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充分应用光盘优化品德课教学设计
充分应用光盘,优化《品德与社会》课教学设计
XXX 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给农村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育教学资源,如与教材配套的教学光盘、教案、课件、习题、教学素材(图片、漫画、音像资料)等。其中仅教学光盘就有许多种,用好教学光盘不仅可以使学生享受到优秀的教育资源,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的思考,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借用教学实录光盘 享用名师教学盛宴
在农远工程光盘教育资源中有许多现成的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实录光盘,我总是精心挑选那些适合我校教学实际,符合我校学生特点的,无需修改能直接用于课堂教学的光盘,直接进行播放式教学。在播放光盘时,当遇到学生不理解的内容或者与学生生活脱节的内容,我总是适当地暂停光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知识迁移,然后继续播放。当光盘中的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提出要求,或者讲到重要内容的时候,我也暂停播放,让现场学生再复述一遍,这样能引起学生注意,把握学习重点。当播放到教师提问时,有必要暂停播放,让学生也跟着思考、回答和讨论教师的问题。在现场学生参与讨论和发言时,我及时给予引导、点评。如,人教八年级思品《给隐私一个自由的空间》,教学光盘安排了以下几个小活动:①播放歌曲《我有一个小秘密》自然导入。②播放音像资料“玲玲妈妈偷看女儿的日记”。设置辩题:妈妈该不该偷看?③播放音像资料“玲玲把好友的秘密向他人传播”。设问:玲玲的做法是否正确?为
什么?④展示四组生活中关于隐私的图片、文字。要求学生小组合作,任选一图,加以分析、交流。⑤教师介绍故事“班主任私自拆看学生的信件”。让学生设置故事发展的方向。这些活动的安排,完全符合我校学生的实际,于是我就直接拿来进行播放式教学。在教学时,我依据光盘内容,有效地组织教学。在每一个活动中,当教师展示完材料,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要求之后,我就及时停止光盘播放,让学生依据光盘中老师的要求进行思考、讨论、发言。我则及时巡视、辅导、点评。这样一来,学生不仅享受到国家级优秀教师的教学盛宴,而且还能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主体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教学效果异常明显。
二、整合光盘教学素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光盘资源的种类很多,内容丰富,除了有课堂教学实录以外,还有大量的教学素材,这些素材可以很好的解决我们农村资源匮乏的问题。为此,我总是对光盘中的素材进行精心的挑选和整合。在教学时,结合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利用光盘提供的素材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强化重点、突破难点,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自尊是人人都需要的》中教材安排了一个体验自尊的活动——“香港回归,举国欢腾”。这对于七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我从光盘提供的素材中精心挑选了香港被侵占的一组历史图片《南京条约》签定、《圆明园遗址》、《八国联军在大沽口登陆》,向学生展示并简单介绍背景,看着图片,听着介绍,学生义愤填膺,对侵略者的贪婪产生了无比的痛恨,对清政府的腐败以及
当时国力的衰弱感到叹息。而此时再向学生播放《97年香港回归》视频,当学生看到五星红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伴随着激昂的国歌在香港国际会议展览中心高高升起时,他们内心的爱国情感油然而生。这时我再适当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就认识到了:正是国家的日益强大,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高,香港才能顺利回归祖国。从而进一步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尊严与快乐。在此基础上,我再进一步提问:在你的个人生活中,还有没有过类似的情感经历?学生这时的思维被激活,纷纷举例畅谈,如成功申办世博会等重大成就的自我感受,从中体验自尊也就水到渠成。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要想真正发挥农远光盘资源的作用,还需要我们每位教师积极探索。只要我们能够用好农远教育资源,就一定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课堂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真正发挥农远工程“同在一片蓝天下,共享优质资源” 的目的。
第二篇:初中思想品德课优化教学设计途径
初中思想品德课优化教学设计途径
广西崇左市一中
农正海
课堂教学设计是指针对一节课或某一个具体问题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活动。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思想品德课堂教学设计在突出教学的主体性和课堂资源的多样化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要体现这一核心理念,就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式优化课堂教学,创造一个师生互动、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可从以下几方面来优化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
1.研究教材,了解学生。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在教学设计上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所谓钻研教材,就是要把教材从各方面理解透彻,力求做到弄懂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能正确的把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能通过教师的正确理解和指导学生去学习。
那么钻研教材要做好三点:(1)熟悉所教的教材。对每一课、每一节的内容都要正确理解,弄懂弄清。并在这个基础上做好教材的分析,掌握教材的中心思想,确定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等。只有这样才能组成正确处理和妥善安排,才能在教学中取到更好的效果。(2)掌握教材体系和基本框架。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思想体系,教师在备课时要理清思路,明确中心思想,弄清纲目,分清层次。才能把握每一节和每一讲述过程的连贯性,才能更好地把课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3)在不超过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的前提下把知识准备广一些、深一些。如教师在讲述民族精神的时候,除了讲清基本知识外,还可以把知识拓展到过去和现在的一些爱国主义者的爱国精神。如电影《刑场上的婚礼》主人公—陈铁军、周文雍;《烈火中永生》主人公—江姐。他们面对死亡丝毫动却摇不了的爱国情怀等等。
了解学生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思想品德课完成教育任务的基本措施,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思想品德课教学根本需要。为此,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了解学生德育情况,如政治面貌、责任感、自尊感、及人道主义情感等;学生的智育情况,如学习兴趣动机、观察能力、记忆力等;学生的身体情况,如身高、体重、键康状况等;学生家庭情况,如父母工作、家庭收入、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等等。对上述内容,教师要全面了解,做出准确的记录和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有的放矢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2.精心钻研教学中的“五个点”。
(1)要突出重点。所谓重点就是在教材中属于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内容。要求弄清重点的涵义及其实际运用的价值,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正确掌握。如九年级《思想品德》(科教版)第一课—历史的足迹的重点是①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②中华民族历经百年沧桑。
(2)要分析难点。难点是学生难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它往往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生活经验等差异造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教学上的难点,并采取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方法来解决难点。如九年级《思想品德》(科教版)第二课难点是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3)要掌握知识点。所谓知识点就是教材知识机构中所包含的概念、观点、原理、理论等教学内容。如九年级《思想品德》(科教版)第四课—《走向小康》的知识点有①我国的小康目标;②我国总体实现了初步小康;③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④本世纪头20年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要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热点就是社会生活中人们热切的问题或困惑。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当前的“热点”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授八年级思想品德《偶像与自我》(科教版)一课中,对于“追星”一事,教师让个别学生说说他们真实的“追星”经历,让同学们一起感受到“追星”背后的另一层面:浪费青少年宝贵的时间、精力和财力。这种源自于学生的生活性案例更容易走近学生,引起他们的共鸣,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喜欢。教师还可以联系当前社会发生的问题,如:汶川、海地地震,我国神七号成功发射,QQ与360的矛盾热点等等。
(5)要把握有关概念原理的联系点。所谓联系点,就是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原理之间的相互制约。通过揭示内在联系,使学生已知向未知过度,并在联系中加深对理论概念的理解。
3.探索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1)用直观教学法讲清概念。直观教学法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多媒体教学平台运用非常广泛的现在,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演示出更多的知识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认识和理解课本所提到的基本概念。方法有:①归纳抽象法。②层次分析法。③举例说明法。④比较法。⑤图表法等等。
(2)用讲授式教学法讲清原理:讲授法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原理,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全面发展。教师的讲授能使深奥、抽象的课本知识变成具体形象、浅显通俗的东西,从而排除学生对知识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使学习真正成为可能和轻松的事情;讲授法采取定论的形式直接向学生传递知识,避免了认识过程中的许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困难,这比学生自己去摸索知识可少走不少弯路。
(3)用启发式教学法掌握规律。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了师生双方的感情交流,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基本要求是: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思想品德课教学要跟上现代教育,必须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即多媒体教学)。应用教学课件,对教材的内容给予适当的简略或补充,展示有关最新最热门的讨论观点及意见,既讲授了课程内容,又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动画、图象、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之感,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思想品德教师只有在认真刻苦钻研教材弄清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理清教学思维,熟悉教材精神,才能真正搞好教学设计。如果教材精神,教材中的概念以及原理含糊不清,必将导致教学设计以及教学的失败。
第三篇:初中思想品德课优化教学设计途径
初中品社课优化教学设计途径
广西崇左市一中
农正海
课堂教学设计是指针对一节课或某一个具体问题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活动。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品社课堂教学设计在突出教学的主体性和课堂资源的多样化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要体现这一核心理念,就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式优化课堂教学,创造一个师生互动、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可从以下几方面来优化初中品社课教学。
1.研究教材,了解学生。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在教学设计上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所谓钻研教材,就是要把教材从各方面理解透彻,力求做到弄懂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能正确的把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能通过教师的正确理解和指导学生去学习。
那么钻研教材要做好三点:(1)熟悉所教的教材。对每一课、每一节的内容都要正确理解,弄懂弄清。并在这个基础上做好教材的分析,掌握教材的中心思想,确定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等。只有这样才能组成正确处理和妥善安排,才能在教学中取到更好的效果。(2)掌握教材体系和基本框架。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思想体系,教师在备课时要理清思路,明确中心思想,弄清纲目,分清层次。才能把握每一节和每一讲述过程的连贯性,才能更好地把课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3)在不超过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的前提下把知识准备广一些、深一些。如教师在讲述民族精神的时候,除了讲清基本知识外,还可以把知识拓展到过去和现在的一些爱国主义者的爱国精神。如电影《刑场上的婚礼》主人公—陈铁军、周文雍;《烈火中永生》主人公—江姐。他们面对死亡丝毫动却摇不了的爱国情怀等等。
了解学生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品社课完成教育任务的基本措施,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品社课教学根本需要。为此,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了解学生德育情况,如政治面貌、责任感、自尊感、及人道主义情感等;学生的智育情况,如学习兴趣动机、观察能力、记忆力等;学生的身体情况,如身高、体重、键康状况等;学生家庭情况,如父母工作、家庭收入、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等等。对上述内容,教师要全面了解,做出准确的记录和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有的放矢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2.精心钻研教学中的“五个点”。
(1)要突出重点。所谓重点就是在教材中属于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内容。要求弄清重点的涵义及其实际运用的价值,使学生真正理解和正确掌握。如九年级《品社》(科教版)第一课—历史的足迹的重点是①中华民族有着悠久而辉煌的文明史;②中华民族历经百年沧桑。
(2)要分析难点。难点是学生难以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它往往由于学生的学习基础,生活经验等差异造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来确定教学上的难点,并采取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的方法来解决难点。如九年级《品社》(科教版)第二课难点是①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3)要掌握知识点。所谓知识点就是教材知识机构中所包含的概念、观点、原理、理论等教学内容。如九年级《品社》(科教版)第四课—《走向小康》的知识点有①我国的小康目标;②我国总体实现了初步小康;③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不全面的、发展不平衡的小康;④本世纪头20年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要联系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热点就是社会生活中人们热切的问题或困惑。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当前的“热点”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在讲授八年级品社《偶像与自我》(科教版)一课中,对于“追星”一事,教师让个别学生说说他们真实的“追星”经历,让同学们一起感受到“追星”背后的另一层面:浪费青少年宝贵的时间、精力和财力。这种源自于学生的生活性案例更容易走近学生,引起他们的共鸣,这样的教学设计学生喜欢。教师还可以联系当前社会发生的问题,如:汶川、海地地震,我国神七号成功发射,QQ与360的矛盾热点等等。
(5)要把握有关概念原理的联系点。所谓联系点,就是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原理之间的相互制约。通过揭示内在联系,使学生已知向未知过度,并在联系中加深对理论概念的理解。
3.探索教学方法,更新教学手段。
(1)用直观教学法讲清概念。直观教学法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多媒体教学平台运用非常广泛的现在,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演示出更多的知识内容,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的认识和理解课本所提到的基本概念。方法有:①归纳抽象法。②层次分析法。③举例说明法。④比较法。⑤图表法等等。
(2)用讲授式教学法讲清原理:讲授法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深刻、准确地掌握教材原理,促进学生学科能力的全面发展。教师的讲授能使深奥、抽象的课本知识变成具体形象、浅显通俗的东西,从而排除学生对知识的神秘感和畏难情绪,使学习真正成为可能和轻松的事情;讲授法采取定论的形式直接向学生传递知识,避免了认识过程中的许多不必要的曲折和困难,这比学生自己去摸索知识可少走不少弯路。
(3)用启发式教学法掌握规律。所谓启发式教学?就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加强了师生双方的感情交流,营造民主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基本要求是: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
品社课教学要跟上现代教育,必须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即多媒体教学)。应用教学课件,对教材的内容给予适当的简略或补充,展示有关最新最热门的讨论观点及意见,既讲授了课程内容,又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动画、图象、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之感,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品社教师只有在认真刻苦钻研教材弄清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理清教学思维,熟悉教材精神,才能真正搞好教学设计。如果教材精神,教材中的概念以及原理含糊不清,必将导致教学设计以及教学的失败。
课堂教学设计是指针对一节课或某一个具体问题所进行的教学设计活动。课堂教学设计是课堂教学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和基础。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品社课堂教学设计在突出教学的主体性和课堂资源的多样化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变化。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要体现这一核心理念,就要通过有效的途径和方式优化课堂教学,创造一个师生互动、和谐、愉快的课堂氛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可从以下几方面来优化初中品社课教学。
1.研究教材,了解学生。
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师在教学设计上首先要深入钻研教材。所谓钻研教材,就是要把教材从各方面理解透彻,力求做到弄懂教材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掌握教材的基本内容,能正确的把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挖掘教材的思想教育因素,能通过教师的正确理解和指导学生去学习。
那么钻研教材要做好三点:(1)熟悉所教的教材。对每一课、每一节的内容都要正确理解,弄懂弄清。并在这个基础上做好教材的分析,掌握教材的中心思想,确定教学目的和要求以及教学的重点难点等。只有这样才能组成正确处理和妥善安排,才能在教学中取到更好的效果。(2)掌握教材体系和基本框架。每一篇课文都有自己思想体系,教师在备课时要理清思路,明确中心思想,弄清纲目,分清层次。才能把握每一节和每一讲述过程的连贯性,才能更好地把课本的知识传授给学生。(3)在不超过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的前提下把知识准备广一些、深一些。如教师在讲述民族精神的时候,除了讲清基本知识外,还可以把知识拓展到过去和现在的一些爱国主义者的爱国精神。
了解学生是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品社课完成教育任务的基本措施,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改进品社课教学根本需要。为此,教师必须全面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包括了解学生德育情况,如政治面貌、责任感、自尊感、及人道主义情感等;学生的智育情况,如学习兴趣动机、观察能力、记忆力等;学生的身体情况,如身高、体重、键康状况等;学生家庭情况,如父母工作、家庭收入、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等等。对上述内容,教师要全面了解,做出准确的记录和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而有的放矢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
品社课教学要跟上现代教育,必须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即多媒体教学)。应用教学课件,对教材的内容给予适当的简略或补充,展示有关最新最热门的讨论观点及意见,既讲授了课程内容,又进一步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通过多媒体课件等生动形象且直观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把动画、图象、立体声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图文并茂”,把学生带入一种心旷神怡的境界,有身临其境之感,觉得生动有趣,这样就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极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总之,品社教师只有在认真刻苦钻研教材弄清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理清教学思维,熟悉教材精神,才能真正搞好教学设计。如果教材精神,教材中的概念以及原理含糊不清,必将导致教学设计以及教学的失败。
第四篇:光盘教学设计
《世界多美呀》光盘教学设计 沾益县炎方示范性小学 韩芬 吕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朗读课文,了解小鸡的孵化过程,感受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正确识字、写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教学光盘、放大的插图。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质疑激趣
1.今天我们学习一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读题)世界多美呀。
这个故事是从蛋壳里的小鸡说起的。瞧,它们正在母鸡怀里睡觉呢!(播放第二自然段配音、配乐及动画)
2.蛋壳里的世界是黄乎乎的,小鸡又会怎么想?(蛋壳外面是不是也黄乎乎的?蛋壳外的世界又是怎么样的?)
二、情境朗读,理解课文
1.第二自然段。
(1)(播放啄壳动画及啄壳声)
随机出示:小鸡用小尖嘴啄蛋壳儿。
仔细看。(播放蛋壳裂缝动画)
师述并出示:它啄呀啄呀,啄了很久,(播放啄出洞眼的动画,并引出下句)才啄出了一个小小的洞眼。
请小朋友自己轻轻把这段话读上两遍,看谁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小鸡啄洞的样子?
谁来大胆地读给大家听?(评议:你们听出了小鸡是怎么啄洞的了吗?为什么?)
小鸡的确是用了很多力气、很多时间呀!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2)小鸡从这个小小的洞眼里看到了什么呢?(映示插图,仔细观察)
谁来说说?(指名说,随机显示:蓝湛湛、绿茵茵、碧澄澄)
出示句子:它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
我们和小鸡一起看到了这么美的景色。愿意读这句话的小朋友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但要想想你这样读的理由。]
谁愿意来读给大家听?(评一评:大家听到的这景色美吗?)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请同桌的两个小朋友再一起读上一遍。
小鸡看到这么美的景色,既高兴又惊奇,老师给大家配上音乐,一起美美地来读一读。
(3)(出示小鸡想的两句话)师:小鸡在蛋壳里的时候以为“整个世界都是黄色的呀!”从小洞眼里一看,才明白“原来世界这么美丽呀!”这时小鸡又会怎么想呢?(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一定更美丽)
2.第三自然段。
(1)小鸡和大家想的一样,急着要出来啦!快看——(播放小鸡出壳的动画)
出示句子:它用翅膀一撑,就把蛋壳儿撑破了。它叽叽叽地叫着,慢慢站了起来。
(2)现在你就是那只急着要出壳的小鸡了,跟你的好朋友们一起演演看,是怎么钻出壳的?
指名一人上台演。(钻出来时你心里是怎么想的)生演,老师念。小朋友边演边念。
(3)过渡:钻出了壳,小鸡还会怎么想?(四处走走看看)
3.第四自然段。
(播放动画)师:看,小鸡多快乐呀!它走呀,看呀,看见天空是——蓝湛湛的,树木是——绿茵茵的,小河是——碧澄澄的。叽叽,叽叽,小鸡是在说:
(出示齐说)世界多美呀——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碧澄澄的。
三、小组合作,拓展说话
1.小鸡往前一看,田野里更美了!(看图说话)
(出示)太阳——油菜花——山坡——
师:叽叽,叽叽,小鸡是在说——
生:世界多美呀——红艳艳的,黄灿灿的,绿油油的。
2.小鸡还想环游世界呢!它会到什么地方?看见些什么呢?小组讨论一下。
(播放欢快的音乐,师巡视了解、指导)交流。(花园里、动物园里、草原、校园、旅游景点„„)
(随机奖给学生大自然风景图)
3.小鸡来不及看,我们来不及帮它说呀!因为小鸡看到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引说)红彤彤的、黄灿灿的、蓝湛湛的、绿茵茵的、紫微微的、红艳艳的„„让我们和小鸡一起从心底里说——世界多美呀!
四、指导书写,把字写美
1.过渡:课文读美了,我们还要把字写美。
2.看笔顺表,自学字的笔顺。
3.电脑显示笔顺,再说一说。
4.小组学习交流、汇报。
5.按正确笔顺在书上描红。
6.在《写字本》上描红、临写。(播放轻柔的写字音乐提醒注意写字姿势)
五、课外延伸,巩固练习
1.把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小伙伴听。
2.邀请自己的好朋友编一编、演一演课本剧。
3.写话:小鸡来到__________,看见_________,_________。
小鸡来到_________,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小鸡来到_________,看见_________,_________,叽叽,叽叽,小鸡说:世界多美呀!
第五篇: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品德课教学
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品德课教学
作者姓名:李明玉
工作单位:吉林省龙井市龙井实验小学
内容摘要:
小学品德课是教育学生“怎样做人”的一门课程。如何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学会做人,是摆在每位教师面前的首要任务。长期以来,在小学思品课中,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课堂上所学的与行为表现中所做的反差较大。小学品德教育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冲破传统的教学框架,改变了品德课上始终演泽着语言说教的教学模式。现代信息技术凭借多媒体特有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把道德行为与儿童的生活、情感体验,化成一幅声形并茂的生动画面展现在课堂中,在媒体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真诚交流,从而促进学生确定道德自我发展目标,产生内化,形成良好的品质起着积极的作用。关键词:
信息技术 品德教育教学
情感 创新能力
随着教育技术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应用到教学过程中,为教学活动冲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形象具体、生动活泼地表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最优化创造了条件。品德课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要求与教学手段的陈旧形成了明显的反差,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品德课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找到了一条提高课堂效率的好途径。它以其声、图、文并茂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将抽象的理论用形象的感性资料表现出来,从而加快了学生学习进程,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正文:
一. 信息技术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
小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容易接受新生事物,信息技术生动的画面、鲜艳的色彩、恰当的解说、感人的音响、特有的感染力与形象性,会在学生的大脑皮层引起兴奋,从而能迅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励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这种高度集中的注意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掌握理解知识的前提,从而使学生产生乐于学习的心理需求,进入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大胆创造的活动中来。信息技术以其特有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把静态枯燥的教材融入到三维空间中,从而产生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牢牢吸引住学生的视线,增强了明理和导行的效果。教学《我和动物交朋友》一课,先播放各种动物的叫声,在这些叫声中唤起学生的注意力后,引导学生边听边想是哪些动物在和我们打招呼?在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时,再播放动物为大自然增添了美丽的颜色和无限生机,以及动物为人类带来益处的片断,学生的印象深刻,懂得有益的动物是人类的朋友,珍稀动物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从而增进保护动物的情感。
如《保护环境》一课时,先演示课件,播放人们在地球上辛勤地劳动、愉快地工作、幸福地生活着的情景,当声像同步的情境作用于学生的感官,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之后,引发思考:为什么“地球是人类唯一的生存家园?”而后,又播放地球上漂亮、生气勃勃的景色,配以激情的旁白,正当学生遨游在漂亮的青山碧山之间,如痴如醉时,随着演示地球遭到严重污染的画面─“被污染的小河”,鱼儿打着伞挡住人们往河里乱扔的酒瓶、鞋子、垃圾等杂物。讲述这条河原先是多么清亮漂亮的,引导学生去观察思考。前后两种情境的设置,激起强大的反思,学生在强烈的震动中激起大脑皮层神经的兴奋,燃起强烈的求知欲望的火花,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保护环境刻不容缓”的强烈情感,激发学生热爱漂亮家园─地球。这样变静为动,动静相结合,调动了学生的有意注重,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激起学生爱护动物、爱护家园的情感及责任心。二. 信息技术的运用,使品德课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拓宽学生视野。
品德学科本身内容新、时代性强,如果教师在教学中只是局限于教材,那么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知识的需求。在品德课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可增大教材的信息量,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尽可能多的有效信息。
心理学通过大量实验证实:人类获取信息的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二者加起来达94%。这说明通过多感官的刺激所获得的信息量,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要强得多。恰当运用这种手段,可为学生提供多感官获取知识的途径,达到对思想品德知识的理解。
例如在保持环境卫生这一节内容,一上课就让学生看录像,欣赏一些环境优美的地方,比如:公园、江边等让学生切身感受美。这些离他们生活很近的东西搬到了屏幕,学生感兴趣,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接着通过生动的画面演示环境变化的过程:小河平静、清澈见底、空气清新,里面的小鱼儿自由自在的游,旁边的草地绿油油的,小动物玩得很高兴。慢慢地小河发生了变化,河水变成黑色的,里面的小鱼儿死了,地上到处是白色垃圾,小动物们高兴不起来了,小河哭了。屏幕上出现几个字----救救小河。学生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感动,积极性很高。这一场面引起学生的思考,对它们的启发很大,教育很大,学生深深感到保持环
境卫生每个人都有责任,想到了一些保持环境卫生的办法。这比老师用多少优美语言去解释效果都好。学生在一幅幅鲜明生动的图像刺激下,注意力集中精力旺盛,而且可以把学生观察的事物化虚为实,化繁为简,使社会现象的时空性,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可以细致,全面地进行观察思考。
三、信息技术的运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
传统教学手段难以把大量鲜活的正在发生的现象呈现给学生,而多媒体教学则可利用互连网的优势解决这一问题。如:震惊世界的“9.11事件”、北京申奥成功、中国入世、中国足球出线等重大新闻通过互连网及时传递给学生,通过网络及时把一些热点现实材料下载给学生或学生自己上网浏览,让学生分析、讨论,达到理论与现实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统一。既提高了思想品德课的时效性,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三年级下册《家人的爱》这课时,我针对现在的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家长百般宠爱,对于爱只知道索取,不懂付出时,我利用多媒体放映了同学们也很熟悉的动画片《宝莲灯》,通过观看片中陈香历经千难万险救母的片段,并结合5.12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的许多母亲、教师用自己的生命保护孩子们的感人事迹,给同学们在课堂上营造了一个特定的氛围,让学生边看边听,老师作适当的讲述,使同学们很快被带进了爱的情境。等观看后,有的同学甚至流出了眼泪。
例如教《科学造福人类》一课时,设计课件,让一幅幅科学为人类带来了幸福的真实画面展示在学生面前,学生从实例中感悟到科学为人类产生巨大的力量后,再引导学生从画面中看到什么,说说科学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20年后我们的生活将会变成怎样?让学生设想理想中的生活是怎样的。学生在想象的世界里,从各个方面对今天的生活状况进行创新思维。有的说,到那时,人类可以自由地生活在宇宙中;有的说,那时的人比现在健康长寿,因为医学发展到能成功克隆器官和置换器官;有的说,那时已没有废物,因为所有的排放物都是一种生产的原料,形成原料链——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研究社会,畅想美好的明天,奠定了创新未来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走近世界,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思想感情。
信息技术在小学品德课教学中并不仅仅具有以上的优化作用。信息技术将声音、图像,甚至影视等多种媒体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因而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形象,更加多样化,节省了教学时间。学生在不自觉中,在心情愉悦的环境下,使课本知识得到记忆巩固,同时又活跃了学生思维,这样就将过去那种把知识记忆留待课后的旧模式得到了根本性转变,从而把学生从背诵记忆中解放出来,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从事其他活动,增强了学生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只有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综合运用身边一切可用教学资源,优化教学环节,才能使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行为习惯,为他们进一步树立革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科学的世界观奠定基础。
总之,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技术现代化的电化教学手段,将随着它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而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参考文献:
1.《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 2.丁玉英的《运用多媒体、优化思品课》
3.吴建红、吴玉梅的《“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整合”的教学模式》
2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