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入京使》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9:52: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逢入京使》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逢入京使》教学设计》。

第一篇:《逢入京使》教学设计

《逢入京使》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2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学习重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学习难点:

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学习内容:

1、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2、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一、导入

二、作家作品导知

这是一首边塞诗,(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增添了色彩。

此诗约写于天宝八载(749),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他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他曾自我表白:“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

三、作品欣赏:

1、诗的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真不知家山何处?“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下句诗“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这多少有点夸张,但仍不失真实,我们仍然可以说上句写的是实景,下句写的是(实情)。

2、“马上相逢无纸笔”句,(“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彼此行色匆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3、如果将这四句诗比高下的话,我以为后两句诗更有味,这两句诗好就好在诗人提炼出特定环境下的典型情节,既自然、合情合理,又别出心裁,诗人摄取的生活镜头,有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

4、此诗语言自然质朴,不假雕琢,好似信手拈来,随口而出,既有生活味,又有人情味,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四、作业:

a)背诵课文。

b)默写

第二篇:《逢入京使》教案

《逢入京使》

岑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诵读,读出节奏感

2、能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背诵课文,学习佳句。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学习佳句。教学内容: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一、导入新课:

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增添了一支奇葩。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就是岑参。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诗歌《逢入京使》。

二、诵读新句

提示:七言律诗可以二二三,也可以四三停顿,学生划分朗读停顿。

1.教师范读,学生倾听。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指名领读。

4、齐读,根据节奏。

三、讲析

1、介绍时代背景,及作者情况。

此诗约写于天宝八载(749),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书记,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他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qì西官军》)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岑参的《逢入京使》所表现的就是对故园和家人的思念,这是真挚健康的感情,虽然调子不怎么高昂。但不能认为是消极的、悲观的,尽管他流下了思乡之泪。

2、解题:逢,碰上、遇见。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3、解读诗句:

看课文注释,解决难词,疏通文意。(国学第57页,课文第245页)

诗的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真不知家乡何处?“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

觉。下句诗“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这多少有点夸张。仍不失为真实,我们仍然可以说上句写的是实景,下句写的是实情。

“马上相逢无纸笔”句,“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彼此行色匆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如果将这四句诗比高下的话,我以为后两句诗更有味,这两句诗好就好在诗人提炼出特定环境下的典型情节,既自然、合情合理,又别出心裁,诗人摄取的生活镜头,有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

此诗语言自然质朴,不假雕琢,好似信手拈来,随口而出,既有生活味,又有人情味,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四、自由朗读,试背诵,检查背诵情况。

五、拓展:收集有关于思乡的诗词,或边塞诗做摘抄并背诵。

第三篇:八年级语文公开课 逢入京使教案

《逢入京使》

岑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的诵读,读出节奏感

2、能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3、背诵课文,学习佳句。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

背诵课文,学习佳句。教学方法:

知 划 读 悟 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作者、背景)

1、作者简介

岑参,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2,创作诗歌背景

此诗约写于天宝八载(749),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书记,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塞的理想在鼓舞着他,他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qì西官军》)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所以就写下了这首诗一起说出这首诗的名字—《逢入京使》。

二、划(节奏)

提示:七言律诗可以二二三,也可以四三停顿,学生划分朗读停顿。请同学们按照“二二三”划这首诗的节奏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三、读(古诗)

提示:七言律诗可以二二三,也可以四三停顿,学生划分朗读停顿。

1.教师范读,学生倾听。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

3、齐读,根据节奏。

四、悟(诗句)

1、我们一起齐读课题,对于标题你怎么理解。学生:逢,碰上、遇见。入京使:回京的使者。

2、解读诗句:

这首诗短短的四句,却绘出了一幅离别之画,在这首诗中,你认为那句诗最能突出作者此时的心情?(双袖龙钟泪不干)注释:龙钟:形容流泪的样子。这里指沾湿的意思。意思:此次离开家乡,依依不舍,热泪盈眶,沾湿了袖子。作者为了报效祖国,辞去一别,如此伤心流泪,那一句体现了作者已经远离家乡了?

(园东望故路漫漫)齐读一遍

注释故园:故园:指作者在长安的家。东望:向东望去(点明家园的地点)。此时作者在向那个方向行驶?(西行){实景} 离开家乡距离远吗?(很远)哪个词看的出来?(漫漫)所以就得出:故园东望路漫漫。

老师:作者走马西行,虽报效国家,但离家之遥远,思念长安老家,思念自己的妻子,回首望故乡,是眼泪汪汪呀。

让我们带着伤感的语气一起来读这两句诗:“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正当作者伤心难过的时候,途中遇见了一个入京回来的故人,正向自己的家乡长安驶去,于是想到自己的妻子也正好在长安,正好托故人

带封家书回去,可一看,因为匆忙,望了带纸和笔,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就得出下面两句诗“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老师总结:

是呀,有时身不由己,作者为了报国,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为了我们,只好奔波在外,他们何愁不想回到这个温馨的家里,何愁不想回到你们身边。所以作为儿女的我们,就用一首歌来感谢父母吧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 孟郊 板书:

第四篇:《逢入京使》原文及翻译赏析

《逢入京使》原文及翻译赏析

《逢入京使》原文及翻译赏析1

逢入京使

唐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

向东遥望长安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

注释:

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凭:托,烦,请。传语:捎口信。

赏析:

这是一首边塞诗,盛唐时代,此诗约写于天宝八载(749)。

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跃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

诗的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真不知家山何处?

马上相逢无纸笔句,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彼此行色匆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此诗语言自然质朴,不假雕琢,好似信手拈来,随口而出,既有生活味,又有人情味,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逢入京使》原文及翻译赏析2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

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湿双袖还不断流淌。

在马上与你(使者)相遇但无纸笔,请告诉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岑参:荆州江陵(现湖北江陵)人。他的诗题材广泛,形式多样,尤擅长七言歌行,与高适同以边塞诗著名,并称“高岑”。其早期诗歌多为写景述怀之作,以风华绮丽见长,入戎幕后,转为描写边塞风光和军旅生活,作品想象丰富,气势磅礴。他的边塞诗生动地描绘了边地壮阔、奇丽的自然景象,反映了战士们不畏艰苦,为国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歌颂了保家卫国的正义战争,形成了雄奇瑰丽的浪漫主义诗风。

诗歌赏析:

天宝八载(749),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在途中他遇见了回京的使者,就请他捎句话给家人,说自己平安不要挂念。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诗的一、二句感情缠绵、冲动,三、四句则平和、豪放。诗人在动情之后,情绪渐渐缓和,又满怀信心地赶路,因而遇到入京使者,只让他转道平安,而不言及身边琐事、儿女情长。这不只是因为“马上相逢无纸笔”的缘故,还因为此时诗人满怀报国壮志,想在铁马金戈中开拓前程。平静的口吻正表现出诗人阔大的胸襟、不凡的抱负。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平易自然,而又表达了诗人内心的丰富情感,显得余意深长。

《逢入京使》原文及翻译赏析3

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赏析

这是一首传诵很广的名作。它之所以受到推崇,主要是写得自然、本 色。岑参这次西行的目的,他自己曾作过这样的说明: “万里奉王事,一身 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因 此从道理上讲,他是自愿的,情绪的基调当是昂扬乐观的。只是,理智是一回事,感情又是一回事。当时的安西都护府治所在龟兹,在通讯、交通都极不方便的唐代,对一个久居内地的读书人来说,要离家数 千里,穿越戈壁沙漠,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岂有不想家的道理?

此诗首联塑造西行途中的旅人形象:“故园东望路漫漫”,在碰到入京使以后,作者久久不语,只是默默凝视着东方,思乡的主题一上来便得到有力的揭 示。步步西去,家乡越来越远,“路漫漫”三字不仅指出这种事实,而且很 容易勾起“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平乐])一类的感触 来。首句只叙事,不言情,但情感自生。第二句中的“龙钟”是沾湿的意 思,全句说: 揩眼泪巳经揩湿了双袖,可是脸上的泪水仍旧不干。这种写法 虽有夸张,却极朴素、真切地再现了一个普通人想家想到极点的情态,没有丝 毫的矫揉造作。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是写遇到入京使者时欲捎书回家报平安又苦于没有纸笔的情形,完全是马上相逢行者匆匆的口气,写得十分传神。“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赶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也顾不上写信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岑参此行是抱着“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的,此时,心情是复杂的。他一方面有对帝京、故园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人渴望建功立业的豪迈胸襟,柔情与豪情交织相融,感人至深。

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充满了浓郁边塞生活气息,既有生活情趣,又有人情味,清新明快,余味深长,不加雕琢,信口而成,而又感情真挚。诗人善于把许多人心头所想、口里要说的话,用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概括,使之具有典型的意义。在平易之中而又显出丰富的韵味,自能深入人心,历久不忘。岑参这首诗,正是有这一特色。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向东遥望长安家园路途遥远,思乡之泪沾湿双袖难擦干。

在马上匆匆相逢没有纸和笔,只有托你捎个口信,给家人报平安。

注释

入京使:进京的使者。

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漫漫:形容路途十分遥远。

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卞和《退怨之歌》:“空山歔欷泪龙钟。”这里是沾湿的意思。

凭:托,烦,请。传语:捎口信。

创作背景

本诗于天宝八载(公元749年)诗人去安西(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上任途中所作。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

鉴赏

这是一首边塞诗,盛唐时代,是边塞诗空前繁荣的时代,出现了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他们的创作为百花齐放的盛唐诗坛,增添了一支奇葩。

此诗约写于天宝八载(749),这年岑参第一次从军西征,他辞别了居住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了漫漫的征途,充任安西节度使高仙芝的幕府书记,西出阳关,奔赴安西。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他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他曾自我表白:“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高适《燕歌行》云:“铁衣远戌辛勤久,玉筋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岑参的《逢入京使》所表现的就是对故园和家人的思念,这是真挚健康的感情,虽然调子不怎么高昂。但不能认为是消极的、悲观的,尽管他流下了思乡之泪。

诗的第一句“故园东望路漫漫”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东望”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真不知家山何处?“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下句诗“双袖龙钟泪不干”写思乡的情状。思乡之泪,龙钟交横,涕泗滂沱,这多少有点夸张,但“夸而有节,饰而不诬”(《文心雕龙·夸饰》篇)。仍不失为真实,我们仍然可以说上句写的是实景,下句写的是实情。

“马上相逢无纸笔”句,“逢”字点出了题目,在赴安西的途中,遇到作为入京使者的故人,彼此都鞍马倥偬,交臂而过,一个继续西行,一个东归长安,而自己的妻子也正在长安,正好托故人带封平安家信回去,可偏偏又无纸笔,彼此行色匆匆,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凭君传语报平安"吧。这最后一句诗。处理得很简单,收束得很干净利落,但简净之中寄寓着诗人的一片深情,寄至味于淡薄,颇有韵味。

如果将这四句诗比高下的话,我以为后两句诗更有味,这两句诗好就好在诗人提炼出特定环境下的典型情节,既自然、合情合理,又别出心裁,诗人摄取的生活镜头,有浓厚的边塞生活气息。“马上相逢”的情节,很有军旅生活的特色,描绘出彼此行色匆匆的情景,因无纸笔而用口信代家书,既合情合理,又给人以新鲜之感。

此诗语言自然质朴,不假雕琢,好似信手拈来,随口而出,既有生活味,又有人情味,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第五篇: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词诵读

课题:《逢入京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岑参及创作背景。

2、正确流利的诵读,读出节奏感。

3、能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重点)

4、背诵课文,学习佳句。(难点)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方法:

资料助读法

诵读法

合作探究法

导学流程及学习内容

方法指导和行为提示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1、导入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唐诗是我国优秀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首唐诗《逢入京使》,让我们一起来感受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2、学习目标:

师引入:学习古诗,看看我们要掌握什么。

生齐读目标。

生齐读目标

师出示目标ppt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

2、能正确流利的诵读,读出节奏感。

3、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4、背诵诗歌,学习佳句。

教学过程:

好,我们将采用知

背的流程来学习古诗。

一、知(作者·背景)

1、作者简介

2、诗歌创作背景

二、读(字音

节奏)

教师适时指导:

注意诗歌的节奏、轻重、读出感情,读出情境。

1、听读

2、师范读、学生跟读

3、指名读

做评价

4、齐读

三、悟(诗意

诗情)

1、解题

我们一起齐读课题,对于标题你怎么理解。

(指名学生回答)

2、解读诗句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合作探究(分组探究各句诗的意思,并赏析诗句)

1组

故园东望路漫漫(故园

东望

漫漫)

2组

双袖龙钟泪不干(龙钟)

3组

马上相逢无纸笔

(逢)

4组

凭君传语报平安

(凭

传语

报平安)

看名家点评(生齐读)

学生从诗歌语言特点方面补充点评(指名)

(语言自然质朴,不假雕琢,好似信手拈来,随口而出,既有生活味,又有人情味,清新隽永,耐人寻味。)

3、体会诗人的情感

A.这首诗短短的四句话,却绘出了一幅离别之画,在这首诗中,你认为哪句诗最能突出作者此时的心情?(双袖龙钟泪不干)

作者为了报效祖国,离开家人,伤心流泪,哪一句体现了作者已经远离家乡了?(故园东望路漫漫)让我们带着伤感的语气一起来读着两句诗。

B.正当作者伤心难过的时候,途中遇见了一个入京回来的故人,正向自己的家乡长安驶去,于是想到自己的妻子也正好在长安,正好可以托故人带封家书回去,可一看,因为匆忙,忘了带纸笔,只好托故人带个口信。也就得出下面两句诗。大家齐读一遍。

C.整首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方面有对故园眷恋的柔情与思念亲人之情,一方面也表现了诗

指名介绍作者

Cén

shēn

出示助读资料

提示:七言律诗绝句可以二二三,也可以四三停顿。

学生划分朗读停顿。

生齐读课文

要求声音洪亮,读出节奏,读出重音,读出情感。

分组讨论

学生抓住重点词语展开想象进行赏析。

可从诗歌内容、重点词的作用、修辞手法、表达的情感等方面赏析。

此环节要求学生真正地动起来,有深刻的体会。

此处应读得精彩

学生读诗时,师提示学生应该有感情朗读。

指名回答

人开阔豪迈的胸襟。)

老师总结:

是呀,一个人有时是身不由己,作者为了报国,不得不离开自己的家乡,自己的亲人。就像我们的父母一样,为了我们,只好奔波在外,他们何愁不想回到这个温馨的家里,何愁不想回到你们身边。所以作为儿女的我们,现在能理解父母了吧?就让我们用一首诗歌来感谢父母吧!

游子吟

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四、背

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忧伤与豪迈感情把刚才学的这首诗背下来。

课外延伸:

搜集岑参的其他的边塞诗,摘抄并诵读。

附: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这是诗人岑参第二次出塞时(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而武判官即其前任),在轮台送别武判官归京而写下了此诗。描绘了西北边塞的壮丽景色及送别时的热烈场面,表现了诗人和边防将士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对战友的真挚感情。

指名背

齐背

下载《逢入京使》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逢入京使》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20-2021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课外古诗词诵读《逢入京使》教案

    《逢入京使》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节奏感。2、能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3、背诵课文。二、教学重点:体会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

    逢老人(教学设计)

    《逢老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对《逢老人》达到背诵的目标,能够简单理解古诗的意义。 2.能够认识到尊老爱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3.能够把所学知识与实际生......

    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 春夜洛城闻笛 逢入京使 晚春)主课件配套教案[范文]

    课外古诗词诵读(竹里馆 春夜洛城闻笛 逢入京使 晚春) 配套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古诗有关知识;2、品味语言,体味古诗意境;3背诵诗词。 过程与方法 有感情的反复诵读,体......

    叶远京教学设计

    《有几瓶牛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加与减(二)第三课时——有几瓶牛奶。 教学对象:一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有几......

    户口入京政策(5篇范文)

    办理条件: (一)夫妻投靠北京户籍政策条件: 1、申请人为外省市无业人员或农业户口,年满45周岁; 2、结婚需满10 年; 3、被投靠人是本市非农业户口; 4、在京有合法固定住所。......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范文大全]

    使至塞上教学设计(精选6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大全)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示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晏子使楚》教学设......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感悟晏子成功反驳楚王的辩论技巧和思维方式。 2、体会晏子维护国家尊严的思想品质,培养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