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文化》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9:45: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茶文化》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茶文化》教学设计》。

第一篇:《茶文化》教学设计

《茶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中国茶文化的历史,茶的分类与加工等知识。

2、通过收集材料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入课题

1、师:同学们,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人最早发现茶的用途,最早开始饮茶、种茶,人们常说,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早已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我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

2、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一下茶文化的风采。

(二)汇报收集成果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本组成果,组长首先介绍分工。

第一组同学用办“手抄报”的形式向大家介绍茶的起源、茶的原产地以及茶树适宜生长的环境。

第二组同学以录相的形式向大家介绍茶的分类: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 第三组同学用讲故事的形式告诉大家泡茶用的水有几种:山水为上、江水为中、井水为下。

第四组同学在优美的古筝乐曲伴奏下,为每位同学泡一杯茶,使同学们感受到茶文化所带来的独特感受。

(三)拓展,确定下一研究课题

师:同学们了解了关于茶的很多知识,那么你能动动脑筋想想茶还有什么不同的喝法吗?

生1:我想如果给茶叶加些红糖,味道会更好,更有营养。

生2:还可以在泡茶时加些橘子皮,味道会特别清香。师:今天我们对茶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发明了很多种茶的不同喝法,那么下节课我们就去看看茶的现代喝法是怎样的吧。

《茶文化》教学设计

第二篇:茶文化教学反思

茶艺教学反思

中国是茶的祖国。从茶的发现到茶的利用升华到茶与文化艺术的结合,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茶文化微妙地融入了道家、儒家和释家的哲学色彩,和多民族人民的礼俗,成为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茶艺是华族传统艺术之一。以茶敬客,早已成为华族的传统礼节。一杯清茶,联系了彼此的友谊许多风雅之士,也和茶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时代的变迁,茶的用途也越来越广。在现代社会里,茶老少皆宜,并已形成一种风尚,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人讲究饮茶的艺术。对于华人来说,茶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宋代诗人这么写道: 书画琴棋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

而今七字都更改,柴米油盐酱醋茶。

实践也证明一个人受传统人文文化影响越早、程度越深,人的人文素质也越高。为了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茶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我校开设了茶艺小组,我有幸成为茶艺小组的指导教师。说实话,在一开始接受任务时,对于茶艺我的了解并不多。为了更好地开展活动,我上网查询、阅读有关的书籍,还向有此爱好的人请教。了解越深,越感受到茶艺的魅力,更在活动中感受到茶艺对学生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一、培养爱国情怀

我一直难忘在第一次课上,我班调皮的何天宇问我:“喝茶就是喝茶,怎么会有那么多的讲究?多麻烦。”他的提问引起了许多同学的同感。有的学生就说:“我爸爸也喜欢喝茶,但是我看见他就是把茶叶放在水杯里泡了就喝,没有像老师说的那些步骤嘛。”对于他们的疑问,我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放了一部关于茶的科教片。片中详细的介绍了茶的历史,茶对世界的影响以及茶文化的深刻含义。学生们看了以后大受启迪。他们没有想到小小的一片茶叶竟然有那么大的学问。当他们得知茶叶在几千年前就飘洋过海成为了西方社会上层阶级特有的饮品,甚至还因此发生过战争有不禁惊叹。当我说到中国就是茶叶的出生地时,同学们不禁拍手叫好,为自己的祖国感到骄傲。这不是进一步向我们证明了茶文化的根基

就是牢牢扎根于爱国主义的沃土之中,在学习它的过程中更能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二、学会如何做人

由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影响,人们往往重视技术层面的教育,如科技、电脑、信息、工程、外语等。这对提高人的技能和科学水平无疑是重要的。但这并不能影响或提高人的人文素质。不少青少年沉湎于电脑、成为网虫,甚至走火入魔的事实,正说明科学技术不能代替人的素质的提高。北京一位大学生用硫酸伤害动物的极端例子,也说明智商高而人文素质低下的人是多么可悲。教会学生如何做人成为教育当前当务之急的事。在茶艺活动中,我发现茶艺正是找到了一种从外在到内涵都有利于提高人文素质的好的中介。

当前的社会浮夸之风盛行,我们不难发现这对于孩子也有一定的影响。急功好利,见利忘义,追求享受这些在孩子的身上我们也能找到。在悠扬的古筝声中,静静地品茶,“忘却自我”,对人的心灵就是一种最好的洗涤。在茶艺展示中有许多动作。比如“凤凰三点头”、包括动作、神态都在教育学生如何礼貌待人,这对当今的竞争的社会而言是难得的。

三、增加课外知识

我国的茶文化既有民俗文化的特点,如茶艺、茶德的规范表现和传播。又有实物文化的特点,如茶叶、茶具的品位和价值。还有学术文化的特点,如宣扬茶文化的诗文书画、表现茶文化的音乐歌舞、普及科学饮茶知识的各类载体。在与学生活动的过程中,我发现学生无形中掌握了许多课外知识。从茶的对联、有关茶的诗歌、字画包括古今名人与差的小故事。从而更增添了对茶文化的兴趣。在实践中我感到茶艺正是以提高青少年素质为目标,通过茶艺学知识、学文化、学技能,最终落实在学做人的出发点和终结点上。热爱祖国,热爱祖国的文化同,文明礼貌,尊师敬老,互助互爱,诚实醇朴,一丝不苟,这些好的品质,都可以通过少儿茶艺,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培育和提高。我愿在这片沃土上继续耕耘。篇二:《茶文化》说课稿

《茶文化》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教学内容是《茶文化》,根据学生具体学习情况和课时要求,我把茶文化知识活动内容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为课前内容布置,本节课为第二课时学生汇报展示。

二、教学对象

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对象是八年级的学生。

三、教学目标

(一)在《茶文化》教学方案中我将致力于达到以下目标: 知识目标:能让学生系统地掌握关于茶的起源、茶叶分类、茶的制作过程、茶的功效、茶具茶道与茶艺的基本知识。

能力目标:传授给学生极具实用价值茶叶知识,使学生成为茶叶文化传播者!

情感目标:通过对茶叶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弘扬中国茶文化的使命感。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茶的起源

2)茶的分类、茶的制作过程、知名茶产地、茶功效 3)茶具、茶道与茶艺

五、教学方法

主要是以“行动导向”体验教学法为主,结合启发式、讲授法、情景演示和小组学习法。通过多媒体课件提出任务进入课堂的主题,学生分小组讨论,对茶叶分类品评对比,进行新知的探究,教师启发、讲授,并对学生的探究进行点评、精讲和知识的提升;学生现场观摩教师优雅、娴熟的茶艺表演,从而感染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追求美的欲望。最后通过体验和操作两个层次的训练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

六、学法指导

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是教学活动中非常重要的课题,因此在本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主要采用了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方法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我将这三种学习方法作为指导,注入了预习准备环节、分组讨论环节、体验活动环节和能力训练环节,特别是在分组讨论体验活动环节中让学生观茶、品茶、评茶、说茶,对学生的听觉、视觉、味觉和触觉的全方位刺激,让学生自由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小组成员互相协作,共同探究,分享感受;使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都得到提高。

七、教学过程

<一>、《茶文化》教学设计流程图

(一)[导]导入(2')

(二)[动] 1.茶的起源(4')[总] 2.茶叶的分类茶的制作过程、知名茶产地、茶功效(19')3.茶具、茶道(8')4.茶艺表演(10')

(三)[落] 小结(2')

1、回顾总结;

<二>、具体教学实施过程:

(一)导入(2')

1、提问学生。

2、中国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每一页都渗透着茶的芬芳,在课件里我设计了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图片,由此带领学生走进中国茶文化,导入新课---茶的起源。

(二)新知

1、茶的起源(4')

唐代的茶圣陆羽,曾在自己所著的茶叶专著《茶经》中谈到:茶之饮,发乎神农。向学生讲述这段关于神农的传说,帮助学生了解茶的起源。

通过图表,展示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作用和功效,使复杂难记的历史发展一目了然,学生也通过在教材中寻找答案、回答问题而加深记忆。

2、茶叶的分类(12')

这是本节课的难点部分,我充分利用“行动为导向”体验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我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发放给每个小组一碟茶叶,例如:发红茶茶叶给学生自己开汤审评,进行小组讨论。通过看

干茶、观汤色、品茶味,并看课件中的图片与录像,结合实物展示和生活常识辨别茶叶,由学生自己总结不同茶的特点,结合教材讲解茶的制作和名品,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学生通过看茶、品茶、说茶,培养了观察、思维、归纳能力。

3、茶的制作、知名茶和产地及茶功效(7')

通过举例、提问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茶的制作、知名茶和产地及茶功效,各组总结,并派代表发言。

4、茶具、茶道及茶艺(18')

(1)说到茶,还不得不提及“盛茶的器”。在这个部分主要是由老师讲授,学生展示自家的茶具为主。

(2)总结学生对茶道的理解。

(3)茶艺表演

采用情景演示教学法,由我现场进行茶艺表演,学生观看教师优雅、娴熟的茶艺表演,同时课件中运用图片的特效和叠加,及播放古筝曲《高山流水》,展示优美茶艺,同步播放手部局部图片便于学生观察细节动作,让学生充分感受茶香幽幽、琴声绕绕、茶琴合一的美境,体会融传统茶艺和现代风韵为一体的沏茶艺术,获得美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追求美的欲望。

(三)小结(2')

1、回顾总结;

八、板书设计

《茶文化》

一、茶的起源和发展

二、茶叶的分类,茶的制作名茶的产地及茶的功效

三、茶具、茶道及茶艺篇三:茶文化

茶 文 化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茶文化,激发学生

对祖国的热爱,教育学生养成高雅的生活情趣,培养学生在活

动中模拟表演的能力。

2.了解茶叶的分类,认识中国十大名茶

教学难点: 功夫茶表演

教学准备: 水、茶叶、随手泡、茶盘、盖碗、紫砂壶、品茗杯、闻香杯、公道杯、茶道、茶荷、茶巾、茶垫、茶宠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向学生展示茶具,提出问题。

教师问:“同学们,大家看老师讲桌上摆放的教具是用来干什么的?”,“平时的生活中是否喝茶?”。

学生:交流互动,回答老师的问题。2.通过学生们的回答,了解学生对茶的认知程度,并导入本课的教学。

师:源远流长的中华五千年灿烂文明,赋予了茶深厚的文化底蕴。中国有句俗语:“早上开门七件事,茶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茶不仅是一种健康之饮,更是一种文化之饮,灵魂之饮。

二、茶文化的讲解

(一)茶史:一杯清茶五千年

师:“同学们,你们对茶有什么样的了解呢?” 茶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以及茶多酚、咖啡因等多种具有药理原始社会: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也是最早发现茶树和利用茶树的国家。中国关于茶最早的记载是在第一部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里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据说在距今5000多年的原始社会,中原有位部落首领,被称为“神农氏”,他长着一个像水晶一样透明的肚子,能够清楚看到食物在胃肠里的情况,为了解除人们的痛苦,决定把所有的植物都品尝一遍,他长年累月,跋山涉水,尝试百草,每天都中毒几次,全靠茶来解救。神农第一次品茶汤,看到汁液在肚内到处流动,好像“查来查去”,把肠胃洗得十分干净,于是将其命名为“茶”。神农氏是最早发现茶叶的人,他发现这种植物不仅味道清香,还能生津解渴,提神醒脑,并有解毒的作用。在神农时代,人们对茶的认识仅仅停留在药用价值的阶段,通常是简单的咀嚼食用。茶是一种最经典的植物,生于名山秀水之间,得天地之精华,自5000千年前与神农相遇,便和中国人结缘。西周:据《华阳国志》载“公元前1000年周武王伐纣时,巴蜀一带已有所产茶叶作为纳贡珍品”,是茶作为贡品最早的记述。东周:据《晏子春秋》载“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茶而已”,表明茶叶已经作为菜肴汤料供人使用。

西汉:据《僮约》记载“烹茶尽具”、“武阳买茶”,这表明四川一带有 专门烹茶用具,茶作为商品出现,是茶叶贸易的最早记载。东汉:名医华佗在《食论》中记载“苦茶久食,益意思”,是茶叶药理的第一次记述。隋:茶饮用开始普及,由药用演变为社交饮料,但在社会上层享用。唐:表茶文化的开始。茶扩大普及,有上层社会走向全民,以“饼茶”为主,讲究“煮茶”或“煎茶”。

宋:点茶与斗茶。历史上有“茶兴于唐而盛于宋”一说。

元明清:散茶的崛起。元处于从唐宋的团饼茶为主向明清的散茶过渡阶段。从明朝起,中国茶向世界各地发展。1610年,荷兰(转载于:茶文化教学反思)人将茶从澳门运至欧洲;1618年,中国皇帝将茶叶馈赠给俄国沙皇。清康熙时期,东印度公司已将茶叶运往英国乃至世界各地,从此以后,中国茶遍布世界各地。

(二)茶叶的分类

中国的茶叶品种丰富,目前已知的有1000多种,大体分为六类:绿茶、红茶、青茶(乌龙茶)、黑茶、黄茶、白茶。1.绿茶:不发酵茶,因干条绿、叶底绿、茶汤绿而得名。对防衰老、防癌、防辐射、抗菌消炎有特殊疗效。名贵品种有:

西湖龙井:浙江省西湖市以狮峰的品质最佳。一代伟人毛主席最爱喝龙井 碧螺春:江苏省太湖洞庭山

六安瓜片:安徽省六安市 信阳毛尖:河南信阳 太平猴魁:安徽黄山北麓,“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

顾渚紫笋、雁荡毛峰、都匀毛尖、普陀佛茶等等。2.红茶:全发酵茶,发酵度80%,干茶色泽发红,茶汤红润。

正山小种:世界上最古老的的一种红茶,此茶胜过人参汤。红茶中的极品,是正山小种的一个分支,产于福建武夷山,6万~8万颗芽尖方制成500克金骏眉)。滇红、川红、宁红等。3.青茶(乌龙茶):半发酵茶,发酵度20%,特点“绿叶红镶边”,分解脂肪,减肥健美,被称为“美容茶”“健美茶”。名贵品种: 武夷岩茶:武夷大红袍是武夷岩茶中的佼佼者,素有“茶中状元”之美誉,堪称国宝。在武夷山九龙窠峭壁上仅有6株大红袍的母树,是稀世安溪铁观音、凤凰单枞、台湾冻顶乌龙等。4.品质形成的关键工序。如云南的普洱茶、湖南黑茶等。具有防治癌症、动脉硬化、糖尿病等功效。

5.工序。如君山银针、蒙顶黄芽等。6.白茶:微发酵茶,发酵度10%,我国茶叶中的珍品。芽头披着白毫,呈银白色。如:白毫银针、白牡丹。

(三)中国的十大名茶

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黄山毛峰,庐山云雾,六安瓜片,信阳毛尖,君山银针,祁门红茶,武夷岩茶,安溪铁观音。

三、乌龙茶茶艺表演

师:“同学们,茶叶的制作工艺复杂,泡茶的方式极为讲究,操作起来需要一定的功夫,故名“功夫茶”。此功夫既是一种冲泡的学问、品饮的境界。茶艺在当下人们的生活中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更是传统的回归。若真爱茶,喝的不仅是茶本身,还是一颗心,一片闲情,一种生活。”

(一)铁观音的由来

师:“今天我们就以安溪的铁观音为例,让大家亲身感受一下功夫茶的魅力。” 铁观音产于福建安溪县,色泽砂绿,沉重如铁,形美如观音,七泡有余香。关于铁观音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观音梦送茶》。相传,清乾隆年间,安溪有一位茶农叫魏饮,每日晨昏泡茶三杯供奉观音菩萨,十多年来,从不间断,一天夜里,魏饮梦见在山崖上有一株透着兰花香味的茶树,正篇四:《碧螺春》教学反思

《碧螺春》教学反思

《碧螺春》教学反思

《碧螺春》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文章以浅显生动的语言,细致传神的刻画,介绍了江南名茶碧螺春的产地、名字的由来及其采摘、炒制和品茶的场景。全文向读者展现了三幅充满情趣的画面:清晨采茶图、入夜炒茶图、月下品茶图,趣味盎然,令人神往。在作者笔下,辛勤的劳作、复杂的工艺都是一种文化,一种美的享受,字里行间流淌着江南水乡特有的清新、明丽的色彩。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课文重在指导学生如何阅读,如何感悟。带着眼睛去看,带着耳朵去听,带着鼻子去闻,带着心去感受,带着大脑去思考,就能体会到语言文字里所描绘的景,所蕴含的情,就能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为了能真正做到在教学中体现“读中求解、读中求悟,以读代讲”,为了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文内容,我在课前进行了如下思考:无论是采茶还是炒茶、品茶对于学生来说都是一个陌生体验。如果利用一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充分体验三幅画面的未免仓促,所以我将教学的重点放到了采茶和炒茶的品味,品茶以及对于茶文化的拓展放在第三课时的教学中。

1、“清晨采茶图”:采茶,在现实生活中学生接触不多,为了拉进学生和文本的距离,我先让学生自己去浏览课文,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中表现“清晨采茶图”特点的词语“美丽动人”,然后并抓住关键词句体会采茶姑娘的美、茶园的美和劳动画面的美来感悟,反复朗读,细细感悟。最后配上优美的音乐,闭上眼睛,通过教师范读,让学生身临其境,使之与文本对话,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去感悟,达到了熟读成诵的高境界,并且激发学生的情感。

2、“入夜炒茶图”:课文中有一段介绍了制作碧螺春的方法,在处理这段内容时,我让学生自己先了解碧螺春制作的方法以及过程,在初步了解基础上,找出描写炒茶手炒茶动作的词语,能够在头脑中形成画面,再一次读时,我有目的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很多学生都能够体会焙茶手能够将茶叶制作的“忽而揉,忽而搓,忽而捺,忽而抓,嫩叶如同一条青龙上下翻飞,煞是好看”,“干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细而不断”,能够到达这样的境界,师傅的手艺肯定了不得。

作者说焙茶手那四个动作一个一个做很简单,但是合在一起就很容易混淆,在他的提醒下,我和学生一起做这四个动作,才做第二遍,又很多学生已经分不清这四个动作的先后顺序了,还没有做第三遍,几个嘴快的已经在下面嘀咕了:“这些焙茶手真厉害

呀”、“四个相似的动作能丝毫不差,水平到家啊”、“他们做这四个动作时速度比我们要快多了”。更有趣的是一位学生在底下模仿作者介绍的“这时一边降温一边揉捻、搓团??”时手脚大乱,左手和右手做一样的动作,学生“工艺茶”了。

最后通过提示,引导学生进行背诵和积累。并以品茶作为对背诵优秀者的奖励。

当然,这节课的教学也并非尽善尽美:

1、学生朗读时虽然入情但不够动情,我还要多进行朗读指导。

2、课前没有鼓励学生搜集关于茶文化的资料,以至于学生对于课文中涉及的这些内容很陌生,没有深入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3、朗读时缺少语境创设,尽管教师范读,但是没有达到理想效果。篇五:陆羽与《茶经》教学反思

陆羽与《茶经》教学反思 陆羽与《茶经》是篇精读课文,介绍了在中国茶文化历史上留有美名的传奇人物陆羽的生动故事,赞扬了他似茶叶一般清纯的人品,歌颂了他对中国茶业和世界茶叶的发展作出的卓越贡献。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语言畅达,过渡自然;文题鲜明,照应精心。

在本课教学中,我牢牢确立学生的自主地位,并尽可能多地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实践活动中,动脑、动口,很好地落实《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适时地进行引导,整合拓展课程资源。教学中,我还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协作探究,讨论交流,师生互动,真正理解课文为什么说“陆羽不愧为茶圣”,从而达到获取知识,激发情感,培养能力的教学目的。我充分利用课文内容,进行词语应用和表达能力训练,在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大体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感情诵读,使学生深入感受陆羽为了完成自己的理想,所展示的顽强的毅力。

当然备课不等于上课,这节课我上完之后,发现了一些不足:就是后半部分的容量太大,导致一节课处理不完,勉强上完后,发现学生学的很紧张,不是很轻松。这就说明我们的备课要更多的考虑学生的接受效果。

第三篇:茶文化博物馆展示设计

随着全球现代化进程的发展,信息产业与知识经济的高速发展,现代意义的博物馆在展示与教育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传统的以收藏文物及标本为主的博物馆开始关注社会大众精神文化的需求,即由以藏品为本的博物馆转变为以人为本的博物馆。博物馆文化研究的重心开始从“物”的研究转移到“人”的研究上来,博物馆文化的内涵进一步延伸。中国茶叶博物馆作为展示中华茶文化的专题博物馆,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审视并反思这个问题,并努力对“以人为本”的展示新理念进行尝试,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效,本文试就以茶博为例,初步探讨“以人为本”的展示理念在博物馆的应用和实施。1 “以人为本”的展示理念是当代博物馆发展的新趋势

自1873年法国卢浮宫向社会公众开放,开始了博物馆社会化的进程,但是在西方博物馆发展初期,一直都以“物”为本,展览围绕着藏品展开,没有过多地考虑、研究观众的心理需要。直到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博物馆数量的增多,竞争的加剧,博物馆从业人员才开始意识到“人”的心理,并在1971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上把“为当代和未来的公众服务的博物馆”作为主题。到了2001年西班牙巴塞罗那举行的19次国际博协(ICOM)全体会议和20届国际博协全体大会上,又提出了“管理变革:博物馆面临着经济和社会的挑战”的主题,说明“以人为本,服务社会”仍是当代博物馆发展的趋势。

当今社会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已成为发展的大趋势,各国都非常重视教育和文化对人类生存的重要作用,因此博物馆提出“以人为本”的宗旨,支持博物馆为社会及社会发展服务,也是时代的要求。国外博物馆无论规模大小,档次高低,一切工作均围绕着观众及社会教育来进行,围绕着为公众服务来展开,始终把人放在主体和中心位置,博物馆通过改进展览、强化服务,拉近博物馆与公众的距离,争取更加主动、积极的方式来吸引公众,引导公众来参观博物馆,并为公众提供各种教育性和娱乐性相结合的文化服务项目。目前我国博物馆界也开始转变传统观念,“以藏品为中心,以馆舍为基础”向“以人为中心,面向全社会”发展;从“侧重藏品的保护和研究”向“以社会教育与文化产业为主,两者兼顾并行发展”的观念转变,只有这样才会转变大多数博物馆面临的“门前冷落车马稀”的尴尬局面,受到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和欢迎。2 以人为本的展示理念在茶博的尝试

在茶博15年的发展历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可持续发展问题,特别是近年来对博物馆的展示理念进行重新诠释,对展示对象、展示主题、展示媒体以及展示空间进行重新定位,处处贯穿“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理念,成效显著。2.1 对展示理念的重新思考

传统博物馆从业人员习惯用“陈列”(Display)来表达展览器物,而现代博物馆提出的“展示”(Exhibition)的概念则更确切些。因为陈列只是为了使观众对物件产生兴趣,将物件经过设计的组合、排列,并没有达到与观众交流的目的。譬如现代的橱窗设计,通常用“陈列”的方式来表达。而“展示”则比陈列的内涵更进一步,一般可解释为:在一定期间及特定的空间里组织所欲传递的内容,以静态及动态表演的方式,传递给参观者的一种传达方式或现象,必须有吸引人的特点,发挥人与物之间传达功能,进而达到促销、说服、娱乐、启发、教育、宣传、推广的目的。

明确了展示的新内涵后,我们在诠释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时已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以器物组合以及辅助展版组成的静态展示层面,通过充分挖掘与茶相关的人文精神,力求通过展厅陈设的室外延伸来强化茶文化主题,体现“和平”、“自然清新”以及“茶与人类健康”等与茶密切相关的理念。

2.2 展示新理念之一:延伸主题展览,拓展更大的茶文化展示空间

作为茶文化专题博物馆,我们的工作重点就是茶文化收藏、研究、展示、教育,通过设立“茶史”、“茶萃”、“茶事”、“茶具”、“茶俗”、“茶缘”六个展厅,展览形式以实物为主,图版为辅,并配以多媒体视听等科技手段来阐述我国源远流长的茶文化,整个展览主题明确、形式新颖,曾获得第五届全国十大陈列展览精品奖。公众调查是博物馆观众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观众调查研究我们发现,虽然公众对主题展示很满意,通过茶文化主题展览也了解了不少茶文化知识,但他们并不满足于此,希望能够更直观感受茶文化,他们更希望在茶博看到各地的茶类并能够品尝到各地的名茶。为更好地实施“以人为本”的理念,满足公众对茶文化知识的需求,我们在茶文化展示上动了一番脑筋,在环境蕴涵主题,凸现茶叶博物馆独特环境的思路中疏理出情境式展示设计的理念。情境即“氛围”,也就是说要营造一种与主题十分契合的氛围,让观众自然而然地进入主题。从专业上讲,即设计者在展示中运用空间、声音、色彩、光线等因素来营造展示的环境,让整个环境具有“情绪”效果,使得展示空间里有一种氛围,以造成观众某种情绪的反应,进而顺水推舟,强化讯息的传递,使观众加入这全面而生动的环境,去观看、揣摩、比较知识,使得“沟通”程度增加,使观众加入实体的操作和虚体的想象,而达到说服的契机点。为实行这一理念,我们在如下方面进行了尝试:

我们在茶博室外环境中创建“嘉木苑”——中华茶树品种园,开放式的茶树品种园展示了一百多种茶树品种资源,茶树品种丰富,既有灌木型茶树,也有半乔木型茶树品种,我们还对各品种茶树的产地、名称以及适合制作加工成何种茶类作了简明扼要的说明牌,这样公众可把展厅了解到的茶树品种知识与室外种植的实物进行直观的对照、比较,而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在室外专门开辟“焙香 ”,在茶叶采摘季节向观众表演炒茶,展示炒茶技艺和茶叶加工的各道工序,是对展厅陈列的生动补充。公园般的博物馆,不遗余力地将茶文化向周边环境延伸,有品种各异属山茶科植物的茶花,能与茶树进行性状比较;有观赏性强且可泡饮的植物,也有非茶之茶,如绞股兰、玳玳、大叶冬青、六月霜、枸杞、杜仲、茶冬槭、薄荷、茉莉、鱼腥草、野山茶、玫瑰、桂花、金银花、杭白菊等,这些植物不仅可以冲泡当茶喝,还起到很好的观赏效果,也扩大茶概念的外延。其次是突出“茶与水”的关系,在茶叶博物馆中营造更加灵动的水系。我国历来有“水为茶之母”之说,我们将水源引入馆中,并依地势而造假山、叠景石、营水系,再配四时花草以及水生植物,公众一走进茶博,置身于茶园与水流之间,茶与水的关系一目了然。公众在欣赏美景同时,也感受到中华茶文化的源远流长。另外,茶博的主干道以天然石材铺设,其中镶嵌了来源于历代碑刻、名帖、书画作品、印章、陶瓷题记的风格各异的一百个茶字,或行云流水、或浑厚苍劲、或古趣盎然,公众在休闲的同时也可感受到“墨香、茶香”,称之为“双香径”。

茶博的环境小品也独具特色,陈列于绿荫草地上的茶圣陆羽、茶祖吴理真各成一景。此外300多个形态各异、工艺精美的古代柱础,或安置于长廊之下,或作为环境点缀供游人小憩。茶作为百草之一,是中国农业文化的重要部分,在中国传统农业中,天文历法对农业起着决定作用,茶事与节气的关系因此十分密切。吉庆台附近的圭表和日晷格外引人注目。圭表可根据正午表影长度的变化来测定节气。日晷则利用一日之表影方向变化来测定时刻。圭表和日晷对我国古代的农事生产极有帮助,也可以指导茶叶生产。传统而先进的农耕文化,进一步营造了茶文化的外延空间。

2.3 展示新理念之二:立体的、动态的、体验式的茶文化展示,吸 引了更多的公众参与

当今全球资讯高度发达,公众接受讯息的途径多种多样,公众了解茶文化的方式也呈多样化,通过网络、电视、书籍等形式都可对茶文化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那么我们作为茶专题博物馆在展示茶文化时,最应考虑的问题是什么呢?我们通过公众调查意识到应进一步挖掘特色,找出公众关注的重点所在。在当今的社会,公众被各种各样的传媒包围着,如果要让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必须调动视觉、味觉、嗅觉、触觉、听觉等种种因素,多感观刺激才会产生一定的效果,于是我们在展示茶文化时,除关注静态视觉外,还参考公众的信息反馈,以立体的、动态的、体验式的方式来展示茶文化,达到公众与博物馆的互动,具体的方法有:

2.3.1 挖掘茶艺表演项目,并带动茶艺培训的发展

茶艺表演是宣传茶文化的重要形式之一,通过茶艺员表演的方式来阐释茶艺(茶的冲泡、品茶环境的营造等)和茶文化。为了让公众对历代的品茶技艺有一直观的认识,茶博挖掘并整理了禅茶、文士茶、农家茶、擂茶、酥油茶等各种茶艺表演形式,以及绿茶、乌龙茶、红茶、普洱茶等不同茶类的冲泡技艺。茶艺表演一经推出,受到公众的极大欢迎,前来学习的人络绎不绝。针对目前茶艺馆从业人员缺乏规范的职业技能标准的现状,茶博向浙江省劳动与社会保障厅申请设置茶艺工种并得到批准,茶艺师首次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随着茶艺师工种的职业标准提出和规范,茶博开展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考核,引导并推动了一个行业的持续发展,大大延伸了博物馆的教育功能。茶艺培训课程包括茶文化史、茶叶内含物质及茶与人体健康、茶叶加工、分类、贮藏与鉴品、各类名优茶沏泡、茶的礼仪等,系统的茶文化课程设置吸引了越来越多从业人员的关注。此外我馆近年来还对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茶楼业主和职工及下岗工人进行上岗培训,特别是针对下岗工人的基础茶艺知识培训,一方面为他们的再就业提供重要的保障;另一方面也宣传了茶文化,博物馆做到了“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2.3.2 馆校共建,推出“学生社会实践茶文化套餐”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的四大职能“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中的教育功能日益凸现,这也是博物馆走向社会的必然结果。特别是在我国,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更是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统的博物馆教育内容主要是陈列展览的宣传讲解工作,临时展览筹划服务工作,配合学校举办一些讲座和报告会,普及文化知识,编辑知识性普及读物等。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传统的展厅讲解宣教固然重要,但如果寓教于乐,学生自已通过触觉、味觉、嗅觉去体验,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2003年“5·18”杭州各博物馆实行免票制后,我们适时地推出了名为“学生社会实践茶文化套餐”活动,其活动内容包括:参观讲解、观看茶艺表演、茶文化知识有奖竞答、猜茶谜、观光品种茶园、亲手采摘茶叶、观看现场炒茶、品尝名茶、茶艺比赛等。学生们来到茶博参观学习,首先进展厅,听讲解员详细的茶文化知识讲解,对我国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以及茶的种类、茶的生长环境、茶的采制和加工、茶具的演变,以及各地的饮茶习俗有一个简明扼要的了解;其次通过参观品种茶园,并亲自采摘茶叶、观看炒制茶叶,再亲口品尝,使学生对茶叶的了解不仅仅停留在二维平面上,通过亲自体验与参与,在茶博优美休闲的环境中,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茶文化知识,对学校课堂教育是一种有益的补充。自从这一活动推出后,受到杭州市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参观完中国茶叶博物馆后,学生和教师都对“茶文化套餐”十分满意,认为这是最有效的普及茶文化知识的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2.3.3 通过“体验中国茶系列活动”向海外人士展示 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魅力无限,茶也吸引了不少海外人士的眼球,因杭州是“丝茶之府”,“西湖龙井茶”又享誉海内外,大多数的游客通过参观常设性的茶文化展览、观赏品种茶园、购买介绍茶文化的书籍或光碟,对中国茶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也有些外国观众,对茶文化怀有浓厚的兴趣,想再进一步深入了解茶文化,甚至想学习中国茶的冲泡、茶道表演等,针对这些特殊的外国观众的要求,茶博又推出了“体验中国茶”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包括观看茶艺表演、茶文化茶知识讲座、“体验西湖龙井茶”、“体验乌龙茶”、“体验中国斗茶”等,通过互动式体验,外国游客对中国茶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并把学到的茶艺表演带到本国去,进一步宣传了中国的传统茶文化,这种通过游客互动式的展示理念有效地促进了中国茶文化的海外传播,在信息产业、出版业日益发达的今天,“体验”将成为博物馆展示的重要形式。自中国茶叶博物馆尝试“以人为本”的展示理念后,来我馆参观的公众人数有了明显的增加,通过公众调查反馈信息,得知公众对我馆的展示方式有很高的评价,“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展示理念从根本上说也是符合博物馆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指导思想,我们希望在将来的博物馆工作中始终贯彻这一理念并不断改进,更好地发挥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基地的作用。

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的四大职能“收藏、研究、展示、教育”中的教育功能日益凸现,这也是博物馆走向社会的必然结果。特别是在我国,作为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更是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统的博物馆教育内容主要是陈列展览的宣传讲解工作,临时展览筹划服务工作,配合学校举办一些讲座和报告会,普及文化知识,编辑知识性普及读物等。对于中小学生而言,传统的展厅讲解宣教固然重要,但如果寓教于乐,学生自已通过触觉、味觉、嗅觉去体验,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2003年“5·18”杭州各博物馆实行免票制后,我们适时地推出了名为“学生社会实践茶文化套餐”活动,其活动内容包括:参观讲解、观看茶艺表演、茶文化知识有奖竞答、猜茶谜、观光品种茶园、亲手采摘茶叶、观看现场炒茶、品尝名茶、茶艺比赛等。学生们来到茶博参观学习,首先进展厅,听讲解员详细的茶文化知识讲解,对我国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以及茶的种类、茶的生长环境、茶的采制和加工、茶具的演变,以及各地的饮茶习俗有一个简明扼要的了解;其次通过参观品种茶园,并亲自采摘茶叶、观看炒制茶叶,再亲口品尝,使学生对茶叶的了解不仅仅停留在二维平面上,通过亲自体验与参与,在茶博优美休闲的环境中,学生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了茶文化知识,对学校课堂教育是一种有益的补充。自从这一活动推出后,受到杭州市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参观完中国茶叶博物馆后,学生和教师都对“茶文化套餐”十分满意,认为这是最有效的普及茶文化知识的方式,值得进一步推广。

2.3.3 通过“体验中国茶系列活动”向海外人士展示 中国茶文化 中国茶文化魅力无限,茶也吸引了不少海外人士的眼球,因杭州是“丝茶之府”,“西湖龙井茶”又享誉海内外,大多数的游客通过参观常设性的茶文化展览、观赏品种茶园、购买介绍茶文化的书籍或光碟,对中国茶文化有一定的了解。但也有些外国观众,对茶文化怀有浓厚的兴趣,想再进一步深入了解茶文化,甚至想学习中国茶的冲泡、茶道表演等,针对这些特殊的外国观众的要求,茶博又推出了“体验中国茶”系列活动,活动内容包括观看茶艺表演、茶文化茶知识讲座、“体验西湖龙井茶”、“体验乌龙茶”、“体验中国斗茶”等,通过互动式体验,外国游客对中国茶留下了更加深刻的印象,并把学到的茶艺表演带到本国去,进一步宣传了中国的传统茶文化,这种通过游客互动式的展示理念有效地促进了中国茶文化的海外传播,在信息产业、出版业日益发达的今天,“体验”将成为博物馆展示的重要形式。

自中国茶叶博物馆尝试“以人为本”的展示理念后,来我馆参观的公众人数有了明显的增加,通过公众调查反馈信息,得知公众对我馆的展示方式有很高的评价,“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展示理念从根本上说也是符合博物馆要“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指导思想,我们希望在将来的博物馆工作中始终贯彻这一理念并不断改进,更好地发挥博物馆作为爱国主义基地的作用。

第四篇:趣味茶文化课堂教学设计

Tea

Culture

——趣味茶文化课堂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在于向学生阐解中外茶文化,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引导,一是中外茶文化的简单历史发展,二是中外对于各种茶名称之间的差异。本课的特点在于将课外茶文化知识用有趣的方式来表达,所以我决定使用戏剧小场景的方式来演绎各个环节。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能简单运用日常用语进行交流。

2)能了解中外茶文化的历史发展历程。

3)能记住简单日常茶种名称。2.能力目标

能将平时的知识与所学茶文化知识相联系。3.情感目标

通过参与教师创设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体验英语学习的乐趣。充分认识茶文化的魅力。三. 教学重点

1)茶文化发展历史的表达。

2)茶名称的区分 四. 教学难点

1)各类茶名称。2)四幕剧的表演。五. 教学准备

课件,课文录音,教学卡片,戏剧道具,绿茶,红茶,奶茶,等各种茶盅。六. 教学过程

Step1.Warming up 1.Greetings.Sing an English song《Lemon tree》.I'm sitting here in the boring room Lyrics:

It's just another rainy sunday afternoon I'm wasting my time I've got nothing to do I'm hanging around, I'm waiting for you But nothing ever happens And I wonder I'm driving around in my car I'm driving too fast I'm driving too far I'd like to change my point of view I feel so lonely, I'm waiting for you But nothing ever happens And I wonder

I wonder how I wonder why Yesterday you told me 'bout the blue blue sky And all that I can see Is just a yellow lemon tree I'm turning my head up and down I'm turning turning turning turning turning around And all that I can see Is just another lemon tree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美妙的音乐快速进入本节课的英语学习状态中,同时为了结合本节课的主题,在轻快的歌曲中似乎可以闻到浅浅的柠檬茶香,不但为本节课让学生了解茶文化起了很轻快的开头,也让戏剧的表现形式更加容易出现。

Step2.Presentation 1.首先是戏剧表演,表演的内容建立在中外茶文化的起源上。同时为了让学生能够更有兴趣,将历史童趣花表演。由事先准备好的四幕剧上演。

第一幕

.幻灯图片表述:中国人饮茶,可谓历史悠久,《诗经·豳风·七月》有“采茶 ”之载。陆羽《茶经·六之饮》指出:“茶之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三国两晋时,饮茶之风由民间传入宫廷,至唐代,饮茶之风更盛,陆羽于唐中叶著《茶经》便是明证。到了宋代,则“此俗遍天下”。

学生扮演皇帝和雅士,表演当时的饮茶风气。融入我们平时的日常英语交流用语。King: What a nice day.How are you, my officials./ How are you?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Officials: My King, my pleasure.What would you like for breakfast?

Emperor: Oh,I’d like a cup of green tea.(幻灯展示green tea图片,臣子呈上仙叶绿茶)

Officials: Have a nice day, my King.第二幕

幻灯图片表述:当时的海上强国荷兰、法国有关。尼德兰革命后的荷兰共和国,造船业居世界首位,商船吨数占欧洲总数的四分之三,有“海上马车夫”之称。1602年,荷兰成立东印度公司,竭力排挤葡萄牙人的势力。1601年,荷兰商船首次来到中国。中国货物主要是由荷兰商船而转运到西欧诸国的。茶叶则随着瓷器中的茶具输入欧洲而在旧大陆走俏。

学生扮演武士和商人,来到中国,见到了饮茶盛行。

Foreigner: China is strong and powerful.I like China so much.(转身见到正在饮茶的雅士)Foreigner: What’s this? Is it cola? Is it coffee? Officials: No, it’s tea.This is tea leaf.The best drink and good for your health.Foreigner: Oh, I must take it back to my hometown.(幻灯展示茶叶tea leaves种类)

第三幕

幻灯图片表述:荷兰人开饮茶风气之先,但荷兰人称茶叶不为“cha”或“cia”,而是

“Thee”,这是因为荷兰是先同福建进行直接贸易,福建人称茶

为“Te”,荷兰人按音命名之。随着茶叶从荷兰流向法国、英国,这一命名已成固定习俗,法国人称茶为“The”,英国人称茶为“Tea”。

学生扮演荷兰国王和中国皇帝,同时出现,通过一起饮茶交谈,将中外当时的贸易情况表现,由此,茶从中国传到国外,开始了茶文化崭新的一页。

Emperor: Do you like our green tea? King: yes, I do.But we have cola and coffee.Do you want to have a try?

第四幕

幻灯图片表述:由此茶在多个国家都有了全新的家族,各种不同种类的混合茶饮料不断创新。绿茶,红茶,奶茶,薄荷茶,意大利桔茶,俄罗斯红茶,柠檬茶,伯爵茶等等不胜所举。

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种族的人,手中拿着各种茶,在一个tea party中相互认识,交谈。

最后四幕剧谢场。【设计意图】:在充满童趣的小型戏剧表演中,学生可以充分利用平时所学的日常交流用语,演绎茶的起源,茶的盛行,茶的传播等等。通过这样风趣的表演形式,一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也是让学生能够记住茶的历史知识。

Step3.Tea Party茶派对

由刚才的tea party 引出各个茶种的介绍环节。此时用事先画好的图画,让学生来扮演各种茶。清香的绿茶(green tea), 漂亮的红茶(black tea),顶着小黑球的台湾奶茶(milk tea),淡淡的乌龙茶(oolong),浓香的普洱(Pu’er tea),各种水果集合的水果茶(fruit tea),还有醒酒茶(Sober-up Tea),黄茶—白茶(yellow tea & white tea),黑茶(dark tea)等等。

学生扮演的茶一个个上来自我介绍,同时配合幻灯,介绍各类茶的英文名字,特点,发源地,主要盛行的地方等小知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是对各类茶的名称介绍。中外对于茶名称有着很大的区别,所以让学生可以戴上小道具,来表演自己的茶名,同时配合幻灯介绍,在此过程中,还可以让学生上台品茶。寓教于乐,学生一定很容易接受。

Step4.Cuppa

英国有长久的饮茶习惯,中国人习惯于随时喝茶,但是对于英国人而言,茶相当于一顿饭。而且英国除了茶之外,还发展除了各种茶点,配合茶的饮用。所以在这里,通过两人对话的方式,引出英国人的饮茶风俗。

英国的早餐和下午茶,无论是色彩和花样都比英国晚餐丰富。丰盛的早餐必佐以一壶咖啡或茶,才算是最好的享受。英国人将茶叶与牛奶调制成“英国茶”,其味道非常特殊,既有茶的清香,又有牛奶的可口。英国人认为这是两种文化的融和。英国的下午茶非常流行且有品位。下午茶一般配以可口的糕点,边吃糕点边品味英国茶。

“茶

”的读音是荷兰人影响了英国人,还是英国人自己为之,学者们的说法略有不同,但是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不论是荷兰人还是英国人将中国茶叶传入欧洲,系通过闽南人和以闽南 厦门 为口岸进行茶叶贸易,并以闽南 厦门 方言之音命名之。随着英国的强大和扩张,英语成为世界的通用语言,闽南方言的“Te”也成为英语的“Tea”传遍全世界了。

引出各类英语中与茶有关的俚语。如

a tea hound---在茶话会、舞会或各种社交场合,总有些喜欢追逐漂亮女子并对她们大献殷勤的家伙。这类花花公子就被称为tea hounds 爱交际的男子。

somebody's cup of tea---英国人对茶情有独钟,无论什么饮品都代替不了茶在他们心中的位置。因此somebody's cup of tea指的就是to be something that one prefers or desires 对某人胃口的东西,使某人感兴趣的东西。

a storm in a tea cup---这是18世纪法国哲学家孟德斯鸠的一句名言。有一次他听说圣马力诺发生了一场骚乱,就用了a storm in a tea cup这个比喻来形容整个事件。圣马力诺是欧洲最小的共和国,人口稀少,因此孟德斯鸠认为那里的骚乱对整个欧洲局势无关紧要。If someone exaggerates a problem or makes a small problem seem far greater than it really is, then they are making a storm in a teacup.顾名思义,“茶杯里的风暴”自然算不得什么大事,所以就被用来表示“小题大做,大惊小怪”的意思。tea break---饮茶一直被英国人看作是一种悠闲和舒适的享受。英国人喝茶的时间比较固定,不像我们那样随时随地都可以喝茶。他们习惯于三餐两茶,每天工作、学习一段时间后,喜欢停下来休息一刻钟左右,喝杯茶,吃些点心,补充体力。这段时间叫做tea break(茶休):an intermission from work, usually in the middle of the morning or afternoon, for a cup of tea, a snack, etc.。茶休有morning tea(上午茶)和afternoon tea(下午茶)之分:上午茶一般在十点半左右;下午茶一般在下午四五点钟。茶休的习惯源于英国18世纪的一位贝德芙公爵夫人安娜。她每天在午餐和晚餐之间总会感到有点饥饿,于是就在每天下午四点到五点之间邀请三五位知心好友,来喝点茶吃点点心。再后来就演变为“上下午工间或课间吃茶点的休息时间”。这种茶休在英国可是雷打不动的小憩时间。

【设计意图】:跟茶有关的各类俚语非常多,可以结合茶名称,说一说英国的现代茶文化,以及相关的俚语。

Step5.Games

最后可以由学生自己提出对于茶的理解,建立于自己的日常生活或是本次的茶文化知识课堂内容,发表自己对于茶或是各类茶名称的理解,或是中外文化差异的理解。

【设计意图】:整节课基本上都可以让学生自己来完成,在准备的过程中,学生也对茶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又了解才会有问题和见解,所以设计此环节,来让学生进行交流。

第五篇:茶文化与茶馆设计

茶文化对现代茶馆设计的影响

茶文化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在古代中国人饮茶是非常平常的一件事情。人们在饮茶的同时也不断在提高了精神文明层次和文化内涵。

在唐朝茶文化不断兴起,茶楼越来越多、大家都知道茶圣陆羽吧。在宋代茶馆已经成为了人们娱乐和休闲的地方。而茶艺发展到现代,茶馆经营的内容越来越丰富现在茶馆业的潜力很大,旅游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国际间旅游事业的发展,使得茶馆经营有了很大创新,特别是在文化服务方面。

今天深圳奥视室内设计师来跟你分享下茶文化的发展对现代茶馆设计风格分类:

一、传统中式古典茶馆设计风格

此风格多以传统的历史文化为背景,利用茶的历史优势形成一种传统文化韵味。这种茶馆设计多为历史悠久的品牌茶馆,在社会上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二、多元化的茶馆设计风格

茶与娱乐等相结合形成的一种茶文化现象,多以餐饮空间相结合的茶馆设计,这里不仅提供茶,还提供饮食等。如一些大型的餐厅有茶座雅居,宾馆有茶室包间等。

三、现代个性化的茶馆设计风格

与传统茶馆设计风格想背驰的,别出心裁的创新、茶文化与现代时尚社会相结合的产物。这类茶馆比较注重空间情调和文化特色。

本文作者:深圳奥视设计来源:

下载《茶文化》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茶文化》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茶文化

    第一课时华夏茶史 课型:新授 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是茶树的原产地,种茶、制茶、饮茶都源于中国。 2、了解我国是茶文化的发祥地,了解陆羽《茶经》,卢工的《茶歌》。 3、感受......

    茶文化

    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大学生素质提升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大学生素质提升 摘要: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是大学生或高等教育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一个手段民族性和传统性应是高职大学......

    茶文化

    在我国,茶被誉为“国饮”。“文人七件宝,琴棋书画诗酒茶,”茶通六艺,使我国传统文化艺术的载体。茶被人们视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药,提神的饮料,友谊的纽带,文明的象征。中国人为什......

    茶文化

    《茶文化》课程论文 茶文化知识体系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茶的起源、发展与传播 茶的起源与发展从茶树的自然分布、地质变迁、茶树的进化类型来看,茶树的起源是在中国。但是也......

    茶文化

    武汉万达中国茶文化高端论坛一、 前言 茶,作为世界三大健康饮品之一,足迹遍布全球。而各个地区的饮茶习俗、文化又有着争奇斗艳的特色。不同的茶俗,反映了不同国家、民族、地区......

    杭州茶文化特色旅游路线设计

    杭州茶文化特色旅游路线设计由于杭州相关龙井茶文化景点较分散,所以可建议游客乘一趟茶旅游专线车,既可使旅游时间安排紧凑,旅游线路目标明确,又可品一回正宗龙井,学一点茶叶历史......

    茶文化旅游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茶文化旅游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17年9月,在厦门召开的金砖五国会议中,茶元素作为重要的中国特色,向各国领导人及领导夫人们做了重要的展示,福建的武夷岩茶和铁观音作为福建茶......

    东西方茶文化比较

    东西方茶文化比较 茶在中国的地位不仅仅是一种饮料,茶衍生出来的茶道更是一种文化。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叶的发源地。中国人对茶的熟悉,可以说是无分阶层。常言道:“开门七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