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教学设计
一、课标要求:
通过资料分析和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食物在消化系统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使学生明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吸收才能被人体利用,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的实验,让学生理解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通过探究“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的活动,指导学生尝试制订探究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探究,进一步体验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重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现象在学生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这一探究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认识到暴食暴饮对健康的影响,进一步认识科学饮食的重要性,形成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本节重点为通过探究活动“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为制订“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的探究计划。
四、设计思路: 第1课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单纯的几点生物学知识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生物学才是我们的工作重点。阅读、思考、分析是学习的基本方法。本课将着重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通过简单的谈话式教学拉近师生关系,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和分析问题,并辅以直观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了解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另外,本课将以拟人的手法描述“食物在人体的旅行”,并结合学生的创作表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2课时:新课程倡导学生主体性教学,要求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引导作用,而不是灌输,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体验整个学习过程。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体现这一特征。探究“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是教材中的第四个探究,重在指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提示制定探究计划,学生需通过讨论,确定探究主题、探究方法、材料用具、实施步骤等。
五、活动设计: 第1课时
教学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目标及说明 创造情境,引入课题1.温故而知新。
2.提出问题:合理的膳食能提供人体一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但做到膳食合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就一定能为人体所用吗? 3.出示课题。小组讨论、交流 得出结论:
还需要人体的消化和吸收。1.1.关于消化和吸收学生并不陌生,所以让学生讨论、交流能得出结论。
2.营养的全面固然重要,但人体是否能消化和吸收才是关键。3.既巩固了上一堂课的知识又引出了课题,一举两得。
认识人体的消化道1.食物在人体内“旅行”都经过哪些地方?是不是都留在了人体内? 2.播放食物在消化道“旅行”的flash动画。3.引导学生看图。1.看flash动画。
2.对照课本p60页图3-5找到并记住消化道的组成1.提到食物,学生很容易想到嘴和胃,干脆就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消化道。
2.动画直观、有趣,感官刺激强,有利于学生对消化道组成的了解。为什么要消化1.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2.提出问题:
(1)是不是所有的营养物质都能被直接吸收?(2)哪些营养物质不能被直接吸收?(3)它们是些什么样的物质?
(4)什么样的营养物质能够被直接吸收? 1.阅读课本p59页相关内容。2.思考问题。
3.回答。1.引导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明确食物需要被消化的原因。
怎样消化1.引导学生分析课本p59页图3-4理解食物是如何被消化的。2.提出问题:
(1)这些营养物质被什么分解?(2)食物为什么要经过牙齿的咀嚼?(3)消化可以分为几个过程?(4)消化液是在哪儿产生的?
3.引导学生看图3-5了解人体的消化腺并建立消化系统的概念。4.引导学生分析图3-7了解食物消化的过程和最终产物。
5.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在哪儿?1.小组合作分析图3-4理解食物消化的过程并回答问题。2.看图说出消化系统的组成。
3.小组合作分析图3-7,用自己的语言说出食物消化的过程和最终产物。1.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合作精神
2.通过交流和回答问题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吸收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63页内容,了解营养吸收的过程。2.营养吸收的主要场所在哪儿?阅读和交流让学生先了解小肠是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的主要场所,以激发学生探究小肠结构的热情。
探究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1.创设问题情境: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2.资料:体小肠大约长5-7米,直径约3厘米,以此可计算出小肠的外表面积大约是0.67平方米,然而小肠的内表面积则有200平方米以上。
3.组织学生观察小肠内表面具有的皱襞和小肠绒毛的结构图。4.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5.组织学生总结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1.分析资料后产生疑问: 小肠的内外表面积为什么差异这么大? 2.讨论:
小肠具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皱襞表面的细小突起),有何意义? 3.讨论:小肠绒毛有哪些结构特点与小肠的吸收功能相适应? 4.交流、总结:
(1)吸收面积大(小肠内表面具有的皱襞和小肠绒毛);(2)具有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①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1.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
2.使学生了解皱襞和小肠绒毛能增加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总面积。3.使学生理解小肠绒毛适于吸收的特点: 壁薄(有利于营养物质通过);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运输脂肪酸)4.使学生加深对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的认识。
小结与巩固1.播放“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的flash动画。2.组织学生创作并表演“食物的人体旅行”。1.看动画。2.创作并表演“食物的人体旅行”。通过看和创作表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拓展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本课的学习给我们的日常生活以什么样的启示呢?学生思考并作答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2课时
教学进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活动目标及说明
新课引入设问:1.人体的消化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2.小肠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3.食物在人体内是如何被消化和吸收的?描述:1.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有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等器官,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和胰腺;2.小肠很长,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从学生较熟悉的已学知识入手,引入新知识的学习,易被学生接受。
组织学生讨论: 1.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分别在什么部位开始被消化?最终被消化成的小分子分别是什么? 2.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哪里?它能吸收哪些营养物质?3.消化道中还有哪些部位能吸收营养物质?又分别吸收哪些营养物质?
组织学生阅读、分析p63课文,设问: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分别是如何被消化和吸收的? 观看后讨论、交流:
1.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分别在口腔、胃和小肠开始被消化,最终分别被消化成葡萄糖、氨基酸以及甘油和脂肪酸;2.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肠,小肠能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3.胃和大肠也能吸收营养物质,胃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大肠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
甲、乙、丙三位学生分别扮演三大营养物质,描述各自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和吸收的全过程。1.使学生认识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探 究 暴 食 暴 饮 引 起 消 化 不 良 的 原
因人的消化系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有时不能正常发挥其功能。组织学生讨论:你在日常生活中得过哪些消化系统疾病呢? 青少年暴食暴饮常常会引起诸如消化不良这样的消化道疾病。设问:暴食暴饮为什么会引起消化不良呢?
引出问题的探究
讨论后交流:拉肚子、腹胀、腹痛、呕吐、胃炎、胃酸过多等。
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用身边事作为话题,学生参与热情高,主动性强。
指导学生查阅p67-68关于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和p69关于唾液、胆汁消化作用的介绍,分析为什么暴食暴饮会引起消化不良。小组内讨论,尝试提出探究问题。1.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懂得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学习生物学,很重要的方法是动手实验,在动手实验中往往能学到知识,锻炼能力,而且能发现新的问题,发现问题后要展开讨论,提出可能的假设,再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又能解决问题,这样循序渐进,在做中学,学中做,不仅丰富知识,发展能力,而且开发了智力,获得了新发现。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习生物的兴趣,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视频呈现:1.马叮啉广告片段; 2.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对问题 作出假设。
对于问题作出如下假设:
1.暴食暴饮,过量食物影响了消化器官的功能;
2.暴食暴饮,过多的食物不能被有限的消化液全部消化;
3.暴食暴饮,消化液被大量食物冲淡,对食物的消化作用减弱; 4.暴食暴饮,食物在口腔内未被充分研磨、混合;
5.暴食暴饮影响了胃的正常蠕动,食物未能与胃液充分混合。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评价学生的探究设计。引导学生分组实施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糊的消化。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讨论问题: 1.各组设置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什么?
2.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淀粉糊都变蓝,什么原因? 3.如何充分利用好手边的实验器材和药品?
提出改进实验方法,重新设计实验,在全班交流,再次进行实验。
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进行全班交流。制定探究计划,实施探究。提出如下较为合理的实验方案:
2.用凉开水漱口后,用小烧杯收集唾液;
4.振荡,将4支试管同时放入约37℃水中恒温保存10min,同时取出4支试管冷却; 5.向4支试管中各加2滴碘液,观察4支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
实验结论:唾液能消化淀粉。唾液过少,或与食物没有充分搅拌,都会影响消化,也就证明了暴食暴饮会使食物不能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液有限,不能消化过多的食物,从而引起消化不良。课堂
小结小结、评价并补充:暴食暴饮后会出现头晕脑胀、精神恍惚、肠胃不适、胸闷气急、腹泻或便秘,严重的,会引起急性胃肠炎,甚至胃出血;大鱼大肉、大量饮酒会使肝胆超负荷运转,肝细胞加快代谢速度,胆汁分泌增加,造成肝功能损害,重症者可致人非命。研究发现,暴饮暴食后2小时,发生心脏病的危险几率增加4倍;发生腹泻时,老年人因大量丢失体液,全身血循环量减少,血液浓缩粘稠,流动缓慢,而引发脑动脉闭塞,脑血流中断,脑梗塞形成。一旦出现上述不良后果,也不必惊慌失措,症状重者应及时就医,进行正确处理,以防延误。1.回顾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2.回顾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知识巩固,既体验了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又懂得了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常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形成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4节 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理解小肠的结构特点,知道小肠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3)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4)通过探究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描述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综合能力。(2)通过与同学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小肠结构的观察活动,理解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场所,认同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
(2)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体会在活动中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3)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培养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2)说出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2、教学难点:说出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
【导入新课】
由一粒西瓜种子在人体内的旅程导入新课。
小红吃西瓜不小心将西瓜子也咽了下去,请你说说粒西瓜种子在人体内的旅程。对照教材分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先进口腔,经舌头搅拌和品味。
学生:口腔里有牙齿。有切、撕、磨的功能,使食物便于消化。学生:口腔里还有唾液。
教师:唾液是人体唾液腺分泌的一种消化液,其中含有的唾液淀粉酶能够将淀粉进行初步消化成麦芽糖。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学习消化的概念,消化包括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等的物理性消化,以及因为唾液的参与,使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发生变化的化学性消化。那么消化最终的目的是什么呢?(吸收)
学生:然后经咽到达食管,再到胃。
学生:胃里的液体是胃液,他们是胃腺分泌的。教师:很好。展示胃在人体中的位置(左上腹部),同时胃也是食物经过的最膨大的器官。胃里的胃液是胃腺所分泌的一种消化液,其中含有的胃蛋白酶能够对蛋白质进行初步消化。总结:(板书)口腔 咽 食道 胃 唾液 胃液
唾液腺 胃腺
教师讲述:当瓜瓜被摇晃了几个小时后,来到了一个拐弯口。接着又来到了一条长长的“迷宫”中,瓜瓜好不容易走出了迷宫,却又遇上了一个“岔路口”,一边是“死胡同”,于是瓜瓜选了一条宽敞的大路,只是这一路的味儿闻着不是太愉快。再经历了一断漫长的征程,瓜瓜发现自己实在太累了,于是就坐下来休息了一会儿。教师提问:从这里你捕捉到了哪些信息呢?
学生:长长的迷宫是小肠。由肝脏分泌胆汁,由胰腺分泌胰液,都进入小肠。教师:完全正确。展示肝脏、胰腺和小肠的位置关系图。
小资料——肝脏所分泌的胆汁不含消化酶,但是可以起到将脂肪乳化成微粒,使脂肪的分解作用加速。胰腺分泌的胰液能够分解淀粉、蛋白质、脂肪。学生:小肠有皱襞和绒毛,内有的肠液。教师:肠液是肠腺所分泌的一种消化液,其中含有多种消化酶能够分解淀粉、蛋白质和脂肪。过了小肠,瓜瓜似乎遇到了麻烦,谁能解释一下岔路口是怎么一回事呢?它又是怎样选择的呢? 学生:“岔路口”是小肠、大肠和阑尾。瓜瓜选择了去大肠,没去阑尾。教师:展示大肠的位置图及岔路口解析图。
现在,请大家比较一下口腔、胃、和小肠里的消化液,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小肠里的消化液最多,消化能力最强。教师:很好。(板书)消化液消化能力强。这是小肠的重要特点。小肠还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们用实验说话。各位同学两人一组,一位同学负责根据实验的指导步骤和要求操作实验,一位同学负责记录实验现象和你们组的实验结果。注意区分小肠的内壁和外壁。
实验指导:
1、用解剖剪纵向剪开小肠,露出小肠内表面;
2、放在盛水的培养皿中观察内表面结构;
3、用手指抚摸小肠内表面并用放大镜观察。注意记录结果。实验开始。„„
教师:好了,所有小组基本已完成了实验,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家的结论是怎样的?哪个小组的代表先说说看,你从实验中得到了什么信息? 学生:小肠内壁有皱襞和绒毛,表面很粗糙。
教师:很好,谁能告诉我,这些皱襞和绒毛有什么作用呢? 学生思考中„„ 展示两个裙子予以引导 学生:皱襞和绒毛增大了小肠的表面积 教师:是的,你真棒。(板书)皱襞和绒毛增大了小肠表面积。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小肠绒毛的结构图,结合以下图片,认为小肠具有适应消化和吸收的结构特点还有哪些?小组讨论。
学生:小肠绒毛的壁、绒毛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教师:很好(板书)小肠绒毛薄、毛细血管及毛细淋巴管壁薄 现在,我们一起来总结一下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学生:
1、小肠很长。
2、绒毛壁及血管壁都很薄。
3、皱襞和绒毛增大了表面积。
4、消化液消化能力很强。(板书)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特点
请大家考虑一个问题。瓜瓜最后能在大肠里一直这么歇下去吗?它将何去何从呢? 学生:它将会从肛门排出体外 教师:是的。
(板书)口腔 咽 食管 胃 小肠 大肠 肛门 消化道 消化 唾液 胃液 系统
唾液腺 胃腺 肝脏 胰腺 肠腺 消化腺
教师:瓜瓜没有被消化,是因为他的种皮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被称为第七类营养素),而这些膳食纤维不能被消化液分解。
教师:瓜瓜最终没有被消化系统所吸收,那么其他食物会不会也像瓜瓜一样呢? 学生:不会
教师:那么其他食物是如何被人体消化系统吸收的呢? 请大家阅读课本第63页,仔细分析图3-7,请每个小组成员共同来完成手中那份表格。要求:各自寻找答案——组内核对——讲解说服——达成共识。一会,我们请同学到前面来展示你们组的商讨结论。表格如下: 消化道消化吸收 口腔 唾液淀粉酶()麦芽糖 基本无
咽和食管基本无基本无 胃 胃蛋白酶()肽
少量()和()小肠 酶 酶
淀粉()()()大量水和无机盐
酶 酶
蛋白质()()()
()酶
脂肪 脂肪颗粒()+()()()
大肠基本无少量()、()和()
比对各组的填写情况,生展示结果,师归纳。
教师:对于消化系统来说,小肠只是消化系统其中一个组成部分,消化系统发挥正常发挥其生理功能还需要其他各种消化器官的协调配合才能完成。本课小结: 这节课,通过学习和研究,我们都已经认识了人体的消化系统消化和吸收食物的过程的原理。但是消化系统的消化和吸收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过多的进食是会影响消化系统正常发挥其生理功能。
第二篇:七年级生物教案: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吸收
一、课标要求:
通过资料分析和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食物在消化系统内的消化和吸收过程,使学生明确食物中的营养物质要通过消化系统吸收才能被人体利用,同时引导学生关注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
二、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2、能力目标
通过探究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的实验,让学生理解小肠适于消化吸收的结构特点。通过探究暴饮暴食引起消 化不良的原因的活动,指导学生尝试制订探究计划并按计划实施探究,进一步体验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三、重难点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比较抽象,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现象在学生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这一探究活动的开展,使学生认识到暴食暴饮对健康的影响,进一步认识科学饮食的重要性,形成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本节重点为通过探究活动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培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难点为制订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的探究计划。
四、设计思路:
第1课时:授之以鱼,不如 授之以渔,教会学生单纯的几点生物学知识不是我们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学习生物学才是我们的工作重点。阅读、思考、分析是学习的基本方法。本课将着重培养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通过简单的谈话式教学拉近师生关系,引导学生阅读、思考和分析问题,并辅以直观的多媒体课件使学生了解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另外,本课将以拟人的手法描述食物在人体的旅行,并结合学生的创作表演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2课时:新课程倡导学生主体性教学,要求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在教学中主要起引导作用,而不是灌输,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体验整个学习过程。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体现这一特征。探究探究暴食暴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是教材中的第四个探究,重在指导学生根据教材中的提示制定探究计划,学生需通过讨论,确定探究主题、探究方法、材料用具、实施步骤等。
五、活动设计:
第1课时
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目标及说明
创造情境,引入课题
1、温故而知新。
2、提出问题:合理的膳食能提供人体一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但做到膳食合理,食物中的营养物质就一定能为人体所用吗?
3、出示课题。小组讨论、交流
得出结论:
还需要人体的消化和吸收。
1、1、关于消化和吸收学生并不陌生,所以让学生讨论、交流能得出结论。
2、营养的全面固然重要,但人体是否能消化和吸收才是关键。
3、既巩固了上一堂课的知识又引出了课题,一举两得。
认识人体的消化道
1、食物在人体内旅行都经过哪些地方?是不是都留在了人体内?
2、播放食物在消化道旅行的flash动画。
3、引导学生看图。
1、看flash动画。
2、对照课本P60页图3-5找到并记住消化道的组成
1、提到食物,学生很容易想到嘴和胃,干脆就先让学生了解人体的消化道。
2、动画直观、有趣,感官刺激强,有利于学生对消化道组成的了解。
为什么要消化
1、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
2、提出问题:
(1)是不是所有的营养物质都能被直接吸收?
(2)哪些营养物质不能被直接吸收?
(3)它们是些什么样的物质?
(4)什么样的营养物质能够被直接吸收?
1、阅读课本P59页相关内容。
2、思考问题。
3、回答。
1、引导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明确食物需要被消化的原因。
怎样消化
1、引导学生分析课本P59页图3-4理解食物是如何被消化的。
2、提出问题:
(1)这些营养物质被 什么分解?
(2)食物为什么要经过牙齿的咀嚼?
(3)消化可以分为几个过程?
(4)消化液是在哪儿产生的?
3、引导学生看图3-5了解人体的消化腺并建立消化系统的概念。
4、引导学生分析图3-7了解食物消化的过程和最终产物。
5、食物消化的主要 场所在哪儿?
1吸收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P63页内容,了解营养吸收的过程。
2、营养吸收的主要场所在哪儿? 阅读和交流 让学生先了解小肠是食物消化和营养吸收的主要场所,以激发学生探究小肠结构的热情。
探究小肠适于吸收的结构特点
1、创设问题情境:为什么小肠是吸收的主要部位?
2、资料:体小肠大约长5-7米,直径约3厘米,以此可计算出小肠的外表面积大约是0、67平方米,然而小肠的内表面积则有200平方米以上。
3、组织学生观察小肠内表面具有的皱襞和小肠绒毛的结构图。
4、组织交流、评价,并补充。
5、组织学生总结小肠适于吸收的特点。
小肠具有环形皱襞和小肠绒毛(皱襞表面的细小突起),有何意义?
6、讨论:小肠绒毛有哪些结构特点与小肠的吸收功能相适应?
7、交流、总结:
(1)吸收面积大(小肠内表面具有的皱襞和小肠绒毛);(2)具有吸收营养物质的结构:①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
1、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
2、使学生了解皱襞和小肠绒毛能增加小肠吸收营养物质的总面积。
3、使学生理解小肠绒毛适于吸收的特点:
壁薄(有利于营养物质通过);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运输脂肪酸)
4、使学生加深对小肠适于 吸收的结构特点的认识。
小结与巩固
1、播放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过程的flash动画。
2、组织学生创作并表演食物的人体旅行。
3、看动画。
4、创作并表演食物的人体旅行。通过看和创作表演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拓展 引发学生思考:通过本课的学习给我们的日常生活以什么样的启示呢? 学生思考并作答 使学生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培养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2课时
教学进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目标及说明
新课引入 设问:
1、人体的消化系统由哪些器官组成?
2、小肠的结构特点有哪些?
3、食物在人体内是如何被消化和吸收的?
描述:
1、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两部分,消化道有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等器官,消化腺有唾液腺、胃腺、肝脏和胰腺;
2、小肠很长,内表面有许多皱襞和绒毛。从学生较熟悉的已学知识入手,引入新知识的学习,易被学生接受。
食物消化吸收的过程 用PowerPoint和Flash动画展示: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组织学生讨论:
1、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分别在什么部位开始被消化?最终被消化成的小分子分别是什么?
2、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哪里?它能吸收哪些营养物质?
3、消化道中还有哪些部位能吸收营养物质?又分别吸收哪些营养物质?
组织学生阅读、分析P63课文,设问:淀粉、蛋白质和脂肪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分别是如何 被消化和吸收的?
观看后讨论、交流:
1、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分别在口腔、胃和小肠开始被消化,最终分别被消化成葡萄糖、氨基酸以及甘油和脂肪酸;
2、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在小肠,小肠能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以及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和维生素;
3、胃和大肠也能吸收营养物质,胃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大肠能吸收少量的水、无机盐和部分的维生素。
甲、乙、丙三位学生分别扮演三 大营养物质,描述各自在消化道内被消化和吸收的全过程。
1、使学生认识食物在人体内消化和吸收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和交流能力。
探究暴食饮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 人的消化系统由于各种因素 的影响,有时不能正常发挥其功能。
组织学生讨论:你在日常生活中得过哪些消化系统疾病呢?
青少年暴食暴饮常常会引起诸如消化不良这样的消化道疾病。
设问:暴食暴饮为什么会引起消化不良呢?
引出问题的探究
讨论 后交流:拉肚子、腹胀、腹痛、呕吐、胃炎、胃酸过多等。
交流、发表自己的看法。
用身边事作为话题,学生参与热情高,主动性强。
指导学生查阅P67-68关于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和P69关于唾液、胆汁消化作用的介绍,分析为什么暴食暴饮会引起消化不良。小组内讨论,尝试提出探究问题。
1、使学生进一步体验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懂得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3、学习生物学,很重要的方法是动手实验,在动手实验中往往能学到知识,锻炼能力,而且能发现新的问题,发现问题后要展开讨论,提出可能的假设,再制定计划,实施实验,又能解决问题,这样循序渐进,在做中学,学中做,不仅丰富知识,发展能力,而且开发了智力,获得了新发现。提高学生素质,增强学习生物的兴趣,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视频呈现:
1、马叮啉广告片段;
2、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
组织学生讨论、分析,对问题
作出假设。
对于问题作出如下假设:
1、暴食暴饮,过量食物影响了消化器官的功能;
2、暴食暴饮,过多的食物不能被有限的消化液全部消化;
3、暴食暴饮,消化液被大量食物冲淡,对食物的消化 作用减弱;
4、暴食暴饮,食物在口腔内未被充分研磨、混合;
5、暴食暴饮影响了胃的正常蠕动,食物未能与胃液充分混合。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进行探究,评价学生的探究设计。
引导学生分组实施实验探究:唾液对淀粉糊的消化。
指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讨论问题:
1、各组设置的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是什么?
2、实验组和对照组中的淀粉糊都变蓝,什么原因?
3、如何充分利用好手边的实验器材和药品?
提出改进实验方法,重新设计实验,在全班交流,再次进行实验。
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分析,得出结论,进行全班交流。制定探究计划,实施探究。
提出如下较为合理的实验方案:
1、取4支试管,分别编号为A、B、C、D,各注入2ml淀粉糊;
2、用凉开水漱口后,用小烧杯收集唾液;
3、向A试管内滴加清水2ml,向B、C试管各滴加2ml唾液,向D试管滴加1ml唾液;
4、振荡,将4支试管同时放入约37℃水中恒温保存10min,同时取出4支试管冷却;
5、向4支试管中各加2滴碘液,观察4支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
实验结果:
A试管内溶液变成蓝色,B试管不变色,C试管变成淡蓝色,D试管不变色。
实验结论:唾液能消 化淀粉。唾液过少,或与食物没有充分搅拌,都会影响消化,也就证明了暴食暴饮会使食物不能与消 化液充分混合,消化液有限,不能消化过多的食物,从而引起消化不良。
课堂
小结 小结、评价并补充:暴食暴饮后会出现头晕脑胀、精神恍惚、肠胃不适、胸闷气急、腹泻或便秘,严重的,会引起急性胃肠炎,甚至胃出血;大鱼大肉、大量饮酒会使肝胆超负荷运转,肝细胞加快代谢速度,胆汁分泌增加,造成肝功能损害,重症者可致人非命。研究发现,暴饮暴食后2小时,发生心脏病的危险几率增加4倍;发生腹泻时,老年人因大量丢失体液,全身血循环量减少,血液浓缩粘稠,流动缓慢,而引发脑动脉闭塞,脑血流中断,脑梗塞形成。一旦出现上述不良后果,也不必惊慌失措,症状重者应及时就医,进行正确处理,以防延误。
1、回顾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
2、回顾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知识巩固,既体验了探究学习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又懂得了消化系统的卫生保健常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关注自身的健康和发展,形成关爱别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第三篇:浅谈谷类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标题:浅谈谷类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赵德慧 北京林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100083
摘要:
谷类作为中国人的传统饮食,几千年来一直是老百姓餐桌上不可缺少的食物之一,在我国的膳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以谷类为主的膳食模式既可提供充足的能量,又可避免摄入过多脂肪及含脂肪较多的动物性食品,有利于预防相关慢性病的发生。本文就谷类食物的营养价值特点、食用谷类食物常见的误区、谷类食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以及科学食用谷
类食物作简要的阐述。
关键词:谷类食物
人体健康
营养价值
前言
谷类食物是指小麦、玉米、大米、燕麦、大麦、粟米等各种谷物中全部可食用的部分,由麸皮、胚乳和胚芽等3部分组成。与之相对比的是精制谷物,后者仅含胚乳。麸皮是谷类食物的粗糙外层,谷物中大约50%~80%的矿物质存在于麸皮内,包括铁、铜、锌、镁及大量纤维素、某些蛋白质、植物营养素和其他活性成分。中间层即胚乳,占全谷重量约85%,含有大部分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以及少量的B族维生素。胚芽虽然是最小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它富含微量元素、不饱和脂肪酸、B族维生素、抗氧化剂和植物化学物,其营养效用亦不可忽视。胚芽具有不稳定性,脂肪酶易氧化,很难在加工食品中保存。
常见的谷类食品包括燕麦片或去壳燕麦粒、带壳大麦、爆米花、糙米、全麦面粉和全麦面包,而精白米、精白面粉、白面包等则属于精制谷物食品。麸皮在谷物的精加工过程中被去除,从而导致B族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木酚素、植物雌激素、酚类化合物及植酸的丢失。由于精加工过程中去除了大部分麸皮和部分胚芽,因此,精加工谷物中淀粉的含量最高。
正文
一、谷类食物的营养价值
1.1蛋白质含量适中。
蛋白质占可食部分的8%-11%。而且一般多为半完全蛋白质,即所含的人体所需的八种必需氨基酸种类不全,或比例不适当,如谷类食品中常缺“赖氨酸”。这类蛋白质摄入人体后的利用率不很高,不能充分发挥其营养价值。但是由于我国多数居民以此为主食,摄入量较大,而且由于蛋白质所具有的“互补性质”,也就弥补了蛋白质组成上的缺陷,所以仍然是我国大多数居民饮食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1.2 含糖量最高。
谷类的主要营养特点是含糖量高。谷类食品是人体所需糖类的最理想来源。谷类的糖主要是以淀粉形式存在的,其次还有少量的低分子糖、纤维素和半纤维素。是我国膳食结构中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一般的商品粮中总糖类约占可食部分的705-75%。1.3 脂肪含量地。
多在5%以下。只有少数的谷类高于此值,如荞麦中含蛋白质可达7%。但谷类脂肪中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植物固醇和卵磷脂,对人心血管和脑神经的健康发育有利。1.4 无机盐较丰富。
约为1.5%-3%。大多数以磷的有机化合物或质酸盐形式存在,被人体吸收利用率较低。
1.5 含维生素。
谷类食物是人体所需的维生素B族的主要来源,尤其是维生素B1,绝大部分存在于骨胚中。所以碾磨地过细的精白米,虽然口感和观感都好,但其所含的维生素、蛋白质、无机盐等营养素损失过多,降低了其营养价值。
二、谷类食物给人体健康的好处
2.1降低胆固醇。
全谷中的植物甾醇、不饱和脂肪酸以及酚类可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研究显示,燕麦中的β-葡聚糖也具有降胆固醇效应。2.2降低慢性病发病风险。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全谷摄入量与心血管疾病、2型糖尿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之间呈负相关。研究显示,进食全谷类食物可降低结直肠癌和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有助于机体保持较低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并降低高血压、心脏病、卒中、痴呆等疾病的发生风险;能降低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罹患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风险。2.3促进消化道健康。
全谷中富含膳食纤维、抗性淀粉和寡糖,能改善排便和肠道菌群。2.4早餐食谷类食物预防感冒
早餐吃上一碗谷类食品能够将患咽喉痛和鼻塞的风险降低50%。英国最近的一项研究显示,早餐有规律,尤其是那些以富含维生素的谷类或牛奶食品为早餐的人,患感冒的机率比那些不吃早餐的人小得多。2.5女性早餐吃谷类食物身材
减肥是女性的一个永恒的话题,现在射社会女性为了追求美丽,想尽一切办法减肥:吃减肥药、节食、超额的运动。《美国饮食协会》杂志曾报道:女性早餐吃谷类食物身体十分有益,能补充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微量矿物质,同时,与那些为了减肥而拒绝早餐的女性相比,吃谷类早餐的女性会保持更苗条的身材。美国密歇根州大学温松博士解释说,与其他早餐食物相比,谷类食物中含更多的纤维和更少的脂肪,这对于控制体重十分重要。牛奶所富含的钙元素也存在于谷类食物中。她还强调称,谷类食物中的微量矿物质有助于保持人体营养均衡。
三、食用谷类食物的几个误区
3.1吃碳水化合物容易发胖?
现在很多人认为吃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如米饭、面制品会让人发胖,只是不正确的。而造成肥胖的真正原因是能量过剩。在三大产能营养素中,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中,脂肪是更容易造成能量过剩的。1g碳水化合物产生约17KJ(4kcal)能量,而1g脂肪产生约38KJ(9kcal)能量,富含脂肪的食物的口感好,刺激人的食欲,让人容易摄入更多的能量。3.2大米、白面越白越好?
从营养的角度来说,大米面粉不是越白越好,因为谷粒由外向里可分为谷皮、糊粉层、谷胚和胚乳,这四个部分的营养成分也不相同。由谷皮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其中还有少量的矿物质;糊粉层含有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谷胚不仅含有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E,还有脂肪、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矿物质;胚乳主要的营养成分是淀粉和少量蛋白质。加工过细谷粒中的糊粉层和谷皮去掉太多,就损失了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是B族维生素缺乏会引起“脚气病”。
四、谷类食物科学食用的几条建议
4.1粗细粮搭配食用
在谷类碾磨加工成精米、精白面时,维生素b1会随着外皮白白丢失。虽然精米、面吃起来细腻可口,但长期吃会影响健康,所以要粗粮细粮搭配着吃。4.2不要过度淘米
淘米的目的是为了去除米粒中的杂质,有些人喜欢反复搓洗,但搓洗不仅除不掉米粒中的杂质,还会使米粒外层的营养素丢失更多。随着淘米次数的增多、浸泡时间的延长和水温的增高,各种营养素的损失也随之增加,所以淘米时最好是用手把米粒中的杂质拣去,不要长时间浸泡,不要用热水淘,不要反复搓洗,不要淘米次数过多。4.3不要吃捞饭
做米饭时应采用蒸、煮的方法,但有些人喜欢做捞饭,即将大米煮到半熟,然后捞出再蒸,将剩下的米汤扔掉,这样会使得溶于米汤中的b族维生素大量损失,可达40以上。采用蒸、烤、烙等方法制作面食时,各种营养素损失很少,煮面条时,部分营养素溶于汤中,若面条与汤同时食用,可减少营养素的丢失。
结论
总之,以谷类为主的膳食模式既可提供充足的能量,又可避免摄入过多脂肪及含脂肪较多的动物性食品,有利于预防相关慢性病的发生。
此外,对于谷类食物在应用搭配上也是相当有讲究的,好的搭配可以带来不一样的营养价值。对于谷类食物营养价值的利用,我们要学习的还有很多,如何吃出更多谷类食物的营养价值,还需要我们的进一步的研究。当然,我也希望我们在平时的饮食习惯中,可以尽量的摈弃一些不好的惯性思维,如上文说提到的因为害怕长胖而拒绝吃谷类食物,或者是认为粗粮吃得越多越好等等,导致谷类食物营养价值的流失,科学的食用谷类食物,更有助于人们身体健康。
参考文献
[1]汪青 谷类食品的营养价值 四川粮油科技 2003(2)42-44页
[2]贾健斌,杨正雄,赵文华等 以谷类食物为主人群的蛋白质氨基酸摄入量及健康状况 营养学报 2004(6)第26卷第3期
[3]姚惠源;王立;周素梅;陈正行;全谷食物—谷物食品的发展趋势 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研究所;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博士论文 2000
[4]食物多样,谷类为主,粗细搭配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2008(2)第16卷第1期
[5]中国营养学会 合理膳食粗搭细配:谷类食品更健康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西藏人民出版社 2010(12)
[6]朱永义 《谷类食物纤维及其在食物上的应用》 郑州粮食学院粮食工程系 450052
第四篇:《食物》教学设计
《食品包装上的信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下册科学《食品包装上的信息》 设计理念:
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孩子一生的健康、幸福。科学学习生活是为了让学习者生活得更有质量。本课是非常具有生活意义的一课,在设计本课时,我竭力体现“从生活中寻求科学,用科学来服务生活”这一理念。围绕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研究信息—应用信息的流程展开,提高学生们搜集、整理、分析信息的能力,鼓励学生用心地亲身经历,学会科学购物,抵制假冒伪劣食品,拓展延伸探讨食品安全问题,切实用科学的方法指导学生的生活,很好地发挥科学课真正的教育价值,使科学教学“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得以真正体现。教材分析:
《食品包装上的信息》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最后一课的内容。教材由3个活动组成,一是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二是比较几种食品的保质期;三是调查了解食品的配料。本节课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观察常见的食品包装,知道食品包装上的主要信息,学会分析食品的保质期,能正确选择食品。同时,通过观察与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学情分析 :
学生通过《食物》这一单元前面的学习,已掌握了观察、研究食物的方法,能在教师的引导下较深入地思考和分析问题。教学目标:
1、知道我们可以从食品包装中获取很多有关食品的信息;能根据食品的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信息,解释影响保质期长短的原因。
2、经历收集、整理食品包装上信息的活动过程,获得收集信息、整理分析信息的方法和能力的锻炼。
3、在探究保质期影响的原因的过程中,养成关注食品信息,科学购物的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收集、整理信息。
难点:探究影响保质期长短的因素。教学准备: 教师:小洋人鲜果乳饮料、上好佳玉米卷、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火腿肠、猪肉脯、口香糖、新鲜豆腐、面包、老爸豆腐干、牛奶饼干、罐装旺仔牛奶、纸装旺仔牛奶。
学生(12-13份):豆腐干、鲜豆腐、罐装旺仔牛奶、纸装旺仔牛奶;科学记录单。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创设购物情景
看,今天老师家的“百货超市”开张了,哪位同学愿意光顾我的超市来买东西?(指名一学生来买)
我们来看看他买了哪些食品?(教师让学生说这位学生买的食品)生可能会说:我买了旺仔牛奶。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在包装的正面能看到这个名称。
师:嗯,这个我也很喜欢,到时候别忘了和老师一起分享!
2、引入课题
你在这个食品包装上找到了食品的名称,除此以外,包装上还有很多信息。学会看食品包装上的信息也是一门学问。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食品包装上的息。
3、出示课题:食品包装上的信息
(设计意图:购物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使教师对学生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动态生成教学。同时这让学生会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为接下来的探究活动做了铺垫。)
二、观察食品包装上的信息
(一)、收集信息
1、观察食品包装袋或包装盒
(1)观察活动:师:请同学们一起观察食品都有哪几种包装?(2)思考并讨论:A、食品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种不同的包装呢? 需要避光的食物,包装一般是不透明的;怕磕碰的食物,包装大多比较硬实;肉制食品多为真空包装……
B、师:我们从食品包装袋上能获得哪些信息呢? 食品的名称、配料、营养成分、生产日期、保质期、储存要求、食用方法、生产厂家……
C、一般的包装袋上有哪几类信息呢? 板书:食品名称、食品的配料和保质期……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旨在引领学生通过观察活动,学会如何才能获取更多信息。因此,通过小组合作,既进行小组内的信息寻找比赛,也进行小组间的比赛,这样既可以节省课堂时间,也让学生学习的兴趣高涨。)(如果学生真的没有观察到包装上的小缺口,教师则在实物投影仪上出示老爸豆腐干包装)
教师指着缺口问:这是什么?这个小缺口有什么用呢? 学生回答。
师:是的,当我们没带剪刀时,有些包装不容易打开,而这小缺口就像我们随身带着的剪刀,让我们很方便地打开。
(设计意图:小缺口的发现,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观察的到,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有些困难。所以,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做好充分的预设,利用实物投影仪,将学生的注意力从花花绿绿的包装袋上集中到这一细微之处,关注到小缺口,从而使学生明白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二)、调查了解食品的配料
师:老师这里有一包牛奶饼干,同学们一起来看看它的配料表。
1、找出表中你熟悉的配料名称,想想它们在食品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2、找出表中你不熟悉的配料名称,调查它们在食品中所起的作用。
3、从食品包装上了解到的这些信息,对我们选择食品有什么意义?(了解食物的配料是为了有目的地选择食物。)
(三)、研究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师:现在,哪个同学能找到你手中食品的生日期和保质期?(学生回答)师:那你知道你手中的食品现在还能食用吗?(学生回答)(1)观察保质期最短和最长的两种食品
思考:刚才我们观察到了这些食品的保质期有长有短,那么谁知道保质期的长短与什么有关系呢?(学生回答)
A、比较两种食品的特点,看看是不是根据食品的特点来确定保质期长短的。B、比较两种食品的包装和保存方法,看看不同的包装方法和保存方法是否也在影响保质期的长短。
C、比较两种食品的用料,看看是否有影响保质期的因素。
小结:保质期长的,食品添加剂多;保质期短的,食品添加剂少或者不含,尽量少吃含有食品添加剂的食品。好的食品能给我们增加营养,但是问题食物却严重威胁我们的健康。
(设计意图:在这个活动基础上,通过同学们彼此交流和补充,使学生知道配料中的成分都有一定的作用,认识到部分食品添加剂可能对人体有害,并建议同学们课后通过查阅资料等多种方式,对推测食品配料的作用查找实证,使学生对学
科学趣味盎然。)
四、应用生活,关注科学。1.你知道这些标志吗?
2.什么是三无食品?什么是垃圾食品? 3.出示:(文字、图片资料)
看了这些新闻、资料,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你想对小摊前购物、吃食品的同学说什么?
3、总结: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是健康的大敌,我们要靠毅力去消灭它们!现在我们能“慧眼识真假”,希望同学们做到言行一致,做一个精明的消费者,科学购物,拒绝对我们身体没好处的垃圾食品。最后送同学们一句话:“选健康食品,保健康生活!” 教学反思
《食物包装上的信息》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最后一课。整节课由三个环节组成。旨在教会学生科学地观察食品包装,并从中获取一定信息,从而从安全、健康的角度去选择食物。
要上好本课,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课件,二是各种各样的食品包装。先说课件,由于本课设计到的信息量比较大,比如说各种添加剂的作用及弊端、各种食品的配料等等,这些都需要通过课件来生动的展示。其次是各种各样的食品包装。如今的食品包装五花八门,到底带什么好?要给每个小组带同样的食物包装还是不同的食物包装?这两个问题是我上课之前考虑的最多的。包装必须是有可比性的,必须是有代表性的,根据这两个想法,最后我选择了旺仔牛奶罐装、旺仔牛奶盒装、光明鲜奶及干调制品、好吃点饼干。又考虑到小组汇报结果能够得到其他小组的认同,方便全班探讨,我决定各小组采用我精心准备的食品包装。从而,更好地深入探讨影响食物保质期的因素有哪些。
进行这节课的教授时,我注意到从生活入手,先让学生准备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最喜欢吃的食物或包装袋。从而,发现学生在平日里选择食物时大多注重食物的口感、味道、及花样。学生还可以从自己带的包装上获取很多信息。在研究食物的配料过程中,从熟悉配料与不熟悉配料中,多次引用到生活中的实例,收效颇好。学生对食品本身就存在着较高的热情,这样一来,孩子们显得有话可说,每个小组都认真地观察,积极地探讨。让我认识到,在教学中抓住学生的兴趣是多么重要的事情。
科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让我们用所学的科学知识去创造更美好、更健康的生活!
第五篇:人体着装教学设计(范文)
《人体着装》教学设计
任延玲
一、教材分析
本节节选《时装画表现技法》中人体着装部分,主要讲解人体在服装画中的作用及着装的步骤和方法,这部分内容是时装画表现技法中必学的基础部分,也是时装画中重要部分。
二、学情分析
我所授课的班级是服装专业一年级下学期的学生,上学期我们学习了结构素描的几何形体,这学期学习了服装画人体和服装款式图的画法。学生对服装绘画掌握一定的绘画基础。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理解服装人体的作用。
b.掌握服装人体着装的表现方法和好步骤。2.能力目标
a.学生能够独立按照人体的动态进行穿着各种服装。3.情感目标
a.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教学的重点、难点
服装画人体着装的表现方法和步骤。
五、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
六、教学过程
1.导入(3分钟)
a.复习提问服装画人体比例的绘画方法,主要巩固服装画人体的重点知识。b.学生讨论服装人体的作用?讨论结果:表现服装的作用。
教师导课:这节课我们就好学习,服装在人体上的表现,即人体着装表现。——(引入新课)1.新课讲授(13分钟)标题:人体着装表现
(一).人体着装表现的方法和步骤(讲授方法:采用启示、讲授、演示法)根据服装的特点选择人体姿态。
教师展示图片,根据图片讲解如何选择人体姿态。将服装穿着到人体上。教师展示图片,讲解服装穿着到人体上应注意的几项问题。画出服装的细节及服饰品。教师根据图片讲解服装的细节部分。3.课堂练习(15分钟)
练习内容:将教师所示(服装款式图)穿着到人体上。练习形式:分组练习。4.教师点评课堂练习(5分钟)5.拓展知识(2分钟)
欣赏图片让学生观看不同的服装的着装效果。
七、小结(1分钟)
总结本课重点内容。
八、作业安排(1分钟)
根据本课堂的人体姿态,设计一款春秋女休闲装。
九、板书设计
人体着装表现
1.根据服装的特点选择人体姿态。2.将服装穿着到人体上。3.画出服装的细节及服饰品。
十、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