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伯牙断琴》(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四、五自然而然段,明白“知音”的含义。
3、体会知音之于人生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深入体会“知音”的含义,理解伯牙断琴这一举动。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十六课《伯牙断琴》。首先,请大家看大屏幕,还认识他们吗?
出示语词:擅长 勤学苦练 精妙 陶醉 浑然 情不自禁 大有长进
巍峨的高山 雄伟的气魄 滚滚大江 汹涌澎湃 江水滔滔
大雨滂沱 狂风怒吼 山崩地裂
学生读词。
2、上节课我们从课文1—3—自然段中都了解到了什么,你能用一段的话来说一说吗?试着用上屏幕上第一行词语中的一两个。
二、品读课文,体会情感。
1、伯牙为什么认准这位在山野中遇到的樵夫就是自己寻觅
已久的知音?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找一找文中哪句话最能概括地说明钟子期是伯牙的知音。2、出示: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其中的思想和感情。
如果说要你用找近义词的方法来解释“无论”你会选择哪个词?把“不管”放到句子中再读。
认真默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把最能体现“无论伯牙弹奏什么曲子子期都能听懂的”的重点词语用你喜欢的记号画出来。学生交流。
出示:有一次,伯牙弹奏了一曲表现高山的曲子,钟子期立刻兴奋地说:“好一座巍峨的高山哪!我好象登上泰山,亲身感受到了那雄伟的气魄呢!”(指名读)能说说你的体会吗?
(立刻:子期反应快,会听琴; 兴奋:听懂了,很激动。)你能感受子期当时的兴奋吗?谁想来读一读子期的这句话?指名读。评价:多么真切的感受啊,这些都是伯牙用音乐再现出来的,音乐真是有着无穷的魅力。(再读)
出示:伯牙弹奏一首形容流水的曲子,钟子期不住地赞赏道:“好一条滚滚大江啊,那江水滔滔,汹涌澎湃,多么壮观哪!”
你能用我们刚才抓重点词的方法来告诉老师你的体会吗?(不住地赞赏:琴声停了赞赏未停,子期听琴反应强烈,说明会听琴。)带着你的感受来读一读这段话。
男女生对比读第一二句。
让我们也用心来体会这两颗心之间的真诚交付!(朗读)
出示:一天,伯牙和钟子期出去游玩,突然下起大雨。伯牙触景生情,便弹奏乐曲,抒发胸中的感慨。乐曲时而表现大雨滂沱,时而表现狂风怒吼,时而表现山崩地裂。钟子期听了,一一说出了琴声的含义。
比较:乐曲时而表现大雨滂沱,时而表现狂风怒吼,时而表现山崩地裂。
乐曲表现了大雨滂沱、狂风怒吼,山崩地裂。
用了三个“时而”更能表现伯牙的琴声富于变化,这样的曲子子期听懂了吗?他这时又会说些什么呢?这一次课文里可没有写,你能试着说一说吗?(给出格式:琴声表现——————,我仿佛看到了——————同时给出上面两个例句)
这么富于变化的曲子子期都能一一说出其中的含义,子期真不愧为伯牙的知音!从这三个例子中,我们又一次深切地感受到——:无论伯牙弹奏什么曲子,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其中的思想和感情。难怪伯牙会感动的对子期说:“——”(朗读。)
两个人因为音乐而成为知音,可成为知音的两个人除了音乐以外,还会做些什么还会说些什么呢? 学生根据图片进行想象。3、学习断琴部分。
引读。
从范读中体会“扯”与“摔”。
三、回到全文。
1、学了课文,你觉得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知音”? 2、你同意伯牙断琴吗?为什么?把你的观点和同桌说一说。3、小结。
4、最后请大家到作业超市去逛一逛。除了第一道题,你可以任选其中的一题做一做。
(出示作业超市:1、抄写文中带生字的词语。2、、如果你能穿越时空,请给伯牙写封信,告诉他你与知音的故事,也可以安慰安慰他。
2、有空时,和爸爸妈妈去古琴台看看,并把这个故事讲给他们听;
3、通过各种方式查阅一下,武汉还有哪些地名也有着动人的故事,与同学交流。)
——《伯牙断琴》课后反思
胡晓柳
伯牙断琴,缘于知音难觅。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就是理解“知音难求”。怎样才能让学生深入地理解知音的可贵,真正地体会到伯牙失去知音后的痛苦与绝望?根据新课标淡化段篇内容的分析,要打破繁琐讲解的教学模式,构建起思想、知识、情感交流的网络型的课堂结构的要求,我把在民间流传的关于“知音”的传说作为线索,把理解伯牙与子期之间的情感作为纽带,对本课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补充背景,铺垫情感。
仅从课文来看,重点有二:一伯牙高超的琴艺是怎样练成的;二是钟子期高超的“知音”本领如何?课文内容简短,语言平实,要读懂字面的意思并不难。但因为学生生活的时代背景、认知能力、个性差别等各种因素的影响,要真正地理解“知音”的含义并不是那么容易。为了拉近文本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让学生走进伯牙的内心,去真切地体验他的喜与痛,我们以对课文进行了背景的补充,并将在武汉钟家村广为流传的“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传说穿插到课文里,并以它为线索,推动着课堂的流程。
用复习第一课时内容作为导入,接着介绍伯牙练就高超琴艺而倍感孤独的故事背景,为“知音难求”打下伏笔。“为什么伯牙会认定在山野中遇到的樵夫就是自己的知音呢?课文中哪一句最能体现钟子期就是伯牙的知音?”顺势一导,使课堂回到了课文中。在学习完第四自然段之后,又有一段故事的补白:临别时二人的约定、次年伯牙满怀期待的赴约、子期坟前痛苦地追忆,既丰满了课文内容,又为伯牙断琴作了感情上的铺垫。
二、层层深入,体会情感。
知音一词,源于钟子期能会听琴的故事,但这个词的内涵却又远远不止于听懂音乐,它更指能体会对方的情感,能给对方以激励,能分享和分担彼此的喜与忧。为了让学生的认识达到这一层次。先是从课文第四自然段入手,通过读,抓住其中的重点句子和关键词,体会“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和感情。”在这个基础上,联系第一课时所读到的伯牙琴艺提高的原因,理解子期之所以能听懂伯牙弹奏的乐曲,是因为他听懂了伯牙内心对美景的热爱,使学生对知音的理解,由知“音”深入到知“情”。接下来用图片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成为知音的两个人除了谈论琴道,还可能做些什么,还会说些什么呢?学生进入更深层次的思考:知音,不仅仅在一方面有共同的认识与追求,还应该体现在无处不在的心灵交流中。这一环节既是一个说话训练,又把学生对知音的认识由知“情”引向了知“心”这一层次。在这个层层深入的过程中,知音的形象渐渐清晰,知音在人生命中的地位也渐渐突显。
三、入境想象,升华情感。
语文课堂是情感流淌的课堂,在时甚至是激情澎湃的课堂,只有引导学生透过文本,入情入境地去体会人物的喜怒哀乐,才能让学生与人物产生共鸣,从而实现文本与情感的交融,实现语文课堂中人文性教育的目标。具体到这一节课,采取的是入境想象的方式,用声情并茂的讲述营造情境,引学生进入情绪场。如,第二年,伯牙兴冲冲地赶往相约的地点时,一路上,他会想到些什么?由此引发对知音的强烈期待,也为后面的情感落差制造一个高度;再如,在子期的坟前,伯牙又想起了过去的一幕幕,你能想象一下吗,此时的伯牙,脑子里出现了怎样的情景?让学生能深入地走进伯牙的内心,去感受他无比悲痛的心情,从而从心灵深处去理解伯牙“断琴”这一举动。有了这样的感受,再回到课文,朗读断琴部分,已不需要教师的指导与提示,从“扯”与“摔”这两个字的朗读中,便能明显地感觉到,学生对伯牙的伤痛已感同身受。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育要尊重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多维性的内容在不同的大脑里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所以在回归全文时,设计了谈谈对伯牙断琴这一举动的看法这一环节。有了以上对情感的积蓄,有的学生对伯牙断琴表示深深地理解,说:“知音去了,再也没有人能听懂我的琴声,不还弹琴给谁听呢?”有的说:“子期这样了解我,我要断琴来表达我对他的忠诚。”但在课堂上,也有不同的声音:“知音去了还会找到知音的,我不同意他断琴。”“如果伯牙断了琴,人们就再也听不到那美妙的乐曲了,太可惜了!”因为课前已预设到这种看法,所以对于这种态度,我进行了适时地引导:伯牙断琴,发生在等级制度森严、人们没有议论自由且信息非常闭塞的封建社会,而在人人平等的、高度发达的信息社会,只要懂得珍惜,我们的身边一定会有知音。由此引导学生在理解“断琴”这一举动的同时,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体现语文教学中价值观取向的向导作用。
在语文课堂中,工具性与人文性是并举的。在这堂课中,有重点字词的理解,如,无论、立刻、时而、大雨滂沱、狂风怒吼等;有对课文内容进行“补白”的说话练习,如,当读到“乐曲时而表现大雨滂沱,时而表现狂风怒吼,时而表现山崩地裂。”这一句时,让学生根据前两个例子,说一说钟子期这一次听到琴声后又仿佛看到了什么;还有阅读方法的指导,如,用先总后分的句式,会把文章写得更具体,抓住文章中,人物语言和神态中的关键词,就以能很好地体会人物的内心,可以用换词的方法来理解文中的词语等。
将教学设计付诸实施时,也有几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深思。首先,作为新时期一位合格的教师,应该是全面发展的。课改纲要指出,要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用,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都要在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方面下功夫,熟练地掌握多谋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其次,教师在平时的常规课中规范自己语言和教学行为,加强基本功的磨练。这一次赛课尽管经过了几次的试讲,但心里还是忐忑不安: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都是不一样的,同一个学生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也会随时改变,也就是说同样的问题也许会有无数种不同的回答,这样,每一堂课都是千变万化的,我能不能在众目睽睽之下,根据当时学生的表现来调控课堂?学生的回答,我能不能做出适当的评价?如果出现了与我的预设完全不同的意外,我该怎样处理„„ 顾及越多,约束就越多,例如在对第四自然段的“乐曲声时而表现大雨滂沱,时而表现狂风怒吼,时而表现山崩地裂。”一句进行想象拓展时,几个学生都只对“大雨滂沱”这一个方面进行了想象,当时,我很想自己示范说一句,然后提醒学生根据课前预习的大雨滂沱、狂风怒吼、山崩地裂这三个词语的意思进行想象,但又担心课堂产生迂回,耽误时间,所以在点了几个学生后就草草收兵了,课后进行反思,这一环节是没有达到课前所预设的效果的。由此,我想,如果一个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基本功从语言、交流感、课堂诊断、课堂调整等方面进行完善,那么在任何场合,他都会应对自如,游刃有余。
第一次参加区里的赛课,尽管结果不尽如人意,但自己觉得收获颇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我都会反复进行“反刍”,细细地从这一堂课中寻找自己与一个成熟教师之间的差距,并努力去将它缩短、缩短„„
第二篇:鄂教版四年级上册《伯牙断琴》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认识6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教学重难点:
1、感受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
2、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高山流水》的曲子、图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出示图片)师:同学们,在我们武汉市汉阳区有个地方叫古琴台,你们知道这个名字的由来吗?这里流传着一个优美的故事,那就是——高山流水觅知音。知道主人公的名字吗?(板书:伯牙、钟子期)那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古老的故事中去。
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悟
1、自由朗读全文,注意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检查字词的自学情况。
3、指名学生读课文,正音。想一想课文讲的是件什么事?
4、指名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师适时小结。
三、探究学习1-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3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伯牙是什么人?伯牙的高超琴艺是怎么练成的?请勾画相关的句子。
2、学生自读自悟,交流,相机强化“伯牙学琴功夫深”的结论。
3、出示重点句子:“这里就像仙境一样,伯牙陶醉在美景之中,浑然忘掉了自己。风声,浪声,鸟语,虫鸣,大自然奏起的交响乐,深深地打动了伯牙,他情不自禁地弹起琴来。”
⑴、遇到重点句,先别急,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方法。首先,多读几遍句子,再找到重点词来理解,谈体会,最后再美美地读一读。方法:初读——理解词——美读。用这个方法,自己来试着学习这句话。
⑵、学生自学,小组交流。
⑶、全班交流,师小结:伯牙弹琴很投入,他是情由景生,是触景生情,然后是移情于景,借景抒情,达到情景交融的境界。
4、伯牙的琴艺大有长进,这令他十分高兴。然而,没高兴多久,苦恼的事情就来到了,你知道是什么吗?他自己十分陶醉,可是周围的人都听不懂,无法理解他的琴声,这使他陷入了孤独之中。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伯牙遇到了钟子期。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识记生字4个。
2、同学上台当老师,全班交流。
3、重点指导书写:勤
4、课堂练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1-3自然段,他自己十分陶醉,可是周围的人都听不懂,无法理解他的琴声,这使他陷入了孤独之中。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伯牙遇到了钟子期。
二、探究学习4-5自然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思考:钟子期是一个有着什么特点的人?你从哪里可见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
2、学生交流。(在抓重点词语理解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朗读语感。)方法:初读——理解词——美读
⑴、“高山”这部分,抓住“立刻”和“兴奋”这两个关键词。
⑵、“流水”这部分,应该抓住“不住地赞赏”,因为从中可以感受到钟子期反应强烈。
⑶、“在下雨的情景”这部分,重点学习三个“时而”的排比句。
⑷、朗读感悟。
3、紧承提问:伯牙对找到知音的感受是什么?讨论:为什么伯牙的感受是“感动”而不是“激动”呢?谁来读好伯牙的话?
4、钟子期去世了,伯牙是怎么做的?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拓展
1、钟子期去世了,为什么伯牙断琴?你怎样看待伯牙断琴?
2、知音,是令人向往的,人人都想拥有知音。伯牙断琴,缘于知音难觅。而《高山流水》也成了千古绝唱,有空,大家也去听听这首古曲,也可以写一写感受,说不定你也能成为伯牙的知音呢!
四、学习生字
1、学生自己观察生字,识记生字4个。
2、学生交流。注意“弦”的拼音。
3、指导书写“泰、抒”。
4、学生练写。
教学总结:本课教学我抓了两个重点:一是伯牙的琴艺是怎样练成的?二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
开课就让学生质疑:伯牙是什么人?与第一段的教学同步进行,简介伯牙,紧承介绍,提出问题:伯牙的琴艺是怎样练成的?安排学生自读自悟1──3自然段,在读对和读顺的前提下,尝试搜集整理资料,在课本上作批注。结合“仙境、陶醉、浑然、情不自禁”等词语的理解,体会伯牙弹琴的投入,解决了第一个问题。
学生解答第二个问题比较容易,都能在书上画出相关的语句。训练学生的朗读语感时,他们朗读的效果没有达到我想要的那种状态,可能想象画面引导得不够到位吧!这部分学习由三个“时而”组成的排比句时,我拓展了一个小练习:钟子期会怎样赞叹呢?引导学生仿照前面“高山”和“流水”的部分来发表感慨,学生表达不够完整,只说了一部分,而且没有新意,想象力不够。可见学生语言的贫乏,这也是语文教学工作的缺陷之一,平时学生的阅读量太少了,语言的积累不够,需要运用的时候显得苍白。大量阅读将是下个学生需要抓的工作重点之一。
学完课文后,让学生分组讨论:怎样看待伯牙断琴这件事?这个问题是个开放的答案,我没有限制哪一种答案,让学生充分说出自己的理解,尊重学生独特的感悟,这也是语文课程理念的要求。
第三篇:《伯牙断琴》说课材料(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
《伯牙断琴》说课材料
【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伯牙断琴》是鄂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七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伯牙苦练琴艺,在弹琴时投入情感,使琴艺得到很大的提高,并且觅得知音钟子期,后来因为子期的去世而毅然断琴的故事。表达了知音难觅,要加倍珍惜的情感。
课文共有5个自然段。第1——3段写了伯牙通过情感的投入,琴艺提高了;第4——5段写了伯牙觅得知音钟子期,并因知音的去世而毅然断琴。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中第二学段的教学目标,结合本课在本册教材中的位置,我拟定了一下学习目标:
1、学会8个字,认识5个字,生词不是很难理解,但是在读音和书写方面应该更加注意。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因为复述课文也是第二学年段的教学目标之一。
3、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感情。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知音难觅,要懂得珍惜。这是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着想的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深入理解什么是“知音”,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
难点:在体会文章感情的基础上,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引导个性化朗读,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四、教法选择与学法指导
1、从整体入手,通过整体感知提出学习疑问,带着问题逐层深入理解,最后还回到课文整体,结合自身情感实现理解的升华和拓展。
2、突出语文教学的“语文味”。一方面要有扎实的语言文字的训练,例如重点词语有层次的理解(知音);又例如通过比较句子等方法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感动”“激动”)。另一方面-又要加强师生、文本之间的对话,用同学者的心境和语气引领着学生走进文本,感同身受,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从而实现个性化阅读。所谓“语文味”也就是正确的处理好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辩证关系,将传统语文教学中有益的教学方法与新课程理念相结合。
3、通过评价语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4、利用课件、音乐烘托课堂氛围。
5、作为语文教师还应该精心设计我们的教学语言,表现语言的魅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
【教学过程】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设想,我对本课的教学有如下设计。
我决定用两课时来完成本课的教学。
第一课时:学习课文的生字词,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提问,其方法有抓住重点词语提问,例如:什么是“知音”?根据课题提问,例如:伯牙为什么要断琴?还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并且与之对比而产生疑问,例如:一个朋友的离去,伯牙就从此不再弹琴,至于这样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教师进行归纳总结,为下节课深入的理解体会作基础。学习课文的1至3
自然段,紧紧抓住“仙境”、“陶醉”、“浑然”、“情不自禁”词语的理解,解决“伯牙的琴艺是如何提高的?”这个问题。完成板书:伯牙琴技高超
第二课时:学习课文的4至5自然段。以重点问题为切入口,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文章的重点词句“知音”,回答课后问题,深入体会情感,复述课文。
由于时间的关系,在这里重点说一说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认真阅读了课文,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学们还提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有一些问题咱们当堂就解决了,例如“伯牙的琴艺是如何提高的?”。还留下了一些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就是“什么是‘知音’?”“伯牙为什么要断琴?这到底是一份什么样的感情?”(在板书上的课题处和“知音”词语处打上问号)
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个主要问题来继续读书。
伯牙的琴弹得这样好,现在伯牙最需要的是什么?大家知道吗?是一个能够听得懂他的琴音的人啊,这个人是谁?(钟子期)
二、读中感悟。
1、自读4-5自然段,看看钟子期是个怎样的人?(钟子期不会弹琴,但很会欣赏音乐,特别善于听琴。伯牙还说子期是他的“知音”。)课文紧紧叙述这样几句话,够不够表现这一点?(不够,要进行具体描写)
2、再读第4自然段,默读。思考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感受到伯牙和钟子期是知音?画出相关的词句。
3、品读句子:
① “无论伯牙弹奏什么乐曲,钟子期很快便能道出曲子表达的思想和感情”。体会“无论”一词的分量,体会“知音”之意。
② “有一次,伯牙弹奏了一首表现高山的曲子,钟子期立刻兴奋地说:‘好一座巍峨的高山哪!我好像登上了泰山,亲身感受到了那雄伟的气魄呢!’”
重点体会“立刻、兴奋”两个词。“立刻”就是指速度很快,表示子期很快就能体会到伯牙琴音中的意境;“兴奋”能够表现子期体会得很深。再结合看图,甚至利用拍手、叫好等动作行为体会感情,感受“知音”之意,从而指导朗读。
如果学生一时不能很好的把握情感,教师有必要范读。
③ “伯牙弹奏一曲形容流水的曲子,钟子期不住地赞赏道:‘好一条滚滚大江啊!那江水滔滔,汹涌澎湃,多么壮观哪!’”
有了上一句话的基础,学生举一反三,很快就会找到“不住地赞叹”这个短语,从而进行朗读。也会有学生联系插图,我们可以引导学生重点观察图中钟子期的眼神,感受他眼前似乎已经出现了滚滚大江,学生也可以模仿这样的表情,入情入境地体会,体会“知音”之意,从而指导朗读。对于这一句的讲解教师可以尽量放手让学生将刚才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巩固。
如果在朗读中,有学生用轻柔的声音朗读,教师应该大加赞扬他的个性表现,并且进一步总结,不一定大声朗读就是表现激动的心情,有时候轻声朗读也能表达自己的感情,只要用心去读,无论什么样的语气都可以表达自己的感情。这样做也是在渗透个性化朗读的理念。
④ “乐曲声时而表现大雨滂沱,时而表现狂风怒吼,时而表现山崩地裂。钟子期听了,一一说出了琴声的含义。”
在体会“知音”之意之余,我们还可以把重点转移到这个排比句的表达上面来。我设计了一个比较句子的练习:
比较句子:
乐曲声时而表现大雨滂沱,时而表现狂风怒吼,时而表现山崩地裂。
乐曲声表现了大雨滂沱、狂风怒吼、山崩地裂。
经过比较,学生们会体会到加上“时而”一词,更能够表现伯牙琴音的变换多样,从而体会伯牙琴技的高超;而且通过反复朗读,还会体会到排比句朗读起来能够更好地表达语气和情感。接着进行朗读训练。
我这样的设计正是希望通过传统的语言文字训练表现语文的工具性的特点。在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自己精心设计的评价语引导学生掌握一些读书的方法。例如“听着你的读书,我仿佛置身于滂沱的大雨之中,任狂风劲吹,任山崩地裂的声音震憾我的心灵。你读得这样好,相信你一定也感受到了这样的情境,是吗?看来,读句子,想画面,用心去感受,是读书的好方法,大家不妨都这样试一试!”这样评价语不仅真诚评价了学生的朗读,创设了文章的氛围,而且提炼了读书的方法,一举多得!
4、配乐。师:还是让我们用朗读来再现伯牙高超的琴技,再现子期对伯牙的那份深深的理解之情。
这样做是本着步步为营的原则,在这里对以上句子的教学进行一个小结,分别指名四位学生朗读。也是为下面的学习进一步创设情境。
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渲染:难得伯牙的琴技高超,更难得子期是如此的了解伯牙啊!
5、这时候教师顺势而言:难怪伯牙会感动地说——(课件出示句子:子期,你真是我的知音!
在上节课通过查字典初步理解“知音”一词意思的基础上,现在联系了课文,深入理解了句子的含义,再来体会,相信大家的感受会更深。(学生自由回答,深入体会“知音”一词的含义和分量)
这样对“知音”一词的理解,就会很有层次,而且能够指导学生学会通过查字典以后,还有联系课文内容来深入理解词语意思的方法。同时,“知音”一词的理解,也是牵动全文的一个重要知识点。
这时候教师又一次顺势而言:对于伯牙这样的一种情感,句子里面用了一个什么词来形容?(“感动”)
对于感动一词的品味,我又一次设计了比较词语的练习:能不能将“感动”换成“激动”?并引导学生联系上文知道伯牙琴弹得好是需要感情的投入的,而子期对伯牙的情谊给了伯牙灵感,联系下文知道子期的欣赏成了伯牙演奏的动力。从而感受到这份感情里面不仅有激动之情,还有感谢、感恩之情。
在这样的理解基础之上来进行朗读,情感会更深入。
同时,教师的评价语还能进一步倡导个性化朗读的风尚:
A、语气很轻缓,多么深情啊!
B、语气强而有力,看来伯牙知道自己找到了这样好的知音而非常激动、快乐啊!
C、语气中突出了“知音”一词,这是一个多么有分量的词语啊!
其实教师这样真诚而又细致的评价学生的读书,也就是在课堂中扮演着孩子们的知音的角色啊!通过教师这样层层的推波助澜,学生的情感已经达到一定的高潮,进入愉悦的情感境界之中。
6、这时候教师话音一转,利用情绪的反差刺激学生的感受。
师:后来,子期去世了,这么情投意合的朋友永远离开了伯牙,再也没有人能够听懂伯牙的琴声,再也不会出现图中伯牙子期朝夕相伴的美好情景了,(课件演示,将子期抹去,空留一个位置)此时此刻,如果你是伯牙,会有什么样的感受?
说这番话的时候,教师首先要投入,要带着深深的遗憾之情来说,只有这样,才能带动学生入情入境,与文本对话。
在学生情感与教师产生共鸣之时,我们就可以和学生一起动情朗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了,顺势也就解决了“伯牙断琴之感”的问题了。
7、分男女生分别朗读4、5自然段,读出情感的反差,并以此作以小结。
从以上的设计中,我们能够看出,“读”是我们教学的手段,也是我们教学的归宿。
三、情感升华。
1、课堂小结:课文学到这里,相信大家对“知音”有了更深的理解,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板书:知音难寻,要加倍珍惜!
2、你有知音吗?将你最想对他说的话写在“知音卡”上,送给你的知音。
抓住点滴契机,进行“小练笔”。
3、教师小结语:我们生活在这个竞争的时代,每个人都因为有了了解自己、欣赏自己的人,生活才有了意义,才有了前进的动力。余老师不仅希望做教大家知识的老师,更希望能成为大家的知音,其实在这节课中,余老师一直都在认真倾听大家的朗读和发言,做大家学习的知音啊!
课堂是人性化的课堂,师生应该有情感的生成。
4、组织讨论:怎样看待伯牙断琴这件事情?
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发言,教师不要强行指向,但是可以以一个同学者的角色发表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自己的情感,不要走极端。
师: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人生路上多遇知音,也真诚地当好别人的知音。
四、课堂拓展。
1、讲故事《伯牙断琴》。旨在练习复述。
2、介绍几篇关于朋友的文章给大家,例如《皮斯阿斯与达蒙》,巩固阅读方法,体会朋友间信任的可贵。
五、板书设计:
伯牙琴技高超
16、伯牙断琴?
知音?难求
要懂得珍惜
子期善于听琴
随着课堂教学过程的呈现,我们的板书也就应运而生了。板书突出了文章的主旨,表现了文章的结构(两个部分),显示了质疑、思考、理解的过程(问号处为一开始的质疑,教学最后应该一一擦除)。
第四篇:《伯牙断琴》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学会8个字,认识5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知道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播放乐曲《高山流水》,你们想到了什么?在武汉市汉阳区的古琴台就流传着一个优美的传说——伯牙鼓琴遇知音。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伯牙断琴》。
二、整体感知在《高山流水》的音乐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简单字词认读,反馈。相互交流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理清课文层次。
课文包含两部分内容:伯牙练就高超琴艺;钟子期高超的知音本领。
三、学习课文
伯牙的高超琴艺是怎样练成的?自读1-3自然段,思考;伯牙已学琴三年,为什么还要继续向老师求教?这说明了什么?学生交流自读心得。学习重点句子,强化“伯牙学琴功夫深”。
(1)这里就像仙境一样,伯牙陶醉在美景之中,……情不自禁弹起琴来。
“注意”“陶醉”“浑然”“情不自禁”等词语,说明伯牙弹琴很投入,达到浑然忘我,情景交融的境界。
(2)乐曲声时而表现大雨滂沱,……山崩地裂。
试着让学生模仿这些声音,通过这些排比句,你从中又体会出什么?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句子,加深体会。伯牙练成高超技艺,是多么不容易,现在他最关心什么?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出示句子:伯牙放下琴,……你全都能体会。”
为什么伯牙很激动,而不是很感动呢?从这里又说明了什么?教师点拨:伯牙不是担心自己是否弹得好,更关心别人是否听得懂,遇到知音钟子期使他既惊喜有感动。
四、教师小结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
有感情朗读表现伯牙琴艺高超的句子。
二、学习课文
钟子期高超的知音本领。自由朗读课文,钟子期是一个有什么特点的人?
学生读后反馈。从哪里可见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品读句子,体会重点词句。
分别朗读描写“高山”“流水”“下雨的情景”这三部分内容。通过“立刻”“兴奋”“赞赏”等词语体会出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
指读排比句“时而”,伯牙对找到知音的感受是什么?钟子期去世了,为什么伯牙断琴?
你是怎样看待伯牙断琴的?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看法。
三、创设情景,以读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创设情景复述课文。文中你感受最深的部分是什么?读给旁边的同学听一听,相互交流。教师小结:知音难求,有了知音更要珍惜。
作业设计:完成书面词句练习。写一段最能表达自己感受的话,谈谈对“知音”的理解。伯牙断琴
伯牙琴艺高超 钟子期善于听琴
知音难求,有了知音更要珍惜
第五篇: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伯牙断琴
学习目标 学会8个字,认识5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明白知音的含义:能够懂得对方的思想感情;体会伯牙断琴的意义:知道知音是很难得到的,有了知音要懂得珍惜。
学习时间:两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播放乐曲《高山流水》,你们想到了什么? 在武汉市汉阳区的古琴台就流传着一个优美的传说伯牙鼓琴遇知音。这就是我们今天所学的课文《伯牙断琴》。
二、整体感知 在《高山流水》的音乐中,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简单字词认读,反馈。相互交流对课文内容的了解,在老师的指导下初步理清课文层次。
课文包含两部分内容:伯牙练就高超琴艺;钟子期高超的知音本领。
三、学习课文
伯牙的高超琴艺是怎样练成的? 自读1-3自然段,思考;伯牙已学琴三年,为什么还要继续向老师求教?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读心得。学习重点句子,强化伯牙学琴功夫深。
(1)这里就像仙境一样,伯牙陶醉在美景之中,&&情不自禁弹起琴来。
注意陶醉浑然情不自禁等词语,说明伯牙弹琴很投入,达到浑然忘我,情景交融的境界。
(2)乐曲声时而表现大雨滂沱,&&山崩地裂。
试着让学生模仿这些声音,通过这些排比句,你从中又体会出什么?
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句子,加深体会。伯牙练成高超技艺,是多么不容易,现在他最关心什么?带着这个问题继续读课文。
出示句子:伯牙放下琴,&&你全都能体会。
为什么伯牙很激动,而不是很感动呢?从这里又说明了什么?教师点拨:伯牙不是担心自己是否弹得好,更关心别人是否听得懂,遇到知音钟子期使他既惊喜有感动。
四、教师小结这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
有感情朗读表现伯牙琴艺高超的句子。
二、学习课文
钟子期高超的知音本领。自由朗读课文,钟子期是一个有什么特点的人?
学生读后反馈。从哪里可见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
品读句子,体会重点词句。
分别朗读描写高山流水下雨的情景这三部分内容。通过立刻兴奋赞赏等词语体会出钟子期特别善于听琴。
指读排比句时而,伯牙对找到知音的感受是什么? 4 钟子期去世了,为什么伯牙断琴?
你是怎样看待伯牙断琴的?在小组里交流自己的看法。
三、创设情景,以读悟情 有感情朗读课文,创设情景复述课文。文中你感受最深的部分是什么?读给旁边的同学听一听,相互交流。3 教师小结:知音难求,有了知音更要珍惜。作业设计: 完成书面词句练习。写一段最能表达自己感受的话,谈谈对知音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