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和长方体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时间:2019-05-12 19:11: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火把节和长方体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火把节和长方体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第一篇:火把节和长方体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由此建立表面积的概念。

2、能根据现实情景和信息,通过动手操作、小组合作、观察思考等方法,去探求长方体的计算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探求意识和探求能力。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并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数学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长方体的表面积的意义,建立表面积的概念。教学难点:掌握长方体的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流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复习长方体的特征。

师:同学们,我们上节课已经认识了长方体,知道它们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那么它们都有哪些特征?

生: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8个顶点,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2、师:同学们说得真好,都已经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那么今天我们继续来研究长方体,一起来探究一下长方体的面。

二、实践操作、探究新知

1、教学长方体表面积的概念。

师: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长方体纸盒,昨天同学们回家也都做了一个,刚才我们说长方体有6个面,他们分别是,(边说边指),那么如果我们沿着长方体的某些棱剪开,再展开,会是什么形状呢?

接下来学生动手剪(强调要求)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展开后,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原来的立体图形变成了平面图形。生:我发现长方体展开后还是由6个长方形组成的。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课件演示(实物展开后贴在黑板上)

师:同学们,你们现在还能像课件中一样找到刚才指出的前面吗?后面又在哪里呢?你还能找出上、下、左、右分别在什么地方吗? 生:能。

师:那么请你们在自己的长方体展开图中标出上、下、左、右、前、后。师: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我们知道长方体有6个面,哪些面的面积是相等的? 生:前后面,左右面,上下面是相等的。师:为什么?

生:长方体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2)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同桌合作)

生:上、下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长和宽,每个面的面积是长x宽;前、后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长和高,每个面的面积是长x高;左、右每个面的长和宽是长方体的高和宽,每个面的面积是宽x高。

师:同学们,像这样我们把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长方体的表面积。(板书:表面积)(2)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师:那么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呢?

小组合作:1,先独立思考,记录下自己的方法。2,小组内交流,探讨哪种方法更简便。学生作业展示:长x宽x2+长x高x2+宽x高x2 或者(长x宽+长x高+宽x高)x2 分别解释 教学例1。

出示例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课件出示)问题:要求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什么? 生:实际上就是求这个长方体包装箱的表面积。根据上面咱们总结出的公式来求一下表面积

方法一:0.7×0.5×2+0.7×0.4×2+0.5×0.4×2=1.66(平方米)方法二:(0.7×0.5+0.7×0.4+0.5×0.4)×2=1.66(平方米)

(3)通过刚才的操作与例题,你觉得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需要哪些条件,又该如何计算呢?归纳总结

三、深化提高,综合应用

1、完成教材第25页练习六的习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2、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

(1)指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让学生发现本题中“没有底面”这条信息很重要。(2)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

四、归纳知识,总结学法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在这节课学习过程中,你有什么收获或深刻感受和老师、同学说说。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反思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这部分内容,是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它是在学生认识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基础上教学的。学习的难点在于,学生往往因不能根据给出的长方体的长、宽、高,想象出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以至在计算中出现错误。我在设计《长方体的表面积》一课时,主要是沿着什么是长方体的表面积——怎样求长方体的表面积——归纳总结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一条线来让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获得了新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意识。教学时,我拿出一个用硬纸包好的长方体,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包装这个长方体纸盒需要用多少硬纸吗?你能求出来吗?再把包装纸展开,让学生注意观察展开前长方体的每个面,在展开后是哪个面。为了便于对照,引导学生观察点出长方体的上、下、前、后、左、右6个面,进而说明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就是长方体的表面积,然后出示问题:

1、长方体的6个面可以分为几组?每组有几个面?

2、各组的长和宽分别是长方体相对应的长、宽、高的哪个长度?

3、你能总结出长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公式吗?出示后我马上组织同学们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并汇报讨论结果,从而归纳出:可以分为3组,每组2个面,上下面一组,左右面一组,前后面一组,上下面的面积=长x高x2,左右面的面积=宽x高x2,前后面的面积=长x宽x2,长方体的表面积=长x高x2+宽x高x2+长x宽x2,之后再着重通过实物演示强化学生记住长x高、长x宽、宽x高各是长方体的哪个面。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的表面积公式后,教师就举出一些长方体实物,给出长、宽、高,引导学生运用公式计算长方体的表面积。为了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我设计了多个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素材,如要制作一个电视机罩需要多少布、制作一个金鱼缸需要多少玻璃、一个牛奶盒要包装四周需要多大的包装纸等等,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思考到底要求哪几个面的面积总和,然后选择有关数据进行计算,灵活解决实际问题。但在本节课我也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

1、在认识概念这个环节是没能留给学生动手实践的空间和时间,以致学生对概念理解不深。

2、老师的激励性语言较少,所以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长方体的表面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火把节》教学设计及反 思

教学目标

1、认识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积累“激情四溢”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了解彝家火把节的来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通过搜集相关的彝家火把节的图像资料感爱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 有的民族风情。

5、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帮助学生有自读、品 读、有感情朗读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感知、理解。

6、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教学重、难点

⑴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⑵了解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赞扬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 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优良美德。

教学时间2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积累词语。

2、全作探究整体把握盲文内容理清文章的条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1、词词卡片。

2、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搜集彝家火把节的图片及过火把节的一些情况。

2、自读课文自学生字默读思考课文是分哪向部分写的你是根据什么划分出来

二、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哪些节日说说过节的情况和心情。

2、我国有56个民族很多民族都有自己特有节日我们今天就去参加彝族的火把节 吧板书课题。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写了哪几部分内容。

3、课文写了火把节的哪几个场面

四、细读课文理解感悟。

1、读了课文你对彝族火把节有了哪些了解

2、你最喜欢哪些场面说说自己的感受。

3、说说彝族火把节的来历了解了这个传说你想到了什么相互交流。

五、有感情朗读课文。

1、采取个人读、小组读、指名读等方式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朗读你最喜欢的段落展示给大家听。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2、进一步搜集彝族人民过火把节的资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描写的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感受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

2、了解彝族火把节的来历理解火把节的纪念意义交流关于火把节的传说的感想。

3、总结课文赞扬彝族人民的优良美德。

教具准备火把节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1、听写课后“读读写写”词语。

2、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谈话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不仅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还强烈地感 受到彝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节课就让我们和彝族人民一起欢度火把节感受火把节热闹场 面感受彝族人民的民族风情。

二、品读词句想象场面

一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⒈教师为了欢度火把节人们要做好充分准备。彝家人做了什么准备请同学们用 横线画出来读一读。

⒉学生在文中画出。

⒊集体交流

⒋有感情计朗读第一部分。指导读地热情、盼望、兴奋的语气

二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⒈教师课文描写了火把节哪几个场面你最喜欢哪一个画出来读一读想象当时 的情景说说自己的感受出示图片或演示文稿

⒉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想象场面。

⒊交流反馈

课文描写了彝家人在过火把节时穿上节日盛装准备节日饭菜、斗牛、摔跌、点火把、围着篝火跳舞等五个场面。

⒋学生一起读一读这些有关的句子。

⒌小结彝家人的火把节真是太有意思了让我们感受到了彝族的民族风情。

三学习课文第三部分 ⒈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第三部分讲一讲这个传说、。从关于火把节的传说中想到 什么与同学交流。

⒉指名说说这个拟说。

⒊小组内交流。

⒋集体交流。

⒌小结是的火把节不是一个普通的节日它更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 的象征。

⒍学生有感情地再朗读文段。

三、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感受了彝族的民族风情我们还知道火把节来历知道火把节 不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节日它更是彝族人民勤劳勇敢、不屈不挠精神的象征。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其他民族资料感受这些民族风情。

《火把节》反思

《火把节》这篇课文描写了彝族火把节的热烈场面和彝家火把节的来历展现了彝族特 有的民族风情和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品质。

这篇文章不仅描写了激情四溢的火把节全文的感情也可以用热情奔放、充满民族自豪 感来概括因此教学本课时我主要采用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情感。语文 教学要“读占熬头”特别是像这样的课文如果离开了声情并茂的朗读只是老师串讲那

会枯燥乏味的。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彝家火把节热烈 的活动场面并愿意于把自己的感受和伙伴们交流进而又促进了学生语言能力的培养。

《火把节》教学设计及反思

西海小学 徐雪

第二篇:长方体认识教学设计、说课稿、反思。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师:杨明义

教学要求 : 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长方体的特征。

教学用具 : ①教师准备:教材第27页图中的各个实物,铁丝制作的长方体框架、投影仪。②学生准备:收集一些长方体开头的小纸盒,并将教材第145页的长方体展开图剪下来贴在硬纸板上备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观察后回答:①我们已经学过这些图形,你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②根据学生的回答有意归类并板书。

平面图形

立体图形

③指着左边问:这些都是什么图形?(并在上面板书:平面图形)④指着右边问:这又都是什么图形?(并在上面板书:立体图形)2.实验

用两个同样大小的量筒装600毫升的水。然后往其中一只里放入一块石头,让学生观察,这只量筒里水面的变化情况?小组讨论一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空间”这一概念。

从今天开始,我们的数学课主要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这节课我们首先学习长方体的认识,并板书课题。

二、探索实践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它们的特征。(1)认识长方体的面。(让学生分组讨论)

①用手摸一摸它有几个面(注意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②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注意出示也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③哪些面完全相等?(演示给学生看)再根据学生的发言用投影归纳出:

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形状、大小完全相同。(2)认识长方体的棱。

让学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每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意引导学生有顺序地摸)。这些地方我们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学生按自己的想法来做,最后统一为“棱”)

再让学生分小组去数和量:

①数:长方体有多少条棱?(要说出数的方法)

②量:动手量一量每条棱的长度,看哪些棱的长度相等?(有什么规律?)

根据学生的发言归纳出:(投影显示)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相等。(3)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让学生拿一个长方体纸盒,用手摸长方体每三条棱相交的地方,并提问: ①你们知道它叫什么吗?(顶点)②长方体有几个顶点?(8 个)

(4)拿一个长方体放在讲台上让学生观察。最多能看到几个面?(3个面)讲:所以我们通常把长方体画成这样。(投影出示)

(5)用填空的形式小结长方体的特征。(投影显示)

长方体是由 个长方形(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 正方形)围成的图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两个面相等,相对的棱的长度 相等。

2、教学长方体的长、宽、高。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下的两个问题:(1)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2)相交于同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找几名代表将测量结果告诉大家。想一想:

(1)你知道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什么吗?(长、宽、高)

(2)长方体的长、宽、高的长短与这个长方体有没有关系?(投影显示出几个长、宽、高不同的长方体)

结论:长方体的大小和形状是由它的长、宽、高决定的。

三、课堂实践

1.量一量教科书的长、宽、高。2.练习五的第2题。3.练习五的第3题。

四、课堂小结:由学生小结今天学习的内容。口诀:长方体立体形,8顶6面十二棱;棱分长、宽、高,每组四条要记好;6个面对着放,对应面都一样。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说课稿 教师:杨明义

一、教学内容分析:

《长方体的认识》是五年级下册第13—15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平面图形以及时对长方体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即将学习长方体表面积和体积计算的基础,又是学生认识立体图形的开始,对今后进一步学习立体图形和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学生现状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但他们的空间想象还不够丰富,本节课将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入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合作意识,学会运用教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演示等,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利用教具进行直观性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难点: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五、教具准备:

长方体实物、长方体框架。

六、教学过程:

七、(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由平面图形扩展到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发展的一次飞跃。因此,在引入之前,首先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然后出示几个长方体、正方体实物巧妙的引出立体图形的概念,揭示课题。(板书:长方体的认识)(设计意图:这样可使学生的认识由平面过渡到立体。)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1、整体观察,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长方体,让学生摸一摸长方体的面,有什么发现?平平的。(板书:面)

(2)让学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两个面相交的地方有什么感觉?感觉很直,是一条线段。

师指出:我们把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板书:棱)

(3)再让学生用手摸一摸长方体三条棱相交的地方有什么感觉?感到它很尖,很扎手。

师指出: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4)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正方体,指出正方体的面、棱、顶点。

2、探索长方体、正方体的具体特征。

这一部分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通过操作,运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等形式出现,然后交流汇报,逐步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设计意图: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动手中发现,在讨论中明理,在合作中体验成功。)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出示一个长方体框架,先放手让学生自学,然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最后汇报。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学,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充分展现学生的思维。)

4、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立体图

先让学生把自己手中的长方体或正方体放在桌上不动,变换着角度去观察,最多能看到几个面?然后动手画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立体图,同时指出,看不到的部分要画成虚线。

(设计意图:从直观形象入手,强化感知过程,清晰学生的表象,有效地建立空间观念,发展想象力,突破难点。)

(三)拓展应用,实践创新。

1、基本练习:

①几有几个面,8个顶点,12条棱的立体图形都是长方体。()

②长方体的6个面一定都是长方形。()

③相交于三个项点的三条棱分别叫做长、宽、高。()

2、看图想象。

先给出长方体的一组长、宽、高,根据要求想象。

3、挑战尝试。

你能切一刀,把一个六面体变成长方体吗?

(设计意图:这个练习题的设计,既练习了重点、难点之处,又培养了学生的空间观念,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

(四)总结评价: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 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认识的教学反思

教师:杨明义

教学中渗透给学生数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我使用各种学具,教具,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不光理解了知识,同时还掌握了一些数学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通过引向指路创设情景,提供信息、资料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用“试一试”、“比一比”、“做一做”等体验方法,将“抽象”上升到具体的“再现”,使之成为丰富思维的活动。学生正是在这种“体验、认识、再体验、再认识”体验性学习中,由于每个学生对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都有不同的理解和体验,思维是独立的、独特的,很容易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其创新的潜质有条件得到开发。在体验性学习中,通过交流讨论,每个学生都可以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新的思想方法,每个学生又能够充分地表现自我,学生的思想、能力、个性都是发展的。每一个学生又都在不同的学习层次上得到自我实现,学生的体验也是发展的。这节课的教学中,使学生感受到了解决问题需要一些方法和策略,从而在使用方法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过程意识。“应该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也就是说在教学中应通过一些探究性的实践活动,让他们在活动中逐步感受,逐步领悟,逐步形成,逐步发展。几何图形是很抽象的,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让学生用手摸,用眼观察去体验立体图形,循序渐进最后抽象出长方体,并总结出长方体的特征。这让学生经历了“观察——思考——实践——总结”这一探究过程。整个过程,从观察思考,到讨论、操作、探索发现,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经历了探索长方体棱、顶点及特点的全过程。只有这样的过程,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焕发创造力,体会到了探究的乐趣和价值。

第三篇:《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反思(精选)

“长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长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教学长方体的特征。

在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学生从墨水瓶盒、牙膏盒、皮球、六棱柱盒等物体中找出长方体,揭示长方体有其自身特征,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探究新知时,首先初步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三个要素;然后进行小组自主学习,总结出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最后再认识长、宽、高。整节课学生在看、摸、数、量的实际操作活动中探索,探究意识和空间想象能力得到发展。但在认识面、棱、顶点的特征之后,才又以一个环节教学长、宽、高,使教学过程有些重复,如将这一环节放在认识棱可以分成三组的特点之后,则可以过渡自然,可能效果更好。

在教学中,还有几位学生的质疑为课堂带来了活力,如在以一个顶点为例说明长、宽、高后,生1:那么上面那个顶点引出的三条棱怎么确定长、宽、高?生2:底面是正方形,怎么确定?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讨论,互动解决,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我想,鼓励质疑是我今后教学中应当给予更加重视的。

第四篇:​《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黄瑛琳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和掌握长方体的特征,理解长、宽、高的概念。

2、能会计算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二)过程与方法

指导启发学生运用观察、测量等方法,探究长方体的有关特征,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并帮助学生建立更好的空间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乐于与人合作,的良好心态,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建立空间观念,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印象。

三、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牙膏盒、魔方等实物,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长方体实物、剪好书本第123页的长方体展开图。

教学过程:

一、激趣引入

1、老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了几位老朋友,同学们看,你们认识它们吗?(屏幕上显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你们能说出它们的名称吗?

交流后小结:这些平面图形都是由线段围成的。

2、(课件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圆锥)你认识这些图形吗?

它们都是由什么图形围成的呢?

交流后小结:像这样由面围成的图形,都占有一定的空间,我们把他们叫做立体图形。比如墨水盒、魔方、牙膏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实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种大家比较熟悉的立体图形——长方体。(板书课题)

3、老师:请同学们在这些图中,找出长方体(出示课件)第几个是长方体?

4、老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发现哪些物体是长方体?

二、探究新知

(一)整体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1、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多许多的物体是长方体,只要同学们仔细观察,就能发现很多很多.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的学具摸一摸(教师拿着长方体教具引导学生摸长方体的面)你摸到了什么?它的面是怎样的?

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

教师小结说明:长方体上平平的部分叫作长方体的面。

2、老师:(拿出教具边指边说)两个面相交的一条边,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棱.现在请同学们拿出长方体学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的棱,你有什么感觉?看着棱,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老师强调:用手摸棱,有割手的感觉。棱把相邻的两个面分开了。

3、老师:(拿出教具边说边指)三条棱相交的这一个点,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顶点。拿出你们的学具,摸摸长方体的顶点,有什么感觉?

4、老师:通过刚才的学习,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边说师边用课件分别演示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

(二)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认识长方体的特征(分组合作学习)

(1)小组明确目标后自由讨论

教师:下面我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来研究长方体的面、棱和顶点有些什么特征?(课件出示表格)

(1)长方体有 个面。(4)长方体有 条棱。(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5)哪些棱长度相等?(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6)长方体有 个顶点。

(2)交流汇报

教师:谁能把你们小组的讨论结果汇报一下?

(预设)学生:长方体有6个面,每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

教师:你有这样的长方体吗?哪是相对的面?为了描述方便,一般称为左面、右面、上面、底面、前面和后面。(指实物回答)

(预设)学生:长方体相对的面面积相等。

教师:你怎么知道的?

(预设)学生:我用剪刀把相对的面剪下来比较;我测量了相对面的长和宽,长和宽的长度分别是相等的。(师课件演示“相对的面相等”)

教师:谁能说说棱的特点?

(预设)学生:长方体有12条棱。

教师:可以分成几组?

(预设)学生:可以分成3组,每组有4条,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教师演示“相对棱相等”)

教师:你用什么办法来证明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教师:谁再说说长方体的顶点?(长方体有8个顶点)

(3)完善表格并小结

教师:请你把教材第19页的表格填完成。

学生先在教材上独立完成,再课件演示。

教师:长方体就是由6个长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特殊情况下有两个面是正方形)。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4)请你判断对错

①长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

②相对的4条棱的长度都相等的物体一定是长方体。()

③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3条棱的长度相等。()

(三)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1、辨析判断题,提出概念

教师:从长方体的一个顶点出发有三条棱,这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课件出示概念)

出示两个长方体(相同长方体两种不同的摆放位置),你能指着说一说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吗?

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摆放的位置不同,长宽高也不同。

2、把长方体的棱分类。

根据这个知识,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呢?(同一个顶点出发的长宽高为一组,可以分为4组)

3、巩固练习(电脑出示:练习题1)

(1)、下面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教师点名让学生说出答案,其它学生判断)

(2)一个长方体,长15厘米,宽9厘米,高10厘米,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多少厘米?

先让学生自己做,发现学生做题有困难时,教师再提示:我们在研究长方体的棱长的时侯,把长方体最长的4条棱分成一组,较长的4条棱分成一组,最短的4条棱分成一组,那么,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代表这三组棱中的一条棱,现在要求这12条棱的总长度,应该怎样做?

(3)选择题:

一个长方体的长是8厘米,宽是7厘米,高是5厘米,棱长总和是()

A、20 B、40 C、60 D、80

老师:做完的同学请举手,回答时,请说明你的理由.(师点名提问.)

那么谁能根据刚才这俩位同学做的题,能总结出长方体棱长总和的公式呢?(学生总结,师点名提问)

预设:

生甲: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X4+宽X4+高X4。

生乙: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x4。

老师:这两位同学到底总结的对不对呢?现在请同学们观看屏幕,看老师总结的和这两位同学一样吗?(电脑出示)

老师:这两位同学总结的对吗?

老师:长方体棱长总和这两个公式书上没有,是老师辅加学习的内容,请同学们把这两个公式齐读三遍,力争记下,以后做题会用到.(四)小结收获

教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请同学们展开想象。

如果给你一点,学了这节课你会联想到什么?(由一点引出的三条线段)由这三条线段你会想到什么?(三个面)继续想象:(由三个面可以想到它们相对的三个面形成一个长方体)。

八、板书设计:

长 方 体 的 认 识

(1)长方体有 6 个面。(4)长方体有 12 条棱。(2)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5)哪些棱长度相等? 6个面都是长方形 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特殊情况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3)哪些面是完全相同的?(6)长方体有 8 个顶点。相对的面是完全相同的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X4+宽X4+高X4

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x4

第五篇:《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十册第27—29页《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不同,认识并掌握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从平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逐步形成有关立体图形的空间概念。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长方体、正方体、球体等)实物 教学过程设计与分析:

一、复习导入新课:(课前准备)

1、提问: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习过哪些图形?

2、说明:以前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都是平面上的图形,叫平面图形。

3、教师:我这里有一些实物,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开关吗?

(屏幕出示常见的物体。如:木箱子、纸箱等。说一说这些物体是什么形状?)小结:现在看到的这些物体,它们都占有一定的空间。它们都是立体图形。

二、尝试探究:

1、让学生尝试举例:

①在日常生活中还有许多类似的立体图形,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②看一看:同学观察屏幕上的实物,哪个是长方体? ③同学们想一想,你还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2、认识长方体的面: ①分组讨论:长方体有什么特点?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的?面的大小呢?

②课件演示。③分组汇报。④教师板演。(6个面,且对面完全相同。)

3、认识长方体的棱:

①屏幕演示:棱——两个面相交的边。

②摸一摸:拿起自己的长方体实物,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的地方。

③数一数,量一量:长方体有几条棱?然后量一量棱的长度,你发现了什么? ④教师小结:(12条棱,相对的棱长相等。)

4、认识长方体的顶点:

①屏幕演示:三条棱相交的点。

②摸一摸,数一数:长方体共有多少个顶点? ③教师小结:(8个点。)

5、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屏幕出示:长、宽、高

三、巩固练习(略)

下载火把节和长方体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word格式文档
下载火把节和长方体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2、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等教学活动进行学习。 3、发展学生的空间观......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数学书第27—29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和动手操作中,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2、在观察、操作、讨论的小组学习过......

    认识长方体 教学设计5篇

    长方体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方体,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初步学会看立体图形。 2、使学生认识并理解长方......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滨河路小学:赵艳梅 教学内容:本内容是北师大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3至15页 教材分析: 数学教学要重视知识形成的过程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理......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认识这几种直观的图形吗? 课件出示:(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 生:分别说:“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梯形。 师:这些都是什么图......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第一课时(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参与长方体、正方体特征探究的过程,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特点,发现长方体与正方体之间的特殊关系。 (2)通过摸......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分类、操作、讨论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了解长方体各部分的名......

    《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让人人在数学学习中有成功的体验,人人都得到发展”数学知识、数学思想和方法必须由学生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