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轮复习教案 细胞呼吸
一轮复习教案
细胞呼吸
张文东
20151027
自主梳理
1.细胞呼吸: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CO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生成ATP的 过程。
2.分类:根据是否有氧参与,细胞呼吸可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两种类型。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①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型菌。
②检测酵母菌在细胞呼吸中是否产生CO2可使用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其中后者颜色变化过程为由蓝变绿再变黄。
③检测是否产生酒精可使用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其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为灰绿色。
[互动探究] 现在地球上绝大多数生物的呼吸方式以哪种为主?为什么?
[提示] 有氧呼吸。因为细胞呼吸的目的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有氧呼吸比无氧呼吸放能效率高得多,所以有氧呼吸得到较大发展,成为主要方式。要点归纳
感悟拓展
实验中的关键步骤
(1)将装置(甲)连通橡皮球,让空气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既保证O2的充分供应,又使进入A瓶的空气先经过NaOH的锥形瓶,洗除空气中的CO2,保证第三个锥形瓶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
(2)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消耗完,再连通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是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典例导悟
1在检验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物时,常用到一些特殊的颜色反应,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B.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C.乙醇在碱性条件下能与灰绿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橙色 D.乙醇在酸性条件下能与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反应变成灰绿色 答案 C 在一个普通的锥形瓶中,加入含有酵母菌的葡萄糖溶液,如图所示,则下列有关坐标中,正确的是()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 B
一、有氧呼吸
1.反应式:C6H12O6+6O2+6H2O酶(――→)6CO2+12H2O+能量。2.过程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场所 细胞质基质 线 粒体基质 线粒体内膜 反应物 葡萄糖 丙酮酸、H2O [H]、O2 生成物 丙酮酸、[H]、ATP CO2、[H]、ATP H2O ATP 1 能量 少量 少量 大量
二、无氧呼吸 1.反应式
①分解成酒精的反应式为:C6H12O6酶(――→)2C2 H5OH+2CO2+少量能量。②转化成乳酸的反应式为:C6H12O6酶(――→)2C3H6O3+少量能量。
2.过程: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完全 相同。第二阶段的产物是酒精和CO2或乳酸。其全过程都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
[互动探究] 1.参与有氧呼吸的酶分布场所有哪些? 2.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的相同点有哪些? 3.呼吸作用分阶段进行有什么意义?
[提示] 1.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2 .都产生[H]和释放少量能量,都不需要氧的参与。
3.可使能量逐步释放,对保持生物体的体温稳定有重要意义。要点归纳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 过程图解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 类型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必需条件 氧和酶 不需氧,但必须有酶催化
场所 细胞质基质(①阶段)线粒体(②和③阶段)细胞质基质(①和②两阶段)物质变化
能量释放 产生大量能量[来源:] 产生少量能量
特点 有机物彻底分解,能量完全释放 有机物没彻底分解,能量没完全释放 联系 ①第一阶段完 全相同 ②实质相同: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3.过程分析
(1)无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第一阶段产生的[H]将丙酮酸还原为C2H5OH和CO2或乳酸的过程。
(2)有氧呼吸H2O即是反应物,又是生成物,且H2O中的氧全部来自于O2。(3)有氧呼吸的三个阶段共同的产物是ATP,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感悟拓展
1.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其原因在于催化反应的酶不同。
2.原核生物无线粒体,有些原核生物(如硝化细菌、蓝藻)仍可进行有氧呼吸。3.只能进行无氧呼吸的真核生物(如蛔虫),其细胞内无线粒体。典例导悟
2下列有关呼吸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蛔虫进行无氧呼吸
B.哺乳动 物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长跑时,人体产生的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D.发酵和无氧呼吸并不是同一概念 解析 各种生物在长 期的进化过程中,其呼吸 作用方式也与生存环境产生了适应。蛔虫由于生活在人的消化道内,消化道内缺氧,故只能进行无氧呼吸;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由于无细胞器,也只能进行无氧呼吸;高等动物的无氧呼吸产物是乳酸,不产生酒精无CO2生成;无氧呼吸对于微生物习惯上叫发酵,对于高等动物叫糖酵解,对于植物就叫无氧呼吸,2 但在工业发酵中,发酵的概念得到扩充,也可指代有氧发酵。答案 C 让一只白鼠吸入有放射性的18O2,该白鼠体内最先出现含18O的化合物是()A .二氧化碳
B.水 C.丙酮酸 D.乳酸 答案 B 解析 白鼠从外界吸入氧(18O2)是用来参与体内能源物质(如C6H12O6)的氧化分解过程(即有氧呼吸),根据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变化可知,氧气中的氧元素(18O)全部与[H]结合生成了水(H18O)。
自主梳理
1.ATP产生速率与O2供给量之间的关系 [来源:](1)A点表示在无氧条件下,细胞可进行无氧呼吸分解有机物,产生少量ATP。
(2)AB段表示随O2供应量增多,有氧呼吸明显加强,通过有氧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能量增多,ATP的产生速率随之增加。
(3)BC段表示O2供应量超过一定范围后,ATP的产生速率不再加快,此时的限制因素可能是酶、ADP、磷酸等。
2.酵母菌细胞呼吸类型的判断
(1)若只产生CO2,不消耗O2,则只进行无氧呼吸(图中A点)。
(2)若产生CO2的物质的量比吸收O2的物质的量多,则两种呼吸同时存在(图中AC段)。[来源:](3)若产生CO2的物质的量与吸收O2的物质的量相等,则只进行有氧呼吸(图中C点以后)。(4)B点表示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速率相等(用CO2释放量表示),此时CO2的总释放量最低。D点表示O2浓度超过一定值(10%)以上时,无氧呼吸消失,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3.影响细胞呼吸的环境因素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1)呼吸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如图)①最适温度时,细胞呼吸最强,超过最适温度呼吸酶活性降低,甚至变性失活,细胞呼吸受抑制;低于最适温度酶活性下降,细胞呼吸受抑制。
②生产上常利用这一原理在低温下贮存蔬菜、水果,在大棚蔬菜的栽培过程中,夜间适当降低温度,降低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提高产量。(2)呼吸速率与O2浓度的关系(如图)①O2浓度低时,无氧呼吸占优势;随O2浓度增大,无氧呼吸逐渐被抑制,有氧呼吸不断加强;但当O2浓度达到一定值后,随O2浓度增大,有氧呼吸不再加强(受呼吸酶数量等因素的限制)。
②生产上常利用适当降低氧气浓度等能够抑制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消耗的原理来延长蔬菜、水果的保鲜时间,中耕松土增加根的有氧呼吸;在医疗上选用透气的消毒纱布或松软的“创可贴”包扎伤口,可抑制厌氧病原菌的繁殖。(3)呼吸速率与含水量的关系(如图)①在一定范围内,细胞呼吸速率随含水量的增加而加快,随含水量的减少而减慢。②在作物种子储藏时,将种子风干,以减弱细胞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感悟拓展
1.种子、蔬菜和水果在储藏时都应在低温、低氧条件下,不同的是种子还应保持干燥,而蔬菜和水果应保持一定湿度。低温以不破坏植物组织为标准,一般为零上低温。
2.不同种类的植物呼吸速率不同;同一植物不同器官呼吸速率不同;同一植物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呼吸速率不同。
3.高等动物和人无氧呼吸的产物是C3H6O3(乳酸),不产生CO2。典例导悟
3制作啤酒的工艺流程实际上是应用酵母菌的细胞呼吸,将小麦和酵母菌放入发酵罐,之后进行怎样处理方能制造出大量的啤酒()A.马上密闭,保持30~40℃的温度B.一直通风,不密闭,保持30~40℃ C.先通风后密闭,保持60℃以上D.选通风后密闭,保持30~40℃
解析 将酵母菌放入发酵罐以后,先通风,此时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代谢旺盛,酵母菌进行出 芽生殖而大量繁殖,待酵母菌数量相当多时再密闭,利用酵母菌发酵原理,用小麦发酵产生酒精。30~40℃温度范围内,酵母菌酶的活性最高。答案 D 将酵母菌由供氧条件转变为厌氧条件培养,下列过程中加快的一组是()A.葡萄糖的利用 B.二氧化碳的放出C.ATP的形成 D.丙酮酸的氧化 答案 A 解析 酵母菌是一种兼性厌氧型生物。有氧呼吸是 一种高效的呼吸方式,将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释放出大量的能量供给生命活动需要,而酵母菌无氧呼吸将葡萄糖分解为酒精和二氧化碳,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因此,酵母菌必须大量分解葡萄糖才能满足生命活动的需求。
第二篇:第三章第七节:细胞呼吸教案
第七节 细胞呼吸教案
主备:姚军文
辅备:梁懂懂
一、教学目标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异同(B)
2、细胞呼吸的意义及其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B)
二、教学重点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异同(B)
三、教学难点
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异同
四、教学过程 导入: 课件展示:
1、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直接来源、根本来源各是什么?
2、把光能转化为高等动物肌肉收缩的机械能需要经历那些过程? 学生回答
师:储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不能直接用于生命活动,必须转换成能量通货“ATP”才能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那么这一转换过程是怎样进行的呢?从而引入课题 《细胞呼吸》 新课讲授
1、什么叫细胞呼吸?
学生回答后,再投影细胞呼吸的概念并板书。
2、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是否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投影细胞呼吸的类型并板书
师:什么叫有氧呼吸?(抢答)
生:指活细胞在氧的参与下,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CO2和H2O,释放出大量能量的过程。
师:第一阶段,葡萄糖进入细胞,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在酶的催化下分解成丙酮酸和少量[H],并释放少量能量。
师: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中,丙酮酸与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并释放少量能量。师:第三阶段,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与O2结合形成水,并释放大量能量
3、有氧呼吸的场所在哪里?
投影相应图片及答案。并注意区分场所和重要场所。
4、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2O中的氧来自O2还是葡萄糖? 由学生回答后,投影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反应式。
5、剧烈运动后骨骼肌为什么会产生酸痛的感觉?
师:什么叫无氧呼吸?(抢答)
师:投影FLASH动画《无氧呼吸的过程》 师:无氧呼吸的场所在哪里?(抢答)师:无氧呼吸的产物是?(抢答)
投影无氧呼吸过程的反应式并板书
6、哪些生物无氧呼吸时会产生乳酸?哪些生物无氧呼吸时产生酒精? 师:投影相关知识以及答案
师:酵母菌在缺氧时进行无氧呼吸,那么在不缺氧的时候,其细胞呼吸类型是什么?(抢答)师:橙色的重铬酸钾(K2Cr2O7)溶液,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这一
原理在日常生活中可以有什么用处?(抢答)
师:适当的无氧呼吸是有利的,但是无氧呼吸时间过长对细胞是有害的。师: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进行都需要酶的催化,这些酶是否相同?
7、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
投影: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之间的联系,然后投影表格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由学生依次回答。
9、水稻的露、晒田,农作物的中耕松土有什么道理?
生:促进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从而促进植物生长
3、粮食储藏和果蔬保鲜
原理降低细胞的呼吸强度,减少有机物的消耗
师:粮食储藏时,要注意降低温度和保持干燥,抑制细胞呼吸,延长保存期限。
10、贮藏粮食为什么要低温、干燥?
生:通过抑制酶的活性来抑制细胞呼吸;自由水含量多的细胞代谢旺盛,干燥能抑制细胞呼吸。
师:果蔬储藏时采用降低氧浓度、冲氮气或降低温度等方法。
11、粮食蔬菜、水果为什么要低温、低氧?
生:低温通过抑制酶的活性来抑制细胞呼吸,低氧能抑制有氧呼吸
12、农产品的贮存和保鲜有哪些方法?
生:低温、干燥贮存;利用N2或CO2调节O2的浓度(低氧)
师: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我们就复习结束了。下面来检查一下大家掌握的情况。
投影 A、B两组题目,由最高分的组选择一组,依次做。剩下的一组由第二名的组依次做。
如果有不同意见,本组和其他两组的成员可进行补充。师:关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知识内容我们就给大家复习这些。课后大家也先去复习减数分裂的内容,并提出自己的问题,我们再一起来解决。课后练习、下列有关线粒体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折叠成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
B.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C.线粒体进行呼吸作用时必须有氧的参与
D.细胞产生 CO2的部位一定是线粒体、用含18O 的葡萄糖跟踪有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18O 转移的途径是()。
A.葡萄糖 —— 丙酮酸 —— 氧
B.葡萄糖 —— 丙酮酸 —— 氧
C.葡萄糖 —— 氧 —— 水
D.葡萄糖 —— 丙酮酸 —— 二氧化碳 3、将鼠的肝细胞磨碎,离心后试管中有一层成分含许多呼吸酶。这些呼吸酶可能来自()
A.细胞膜
B.细胞质
C.核仁
D.核膜、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只能释放少量能量,其他能量()。
A.贮藏在葡萄糖中
B.存留于酒精中
C.存留于乳酸中
D.以热能形式散失、人在剧烈运动后,血心的 pH 会明显下降,其原因是()。
A.血浆中乳酸过少
B.血浆中 CO2过多 C.血浆中乳酸过多
D.血浆中丙酮酸过多
第三篇: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教案
ATP的主要来源-------细胞呼吸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教学目标
1.说出线粒体的结构功能
2.说明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说明细胞呼吸的原理、并讨论其在生产和生活的运用(二)能力培养目标
1.进行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研究(三)德育渗透目标
1.通过联系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等实际,激发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培养关心生物科学技术的发展,关心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进行生命科学价值观的教育。
二、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1. 重点:(1)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原理
2.难点:
(1)细胞呼吸的原理和本质(2)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方式
3.学生可能的疑点、(1)ATP的来源与细胞呼吸的关系(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区别 4.解决办法
(1)在第三章第二节当中我们已经学过能产生能量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和叶绿体。而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通过本节学习我就可以知道细胞呼吸分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他们是在细胞质和线粒体中产生。叶绿体通过光合作用产生少量ATP。还有一些细菌通过华能合成作用产生少量ATP。.因此说细胞呼吸是ATP产生的主要来源
(2)列表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反应条件、呼吸场所、分解产物、释放能量、的异同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方法: 1.讲解、启发法 2.演示法
五、教具准备:
1.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演示实验 2.细胞有氧呼吸过程挂图 3.课件
六、学生活动设计
1.由于高中学生已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又由于细胞呼吸、ATP这两个知识点在初中学习过,所以引入后首先让学生结合提问进行自学。
2.通过设计实验来加深学生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的理解 3.由于知识的学习是一个新旧知识的双向建构过程,故在各知识点教学中要求学生列举以前学习过的知识来学习和建构新内容。
4...结合本节内容的课堂练习再进行反馈性校正。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言] :我们知道,物质的燃烧需要氧气,发现这一现象的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拉瓦锡曾把生物的呼吸作用比作碳和氢的缓慢燃烧过程。拉瓦锡的这一说法有道理吗?呼吸作用能够像燃烧那样剧烈吗? C6H12O6是细胞中的主要能源物质,细胞的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许多化学反应都需要耗能,C6H12O6作为主要能源物质是如何被细胞利用的呢? 如果我们在空气中燃烧C6H12O6,其能量将一下子释放出来。细胞生活在常温、常压下不可能通过燃烧释放能量,但应有一个类似的过程。由于生过程是持续不断的,需要C6H12O6中的能量逐步地、缓慢地释放,科学家发现确有这样的过程,这就是细胞的呼吸作用。(讲解细胞呼吸作用的概念)
[副板书]: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我们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是:(板书在黑板右侧:)1。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及其与ATP 的形成有什么关系。2.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及其两者的异同。3.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运用。
[ 导学与提问]: 本节内容主要讲述了三个问题一.理解.细胞呼吸的概念 二.细胞呼吸与ATP 的形成。三..细胞呼吸原理的运用。下面请同学们首先看书,找找关键语句,看看它们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二)中心授课
[学生自学与讨论] 15分钟。
[师生合作] :针对上述提问进行抽查,了解学生自学与讨论的结果。对学生回答的结论经简短评价后将本节的知识框架边讲述边板书。ATP的主要来源是细胞呼吸,而细胞呼吸有氛围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板书]: 细胞呼吸的方式
提问: 细胞呼吸是否需要氧?生物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是否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呢?
[探究酵母菌的细胞呼吸的方式]
1、作出假设
2、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
3、实施实验
4、分析与结论
5、表达、交流和应用(上述具体内容详见书P91——92)
学生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活动中教师要提出下列问题:
1、酵母菌作为单细胞生物采取何种方式进行细胞呼吸?
2、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是什么?
3、在实验中如何控制实验条件和检测实验结果?
4、如何设计对照实验?
学生通过实验、讨论后回答。
[讲 述]: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它可以在有氧和无氧条件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真菌,因此酵母菌可作为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
[学生回答]:略
。总结:通过探究实验使我们知道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在有氧条件下,产生大量的CO2和H2O,在无氧条件下,产生酒精和少量的CO2,板书1: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难点突破]:
(1)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两种方式,他们都可以产生ATP。有氧呼吸是细胞中进行的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的重要生命过程,无氧呼吸是指细胞可以在无氧的条件下,将有机物分解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细胞呼吸是一个由多种酶参与催化,多步骤的过程。细胞呼吸通常在有氧的情况下进行,但是某些细胞也在无氧的环境下进行呼吸,有氧呼吸是主要形式。[板书] 2:有氧呼吸
[提 问]:线粒体有哪些结构与呼吸作用相适应?
[复 述]:对于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有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这一过程必须有氧的参与。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学生回答]:线粒体具有内、外两层膜,内膜的某些部位向线粒体的内腔折叠形成嵴,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嵴的周围充满了液态的基质。线粒体的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板书3:有氧呼吸的过程
引导:回顾初中学过的有关呼吸的知识,在讨论中板书有氧呼吸的反应式。即
C6H12O6+O
2CO2+H2O+能量
[提 问] :呼吸作用是怎样进行的呢?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回答] [讲 述]与分析:有氧呼吸的全过程十分复杂,可以概括地分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反应都有相应的酶催化。
关于呼吸作用过程的教学,可对照图(图5-9)讲解,在讲解中讲清以下几点:
①首先应指出,下面以葡萄糖为例讲述呼吸作用过程。其他有机物也可以通过呼吸作用氧化分解。
②第一阶段,一个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两个分子的丙酮酸,在分解的过程中释放能量,一部分被ADP捕获(把ADP转变成ATP),并脱下[H]。这一过程在细胞质的基质完成。
③第二阶段,丙酮酸进入线粒体内,继续脱[H],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同时释放能量合成ATP。
④第三阶段,前两阶段脱下的[H]在线粒体内,与从外界吸收或叶绿体光合作用产生的O2结合成水。在此过程中释放大量的能量,合成大量的ATP。拓展:在整理出三个阶段后,根据学生状况,进一步分析以下几点:
①引导学生,将呼吸作用的反应式配平
即C6H12O6+6O2
6CO2+6H2O+能量
提问:配平过程中,呼吸作用产生的H2O中的O,来自哪种原料? 学生回答:来自O2,讲述:消耗6分子的O2应该产生12个分子的H2O,可是,如果形成12分子的H2O,又需要24个H,一分子的C6H12O6,只有12个H,差12个H来自哪里?最后指出,呼吸作用还消耗水。因而呼吸作用的反应式应改为:
C6H12O6+6O2+6H2O
6CO2+12H 2O+能量才能反映其本质。解决了这一环节,其他物质的来龙去脉就可迅速解释清楚。教书分析:呼吸作用过程中的能量问题。学生阅读讨论思考课本P94小字
讲述:1 mol的葡萄糖彻底氧化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2 870 kJ的能量,其中 1 161 kJ左右的能量被ADP捕获,储存在ATP中(约38 mol的ATP)。可见,呼吸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只有40%储存在ATP中,用于推动其他生命活动。其余以热的形式散失了。因此,在有些情况下,如新鲜蔬菜、粮食等保存,通过控制呼吸速率,可减少有机物的消耗。提问:为什么说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
学生回答:呼吸作用的三个阶段,后两个阶段都是在线粒体中进行的。另外,从能量角度看,在细胞质的基质中进行的第一步产生4 mol的ATP,其余34 mol的ATP是在线粒体中产生的。因此,线粒体是呼吸作用的主要场所。(三)结课:
总结与提示: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的细胞呼吸的方式,哟偶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同时也解明ATP的来源于细胞呼吸的关系。下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能量的来源——光合作用。(四)板书设计
2.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比较
八:参考资料
1.细胞呼吸中的ATP产生和消耗。源于《生物化学》
2.细胞呼吸在线粒体中进行的部位和途径及细胞呼吸原理和运用。源于《细胞生物学》
3.发酵。源于《微生物学》 九:教学后记 本节课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
(1)引导学生操作讨论思考“研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老师提示,学生总结细胞呼吸类型。
(2)引导学生阅读讨论思考,教师分析讲述,学生总结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的过程及其异同。
(3)引导学生分析讨论思考,教师提示,学生掌握有关知识并运用。2 本节内容多,时间比较紧。对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讨论中要注意及时概括和对比。在细胞呼吸方式的教学中,课前要准备好演示实验,尽可能保持无关因素的影响和对环境的影响
第四篇:第三节 细胞呼吸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教学目标
1、识记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类型
2、理解有氧呼吸的概念、总反应式、过程、和图解,各阶段区别和联系。
3、掌握有氧呼吸物质和能量变化。
2.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及原理。教学难点:
细胞的有氧呼吸过程。
3.教学用具
教学课件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直接来源、根本来源各是什么? 把光能转化为高等动物肌肉收缩的机械能需要经历那些过程? 师:赛跑过程中要消耗什么? 生:能量
师:看到能量两个字,让我们想起之前给大家归纳的四大能源,其中,生物体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生物体各项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是什么?
生:糖类、ATP 师:这些有机物中的能量不能直接用于生命活动,必须转换成能量通货“ATP”才能直接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师: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是通过什么生理活动转换成ATP中活跃化学能的? 生:细胞呼吸。从而引入课题 《细胞呼吸》
二、细胞呼吸的概念
生物体内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等有机物在活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且释放能量,生成ATP的总过程,叫做细胞呼吸。(又叫生物氧化)问题探论:
1.呼吸作用与物质的燃烧有什么异同点? 相同点:都能分解物质,释放能量。
不同点:物质的体外燃烧——高温、反应剧烈、能量迅速全部释放。物质的体内分解
2.呼吸作用能够像燃料在体外燃烧那么剧烈吗?
不能。否则,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会迅速而彻底地氧化分解,能量会迅速地全部释放出来,细胞的基本结构也就会遭到彻底的破坏。3.在无氧条件下,细胞还能够通过呼吸作用释放能量吗? 4.呼吸作用和呼吸有什么不同?
三、细胞呼吸的方式
(一)探究酵母菌呼吸的方式
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属真核生物。在有氧气和无氧气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 兼性厌氧型生物。通过定性测定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细胞呼吸的产物,可以确定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实验材料—酵母菌:单细胞真菌属真核生物,酵母菌是异养兼性厌氧型生物,培养时必须提供有机物 实验原理: 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可产生二氧化碳。澄清石灰水和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可用于检测CO2。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可产生酒精。重铬酸钾在酸性条件下,可用于检测酒精 探究实验步骤:
提出问题:酵母菌在什么条件下使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 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产生的CO2是否一样多? 实验假设:酵母菌在无氧条件下使葡萄糖发酵产生酒精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CO2比无氧条件多 实验方案设计:
自变量:控制有氧和无氧的条件,通气或密封瓶口放置一段时间是否有酒精产生的?——酸性条件下酒精与重铬酸钾溶液进行反应是否有CO2产生?——通入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
比较CO2多少的方法——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颜色变化时间 无关变量:保证酵母菌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正常生活的方法——葡萄糖溶液培养、适宜的温度、pH、空气 第一步:配制酵母菌培养液。
第二步:用A、B两个锥形瓶装入配制好的等量酵母菌培养液。第三步:按图装置连接。
进行实验:有氧装置中,第三个锥形瓶:石灰水混浊程度高,溴麝香草酚蓝变色时间短
酵母菌滤液:加入重铬酸钾,颜色仍为橙色
无氧装置中,第二个锥形瓶:石灰水混浊程度低,溴麝香草酚蓝变色时间长 酵母菌滤液:加入重铬酸钾,颜色变为灰绿色 实验结论:
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CO2,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CO2
(二)、细胞呼吸的方式:有氧呼吸、无氧呼吸
1、有氧呼吸
(1)主要场所:线粒体
(2)、概念:有氧呼吸是细胞在有氧的条件下,通过多种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释放能量,生成许多ATP的过程。
师:首先我们来讨论有氧呼吸,请同学们仔细阅读P71图4-25细胞呼吸,讨论 下列问题:
(3)有氧呼吸特点:有氧参加,有机物彻底氧化,释放大量能量,主要在线粒体中进行
(4)总方式程: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2870kJ)(5)详细过程:有氧呼吸过程主要包括三个阶段(以葡萄糖为例)
①(细胞质基质中)1mol葡萄糖分解形成2 mol丙酮酸,同时产生少量的[H]和少
量的ATP—酶—2 mol。
C6H12O6 → 2C3H4O3+4 [H]+ATP(少)
②(线粒体基质)丙酮酸进一步分解成CO2和[H],同时产生少量的ATP—酶—2 mol,部分水也参与了反应。2C3H4O3+6H2O→6CO2+2O[H]+ATP(少)
③(线粒体内膜)一系列反应产生的[H],在线粒体中和氧气结合,在产生水的同时形成大量的ATP—酶—34mol。24[H]+6O2→12H2O+能量
(5)放能特点:呼吸作用释放能量的速度较慢,而且是逐步释放,适合细胞利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转变为热能散失掉,一部分以ATP形式储存在细胞中。11mol葡萄糖,放能2870KJ,其中1161KJ贮存于ATP形成38个ATP,效率40%,产热1709KJ,最后以热量形式散失。有氧呼吸是高等动植物呼吸的主要形式,因此通常所说的细胞呼吸就是指有氧呼吸。但是要注意细胞呼吸还有无氧呼吸的形式。酿酒是是运用到微生物的无氧呼吸。现在我们参照有氧呼吸,就能更容易学习无氧呼吸。
转入无氧呼吸的学习,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自学无氧呼吸的概念、场所、过程、物质和能量变化。
提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回答。
①为什么无氧呼吸所放出的能量要比有氧呼吸少得多?
②为什么不同生物无氧呼吸的产物不同?无氧呼吸过程中,物质和 能量变化的特点是什么?
教师讲述:无氧呼吸的概念、特点、场所、过程。2.无氧呼吸
(1)无氧呼吸概念:细胞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葡萄糖等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出少量能量的过程。(2)特点:无氧,有机物分解不彻底,放能少(3)详细过程
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
第二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丙酮酸在不同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酒精和二氧化碳或乳酸。
方程式:C6H12O6 →酶2C2H5OH(酒精)+2CO2 + 能量 代表生物:大多数植物
C6H12O6 →酶 2C3H6O3(乳酸)+ 能量
代表生物:动物和高等植物的某些器官如马铃薯块茎,甜菜块根,玉米胚等。(4)放能特点:1mol葡萄糖分解成乳酸后,放能196.65KJ,其中61.8KJ贮存于ATP,其余的能量以热量的形式散失。
教师讲述:现在生物大多数是以有氧呼吸为主,是不是从生物一出现就出现了有氧呼吸呢?不是,在原始的大气中没有氧气,所以那时生物只有无氧呼吸,随着蓝藻和绿色植物出现,大气中出现了氧气,才有了有氧呼吸,所以,有氧呼吸是在无氧呼吸的基础上产生的。这说明了生物的生命活动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而且生物具有适应性。
引导学生自己设计表格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抽学生到黑板绘制表格并填写内容
教师评价并展示参考表格以及内容:
四、细胞呼吸的意义
学生阅读细胞呼吸的意义,引导学生进行思维迁移联系所学的新陈代谢与ATP,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理解呼吸作用的意义。(1)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2)为体内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应用:细胞呼吸的中间产物是各种有机物之间转化的枢纽,细胞呼吸原理在生产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
1.发酵技术 2.农业生产 3.粮食储藏和果蔬保鲜 4.运动与损伤护理 细胞呼吸原理的应用:缺氧的情况下,植物组织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不利其生长。
有氧运动是指人体细胞充分获得氧的情况下所进行的体育锻炼。人体细胞通过有氧呼吸可以获得较多的能量。
无氧运动中,肌细胞因氧不足,要靠乳酸发酵来获取能量,会引起人有肌肉酸胀乏力的感觉。缺氧的情况下,厌氧病菌大量繁殖,不利于伤口痊愈。细胞呼吸要消耗有机物,使有机物积累减少。因此,对粮食储藏和果蔬保鲜来说,要设法减少细胞呼吸,尽可能减少有机物的消耗。粮食储存:低温、低氧、干燥
水果蔬菜保鲜:低温、低氧、中等湿度
五、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及应用
拓展:通过本节学习,你能否总结出哪些条件会影响细胞呼吸的速率?
1、温度(影响呼吸酶的活性)
2、水(在一定的范围内,含水量越多,代谢越旺盛,细胞呼吸越强)
3、氧气(O2直接影响呼吸速率和呼吸的性质。)
4、二氧化碳含量(CO2是呼吸作用的产物,对细胞呼吸有抑制作用。)
课堂小结
本部分教材内容由三大知识块构成,即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的意义,按照教学层次要求,均要求“理解”。在教材构成上,除以文字描述为主外,还有一图一表,图表都简明扼要阐明了教材的重点内容,在本内容中有三个重要的名词概念,细胞呼吸代替了原教材中的生物呼吸,强调了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在有氧呼吸过程的图解中增加了反应物水的变化,有氧呼吸(高等动物和植物细胞呼吸的主要形式)和无氧呼吸是细胞呼吸的两种类型,也是两个重要的名词概念,均由细胞呼吸这一概念分化而来,故此细胞呼吸是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在教学中不能忽视。根据细胞呼吸的概念理解呼吸的本质: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形成ATP。
板书
第四章
第三节
细胞呼吸
一、细胞呼吸的概念
二、细胞呼吸的方式
1、有氧呼吸
2、无氧呼吸
三、细胞呼吸的意义
四、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及应用
第五篇:细胞呼吸教学设计
《细胞呼吸》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呼吸作用是高中生物必修部分必考的重要内容之一,本部分教材内容由三大知识块构成,即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和细胞呼吸的意义,按照教学层次要求,均要求“理解”。在教材构成上,除以文字描述为主外,还有一图一表,图表都简明扼要阐明了教材的重点内容,在本内容中有三个重要的名词概念,细胞呼吸代替了原教材中的生物呼吸,强调了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记住细胞呼吸的概念和类型,理解有氧呼吸的过程及其图解。识记无氧呼吸的反应式和概念,理解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区别和联系。
2、能力目标:在本内容的课堂教学中,突出图解与表格相结合,让学生学会用图表结合的方法来描述生物体中的生命现象,强化图文转化和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学会用比较法来区别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尝试概念的推导式,探索式教学,学会理解和分析概念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比较,求同存异,进一步理解发生在细胞内的这些生物化学反应,是生命物质运动的高级形式,也是生命物质的特殊性所在,同时更是发生在生物体细胞内的有规律的化学变化,正确运用发展的、运动的观点来认识生命的存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条件和产物(2)细胞呼吸的意义
难点:(1)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过程,场所,条件和产物(3)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四、课时安排:一课时(如果教学需要可以分成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呼吸作用 ” 与我们通常了解的 “ 呼吸 ” 是一回事吗? 问问学生是否知道呼吸与呼吸作用的区别,是否将呼吸与呼吸作用相等同?(可以带学生回忆人体呼吸的过程,让学生比较呼吸与呼吸作用的不同。)讲述:其实 “ 呼吸作用” 并非我们学习过的 “ 呼吸 ” ,我们熟悉的 “ 呼吸 ” 指的是人和动物体与外界进行的气体交换过程。而 “ 呼吸作用 ” 是指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释放出能量并生成 ATP ,因此也叫做 “ 细胞呼吸 ”。正是因为所有生物的细胞都具备这一功能,才能保证所有生物正常的生命活动。“ 呼吸 ” 与 “ 呼吸作用 ” 的现象和本质是有所区别的。教师通过我们的呼吸从而引出细胞呼吸概念。
1.细胞呼吸:生物体内的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的氧化分解,最终生成二氧化碳或其他产物,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又叫生物氧化。本节内容就以葡萄糖为例来说明呼吸的过程;理解生物氧化和物质燃烧的区别和联系:氧化分解,无论是有氧气参加,还是无氧气参加,只要是氧化还原反应,失去电子则为氧化(脱氧则为氧化);得到电子为还原(得氢则为还原)。有机物只有在被氧化成简单的有机物或彻底氧化为CO2和H2O时,能量(有机物中的化学能)释放,一部分以热能散失,另一部分被ADP捕获形成ATP贮存起来。归纳出细胞呼吸的实质:氧化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形成ATP。故此细胞呼吸又叫生物氧化。
讲述:通过比较,我们发现生物氧化更为复杂、更为温和、更为完善,而且生物氧化产生的能量不仅可以维持体温,还可以用于多种生命活动,但燃烧仅仅能发光发热。所以生命运动更为精巧,更为奇妙,更为高明,生命是伟大的。细胞呼吸是一个由多种酶参与催化,多步骤的过程。细胞呼吸通常是在有氧的情况下进行的,但是某些细胞也可以在无氧的环境下进行呼吸。在有氧条件下,细胞中的有机物会彻底氧化分解成为无机物,自然会放出全部的能量。无氧条件下,细胞中的有机物降解成为其他的有机物,释放出一部分能量。总之,通过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被细胞利用,生命过程得以正常进行。这便是细胞呼吸的实质所在。那么以上这样两个过程又是如何发生的呢?从而引出:
分类: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场所,条件和产物)2.有氧呼吸
教学过程说明:在教师的指导下识图,让学生思考图中各个阶段的反应产物,再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有氧呼吸过程的文字说明,思考三个阶段中物质的变化和能量释放以及发生这些变化的部位,教师再板书三个阶段的反应式如下:
1.C6H12O6→4[H]+2CH3COCOOH(丙酮酸)+能量(少量)﹤ 2ATP
热能
细胞质基质。
热能2.2CH3COCOOH(丙酮酸)+6H2O→6CO2+20[H]+能量(少量)﹤ 2ATP
热能
线粒体
3.24[H]+6O2→+能量(大量)﹤ 34ATP
线粒体
此处一定要让学生理解有氧呼吸的中间过程和中间产物,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根据学生理解和接受能力的情况,将有氧呼吸的主要过程(三羧酸循环)较详细地介绍给学生,便于学生理解。让学生将上述三个反应式左边加左边,右边加右加,消去两边相同的部分,得到一个总的反应式为:
C6H12O6+6H2O+6O2→6CO2+12H2O+能量(大量)
难点说明:有氧呼吸的产物二氧化碳中的氧元素来自哪个反应物?用含同位素氧跟踪用氧呼吸过程中的氧原子,得出氧元素途径:葡萄糖 → 丙酮酸 → 二氧化碳
然后让学生将这个反应式与课本对照,在教师的引导和提示下,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变化及反应的条件,并与细胞呼吸的概念对照,顺其自然就得出有氧呼吸的概念。
3.无氧呼吸
以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乳酸发酵,酵母菌发酵)为教学的切入点,教师写出呼吸作用两个反应式:
根据上述反应式,由于形成不彻底产物(乳酸或酒精)中,都含有更多的能量,因此释放了少量的能量。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反应式,对比细胞呼吸和有氧呼吸的概念,推导出无氧呼吸的概念。学习了细胞呼吸之后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比较表,比较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教师提示:反应条件、进行的场所、物质的变化、能量的变化,也可以从概念所包含特征去区别)。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梳理概念,理解细胞呼吸的原理。
无氧呼吸与有氧呼吸的比较(由学生归纳总结)
4.细胞呼吸的意义
让学生阅读,要求学生用浓缩法进行归纳,以方便理解和记忆,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概括能力,说出自己提练的精华,教师点评并板书意义:提供能量;提供原料。并对全部内容作总结性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