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19:47: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

第一篇:《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进一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空间观念,学会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培养估测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3.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究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受到锻炼,增强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4.在各种游戏中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创设情境,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师:今天,我们到学校新建的这个多媒体教室来上课,你感觉怎么样呀?

师:这里的课桌、黑板、讲台的长、宽、高都和我们教室里的不一样,那么,它们到底有多长、多宽、多高呢?谁愿意来估计一下?

师:那我们就来量一量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你们可以测量这个教室里的任何一样东西。先在小组内讨论决定你们组要测量什么,再估计一下有多长,然后说说准备怎么测量,最后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分头测量。)

师:现在,到了交流汇报的时间了,哪个小组的代表先说?

师: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黑板?和他们组测量的结果一样吗?

师:能告诉我,这个一米三应该怎么写吗?能让我看看你们是怎么记录的吗?

(投影仪展示学生练习本上记录的结果:1 m 3 cm,1 m 30 cm,1.3 m。)

师:还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课桌的长?

师:来,把你们组记录的结果也展示出来好吗?

(用投影仪展示与上组不同的记录方法:130 cm,1米3。)

师:有这么多种记录的方法,谁能简单评价一下吗?

师:其实,在这几种表示方法中,除了1 m 3 cm是不正确的,其他的几种表示方法都是可以的,在使用的时候你可以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选择。

<<<12&&&师:那我们一起再来测量一次,看这扇门究竟是多高!谁能出个主意,怎样才能看清多出来的是多少厘米?我们应该怎么测量?

(师生一起测量。)

师:看来,你们估计得还比较准确,这扇门的高度是2 m 10 cm。那我站在门的旁边,请你们估计一下我有多高呢?

师:你真善于观察,连我刚才测量的动作你都没有放过。

师:比较是估测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你以妈妈的身高为标准来判断老师的身高,也是一种好办法。

师:刚才,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大家使用了米尺、软尺、小尺子等测量工具,它们能帮助我们迅速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

(二)活动二: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师:当你需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的时候,你的身边没有现成的测量工具,你准备怎么办呢?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也藏有许多这样的工具呢?它们虽然没有尺子测量得准确,但是在很多时候也能帮我们的忙呢!

师:你身上还有别的尺子吗?刚才那个同学把妈妈的身高作为标准来判断老师的身高,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其实,你自己的身高也是一个很好的尺子呀!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

师:现在我来布置任务,请你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可以自己量,也可以找同学合作。

(学生自己量或互相合作,并将量的结果填在书上。)

师:测量好了吗?下面我们就来试验一下看你们的尺子管不管用。我请我们班的2位同学到前面来,请你估计他们的身高。

(2名学生同时上台。)

师:再估计一下这2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

师:你能以自己身上的尺子为标准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 ffkj.net进行比较,说得挺有道理的,我感觉你估计得应该是比较准确的。现在我想知道你们的腰围和头围的准确长度,要怎么测量呢?谁有比较好的方法?

(学生测量。)

师:你们测量的结果和你们刚才估计的结果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师:看来,我们身上的这些尺子还真管用。我们再来试一次。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长,请你以这条线为起点,估计一下10米大约到哪里,自己做一个记号。

师:再来走一走,看这10米你大约需要多少步?看着这么长的距离,请你估计一下,需要多少个同学手拉手才够10米?谁想来试一试?

师: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师: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知识和能力就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练习积累起来的。希望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多做练习,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

(三)活动三:练习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有关这方面的小练习。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9页,看第3题,你能看懂吗?谁能说说看?

师:那就自己完成吧!

(学生独立完成。)

(四)活动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简单的估测和测量 <<<12&&&

第二篇:一年级数学估一估量一量

估一估,量一量

教学目标: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发展观察,动手,估测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就要大家一起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看看谁不但学得好,还能解决实际问题。大家高兴吗?

二、测量活动

1、估测黑板

师:请同学们估计一下教室前面的黑板大约长几米? 学生估计交流。

师:大家可以组成小组来黑板前进行测量 学生测量。

2、试一试。

讲桌的高、板报的长、门的高度。

师:同学们在小组内活动时,先在小组内对这些物体进行估测,然后再进行测量,交流后一起填在书上。3.小组交流各自的测量结果。4.同桌合作量自己的身高和步长。同桌交流测量结果。师:如果没有卷尺,怎么办? 学生交流自己的办法。5.观察插图。

讨论:门有多高?淘气和机灵狗呢?说说你的理由。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

三、练一练

同桌合作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头围分别是多少?

四、布置作业

第三篇:一年级数学下册《估一估量一量》教案北师大版

一年级数学下册《估一估量一量》教案

北师大版

教学目标:

1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会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

2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意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增强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引导学生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再动手实际量一量,进一步学会使用测

2量工具和选用适当的长度单位,从而培养应用意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激疑

1前面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①长度单位:米()、厘米

②1米=100厘米1=100㎝

2今天,米和厘米又来找我们做朋友,想了解同学们对它们俩掌握和应用的情况,看你能不能正确的应用米和厘米来估一估、量一量身边的物体。比如说:黑板的长、桌子的高等

二、互动解疑

1黑板的长是多少?

①估一估

2米、3米、米……

②量一量,谁估计得更准确

③分组测量,汇报结果

2说一说是怎样测量的。

3测量时要注意些什么?

测量时尺子不够长,量完一次就做一个句号,数数量了几次,还剩多少,最后得出结果。

三、启思导疑

1量自己的身高、步长

①先估计,然后同桌合作量一量。

②交流讨论

2完成试一试

①先估测

②再量一量

③最后填出具体的数值。

四、实践应用

1在○里填上“<”、“>”或“=”。

①2厘米○2米②100厘米○1米

③1厘米○49厘米④98厘米○89厘米

⑤1厘米○1米⑥10厘米○1米

⑦33厘米○3米⑧6米○600厘米

2填一填。

①1米=()厘米②12米+7米=()米

③13厘米+8厘米=()厘米

④2米+4厘米=()米()厘米

⑤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

⑥量比较长的物体,可以用()做单位。

五、总结评价

这节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估一估量一量

先估计再测量

不够整米,剩余部分用厘米做单位。

第四篇: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二章 4、“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

浙教北师版一年级数学——第二章

4、“估一估

量一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对自己周围熟悉的事物的测量,加深对米、厘米的认识,能选用适当的单位表示长度.

2.锻炼学生的估测能力,能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会使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通过实际测量,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3.培养发展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学会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估测的能力,尽量让估测值接近测量值. 教学用具

皮尺、卷尺、直尺、实物投影、汇报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表示长度的单位有米和厘米,他们用字母表示分别是什么呢?谁能给大家说说我们什么时候用米作单位?什么时候用厘米作单位?你能举例来说吗?

(学生说,师板书)

你们说得真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要来一起测量物体,我们

第 1 页 比赛看谁用的单位最准确!你们准备好了吗?

二、教学活动. 活动

(一)我们先来认识一下我们这节课所要用到的工具,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你们组的测量工具有什么?你能再接着简单说说这件工具我们怎么用吗?

小组活动:认识一下你们小组的测量工具 活动

(二)在我们的教室前方有一大块儿黑板,你能估计一下他有多长吗?(指名让学生估计)

到底你们谁估计的和这块儿黑板的实际长度接近呢?我们请一个小组的同学上来帮我们量一量.

要求:测量小组的同学尽量要测量准确,其他的同学帮忙出谋划策.

老师指点:当黑板的长度不是整米数时,不足1米的部分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师生共同合作,得出测量结果. 活动

(三)同学们,你们会量了吗?谁能提醒一下大家在我们测量的过程当中,如果碰到不足1米的时候怎么办?

小组活动: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小组商量选出1~2个想测量的物体,先估一估再进行实际测量,要求每个同学都要

第 2 页 进行估计,最后把估测的结果和实际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小组汇报测量结果. 活动

(四)同学们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是多少吗?有的同学知道,有的同学直摇头,那就赶快让我们一起来量一量吧!

要求:四人一小组,两名同学合用一把尺子给一名同学进行测量,第四位同学负责监督、检查. 汇报结果:说一说,你有多高?

我们知道了自己的身高,你能将这张表填完全吗?在你的周围找一找符合条件的人,再量一量吧!姓名 身高 比我高的人 比我矮的人 和我差不多高的人 找同学汇报填表的结果.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第 3 页

第五篇:一年级数学下册 估一估量一量4教案 北师大版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教案 估一估量一量

教学目标

1.通过估一估、量一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学会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培养估测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练习、讨论,使学生会使用一定的长度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在头脑中建立较为准确的长度概念。

3.为学生营造一个探究学习的环境,使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受到锻炼,增强合作意识和探究意识。

4.在各种游戏中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教学设计

(一)活动一:创设情境,实际测量教室的物品

师:今天,我们到学校新建的这个多媒体教室来上课,你感觉怎么样呀?

生:感觉这个教室比我们的教室要大得多,桌子也不像教室里是一个人一张桌子,而是一个小组一张桌子,大家在一起合作学习的时候会更方便。

生:感觉这个教室的黑板应该和我们教室里的黑板大小差不多。

生:感觉这里的课桌要比教室里的课桌高一些。……

师:这里的课桌、黑板、讲台的长、宽、高都和我们教室里的不一样,那么,它们到底有多长、多宽、多高呢?谁愿意来估计一下?

生:我估计这个课桌的高有100 cm,我们昨天量的教室里的课桌有70 cm,这个课桌我感觉比教室里的高,所以我估计有100 cm。

生:我估计这个课桌没有100 cm,因为教室里的桌子到我的肚子的这个位置,这里的桌子好像只比教室里的高一点,我觉得最多也就80 cm吧!……

师:那我们就来量一量吧!我们以小组为单位,你们可以测量这个教室里的任何一样东西。先在小组内讨论决定你们组要测量什么,再估计一下有多长,然后说说准备怎么测量,最后把测量的结果记录下来。

(学生分头测量。)

师:现在,到了交流汇报的时间了,哪个小组的代表先说?

生:我们组测量的是黑板的长,我们是用米尺来量的,每量一米我们就在黑板上做一个记号,接着量第二次,我们最后量的结果是:黑板的长是4米。

师: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黑板?和他们组测量的结果一样吗?

生:老师,我们组测量的也是黑板,我们量的结果和他们的结果一样,应该说他们组测量的结果是正确的。

生:我们组测量的是这个课桌的长,这个课桌比我们教室里的课桌大得多,我们想知道它到底有多长,我们是用我们几个人的小尺子接起来量的,我们测量的结果是课桌的长是一米三。

师:能告诉我,这个一米三应该怎么写吗?能让我看看你们是怎么记录的吗?

(投影仪展示学生练习本上记录的结果:1 m 3 cm,1 m 30 cm,1.3 m。)

师:还有没有哪个组测量的也是课桌的长?

生:我们组测量的是课桌,对于记录的方法我还想补充一下,我记录的方法和这几个都不一样。

师:来,把你们组记录的结果也展示出来好吗?(用投影仪展示与上组不同的记录方法:130 cm,1米3。)

师:有这么多种记录的方法,谁能简单评价一下吗?

生:我觉得130 cm比较好,我们已经学过了:1 m=100 cm,一米三应该就是130 cm。

生:我觉得1米3这种记录方法不太好,你只说3,到底是什么呢?是3米还是3厘米?都不合适,我觉得1米30厘米比较好,说得清清楚楚的。

生:刚才我们组测量的也是课桌的长度,我们量的结果是1 m 30 cm,所以写成1 m 3 cm是错误的,他把30 cm记成了3 cm,这是不对的。

生:我用的1.3 m这种方法是小数,这是我妈妈告诉我的,妈妈说如果物体的长度不够一米,就可以用小数表示。

生:我喜欢用130 cm。不是整“米”,但是总是整“厘米”吧!那我们就用厘米作单位好了。

师:其实,在这几种表示方法中,除了1 m 3 cm是不正确的,其他的几种表示方法都是可以的,在使用的时候你可以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知识进行选择。

生:我们组测量的是门的高度,我们测量的结果是2 m多一点,因为上面太高了,我们没有够着,剩下的大约不到10 cm吧。

师:那我们一起再来测量一次,看这扇门究竟是多高!谁能出个主意,怎样才能看清多出来的是多少厘米?我们应该怎么测量?

生:上面看不见,我们就从上面开始量,从下面看多出来的是多少厘米不就行了吗?(师生一起测量。)

师:看来,你们估计得还比较准确,这扇门的高度是2 m 10 cm。那我站在门的旁边,请你们估计一下我有多高呢?

生:我觉得有1 m 60 cm,你刚才测量门的高度的时候,我看你很容易就把米尺的那一头放在门上边了,上面也就剩半根米尺那么长了。

师:你真善于观察,连我刚才测量的动作你都没有放过。

生:我估计你有155 cm。我妈妈就是155 cm,我觉得你和我妈妈差不多,我估计你也是155 cm。

师:比较是估测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你以妈妈的身高为标准来判断老师的身高,也是一种好办法。

师:刚才,我们在测量的时候,大家使用了米尺、软尺、小尺子等测量工具,它们能帮助我们迅速知道一个物体的长度。

(二)活动二:寻找并使用自身的测量工具

师:当你需要测量一个物体的长度的时候,你的身边没有现成的测量工具,你准备怎么办呢?你知不知道在你的身上也藏有许多这样的工具呢?它们虽然没有尺子测量得准确,但是在很多时候也能帮我们的忙呢!

生:我知道,我们前天学习的时候知道了,我的小手指的宽大约是1 cm,要是没有尺子,我可以用我的小手指来量。

生:我还知道,我的两手平伸,稍微向里面一点,就是一米。

师:你身上还有别的尺子吗?刚才那个同学把妈妈的身高作为标准来判断老师的身高,就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其实,你自己的身高也是一个很好的尺子呀!下面,我们就来找一找我们自己身上的尺子好吗?

师:现在我来布置任务,请你量出自己的身高、步长和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可以自己量,也可以找同学合作。

(学生自己量或互相合作,并将量的结果填在书上。)

师:测量好了吗?下面我们就来试验一下看你们的尺子管不管用。我请我们班的2位同学到前面来,请你估计他们的身高。(2名学生同时上台。)

生:我估计××同学的身高是1 m 30 cm,因为我刚才量的我的身高是1 m 20 cm,他比我高一些,我觉得他应该是1 m 30 cm。

生:我估计××同学的身高是1 m 28 cm,因为我刚才量我自己的身高就是这个,我觉得我们两个一样高。……

师:再估计一下这2位同学的腰围、头围是多少。知道什么是腰围、头围吗?

生:知道,腰围就是腰这一圈的长度。老师,我需要上去抱抱他。(上台抱这位同学)我估计他的腰围是50 cm,因为我刚才量了我双手平伸时两指尖的距离和我的身高差不多,是1 m 20 cm,现在,我一只胳膊就能将他的腰围住,说明他的腰围跟我的胳膊的长短差不多,我看最多也就50 cm吧。

师:你能以自己身上的尺子为标准进行比较,说得挺有道理的,我感觉你估计得应该是比较准确的。现在我想知道你们的腰围和头围的准确长度,要怎么测量呢?谁有比较好的方法?

生:我今天带来了软尺,我可以直接围在腰上量。

生:我们家没有软尺,但是我带了一根绳子,我先用绳子在我的腰上围一圈,作个记号,然后量这段绳子的长度就可以了;量头围也是一样的。(学生测量。)

师:你们测量的结果和你们刚才估计的结果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什么? 生:我估计的结果和测量的结果差不多。

师:看来,我们身上的这些尺子还真管用。我们再来试一次。你知道了自己的步长,请你以这条线为起点,估计一下10米大约到哪里,自己做一个记号。

师:再来走一走,看这10米你大约需要多少步?看着这么长的距离,请你估计一下,需要多少个同学手拉手才够10米?谁想来试一试?

师:通过这些活动,使你想到了什么?你会对物体的长度进行正确的估计吗?

生:老师,我发现我的估计能力越来越高了,我估计的结果也越来越准确了,我看,要想估计准确就需要多练习。

生:我觉得记住几个标准很重要,比如我记住我的身高,我在估计的时候就和自己的身高相比,估计得就比较准确了。

师:你们说得真是太好了,知识和能力就是这样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练习积累起来的。希望你们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地多做练习,做一个生活中的有心人。(三)活动三:练习

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做一个有关这方面的小练习。请同学们打开书第19页,看第3题,你能看懂吗?谁能说说看?生:这是一个搭物体的游戏,让我们计算搭成的图形的高是多少。

生:这三种物体的高是不一样的,第一种高2 cm,第二种高3 cm,第三种高8 cm。

生:就是看看每种图形是用哪几种物体拼成的,然后将他们的高加起来就可以了。

师:那就自己完成吧!

(学生独立完成。)(四)活动四:总结

师: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生1:我学会了测量很多物体的长度。

生2:我这节课好几次的估计都比较准确,我发现有一个标准就好估计多了!生3:我知道怎么记录一个长度了!

生4:老师,我能估计出从多媒体教室到我们教室的距离,我需要用我的步子量,等回到教室我就可以告诉你!

…… 教学反思

1.《标准》要求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经历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能对一些物体的长度进行测量。实际教学中,测量的方法对于学生来说不是什么大的难题,但是对于测量结果的记录,出现了一定的困难。因为学生没有学过小数,没有学过复名数,对于一些不是整厘米的或不是整米的情况不知道该如何正确地表示。因此,本节课我将这个内容作为一个难点,交给学生自己来解决。让学生对其中一个小组的记录结果先进行补充,展示出多样的记录方法后让学生进行评价,在讨论中得出结论。用小数来表示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不规定、不强求,因此,学生说是家长告诉他的,我也就没有过多地追问。

2.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对培养他们对单位的感觉是非常有益的。在教学中,我重视学生估测意识的培养。但是在估计时,因为学生年龄小,头脑中对长度没有一个准确的概念,容易出现较大的偏差,如一开始就有一个学生估计课桌高100 cm,这就需要引导学生从自己身边寻找估计标准,通过比较来进行估计。在教学时我抓住一个学生以妈妈的身高为标准来估计老师的身高这个契机,引导学生以自己身上的长度为标准来进行估计,并将估计的结果进行验证,使估计较准确的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帮助估计不够准确的学生找到较好的估计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锻炼学生的估测能力。

下载《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估一估量一量》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量一量 比一比》教学设计

    《 量一量 比一比》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二年级上册教科书88页和89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实际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认识身边事物的长度。 2在实践活动中,能够用比......

    量一量 比一比 教学设计

    《量一量 比一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活动,加深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并通过实际的测量锻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创新发展的能力。 2.在活动......

    大班社会教案量一量称一称教学设计

    一、心育目标:⒈让儿童通过亲自参与活动,知道自己身高、体重的变化,懂得自己的身体是在不断生长 的。⒉培养儿童能够关心自己的身体变化,发展自我意识。二、活动准备:儿童入园时......

    估 计 教学设计

    估 计 教学设计 估计 教学设计 总第21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掌握对长度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

    《量一量》教学反思

    《量一量》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重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选择工具,进行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活动准备要充分。为了预防活动课学生只是单纯活动,而没有反思。我先让学......

    《量一量》教学反思

    1、通过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来引入新课,这点做得比较好,学生也很顺利的进入新课的学习中。我利用两张一大一小的白纸,提出疑问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学生很自然的就想到......

    大班数学教案测一测量一量(最终定稿)

    文档仅供参考 大班数学教案测一测 量一量 设计意图: 孩子们在户外观察秋天的景色时,对大树的外形特征产生了兴趣,荣寅宸与毛坚在讨论小花园里的雪松有多高、有多粗?尤阳与王浩......

    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教学设计分析(含五篇)

    《量一量,比一比》 ——“探索物体长度单位”综合与实践活动方案设计 一、活动前 (一)分析学情,了解活动背景 《量一量,比一比》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节实践活动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