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年级估计教案
估计
首先在黑板上写上算式: 43+88= 507-248=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对数学算式的计算结果进行了估算,那么对于长度呢?我们是不是可以进行估计? 生:能。
师:那么现在我们分别看看一毫米,一厘米,一分米,还有一米到底有多长。(分别将一张IC卡,一块橡皮的厚度,一个粉笔擦的长度,还有米尺的长度展示给学生看)师:通过了观察这些单位的长度,我们能不能不用直尺在本子上画出8厘米的线段呢?现在我叫2个同学来黑板画,其余同学拿出本子,在自己的本子上画出8厘米的线段。
(学生们开始画线段)
师:同学们现在都把线段画好了没? 生:好了。
师:同学们,现在在刚才你画的线段下面再用直尺画一个8厘米的线段,将它和你刚才画的线段比一比,看一看是不是差不多长。(学生各自发表自己画的线段长了或短了)
师:通过刚才的比较,同学们现在把本子翻到另一页,在这页上再画一个8厘米的线段,看看同学们是不是对厘米单位长度差不多熟悉了。
师:经过刚才对厘米的认识,如果我们要估计黑板的长度是多少,我们可以用厘米来估计吗? 生:不能。
师:那我们应该用什么单位呢? 生1:分米
生2:米 师:刚才有同学说用米来估计黑板的长度,那么同学们一起来估计一下黑板的长度是几米。
(学生各自发表自己估计的数值)
(在学生说出数值后,用米尺来测量出黑板长的长度)师:对于刚才我们对线段和黑板长的估计,我们在估计的时候应该要注意什么? 生:单位。
师:刚才的估计大家都做得很好,现在我们再做两个小测试,昨天老师叫你们回家测量身高,同学们都知道自己的身高吧,现在叫两个同学分别站在左右两侧,左边两组的同学估计一下左边的同学身高是多少,右边两组的同学估计一下右边的同学身高是多少,并答案记在心里。(两边各一小组开火车将数据报出来)师:现在我让在上面的同学公布一下他的身高,看看大家是不是估计的值和这位同学的真实身高是否接近。
师:现在大家拿出课堂作业本,对课堂作业本的长和宽分别进行估算,在用直尺量一量,自己估计出来的结果是否接近量出来的结果。
师:刚才我们都是对线段进行估计,接下来我们要对一个物品的周长进行估算,在前两节课我们学过了周长的概念,现在谁来告诉老师什么叫做周长? 生:封闭图形的一周长度,是它的周长。
师:这位同学说的很好,现在同学们拿出学具袋,找出里面的彩带,对自己的文具盒围一圈,再彩带上做上标记,在估计一下将自己的文具盒围一圈需要彩带多少长。
(学生们动手操作)
师:估计完文具盒的周长,现在我们打开课本,翻到46页做一下做一做第一题,先进行估计,将每条边估计一边,再算周长多少,算好之后再用直尺量一量,算一算,看看自己估计出来的结果和自己所量的结果是不是接近。
师:好了,同学们现在回顾一下这节课我们学到了什么?(生各自发表自己的学习心得)
师:这节课到此结束,下课。
第二篇:小学三年级数学估计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估计》教学设计范文
时间:2009-11-30 14:15:17来源:作者:
文章来源:省心范文网——省掉您的烦恼,留下您的轻松!(请记住我们的网址)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和相互讨论的过程中学习估计的方法。
2、通过对长度的估计、测量,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长度的估计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画、彩带三条;
学生:刻度尺
一、创设情景,引人估计。
1.我们的教室有多长你知道吗?有办法知道吗?
2.要想知道一样物体准确长度必须用尺或其他仪器来测量。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身边往往没有尺,有时候也不需要非常准确的数据,只要大概的尺寸。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解决呢?
3.今天我们就来估计一下生活中物体的长度, 比比谁的眼力最好,谁的估计能力最强。(出示课题)。
二、操作感知,引导探究
<一>画线段
1.我们来回忆一下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你能用肢体语言表示长度单位吗?请你表示出1米大约有多长?请你表示出1分米大约有多长? 1厘米大约有多长呢?
2.我们已经知道1米、1分米、1厘米大约有多长,你能不用直尺,画出一条长4厘米的线段吗?试试看!谁愿意到黑板上画?其余同学在老师发的白纸上画.(生画线段)
3.谁能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画的?
4.同学们的方法都很好,请用直尺量一量,看谁画的线段最接近4厘米。
5.指生说自己画了多长.6.再看黑板上画的线段,估计一下是长了还是短了?
请一生用尺测量,明明长了为什么都觉得短了呢?
7.刚才有的同学画得很接近4厘米,有的同学画的不是很接近,不要紧,我们再来画一次.这次你想用什么方法画?
8.画完后,再测量.说说你第一次画了多少?第二次画了多少?有进步吗?还有哪些同学有进步,请举手.9.接下来我们要向新的难度挑战了。请看题:不用尺,画一条8厘米长的线段。各自画,画完了量.10.说说这次你画了多长?是怎样画的?
<二>装饰画
1.刚才同学们都用非常好的方法画出了非常接近8厘米的线段,真能干!老师这里还有些彩带,也要请你们分别来估一估它们的长度。
2.这些彩带曾老师是打算用来给一张画镶边的(出示装饰画)。我们来看这张画,我想给这张画镶上一圈边,你们能帮我估计一下吗,用上面的哪根彩带会比较合适呢?(把一张画贴到黑板上。)
3.请你们拿出老师发给你们的画,两人一组,估计一下它的周长大约是多长?
小组讨论。汇报
4.下面让我们来围一围,看看情况怎么样。
(动手围)
5.哪些同学猜对了?
<三>估计身高
1.同学们的眼力真不错,下面进入“眼力大比拚”的第三个环节:估计身高。你们都知道自己的身高吧?
2.请一名学生上来站到老师身边。你有多高?同学们,**的身高是130厘米。看了他的身高,你能猜猜老师有多高吗?你是怎样想的?
3.刚才有几个同学猜的已经很接近了,告诉大家,老师的身高是150厘米。谁猜的最准?
4.今天,我们教室里来了一位老朋友(请王老师上场)。同学们,和王老师打个招呼吧!王老师比曾老师高多了, 你们能猜猜王老师的身高大约是多少呢?能说说你猜的时候是怎
样想的吗?
5.说得真好,可以用**同学和王老师比,也可以用曾老师和王老师去比,都可以。刚才同学们猜了这么多的答案,到底谁猜得最准呢,我们请王老师来告诉大家吧!
6.谢谢王老师!
7.同桌两个同学相互猜身高。
三、动手操作,巩固新知
1、做一做1
(1)人人动手将估计结果写在亮题版上
(2)动手量一量,算一算(小组合作)
(3)说说估计的方法(A、一段一段估计再算出周长再比较;B、分别将两图的线段分段对比,估计两条线段是一样长还是哪条长些,短些,从而估计出周长最长的图形。)
2、做一做2
(1)人人动口在小组交流估计方法。
(2)请个别同学全班交流。
3、做一做3
(1)每个同学自己估计,当你侧平举时两手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2)每组的同学手拉手围一圈,估计一下,这圈的周长是多少。
(3)两个小组合作,估计一下,如果要拉成周长是10米的圈,至少要有几个同学。余下的同学还可以拉成周长为几米的圈呢。
四小结下课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估计能力一定大大提高了。
第三篇:《估计费用》教案
五年级 数学《估计费用》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在理解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并选择合理的估算策略,发展估算意识。
2、体会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和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多样化的估算策略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能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估算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
四、预习目标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喜欢逛超市吗?我们可以选购我们喜欢的食物。
2、逛超市时我们都需要准备什么?“钱”我们也可以叫做“费用”。
3、今天我们来学习数学中的另一个知识点“估计”,同学们连起来读一下。
4、出示课题《估计费用》。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1、淘气一家人去超市购物,这是这次购物的账单。你能估算出一共花多少钱吗?并说说你的方法。(课件出示主题图)
2、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汇报:(1)把最高位(十位)上的数字加起来:(去尾法)
1+1+2=4 一定比40元多。
(2)把各个数进位变成整十,再相加:(进一法)
20+20+10+30+10+10=100(元)一定比100元少。(3)运用四舍五入变成整十,再相加:(四舍五入法)
20+10+10+20+10+0≈70(元)
(4)把相加能得整十的数相加,再相加:(凑十法)
16+23≈40(元)13+8≈20(元)6+3≈10(元)40+20+10=70(元)
(5)把部分加数分别相加凑十求和,个别加数个位估算成5,再相加:
16+13≈15+15=30(元)6+8+3≈15(元)23≈25(元)30+15+25=70(元)
3、请同学们对这几种估算策略进行分析、比较体会这几种策略的特点。(生活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策略)
(三)巩固练习,增加记忆
1、完成课件中的练习题。教师引导,学生独立完成。
2、试一试、练一练。
六、板书设计
估计费用 去尾法 进一法 四舍五入法 凑十法
七、课后作业
1、课件中的习题。
2、配套练习册《估计费用》。
八、教学反思
第四篇:《大数的估计》教案
《体育场》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较大数的估算方法,能对生活中具体事物的数量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估算,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
2、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估算方法,在交流活动中培养学生倾听、欣赏、互助的良好的学习品格,形成积极、主动的估算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归纳一些估算的方法。
难点:能正确、灵活、合理地对具体数据进行估算。
学习方式: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具:同样大小的两个杯子,分别装有300克水和600克水,并在杯子背面注明克数。学具:一份报纸。
三、教学过程:
一、估计生活中的大数 活动一:估计杯子里水的重量。
1、教师拿出一大杯水,让学生估计有多少克?
2、拿出半杯水,并注明300克,学生观察后,再次估计第一次拿出的一大杯水。
3、师问:这一回你为什么一下就估计准确了?
4、学生交流想法。教师板书:半杯水→一杯水。活动二:估计全校学生人数。
1、师问:咱们班有多少人?你能估计出我们全校学生人数吗?
2、学生独立思考。
3、同桌讨论估计方法。
4、全班充分交流估计方法。教师板书:一个班人数→全校人数。
二、估计体育场的人数
1、教师引导学生看体育场的图,并提出问题:你能估计这个体育场能容纳多少名观众吗?
2、学生讨论估计方法,并充分交流。引导学生说出先估计这个体育场一个看台的人数,再数一数有多少个看台,从而估计体育场的总人数。教师板书:一个看台的人数→整个体育场人数。
3、同桌讨论如何估计一个看台的人数?找出估计的策略。全班充分交流不同估计方法。
4、实际数一数一个看台的人数。与估计的数量差别大吗?
5、根据估计结果计算,如果每个看台的人数相同,体育场共有28个看台,一共能容纳多少名观众?
7、通过板书让学生观察,尝试归纳估计大数的方法。教师板书:部分→整体
三、练习巩固
1、估计报纸一个版面的字数。
学生先独立思考,探索方法,同桌讨论后,全班交流不同的估计策略。
3、估计书报亭营业额。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
4、估一估有多少粒大豆。
学生自己探索估计方法,全班交流不同的估计策略。
四、实践应用
回家抓一把米,估计有多少粒?
五、小结
你学到了什么?你面对一个大数怎么估计? 板书设计:
大数的估计
半杯水→一杯水
部分一个班人数 →全校人数
一个看台的人数 →整个体育场人数
总体
第五篇:《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参考教案
《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参考教案
教学目标:
1.借助数方格的方法估计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逐步发展空间观念。2.结合实际问题的解决,体会解决问题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提高综合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实践操作、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活动叠验,感受数学思想。教学重点:借助方格纸,体会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教学难点:估算意识的培养。
教具准备:1dm²的方格纸两张、树叶两片(一真、一模型)、课件。教学过程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如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1.估计1dm²的大小。
教师:我们已经会求一些图形的面积,这张纸的大小谁能来估一估? 2.估计一片树叶的面积大小。
教师:这片叶子的形状不规则,你能估计一下它的面积吗?(学生根据经验尝试估)
3.估计面积大致范围。
教师:把叶子放到一张1dm²的空白方格纸上,你发现了什么?(叶子的面积小于1dm²)。
教师:将方格纸对折,继续比对,你发现了什么?(面积一定小于50cm²)继续对折(即1dm²四等分),继续比对,你现在还想说什么?(这片叶子的面积一定大于25cm²,小于50cm²)还可以怎样说?
学生:叶子的面积在25cm²到50cm²之间。(板书:区间25cm²~50cm²)同桌讨论:怎样才能更准确地估计这片叶子的大小呢?(板书: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4.如果要更精确地来估计该怎么办?
教师:用方格纸作为工具来帮助我们测量,多大的方格合适呢?
学生:每个方格面积为1cm²的方格纸,这样测量的结果就是多少平方厘米。
/ 3
5.估一估,数一数。
课件显示,把这片叶子放在每个方格面积为1cm²的方格纸里。
教师:请你来估一估,数一数。(学生学习单上有印着叶子的方格纸,借助彩笔来画一画。)
(设计意图:对于不规则图形的面积估计,学生第一次接触,借助学生已有经验对一个新问题产生一种有价值的思考模式比较有意义。因此先引导学生确定估测单位,在确定估测范围,寻找区间,渗透“区间套的思想”。)
(二)分析解决问题
1.学生思路展示(实物投影)。
(1)满格一共有18格,所以这片叶子的面积一定大于18cm²。(2)不是满格的也是18格,这片叶子的面积一定小于36cm²。(3)这片叶子的面积在18cm²至36cm²之间。
(4)把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这片叶子的面积大约是27cm²。
(5)把不满半格的舍去,满半格的当作一格,这片叶子的面积大约是29 cm²。(6)我是用转化的方法,将叶子的图形近似转化成平行四边形。把你的思路与同桌交流一下,你的同桌是怎么估的?你有什么建议? 板书:数格子 转化 2.学生思路综合展示。用课件演示学生的思考过程。
(1)转化成基本图形进行估计。选择几组学生作品进行比对(收集范例),转化基本图形来估计需要注意些什么?
(2)要估计一个图形的面积,可以用数格子的方法先找到大致的范围,然后进一步估计。适当引导学生用区间的方式去思考图形面积的最大值和最小值,有一个大致的范围。
如果把1cm²的小格再进行细分,那么又会怎样呢?
在1cm²的格子的基础上再进行细分,让学生感受区间套范围的缩小过程。(设计意图:学生呈现的思路是多样的,选择典型的思考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辨析,关注基本图形转化中的形似和计算便利。在数格子区间套的思考中,通过课件辅助细分进一步帮助学生进行深入思考,随着估计范围的缩小更接近图形准
/ 3
确面积。)
3.小结。
在刚才同学们的思考过程中,我们得出了两类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一下,这两类方法各有哪些特点和适用性?以后解决估计不规则图形面积的问题中,你认为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的体验进行梳理,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明确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前提是有一定适用性的。)
(三)综合解决问题
2.选一选。
3.想一想。
(出示中国地图)如果想估计中国地图上的浙江省的图上面积,你有什么办法吗?
(四)回顾解决问题全过程
教师:不规则图形面积估算我们可以从哪些角度进行思考?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