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24司马光教案新人教版(推荐)
司 马 光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借助注释,正确理解每句话的意思,并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4.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临危不乱、机智勇敢的品质。重点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正确理解每句话的意思。难点:通过朗读课文,体会司马光临危不乱、机智勇敢的品质。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揭示课题,导入新课。1.板书课题。
2.“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简介司马光。
二、看图回答,初步感知。
1.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你是怎么知道的? 2.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花园是什么样的?
3.图上画了哪些人?他们在干什么?这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可以同桌互读,也可以分小组朗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分别在同桌间、小组内、全班交流检查学习情况,注意及时提醒容易混淆的字音和难写字的字形。(课件展示)3.指名朗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和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课件展示)4.教师范读课文,提示句间的停顿。(课件展示)5.学生反复诵读。
四、指导书写生字。(课件展示)1.重点指导。“庭、登”等字。
2.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板书设计司 马 光
司 庭 登 跌 众 弃 持
第2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2.导入: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文言文的特点。现在看看课文到底讲了司马光的什么故事。
二、细读理解,体会情感。1.借助注释理解课文。
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初步理解字词的意思,然后在理解这些字词意思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插图推测每句话的意思。(课件展示)2.小组交流课文意思。
3.全班交流课文意思,教师指导疑点,疏通文意。4.指名回答: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5.同伴失足落水,其他孩子的表现是怎样的?司马光又是怎样做的?(课件展示)(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6.司马光为什么会这样做?他当时是怎么想的?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课件展示)7.故事的结果怎样?小孩得救了,大家高兴吗?指导朗读最后一句话。8.如果这时大人赶来了,会对司马光说些什么? 9.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表演课本剧。
四、课堂小结。(课件展示)课文记叙了司马光小时候在同伴失足落水时,沉着冷静地用石头砸破水缸,救出同伴的故事,表现了司马光的机智与勇敢。
五、布置作业。(课件展示)搜集古代聪明机智少年的故事,读一读,将最有趣的故事讲给别人听。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是一篇文言文。在教学时,首先通过自读,让学生体会其结构及语言的特点,再示范朗读,然后借助课文下面的注释,帮助学生初步理解字词的意思。在理解这些字词意思的基础上,结合课文插图让他们推测每句话的意思。然后再通过反复读课文,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这样,以读代讲,学生感受深刻,效果良好。
课后习题答案
第1题:(朗读停顿示例)儿∕得活。
第2题:(提示)用自己的话讲故事,要抓住故事的主人公——司马光;故事的起因——一个小朋友玩耍时不小心掉进了大水缸;故事的经过——别的小朋友都慌了,只有司马光沉着冷静地想办法救人;故事的结果——落水的小朋友得救了。要把以上故事的要素讲清楚。第3题:这篇课文是古人写的文章,很多词语的意思和现在不一样;这篇课文很短,只有几句话,其他课文较长;这篇课文下面还有一些词语的注释,其他课文一般没有。
第二篇: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24司马光教案2新人教版
司马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②掌握重点字义,理解课文的意思。③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司马光的聪明智慧和仁爱之心。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字义,理解课文的意思。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背诵课文。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的聪明智慧和仁爱之心。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同学们,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悠久的民族文化,有传统的民族美德,有浩如烟海的文化艺术瑰宝。古代的很多东西都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记载下来的。学习一点浅显的文言文,可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简单的文言文《司马光》,看看这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老师还要告诉你们学习文言文的诀窍,就是古人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现在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板书课题。(板书课题)
2.简介司马光。
“司马”是个复姓,“光”是名。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汉族。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
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司马光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
3.学法指导。
同学们,学习古文也要有一定的方法,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一种学习古文的一般方法,那就是先认认真真读课文,多读几遍,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再对照注解,试着读懂每句 话,然后用自己的话说说全文的意思,最后说说自己读了以后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试着把课文读一读,要求读准字音,若有读不准的,请画出来与同桌交流。
2.大家在读好字音的基础上,再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并读给同桌听。
3.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哪?(指名读、自由读)
4.教师板书易错字,生齐读易错字。
5.再自由读课文。
6.齐读课文。
7.同学们,要想读好古文,还需要注意节奏,要语速适中,停顿恰当。先听老师范读一遍,特别要注意节奏。(配乐范读)
8.好,请同学们自己按照这个要求,试着读一读。
9.谁愿意来读一读?(生评价)
10.谁愿意和他比一比?
11.还想读吗?好,咱们一起读,可以吗?(齐读课文)
三、理解文意
师:不错,大家真了不起,这么难读的文言文你们都读得这么棒,那老师还要考一考你们,看看能不能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
1.请同学们逐字逐句看书,先自己结合注释、联系上下文、利用工具书或图文对照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然后小组合作交流,不懂的问题记录员作好记录。(小组讨论)
2.生开始自学。
3.对于刚才的学习,你们还有什么疑问请提出来。(指名说不理解的地方,师生互评。)4.检测。
各组选派代表,我来考考你们,能不能用你们自己的话来讲讲对每句话的理解。好,理解得真不错,现在带着你的理解,再读古文。
谁愿意来读一读?注意读的节奏、语气和速度。
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1.我们读了几遍课文,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们能说说在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事情发生后,其他人是怎么做的?司马光是怎么做的?
2.从司马光砸缸救友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词语或句子感受到的。3.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可以不受文体限制,加上自己丰富的联想和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想象。
司马光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真是让我们佩服。请根据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尝试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去体会司马光的沉着冷静、肯动脑筋。(生自由练读)
5.背诵课文。
从你们的朗读中,老师听出了你们对司马光的佩服。虽然全文只有短短的30个字,却给我们讲述了一个生动的故事,这就是文言文的魅力所在。想背这篇文章吗?
(1)生自由练习背诵。
(2)指名背诵。
6.总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不仅体会到了文言文的魅力,还要向司马光学习,做一个遇事沉着冷静、肯动脑经的人。
五、拓展延伸
1.假如你当时也在场,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2.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同桌或朋友听一听。
板书设计:司马光
众皆弃去
沉着
机智
光持石 击
第三篇: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24司马光教案1新人教版
司马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②掌握重点字义,理解课文的意思。③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司马光的聪明智慧和仁爱之心。教学重点:
掌握重点字义,理解课文的意思。能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
学习司马光的聪明智慧和仁爱之心。教学方法:
1.品读法。2.点拨讨论法。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搜集文言文的有关知识。教学过程:
一、图片导入
(图:司马光砸缸)
1.看见大屏幕上的这幅画,大家会想起哪个故事呢?生:司马光砸缸
2.对,这个故事最早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记录在我国元代的一本历史书——《宋史》里面,(板书:文言文)也叫做司马光救友.请大家齐读课题——《司马光》。
3.同学们在课前都进行了预习,应该通过各种途径搜集到了不少资料吧!你了解到了文言文的哪些知识?知道它有什么特点吗?(提示:简、韵……)
二、初读课文
1.同学们的预习完成得不错。现在,请先自读课文,希望大家遇到生字词能多读两遍,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吧!
2.课文比较短,请大家再读一遍.这次试着读出停顿,读懂句子。3.看大屏幕,把本课生字读一读,每个生字读两遍。4.生字解决了,谁能把这篇古文给大家读一读?(抽读)
请其他同学注意听,如果他有什么地方读得不够好,等会儿提提意见。(学生点评)5.刚才几位同学都能做到“音准”,“文顺”,但老师觉得你们的停顿还掌握得不太好。现在,请听老师的范读,可以拿出铅笔,一边听一边体会,哪里该断句,哪里该重读,作上记号。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6.这次,请大家跟着老师小声读,看作下的停顿和重音的记录是否合适。
7.现在的感觉和刚开始自己读不一样了吧?古文啊,就是要慢慢读,反复读,才能读出味道来!再试试……(齐读)
三、看注释,自解句意文意
大家的课文都读得很不错了,下面我们来看看这则文言文是什么意思。
出示自学指导:小组同学一起,结合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不理解的做上记号,向老师提出。(5分钟后,比一比哪一小组讲得好。)
1.小组合作学习。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全班同学交流不懂的字词。
2.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意思的说法不求完全一致,但求主要意思不错。学生说不准,教师予以点拨。
3.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说全文大意。
4.讲故事比赛。
四、朗读课文,感悟人物
下面我们一起感悟课文。出示自学指导:
1.课文里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
2.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光持石击瓮破之)
3.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怎么想?
4.砸缸的结果怎么样?
5.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学生交流、反馈,反复朗读,理解感悟。
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的这口缸砸得好!
6.当堂训练
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你想对他说什么?写下来。
五、总结文言文学法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学习文言文的哪些好方法?
六、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我懂得了:我们不能到危险的地方玩耍,遇到危险时,我们要急中生智,动脑筋想出好办法……)
七、拓展延伸
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会想办法,所以后来他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写下了著名的《资治通鉴》。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话,课后就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一读吧。板书设计: 司马光
众: 弃
去
文言文:简 光: 持
击
破
(沉着 勇敢)
韵 儿: 得
第四篇: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教案
29、掌声
教学目标:
1、认识“麻、症”等10个生字。会写“愿、姿”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掌声、文静、愿意”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培养阅读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学会尊重别人、关爱别人。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生字卡片等。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每个人都听过掌声,有些掌声是你给别人的,有些掌声是别人给你的。掌声响起来,你的心情怎样?(让学生自由说说)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出示课题:“掌声”,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①学生一读课文(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生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句子读顺畅。
②学生二读课文(和同座合作读),可以每人读一节,互相指正读错的地方。
③学生三读课文(指名读或开火车读),每人一个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不足。
④学生四读课文(默读),想一想:课文围绕掌声讲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精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变化 ①屏显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内容,让学生自由读,读后说说英子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②屏显课文的第四自然段内容:指读,读后让学生说说这时的英子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联系第一自然段,理解“忧郁”的意思。)
③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和第四两个自然段。④课文读到这儿,你有什么疑问呢?
引导学生提出: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呢?这个问题提出来之后,可作为下一阶段学生自主阅读的目标。培养学生边读边疑边悟的能力。
四、指导认字和写字 ①屏显本课的生字。
②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识记要求认识的字。
③引导观察要求写的字。重点探讨“姿、势、吞、烈、普”这5个上下结构的字的写法。教师板书给学生看。
④学生练习写13个字。及时展示学生写的字,进行评价、指点。
五、拓展活动
学生继续搜集有关反映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关爱的名言或谚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明确阅读目标 上节课同学们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英子为什么会有这么大变化的呢?)
二、精读课文,自己释疑
①学生自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带着以上的问题自读自悟。要求学生在文中勾勾画画,可以适当地写一点读书感受。②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提出讨论的要求:
人工明确:组长负责,确定代表小组发言的人。人人参与:要求每一个人在小组内都发言。③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发言,其余成员可以补充。
学生发言的要领主要是认识掌声对英子的帮助,谈从两次掌声中体会到了什么。
④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a.学生自己先练读。
b.然后展示朗读水平,可以进行赛读,挑战读。
学生读后,组织学生进行评议,哪个地方读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三、拓展延伸,加深认识
①屏显英子信的内容:“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次掌声,因为它使我明白,同学们并没有歧视我。大家的掌声给了我极大的鼓励,使我鼓起勇气微笑着面对生活。”
a.学生齐读这段话。
b.联系全文谈谈对这段话的理解。
②生活中,你得到过掌声吗?当时有什么感受呢?你给过别人掌声吗?当时又是怎么想的呢?
③学了,又谈了那么多,还想对自己或别人说些什么呢? 板书设计:
29、掌声
英子
默默地
早早地
最后
不愿意
快乐
说笑
跳舞
有勇气
鼓励
尊重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教学目标:
1、认识“锤、堵、获”3个字。会写“育、瓶”等13个字。能正确读写“成功、实验”等1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课件、挂图、生字词卡片。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为什么要做这项实验?什么人在做呢?又是怎么做的呢?为什么实验能取得成功呢?
二、初读感知
①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画出生字新词。②学生再读课文,用笔画出不容易读准、读好的词句,然后反复练读,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三、精读感悟
①学生自读课文,想一想刚才提出的问题,你有哪些已经解决了? ②组织学生交流已经解决的问题。主要交流以下三个问题:
四、识字写字
①课件出示本课的生字。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住这些生字。②指导观察要求会写的字。③学生写字,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一、继续精读感悟
①这篇课文你还有哪些问题已经理解了?
②重点引导讨论“实验为什么能取得成功”这个问题。a.4人小组讨论。
组长负责整理本组的意见,代表小组进行全班交流。b.全班进行交流。
学生要抓住重点语句,如: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谈自己的看法。通过交流认识到,实验成功的主要原因,一是小女孩具有舍己为人的精神,关键的时刻首先想到的是别人的安危;二是三个学生有合作精神。互相配合得很好。
③让学生再质疑,再释疑。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①学生先试着自己读一读。注意体会不同人物不同的语气。②小组内合作读一读。
③各小组毛遂自荐来读,其他小组进行评议。
二、拓展活动
请你写几句话来赞美一下课文中的这位小女孩。写好后和同学交流,也可贴在班级的黑板报上。
板书设计:
30、一次成功的实验
井口小
有次序
获得成功
有了危险
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31、给予树
教学目标:
1、认识“予、圣、诞”等10个生字。会写“予、担、宽”等12个字。能正确读写“给予、试探、心意”等2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培养阅读能力。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词卡片、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学生看录像(或图片),了解圣诞节。
2、谈话:你了解圣诞节吗?
3、出示课题。今天我们来读一篇发生在圣诞节前夕的感人故事,齐读课题:“给予树”。
4、理解课题。“给予”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这个题目的呢?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按要求把课文读两遍。
要求:a.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b.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c.把自己不懂的词句画出来与同学讨论。
2、检查读书情况。
a.出示下列词语,读一读,记一记。
给予 试探 心意 祝福 甜蜜 担心 宽裕 前夕 提醒 兴高采烈 立即 卡片 盼望 拥抱 仁爱 同情 体贴 如愿以偿
b.指名读课文。
提示学生:认真听读,注意发现读错或读得欠通顺的句子,评议时提出来。
3、学生讨论: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生自主再读课文
教师提出自主阅读要求:请你认真读读想想,看看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可以用笔在课文上画画写写。下节课我们来讨论交流。
四、指导写字
1、屏显要求会写的12个字,先读读,再组词。
2、请学生做小老师,指导写字。
这12个生字,你哪个字写得最好?请你上黑板在田字格中板演给大家看,再谈谈写好这个字的经验。
3、学生写字写词。
先把生字写两遍,再把词语表中列出的本课词语抄写一遍。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词语。听写后同座互相批改。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二、交流感悟
1、组织学生交流上节课自主阅读的感受。你对哪些内容最感兴趣?又有什么感受呢?
2、教师相机出示以下句子,引导学生体会。
a.回家途中,孩子们兴高采烈。你给我一点儿暗示,我让你摸摸口袋,不断让别人猜测自己买了什么礼物。只有八岁的小女儿金吉娅沉默不语。
可引导学生抓住“沉默不语”来质疑、释疑。
b.让学生充分地读第四、五自然段,感悟金吉娅善良、仁爱的品质。
3、交流不理解的问题。师生互相合作释疑。
三、总结全文
读了这篇课文,你一定很感动,请你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四、布置作业
1、抄写自己喜欢句子。
2、如果你是那个小女孩,一定非常感激金吉娅,请你替那个小女孩给金吉娅写几句感谢的话
板书设计:
31、给予树
哥哥姐姐
金吉亚
兴高采烈
沉默不语
美好的礼物
善良
仁爱
同情
体贴
32*、好汉查理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善良、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导语。善良、仁爱的金吉娅同情、体贴一个陌生的小女孩,向她献出了爱心。这个只有八岁的小女孩给我们带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再来学习另一个感人的故事。
2、读题:“好汉查理”。“好汉”你是怎么理解的?读了这个题目,你还想知道什么呢?
二、初读感知
1、学生听课文录音,激发朗读的兴趣。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3、检查读书情况。
4、讨论交流。
三、再读质疑
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内容。
2、初步释疑。
对于一些浅显的问题或不大重要的问题,引导学生相机解决。最后提炼出以下两个问题作为重点探讨的问题。
a.查理有哪些变化?
b.查理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变化?
四、读悟交流,感受查理的变化
1、查理有哪些变化?你找到了哪些句子?
2、教师相机出示句子让学生谈感受:
五、练习有感情朗读
可以自由组合,分角色感情朗读。
六、拓展练习
1、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2、镇上的人后来会怎么评价查理呢?请你发挥想象,写出人们对查理的评价。
板书设计 :
32* 好汉”查理 调皮
爱搞恶作剧 有礼貌
自信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2、奖别人。
3、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
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通过具体的事情,真诚地夸教学重难点:
启发学生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4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题。
教师结合本堂课上两位学生的实际由衷地进行夸奖,让被夸奖的同学谈谈感受。
学生交流自己受到的最难忘的一次夸奖以及当时的感受。
二、讨论明法。
引导学生联系前面的例子讨论:应该如何夸奖别人。
三、分组交流。
可按教室自然组分成四组。先想想小组里每个同学的长处,再用具体的事情来夸一夸组里的同学。注意小组里的每一个学生都要夸奖同学,每一个同学也都要被夸奖到。
四、全班交流。
五、填写“成长卡”。
成长卡上分四栏:“教师说”“家长说”“同学说”“自己说”。同学间交换填后两项。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交流一下这一学期来自己的习作写了些什么?教师对学生的习作态度、习作成绩充分肯定、表扬。
二、交流拓展
a.你有——哪些很想和别人说说的?人、事、景或物都可以,不受任何限制。
b.范例引路。
请学生,把自己想要告诉别人的内容具体说一说,要把内容说清楚。
引导其他学生讨论:哪些地方说清楚了,是怎么说清楚的;哪些地方还没说清楚,应该怎样说清楚?
注意:教师要选择有代表性的内容作为例子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掌握一般方法。
三、学生自选内容进行习作。
四、选取部分习作朗读交流,互相议议优点和不足,提出修改意见。
五、学生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然后誊抄。
第三课时
一、我的发现
1、出示“我的发现”中的列出的词语。引导学生认真读读,再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②指名读词语,纠正读音。
2、互相交流: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词语都是ABB式。这种形容词的重叠式,一般表示程度加深或带有某种感情色彩。
3、指导朗读,通过读体会这样重叠的表达效果。⑤拓展积累。
二、读读背背
1、请学生捧起书,借助拼音,反复练习,把韵文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试读。
3、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进行范读和指导。
4、怎样理解这几个句子的意思?
5、自由朗读,熟读成诵。同座互相检查背诵。
三、课外扩展
有条件的,再找《三字经》读一读,以后背给大家听。
第四课时
一、读读记记
1、自读“读读记记”中的词语,读准带拼音的字的字音。
2、同座互相检查是否能读正确。大致说说词语的意思。
3、分类记忆这些词语。
二、趣味语文(猜字谜)
1、仔细看看谜面,你能猜出谜底是什么字吗?(是“口”字)
2、说一说,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3、请同学们在搜集的字谜中,选一个让大家猜猜。
4、试着编一个字谜。独立编、合作编均可。
5、交流,并评选星级字谜。
根据所编字谜的准确和巧妙,评选三星级、四星级、五星级字谜。
第五篇:优质 三年级语文第八单元教案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1.会认8个生字。
2.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教学重点:背诵两首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的故事。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牛郎织女(包括乞巧节)和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及其它神话故事。教师:牛郎织女和嫦娥奔月神话故事的课件(展示故事主要情节,并教师配说对白。见后)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
2.背诵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牛郎织女故事。教学过程:
一、读本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学习内容。(板书:神话故事、民间传说)
二、了解“乞巧节”,学“乞”。
1.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学习29课古诗两首的第一首,齐读“乞巧”(“乞”三声,区别乞——气)
2.通过课前搜集的信息,你了解“乞巧”吗?(四人小组交流、抽说、补充。见124页)
三、读诗,(学“霄”),讲牛郎织女的神话故事,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
1.自读,齐读诗。2.学“霄”(“霄”夜。上“雨”字头,下“肖”)3.诗中讲了一个什么神话故事?(板书:牛郎织女)4.生用课前搜集的资料讲故事。
① 四人小组交流、补充(可用图书),教师参与交流补充。② 抽讲,其他学生可补充。
③ 出示课件牛郎织女神话故事画面,师说白。见后 ④ 每位学生自己讲讲故事(再出示故事课件)
5.出示简笔画 天上的星星是不是真有这样的故事?(板书:古人的丰富想象)
四、读诗,理解大意。
1.根据故事和信息自读理解诗意,小声说话。2.四人小组交流,师参加。
3.抽说,其余补充(一年一度的七夕(即乞巧节)又到了,这天夜晚,家家户户的人们抬头望无际的夜空,只见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见了。家家好在乞巧节时望着秋月,穿针,向织女乞取智巧。)4.读诗、背诗
① 齐读
② 比赛朗读(男女生)③ 同桌互读 ④ 齐读
⑤ 背(提示:根据第1、2句意)a.自背 b.互相抽背 c齐背
五、拓展
你还知道什么神话故事,讲给同学听听。
资料:织女是天帝的孙女,她心灵手巧,能织出五彩的云锦。织女和牛郎结为夫妻后,织女再也不给天帝织云锦了,天帝用天河将她们夫妻隔开,只准每年农历七月七日在鹊桥相会一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生字。
2.背诵诗,体会诗中丰富的想象。3.能用自己的话讲讲嫦娥奔月的故事。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讲嫦娥故事,体会丰富的想象。1.这节课,我们学习第二首古诗《嫦娥》。齐读课题。2.根据课前搜集的信息资料讲故事,体会丰富想象。
① 四人小组交流(出示资料)讲故事,师参加。② 抽讲,其余补充或教师补充。
③ 出示嫦娥神话故事课件(师配说白,见后。)④ 每生自己讲讲(再次出示课件)
⑤ 从这个神话故事,你体会到什么?(板书:丰富的想象)
二. 学诗及生字
1.读诗 注意生字读音 2.自学生字、抽说音形义。“烛”(翘音,生活中见到的蜡烛,所以“火”字旁,右“虫”。)“晓”(天快亮时,左“日”旁,右“尧”右上没一点)3.学诗
① 根据课前预习自学诗意,四人小组讨论,(讨论交流不懂的地方),教师参与。
② 抽说,师生一起根据上下诗意和信息理解诗意。(启发:“第一句”长河渐落晓星沉可知是人间。“云母屏风烛影深”屏风上映着烛影,说明是夜晚。)
诗意:烛影映在云母屏风上,快天亮了,主人公都没入睡。不由想到,嫦娥眼望着碧海青天,夜夜心情孤独,猜想嫦娥应该后悔吃了不死仙药。③ 读诗、读诗
a.自读 b.互抽读 c.齐读 d.背
三. 拓展 课后搜集其它神话或明间故事,准备园地八故事会讲。资料:仙人嫦娥来到人间后怕死,丈夫羿经过千辛万苦到西王母那里要了一粒不死仙药,西王母叫他们夫妻吃了长生不老,嫦娥不想当凡人想成仙,就把灵药一人吃了,她立刻飘起来,朝窗外飞去。丈夫羿飞回急得喊起来,嫦娥身不由己越飞越高,后悔不该私自吃了药。飞到南天门她怕嘲笑,就转身向月亮飞去。月亮里有一只玉兔,一棵桂花树和一只蟾蜍,她感到很冷清,很后悔,许多年后,吴刚被罚到月亮砍桂花树。现在,玉兔、嫦娥、吴刚还住在月亮里。不信,你朝月亮看看。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两首诗 2.说诗意
二、讲讲另外的神话故事(四人小组)
三、写字
1.自己分析音形义(行用学过的方法分析)2.抽说易错,应注意的地方
区别乞——气 “晓”右上角不要添一点,“霄”上扁,盖住下。区别偷——愉 3.写 4.评比。
四、作业:回家听写。
30.西门豹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管理、田地、人烟稀少、老百姓、眼睁睁、旱灾、迎接、徒弟、扑腾、提心吊胆、渠道、灌溉、收成”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教学重点: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教学难点: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西门豹的民间故事资料
教师:做西门豹惩治巫婆和官绅的课件。生字词课件
巫婆头饰,化妆胭脂、口红。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管理、田地、人烟稀少、老百姓、眼睁睁、旱灾、迎接、徒弟、扑腾、提心吊胆、渠道、灌溉、收成”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读课题,说说理解(战国时期魏国的官)
二、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范读课文(要求:听清楚生字音)2.自读课文,说说生字音形义及词义。
3.四人小组讨论生字音形义及词义(要求:互帮)师参与。4.出示课件生字词,抽说音形义及词义。旱灾:长时缺水造成庄稼死亡。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5.读生字新词
① 齐读 ② 抽读
③ 去掉音节齐读
三、提出不懂的词,合作解决。邺:古代地名。开凿:大孔挖掘。
灌溉:把水输送到田里。
四、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各层次意思。(给一定时间读书)2.四人小组讨论,教师参与。
3.抽说:根据课文内容,师生共探讨评议。(板书:发现灾情——调查——惩治——开渠)
4.齐读课文(注意目标1中词语读音,出示课件,指导)
第二节
教学目标:
1.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2.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知道了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了西门豹被派去治灾,他调查弄清了原因,除害,开渠。下面,我们来仔细阅读课文,从西门豹的言行,看看他是怎样的人。
二、阅读课文,从西门豹的言行,了解西门豹的品质。
1.自读勾出西门豹说的话及行动,想想表现了他什么品质?(给一定读书时间)小声说说。2.研究(四人小组),教师参与。(根据课文)3.探究(全班教师根据课文)。4.读课文
① 自己有感情地朗读课文。② 同桌分角色朗读课文。③ 有感情齐读课文
三、表演课文
1.自己选伙伴组小组练习表演,师巡视发现表演好的。2.选小组表演。
四、拓展
回家搜集一些民间故事,准备讲给同学听。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2.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受到破除迷信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读课文。
二、写字:
1.四人小组说说易错字或要注意的地方。2.抽说
区别:淹——掩 官——管 早——旱 姓——性 注意:睁(目字旁)溉(右边“既”)3.书写
三、作业:回家听写。
板书设计: 善于调查研究
有智慧,讲策略
30西门豹 破除迷信,尊重科学
为民办实事
31.女娲补天
一、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等15词语。
2.能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3.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点: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等15词语。
2.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二、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轰隆隆”等15词语。2.能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一、开课激趣导入:
小朋友,我们每天抬头看着蓝蓝的天空,广阔无比,博大的宇宙,深不可测,你们会想到些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女娲补天。(板书课题)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读课文,勾画生字词。2.小组自学,看谁的方法好?
3.交流汇报(熟字带生字,加减或替换偏旁,字形比较)
冶——治(读音、字形)多音字“挣”课文中读zhēng,不读zhèng,“燃、熄、炼”注意写法、字意。
三、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大意。
1.抽生读自己喜欢的段落。2.讨论: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师归纳:课文讲的是古时候女娲为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中的人们,冒着生命危险补天的故事,赞扬了女娲的勇敢,善良的品质,和不怕危险、甘于奉献的精神。
四、布置作业:写生字、抄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复述故事,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
2.学习女娲为了拯救人类不怕危险、不怕困难、甘于奉献的精神。
一、复习巩固。
1.听写词语。
2.朗读课文、说说故事大意。
二、继续学习新课。
1.感悟故事的神奇:围绕课文后“女娲真了不起!”展开讨论。
天空塌露悲惨景象
求雨神熄灭天火(勾画、讨论)突出女娲的神力 造船拯救人们 神火冶炼五彩石
2.找出表现女娲补天的艰难的词语。
三、积累优美生动的词句(勾画、理解、抄写)
1.天塌情景叠词的运用(轰隆隆、一道道、黑黑的、熊熊大火等)。2.冶炼五彩云石动词的运用(找、挖、放、炼、化、装、端、泼等)。
3.结尾段抒情、流畅、余味深长。
四、在熟读基础上进行复述。
1.熟读课文,记住故事情节,板书回忆。
2.教师示范部分或全篇,用自己的话,不背全文。3.给同桌讲故事,尽量详细,清楚明白。
32.夸父追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体会神话传说的神奇。2.交流从故事中得到的收获。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教学重难点:1交流从故事中得到的收获。
2.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教学过程:
1.谈话引入:
同学们都喜欢听民间神话故事和神话传说吗?你们都听过那些故事?如:盘古开天地、嫦娥奔月等,今天,我们要阅读一篇我国最早的著名神话之一——夸父追日,讲的是夸父追赶太阳,长眠虞渊的故事,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光明的向往,以及征服大自然的雄心壮志。
2.课题上带有“※”这样的课文我们以前学过,学这种课文有什么要求?(这是略读课文,要求采用各种方式学习,读懂故事大意„„)现在我们继续用这方法来学习这个故事,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哪些地方有趣,哪些地方感人,还有什么疑问 3.读课文,自学生字词,抓住主要内容。
① 查字典、词典、细读课文。
② 围绕夸父追日的故事,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分三部分)
一⑴:写夸父为什么要追赶太阳(勾出夸父心中所想的词句)
二(2—4):写夸父追赶太阳,最后长眠在“虞渊”的壮举。(从夸父追赶的过程中,体现出什么精神?)三(5)写倒下的夸父变成一座大山,手杖化作桃林。(大山和桃林表示什么?)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夸父虽心想事未成,但夸父自强不息,顽强拼搏地民族精神十分可贵。激励人们精神百倍,奋勇前进,去完成夸父未竟地事业,使夸父的精神世代相传。5.感受神话的想象和神奇。
课文通过丰富又夸张的想象,把神奇地地方具体化了。在文中找出来:
“一眨眼就跑了两千里”形容夸父跑的速度快。“霎时间两条大河都给他喝干了”,形容口渴,为了解渴。
6.布置作业:指导课后小练笔。
语文园地八
教学目标:
1、口语交际:让学生了解神话、传说故事的神奇。积累优美生动的词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2、习作:能展开想象的翅膀,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一定的条理,编写神话、传说故事。
3、我的发现:让学生从发现的角度区别形近字,增强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4、日积月累:了解成语构词方式、歇后语的类型,丰富学生的语言和表达能力。
5、成语故事:引导学生借助字词典等工具,学习成语,读懂故事,理解寓意。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教学“口语交际” 第二、三课时:“习作”教学 第四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教学过程:
一:教学“口语交际”
1、教师引入:这个单元,我们学习了《西门豹》《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几篇神话、传说故事,体会到神话、传说故事的神奇,优美生动的情节。你还知道或读过哪些神话和传说?今天,我们开展一个故事会,自己选一个故事,给大家讲一讲。
2、分小组互相介绍:每人介绍一个,讲的故事要有一定的顺序,把故事内容讲清楚,听讲的同学要认真。
3、小组评议:谁的故事最吸引人,讲得清楚、有条理,情节生动、有趣?
4、评出小组的“故事大王”,帮助同学修改故事,讲得更生动。
5、全班交流,评出班级的“故事大王”,对积极发言、口语交际有进步的学生加以鼓励。
6、教师总结:神话、传说故事是我国文化的一部分,它表达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课后我们可以再选一些故事读一读。
二、教学“习作”
1、教师:上一节课,同学们互相介绍了自己了解到的神话、传说故事,被神奇的故事所吸引,如果你是神话、传说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你想变成什么?这节课,就给你一次“变”的机会,展开想象的翅膀,围绕“假如我会变”,变成任何人、任何物,编一个故事。
2、明确习作要求:
(1)指明学生说说想象应从哪些方面去想,想些什么?(2)教师补充:
想象要大胆,可以异想天开。想象可以不拘形式,可以是古今中外的,也可以是未来的,还可以是自己设想的。
例如:你可以变成纳米医生到人体内旅行;可以变成神鸟守卫美丽的大森林,可以变成火星居民离开受污染的地球,并加倍珍惜火星清洁美丽的环境等。(3)习作方法指导:
以《女娲补天》为例,讲清习作的方法。叙述故事时要有一定的顺序。故事中要有人物的真情实感。
叙述故事要具体,特别是个别情节要写清楚。表达的方式可以多样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3、学生自己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交流习作:选出写得好的习作,说说好在哪里?全班交流。
5、教师选出有特色的习作讲评。
6、学生根据自己的习作修改,同桌互改,提出修改意见。
7、举办“假如我是XX”主题班队会。
三、教学“我的发现”
1、学生自由读词语。
2、教师指名读词语,注意正音。
3、结合词义,说出带点词的意思。
4、思考:你发现了什么?带点的字有部分部首与偏旁相同,但字与字读音不同,意思完全不同。
5、学生举例说说自己的理解。如:“归”与“旧”;“狠”与“狼”。
6、小结:注意区分形近字,正确书写。
四、教学“日积月累”
1、学生读“读读写写”“读读背背”
2、交流: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横排是数字式成语,第二横排是ABAC式,第三横排是AABB式,第四横排是反义词形式。
3、你在课外还能收集到这几种形式吗?试一试。
4、读一读,记一记。“读读背背”
1、读一读,你发现这些词和我们学过的词形式上有什么区别?
教师讲解:这种形式叫歇后语,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比喻,后一部分是解释,也就是全句意思的所在。
2、学生结合前部分的故事,理解后部分的比喻。
3、读一读歇后语,你还发现本次出现的歇后语前部分的特点吗? 教师:前部分全是历史故事或神话故事。
4、找一找,哪些是历史故事,哪些是神话故事?
5、课外收集歇后语。
五、教学“成语故事”
1、教师引入: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些成语故事,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个有趣的成语故事。
2、学生自由朗读故事。
3、引导学生借助字典等工具书自学成语,理解喻义。
4、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举例说说自己对这个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5、作业:抄写、背诵“日积月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