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八年级语文下《〈宽容序言〉》教案7长春版
长春版八年级下《〈宽容〉序言》教学设计7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本序言的独特写法。
2、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先驱者”与“守旧老人”这两个形象的典型意义。
能力目标
1、学习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把握作者寓于故事中的哲理。
2、培养对课文中抽象内容的理解能力。
德育目标
1、学习文中对“宽容”的理解。
2、学习敢于怀疑,勇于创新的先驱者精神。
教学重点
1、把握文章思路,明确文章的中心观点。
2、领悟课文中蕴涵深意的哲理。
教学难点
明确本文在构思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
教学方法
指导学生自读,讨论并评价,理解文中蕴涵的哲理,达到借鉴吸收的目的。
用心
爱心
专心
教具安排
多媒体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言
1600年,意大利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乔尔丹诺·布鲁诺布鲁诺进一步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反对天主教的地球中心说,震动了教会的统治,被天主教视为异端,最终被宗教裁判所判处死刑,烧死在罗马。
这种新旧思想、观念的斗争,可以说,自人类诞生以来,就一直在历史的舞台上不断地上演着。今天我们来学习的《〈宽容〉序言》,要讲述的正是一个关于这种斗争是怎样的势不两立,如何激烈的故事。
二、简介作家作品
亨德里克·房龙,荷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
他多才多艺,能说会写10多种文字,会拉小提琴和绘画,其作品的插图全部出于自己的手笔。善于用极其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在20年代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也为中国青年所喜爱。
著名作品有:《宽容》、《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
用心
爱心
专心
《宽容》初版于1925年。在此书中,房龙缕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倡言思想的解放,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谴责反动势力镇压新思想的罪恶。
三、序言
序言介绍书的思想内容或写作意图以及写作过程、写作背景。这篇序言写法奇特。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虚构了一个“创新”与“守旧”两大势力斗争的故事,从而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宽容》一书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意图。
四、述故事情节
问:这篇序言的写法很有特点,像是散文诗,又像是寓言。现在我想先请一位同学用简洁的语言来回顾一下这个寓言,大致说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学生回答,经老师点拨后明确:)
在一个无知的山谷,有着一群守旧的人们,他们固守着传统,愚昧、落后、固执,决不允许新生力量的出现,面对一位敢于向外边的世界探险,寻求解放和自由的青年,他们不予理睬,反而加以残酷的镇压,最终青年被残忍地杀害,而这些愚昧的人们也最终遭到了自然的报应。
五、思考讨论以下问题,归纳故事蕴涵的哲理
1、故事中塑造了哪几类形象,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1)守旧老人:是无知山谷里律法的执行者,尊崇古老的律法,是陈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可以任意决定他人生死,是无知山谷里权威与权力的象征。顽固、虚伪,仇视一切革新,欺骗无知的人们,陷害先驱者,因而他们的行为阻碍了人们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最终遭到
用心
爱心
专心 人们谴责。
=》象征旧事物、旧律法,处处阻碍着新事物的发展。
(2)问:文中的漫游者原本也只是普通村民,本可以和其他人一样,任凭“日月流逝,年复一年”,“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过着所谓的“幸福生活”,可是后来他的命运却发生了改变,他遭到了什么样的境遇,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局,如果由你来为漫游者立个碑文,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呢,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
(让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明确:)
漫游者: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一个敢为天下先的人。他敢于怀疑祖先铁定的律法,敢于对人们深信不疑的“智慧”提出挑战,敢于探索、追求真理,敢于向死水般的旧世界发出反叛的声音。他有坚定的信念,有无畏的精神,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有从容赴死的气概。他不畏艰险,敢于冒险。他勇敢无私,为唤醒麻木沉睡的心灵,宣告真理的存在,传播美好希望,不惜牺牲生命重返山谷。他的死亡,是一出深沉的悲剧,留给人们永恒的回味。而当真理大白于天下的时候,他最终成了人们永远爱戴、敬仰、歌颂和感恩的先驱。这里,有一个让人永久回味的结论:探索者、先驱者的名字叫――不朽!
=》象征新思想、新事物。
(3)在鲁迅先生笔下,经常会有“哀其不幸,怒其不争”这么一类人,在这个故事中是否也有类似的群体呢(——村民们),他们有什么特点?
村民们:他们愚昧、无知,迷信古人,盲从守旧老人,视先驱者和真理为异端邪说,无形中作了守旧老人的帮凶,用沉重的石块砸死了先躯者。但是真理上不可抗拒的,一场生存危机,迫使人们推翻了传统秩序,走上了先驱者开辟的道路,终于找到生存的希望和幸福的家园,人们这才悔悟,认识到先驱者是对的,这才懂得尊重智慧。
=》从愚昧、无知走向悔悟、寻求幸福。
2、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故事发生地“无知山谷”有什么特点?)
用心
爱心
专心
明确:至于故事发生的地点很明确是“无知山谷”。显而易见,作者的意图讲故事发生的环境闭塞、贫穷、落后,因而造就了视野狭窄、知识浅薄、麻木不仁的无知的人们。他们仅维持最低的生存需要,不但不觉匮乏,反而心满意足。更可怕的是迷信,极端的迷信,一部千古经书,几个守旧老人,可以镇守一方水土,一方人心。
展开:大家想一想,一个封闭、无知的社会会有什么样的结果?追往者,思来者。纵观中国历史,封闭只能导致落后,甚至灭亡。如何才能使这样的社会获得生机呢?不闭关锁国,不夜郎自大,而是勇敢地、大度地开放大门,融入世界文化,自立于民族之林,它就有无限强大、蓬勃的生命力。、说说这个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
明确:故事发生的时间,从序言的最后一节中不难看出:“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
4、讨论,归纳本故事蕴含的哲理和文章主旨。
问:为什么在“将来”后面要加上“我们希望”四个字呢?(“希望”显然只是表达了一种美好的祝福和心愿),这就让我们不禁要问: “这样的事”为什么过去发生了、现在发生了,将来还有可能会发生?这样的事将来不再发生,作者为什么要加上“我们希望”四个字?
明确:这是因为,顽固的守旧势力总是要镇压创新者的;有些善良的人们由于传统的束缚,认识的局限,总是有意无意地伤害创新者,这就意味着这样的事情还会发生。从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否定、镇压异见,不仅会造成先驱者的悲剧,还造成无知者自身的困境,造成真理发展上的曲折。许多历史事实都可以从这个故事中找到影子,(哥白尼-日心说《天体运行》,布鲁诺被烧死在罗马广场,孔子,司马迁等)而次此后发生的事件也像这个寓言故事的重演,怎样才能使真理顺利发展,先驱者不被迫害呢 ?这就需要思想自由,宽容异见。反对迫害先驱者,反对扼杀真理。这正是作者通过这一寓言告诉我们的深刻哲理,(放幻灯)这也正是《宽容》一书的精髓。
展开:A、思想自由,宽容政策是历史进步,社会发展,真理畅通无阻的必要条件,十年浩劫,从反面 证明了这一点。
用心
爱心
专心 B、大家说一说,人与人之间需要不需要宽容?为什么呢?(古人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严于律己,宽于待人”,都是告诉我们宽容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宽松,和谐;宽容可以使人们彼此之间更加理解,信任。宽容是一种胸襟,宽容更是一种境界,为了使我们彼此心灵的距离不再遥远,我们要彼此宽容。)
六、借鉴吸收,发散思维
1、问:在《拿来主义》里,鲁迅先生强调对外来事物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本文讲述的故事蕴涵着丰富的哲理,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深思,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提示:组织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明确:(1)、提倡宽容质疑;
(2)、反对禁锢压制;
(3)、贫穷、落后、反动的根源在于无知、愚昧和闭塞;
(4)、人类追求真理的脚步是不可阻挡的,真理是一定要发展的,但真理的发展是曲折的,所谓“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真理,“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5)、要勇于创新(先驱者的精神是可敬的,创新需要勇气和自信);
„„
2、辨证地理解“宽容”
穿过那无知的山谷,趟过那缓缓流动着的小溪,房龙先生以这样一个广泛的意义上的 “宽容”一词简明涵括了我们常说的自由、民主、理性,《宽容》的另一种版本的名字就叫《人的解放》。房龙强调说,在现今的世界上,对宽容的需要超过了其他一切。他让我们看到,用心
爱心
专心 现代的不宽容,无非“用机关枪和集中营武装起来”以代替“使用地牢和缓慢燃烧的火刑柱”的中世纪的不宽容,历史不见得有什么进步(可以美攻打伊拉克为例适当展开);所以如今的我们依然反对战争,崇尚和平,反对恐怖,向往人与人之间的理解与宽容。
于是我们倡导宽容。可是,我们要一味地宽容吗,让我们用现代的眼光来看《宽容》。我们会发现其实,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只要人类社会在发展,宽容与不宽容是同时存在的。
试问:在什么时候我们会有不宽容的原因呢?
首先,在遥远的古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自然法则注定了人们要有“不宽容”的精神,这是必须的,因为人类要生存。
纵观中国历史,在朝代的更替中,对旧制度的冲击决不能抱以宽容的态度。饥饿导致革命,这个过程中必然最终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从康梁维新到辛亥革命,从南昌起义到全国解放,历史证明:积极的革新、革命,其根本动力来自于对现实的不宽容。
我们再将目光转到现在。在面临全球化经济的今天,一个国家要想站稳脚跟,就必须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国家内部的改革、对外的开放必不可少,一个个旧企业面临停产甚至倒闭,一批新兴工业正在迅速崛起,市场经济来不得一丝一毫的宽容。将之扩大到生活和学习中,这里的不宽容不仅体现在对强者的不屈服,还表现为对自己的不满足,敢于提出更高的要求。如此说来,发展就要有对已不宽容、不松懈的态度,要有敢于挑战的勇气。
房龙先生坚信“宽容一统天下的日子定会到来,它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的进步”。思想的束缚、战争的暴虐、种族的歧视等等,都在呼唤宽容,我们渴望那和平安详的日子,生活中的宽容会让你平和安详,而发展中的不宽容会促进社会的进步,无论过去、现在、将来,二者都需要存在。
七、课堂小结
最后,我想以我们的同乡林则徐的诗句做为这堂课的小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用心
爱心
专心 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八、布置作业
这篇课文讲述的故事蕴涵着丰富的哲理,采用的文学形式也很特别,熟读和理解课文之后,请结合历史事件或自己的生活实际(生活和写作)写写你受到了什么启示?(写作和哲理)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下《〈宽容序言〉》教案3长春版(范文模版)
长春版八年级下《〈宽容〉序言》教学设计3 学习目的
—、充分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和“先驱者”与“守旧老人”两个形象的典型意义。并能对文中的抽象内容加以阐发,理解文中含蓄的思想。
二、深入思考文中为什么不能够“宽容”的原因?学习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品味、把握作者寓于故事中的哲理。
三、分析文体的特点,注重写作文体的创新。教学设想
本文是——篇自读课文,且又是一篇序言.在讲渎这篇课文时,充分体现它自读课文的特点,让同学了解,把握这篇文章的大意;它不同于—‘般的自序,而是以一种新颖的形式,以诗化的语言通过叙述一个寓言故事来表明《宽容》—书的主旨,它倡导思想自由,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让同学们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同时,赏析、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领悟其内在含意。同时,展开思想的翅膀,以具体可感的历史知识来丰富文章的内涵,来阐释课文的主旨。教学时数。
第一课时:朗读课文,体味诗化般的语言美,理情思路,把握文章大意,掌握文章 第二课时:再次朗读课文,揣摩、分析文章的语言,理解其内在含义。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配乐朗诵课文。
二、理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大意。
三、联系历史的发展,深入理解,把握宽容的内涵 教学步骤
一、作者介绍
请同学们用“宽容”造一句话。“宽容”一词的意思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导入作者介绍)“宽容”一词的含义是宽大有气量,计较或追究。作者房龙用《宽容》为书名,详述了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畅言思想自由,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谴责了反动分子镇压新思想的罪恶行径。这本书.最初出版于1925年,1940年重版,在1940年准备出版此书第二版时,正是法西斯势力在全世界猖獗之日,这是对他的“宽容”理想的严重打击。由此也看到,我们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是多么地需要宽容。
房龙,荷裔美国人,善于用极其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而为无数青年读者喜爱。他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发表了一系列这样的作品,大多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著名的如《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等,早已有了中文译本,对我国一整代年轻人有过深刻影响。下面我们来阅读、品味这篇文章,欣赏一下房龙的文章特色
用心
爱心
专心
二、配乐朗诵课文。
三、理清思路,概括文章大意。
1.(第一小节)宁静的无知山谷,闭塞落后,愚昧守旧。
2.(第二至第四小节)漫游者要把人们引向新的幸福的世界,守旧老人却根据法律杀死了他。3.(第五至第九小节)在死亡的威胁下,人们把守旧老人推到一边,沿着漫游者开辟的道路走进新的世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开始怀念先驱者。4.希望这样的事将来不要发生。
本文的主旨: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形象地说明《宽容》一书的精髓,这就是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宽容,反对以愚昧无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
四、联想历史事例,举出禁锢思想,排除异己的例子,谈谈你的看法。注意结合课文中作者的思想,也可以谈谈对作者的理解、认识。
例子不拘多少,在于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发展中确实需要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宽容,避免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的做法。如中世纪中葬身火海的布鲁诺,二次大战中屠杀犹太人的法西斯暴行„„
五、找出体现人们所生活的环境特点的词语,分析其内在含义并进行总结。
词语:宁静的无知山谷 知识的小溪缓缓地流着 需求浅薄的村民 绰有余裕 守旧老人 神秘莫测的古书 神圣而不可亵渎 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 谁否认„„冷落等。
这是—个无知、愚昧、闭塞的环境。统治者是“守旧老人”,村落是“无知的山谷”,人们的视野狭窄、知识浅薄,他们可怜的一点点知识像一条窄窄的小溪,流经的地方是深邃破败的溪谷,根本没有新知识的汇流,它流得那么缓慢,与死水无异.可是,人们却很满足.他们满足自己狭窄的生存空间,满足自己原始的生活方式,满足于这“宁静”的死水般停滞的生活,满足于这种麻木不仁的“幸福”生活。
可悲的不仅是他们满足于这种闭塞、贫乏、落后的生活,更可悲的是他们尊奉“守旧老人”,以一部千年古书为经典、法律。他们把固执与偏见视为天经地义,神圣不可亵渎,而且用律法规定,不得离开山脚一步,使自己封闭在令人窒息的世界里,迷信和闭塞导致落后,使人们拒绝任何新知,并且走上极端,把真理视为异端,把先驱者一棍子打死。
结论:封闭导致落后,开放重获新生。历史的进步要靠知识的进步,要靠真理的发展。
六、作业: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从文中找出叙述先驱者的词句,先驱者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 先驱者是山民中的精英形象,是山谷里多少代人试图找到通往外界出路的探索者代表。作者对他的正面描写不多。但他的事迹却震撼人心。无知山谷尽管实行严酷的思想专制,用律法
用心
爱心
专心
和迷信把人们禁锢得死死的。但是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追求真理的努力不可阻挡的,严酷的律法挡不住,岩石高墙也挡不住。早就有一些男男女女敢于怀疑祖先的智慧,敢于提出问题,“后来走了,再也没有回来”。先驱者更是杰出的代表。他为真理而奋斗,为真理而献身,他是“一个首先向未知世界的黑暗和恐怖挑战的人,他把人们引向了新的自由”。他给人们的启示是:真理是一定要发展的,人们追求真理的努力是不可阻挡的。而他的行为更是使人们感到探索者、先驱者的可贵、可敬。
三、“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讨论分析,这样的事不再发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
教师总结:真理开初在少数人手里,如果像无知山谷那样,对先驱者不但不予保护鼓励支持,反而倒行逆施,只能造成先驱者的悲剧,也造成无知者自身的困境,也造成真理发展道路上的曲折。学术自由是思想发展的绝对必要的条件。真理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传统观念不是神圣的,对于新的思想,必须采取宽容政策,容许其发展,让实践来检验真理性。只有这样,真理才能顺利发展,社会才能迅速发展。而这样的悲剧也才不可能发生。
四、揣摩语言,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1.“ 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知识的小溪”指的是山谷里人们的文明程度仅像一条小溪。
“深邃破败的溪谷”象征无知山谷历史悠久,封闭落后,走向衰落。“缓缓地流着”是说无知山谷发展非常缓慢。
2.“对于敢于离开山脚的人,等待他的是屈服和失败。”
屈服和失败的原因:一是守旧老人用“律法”进行镇压;二是群众受守旧老人的欺骗,助纣为虐,反对“敢于离开山脚的人”;三是“敢于离开山脚的人”太少,孤军奋战。这三个原因,使“敢于离开山脚的人”最终“屈服和失败”。3。“失望把勇气赋予那些由于恐惧而逆来顺受的人们。”
人们为什么“恐惧”?由于人们害怕“得不到园中果实中应得的份额”。
为什么“失望”?由于特大干旱使得半数以上的人死亡,活着的人把希望寄托在山脉那边,而律法却说“不行”,因此人们彻底失望。·
为什么“失望”会带来“勇气”?为了求得生存,人们终于产生了叛乱的勇气。4.“对这件事我们的确很内疚,不过,假如当时我们知道的话,当然就„,”
在不知不懂的情况下,应当怎么办才不至于事后内疚呢?不盲从守旧老人、紧跟他充当打手,对于先驱者的新知,即使一时觉得无法接受,也要采取宽容的&g。5.文章最后一句,为什么要加上“我们希望”四个字? 这样的事将不要发生,仅仅是希望,实际上还是要发生的,至多发生得少一些。这是因为,顽固的守旧势力总是镇压创新者;有些善良的人们为认识所局限,有意无意地难免伤害创新者,所以加上“我们希望”四个字以表示人们的心愿。
用心
爱心
专心
五、郁达夫说过:房龙的笔“有一种魔力”,分析总结其“魔力”何在。
生动、形象,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引人思考。作者将人类历史上无数的事实典型化了。虚构成一个寓言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比实际的历史事件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强烈,因而更带普遍性。读这个故事能唤起许许多多联想,觉得那些专制主义者的嘴脸跟守旧老人何其相似,那些愚民的嘴脸跟山谷中人何其相似,而历史的演变跟这个故事又何其相似。故事富有文学性,形象生动地阐述了道理,不仅不枯燥,反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六、如有条件,在课堂上阅读《宽容》片段。布置下一课书的预习。板书设计
《宽容》序言
环境:愚昧 落后 闭塞 无知
守旧老人:顽固 迷信 专制 残忍
先驱者:勇敢 探求 不畏惧死亡
启示:提倡思想自由,对异见宽容
用心 爱心
专心
第三篇:高一语文教案:《宽容》序言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
2.通过归纳、总结,理解“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故事中“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的人们”三种形象的典型意义。
3.把握和评价故事中蕴含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威廉·亨德里克·房龙(1882-1944)系荷裔美国作家和历史学家,其著作主要是历史和传记,包括《人的故事》(即《宽容》)、《文明的开端》、《奇迹与人》、《圣经的故事》、《发明的故事》、《人类的家园》及《伦勃朗的人生苦旅》等,早在20世纪20—30年代,房龙的部分著作即被译成中文出版,影响当时整整一代年代人,房龙的著作,其选题基本上围绕人类生存发展的最本质的问题,其目的是向人类的无知与偏执挑战,普及知识与真理,使之成为人所知的常识,因而具有历史不衰的魅力。
二、诵读课文,概述各部分的故事情节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明确:
1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2一个敢于离开山谷的漫游者回来后即将受到审判。
3漫游者向大家介绍外面美好的世界,并愿意领大家同去。
4守旧老人以旧的律法煽动人们杀死了漫游者。
5无知山谷发生了特大干旱,饥嚎遍野。
6半数以上的人在饥寒中死去,律法还必须遵守。
7在失望中爆发了叛乱,人们投奔陌生的世界。
8人们沿着先驱者开辟的道路找到了绿色牧场,认识到以前的错误。
9人们建起智慧老人的大厦,立碑纪念先驱者。
10希望这样的事将来不要发生
三、细读课文,思考问题
作者在文中塑造了哪几类形象?他们各自有何特点?
结合学生的回答教师明确:
作者在文中主要塑造了三类形象:
一类是守旧老人,他们尊崇古老的律法,实现着我即法律的训条,任意决定他人的生死,他们欺骗无知的人们,陷害先驱者,因此他们的行为阻碍了人们接受新思想,最终遭到人们的谴责。“守旧老人”则象征着传统的过时的带有偏见的祖宗律法,它处处阻碍着新事物的发展。
另一类就是与守旧老人进行殊死斗争的勇敢的先驱者,他敢于怀疑祖先的智慧,勇于冲破专制主义的禁锢,冒着死亡的威胁,离开无知山谷,艰苦跋涉,探寻外面的世界。他不顾迫害,又回来告诉人们他自己的发现。面对审判和死亡,他毫不畏惧。历史证明,他是对的,终究得到了人们的尊崇。“先驱者”象征着新的思想、真理和新的事物。
第三类形象就是生活在无知山谷的无知人们,他们愚昧、无知,迷信古人,盲从守旧老人,视先驱者和真理为异端邪说,无形中作了守旧老人的帮凶,用沉重的石块砸死了先躯者。但是真理上不可抗拒的,一场生存危机,迫使人们推翻了传统秩序,走上了先驱者开辟的道路,终于找到生存的希望和幸福的家园,人们这才悔悟,认识到先驱者是对的,这才懂得尊重智慧。
四、理解文中含蓄,抽象的语句
结合课后练习二普宁新闻chaoshannews.com,理解课文中含蓄抽象的语句。(参考答案见《教师教学用书》)
五、自由品读,发表见解
1找学生诵读其认为文章中富有哲理的文句,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2让学生自选角度分析评价本文(可以从语言方面入手,也可以从文章所蕴涵的哲理入手)
高考全程导航家长入口学生入口
日期查询
2014年2013年
艺术类招生专业课测试
港校内地招生计划公布
自主招生考试
开学进入二轮复习阶段
寒假二轮复习
三轮复习
高考体检
自主招生面试
一模冲刺
高水平运动员统一测试
《专业招生》目录
《招生章程》发放
加分政策性名单
一模考试
自主招生录取
外语口试
体育专业考试
小语种专业加试
保送生等高校优惠政策最终名单公示
二模考试
五一假期复习总结 填报高考志愿
澳门高校内地招生报名启动 高校招生咨询会
高考
军事、武警、公安类院校军检面试 高考成绩出台
部分香港高校考生面试
高职志愿填报 提前批次录取 高招录取
专科录取控制分数线公布
高考录取通知书寄出 一本录取 二本录取 三本录取
专科(高职)批次录取
艺术类测试 体育特长生测试 保送生测试 艺术特长生测试 自主招生测试 期末考试 寒假复习
学校开学
一轮复习开始
空军招飞启动
高三第一次月考
国庆节复习
保送生
艺术特长生
体育特长生
期中考试
高考报名时间及入口
自主招生简章出台
艺术特长生招生通知
民航招飞政策发布
《北京卷考试说明》出台
保送生招生简章
体育特长生招生简章
艺术特长生招生简章
自主招生招生简章
高校招生简章发布
外语口试
热门关键词
大学自主招生网大学排名高考资源网北约自主招生大学专业介绍高分经验自主招生条件大学排行榜自主招生网自主招生自荐信高考名师原创文章高考报名时间华约自主招生高考知识点自主招生一本分数线二本分数线三本分数线专科分数线自主招生简章
相关推荐
全日制普高高一语文第一册 第15课 全日制普高高一语文第一册教师用书 《高一语文教案:《宽容》序言高三语文课件:《宽容》序言2高一语文课件:《宽容》序言3高一语文课件:《宽容》序言1高一语文课件:《宽容》序言2人教版高一语文上册15:宽容《宽容》序言高三语文课件:《宽容》序言3
移动客户端下载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查询中
查询中
查询中
高校名称
专业分数线
查询中
第四篇:《宽容》序言教案 实用
《宽容》序言
教学目的
—、把握文章大意,联系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充分理解宽容的内容。
二、深入思考文中为什么不能够“宽容”的原因?品味、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分析文体的特点,注重写作文体的创新。教学设想
本文是——篇自读课文,且又是一篇序言.在讲渎这篇课文时,充分体现它自读课文的特点,让同学了解,把握这篇文章的大意;它不同于—‘般的自序,而是以一种新颖的形式,以诗化的语言通过叙述一个寓言故事来表明《宽容卜—书的主旨,它倡导思想自由,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让同学们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同时,赏析、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领悟其内在含意。同时,展开思想的翅膀,以具体可感的历史知识来丰富文章的内涵,来阐释课文的主旨。
教学时数。
第一课时:朗读课文,体味诗化般的语言美,理情思路,把握文章大意,掌握文章 第二课时:再次朗读课文,揣摩、分析文章的语言,理解其内在含义。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配乐朗诵课文。
二、理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大意。
三、联系历史的发展,深入理解,把握宽容的内涵
教学步骤
一、作者介绍
请同学们用“宽容”造一句话。“宽容”一词的意思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导入作者介绍)
“宽容”一词的含义是宽大有气量,计较或追究。作者房龙用《宽容》为书名,详述了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畅言思想自由,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谴责了反动分子镇压新思想的罪恶行径。这本书.最初出版于1925年,1940年重版,在1940年准备出版此书第二版时,正是法西斯势力在全世界猖獗之日,这是对他的“宽容”理想的严重打击。由此也看到,我们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是多么地需要宽容。
房龙,荷裔美国人,善于用极其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而为无数青年读者喜爱。他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发表了一系列这样的作品,大多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著名的如《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等,早已有了中文译本,对我国一整代年轻人有过深刻影响。
下面我们来阅读、品味这篇文章,欣赏一下房龙的文章特色
二、配乐朗诵课文。
三、理清思路,概括文章大意。
1.(第一小节)宁静的无知山谷,闭塞落后,愚昧守旧。
2.(第二至第四小节)漫游者要把人们引向新的幸福的世界,守旧老人却根据法律杀死了他。
3.(第五至第九小节)在死亡的威胁下,人们把守旧老人推到一边,沿着漫游者开辟的道路走进新的世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开始怀念先驱者。
4.希望这样的事将来不要发生。
本文的主旨: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形象地说明《宽容》一书的精髓,这就是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宽容,反对以愚昧无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
四、联想历史事例,举出禁锢思想,排除异己的例子,谈谈你的看法。注意结合课文中作者的思想,也可以谈谈对作者的理解、认识。
例子不拘多少,在于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发展中确实需要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宽容,避免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的做法。如中世纪中葬身火海的布鲁诺,二次大战中屠杀犹太人的法西斯暴行„„
五、找出体现人们所生活的环境特点的词语,分析其内在含义并进行总结。
词语:宁静的无知山谷
知识的小溪缓缓地流着
需求浅薄的村民
绰有余裕
守旧老人
神秘莫测的古书
神圣而不可亵渎
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
谁否认„„冷落等。
这是—‘个无知、愚昧、闭塞的环境。统治者是“守旧老人”,村落是“无知I山谷”,人们的视野狭窄、知识浅薄,他们可怜的一点点知识像一条窄窄的小溪,流经的地方是深邃破败的溪谷,根本没有新知识的汇流,它流得那么缓慢,与死水无异.可是,人们却很满足.他们满足自己狭窄的生存空间,满足自己原始的生活方式,满足于这“宁静”的死水般停滞的生活,满足于这种麻木不仁的“幸福”生活。
可悲的不仅是他们满足于这种闭塞、贫乏、落后的生活,更可悲的是他们尊奉“守旧老人”,以一部千年古书为经典、法律。他们把固执与偏见视为天经地义,神圣不可亵渎,而且用律法规定,不得离开山脚一步,使自己封闭在令人窒息的世界里,迷信和闭塞导致落后,使人们拒绝任何新知,并且走上极端,把真理视为异端,把先驱者一棍子打死。
结论:封闭导致落后,开放重获新生。历史的进步要靠知识的进步,要靠真理的发展。
六、作业: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从文中找出叙述先驱者的词句,先驱者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 先驱者是山民中的精英形象,是山谷里多少代人试图找到通往外界出路的探索者代表。作者对他的正面描写不多。但他的事迹却震撼人心。无知山谷尽管实行严酷的思想专制,用律法和迷信把人们禁锢得死死的。但是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追求真理的努力不可阻挡的,严酷的律法挡不住,岩石高墙也挡不住。早就有一些男男女女敢于怀疑祖先的智慧,敢于提出问题,“后来走了,再也没有回来”。先驱者更是杰出的代表。他为真理而奋斗,为真理而献身,他是“一个首先向未知世界的黑暗和恐怖挑战的人,他把人们引向了新的自由”。
他给人们的启示是:真理是一定要发展的,人们追求真理的努力是不可阻挡的。而他的行为更是使人们感到探索者、先驱者的可贵、可敬。
三、“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讨论分析,这样的事不再发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教师总结:真理开初在少数人手里,如果像无知山谷那样,对先驱者不但不予保护鼓励支持,反而倒行逆施,只能造成先驱者的悲剧,也造成无知者自身的困境,也造成真理发展道路上的曲折。学术自由是思想发展的绝对必要的条件。真理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传统观念不是神圣的,对于新的思想,必须采取宽容政策,容许其发展,让实践来检验真理性。只有这样,真理才能顺利发展,社会才能迅速发展。而这样的悲剧也才不可能发生。
四、揣摩语言,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1. 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知识的小溪”指的是山谷里人们的文明程度仅像一条小溪。
“深邃破败的溪谷”象征无知山谷历史悠久,封闭落后,走向衰落。“缓缓地流着”是说无知山谷发展非常缓慢。
2.对于敢于离开山脚的人,等待他的是屈服和失败。
屈服和失败的原因:一是守旧老人用“律法”进行镇压;二是群众受守旧老人的欺骗,助纣为虐,反对“敢于离开山脚的人”;三是“敢于离开山脚的人”太少,孤军奋战。这三个原因,使“敢于离开山脚的人”最终“屈服和失败”。
3。失望把勇气赋予那些由于恐惧而逆来顺受的人们
人们为什么“恐惧”?由于人们害怕“得不到园中果实中应得的份额”。
为什么“失望”?由于特大干旱使得半数以上的人死亡,活着的人把希望寄托在山脉那边,而律法却说“不行”,因此人们彻底失望。
·
为什么“失望”会带来“勇气”?为了求得生存,人们终于产生了叛乱的勇气。
4.“对这件事我们的确很内疚,不过,假如当时我们知道的话,当然就„,在不知不懂的情况下,应当怎么办才不至于事后内疚呢?不盲从守旧老人、紧跟他充当打手,对于先驱者的新知,即使一时觉得无法接受,也要采取宽容的&g。
5.文章最后一句,为什么要加上“我们希望”四个字?
这样的事将不要发生,仅仅是希望,实际上还是要发生的,至多发生得少一些。这是因为,顽固的守旧势力总是镇压创新者;有些善良的人们为认识所局限,有意无意地难免伤害创新者,所以加上“我们希望”四个字以表示人们的心愿。
五、郁达夫说过:房龙的笔“有一种魔力”,分析总结其“魔力”何在。
生动、形象,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引人思考。作者将人类历史上无数的事实典型化了。虚构成一个寓言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比实际的历史事件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强烈,因而更带普遍性。读这个故事能唤起许许多多联想,觉得那些专制主义者的嘴脸跟守旧老人何其相似,那些愚民的嘴脸跟山谷中人何其相似,而历史的演变跟这个故事又何其相似。故事富有文学性,形象生动地阐述了道理,不仅不枯燥,反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六、如有条件,在课堂上阅读《宽容》片段。布置下一课书的预习。板书设计
《宽容》序言
环境:愚昧
落后
闭塞
无知
守旧老人:顽固
迷信
专制
残忍
先驱者:勇敢
探求
不畏惧死亡
启示:提倡思想自由,对异见宽容
第五篇:宽容《序言》教案
一、文中塑造了哪几个形象我们知道了,但对他们各自的特点和作者所赋予每个形象的寓意理解得还不是太透彻。
二、这个寓言故事究竟是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三、为什么漫游者明知道后果,在离开了之后还偏要回到无知山谷?
四、“漫游者”后来为什么又变成了“先驱者”?
五、无知人们为什么内疚?
六、全文有三处写到“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其“幸福”的含义相同吗?
附:板书设计 《宽容》序言 房龙
山谷——无知——死寂 小溪——知识——干涸应该宽容 老人——守旧——苦难 青年——创新——死亡
《〈宽容〉序言》教学实录
师: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有一幅对联,这幅对联是这么说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先板书)”上联说的是江海因为能兼容并蓄不拒小流,所以能够成就它的宽广。其实,我们的社会、人生何尝不也是这样呢?只有有了宽容的心态,我们的人生才能够丰富多彩,我们的社会才能发展进步。今天,我们就要走进房龙的《宽容》这本书,通过它的“序言”去看看房龙对这个问题有着怎样的见解。下面我们开始学习房龙的《〈宽容〉序言》。
师:关于作者房龙,大家都知道些什么?包括从课文注释中了解到的,或从其他课外书、上网了解到的,都请说来听听,好吗?
生1:房龙全名亨德里克?房龙,荷裔美籍作家和历史学家。
生2:房龙生于1882年,当过教师、编辑和记者,后来在德国、美国读书,并获得博士学位,是一个知识渊博、有思想深度的作家。
生3:他在上世纪2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作品大都成为美国的畅销书。代表作主要有《宽容》《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等。
生4:他特别善于用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历史通俗著作。
师:这篇文章大家已经初步读了一遍,大家看看,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宽容〉序言》是什么样的体裁呢?如果我们把它和前面所学的序言比较一下,你认为本文在形式上最明显的不同是什么? 生:(齐)叙述了一个故事。
生:是一则寓言。形式上它像是一篇散文诗,或是一个寓言故事。
师:对了,这篇序言和前面所学的不一样,作者没有去写自己的写作意图、创作经过,也没有直接站出来说明要表达什么。他讲了个故事,通过这个意味深长的故事告诉我们他对这个 1
问题的见解,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序言在形式上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生:多样性。
师:好了,咱们刚才说到它象一个故事,或者说它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而故事的要素离不开情节、环境、人物,下面的时间请大家快速的小声朗读课文,注意在读的时候把文中涉及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句子作上记号。(生小声读书)
师:好了,我们已经读完了,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 生:无知山谷里
请同学们找出文章描写无知山谷的有关词语或句子并概括出它的特点?
宁静
东西南北四方被永恒的山脉围住——封闭,与世隔绝
深邃破败
缓缓流着
荒山 沼泽
并不像„„波涛滚滚——荒凉,没有活力
师:主要写了那些人物?
生:守旧老人、漫游者、村民。⑴村民
需求浅薄 绰有余裕 心满意足
享天伦之乐
过着幸福的生活——愚昧 落后
闭塞 无知
⑵守旧者
被搀扶出来 对一本神秘莫测的古书苦思冥想
唠叨
杀死了漫游者
并不是天性残忍
本想宽大为怀
最后一辆马车驶出村子时他们叫住了车夫,强迫他把他们带走——迷信
顽固
专制
有一丝人性
并没有自绝于新生事物
⑶漫游者
敢于离开山脚
向人们讲述山那边的故事
要带人们到山那边去——勇敢探索
不畏惧死亡
3、时间
请同学们看看本篇寓言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文章哪一部分能体现?
(最后一段)“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了。”
师:这篇序言写的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针对的却是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所以他说:“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了。”但是他所处的时代并不是一个安宁的、宽容的时代。1940年,他准备出《宽容》的第二版,正是法西斯势力在全世界猖獗之时,邪恶反动势力对善良进步势力的侵犯和残害,恰如这序言中守旧老人对先驱者那样厉害;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应验了作者在序言中所提示的、所预言的:邪恶反动势力必将灭亡,善良进步势力必将胜利。在他的另一篇文章《最后一百年》中,他就表达了这种时间观念。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这里我要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复述一下这个故事。哪位同学愿意试试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请尽可能简捷一些。
生:在一个无知的山谷,有着一群守旧的人们,他们固守着传统,愚昧、落后、固执,决不允许新生力量的出现,面对一位敢于向外边的世界探险,寻求解放和自由的青年,他们不予理睬,反而加以残酷的镇压,最终青年被残忍的杀害,而这些愚昧的人们也最终遭到了自然的报应。勇敢的先驱者,这个创新势力的代表,冲破重重阻碍,艰苦跋涉,寻找新的美好世界,一心要带领村民奔向新天地,过上幸福生活,后反而被杀死。这是先驱者的呐喊宣言。愚昧的人们,在不知不懂的情况下,杀死先驱者;后陷入生存绝境,才走上先驱者开辟的道路,终于找到生存的希望和幸福的家园,人们这才内疚、醒悟。这是无知人们的忏悔书。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故事发生的地方—无知山谷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结合文章进行说明。生:我从前六段可以看出,无知山谷是个宁静的山谷,而后文在叙述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这里的人和外面的世界是隔绝的,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山谷,思想守旧的山谷,一个偏僻的独立的存在。封闭、保守、陈旧、破败,没有生气,没有希望。旧的一切被迷信着、维系着,新的一切被排斥着、残害着。它象征一切保守的思想、观念和意识,一切封闭的制度、秩序和状态,一切陈旧的传统、法则和规律。
师:无知山谷是这样一个浅薄、闭塞的地方,这“闭塞”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 生:文章中说“它发源于昔日的荒山,它消失在未来的沼泽”说明它是比较封闭的。
师:说的正确,其实还有一句话也说明了它的封闭。文中说“永恒的山脉向东西南北各个方向蜿蜒绵亘”,群山把它圈起来了,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地方,一个知识匮乏的地方。那生活在这里的守旧老人是什么样的形象呢?
生:守旧老人是整天猜想一本一千多年前流传下来古书,他们是律法的执行者,如果有人违背了律法,守旧老人就要根据律法条文惩罚他们。师:整天对着古书琢磨,说明什么? 生:守旧。
师:对。刚才同学谈到守旧老人非常顽固,固守着律法,那他们在无知山谷是什么地位呢? 生:(齐)绝对的最高统治者。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守旧老人是法律的执行者。
师:而且他们的意愿和律法是什么关系?
生:是统一的,从“他违背了守旧老人的意愿,犯了弥天大罪”可以看出。师:“在无知山谷里,古老的东西受到尊敬。谁否认祖先的智慧,谁就会遭到正人君子的冷落。”这里“正人君子”说谁? 生:守旧的老人。
师:嗯,不错,主要是指守旧的老人。其实这里也有相关的标书,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在文章的第二章节里,说了一句话—— 生:“他违背了守旧老人的意愿,就是犯了弥天大罪。”
师:对,守旧老人的意愿就是律法,律法已经融进了守旧老人的血液里面。在这篇文章中,最能激荡我们心灵的是―― 生:漫游者被杀死。
师:那我们来看看漫游者被杀的情节,看看守旧老人的另一面。
生:守旧老人是愚昧者的代表,他反对先驱者。在文中,他们残杀先驱者,表明他们有过分凶残的一面。
师:那就是说不仅仅是不允许你这样做,而且你这样做了还要惩罚你,他们的脑子里容不下异见。这就是守旧的老人,在这里呢,他们是统治者的身份出现的。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我对文中的这么一句话很感兴趣——恐惧总是伴随着人们,如果谁要是得不到园中果实中应得的份额,那该怎么办呢?这言外之意,生活资料的分配权归谁掌握? 生:守旧的老人。
师:我们再来看几处对守旧老人特别的描写“他们并不是天性残忍” “守旧老人本想宽大为怀”——这体现了守旧老人的人性的一面,其实是作者房龙人性的流露,是他宽容思想的体现。
师:经济上有分配权,思想上控制着人们。这就是守旧老人。那另一类人——村民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呢?
生:村民是很无知的,完全听从守旧老人。文章最后说村民发现漫游者讲的是实话,守旧的老人撒了谎。这说明当时的做法是错的。师:那当时为什么会错呢?
生:守旧老人依据的是律法嘛,他们就听从了守旧老人。师:他们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主意呢? 生:他们怕得不到园中的果实。生:那些人已经安于现状了。
师:可以说呢他们是一群可怜人的形象。但是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们的“可恨”在什么地方呢? 生:无知、逆来顺受。
师:他们没有用肩膀上的脑袋去思考问题,这就是村民们的形象——麻木的大多数。文中最光彩的,最能震撼人心的形象是漫游者,如果我们给他画像的话,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漫游者”有坚定的信念,有无畏的精神,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有从容赴死的气概。敢于对新知识探索,勇于去寻找新事物,但是他却被守旧老人和村民们看成是叛逆者。
师:评价是正确的,如果进一步说出了自己的依据就更好了。这个形象应该是大家容易把握的,走出无知山谷很难,但是他走出去了。——走出去了干嘛又回来了呢? 生:他想让所有的村民都能随着他去到外面的美好家园。师:从这一点来说,他不仅是勇敢,还有点—— 生:无私。
师:对,他没有想一个人过好日子去。这又为这个光辉的人物增加了一个光环。下面我们深层次的来思考一个问题。这个一个无私的、勇敢的漫游者最终被人杀死了,你认为谁是杀害漫游者的凶手?
生:我觉得无知山谷里的人们对古书的守旧和自己的无知是杀死漫游者的凶手。师:能否用一两句话阐释一下这个观点呢?
生:因为他们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样的,所以对外面的世界很无知,也没有探求的勇气。所以他们只是在无知山谷里对着一千年前留下的古书去遵守它,所以得到的就是无知,因为漫游者的勇敢,到外面探求新的知识,但是他们却因为无知和守旧,不同意漫游者的观点而把漫游者给杀死了。
师:不错,言之成理。还有其他的观点吗? 生:我觉得杀死漫游者的真正凶手是他自己。因为他明知道在那个社会里那种律法是多么的严厉,可是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意愿去追求新的生活和新的环境,所以他这种“明知而故犯”的行为是自己杀死自己的原因。
师:不能明知故犯,那你觉得他最好就安安分分的呆在那里?
生:不是,我的意思是他明知道自己这样做会牺牲的,可是他还要这样做。师:所以你就觉得他是自己把自己杀死了?这是你的观点,不知道你是否也认为谭嗣同也是自己杀死自己的。——到底谁杀死了漫游者? 生:律法。
师:律法是死的东西,可它要人来操作,而人去操作千年前流传下来的律法,说明了什么? 生:自私、无知、愚昧。
师:他操纵的是千年以前的律法啊。说明什么? 生:思想守旧,不能宽容异见。
师:对了,这才是杀死漫游者的真正凶手。这种悲剧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我们如何避免这种悲剧的产生呢?
生:要提倡以宽容来容纳新的思想,不要扼杀别人提出来的新的思想、观点。
师:说得很好,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已经打动了我!太棒啦!好,下面我们来探究寓言的主题。
真理最初在少数人手里,如果像无知山谷那样,对先驱者不但不予保护鼓励支持,反而倒行逆施,只能造成先驱者的悲剧,也造成无知者自身的困境,造成真理发展道路上的曲折。真理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传统观念不是神圣的,对于新的思想,必须采取宽容政策,容许其发展,让实践来检验。只有这样,真理才能顺利发展,社会才能迅速发展。要使真理的发展畅通无阻,就要保证思想自由,就要采取宽容的政策。
师:同学们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对寓言主题的理解,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的确都讲得非常好!那么,现在,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给我们综合一下同学们的意见,概括出本文的核心思想?好,你来说说看。
生:这篇序言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形象地说明了《宽容》一书的精髓,这就是: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宽容,反对迫害先驱者,反对以愚昧无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这也是作者给我们的深刻启迪。
师:有一个问题:几乎所有的宗教都讲宽容,基督教中有这么一种说法:如果一个人打了你的左脸,那么你应该把你的右脸凑过去让他打。你赞同这种看法吗?
生:如果是从现在社会现实来讲,没有理由被打了左脸,还把自己的右脸凑过去让他打。师:那是因为你不够宽容嘛。(生笑)
生:但是如果别人是无理打了你,你还让他打你的右脸吗?
师:那也就是说,我让不让你打,还得看自己有没有错,对吧?行,下面我们听听女生的意见。
生: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宽容并不代表纵容,如果一个人打了你,你没有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的宽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宽容。师:那你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宽容是什么?
生:真正意义上的宽容,是令一个人真正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正确还是错误,使他自己在思想上具有新的认识。
师:这其实是说宽容还是要讲原则的。其实即使是作者自己,他也不是绝对的宽容的。在房龙的晚年,他和希特勒法西斯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他拒绝在德国出版自己的著作,希特勒写了一本《我的奋斗》,他针锋相对的写了一本《我们的奋斗》。俗话说,对恶的宽容,就是对善的不宽容。好,前面我们探讨的是关于宽容的原则性问题,最后,我们来关注一下作者在文章末尾说的一段话。他说:“这样的故事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请大家讲述一下你读到的或者自己身边有关宽容与不宽容的例子,好吗?
生:我给大家讲一个宽容的故事。讲的是周总理去理发的时候,理发师不小心把周总理的脸划了一点点,周总理没有怪罪理发师,反而检讨自己太疲劳,太困乏。
师:经历过文革迫害冲击的人,现在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看待我们的社会,这确实体现了一种宽容的精神。
生:有一个大学生发现了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数学演算中的一个错误,他就给华罗庚写信,华罗庚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由此和这个青年结下了友谊,成为一段佳话。
师:如果说出了这个青年的名字——陈景润,陈景润就是这样被发现的,那这个论据就更有力了。
师:这是阿富汗的巴米扬大佛中最高的一座,2001年3月26日,这座高达53米的大佛被塔利班武装炸毁了。知道塔利班为什么灭佛吗? 生:塔利班是信奉伊斯兰教的。
师:对,因为教义不同,所以塔利班上台之后,在全国展开了大规模的灭佛行动,这座大佛已经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很多人想保住它,但是最终还是被塔利班武装破坏掉了。
我刚才所说的都是一些不宽容的例子,很高兴刚才大家说到了一些宽容的例子,我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变得宽容一些。
雨果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比海洋、天空更宽阔的心灵,那么我们就可以对房龙说:这样的故事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这样的故事不再发生了。我这里给大家补充一些有关宽容的句子: 既然我们举目共望同样的星星,既然我们都是同一星球上的旅伴,既然我们都住在同一个天空里,既然生存之迷深奥得只有才使人找到答案,那我们为什么还总是彼此为敌呢?(房龙)
陆地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广阔的是人 的胸怀。(雨果)
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的谷粒。
往事如烟俱忘矣,心底无私天地宽。(陶铸)
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宽容、忍让、和善。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希望大家在课下,去读读房龙的《宽容》这本书,我相信这本书将使大家受益终生。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