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茶文化旅游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茶文化旅游设计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2017年9月,在厦门召开的金砖五国会议中,茶元素作为重要的中国特色,向各国领导人及领导夫人们做了重要的展示,福建的武夷岩茶和铁观音作为福建茶的代表,在金砖五国会议中精彩亮相,来访各国领导和夫人在我国习近平主席和彭丽媛夫人的带领下领略了福建特色的茶文化。此外,在杭州的G20峰会中,龙井茶也是作为重要的元素出现在国际交流的舞台。由此可见,茶文化成为了当代旅游中的重要元素,也已成为中国旅游的重要特色,所以,在旅游开发中,茶元素的使用也成为了一种时尚。茶叶不但成为一种物质文化可以开发为旅游伴手礼,也可以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来传播中华文明。
一、茶文化旅游设计课程的意义
(一)茶产业与旅游的结合需要茶文化旅游教育
近年来,随着茶产业的发展,以及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复兴国学的思潮等原因,茶文化旅游获得了较大的发展。目前的旅游行业也越来越重视茶与旅游业、服务业的结合,许多产茶区和茶企业,立足于茶产业的优势,围绕品茶、游茶、赏茶、乐茶,不断拉长产业链、提高茶叶附加值。
(二)服务于地方经济的高职茶文化旅游教育
福建省有着悠久的茶文化历史,丰富的茶文化旅游资源,其中有些是世界级的,如武夷山的大红袍、福鼎太姥山的绿雪芽,笔者所在的漳州地区产茶历史悠久,茶乡众多,包括了诏安八仙茶产区、平和白芽奇兰、南靖土楼铁观音和红美人红茶产区、漳浦天福茗茶产区等著名产茶区域。闽南地区在发展旅游时,茶文化资源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新时期发展旅游需要研究基于服务地方经济的茶文化旅游教学,因此,高职学院旅游专业培养旅游人才服务福建经济,特别是闽南地区经济,开设茶文化旅游课程,符合当前旅游市场对旅游人才的需求,对传播中国茶文化有着重要意义。
二、茶文化旅游设计课程介绍
当代旅游行业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更高,所以,这门课程讲授茶文化为什么能作为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如何开发利用茶文化这一旅游资源,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了解、熟悉茶文化旅游资源,学会茶文化旅游产品的策划、经营和管理。通过本课程学习的学生,能够对开发茶文化旅游线路有更加突出的能力,让游客获得丰富的体验,难忘的感受。
漳州科技职业学院的茶文化旅游教学在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从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设计。
(一)与茶艺服务技巧为辅助的茶文化旅游教学
结合本校资源优势设计与茶艺服务技巧相互配合、互相促进的教学模式。
1.师资结构
“双师型”茶文化旅游教师的师资结构,茶文化旅游设计的任课老师必须同时具备旅游专业知识和茶文化专业知识。同时,茶艺教师的参与,使茶文化旅游师资更具有专业水平。
2.结合方式
茶文化旅游设计和与茶艺师考证相结合的开课方式,让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用。
茶艺服务技巧与茶文化旅游开设于同一个学期,两门课程形成相互促进的教学模式。
茶艺服务技巧的老师负责各种茶的冲泡技艺,更加注重茶艺的操作技能,?学生对茶有切身的感性认识,增强对茶的相关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掌握冲泡各种茶的技艺,和优雅地运用茶的方式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同时为学生考中级茶艺师做充分的准备。
茶文化旅游设计的老师普及茶文化相关知识,内容包括各地饮茶习俗、各地名茶、名茶传说、茶与名人、茶文化欣赏、各地茶文化旅游资源介绍、茶叶在国内的传播、茶叶在世界的传播等旅游者感兴趣和喜闻乐见的知识点,让学生能理解并讲解茶文化知识,有助于游客更好地感受当地文化。这两门课程互相补充,让茶文化旅游设计的课程教学更加吸引学生。
(二)与旅游电子产品紧密结合的茶文化旅游教学
现代旅游教学越来越重视电子科技产品,手机软件和网络设备的运用,“90后”“00后”的学生,对这种运用现代科技产品的课程也比较感兴趣,茶文化旅游设计课程与旅游电子商务课程相结合,让同学设计茶文化旅游产品之后,投放于网络平台、微信平台、手机旅游运用软件中,让游客了解该线路并评价该线路,从而能够将茶文化旅游设计课程运用到实际的旅游活动中。通过微信平台推广线路和茶文化旅游市场营销等综合茶文化旅游设计的内容。
三、丰富的茶文化旅游实训教学条件
茶文化旅游设计,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结合紧密的课程,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开放型学习,不集中于课堂教学,而是将校园及户外实训条件进行整合利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他们觉得文化旅游开发就在身边。
校内实践课程依托漳州科技职业学院茶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进行教学实践和改革,将校园茶文化旅游景点进行归类和分析,漳州科技职业学院茶园面积广阔,拥有实验茶园,茶学教育内容丰富,如茶学院的茶道教室、茶艺实训室(中国、日本、韩国、西方),茶文化师生的茶会、茶席展览、茶叶制作实训室。校办工厂和天福窑厂都为学生的茶文化旅游设计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学生调查、研究和开发旅游线路可以就地取材,模拟演练,带团实践。
校外课程依托漳州天福茶博物院、石雕园、闽南民俗文化城、海峡两岸花博园、天福集团的门市店,也都为同学提供了便捷的实训条件。特别是漳州天福茶博物院、石雕园,在周末期间安排了学生到现场进行旅游接待,丰富了茶文化旅游设计的实训内容。
四、提高学生参与度的教学
(一)调查研究茶文化旅游资源
茶文化旅游设计的学习具有“研究性”的特点,培养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整理和分析资料的技能,带动学生进行研究式学习。在旅游线路开发中,对资源的调查和分析,以及对茶文化旅游线路特色的提炼都是非常重要的。
1.校内调查
实践教学是培养旅游管理专业人才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模式。本文将茶文化旅游设计分为八个项目,让同学们在校园内开展茶文化旅游调查研究。参观校园中的茶文化旅游相关内容,并设计茶文化旅游路线。
2.课外调研
漳州科技职业学院学生大多数来自福建各地,本课程加强对八闽学生对家乡茶文化的信息收集,使茶文化旅游更加具有切身体验的感受。学生从茶叶原产地对茶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汇总和搜集,来自于自己家乡的特色名茶和饮茶习俗作为他们的研究对象,提起了他们对茶文化旅游资源的兴趣。通过调查,学生们对自己家乡的武夷岩茶、福鼎白茶、安溪铁观音、政和工夫、白琳功夫、白芽奇兰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掌握了畲族地区福安、福鼎等地的擂茶习俗和一定的冲泡技能。
(二)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小组活动
1.加强茶文化的内涵教学
要进行茶文化旅游设计,首先必须牢牢把握茶文化精神的深邃内涵。茶文化精神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茶文化决定了茶文化精神的传承性。加强对茶史、茶文学,特别是茶诗的学习,在茶园和茶艺环境中朗诵茶诗词,也是茶文化旅游设计课程中的一个重要项目,主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茶诗是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有许多脍炙人口的经典茶诗,对茶诗歌的掌握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从而有利于提升茶文化旅游的内涵和深度。校园中的茶诗碑刻为同学们提供了良好的实训环境,校园中共有茶诗碑刻四处,一边欣赏碑刻一边朗诵茶诗,是茶文化旅游实训的重要项目,可以让旅游者了解诗歌中对饮茶的体会,从而加深对茶文化旅游的体验。
通?^各种教学活动,把茶文化的文化功能、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渗透到各个教育环节中,以其独特的审美形式和精神魅力,使学生获得道德的、心理的、身体的、文化的多方面良好的素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开展茶知识竞赛式教学
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小组知识竞赛活动。把一个班级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一般是四人一组,将茶文学始终贯穿茶文化旅游设计教学中,开展茶诗歌朗诵比赛、茶文化知识竞赛。针对学生们对春节期间播出的中国诗词大会比较感兴趣等情况,在小组间举办“茶诗朗诵比赛”“茶文化旅游推广海报设计”“茶文化知识演讲比赛”“茶文化导游词写作”“名茶探究征文比赛”“旅游茶艺表演”“茶与文学知识”“茶与艺术知识”等竞赛活动。
(三)志愿者服务式茶文化旅游课外拓展实践
漳州科技职业学院提供的茶文化旅游实践,中外文化交流新平台――发展中国家援外培训班的开办,新型农民创业培训班,旅游管理专业茶文化课程培训,我国台湾地区茶叶门市店的管理人员培训等团队的到来,需要学生作为一个茶文化的传播者向大家进行讲解和相关介绍,这是很好的锻炼机会,也让同学们能够运用所学的茶文化知识,更加专业地向游客传播茶的各种信息。
(四)独特的考核模式
网络线上茶文化旅游设计策划,线下茶文化旅游的实际开展,茶文化旅游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利用校内实训场景开展报告演讲、茶文化旅游设计情景模拟、茶文化旅游行程安排情景模拟、茶文化旅游接待模拟实训。
学校正在营建学生的创业实训基地创办了校内旅行社,可以将设计的比较好的茶文化旅游线路进行实际运营,这也是一种切实可行和行之有效的特色项目,同时能够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茶文化旅游设计的学习效果,展示学习成果。
五、结语
经过改革传统的讲授式,充分体现实际运用情景模拟和实际旅游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设备进行茶文化旅游设计。这些教学方式适应了目前学生的学习特点,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也让同学们的旅游设计学习从单一的游览观光产品设计,到能够掌握景区管理、实景演艺、茶文化体验、茶文化文创产品、餐饮住宿、旅游交通等多元化发展,实现从封闭的旅游自循环向开放的“旅游+”“景区+”融合发展的思维方式转变,构成了旅游综合产品设计的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加热爱茶文化,进而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必将有利于茶文化旅游的开展,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传播。
(作者单位:漳州科技职业学院)
第二篇:茶文化旅游
旅游+茶文化让江西走向世界
为研究宣传江西在中俄“万里茶道”和“一带一路”中的历史作用和历史地位,10月10日上午8:30,由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九江市人民政府、江西省农业厅、江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主办的“一带一路”与中国茶叶高峰论坛在美丽的九江隆重召开,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朱虹致辞,省旅发委副主任丁新权出席,来自中国茶叶行业的众多重量级专家学者共100余人共同探讨“一带一路”背景下的中国茶业发展道路。
江西自古就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货源地、海上丝绸之路和万里茶道的重要枢纽。江西陶瓷和茶叶是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走向世界,同时,世界也是从江西陶瓷和茶叶认识中国。副省长朱虹表示,当前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我国茶产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我省作为重要茶产区和“一带一路”的重要支点,要顺时应势,加快提振发展茶产业。省旅发委借“一带一路”新机遇,推动旅游+茶文化深度融合发展,特推出四条茶文化精品旅游线路,以茶为媒、以茶会友、以茶促商,再续丝绸之路江西茶产业辉煌。
一、名山胜水出好茶
第一天来到南昌凤凰沟农业生态园,这里的千亩观光茶园里可以让你了解茶文化、体验采茶、观摩茶叶博物馆,中午品尝特制养生茶宴。
下午车赴江南著名的茶区之一,修水县。修水是“宁红”和“双井绿”茶的原产地与主产区,游客们在此可探究修水著名茶叶双井绿、宁红功夫茶。
双井茶起源于修水县杭口镇双井村,茶取地名。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了。
宁红茶香味甜醇,茶汤似玫瑰色,叶底带花青。修水县作为“宁红茶”出口生产基地,品质已达到国际高级茶标准。游客们可在此一尝究竟。
第二天目的地为庐山,参观庐山云雾茶原产地,考察五老峰和铁船峰茶园并品庐山云雾茶。在庐山禅茶会上,感受“禅茶一味”之妙。
庐山云雾茶中国十大绿茶之一。因产自江西庐山而得名。有诗赞曰:“庐山云雾茶,味浓性泼辣,若得长时饮,延年益寿法”。
第三天车赴中国瓷都景德镇,探究“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卖茶去”诗中描述的浮红、浮瑶仙芝、得雨活茶等中国名茶。
浮梁工夫红茶简称浮红,因其产地景德镇(古称浮梁),故此得名。优质工夫红茶,一般于谷雨前三、四天采摘一芽二、三叶。叶质柔嫩,色黄绿,茶芽挺显。
第四天来到最美乡村婺源,参观婺源茗眉茶场。婺源是中国绿茶之乡,婺源茗眉外形索紧细如针,银绿披毫,采自平均海拔800米以上植被优质的深山中,汤色金黄而清澈,带有兰花板粟香,叶底翠绿发亮,鲜醇回甘。
第五天考察上饶白眉茶生产基地。
上饶白眉江西省上饶县创制的特种绿,它满披白毫,外观雪白,外形恰如老寿星的眉毛故而得此美名。
二、心泊江西相约茶韵魅力江西两天半养生游
第一天上庐山,游览海拔800米以上云雾茶茶区,走进庐山云雾茶园和加工厂,亲身体会云雾茶文化的魅力。
第二天上午赴含鄱口赏云雾景观,游植物园听导游话云雾茶历史,谈养身之道。后登五老峰赏美景,安排茶汤泡脚解乏。
下午赴东林寺参观,悟禅茶文化,采禅茶。晚餐农家乐,感受修水“三大当”:坐下当、戏下当、吃碗茶当,学做修水特色食物“哨子”。
第三天:游览参观修水茶叶生态科技园“百茶园”,品茗修水宁红茶。午休后访修水茶事活动,还可体验采茶到制成成品全过程,了解茶叶技艺制作,以及观茶俗表演。
三、在茶水中忆苦思甜醉美江西赣西南之旅
第一天起点井冈山,参观经过当地群众不断改进,创新生产的一种优质绿茶生产基地。饭后一杯井冈山翠绿茶,味香扑鼻,甘甜润喉。
第二天前往安远,参观九龙湖山茶区,欣赏赣南特有的赣南采茶戏。
第三天到兴国,品赏擂茶,吃“四盘八碗”。听当地人讲述擂茶的来源和益处。
行程最后一天到达赣州,品味通天岩茶的独特韵味。
四、瑶池温泉品茶香纵情遂川山水
第一天从吉安出发前往白水仙风景区游玩,晚上住在南风面山脚下戴家埔住宿,感受别样的农家乐。
第二天车赴南风面山游览,食茶点茶宴,宿温泉度假山庄。
第三天驱车前往有名的狗头山茶林。狗头山下茶香四溢、茶园遍地,这里产的茶叶因此而得名--狗牯脑茶。游客们可在此采摘茶叶,亲自制作飘香四溢的狗牯脑茶叶。
第三篇:茶文化专题旅游
紫阳富硒茶文化专题旅游发展
【摘要】:茶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茶文化自然包括茶叶种植、制作、科研、经营在内,而重点依然是文化。狭义的茶文化则主要是指人们与茶密切相关的精神生产领域,包括审美意识、道德观念、价值取向、民间习俗等多种成份。概括地说,茶文化是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以茶为客观载体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
把茶文化与紫阳这个特定的地域及其所产之茶结合起来,就产生了紫阳茶文化。也就是说,紫阳茶文化是紫阳茶在被应用过程所产生的文化和社会现象。就饮茶人而言,是主观与客观的易位。对阔别的亲朋好友寄去一封香茶,聊表思念和关怀之意;对外来的客人赠送佳茗,表示地主之谊和亲切友好,也有借此宣传本地产品之意。根据以上所述,紫阳茶文化至少应该包涵以下内容:独具品质特色的紫阳富硒茶;长期养成的饮茶习俗以茶为题材的诗词、散文、音乐、舞蹈、绘画、书法、摄影等文艺作品;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古朴清雅的人文环境,其核心内容是初步形成的具有区域特色的茶艺。
【关键词】:紫阳,富硒,茶文化,旅游
一、紫阳茶文化的形成及基础
紫阳茶文化的产生与形成是与佛教在紫阳的传播紧密相连的。据文献记载,东汉末年佛教传入紫阳,汉水上游建起了规模颇大的佛教大吉寺。明代,随着人民对和平的企盼,佛教在紫阳迅速兴盛起来,县境先后建起佛教寺庙30余处。由于僧侣们讲究坐禅戒酒,就在寺院开辟茶园,以供饮茶之需。在民间,专为进贡而种植的茶园也陆续出现。这既促进了茶叶生产的发展,又给紫阳茶注入了文化因子,自此以后茶便嫁接上了文化的枝条。可以说,从东汉起就有了紫阳茶文化的历史,或者说紫阳茶文化就初具雏形了。紫阳茶文化作为中国茶文化的一部分,有其独特的文化和社会现象。具有多方面的厚实的基础,主要有以下六点:
1、以紫阳命名的茶。紫阳境内群山重叠,沟壑交错,海拔400—1100米之间,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形成了“雨洗青山四季青”的宜茶环境,土壤大部分呈现酸性反应,茶树品种资源丰富,自然品质好,构成适宜茶叶生产的良好物质条件。因此,历史上曾形成以紫阳县为中心的著名的“紫阳茶区”。紫阳茶区突破政区界限,跨越川陕西两省,地域在陕西省安康、汉中和四川省达县、万县
等4市。早在唐代,今紫阳茶区所产之茶即为名茶。有了“紫阳茶”,才谈得上“紫阳茶文化”,而“紫阳茶”的名称由来已久,这就为“紫阳茶文化”奠定了一个较为广泛的物质基础。
2、种植与培育技术。经过长期的种植经验,紫阳茶农总结形成了有别于其它茶区的种植与培育技术。如老茶园改造中的佃蔸(即砍去老蔸发出表枝条);直播茶籽的洞播法;幼苗管理中的“荒两三年不耕锄”等。建园后,在引进新技术的同时,还摸索出了适于在当地推广的经验,如茶树病害综合防治、茶树防冻技术等。
3、制作技术。紫阳县历史上主要生产晒青茶,是陕西晒青毛茶代表产区。晒青茶加工技术不同于其他茶叶加工技术,炒青,毛尖等工艺也有别于外地茶叶制作工艺。另外,包装大宗茶时把成茶装入麻袋用脚踩实也是比较独特的。后来,又在传统名茶紫阳毛尖加工工艺进行总结提炼的基础上,借鉴全国各地名茶制作的技术精华,摸索并形成了紫阳名茶的独特加工技术。
4、民俗。紫阳人有把茶叶作为定情礼、镇邪物的习俗,也有客来敬茶、客走赠茶的传统礼仪。在物质生活条件很差的年代,客到主家,主人浸泡上一瓷缸浓茶,递给客人;贫寒人家若遇上客人较多,主人就说:“请转着喝”。客人互相谦让一番,先喝者大多喝上几口以后,将茶缸倾斜,倒出少许茶水冲嘴唇与茶缸边沿接触处,以表示讲究卫生礼貌。主人则殷勤地不断续添茶水。虽然受到茶杯少的限制,人们还是力求讲究卫生的。这已成为一种民间习俗,具有地方特色。
5、品牌。紫阳茶已经形成和开发出自己的品牌,如紫阳毛尖、紫阳银针、紫阳翠峰、紫阳香毫、晒青茶等十余种。这些品牌在西北、东北、北京等地影响较大,有的还享有盛誉,一些名茶先后荣获国内大奖20多个,知名度较高。1998年12月,“神云”牌紫阳富硒茶被陕西人民政府授予“名牌产品”称号。
6、文艺作品。以茶为题材的民歌、诗文、书法、摄影、电视片等文艺作品已有相当数量和水平。民歌如《顺采茶》、《倒采茶》、《春到茶山一片新》、《喜采春茶把歌唱》等,在群众中都曾广来传唱。诗如清朝的“自昔关南春独早,清明已煮紫阳茶”已被广泛引用。又如《紫阳茶话》,《茶山作证》都曾产生较大影响。书法如贾平凹题写的“茶中极品”,以及名人钟登舜书写的关于紫阳茶的条幅,都受到行家的高度评价。邱永锡、朱清树等人的一批反映茶山自然景观、加工工艺和营销的摄影作品被刊印在书籍,报刊、产品包装上,产生了良好影响。
虽然紫阳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人文地理基础,但是长期以来,一直处于自然、自发、无序、浅层的形态,没有作过专门研究,因而也谈不上发展,有的甚至面临消亡。所以,我们有必要对紫阳茶文化进行挖掘、整理、发展、弘扬,使它成为中国茶文化的一个分支或重要组成部分。
二、紫阳茶艺
茶艺是制茶、烹茶、饮茶的技术,技术达到炉火纯青便成为一门艺术。那么,紫阳茶艺应该是什么东西呢?就让我们从采摘、制作、冲泡、品饮、保鲜等方面予以审视。
在采摘上,细采精采,切忌“一把抓”,以保持形状的完整。
在制作上,以手工为佳,炒茶用柴火或电能,忌用煤炭火。晒青、烘青、炒青各具特色。
在冲泡上,取水用活水,最好是山泉。自来水因为加了别的东西,对茶的原味有一定影响,泡茶的水温以沸水为宜,让壶嘴与茶杯保持一定距离,体现一个“冲”字,冲得茶叶在杯中翻滚。冲泡后吹去浮沫,盖上几分钟后饮用。有的则先冲半杯,泡到一定成色,再续水加满,大多讲究茶叶是否“打水”——较少的茶叶可泡出较浓的汤色。
在品饮上,要细品慢啜,一口一口地咂咪,往往是第二杯味道最好。贵在一个“品”字。“品”字三个口,可以理解为三品,之后才吃出味来;也可理解为品茶最好要有三两个志趣相投的知己,品茗闲话,自得其乐。通常是客来现泡,不是在大茶壶里泌出来的。茶冲泡后即刻双手捧给人,待客人喝后,赶紧添上。很多紫阳人喝茶讲究“口劲”,即茶水要“酽”,一杯茶七分茶叶三分水,苦极之后是满口生香,喝得通体透爽。讲究喝热茶不喝冷茶,喝新鲜茶不喝隔夜茶。在保鲜上,紫阳人也逐渐摸索出了一套方法,或用双层塑料袋密封,或用皮纸包裹,或存于冰箱之中,或在茶叶里加放苹果、香蕉之类,使之注入一种香气。还有自制的桂花茶、菊花茶、姜茶、糖茶等等,各具不同的药用价值。
对紫阳茶艺,应加以规范和引导。对传统习俗,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现代文明的生活方式渗入茶艺之中,力求使其体现出朴素、清静、礼仪的精神实质。
就总体而言,在所有的饮料中,茶是最廉价的,在感情上也是较容易为人们接受的。请你喝茶比请你去餐馆撮一顿显得更平易、更随意、更融洽,绝无拉拢腐蚀之嫌。茶性宁静清雅,质朴致和,淡泊去欲。饮茶既可提神醒脑、消除疲乏,又能补充水分、获得丰富的营养。贾平凹1994年来紫阳为一位文友题写一联“无忧何必去饮酒,清静常品紫阳茶”。这道出了一种精神境界。在浮躁、喧
嚣的当代社会,许多人寻求清静,这便是一种文化层次的精神追求,清静是福。我们可以沏一杯茶,闹中取静,修身养性,干自己要干的事,钻研自己感兴趣的学问,忘却名利,忘却一切纷扰。在宴席上也应大力提倡以茶代酒。以茶待客,更多的成份是表示一种礼仪。中国是礼仪之邦,来客敬茶,送客赠茶,是礼仪之一种。这种礼仪在紫阳最为典型,是一种美好的值得发扬光大的礼仪。通过茶来陶冶情操,循礼法,行仁义,谦恭平和,净心高雅,珍重友谊,这也是儒家学说的主旨,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一般说来,佛家饮茶为明心见性,道家饮茶为契合自然,而儒家则以茶交友,以茶雅兴,以茶养廉,以茶提倡友谊与和谐。这应是紫阳茶人的主旨。
三、弘扬紫阳茶文化,实施名牌战略
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必然带动文化发展;一个地方的文化发展,也必将促进经济发展。发现、挖掘紫阳茶文化,是为了弘扬紫阳茶文化;弘扬紫阳茶文化,目的是增加紫阳茶的文化含量,使之更有文化底蕴,更有美誉度、知名度,成为全国的名牌产品,促进县域特色经济发展。
紫阳富硒茶具有悠久的历史,是全国第一个通过科学鉴定的富硒茶,具有一定的生产规模和知名度,还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它应该成为在全国叫得响的名牌产品。现实情况却是,我们对紫阳茶的无污染、富含“生命火种”、“抗癌之王”硒的特质宣传得不够,茶叶的品牌形象还没有树立起来,经济与文化、商业与文艺还没很好地结合起来。因此,我们在实施名牌战略时,特别应该注意在茶文化上做文章。
1、把紫阳富硒茶造成为一种“文化茶”
紫阳关于茶业方面的文学和音乐作品丰富,其它体裁和品种的作品较少,它们是紫阳茶文化的重要内容,又促进紫阳茶文化的发展。饮茶是一种雅事,发展为茶艺、茶道,则更见高雅,热心此道者则更是文化人。文人在此道中获得身心愉悦,必然会以他们的笔记之、歌之、咏之。这样,文节就成了茶文化的重要部分而不可缺少。
文艺对茶文化发展的作用是:第一,互为作用,茶文化的发展必将促进文艺的发展;反之亦然,譬如茶馆里说书的、唱曲子的艺人能提高茶馆的文化品味,使生意更为兴隆。第二,文艺可以对茶文化起到一种宣扬、弘扬和记载的作用;第三,饮茶是口舌之福,有了茶文化就变成一种精神享受,而文艺则加重了精神享受的成份。以上三个方面可以概括地说:关于紫阳茶业的文艺是紫阳茶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带动了紫阳茶文化的发展。因此,应鼓励广大文艺作者以茶业为素材,进行小说、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戏剧、音乐、绘画、书
法、摄影等文艺创作,对精品进行重奖,使紫阳茶增加文化含量,借助文艺作品及其载体广泛传播,流传后世。茶叶企业应该增强文化意识,投入一定的资金鼓励繁荣“茶文艺”。
2、紫阳茶艺要抓住本土文化的特点
茶艺有“四要”:精茶、真水、活水、妙器。紫阳茶艺要继承传统。跟随时代步伐和经济发展水平,适应大多数人的需求,体现紫阳独特的地域文化。紫阳茶艺的程序要规范,大体是:置具,生火,烧水,置茶,冲水。对这些程序,要根据环境和经济条件而操作,既要讲究,又不能苛求,更不能拘泥于陈规陋习。紫阳本土文化有两大特点:即民俗与民歌。民俗,除过前面提到的关于制茶、烹茶、饮茶的某些习俗之外,还有许多东西恐怕已经失传,需要我们去挖掘、整理、发展。茶宴和茶话会就值得重视和研究。茶宴在紫阳民间叫做摆茶食,有糕点、水果、瓜籽、清茶,形式跟茶话会差不多。一边小吃,一边慢饮,一边清谈,十分从容和随意。在当今社会,我们完全可以用这种形式以茶会友,联络感情,获取感情,获取信息,办理公务。“官场”上的有关宴请,选择这种形式就很好,应该建设茶艺馆及茶艺表演队。提倡公宴和私宴都到茶馆去,既清雅,又无腐败之嫌,群众也会接受,这样,紫阳茶艺就能在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中得到逐步的完善和展现。紫阳是民歌之乡。茶乡和歌乡常是相提并论的。紫阳民歌有关茶的不在少数,应该专题整理、加工、演唱、办专题晚会、录制磁带、光盘。总之,应动用一切现代化手段,让紫阳茶歌和紫阳茶相得益彰,宣传和发展紫阳茶艺。
3、要搞好品牌形象设计和广告宣传
对产品品牌形象设计,要综合体现出紫阳富硒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的特色,规范名称商标,规范形象标志。在此基础上,进行一系列有计划、有步骤的广告宣传,在保持和发展传统市场的同时,努力开拓缺硒地区新市场。特别应该注意借助名人宣传紫阳富硒茶,著名作家贾平凹为紫阳富硒茶题写的“茶中极品”、“无忧何必去饮酒,清静尝品紫阳茶”,已经和将会进一步提高紫阳富硒茶的知名度。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名人效应,采用新闻、广告等手段大力传播。
【参考文献】:
【1】 聂长久紫阳茶文化的形成及社会影响,1992(02)
【2】 毕锦暇影响紫阳茶产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2006(06)
【3】 赵仿陕西紫阳茶业的发展及其原因2011(30)
【4】 刘全军 紫阳茶事2004(06)
专题旅游之茶文化
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班级:10级旅游管理
姓名:曾道会
学号:1030510014028
第四篇:基于文化素养提升的茶文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基于文化素养提升的茶文化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本文以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公共选修课“中国茶文化”为例,论述基于文化素养提升的茶文化课程教学改革,针对当前高校茶文化课程开设中学生人文知识基础薄弱、学生重视程度不高、涉茶类专业教师比较少、教学方法较单一等问题,提出融合茶文化的科学性、文化性、趣味性组织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成立茶文化研究学会,促进师资专业水平提升等措施,推进茶文化课程改革,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文化素养 茶文化课程 中国茶文化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4C-0063-03
我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是华夏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历代劳动人民在茶树种植、茶叶加工、品味茶的过程中,慢慢衍生出茶艺茶道等文化修养和艺术欣赏层面。近年来,我国十分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弘扬以及人文素养的提升。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v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谈到文化自信时,总书记也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根本。要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而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一部分的茶文化,其历史悠久,在我国各民族、各地域均有体现。柳州城市职业学院以培养现代服务业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定位,突出学生人文素养提升,重视传统文化修养课程建设。近十年来,建设了一批优秀的茶文化类公共选修课,如“中国茶文化”“茶艺”“茶行天下”“轻奢下午茶”等。“中国茶文化”作为选修课程,其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对中国茶文化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及精神文化等方面的学习,掌握茶叶的种类、品质特点以及丰富的茶文化知识,弘扬传统茶文化敬客、知礼、明志的精神,促进学生对民族文化的自信,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健全学生的知识结构。
一、茶文化课程在提升学生文化素养中的作用
我国茶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远的影响,凝聚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茶文化课程对学生文化素养提升具有较大的作用。
(一)有利于建立学生民族文化自信。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作为少数民族地区,广西怎么挖掘自身的文化特色,建立自身的文化自信呢?广西地处华南茶区,是茶树较为适宜生长的区域之一。据唐代陆羽《茶经》记录,广西象州茶叶“往往得之,味道极佳”。受巴蜀茶文化东移传播的影响,广西以苗、瑶、侗、壮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民族饮茶文化,打油茶就是一种世代相沿的饮食习俗。这一习俗在传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整套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礼仪习俗和饮食文化。远客近邻进门,主人都要打油茶相敬。民族茶文化包含着我们祖先世世代代驯化野生茶树,探索茶叶加工方法,并在饮食中形成了敬客、明礼、和谐的一种生活观。这一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的形成,是我们民族生活、创造、改革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孕育出的先进文化。立足于这种优秀传统文化基础上的民族茶文化教学,传承了我们民族文化的精髓,奠定了我们民族文化的自信。
(二)有利于提高学生审美情趣。高职学习期间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学生形成务实之风的同时,也将社会的一些不良现象浸染到学生周边。而茶文化课程则以茶艺为依托,通过茶艺将传统优秀文化渗透至课堂中。传统茶文化的美通过茶艺的演绎之美、茶席茶具的摆设之美、茶叶的多样之美、茶叶生长的环境之美、茶的人文故事之美协同展示。在冲泡一杯茶时,安静的环境、优雅的身姿、漂亮的茶席、精美的茶器,并辅以插花及民乐,令人心旷神怡。中国人讲究“以茶雅心”,以茶来陶冶个人情操。学生在茶文化课程中,用心去布置一个茶席作业、冲泡好一杯茶汤,修习精湛的茶艺技巧。学生将感受茶文化的平和之美,提高自身的审美情趣。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职业道德。茶文化学习也是一种礼仪的学习。在斟茶倒水中,体现了泡茶者的虚心与恭敬。茶艺服务是一种高雅的服务,学习者需要了解茶叶的习性,冲泡的技巧,了解茶叶背后的故事。在敬茶过程中,要表现对来客的尊敬。要严格要求自身的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职业道德的养成。学生在面对社会中那些拜金主义、现实主义的风气时,能保持初心,不至于迷失自我。茶文化所传授的内容就是要和诚处世,敬爱为人。通过茶文化课程的学习,学生的职业道德得到培养,更好地服务社会。
二、高校茶文化课程开设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目前很多高校均开设有茶文化课程,在广西,不少高校引进茶产业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成立工作室,一定程度促进了行业带头人进校园,学校付出的努力产生了积极效果,但是由于文化素养类课程自身的理论性强、授课方式单一,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一是学生人文知识基础薄弱。学生在高中阶段,以高考为主要目标,对文史类知识及课外书籍涉及相对较少,理科类学生更加明显。而进入职业院校后,培养目标以技能训练为主,学生对传统文化了解甚少。二是学生重视程度不高,很多学生选修茶文化课程,主要是为了完成自己的学分或者是认为该课程“好玩”,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茶文化课程与文化素养培养两者关系的重要性。三是各高校涉茶类专业教师比较少,很多授课教师是因为自己感兴趣或者与专业有一定关系从而开设茶文化选修课程,而茶文化课程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范畴,本身的专业性强,需要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四是教学内容重茶史、精神层面的知识,而轻茶叶加工、审评、冲泡等自然知识,学生学习过程较为枯燥。五是教学方法较单一,以理论教学为主,缺少实践动手锻炼,不能让学生感性接触到茶叶。六是教学场所单一,以普通多媒体教室为主,较少使用实训室,到茶园茶厂学习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
三、基于文化素养提升的茶文化课程改革与实践
(一)融合茶文化的科学性、文化性、趣味性组织教学内容。“中国茶文化”公共选修课的课时数一共有32课时。原来的课程实施计划主要包含两大模块:一是茶叶科学模块,主要包括茶树种植、茶叶加工、茶叶品质鉴定。二是茶文化模块,主要包括茶文化的发展与传播、中外饮茶习俗、茶文赏析等知识。授课形式重讲授,实践课程较少。这样导致学生上课积极性不高,且由于选修课的学生来源于不同专业,对茶叶科学中的加工、品质形成等问题难于理解,课堂氛围显得沉闷且效果不佳,更加难以发挥茶文化课程作为素养课程的文化熏陶功能。而在学院大力推行“雅课程”的素养课程改革下,笔者根据文化素养培养目标及学生听课反馈进行了课程内容调整,将课程知识解构为更重实际运用能力培养及文化素养培养的四大模块。见表1。
四个模块的教学内容,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几年的课堂实践经验可见,教学内容科学性和文化性兼具,艺术性和实用性并重,又有一定的趣味性,学生上课积极性有了很大提高,教学效果明显提升。
(二)改进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中国茶文化涵盖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范畴,虽然内容深刻、形式多样,但却是从茶叶的物质属性发展而来,从茶的药用到茶的饮用,历经千年。怎么冲泡好一杯茶,并从这杯茶中感受到深刻的中国传统文化,这是我们学习茶文化的核心。因此,在茶文化教学过程中,首先需让学生感受到茶叶品质的多样魅力及冲泡技艺娴熟带来的愉悦。在课程改革中,要以实践为基础,即茶叶的品质鉴定及茶叶的冲泡技巧是基础,学生首先感性的了解茶的感官品质,再引述出中国茶文化的文化内涵。为了充分达到茶文化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提出如下几点建议:一是通过茶文化美学讲授,引领学生了解茶文化的形式美,茶文化美学贯穿于各个模块的教学中,如茶的名称、传说、茶叶形态、香气、滋味等,这部分内容促进学生对茶文化产生兴趣;二是开设茶文化实践教学,包括茶叶品质鉴定与茶叶冲泡等内容,并建议在学校建设茶园绿化基地,让学生感受茶园的生态美,从而品味茶叶的科学美,实践教学环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带领学生亲身体验茶的科学内涵,感悟博大精深的茶道精神,逐步形成对茶文化的深刻理解,从而通过学习茶文化达到提升学生个人文化素养,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三)教师层面成立茶文化研究学会,促进师资专业水平提升。教师的人文素养不仅包括其在本专业研究的广度与深度,还表现对本民族积淀的人文精神的理解把握和高尚的行为示范上。教师是学生的楷模,高校教育更需要专家型教师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我院茶学专业的教师较少,基于这一现况,我们团队采取老带新、以科研为抓手促进专业团队建设。学院于2013年成立了茶文化研究学会,茶文化研究学会立足于广西地方茶产业经济发展,在科研上积极探索茶文化内涵,挖掘广西茶文化资源,开展茶文化研究活动,先后承担十多项茶产业课题,团队教师相互合作、互助提升,取得了不菲成果,先后?@得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及外观专利十多项。指导学生技能大赛先后获得国家级、省区级、市级茶艺技能竞赛金、银奖十多项。茶文化教学团队在科研项目的带动下,逐步形成了一支专业扎实的教学团队,师资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四)学生层面成立茶文化社团,开辟第二课堂,增加实践锻炼机会。除了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笔者及团队还在学院团委的支持下,成立了茶文化社团,开辟第二课堂,增加学生实践锻炼的机会。指导老师组织学生参加行业活动,了解茶叶营销技巧,加强学生综合素养提升。带领学生进行茶行业市场调研,了解茶叶行业各岗位人才能力需求,学生能清晰地知道茶艺师、茶叶销售人员等岗位的工作要求,在学习过程中更有针对性的掌握知识。参与学院的中外茶文化交流活动,学院每年有不少日本、美国、印度尼西亚等外国团体访问交流,学生积极参与接待及交流活动,展现茶艺,有利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在学院绿化带种植茶树,精心呵护,认知茶树的生长,体会茶叶的生产制造,感知劳动成果的喜悦的同时,还能对学校产生深厚情感。茶树不择生长环境,常采不枯,终其一生给人带来清心、健康。茶人也当以此为榜样,在有限的生命里乐于奉献自己的岁月。而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将来需要走向生产的第一线,因此在学校期间,就要做好务实与吃苦耐劳的准备,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才能扎根生产一线,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承担责任,乐于奉献自己,在推进工作的同时,让自己获得职业生涯的成长。
总之,在高职院校开设茶文化课程,有利于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促进学生民族文化自信,促进学生审美情趣的提高,促进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但在实施过程中,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应融合茶文化的科学性、文化性、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学习互动性。在教学方法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师层面,应成立茶文化研究学会,促进师资团队的构建及专业教学水平的提升。在学生层面,应成立茶文化社团,开辟第二课堂,增加实践锻炼机会。【参考文献】
[1]李宏峰.高校茶文化课程与提高学生文化素养途径分析[J].福建茶叶,2017(2)
[2]刘蕴莲,贺文婷.中国传统文化视域下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养成研究[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3)
[3]康日晖.茶文化社团在高职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商情,2012(2)
(责编 黎 原)
第五篇: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思考
摘要: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高校教育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针对园林建设和规划的基础性学科,能够有效地对园林所在地区进行科学规划,促进园林生态环境建设。在现今社会发展阶段,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的改革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性质和特点入手,挖掘出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给出针对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断进步,人民物质文化需求日益增长,对于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也随之提升。园林规划设计在现代社会中面对着广泛的需求,如何进行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改革,培养出更多相关专业性人才是亟待要解决的问题。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性质和特点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是园林专业的必修专业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园林规划设计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掌握园林设计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技术性,从而为将来从事园林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以更好地服务于园林事业的发展。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主要目的是指导学生在园林规划设计上,能够遵循科学性、技巧性和整体性的规划设计思路,充分结合所在地区人文地理的具体实际情况,进行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园林规划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园林的整体布局和园林功能的实现,这决定了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应该以实际操作为目标,教学内容以实践性为中心内容,对园林规划设计的实际操作进行教育和指导。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 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缺乏活力
在传统的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教师充分占据着教学活动的中心地位,教学活动主要以教师的教授为主,教学缺乏活力,偏向于单方面的灌输。在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很大程度依赖于教材教案的使用,没有结合实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课程不够立体丰满,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2.2 考核要求不足,难以督促学生自身能力的加强
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考核中,大多没有针对学生的学习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的考核,较多偏向于对单一知识点浅显地掌握。另外,也没有对相关知识点结合具体的实际案例进行考核。
2.3 缺少实践活动,难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中,很多学生还没有清晰地掌握园林规划设计在现实中的具体应用,难以将课程所学理论知识与现实相结合。对现实中园林规划设计的具体流程了解不足,对相关程序没有足够的认识,动手能力较差,不具备足够的实际操作能力。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改革的相关措施
3.1 建立健全科学的课程考核制度
对于教学活动的考核,应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拓宽课程考核的深度和广度,对课程考核要采取多角度的多维考核方式。根据园林规划设计的时代要求和具体要求进行考核方案的制定。另外,在考核前期,也可以敢于尝试和创新,制定相关园林规划设计方向,用于学生自身的资料收集和讨论中,例如,园林规划设计的设计风格以及设计方案等。建立健全科学的课程考核制度,能够有效促进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进步。
3.2 课堂互动式教学方式的采用
在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教学中,可以敢于尝试,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充分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园林规划设计课程有自成体系的设计艺术原理,课堂互动式教学方式的采用,旨在使设计艺术原理得到更有效的教育效果。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实际中出现的具有较好示范性和讲解性的案例进行讲解,在讲解中及时穿插相关园林规划设计的理论知识,实现理论和现实的结合。另外,也可在课后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对于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和掌握。
3.3 加强校企合作,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
园林规划设计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是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重要内容。高校应该充分团结有效力量,寻找相关的艺术设计园林规划单位进行校企合作,强强联合,不仅能够加强学生在相关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还能够促进校企双方的共同发展。结语
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园林规划设计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课程教育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在课程的改革中,应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教育改革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责任编辑 王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