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藤野先生(教案)

时间:2019-05-12 19:39: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藤野先生(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藤野先生(教案)》。

第一篇:1、藤野先生(教案)

藤野先生(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思想变化的原因,学习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教学难点:

1.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2.语言的感情色彩和副词的准确运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基础字词。2.弄懂有关的时代背景。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明确结构。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课件简介作者(板书课题)

二、介绍作者留学日本的经历。展示课件

三、讲读课文

1.展示课件 引导学生解决部分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本课课后生字词语:绯红 标致 落第 不逊 诘责 托辞 油光可鉴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

补充:烂熳 挟着 发 髻 芋梗

解剖 畸形 匿名 杳无消息

瞥见 2.展示课件补充多音形近字辨析 3.学生速读课文

问:文章重点写了发生在哪里的事情?此外还写了什么地方的事情?你能说出文章中的地点变化吗?

明确:重点写了发生在仙台的事情,此外还写到了东京等地的事情。文章中的地点变化:东京——仙台——中国。4.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全文可以分为几段? 明确: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

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和离别,赞扬先生的崇高品质。

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我”离开仙台后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以及先生的崇高精神对我的激励与鼓舞。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并复习。2.完成练习册。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理解文章文章内容,掌握文章主题和人物形象。

2.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情、治学严谨的高尚品质和重视中日友情、毫无民族偏见的精神;

学习鲁迅先生的尊师好学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一、导入新课

二、简单回顾上节课的内容。

三、研读课文小组研讨 思考:

1.读第一部分说说我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所感是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并展示课件)

2.研读第二部分探讨问题

(1)课文是如何描写初见藤野先生形象的?找出有关句子。(2)课文主要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哪几件事?表现藤野先生怎样的思想品质?

明确并展示:添改讲义----正直热忱、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循循善诱、尊重科学

关心解剖实习-----真诚关怀、正直无私、热情 了解女人裹脚-----认真求实的精神 严谨的治学态度

总的品质:正直热诚 治学严谨 没有民族偏见(3)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有哪几件事情?

明确并展示:(1)匿名信事件——个人、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2)看电影事件——思想受到极大震动,民 族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 3.研读第三部分探讨问题

“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行动有哪些?

明确:首先是一种感激和怀念之情,这种感情体现在以下行动上: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照片。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四、小结

五、布置作业

1.画出文中难以理解的句子。2.完成练习册有关题目。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握本文写作线索和顺序

2.弄懂一些含义深刻难懂的句子,体会本文语言具有感情色彩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二、合作探讨本文线索和记叙顺序

1.文章除了直接写藤野先生的内容外,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和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吗? 明确展示课件

2.鲁迅为什么弃医从文?展示课件

小结本文线索:课文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的真挚怀念;同时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3.这篇散文是以什么顺序记叙的?又是以什么作为中心记叙的? 明确:文章是按事情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组织典型材料的。以藤野先生为记叙的中心,以作者的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

强调: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鲁迅思想感情的变化为暗线组织材料

三、检查对文章重点句子的掌握情况。

1.理解一些语句的含义和感情色彩。(学生自提)

(1)如:“这样一直继续到教完了他所担任的功课:骨学、血管学、神经学。”

(2)“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3)东京无非是这样。(“无非”什么意思?)(4)“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5)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小结:这篇文章虽然主要是歌颂藤野先生,怀念藤野先生,但字字句句都倾诉着鲁迅先生爱国的心声,处处散发出鲁迅先生强烈的无法抑制的爱国激情。全文组织严密,脉络分明,选用了典型事例,运用了白描、对比、映衬等方法刻画人物,人物形象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四、拓展研讨

1.作者离开仙台是,不仅对藤野先生说了谎,而且以后再没有寄过一封信和一张照片,一去之后,杳无消息。你是否认同这种做法?你有更好的做法吗?

2.文中写到藤野先生两次叹息有什么作用。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

1.复习本文学习要点。2.作文片断练习

• 通过写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

• 提示:从你熟悉的人中先确定写谁,然后确定要表现人物

什么思想品质,最后围绕中心选择事例,组织成文。3.完成练习册。

第二篇:1藤野先生[推荐]

八年级语文学科

课题:藤野先生 课时

总课时数: 主备人:

审核人:

编写时间:

《藤野先生》导学案

第一课时

一、自主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线索理清文章思路、结构,归纳文章所写的几个主要事件。①

B、离开仙台、告别藤野、弃医从文源于哪两件事?①

从中可以看出鲁迅具有怎样的思想感情?

(3)第三遍阅读:①将文中对藤野先生的描写内容勾画出来,思考分析,藤野先生具有那些美好的品质?

2、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精神;学习鲁迅先生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

3、学会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能弄懂反语的意思和作用

二、合作探究目标:

1、小组内相互交流自主学习的成果(重在落实)

2、合作探究解决下面问题:

(1)文章标题是“藤野先生”,而文章第一段却没有写藤野先生,而是写自己在东京的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这是不是离题?为什么?(在文中相应处批注)(2)初到仙台,颇受优待,对此,作者用“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来解释,对这样的解释,你是怎样理解的?

(3)鲁迅去日本留学的动机是学医,他希望借助医学来医治中国人的疾病使之有一个强健的体魄而不受人侮辱,可他为什么又要弃医从文呢?

(4)促使鲁迅做出弃医从文决定的两件事都与谁有关?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这种人具有怎样的丑陋本质?

(5)鲁迅离开东京前往仙台途中,所经之地应该很多,为什么二十多年后只记得“日暮里”和“水户”这两处?说说你的理解

3、具体探究解决下列问题:

(1)第一遍阅读:①在文中给不认识的字注音,重点掌握“读一读,写一写”的字词 ②本文线索:;

③思

路:(提示:空间位置的变化)

,④结

构:(依据思路分析,简要概括)

(2)第二遍阅读:A、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分为几个阶段?重点写了哪几件事?

②将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或运用法语的句子标记出来,初步体会其内涵和表达效果 ③本文的主题是什么?说说你的理解

三、检测反馈评价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教诲

瞥见

诘责

解剖

畸形

匿名

深恶痛疾

杳无音讯

出言不逊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

A、我虽然觉得客店兼办囚人的饭食和我不相干,然而好意难却,也值得别寻相宜的住处了

B、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们的不逊,爱国青年也愤然 C、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D、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3、结合句意解释加点词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马虎不讲究)

B、不及格的留级生,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了(关于历史人物和典章制度的传说故事)

C、这是明末遗民朱舜水客死的地方(死在异国他乡)D、问问精通时事的人„„(讽刺说法,“时事”其实是一些无聊的事)

4、下面一段话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A、比喻,借代,夸张 B、比喻,夸张,反语 C夸张,反语,你人

D、反语,比喻,对比

5、按要求填写:

(1)贯穿本文的明线是,暗线是

(2)本文组织材料的顺序是

八年级语文学科

课题:藤野先生

课时

总课时数: 主备人:

审核人:

编写时间:

《藤野先生》导学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一、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二、理解“无非”、“实在”、“大概”、“居然”、“何尝”、“似乎”等副词对表达句子意思的作用。

三、学习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精神;学习鲁迅先生的高尚品德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独学内容: 解释下列字词(给加点的字注音);并将文中的字词抄写出来解释,绯红:

宛如:

流言:

畸形:

匿名:

发髻:

杳:

瞥见:

美其名曰:

知识链接与问题引导 鲁迅是大家熟悉的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是笔名,本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进入初中以来我们学过了写鲁迅的文章和鲁迅先生写的文章有哪些?(同学们回忆。教师归纳、明确。)现在我们再学习鲁迅的一篇文章。指名一学生读有关注释,要求学生考虑,注释告诉我们哪几层意思。

学生回答,由教师归纳明确:快速阅读课文

a 考虑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b 变换了几个地点,记叙了哪几件主要事情:

C根据前面两个问题你觉得应该怎样来划分文章的部分,说说各部分的大意。

(组长可以适当提示组员)

4、根据上述提出的问题,进行研讨。(小组群学)

5、小组代表展示所学内容

6、研习课文的第一部分。

请一学生朗读,同学们看书并考虑:

(A)、作者是怎样抓住主要特征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形象?

(B)、比喻和反语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C)、“无非”、“实在”对表达句子意思有什么作用?

小组内群学,(注意:组长不能包办,只负责记录和总结补充归纳,明确展示的要点)

7、小结:本文题目是《藤野先生》,可第一部分内容看似与写藤野先生无关,通过对全文的理解你知道着是为什么吗?

写“我”在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以及离开东京到仙台求学的原因。布置作业。预习第二部分。该部分可分几个大层次?各层次写了些什么内容?概括各层层意。

2、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1)“呜呼,无法可想”的感慨,表现了“我”怎样的思想认识?

(2)作者先是离开东京,后又离开仙台,两次选择的目的是什么?

(3)藤野先生最值得作者怀念、尊重的品质是什么?

(4)“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发生变化的是什么“意见”?

3、相关链接积累:(另查其他资料)

①先生常充左翼先锋,呐喊欲驱长夜黑暗——旗手永叱右倾后卫,彷徨要迎日昼光明 ②要打叭儿落水狗,临死也不宽恕,懂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 莫做空头文学家,一生痛恨帮闲,干预嬉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③依据《藤野先生》的一副对联:谆谆教诲点点滴滴尽显师德——句句激励朝朝暮暮皆为树人

品读课文,探究人物形象:

品读部分:作者在仙台与藤野先生交往的段落,(6-23)

1、用笔勾画出对藤野先生进行描写的语句,2、概括出在仙台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事件,从而进一步概括藤野先生的性格特征。

(先自主学习,再小组合作)

研习课文第4、5两段。思考下列问题:

从东京到仙台途中,要写的内容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用意何在?“大概”对表达句子的意思有什么作用?鲁迅到仙台后,受到了哪些优待?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居然”对表达句子意思有什么作用?

五、研习课文第二部分第三层次内容。

指导学生结合文中有关注释,仔细阅读课文的第24—31段,并思考下列问题:这一层次写了几件事?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作者为什么又要离开仙台,并弃医学文?

研习第二部分第四层次内容:阅读32—35段,考虑作者是怎样描写“我”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的。

布置作业。

预习课文的第三部分(36—38段),考虑这部分写了些什么内容,怎样写的,说明了什么问题。

八年级语文学科

课题:藤野先生

课时

总课时数: 主备人:

审核人:

编写时间:

《藤野先生》导学案

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研习课文的第三部分。总结全文内容及写作特点。指导完成课文后全部练习。请学生朗读36—38段,思考下列问题:

这部分的三段,各写的是什么内容?怎样写的?说明了些什么?(体会个别字词的斟酌)2 “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似乎”一词有什么意思呢?体会作者深切怀念藤野先生的真挚情感。

总结全文,概括本文写作特点。脉落分明,记叙有序,按照表现人物品质的需要组织材料。抓住特征和选取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来描绘人物。

反馈习题: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倘在上午,里面的几间洋房里倒也还可以坐坐的。但到傍晚,有一间的地板便常不免要咚咚地响得震天,兼以满房烟尘斗乱;问问精通时事的人,答道,“那是在学跳舞。”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1、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

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的“无非”的意思是,表现了“我” 思想感情。

3、本文段主要针对清国留学生的和

进行描叙,表现了作者的的思想感情,其中从

这个词中可以看出,它运用的修辞是。

4、本文段描述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方式,表现了清国留学生怎样的丑恶灵魂?

5、从本文段可以看出鲁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是什么?

自我检测:

一、基础知识.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fēi()红

芦 huì()

不 xùn()

nì()名信

诘 责()

畸 形()

深 恶痛疾()

发人深 省().解释下列词语 , 加点的字另作解释.(1)深恶痛 疾:

(2)油光可 鉴:.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文章中运用了许多反语 , 如“实在 标致极了”“问问 精通时事的人”“再继续写些为“ 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几句中加点的词语都是反语 , 请你说说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这些词的含义是什么 ?

标致:

精通时事:

正人君子:

二、阅读

中国是弱国 , 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 , 分数在六十分以上 , 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 B 他们 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 , 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 , 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 , 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 , 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 , 被日本军捕获 , 要枪毙了 , 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 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 C 他们 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 , 是每看一片都有的 , 但在我 , 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 , 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 ,D 他们 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 , ——呜呼 , 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 , 我的意见却变化了..选文第一自然段中“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中“这事”是指什么 ? 请概括。2 .文章中加点的四个“他们” , 所指对象与其他三个不相同的一项是

().文章中画横线的句子表明作者何种情感 ? 试加以分析..“这种欢呼 , 是每看一片都有的 , 但在我 , 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A 日本青年无视社会公德 , “我”十分气愤.B 日本青年那一声叫得特别大 , 影响了“我”观看时事片的情趣, 所以觉得特别“刺耳” C 日本青年为了报复“我”上次匿名信事件的失败 , 故而大吼大叫:因此“我”十分厌恶.D 日本青年看到枪毙中国人 , 兴灾乐祸 , 严重地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 , 故而“我”觉得十分“刺耳”.5.从选文来看 , 造成作者弃医从文的直接原因是 __________ 与 __________ 这两件事.(每一道横线上不超过 6 个字)

八年级语文学科

课题:藤野先生

课时

总课时数: 主备人:

审核人:

编写时间:

《藤野先生》导学案

第四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学习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感受鲁迅先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重、难点】

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学习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感受鲁迅先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学法指导】

抓住课文以时间为顺序和“我”的思想变化为线索,围绕表现人物崇高品质的需要来精心组织典型材料的写作特点,理解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藤野先生的高尚风格在文中的具体表现。【学习过程】

一、预习导学:

1.疏解疑难字词,给加粗字注音,并在横线上补充你在预习中遇到的重要字词。绯红

驿站

解剖

油光可鉴

畸形

不逊

匿名

诘责

杳无消息

教诲

瞥见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

2.解释下列词语:

绯红:

不逊: 诘责:

匿名: 油光可鉴:

瞥见: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

3.查找资料,了解作者及其主要作品以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4.阅读全文,想想全文写了哪些地方、发生了哪些事情?以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全文可以分为几段?写出各部分的大意。

二、课堂助学:

(一)预习成果展示。(预习作业1、2、3)

(二)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课文,看看鲁迅先生求学变换了几个地点,按照地点的变化给课文划分段落。2.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围绕什么线索来记叙的?

(三)研读课文

1.找出作者在仙台与藤野交往的相关部分,看看写了哪几件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课文除写藤野先生之外,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和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三、课堂检测:

阅读课文11至23自然段,回答问题。

1.概括本文段的主要内容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段“我”和藤野先生相处的四件事。

3.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关心是见诸行动的,而且极为认真负责的,这从他看鲁迅抄的讲义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其中最能表现“及时”的词语是

;最能体现“全面”的词语是

最能体现“细致”的词语是

;最能体现“始终如一”的词语是。

4.由上文段可以反映“我”对藤野先生相处的前两件事的态度是

(用文中的语言回答)

5.“我”与藤野先生相处的后两件事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的精神。反馈助学

(一)齐读课文第三部分,讨论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影响。

1、在藤野先生诸多美好品格中,作者认为哪是他最为敬佩、感动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

2、对于这样一位使鲁迅敬佩和感激的老师,鲁迅怀念他吗?鲁迅有哪些具体的怀念行动呢?

3、最后一句话中的“良心发现”“正人君子”分别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二)讨论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含义

1.鲁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作者是怎样抓住主要特征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形象?比喻和反语修辞手法的作用是什么?

2.鲁迅为什么要学医?是什么原因使鲁迅决心弃医从文?

3.鲁迅先生是用什么来统摄全篇内容的?

(三)探究补疑

1.本文是赞美藤野先生高尚品质的,却写了他的“掌故”,这样是否有损于他的形象吗?

2.鲁迅对藤野先生充满敬佩、感激之情,为何分别时,却向藤野先生说了谎?

(四)阅读理解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阅读该部分文字,回答问题。

1.“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这句话中的两个分句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吗?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2.“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说明

“这一声”指

作者觉得刺耳的原因是

3.“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联系全文,“我的意见”是指

;“变化了”的具体内容是

,表现了鲁迅的精神。4.这段文字运用了

的表达方式。理解人物

1、外貌描写(白描)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讲课是“缓慢而很有顿挫”,衣着“模胡”,“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表现出先生的()

2、通过四件具体的事件,突出什么精神性格。A、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B、为“我”改正解剖图。()C、关心“我”的解剖实习。()D、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3、同样是日本人,别的日本人是怎样看待中国人的?这种态度,最集中地体现在哪两件事件上? A、“匿名信事件” 讥刺“我”得了教员漏出来的题目,才考试合格的。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前半句揭露了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对此的愤恨和抨击;后半句写出

了作者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

B、“看电影事件”

做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枪毙,别的中国人在围观,日本观众在欢呼。“呜呼,无法可想。”

——反映出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C、这两件事各有什么侧重?

匿名信事件——弱国国民受人歧视。

看电影事件——中国老百姓的愚昧、不觉悟。

4、作者抓住什么特征,借用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抓住他们盘辫子的特征。

运用比喻、夸张、反语,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嘲讽。

四、课堂小结

至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爱憎分明地刻划了两类人物,并形成鲜明对比。一类是日本人:像藤野先生一样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日本人,也有像所谓的“爱国青年”一样,对中国充满鄙视、寻衅滋事的日本人;既有浑浑噩噩、麻木愚昧的中国人(清国留学生、围观杀人的百姓),也有怀着强烈爱国主义感情的“我”。这一切,都给我们的头脑形成强烈的冲击,不由感慨:要自尊自强,振兴中华。

五、理解主题

1、是什么原因,使鲁迅“弃医从文”的?

(学生概括陈述前两课时所学,加以总结、提升)

“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是其“弃医从文”的两个原因。

2、藤野先生对我的人生产生什么影响? “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在藤野先生的精神鼓舞下,作者决心以笔作刀枪,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这种把与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谊和自身爱国思想融合在一起,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斗争融合在一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增强了文章的战斗性。

3、夜深人静之时,面对东墙上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恩师已阔别二十多年,鲁迅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把握文章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的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六、总结反思

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追述了自己当年为国为民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文洋溢着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确实让我们深深反思: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我们应该怎么做?

第三篇:1《藤野先生》

北大培文九华实验中学电子备课

藤野先生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教学目的

1.学习本文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2.理解本文语言浓厚的感情色彩。3.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质。教学设想

一、本文所写的是作者早年留学日本时的生活片断,年代较为久远,今天的学生理解起 来,有一定难度。教学时,教师应把有关本文的一些资料和情况向学生作简要的介绍,例如: 1 鲁迅留学日本的目的和有关情况。

鲁迅写作本文的时代背景和有关情况。3 藤野先生的生平简历和有关情况。

二、本文组织材料的方法,学生理解有困难,教学时,可先引导学生理清以鲁迅和藤野 先生的交往为组织材料的线索。再分析理解洋溢全篇的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是本 文内在的线索。

三、课文中有一些难点,需要讲清楚,让学生理解。1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 2 匿名信事件。

课上看时事片和“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4 结尾段的“良心发现”、“增强勇气”和“正人君子”。5 文中的有些词语,例如“无非”、“实在”、“大概”、“居然”、“似乎”等副 词,在句子中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也是难点,需要讲清楚。

四、本文和《回忆我的母亲》都是回忆录,有不少相同的地方,但在写法上又有各自不 同的特点。可要求学生进行对照比较,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五、教学中应注意读与写结合的训练,可指导要求学生学习《加忆我的母亲》、《藤野先生》之后,学写一篇以父母、师长、好友为题的以记人为主的记叙文。

六、本课可安排四课时。

七、文体知识:散文(投影)本文是一篇散文。散文是一种 取材十分广泛,表达方式灵活,不受时空限制,组织材料、结构成篇较自由,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叙事、写人、描 景、托物抒情、发表议论等的文学形式。散文的特点

(投影)“形散神不散”是散文的基本特点

即:表现的中心思想明确集中,但文章的内容和形式则灵活自由。揭示

北大培文九华实验中学电子备课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中心的方式也比较独特,可借物抒情,也可托物言志。(投影)散文的结构:

往往通过线索组织材料,用一条或两条线索,把材料贯穿成一个有机整体。

散文的阅读:(投影1)

一要注意审题明确是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分清是抒情散文,还是叙事散文

二要注意体会作者抒发的感情的方式,明确是融情于景,还是直接议论抒情。根据表达方式分辨段落类型(记叙段、描写段、说明段、议论段等)能准确理解文意。

(投影2)三要注意文章的选材和组材。明确选了什么材料,为什么选这戏材料;还要理清文绪,关注文章的开头、主体和结尾,留心文章的过渡、照应,明确段落内容与全片内容的关系。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了解作者留学日本的情况、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和本文的写作背景。2.把握课文的组织结构,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藤野先生和作品的写作背景。

引入新课 :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出示文题、作者)(投影)1 鲁迅和本文的写作背景。(投影)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881年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1936年病逝于上海。鲁迅是他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现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我们在初中学过他的作品有《风筝》、《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阿长和<山海经>》、《社戏》《雪》。(投影1-7自题小像)

课文《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朝花夕拾》,题意为“早晨的花到了傍晚才拾起来”,是鲁迅于1926年2月至11月间写作的十篇

北大培文九华实验中学电子备课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回忆散文。

二、学生默读课文,标示段序,初步感知文意。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投影)读读议议(投影)掌握字词

yīng màn

jiàn wǎn jì

yàn

lú huì

樱 烂 熳 鉴 宛

髻 咽 芦 荟

yù gěng lîu Piē qī

huì yì

cuî wù jí 芋 梗 漏 瞥 凄 诲 抑扬顿 挫 深恶痛疾

驿站(yì):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的人中途更换马匹或休息、住宿的地方。

瞥见(piē):很快地看一下。畸(jī)形:不正常的形状。不逊(xùn):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诘责(jié):反问并责备 匿名(nì):不具名或隐藏真名。绯红(fēi):鲜红。杳无消息(yǎo):从此再没有消息。杳,远得不见踪影。宛如:好像。流言: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会馆:旧时同乡或同业在京城、省会或大商埠设立的寄寓和机构 遗民:a留下的在国外的人 b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朝代的人 c 大乱后遗留下来的人民 美其名曰:(把不美的事物)美化它的名字叫 决意:拿定主意。

四、引导学生理解本文线索,把握本文的层次结构。

(一)(投影)速读课文,思 考:课文写了哪些重要事件,听后用自己的话概括。(投影)

其他事件与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二)(投影理清文章思路)

(投影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文章依据时间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写。

(投影记叙的线索是什么?)本文从不满于某些清国留学生的寻欢作乐、庸俗无聊的生活起笔,自然地过渡去仙台学 医,记叙受到藤野先生教诲的情况,最后写到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和感激。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这是本文的叙事线索。本文的叙事线索有明线和暗线,明线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来组材,暗线主要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爱国感情)来贯穿始终。

(1)文章写了那么多的事,这些事分别发生在哪里?分别在文章的哪些段落里?

(投影变换了几个地点?)

①在东京;②在仙台;③离开仙台后。

北大培文九华实验中学电子备课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2)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3):东京的所见及去仙台求医的缘由。第二部分(4-35):在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弃医从文的经过。第三部分(36-38):回国后对藤野先生的思念。(3)第一部分(第一至三段),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和转地求学的原因。夸张:打扮怪异、庸俗。极端憎恶。

这部分作者用讽刺的笔墨描写某些清国留学生醉生梦死的生活,含蓄地点出了自己离开 东京去仙台求学的原因。这也是他爱国主义思想的表现。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思考归纳课文第二、三部分的大意。抄写、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把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四个典型事例,按练习一的要求,试列表填写。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北大培文九华实验中学电子备课

第二课时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教学重点

1.理解分析课文的思想内容。

2.学习本文记叙、写人和语言等方面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检查朗读课文的情况。

检查理解课文大意的情况。3 检查掌握字词的情况。

二、引导学生继续分析课文。

上一节课,分析了课文的第一部分。今天,接着往下分析。

第二部分(第四至三十五段),写到仙台学医的一段生活,重点记叙了与藤野先生相 识,受到藤野先生的关怀和教益,以及弃医学文的原因。这部分是全文的主体,又可分为五个 层次。

第一层(第四至五段),写去仙台时沿途所见和初到仙台时所受到的优待。

第二层(第六至十段),写作者与藤野先生相识。第三层(第十一至二十三段),写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几件有意义的事,表现了藤野 先生的高尚品质和对鲁迅的关怀。作者具体写这四个典型事例,表现了藤野先生与作者交往中 所表现的高尚品质。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关心实习———热情诚恳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结论:课文具体写了四个典型事例,(1)(2)两件是详写,(3)(4)两件是略写。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为什么要满腔热情地教育鲁迅的原因。

学了6—23段文字,我们懂得了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 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②叙事应该有详略

③上下文注意过渡 ④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 第四层,(第二十四至三十一段),写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第五层(第三十二至三十五段),写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

第三部分(第三十六至三十八段),写作者对藤野先生的崇敬和怀念,以及从藤野先生 的精神品格中受到的激励和鼓舞。

《藤野先生》这篇回忆散文,记叙了作者留学日本时的生活片断。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 藤野先生正直、热诚、认真负责,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 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并表述了作者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和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篇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北大培文九华实验中学电子备课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 领会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

作者是抱着什么目的去日本的?为什么又离开日本去了仙台?(出示《自题小像》诗)

找找看,文中还有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学生思考,研讨交流,教师小结。A.在东京

所见所闻——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不学无术 思想腐朽 所感————厌恶之极,不屑与之为伍 B.去 仙 台 日暮里:触发忧国之情

水户: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爱国

C.弃医从文(显示图片和电影资料)

匿名信事件——个人与祖国的尊严受到侵犯 爱 电影事件———思想受极大震动,民族自尊心受到严重挫伤 国 电影注释(当时正值日俄战争时期,一次,青年鲁迅看到这样一个镜头。一个被认为给俄国人做侦探的中国人,被日军捉住杀头示众。而围观的众多中国人,各个麻木不仁。再加上他周围的一些受军国主义影响的人,大肆叫嚣,使年轻的鲁迅深受刺激,愤怒和悲痛嚼住了他的心。使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对于他们,医学并非一件紧要的事,重要的是改变人的精神。电影事件,打破了鲁迅医学救国的幻想,从此他便终止学医,决计要学文艺了。)

D.离开仙台,怀念先生

直抒怀念之情—— 热情赞颂 高度评价 爱 怀念付诸行动——藏讲义 挂照片 写文章 国

四、小结主题思想。

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 藤野先生正直、热诚、认真负责,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 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并表述了作者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和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篇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五、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北大培文九华实验中学电子备课

第三课时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教学重点

1、研读关键语段,深透理解文意

2、引导学生分析、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

一、检查作业

采用小组自改互查的方式,组长点评完成情况。

二、研读关键语段,深透理解文意

1.指名学生朗读课文1-3语段,思考: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后文哪几句话相呼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露了对东京的失望和不满。

与“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呼应。

作者以极其厌恶的情绪和辛辣讽刺的笔触。描写了东京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远大抱负与灰色的环境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心绪包容在这感慨良多的一句话里面。反衬出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2)第三小节:过渡,与开头相呼应,引出下文,为藤野先生相识伏笔。2.学生集体诵渎第5语段,思考:

(1)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缘由是“物以希为贵”.那么句中的“大慨”可以用“因为”替代吗?(2)“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对表达思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3.学生自读课文第24至3l语段,合作探究:

(1)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2)“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特意写明呢?(3)“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句中“何尝”是什么意思?(4)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者弃医从文的转变,对这两件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4.学生自读课文38语段,教师点拨:

语段中“良心发现”一词是指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触动;“增加勇气”是指作者长期遭受反动势力的迫害,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便增加了勇气;“正人君子”指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反动政府的御用文人等。这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做刀枪,与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中国的光明继续奋斗。文章这一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思想统一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政治斗争结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北大培文九华实验中学电子备课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5.学生齐读课文1、5、24~31、36~38段,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诵读要求:第1段要读出辛辣嘲讽意味,第5段以轻松亲切语调表现友好之情,24~31段则充满愤激,36~38段应满溢感激。

三、引导学生分析、学习本文的写作特点。1 结构严谨,脉络分明,记叙井然有序。2 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3 语言的感情色彩。

本文带有较多的文学性,这不仅从选材和描写上可以看出来,而且从语言运用上也显示 出它的文学性。

本文语言精练准确,耐人寻味,常常在看似平淡无奇的语句中,有力地表现了丰富深刻 的含义和复杂深沉的心境。如开头写“清国留学生”和中国留学生会馆的文字。又如:“中国 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 惑。”再如:“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 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文中多处运用巧妙的说法进行讽刺,如“形成一座富士山”,“油光可鉴”,“宛如小 姑娘的发髻一般”、“精通时事的人”、日本的“爱国青年”等。而“标致”、“正人君 子”则是用反语进行讽刺了。

四、拓展理解

同样是写老师的回忆录,试比较本文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两文蕴含的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不同? 作者对三味书屋中施行封建教育的先生只是“很恭敬”;而《藤野先生》则表现了作者对毫无民族偏见,热心诚恳地关心,帮助“我”的藤野先生真诚的感激和深切的怀念

五、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北大培文九华实验中学电子备课

第四课时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教学重点

巩固课文内容

(一)阅读课文1~3段 1.概括本选段三个内容。

2.首段首句“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句中“这样”指代什么?“无非”有什么表达作用?本句在结构和内容上各有什么作用?

3.写了上野的樱花之后,立即用一个“但”字起什么作用? 4.如何理解“标致”一词在文中的作用。

5.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持怎样的态度?作者是怎样表现这种感情态度的? 6.“中国留学生会馆的门房里有几本书买,有时还值得去一转”,若将句中的“买”改为“卖”,“有时”去掉会有什么影响?

(二)阅读课文11~23段 7.概括选文的内容。

8.乙段文字首句在结构上有什么作用?内容上又有什么作用?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9.选段中所写的第一个事件是什么?写出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10.“其时正值日俄战争,……便是这一句。”在文中属插叙,它有什么作用?

11.“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不逊,爱国青年也…受了他的影响了。”一句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2.“我这才回忆到前几天的一件事……旁边加了一个圈。”插入这段文字有什么作用?

13.在看电影事件中作者共写到哪几种中国人?讲堂里的“我”和影片中的中国人有什么不同? 14.“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冲的“他们”指什么人?“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中的“他们”又指什么人?作者对后一个“他们”持怎样的态度? 15.“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的原因是什么? 16.“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指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我的意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二、(一)1.写作者在见到藤野先生之前,在东京的所见所感。2.“这样”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态丑行。“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作者对东京的失望之情。全句顿起前两段内容,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和反感,为下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了伏笔。3.起转折作用,花虽然漂亮,可是人却是丑陋的,令人作呕。4.“标致”本义是妩媚动人,多用在女性

北大培文九华实验中学电子备课

[键入文字] [键入文字]身上。此处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是反语。5.厌恶、鄙弃的态度,通过描写清国留学生货樱花的丑态和学跳舞的丑行来展示,并运用比喻、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加强这种效果。

6.改为“卖”则表明可卖的书很少,而“买”指适合自己的书很少;“有时”表明可去的时间是个别时候,不是经常,写出了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思想腐朽的状态,表现作者的失望之情。

(二)7.写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交待作者弃医从文的原因。

8、结构上、内容上承上启下,承匿名信事件议论,领起下文看电影事件,表达作者在遭受侮辱后作为弱国国民的极为愤慨和辛酸的情绪。9.匿名信事件。起因:我考试及格收到匿名信;经过;我与日本“爱国青年”斗争;结果:取得胜利,维护10.交待了信的开头的由来,讽刺某些日本学生盲目忠君、妄自尊大,思想狭隘的行径。

11、表现作者对某些日本学生盲目忠君、妄自尊大的场讽。12.回忆干事讥讽,表现出日本青年学生对弱国国民的歧视。13.影片中有看枪毙犯人的中国人和给俄国做侦探被日本军枪杀的中国人;讲堂里看电影的“我”。“我”是一个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积极向上、刻苦求学、以救中华为己任的中国人,影片中的中国人是一群麻木愚昧的中国人。14.前一个指讲堂里的日本学生,后一个指围看枪毙犯人的中国人。作者对围看枪毙犯人的中国人极端失望、愤慨,痛感他们精神麻木、思想愚昧,要救治他们的精神,唤起他们的民族自尊心。15.作者是一个有志的爱国青年,这一声严重伤害了自己的民族自尊心。

16、在日本仙台看电影时,“我”的志愿由学医救国变为文艺救国。

情况反馈:

教学反思:

第四篇:藤野先生 教案

藤野先生

教学目标:

一、理解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精神。

二、学习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高贵品格的写法。

三、体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对表达主题的作用。教学重点

1、理思路、找线索,析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难点

1.对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的理解及反语的运用。2.对真正“爱国性”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学习了朱德同志的《回忆我的母亲》,现在我们再学习一篇回忆录《藤野先生》。这是鲁迅回忆他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生活的文章。这篇回忆录与《回忆我的母亲》在写法上有所不同,文章带有较多的文学性,注意典型事例的描绘,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我们学习时要特别注意。

二、指导预习

1.简介时代背景和藤野先生的有关情况。

鲁迅是在1902年去日本留学的,1904年去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当时正是中国积贫积弱、受列强欺侮的时候,腐朽的满清政府与列强鉴定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06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理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从事了文学,一直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了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又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在这篇《藤野先生》中对弃医从文这件事情的原因也做了交代,这也是我们要理解的重点。

关于藤野先生:藤野先生,姓藤野,名严,排行第九,1874年生于福井县一个医生家庭,在名古屋爱知县立医学专门学校毕业。1904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教学,1915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改为东北医科大学,藤野先生到东京学耳鼻科,以后回到家乡——福井县木村开业。1945年8月11日逝世,终年72岁。2.本文是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的,主要叙事线索是鲁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或录音范读,并注意文章的结构层次,生字、词的读音和带有浓厚感情色彩的语言。

三、研习新课 学生自主学习。

1.指导学生划分文章段落,提示学生在分段时要抓住叙事线索。学生讨论后归纳明确:文章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全文可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段)写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感。

第二部分(第4—35段)写作者在仙台与先生的交往。(主体部分)第三部分(第36—38段)写作者离开仙台后对先生的怀念。2.重点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章节:

●读§6-10。作者先主要从肖像入手写藤野。找出写藤野肖像(语言、语调)的语句。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耳闻目睹的藤野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生活俭朴、严于治学(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严于治学的学者形象已经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这是我们、也是作者对藤野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看作者主要为什么讲了有关藤野先生和作者交往过程中的哪几件事?透过这些我们会更深入的了解藤野的内在品质。)

●读§11-23,找找看,一共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之间的哪些事?

用简短的语句给每个事件拟小标题,并说说分别体现了藤野什么品质: 四件事:

①检查订正讲义 —— 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高度重视,对教学极端负责)②纠正解剖图 —— 要求严格(也表现了事一的品质)③关心“我”教剖实习—— 热情诚恳 ④了解裹脚的事 —— 求实精神

(课文具体写四个典型事例从不同侧面表现藤野治学严谨、正直热忱、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跳开没有直接写藤野的§24-31读§32-35与藤野告别。藤野的“悲哀”表明离别的痛苦,师生的情谊;

赠照片、题词表明对友谊的珍视,令作者终生难忘。可略讲:学了6-23,我们可以在写作上借鉴一些要领:

a.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不同品质。

b.叙事应该有详略。c.上下文注意过渡。

d.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语言、动作。.3.读到此,我们更深的了解到藤野先生的为人,他真诚的关心这鲁迅,热情的帮助鲁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民族偏见。那我们会想,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生回国去治病救人,救人救国。可鲁迅最终最作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这究竟时怎么一回事呢? 学生合作探究

前面我们阅读的是直接些藤野先生的章节,文中还有一些内容事件是没有直接写到藤野先生的,这些事情与藤野先生有何联系?作者是用什么中心太统摄全文的?这也就是全文的一条暗线。即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都是由于强烈的爱国主义。

1.第一部分写作者在东京的哪些所见所感?(1)研讨分析明确:

①作者在东京看到的是清国留学生思想腐朽、不学无术,整天不是逛公园、赏樱花,就是学跳舞。正在探求救国救民之道的鲁迅,对他们的这种思想行为十分厌恶,不愿与他们为伍。所以文章一开头就说“东京也无非是这样”,表达了作者对东京的失望情绪,为了寻求救国的真理,又只好离开东京“到别的地方去看看”,这样,自然地引出了仙台之行。

②“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这样”指代的是清国留学生盘辫子、散辫子、赏樱花、学跳舞,不图报国、醉生梦死的现实;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的恶浊气氛的厌恶;作用是为下文“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伏笔。③描写清国留学生时,抓住他们盘辫子的特征。在清末不少仁人志士剪辫子表示与清王朝决裂,而这些留洋学生既要学时髦又要表示忠于腐朽的清王朝,于是只好盘起辫子。作者运用夸张“形成一座富士山”,反语“实在标致极了”(“实在”是“的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增强这一反语的讽刺力量)等修辞手法对他们的辫子进行了形褒而实贬的描写,揭露了这些清国留学生附庸风雅,不学无术,思想腐朽的本质,也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厌恶之感。

(2)总结:这部分作者以辛辣的语言,嘲讽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感情,揭示了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的原因,为下文结识藤野先生埋下伏笔。

(3)指导学生集体朗读第一部分,体会语言鲜明的感情色彩。

原文借助反语用了冷嘲热讽的笔触,描写了“清国留学生”的丑态,表现了作者对不学无术、醉生梦死的清国留学生的厌恶,语言感情色彩鲜明,改过的文字就达不到这样的讽刺效果。

2.写从东京到仙台,途经“日暮里”和“水户”。

从东京到仙台六七百里,所见甚多,但文章只提到“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因为“日暮”两字触发了作者的忧愤之情,所以印象深刻,几十年后还记得。至于“水户”,则是反抗清朝至死不渝的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作者对这样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学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因此对“水户”铭记不忘。写这些事情,反映了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起了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3.写初到仙台所受到的“优待”。此段内容可分两层:

第一层(1—3句)写“我”受到“物以希为贵”的“优待”,即不收学费,几个职员为我食宿操心。

第二层(4—9句)具体写几个职员为我食宿操心。(认为我住的客店包办囚人的饭食,很不相宜,几次三番劝说,只好搬到别处。)

(“大概是物以希为贵罢”统领第一层,句中的副词“大概”表示推度、估计。作者到达仙台之后受到了免交学费的优待和职员们在生活上的关心。对于一个来自异国他乡的留学生所给予的特殊关心和照顾,固然反映了日本人民善良的心地和友好的情谊,而作者却把这些表示,推断为“物以希为贵”,这是作者感到自己受到的不是尊重,而是怜悯与同情。这里饱含着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反映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居然睡安稳了。”句中的副词“居然”表示出乎意料之外。意思是想不到前面说的这个客店居住条件不好,一般是不易安睡的,但出乎意料地睡安稳了,表达了作者对恶劣生活环境的不以为然。“居然”一词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这段写初到仙台,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还是受到“优待”。这样写是为藤野先生出场前作准备,为后文要写的藤野先生对自己的关心、爱护起了衬托作用。拓展延伸 1.写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匿名信事件)。先写收到预谋的匿名信,再简介匿名信的内容及有人在黑板上写广告,含沙射影地讥讽鲁迅,最后写事情的结局:“终于这流言消灭了”“要收回那一封匿名信去”。这是正义的胜利,是维护祖国尊严的胜利。尽管如此,作者在遭受凌辱后的辛酸和愤懑仍不可遏止,所以说,“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 2.写看电影事件。(难点)

作者在看放映日俄战争的影片时,又一次受到刺激,影片上的中国人因愚昧而被杀头,因愚昧麻木做围观的看客而实在可悲,在讲堂里还有一个看电影的“我”,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看作局外人、旁观者,影片的内容始终牵动着作者的心,他的内心的痛楚是可想而知的。当听到日本学生的拍掌欢呼时,更是火上浇油!不禁发出“呜呼,无法可想!”表达了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

这两件事表达的思想各有不同的侧重。匿名信事件侧重写弱国国民受人歧视,从而激发作者要立志使自己的祖国富强起来;看电影事件侧重写中国老百姓的不觉悟,揭示了这一造成我们民族衰落的重要原因。这两件事促成了作者为了祖国的富强而下决心弃医学文。(引导学生再看课文有关注释。)反馈检测

(1)作者在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中选取了哪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2)作者是抓住藤野的什么特征来进行描写的?

(3)本文语言精炼准确,有浓厚的感情色彩,试举例分析。

四、布置作业

1.仿照课文第6—10段写一个新老师到班上上第一堂课时的情景。要求写出老师的外貌、神态、声调、语言、行动以及同学的反应,自己对老师的印象等。(堂上完成)

2.熟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深刻理解文章中含义深刻的语段。

第五篇:《藤野先生》教案

《藤野先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概括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深沉的思想感情;

3.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教学重点] 1.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2.理解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件的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教学课时]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最敬重的老师;回忆性叙事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最看重的作品。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第二年,《鲁迅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鲁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字里行间,情真意切。

1926年8月底,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藤野先生》这篇散文就是鲁迅离别藤野先生20年后,于1926年10月12日在厦门大学写的,回忆了他1904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时的生活片段。这篇回忆性散文带有较多的文学性,注意典型事例的描绘,着重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我们学习时要特别注意。

藤野先生,姓藤野,名严,排行第九,1874年生于福井县一个医生家庭,在名古屋爱知县立医学专门学校毕业。1904年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教学。1915年,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改为东北医科大学,藤野先生到东京学耳鼻科,以后回到家乡──福井县木村开业。1945年8月11日逝世,终年72岁。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初步感知文意。

2、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绯红(fēi)油光可鉴(jiàn)标致 不逊(xùn)匿(nì)名

诘(jié)责 托辞 喝(hè)采 适值 抑扬顿挫 深恶(wù)痛绝

物以希为贵

3、请你找出文中叙述时间推移和地点转换的词语,理清内容,列出结构简表。

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在东京,见藤野先生前。第二部分(第4-35段)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处相识。第三部分(第36-38段)离开仙台,深切怀念藤野先生。

三、理解人物

学生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用“从__________的描述中,我感受到藤野先生的__________”的句式,表述自己的发现。(学生交流)1.外貌描写(白描)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讲课是“缓慢而很有顿挫”,衣着“模胡”,“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活透出先生的生活俭朴、不拘小节、不修边幅,治学严谨。

比较、体会:

老师觉得作者写的藤野先生不太漂亮,因此改为下面一段文字,可以吗?

他,既有高仓健一样的体魄,又有三浦友和一样的相貌。脸色白而透红,眼睛大而明亮,头发整齐而又有一点波浪。他穿着一套笔挺的西装,洁白的衬衣上打着一条漂亮的领带,皮鞋擦得又黑又亮。一走上讲台,就用洪钟一样的声音说:“我,就是藤野严九郎。”

不好,失去了特点,像电影明星,不像学者藤野先生。2.通过四件具体的事件,突出精神性格。

A、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B、为“我”改正解剖图。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C、关心“我”的解剖实习。热情诚恳,关心入微。

D、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

四、课堂小结

这篇课文,通过人物外貌的白描,以及四件事情的具体叙述,写出了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经历,既可信,又耐人寻味,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热情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五、布臵作业

1.熟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2.课外搜集有关藤野先生的资料,准备与同学们交流。第二课时

一、检查作业 1.默写词语、拼音 2.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抓住藤野先生的什么特征来进行描写?(2)作者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了他怎样的思想品质?

二、深入理解人物

1.同样是日本人,别的日本人是怎样看待中国人的?这种态度,最集中地体现在哪两件事件上?

A、“匿名信事件”

讥刺“我”得了教员漏出来的题目,才考试合格的。“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前半句揭露了日本“爱国青年”的荒谬逻辑,表达对此的愤恨和抨击;后半句写出了作者在遭受屈辱后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感情。

B、“看电影事件”

做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枪毙,别的中国人在围观,日本观众在欢呼。

“呜呼,无法可想。”

——反映出作者难以抑制的激愤!C、这两件事各有什么侧重? 匿名信事件——弱国国民受人歧视。看电影事件——中国老百姓的愚昧、不觉悟。2.与藤野先生相比,你觉得他“伟大”在何处? 藤野先生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能够做到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给予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尤其显得难能可贵。所以,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3.文中还写到哪些在日本的中国人? 清国留学生、“我”。

4.作者抓住什么特征,借用哪些修辞手法来描写“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抓住他们盘辫子的特征。

运用比喻、夸张、反语,表明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嘲讽。

5.文中哪些方面体现出“我”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A、对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 B、记得“日暮里”,暗含家国愁思;

C、记得“水户”,对爱国志士朱舜水的崇敬; D、对藤野先生的敬仰; E、把怀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的战斗行动。

三、课堂小结

至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作者爱憎分明地刻划了两类人物,并形成鲜明对比。一类是日本人:像藤野先生一样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日本人,也有像所谓的“爱国青年”一样,对中国充满鄙视、寻衅滋事的日本人;既有浑浑噩噩、麻木愚昧的中国人(清国留学生、围观杀人的百姓),也有怀着强烈爱国主义感情的“我”。这一切,都给我们的头脑形成强烈的冲击,不由感慨:要自尊自强,振兴中华。

四、布臵作业

1.完成“研讨与练习”二;

2.课外查找鲁迅“弃医从文”的有关资料。

第三课时

一、检查作业

1.朗读课文有关章节。

2.谈谈你对当今日本人的看法。(学生自由发言)

二、理解主题

1.作者为什么要到日本仙台留学,学习医学? 学生交流搜集的资料。教师补充。资料一: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记载:“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他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

2.但最终鲁迅走了一条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成为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3.是什么原因,使鲁迅“弃医从文”的?

(学生概括陈述前两课时所学,加以总结、提升)“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是其“弃医从文”的两个原因。

资料二: 这两件事,深深刺激了鲁迅,令他深切地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遭遇,使他深刻认识到国人的麻木,进而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

资料三: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4.让学生再从文中找出例句体会。“但在那时,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5.从鲁迅的人生选择中,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三、探究拓展

1.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A、离开仙台后,“不知怎地,……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B、珍藏藤野先生修改过的讲义; C、在寓居里高挂藤野先生的照相;

D、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化为继续斗争的勇气和行动。2.藤野先生对我的人生产生什么影响? “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在藤野先生的精神鼓舞下,作者决心以笔作刀枪,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这种把与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谊和自身爱国思想融合在一起,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斗争融合在一起的结尾,深化了主题,增强了文章的战斗性。

3.夜深人静之时,面对东墙上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恩师已阔别二十多年,鲁迅一定有很多话要说。把握文章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的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A、学生写作;教师指导; B、学生交流。

四、课堂小结

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追述了自己当年为国为民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文洋溢着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确实让我们深深反思: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我们应该怎么做?

五、布臵作业

1.以“研讨与练习”一为凭借,综合所有的理解感悟。2.完成《语文同步训练》 3.阅读参考资料:

下载1、藤野先生(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1、藤野先生(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藤野先生》教案

    一、 教学目标: 1、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特征选择和组织材料,,通过具体事例来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2、 体会、理解文章含义丰富的语言,掌握文章叙事线索。 3、体会作者对老师的崇......

    藤野先生教案

    藤野先生 鲁迅 【教学目的】 1、理清文路,了解线索。 2、通过典型事件表现藤野先生的优秀品质。 3、体会文章中浓厚的思想感情,理解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1、......

    《藤野先生》教案

    《藤野先生》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内容: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围绕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来分析文章 教学要求: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

    藤野先生教案

    藤野先生 第一部分(第1—3段):写“我”在东京的见闻及感受。 第二部分(第4—35段):这是全文的主体部分,写“我”在仙台与藤野先生相识、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

    藤野先生教案

    1. 藤野先生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课文的脉络、结构。引导学生明确这篇回忆录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 的转换和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的。 过程与方法 指导学生学习本......

    藤野先生[推荐]

    《藤野先生》中写藤野先生高贵品质的四件事是:1、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 2、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验——热情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求实......

    藤野先生.教案设计1

    《藤野先生》教案设计 教学目的一、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理解“无非”、“实在”、“大概”、“居然”、“何尝”、“似乎”等副词对......

    1藤野先生学案

    八年级语文第一单元《藤野先生》教学案 教学设计:叶红红教学时间: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2、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