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 计 教学设计

时间:2019-05-12 22:16: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估 计 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估 计 教学设计》。

第一篇:估 计 教学设计

估 计 教学设计

估计 教学设计

总第21课时教学要求:通过活动使学生进一步获得对长度单位的感性认识,掌握对长度估计的方法,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

3、不用尺子,在本子上试着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准确。

4、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

5、今天我们就来估计一样物体的长度,看看谁估计得最准确。板书课题:估计。

二、探究体验

1、教学例5

⑴摸一摸数学书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⑵你有办法知道它的长和宽吗?你能计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独立完成。

⑶全班汇报:你是怎么知道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的?

⑷学生在四人小组里活动:拿出彩带估计一下,用彩带数学书围一圈至少要多长?剪一段试一试。并讨论:怎样才能估计得更准确?

⑸全班汇报:你估计得怎样?有什么感受?有什么办法能估计得更准确吗?

三、实践应用

1、完成46页做一做第1题:下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长?先估计,再量一量,算一算。

2、完成46页做一做第2题: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如图)。

四、全课总结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2、师总结。

第二篇:估计教学设计

估计教学设计

学科 :数学 授课人:

授课时间:2011年10月18日 课题:估 计 课型:新授课 【教材简析】

“四边形”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在前面“空间与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主要讲一些物体长度的估量,目的是培养学生估计的意识和能力。教材一方面注意挖掘几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另一方面提供大量了大量玉空间观念密切相关的素材,并遵循儿童学习数学的规律,选择了活动化的呈现方式,目的是加强有关空间观念的内容。【学情分析】

在一、二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初步认识了这些几何图形,形成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学生也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本节课中,通过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例

4、例5,及第46—48页的练习。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逐步建立空间观念。能力目标:

1、学会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

2、提高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以及估计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估计活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估计

习惯。

教学重点:能较准确地估计出物品的长度。教学难点:掌握对长度进行估计的方法的。教学准备:学具盒、彩带、剪刀。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

2.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和1毫米分别有多长。想象1 千米的长度。3.估计:

每个小组桌子上都有一条绳子,请绳子拉直,估一估这条绳子大约有多长?

4、引入:

师:估计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在应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估计。板书课题:估计

3.不用尺子,在本子上试着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准确。

4.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

5.今天我们就来估计一样物体的长度,看看谁估计得最准确。

二、新授

1、教学例4 2

(1)、不用尺子,在本子上试着画出一条长8厘米的线段,再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画得最准确。

(2)、组织学生量一量,判断所画线段长度在准确性。

(3)、组织学生画6厘米、10厘米在线段。并说说自己估的方法。(4).说说自己估计得怎么样,有什么感想?

任意估一个物体,估计他们在长度或高,再实际测量长度,看看哪一组的同学估计的最准确。

2、教学例5(1)组织学生估计

各小组把准备好的文具盒观察一下,估计一下,用彩带把铅笔盒围一周,彩带纸至少要多长?估计完后剪一段,试试看。(2)组织学生汇报:

哪个小组估计的彩带长度比较准确?谁愿意把你们估计的方法和同学们交流?

小组代表汇报,其余学生可以补充。

3、小结

通过实际围你发现了什么?

说明:估计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估测时要应用所学的知识,合理选择估测的方法。

三、反馈练习

1、完成做一做第1、2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完成练习十一的第1题

组织学生观察、判断,说一说判断的理由。

3、完成练习十一的第3题

明确:“一面靠墙的含义,理解计算方法,学生解答后交流计算的方法

四、作业完成练习十一的第1、5题。五 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

估 计

例4

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

例5 用彩带围

课后反思:

关于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我曾做过3次不同的教学设计与实践,以上从学生实践活动反馈看,大部分学生对提供的材料(长度或周长为几厘米、丝带、橡皮、长方形等)或自主选择的材料(教师、同学身高、书本封面周长)等估计得比较准,能真正借用脑里的尺子去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能较清晰建立几厘米的长度观念,达到预期目标。为达成此目标,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体现在:(1)从转化中清晰概念。让学生估计指定长度,先用手比划,再把估计的长度“画”出来,这样就将脑里抽象的表象转化成直观的东西,可见可测,经历一个从表象到物化的过程;再反过来,让学生观察实物、动脑想一想、估一估、动手量一量、比一比、调一调,经历从具体物体到抽象长度表象的过程。如此相互转化,使学生头脑中的长度单位概念不断清晰深刻,达到内化。

(2)在比较中明晰概念。对比是思维的基础,是区分差异、纠正偏差的基本方法。在清晰概念、建立空间观念的过程中,对比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先让每个学生不用尺画出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再用尺量一量、比一比,调整纠偏,再次请学生自己定线段的长度,先画再量、比,不断调整、纠偏,接着结合身边的实际例子如丝带、学具盒、课本封面的周长等进行估量。这样,让学生在从估--量--比--纠偏的活动中,获得一定长度线段的表象,并使表象从模糊到清晰,估计的结果从很不精确到不很精确,甚至精确,不断巩固清晰学生1厘米、1分米的长度概念,试图达到把单位长度装在脑子里的效果。在清晰

长度单位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将长度单位的外延进行拓展,如由1厘米为一个长度单位拓展到把几厘米看作一个单位,或根据已知物体的长度表象作标准,来对比估计,进一步清晰丰富长度空间观念。(3)在想象中发展空间观念。空间观念的培养贯穿于整节课的始终,除了清晰长度单位概念外,本节课还有效地创设了由近及远(如估手中的小棒--估台上的队伍长度)、由直到曲(线段--圈)、由横看到竖看(横放的丝带--人的身高)、能见“短”想象“长”,见“小圈”想象“大圈”的长度等等,从而逐步发展长度空间观念。

当然,学生估计意识的养成、估计能力的提高并不是一节课或几节课就能完成的,它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长期的培养。对“估计”系统性教学我个人认为:从教学时间上考虑,至少应安排三个课时。从教学目标上划分:第一课时,重点是:清晰概念,以厘米为重点,即人教版第五册安排的内容。第二课时,重点是:明确参照,以方法策略选择为重点,如借助身上“一柞、一庹、一步”等作为“尺子”,讨论感悟“估长用庹”,估短用柞、估路长用步,估竖长用身高作参照等策略,即针对具体问题灵活选择估计的方法。第三课时,重点是实践综合运用、解决实际问题。以上三节课,第一节清晰概念是估计的基础,第二节选择策略是估计的关键,第三节实践应用,增强能力是估计的目的。当然,这三课时并非完全割裂开来、先后之分,更多的是相互相成,相互渗透,交互发展,只是课时教学的侧重点不同。以上是个人的一些肤浅看法,待于我今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恳请同行、专家们指正。

第三篇:估计费用教学设计

《估计费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并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发展估算意识。

2、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观察、思考、探索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重点:估算的方法的掌握、估算意识的提高。教学难点:多种估算方法的理解。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估算?

1.同学们,我们经常要到超市购物。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购物中的一些数学问题——估计费用(板书)。

(1)我们的朋友淘气一家人去超市购物,他记录下所购商品的名称和价格,请看:(课件出示)

(2)此时,淘气的爸爸、妈妈和收银员分别提出了三个问题(课件出示)

爸爸的问题:购买上述商品大约要付多少钱呢? 妈妈的问题:购买上述商品,我带了100元钱够吗?

收银员的问题:当我把每种商品的价格输入收银机后,淘气父母亲一共应付多少钱呢?

(3)面对这三个问题,你认为哪几个问题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来解决?(4)学生选择并说明理由。(课件出示选择结果)

2、看来,生活中购物时经常要用到估算。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来研究估计费用的基本方法。

二、自主学习让学生明白估算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1.第一层次: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估算购物总价钱。(课件出示购物清单)

(1)面对这份购物清单,你能估算出大约需付多少钱吗?请把你的方法记录下来。

(2)学生自主探索,后同桌交流。师巡视,参与不同估算方法的探讨。

三、合作交流(1)小组交流(2)学生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分别板演不同的方法:(可能会出现的方法)方法一:

你是怎么想的?同学们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这样估算出的结果和准确值比较怎么样? 方法二: 16+23≈40(元)13+ 8≈20(元)6+ 3≈10(元)40+20+10 =70(元)

A、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估算呢?能给这种方法取个名字吗? B、用这样的凑整方法还可以怎样估算? C、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出方法三:

16+13≈15+15=30(元)6+8+3≈15(元)23 ≈25(元)30+15+25=70(元)

这种方法我们也可以将它视为凑整法。2.第二层次:淘气一家人在估算时,还想出了不同的估算方法。请同学们阅读课本每79至80页。看看哪几种估算方法同学们已经发现,其余的方法你能看懂吗?

师:谁来说说第一种方法淘气是怎么估算的? 方法四:

关键解决以下问题:

(1)这几个数个位上的数怎么处理?(2)这种方法同学们能给它取个名字吗?

(3)这种方法估算出的结果和准确值比较……,为什么?(4)用进一法进行估算,解决了一个什么问题? 要处理的问题同上

师引导小结:用去尾法估算和进一法估算,我们可以肯定地判断淘气家此次购物的总价钱在在几元到几元之间?

3.(预设)第三层次:同学们还能想出其他的估算方法吗? 师:我们把这6个数按从小到大排队:3、6、8、13、16、23,求中位数(8+13)/2=10.5,用10.5*6=63(元)。

师:我们有时也可以用一组数的中间数来估算,这种方法给个名称叫“取中法“。生活中也常常用到。但这种方法也有局限性,就是当出现极端数据时,他就不太准确。

四、展示应用

1.判断:生活中经常要用到去尾法或进一法进行估算,并作出相应的判断。请你阅读下列问题,回答各题是用去尾法估算还是用进一法估算?

(1)袁阿姨准备用70元钱买一袋米和一瓶食用油。大米标价每袋32.40元,食用油标价每壶45.80元。他看了看价格标签,就知道自己70元不够付。袁阿姨用的估算方法是()估算过程()

预设:去尾法,可以去十位后面的数,也可以去小数部分。(2)王老师想买一套130平方米的商品房,单价2918元/平方米,王老师一算,这套房子总价不超过40万元。王老师用的估算方法是()估算过程()

预设:进一法,2918≈3000,3000*130=39(万元),39万元<40万元.2.在问题解决中应用估算方法。

(1)出示图片:鱼每千克12.60元,小明买了2千克,店主说一共26.20元,店主算得对吗?

预设:进一法,12.60≈13,13*2=26(元),26元<26.20元,把鱼的单价估大了才26元,所以说店主说得不对。

(2)出示图片:某商店春季服装八折优惠,成人上衣每件54元。爸爸带了50元,够吗?

预设:进一法,54≈60,60*0.8=48(元),48元<50元,把上衣的单价估大了打折后才48元,所以说爸爸50元够了。

(3)李阿姨在超市买了2袋米(每袋35.40元)、14.80元的牛肉、6.70元的蔬菜和12.80元的鱼。李阿姨带了100元,够吗? 预设:去尾法,35.40≈35,14.80≈14,6.70≈6,12.80≈12,35+35+14+4+12=102(元),100元<102元,把商品的单价估小了还要102元,所以说李阿姨100元钱不够。

能用进一法估算吗?35.40≈36,14.80≈15,6.70≈7,12.80≈13,36+36+15+7+13=107(元),100元<107元,把商品的单价估大了总数不超过107元,但不能肯定李阿姨100元钱够还是不够。所以该题用进一法不妥当。

能用四舍五入法估算吗?35.40≈35,14.80≈15,6.70≈7,12.80≈13,35+35+15+7+13=105(元),100元<105元,用四舍五入法计算出商品的总价大约105元,要付的钱可能比105元多,也可能比105元少,所以不能肯定李阿姨100元钱够还是不够。所以该题用四舍五入法也不妥当。

师小结:每种估算方法都有它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在哪种情况下应该用去尾法?哪种情况下应该用进一法?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灵活地选择。

五、质疑解惑

小组长汇报本组不能解答的问题,其他组帮忙解决。

六、反思提升

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的收获有哪些?跟同学们分享一下。

第四篇:《估计》教学设计

《估计》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P45—46页 教学目标:

1、在画一画、剪一剪、估一估、量一量的活动中估量一些物体的长度,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灵活运用多种估量的方法,提高估计的精确度。

2、通过活动,逐步形成空间观念,养成估计的意识和习惯,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长度单位

师:同学们,大家已经认识了很多长度单位,谁来说说? 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

2、比划

师:谁能用手比划一下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有多长?也可以从你的身上找出这些长度。

3、猜一猜

师:出示1米长的彩带。

猜:有多长?你是怎样猜出来的?

4、揭题

预计学生可能说是看出来的,也可能是用自己的一庹长比出来的等,即“估计”出来的,根据学生的反馈,适时板书课题“估计”。

二、展开活动

1、画一画

(1)不用尺子,你能画一条长8厘米长的线段吗?大家一起来试一试。谁觉得自己画的8厘米最准了?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反馈2个学生的作品)大家画得准吗?请同桌用尺子互相量一量。

汇报:你是怎么画得这么准的呢?有什么好办法吗?

师:刚才大家都谈了不用尺子怎么画,如果现在请你来画,你能画得更准确吗?

还想再试试吗?

(2)不用尺子画一条长12厘米的线段和一条长2分米的线段。

同桌互相量一量,说一说自己的方法,眼力有进步的同学请举手,恭喜这些同学过关。

2、估一估

(1)估计铅笔的长,你觉得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

(2)估计一下课桌的高,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谁来量一量?

(3)估计一下把铅笔盒围一周是多长,用什么做单位比较合适?再量一量。(4)估计一个同学的身高。

(5)出示:一个盒子,现在要用彩带围盒子一周,需要多长的彩带呢?小组中讨论一下,然后把你认为需要多长的彩带剪下来。看看哪一组的同学眼光最准。学生反馈,说说是怎么想的。

(6)拿出小组中课前准备好的包装盒,先估计一下用彩带围一周需要多长,然后剪下来,实际围一围。最后汇报。

3、找一找

找自己喜欢的物品,先估一估,再算一算它们的周长,并记录下来。

三、联系生活

1、围一围

(1)请5个同学手拉手围成一圈。

师:5个同学手拉手围一圈,周长大约是多少?先估计,再测量。(2)估计一下,如果要拉成周长是10米的圈,至少要有几个同学?

(3)师:人们经常用这种方法估计出大树或是大柱子的周长,你能估计出来吗

2、比一比

从小红家到学校有下面几条路可以走。你能说出哪条路近,哪条路远吗?(出示课件)

3、想一想

一块长方形的菜地,长6 米,宽3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四、课堂总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或感受?

2、在生活中,你还想进行哪些有趣、有挑战性的估计呢?比如杭州湾跨海大桥的长度、雷峰塔的高度等,课后再去实践研究,好吗?

设计意图:

《估计》这节课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四边形的最后一个课时,是在学习了四边形,平行四边形,认识了周长,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本节课共有两个例题,例4,要求学生不用尺子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再用尺量一量,比一比谁画的线段最准。例5,要求学生先估计,用彩带纸把铅笔盒围一周,彩带纸至少要多长,再实际剪一段试一试。“做一做”三道题,是例题的巩固和延伸,同时也带着复习有关周长的内容。

1、体现有标准的估计,注重对估计方法的指导。

先让学生不用尺子画出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再要求同学之间互相量一量,看一看谁画的线段最准。请同学们交流自己的画法,说说你是怎么画的。以什么做标准来估计的,在互相交流的基础上,再次要求学生不用尺子画12厘米的线段和2分米的线段。在经历了从估——量——估的活动过程中,获得了相应的长度的线段的表象。进一步巩固了有标准的估计,为后面估计周长做好了铺垫。

2、在活动中提高估计能力,培养估计意识。

设计了画一画、估一估、围一围等几个活动,不断提高估计能力,增强估计意识。从简单的估计8厘米、12厘米、2分米,再到估计铅笔的长、课桌的高、同学的身高、笔盒的周长,并且能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再接着估计一个长方形面的周长,从原来的估计一条线段的长度到估计几条线段的和,这又是一个提高。最后让学生估计身边物品的长度,让学生自主运用各种方法进行估计,是对自己估计方法和能力的考验。最后完成课本上的做一做,把估计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体会估计在生活中广泛应用,提高估计的意识。

第五篇:“估计费用”教学设计

“估计费用”教学设计

[摘 要]估计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是学生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通过对“估算费用”的教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各种估算方法的作用,能根据题目中数据的特点合理灵活地选择估计策略,发展估算意识。

[关键词]估计 去尾法 进一法 四舍五入法 估底 估顶 估中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05-066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P79~8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理解各种估算方法的作用,能根据题目中数据的特点合理灵活地选择估计策略,发展估算意识。

2.引导学生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学重点:

估算方法的理解,估算意识的提高。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灵活地选择估计策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的数学课和你们平常上的数学课有什么不同?

生1:今天的数学课,我们是空手来上课的,没有课本、练习本、笔。

师:知道今天的数学课上什么内容吗?

生2:估计费用。

师(板书课题):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2:我是看大屏幕知道的。

师:你真善于观察。看了课题,你觉得今天我们得出的结果是准确值还是近似值?

生3:近似值。

师:我们学过的取近似值的方法有哪些?

生4:取近似值的方法有“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去尾法”。

二、引导探究,讲授新课

师:今天我们要利用这些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逛超市吗?今天老师带大家去超市逛逛。(出示淘气一家逛超市的情境图,略)“五一”劳动节,新华都购物广场开业,这天超市里人山人海,淘气一家也来逛超市,买了一些物品。(出示图1)在漫长的排队等待付款中,淘气父子有一段对话。(学生读对话)聪明的淘气看了看数据,他只加了三个很小的数字就判断出爸爸带的钱不够。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淘气是怎么估计的吗?

生5:淘气是把十位上的数相加后知道的,即1+1+2=4。

师:同学们真聪明!淘气加的是十位上的数字,那个位上的数怎么办?你用了哪种取近似值的方法?

生6:“去尾法”。

师:用“去尾法”求出的近似值比准确值大还是小?

生7:用“去尾法”求出的近似值比准确值小,准确值比近似值大。

师:准确值比用“去尾法”求出的近似值大,用“去尾法”估计出的近似值相当于准确值的底数,所以“去尾法”的作用就是估底。(师板书:估底)

(大屏幕出示图2,学生先读题思考,然后师指名学生说思路,再出示图3)

图2 图3

师:淘气使用的是哪种取近似值的方法?准确值有没有可能超过近似值100?为什么?

生8:这次估计,淘气使用的是“进一法”,因为每个数都多算了才刚好100元,所以准确值不可能超过100。

师:用“去尾法”估计出的近似值相当于准确值的底数,所以“去尾法”的作用就是估底。想一想,用“进一法”估计时,估出的结果怎么样呢?

生9:往大估,即估顶。(师板书:估顶)

师:看收银处的队还排得老长老长的,这时爸爸有个提议,请看大屏幕(如图4)。如果你是淘气,你会选择哪种估计方法?

图4 图5

生10:“四舍五入法”。

师(出示图5):按照游戏规则,现在应该轮到谁来估计了?你觉得妈妈的估计有难度吗?(生答略)

师:前面淘气把我们学过的取近似值的方法都用过了,但淘气用的是针对单个数的估计方法,你能帮妈妈想一个好办法进行估计吗?(组织学生讨论)

生11:我们组认为妈妈可以这样估算,即16+23≈40(元)、13+8≈20(元)、6+3≈10(元)、40+20+10=70(元)。

生12:我们组认为妈妈还可以这样估算,即16+13≈30(元)、8+23≈30(元)、6+3≈10(元)、30+30+10=70(元)。(师引导学生总结妈妈的估算方法,并取名为“凑十法”)

师:最后轮到爸爸了,能用的方法都给淘气和妈妈用过了,爸爸可为难了,你们能帮爸爸想个办法吗?

生13:我们组认为爸爸可以这样估算,即16+13≈15+15=30(元)、8+6+3≈15(元)、23≈25(元)、30+15+25=70(元)。(师引导学生给爸爸的估算方法取名为“凑五法”)

师:同学们,游戏结束了,也轮到淘气一家买单了,我们一起看看淘气一家的总账单。(出示图6)淘气一家三口估计出的费用与实际费用相近吗?用“四舍五入法”“凑十法”“凑五法”估计的结果与实际费用相近,所以这三种方法的作用相同,都是估相近,所以也可以叫估中。(师板书:估中)

师(小结):估计购物费用时,我们总结了五种方法,分别是“去尾法”“进一法”“四舍五入法”“凑十法”“凑五法”。其中,“去尾法”估底,解决实际一定超过多少的问题;“进一法”估顶,解决实际一定不超过多少的问题;“四舍五入法”“凑十法”“凑五法”估中,解决实际大概是多少的问题。在估计中,我们要根据实际需要,合理灵活地选择估计的方法。

三、深化应用,巩固练习

师:喜欢玩闯关游戏吗?下面,我们玩“小试牛刀勇闯关”的游戏。(大屏幕依次出示各关游戏,要求学生说出使用哪种估计方法和估计的算式)

四、全课总结,升华主题

师:同学们,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要下课了。我们回顾一下,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

(责编 杜 华)

下载估 计 教学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估 计 教学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估计费用》教学设计[5篇范文]

    《估计费用》教学设计 清源中心小学吴金清 教学内容: 《估计费用》(北师大版第十册教科书第79页、80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在理解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发......

    《估计费用》教学设计1

    《估计费用》教学设计 执教时间: 5月29日上午第二节执教老师:胜利小学 陈建忠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79—80页《估计费用》 【学习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

    《估计》教学反思

    关于本课时的教学内容,,总体感觉比较成功。从学生实践活动反馈看,大部分学生对教师、同学身高、书本封面周长等估计得比较准,能真正借用脑里的尺子去估计身边物体的长度,能较清晰......

    估计事物的数量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教材简析: 在科学研究中生物学家经常要估计某个种群的数量:某条河流某种鱼的数量,某个地区种鸟的数量等,因此本节问题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教科书首先提出一个极为现......

    《利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3

    《利用频率估计概率》教学设计 流程一复习导入 1.什么是频率?怎样计算频率? 2.创设情景。 国家在明年将继续实施山川秀美工程,各地将大力开展植树造林活动.为此林业部要考查......

    25.3 用频率估计概率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1、当事件的试验结果不是有限个或结果发生的可能性不相等时,要用频率来估计概率。 2、通过试验,理解当试验次数较大时试验频率稳定于理论......

    25.3 利用频率估计概率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1 知识与技能: 知道通过大量重复试验,可以用频率估计概率. 1.2过程与方法 : 2.让学生经历硬币实验和投图钉实验,对数据进行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通过......

    北师大版数学 公开课《估计费用》教学设计

    《估计费用》教学设计 龙园意境小学 lixueyun 一、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111-113页《估计费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估算方法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