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王的结婚飞行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9:18: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蜂王的结婚飞行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蜂王的结婚飞行教学设计》。

第一篇:蜂王的结婚飞行教学设计

《蜂王的结婚飞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

引导学生正确把握文意,了解蜜蜂的生态习性,了解说明文准确而生动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课前预习,自查工具书,解决文中的生字词;组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解读文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关爱动物,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激发探索自然的兴趣,洞悉自然奥秘。

教学设想:

重点:了解蜜蜂的生态习性,掌握说明方法。

难点:体会科学小品文的语言特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情导入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一提起蜜蜂,人们自然而然会想起它的“勤苦”、“辛劳”。而比利时著名剧作家、诗人、散文家梅特林克则用形象化的语言介绍了蜜蜂的另一生态特征——婚飞。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这篇妙趣横生的科学小品文。

二、步入文本

(一)积累展示

展示积累,交换朗读

投影:

灼热zhuó

阔绰chuò

香气馥郁fù

湛蓝zhàn

苍穹qióng

一小撮cuō

(二)整体阅读 初步感知,把握内容(要求学生运用圈点批注的方法,快速阅读课文)

1.文章主要说明了什么内容?

(提示:文章说明了蜂王婚飞的过程。)

2.你知道蜜蜂大家族中,蜂王、雄蜂、工蜂的职能吗?

(提示:蜂王专营产卵生殖;雄蜂专司交配,交配后即死亡;工蜂专门负责筑巢、采集食料等。)

(三)重点探究

师生互动,重点突破

互动1 :文章第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提示:点出文章说明的中心——蜂王的受孕方式充满了挑战和诗意;总领全文。)

互动2:“我不想夸大大自然奇怪而又轻率的浪费”句中“浪费”体现在何处?

(提示:万余只雄蜂只有10余只能够与蜂王成功交配;每只雄蜂每天至少要靠五六只工蜂不停地劳动来供养。)

互动3:第六自然段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简要分析其作用。

(提示: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通过具体的数字将工蜂视觉器官、嗅觉器官与雄蜂的作比较,并用“盲人的眼睛与健康人的眼睛”打比方,生动形象地突出蜜蜂的生态特征。)

互动4:文章第8自然段描写露珠、朝霞、玫瑰、紫罗兰有什么作用?

(提示:形象地写出蜂王婚飞的时间;用环境描写突出说明的中心——蜂王的受孕方式充满了挑战和诗意。)

互动5:文章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试找出来并简要分析其作用。

(示例:拟人,作者从一开始就将蜂王的婚飞比作公主挑选求婚者,让人好奇地想知道她是如何挑选的;又如比喻,作者将花朵比作香气馥郁的迷宫。这些修辞手法拉近了我们与蜜蜂这种小生灵的距离,使我们的视角由高高在上的客观描述拉近成为近距离的主观体验。)

三、走出文本

阅读下列文字,请从内容和语言特点上与《蜂王的结婚飞行》作一简单比较。新羽化处女王在4日龄出巢试飞,大多数蜂王在5~7日性成熟,在晴天下午出巢婚飞,与几只甚至几十只雄蜂交配。蜂王和雄蜂交配是在空中相互追逐飞行中完成。

(提示:内容上都写了雄蜂与蜂王的交配方式,这段文字还说明了蜂王出巢试飞时间和性成熟时间,而《蜂王的结婚飞行》一文则强调蜂王受孕方式充满挑战和诗意。语言上这段文字简练,语言平实,而《蜂》文则综合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语言生动形象。)

四、学习小结

这篇文章最大的特点在于用通俗易懂而又生动有趣的语言讲述了蜂王婚飞的过程。作为一篇科普文,文章多处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避免了术语的枯燥乏味。另一方面,作为一篇说明性文章,本文也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方法,保证了文章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五、布置作业

在日常生活中,许多昆虫令我们赏心悦目:被喻为会飞的花朵的蝴蝶;被誉为大自然中的歌星的蝉儿;被称为忠勇大将军的蟋蟀;还有吐丝的蚕儿、发光的萤火虫、空中巡逻的蜻蜓„„请仿照本文的写法,选择一种你最喜欢的昆虫写一段说明性的文字,要求不少于200字,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

第二篇:《飞行梦工厂》教学设计

《飞行梦工厂》是湘版美术五年级上册第8课教学内容。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飞行梦工厂》教学设计,希望对你有帮助。

教材分析: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本节课完成活动一绘画飞行器或制作飞行器模型的内容。飞机是我们熟悉的高速交通工具,也是保卫家园的国防武器。《飞行梦工厂》的学习范围不仅可以了解认识飞机或直升飞机的结构特征,更可延伸探索不同飞行器或者想象未来飞行器,从而进行对各种飞行器的设计想象绘画和利用废旧材料、蔬果等制作模型的美术学习与实践活动。

本单元《飞行梦工厂》的设计,整体上从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应用能力出发,把飞行器的设计制作作为活动目标,针对“飞行器”,设置了绘画设计创作、飞行器模型制作两个活动内容。

教学目标:

1.了解各种类型飞行器的基本外形构造和造型特点,学习掌握飞行器绘画设计与模型制作的方法。

2.训练发散性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美术设计制作与应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增强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的角色意识,养成有序地进行设计与制作的工作态度与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绘画设计飞行器和利用各种材料制作飞行器模型。

难点:了解飞行器的造型特点,学习飞行器的设计与制作方法。

教学准备:

有关飞机的资料、各种不同材料。

教学程序:

一、比赛激趣引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会叠纸飞机吗?让我们来叠一叠、比一比看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叠出一架漂亮的纸飞机!

请最快的三位同学上台参加纸飞机比赛,看谁的飞机飞得又远又平稳!

赛后请三位同学谈一谈你放飞那一刻时的感想。

引入课题《飞行梦工厂》

二、拓宽联想分析结构

1.欣赏动画影像,了解飞行器发展过程。

飞向蓝天,像鸟儿一样自由翱翔是人类一直以来永恒的梦想。因此,有人模仿鸟儿的翅膀设计会飞的机器,他就是达芬奇。当首个热气球成功升空后,人们看到了飞行的希望。直到莱特兄弟制造出第一架飞机后,飞机被广泛地用于军事、民用、科研等领域。世界也随之改变。

2.引导提问:

同学们,看完影片后我们了解了飞行器的过去,梦想着未来。如果让你设计一架飞行器,你觉得先必须设计什么才能让它飞翔?

生:机翼、螺旋桨、火箭喷射器等。

其次还应该设计哪些主要结构?它(机翼、螺旋桨、火箭喷射器)应该安在哪?

生:机头(驾驶舱)、机身(乘客舱)、机尾(尾翼、尾、翼螺旋桨、火箭喷射器)等。

还有那些部件需要添加?

生:机门、机窗、起落架、发动机等等其他设备。

3.设计引导:

a.可以用几何图形或纸盒等材料概括出飞行器的主体结构。

例如:三角形、椭圆形、长方形、碟型等。

牙膏盒、番瓜、胡萝卜等。

b.在主体结构的基础上,设计绘画或插接粘贴具有飞行特征的机翼、螺旋桨、火箭喷射器、尾翼等。

c.绘画或添加机门、机窗、起落架、发动机等等其他设备。

d.最后涂色、装饰飞行器。

三、启发思考动手设计

1.我宣布我们班的飞行梦工厂正式起航!

(1)飞行梦工厂部门分工及任务宣布:

a.飞行器设计部任务:抓住飞行器结构特征,设计绘画出你喜欢的飞行器,可在旁边简单写出设计说明。

b.飞行器模型部任务:抓住飞行器结构特征,合理巧妙利用手中材料,团队合作完成飞行器模型制作。

(2)注意事项:使用小刀等危险物品时注意安全,制作时间:20分钟。

四、展现梦想成果汇报

1.展示学生绘画和手工制作成果。

2.学生简述设计理念,教师评价。

五、课后拓展激发探究

你能巧妙利用气球、竹蜻蜓等常见物品结合模型,设计出一个会飞的飞行器吗?说说你的想法!

六、课后小结

虽然人类已发明了各类飞行器,但自由飞行的脚步却一直没有停止。让我们从小就扬起飞行的梦想,长大后展翅飞翔。

第三篇:《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夜间飞行的秘密》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第二组第二篇精读课文,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三大部分。作者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是按照先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来解答,讲清一个道理的方式来叙述的。这是一篇讲述科学常识的说明性的文章,介绍了仿生学的运用——科学家通过对蝙蝠飞行情况的研究,找出了蝙蝠能顺利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了飞机夜间安全飞行。告诉人们,研究生物可以对人类的创造发明有所启示。

本组教材是以“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为专题,着重培养学生善于思考,有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教学本课中要鼓励学生,思考从蝙蝠身上得到什么启示,了解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课标表述】

*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

【学习目标】

1.借助汉语拼音认识12个生字,读准“蝙、锐、蝇”的读音,读正确 “雷达、蚊子、即使、灵巧、科学家、横七竖八、绳子、苍蝇、证明、研究、模仿、显示、驾驶员”等词语。

2.会写14个字,重点写正确“横、绳、蝇、驾”,借助动画演示和对比“横”,来写好“蝇”。

3.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和要点,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4.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法搜集并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重点难点】

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地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评价方案】

1.通过四人小组互相检查词语认读的方式,关注学生识字状况,评价目标1;(见评价单第一题)

2.通过同桌两人从部件紧凑、笔画占位、笔顺、写字姿势四方面进行相互检查,评价目标2;(见评价单第二题)

3.通过联系上下文或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的含义。评价目标3。

4.通过指名读、师生配合读等,关注学生是否能够读好课文,评价目标4;

5.通过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评价目标5.6。(见评价单第三题)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以图为媒,引入新课

[ANNOTATION:

BY 86187

ON 2020-09-13T18:14:008

NOTE: 复习导入:回顾上节课学到的提出问题的方法。这这节课通过《夜间飞行的秘密》学习新的提出问题的方式。]

(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请说一说你对它们的了解。

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一种探测装置,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新课文《蝙蝠和雷达》。(板书课题)

二、朗读课文,读通读顺(落实目标1)

[ANNOTATION:

BY 86187

ON 2020-09-13T18:14:008

NOTE: 生字词中重点指导读好“即”读二声,词语拓展“即将”“立即”,“铛”“蝇”本来读音分别是一声和二声,在”“铃铛”“苍蝇”中都读轻声。

NOTE: 多音字“系”在本课中读“jì”,引导学生结合意思当做动词时,意思是“结,扣”可以组词为“系鞋带”“系铃铛”。

NOTE: 手写指导:

NOTE: ①“驾”“驶”注意“马”在不同位置的不同写法。

NOTE: ②“横”易出错的地方是右半部分是“黄”,是在在“共”字中间加了一个“由”而不是田。]

1.自由朗读课文两遍,难读句子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生字词,读准字音。

2.两人一组轮流读课文,互相认读生字词。

3.出示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指名开火车认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荧”等字的读音。

三、默读课文,归纳大意

[ANNOTATION:

BY 86187

ON 2020-09-13T18:40:008

NOTE: 1.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

NOTE: 2.小组交流,借助问题,理解课文或者将问题归类。

NOTE: 预设(1)提出的问题都是针对课文内容的,就先解决以下两个重要问题①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②蝙蝠是怎样用嘴巴和耳朵探路的?预设(2)问题类型多样,借助课后问题二,引导学生发现除了可以针对课文内容提问题,还可以针对写法和联系生活经验提问题。

NOTE: 3.再读课文,提出问题。

NOTE: 4.小组合作,在组内分类整理自己提出的问题]

1.课文主要讲什么?请大家默读全文,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2.指名说,教师根据说的情况,小结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如:有的同学是抓住课题联系课文归纳的,有的同学是把课文各部分意思连起来归纳的。

四、填表助学,自主阅读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含有关联词的句子,如“即使……也……”,想想说明了什么;文中提出什么疑问?请读出疑问的语气。

2.默读四、五、六自然段,填写下表。(表中加黑部分为需要填写的内容,答案供参考,只要学生抓住要点即可,语言是否简洁不做重点强调)

教学设计(落实目标2)

试验顺序

试验方式

试验结果

试验结论

第一次

把蝙蝠眼睛蒙上,让它在拉有许多绳子系有铃铛的屋子里飞。

铃铛一个也没响,绳子一根也没碰着。

蝙蝠夜间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第二次

把蝙蝠的耳朵塞上。

蝙蝠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

把蝙蝠的嘴巴封住。

蝙蝠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

3.交流:先在小组,再在班上交流填写表格的情况。

4.读读课文,同桌互相看图表,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探路之迷的。再指名上台介绍。

5.小结:

a)出示句子“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说说从

句子中体会到什么?(感悟“反复、终于”)

b)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雷达与蝙蝠有什么联系?下节课我们再来研究这

些问题。

五、范写生字,练写字词

教师示范难写的生字,如:“蝇、驶”等,引导学生注意本课生字大多是左右结构的字,左边部首只占三分之一,右边占三分之二,字要写得匀称整洁。

第 二 课 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ANNOTATION:

BY 86187

ON 2020-09-13T18:53:008

NOTE: 课后片段《他们是茎,还是根?》练习、巩固和强化

NOTE: ]

1.听写本课生词。自我批改,错的订正一遍。

2.指名说一说课文大意后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重点探究蝙蝠的嘴和耳朵是怎样配合的,以及雷达与蝙蝠之间的联系。

二、合作阅读,突破重难点

1.自由读七、八自然段,想一想上述问题。

2.以演促读,理解蝙蝠探路的办法。

指三名同学表演,一生当“蝙蝠”,一生当“嘴里发出的超声波”,一生当障碍物。

3.以画促读,理解蝙蝠探路与雷达之间的联系。

a)请用图示表示蝙蝠探路和雷达探测。(下列图示供参考)

嘴巴 超声波 天线 无线电波

障 障

碍 碍

反射 物 反射 物

耳朵 荧光屏

(蝙 蝠)(雷 达)

b)填空,看图说一说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

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三、小结全文,延伸拓展(落实目标3)

1.默读全文,说说你从本文中受到什么启示?适当交流“我也要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

2.阅读文后“资料袋”,教师出示有关仿生学的图片,补充相关文字资料,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阅读与探究兴趣。

3.布置学生课外搜集关于仿生学的资料,有兴趣的话,结合综合性学习,设计小发明并动手实验。(落实目标4)

【课后作业】

1.分小组整理问题清单。

2.搜集生活中受到动物启发的发明。

【板书设计】

6蝙蝠和雷达

嘴巴 超声波 天线 无线电波

障 障

碍 碍

反射 物 反射 物

耳朵 荧光屏

(蝙 蝠)(雷 达)

6.《蝙蝠和雷达》评价单

评价内容

评价方式

评价标准

一、我会读

雷达、蚊子、即使、灵巧、科学家、绳子、苍蝇、证明、研究、模仿、显示、驾驶员、横七竖八

小组评价

1.读字音准确 ☆

2.读轻声正确 ☆

二、我会写

“"

同桌评价

1.部件紧凑 ☆

2.占格准确 ☆

3.笔顺正确 ☆

4.书写姿势正确 ☆

三、按文章内容填空

1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怎么安全飞行呢?原来是从()得到额启示。

2、科学家解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从()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做(),它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3、科学家模仿()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它发出(),遇到障碍就反射回来,显示在()上。

4、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

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的()

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

教师评价

1.理解准确 ☆

2.表达清楚 ☆

每做到一项在星星上打“√”。

案例提供(整理)济南市明珠小学 马艳艳 程立红

第四篇:夜间飞行的教学设计(通用)

夜间飞行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那么大家知道规范的教学设计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夜间飞行的教学设计(通用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夜间飞行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14个生字,会写“雷达、蚊子”等12个词语。

2.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语文要素】

3.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语文要素】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14个生字,会写12个词语。

2.了解课文大意。

3.学会根据课文内容来提问。(重点)

一、识字导入

1.教师板书“我会写”中的“蝙蝠”,出示蝙蝠图片,提出问题:“你们认识它吗?”指名学生回答,强调字音,并指导书写。在学生书写后,教师提出三个问题:

(1)“蝙蝠”二字都是虫字旁,它是昆虫吗?

(2)蝙蝠会飞,那它是鸟吗?

(3)蝙蝠是什么类的动物?从哪得知呢?

2.刚刚我们认识了蝙蝠,那么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课文

1.检查预习。

(1)学习生字词,重点学习“系”的读音、“即”的书写。学生读词、写字,同桌互查。

(2)解说一个重要的双音节词:根据课文内容阐释“秘密”一词的含义。

2.了解课文大意。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吗?

课文大意:科学家在反复试验中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三、提问角度:根据课文内容提问

1.学生初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提出自己的问题并进行交流。

生1:为什么文章一起笔就写“清朗的夜空”中飞机在航行呢?(这是一种对假设的情景进行描写作为文章开头的方法,既表现出一种生动的笔法,又顺利地引出了“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话题。)

生2:文中两次设问“在漆黑的夜里,飞机是怎么做到安全飞行的呢?”“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这两个设问重要吗?(是的,它们很重要,在文章的结构和内容上,这两处设问前后关联,逐层深入,引出课文的重点内容:蝙蝠是如何探路的、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生3:怎样结合“蝙蝠”的生理特点来解说“雷达”的科学原理呢?(原来,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雷达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

2.教师小结,并引导学生利用问题清单,发现提问角度:“大家的问题都很有价值,看来是经过认真思考后提出的。让我们去分享更多的问题,和小组成员互相交流,并罗列问题清单。认真阅读自己小组的问题清单,你有什么发现?

3.教师根据学生的发现,进行总结:“同学们都很聪明,能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这是我们最常见的也是最熟悉的一种提问角度。”

夜间飞行的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3.搜集并能与同学交流有关仿生学的资料,提高信息搜集与处理能力。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1.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2.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和同学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齐读词语。

蝙蝠 雷达 蚊子 即使 灵巧 敏锐 科学家 横七竖八 绳子 苍蝇

证明 研究 障碍 改变 模仿 显示 驾驶员

2.多媒体出示蝙蝠图:

师:同学们,你了解了蝙蝠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学生介绍:蝙蝠、雷达)

3、师:蝙蝠和雷达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它们之间发生了哪些有趣的科学故事呢?让我们继续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二、理解课文。

1.读第1、2自然段,想一想:课文为什么一开始要写飞机夜行?(吸引读者、引出问题)

2、过渡:通过飞机夜行这种现象,提出飞机怎么能安全飞行的问题。那么飞机为什么能在夜里安全飞行?(生答)

3.读第3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内容?

蝙蝠高超的飞行本领,引起了科学家的思考。

4、从哪儿看出蝙蝠的飞行本领高超?画出有关句子。

5.这些现象引起了科学家怎样的思考?

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6.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两百多年前,科学家已经做了很多实验,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表格自学第4、5自然段。把表格补充完整。

实验顺序目的方法结果证明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

a.指名说。

b.先了解“证明”。你能根据三次试验的内容,用“证明”一词说话吗?

c.检查:假如你就是科学家,现在请你来介绍一下你的实验过程。

学生代表交流学习情况。

(我是科学家--------,我在第---次实验中是这样做的-----------)

7.小结:三次试验证明-------(多媒体出示,学生读)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8.蝙蝠夜里飞行靠的是嘴和耳朵配合,那么蝙蝠的嘴和耳朵到底是怎样配合的呢?读读第7自然段。

a.完成填空。

b.赏读:那我们再一起来当一回研究成功的科学家,了解下蝙蝠探路的秘密吧!

9、读第8自然段:科学家根据蝙蝠的飞行特点,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10、那么雷达是怎样探路的呢?我们再来欣赏下雷达探路示意图。

d.同桌讨论,完成填空。

e.老师操作课件示意图。

11、学完了课文,你能说说课题为什么要用“和”来连接蝙蝠、雷达吗?

科学家从蝙蝠探路的试验和研究得到启示,发明了雷达,这就是蝙蝠与雷达的联系,所以课题要用“和”来连接。

12、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了动物启发?(出示图片)

四、总结拓展。

过渡:同学们,像这种人们通过研究生物的结构、功能来创造发明东西,为人类造福,这门学科叫仿生学。人类仿生发明的东西很多很多,你能再举些例子来吗?

当然,大自然中还有许多生物的秘密还未发现,许多地方值得人类利用它来创造发明,为子孙后代造福,这个重任我希望大家能挑起它,有信心吗?

五、作业巩固。

表演题:想象假如有一天,蝙蝠在夜间飞行时偶尔碰到了夜行的飞机,它非常惊讶,就和飞机说起话来,同学们,它们会怎么说呀?

1.同桌练习,配以动作演一演。

【板书设计】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浅显易懂的科普课文,课文层次清楚。

1.“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兴趣是学不好语文的,我利用电教手段,找准教学的切入点,诱发学生的求知欲。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活动的主要阵地,对于密切书本知识与社会知识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世界,培养他们的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小学生接受新鲜事物快,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容易遗忘又是孩子的缺点。让小学生牢固地记住学过的知识,就必须让他们主动参与学习,进入自我探索的角色。

夜间飞行的教学设计3

教学目标

认识“蝙、蝠”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蚊、即”等14个字,会写“蚊子、即使”等12个词语。

教学重难点

1、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2、能借助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读了课题,同学们肯定会有疑问:课文讲的是什么东西夜间飞行的秘密?而飞机的夜间飞行和蝙蝠有什么关系呢?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找一找吧。(板书课题)

2、我们在预习的时候,搜集了有关蝙蝠和雷达的资料,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

学生交流搜集到的资料,谈自己的了解。

课件出示:

蝙蝠: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像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子、飞蛾等昆虫。视力很弱,主要靠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雷达:利用发射和接收无线电波进行目标探测和定位的装置。无线电波传播时遇到障碍物就会反射回来,雷达就根据这个原理,把无线电波发射出去,再用接收装置接收反射回来的无线电波,这样就可以测定目标的方向、距离、大小等。雷达在使用上不受气候条件的影响,广泛应用于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请同学们大声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本课的生字,读准生字的字音。

2、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教师指导读写生字。

(1)教师重点指导易混字、易错字。如“即”字书写的时候要注意观察字形,左边上面不要多写一点;“究”字是上下结构,下面是“九”,写的时候要和“挖”的右半部分区分开来;“驶”右边是“史”,不要写成“吏”。

(2)认识多音字“系”:系(jì)鞋带系(xì)列

(3)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生字的写法,互相听写几个生字,并互相订正。

3、默读课文,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

(1)指导:要想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先看课文题目,再根据题目去找飞机夜间飞行和蝙蝠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先找出文中表明二者关系的重点语句,通过对重点语句的改写,明确二者之间的关系,然后就可以概括主要内容了。

(2)请同学们找出重点语句。(课文第8自然段开头两句。)

(3)通过对这两句话的改写,我们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谁来说一说?

主要内容:科学家们经过反复研究,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给现代飞机装上雷达,使飞机在夜间飞行更安全了。

小结:这个环节要层层深入,先从字词入手,然后通过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并概括文章主要意思,为下节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词,学生对照课件出示的词语自行订正。

2、上节课我们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谁能复述一下?指名回答。

3、大家都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下面我们就来仔细品读这篇文章吧。

二、精读课文,仔细品味。

(1)课件出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读相关段落。

课件出示:为了弄清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

学生读相关的段落,思考并找出问题的答案,进行全班汇报。

预设:先把蝙蝠眼睛蒙上做实验,发现蝙蝠能在夜里飞行和眼睛无关。再分别把蝙蝠的耳朵塞上,嘴封住,蝙蝠夜里飞行出现了状况。

(2)我们了解到科学家进行的三次实验,也知道了最终的实验结果。那么,科学家通过这三次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呢?(课件出示表格,根据学生的回答依次出示答案)

课件出示:科学家们一共做了几次实验?结果分别是怎样的?

实验次数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结论第一次把蝙蝠的眼睛蒙上铃铛一个也没响,蝙蝠一根绳子也没碰着蝙蝠在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第二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蝙蝠像没头苍蝇似的到处乱撞,铃铛响个不停,蝙蝠在夜里飞行,是靠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第三次把蝙蝠的嘴封住。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答案,完成表格。小组选代表在全班交流。

(3)科学研究仅仅是得出结论就行了吗?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主要是为了从中得到启发,利用研究成果,服务我们的生活。那么,科学家们从这些实验中得到了什么启发呢?

生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科学家得到的启发。

预设: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现代飞机装上雷达,使飞机的飞行更安全。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先从问题入手,再探究从实验到结论的过程,这个研究过程能引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三、发散思维。

1、回答以下问题。

(1)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仅靠雷达就可以吗?

(2)超声波在生活中还有什么用途呢?

2、学习了课文,大家还有什么问题呢?下面我们就进行一个小组活动:读课文,列出自己的问题清单。

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如可以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疑问,可以从课文的写法上提出问题,也可以联系生活经验提出问题。

小组讨论,列出问题清单,全班进行交流解答。

预设1:除了飞机,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雷达?

雷达广泛应用于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方面。

预设2:生活中有哪些发明是受到动物启发的?

根据蜻蜓的翅膀,研制出了能消除颤振危害的飞机机翼;根据青蛙的眼睛,发明电子蛙眼等。

3、读课后习题中《它们是茎,还是根?》的选段,提出自己的问题。

预设:选文介绍了哪几种变态茎?作者介绍变态茎的时候,采取了什么说明方法?

(学会从不同角度提问)

夜间飞行的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会写本课14个生字,认识12个本课生字。正确读写“雷达、蚊子、即使、灵巧”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

2、能力目标:

(1)深入学习和实践针对课文内容提问题的方法,能够自己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学会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学会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思考与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夜间探路之间的关系。

2、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提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片,激趣导入。

1、出示图片(蝙蝠和雷达)

老师依次出示蝙蝠和雷达图片,提问:有哪个同学能把自己对它的了解介绍给大家听呢?指名回答。

2、读题质疑:蝙蝠是一种动物,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为什么用“和”把它们连起来,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

3、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科学,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板书课题:夜间飞行的秘密)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读准字音,标出自然段序号。

2、自由朗读课文,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小组轮流读课文,在小组内互相帮助纠正读音,然后点名分段读课文,师生集体正音。

4、课件出示生字新词。(见PPT)

指名读生字词,提示学生注意形声字和“蝙、漆、荧、横”和多音字“系”的读音。

5、快速浏览课文,用笔画出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

6、交流不明白的词语。

三、复习回顾,默读课文。

1、我们以前学过针对一篇文章提问可以从三方面着手:文章写什么?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问题;为什么写?针对文章的中心思想来提问;怎么写?针对文章的结构、表达方式、语言、体裁来提问。

2、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问题,解决文中的小同学在书旁提出的第一个问题: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文章哪句话能点明,请你画出来。

(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模仿蝙蝠探路的办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3、同学们观察上面的提问和答案,结合我们学过的提问技巧,你有什么发现?

4、对,它们这是针对主要内容的提问,答案是这篇文章主要内容的总结。我们在提问的时候,可以不要“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样的提问,而是从课文标题入手。

5、读完课文你想提出什么问题。

6、整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四、课堂小结。

我们总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也明白了提问可以从题目入手。我们在提问其他方面的问题时,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同学们,认真思考,我们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回想一下《夜间飞行的秘密》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用一句话回答。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以及通过提问完成对本篇课文的学习。

二、集中问题,学习课文。

1、我们先根据课文旁批的问题和课后问题了解课文的内容。

2、总结文中出现的问题有哪些?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1)蝙蝠在夜里是如何安全地飞行的呢?

(2)蝙蝠如何分辨障碍物和猎物的呢?

(3)科学家怎样探索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

(4)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对科学家有什么样的启示?

(5)飞机是怎样靠雷达提供信息安全飞行的呢?

三、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1、学习第6、7自然段:蝙蝠在夜里是如何安全地飞行的呢?(这是课文中心句)如何分辨障碍物和猎物的呢?(这是书中同学的问题)

出示课件:

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和()配合起来探路的。

蝙蝠一边飞一边从()里发出(),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它的`(),它就立刻()。

2、学习4-6自然段:科学家怎样探索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

出示课件:科学家通过反复研究,终于发现了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3、集中探讨共性问题:

课文写科学家们做了几次实验?每次是怎样实验的?每次实验的结果怎样?默读4-6段,用简洁、准确的话来填写表格。

次数,实验方法,实验结果,结论

完成表格后,师生共同总结实验结论:蝙蝠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

4、默读第七、八自然段。提炼重点问题:

蝙蝠夜间飞行的奥秘对科学家有什么样的启示?飞机是怎样靠雷达提供信息安全飞行的呢?

5、学生练习画出示意图。

教师板书示意图:

雷达无线电波

飞机荧屏障碍物

对本段,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雷达的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

出示课件:

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是蝙蝠(),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

四、补充提问,拓展延伸。

1、学完课文,你还能从不同角度给本课提出问题吗?

2、问题汇总:

(1)生活中还有哪些发明是受到动物的启发?

(2)为什么课文没有具体写后两次实验?

(3)文章开头为什么先写飞机?

4、通过这些问题清单,说一说自己有什么启发?

5、思考课文内容背后的问题,有助于我们发散思维,获得更多的知识。

五、课堂总结。

1、分析我们提出的问题,看一看都是从哪些角度提出的,能够帮助我们懂得如何对课文提出问题。

2、这节课我们不但了解了科学知识,还知道了阅读课文要学会从不同角度给文章提问题。多提几个问题能让我们更深刻的理解课文内容。

六、延伸训练。

读下面这段话,我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马铃薯和藕不是植物的根,而是茎。它们躲在泥土里变了模样,你不要把他们认错了。这种变了模样的茎,有一个总的名称,叫作变态茎。

变态茎分好几种。马铃薯和洋姜长得肥肥胖胖,叫作块茎;荸荠、慈姑和芋头长得圆头圆脑,叫作球茎;洋葱和大蒜头长得一瓣一瓣的,好像鳞片一样,叫作鳞茎;藕和生姜长得像根一样,就叫作根状茎。

七、课后作业。

阅读有关动、植物秘密的书籍,试着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有很强的科学性,以说明为主,设计教学时,注重渗透方法指导,从质疑中引发探究。学习贵在生疑,有疑有问,有问有探究。开始,通过图片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蝙蝠什么是雷达,引出问题:蝙蝠和雷达的关系?直接学习结论,学习第七、八自然段时,以课本中小同学提出的问题为基础,激发学生提问题。遵循读、问、议、答,有扶有放,引导学生“你能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吗?”注重问题回到课本解决的练习既提出不同问题又能完美地解决问题。

课堂上,根据需要,边读边思考,边讨论、交流,鼓励学生一次一次地与文本对话,让学生从文本中获得信息,提炼观点。每一步把读书的权力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充分地阅读,静静地思考,大胆地提问,发展思维,理解课文内容。遗憾的是给予学生读书思考问题的时间比较少。

夜间飞行的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通过预习能够正确认读“蝙、蝠”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蚊、即”等14个生字,会写“蚊子、即使”等12个词语。

2、学习从不同角度提问,明确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的方法。通过小组交流整理问题,进而对文本有更加深入的理解。

教学重难点:能够从不同角度思考并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

教师:预习单、小组问题清单、多媒体课件、平板电脑

学生:完成预习单。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预习能够正确认读“蝙、蝠”等1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系”,会写“蚊、即”等14个生字,会写“蚊子、即使”等12个词语。

2、学习从不同角度提问。(本课时重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对比课题引思考

把《蝙蝠和雷达》与《夜间飞行的秘密》两个课题相对比,引发思考。

[设计意图:通过对新旧课题的对比,引发学生思考,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探究欲望。问题的提出更重要是让学生通过问题,欣赏、品味语言,丰富语感。]

二、初读课文扫障碍

1、检验预习成果

第一组词语:归类正确认读“蚊子、苍蝇、绳子、铃铛”含有轻声的词语。

第二组词语:字理识字“系”并规范书写。

第三组词语:多种方法理解“超声波、无线电波”等词语的意思。

2、概括全文内容

梳理文章要点概括全文内容。

预设:科学家通过三次实验,揭开了蝙蝠在夜间飞行的秘密,并从中受到启发,发明了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航的安全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扎实的预习,能够自主完成文中生字新词的读音和意思的理解。通过了解汉字特殊寓意和字理识字等环节,增加学生对生字新词的理解和喜爱。概括全文内容时通过提供词语串一串,降底概括难度,把握概括要点理清概括思路。]

三、质疑发问寻角度

1、关注导语理发问

关注课文导语,小组交流整理预习时提出的问题。

2、问题交流寻角度

从问题中主动发现有针对词语、句子、段落等方面提出的问题,小结第一个提问角度——内容。

3、聚焦实验寻角度

作者质疑“难道它的眼睛特别敏锐,能在漆黑的夜里看清楚所有的东西吗?”

聚焦三次实验寻找第二个提问角度——写法。

4、继续质疑寻方法

抛出教师读文时的质疑,继续引发学生思考,引出在文章写法上提问的不同方法。

5、课后习题寻角度

文章末尾的两个问题和课后一个问题的集中展示,寻找第三个提问角度——启示。

[设计意图:学生在开始阅读提问时是无角度和方法意识的。教师需要从学生的提问中循序渐进地拨开问题的提问角度和提问方法。首先,通过交流学生已经提出的问题引导明确是针对文中词语、句子、段落、课题、全文来提问,都可以归纳为第一个角度——内容。聚焦三次实验,通过表格梳理文字,同学们根据表格自主发现第二个提问角度一—写法。最后,拎出文后的质疑和课后的练习,这两者结合,有助于学生发现提问的第三个角度——启示。本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在问题中逐渐拨开提问的不同角度和具体方法,为方法的运用搭建了支架。]

四、总结方法明思路

1、文本内容;

2、文章写法;

3、文本启示。

[设计意图:总结内容、写法、启示等不同的提问角度和具体提问方法,有具体方法搭建支架,学生对如何提问更加清晰明确。]

五、回读文本再质疑

1、书写本课的生字。

2、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提问方法,尝试再次从内容、写法、启示等角度提问,完善本课的问题。

夜间飞行的教学设计6

说教学目标。

1、了解飞机靠雷达能在夜间安全飞行,是人们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

2、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事物,并从中受到启发,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说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文本的内容,明白蝙蝠和雷达的关系。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善于观察事物,并从中受到启发,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

说教法、学法。

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突出朗读,以读代讲,寓讲于读,小组合作,自主学习交互使用,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说教学时间

2课时

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设疑激趣

1.教师出示蝙蝠和雷达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们吗?

2.学生出示课前搜集的资料并进行交流。

3.今天我们这篇课文为什么把蝙蝠和雷达放在一起呢?

4.老师播放介绍蝙蝠和雷达的课件资料。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自学生字词。

(1)字音方面,提醒不要把蝙(biān)蝠读成piān蝠,不要把荧(yínɡ)光屏读成yín光屏。

(2)字形方面,注意“揭、锐、捕”的写法。

(3)词义方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自主读书,先好好地将课文读几遍,然后再读,扫清障碍。具体要求。

两人一组,相互将课文读一遍,相互指出对方在朗读中存在的问题。

交流自读时的收获:认识了哪些生字?有什么其他的发现等。

三、互助学习,交流反馈。

1.同桌或者小组之间交流一下各自的收获。

2.全班交流。

(1)你能流利地朗读吗?(教师可指名学生朗读片段或朗读全文)

(2)检查一下大家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可出示生字卡片)

(3)概括一下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第二课时

一、过渡内容,导入新课。

二、导读提示,细读理解

1.提出问题和要求,让学生合作探究。

课件出示问题:

(1)课文中哪句话直接写出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2)蝙蝠是怎样探路的?科学家做了哪些实验?最终得出了什么结论?你能概述一下实验的过程吗?

(3)“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读读这句话,“反复”和“终于”说明了什么?

(4)请你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雷达是怎样在夜间帮助飞机飞行的。

2.学生围绕上面的提示对课文进行深入的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小组展示学习成果。

三、互动交流

1.教师引导:在学生自主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展开交流。

2.小组内进行交流,要求人人都围绕“你读懂了哪些?”“你发现了哪些?”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要参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交流时,教师要适度进行归纳和展示。

4.教师引问:你对蝙蝠有什么新的认识?

(1)学生读相关的段落和句子。

(2)教师利用课件向学生展示“蝙蝠的生物学行为”。

(3)在学生概述雷达的工作原理后,教师用课件展示雷达的工作情况。

5.学生完整地将课文读一遍。

(1)看看还有什么新的发现或疑点?

(2)你认为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四、拓展升华,保持兴趣。

1.还有哪些地方使用了雷达?

2.假如你是蝙蝠、雷达或者飞机,请介绍一下你是如何工作的。

五、布置作业。

你还知道我们生活中哪些东西利用了自然界生物的一些特点,你是如何知道的?

第五篇:空中飞行的动物教学设计

课题:空中飞行的动物——昆虫 教学目标:

1、能例举多种昆虫名称,认识一定数目的昆虫。

2、知道昆虫的主要特征,理解昆虫特征与环境相适应。知道生物与环境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3、知道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认识一些常见的节肢动物。

4、了解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并增强学生对有益昆虫的保护意识和对有害昆虫的防控意识。

5、了解生物多样性,培养学生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1、归纳昆虫的特点。

2、识别常见昆虫的翅。教学设计思路:

1、本节课从美如画面的诗歌导入,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通过不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思考能力,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2、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找出生物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特点,明白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性。

3、通过了解昆虫的多样性,以及对昆虫特征上升到节肢动物特征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分析生物的特殊性与普遍性,学会分析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4、让学生了解昆虫与人类、自然的关系,引导学生从课堂理论走向生活实践,到达学以致用的目的。

5、尽量利用多种形式的教学指导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努力完成新课标下师生双方新角色的转变。

6、通过学习中的分组活动,培养学生学会与人共处、合作互助的能力。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昆虫的知识。教师——实物展示台,蝗虫形态图。教学活动设计:

学习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a新课引入背诵唐诗,指出其中的生物及其所属类群。提问,评价由诗歌引入,既激发兴趣又体现学科间的相互渗透。

b新课 昆虫——动物界中的大家族

一,例举昆虫名单:分组讨论,小组提交一份昆虫名单。

提问,启发,分发答题纸,要求学生写出自己所了解的昆虫名称。从身边的常识性知识入手,激发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聆听评价,要求注意非昆虫。

二,看翅找昆虫。把昆虫名与所对应的翅连结起来。并试图与鸟翅比较。展示教材(八,上)p24的昆虫翅,提出要求。对常见昆虫翅的辨认,保持兴奋点,再切入翅对昆虫生活意义的认识。

三,昆虫的特征:(311132)阅读教材,讨论,解读密码,找出昆虫的主要特征。给“密码”,指导阅读,参与小组讨论。将昆虫特征数字化,既提高兴趣,又便于学生归纳记忆。交流,聆听。评价,归纳,总结。强调昆虫特征怎样帮助昆虫适应复杂的陆地生活。

四,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对出现的非昆虫进行形态分析,找出它们与昆虫的相同之处。参与讨论,评价,归纳,总结,统一。对知识进行整合,使学生的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五,知识延伸:

1,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讨论,自由发言。评价,肯定。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教学过程实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还记得这首唐诗吗?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 师生: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师:很好。请同学们说出诗里都出现了哪些生物?分别指出它们分属哪些类别? 生:人——黄四娘,花——植物,蝴蝶——动物中的昆虫,莺——动物中的鸟类。师:非常正确!关于植物和鸟类我们已进行过比较仔细地学习和探讨。而昆虫这个动物界的最大家族我们还未认识,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同学们能介绍一下你们所知道的昆虫的知识吗? 生:(七嘴八舌地)有翅膀,会飞,会跳,破坏庄稼,蝴蝶的毛毛虫会让人发痒„„

师:哇,知道的还真不少!那,现在老师要请同学们分组写出你们所知道的昆虫名,看哪组写得又快又多又正确。生:(分组讨论,书写)

二、新课: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展示学生所写昆虫名,进行肯定,并圈划出在几个小组中都出现了的“蜈蚣,蝎子,鼠妇,蜘蛛,虾子”等非昆虫类。)师:同学们知道这么多!能不能说一说昆虫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有翅膀会飞,有脚会跳„„ 师:好!应该说多数昆虫会飞,对,因为它们有翅。那么,我们来帮下面的昆虫找找它们的翅。(展示八年级上p24《观察与思考》中的翅,请学生将相应的昆虫名连接起来)生:(完成连线,表达交流。)师:(评价,学生参与,最后统一认识。)师:“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经过我们的努力,终于帮昆虫们找到了属于自已的翅。请哪位同学告诉我:昆虫的翅有什么特点?有什么作用?对它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生:昆虫的翅一般都比较薄,比较轻,与身体相比都比较宽大,可以让它们飞行。帮助它们寻找食物,帮助逃避敌害,帮助它们寻找配偶„„

师:说得很有道理。昆虫的翅使它们具有了比一般陆生动物更为广阔的生活环境,帮助它们觅食,御敌,寻找栖息地,寻找配偶完成生殖活动等。

三、试图解决问题:

师:昆虫除了多数都具有翅这个特点外,还有没有与它们生活环境相适应的其它特点呢?这里有一组密码:311132。下面我们一起来阅读课文,并结合观察蝗虫的外部形态图,解读出这组密码,我们就归纳出了以蝗虫为代表的昆虫大家族的共同特征。生:(阅读教材,看图,分组讨论得出结论,表达交流。)(老师一边启发一边评价归纳,统一)3——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 1——头部有一对复眼 1——一对触角 1——一个口器 3——胸部有三对足 2——一般有两对翅。

师:非常聪明!愿同学们在今后中解出更多更复杂的生活学习密码!(逐一分析昆虫每个特征对环境的适应性,体现生物与环境的统一性。)昆虫不仅用发达的感觉器官和取食器官,灵活多样的运动器官来适应复杂的陆地环境,而且还有坚韧的外骨骼保护和支持柔软的身体,同时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例举学生生活中见过的蝉蜕)

四、进一步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好!大家现在对昆虫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刚才为什么会把蜘蛛蜈蚣当作昆虫了吧。想一想前面学过的虾,蟹,探究过的鼠妇,生活中常见的蜘蛛等动物,看看它们有哪些方面与昆虫相似。

生:身体一节一节的,有触角,有口器,也有几对足„„ 师:很不错!来,我们依次把它们的相同之处归纳起来:(1)身体分成很多节(叫体节);(2)体表都具有外骨骼;(3)足和触角都分节——所以,凡是具有这些特征的动物被称作节肢动物。(强调“节肢”)

五、知识延伸:

师:通过讨论,大家对昆虫怎样适应环境已经有了一定认识,也初步了解了节肢动物的主要特点。最后再请同学们介绍一下昆虫等节肢动物与人类的关系,看看我们该怎样与它们打交道。生:(1)蝗虫危害庄稼。(2)苍蝇蚊子传播疾病。(3)许多昆虫危害树木。(4)菜粉蝶吃蔬菜。(5)昆虫的某些结构是人类的仿生研究材料,如它们的复眼,蜻蜓的翅痣等。(6)虾蟹可以作我们的高蛋白食品。(7)许多节肢动物是我们的实验研究对象。(8)生物防治。„„ 师:归纳得非常好,很能干。既然昆虫对我们有益处,也有害处,那么,我们就要在对昆虫有比较充分认识的基础上,对有益动物加以保护,让它们更好地为自然界为人类服务,对有害的动物进行防控,使人与动物、动物与环境相处得更加和谐友好。教学反思:

1、通过本课的学习,促进了学生的小组合作精神。

2、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使学生理解生物与环境是统一的整体的道理,促使学生了解、认识自然,学会与自然和睦相处。

3、本着教学条件的多样性、差异性,本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相对较少。例如,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实物展示台的环节,均可用挂图代替。

4、利用体育彩票号码式的数字,将昆虫特征数字化,猜“密码”提高了兴趣,又增强了记忆效果。

5、注意使用了发展性的评价方式。

6、不足之处,某些问题开放度不够;对昆虫翅的归类的知识还可继续扩展;留给学生的表达交流时间稍显不足。

下载蜂王的结婚飞行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蜂王的结婚飞行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飞机夜间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2.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

    《小二黑结婚》教学设计

    《小二黑结婚》教学设计 《小二黑结婚》教学设计 一、教情及学情分析: 乡土小说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严格意义上的现代乡土小说是指20世纪20年代鲁迅所开创的......

    航模飞行教学

    航模飞行教学 ※ 航模飞行教学-1 直升机的飞行技术要进步的话,除了练习之外,还是练习......。相信许多同好都知道这个道理;想要达到更高的境界,就必需付出更加倍的努力。要做致......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精选5篇)

    《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学设计编写工作,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

    四年级下册《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

    《飞行的秘密》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飞行的秘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大象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课的教学活动内容,本单元属于综合探究活动单......

    飞行梦工厂教学案例

    《飞行梦工厂》教学案例 一、教学背景 飞行是人类的梦想,也是自由的象征,翱翔天空,快乐而惬意。飞机是空中交通工具也是保家卫国的军事武器,让人感到先进而神秘。本课正是围绕飞......

    空中飞行的动物教学设计及反思[合集5篇]

    空中飞行的动物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通过对昆虫翅和鸟类翅的比较,使学生能说出鸟翅与昆虫翅的异同。 2.通过对蝗虫等节肢动物的观察,使学生能总......

    “快乐飞机,筑梦飞行”活动总结教学设计

    广州市荔湾区南塘大街小学 3+x学科融合课程快乐飞机 筑梦飞行 “快乐飞机,筑梦飞行”活动总结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能写简单的活动总结。 【教学重难点】 掌握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