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向静教学设计[最终版]

时间:2019-05-12 19:46:0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音乐向静教学设计[最终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音乐向静教学设计[最终版]》。

第一篇:音乐向静教学设计[最终版]

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音乐三年级下册

《苗岭的早晨》教学设计

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新兴小学 向静

一、教学对象:三年级

二、教学内容:《苗岭的早晨》

三、教学目标:

1.学生能清晰地辨别出口笛和小提琴发出的的声音和特点

2.初步了解苗族的文化习俗

3.能在欢快的乐曲中和老师一起完成舞蹈律动

四、教学难点:

1、学生对乐器音色的准确辨别

2、学生理解作品所表达的意境

3、运用苗族简易舞步表达作品欢快的情绪

五、教学过程:

1.课前播放《苗家迎客曲》学生进入教室做上课准备,烘托课

前气氛,营造一个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待学生全部坐端正准备完毕后正式进入课堂。

2.导言:音乐是一条神奇的纽带,它可以抒发出我们的欢乐

与悲伤;可以表达我们想要流露的真情实感;可以带领我们去领略世界各地的怡人风光。。。世界各地的音乐有着其自身显著的特征,而中国本身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在不同的民族地区有着它们自己的音乐文化瑰宝。今天,老师要带着同学们乘着音乐的列车去到一个热闹的寨子---苗寨,去感受一个载歌载舞的民族带给我们别具一格的美感。

3.师问:同学们,咱们班有没有少数民族的同学呀?那你们还

会讲自己民族的语言吗?还会唱自己民族的歌曲吗?如今呀,五十六个民族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不少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都已经汉化了,那是一种民族融合和民族同化的现象。

4.接下来,老师要代表苗家的朋友欢迎同学们跟随音乐的列车来到我们今天的目的地:苗家寨子,我们苗家人呀热情好客,当客人走进寨子一定要为他们斟上一杯美酒,盛情款待他们,请允许老师为我们的小客人们唱上一曲咱们苗家的敬酒歌吧,(师分别唱《苗家敬酒歌》苗语和汉语版,有助于学生理解歌词大意)欢迎大家的到来,让我们一起去充分感受苗家儿女的热情。。。

5.出示苗寨图片,苗寨简介:苗寨,即苗族人民住的村寨。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家的古楼主要是由木质的吊脚楼组成,通常是依山伴水的)

6.早晨的苗岭静悄悄,阿哥阿妹们伴随着清脆的鸟叫声刚起床,随着鸟叫的声音越来越大,越来越急促,整个苗寨顿时热闹起来。。。。播放歌曲《苗岭的早晨》

7.同学们听到的这首歌曲名字叫做《苗岭的早晨》,《苗岭的早晨》是1974年白诚仁先生特意为俞逊发新发明的口笛创作的曲目,曾被中国艺术团在世界演出,享誉海外。1975年由作曲家陈钢创编成为小提琴曲。

8.欣赏口笛版本《苗岭的早晨》,让学生形容一下耳朵听到的乐器音色的特点,随即出示口笛图片,口笛声音悠长抒情,清脆明亮,绵延山地里清脆绵长的鸟鸣声表现晨曦渐开,深树中鸟儿睁开睡眼慵懒而活泼地歌唱。呈现出苗岭自然风光的无限秀丽,大家出工了,苗岭渐渐沸腾起来。

9.刚才我们讲到了在1975年编创出了《苗岭的早晨》小提琴曲,让我们闭上眼睛来感受一下不同音色表现出来的苗岭又会有怎样一番风味。播放小提琴版《苗岭的早晨》,做乐曲分析:乐曲分为三个部分,描绘出一幅苗岭晨曦的秀丽景色,表现了苗族人民欢乐幸福的生活情景。第一部分实际上是一个较长的描绘性的影子,节奏自由,富有苗族音乐特色的飞歌旋律,把人们引入晨曦初露、山峦起伏、松柏苍翠的苗岭晨景春色之中,接着乐曲转为快速,宛如山林晨曦中的百鸟尽情欢唱。第二部分是乐曲的主体,情绪活泼,富有弹性,带有劳动的节奏特点。旋律由慢渐快,此起彼伏,生动地描绘了人们欢歌漫舞、愉快劳动的生活情景。尾声(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前后呼应,描述苗家一天的劳作手工了,鸟儿和苗寨又恢复了一片祥和的宁静,再次重现了苗家山寨的秀丽景色。整部作品的速度呈现出:慢——快——慢的速度形式,形成了:A——B——A的曲式结构,使尾声与开始相互呼应。(再听一次,并跟随节奏用手做小提琴演奏动作的模拟练习)

10.口笛和小提琴这两种乐器所刻画出来的鸟叫声都有着其各自的音色特点,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一个清脆明朗,一个柔和婉转。

11.鸟儿如同我们大自然的歌唱者,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开动脑筋想一想在我们的大自然里还有哪些天然的乐器可以为它伴奏呢?出示图片,海螺、石头、树叶。。。

12.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人们喜欢用树叶吹出动听的声音,他们把 这个叫做木叶,是苗家富有古风色彩的天然乐器,吹木叶则是苗族人民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如图所示。

13.苗家音乐的欢快节奏我们已经领略到了,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做一次苗家小舞者,来跳一跳,尽情感受一下苗家舞蹈的欢快律动吧!(老师教学生简单的苗家舞步,互动让学生感受到苗舞的律动来充分感受所欣赏乐曲《苗岭的早晨》的欢快节奏。)

14.知识拓展:

①苗族最著名的是苗族飞歌(展示图片),它是苗族歌曲的一种,流行于贵州一带,是见物即兴、现编现唱的形式,飞歌的音调高亢嘹亮,豪迈奔放、唱时声震山谷,有强烈的感染力。

②侗族大歌(展示图片):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形式。

③傣族孔雀舞(展示图片):傣族孔雀舞是我国傣族民间舞中最负盛名的传统表演性舞蹈,相传一千多年前人们模仿孔雀的优美姿态而学的舞,后经历代民间艺人加工成型,流传下来,形成孔雀舞。

④蒙古长调(展示图片):蒙古族长调蒙古语称为“乌日图道”,意即为长歌。它的特点为字少腔长、高亢悠远、舒缓自由,蒙古族长调以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演唱形式讲述着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化,所以被称为“草原音乐活化石”。

六、小结: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音乐文化更是源远流长,在中国载歌载舞的民族实在是太多太多„„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在这样一个文化丰富的多民族国家里,我们能感受到不同地域的文化底蕴和音乐风格,而每一种音乐都能带给我们沁人心脾的享受和美感,!亲爱的同学们,今天的音乐旅程到这里就要暂时告一段落了,在今后的音乐课堂中老师希望音乐能一直带给你们快乐,成为你们成长路上不可或缺的小伙伴!下课。。。

教学反思:整堂课老师都是一个苗家人的角色,一个环节扣一个环节地引导学生去欣赏苗岭的风光,课堂不再是一板一眼的说课讲课。在课堂开始时老师以一个苗家人的角色唱敬酒歌欢迎同学们跟随音乐的列车去欣赏苗岭的秀丽风光,这样的形式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感兴趣,从而使课堂气氛活跃轻松;通过听赏口笛和小提琴版本的《苗岭的早晨》,学生能清晰地辨别出两种乐器音色的区别,并能跟随节奏做小提琴的动作模拟练习;跟随音乐做苗家舞蹈的甩手动律时,学生也能较整齐地完成,并且课堂气氛活跃有序;最后拓展那一部分,学生对各个民族的服饰和风俗文化特别感兴趣,能激发学生较强的民族荣誉感。

第二篇:静女 教学设计

静女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特别是《诗经》的基本知识

2、积累字词,理解诗歌含义

3、把握人物性格特征,体会诗歌的艺术特色

4、欣赏诗中纯真的爱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大意

2、人物形象的特征及诗歌的表现艺术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表现出来的爱情的天真、甜蜜 【教学用具】多媒体、板书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我们的生活中,最能引发大家八卦的就是爱情,但是这样一个说法,说当今时代已经进入了一个“速食”爱情的时代,而事实上,在我们漫长的历史文明中,爱情也是文人墨客笔下追逐的主题,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名句,同学们都记得哪些呢?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关雎》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诗·王风·采葛》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蒹葭》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摸鱼儿 雁丘词》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鹊桥仙》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长恨歌》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上邪》 事实上,这样的诗词就可以说是当时人民的一个爱情宣言,比我们今天的我爱你、我想你来的有韵味吧?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两千多年前的《诗经》会给我们带来怎样的爱情故事——

首先请同学们翻到书第89页,第四单元主要讲的是古典诗词,那么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就先了回顾一下,中国诗歌的发展历程—— 那么,事实上,我们古代诗歌分成了两个阶段,古体诗和近体诗,那么我们一般把唐诗之前的诗歌统称为古体诗,也就是说我们熟悉的唐诗、宋词、元曲都属于近体诗范畴,而古体诗则主要经历了四个阶段,可记载的最早的诗歌总集就是《诗经》,那么《诗经》之后的诗歌又大致经历了楚辞、汉乐府、古诗和魏晋南北朝五言诗三个阶段,同时诗歌的句式特点也逐渐《诗经》的四言诗发展到南北朝的五言诗,以至唐以后的多样化。在这一系列的发展过程中,《诗经》可以说是中国诗歌的源头,那么现在我们就先来了解一下《诗经》

二、《诗经》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原本只称《诗》,是儒家的经典之一(儒家奉有“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成书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又称为《诗三百》。

2、《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又称15国风,160篇,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后人经常把它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雅”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105篇。“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40篇。

3、《诗经》按表现手法可分为赋、比、兴三类。

4、《诗经》里的作品多方面地描写了现实生活,反映了公元前11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6世纪中期的500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表现了不同阶级和阶层的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它们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其中有许多诗密切地联系着政治,针砭了社会。有些关于下层的反剥削、反压迫的诗,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中更本质的现象。这种现实主义精神被后人所重视并产生了巨大影响。《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那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则是屈原的《楚辞》。

后世对《诗经》的解释和评价也是很多样化的,那么我们今天要学的《静女》在《毛诗序》里边的注释是:“《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朱熹说“此淫奔期会之诗”,而我们现当代的学者则认为《静女》是迄今为止最纯真的情歌之一,那么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到底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请同学们翻到下一页,先花两分钟通读一遍诗歌,将诗中读音找准

好,请同学们齐读一遍诗歌,注意把握节奏

三、诵读感知,整体把握

1、听音频,把握读音与节奏

2、齐读,形成整体印象,掌握通假字词 爱:通“薆”,隐藏。

见:通“现”(风吹草低见牛羊。)说:通“悦”喜爱。

女:通“汝”你 归:通“馈”,赠送。匪:通“非”,不是。

3、齐读第一章,了解诗的意义(1)、请学生翻译,进行适当补充

娴静的姑娘真可爱,约我来城墙角楼。姑娘躲着不出来,急得我挠头又徘徊。

俟我于城隅:状语后置

其:形容词词头(2)、交代了事情的起因

男:老实憨厚、真诚——搔首踟蹰 女:美丽,调皮可爱——爱而不见

4、男生齐读第二章,解读(1)、请学生翻译,进行适当补充

娴静的姑娘多美好,赠我一只红管萧。红管萧色彩鲜艳,美妙绝伦我喜欢。

娈:美好

贻:赠送

有:形容词词头

说怿:喜欢,喜爱(2)、第二章写约会的场面,姑娘露面并以彤管相赠。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既可以看作是小伙子当时的心理活动,也是双关语,小伙子托物抒情,表面上赞美彤管,实际上是赞美赠彤管给他的姑娘。

双关:利用词语同音或多义等条件,有意使一个语句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同时兼有两种意思,表面上说的是甲义,实际上说的是乙义;即言在此而意在彼。

(3)、第二和第三章在形式上有什么相同之处呢?

静女其姝

静女其娈

重章叠句:也就是重复地咏唱。这是《诗经》常用的一种手法。表现事物进展的程度和顺序,诗意递进,突出内容。增加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一唱三叹,更加强抒情效果,突出感情。犹如现在的歌词,第一段和第二段相同或者稍稍变换一些词。这样容易记忆,而且很有音乐感和节奏感,更能抒发情怀。

5、女生齐读第三章,解读(1)、请学生翻译,进行适当补充

从郊外采来茅草送给我,茅草确实美丽又奇巧。不是你草儿长得美,而是因为是美人赠给我的。荑:初生的茅草。

洵:确实。(2)、第三章写约会情景。

头两句“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称赞草实在是美得出奇,夸物实际上是夸人,这里还是双关,最后两句小伙子就直接敞开心扉,“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并不是物本身有什么美,而是爱人及物、托物抒情

(3)、第二和第三章都写男子对女子赠送的东西的赞美,怎样理解

1、这是借物咏人,因人赞物。小伙子对礼物的赞美,实际上是赞美○姑娘,表达的是小伙子对姑娘的真挚恋情。

2、照理说,彤管比夷草要贵重得多,但男主人公只以“彤管有炜”○夸其色泽鲜艳,对受赠的夷草却盛赞其“洵美且异”,显然就不是视其外观而有所感了。荑草虽极其普通,但因它是姑娘亲自从野外采来作为信物给小伙子的,寄托了姑娘的一颗真挚的心,物微而情深,花草很寻常,只因它们为美人所赠,所以又非同寻常。小伙子深知,这看似普通的夷草代表了姑娘那颗赤诚的心。这一评价已然超越了对外表的迷恋而进入了追求内心世界的谐和的高层次的爱情境界,表达了男青年对女友的一往情深及他爱人及物的诚挚、痴迷之心。

6、齐读全诗,当堂背诵

我们昨天把整首诗做了一个比较详细的梳理,那么,上课之前,我们还是再来读一遍这首诗,静女其姝,预备起

那么,我们说这首诗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啊?很简单的故事对不对,就是描绘了一对男女青年约会、赠送礼物的场景是不是,那么,我们说《诗经》它主要表现的是当时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的感受,这里体现的是劳动人民对什么现实的什么样的感情呢? 没错,表现了劳动人民对爱情的大胆真挚的追求 那么,就这仅仅的48个字,又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呢? 我们一般说主题是通过三个方面表现出来的,大家思考一下是哪三点 环境、人物、情节

那现在再看看,我们这首诗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啊 没错,就是人物形象的塑造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它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我们从三个方面入手,诗歌通过哪些诗句运用什么样的方法体现了什么样的形象,请一位同学来讲一下

首先,诗歌是以谁的口吻写的啊?那么,我们来看有哪些诗句可以体现他的形象的?一节一节找 那么女子又是通过哪些诗句表现的呢

好,现在我们的主题出来了,人物形象也找出来了,是不是还少了点什么啊?我们说诗经六义,除了划分为风雅颂以外,每首诗是不是还应该有它的表现手法啊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分析一下这首诗的表现手法 诗中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在解答之前我们先来看看,《诗经》都有哪些比较常用的表现手法 我们昨天说《诗经》有三个比较独特的运用广泛的表达方法是哪三个?

没错,赋、比、兴,那么,昨天还说了一个是什么?

双关是表现手法吗?它是一个语句表现两种意思,属于一种修辞手法 那么,昨天又说到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没错,重章叠句 那么,除了这几个,我们今天在补充几个《诗经》中比较常用的表现手法

比兴连用

双声、叠韵、叠词 句式特点

好,讲了这么多,现在,同学们可不可以把整首诗背下来了?我们一起把书关上,来背一下吧

很好,大部分同学都能背下来了,还有一小部分同学要加油了啊,争取在课堂上就背下来

四、人物性格特点

男子——“骚首踟蹰”、“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运用对比、双关的手法刻画出了他的憨厚、痴情

女子——“静女其姝“、“静女其娈”、“爱而不见”、“贻我彤管”“自牧归荑”

运用重章叠句的手法写出了女子的美丽、调皮、可爱

五、体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1、赋:(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

作用——使诗歌显得整齐匀称,有气势。往往“形象逼真、细节细腻”。

2、比:(“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即比喻。作用——使其特征更加鲜明突出。

3、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即由此物引起他物。作用——发端,增强诗的韵味和形象感染力。

4、比兴连用:

作用——起到联想、象征、烘托气氛和增加韵味的作用,加强诗歌的生动性和形象性。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山不在于它的高低,只要有神仙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它的深浅,只要有龙就灵异了。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是我(陋室主人)的品德而声名远播。

《关雎》中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借眼前景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同时关雎和鸠,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

5、其他主要表现形式 ① 重章复唱:

作用——表现事物进展的程度和顺序,诗意递进,突出内容。增加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一唱三叹,更加强抒情效果,突出感情。② 双声、叠韵、叠字的大量运用:

作用——形象生动,精确表情达意,描绘事物特征,加强语意;语音和谐,产生回环往复的艺术效果。

《关雎》中“关关”(叠字)形容小鸟叫声,“窈窕”(叠韵)表现淑女的美丽,“参差”(双声)描绘水草的状态,“辗转”(叠韵)刻画出因相思而不能入眠的情状,既有和谐的声音,又有生动的形象。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③ 句式特点:为四言诗。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往往为隔句用韵。④语言富于形象性和音乐性。

6、补充知识点: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⑴、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⑵、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达方式: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等。

⑶、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六、主旨

《静女》写一对青年男女相爱、约会、赠送情物的情景,表现古代劳动人民青年男女之中的大胆而挚热的爱情。

七、拓展

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衿,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①衿——衣领。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②嗣——传送,给予。

③挑、达——形容走来走去的情状。④阙——古代城门上的楼。

青青的是你的衣领,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佩带,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来来往往张眼望啊,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比较《邶风·静女》和《郑风·子衿》的异同。不同点:

①角度不同:《邶风·静女》是以男子的口吻写的。《郑风·子衿》是 以女子的口吻写的。

②情节不同:《邶风·静女》写青年男女的一次约会。《郑风·子衿》写少女在城楼上盼望情人。

③基调不同:《邶风·静女》欢乐幽默,充满情趣。《郑风·子衿》缠绵悱恻,哀婉动人。

④写法不同:《邶风·静女》主要通过细节刻画人物。《郑风·子衿》主要通过内心独白刻画人物。

同中有异:

两首诗都写了主人公等待时的焦灼不安,但因性别的不同而选用了不同的细节。《邶风·静女》中“搔首踟蹰”写出男子的憨厚,《郑风·子衿》中“挑兮达兮”写出女子的缠绵。

共同点:

①对爱情的追求都大胆率真,绝不忸怩作态,表现出劳动人民纯朴的本色。

②风格朴实、清新。采用重章复唱,在一唱三叹中主人公的深情得以尽情地抒发。

第三篇:《静女》教学设计

《静女》教学设计

《静女》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学会运用比较阅读法,在比较中分析文章

教学重难点

从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比较《卫风氓》和《邶风静女》的异同

教学方法

诵读和比较阅读相结合的方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爱情是什么?是“山无棱,天地合”的忠贞,是“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缠绵,还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思念?让我们跟随历史的长河,去扣响古老的爱情吧。

二、整体感知

1、欣赏录音朗诵,聆听体悟,进入情景。

2、学生诵读

3、回顾《卫风氓》和《邶风静女》的重要文言字词和句式

三、从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比较《卫风氓》和《邶风静女》的异同

(一)、从内容上看

相同点:

1、都描写爱情和婚姻

2、都是四言诗

不同点:

《卫风氓》描写的是女主人公由恋爱、婚变到决绝的生活经历,《邶风静女》则描写了青年男子和心爱姑娘的一次约会。

(二)、从表现手法上看

相同点:

都采用了赋

不同点:

1、《卫风氓》在1、2、5章采用了赋,3、4章采用了比兴手法“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桑之落矣,其黄而陨”;《邶风静女》则主要采用了赋这一手法。

2、《卫风氓》通过对比来刻画人物形象,

1)、人物自身婚前婚后的对比

女主人公婚前纯真、热情“以尔车来,以我贿迁”,婚后辛苦、受辱“自我徂尔,三岁食贫”“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氓婚前情深“信誓旦旦”,婚后负心“二三其德”。

2)、女主人公婚前婚后对感情的态度的对比

女主人公婚前憧憬幸福的婚姻,婚后对婚姻灰心意冷“无与士耽”

3)、女主人公婚前婚后性格对比

女主人公婚前热情、善良“将字无怒,秋以为期”,婚后坚强、刚烈“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而《邶风静女》则采用了重章复唱的形式。

四、拓展阅读

比较阅读《关雎》、《蒹葭》、《君子于役》

五、结语

诗歌是人类精神世界的'一朵奇葩,无数的诗人用真情浇灌它,用心血哺育它成长。它是心灵对现实最纯洁的回答,是心灵与心灵碰撞的最智慧的火花。“情动于衷而形于言”这种最古老的文学样式,素有“文学之母”、“语言的钻石”之美称。这个世界,一切都可以老去,惟有诗歌永存。

《静女》教学设计2

学生分析:

一般特征:

高一学生处在十六七岁的花季年龄,对于爱情已有朦胧的感知,学习时会有相应的感受。

入门能力:

高中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审美力,能从不同角度去理解一首情节跳跃、人物朦胧的诗歌;由于《诗经》年代久远,阅读上会有一定困难,幸好诗歌篇幅短小,借助注释应能扫除字词障碍。

学习风格:

学生对于爱情的话题会有发表意见的热情,所以本课的学习不宜教师讲授,而用讨论法来研究人物形象、了解诗歌特点。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设置问题情境,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探索、交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学习的欲望;2、欣赏纯洁健康的爱情。

三、知识与技能

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

2、积累文言字词;

3、理解诗歌的主旨,读懂人物形象;

4、了解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和诗歌叙事的跳跃性。

二、过程与方法

1、朗读感知课文;

2、合作探究,情感交流,理解文意,分析形象;

3、在探究中了解“诗无达诂”的诗歌特点。

教学重点:

人物形象的把握和多角度理解诗歌;

教学难点:

理解诗歌情节的跳跃性和从多角度去理解诗歌。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诗经》;梳理文意。

1、介绍《诗经》。(略)

2、听朗读,纠正字词读音。

3、据课文注解梳理文意。

4、请学生整理字词。

再朗读课文,巩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二、分析人物性格:从哪些诗句可以看到人物的性格?

1、探讨男主角的形象。学生讨论交流。

(参考:“搔首踟蹰”, 心急难耐,又无计可施,是个憨厚淳朴的小伙子。

“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是个痴情的小伙子。)

2、探讨女主角的形象。

(1)讨论:为什么女主角“爱而不见”?这使你觉得这是位怎样的女子?

(参考:或者是因为害羞、矜持;或者是因为女的先到了不好意思,故意躲起来制造男子先到的假象;或者是因为调皮,制造一点情趣;或者是因为善于体贴人心,先到了却故意后出现,免得男子有“迟到”的内疚感……)究竟是害羞矜持还是调皮活泼?让男主人公琢磨不透,也让读者琢磨不透,如雾里看花,朦胧绰约,越发引人暇想。

(2)讨论:女主人公究竟是位怎样的女子?还有哪些诗句可以给我们一些思路?(贻我彤管、自牧归荑:以物传情,未听其语已暗传情,含蓄温婉,聪慧可人。)

3、这是一段怎样的爱情?

讨论:(1)讨论:女主人公有没有出现过?

A、有。下文馈赠物品时出现。

B、没有。下文馈赠物品只是男子的回忆。

以上两种意见同学们同意哪种?说说你的理由。

(参考:这涉及到对诗歌的情节的理解。可作多种假设。一,女主人公走出来了,并且赠送男子彤管,而且两人一面说笑一面散步到了野外,女子又送了荑草。二,这只是男子等待女子的一个场景,因为“爱而不见”,男子“搔首踟蹰”,不知女子心意,于是前思后想,回忆种种情事,以揣测女子“不见”的因由,揣测女子对自己的心意。三,这是三个恋爱场面,感情一步步加深。)

小结:“诗无达诂”,所以成就了诗歌的朦胧美、含蓄美。这也体现了诗歌情节的跳跃性,需要读者加上自己的想象,把情节连贯起来,于是也就引发了不同的.联想,诗歌了就因此而有了无穷的魅力。

(2)讨论“城隅”的解释:

质疑:城隅有两种理解,一是“城边角落”,一是“城上角楼”,你愿意取哪种解释?为什么?(为什么课文注解首选的是城上角楼?)

提示:A、两个见面地点有什么不同?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个地点?

B、如果是第一次见面呢?会选哪里?为什么?什么情况下会选择角楼?C、根据诗歌的描写,男女主人公的恋爱是“初始阶段”还是“高级阶段”?根据分析,选择哪个地点妥当些?

D、地点的选择也跟人物的性格有关,什么样的性格会选择什么样的地点?据诗歌的描写,人物性格如何?

小结:一词“两解”甚至“多解”,无“定解”,留给读者较大的想象空间,使诗歌朦胧而耐人寻味。

四、诗歌的表现手法。(直接传授)

1、重章叠句的形式的表达效果达既加强了诗意的表达达又层层拓展诗境拓增加了抒情效果;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琅琅上口,有音韵和谐之美。

2、《诗经》“三义”,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什么手法来写?(直言其事,赋。)

五、作业(拓展迁移)。

1、同学们还接触过《诗经》里写爱情的诗句吗?

(“关 关 雎 鸠, 在 河 之 洲, 窈 窕 淑 女, 君 子 好 逑…… ”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琼瑶把《蒹葭》改编成一首曲子,邓丽君把它唱红了,听过吗?请你欣赏一下。(出示歌词)请同学们也把这首《静女》改编成现代歌词,也就是写成一首现代诗歌,注意要体现出诗歌体裁的特点,体现出意境之美和音韵之美。会谱曲的同学最好能同时谱上曲子。

《静女》教学设计3

一、教材内容分析

《静女》一诗,选自《诗经·邶风》,这是东周时期产生于邶地的民歌。诗中以男子的口吻生动地描写了青年男女在城郊约会的生活场景,表现了男女主人公之间纯朴、美好的情感。诗经重章叠句的结构特点在这首诗中也有所体现。

二、学情分析

《静女》一诗语言较为通俗,高一学生结合注释,应该能理解字面意思,但一些较难字词和句式,还是需要教师讲解。另外,这首诗内容较为生活化,学生应该比较有兴趣,学习时,可更多地将主动权交到学生手上,但由于学生联想能力和感悟能力的限制,对于含有深意之处,不能深入理解其意,此时,教师可多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三、教学目标:

1、掌握《诗经》基本文学常识及文中出现的重要实词及通假字;

2、能够准确地表达了诗歌内容;

3、能够概括男女主人公新形象特点并分析。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能够准确地表达诗歌内容;

教学难点:能够概括男女主人公新形象特点并分析。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大家还记得初中时学过诗经中的《关雎》吗?(能背吗?)《关雎》中主要描写了男主人公对女子的爱慕,其实《诗经》中还有很多爱情诗。(多媒体展示:出其东门,有女如云。虽则如云,匪我思存。《出其东门》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子衿》)今天我们要学习的静女也是《诗经》中的爱情诗,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内容?

(二)介绍《诗经》文学常识(多媒体展示)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载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又称《诗三百》或《诗》,现存诗305篇。按内容音乐可分为风、雅、颂,按表现手法又分为赋、比、兴,“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三)朗读正音

1、初读诗,正字音(展示:姝、俟、踟蹰、贻、洵、荑)

2、找通假,明读音(展示:爱、见、说、女、归、匪)

3、听范读,明节奏

4、再读诗,感诗意

(四)分析诗歌

1、分析第一章

(1)点出重点字词:姝、俟、城隅、踟蹰

(2)文雅的姑娘多么美丽,在城上的角楼等我。(她)躲藏起来不出现,(急得我)抓挠头发犹豫徘徊。

(3)本章描写的是什么?(男女主人公约会的场景)

(4)想象姑娘此时的心理活动和动作

(也许她正悄悄向外窥视,看见小伙子焦急的样子,正偷偷掩口而笑,正是看在眼里,乐在心中。)

2、分析第二章

(1)点出重点字词:娈、贻、彤管、炜

(2)文雅的姑娘多么美好,送我红色管萧。红色管萧颜色鲜亮,喜欢你的美妙。

(3)思考:“彤管有炜,说怿汝美”有没有深层含义?

(男青年表面指喜欢彤管,实际上借此表达对姑娘的喜爱之情。)

(4)这一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见面时,恋人赠物的`场景)

3、分析第三章

(1)洵:确实归:通“馈”,赠送

女:通“汝”,你

(2)(姑娘)从牧场回来赠送我茅草,(茅草)确实美丽又稀奇。(但我喜欢的)不是你的美,(而是因为你是)美人所赠送的。

(3)这一章又写了什么内容?(恋人赠物,赞美恋人)

(五)人物形象分析

如何鉴赏人物形象: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

2、抓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请概括出诗中小伙子、静女的形象特点,再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男子:憨厚、痴情的恋爱中男子形象

(憨厚“搔首”“踟蹰”

痴情见面前焦急不安;

见面后兴高采烈;

对礼物的重视)

静女:天真活泼、温婉深情、内外兼修的恋爱中女子形象。

(天真活泼“爱而不见”

温婉“信物传情”、“赠茅”深情

内外兼修“姝”“娈”)

(六)小结:

《静女》一诗通过写男、女青年约会的场景,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主题)

(七)作业:分析陈与义《寻诗两绝句》诗中陈居士人物形象特点

(八)板书:

见面前:期望约会

静女见面时:恋人赠物对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见面后:赞美恋人

林蟠桃

《静女》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男女主人公纯真、热烈的爱情。

3、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赋”的表现手法和《静女》顶真、双关的修辞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课文,体会、感受《静女》的感情基调,通过《静女》的学习,掌握《诗经》“赋”的表现手法和《静女》顶真、双关的修辞方法,分析、再现艺术形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

《静女》蕴含的感情,所表达的爱情共性。

《静女》的朗读技巧。

教学难点:

《诗经》的艺术特色。

《静女》人物艺术形象的把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

回顾第一单元所学内容,导入新单元,介绍《诗经》。

二、《诗经》概况

《诗经》,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离骚》,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一)《诗经》的编纂者

孔子删诗说、王者采诗说、周朝太师编定

(二)《诗经》的分类:

1、体例分类《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 。大部分是民歌。②雅。即朝廷之乐,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大部分为贵族的作品,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③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和史诗,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颂》诗又分为《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 。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2、从内容上划分: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诗、燕飨诗、怨刺诗、战争徭役诗、婚姻爱情诗(老师关键字词板书)

(二)《诗经》的艺术特点

1、赋比兴(表现手法)

2、《诗经》的句式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第二课时

一、课文导入:

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也是文学史上永恒的母题。我们先人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关雎》)来表达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也用“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经?子衿》)来表达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以及“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那是指追求而不可得的惆怅、迷惘的愁情恰似苍茫的秋水,萧瑟的芦苇。今天我们来学习其中的一首——《邶风?静女》(板书)

二、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纠正、强调个别字词的读音。

姝(shū)、俟(sì)、见(xiàn、)蜘蹰/躇(chí chú)、娈(luán)、贻(yí)、彤(tóng)、管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

三、全班朗读(强调节奏、感情基调的把握)

四、老师范读。

五、全班再齐读一次,用3~5分钟背诵全诗。

六、具体讲解(采用提问教法):

第一章: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板书:见面前,约会的场景)

1、这一章主要描写什么?哪些字词交待地点人物?

男女恋人约会的场景“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城墙上的角楼)

2、“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爱,通“薆”,扬雄《方言》:“薆,谓薆蔽也。”

少女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情态、“我”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的心情

第二章: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顶真:前一句的结尾词语紧接着作为后一句的开头词语的那种首尾相“顶”的格式,又叫“连珠”、“蝉联”。

表达作用:结构严密、上下衔接、语势贯通,音律优美(板书)

这一章描写男女恋人见面后的情景。

“彤管”作用如何?这一章表达“我”对少女怎样的感情?

“我”表面上是赞叹管箫之美,实际上是赞叹“静女”之美。这表现了“我”对“静女”的爱恋。

第三章: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顶真)。

这一章继续描写两人见面后的情景。

1、“荑”只是一根野外茅草,为何“我”觉得它“美且异”?

爱屋及乌,凸现单纯的爱恋之情。

板书:“彤管”“荑”的双关作用。

总结:

1、这首诗描写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极富生活情趣的情景,极富写实性;

2、只言片语,却细腻、传神地描绘了人物的感情变化:“我”从“搔首踟蹰”,焦虑异常到“说怿女美”,爱不释手;

3、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少年的形象。

七、介绍新诗:

著名学者余冠英先生对此诗曾作了极为达情传神的今译,现抄录如下供你参考:幽静的姑娘撩人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暗里躲着逗人找,害我抓耳又挠腮。

幽静的姑娘长得俏,送我一把红管草。我爱你红草颜色鲜,我爱你红草颜色好。牧场嫩草为我采,我爱草儿美得怪。不是你草儿美得怪,打从美人手里来。

虚词积累:

其:①第三人称代词。表示领有,作定语。相当于他(她、它、他们、她们、它们)的,例: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左传?庄公十年》

②指示代词,相当于这,那。例:

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捕蛇者说》

又,其中的。例:

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庄子?山木》

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石钟山记》

③句中语气词,表示揣测、反问、命令等。例:

微管仲,吾其被发左祍矣。——《论语?宪问》

欲加之罪,其无辞乎?——《左传?僖公十年》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孟子?梁惠王上》

④形容词词头。例: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诗经?邶风?北风》

于:

在文言文中,“于”最重要的用法就是介词用法。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是不同的。如果“于”字在一个短语或句中前边是动词,后边是名词(这个名词是地名)则此时为“在”、“到”的意思。“游于三辅”、“舍于其址”;如果在一个短语或句中前边是动词,后边是表示人名的名词,此时句中的“于”是“向”、“对”的用法。“言于孙权”,“赵氏求救于齐”;如果“于”的前面是形容词,他往往又是“比”的意思,如“王若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临国也。”“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值得注意的是,“于”用作介词时,还可以作为被动句的形态标志,引进动作行为的施事。如:

郄克伤于矢,流血及屦。——《左传?成公二年》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八、实践活动:表演

具体要求:一人旁白,两人(一男生一女生)表演

根据诗歌内容,认真揣摩男女主人公的情态及心理活动。

九、布置作业:

1、回答课后问题

2、背诵课文

3、预习《氓》

附:课堂扩展(第一课时)

※ 《诗经?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 《诗经》中赋、比、兴的解释,从来就有很多说法,这里,我们只引用朱熹的话加以说明: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叙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联想

用今天的话说:“赋”就是直接叙事、刻画和抒情;“比”就是打比方;“兴”就是起头,即先说别的事物,以引出诗人要说的事物。赋、比、兴都是诗人用以构筑诗的艺术形象和意境的方法,一般说来,虽某些诗侧重用赋、或比、或兴,而多数则是交互运用。

德国艺术大家温克尔曼曾经赞叹古希腊艺术的魅力在于“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 。马克思也说,希腊艺术的魅力在于它是人类童年时期的产物,而童年一去不复返,因而也是永恒的。

《静女》教学设计5

一、导入新课

播放民歌《敖包相会》,这首来自草原的情歌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歌曲讲述了一个小伙子在十五月圆之时,翘首盼望美丽善良的心上人以及和心上人相会的情景。类似的场景在《诗经》中也曾经出现过,那么诗中的那个小伙子盼来了自己的心上人了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邶风静女》去寻找答案吧。

二、知——了解《诗经》检查预习作业: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诗经》)

2.它收录的是哪个时代的作品?距现在有多少年?(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3000年的历史。)

3.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305篇。)

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民歌;雅:宫廷乐歌;颂:祭祀乐歌。)

5.这些诗的作者是谁?为什么?

提示:没有明确的作者,当时并没有专业作家或诗人。 【小结】:《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现存诗305篇。《诗经》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它最初称为《诗》,《诗三百》,《三百篇》,这些诗被编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叫做“国风”,共160篇,大都是各地的歌谣,是《诗经》的精华部分。“雅”分《大雅》《小雅》,共105篇,多是西周王室贵族文人的作品,也有少数民谣,内容大都是记述周贵族历史,歌功颂德的。“颂”分《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多为贵族统治者祭祀用的乐歌舞曲。到西汉被尊称为儒家经典之后,才有《诗经》之称。多以四言为主;多数隔句用韵;普遍运用“赋”“比”“兴”;在章法上具有重章叠唱、反复咏唱的特点。

三、诵——熟读课文,把握文意

1.录音范读,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

姝(shū)俟(sì)见(xiàn)蜘蹰(chí chú)娈(luán)贻(yí)彤(tóng)管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

2.教师范读,指导朗读的节奏:

提示:朗读的节奏为二二式,咬准字音。例如: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3.分组读、个人读、全班齐读。

四、译——借助课下注解,完成诗歌翻译

1.学生自读,并完成下列任务

勾画出诗歌中的通假字和不会解释的词语,与邻桌相互提问。

2.检查自读效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整理出如下要点:通假字

“爱”通“薆”:隐藏

“说”通“悦”:喜爱“女”通“汝”:你的

“匪”通“非”:不是“见”通“现”:出现

“归”通“馈”:馈赠

3.据课文注解梳理文意,根据课后思考练习2,改写诗歌。

译文1:

闲雅姑娘真美丽,等我城上角楼里。

故意逗人不露面,来回着急抓头皮。

闲雅姑娘美娟娟,送我笔管红艳艳。

红色笔管光闪闪,喜爱你的美容颜。

送我嫩茅自郊外,嫩茅确实美得坚。

不是嫩茅有多美,只因美人送得到。

译文2:

文雅的姑娘真美丽,约好在城边的角落里等我。却故意躲藏起来,惹我挠头又徘徊。美丽姑娘真好看,送我一支小彤管。彤管红红的'发出闪闪的亮光,喜爱你的美丽。从郊外采来茅荑相赠送,确实又美丽又出奇。不是荑草真的美,(而是)美人送我含爱意。

五、构——分析诗歌结构及内容

【提问】: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参考】:描述了一对恋人的约会经过。男子按照约定赶到城墙下,却没有看见心爱的女子,焦急万分之时,女子出现了,并且赠送给男子两件礼物。

【提问】:诗歌第一章写了什么?这一对恋人的性格各有何特点,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参考】:交代了一对恋人相约在城墙下,男子如约而至,但女子却故意躲着不肯出来,男子着急得抓耳又挠腮。“姝”、“爱而不见”表现了女子美丽、调皮、可爱,“搔首踟蹰”表现了男子老实、憨厚、痴情。

【提问】:相会之时,静女给男子赠送了什么?男子为什么对这些礼物要大加赞赏?

【参考】:赠送了彤管与荑草。表面上是赞美彤管与荑草,实际是赞美赠送礼物给他的人。原来并不是这些礼物本身有什么不同,而是因为它是美人所赠,所以爱屋及乌,红色的彤管和平常的荑草,在他眼里自然而然变得美不胜收了。正如朱熹《诗集传》:“言静女又赠我以荑草。而其荑亦美且异,然非此荑之为美也,特以美人所赠,故其物亦美耳”。

【提问】:男子对自己接受的两件礼物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参考】:按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的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显然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因为荑草是“静女”跋涉郊野亲手所采,物虽贱而情却深,在小伙子的眼中它已不是一般的荑草,而是“洵美且异”的珍品。

六、析——诵读体会,探析艺术特色

【讨论】:本诗在朗读时应该怎样读?

【参考】:首章开篇两句要读出赴约时的兴奋得意之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应读出男子苦等不来的焦急苦恼之情。次章前面两句要读出收到女子赠物的高兴之情,后两句则应表达出对心爱之人的赞美之情。第三章“洵美且异”要表现出对“荑草”的喜爱之情,此时之喜悦尤甚于彼时得到彤管,末句“美人之贻”则应当读出得意兴奋之情。

【提问】:反复诵读“静女其姝静女其娈”,你有什么发现?诗歌为什么要反复地吟唱?

【参考】:这两首诗的部分内容反复使用了相同的句式,表达的意思也很相似,这种艺术手法叫“重章叠句”。通过反复的吟咏,能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有助于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章叠句为《诗经》所首创,正因为它在传情达意上的巨大作用,所以广为后世诗歌使用。即使在今天,它仍然在歌曲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提问】:下面请听一首流行歌曲,辨别其中是否使用了“重章叠句”手法?如果使用了,谈谈它的作用。(播放歌曲《童话》)

【参考】:歌曲借反复咏唱“我愿(要)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倾诉了对甜蜜爱情的无限憧憬和对心中“童话”的执着追求。

七、引——拓展训练,比较阅读

1、同学们还接触过《诗经》里写爱情的诗句吗?(“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琼瑶把《蒹葭》改编成一首曲子,邓丽君把它唱红了,听过吗?请你欣赏一下。(出示歌词)请同学们也把这首《静女》改编成现代歌词,也就是写成一首现代诗歌,注意要体现出诗歌体裁的特点,体现出意境之美和音韵之美。会谱曲的同学最好能同时谱上曲子。

八、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查找资料,看看《诗经》中还有哪些诗歌大家比较熟悉,把其中的经典诗句摘抄下来,并把它介绍给自己的同学。

《静女》教学设计6

【教材分析】:

本诗是《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漫步古诗苑单元中的第一首必学诗歌,并且为语文抽考口语表达考试题目之一。单元教学要求我们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或高声吟哦,或评点批注,或比较鉴别,进行个性化阅读赏析,并且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带着现代人的眼光进行感悟,从而充分感受古诗的语言美、情感美、思想美。

【教学对象】:

三中联办二·二班

【教学内容】:

《静女》(语文基础模块.上册漫步古诗苑单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诗经》的表现手法和《静女》顶真、双关的修辞方法。情感与态度目标:想象三次约会的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少年的纯真和痴情。

【教学重点】:

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能够准确地诵读本诗,通过阅读注释来自己翻译课文,并注意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难点】:

理解作品的艺术特色。引导学生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纯真、热烈的爱情,激发学生的深层次思考。

【授课学时】:

1学时

【教学方法】:

讲授法、诵读法、提问引导法、比较法

课前准备

1.朗读诗歌,疏通字词的读音,认真思考课后练习。

2.查询有关《诗经》的知识,如作者、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3.查找有关表达爱情和思家之情的诗歌、故事、乐曲。

以上三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歌曲《在水一方》)

提起古诗学习,大家都会感觉枯燥乏味,今天,老师首先请大家听一首邓丽君演唱的《在水一方》。(师生一起听歌)这首歌优美的旋律、深情的唱词把我们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诗境里。但是你们知道吗,这首歌的歌词是台湾省著名女作家琼瑶根据《诗经》当中的一首诗改编而来的。说起《诗经》大家在初中就有所了解。现在,老师要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了——小组以抢答的`方式回答问题。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诗经》)

2.它收录的是哪个时代的作品?距现在有多少年?

(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30的历史。)

3.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305篇。)

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

(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民歌;雅:宫廷乐歌;颂:祭祀乐歌。)

5.《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1)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铺陈

(2)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3)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联想

二.学习课文

爱情是人类最真挚的情感,也是文学永恒的主题。现在的爱情大多是通过歌唱出来的,如“爱你没商量”、“死了都要爱”等等。同样是爱情,在不同的时代就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的先人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来表达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也用“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来表达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关于爱情的古老诗歌,就是选自《诗经》的《静女》。

(一)请一位学生朗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纠正、强调个别字词的读音。

姝(shū)、俟(sì)、见(xiàn)、踟蹰(chí chú)、娈(luán)、贻(yí)、彤(tóng)、管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

(二)全班朗读(强调节奏、感情基调的把握)

(三)具体讲解(采用提问教法):

第一章: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板书:“境美”中:俟我城隅)

1、这一章主要描写什么?哪些字词交待地点人物?

男女恋人约会的场景“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城墙上的角楼)

(板书:“境美”中:俟我城隅)

2、“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刻画出男女主人公怎样的形象?

爱,通“薆”,扬雄《方言》:“薆,谓薆蔽也。”

少女天真活泼、调皮可爱的情态。“我”的憨厚、真诚以及未见恋人的焦灼、忧虑的心情。(板书:“人美”中:静女:美丽、活泼、俏皮、热情。男子:憨厚、真诚、朴实)

第二章: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顶真:前一句的结尾词语紧接着作为后一句的开头词语的那种首尾相“顶”的格式,又叫“连珠”、“蝉联”。

表达作用:结构严密、上下衔接、语势贯通,音律优美(板书:“语言美”中:顶真)

这一章描写男女恋人见面后的情景。(板书:“境美”中:贻我彤管)

1、“彤管”作用如何?这一章表达“我”对少女怎样的感情?

“我”表面上是赞叹管箫之美,实际上是赞叹“静女”之美。这表现了“我”对“静女”的爱恋。文中的“汝”既指“彤管”又指的是“静女”,一语双关。

双关: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板书:“语言美”中:双关)

第三章: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顶真)。

这一章继续描写两人见面后的情景。(板书:“境美”中:自牧归荑)

1、“荑”只是一根野外茅草,为何“我”觉得它“美且异”?

爱屋及乌,凸现单纯的爱恋之情。

2、静女送给男子两样什么礼物?你认为他更喜欢哪样礼物?

“彤管”和“荑”。更喜欢“荑”。因为荑草是静女自郊外亲手采摘送给男子的,包含了静女对男子深深的情意。正所谓“千里送鹅毛礼轻人意重”说得就是如此。这也表现了男子对女子的情意真挚、热烈、专一。

(板书:“情美”中:真挚、热烈、专一)

三、诵读体会,探究艺术特色。

1、反复诵读“静女其姝??静女其娈??”,你有什么发现?诗歌为什么要反复地吟唱?

这两首诗的部分内容反复使用了相同的句式,表达的意思也很相似,这种艺术手法叫“重章叠句”。通过反复的吟咏,能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有助于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歌的思想感情。(板书:“语言美”中:重章叠句)

2、通过人、物、情的巧妙融合,表现男子纯真、热烈的爱情。诗人通过喜爱情人的赠物之美,来喜爱情人的美丽,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赠物之上,这种写法很新颖。

四、拓展训练,比较阅读。

《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①,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②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③,在城阙④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①衿——衣领。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 ②嗣——传送,给予。

③挑、达——形容走来走去的情状。 ④阙——古代城门上的楼。

比较《邶风?静女》和《郑风?子衿》的异同。

不同点:①角度不同:《静女》是从男子角度描写爱情生活;《子衿》是从女子角度抒发相思之情。

②情节不同:《静女》写青年男女的约会;《子衿》写女子在城楼上盼望恋人。

③基调不同:《静女》调皮可爱,充满欢乐;《子衿》缠绵悱恻,哀婉伤感。

④写法不同:《静女》主要通过表情神态刻画人物;《子衿》主要通过内心独白刻画人物。共同点:①对爱情的追求都大胆直率。

②感情真挚热烈。

③风格朴实、清新。

④都采用了重章复唱的手法。

五、本课小结

全诗采取男子的视角、追忆的口吻,描写了三次约会的情景,极富生活情趣;虽只言片语,却细腻传神地再现了一对青年男女的纯真、热烈的爱情,虽已过去两千多年,却也依然打动着在场的每一位。

六、作业布置。

1、回答课后问题,完成练习册习题。

2、归纳诗中通假字,并解释。

3、背诵课文

4、查找有关表达爱情和思家之情的诗歌、故事、乐曲。把《静女》改变成一出小话剧,并自导自演。

《静女》教学设计7

知识目标:

1.了解《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诵读古诗文的方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情感目标:体味诗中主人公热烈而纯朴的恋情。

能力目标:

了解诗歌新颖的表现手法:人、物、情巧妙融合;寄情于物。体会诗歌重章叠唱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

1.通过学习,掌握朗诵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2.在诵读中感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品读鉴赏诗歌中的名句。

2.分析诗中的重章叠句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自主学习、比较阅读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播放民歌《敖包相会》。

这首来自草原的情歌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歌曲讲述了一个小伙子在十五月圆之时,翘首盼望美丽善良的心上人以及和心上人相会的情景。类似的场景在《诗经》中也曾经出现过,那么诗中的那个小伙子盼来了自己的心上人了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邶风静女》去寻找答案吧。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提示本节课的学习方法

三、学案导学、自主学习

1.有关《诗经》常识填空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通称为《诗》《诗三百》,它收集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时期约五百年间的305 篇诗歌,按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我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诗经》以四言为主,间有杂言,其表现手法主要是赋、比、兴。

2、录音范读,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

姝(shū)俟(sì)见(xiàn)蜘蹰(chí chú)娈(luán)贻(yí)彤(tóng)管炜(wěi)怿(yì)归(kuì)荑(tí)洵(xún)

3、学生自读,并完成下列任务

①勾画出诗歌中的通假字和不会解释的词语,与邻桌相互提问。 ②提问: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参考:描述了一对恋人的约会经过。男子按照约定赶到城墙下,却没有看见心爱的女子,焦急万分之时,想起女子赠送给他的礼物。抚弄着她送的“彤管”,它那么好看,叫人爱不释手;还有她送的一束荑草,格外美丽。

四、明确分工、交流研讨

方法:全班分为四个学习小组,以抽签的方式选择讨论题并讨论。讨论时由组长组织,要求每个学生积极发言,最后选出一位学生代表本组在全班展示发言。

问题1:诗歌第一章写了什么?这一对恋人的性格各有何特点,你是怎样看出来的?问题2:静女给男子赠送了什么礼物?男子为什么对这些礼物要大加赞赏?问题3:男子对自己接受的两件礼物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问题

4、反复诵读“静女其姝静女其娈”,你有什么发现?诗歌为什么要反复地吟唱?

五、汇总归纳、成果展示、

(一)预设展示内容

1、交代了一对恋人相约在城墙下,男子如约而至,但女子却故意躲着不肯出来,男子着急得抓耳又挠腮。“姝”、“爱而不见”表现了女子美丽、调皮、可爱,“搔首踟蹰”表现了男子老实、憨厚、痴情。

2、赠送了彤管与荑草。表面上是赞美彤管与荑草,实际是赞美赠送礼物给他的人。原来并不是这些礼物本身有什么不同,而是因为它是美人所赠,所以爱屋及乌,红色的彤管和平常的荑草,在他眼里自然而然变得美不胜收了。正如朱熹《诗集传》:“言静女又赠我以荑草。而其荑亦美且异,然非此荑之为美也,特以美人所赠,故其物亦美耳。”

3、按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彤管有炜”,欣赏的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的普通的荑草却由衷地大赞“洵美且异”,显然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有所感。因为荑草是“静女”跋涉郊野亲手所采,物虽贱而情却深,在小伙子的眼中它已不是一般的荑草,而是“洵美且异”的、珍品。

4、反复诵读“静女其姝静女其娈”,你有什么发现?诗歌为什么要反复地吟唱?这两首诗的部分内容反复使用了相同的句式,表达的意思也很相似,这种艺术手法叫“重章叠句”。通过反复的'吟咏,能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有助于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歌的思想感情。重章叠句为《诗经》所首创,正因为它在传情达意上的巨大作用,所以广为后世诗歌使用。即使在今天,它仍然在歌曲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面请听一首流行歌曲,辨别其中是否使用了“重章叠句”手法?如果使用了,谈谈它的作用。(播放歌曲《童话》)

明确:歌曲借反复咏唱“我愿(要)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倾诉了对甜蜜爱情的无限憧憬和对心中“童话”的执着追求。

(二)诵读展示

教师点拨:

1、节奏:这首诗是四言,朗读时为“二二拍”。

2、情感:首章开篇两句要读出赴约时的兴奋得意之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应读出男子苦等不来的焦急苦恼之情。次章前面两句要读出收到女子赠物的高兴之情,后两句则应表达出对心爱之人的赞美之情。第三章“洵美且异”要表现出对“荑草”的喜爱之情,此时之喜悦尤甚于彼时得到彤管,末句“美人之贻”则应当读出得意兴奋之情。

每组选出一名同学进行诵读展示,最后评选出优胜者。

六、检查反馈、拓展训练

(一)完成《学案》中的检测题

七、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查找资料,看看《诗经》中还有哪些诗歌大家比较熟悉,把其中的经典诗句摘抄下来并熟记。

《静女》教学设计8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培养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 法在《诗经》中的作用的能力。

2. 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诵读,激发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培养对祖国传统文化 的热爱之情,提高文化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诵读方法,读出诗歌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感受诗歌表现的情感。

2.分析诗中的重章叠句手法。

难点: 通过分析《静女》中赋、比、兴的用法,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诵读吟咏法、讲授法、讨论法。

课前准备

1.朗读诗歌,疏通字词的读音,认真思考课后练习。

2.查询有关《诗经》的知识,如作者、作品、评价性的文章。

3.查找有关表达爱情和思家之情的.诗歌、故事、乐曲。

以上三个预习作业,让学生在个人查询、小组交流的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在流行歌当中现在爱情大多是通过歌唱出来的,如“爱你没商量”、“死了都...要爱”等等。同样是爱情,在不同的时代就有着不同的表达方式,我们的先人早就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来表达男子对女子真挚、热烈的追求; 也用“一日不见,如三月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来表达男子对女子刻骨铭心的思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关于爱情的古老诗歌,就是选自《诗经》的《静女》。

二.《诗经》介绍

说起《诗经》大家在初中就有所了解。现在,老师要以小组比赛的形式来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是什么?(《诗经》)

2.它收录的是哪个时代的作品?距现在有多少年? (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30的历史。)

3.一共收录了多少篇诗歌?(305篇。)

4.这些诗歌是怎么分类的? (分“风”“雅”“颂”三部分) (风:民歌;雅:宫廷乐歌;颂:祭祀乐歌。)

5.这些诗的作者是谁?为什么? 提示:没有明确的作者,当时并没有专业作家或诗人。 三.课文解读

1.检查学生朗读情况,纠正字音:

踟蹰.(chí chú) 姝. (shū) 俟. (sì) 彤.(tóng)管. 炜.(wěi) 洵.(xún) 归.(kuì)荑.(tí) 说怿.(yì) 娈.(luán) (播放PPT)

2.教师范读,指导朗读的节奏: 提示:朗读的节奏为二二式,咬准字音。例如: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3.学生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自由朗读课文,并完成以下任务:

(1)这首诗歌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可以分为几层?

(2)从朗读中你发现这首诗歌的特点是什么?

(3)读了这首诗歌你想到了什么?可以是一个故事或一首歌或一幅画或一首相近的诗等等。 (4)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并共同探讨。

4.检查自读效果。在此基础上师生共同整理出如下要点:

(1)通假字 “爱”通“薆”:隐藏 “说”通“悦”:喜爱 “女”通“汝”:你的 “匪”通“非”:不是 “见”通“现”:出现 “归”通“馈”:馈赠

(2)边翻译全诗,边初步整体了解诗歌的内容。 全诗共分三章。每章四句,共十二句。 第一章,写男子和心上人约好在城墙的角落见面,赶到了约会地点,却没见到美丽的女子,等待是一种幸福,等待更是一种煎熬,急得男子抓耳挠腮,不住徘徊。“搔首踟蹰”让人联想到男子焦灼不安的样子,一个痴情的、热恋中的主人公形象跃然纸上。 第二章,写男子在等待中想起女子是那么漂亮,她送给我的“彤管”那么好看,熠熠发光,令人爱不释手,写出男子喜爱女子的美丽。 第三章,写男子又想起女子送给他的荑草,既好看又奇异,因为是女子从远处郊野亲手采来赠送给他的,所以格外地喜爱,写出男子对女子诚挚的爱恋。 三.归纳主题

1.提问:这首诗的主旨是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明确:这首诗描写了热恋中的男女青年约会时极富生活情趣的情景,极富写实性,只言片语,却细腻、传神地描绘了人物的感情变化:“我”从“搔首踟蹰”,焦虑异常到“说怿女美”,爱不释手。刻画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可爱的少女和 一个憨厚、痴情的少年的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他们之间纯真健康的爱情,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内心的朴实愿望,这是日常生活中思想感情的自然流露,所歌唱的是他们生活中真实感受到的,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抒发的感情热诚真挚、纯洁朴实,全无庸俗虚伪之态,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纯真之美。 四.人物形象分析

⑶ 男女青年的形象是怎么样的呢?通过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男:憨厚、痴情。“骚首踟蹰”(憨厚、真诚以及见面前的焦灼、忧虑)、“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痴情)。 女:美丽、调皮、可爱。“静女其姝““静女其娈”、“爱而不见”、“贻我彤管”“自牧归荑”。

五.布置作业

把本首诗改写成现代诗歌

附板书设计:

静女 静女:美丽、活泼、俏皮、热情

n男子:憨厚、真诚、朴实

语言——押韵、双关、重章叠句 妙言

《静女》教学设计9

教学目标

1、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

2、积累字词,熟记通假字

3、理解诗歌含意,并熟练背诵

4、理解《静女》重章复唱的艺术手法

六、重点难点

1、理解诗歌含意,分析主人公的性格特征

2、体会诗歌中主人公甜蜜的'爱情

七、教具准备:

多媒体素材

八、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特色

(一)新课导入,引起兴趣

从古到今,爱情就是一个说不完的.话题,古今中外有许多感人心弦的爱情故事及文学作品,同学们能不能列举出你印象最深的爱情诗句呢?

列举: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几千年来的诗歌,我们仍可以感受到诗歌情感的炽热,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诗经》中的《静女》,体味诗歌中古老而又年轻的爱情。

多媒体出示课题

(二)介绍《诗经》体制

1、第一部诗歌总集,记载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又叫《诗三百》或《诗》,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2、诗歌多以四言为主,普遍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在章法上有重章叠句、反复吟唱的特点。

3、风雅颂和赋比兴合起来称为诗经六义。

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以彼物喻他物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

(三)朗读正音,整体感知

1、请一位同学朗读,进行点评:朗读要注意节奏,重音,情感,二二式节奏。如:静女/其姝

2、矫正读音,归纳通假字,疏通课文

3、全班齐读课文

(四)分析诠释,质疑问难

1、大家刚刚读了课文,哪位同学说说,这首诗歌写了是什么内容?

——青年男女约会

2、从那里看出他们在约会呢?

——静女其姝,俟我于诚隅

3、那这对青年男女是不是第一次约会阿?为什么呢?

——不是;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女孩子故意隐藏起来,让男孩子找不到他,可见他们感情应该很深厚。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女孩子放牧时会摘些野草给男孩子,说明他们见面之前就已经是情人了。

(五)合作研读,探讨分析

这首诗歌男女主人公形象鲜明,大家讨论一下,你所感受到的静女和男子的形象。

——讨论,发言,要求学生从文本中找出能反映主人公性格的诗句。

(六)总结板书

1、青年之急

女:美丽、聪明、调皮男:憨厚、痴情

2、青年之恋

3、青年之诚

(七)课外拓展,走进生活

1、把《静女》改写为现代诗

2、背诵课文及通假字

第四篇:蒋静教学设计

操作系统

教案

操作系统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属于必修课程。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不可缺少的软件组成部分,负责对系统中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对各种活动进行正确的组织,使整个计算机系统协调一致且高效地工作,指挥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操作系统基于硬件,并对硬件实施管理,并构成对所有软件运行的支持平台,给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方便灵活友好的接口。

本课程的先修课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数据结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后续课程为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等。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深刻理解计算机系统整体概念的基础之上,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方法,掌握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中各种资源的管理和控制功能,从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系统软件开发技能,为以后从事的研究、开发工作提供必要的软件基础和基本技能。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内容包括:绪论,是对操作系统的一般性描述,包括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在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地位及其发展历史,它的功能、分类等;作业管理和unix用户接口,介绍作业和操作系统用户接口,包括作业的基本概念和作业的建立过程、unix介绍和它所提供的用户接口等;进程管理,主要介绍进程和线程的概念、进程控制、进程同步/互斥、死锁、进程间通信、线程等;处理机调度,主要介绍作业调度、进程调度、各种调度算法及其评价等;存储管理,介绍常见存储管理的方法,虚拟存储管理的实现等;unix进程和存储管理;文件系统,包括文件系统的概念、文件结构和文件存取、文件目录管理、unix文件管理等;设备管理;面向对象的操作系统。

(四)教学时数

课时:72学时

(五)教材(统编)

张尧学、史美林编著《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

(六)课程参考书

1.刘振鹏、李亚平、张明编著《操作系统》21世纪高等院校计算机教材 中国

铁道出版社 2003.9 2.陆松年主编《操作系统教程》原理.应用.系统.网络管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0.10 3.何炎祥,李飞,李宁《计算机操作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4.tanenbaum as, operating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prentice-hall, 1987。5.郭玉东,《unix操作系统结构分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6.汤子赢,《计算机操作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出版社,2000。7.孟静编著《操作系统教程—原理和实例分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1.5 8.蒋静、徐志伟著《操作系统原理.技术与编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7 9.孙钟秀主编《操作系统教程》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第三版 10.胡元义、余健明、徐睿琳编著《操作系统课程辅导与习题解析》,人民邮电

出版社,2002.10 11.《全国第八届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研讨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5.10 第一讲 操作系统的概念、历史和基本类型

【教学章节】第1章 绪论 1.1 操作系统概念 1.2 操作系统的历史 1.3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操作系统的概念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理解批处理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和分布式操作系统的特点。

【教学重点】操作系统的概念,基本类型。

【教学难点】联机批处理,脱机批处理,多道程序系统的特点和引发出的问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形式)

【教学过程】

课堂考勤

导入新课

从windows 2000引入操作系统的概念。

讲授新课

第1章 绪论

1.1 操作系统概念 1.1.1 什么是操作系统

任何一个计算机系统都是由两部分组成: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

计算机硬件通常是由中央处理机(运算器和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部件组成。

计算机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多种语言处理程序(汇编和编译程序等)、连接装配程序、系统实用程序、多种工具软件等;应用软件为多种应用目的而编制的程序。

没有任何软件支持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它仅仅构成了计算机系统的物质基础,而实际呈现在用户面前的计算机系统是经过若干层软件改造的计算机。图1.1展示了这种情形。

图1.1 操作系统与硬件软件的关系 操作系统的定义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系统软件,它是这样一些程序模块的集合——它们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及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便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和可扩展的工作环境,从而在计算机与其用户之间起到接口的作用。1.2 操作系统的历史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操作系统经历了如下的发展过程:手工操作阶段(无操作系统)、批处理、执行系统、多道程序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通用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等。

1.2.1 手工操作阶段

在第一代计算机时期,上机完全是手工操作:先把程序纸带(或卡片)装上输入机,然后启动输入机把程序和数据送入计算机,接着通过控制台开关启动程序运行。计算完毕,打印机输出计算结果,用户取走并卸下纸带(或卡片)。50年代后期,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有了很大提高,手工操作的慢速度和计算机的高速度之间形成矛盾。实现作业的自动过渡,出现了批处理。1.2.2 早期批处理(batch processing)早期的批处理的两种方式 1.联机批处理

慢速的输入输出(i/o)设备是和主机直接相连。

作业的执行过程为:(1)用户提交作业:作业程序、数据,用作业控制语言编写的作业说明书;(2)作业被作成穿孔纸带或卡片;(3)操作员有选择地把若干作业合成一批,通过输入设备(纸带输入机或读卡机)把它们存入磁带;篇二:操作系统教案

操作系统

教案

操作系统课程简介

(一)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属于必修课程。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不可缺少的软件组成部分,负责对系统中各种资源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对各种活动进行正确的组织,使整个计算机系统协调一致且高效地工作,指挥计算机系统正常运行。操作系统基于硬件,并对硬件实施管理,并构成对所有软件运行的支持平台,给用户使用计算机提供方便灵活友好的接口。

本课程的先修课为计算机组成原理、微机原理、数据结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后续课程为数据库系统原理、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等。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深刻理解计算机系统整体概念的基础之上,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实现方法,掌握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中各种资源的管理和控制功能,从而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系统软件开发技能,为以后从事的研究、开发工作提供必要的软件基础和基本技能。

(三)教学内容

本课程内容包括:绪论,是对操作系统的一般性描述,包括什么是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在整个计算机系统的地位及其发展历史,它的功能、分类等;作业管理和unix用户接口,介绍作业和操作系统用户接口,包括作业的基本概念和作业的建立过程、unix介绍和它所提供的用户接口等;进程管理,主要介绍进程和线程的概念、进程控制、进程同步/互斥、死锁、进程间通信、线程等;处理机调度,主要介绍作业调度、进程调度、各种调度算法及其评价等;存储管理,介绍常见存储管理的方法,虚拟存储管理的实现等;unix进程和存储管理;文件系统,包括文件系统的概念、文件结构和文件存取、文件目录管理、unix文件管理等;设备管理;面向对象的操作系统。

(四)教学时数

课时:72学时

(五)教材(统编)

张尧学、史美林编著《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2

(六)课程参考书

1.刘振鹏、李亚平、张明编著《操作系统》21世纪高等院校计算机教材 中国

铁道出版社 2003.9 2.陆松年主编《操作系统教程》原理.应用.系统.网络管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0.10 3.何炎祥,李飞,李宁《计算机操作系统》,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4.tanenbaum as, operating system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prentice-hall, 1987。5.郭玉东,《unix操作系统结构分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6.汤子赢,《计算机操作系统》,西安电子科技出版社,2000。7.孟静编著《操作系统教程—原理和实例分析》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

教育出版社,2001.5 8.蒋静、徐志伟著《操作系统原理.技术与编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7 9.孙钟秀主编《操作系统教程》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8 第三版 10.胡元义、余健明、徐睿琳编著《操作系统课程辅导与习题解析》,人民邮电

出版社,2002.10 11.《全国第八届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研讨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05.10 第一讲 操作系统的概念、历史和基本类型

【教学章节】第1章 绪论 1.1 操作系统概念 1.2 操作系统的历史 1.3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目的】掌握操作系统的概念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理解批处理系统、分时操作系统、实时操作系统、个人计算机操作系统、网络和分布式操作系统的特点。

【教学重点】操作系统的概念,基本类型。

【教学难点】联机批处理,脱机批处理,多道程序系统的特点和引发出的问题。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多媒体形式)

【教学过程】

课堂考勤

导入新课

从windows 2000引入操作系统的概念。

讲授新课

第1章 绪论

1.1 操作系统概念 1.1.1 什么是操作系统

任何一个计算机系统都是由两部分组成:计算机硬件和计算机软件。计算机硬件通常是由中央处理机(运算器和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部件组成。

计算机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系统软件如操作系统、多种语言处理程序(汇编和编译程序等)、连接装配程序、系统实用程序、多种工具软件等;应用软件为多种应用目的而编制的程序。

没有任何软件支持的计算机称为裸机,它仅仅构成了计算机系统的物质基础,而实际呈现在用户面前的计算机系统是经过若干层软件改造的计算机。图1.1展示了这种情形。

图1.1 操作系统与硬件软件的关系

操作系统的定义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中的一个系统软件,它是这样一些程序模块的集合——它们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硬件及软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便有效地利用这些资源为用户提供一个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和可扩展的工作环境,从而在计算机与其用户之间起到接口的作用。1.2 操作系统的历史

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操作系统经历了如下的发展过程:手工操作阶段(无操作系统)、批处理、执行系统、多道程序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通用操作系统、网络操作系统、分布式操作系统等。

1.2.1 手工操作阶段

在第一代计算机时期,上机完全是手工操作:先把程序纸带(或卡片)装上输入机,然后启动输入机把程序和数据送入计算机,接着通过控制台开关启动程序运行。计算完毕,打印机输出计算结果,用户取走并卸下纸带(或卡片)。50年代后期,计算机的运行速度有了很大提高,手工操作的慢速度和计算机的高速度之间形成矛盾。实现作业的自动过渡,出现了批处理。1.2.2 早期批处理(batch processing)早期的批处理的两种方式 1.联机批处理

慢速的输入输出(i/o)设备是和主机直接相连。作业的执行过程为:(1)用户提交作业:作业程序、数据,用作业控制语言编写的作业说明书;(2)作业被作成穿孔纸带或卡片;(3)操作员有选择地把若干作业合成一批,通过输入设备(纸带输入机或读卡机)把它们存入磁带;篇三:二年级往返接力赛教学设计

原地正面投掷轻物和往返接力教学设计

一.指导思想

以新课标为依据,遵循“以人为本,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发展学生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师生共同愉悦的学习,活动氛围。结合教材特点和小学生心理、生理特点,通过多种手段激发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充分感受体育运功的快乐;在活动中培养学生自主探讨,互相合作和克服困难的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内容

本课采用小学水平一二年级投掷一节中原地正面投掷轻物一课,考虑到学生在这节课的运动量和身体四肢的协调发展,副教材选用了往返接

力跑的游戏。

三.教学背景分析 1.教学内容分析

投掷是本册教材中儿童基本活动中的一项内容。此项运动对于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培养学生的上肢力量有非常好的锻炼价值。同时本教材内容,需要学生快速挥臂动作协调一致,这对于二年级小学生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快速挥臂过程中要求学生掌握出手角度,这是本科重点,出手角度的高低影响投掷的远度,教师应着重加强指导纠正。本教材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口令的控制和安全教育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考虑到本教材反复练习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所以,我采用了多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练习手段。如“打飞机”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尝试向上扔的感觉,为下面的教学打下基础,“超级炮兵”和“互相射击”的教学情景,要求学生投的高的前提下还要投的远,既提高了难度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安排了一个“穿越火线”的游戏,把课堂教学推向高潮;最后的辅助教材是往返接力赛,本课的重点内容是投掷,所以搭配的辅助教材是相对应的下肢运动,有助于学生身体的全面发展,提高运动强度。2.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共44人,学生身体发育正常。根据二年级的学生学习的动机以兴趣为主。认知上以视觉、听觉的直观感受为主和学生爱模仿,亲师性强的特点。本节课教师较好地采用情景教学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特别是利用学生活动中的向师性,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带动学生积极练习。比如在“互射”环节到双方的战争中,由于还是低段学生,二年级的学生很难注意到自身行为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不良后果。因此教师要加强安全教育。

四.单元教学计划

重点:出手角度 难点:上下肢协调用力。

六.单元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原地投掷轻物的正确动作与姿势。巩固投掷动作,并使85%的学生能够做到上、下肢协调用力,做到快速挥臂。使80%的学生学会正确的快速跑姿势;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精神,竞争意识和集体配合、团结协作的品质。七.教法与学法

本次课在教法与学法的运用上通过灵活分组、合作探究等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保持最佳状态”。多种教法与学法的合理渗透,使学生在积极的情绪下主动学习、掌握技能,勇于实践,课堂成为学生合作交流、拼搏进取、感受成功的平台。

本课的教法主要采用示范、讲解、纠正、练习、竞赛法。使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生动直观,能给学生提供鲜明、生动、明晰的视觉形象,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

本课的学法采用“自主合作”、“探究”、“创新”的方法,从而达到新课标的要求。

八.教学用具

轻物50个,障碍物4个,沙包4个,篮球4个

新课程杂志社:我你他

一个大写的人:于 漪 情境教育诗篇:李吉林 童心母爱教育:斯 霞 我比大师还大:钱梦龙

教育界活化石:吕型伟 没有教不好的:霍懋征 久违的教育家:魏书生 智慧生活空间:蒋敦杰

愉快教育史诗:倪谷音 新教育追梦人:朱永新 爱心民主教育:李镇西 人文书生校长:程红兵

主题教学空间:窦桂梅 什么是好校长:傅禄建 人生为一大事:张天孝 给数学以美丽:张思明

不愿跪着教书:吴 非 诗语文的主人:刘建琼 生活在化学中:李 佳 六三语文教育:肖人翔

课堂艺术人生:于永正 触摸教育风景:陈惠芳 跨学科课程人:刘定一 激情思想同行:窦桂梅

语文心根人生:刘云生 一轴两轮模式:白金声 必要的乌托邦:陈钟梁 在水一洲大侠:关心凤 教学反思立场:张 莹 理解教育探索:吴金瑜 播种理想的人:袁 瑢 把爱献给教育:李月娥 唤醒成功欲望:刘京海 生活就是课堂:张启建 让语文课归家:吉春亚 “和谐之魅力”:华应龙

教育就是服务:石少波 生命存在教育:唐江澎 追寻理想教育:钱守旺 在路上的感觉:夏青峰 永远追求创新:朱兆林 河南特级教师:李富林 给教学以甜味:徐 斌 教育走向智慧:蒋静波 从心造就自己:周 萍 教学挚爱智慧:沈 峰 引导发现教学:贺 诚 用心灵去诵读:支玉恒

追寻书中快乐:刘克锡 情趣教学智慧:杨 屹 有思想的教师:朱益群 在后退中前进:刘德武 引导启发指导:欧阳代娜 第一个吃螃蟹:宋运来 新语文教育派:韩 军 适时施教理论:蒋振远 夯实基础教育:吕红芳 我以心表忠诚:张学伟 最后的丰盛餐:毛经文平实而有深意:王 凌 我一定要微笑:朱璟贻 自然表达情感:张惠萍 一切为了学生:杜小芳 有灵性的课堂:陈金才 高效学习方法:祝庆东 一人撑一片天:汪来九 生命为何精彩:王崧舟 师德决定成败:盘振玉

拥有理想朝阳:朱玉如 大道简约之美:薛法根 行动证明思想:周积昀 智慧与诗相随:余志君

名师怪才风采:支玉恒 语文艺术真谛:贾志敏 返璞归真之心:张 莹 遗忘的小黑板:许 慧

构建诗意课堂:盛新凤 打开生命匣子:郑冬梅 情智语文课堂:孙双金 猎智慧和乐趣:陈家英

拥抱语言的人:黄桂林 咳嗽成就事业:唐惠慧 数学味生活味:许志坚 分享智慧快乐:潘华莉

坐着读站着读:王崧舟 心比金子还纯:贾志敏 美与大气融合:虞大明 美与大气融合:虞大明 崇尚真字之师:孙建锋 班主任创新记:张化万 浓浓的语文味:吉春亚 折东风第一枝:孙维刚

紫色耕耘之歌:谭青峰 课堂神韵如茶:闫 学 追寻数学激情:李国良 寻找中间地带:

顾泠沅

陶醉读唱吟舞:戴建荣 精美诗文教育:欢乐谷 历史学科天空:胡柏玲 月亮悬挂课堂:张康桥

伙伴教学实验:周一贯 语文教学叛徒:黄玉峰 新教育新行动:袁卫星 探点拨教学法:蔡澄清

卡片辅助教法:宁鸿彬 探讨诗化语文:周益民 气质如兰之韵:汪秀梅 作文双重转化:方仁工

生命拔节声音:薛法根 激情点燃智慧:刘 军 阅读教学研究:刘志春 马芯兰教学法:马芯兰 路在脚下延伸:刘显国 情真真意切切:游彩云 评语文导读法:靳家彦 享受诗意语文:孙建锋

点滴语文智慧:聂在富习作生命风采:李冰霖 少谈虚多务实:蔡 明 课堂调控大师:程 翔

生命铸造云梯:余映潮 张扬教育个性:高万祥 茶香弥漫教室:张庆祖 追求平等对话:薄俊生平实自然顺美:陈晓梅 集中识字专家:马淑珍 追求不露痕迹:卢雁红 驰骋生活作文:徐 鹄

构建诗意课堂:盛新凤 数学思维研究:王 凌 数学生命目标:朱乐平弥漫书香课堂:陈建先

用爱诠释教育:李 烈 研究学习心理:刘德武 班主任的选择:黄静华 数学美丽天空:张思明 终身以书为伴:任小艾 体育唱游教法:卫 红 一切为了学生:吴正宪 数学王国风采:唐志华

五自能力实验:范建国 营造美趣环境:聂永春 再现诗景诗情:潘文彬 七彩数学天空:葛文君 飞翔音乐空间:陈萍飞 十字教法风采:贾春华 数学理性思考:钱金铎 描绘七彩大地:黄黎敏 给教学加点甜:徐 斌 四情情满课堂:刘 红 看课堂作反思:陈义鑫 彰显数学生命:滕 云

巧搭数学之桥:华应龙 春风化雨课堂:夏青峰 板书浓缩课堂:顾代慧 走向美的语文:戚韵东

支教奉献爱心:王学其 幼儿韵律教育:吴邵萍 优化园本培训:贾宗萍 论继承与创新:肖林元

求真求实求美:陆长根 英语校本研究:陈静波 英语写作策略:曹荣苏 数学怎么说课:张天孝

和谐教育艺术:陈立春 研究讲练结合;杨剑春 创建生命课堂:吴自光 电辅教学误区:陶维林

历史教学天空:马学松 活教育研究论:陈 虹 全纳教育研究:嵇明海 知性情感融合:虞晔如 教师五观定位:蔡肇基 解放作文个性:靳贺良 开发校本研究:唐志华 种下一粒种子:王栋生

美术欣赏要素:傅幼康 多元智能理论:陆 静 英语思维能力:程 呜 教育二律背反:龚修森

物理智慧课堂:周久璘 英语阅读策略:葛 敏 兴趣合作铺垫:严小玲 整合化学课堂:张发新 我教我苦我乐:陈绍兰 发掘教育因子:朱建廉 以生为本而教:钱小龙 流淌人文精神:王伏才

英语教学先锋:姜贤来 物理实验指导:徐荣亮 埋头实干之人:张兴华 反思传统课堂:钱守旺

成功源自执著:袁晓莉 品尝学会之乐:张钧箎 守候教育生命:贾国均 让学生会解疑:

赵景瑞 追求永无止境:杨丽娜 创设视听环境:黄爱华

自然课型研究:周友富 名师专题研究:转载 特级教师通讯录篇五:教学活动结尾的设计

教学活动结尾的设计 “好了,今天我们知道了应该怎样好好坐电梯了。”

“看,我们的舞跳得多好呀,那么,现在就到教室里再跳给其他小朋友看看吧。”

“小朋友,你们真聪明,这个也没难倒你们,为自己拍拍手吧!”

以上是教学活动结束时老师常说的话。确实,一般而言,教师在设计教学时大多关注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环节的架构与推进,以及导入语对孩子兴趣激发等,很少考虑教学如何收尾,因而,经常留下整个教学活动“虎头蛇尾”“草草收场”的遗憾。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我想对教学活动结尾的设计提出如下建议。

一、画龙点睛,凸显活动的核心信息

在一个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传递很多信息给孩子们,因此,活动结尾时,教师应该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加以概括总结活动的核心信息,对凸显很热提升活动价值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听雨》是一首幼儿散文诗,传递了雨天听雨的情趣,可以排遣烦躁的心情。很多老师会选择在雨天让孩子们欣赏这首诗歌,有的教师还将其演变成绘画、仿编诗歌等活动,但不管何种形式,作品所蕴含诗情画意是确定的。因此,我在结尾是这样设计和实施的。老师问:“有晴天就会有雨天。”孩子们:“啊?”老师追问:“是不是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有晴天就会有雨天吗?”孩子们想明白了,纷纷点头,老师继续说:“所以,老师希望大家不管晴天还是雨天,都要拥有好心情!”

二、借势推助,注重情感迁移 如果只是为了让孩子让幼儿听故事而讲故事,为了让孩子会画画而教画画的话,那么,教师组织的整个集体教学活动就会游走在与孩子真实生活无关的空洞感中。一个好作品,能使人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教学结尾时可借势助推,使孩子们对自己生活加深理解。

《我爸爸》是一个好绘本,通过各种手法的解读之后,我们所设计的收尾应该定位在“读别人的故事,更关心自己的爸爸”,所以,集体教学结尾时,大屏幕上一边出示着孩子们爸爸的照片,老师一边鼓励沉浸在故事感动中的孩子们,“请象他一样,去看看自己的爸爸,了解自己的爸爸,象他一样,写下自己爸爸的故事,让大家都知道你的爸爸有多么的了不起。”

三、言而未尽,激活学习热情 曾有人说:“中国人的教育是将有问题的孩子教得没有问题,而国外的教育是将没有问题的孩子教得充满问题。”因此,我认为可以借用旧体章回小说和现代电视连续剧中,常用的“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写作技巧,当活动结束时,不追求教学的圆满和问题的解决,就是用言而未尽的方法来激活孩子们的好奇心与学习热情。

曾看过佳瑛老师的一节关于素菜的活动,结尾时,她让孩子们尝试将两个不同的素菜合住进不同形状高矮的房间,并要说出理由。如:茄子和黄瓜一起住进高房子,因为它俩都是长长的。当孩子用找相同的方法都解决问题时,佳瑛老师说:“我想让黄瓜和土豆一起住,猜猜我的理由是什么?”全场的老师和孩子都有些楞,包括我。确实,一高一矮就不是找相同了。活动就在唧唧喳喳的讨论声中结束。等佳瑛一下场,我就迫不及待地寻找答案,她笑着说:“它们都是可以去皮后食用的“。多妙的答案,相信孩子们知道这个答案也一定会很开心。

四、机智应答,考验教育智慧 有时候,想好的收尾方式却被一些未预计的原因干扰了,那么,这就要完全依赖执教教师平时所累积的教育智慧了,怀揣目标,如何收好,看各自的功底。特级教师应彩云在上《中国人的建筑》,当她收尾时说:“住在里面的一定是中国人。” 看课群中有个声音说:“不一定吧”,应老师很自信地说:“如果住在里面的不是中国人,也一定是一个热爱中国的人”。

特级教师蒋静在教学中,发现这群孩子们缺乏自信,收尾处,她临时拿出一份小礼物,说:“请大声地说‘我是最最最最最最最聪明的’,谁的‘最’最长,谁就能得到这份礼物”。突然间,此起彼伏的“最”字爆发了,在笑声中,蒋老师说:“哦,原来大家都很聪明,那么到底谁最聪明,带着这个问题、这份礼物回教室吧,我们慢慢来研究。”

人们常说:“教无定法,但有章法”,作为集体教学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教学的结尾有其目的性、完整性、简要性和多样性,教师可因教学内容、形式的不同而不同,除以上几个方法,也可以尝试总结重点、展示成果、首尾呼应、诗歌小结、趣味游戏等其它方式。

第五篇:静女 教学设计

《静女》教学设计

综合部:李艳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静女》中重点字词及诗歌的主题。

2、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结合注释,初步读懂诗歌。

2根据文字再现情景,具有表达和表现的能力。3 提高诵读中华古诗词的能力。

3、德育目标:了解我国古代人们对真挚爱情的向往,陶冶高尚的情操,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教学重点:会分析人物形象,掌握诗歌主题。

教学难点:了解古代人们纯洁、真挚的爱情,学生能够树立健康的爱情观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就用文字记录着这一美妙的情愫,它就是《诗经》。孔子评价《诗经》的内容说:“诗无邪”,课件展示也就是说所有的诗都很健康(板书:孔子,健康);但作为儒家学说的继承人理学大师朱熹却说《静女》是“淫奔期会之诗” 课件展示(板书:朱熹,不健康),那么《静女》到底是邪恶之诗呢,还是健康之诗呢,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历史的长河,去体味诗歌中古老而又年轻的爱情吧。课件展示任务

二、读一读。

(一)师:朗读是赏析的第一要义,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接下来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完成任务一。

(二)师:有谁愿意将自己对这首诗的感悟通过朗读与大家分享一下。课件展示文章内容 学生朗读,同学们进行点评:朗读要注意节奏,重音,情感。找三到四人。

师:读得不错,掌声鼓励一下。三 演一演

师:通过刚才的朗读,相信大家现在在心中对这首诗已经有了自己的认识。莎士比亚说:“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接下来我们就以表演的形式将自己的理解呈现给大家。大家看大屏幕:课件展示

要求:⑴以小组为单位,一人旁白(可诵读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同时另选演员表演(人数自定)。

⑵抽签决定由哪以小组表演,其他小组点评。

表演开始课件展示。一组表演完之后,师:表演的真好,大家的表现力真是出乎了我的意料。掌声鼓励一下。在他们的表演中,你发现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男子,哪里可以看出,女子呢?

课件展示。教师总结: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极度兴奋

爱而不见,搔首踟躇。-----焦急万分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高兴

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赞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喜悦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兴奋得意

下面哪一组再给大家表演一下?大家欢迎。

师:现在我们对这首诗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那现在再读起来,应该更有韵味了。谁来给大家读一下。你能背诵吗?太好了,送点掌声给他。那我们一起来背诵一下。

师:听了大家的诵读,此时我诵读的欲望相当强烈,接下来我也给大家诵读一遍。

课件展示。教师随着伴奏音乐范读课文。大家一起背诵课文。

四、议一议 师:读一篇好文章总是让人唇齿留香,真是好文不厌百回读。那你是如何看待他们的爱情呢?你心目中追求的爱情是怎样的? 真挚 真诚 爱情是建立在重情轻利的基础上的所以我们说静女的内容是不是健康的?

五、教师结语:

纯美的爱情人人都向往,她像怒放的玫瑰一样芬芳、美丽,不过,玫瑰的枝条上有刺,拿的时候要小心喔。

六、作业

请以“从荑草到钻戒”为话题,写一篇300字的短文。

七、堂清练习

下载音乐向静教学设计[最终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音乐向静教学设计[最终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静女教学设计

    静女教学设计 静女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培养理解赋、比、兴的表现手 法在《诗经》中的作用的能力。2. 情感目标:让学生通过诵读,激发学......

    小学音乐 蓝天向我们召唤 教学设计

    蓝天向我们召唤 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1.通过模唱的方法,唱好四分休止符、八分休止符和顿音,使演唱更加生动。 2.两声部合唱,做到节奏和音准基本准确。 3.从神舟六号、七号......

    16《静女》教学设计

    《静女》教学设计 备课时间:___月___日 上课时间:第______周第______节 总课时数:___ 【教学目标】 ◎掌握《诗经》的基本知识; ◎积累文言字词; ◎理解诗歌的主旨,读懂人物形象;......

    静女教学设计(精选五篇)

    《诗经·静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诵读古诗文的方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 情感目标:体味诗中主人公热烈......

    动与静教学设计

    《动与静》教学设计 夏运库 教学目标 知识:能举例说明物体的位置和运动需要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来确定。 能力:能够利用参照物判断某一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情感态度......

    动与静教学设计

    《动与静》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理解运动与静止的概念;理解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能在具体情境中以不同的参照物判断人或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2、 过程与......

    动与静教学设计

    《动与静》教学设计 郝业红 设计分析: 本课是河北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位置与运动》单元中的第三课。在这一课中,将向学生解释什么是运动,怎样判断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

    《散步》教学设计(陈静)

    《散步》教学设计 砀山县第五中学七年级备课组陈 静 教材简析: 《散步》这篇散文写了一家三代四口人在田野间散步的家常小事,但小中见大地、艺术地揭示了普通人对生命意义的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