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统计与概率)

时间:2019-05-12 19:33:5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统计与概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统计与概率)》。

第一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统计与概率)

课题:统计与概率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六年级第十二册第96--99页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明确统计的意义,认识统计的重要性,熟练掌握对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的方法。

2.通过复习,理解和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认识平均数,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3.在复习的过程中,学会与他人交流合作,逐步掌握对知识进行复习整理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各种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认识平均数。教学难点:熟练掌握数据收集和整理的方法。教学准备:教师:教材例题投影图。

学生:常规学习用具。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介绍统计的意义。统计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我们在做一些事情之前,先要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再做出决定。统计就是帮助人们收集、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知识和方法。

2.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统计与概率的知识。(揭示课题:统计与概率)

【设计意图】了解统计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互动整理。

1.整理和复习教材第96页第1题。我们学习过哪些统计与可能性的知识?(1)指名汇报交流。鼓励学生进行互相补充。(2)对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

统计与可能性:统计表、统计图(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和平均数、可能性。

【设计意图】从整体上回忆整理所学过的统计知识。有助于知识之间建立起联系。2.整理和复习教材第96页第2题。

各种统计图都有什么特点?适合在什么情况下使用?(1)条形统计图。

从条形统计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大小和不同数据的差异。(2)折线统计图。

从折线统计图中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看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便于直观了解数据的变化趋势。(3)扇形统计图。

从扇形统计图中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数量和总数量之间的关系。便于反映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交流,进一步掌握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特点,以及它们的优越性。3.整理和复习教材第96页第3题。

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步骤和方法是什么?(1)提问:收集数据有哪些方法? 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小结:常用的方法有调查、测量、实验以及直接从报纸、杂志、图书和网络中获取。

(2)交流进行调查统计工作的主要步骤。①.确定调查的主题及需要调查的数据。

②.根据调查的主题和数据设计调查表(用于问卷调查)或统计表(用于收集现成数据)

③.确定调查的方法。是实地调查、测量,还是问卷调查,或是收集各种媒体上的信息。

④.进行调查,确定数据记录的方法。明确把数据记录在调查表上还是在统计表上。

⑤.整理和描述数据,对数据进行分析,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示数据。⑥.根据统计图表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和决策。学生独立填写教材第96页的学生个人情况调查表。

【设计意图】了解感受收集信息的过程,掌握进行调查统计工作的主要步骤。4.整理和复习教材第97页第4题。

投影出示教材第97页第4题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回答下面两个问题。(1)根据以上统计图表,你得到什么信息?

(2)除了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外,还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收集数据? 【设计意图】结合例子,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特点。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分析统计图。5.复习近平均数和可能性。

投影出示教材97页第5题。六(1)班同学身高、体重情况统计表。(1)上面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各是多少?

①提问:什么是平均数?怎么求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平均数: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平均数=总数÷份数

② 计算统计表身高、体重的平均数。

(2)小组讨论。什么数据能代表全班同学的身高和体重?

(3)可能性。如果把全班同学编号,随意抽取一名学生,该生体重在36千克及以上的可能性大?还是在39千克及以上的可能性大? 【设计意图】运用平均数和可能性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加深认识。

三、巩固练习。教材第98—99页“练习二十一”。如果时间不够,可以安排一下作为课后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这些练习题,加深对统计知识的认识,提高学生应该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回忆整理本课所复习的内容,促进知识系统化。

五、作业布置:书本第98页的练习二十一第1、2、3题 【板书设计】 统计与概率

统计表

统计图:条形统计图:便于了解数量大小

折现统计图:便于反映数量变化趋势

扇形统计图:便于反映部分与整体关系

平均数

可能性

【教学反思】

《统计与概率》这一课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统计观念。要使学生形成统计观念,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让他们真正深入到统计观念的产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反思本节课的教学《统计与概率》这一课我认为本课基本达成了教学设想所期望的目标,但也有值得反思的地方,主要是:这节课在展示学生调查问题制作统计图表时,虽有引导学生进行对比,但时间过少,过快。如果能留有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比较同一个调查问题为什么会有多种的整理数据的方法,这样学生就能进一步增加统计意识,认识到各种统计图表的作用。通过学生之间的交流,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体验,并且经过学生个体的独立思考,最终实现知识向能力的转化的过程。

第二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教学设计

整理和复习统计与概率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统计表,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学会进行简单统计,加深对平均数的认识,体会统计量的特征和使用范围。【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让学生系统掌握统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认识平均数,体会统计量的特征和使用范围。能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做出正确的判断或简单预测。【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揭示课题

提问:在小学阶段,我们学过哪些统计知识?为什么要做统计工作? 2.引入课题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经常需要对一些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这样就需要进行统计。在进行统计时,又经常要用统计表、统计图,并且常常进行平均数的计算。今天我们开始复习简单的统计,这节课先复习如何设计调查表,并进行调查统计。

二、整理归纳

收集数据,制作统计表。教师:我们班要和希望小学六(2)班建立“手拉手”班级,你想向“手拉手”的同学介绍哪些情况? 学生可能回答:(1)身高、体重(2)姓名、性别(3)兴趣爱好

为了清楚记录你的情况,同学们设计了一个个人情况调查表。课件展示:

为了帮助和分析全班的数据,同学们又设计了一种统计表。六(2)班学生最喜欢的学科统计表

组织学生完善调查表,怎样调查?怎样记录数据?调查中要注意什么问题?

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指名学生汇报,再集体评议。

组织学生在全班范围内以小组形式展开调查,先由每个小组整理数据,再由每个小组向全班汇报。填好统计表。统计图

1.你学过几种统计图?分别叫什么统计图?各有什么特征? 条形统计图(清楚表示各种数量多少)折线统计图(清楚表示数量的变化情况)扇形统计图(清楚表示各种数量的占有率)教师:结合刚才的数据例子,议一议什么类型的数据用什么样的统计图表示更合适?

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2.教学例4 课件出示教材第97页例4。

(1)从统计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小组交流。重点汇报。

如:从扇形统计图可以看出,男、女生占全班人数的百分率; 从条形统计图可以看出,男、女生分别喜欢的运动项目的人数; 从折线统计图可以看出,同学们对自己的综合表现满意人数的情况变化趋势。

(2)还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收集数据?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如:问卷调查,查阅资料,实验活动等。(3)做一项调查统计工作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并集体订正,使学生明确并板书: a.确定调查的主题及需要调查的数据; b.设计调查表或统计表; c.确定调查的方法; d.进行调查,予以记录; e.整理和描述数据;

f.根据统计图表分析数据,作出判断和决策。平均数

教师:什么是平均数?它有什么用处? 组织学生议一议,并相互交流。

指名学生汇报,并组织学生集体评议。使学生明确:平均数能直观、简明地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用它可以进行不同数据的比较,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课件展示教材第97页例5两个统计表。①提问: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学生思考后回答

②小组合作学习。(课件出示思考的问题)a.在上面两组数据中,平均数是多少?

b.不用计算,你能发现上面两组数据的平均数大小吗? c.用什么统计量表示上面两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③小组汇报。

第一组数据:平均数是(1.40+1.43×3+1.46×5+1.49×10+1.52×12+1.55×6+1.58×3)÷(1+3+5+10+12+6+3)≈1.50(m)

第二组数据:平均数是(30×2+33×4+36×5+39×12+42×10+45×4+48×3)÷40=39.6(kg)

④用什么统计量表示上面两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为什么?

组织学生议一议,相互交流。

学生汇报:上面数据的一般水平用平均数比较合适。因为它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有关系。

三、课堂作业

教材第96页第3题。教材第98页练习二十一第2~5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篇:统计与概率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绘制统计图。过程与方法:比较不同统计图的特点及不同统计图的画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统计知识的整理和复习,提高统计意识。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运用统计图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3.教学用具

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公司要了解一种产品的销售情况,就需要了解顾客群体,需求状况等数据,统计就是帮助人们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知识方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统计的初步知识。

1.总体回顾。

师:我们以前都学过哪些统计的知识?(1)组织学生独立回答.(2)教师做适当评价和补充。

学生可能的回答有:我们学过简单的统计表,还有统计图。统计表里分为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统计图里分为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引导学生说一说上述统计图表的优缺点。

2.学生自主整理。师:同学们说的很全面,我们以前学习了这么多关于统计的知识,现在就请同学们用你们喜欢的方法,把这些知识进行系统的整理下。

(1)独立整理

(2)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小组活动)

(3)交流汇报。(师多找几个小组汇报,在对比中引导学生完善知识结构,优化整理方法,并完善板书。)

3.师:谁知道统计知识有什么用处?(1)找不同学生独立回答.(1)教师做适当评价和补充。

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经常需要用到统计知识。例如,为了了解学生的身体发育情况,经常要测量学生的身高和体重,把测量得到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再制成统计表或统计图进行分析。又如,工厂要了解每天、每周、每月、或者每年的生产进度或产量,就需要进行统计;要了解本单位的工作效率,产品的质量,计算产品的合格率等,也需要进行统计。”(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结合本地区的实际,再举出一些例子,说明统计知识的用处。)

(二)、重点复习,强化提高。1.出示例1中的各统计图表:

(1)师:同学们,下面是对六(1)班同学进行调配所搜集的几项数据,分别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表示。第一幅是六(1)班男、女生人数统计表,第二幅是什么统计图?你能从中得到什么信息?

①组织学生认真读题分析。.②教师做相应的补充和评价。师:扇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缺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完善。

扇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地反映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但不能反映部分的具体数量。(2)第三幅图是什么统计图?你能得到什么信息? ①组织学生认真读题分析。.②教师做相应的补充和评价 师: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缺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完善。

条形统计图可以直观反映各部分的数量,也可直观比较各部分的多少,但不能看出各部分总体的百分比。

(3)第四幅图是一个折线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有什么优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完善。

折线统计图最大的优点是能反映事物发展变化的趋势。(4)从第四幅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观察折线统计图,独立思考,交流自己发现的信息,汇报。师:条形统计图有什么优缺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完善。

折线统计图能直观地表示出数据的变化情况。

(5)师:除了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外,还可以通过什么手段收集数据? ①小组交流讨论。.②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完善。

除了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外,还可以通过实地调查,在各种媒体收集现成的数据,在各种统计公报中收集现成的统计图表等。

(6)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做一项调查统计工作的主要步骤是什么? ①小组交流讨论。.②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完善。

① 确定调查的主题及需要调查的数据。

② 根据调查的主题和数据设计调查表(用于问卷调查)或统计表(用于收集现成数据)。

③ 确定调查的方法。是实地调查、测量,还是问卷调查,或是收集各种媒 体上的信息。

④ 进行调查,确定数据记录的方法。明确把数据记录在调查表上还是记录在统计表上。⑤ 整理和描述数据,对数据进行分类,选择适当的统计图表表示数据。⑥ 根据统计图表分析数据,做出判断和决策。

(三)、复习知识点

1、统计表

(1)统计表的意义:

把统计数据写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样的表格叫统计表。(2)统计表的特点:

把相关联的数量,分门别类,依次排列,这样就可以把数量间的关系及变化情况表示出来,便于分析比较。

(3)统计表的结构:

表外部分包括总标题、单位说明和制表日期;表内部分包括表头、横标目、纵标目和数据四个方面。

(4)统计表的种类:

分单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和百分数统计表。(5)统计表的制作步骤: 1)收集整理数据,确定标题; 2)根据统计的目的和内容设计表格格式及横目、纵目的各个项目,横栏、纵栏各需几格,每格的 长度等;

3)把核对过的数据填入表格中的相应栏目; 4)检查,写上日期、填表人等。

把收集到的数据经过分类、整理后,填在一定格式的表格内,用来反映情况,说明问题,这种表格叫做统计表。统计表一般分为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

2、统计图

(1)条形统计图(2)条形统计图特征:

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线条,然后把这些线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3)条形统计图优点: 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4)条形统计图的注意事项:

画条形统计图时,直条的宽窄必须相同;取一个单位长度表示数量的多少要根据具体情况而确定;复式条形统计图中表示不同项目的直条,要用不同的线条或颜色区别开,并在制图日期下面注明图例。

(5)条形统计图的制作:

1)画好横轴和纵轴(横轴等距离安排条形的位置,画纵轴时先一个合适的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

2)画直条,直条的宽度,长短按数量大小确定; 3)在直条上端分别注明数据;

4)写好统计图的名称,注明单位、图例及制图日期。

3、折线统计图(1)折线统计图特征:

用一个长度单位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多少画出长短不同的线条,然后把这些线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2)折线统计图的优点:

不仅可表示数量的多少,而且能清楚地表示出数量增减变化的情况。(3)折线统计图的注意事项:

折线统计图的横轴表示不同的年份、月份等时间时,不同时间之间的距离要根据年份或月份的间隔来确定。

(4)折线统计图的制作:

1)画好横轴和纵轴(横轴等距离安排条形的位置,画纵轴时先一个合适的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

2)画直条,直条的宽度,长短按数量大小确定; 3)在直条上端分别注明数据;

4)写好统计图的名称,注明单位、图例及制图日期。

4、扇形统计图(1)扇形统计图特征:

用整个圆表示总数(单位“1”),用圆内各个扇形的大小表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之几,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的百分比之和是单位“1”。

(2)扇形统计图优点:

可以很清楚地表示出部分数量与总数之间的关系。(3)扇形统计图的注意事项: 各部分的百分比之和是“1”。(4)扇形统计图的制作:

1)求出各部分量占总量的百分比;

2)用360度乘以相应百分比,得出扇形统计图中各部分所对扇形的圆心角度数; 3)画一个半径适当的圆,根据圆心角度数画出对应扇形,分别在各个扇形中标出对应部分的名称和百分比;

4)写好统计图的名称及制图日期。

5、统计特征量(1)平均数

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

(2)中位数

指将一组数据按大小顺序排列起来,以排在正中间位置上的那一个数叫这组数的中位数,用Me表示。当一组数据的个数为奇数时,取正中间的一个为中位数,当一组数据的个数为偶数时,取正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

(3)众 数

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叫众数,有时众数在一组数中有好几个。用M表示。代表数据的一般水平(众数可以不存在或多于一个)。

(4)统计特征量知识点小结:

平均数较稳定可靠,波动性比中位数小,但计算较繁,受极端数据影响较大;中位数可靠性较小,但不受极端数据影响,计算简便;众数作代表数的可靠性也较小,但计算简便,不受极端数据影响,在需找出频繁出现的数时,常用众数。

(5)分析数据

在统计中,用(平均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比较稳定可靠,它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一个数都有关系,对这组数据所包含的信息的反映也是充分,但容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用(中位数)或(众数)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可靠性比较差,但它们通常不受极端数据的影响,并且算法简便。当一组数据中个别数据变动较大时,适合选择(中位数)或(众数)来表示这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四)、拓展应用

1、下图是某汽车公司去年汽车生产量和销售量的情况。(图见课件)

(1)该公司去年全年总体经营情况很好,产量和销量不断增长,第四季度增长幅度较快,而且出现了销量大于产量的良好势头。

(2)该公司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将有良好的发展。

2、六(2)班同学血型情况(图见课件)(1)从图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2)该班有50人,各种各有多少人?(1)从图中可以看出该班AB型人数只有4人

28%=14(人)B型:50×24%=12(人)(2)A型:50× AB型:50×8%=4(人)O型:50×40%=20(人)3.六(1)班同学身高、体重情况统计表

(1)在上面两组数据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什么? 身高:

3+1.46×5+1.49×10+1.52×12+1.55×6+1.58×3)÷40平均数:(1.4+1.43×=60.17 ÷40 ≈1.50(m)

中位数:就是第20、21名之间的身高。所以中位数是1.52。众数:1.52。体重:

2+33×4+36×5+39×12+42×10+45×4+48×3)÷40平均数:(30×=1584 ÷40 =39.6(kg)中位数:就是第20、21名之间的体重。所以中位数是39。众数:39。

(五)、课堂检测

1.学校举办英语百词听写竞赛,五(1)班和五(2)班参赛选手的成绩如下: 五(1)班:88 87 88 87 85 96 98 90 87 91 93 99 87 95 88 92 94 88 87 88 五(2)班:82 96 87 89 94 95 83 99 92 84 93 97 85 98 99 88 91 90 81 80 这组数据的众数各是多少?你发现了什么? 五(1)班:87和88,五(2)班没有

我注意到了:在一组数据中,众数可能不止一个,也可能没有众数。

2、六(1)班同学身高、体重情况如图表。

(1)在上面两组数据中,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2)不用计算,你能发现上面两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之间的大小关系吗?(3)用什么统计量表示上面两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比较合适?

(2)答:平均数有时比众数大。有时比众数小。(3)答:用平均数表示比较合适。因为它与这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有关系。

3、在某市举行的青年歌手大奖赛中,11位评委给一位歌手的打分如下。9.8 9.7 9.7 9.6 9.6 9.6 9.6 9.5 9.4 9.4 9.1(1)这组数据的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各是多少?

(2)如果按照“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平均分”的评分方法来计算,平均分的多少?你认为这样做是否有道理?为什么?

(3)因为平均数它与一组数据中的每个数据都有关系,它易受极端数据的影响,所以为了减少这种影响,在评分时就采取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平均数,这样做是合理的。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集中学习了小学阶段统计与概率的知识,主要有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等。通过统计与概率的学习,帮助了我们认识人、自然和社会;在面对大量数据和不确定情境中制定较为合理的决策,形成数学分析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后习题

P98:练习二十一

板书

单式统计表、统 计 表 复式统计表

百分数统计表。条形统计图 统 计 图 折线统计图

扇形统计图 平均数 统计特征量 中位数

众 数

第四篇:教概率统计有感

教“概率统计”有感

“概率与统计初步”被纳入到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年限不长。并因为这些内容本身的一些特点以及学生学习这些知识时的特殊性导致我教这两章内容费了不少功夫—先自学后教学,终结经验再学习再教学;自然,这块教学给我留下了不浅的印象。

在次我仅围绕我教统计学时课堂上发生的一件事为例谈谈自己的感想。

那是我第一次给学生讲简单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一节课(说实话那时我也刚刚自学完没过几天)。具体是这样:我按照课本所安排讲完了所谓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内容后,课后有道练习题就是画出以下图形 1的三视图:

图形 1

主视图

仰视图

图 2

图3

我留给学生一点练习时间以后因为快到下课了,所以就开始自己在黑板上领着学生们画了起来 ……当我熟练地画完如上所示主视图和仰式图以后却怎么也画不出来左视图;说来真让同行们笑话,当时脑子里乱成一团 — 我既没想起图2,也没想起图3,心里很着急,可越急越是什么也想不起来(虽然我上课以前备过这道题)!幸亏有一名学生站起来“救”了我:他说:“老师我会画左视图”然后他就出来在黑板上很快画好了如图2的左视图,紧接着下课铃就响了……

“数学建模”有助于数学教学

当了17年的数学教师关于“数学建模”的概念性问题我懂得很少,我也几乎没有专门设计过“数学建模”问题来教过我的学生。然而这个寒假我有幸在网上学习到了有关 “数学建模”的系统性的一课以后对此才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体会;也发现了之前在教学活动当中有意无意利用过“数学建模”的教学过程。

比如当我给学生上完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内容后布置过“画好自己现在所住房屋的平面图”这项作业。因为有一部分学生是住校生,所以我就让他们分组画好学校校园的平面图。刚开始布置的时候我没指导学生该怎么去画,所以第一次收回来时的作业效果很不理想。当然也有几位同学的作品很让我出乎意外!他们画的竟然比我画的还好(我也跟学生一起完成了这两项作业)!批改完后我把作业发下去,同时我把那几件优秀作品连同我自己的展览给大家看;然后让同学们也做了所展览作品的讨论和评价与学习。次日我重新布置这项作业,告诉他们这一次可以互相帮忙,当然了有信心独立完成好的更棒我说。结果可想而知 ……

我想通过这次的作业同学们的脑子里一定都形成了一种“模型”从而对“直角坐标系”这块掌握的也比较灵活!

总之“数学建模”在初中阶段跟实际,跟教学内容一定要紧密结合,跟学生的发展水平更应该有着密切联系!

已知如下图:平行四边形形ABCD中,E、F 是对角线BD上的两点,BE =DF.

① 请找出图上所有三角形并把它们一一表示出来。

② 图上有几对全等三角形?把它们写出来,并选一对加以证明。③ 求证: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

当以上给定条件上再加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ECF变成棱形?

请加一个条件,把相应图画好,再证明四边形AECF为棱形。

B A F E C D 教“概率统计”有感

“概率与统计初步”被纳入到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年限不长。并因为这些内容本身的一些特点以及学生学习这些知识时的特殊性导致我教这两章内容费了不少功夫—先自学后教学,终结经验再学习再教学;自然,这块教学给我留下了不浅的印象。

在此我简单谈谈教“统计”内容时的一些经验和感想与大家共享!

1.收集材料:为了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我一般在课堂当场和学生们一起收集一组简单的数据:比如全班同学的身高,出生月,爱好的体育项目,喜欢看的课外书种类等等,等等……

2.整理数字:为锻炼同学们的自主学习能力我平常让他们自己画好统计表并把课堂上收集好的数据填进去(包括填写各小段的频率,百分比以及扇形统计图中各小段对应的圆心角)。

3.绘制统计图:为了培养好学生们的团体合作精神和协作能力,我把全班同学按他们的实际情况均匀的分成四个小组,把画圆柱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的任务分别交给每一个小组来完成,然后让他们互相交流,互相讨论以致更加完善各自的作品。4.分析数字感悟事物:这里就给同学们一个充分发表自己独特意见的机会和空间。通过这一步培养他们的发散思维,提高他们的观察事物的能力以及发现规律提出合理建议的能力等。

我想常常感到教学是一项艰巨而快乐的一项活动,然而“概率统计”这块的教学更是带给我和同学们更多快乐和兴趣!

第五篇:统计与概率总结

“统计与概率”课题实施总结

一年多来,我校课题组全体成员解放思想,勇于创新,以推进素质教育为出发点,认真学习相关理论,围绕《统计与概率》课堂教学改革和课题的实验工作,认真分析课堂案例,调查研究,收集材料,努力探究《统计与概率》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对照课题实验方案,顺利地完成了各项教育教学任务和课题研究的阶段工作。下面就这近一年来的课题研究工作总结如下。

一、做好课题研究的准备工作。

1、在课题实施之前,我们积极主动的收集和学习相关知识和理论,我们深入课堂,了解、分析我校《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现状,找出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确定本课题的研究内容。

(1)关于小学数学统计与概率部分教学现状、存在问题的调查研究;

(2)对于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关于统计与概率部分内容的分布、与原有教材对比变化、教学难点及其编写特点的分析研究;

(3)在统计知识教学中,强化学生数据的收集、记录和整理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关于数据的分析、处理并由此作出解释、推断与决策的能力,对数据和统计信息有良好的判断能力的教学策略改进,加强目标设定与目标达成的实验研究;

(4)培养小学生用数据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并对事件作出合理推断和预测的能力的教法研究;(5)在统计和概率部分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促进教学有效性的研究;

(6)进行统计与概率部分的课堂教学有效模式的研究。

2、落实好课题组人员,成员如下:

组 长:陈 丽

副 组 长:陈万江 吴学峰

核 心 成 员:马玉凤 王立波 李天凤 陈维 李玉静 孙晓慧 薛丽华

二、加强对课题组的管理,进一步发挥课题的作用。

1、严格按计划实施研究,积极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课题立项之后,我们集中大家认真学习了《统计与概率》课题研究方案,制定了课题的研究计划,对组内教师合理分工,在管理上做到定计划、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让实验老师们深刻理解了《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统计与概率”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课题中研究项目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进一步增强科研能力,树立科研信心每次的校本教研既有骨干教师的教学论坛,也有年青教师的课堂展示,有理论学习,也有实际的课堂点评。

2、优化听课制度,促进课题实验

学校教导处规定,每周的周三各备课组进行集体备课,下一周的周一课题组成员走进课堂听课,一方面是为课题组成员搭建相互交流的平台,另一方面也是验证前一周集体备课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这样有利于及时、灵活地掌握课题实施情况和课堂教学情况,有效地促进教师上课改课、上优质课,从而真正地把课题理念落实到每一节课堂教学之中;同时,课题组还要求听课者带着一定的目的从多个角度进行听课,并对收集到的事实材料进行多角度诠释、解读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讨论的问题和改进的建议。听课制度的优化,有效地避免形式主义的听课、评课活动,对促进课题研究和实验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课题申报后,课题组成员就着手调查我校《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1、人教版小学数学各册教材使用中,关于统计与可能性部分教学问题及其改进策略的调查研究。

教学现状:课堂教学多数“照本宣科”,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教师和学生都不很重视这一领域的教和学。原因有如下几点:一是教师专业知识不能适应新课程的教学需要;二是《统计与概率》这一领域里的可学习和参考的案例较少,教师看得不多,所以课堂改革的水平提高不快;三是在小学阶段,关于《统计与概率》的考试内容相对较少,且难度不大,所以教师和学生重视不够。

存在问题:统计教学中,教师只按教材帮助学生收集、整理数据,而忽视了对数据的分析和运用;概率教学中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重结果、轻过程,没有把学生随机意识的培养放在重要的位置。比如,有一个老师在执教二年级《可能性》一课时,没有充分地让学生感受确定现象和不确定现象,而是把训练的重点放在让学生用“一定”“可能”和“不可能”的说话训练上,把数学课当作了语文课来上。再如,有一个老师在执教《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时,始终把重点放在学生的计算训练上,而忽视了学生对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从感性描述到定量刻画的过程训练上。

改进策略:(1)加强教师的专业知识的学习和培训。要求课题组的成员认真学习新课标并深刻领会其主要精神,同时督促教师学习《统计与概率》的相关理论,聘请教学骨干做专题讲座,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2)定期召开研讨会,选择有典型的课例进行会课或教学比赛,有的是采取同课异构的形式进行多层次的研究;(3)围绕某一难点进行针对性讨论,反复研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如,在教学《等可能性》时,多数教师都遇到了一个较为棘手的问题:当袋子里放有相同数量的黄球和白球,启发学生猜想:从中任意摸40次,摸到黄球和白球的可能性怎样?学生很容易猜想并认可结果:摸到黄球和白球的可能性相等。可是,学生实验后,立刻质疑并迅速推翻自己的猜想。此时教师无所适从,只好自圆其说:同学们,当实验的次数越多,摸到黄球的次数和摸到白球的次数就越接近。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我们开展了一次又一次的研究,最终按照“现实情境—猜想—实验—验证猜想—分析原因”的步骤,紧紧抓住“任意”关键词,培养学生的随机意识,让学生真切地感到:袋子里放有相同数量的黄球和白球,任意去摸若干次,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和白球的可能性相等,但结果是随机的,即摸到黄球的次数和白球的次数不一定相等。

2、创设教学情境对于小学统计与概率教学效果的作用与影响的研究。

良好的教学情境,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充满自信的参与到学习之中,使学生的认知活动与情感活动有机地结合,从而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和健康人格的形成。比如我们在研究一年级下册第98页的《统计》这一内容时,就历经了“没有教学情境—一创设有教学情境——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的过程,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学效果差异较大。

„„反复的实践和研究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教学情境对教学效果的影响较大。只有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才能把学生真正地带入到具体的情境中去,使学生对数学产生一种亲近感,使学生感到数学是活生生的,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统计与概率”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课题研究之前,多数教师反映《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有着一定的困难,教学时也只是“照本宣科”,根本谈不上有效和优化。为此,我们通过典型引路,反复研究,不断实践,在数次的实践中摸索了“统计与概率”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猜想探究――验证概括――实践运用。

“创设情境”旨在把学生带入到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一方面是为了帮助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自主探究新知,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初步感悟统计与概率在生活中的作用,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猜想探究” 就是先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结果,然后引领学生探究新知,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个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体验自主探究新知的快乐;“验证概括”就是运用多种手段帮助学生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使学生获得成就感,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同时把刚刚获得的新知高度、凝练地概括出一般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严谨的思维品质“实践运用”就是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服务生活的思想。

通过改革实验,我们高兴地发现课堂成效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课堂的教学结构完整了,教学板块清晰了教学目标定位准确而又全面,教师经过了迷茫无奈-有条有理-精心设计教学环节的过程。学生从被动学习-主动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使课堂气氛活跃了许多,也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四、课题研究的成效

1、对课题研究的意义的理解和认识。

21世纪的数学课程改革,把《统计与概率》作为一个单独的领域,进入小学数学课程,这是一个重大的举措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因为在信息社会,收集、整理、描述、展示和解释数据,根据情报作出决定和预测,已成为公民日益重要的技能。加强《统计与概率》课题的研究,可以强化学生数据的收集、记录和整理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分析、处理数据并由此作出解释、推断与决策的能力。

2、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

新课标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所以我们在数学课题的研究中,非常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研究,注重在具体的情境中对随机现象的体验,而不是单纯地只获取结论结合学生生活的实际,精心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主动地投入到学习的状态,提出关键的问题;搜集、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作出推测,并用一种别人信服的方式交流信息。不仅让学生亲身经历统计与实验的过程,而且还让学生在实践中自我感悟信息的价值。根据获取的信息作出合理的推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营造教研氛围,提高研究实效

我们以课题研究为契机,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旨在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意识,营造良好的教研氛围,丰富教师的科研素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一年来,我们召开了《统计与概率》的专题研讨会,举行了课题研讨会课比赛,开展了教师百花奖比赛、课堂教学擂台赛等全校性教学教研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老师们的认可,兄弟学校的积极参与,社会的肯定。每次活动,我们坚持“实践、思考、再实践、再思考”的基本方法,确立一个研究主题,本着“学有所获,研有所果”的原则,发动每个教师全程参与,45周岁以下的教师必须参与课堂展示或设计,年老的教师参与课堂点评,实实在在的教研活动,不仅调动了校内教师的教研热情,也吸引了区内兄弟学校老师的加盟,他们积极参与了我们的课题研究。

五、今后的思考

虽然在课题的前期研究过程中,我们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我们深知我们的课题研究工作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了进一步做好下一阶段课题的研究工作,我们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力求突破:

1、细化分工,明确职责。根据课题的研究内容和前期的研究进展,我们决定对后期的研究工作作一些适当的调整,更加细化分工,各负其责,确保课题的研究工作顺利进行。通过课堂教学研究,提高学生收集、整理数据的能力,重点培养学生推断与决策的能力,体会数学的价值。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重点研究概率教学,培养学生的随机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预测未来的能力。

2、加强理论学习,提高研究水平。前期的研究工作我们主要把精力放在课堂教学研究上,了解《统计与概率》的教学现状、教学困惑,寻找课堂教学的有效模式,应该说在实际层面探讨的比较多。接下来的课题研究工作我们 将在关注课堂教学的同时,重视理论学习,把目光聚焦在理论层面的研究上,遵循理论结合实际的原则,用理论丰富研究成果。

3、全面总结经验,推广研究成果。2010年下半年我们打算召开一次“课题经验总结暨成果展示会”,旨在进一步加强和深入课题的研究工作,提升我们课题的研究水平,同时通过总结、展示,来推广我们的研究成果,改进和优化今后的课堂教学。

下载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统计与概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教学设计(统计与概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概率与统计教学大纲

    《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教学大纲 学时: 48 学分:3 一、 课程的目的和任务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是研究随机现象的客观规律的一门数学学科。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它已经被广泛应......

    统计与概率教案

    第1课时 统计与概率(1) 【教学内容】 统计表。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统计的意义,进一步认识统计表,掌握整理数据、编制统计表的方法,学会进行简单统计。 【重点难点】......

    统计与概率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统计与概率〗 复习建议 一、统计 统计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特别是进行科学研究时,应用非常广泛。小学阶段,学习内容是统计学中最初步的知识,它包括单式、......

    人教六年级《穷人》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1、使学生了解在剥削阶级统治的社会里,穷人们受苦受难却能互相关心、相濡以沫。2、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归纳文章中心。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抓重点词“忐......

    新课标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概率(一)》教案(推荐阅读)

    一、复习引入,提示课题。 统计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公司要了解一种产品的销售情况,就需要了解顾客群体,需求状况等数据,统计就是帮助人们整理和分析数据的知识方法......

    《统计与概率复习课》教学设计(共五则)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经历收集数据、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活动,使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中进一步巩固所学的统计知识,培养梳理知识结构的能力。 (二)......

    六年级《统计》教学设计

    统计图 年级:六年级 讲授人: 林登露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数学 2、课时:1 3、学生课前准备: 复习已学过的几种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及各自的优缺点 二、教学课题: 综合......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概率》备课教案

    三年级数学下册《统计与概率》备课教案 教学设计: 复习目标: .再次经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使学生巩固绘制简单的统计图表和用画“正”字记录数据的方法。并能看懂简单的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