池中自由游弋,水池为长30m,宽20m的长方形(如图10),求此刻海豚嘴尖离岸边不超过2m的概率.问题6平面上画了一些彼此相距的平行线,把一枚半径为的硬币任意掷在这平面上(如图11),求硬币不与任一条平行线相碰的概率.

设计意图:

1.开拓学生的思路,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解决几何概型问题的第三个关键:物化为点.如问题5 中,我们选择了海豚的嘴尖为研究对象,问题6中,我们则选择硬币的中心为研究对象.物化为点之后,研究起来会更加便捷.在处理问题6时,先由学生自主思考,而后合作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概括归纳的能力。

5.课堂小结

这个工作我准备交给学生去做。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通过这节课你掌握了哪些方法?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有哪些思想是在以后的学习中可以借鉴的等等,引导学生对这节课的内容加以巩固深化.3.3.1 几何概型教学课后反思

纳雍县第一中学 罗万能

本节课采用了类比的思维方式,让学生明确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异同。在启发式教学方式的引领下,以问题串的形式开启学生思维之门。通过课后检测,发现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不错.我认为本节课有以下五个方面做得比较成功.1.通过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2.通过与古典概型对比,产生矛盾,促使学生迫切想去探求解决问题的方法.3.分解难度,将抽象的概念“解剖”,易于理解.4.问题设置层层递进,由浅入深,有层次、有目标地解决各个难点,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5.本节课中所体现的极限思想、类比思想、转化思想等将会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有所帮助.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教师做的准备工作太多,问题设置得过于紧密,使得学生发挥的空间不够.如何设计问题才能使学生的思维更活跃,不仅能认识问题、解决问题,还能创设问题?这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还望各位同仁不吝赐教.另外,经典的“约会问题”本来是几何概型能够解决的问题中最有代表性的,但是由于其中涉及到的线性规划知识要在必修五中才能够学到,因此本节课没有将其设计在内.

第二篇:《几何概型》教学设计分析

对《几何概型》教学设计的分析

1.教学目标分析

(1)课程标准对几何概型的要求:

【课程目标】 通过概率的教学,使学生在具体情景中了解随机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及频率的稳定性,了解概率的某些基本性质和简单的概率模型,会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能运用实验、计算器(机)模拟估计简单随机事件发生的概率;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学习要求】 了解随机数的概念和意义,了解用模拟方法估计概率的思想;了解几何概型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意义;理解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其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问题。

按照课程目标和教学要求,预设目标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目标确立不准

预设目标指出“通过实际生活的案例,发掘出数学问题,学会用数学语言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算。”而从课程目标来看这节课的主要目标不是让学生学会用数学语言对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计算,而应是“通过实际生活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几何概型。”

(2)目标层次定位不准

课程标准中把结果性目标细化为“知识”和“技能”两个子领域,知识分为了解、理解和应用三个层次。预设目标把几何概型的概念定位成“理解”层次,这与课程目标是不符的。

(3)情感目标不全面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出, 教学要改革单一的传授和接受式的学习方式, 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与能力, 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预设目标中虽然设置了情感目标,但是与课程目标相比较,缺少了“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4)过程、方法目标设置较为笼统

在预设目标中过程、方法目标是“通过实际问题,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由学生经过探索,自主认知,经历“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完善认知结构,做到实际问题数学化,领会归纳推理的数学思想。”目标编写符合课程目标的要求,使用了探索、经理等行为动词,但是内容较为笼统,几乎适用任何一节数学课。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过程的设计,过程与方法应改为:

① 从有限个等可能结果推广到无限个等可能结果,通过转盘游戏问题,引入几何概型定义和几何概型中概率计算公式,感受数学的拓广过程。

② 通过解决具体问题的实例感受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掌握基本事件等可能性的判断方法,逐步学会依据具体问题的实际背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知用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同时使学生初步能够把一些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并能够合理利用随机、统计、化归、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有效解决有关的概率问题。

2.学习任务的分析

(1)对学习任务分析不足,重点不突出

课堂教学过程是为了实现目标而展开的,确定教学重点、难点是为了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以便教学过程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更好地为实现教学目标服务。因此,只有明确了这节课的完整知识体系框架和教学目标,并把课程标准、教材整合起来,才能科学确定静态的教学重点难点。这节课从数学知识来看,既是概念课又是公式课,概念是思维的细胞,公式的的基石,只有概念了解较为深刻,公式的教学才能顺利。教学的重点不是“如何计算概率”,而是要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通过举出大量的几何概型的实例与数学模型使学生概括、理解、深化几何概型的两个特征及概率计算公式。

(2)对学习任务分析不足,难点没有突破

几何概型是指对于一个随机试验,我们将每个基本事件理解为从某个特定的几何区域内随机取一点,该区域中每一点被取到的机会都一样。事件A 理解为区域Ω的某一子区域A,如果事件A 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的子区域A 的几何度量(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正比,而与A 的位置和形状无关,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型。

在这个概念的理解中存在着三个难点:关键词“只”、“事件A 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的子区域A 的几何度量(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正比”和”几何度量”,因此根据定义判断随机事件是几何概型对学生而言较为困难,从古典概型到几何概型,从有限到无限的推广,如何让学生理解两者内在的联系,自然推广,如何认识几何度量,这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3)学科知识认识不足

学科内部的矛盾是推动学科的发展的途径之一,几何概型是对古典概型有益的补充,几何概型将古典概型的研究从有限个基本事件过渡研究无限多个基本事件,古典概型具备如下两个特点:其一,所有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其二, 每个基本事件的发生都是等可能的.其中的第一个特点, 即要求基本事件的个数是有限的, 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很大的限制, 人们当然要竭力突破这个限制, 以扩大研究范围.一般来说, 当基本事件的个数为无限时, 会出现一些本质性的困难, 使问题不再象有限的情况下那么容易解决.所以,这节课的设计应该通过分析古典概型的局限性(只能有有限个事件),产生对无限个事件的随机实验研究的需求,进而引入几何概型。

(4)思想方法挖掘不透

几何概型的计算公式

P(A)构成事件A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与古典概型的公式在形式上是完全相同的,同属于“比例解法”,所以解题思路也是相同的。因此教学应改抓住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的的区别,鼓励学生思考解决新一类概率问题的方法,积极与已学过的古典概型做对比,让学生感受求新一类概率问题的一般方法,从而化解如何求概率的教学困惑。

(5)专业知识比较薄弱

一个好的教师必须具备渊博、深厚的专业知识,不仅要具有初等数学知识、高等数学知识还应有丰富的数学史知识。事实上, 几何概型这部分内容的应用非常广泛, 其中有很多非常经典的例子, 如会面问题等等.另外新教材中阅读部分所提及的布丰(G.L.L.Buffon)投针问题, 通常被认为是几何概型的第一个试验的一个著名的问题,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应该把这些历史名题贯穿于教学中。

3.教学过程的分析

优点:

从教学过程可以看出,本节课遵循“情境—问题—探究—概括—应用”的教学模式。引入是从一个转盘游戏开始的,符合学生“研究新问题————产生内在需求——————解决新问题”的认知规律。公式探究思路清晰,教学路线明朗。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理解数学的内涵和外延的同时,让学生在知识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缺点:

(1)不重视概念形成的过程

概念的学习形式主要有概念的形成和概念的同化两种。几何概型将古典概型的研究从有限个基本事件过渡研究无限多个基本事件,几何概型是区别于古典概型的又一概率模型。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宜采用概念的形成。概念形成就是让学生从大量同类事物的不同例证中独立发现同类事物的本质属性,从而形成概念,其实质是抽象出数学对象的共同本质特征的过程。具体模式如下:辨别各种刺激模式,通过比较,在知觉水平上进行分析、辨认,根据事物的外部特征进行概括。

在教学过程中,应利用生活当中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提取它们的共性,并通过与古典概型的比较,概括数学方法(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体现了数学教学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学。在归纳了几何概型的定义及其概率公式,并且组织学生通过实验给予验证。据此,让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的思想、体验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明确概念形成的合理性、探讨数学问题解决的方法,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了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数学的应用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强调概念形成过程,将几何概型概念形成的教学通过猜想验证思想逐步让学生自主探究,并体会概念形成的合理性。使学生能全面系统地掌握概率知识,且对于学生辩证思想的进一步形成具有良好的作用。

(2)没有突破公式教学的难点,充分挖掘数学思想

构成事件A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积)P(A)从学生认知角度看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教学内容看,本节内容宜与古典概型的特点、计算方法等方面进行类比.另一方面,几何概型的计算方法与古典概型有着本质的区别,如何根据几何概型的特征判断随机事件是否是几何概型,以及计算公式中构成区域的长度、面积和体积的选择是公式应用的难点。教学中应通过不同的实际问题或同一问题不同的解决策略,环环紧扣、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逐步感知用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掌握数学思想与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4.例题选择的分析

例1的设计紧紧围绕教学难点展开,学生在辨别古典和几何概型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概念的理解。例2的设计使学生及时训练和体会把实际问题转化为几何概型的方法并会用几何概型计算公式求事件的概率,体现理论应用于实际的同时,感受数学模型思想。例题的选取与安排循序渐进,针对性较强,层次和坡度安排合理,力求使学生有效掌握知识,提高数学能力,形成良好的数学素质。但公式的巩固和应用只有一道例题,显得比较单一。在公式的应用中设计了使用不同测度的应用问题,以便学生深刻理解概率公式。此外,概率为0的事件可能会发生,概率为1的事件不一定会发生的练习也缺乏.5.教学方法分析

(1)本节课教学方法主要采用讨论发现法 课堂上,教师让学生用几何画板演示一个转盘流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积极性。提出两个概率问题,通过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得出几何概型的公式。但在教学过程设计中,感受几何概型概念的知识的产生、发展和形成比较薄弱。

(2)本节课教学模式运用了“以问题为中心”的讨论式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的设计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精心设计问题情景,让问题处于学生思维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首先用初中学习中接触过的转盘游戏引入新课,然后提出两个古典概型知识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引出几何概型的公式。

6、板书设计

板书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纲目,课时板书设计包括分块板书和整体板书,要突出学科特点,要充分体现教学重点、知识网点和活动导线,板书设计要做到巧妙、精炼、准确、条理清楚。布局要合理、美观,力求多样化。板书修改如下:

第三篇:苏教版《几何概型》教学设计

《几何概型》教学设计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刘桥中学 刘晓苏

一、教学内容解析

《几何概型》是苏教版高中教材必修三第3章第3节的内容,安排在《随机事件及其概率》和《古典概型》两节之后,是在学生学习了概率的统计定义和等可能定义之后学习的.本小节大致安排教学两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是一节概念新授课.几何概型是在古典概型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是继“古典概型”之后的第二类等可能概率模型,是等可能事件的概念从有限向无限的延伸.学好几何概型,对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概率知识及辩证思想的进一步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几何概型的关键是寻找合理的几何模型,通过建立无限个等可能基本事件与几何模型中特定区域的对应关系,用几何区域的测度刻画无限个等可能基本事件,达到求解相关概率问题的目的,体现了抽象概括建立模型的思想方法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是概率问题与几何问题的一种完美结合.教学中通过让学生对丰富而具体的实例的观察、分析、归纳、抽象,亲历几何概型的概念建构过程,使学生经历对事物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过程,逐步养成透过事物的表象把握本质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数学建模能力,增强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进一步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价值观.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几何概型概念的建构和建立合理的几何模型进行简单的几何概率计算.二、教学目标设置

结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对高中数学课程的总目标以及对几何概型的教学要求“初步体会几何概型的意义”,我将本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确定为以下三点:

1.通过对具体实例的观察和分析,了解几何概型的两个基本特点,并会判断实际问题中的概率模型是否为几何概型.2.经历几何概型的概念建构过程, 感受数学的拓广过程,体会从感性到理性的思维过程,提高数学归纳能力和数学抽象能力.3.会通过建立合理的几何模型进行简单的几何概率计算, 注重建模过程,体会数形结合思想.三、学生学情分析

初中教材中已涉及到个别简单的几何概型问题,学生凭借直觉与生活经验能把问题的结果计算出来,但缺少从数学的内部对问题的理解.本节课的教学目的也正是在学生已有认知的基础上对概念的完善与系统化.在本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概率的统计定义和古典概型,掌握了两种计算事件发生概率的方法:一是用频率估计概率;二是用古典概型的公式来计算概率.在《古典概型》一节中学生已经会把事件分解成等可能基本事件,知道它的两个特点是等可能性和有限性,并经历了从基本事件的角度建构了古典概型的定义和概率计算公式.类比古典概型,通过分析基本事件,学生容易知道几何概型中基本事件的特点是等可能性与无限性.但学生对无限个等可能基本事件的量化具有困难,需要教师引导.在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时,选择合适的模型,将实际问题转化几何概型问题对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我校为农村普通高中,招收的学生大部分基础薄弱,自主学习能力差.进入高一,虽然能领悟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与方法,但还没有形成完整、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对问题的探究能力也有待培养.本课教学难点:几何概型概念的建构及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从背景中确定特定几何区域及其测度.为突破难点,在概念建构过程中我结合分析内容形成框图,利用框图直观的表示无限个等可能基本事件与几何模型中特定区域的对应关系,有助于学生理解概念,并为在实际应用中合理建模打下基础.而在应用阶段,我通过适当改造和增补例题与练习,分步化解难点,逐步提高思维的层次,深化学生对概念和公式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建模能力.四、教学策略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本节课结合启发式教学原则,采用学生探究与教师讲授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再加工,再创造的过程,是把已经浓缩为结论的这一本来富有生命力的知识的形成过程重新演绎的过程.依据几何概型的发生发展过程和学生的思维规律,我通过设置情境导入,复习回顾,探究分析,概念建构,数学应用,回顾总结六个环节来开展教学.教学中,首先选择了初中教材选学部分涉及的一个简单几何概型问题作为先行组织材料,通过先凭直觉计算概率,再类比古典概型分析计算的合理性,最后通过试验验证结果的正确性,让学生从已有认知经验出发,从直观的计算到理性的分析来初步感受几何

概型的特点.然后再提供两个不同背景的实例,让学生进行探究并交流,最后通过对三个实例的观察、分析、归纳、抽象,亲历几何概型的概念建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以“问题串”为载体,以问题引领教学,以问题驱动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建构、合作探究.所设置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学生探究与讨论过程中,我加入到思维能力薄弱的小组中,及时给予引导和提示,力争让所有学生都能在尝试、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因此,我的教学理念是过程性、问题性和主体性.五、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

情境1 取一个边长为2a的正方形及其内切圆,随机地向正方形内投一粒米,(假设米粒能落在正方形内任意一点且米粒的面积不计),求米粒落入圆内的概率.(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P147试验与探究)

问题1:请解答并说明解答依据.师生活动:学生用内切圆与正方形面积之比表示了概率,但无法说出这样计算的理论依据.【设计意图】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将初中教材中已出现但没有深入研究的一个简单的几何概型问题作为情境引入,学生凭直觉和经验能算出结果,但缺少理论的支撑,以此激发学生的探求欲望,促使学生由对问题的感性认识转向理性思考.(二)复习回顾

问题2:我们已有哪些求随机事件概率的方法?

师生活动:通过问题让学生回顾已有的计算随机事件概率的方法及古典概型的两个特点.【设计意图】在学生无法回答情境1的解答依据时,引导他们回顾已有求概率的方法.为从数学内部研究情境1提供 “先行组织者”,给学生类比的对象和方法.(三)探究分析

问题3: 我们从什么角度对情境1展开分析? 师生活动:通过教师追问,引起学生思考.生:我们也从基本事件角度对情境1展开分析.师:具体分析哪些问题?

生:①试验中每一个基本事件是什么? ②每个基本事件是否等可能? ③所有基本事件共有多少个? ④指定事件中有多少个基本事件?

师: 请大家就以上4个小问题对情境1展开分析.生:试验中的一个基本事件应该是米落在正方形内的一个点,每一个基本事件的发生都是等可能的,这样的基本事件共有无限个,指定事件含有的基本事件也是无限个.师:是古典概型吗?

生:不是,古典概型中所有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而这里是无限个.师:那我们就无法用数值来表示基本事件的个数m和n了.那它与古典概型有相同之处吗?

生:有,每一个基本事件的发生都是等可能的.【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类比熟知的古典概型问题,从基本事件的角度出发对问题1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此问题仍是一个等可能模型,不同于古典概型的是基本事件的个数由有限个变成无限个,无法用数值刻画,从而形成认知冲突.问题4:如何刻画不易计数的无限个等可能基本事件?

师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每个基本事件与正方形内一个点对应,所有基本事件与正方形对应,所求事件与内切圆对应,从而将基本事件的个数之比用内切圆与正方形的面积之比合理的替代.教师在黑板上板书上述对应关系.【设计意图】通过引导学生分析得到基本事件与点对应,所求事件与几何图形对应,从而将基本事件的个数之比用几何图形的面积之比合理的替代,说明计算的合理性,让学生初步感知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同时为后面形成几何概型形式化的定义做铺垫.问题5:你有办法验证结果的正确性吗?

师生活动:学生提出验证的试验方案与试验注意点,教师多媒体演示投米粒试验,师生合作验证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教师追问,学生思考.师:当投到正方形内的点数很多时,同学们有什么发现? 生:这些点几乎把整个正方形填满了.师:对,这就用图形直观地反映了所有的基本事件与正方形相对应.这种对应反映了我们数学中的一种什么思想?

生:数形结合.【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演示投米粒实验,用频率估计概率,进一步验证了计算结果的正确性.后面的追问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形结合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师:将情境1中的红色区域移动位置,或改变其形状和大小,概率发生变化了吗?由此你能发现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对情境中几何图形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几何概型本质特征的思考,帮助学生理解“事件A发生的概率只与红色区域的面积成正比,而与其位置、形状无关”.问题6:请参照情境1的研究思路对情境2和情境3进行分析.情境2 取一根长度为3m的绳子,将绳子拉直后, 在绳子上随机选择一点, 在该点处剪断.那么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小于1m的概率有多大?

情境2 情境3

情境3 一个棱长为20cm盛满水的正方体水池中有一个病毒, 病毒可能出现在水池中的任意一个位置, 它距离水池底不超过5cm的概率是多少?

师生活动:学生自由选择一个情境,类比情境1展开分析,给出解答并说明理由,教师予以点评.【设计意图】情境

2、情境3分别是以长度之比、体积之比表示概率的,采用不同的度量量之比,给予学生更丰富的体验.在这两个问题中,我们始终将对“基本事件”的分析作为解决概率问题的着眼点,进一步从等可能性、无限性两方面来区别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深化学生对几何概型基本特征的体会.(四)建构数学

问题7:请结合前面的分析,总结三个试验具有的共同特点.师生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经过观察、分析,归纳,分三个层次总结三个试验的共同点即第一层基本事件及其特点,第二层指定事件A发生的条件,第三层指定事件A的概率的表示方法.教师结合学生的分析,完善框图,将无限个等可能基本事件与几何模型中特定区域的对应关系直观体现:

师生共同完成几何概型的特点、几何概型的概念和概率计算公式的建构.【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对丰富而具体的实例的观察、分析、归纳、抽象,亲历几何概型的概念建构过程,使学生经历对事物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

过程,逐步养成透过事物的表象把握本质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五)数学应用

例1 射箭比赛的箭靶涂有五个彩色得分环.从外向内为白色、黑色、蓝色、红色,靶心是金色.金色靶心叫“黄心”.奥运会的比赛靶面直径为122cm,靶心直径为12.2cm.运动员在70m外射箭.假设射箭都能中靶,且射中靶面内任一点都是等可能的,那么射中黄心的概率为多少?

师生活动:学生分析试验中的基本事件及其特点,判断该问题为几何概型,确定D,d区域及测度.教师板书示范解题过程,并引导学生归纳解题步骤:记→判→算→答.【设计意图】例1是对所学概念和公式的一个简单应用.其形式与情境1类似,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已由感性上升至理性,开始尝试着运用所学理论从数学内部对问题展开分析和解答.解题步骤的归纳让学生体会规范的书写是思维过程的完美再现.练习在1L高产小麦种子中混入了一粒带麦锈病的种子,从中随机取出10mL,其中含有麦锈病种子的概率是多少?

师生活动: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学生总结解决几何概型问题的分析思路.【设计意图】练习题中的背景没有例1直观,需要学生理性分析,抽象出基本事件对应的几何区域,有助于学生养成透过事物的表象把握本质的思维方法.例2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率.

中,在斜边

上任取一点,求

小于的概

例2图 变式图

师生活动:师生共同分析,解答.师:请同学们比较例1和例2,哪个问题简单点?

【设计意图】例2中的区域d需要学生确定,这是建模的一个难点.这里通过对两个例题的比较,提炼出“确定区域找临界”这一方法,从而突破了这个难点.变式 在等腰直角三角形ABC中,过直角顶点C在∠ABC内部任取一条射线CM,与线段AB交于点M,求

小于的概率.

师生活动:学生尝试解答,相互交流.教师多媒体演示,确定等可能基本事件及其对应几何区域.【设计意图】测度的确定也是建模的一个难点,通过对两个背景相似而基本事件不同的问题的对比研究,引导学生发现当等可能的角度不同时,测度不同,其概率值也会发生改变,从而突破确定测度这一难点.对变式的研究加强了学生对几何概型本质的进一步认识,形成严谨的数学思维习惯.(六)回顾小结:

问题8: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哪些知识?学会了哪些方法?经历了怎样的研究过程?获得了什么体会?你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活动:学生思考,回答,教师适当点拨,补充.【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进行回顾总结,归纳本课内容,提炼思想方法,总结学习经验,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关于本课内容的一个清晰的知识结构.(七)课后作业

1.某人午休醒来,发觉表停了,他打开收音机想听电台整点报时,求他等待的时间短于10分钟的概率.2.研究性作业:请你利用所学知识设计一个方案计算下图中心形区域的面积.指导教师:袁亚良 江苏省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王惠清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教学研究室 杨光明 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刘桥中学

www.xiexiebang.com

第四篇:《几何概型》上课教案

课题:几何概型

授课教师:卓剑

教材:苏教版数学(必修3)第3章3.3节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几何概型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含义,测度的含义;

(2)能运用概率计算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几何概型的概率计算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由直观感知探讨未知领域的过程,培养数学类比能力和概括能力.(2)通过情感体验,使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得到内化,同时转化为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几何概型的探求,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2)在探求过程中,通过交流、发现、思维体验、情感体验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几何概型的概率的计算. 教学难点是:通过实例让学生体会测度的合理选取.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周杰伦的《青花瓷》歌曲全长4分钟,高潮部分从第50秒末开始,到第1分30秒末结束.小明最爱听这首歌.

暑假中的一天,他正戴着耳机以单曲循环的播放模式听《青花瓷》.这时,妈妈喊他有事.回来后,他又立刻戴上耳机.

请问:小明刚好听到《青花瓷》高潮部分的概率是多少?

2.提出问题,组织讨论

问题探究1 取一根长度为3m的绳子,如果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小于1m的概率是多少?

问题1 有多少种剪法?

问题2 怎样剪断绳子,能使得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小于1m? 问题3 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小于1m的概率是多少?

记“剪得两段绳子的长都不小于1m”为事件A,由于剪断绳子上的每一个位置都可视为一个基本事件;将绳子三等分,当剪断位置在中间一段时,事件A发生,所以事件A发生的概率为

P(A)中间一段绳子的长度1。

绳子的总长度3问题探究2 取一个边长为2a 的正方形及其内切圆,随机地向正方形内丢一粒豆子,那么豆子落入圆内的概率为多少?

记“豆子落入圆内”为事件A,由于豆子落入正方形中的每一个位置都可视为一个基本事件;豆子落入圆内时,事件A发生。则豆子落入圆内的概率为 圆的面积a2P(A)。

正方形的面积4a24

3.建构概念

(1)归纳上述两个随机试验有什么共同特征.(2)归纳、概括几何概型的概念.设D是一个可度量的区域(例如线段、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每个基本事件可以视为从区域D内随机取一点,区域D内的每一点被取到的机会都一样;随机事件A的发生可以视为恰好取到区域D内的某个指定区域d中的点.这时,事件A发生的概率与d的测度(长度、面积、体积等)成正比,与d的形状和位置无关.我们把满足这样条件的概率模型称为几何概型.

在几何概型中,事件A的概率计算公式为

P(A)d 的测度

D 的测度(3)几何概型与古典概型有何异同点?(学生归纳)

4.数学运用

在1 L高产小麦种子中混入了一粒带麦锈病的种子。如果从中随机取出10mL,那么含有带麦锈病种子的概率是多少? 分析 “在1 L高产小麦种子中混入了一粒带麦锈病的种子”可以理解为带麦锈病的种子在这1L种子中的分布是随机的。“随机取出10mL”可以理解为该10mL的种子所在的区域形状和位置不影响事件发生的概率。

解 记“取出10mL麦种,含麦锈病的种子在内”为事件A,因为带麦锈病的种子在这1L种子中的分布是随机的.所以 事件A的概率为P(A)取出种子的体积101.

所有种子的体积10001001. 100我之所以选取它作为本节课的惟一例题,在于本题具有丰富的生活背景和体验,同时最能反映几何概型的特征,有助于加深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5.情境再现

学生运用几何概型的概念解决课开始时的疑惑,做到首尾呼应。

歌曲全长为4分钟,用线段MN表示;高潮部分为40秒,用线段CD表示。由于小明戴上耳机时可以听到整首歌曲中的任意一个时刻,于是小明听到高潮部分的答 含有麦锈病种子的概率为概率为P高潮的时长401。

总时长2406单曲循环的播放模式可以这样理解,不论小明再次戴上耳机时,歌曲已经循环播放了多少遍,他听到的时刻一定在该歌曲中,那么可以视一首完整的歌曲为研究的区域D。这与课本上的“地铁问题”是一致的。6.反馈练习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D表示横坐标与纵坐标的绝对值均不大于2的点构成的区域,E表示到原点的距离不大于1的点构成的区域,向D内随机地投一点,则落在E中的概率为

.(2008年江苏省高考第6题)7.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8.课后作业 课本103页 练习1,2,3.

第五篇:3.3.1几何概型教案(范文)

§3.3.1几何概型(第一课时)(人教A版〃必修3)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理解几何概型的概念;(2)掌握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A)=构成事件A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积)积)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

(3)会根据古典概型与几何概型的区别与联系来判别某种概型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

2、过程与方法:

(1)发现法教学,通过师生共同探究,体会数学知识的形成,学会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培养逻辑推理能力

(2)通过对本节知识的探究与学习,感知用图形解决概率问题的方法,掌握数学思想与逻辑推理的数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本节课的主要特点是随机试验多,学习时养成勤学严谨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几何概型的概念、公式

教学难点

几何概型的应用

教辅手段

投灯片,计算机及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情景设置——温故知新 处理方式

借助课件,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

1、现实生活中有的古典概型的问题

2、古典概型的特点

二、新知探究

(一)创设情境:

处理方式

1、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如课本P132图3.3-1中的(2)所示,图中有一个转盘,甲乙两人玩转盘游戏,规定当指针指向B区域时,甲获胜,否则乙获胜,求甲获胜的概率。

(1)回顾已学的计算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方法,引导学生选择解决此问题的方法。(2)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果。

2、几何概型的概念:

(1)几何概率模型:如果每个事件发生的概率只与构成该事件区域的长度(面积或体积)成比例,则称这样的概率模型为几何概率模型;

(2)利用类比的方法引导学生总结几何概型的特点:1)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基本事件)有无限多个;2)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3)引导学生由几何概型的概念、特点及转盘问题总结出几何概型的概率公式: P(A)=构成事件A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试验的全部结果所构成积)积)的区域长度(面积或体

三、即时体验

处理方式

1、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区分古典概型和几何概型。

问题1:判下列试验中事件A发生的概度是古典概型,还是几何概型。

(1)抛掷两颗骰子,求出现两个“4点”的概率;

(2)将一颗豆子随即的扔到如图的方格中,假设豆子不落在线上,求落在红色区域的概率.解:(1)抛掷两颗骰子,出现的可能结果有6×6=36种,且它们都是等可能的,因此属于古典概型;

(2)豆子落入红色区域时有无限多个结果,而且不难发现“落入红色区域”的概率可以用红色部分的面积与总面积的比来衡量,即与区域面积有关,因此属于几何概型.

2、以问题探究的形式引导学生理解几何概型中的事件A的概率P(A)只与子区域A的几何度量(长度、面积、体积)成正比,而与A的位置和形状无关。

问题2:取一根长为3m 的绳子,拉直后在任意位置剪断,那么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少于1m的概率为多大?

问题3:一海豚在水中游弋,水池为长30m,宽20m的长方形,求此刻海豚嘴尖离岸边不超过2m的概率。

问题4:有有一杯2升的水,其中含有一个细菌,用一个小杯从这杯中取出0.1升水,求小杯中含有这个细菌的概率.问题2解: 设A={剪得两段的长都不少于1m},A的发生就是中间一米的那段一段:

P(A)=13

问题3解:设A={海豚嘴尖离岸边不超过2m},为图中兰色区域:

P(A)=3020261630200.12=

23750.31 问题2解: 设A={小杯中含有这个细菌},它的概率只与取出的水的体积有关

P(A)=

=0.5

四、归纳提升

处理方式

引导学生归纳本课时的主要学习内容,交流成果教师帮助完善。

1、几何概型的概念,特点

2、几何概型的公式及应用

五、课后延续

1、回顾本课的学习过程,整理学习笔记

2、完成书面作业P14习题1

3、选作问题:

(1)在长为12cm的线段AB上任取一点M,并以线段AM为边做正方形,求这正方形的面积介于36cm与81cm之间的概率。

(2)已知地铁列车每10分一班,在车站停1分,求乘客到达站台立即乘上车的概率。

下载3.3.1 几何概型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3.3.1 几何概型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修红梅:“几何概型”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几何概型”的教学设计及反思 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十六中学 修红梅 【摘要】:几何概型是高中数学课程改革中的新增内容,虽然课标要求较低,但“几何概型”这一概念的教学比较抽......

    高中数学必修三 第三章3.3几何概型教学设计

    高中数学必修三 第三章3.3几何概型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新教材人教版必修3第三章第三节的第一课,它在课本中的位置排在古典概型之后,在概率的应用之前.我认为教材这样......

    《几何概型(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

    《几何概型(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黔西一中 施启军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A版)必修3第3章《概率》第3节内容,几何概型第一课时,几何概型的......

    《古典概型》教学设计

    《古典概型》教学设计 河南省开封市第二十五中学 高 静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必修3第三章第二节《古典概型》,教学安排是2课时,本......

    古典概型教学设计

    一、 教学背景分析 (一)本课时教学内容的功能和地位 本节课内容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A版必修3第三章概率第2节古典概型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是古典概型的定义及其概......

    古典概型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内容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A)版》第三章中的3.2.1节古典概型。它安排在随机事件之后,几何概型之前,学生还未学习排列组合的情况下教......

    高中数学新课程创新教学设计案例50篇 30 几何概型

    30 几何概型 教材分析 和古典概型一样,在特定情形下,我们可以用几何概型来计算事件发生的概率.它也是一种等可能概型. 教材首先通过实例对比概念给予描述,然后通过均匀随机数随机......

    概率统计-11.6 几何概型(教案)

    响水二中高三数学(理)一轮复习教案 第十一编 概率统计 主备人 张灵芝 总第59期 §11.6 几何概型 基础自测 1.质点在数轴上的区间[0,2]上运动,假定质点出现在该区间各点处的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