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1《藤野先生》说课稿
1《藤野先生》说课稿
各位评委好,我是×号,课文是《藤野先生》
一、教材分析
《中学语文课标》要求,阅读文学类作品时,要体验情感,领悟主题,得到启示,能够正确评价作品,并且会品味语言。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习叙述类文学作品,选用鲁迅的《藤野先生》我认为比较恰当,但是难度较大。鲁迅在文中回顾了留学日本的经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赞美了藤野先生的的高贵品格,又把爱国情感融汇其中,很巧妙。
二、学情及学法分析
初二的学生学习本文,有一定的难度,一是阅历较浅,二是心理不够成熟。鲁迅在写作时,一向把自己的思想藏得很深,他说的与他想的往往不同。
鉴于以上原因,课上要多用阅读品味思考的方法,在老师的讲授引导下,看清文中的鲁迅。安排两课时,一课时归纳事件,及人物性格,完成重点。二课时归纳主题,解决句义,突破难点。实际操作时,目标重点难点是交融的。
三、目标
根据三维目标的要求,依据以上的分析,制定目标如下: 1.阅读中识字解词,归纳事件,整理思路。
2.品味中辨析重点词句的运用,体会深远含义。
3.喜欢本文,进而喜欢鲁迅,喜欢推敲咀嚼文学作品。
4.教学重点是写人的具体化,难点是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对主题的理解。
四、过程
1.导入:板书文章标题后,提问:“藤野先生是谁?”直接切入文章的主人公。预习过的学生,就可以答出“鲁迅的老师”。再提问:“什么时候的老师?”
也可以答出“留学日本时的老师“。三提问:“鲁迅认为这个老师怎么样?”
这一问题是击中难点,初二学生不容易说清楚。于是引导学生阅读文本。
2. 一读文本:找出文中写了关于藤野的几件事。此环节要尽量多给学生自学的时间,教师学生都要保持安静。学生利用以往的学习经验,完全可以归纳出来。教师不要代劳,不要养成学生课堂懒惰的习惯。师生共同明确:
(一)相识。<生活朴素,教学严谨>
(二)改讲义。<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三)问裹脚。<实事求是>
(四)漏题门。<正义感。>(此处会有学生质疑,“藤野”对此事并无表示。这时要引导学生细读这段文章,“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这后面的表态和行动,有没有藤野参与。学生会发生激烈的讨论,最后明确“也”字的意义,应该有藤野参与。此处提醒学生读书要仔细。点击难点)
(五)话别 <师生情深>
小结:可见藤野是鲁迅最感激、最爱戴、最敬仰的一位恩师。板书在这一环节中,应该不断突出重点,归纳出事件之后,分析人物性格,就是要注意引导学生写人的具体化。比如话别一段,“我”告知他将离开,写藤的神态,“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写出了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变化,伤心,想挽留,又无可挽留。想表示悲伤,坚韧的个性又使他掩蔽。于是“我”急忙安慰。师生二人,可谓心有灵犀,令人感动。
在“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一段,质朴的叙述,浅白的语言,却浸透了依依离别的深情。
大家齐读,品味,体验没有抒情胜于抒情的效果。
五、总结说课
这是我安排的第一课时,依据课标和教学理念,我主要运用了阅读品味法,朗读体验法。注重教师的启发引导,同时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的个性张扬。在具体操作时,还要注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把握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情绪变化。
板书:
藤野先生
鲁迅
感激
爱戴
恩师
敬仰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谢谢评委!
第二篇:藤野先生说课稿
藤野先生说课稿15篇
藤野先生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藤野先生》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本单元所选课文,有的是回忆录,有的是传记,讲述的是作者一段难忘的人生历程。本单元学习的目的是“融入自己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还要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还要注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
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学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本文的重点是抓住典型事件,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并体会作者在文中表现出的对恩师深深感激之情。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设计。在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同时,展开横向思维,读懂事件与主题的关系;在引导学生欣赏名家作品的同时,使学生受到前人高尚情操的熏陶,达到既学读书又学做人的目的。
(二)说学情
八年级学生通过近两年的学习,对于记叙散文积累了一定的阅读经验,对于一些问题已经有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对于作品内容已经具备了概括,分析能力,但有些内容理解得不够全面、客观。加之本文篇幅较长,叙事明暗线纵横交错,作者心绪复杂变化,学生把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不过,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只要给他们机会,就会展示出来。八年级学生具有好强,好胜的特点。因此教学中,我以讨论交流为主,“还于民”适时引导,这样学生会更易接受。根据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学生学情,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了解鲁迅先生中青年时代的心路历程。
2、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品味文章中富有感彩的语言。
3、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诚正直的高贵品质;体会鲁迅先生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培养自己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教学重点难点
由于本文篇幅较长,涉及的人和事较多。如果讲课时不分巨细、面面俱到,势必会顾此失彼,给学生“零碎”的感觉。所以我设计的本课重点为: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难点为:品味文章中富有感彩的语言,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
这篇课文我设计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第一个课时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了解鲁迅先生中青年时代的心路历程;概括主要事件,梳理行文结构。第二课时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品味文章中富有感彩的语言,理解作者感情,探究文章主题。
(五)教法与学法
新课程的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特制定如下教学与学习的方法:
1、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当今课堂教学一股清新的活水,能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命。采用情境教学,可以较好地扣住教材特点,落实教材因素和学生因素,强化训练目标,引诱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朗读感受法
《藤野先生》这篇回忆性散文写的是作者终生难忘的伟大的人,记的是震动作者灵魂的典型的事,因此不管是议论抒情的语言还是写人记事的语言,都包含感情。学习中,指导学生多朗读,运用齐读,精读、默读等阅读方法,让学生与课文进行多次接触,心灵融入浓浓情感之中。
3、质疑探究法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看到成功的记录,这种成就感促使学生可持续性地发展。
4、讨论分析法
这既是个体的学习,又是团体的学习。讨论是一种双向或多向的活动,当中体现了个体的思维,又有思维的碰撞、磨合、吸纳,是合作学习的体现。
学法
学法指导:依据“三有利”原则。
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思维。
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以利于学生终身可持发展。
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六)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听一段故事
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为什么在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
好的导语犹如唱戏前的开台锣鼓一样未开台先叫座,再配以《思念》。
(此导语设计贴近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从大家熟悉的寿镜吾先生导入,然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自然引出本课内容。导语的设计意在“温故而知新”。既简洁,节省时间,又能一下子触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急于了解鲁迅先生的洋老师,激发学生再次细读课文的欲望。)
二、初读感知,说一说事件
1、学生默读课文,标示段序,初步感知文意。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2、速读,概括。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所写的事件,并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1)清国留学生赏樱花。
(2)清国留学生学跳舞。
(3)到仙台受到“优待”。
(4)初见藤野先生。
(5)藤野先生为“我”添改讲义。
(6)藤野先生教“我”修改解剖图。
(7)藤野先生关心“我”的解剖实习。
(8)藤野先生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
(9)匿名信事件。
(10)看电影事件。
(11)“我”向藤野先生辞别。
(12)离开仙台失去联系。
(13)感激怀念藤野先生。
(14)丢、寻讲义,受到鼓舞。
3、分类梳理。
根据这十几件事与刻画人物的关系,我们将这些事件分为三类,并分别说说不同类别事例的作用。
第一类:写藤野先生其人,直接为刻画人物服务。
第二类:写作者离开藤野先生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感激之情。
第三类:字里行间并末写藤野的事件。
三、研读赏析:说一说藤野
跳读课文,寻找课文中描写藤野先生的文字,让学生以”从________中,我感受到藤野先生的……“这样的句型说话,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引导学生认识藤野先生的形象,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事例:思想品质
1、添改讲义: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2、纠正解剖图:热情关心,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习:正直无私,真挚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探索研究,实事求是。
归纳塑造人物的方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通过事件表现人物特点。
小结:给题目添加修饰词,概括总结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
(正直热诚)(治学严谨)(工作认真负责)(对学生严格要求)(具有求实精神)(没有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
四、合作探究:说一说鲁迅
怀念藤野先生是文章的一条明线,本文还有另外的一条线索,就是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许多材料,如写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写仙台医专日本人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写作者的弃医从文,都是围绕着这条内在线索,为了让学生很好的把握这两条线索,体会文章篇幅虽长,却脉络分明,材料虽多却秩序井然,为了让学生把握还双线的脉络。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1、本文是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年后写的,你能不能读出字里行间鲁迅流露出的情感呢?学生速读课文,找出能体现鲁迅对藤野先生怀念的文字
2、文章这篇课文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却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从这些文字中你能看到一个什么样的鲁迅呢?
在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中,教师穿插介绍鲁迅弃医从文的经历、仙台学医的动机,在∨喊》自序中写到”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医,一面有促进了国人对维新的信仰。“可见他是怀着救国救民的思想选择了医学这一职业的。可是,当在学医的过程中,看到了毙中国人的影片后,而且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鲁迅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于是促进了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产生。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是做毫无意义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素,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首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3、写藤野先生与爱国是否?二者有无交点?
这三个问题环环相连,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理清文章的脉络。
二者并不矛盾,因为爱国而学医、因学医而见藤野先生、因爱国而弃医、因弃医而别藤野先生!文章的主题也水到渠成。写学医弃医,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之情,也更深刻、含蓄地表现出作者的赤诚爱国情。
五、学以致用:写一写老师
在本文中,鲁迅塑造了一位认真负责,热情诚恳的严师的形象。作者是如何写人的?
写法归纳:如何写人?
(1)通过肖像描写刻画人。
找出文中对藤野先生的肖像描写,作者抓住了藤野先生的那些特征?
外貌特征: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白描手法)。
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声调:缓慢而有顿挫。
作者抓住这些主要特征,将一个正直的学者形象描绘的栩栩如生。然后作者又从目睹道先生大大小小的书的情景和耳闻先生的衣着模糊,来表现先生的严于治学和生活俭朴的崇高品德。
(2)通过事件来写人。
2、活学活用“猜猜他是谁?”
学习本文“写人抓特征”,几笔勾勒出藤野先生外貌的白描手法,写出同班同学的外貌或典型性格特征。
教师收齐后打乱,再分发给同学,大家根据所写的特征推断这是哪位同学。
请几位同学交流,然后研究为什么猜(不)中的原因,明确写人必须抓住特征。
3、回忆自己读书生活中哪位老师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仿照本文的写法,以“我的老师”为题写一篇文章。(课堂列提纲,课后完成)
藤野先生说课稿2
一、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生于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19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鲁迅先生以笔为戈,战斗一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二、故事背景
19,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19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鲁迅在仙台学医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挚的情谊。
鲁迅与藤野先生分别后的1926年,正值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高潮时期,也是鲁迅世界观发生伟大飞跃的时期。这年秋天,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写成的。
三、文学常识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其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其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空限制,但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
四、理解词义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摸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
标致: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斗乱:飞腾杂乱。
客死:死在异国他乡。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模胡:即“模糊”,这里指马虎、不讲究。
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不逊:无礼。逊,谦逊。
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名。匿,隐藏。
犹言:如同说。
诘责:质问并责备。
托辞:借口。
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适值:正好遇到。
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疾,痛恨。
五、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3):写作者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第二部分(4-35):写“我”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分别。
第三部分(36-38):写“我”离别藤野先生后对他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六、问题归纳
1、“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
首先是感激、怀念,然后是因“状况无聊”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愧疚之情、
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描写了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流露出作者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情绪、反衬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3、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原因是“物以稀为贵”,句中的“大概”的理解?
物以稀为贵”,包含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4、怎样理解xxx这句话?
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的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受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话中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
5、“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句中的“何尝”是什么意思?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其沉痛的情感、
6、“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
前一个指受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日本青年学生;后一个“他们”指闲看枪毙犯人的麻木的中国人。
7、文章的结尾有何作用?
这一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精神统一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8、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感激、怀念,体现在: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的照片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9、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你怎样看待鲁迅的这样行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原因:在课堂上看电影时,看到中国人那种麻木、不觉醒的精神状态,他认为学医只能医其身体上的痛苦,而不能医其心灵上的疾病,只有拿起笔写文章,才能唤醒国人的不觉醒的意识。
表达情感:这是鲁迅崇高的精神境界的反映,表现了他总是站在国家与民族利益的高度想问题与做事情,将自己的人生与祖国和民族联系起来,具有极强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尊心。
10、匿名信事件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
倍受岐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愿望。
“看电影事件”使作者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上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医治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
鲁迅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精神,这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
七、课文主题
《藤野先生》这篇回忆性散文,记叙了作者留学日本时的生活片段。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情、认真负责,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并表述了作者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和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篇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藤野先生说课稿3
一、说教材
《藤野先生》选自部编版高中语文课本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这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本文通过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亲身经历,穿插展现了藤野先生的性格特征与作者爱国思想的转变,体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谢和怀念,以及对祖国和人民深切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热爱之情。
本文属于记事比较零散的散文,因此对散文线索的把握尤为重要,因此我将此作为授课重难点。
二、说学情
我们常说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八年级的学生对于基本词汇的积累已经到达了比较熟练的程度,对于散文文体也不陌生了,但理解散文的能力仍存在不足。如何把握散文线索、分析人物性格特征需要进一步的训练。
所以,我将如何把握散文线索和如何准确分析人物性格特征作为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把握文章的线索。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能较准确地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本文创作时的时代背景,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内容,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可较为熟练地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文本线索,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是将学生从生活中带进文本的过程。因此,在这一环节中,我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请他们说说自己记忆中难忘的老师,并说说原因,在互动中顺势引题。
在导入环节过程中加以互动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顺势引入课题。
(二)整体感知
首先,请学生回忆之前所学的散文线索的定义(即作者对散文语言材料的梳理及组织方式)。这之后,请学生大致归纳本篇文章所写的事情。学生概括出文中详写的四件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归纳出前两件事情是关于藤野先生,后两件事情是表达作者的爱国情感。
这时,教师总结叙事性散文的线索分析方法,即归纳事件大意再分类。通过这样的流程,学生能够顺利分析出线索,概括出文章的脉络,为接下来深入文本做好铺垫。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通过文章细节反映整篇文章,引导学生把握文章主旨。
首先我会请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梳理有关藤野先生的事情,同时找出文章中详写和略写的地方。
通过阅读和思考,学生们不难找出:详写的有改讲义和送别;略写的有被当做扒手、询问裹小脚、担心作者不参加解剖课。找出这些事件,也就找出了人物性格的分析对象。之后,我会围绕“改讲义”这一事件重点讲解,结合具体文本,分析这件事情体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性格特征(1.作为学者,治学严谨;作为教师,认真负责2.尊重他人,没有民族间的偏见)。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又一次回顾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接着,我会请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分析剩余的几件事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这一环节是学生对人物形象分析方法的运用以及合作探究的环节,学生在梳理课文内容的过程中,将熟悉并巩固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
(四)延伸作业
在这个环节,我会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结合本文中的另外两件事谈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个环节,是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要环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认识到,本文饱含作者深切的爱国情感和对祖国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学生也认识到,散文的情感常常是有层次的。在研读散文情感的时候,引导学生结合背景深层挖掘文本材料,给之后的散文学习及分析以观念及方法上的启发。
七、说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说课稿4
一、说教材
(一)文本的解读
《藤野先生》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情,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二)教学的设想
以其他人物的活动为切入点,解读《藤野先生》一文特定的社会环境。作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去仙台学医,后来又弃医从文?鲁迅先生是抱着医学救国的理想去日本求学的。后来为什么思想发生了转变?其中三件事对鲁迅先生影响极大。一是“东京见闻”。二是“匿名信事件”。三是“放电影事件”。
1.引领学生深入细致地解读文本,破解鲁迅先生发生思想转变的密码。鲁迅先生在仙台求学时期,文章写了“藤野先生认真地为我添改讲义”;“藤野先生纠正我的解剖图”;“藤野先生询问我中国人尊重鬼”的三件事。通过这三件典型事例,表现藤野先生正直,无偏见,热情关心异族学生。这些就是藤野先生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原因。此外,向“我”询问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这件事。一方面是表现藤野先生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另一方面,也是促使鲁迅先生深层次的思考中国社会现状的问题。鲁迅先生“很为难的时候”,就是不敢面对国民劣根性的时候,因为“裹脚”裹住的不仅是中国女人的脚,裹住的还有中国向前发展的脚;沉睡的雄狮,向前进取的脚;以及中华民族实现梦想的脚。鲁迅先生“很为难的时候”还是藤野先生引发鲁迅思想转变的关键所在。使他深刻地认识到医学只能拯救人的肉体而无法唤醒沉睡的国人。唯有“呐喊”才能唤醒全体国民。正是这个原因,鲁迅才离开藤野先生,坚定地走上了弃医从文的道路。
2.引领学生了解叙事作品的文体特点,概括作者的写作风格。《藤野先生》是以鲁迅先生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还有一条内在的暗线,这就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材料很多,如写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写仙台医专日本“爱国青年寻畔和看电影事件”,写作者弃医从文都是围绕这条内在的线索来组织的。文章篇幅虽长,但脉络分明,材料虽多,却井然有序。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是刻画人物抓住特征,突出精神品格。文中通过具体的几件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1)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添改讲义。说明藤野先生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
(2)纠正解剖图。体现藤野先生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的工作态度。
(3)关心解剖实习。表现藤野先生待人热情诚恳的性格特征。
(4)向“我”了解女人裹脚,表现藤野先生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此外,还用了一些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的特征。如写藤野先生,写他的“黑瘦”,“八字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着眼睛”夹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糊”,冬天穿外套,用白描的手法,勾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如写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这段话,抓住了盘辫子这个细节,反映清国留学生的精神面貌。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幽默的语气,诙谐的口气,对他们进行似褒实贬的讽刺,刻画了他们丑恶的群像,揭示这些留学生庸俗腐朽的思想本质,浸透着对他们的厌恶之情。此外,本文的语言特点富有浓厚的感情色彩。不论是抒情议论的语言,还是震撼作者灵魂的典型事例,字里行间都充溢着作者忧国忧民的感情。这些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去领悟。
(二)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思路和线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抓住文章的主要特征。
2.领悟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怀,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
(三)教学难点重点
“医学救国”至“弃医从文”的转化原因及过程。
二、说教学流程
(一)要求学生查找文献资料,了解作者写《藤野先生》的历史背景。
(二)默读全文,给生字词注音,释义。
(三)设置教学问题,师生共同交流
1.全文是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述线索的,是一条明线,还有一条暗线,就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请举事例说明。
2.本文最主要的写作特点是人物刻画抓住特征,突出精神品格。文中写了哪几件事,从不同的侧面表现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3.结合课文的语句,分析本文刻画人物的表现手法。
三、说课后拓展
(一)文章的标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写其他事情的。这些事与藤野先生有什么关系?
(二)为什么作者对在仙台所受到的优待用“大概是物以稀为贵”来解释呢?
(三)作者为什么要离开东京来到仙台?后来为什么弃医从文?用概括性的语言进行表述。
藤野先生说课稿5
【说教材及学情】
首先我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篇课文是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期间,正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毒害,但藤野先生毫不受恶劣空气的影响。鲁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怀着感激的心情,颂扬了他的师德,颂扬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八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对鲁迅先生的文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对于文章的把握也会相对容易些。
【说三维目标】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藤野先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法,理解描写藤野先生和我在求学来往之间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藤野先生无私的精神,并让这种情感得到升华。
【说重难点】
我将理解课文中描写藤野先生和我之间交往的句子并受到感染作为我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说教法学法】
结合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读书指导法、主问题法、关键词法的教法以及探究法、讨论法、圈点勾勒法的学法,最后再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重点开展我的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要说说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环节如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有没有让你敬佩的老师,请同学们上讲台来谈谈你的感受,从而顺势地引出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题《藤野先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课堂氛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请同学们借助手边的工具书去预习这篇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把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描写藤野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的句子画出来,同桌进行讨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为下面的细读课文奠定基础。
三、研读课文,分析内容
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我会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通过分小组读、分角色读、全班读的形式朗读本篇课文。接下来顺势抛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将课文中描写藤野先生帮我修改讲义,还有帮助我学习解剖学的句子找出来仔细品味。全班进行交流合作,然后派代表起来回答问题,用时5分钟。老师再进行适时点拨与总结。通过对文章的分析,学生能够体会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严格要求、正直无私的高贵品质。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继续播放藤野先生与作者交往的小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这种情感,并让这种情感得到升华。
五、作业布置
说课即将接近尾声,作业布置如下。
观察身边让你感触最深的事,先和朋友进行交流,明天我们一起来交流与讨论。
【说板书设计】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本课内容,板书设计如下: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各位考官!
藤野先生说课稿6
一、说教材
该课文是八年级下期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生活侧面,揭示人生意义。《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19夏末至19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期间,正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毒害,但藤野先生毫不受恶劣空气的影响。鲁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怀着感激的心情,颂扬了他的师德,颂扬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鲁迅原来想走“学医救国”的道路,但“匿名信**”和“电影事件”极大地伤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使鲁迅认识到要拯救国家,就要医治国民的麻木、愚昧,这就需要用文艺唤醒沉睡的国民。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这一举动正是作者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表现。我们也知道初中的学生也正处于自我意识觉醒,青春叛逆时期,让他们了解名人、伟人的经历,理解他们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可以唤起学生内心美好的情感,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追求。所以依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2、理清思路,梳理线索,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3、学习选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
4、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让学生感受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所在。
二、说教法、学法
本文篇幅较长,涉及的人和事较多。教学需要2个课时。而且如果讲课时不分巨细、面面俱到,势必会顾此失彼,给学生“零碎”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突出重点、难点。在这篇文章的两个重点中,和藤野先生的交往是叙事线索,学生比较好把握,所以我把攻克“感受藤野先生高贵品质”这一重点,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体会鲁迅的爱国主义精神。从易到难的掌握本文的两个重点。而课堂要真正地成为学生的课堂,真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必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此,我设计一中心“问题”促使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法,在合作交流中完成对课文的解读,引导学生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但要领会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感,课文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强烈的思想感情的词语、句子,就必须让学生通过朗读获得体验。
三、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出示“读一读,写一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二)导入新课
学必求良师。一位好的老师有时会对学生的终身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鲁迅在国家风雨飘摇的时候,远赴他国求学,在苦苦追求而屡遭侮辱时,一位恩师以无私的爱和真诚的帮助给了鲁迅莫大的斗争勇气。这位恩师就是——藤野先生。
(三)整体感知,探讨研读:
第一:首先让学生阅读标题,揣测文章内容,思考如果没有阅读课文,假如让你来写这篇文章,你会写些什么,主题会是什么?此环节让学生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
学生一般会说写一些和老师之间发生的故事,用写事来反映这个人。这时候老师表扬学生,因为他的写作思路和大文豪鲁迅是一样的。然而,老师此时也要点到课文是从开头就开始写鲁迅和藤野先生之间的故事吗?引起学生对文章段落层次的思考及鲁迅这样安排材料的意图。
第二:让学生默读全文,圈点出文章变换的几个地点,层次按照时间和地点的转移划分文章的段落,明确本文的段落层次,重点研读鲁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部分。
(1)在 ,表达对 的厌恶;
(2)在 ,回忆与 的交往;
(3)在 ,表达对藤野先生的 和 。
(通过圈点整体感知文章结构,从而明确全文是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
(四)研读赏析
在这一环节重点突破本课的另一个个学习重点——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并学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写作方法。要求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速读第二部分“在仙台”。(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对课文的理解)
(1)、在这一部分主要叙述了哪几件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评价鲁迅心中的藤野先生。说说理由。
结合第一题总结出这一部分共叙述了四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多方面的高尚品质:(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完成板书。)
修改我的讲义——正直热诚、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热情关心、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习——正直无私、真挚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认真求实、治学严谨
使学生认识到通过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的好处。在第二题中通过“伟大”这个词,连通课文的前后,让学生重点了解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这一高尚品质,鲁迅虽然是弱国的国民,但藤野先生却给他满腔热忱的帮助和指导,鲁迅的医学专业成绩“及格”。这“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可日本的“爱国青年”对此却无端猜疑,“借”了鲁迅的笔记查看,他们的言行充满对弱国国民的歧视。藤野先生和“爱国青年”对鲁迅的态度截然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遇到了一个如此好的老师,可鲁迅又为什么会弃医从文呢?是什么触动了他?(引起学生的思考,自然地过渡到第二课时的重点内容。)
藤野先生说课稿7
【说教材】
1、对课文的理解:
该课文是八年级下期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生活侧面,揭示人生意义。《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写此文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清文章思路和线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叙事能与抒情有机结合,能抓住主要特征写人。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培养默读的技能。通过综合知识积累,拓展视野,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脉络。
⑶情感与价值目标:
体会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其中把握内容和主题,学习记叙文中选取典型的事例真实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的写作方法,感受藤野形象是学习重点。
对鲁迅弃医从文的行为的理解把握鲁迅思想成长的脉络是教学难点。
【说教法学法】
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深刻,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了解写作本文时的鲁迅和文中鲁迅的时代处境,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采用资料搜集法、交流讨论法,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精神。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拓深文章的内容。
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辨色彩,要让学生。所以教法重点就在探究学习上,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之后,可采用讨论法、仿写法等学法。
【说教学过程】
整体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大理念,特别是融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来,大容量,课堂建构的高、精、深也成了一种趋向。因此我采取了拓展迁移式、质疑深入式、比较赏析式的教学思路,安排了三课时分层推进。
第一课时
要求学生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掌握字词、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的写作线索之一──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1、听读课文圈点出需要积累的词语,解决生字词为研习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2、请学生根据提前从网络、书籍等渠道收集到的有关鲁迅的资料,从生平经历、性格特点、文学贡献三个方面进行四人小组的合作讨论交流,每组派一个代表选择一个方面谈谈对鲁迅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理解鲁迅的爱国思想,理解鲁迅留学日本是为了寻求救国之路。
3、让学生默读全文,圈点出文章变换的几个地点,层次按照时间和地点的转移划分文章的段落,将课件中的空缺处填写完整:
⑴在__________,表达对__________的厌恶;
⑵在__________,回忆与__________的交往;
⑶在__________,表达对藤野先生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在资料交流讨论环节中,可以培养学生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通过圈点整体感知文章结构,从而明确全文是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
第二课时
安排了拓展延伸──质疑创造──比较赏析的教学环节。利用文章多层面的内容,通过拓展延伸,把握对文章感情线索──鲁迅的爱国之情的理解,并在拓展延伸的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与质量,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的发展,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让课内教学走向课外,同时能提高学生的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导入
打开自制教学软件《藤野先生》封面,在乐曲的伴奏下介绍参读材料: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此诗译成白话诗:
祖国啊,我的心灵无法逃脱丘比特的神箭,
虽然你风雨飘摇,像夜晚一样黑暗。
即使你并不了解我的情感,
我也要将一腔热血向你奉献!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对鲁迅爱国之情的钦佩感慨,营造一种激昂的课堂教学气氛。
二、拓展延伸
1、读:
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圈点出描写“清国留学生”外貌的词语,标注出他们在日本东京做的事情是什么。
2、说:
教师利用课件介绍我国的“辫子文化”,让学生迅速默读一篇文章──鲁迅《头发的故事》(节选),然后讨论“清国留学生”辫子盘在头顶,说明什么?
补充课外阅读资料,拓宽阅读视野培养学生检索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独立理解这些“清国留学生”的本质是效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党。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学理念。
同时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到鲁迅白描手法刻画灵魂的高超艺术功力,鲁迅抓住“盘辫子”的特点写“清国留学生”的外貌,与其说是写外貌,不如说是画灵魂──他以简洁而又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极深刻、极丰富的内容,有画龙点睛之效。使学生的艺术认识能力有所提高。让学生感受到鲁迅抱有满腔的爱国热情。
3、说:老师提出话题:“如果没有爱国热情,鲁迅就_______________”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言。
例如:如果没有爱国热情鲁迅就不会东渡日本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如果没有爱国热情,鲁迅就不会厌恶“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就不会对东京充满失望之情,就不会前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就不会弃医从文……
这一个话题可以激活学生所有的思维,设置了一座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对话的桥梁,在这种逆向分析中,学生独立自主的了解了行文的严谨结构,加深了对作品主题的深入理解,体会到作品的感情线索是鲁迅的爱国之情。
三、质疑创造
1、速读全文,参照参考资料填表说明作者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序号事例思想品质
1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
2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2、质疑:
让学生讨论:这个答案正确吗?学生先是认为正确。我提供下列名言,启发他们质疑:
朱熹: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陆九渊: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然后启发指导质疑,鼓励创造:
⑴典型事例是四个吗?
⑵藤野先生的品质仅仅是“认真负责”、“严格要求”之类吗?
⑶藤野先生是否对每个学生都如此“认真负责”?
⑷仅仅说说藤野先生“不怀民族偏见”准确吗?
通过阅读参读材料二──当代研究鲁迅的专家、上海华东师大教授王晓明先生《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第3章《离乡者的悲哀》(节选)以及参读材料之三──藤野先生的《谨忆周树人君》,可以得出结论了──藤野先生的品质是: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与尊重。这,是比“认真负责”之类更难能可贵、也更使鲁迅感激和终生怀念的品质。“认真负责”之类,失之肤浅。因此,方才的表格应改成:
序号事例
思想品质
浅层的深层的
1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与尊重。
2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5惜别友好与尊重
新课程标准第一句话就说:“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这要求语文教学也要把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而创造,往往始于一个“疑”字。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质疑和创造。完成学习本文选取典型的事例真实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的写作方法,感受藤野形象的学习重点。
四、比较赏析
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从两个角度比较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
1、藤野先生与其他关心鲁迅先生的教职员的比较:
正衬藤野先生的品质。这些人关心鲁迅,只是“物以稀为贵”,不是尊重。
2、藤野先生与“爱国青年”的比较:
反衬藤野先生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和尊重。
在比较分析中,引导学生理解鲁迅离开仙台的原因──因为爱国的热情,所以鲁迅要寻求别样的道路来改变国民的精神面貌。
这个教学环节是利用文章多层面的对比,通过反复的比较赏析,把握文章特色,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完成教学难点──理解鲁迅弃医从文的行为把握鲁迅思想成长的脉络。
五、总结归纳
本文以作者与的交往叙事线索,以作者的爱国之情为感情线索,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怀念之情。
第三课时
分析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的语言,感受鲁迅的爱国之情。
齐声朗读文章的第三部分,感受作者对的赞颂和思念之情。
〖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在东京失望厌恶
在仙台思想改变
回国后思念感激
藤野先生说课稿8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藤野先生》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在频繁更换篇目的语文教科里,能一而再、再而三被保留的,便是名篇中的名篇,鲁迅的《藤野先生》便是这样的经典。这篇回忆录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学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2、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的的确立
1)新课标要求本单元教学,要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要继续了解叙事精华作品的文本特征,还要注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
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思路和线索;体会作者感情。
2、过程和方法目标:抓住精进的段落,深入领会重点语句对文章的感知有整体到局部,深入作品的意境。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学中始终要突出以学生为本位的思想。
教学重点:
1、正确朗读,理清思路和线索,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并学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
二、说学情
初二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散文知识,本文可以侧重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品读分析。但是同时学生不能真正领悟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需要老师加以引导,就会使学生更好进入作品的天地。另外,学生个性鲜明,但语文基础与语文能力较差,个体间学习水平差距比较大。重点难点的突破有一定的挑战。
三、说教法、学法
新课程的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特制定如下教学与学习的方法:
(一)教法
1、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当今课堂教学一股清新的活水,能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命。采用情境教学,可以较好地扣住教材特点,落实教材因素和学生因素,强化训练目标,引诱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朗读感受法
《藤野先生》这篇回忆性散文写的是作者终生难忘的伟大的人,记的是震动作者灵魂的典型的事,因此不管是议论抒情的语言还是写人记事的语言,都包含感情。学习中,指导学生多朗读,运用齐读,精读、默读等阅读方法,让学生与课文进行多次接触,心灵融入浓浓情感之中
3、质疑探究法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看到成功的记录,这种成就感促使学生可持续性地发展。
4、讨论分析法
这既是个体的学习,又是团体的学习。讨论是一种双向或多向的活动,当中体现了个体的思维,又有思维的碰撞、磨合、吸纳,是合作学习的体现。
(二)学法。(依据“三有利”原则)
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思维。
②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以利于学生终身可持发展。
③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无论采用什么教学方法,最终还得落实到学生身上,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345”优质高效课堂模式,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上。学法具体如下:
1朗读法:指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课文语言的韵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七个环节展开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前利用多媒体播放日本古筝曲《樱花》,创设情境
这节课,我设计的导语是: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期间最尊重的老师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最看中的作品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今天我们就跟随鲁迅去认识这位可敬的异国教师——藤野先生。
(二)明确目标,任务引领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一开始就知道教师期望他们做什么,那么他们便能更好地组织学习这节课我确定的学习目标是(同教学重点)。
(三)资料助读,检查预习
指名学生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介绍鲁迅,其他学生进行补充,教师做总结,帮助学生进行文学常识的积累。
(四)感受课文,自主学习
学生带着问题看大屏幕展示的思考题:
(1)文章写了那么多的事,这些事发生在哪里?分别在文章的哪些段落里?
(2)文章的叙事线索是什么?
(3)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本文的线索有明线和暗线明线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的过程组成
暗线主要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来贯穿始终
3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表达了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过渡:我们感知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感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下面我们就随着作者的叙述,去深入的了解一下藤野先生,去找找作者深深怀念藤野先生的原因。
(五)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以多媒体出示问题,适时引导学生同桌合作、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可以取得相互启迪、相互弥补、相互质疑、相互竞争的效果,从而对课文加深了理解,进而解决了教学难点。
这节课,主要探讨的问题如下:(学生带着问题快速阅读课文“在仙台”部分)
1、在这一部分里,作者主要记叙了哪几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2、你认为最让鲁迅先生感动的是什么?说说理由
3、那段感人至深又发人深省的往事是什么?请你带着感情复述一下这件往事
(学生在自主学习后讨论明确:)
1、共记叙了四件事:
修改我的讲义——正直热诚、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热情关心、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习——正直无私、真挚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认真求实、治学严谨
2、最让鲁迅先生感动的是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当时的社会贫穷落后,处处受辱挨打而藤野先生却诚恳地对待作者这样一个弱国子民,真诚的帮助一位来自弱国的学生
3、弃医从文(学生复述后,再请同学予以评价,重在体会作者的感情)
【教师小结】:作者选择了弃医从文,因为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及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鲁迅先生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他当年弃医从文的原因,贯穿着一种情怀,那就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六)重点研读,品味语言
品味语言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感,发展思维能力应教给学生品味语言的方法,可以首先从关键词入手,其次从句式入手,最后从修辞入手。
我将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涵咏品味语言,记住文笔精华。
[学生很容易找到第一段对清国留学生的描写、对藤野先生的外貌描写等处佳句]
(七)体验反思,巩固检测
鲁迅先生一生有多次重大的选择,每一次选择的支点都是民族的利益、民族的前途,这不能不令我们感动尽管我们同学的年龄不大,生活中一定也有不少选择请说出来和大家一起交流,也和鲁迅先生比较一下,看看你选择的支点是什么?与鲁迅有什么不同?
藤野先生说课稿9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藤野先生》,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藤野先生》选自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选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在日本的留学生活,热烈赞颂了藤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和踏实严谨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合理把握学情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基础,也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语文积累,具有文本分析的能力,对常见的人物描写的方法也有所掌握,也学习过鲁迅先生的其他文章,对鲁迅有所了解,但是本文鲁迅先生所表达的情感对他们来说难以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引导。此外,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独立或与人合作解决一些问题,对于问题的看法还有自己的观点,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与学情,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通过反复阅读,结合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事例,感知藤野先生人物形象。
3、体会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感受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感知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我的教学重点,体会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感受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我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目标和文本特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等。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会采用谈话式导入:老师在我们每个人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相信在同学们的记忆里一定有一位给你们留下深刻印象,令你们难忘的老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藤野先生也是一位老师,鲁迅先生在课文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为什么鲁迅先生会这么说?藤野先生又是个什么样的人?让我们一起走进《藤野先生》,来看看鲁迅先生眼中的藤野先生是什么样子的。
(二)整体感知
在整体感知环节,由于在课前已经提前给学生布置过了预习作业,所以我会先找学生简单说一说他所了解的鲁迅先生。
接下来我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书下注释与工具书解决生字词。解决生字词可以扫清阅读障碍,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大致的把握,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打基础。
最后,我再引导学生通读文章,思考文章一共提到了几次地点的转变,并结合文中地点的转变,说一说在每个地方都发生了什么事?学生通读文章,找出文章一共提到了三次地点的转变,即从东京到仙台再到离开仙台。并根据地点转变概括出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感,在仙台的学习生活以及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1、再读文章,找到藤野先生第一次出现的段落,画出原文中对藤野先生描写的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进一步思考,与同桌讨论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学生找到在第六段第一次出现了藤野先生,并画出原文语句,明确这一段用了外貌描写与动作描写,抓住了藤野先生的外貌特征与具体动作,将一个正直的学者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表现出藤野先生严于治学。
2、接下来我会提问第二个问题:继续阅读,概括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发生的几件事,从这几件事中能看出藤野先生什么样的品质?小组共同讨论后,我会指定两三位学生名来回答,一同总结,明确文中共写了四件事:1、添改讲义;2、纠正解剖图;3、关心解剖实习;4、了解中国女人裹脚。体现出藤野先生认真负责、正直热诚、治学严谨的品质。
3、顺势我会提出第三个问题:找到发生了哪些事情使得作者离开仙台,放弃学医?学生概括出发生了匿名信事件与看电影时间两件事。继续提问:这两件事看似和藤野先生无关,作者为什么要写?而这两件事又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小组讨论交流后,结合我的引导共同总结,明确答案:在这两件事中作者写了一群与藤野先生完全不同的日本人,通过强烈的对比,能够表现出藤野先生对作者的关心和尊重以及他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对日本“爱国青年”表示愤懑,是由于他们看不起中国人;看电影之后毅然决定弃医从文,更是出于爱国的考虑,这都体现出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4、最后我会让学生仔细阅读文章最后一部分,思考作者离开日本后为什么如此怀念藤野先生。找学生回答后,共同探讨得出:藤野先生与其他人完全不同,他关心作者、尊重作者,藤野先生的关爱与帮助是作者在日本感受到的唯一的温暖与光明,藤野先生关爱学生、治学严谨,他不歧视来自弱国的子民,不轻视来自于被凌辱的中国的作者,毫无民族偏见。
通过以上环节我达成了我的三维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延伸作业
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拓展延伸环节我设计为: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所读过的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
最后,我会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给学生留这样一个作业:选一位任课老师,抓住他的特点写一段话,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要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
藤野先生说课稿10
一、教材分析
《中学语文课标》要求,阅读文学类作品时,要体验情感,领悟主题,得到启示,能够正确评价作品,并且会品味语言。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学习叙述类文学作品,选用鲁迅的《藤野先生》我认为比较恰当,但是难度较大。鲁迅在文中回顾了留学日本的经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赞美了藤野先生的的高贵品格,又把爱国情感融汇其中,很巧妙。
二、学情及学法分析
初二的学生学习本文,有一定的难度,一是阅历较浅,二是心理不够成熟。
鲁迅在写作时,一向把自己的思想藏得很深,他说的与他想的往往不同。
鉴于以上原因,课上要多用阅读品味思考的方法,在老师的讲授引导下,看清文中的鲁迅。安排两课时,一课时归纳事件,及人物性格,完成重点。二课时归纳主题,解决句义,突破难点。实际操作时,目标重点难点是交融的。
三、目标
根据三维目标的要求,依据以上的分析,制定目标如下:
1.阅读中识字解词,归纳事件,整理思路。
2.品味中辨析重点词句的运用,体会深远含义。
3.喜欢本文,进而喜欢鲁迅,喜欢推敲咀嚼文学作品。
4.教学重点是写人的具体化,难点是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对主题的理解。
四、过程
1.导入:板书文章标题后,提问:“藤野先生是谁?”直接切入文章的主人公。
预习过的学生,就可以答出“鲁迅的老师”。
再提问:“什么时候的老师?”
也可以答出“留学日本时的老师“。
三提问:“鲁迅认为这个老师怎么样?”
这一问题是击中难点,初二学生不容易说清楚。于是引导学生阅读文本。
2. 一读文本:找出文中写了关于藤野的几件事。此环节要尽量多给学生自学的时间, 教师学生都要保持安静。学生利用以往的学习经验,完全可以归纳出来。教师不要代劳,不要养成学生课堂懒惰的习惯。
师生共同明确:
(一)相识。<生活朴素,教学严谨>
(二)改讲义。<严格要求,循循善诱>
(三)问裹脚。<实事求是>
(四)漏题门。<正义感。>(此处会有学生质疑,“藤野”对此事并无表示。这时要引导学生细读这段文章,“我便将这事告知了藤野先生;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诘责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并且要求他们将检查的'结果,发表出来。”这后面的表态和行动,有没有藤野参与。学生会发生激烈的讨论,最后明确“也”字的意义,应该有藤野参与。此处提醒学生读书要仔细。点击难点)
(五)话别<师生情深>
小结:可见藤野是鲁迅最感激、最爱戴、最敬仰的一位恩师。板书
在这一环节中,应该不断突出重点,归纳出事件之后,分析人物性格,就是要注意引导学生写人的具体化。比如话别一段,“我”告知他将离开,写藤的神态,“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写出了人物内心丰富的情感变化,伤心,想挽留,又无可挽留。想表示悲伤,坚韧的个性又使他掩蔽。于是“我”急忙安慰。师生二人,可谓心有灵犀,令人感动。
在“将走的前几天,他叫我到他家里去,交给我一张照相,后面写着两个字道:“惜别”,还说希望将我的也送他。但我这时适值没有照相了;他便叮嘱我将来照了寄给他,并且时时通信告诉他此后的状况。”一段,质朴的叙述,浅白的语言,却浸透了依依离别的深情。
大家齐读,品味,体验没有抒情胜于抒情的效果。
五、总结说课
这是我安排的第一课时,依据课标和教学理念,我主要运用了阅读品味法,朗读体验法。注重教师的启发引导,同时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的个性张扬。在具体操作时,还要注意“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原则,把握学生的思维发展和情绪变化。
板书:
藤野先生
鲁迅
感激
爱戴
恩师
敬仰
藤野先生说课稿11
教学重点:
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内容:
1、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2、围绕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来分析文章
教学要求:
1、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2、当堂练习作文片段
教学步骤: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已学过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散文,从中了解到三味书屋中的老先生虽然施行的是封建书塾教育,但思想还算开明,因此,鲁迅对他“很恭敬”。虽是“很恭敬”,但并不是很有感情。藤野先生是鲁迅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一位日本医专的教授,他是一位怎样的老师呢?鲁迅对他的感情又是如何的呢?让我们来一起学习鲁迅的这篇散文《藤野先生》弄个明白。
明确本文出处、教学重点、写作背景以及与《回忆我的母亲》写法上的不同。
二、简介作者
留学目的: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从事了文学,成了一位著名的文学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三、理清全文结构层次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投影显示文章结构层次图如下:
相识前 相识相处时相别后
东京(离往、初到、在)仙台(回)北京
见闻感受;相识肖像;声调深切;怀念相处四件事例:珍藏讲义;悬挂照片;相别神情 话语;多写文章。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那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
分析讲解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
1.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
明确这些语句体现了人物什么特点。(投影显示如下)
(1)外貌描写的句子符合人物身份
(2)动作 体现人物特点
(3)说话声调 治学严谨
(4)介绍解剖学历史 生活俭朴
(5)忘带领结,穿旧外套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
2.学生默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
提问:“我”很吃了一惊的原因是什么?“我”为何感到“不安”?
(2)纠正解剖图
藤野先生对学生要求严格,工作一丝不苟,循循善诱,忽易近人,和蔼地指出鲁迅图中的错,可当时的鲁迅有点任性,口头答应着,心里却不服气。哪个成语可恰当地概括这中情形?试着找出与此成语相反的词语。
(3)关心解剖实习
由“很担心”到“总算放心了”,从中我们了解到藤野先生对鲁迅真诚的关心,为人是多么热情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
投影显示如下:
事情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要求严格
关心解剖实习为人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可贵的求实精神
提问:学了6—23段文字,我们懂得了学写类似作文要注意哪几点?
投影显示如下:
明确:
①学会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②叙事应该有详略
③上下文注意过渡
④叙事时要注意刻画人物的神态。读到此,我们更深地了解到藤野先生为人正直,他真诚地关心着鲁迅,热情地帮助鲁迅,对待鲁迅没有丝毫的民族偏见。读到此,我们会想:在这样一位老师的真诚帮助下,鲁迅定然能实现自己做医生的梦想,学成回国后去治病救人,救人救国。可鲁迅最终却作出了弃医从文的决定,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原因有二:一是因为日本学生怀疑鲁迅考试得了60分是先生泄露了题目,他们根本看不起中国人,因为当时中国是弱国。二是因为看电影时,鲁迅看到中国人为俄国人作侦探日本人抓获要枪毙时,日本学生拍掌欢呼,对中国人民大肆污蔑。鲁迅的民族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同时感到中国人思想的麻木。这时鲁迅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要唤醒人们麻木的思想,当首推文艺。为此,他决定弃医从文。
从上述两件事情,我们可知像藤野先生一样关心鲁迅的人非常少,这就使得藤野先生的真诚帮助、热情关心在鲁迅心中显得犹为珍贵。因此,鲁迅对他特别感激,感情也特别深挚。
3.请一个学生朗读32—35段,要求学生找出师生惜别时两人的神情言行的语句,并仔细揣摩,体会出师生间的真挚情感。“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凄然”、“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叹息”、赠照片、题字、“叮嘱”寄照片和写信。
4.齐读36—38段,明确这一部分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和怀念之情。鲁迅后来给藤野先生寄过照片了吗?写过信了吗?他把老师忘了吗?鲁迅时时记起藤野先生,怀念他,感激他,赞美他,鲁迅对先生的怀念之情具体表现在哪里呢?
①珍藏讲义
②悬挂照片
③多写文章
有关直接写藤野先生的文字,我们今天都讲了,余下的内容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这些事情与藤野先生有何联系?作者是用什么中心意思来统摄全文的?这也就是全文的一条暗线。
小结(投影显示如下):
1.把握全文的结构层次。
2.明确本文的叙事线索。
3.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4.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藤野先生说课稿12
说教学目标:
《藤野先生》是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节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要品味作品中的语言。”本单元教学目标中也提出: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本课的预习提示中也提出:看看作者笔下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鲁迅作品的语言简洁,幽默,耐人寻味,细细体味。由这些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品析字词法,理解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采用简单介绍鲁迅先生的老师的情况引出藤野先生。
“悠悠师生情,拳拳报国心。今天讲什么,藤野先生。”前两句是对今天要学的重点内容的概括,也是对本文的理解的一种提示。这样,先入为主,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板书题目。
接着采用简介寿镜吾、章太炎、藤野这三位鲁迅在文章中写过的老师,引出对藤野的敬仰,尤其是课文的后两段中的话,让学生读,品味情感,引出下一个环节。
二、铭记一份感激
主要分析段落里的“伟大”,因何而伟大,“瞥”字所蕴含的情感。若将“瞥”字改为“深深地注视”会怎样?通过字词的赏析,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
三、感受一种深情
与藤野先生相处的事件。
体会“敬重”所体现出的一种情感。
在此环节,仍然采用本节课所教到的字词赏析方法,让学生通过品析字词,体会其中的情感。
四、体会一种境遇
由文中的四个句子,抓取其中的关健词:无非、大概、当然、特别,从而体会鲁迅先生在日本的境遇,从这些字词里边所生发出的爱国之情。
这个环节主要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方法,由学生在学习了前面的赏析方法后,探讨鲁迅先生的境遇,爱国情感。同时,在此处我将会补充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
说教学方法:
这篇课文教学我采用抓蕴含特殊意义的词,引导学生品析的方法,组织教学。同时,在学了方法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获取新知。
说学法:
本节课主要是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如何才能在20分钟内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找好切入点,需要对学生加以引导,辅以方法。所以本节课,我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在合作交流中探讨,在品味中理解。朗读、交流、品析则是学生在本节课中所用到的主要方法。
藤野先生说课稿1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藤野先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
我将在“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藤野先生》选自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写了作者留学期间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之情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感。学好这篇文章,不仅对学生学习散文有重要影响还可以激发爱国情感。因此,在关注文学表达、思想情感的同时,更要注重德育教育在平时教学中的渗透。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散文知识,但认识往往停留表面,在领悟藤野先生高尚品质和作者思想情感方面需要引导。有些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有些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初二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的爱国之情并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依据前面教材的解说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将“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写作手法”定为教学重点,将“感受作者的爱国之情”定为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的特点及新课改的要求,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提问对话法、引导点拨法、多媒体辅助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预设的学法是:阅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圈点勾画法。联系实际,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针对教材内容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1936年秋天,我国一位大文豪、大革命家去世了,却有记者去采访了远在日本偏远乡村的一名医生。这位医生说:“我虽然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但我所做的不过是给他添改了一些笔记。”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周君”是谁吗?这位医生又是谁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故事,认识这位可敬的异国教师——藤野先生。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感受作者情感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圈点勾画,提出问题:“课文围绕作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学生的概括不够全面,通过归纳,总结出“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裹脚”几件事。
设计意图:在阅读中了解文章大意,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精读课文,理解写法
这一环节我会提出这样一个主问题:
“请用下面的句式表达你对藤野先生的认识:
我从_____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_____的人,因为_____。”
学生发言时我从外貌、工作、生活、对中国的态度上进行归纳点拨,重点分析藤野先生的人格品质,他是一个“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无民族偏见”的人。(板书三个词)并结合时代背景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形成对藤野先生人物形象的完整认知,品味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板书伟大)
设计意图:通过对藤野先生人物形象的深层挖掘,品味其高尚的人格。
(四)合作探究,体会情感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以下两个问题:
1.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弃医从文?
2.藤野先生在鲁迅重要的人生抉择中起到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中体现的鲁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及藤野先生的伟大人格带给作者的勇气。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深入感受鲁迅的爱国情感和对恩师的感激、赞美与怀念之情,从而理解本文的主题。
(五)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我将用下面精练的语言总结本课内容:在鲁迅失望时,是藤野先生给了他希望;在鲁迅受到讥讽时,是藤野先生给了他激励。
引导学生联系自身,选一位对自己影响最深的老师,也将感悟用同样的句式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更好地感悟师生情。
(六)布置作业
假如你是回国后成为作家的鲁迅,请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来表达你的感激之情。
设计意图:这一作业的设计,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还能锻炼其写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鲁迅、正直热忱、治学严谨伟大、无民族偏见
设计意图:这是我的板书设计,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一方面学生一目了然,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
藤野先生说课稿14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古之学者必有师。学必求良师益友。
说说你印象最深刻的一位老师,要求:能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概括他(她)的性格特点,并能说出至少一件有关于他(她)的事,来印证你的结论。
对于老师,鲁迅只写过三个人,一个是《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寿镜吾,一个是《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中的章太炎,再就是这篇课文所写的藤野先生。重温一下,三味书屋的寿镜吾先生给你什么样的印象呢?――极方正、质朴,博学,严格,有点迂腐的儒生,令童年的鲁迅信服、敬畏。那么藤野先生呢?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了解藤野先生的人物形象。
藤野先生是谁?――是鲁迅早年在日本仙台学医时的医学教授。
资料1:
藤野严九郎生于日本福井县,世代为医,藤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医生。曾在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学习解剖学一年。1910月,藤野应聘到仙台医专任解剖学讲师,其时藤野刚刚满27岁。197月6日,即大约鲁迅到仙台前两个月,藤野由讲师升为教授。19,东北帝国大学成立,19仙台医专并入,成为东北帝大医学部,所有校舍、教职员、学生原班未动。19决定成立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学,藤野因学历不够,被迫于6月底提出“请求免职”,7月1日降为临时讲师,8月9日被解除讲师职务。藤野因生活关系,认为可以搞一搞耳鼻喉的工作,到东京三井公司的慈善医院就业。19回故乡自立诊所,1945年在福井逝世。
(这篇散文记叙了作者19至19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段。写作时间则是在离别藤野的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此时已经离开北京在厦门大学任教)
鲁迅心目中的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人?
文中集中的评价:“在我所认为老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
“他的性格,在我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从鲁迅的文字中,你读出了怎样的一个藤野先生?是他的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将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激励的先生。
1、迅速默读课文,采用跳读法,阅读与藤野先生有关的内容,梳理叙事线索。(提醒应注意的部分字词的读音和意义)
――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惜别、怀念)为叙事线索。
2、请根据所阅读的内容,在横线填上适当的词语。找出依据并分析。
藤野先生是一个的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事例概括)
参考:
1)肖像角度:朴素平凡: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白描手法)第6段
2)生活习惯的角度:生活俭朴,不拘小节,不修边幅。第9、10段
3)治学的角度:认真负责,治学严谨。第16、17、23等段
4)对待学生的角度:热情诚恳,循循善诱,特殊礼遇。 11—15、21、22、32-35等段
(对待自己、对待学生、对待学术)
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五个典型事例:
a、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b、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e、临别送照片真诚友好
c、关心实习情况热情诚恳d、了解女人裹脚的情况求实精神
注:我们在描写人物时要选取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
3、这节课我们着重阅读解读了藤野先生这一人物形象,了解了他的精神品质。对于这样一个藤野先生,鲁迅先生怀着怎样的情感?
——受宠若惊,不安(?),很为难(?),第37、38段万分的感激,深切的怀念和愧疚
这种感激,怀念体现在行动上:
①装订收藏讲义。
②悬挂先生照片。
③以笔做刀枪,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资料2:鲁迅对藤野的思念
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中要出《鲁迅选集》的时候,曾经来问鲁迅先生自己,选些什么文章好。鲁迅先生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目的是在借此探听藤野先生的一点消息。当这选集出版的第二年,译者增田涉到上海来访问鲁迅先生,鲁迅先生打听藤野先生的情况,增田涉说没有下落时,鲁迅先生慨叹地说,“藤野先生大概已经不在世了吧?”(1945年去世)
质疑:曾经有同学说,这样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关心爱护学生的老师现在很多见啊,鲁迅凭什么这么怀念他,还用“伟大”这个词形容他的性格,似乎太轻率了。如果是在如今的时代环境,如今的日本,遇到这样一个老师,会使鲁迅先生如此感激怀念,成为他“最感激的一个”老师吗?这种特别的感激源于什么?
资料3: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回忆
周君来的时候是中日战争之后,又过了相当的年数,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做猪头三。在有这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生之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看待。
我少年的时候,曾承福井藩校出身的姓野坂的先生教过汉文,因此一方面尊重中国的先贤,同时总存着应该看重中国人的心情,这在周君就以为是特别亲切和难得了吧。如果周君因此而在小说里和友人之间把我当作恩师谈着,我要是早读到该有多好啊!既然他至死还想知道我的消息,倘早通了音信,他本人也该多么喜欢啊!――摘自藤野严九郎《谨忆周树人君》。
东亚病夫,日落国家。藤野先生的侄子藤野恒三郎说,1936年,也就是鲁迅逝世的那一年,有一位记者拿来了一张鲁迅逝世时的照片给我叔父严九郎看。这时,我叔父才知道鲁迅逝世的消息,当时,严九郎正襟而坐,把那张照片举过头顶,然后提笔写了“谨忆周树人君”。(可见藤野对鲁迅的敬慕之情多么深切!)
―――藤野先生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而且给予了这个异域学生极大的关心、鼓励和真诚的帮助,他对“我”的热心期望,“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大而言之,是为学术……”,他是从“为学术”的总目标出发来“为中国”的──“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在他身上,“为中国”与“为学术”是一致的。这正是一个对来自“弱国”的学生抱着同情与尊重而又矢志于医学事业的正直学者的伟大“性格”的最集中的表现。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其难能可贵。
三、探究其他事件,理解暗线索
1、质疑: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炼的概括。这篇文章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而是写了其他一些事情,你能梳理出来吗?从这些事里,你了解到哪些新的信息,有什么发现?(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A、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庸俗生活;
B、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
C、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
D、日本“爱国青年”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
结合分析,主动质疑:精彩语句段落,体味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1、东京也无非是这样。 ——对东京的美好憧憬和顿生失望的心理落差
为什么到东京?——原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习西医的。东京是日本的最大的都市,各方面都应该比较发达,便于求学深造。他说:“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呐喊〉自序》)
(鲁迅的父亲死在中医手里,当年鲁迅也指责说“中医都是有意无意的骗子”,在《朝花夕拾。父亲的病》有详实的描述。)
“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这样”指“清国留学生”的种种丑行。这一句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在东京造成污浊腐朽的气氛的厌恶和对东京失望的感情,并引起下文对“清国留学生”丑态丑行的描写,也为后文写“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埋下伏笔。他不得不离开东京,寻求一个有利于实现理想的环境。
2、(清国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揭示心理:既不想剪除辫子又怕外国人嘲笑,政治倾向:效忠满清王朝。显示了这些“清国留学生”附庸风雅、庸俗腐朽的精神状态。
3、实在标致极了。 “标致”本义是指相貌、姿态美丽,而且是多用于形容女人的。用来形容“清国留学生”,表现他们外表华美,精神空虚的特点,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夷和反感。
4、鲁迅为什么一直记得“日暮里”、“水户”两个地名?
日暮里:
①“日暮乡关何处是”——思乡之情,心境落寞凄凉;
②当时,日本轻蔑地称呼中国为“日落之国”,清朝也确已日暮途穷——忧国忧民。
水户:朱舜水反清复明——敬仰他的爱国精神,客死他乡,凄凉心境。
5、“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待”,鲁迅怎样看待日本友人的关心?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作者当年在日本仙台是仅有的一个中国留学生,当地人把他当作稀有的人物;才引来学校教职工的好奇,而对他多加关怀帮助。这是作者用诙谐的口气猜测自己在仙台受“优待”的原因。鲁迅以为,日本友人对自己的关心,是出于对弱国国民的同情,而不是尊重。这对于有强烈爱国感情的鲁迅来说,自然感到无限辛酸。——内心敏感自卑
6、“看电影”事件:“偏有中国人夹在里面”“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这句话中包含了哪几类中国人?
⑴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的人。
⑵麻木的,同样毫无意义甚至喝采的看客。
⑶被刺痛了的人(我)。
呜呼,无法可想!——对国人的麻木盲目,思想的不觉悟的痛心疾首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发生了什么变化?
“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深深刺激了鲁迅,令他深切体会到弱国子民的屈辱遭遇,使他深刻认识到国人的麻木不仁,进而认识到“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于是,“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到第二学年的终结,我便去寻藤野先生,告诉他我将不学医学,并且离开这仙台。”又回到东京从事文艺活动去了。
生:改用文学的解剖刀,写下的是医治内心的药方
资料4:鲁迅留日经历
1902年4月到日本,入东京弘文学院补习日语。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
1906年弃医从文,到东京开始文学活动,翻译介绍外国文学作品。
19师从章太炎学《说文解字》,加入光复会。198月,从日本回国。
(光复会是清末著名的革命团体,宗旨为“光复汉族,还我河山,以身许国,功成身退”。这一宗旨与次年成立的中国同盟会的“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内容十分相近,说明两者在反满的立场上是一致的。)
从这些事件中你能否发现文章的另一条叙事线索?
展现自己的思想历程,表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和厌恶,是作者爱国思想的表现;即便是往仙台途中记得的“日暮里”,也有“日暮乡关何处是”的家国愁思;记得“水户”,也是因为这里是富有民族气节和爱国情感的抗清志士朱舜水客死之地,这是作者爱国感情的又一表现;对初到仙台受到优待非同寻常的理解,也是强烈的民族自尊心的表现;对藤野先生的敬仰,也主要是因为他能不怀民族偏见,真诚帮助中国学生;最后,把怀念藤野先生的深情化为实际行动。
这些事情与写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文中写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是作者离东京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的缘由。写途经的日暮里和水户表现作者忧国爱国之情,是作者学医的主要动机。写仙台医专的职员对作者的优待是为下文写藤野先生作正面陪衬。写日本“爱国青年”寻衅是为藤野先生作反面衬托。写课堂上看电影是作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总之,所有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有密切的关系。
四、小结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是暗线。
两条线索,两种真挚的感情(爱师和爱国),四个角度,一次思想的改变
五、作业(二选一):
1、夜深人静之时,面对挂在东墙上的藤野先生的照片,想到与恩师已阔别了,鲁迅一定有许多话想对先生说。把握课文主旨,展开合理想像,模仿作者口吻,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表露作者当时的心迹。
2、学习本文抓住主要特征和事迹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写一篇短文。(要求:选自己熟悉的人来写,写前要认真观察,并能作出进一步的接触和深入了解)
藤野先生说课稿15
一、说教材
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依据这一原则,并结合本课的具体内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2、理清思路,梳理线索,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3、学习选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
4、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鲁迅先生东渡日本留学,弃矿从医,幸遇藤野先生;不久又弃医从文,惜别藤野先生,在与老师阔别二十年后,他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期间,正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毒害,但藤野先生毫不受恶劣空气的影响。鲁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怀着感激的心情,颂扬了他的师德,颂扬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受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体会鲁迅和藤野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鲁迅原来想走“学医救国”的道路,但“匿名信**”和“电影事件”极大地伤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使鲁迅认识到要拯救国家,就要医治国民的麻木、愚昧,这就需要用文艺唤醒沉睡的国民。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这一举动正是作者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表现。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这也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所在。
二、说教法、学法
本文篇幅较长,涉及的人和事较多。如果讲课时不分巨细、面面俱到,势必会顾此失彼,给学生“零碎”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突出重点、难点。教学中要始终突出以学生为本位的思想,从文学常识的积累、主题内容的把握、重点词句的赏析到拓展、迁移、运用,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读、思、品、说、写,让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在独特的体验中去品味语言、揣摩内涵与反思人生,从中获得感悟,得到教益。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问题“对于鲁迅和《朝花夕拾》,你了解多少?”,让学生结合文学常识的积累了解鲁迅先生的原名、籍贯、地位及代表作品,尤其是《朝花夕拾》回忆散文集的性质及其创作背景,为理解本文做情感铺垫。
(二)检查预习
多媒体出示“读一读,写一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三)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阅读标题,揣测文章内容,思考如果没有阅读课文,假如让你来写这篇文章,你会写些什么,主题会是什么?此环节让学生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明确认识到“文似看山不喜平”,好文章大都是一波三折的,更何况是大手笔的鲁迅,从而激发学生感悟名篇、深刻探究的学习激情。
第二出示问题组,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这里采用师生共读的方式。思考问题如下:
(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转换了三个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2)、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练的概括。据此,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述线索又是什么?请结合文意谈出自己的理解。
(3)、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材料是围绕什么线索来组织的?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里领会到的?
第三篇:《藤野先生》说课稿
《藤野先生》说课稿11篇
《藤野先生》说课稿1
一、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生于没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19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鲁迅先生以笔为戈,战斗一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二、故事背景
19,鲁迅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离别祖国,到日本留学。19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鲁迅在仙台学医期间,结识了藤野先生,并建立了深挚的情谊。
鲁迅与藤野先生分别后的1926年,正值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进入高潮时期,也是鲁迅世界观发生伟大飞跃的时期。这年秋天,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藤野先生》就是这时在厦门大学图书馆楼上写成的。
三、文学常识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其主要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其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空限制,但材料必须为中心思想服务,集中地表现中心思想。
四、理解词义
烂漫:颜色鲜明而美丽。
油光可鉴:这里是说头发上摸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鉴,照。
标致: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斗乱:飞腾杂乱。
客死:死在异国他乡。
掌故:关于历史人物、典章制度的传说或故事。这里指学校里发生过的一些事情。
模胡:即“模糊”,这里指马虎、不讲究。
落第:原指科举时代应试不中。这里指考试不及格。
不逊:无礼。逊,谦逊。
匿名:不署名或不署真名。匿,隐藏。
犹言:如同说。
诘责:质问并责备。
托辞:借口。
凄然:形容悲伤难过的样子。
适值:正好遇到。
正人君子:反语,讽刺那些为军阀政客张目而自命为“正人君子”的文人。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疾,痛恨。
五、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1-3):写作者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交代去仙台的原因。
第二部分(4-35):写“我”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和分别。
第三部分(36-38):写“我”离别藤野先生后对他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六、问题归纳
1、“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
首先是感激、怀念,然后是因“状况无聊”对没有寄信和照片的愧疚之情、
2、“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情绪?
描写了清国留学生恶浊庸俗的生活、流露出作者矛盾、失望、痛苦、厌恶的复杂情绪、反衬一个爱国志士忧国忧民的悲愤、
3、初到仙台的“我”受到优待,究其原因是“物以稀为贵”,句中的“大概”的理解?
物以稀为贵”,包含一个弱国国民的辛酸,同时反映出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4、怎样理解xxx这句话?
这种出于偏见而武断作结论,侮辱人格的做法引起作者极大的愤慨,这种愤慨不仅是因个人的人格遭受侮辱,更因民族衰弱在列强面前遭到歧视而产生的悲哀、话中表达了作者极强的民族自尊心和忧盼祖国强盛的愿望、
5、“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句中的“何尝”是什么意思?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人们精神麻木的极其沉痛的情感、
6、“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彩。
前一个指受军国主义思想毒害的日本青年学生;后一个“他们”指闲看枪毙犯人的麻木的中国人。
7、文章的结尾有何作用?
这一结尾把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之情与爱国主义精神统一起来,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合起来,从而深化了主题,使文章更具现实意义、
8、我”对藤野先生怀有一种什么感情?引用课文内容简要回答。
“我”对藤野先生的感情:感激、怀念,体现在:①装订收藏讲义②悬挂先生的照片③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和力量。
9、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你怎样看待鲁迅的这样行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原因:在课堂上看电影时,看到中国人那种麻木、不觉醒的精神状态,他认为学医只能医其身体上的痛苦,而不能医其心灵上的疾病,只有拿起笔写文章,才能唤醒国人的不觉醒的意识。
表达情感:这是鲁迅崇高的精神境界的反映,表现了他总是站在国家与民族利益的高度想问题与做事情,将自己的人生与祖国和民族联系起来,具有极强的爱国精神和民族自尊心。
10、匿名信事件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
倍受岐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愿望。
“看电影事件”使作者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上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医治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
鲁迅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精神,这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
七、课文主题
《藤野先生》这篇回忆性散文,记叙了作者留学日本时的生活片段。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情、认真负责,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并表述了作者当年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和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篇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藤野先生》说课稿2
一、说教材
(一)对课文的理解:
《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写此文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清文章思路和线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叙事能与抒情有机结合,能抓住主要特征写人。
2、过程与方法目标: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培养默读的技能。通过综合知识积累,拓展视野,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脉络。
3、情感与价值目标:体会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其中把握内容和主题,学习记叙文中选取典型的事例真实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的写作方法,感受藤野形象是学习重点。
对鲁迅弃医从文的行为的理解把握鲁迅思想成长的脉络是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学法
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深刻,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了解写作本文时的鲁迅和文中鲁迅的时代处境,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采用资料搜集法、交流讨论法,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精神。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拓深文章的内容。
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辨色彩,要让学生。所以教法重点就在探究学习上,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之后,可采用讨论法、仿写法等学法。
三、说教学过程
整体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大理念,特别是融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来,大容量,课堂建构的高、精、深也成了一种趋向。因此我采取了拓展迁移式、质疑深入式、比较赏析式的教学思路,安排了三课时分层推进。
第一课时:要求学生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掌握字词、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的写作线索之一——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1、听读课文圈点出需要积累的词语,解决生字词为研习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2、请学生根据提前从网络、书籍等渠道收集到的有关鲁迅的资料,从生平经历、性格特点、文学贡献三个方面进行四人小组的合作讨论交流,每组派一个代表选择一个方面谈谈对鲁迅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理解鲁迅的爱国思想,理解鲁迅留学日本是为了寻求救国之路。
3、让学生默读全文,圈点出文章变换的几个地点,层次按照时间和地点的转移划分文章的段落,将课件中的空缺处填写完整:
(1)在,表达对的厌恶;
(2)在,回忆与的交往;
(3)在,表达对藤野先生的和。
在资料交流讨论环节中,可以培养学生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通过圈点整体感知文章结构,从而明确全文是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
第二课时,安排了拓展延伸——质疑创造——比较赏析的教学环节。利用文章多层面的内容,通过拓展延伸,把握对文章感情线索——鲁迅的爱国之情的理解,并在拓展延伸的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与质量,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的发展,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让课内教学走向课外,同时能提高学生的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导入:打开自制教学软件《藤野先生》封面,在乐曲的伴奏下介绍参读材料。
此诗译成白话诗
祖国啊,我的心灵无法逃脱丘比特的神箭,
虽然你风雨飘摇,像夜晚一样黑暗。
即使你并不了解我的情感,
我也要将一腔热血向你奉献!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对鲁迅爱国之情的钦佩感慨,营造一种激昂的课堂教学气氛。
(二)拓展延伸
1.读: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圈点出描写“清国留学生”外貌的词语,标注出他们在日本东京做的事情是什么。
2.说:教师利用课件介绍我国的“辫子文化”,让学生迅速默读一篇文章——鲁迅《头发的故事》(节选),然后讨论“清国留学生”辫子盘在头顶,说明什么?
补充课外阅读资料,拓宽阅读视野培养学生检索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独立理解这些“清国留学生”的本质是效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党。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学理念。
同时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到鲁迅白描手法刻画灵魂的高超艺术功力,鲁迅抓住“盘辫子”的特点写“清国留学生”的外貌,与其说是写外貌,不如说是画灵魂——他以简洁而又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极深刻、极丰富的内容,有画龙点睛之效。使学生的艺术认识能力有所提高。让学生感受到鲁迅抱有满腔的爱国热情。
《藤野先生》说课稿3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藤野先生》。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的阐述。
一、教材分析
我将在“以人为本,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先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藤野先生》选自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一篇课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写了作者留学期间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之情以及强烈的爱国情感。学好这篇文章,不仅对学生学习散文有重要影响还可以激发爱国情感。因此,在关注文学表达、思想情感的同时,更要注重德育教育在平时教学中的渗透。
二、学情分析
初二学生已经具备基本的散文知识,但认识往往停留表面,在领悟藤野先生高尚品质和作者思想情感方面需要引导。有些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有些好动,注意力易分散。所以,在教学中,要注重个体差异,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初二学生的心理、智力发展水平,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速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作者的爱国之情并激发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依据前面教材的解说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将“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写作手法”定为教学重点,将“感受作者的爱国之情”定为教学难点。
四、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的特点及新课改的要求,我将采用的教学方法是:提问对话法、引导点拨法、多媒体辅助法。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预设的学法是:阅读感悟法、合作探究法、圈点勾画法。联系实际,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实现教与学的完美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针对教材内容设计了如下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激发兴趣
1936年秋天,我国一位大文豪、大革命家去世了,却有记者去采访了远在日本偏远乡村的一名医生。这位医生说:“我虽然被周君尊为唯一的恩师,但我所做的不过是给他添改了一些笔记。”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位“周君”是谁吗?这位医生又是谁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鲁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故事,认识这位可敬的异国教师——藤野先生。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感受作者情感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圈点勾画,提出问题:“课文围绕作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写了哪几件事?请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学生的概括不够全面,通过归纳,总结出“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心解剖实习”、“了解裹脚”几件事。
设计意图:在阅读中了解文章大意,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精读课文,理解写法
这一环节我会提出这样一个主问题:
“请用下面的句式表达你对藤野先生的认识:
我从_____看出藤野先生是一个_____的人,因为_____。”
学生发言时我从外貌、工作、生活、对中国的态度上进行归纳点拨,重点分析藤野先生的人格品质,他是一个“正直热忱、治学严谨、无民族偏见”的人。(板书三个词)并结合时代背景进行点拨,引导学生形成对藤野先生人物形象的完整认知,品味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板书伟大)
设计意图:通过对藤野先生人物形象的深层挖掘,品味其高尚的人格。
(四)合作探究,体会情感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以下两个问题:
1.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弃医从文?
2.藤野先生在鲁迅重要的人生抉择中起到什么作用?
引导学生理解“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中体现的鲁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及藤野先生的伟大人格带给作者的勇气。
设计意图:小组讨论的形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深入感受鲁迅的爱国情感和对恩师的感激、赞美与怀念之情,从而理解本文的主题。
(五)归纳总结,拓展延伸
我将用下面精练的语言总结本课内容:在鲁迅失望时,是藤野先生给了他希望;在鲁迅受到讥讽时,是藤野先生给了他激励。
引导学生联系自身,选一位对自己影响最深的老师,也将感悟用同样的句式记录下来。
设计意图:联系实际,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更好地感悟师生情。
(六)布置作业
假如你是回国后成为作家的鲁迅,请给藤野先生写一封信,来表达你的感激之情。
设计意图:这一作业的设计,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想象空间,还能锻炼其写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鲁迅、正直热忱、治学严谨伟大、无民族偏见
设计意图:这是我的板书设计,重点突出,简洁明了。一方面学生一目了然,另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的课后复习。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再次感谢各位评委老师。
《藤野先生》说课稿4
说教学目标:
《藤野先生》是部编教材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第一课,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节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要品味作品中的语言。”本单元教学目标中也提出:品味风格多样的语言,提高文学鉴赏能力。本课的预习提示中也提出:看看作者笔下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鲁迅作品的语言简洁,幽默,耐人寻味,细细体味。由这些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通过品析字词法,理解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采用简单介绍鲁迅先生的老师的情况引出藤野先生。
“悠悠师生情,拳拳报国心。今天讲什么,藤野先生。”前两句是对今天要学的重点内容的概括,也是对本文的理解的一种提示。这样,先入为主,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板书题目。
接着采用简介寿镜吾、章太炎、藤野这三位鲁迅在文章中写过的老师,引出对藤野的敬仰,尤其是课文的后两段中的话,让学生读,品味情感,引出下一个环节。
二、铭记一份感激
主要分析段落里的“伟大”,因何而伟大,“瞥”字所蕴含的情感。若将“瞥”字改为“深深地注视”会怎样?通过字词的赏析,教给学生一种阅读的方法。
三、感受一种深情
与藤野先生相处的事件。
体会“敬重”所体现出的一种情感。
在此环节,仍然采用本节课所教到的字词赏析方法,让学生通过品析字词,体会其中的情感。
四、体会一种境遇
由文中的四个句子,抓取其中的关健词:无非、大概、当然、特别,从而体会鲁迅先生在日本的境遇,从这些字词里边所生发出的爱国之情。
这个环节主要采用学生分组讨论的方法,由学生在学习了前面的赏析方法后,探讨鲁迅先生的境遇,爱国情感。同时,在此处我将会补充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
说教学方法:
这篇课文教学我采用抓蕴含特殊意义的词,引导学生品析的方法,组织教学。同时,在学了方法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获取新知。
说学法:
本节课主要是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如何才能在20分钟内有效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找好切入点,需要对学生加以引导,辅以方法。所以本节课,我引导学生在读中悟,在合作交流中探讨,在品味中理解。朗读、交流、品析则是学生在本节课中所用到的主要方法。
《藤野先生》说课稿5
一、设计思想
(一)、教材分析:
《藤野先生》是一篇传统课文,是鲁迅对20世纪初自己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经历的回顾,重点叙述了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热情地歌颂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洋溢着作者一腔的爱国之情。学习这篇文章,不仅能学到叙事性文章的写法,也能从中受到爱国主义的熏陶。
(二)、学情分析:
初二的学生有主见,他们对于作品内容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概括、分析能力,但看问题往往不够客观、全面、深入。不过,他们思维活跃,视野开阔,好胜心强。倘若教师在班级中创设交流、探索、合作的良好氛围,在教学中“还政于民”,引导得当,学生定会从中获得感悟,得到教益的。
(三)、设计理念: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设计。在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同时,展开横向思维,读懂事件与主题的关系;在引导学生欣赏名家作品的同时,使学生受到前人高尚情操的熏陶,达到既学读书又学做人的目的。
本文篇幅较长,涉及的人和事较多。如果讲课时不分巨细、面面俱到,势必会顾此失彼,给学生“零碎”的感觉。授课时,应紧紧抓住文章两条线索: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这一明线,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这一暗线,采用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思路,首先弄清文章的主要形象藤野先生,然后再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中要始终突出以学生为本位的思想,“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法重点就在探究学习上,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之后,可采用讨论法、仿写法等学法。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指导学生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抓住人物的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突出人物思想品质的写法。
方法与过程:抓住文章两条线索,采用由主到次、由整体到局部的教学思路,首先弄清文章的主要形象藤野先生,然后再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的高贵品质;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三、教学重点
掌握本文通过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四、教学难点
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体会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与民族自尊心。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搜集相关背景资料,了解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现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1月29日,在日本仙台市参观了鲁迅纪念碑(出示图片)。鲁迅的纪念碑为什么建在仙台呢?(生:鲁迅在日本留过学。)藤野先生和鲁迅是什么关系?(藤野先生是鲁迅的老师。)鲁迅在离开仙台二十年后写了一篇回忆老师的文章《藤野先生》,(板书课题)下面就让我们沿着鲁迅先生的足迹,去重温那一段往事。
[设计意图]
(从新闻报道入手,触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急于了解鲁迅先生的`洋老师,激发他们阅读课文的欲望。)
(二)、检查预习(出示幻灯片)
1、给下列加点的词语注音。
绯红(fēi) 烂熳(màn) 芦荟(huì) 解剖(pōu)
不逊(xùn) 匿名(nì) 诘责(jié) 瞥见(piē)
2、解释词语。
匿名:不具名或隐藏真名。
不逊:不客气;无礼貌;骄傲、蛮横。
标致: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油光可鉴:文中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抑扬顿挫:(声音)高低起伏和顿挫转折。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极点。
[设计意图]检查课前预习,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理清思路
速读课文,理清文章脉落:
1、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主要回顾一段什么样的人生经历?
生: 回顾 20世纪初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一段生活经历
2、文中所写事件变换了几次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生:东京——仙台——离开仙台(北京)
3、师:按时间和地点转移,本文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生讨论归纳:三部分
(1)东京所见所感;
(2)仙台学医生活;
(3)离开仙台以后(对藤野先生的深切怀念)。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 了解通过时间、地点的变换来叙述事件,构思布局的写作方法,进而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四)、感知形象
1、文题是“藤野先生”,同学们找一找,课文是从第几段开始写藤野先生的?(生:第六段)
2、藤野先生是以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出现在“我”面前的,文章抓住了藤野先生的哪些特征来描写?
生:写藤野先生,作者抓住了他的外貌特征(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举止(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声调(缓慢而有顿挫)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将一个正直的学者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然后作者又从目睹到先生大大小小的书的情景和耳闻先生的衣着模胡,来表现先生的严于治学和生活检朴的崇高品德。
师述:这是与藤野先生的相识,下面接着写与藤野先生的相处。
3、在相处过程中,作者记叙了能表现藤野先生高贵品质的哪几个典型事件?这些事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学生听11—23段的录音,边听边在书上勾画批注,然后举手抢答)
1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2 纠正解剖图 热情关心,严格要求
3 关心解剖实习正直无私,真挚诚恳
4 了解女人裹脚 探索研究,实事求是
4、一个日本教员,对“我”这个中国人如此关心和厚爱,这又表现了先
生的什么品质呢?
生: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5、藤野先生有这么多优秀品质,对“我”如此关心厚爱,按理“我”应该留在仙台继续学医,可后来为什么改变了学医的志向呢?
生讨论后明确:
①匿名信事件
②看电影事件
当看到日本学生的狂妄傲慢,尤其看到中国国民的愚昧麻木的时候,“我”的思想受到了严重挫伤。于是决定弃医从文,改变志向。
6、作者写老师为什么要写弃医从文这些内容?
生讨论后明确:
①从侧面表现先生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
②表现了鲁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热情;
③为下文的惜别埋下伏笔。
7、作者是怎样描写“我”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
生讨论后明确:藤野先生听说“我”不学医,并要离开仙台,甚感“悲哀”
“凄然”,他“叹息”,并赠照题辞“惜别”,还希望“我”回赠照片,并常来信告诉他状况。这些记叙和描写将“我”与藤野先生依依惜别的深情生动具体地反映出来。先生对鲁迅这种毫无民族偏见的深情,鲁迅是终生难忘的。
小结:文章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写了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写出了师生之间依依惜别的深情,表现了师生之深厚而真挚的感情。
[设计意图]扣住“我”与藤野先生交往这条明线,通过典型事例来分析人物形象,了解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的高贵品质。
(五)、体会感情
1、本文的题目是“藤野先生”,但课文中却有一半以上的篇幅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想一想,这些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的语段都写了什么内容?
生:清国留学生赏樱花、盘辫子、学跳舞,匿名信事件,看电影事件等
2、这些内容与写藤野先生的有没有联系?有什么联系?
生讨论,师引导,归纳:
清国留学生——交代了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见到写藤野先生的缘由;
日本“爱国青年”——反衬日本藤野先生正直无私,没有民族偏见的品质;
弃医从文—— 写鲁迅与藤野先生先生告别的直接原因。
3、品味语言,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讨论:作者是怎样描写清国留学生的,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谈你喜欢的原因。
①作者抓住清国留学生的主要特征——将长辫盘在头顶,来描写他们的不男不女、不伦不类的丑恶形象。
②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加上“油光可鉴”,生动形象地描绘与讽刺了清国留学生的奇特打扮。“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实在”是“的确”的意思,“标致”是“漂亮”的意思,用“实在”修饰“标致”,说思想腐朽的清国留学生“的确漂亮”,这是反语,强有力地讽刺了这些顽固维护清王朝统治的“遗少”,强烈表达了作者对他们的极端憎恶的感情。
③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无非”是“只不过”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东京“清国留学生”的恶浊生活的憎恶、失望和不满。
(2)、从东京到仙台途中,要写的内容是很多的,作者为什么只写“日暮里”和“水户”两个地方?用意何在?
生讨论,师归纳:
“日暮”有“日暮途穷”之意,触发鲁迅对社会的黑暗的忧愤之情,所以记得;“水户”则是反抗清朝至死不渝的朱舜水客死的地方,作者这时也正身居异国他乡,对这样一位具有民族气节的学者自然会产生仰慕之情,因而也记得。这样写是为了表达作者爱国主义的思想感情。
3、作者为什么要弃医从文?
“匿名信”和“看电影”这两件事深深地刺激了鲁迅。匿名信事件使作者深感弱国弱民倍受岐视的悲哀,激发了作者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为拯救民族、富国强民的愿望。“看电影事件”使作者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肉体上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医治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鲁迅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精神,这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
找出饱含作者强烈思想感情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一下作者当时的情感。
(1)“中国是弱国……也无怪他们疑惑。”用这样的反语来表达作者的自尊心所受到的挫伤,思想上所受到的极大的震动,以及改变的志向,弃医学文的决心。鲁迅的这种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的精神,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发体现。
(2)“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来加强肯定,说明“他们”无一例外地是这样的幸灾乐祸,麻木不仁,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反动派长期统治下的人们精神麻木的痛恨。
4、最后一句话中的“良心发现”“正人君子”分别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生讨论,师归纳:“良心发现”:作者热爱祖国、勇于斗争的思想受到了触动;“正人君子”:那些为军阀政客等统治阶级服务而又自命为“正人君子”的反动御用文人;整句话的意思是:作者决心以笔作刀枪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这种把与藤野先生的深情厚谊和作者的爱国思想融合在一起,把对往事的回忆与现实的斗争融合在一起的结尾,概括了全文中心,深化了主题,加强了文章的战斗性。
小结:鲁迅去日本留学的目的是什么?他为什么离开东京?他为什么学
医?又为什么弃医从文?这些都表现了鲁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作者用爱国主义的思想来统摄全篇的。文章开头写对东京的清国留学生的失望厌恶,是作者爱国的一个表现;在往仙台途中记得日暮里,记得水户,这是作者爱国的又一表现;对日本“爱国青年”表示愤懑,是由于他们看不起中国人;看电影之后毅然决定弃医从文,更是出于爱国的考虑;最后把怀念之情变为多写反映黑暗现实的文章,则是当年弃医的目的,是爱国的实际行动。可见,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是贯穿全文的另一条线索,是暗线。
[设计意图]扣住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这条暗线,从事例入手,引导学生领会鲁迅的爱国之情。
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用四句话归纳本节课的内容:外貌展内涵 事例现品质
改志为救国 惜别见真情
[设计意图]对本课的学习进行总结,加深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和理解,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七、布置作业
选取几个典型事例来表现一个人的品质。(可以是你的同学、老师等)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学习通过典型事例揭示人物品质的写法。
八、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东 赏樱花 仙 相识 北 别后
盘辫子 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相处
京 学跳舞 台 惜别 京 怀念
爱国主义感情
[设计意图]
设计板书,体现了文章的写作思路,老师的教学思路,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清晰地理解作品的结构层次、思想感情、把课文内容浓缩于板书,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根据板书,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把握课堂教学动向。
《藤野先生》说课稿6
一、说教材
新课程标准主张中学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和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和创新精神,促使学生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依据这一原则,并结合本课的具体内容,我确定了以下几个教学目标:
1、积累词语,朗读课文,把握文章的内容和主题;
2、理清思路,梳理线索,领会语言的感情色彩和风格特点;
3、学习选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
4、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鲁迅先生东渡日本留学,弃矿从医,幸遇藤野先生;不久又弃医从文,惜别藤野先生,在与老师阔别二十年后,他满怀深情地写下了这篇回忆性散文《藤野先生》。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期间,正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毒害,但藤野先生毫不受恶劣空气的影响。鲁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怀着感激的心情,颂扬了他的师德,颂扬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教学时,要让学生感受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体会鲁迅和藤野先生之间的真挚感情,这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
鲁迅原来想走“学医救国”的道路,但“匿名信**”和“电影事件”极大地伤害了他的民族自尊心,使鲁迅认识到要拯救国家,就要医治国民的麻木、愚昧,这就需要用文艺唤醒沉睡的国民。于是他决定弃医从文。这一举动正是作者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表现。教学时,要让学生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这也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所在。
二、说教法、学法
本文篇幅较长,涉及的人和事较多。如果讲课时不分巨细、面面俱到,势必会顾此失彼,给学生“零碎”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突出重点、难点。教学中要始终突出以学生为本位的思想,从文学常识的积累、主题内容的把握、重点词句的赏析到拓展、迁移、运用,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学生读、思、品、说、写,让学生在不同的情景中,在独特的体验中去品味语言、揣摩内涵与反思人生,从中获得感悟,得到教益。
三、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问题“对于鲁迅和《朝花夕拾》,你了解多少?”,让学生结合文学常识的积累了解鲁迅先生的原名、籍贯、地位及代表作品,尤其是《朝花夕拾》回忆散文集的性质及其创作背景,为理解本文做情感铺垫。
(二)检查预习
多媒体出示“读一读,写一写”,要求学生读准字音,理解词义。
(三)整体感知
首先让学生阅读标题,揣测文章内容,思考如果没有阅读课文,假如让你来写这篇文章,你会写些什么,主题会是什么?此环节让学生自由发挥,只要合乎情理或能自圆其说即可。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明确认识到“文似看山不喜平”,好文章大都是一波三折的,更何况是大手笔的鲁迅,从而激发学生感悟名篇、深刻探究的学习激情。
第二出示问题组,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读课文,这里采用师生共读的方式。思考问题如下:
(1)、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在这段经历中,作者转换了三个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的语句。
(2)、文章标题是对全文思想内容鲜明精练的概括。据此,你认为课文是以什么为中心记叙的,叙述线索又是什么?请结合文意谈出自己的理解。
(3)、课文除直接写藤野先生外,还写了哪些内容?这些材料是围绕什么线索来组织的?
(4)、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你是从哪里领会到的?
《藤野先生》说课稿7
一、课题
藤野先生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的主要事例;
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3.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理思路、找线索,析事例;2.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难点:学习抓住人物的典型事例和特征来表现人物思想品质的写作方法。
四、课时
1课时
五、教具
多媒体设备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鲁迅是大家所熟悉的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你知道他最难忘、最使他感激的老师是谁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藤野先生》这篇文章来解开这个疑问。
(二)想一想
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来组织材料的?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变换了几个地点?根据地点变化,可以将课文分成几个部分?(板书略)
(三)学习第一部分
提问:第一段写清国留学生在干什么?(赏樱花)指读第二段:他们又在干什么?(学跳舞)他们做这些事应不应该呢?为了更好地讨论这个问题,请同学们给补充一些历史资料:鲁迅去日本留学是什么年代?当时中国是什么样的状况?
从鲁迅和那些“清国留学生”的不同表现中我们能感受到鲁迅那种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这正是本文叙事的一条暗线。请大家在下文的学习中注意这一点。
(四)学习第二部分
提问:想一想,作者写了他与藤野先生先生交往的哪四件事,从这四件事中,可以概括出藤野先生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这四件事,前两件是详写,后两件是略写。通过这四个典型事例的记叙,赞颂了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从严治学、热情关怀、正直诚恳、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这些也就是藤野先生为什么要满腔热情地教育鲁迅的原因。
提问:弃医从文这一举动表现了鲁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表现了他什么样的精神?
(鲁迅将个人的志愿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精神,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充分体现。)
(五)齐读第三部分课文,讨论藤野先生对鲁迅的影响
1在藤野先生诸多美好的品格中,作者认为哪一种是他最为敬佩的感动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
2对于这样一位使鲁迅敬佩和感激的老师,鲁迅怀念他吗?鲁迅有哪些具体的怀念行动呢?
3最后一句话中的“良心发现”“正人君子”分别是什么意思?这句话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六)总结全文
请学生归纳中心思想,概括本文的写作特点。
七、布置作业
《藤野先生》说课稿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积累“读一读,写一写”中的词语。做到会读、会写并理解其含义。
2、收集鲁迅生平和创作的资料,认识鲁迅的人生道路,为理解鲁迅作品打下基础。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明确这篇回忆录是按照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和事情发生的先后顺序记叙的。
2、复习人物描写的方法,探究本文外貌描写及典型事例对揭示人物思想和性格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习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学习他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崇高精神。
2、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格。
教学重点
理解选择典型事例突出人物品质的写法
教学难点
联系背景解读本文的主旨,思考和感悟人生意义。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出示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1.作家作品
学生介绍鲁迅其人及作品。
2.简介作者的留学目的
鲁迅是抱着寻求救国道路的心愿到日本学医的。1904—19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他原准备毕业回来救治像他父亲一样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来实现治病救人,救人救国的人生梦想。可鲁迅最终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他后来放弃了医学,于1906年到东京开始从事文学活动,19回国后,继续用文艺作为武器进行战斗,成为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阅读这篇课文。
三、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默读课文,标示段序,初步感知文意。疏解疑难字词,读准字音,弄懂词义。
2.在这篇回忆性散文中,作者写了早年在日本留学时期的生活。请你依据文章叙述中时间的推移和地点的转换,理清课文内容,列出结构简表。
提示:根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将全文分成三个部分。
两名学生,到讲台上板演自己列出的结构图。
文章结构层次图如下:
见藤野前,在东京
相识
与藤野在仙台 相处
离别
相别后,深切怀念
明确:从结构表中可知全文是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围绕表现藤野先生组织材料。开头写在东京的所见所感是作者往仙台的缘由,接着写到仙台后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这就是当年的仙台医学专门学校。(显示图片)最后写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这篇文章还有另外一条暗线,那么全文的暗线是什么呢?我们先按下暂且不表。下面先来看作者在文中是如何描述藤野先生的。
四、研读,分析藤野形象
1.学生采用跳读方式。阅读有关写藤野先生的内容
学生浏览6—10段,找出有关描写人物外貌、语言等方面的语句。(投影显示如下)
跳读课文,找出文中作者关于藤野先生的描写,说说作者初到仙台时,目睹耳闻的藤野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课文如何描写藤野先生的形象?
目睹印象——治学严谨
耳闻亲见——生活俭朴
学者形象
读到此,一个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已展现在我们的目前了,这是作者,也是我们读者对藤野先生的初步了解。让我们继续读下去,看作者为我们叙述了藤野先生的哪些事情,透过这些事情,我们将更深入地了解藤野先生的内在品质。大家找找看,一共写了我与藤野先生之间的几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2.学生朗读11—23段,要求学生给每件事情拟一个小标题。
明确每件事情分别体现了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添改讲义———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严格要求
了解裹脚———求实精神
《藤野先生》说课稿9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藤野先生》,下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藤野先生》选自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选自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在日本的留学生活,热烈赞颂了藤野先生辛勤治学、诲人不倦的精神和踏实严谨的作风,特别是他对中国人民的诚挚友谊。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以及同帝国主义势力斗争的战斗精神。
二、说学情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合理把握学情是教师上好一堂课的基础,也是教师授课的依据与出发点。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语文积累,具有文本分析的能力,对常见的人物描写的方法也有所掌握,也学习过鲁迅先生的其他文章,对鲁迅有所了解,但是本文鲁迅先生所表达的情感对他们来说难以把握,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引导。此外,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有了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能够独立或与人合作解决一些问题,对于问题的看法还有自己的观点,这为本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
三、说教学目标
基于教材与学情,从课程标准中“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基本理念出发,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通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2、通过反复阅读,结合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的事例,感知藤野先生人物形象。
3、体会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感受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四、说教学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和教学目标的设立,通过分析典型事例,感知藤野先生人物形象是我的教学重点,体会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感受鲁迅先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我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学方法
根据本课目标和文本特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等。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环节我会采用谈话式导入:老师在我们每个人的学习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相信在同学们的记忆里一定有一位给你们留下深刻印象,令你们难忘的老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的主人公藤野先生也是一位老师,鲁迅先生在课文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为什么鲁迅先生会这么说?藤野先生又是个什么样的人?让我们一起走进《藤野先生》,来看看鲁迅先生眼中的藤野先生是什么样子的。
(二)整体感知
在整体感知环节,由于在课前已经提前给学生布置过了预习作业,所以我会先找学生简单说一说他所了解的鲁迅先生。
接下来我会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根据书下注释与工具书解决生字词。解决生字词可以扫清阅读障碍,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大致的把握,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打基础。
最后,我再引导学生通读文章,思考文章一共提到了几次地点的转变,并结合文中地点的转变,说一说在每个地方都发生了什么事?学生通读文章,找出文章一共提到了三次地点的转变,即从东京到仙台再到离开仙台。并根据地点转变概括出文章主要写了作者在东京的所见所感,在仙台的学习生活以及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我会这样开展本堂课的深入研读:
1、再读文章,找到藤野先生第一次出现的段落,画出原文中对藤野先生描写的语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手法?进一步思考,与同桌讨论这段描写有什么作用?学生找到在第六段第一次出现了藤野先生,并画出原文语句,明确这一段用了外貌描写与动作描写,抓住了藤野先生的外貌特征与具体动作,将一个正直的学者形象描绘得栩栩如生,表现出藤野先生严于治学。
2、接下来我会提问第二个问题:继续阅读,概括出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发生的几件事,从这几件事中能看出藤野先生什么样的品质?小组共同讨论后,我会指定两三位学生名来回答,一同总结,明确文中共写了四件事:1、添改讲义;2、纠正解剖图;3、关心解剖实习;4、了解中国女人裹脚。体现出藤野先生认真负责、正直热诚、治学严谨的品质。
3、顺势我会提出第三个问题:找到发生了哪些事情使得作者离开仙台,放弃学医?学生概括出发生了匿名信事件与看电影时间两件事。继续提问:这两件事看似和藤野先生无关,作者为什么要写?而这两件事又体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精神?小组讨论交流后,结合我的引导共同总结,明确答案:在这两件事中作者写了一群与藤野先生完全不同的日本人,通过强烈的对比,能够表现出藤野先生对作者的关心和尊重以及他毫无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对日本“爱国青年”表示愤懑,是由于他们看不起中国人;看电影之后毅然决定弃医从文,更是出于爱国的考虑,这都体现出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4、最后我会让学生仔细阅读文章最后一部分,思考作者离开日本后为什么如此怀念藤野先生。找学生回答后,共同探讨得出:藤野先生与其他人完全不同,他关心作者、尊重作者,藤野先生的关爱与帮助是作者在日本感受到的唯一的温暖与光明,藤野先生关爱学生、治学严谨,他不歧视来自弱国的子民,不轻视来自于被凌辱的中国的作者,毫无民族偏见。
通过以上环节我达成了我的三维目标,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四)延伸作业
为了进一步拓宽学生的阅读面,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拓展延伸环节我设计为:请同学们分享一下你所读过的鲁迅先生的其他作品。
最后,我会和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给学生留这样一个作业:选一位任课老师,抓住他的特点写一段话,下节课与大家分享。
七、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要全面而简明的将授课内容传递给学生,清晰直观,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通过板书,学生能直观抓住要点,我的板书就力求体现这一点:
《藤野先生》说课稿10
【说教材】
1、对课文的理解:
该课文是八年级下期语文第一单元的一篇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生活侧面,揭示人生意义。《藤野先生》记叙了作者1902年夏末至1906年初春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片断。写作年代则是在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余年后的1926年10月12日。鲁迅写此文抒发自己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歌颂没有民族偏见、正直、热情的藤野先生所代表的日本人民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2、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目标:
理清文章思路和线索,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叙事能与抒情有机结合,能抓住主要特征写人。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提高默读的速度和质量,培养默读的技能。通过综合知识积累,拓展视野,了解鲁迅的思想发展脉络。
⑶情感与价值目标:
体会鲁迅的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学生以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其中把握内容和主题,学习记叙文中选取典型的事例真实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的写作方法,感受藤野形象是学习重点。
对鲁迅弃医从文的行为的理解把握鲁迅思想成长的脉络是教学难点。
【说教法学法】
本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深刻,因此教师必须引导学生了解写作本文时的鲁迅和文中鲁迅的时代处境,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我采用资料搜集法、交流讨论法,激励学生的主动学习合作学习的精神。采取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形象感知的基础上拓深文章的内容。
罗素说过:被动地接受老师的智慧,这种习惯对一个人的未来生活是一种灾难。为让学生学有所获,贯彻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我十分重视引导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加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辨色彩,要让学生。所以教法重点就在探究学习上,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默读法、圈点勾画法,之后,可采用讨论法、仿写法等学法。
【说教学过程】
整体教学是现代教学的一大理念,特别是融入多媒体教学手段以来,大容量,课堂建构的高、精、深也成了一种趋向。因此我采取了拓展迁移式、质疑深入式、比较赏析式的教学思路,安排了三课时分层推进。
第一课时
要求学生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掌握字词、理清课文脉络,把握文章的写作线索之一──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1、听读课文圈点出需要积累的词语,解决生字词为研习课文内容扫清障碍。
2、请学生根据提前从网络、书籍等渠道收集到的有关鲁迅的资料,从生平经历、性格特点、文学贡献三个方面进行四人小组的合作讨论交流,每组派一个代表选择一个方面谈谈对鲁迅的认识,从而引导学生理解鲁迅的爱国思想,理解鲁迅留学日本是为了寻求救国之路。
3、让学生默读全文,圈点出文章变换的几个地点,层次按照时间和地点的转移划分文章的段落,将课件中的空缺处填写完整:
⑴在__________,表达对__________的厌恶;
⑵在__________,回忆与__________的交往;
⑶在__________,表达对藤野先生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
在资料交流讨论环节中,可以培养学生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通过圈点整体感知文章结构,从而明确全文是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
第二课时
安排了拓展延伸──质疑创造──比较赏析的教学环节。利用文章多层面的内容,通过拓展延伸,把握对文章感情线索──鲁迅的爱国之情的理解,并在拓展延伸的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与质量,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的发展,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让课内教学走向课外,同时能提高学生的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导入
打开自制教学软件《藤野先生》封面,在乐曲的伴奏下介绍参读材料: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此诗译成白话诗:
祖国啊,我的心灵无法逃脱丘比特的神箭,
虽然你风雨飘摇,像夜晚一样黑暗。
即使你并不了解我的情感,
我也要将一腔热血向你奉献!
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对鲁迅爱国之情的钦佩感慨,营造一种激昂的课堂教学气氛。
二、拓展延伸
1、读:
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圈点出描写“清国留学生”外貌的词语,标注出他们在日本东京做的事情是什么。
2、说:
教师利用课件介绍我国的“辫子文化”,让学生迅速默读一篇文章──鲁迅《头发的故事》(节选),然后讨论“清国留学生”辫子盘在头顶,说明什么?
补充课外阅读资料,拓宽阅读视野培养学生检索筛选、判断信息的能力,让学生独立理解这些“清国留学生”的本质是效忠清王朝,是思想腐朽的保皇党。这个环节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上提出的“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教学理念。
同时老师引导学生体会到鲁迅白描手法刻画灵魂的高超艺术功力,鲁迅抓住“盘辫子”的特点写“清国留学生”的外貌,与其说是写外貌,不如说是画灵魂──他以简洁而又朴素的语言表现了极深刻、极丰富的内容,有画龙点睛之效。使学生的艺术认识能力有所提高。让学生感受到鲁迅抱有满腔的爱国热情。
3、说:老师提出话题:“如果没有爱国热情,鲁迅就_______________”让学生充分讨论发言。
例如:如果没有爱国热情鲁迅就不会东渡日本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
如果没有爱国热情,鲁迅就不会厌恶“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就不会对东京充满失望之情,就不会前往仙台见到藤野先生,就不会弃医从文……
这一个话题可以激活学生所有的思维,设置了一座学生与文本、学生与作者对话的桥梁,在这种逆向分析中,学生独立自主的了解了行文的严谨结构,加深了对作品主题的深入理解,体会到作品的感情线索是鲁迅的爱国之情。
三、质疑创造
1、速读全文,参照参考资料填表说明作者写了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哪四个典型事例,分别表现藤野先生什么思想品质。
序号事例思想品质
1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
2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2、质疑:
让学生讨论:这个答案正确吗?学生先是认为正确。我提供下列名言,启发他们质疑:
朱熹: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陆九渊: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然后启发指导质疑,鼓励创造:
⑴典型事例是四个吗?
⑵藤野先生的品质仅仅是“认真负责”、“严格要求”之类吗?
⑶藤野先生是否对每个学生都如此“认真负责”?
⑷仅仅说说藤野先生“不怀民族偏见”准确吗?
通过阅读参读材料二──当代研究鲁迅的专家、上海华东师大教授王晓明先生《无法直面的人生──鲁迅传》第3章《离乡者的悲哀》(节选)以及参读材料之三──藤野先生的《谨忆周树人君》,可以得出结论了──藤野先生的品质是: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与尊重。这,是比“认真负责”之类更难能可贵、也更使鲁迅感激和终生怀念的品质。“认真负责”之类,失之肤浅。因此,方才的表格应改成:
序号事例
思想品质
浅层的深层的
1添改讲义工作认真负责在日本举国上下都鄙视中国人的风气下,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与尊重。
2纠正解剖图对学生严格要求
3关心解剖实习热情诚恳
4了解女人裹脚求实精神
5惜别友好与尊重
新课程标准第一句话就说:“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这要求语文教学也要把培养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放在重要位置。而创造,往往始于一个“疑”字。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质疑和创造。完成学习本文选取典型的事例真实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的崇高品质的写作方法,感受藤野形象的学习重点。
四、比较赏析
通过课件展示让学生从两个角度比较分析藤野先生的形象。
1、藤野先生与其他关心鲁迅先生的教职员的比较:
正衬藤野先生的品质。这些人关心鲁迅,只是“物以稀为贵”,不是尊重。
2、藤野先生与“爱国青年”的比较:
反衬藤野先生对中国人的热情友好和尊重。
在比较分析中,引导学生理解鲁迅离开仙台的原因──因为爱国的热情,所以鲁迅要寻求别样的道路来改变国民的精神面貌。
这个教学环节是利用文章多层面的对比,通过反复的比较赏析,把握文章特色,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完成教学难点──理解鲁迅弃医从文的行为把握鲁迅思想成长的脉络。
五、总结归纳
本文以作者与的交往叙事线索,以作者的爱国之情为感情线索,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怀念之情。
第三课时
分析匿名信事件和看电影事件的语言,感受鲁迅的爱国之情。
齐声朗读文章的第三部分,感受作者对的赞颂和思念之情。
〖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
在东京失望厌恶
在仙台思想改变
回国后思念感激
《藤野先生》说课稿11
一、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把握文章的线索。
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可较为熟练地进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结合创作时代背景,学生可深刻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可较为熟练地进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本文的线索,学生可深刻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感。
三、教学方法
谈话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请学生说说自己遇到的最难忘的老师,并说说原因,互动两轮,顺势引题。
(二)通读全文,整体感知
教师提问,学生独立思考,回顾:散文的线索是什么?
(明确:是对零散的散文语言材料加以整合,加工,使之更加有序,情感或观点更加鲜明的语言组织方式。)
朗读全文,独立思考,本文详写了几件事?分别是什么?
(明确:改讲义、匿名信事件、观看教学影片、送别)
同桌讨论,与藤野先生相关的是哪几件?另外两件如何归类?
(明确:改讲义、送别是叙述作者与藤野先生间的互动,次两件是照应了标题《藤野先生》,是文章的明线;匿名信事件、观看教学影片是与作者的爱国情感相关,属于暗线。)
(三)细读课文,深入研读
通读全文,学生独立思考:关于藤野先生,本文写了几件事?几件详写?几件略写?
(明确:详写的有改讲义和送别;略写的有被当做扒手、询问裹小脚、担心作者不参加解剖课。)
同桌讨论,改讲义这件事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A、作为学者,治学严谨;作为教师,认真负责B、尊重他人,没有民族间的偏见。)
小组合作,探讨一下其它几件事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
(明确:送别——没有民族间的偏见;询问裹小脚——治学严谨,对自己专业领域里的知识盲点非常感兴趣;担心作者不参加解剖课——作为教师,认真负责;尊重他人的信仰,没有民族偏见;被当做扒手——不拘小节。)
独立思考:藤野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藤野先生是一位生活中不拘小节,工作中治学严谨,认真负责,人格上非常尊重他人,没有民族偏见的教师。)
(四)小组讨论,拓展延伸
小组讨论,本文提现了作者怎样的爱国思想?
(明确:体现了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心路历程,展现了鲁迅先生对祖国深沉的热爱之情,以及设身处地思考如何唤醒中国人麻木思维的深切的社会责任感。)
(五)回顾全文,小结作业
小结:结合板书请学生集体简述本文说明的内容,结束课文。
作业:对比阅读本文与《阿长与山海经》,分析一下从人物描写的方法上看二者有何异同,从所反映的中心思想上看,二者有何异同。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
若想深刻了解本文内涵,把握本文情感,须对鲁迅先生个人生平以及时代背景有一定地了解,在这个问题地处理上,可以预先留下预习任务,让学生先对此进行材料收集和分享,在导入环节讨论。
第四篇:藤野先生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藤野先生》。下面我就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等五个环节进行说课。一,说教材
《藤野先生》是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的开篇讲读文章,本单元的主题或是追述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生活侧面,揭示人生意义。初二的学生学习本文,有一定的难度,一是阅历较浅,二是心理不够成熟。不过我们也知道初中的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觉醒,青春叛逆时期,让他们了解名人,伟人的经历,理解他们的人格魅力和人生追求,可以唤起内心美好的情感,引导他们思考自己的追求 二,说教学目标
《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
本单元教学要求,要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要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本特征,还要注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所以根据课文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了以下三维学习目标:
知识和能力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地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梳理线索。
过程和方法目标:学习选取典型事件,抓住主要特征,表现人物高贵品质的写作方法;品味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和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本文篇幅较长,涉及的人和事较多,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总体上把握课文,突出重点、难点,教学中始终要突出以学生为本位的思想根据这些实际情况及本文特点和新课标的要求,所以我设计的教学重点是:
1、正确朗读,理清思路和线索,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并学习通过选取典型事例刻画人物的写法
教学难点是:品味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理解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思想转变过程
三,说教法
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因此,我准备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在课堂上尽可能多的制造语文学习的自由空间,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学法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与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课堂上的学法重点就在体验学习与探究上,因此我选用了如下学法:
1、朗读法:学习中,指导学生多朗读,运用速读,精读、默读等阅读方法,让学生与课文进行多次接触,体会课文语言的韵味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2、勾画圈点法:让学生勤动笔墨,积极读书
3、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五,说教学程序 课前预习的设计
在预习内容设计上,除了基本的疏通疑难字词,标自然段序号之外,结合本文的特点,围绕本文的教学重点之一:理清文章思路,我还设计了两个符合学生心理认知水平的预习问题。
1,这篇文章的中心线索是如何展开的?是以藤野先生的活动还是以作者的思想发展过程为线索?
2,文章分别写出作者三个不同地点的不同活动,这三部分是怎样连接起来的? 启发学生通过读课文,查相关资料来解决问题。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问题“对于鲁迅和《朝花夕拾》,你了解多少?”,让学生结合文学常识的积累了解鲁迅先生的原名、籍贯、地位及代表作品,尤其是《朝花夕拾》回忆散文集的性
质及本文创作背景。(这样设计目的是既让学生温习旧识,又为理解本文做情感铺垫。)(二)出示学习目标
(三)检查预习1,预习交流
分组交流,教师巡查了解预习情况并作简单点评。
2,各小组根据分配的任务展示预习成果(这样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坚持“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原则
(四)合作探究:速读全文,重点研读鲁迅和藤野先生的交往部分。
(通过预习环节中的问题整体感知文章结构,从而明确全文是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的,这是全文的一条明线。在这一环节则重点突破本课的另一个学习重点——了解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要求学生带着以下问题速读第二部分“在仙台”。(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对课文的理解)(1)、在这一部分主要叙述了哪几件事?分别表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用“从------中,我感受到藤野先生的-------”这样一个句式认识藤野先生的形象(这样锻炼学生根据阅读勾画的内容,概括,归纳要点)
:(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完成板书。)
修改我的讲义——正直热诚、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热情关心、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习——正直无私、真挚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认真求实、治学严谨
使学生认识到通过典型事例,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的好处(这样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的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可以借机启发学生借鉴此处的写法,多媒体展示借鉴内容(2)、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评价鲁迅心中的藤野先生。说说理由。连通课文的前后,让学生重点了解藤野先生没有民族偏见这一高尚品质,鲁迅虽然是弱国的国民,但藤野先生却给他满腔热忱的帮助和指导,可以说藤野先生和所谓日本“爱国青年”对鲁迅的态度截然不同,形成了鲜明的对照。那么, 遇到了一个如此好的老师,可鲁迅又为什么会弃医从文呢?是什么触动了他?(以反问形式引起学生的思考,自然地过渡到赏读品析环节)
(五)赏读品析
引入鲁迅的《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对鲁迅爱国之情的钦佩感慨,营造一种激昂的课堂教学气氛。)
利用文章多层面的内容,把握对文章感情线索——鲁迅的爱国之情的理解,在阅读中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与质量,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辨能力的发展,激发他们质疑、辨疑的意识。设计问题如下:
1.请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第一部分,圈点出能表现作者爱国情怀的字词、句。(设计此题旨在培养学生检索,判断信息的能力,理解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作者的爱国之情,使学生能够在自我阅读理解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句感悟作者感情)
。如:“东京也无非是这样”,“实在标致极了”,“油光可鉴”等
2,同样是日本人,别的日本人怎样看待中国人的?集中地体现在哪两件事件上?这两件事各有什么侧重?(勾画文中语句,概括,归纳)
“匿名信事件”和 “看电影事件”
匿名信事件——弱国国民受人歧视。看电影事件——中国老百姓的愚昧、不觉悟。3,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1)离开仙台后,“不知怎地,„„不为许多人所知道。”(2)珍藏藤野先生修改过的讲义;(3)在寓居里高挂藤野先生的照相;
(4)把对藤野先生的怀念化为继续斗争的勇气和行动。
5、藤野先生对我的人生产生什么影响? “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 在藤野先生的精神鼓舞下,作者决心以笔作刀枪,和反动势力斗争到底,为光明的中国继续奋斗。
以上这些问题的设计力求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对文本的分析中,学生可以加深对作品主题的深入理解,体会到作品的感情线索是鲁迅的爱国之情。从而也明白课文开头部分所起的作用这一过程启发学生通过讨论,质疑,交流等方式,自行解决。教师作为学习者参与到学生活动中去,准确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最大限度暴露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让学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积极学习,有效学习”如果发现确实属于学生不能理解的,再由教师进行精讲点拨
(六)当堂达标
1,字词积累2,文学常识积累3,课文内容填充
(这个环节问题设计要做到有层次,有梯度,巩固双基,提升能力。通过互批互改,抽查部分达标测试卷。及时了解学生学习情况,以便及时调整课下辅导内容及作业的布置
(七)、拓展延伸
文章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追述了自己当年为国为民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文洋溢着鲁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确实让我们深深反思:在人生道路的选择上,我们应该怎么做?
(八)板书设计
应有效展现整个教学流程,既要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提升,又要重视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简明,高效
第五篇:《藤野先生》说课稿
《藤野先生》,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6年在厦门大学时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在日本东北大学的留学生活,表达了深切的怀念之情。下面是小编收集的《藤野先生》说课稿,欢迎阅读。《藤野先生》说课稿1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藤野先生》。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展开我的说课。
【说教材及学情】
首先我先来谈谈我对教材的理解,本篇课文是选自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课文。鲁迅早年留学日本期间,正值日俄战争,许多日本人深受狭隘民族主义的毒害,但藤野先生毫不受恶劣空气的影响。鲁迅深切感受到藤野先生人格的伟大,怀着感激的心情,颂扬了他的师德,颂扬了他对中国人民的友好感情。
八年级的学生认知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对鲁迅先生的文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对于文章的把握也会相对容易些。
【说三维目标】
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置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并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了解藤野先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法,理解描写藤野先生和我在求学来往之间的句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藤野先生无私的精神,并让这种情感得到升华。
【说重难点】
我将理解课文中描写藤野先生和我之间交往的句子并受到感染作为我的教学重点及难点。
【说教法学法】
结合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读书指导法、主问题法、关键词法的教法以及探究法、讨论法、圈点勾勒法的学法,最后再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重点开展我的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
接下来,我要说说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环节如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在你们的印象中有没有让你敬佩的老师,请同学们上讲台来谈谈你的感受,从而顺势地引出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课题《藤野先生》。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课未始,兴已浓”的课堂氛围。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请同学们借助手边的工具书去预习这篇课文,在读的过程中要求同学们把课文中的生字词和描写藤野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的句子画出来,同桌进行讨论。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突出学生的自主性,同时为下面的细读课文奠定基础。
三、研读课文,分析内容
这一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环节,我会将学生分为四人一组,通过分小组读、分角色读、全班读的形式朗读本篇课文。接下来顺势抛出相关问题,要求学生将课文中描写藤野先生帮我修改讲义,还有帮助我学习解剖学的句子找出来仔细品味。全班进行交流合作,然后派代表起来回答问题,用时5分钟。老师再进行适时点拨与总结。通过对文章的分析,学生能够体会藤野先生认真负责、严格要求、正直无私的高贵品质。
四、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继续播放藤野先生与作者交往的小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这种情感,并让这种情感得到升华。
五、作业布置
说课即将接近尾声,作业布置如下。
观察身边让你感触最深的事,先和朋友进行交流,明天我们一起来交流与讨论。
【说板书设计】
我的说课结束,谢谢各位考官!
《藤野先生》说课稿2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藤野先生》,对于教材的深入解读是上好一堂课的基础。
一、说教材
《藤野先生》选自部编版高中语文课本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五课,这是鲁迅先生的一篇散文,本文通过写作者在日本留学时的亲身经历,穿插展现了藤野先生的性格特征与作者爱国思想的转变,体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感谢和怀念,以及对祖国和人民深切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热爱之情。本文属于记事比较零散的散文,因此在散文线索的把握尤为重要,因此我将此作为授课重难点。
二、说学情
八年级的学生对于基本词汇的积累已经到达了熟练的程度,对于散文这种文体也不陌生了,但对散文的理解仍存在难度,对于散文线索的把握也要有方法上的归纳,对于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还需要进一步训练。因此我将散文线索的把握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分别设计为授课的重难点。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把握文章的线索。
【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可较为熟练地进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创作时代背景,学生可深刻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感。
四、说教学重难点
根据以上内容,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
【教学重点】通过教师讲授和小组合作,学生可较为熟练地进行人物性格特征的分析。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本文的线索,学生可深刻体会作者深刻的爱国情感。
五、说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谈话法。
下面我将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是将学生从生活中带进文本的过程,因此,在此环节我会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请他们说说自己记忆中难忘的老师,并说说原因,在互动中顺势引题。在导入环节就加以互动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方便抓住其注意力,引入课题。
(二)整体感知
首先,请学生回忆关于散文线索的定义,即作者对散文语言材料的梳理及组织方式。在此铺垫下,请学生对于本文的材料进行归纳,因此,学生可以很容易地概括出文中四件详写的事。在事件找全的基础上,学生可进一步归纳出两件关于藤野先生,另外两件关于作者的爱国情感。此时再进行方法的重申叙事性散文的线索分析方法,即归纳事件大意再分类。通过这样的流程,学生能够顺利分析出线索,概括出文章的脉络,为下面深入文本做好铺垫。
(三)深入研读
深入研读,意在通过文中的细节来反映整篇文章,并且能够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旨内容。
首先我会请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对关于藤野先生的事件做梳理,同时找出详写和略写的部分。
通过阅读和思考,学生们不难找出:详写的有改讲义和送别;略写的有被当做扒手、询问裹小脚、担心作者不参加解剖课。找出这些事件,对于人物性格的分析对象即找出。之后,我会围绕“改讲义”这一事件重点讲解,结合具体文本,分析出这件事中体现的藤野先生的性格特征,即
1、作为学者,治学严谨;作为教师,认真负责。
2、尊重他人,没有民族间的偏见。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于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又一次回顾。
接着,我会请学生小组合作分析剩余的几件事中,体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性格特征。这一环节是学生对于人物形象分析方法的应用,以及合作探究的环节,学生可在对课文内容进行梳理的同时,熟悉并巩固了人物形象分析的方法。
(四)延伸作业
在这个环节,我会请学生小组合作,结合本文中的另外两件事谈谈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个环节,是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主要环节,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能够认识到,本文将作者深切的爱国情感和对祖国人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渗透其中。同时,学生也认识到,散文的情感常常是有层次的,对于散文情感的研读,应该把握文本中的各种材料,结合背景深层挖掘,给之后的散文学习及分析以观念及方法上的启发。
七、说板书设计
《藤野先生》说课稿3一、说教材
《藤野先生》是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在频繁跟换篇目的语文教科书里,能一而再、再而三被保留的,便是名篇中的名篇,鲁迅的《藤野先生》便是这样的经典。本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融入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课文的思想内涵,进而了解社会人生;还要继续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还要注意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这篇回忆录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学文的思想变化,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大纲》对阅读和写作的要求,将本课教学目标拟订如下:
1、知识目标
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了解鲁迅先生中青年时代的心路历程。
2、能力目标
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
品味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3、情感目标
学习藤野先生严谨认真热诚正直的高贵品质;体会鲁迅先生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怀。从而培养自己使祖国强盛为己任的爱国主义情操
三、重点难点
本文篇幅较长,涉及的人和事较多。如果讲课时不分巨细、面面俱到,势必会顾此失彼,给学生“零碎”的感觉。
所以我设计的本课重点为: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
难点为:品味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
四、课时安排
这篇课文我设计用两个课时完成教学,第一个课时了解藤野先生的思想品格,了解鲁迅先生中青年时代的心路历程,第二课时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多方面表现人物品质的手法,品味文章中富有感情色彩的语言,并进行比较阅读。
五、教法
新课程的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特制定如下教学与学习的方法:
1、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当今课堂教学一股清新的活水,能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命。采用情境教学,可以较好地扣住教材特点,落实教材因素和学生因素,强化训练目标,引诱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朗读感受法
《藤野先生》这篇回忆性散文写的是作者终生难忘的伟大的人,记的是震动作者灵魂的典型的事,因此不管是议论抒情的语言还是写人记事的语言,都包含感情。学习中,指导学生多朗读,运用齐读,精读、默读等阅读方法,让学生与课文进行多次接触,心灵融入浓浓情感之中。
3、质疑探究法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看到成功的记录,这种成就感促使学生可持续性地发展。
4、讨论分析法
这既是个体的学习,又是团体的学习。讨论是一种双向或多向的活动,当中体现了个体的思维,又有思维的碰撞、磨合、吸纳,是合作学习的体现。
六、学法
学法指导——依据“三有利”原则:
①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思维。
②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方法,以利于学生终身可持发展。
③有利于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具体操作模式:自主探究,小组合作。
七、教学过程
一、听一段故事
1、多媒体播放小提琴曲《思念》教师饱含情感的讲述:
七年级我们学过鲁迅的《从百草原到三味书屋》回忆起自己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先生,老先生的“方正、质朴、博学”,令童年鲁迅信服、敬畏。但鲁迅在回忆中说:“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却是另外一位日本人——藤野先生。藤野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是什么让鲁迅这样深情感念呢?为什么在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今天,我们就一起去感受这段难忘的经历、认识这位给鲁迅以鞭策的先生好的导语犹如唱戏前的开台锣鼓一样未开台先叫座,此导语设计贴近课文内容,激发学生思维的兴奋点,再配以《思念》,自然就能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自然引出本课内容。
2、反复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
3、圈点勾画文中不理解的词或句子,提出疑问。
新课程标准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鼓励学生对书本质疑,正所谓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激发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新的科学精神。
二、说一些感受
1、说一说藤野先生
鲁迅写藤野先生,抓住他的外貌特征、衣着穿戴入手去写他的“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衣着“模糊”,冬天穿一件“旧外套”,有时“忘记带领结”;再写他“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放在讲台上,便用“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作自我介绍。这形象地描绘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再通过一些典型事例表现他的精神品质。检查订正“我”所抄的讲义、纠正“我”所绘解剖图中的错误,对“我”肯解剖尸体的高兴和放心及问“我”中国女人裹脚的事,表现了藤野先生对鲁迅的热情关心、耐心帮助和教学工作上的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读起来特别亲切感人。
让学生以“从()中,我感受到藤野先生的()”这样的句型说话,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引导学生认识藤野先生的形象,学习本文选取典型事例和抓住主要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在整体把握和感受文章之后,引导学生从文章局部进行自主阅读,进一步深入文本,与作者对话,与事件中的人物对话,在提高学生对内容要点概括能力,语言感受能力同时,强化他们的情感体验。
2、说一说鲁迅先生
怀念藤野先生是文章的一条明线,本文还有另外的一条线索,就是作者的爱国主义情感,许多材料,如写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写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写仙台医专日本人的寻衅和看电影事件,写作者的弃医从文,都是围绕着这条内在线索,为了让学生很好的把握这两条线索,体会文章篇幅虽长,却脉络分明,材料虽多却秩序井然,为了让学生把握还双线的脉络。我设计了三个问题:
1、本文是鲁迅离别了藤野先生二十年后写的,你能不能读出字里行间鲁迅流露出的情感呢?学生速读课文,找出能体现鲁迅对藤野先生怀念的文字。
2、文章这篇课文题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上的篇幅却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从这些文字中你能看到一个什么样的鲁迅呢?
在第二个问题的回答中,教师穿插介绍鲁迅弃医从文的经历。
仙台学医的动机,在《呐喊》自序中写到“我的梦很美满,预备卒业回来,救治象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医,一面有促进了国人对维新的信仰。”可见他是怀着救国救民的思想选择了医学这一职业的。可是,当在学医的过程中,看到了枪毙中国人的影片后,而且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鲁迅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于是促进了鲁迅弃医从文的思想产生。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要紧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是做毫无意义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素,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首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
3、写藤野先生与爱国是否冲突?二者有无交点?
这三个问题环环相连,层层深入,引导学生一步一步理清文章的脉络。
二者并不矛盾,因为爱国而学医、因学医而见藤野先生、因爱国而弃医、因弃医而别藤野先生!文章的主题也水到渠成。写学医弃医,表达对藤野先生的感激怀念之情,也更深刻、含蓄地表现出作者的赤诚爱国情。
三、品一处妙笔
本文带有较多的文学性,这不仅从选材和描写上可以看出来,而且从语言运用上也显示出它的文学性。
本文语言精练准确,耐人寻味,常常在看似平淡无奇的语句中,有力地表现了丰富深刻的含义和复杂深沉的心境。如开头写“清国留学生”和中国留学生会馆的文字。又如:“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再如:“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凄然,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文中多处运用巧妙的说法进行讽刺,如:“形成一座富士山”“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精通时事的人”日本的“爱国青年”等。而“标致”“正人君子”则是用反语进行讽刺。
让学生以“我发现文中有这样一处妙笔。()”的句式说话,品味文章的秒处。
自主”和“感悟”是语文新课标中闪亮登场的两个关键词,在阅读教学中,只有学生感悟了,语文能力和水平才能提高,体味个中的妙处,既能使学生再次认真的阅读文本,也是学生个体独特阅读体验的一次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己品析文章的能力。
四、做一次比较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道理——比较,是人们认识、鉴别事物的一种有效方法比较阅读是一教高的阅读层次,有利于调动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加深刻地理解读物的内容,提高阅读效果。
在这一关键环节中,教师应设计好适合于学生的“台阶”,让学生达到自学的效果。采用探究学习的方法,培养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