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容序言教案及教后记

时间:2019-05-12 11:32: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宽容序言教案及教后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宽容序言教案及教后记》。

第一篇:宽容序言教案及教后记

《〈宽容〉序言》教案及教后记

刘侠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作品形象的象征意义的分析来解读文章主旨;

2、理解“宽容”在课文中的含义,及其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3、训练多角度解读文本的思维能力;

二、课前预习:

1、阅读课文,通过概括文章十部分内容了解文章大意。

2、选读《宽容》的部分章节,了解作品内容与风格。

三、教学过程:

1、介绍房龙及《宽容》。(学生发言,老师补充)

体重200英磅、粗壮结实的荷裔美国人亨德里克·房龙,人生经历丰富,曾在各种岗位上历练人生,刻苦学习写作,多才多艺,能说和写10种文字,会拉小提琴、会画画,他著作的插图均出自于自己之手,善于用极其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而为无数青年读者所喜爱。他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发表了一系列这样的作品,大多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著名的如《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等,早已有了中文译本,对我国一整代年轻人有过深刻影响。

历史学家曹聚仁在《我与我的世界》中回忆说,20年代他在候车时偶然买到《人类的故事》中译本,“于是那天下午,我发痴似的,把这部史话读下去,车来了,在车上读,到了家中,把晚饭吞下去,就靠在床上读,一直读到天明,走马看花地总算看完了。这50年中,总是看了又看,除了《儒林外史》《红楼梦》,没有其他的书那么吸引我了。我还立志要写一部《东方的人类故事》。岁月迫人,看来是写不成了;但房龙对我的影响,真的比王船山、章实斋还深远呢!”

《宽容》初版于1925年。在这部著作中,房龙缕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倡言思想的解放,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谴责反动势力镇压新思想的罪恶。

2、检查预习,对文本进行整体理解。

概括文章十部分内容大意。(学生发言,老师总结)

无知的山谷,宁静的生活。

漫游者离开又回到山谷。

先驱者传播新文明。

守旧老人率众杀死了先驱者。

山谷遭旱,生灵遭难。

饥寒交迫,仍恪守旧律。

山民叛乱,投奔新路。

重获新生,怀念先驱者。

再回山谷,朝拜先驱者。

警示人类,不要重蹈覆辙。

3、解读文本意象的象征意义。

作为一篇带有明显的寓言特征的散文,文章中包含了若干个具有象征意义的物和人。请你把这些物和人找出来,并分析出他们分别象征着什么?请同学们讨论回答。物象征意义

无知山谷:封闭、落后、专制的生存环境

(永恒的山脉、知识小溪、深邃破败的溪谷、挡住太阳的岩石高墙)人象征意义

守旧老人:旧世界的统治者、立法者、执行者

人们:对新事物开始不理解、后来理解并接受的普通大众

漫 游 者:传播新文明的先驱者

文中的“无知山谷”没有年代,也不知在何地,这种时空的不确定性,使它具有了一种超然的普遍性和象征性。村民们依靠千年的律法和古书以及一代代人的经验积累,来建立他们的社会规则和生活理念,多少年来,没有人敢打破这种超稳定的秩序,也不知山谷之外有更广阔、更精彩的世界。但它的内部总有一天会产生“叛逆者”来打破陈腐的社会秩序;它也禁不起任何自然灾害的袭击,灾害一来,就会土崩瓦解。请不要以为这是消逝了的历史遗迹,它只是作者的一个象征,象征一种封闭、落后、专制的生存环境,这样的环境其实到处都有。它可能是一个单位和村庄,也可能是一个地区和国家。落后的地方有,发达的地方也会有。

“守旧老人”是“无知山谷”事实上的统治者、立法者、执行者。他们不是一两个人,而是一群人,组成一个统治集团。他们成天“对着一本神秘莫测的古书苦思冥想”,并将其奉为“圣经”、当作律法,而解释权、执法权牢牢掌握在他们的手中。他们教导村民要乐天知命,不要对外面世界有任何想像和幻想。他们对试图走出山谷的青年人毫不留情地进行法律制裁,极力维护着“无知山谷”的古老秩序。他们是最专横、最“不宽容”的一伙老人,绝不容忍年轻人有冒险行为,甚至不允许你有思想自由。但当他们拼死维护的山谷部落遭受天灾之后,他们也跟随年轻人仓惶出逃,去寻找新的家园了,这又显示了他们人性的虚伪。

“村民们”的形象具有两面性。在守旧老人的严酷统治下,他们麻木无知,自满自足,享受着所谓的“天伦之乐”。他们窃窃议论着“那些敢于提出问题的男男女女”,坚定地站在守旧老人的一边,凶狠地惩罚他们同类中的“先驱者”。但面对家园被毁、饿殍遍野,他们冲破老人们的阻挠,毅然走上“投奔陌生世界的旅程”。当他们踏着“先驱者”的足迹,找到新的家园后,他们改变了对先驱者的看法,追悼先驱、继承遗志,开创着新的生活。这又表现了他们真诚、革命的一面。

“宁静”“幸福”的“无知山谷”,其实从来也没有停止过反叛和斗争。一代代的年轻男女,“试图攀登挡住太阳的岩石高墙”,他们不是摔下山崖,就是被活活处死,山脚下已经“白骨累累”。那位年轻的“漫游者”“先驱者”,就是这许多男女中最杰出的一位。他没有屈服于守旧老人的恐吓、劝说,悄悄走出部落,四处漫游,筚路蓝缕,踏上一片新的土地,看到有同样血肉的男男女女,目睹了“光彩夺目”“细心雕琢”的城市,他没有自私地一个人走进城市,而是又

长途跋涉回到山谷,他要把发现的“新大陆”告诉村民。他的出发、见闻,无疑证实了千年不变的古训的荒诞,无疑粉碎了守旧老人们的愚民政策。因为人们一直不怀疑守旧老人说的“对山那边的事物我们应该一无所知,直到世界的末日”。“他违背了守旧老人的意愿,犯了弥天大罪”,得到了最严酷的惩罚--重石砸死、抛尸山脚。这位“先驱者”在专制制度下献出了生命,他没有实现自己“带领”大家“看到幸福生活的曙光”的愿望。

4、理解文章中“宽容”的含义。

理解了文章的象征意义,我们再来分析一下文章的主旨——“宽容”。这个词我们今天通常认为它是一种态度,是对别人的缺点错误加以容忍和宽恕的优秀品质。

而房龙笔下的“宽容”是不是与我们的通常认识有稍稍的不同?如何理解文章中的“宽容”?房龙先生写作时期所通行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这样定义“宽容”(tolerance):容许别人有行动和判断的自由,对不同于自己或传统观点的见解有耐心公正的容忍。应该说这种宽容的要求并不高,它是对人权的最起码的尊重。然而遗憾的是,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这种宽容却常常缺席,导致人类的进步与发展比它可能达到的速度慢了很多。房龙敏锐地发现了这一点,并以此为切入口,写出了《宽容》这部别具一格的历史著作。

显然,在《宽容》以及《〈宽容〉序言》中,我们看到的不是宽容,而是它的反面:不宽容,以及这种不宽容所带来的悲剧。那么,到底是谁在不宽容呢?

守旧老人和普通大众。

那你有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对漫游者如此的不宽容呢?如果你是这无知山谷中的一员,你又会如何对待这位漫游者呢?

不宽容源于对未知的恐惧,对经验的盲从,和对异己的排斥;而对于守旧老人来说,更是出于嫉妒,出于对丢失自己统治者地位的恐惧。

5、分析人类进步过程中,“宽容”的作用。

不过,在故事的结尾,村民们按照漫游者的指引终于找到了新世界的绿色牧场,过上了幸福的生活(p133)。不知大家注意了没有,在漫游者没有带回外面世界的讯息之前,无知山谷的村民们过着怎样的生活呢?

(第一小节“在宁静的无知山谷里,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并在第一部分的结尾重复了这句话。)

这是不是说明无知山谷的村民们只是兜了一个圈,又回到了原来的状态?如果没有那场旱灾,村民们就会永远那么幸福的生活下去,漫游者的行为也就没有了价值?(讨论)

(从无知山谷到新世界的绿色牧场,村民的生活质量和知识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而并非是“兜了一个圈”。原来无知山谷的生活虽然是幸福的、宁静的,但那是一种愚昧的幸福、落后的宁静,“恐惧总是陪伴着人们,谁要是得不到园中果实中应得的份额,又该怎么办呢?”(p130)“试图攀登挡住太阳的岩石高墙”的人们“陈尸石崖脚下,白骨累累。”这样一个愚昧落后而又封闭的群体是一定会出现危机的,因为“潺潺的知识小溪”总会“枯竭”,内部的矛盾一定会引发“叛乱”,从这个角度来说,所谓的“旱灾”是一定会来的,只是时间的早晚罢了。而来到新世界后,“人们建造起自己的房屋,规划自己的土地。”这种幸福是摆脱了愚昧做自己的主人的幸福,他与当初无知山谷里的所谓幸福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当然,文中说:“从这以后很长时间,人们又过着幸福的生活。”请注意,这里用的时间状语是“很长时间”而不是“很短的事件”,也不是“永远”,作者用意是什么?

(意味着历史总是螺旋形上升的,矛盾缓解过后,又会产生新的矛盾,又会有新的“漫游者”去探索更高层次的幸福,人们又将面临着是否能够宽容的对待新的“异己者”的考验。可见“宽容”,是人类社会得以迅速发展前进的必要条件,一个宽容的民族就会是开放的民族,也因此是最有希望的民族。)

所以在这篇序言的最后,作者深情地说:“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

6、引导学生举出历史上或身边有关坚守真理与遭遇不宽容的例子。

然而那些曾经和现在发生的事,以及那些为了坚守真理而遭遇不宽容的先驱者们是不应该被遗忘的,你能列举一些中外历史上的或现实中的例子吗?(学生自由举例,老师略作点评)

A意大利著名科学家、思想家乔尔丹诺·布鲁诺生活在以罗马教皇为首的天主教统治的时代,他进一步发展了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并极力坚持科学真理、捍卫真理而被判处刑,烧死在罗马。

B达尔文的进化论遭到世人嘲笑;爱因斯坦最初提出光量子论,遭到几乎所有老一辈物理学家的反对,甚至连最早提出量子概念并第一个支持狭义相对论的普朗克也反对他的理论;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学说及革命活动遭到各国政府的嫉恨。但他们都没有妥协,反而坚持真理,维护真理。

7、放式解读。(学生自由发言,老师倾听、点评)

是啊,这些先驱者是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的,这些不宽容的教训也是需要我们反思和劳记的。不过,老师还有一个更高的要求,在这篇《〈宽容〉序言》里,除了呼唤“宽容”这一主题,你还能读出哪些相关的启示?请你在回答时讲明是课文中的哪个情节或者哪几句话让你引发了相关的感想。

A、贫穷、落后、反动的根源在于无知、愚昧、闭塞。

B、人类追求真理的努力是不可阻挡的,真理是一定要发展的。

C、探索者、先驱者的精神是可敬的,因此在学习上要有怀疑精神、创新精神、献身精神。„„ „„

同学们说得真好,看来这篇寓言留给我们太多可以思考的东西,大家可以把自己的感悟整理一下,写成一篇有感而发的杂文。

8、配乐朗读,品味“载道之文”。

郁达夫在林徽音译本《古代的人》的序言中分析了房龙的写作艺术,认为他的方法“实在巧妙不过,干燥无味的科学常识,经他那么一写,无论大人小孩,读他书的人,都觉得娓娓忘倦了。”“房龙的笔,有这一种魔力,但这也不是他的特创,这不过是将文学家的手法,拿来用以讲述科学而已。”

这篇《〈宽容〉序言》显然正是以文学的笔触挖掘了一个甚至多个极深刻的历史学、社会学话题。让读者在深受启示的同时,不得不为作者构思之精当、意象之丰富、语言之优美而折服。

下面让我们来朗读部分语段,再次品位文章如散文诗般含蓄优美的意境。

四、作业

《宽容》这部与众不同的历史书,以及《〈宽容〉序言》这篇与众不同的序言,本身就给人特立独行、横空出世的感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房龙自己也是一名文学界、历史学界的“先驱者”,他期望着能把人们的思想带出偏狭、专制的 “无知山谷”,走向自由、博爱的“绿色草原”。请同学们课后继续阅读《宽容》这本书,与房龙再做更深层次的交流。

教后记

《宽容》是一部思想史著作,作者房龙在1925年第一次出版此书的时候写下了《〈宽容〉序言。他不同于一般的序言,介绍作品的内容和创作过程等情况;而是以寓言的形式含蓄而发人深省的反映了该书的思想精髓,语言清新流畅,令人浮想联翩。

学生在初步阅读后普遍对该文很感兴趣,但是主要是停留在对故事情节的喜爱上,对文章主旨以及它所揭示的社会历史问题缺乏更深入的认识,于是我期待着通过一堂师生之间的讨论课,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地思考,以及多角度的思维延伸。

开始我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

1、通过对作品形象的象征意义的分析来解读文章主旨;

2、理解“宽容”在课文中的含义,及其对历史的推动作用;

3、品味诗化语言所带来的独特表达效果。其中我把第一个目标作为铺垫,第二个目标定为难点和重点。第三个目标作为延伸。后来在试讲以及与其他老师的讨论过程中,发现还应该增加一个目标,那就是:训练多角度解读文本的思维能力。并且把这个目标的实现过程作为本节课的亮点。而语言的品味则不作为教学目标来执行。整节课设计了:介绍房龙及《宽容》;概括文章大意,解读文本的象征含义;理解文中“宽容”的含义,及不宽容的原因;分析人类进步过程中“宽容”的作用;引导学生举出由于坚守真理而遭受不宽容的例子;开放式解读;以及配乐朗诵部分段落共八个环节。我设想通过这样层层深入地设计,引导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触及到作品的精神实质,并作多元解读。

备课时我感到环节过多,很担心在一节课中无法很好的落实。可是在试讲和正式上课时,才发现学生理解和思维速度比我预想的要快得多,更为可贵的是,他们在讨论清楚一个问题后,自己就会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引发了更为激烈的讨论。整个一堂课,我感觉虽然总体思路是按照我的备课安排在进行,但在很多个环节上都是他们在带着我往前走。比如说在回答完“漫游者回到山谷之前人们过着怎样的生活?”这个问题后,学生马上自发的比较起两种幸福的不同来,还有同学认为虽然不同,但也有相同的成分,那就是对现有状态的满足,由此又自然引到了人类历史螺旋形上升的规律来。

尤其令我感到欣喜的是学生在开放式解读环节中的出色表现。共有十个学生做了精彩发言,每个人都就文章的一点伸发开去,提出自己对文章的解读感受。其中有同学谈到“漫游者的行为体现了带领大家共同富裕的崇高境界。”有的说:“漫游者的出发点是好的,如果再能辅以更有说服力的方法来劝说村民,比如拍下外面世界的照片等,就不会因别人的不信任而惨遭杀害了。”有的说:“旱灾让村民们最终勇敢地走出了山谷,这说明厄运有时会激发人的潜能,带来意想不

到的成功。”有的说:“为什么一定要等到大难临头才思变?如果能够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不是更好吗?”„„

通过这个环节,我发现学生远远比我们想象的有创见,而这些敏锐的思维触角正是我们应该尽力去保护的。于是我大力夸赞了他们,并且引导他们把自己的观点加以整理,写成一篇杂文。通过这节课,我的教学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开课前,我给自己定下的目标是:在上课时完全融入与学生的交流中,不因为开课而刻意表现自己准备好的东西,从而因课的表面完美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损害真正实质的完美。因此在上课的过程中,我尽量让自己忘记是在开课,与学生进行着真正的交流与讨论。上课结束后我觉得自己的目标已经实现了90%,但是在时间把握上还是过于刻意,担心在一节课里完不成既定内容,又担心时间有结余,这样就会因为时间的关系而影响到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探讨。我希望在下次开课时这方面能够再有提高。

另外,这节课学生发言很多,这对我的临场应变能力是很好的考验,大部分情况下我都作了比较恰当合适的回应和点拨。比如学生讨论到课文中两种“幸福”的比较,有一位同学认为“人们的幸福是一样的,都是对自己已有的知识的满足,虽然后来人们来到了绿色牧场,知识更加丰富了,但这只是相对的,比起更加进步的时代,他们依然是落后的。”我首先针对他的发言追问大家:“是不是因为一个事物相对于更高级事物是落后的,我们就否定它相对于低级事物的先进性?”同学们马上理解了后一种“幸福”相对于前一种幸福是一种进步。我接着又大力表扬了发言的那位同学,称赞他不被眼前的情况所迷惑,而是发现了事物发展的本质,这便是人类社会螺旋形上升的过程。由此引导同学们继续讨论“宽容”在历史发展中的价值。像这样的例子在这节课中有很多,但是也有一些情况我把握得不好。例如在开放式解读的环节中有一位学生认为课文给他的启示是“正义必将战胜邪恶。”我只是简单地给予了肯定,后来我反思到,应该引导学生去思考漫游者与守旧老人及普通百姓之间的矛盾更准确地说是进步与落后之间的矛盾,而不是正义与邪恶的矛盾。这样就有助于培养学生更严谨的思维习惯。

第二篇:序言、后记

传承光荣 奋发超越

——写在荣誉录前

尽管岁月长河黯淡了许多记忆,这些荣立功勋的英模人物,还是那么鲜活的流淌在我们眼前。为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危,他们奉献出了自己所能奉献的,甚至自己的生命。他们有一分热就要发十分光,把立警为公、执法为民镌刻心中,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镌刻心中,用青春热血和无私奉献在我县公安发展史上写下了流光溢彩的华丽篇章,树起了是永不磨灭的警魂。

荣誉是一座丰碑,是一条竖立起来的路,是一面引领奋进的旗帜,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记念、传承、发展荣誉,于创建优秀团队,提升公安队伍凝聚力、战斗力,增强自豪感、荣誉感、使命感,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传承光荣,奋发超越,就是要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自觉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始终把使命、忠诚、牺牲、奉献作为人生价值追求,做躬身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警营楷模;就是要始终保持一股昂扬进取的锐气,胜不骄败不馁,敢于艰苦创业,敢于担当危难险重,奋发自强,锐意进取,大胆作为;就是要不断提高履职本领履职能力,不断创造公安工作新局面,优化公安队伍形象,提升人民群众对公安机关的满意度;就是要永远追求无私奉献的人生,警察的价值在于奉献,每一名人民警察都要时刻以大局为重、以事业为重、以百姓安危为重,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关键时刻,冲得上、豁得出、过得硬。“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牢记荣誉,牢记使命,牢记宗旨。只要我们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永恒的价值追求,把公安工作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忠实践行“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庄严承诺,走英模道路,创英雄业绩,我们一定能实现公安工作的跨越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

是为序。

二O一一年十月三十日

后记:

在举国上下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建党九十周年讲话和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之际,我县第一部完整记录公安机关荣誉的书终于付梓了。

本书的编篡历时三个多月,得到了局党委的高度重视和全体公安民警干部职工的大力支持,得到了英烈家属遗属的鼎力协助。政工监督室受命编篡荣誉录以来,如履薄冰,深恐辜负领导的重托、同志们的期望,愧对英烈们的在天之灵。为完成这项艰巨而光荣的任务,政工监督室制定了详细的编篡方案,成立了编篡专门小组,顶着烈日酷暑,加班加点,征集线索,收集资料,整理材料,修订疏漏与错误。经过认真校对、仔细核实,全书于月日完稿。

书中收集了1984年以来,我县公安队伍涌现出来的名受到县以上嘉奖的个人,个立功受奖集体和名英模、烈士。这些功勋荣立者,用他们对公安工作的忠诚、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谱写了我县公安工作的瑰丽华章,他们无愧于我们优秀人民警察的光荣称号。传承光荣,奋发超越,编完这本书,我们更深感肩上的担子沉重,惟有只争朝夕,方能对得起映亮警徽的荣誉之镜。希望本书能对全体同仁有所裨益。

本书的编篡,得到了局党委的悉心关怀和指导,得到了广大公安民警、英模烈士家属遗属的热心帮助和支持,得到了社会各界关心公安工作、支持公安工作的群众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致谢!由于时间仓促,水平和能力有限,编校工作中疏漏和错误之处在所难免,肯请各位方家、读者批评指正。编者

第三篇:《宽容》序言教案 实用

《宽容》序言

教学目的

—、把握文章大意,联系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充分理解宽容的内容。

二、深入思考文中为什么不能够“宽容”的原因?品味、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分析文体的特点,注重写作文体的创新。教学设想

本文是——篇自读课文,且又是一篇序言.在讲渎这篇课文时,充分体现它自读课文的特点,让同学了解,把握这篇文章的大意;它不同于—‘般的自序,而是以一种新颖的形式,以诗化的语言通过叙述一个寓言故事来表明《宽容卜—书的主旨,它倡导思想自由,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让同学们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同时,赏析、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领悟其内在含意。同时,展开思想的翅膀,以具体可感的历史知识来丰富文章的内涵,来阐释课文的主旨。

教学时数。

第一课时:朗读课文,体味诗化般的语言美,理情思路,把握文章大意,掌握文章 第二课时:再次朗读课文,揣摩、分析文章的语言,理解其内在含义。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配乐朗诵课文。

二、理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大意。

三、联系历史的发展,深入理解,把握宽容的内涵

教学步骤

一、作者介绍

请同学们用“宽容”造一句话。“宽容”一词的意思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导入作者介绍)

“宽容”一词的含义是宽大有气量,计较或追究。作者房龙用《宽容》为书名,详述了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畅言思想自由,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谴责了反动分子镇压新思想的罪恶行径。这本书.最初出版于1925年,1940年重版,在1940年准备出版此书第二版时,正是法西斯势力在全世界猖獗之日,这是对他的“宽容”理想的严重打击。由此也看到,我们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是多么地需要宽容。

房龙,荷裔美国人,善于用极其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而为无数青年读者喜爱。他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发表了一系列这样的作品,大多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著名的如《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等,早已有了中文译本,对我国一整代年轻人有过深刻影响。

下面我们来阅读、品味这篇文章,欣赏一下房龙的文章特色

二、配乐朗诵课文。

三、理清思路,概括文章大意。

1.(第一小节)宁静的无知山谷,闭塞落后,愚昧守旧。

2.(第二至第四小节)漫游者要把人们引向新的幸福的世界,守旧老人却根据法律杀死了他。

3.(第五至第九小节)在死亡的威胁下,人们把守旧老人推到一边,沿着漫游者开辟的道路走进新的世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开始怀念先驱者。

4.希望这样的事将来不要发生。

本文的主旨: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形象地说明《宽容》一书的精髓,这就是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宽容,反对以愚昧无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

四、联想历史事例,举出禁锢思想,排除异己的例子,谈谈你的看法。注意结合课文中作者的思想,也可以谈谈对作者的理解、认识。

例子不拘多少,在于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发展中确实需要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宽容,避免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的做法。如中世纪中葬身火海的布鲁诺,二次大战中屠杀犹太人的法西斯暴行„„

五、找出体现人们所生活的环境特点的词语,分析其内在含义并进行总结。

词语:宁静的无知山谷

知识的小溪缓缓地流着

需求浅薄的村民

绰有余裕

守旧老人

神秘莫测的古书

神圣而不可亵渎

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

谁否认„„冷落等。

这是—‘个无知、愚昧、闭塞的环境。统治者是“守旧老人”,村落是“无知I山谷”,人们的视野狭窄、知识浅薄,他们可怜的一点点知识像一条窄窄的小溪,流经的地方是深邃破败的溪谷,根本没有新知识的汇流,它流得那么缓慢,与死水无异.可是,人们却很满足.他们满足自己狭窄的生存空间,满足自己原始的生活方式,满足于这“宁静”的死水般停滞的生活,满足于这种麻木不仁的“幸福”生活。

可悲的不仅是他们满足于这种闭塞、贫乏、落后的生活,更可悲的是他们尊奉“守旧老人”,以一部千年古书为经典、法律。他们把固执与偏见视为天经地义,神圣不可亵渎,而且用律法规定,不得离开山脚一步,使自己封闭在令人窒息的世界里,迷信和闭塞导致落后,使人们拒绝任何新知,并且走上极端,把真理视为异端,把先驱者一棍子打死。

结论:封闭导致落后,开放重获新生。历史的进步要靠知识的进步,要靠真理的发展。

六、作业: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从文中找出叙述先驱者的词句,先驱者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 先驱者是山民中的精英形象,是山谷里多少代人试图找到通往外界出路的探索者代表。作者对他的正面描写不多。但他的事迹却震撼人心。无知山谷尽管实行严酷的思想专制,用律法和迷信把人们禁锢得死死的。但是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追求真理的努力不可阻挡的,严酷的律法挡不住,岩石高墙也挡不住。早就有一些男男女女敢于怀疑祖先的智慧,敢于提出问题,“后来走了,再也没有回来”。先驱者更是杰出的代表。他为真理而奋斗,为真理而献身,他是“一个首先向未知世界的黑暗和恐怖挑战的人,他把人们引向了新的自由”。

他给人们的启示是:真理是一定要发展的,人们追求真理的努力是不可阻挡的。而他的行为更是使人们感到探索者、先驱者的可贵、可敬。

三、“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讨论分析,这样的事不再发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教师总结:真理开初在少数人手里,如果像无知山谷那样,对先驱者不但不予保护鼓励支持,反而倒行逆施,只能造成先驱者的悲剧,也造成无知者自身的困境,也造成真理发展道路上的曲折。学术自由是思想发展的绝对必要的条件。真理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传统观念不是神圣的,对于新的思想,必须采取宽容政策,容许其发展,让实践来检验真理性。只有这样,真理才能顺利发展,社会才能迅速发展。而这样的悲剧也才不可能发生。

四、揣摩语言,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1. 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知识的小溪”指的是山谷里人们的文明程度仅像一条小溪。

“深邃破败的溪谷”象征无知山谷历史悠久,封闭落后,走向衰落。“缓缓地流着”是说无知山谷发展非常缓慢。

2.对于敢于离开山脚的人,等待他的是屈服和失败。

屈服和失败的原因:一是守旧老人用“律法”进行镇压;二是群众受守旧老人的欺骗,助纣为虐,反对“敢于离开山脚的人”;三是“敢于离开山脚的人”太少,孤军奋战。这三个原因,使“敢于离开山脚的人”最终“屈服和失败”。

3。失望把勇气赋予那些由于恐惧而逆来顺受的人们

人们为什么“恐惧”?由于人们害怕“得不到园中果实中应得的份额”。

为什么“失望”?由于特大干旱使得半数以上的人死亡,活着的人把希望寄托在山脉那边,而律法却说“不行”,因此人们彻底失望。

·

为什么“失望”会带来“勇气”?为了求得生存,人们终于产生了叛乱的勇气。

4.“对这件事我们的确很内疚,不过,假如当时我们知道的话,当然就„,在不知不懂的情况下,应当怎么办才不至于事后内疚呢?不盲从守旧老人、紧跟他充当打手,对于先驱者的新知,即使一时觉得无法接受,也要采取宽容的&g。

5.文章最后一句,为什么要加上“我们希望”四个字?

这样的事将不要发生,仅仅是希望,实际上还是要发生的,至多发生得少一些。这是因为,顽固的守旧势力总是镇压创新者;有些善良的人们为认识所局限,有意无意地难免伤害创新者,所以加上“我们希望”四个字以表示人们的心愿。

五、郁达夫说过:房龙的笔“有一种魔力”,分析总结其“魔力”何在。

生动、形象,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引人思考。作者将人类历史上无数的事实典型化了。虚构成一个寓言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比实际的历史事件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强烈,因而更带普遍性。读这个故事能唤起许许多多联想,觉得那些专制主义者的嘴脸跟守旧老人何其相似,那些愚民的嘴脸跟山谷中人何其相似,而历史的演变跟这个故事又何其相似。故事富有文学性,形象生动地阐述了道理,不仅不枯燥,反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六、如有条件,在课堂上阅读《宽容》片段。布置下一课书的预习。板书设计

《宽容》序言

环境:愚昧

落后

闭塞

无知

守旧老人:顽固

迷信

专制

残忍

先驱者:勇敢

探求

不畏惧死亡

启示:提倡思想自由,对异见宽容

第四篇:宽容《序言》教案

一、文中塑造了哪几个形象我们知道了,但对他们各自的特点和作者所赋予每个形象的寓意理解得还不是太透彻。

二、这个寓言故事究竟是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三、为什么漫游者明知道后果,在离开了之后还偏要回到无知山谷?

四、“漫游者”后来为什么又变成了“先驱者”?

五、无知人们为什么内疚?

六、全文有三处写到“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其“幸福”的含义相同吗?

附:板书设计 《宽容》序言 房龙

山谷——无知——死寂 小溪——知识——干涸应该宽容 老人——守旧——苦难 青年——创新——死亡

《〈宽容〉序言》教学实录

师: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有一幅对联,这幅对联是这么说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先板书)”上联说的是江海因为能兼容并蓄不拒小流,所以能够成就它的宽广。其实,我们的社会、人生何尝不也是这样呢?只有有了宽容的心态,我们的人生才能够丰富多彩,我们的社会才能发展进步。今天,我们就要走进房龙的《宽容》这本书,通过它的“序言”去看看房龙对这个问题有着怎样的见解。下面我们开始学习房龙的《〈宽容〉序言》。

师:关于作者房龙,大家都知道些什么?包括从课文注释中了解到的,或从其他课外书、上网了解到的,都请说来听听,好吗?

生1:房龙全名亨德里克?房龙,荷裔美籍作家和历史学家。

生2:房龙生于1882年,当过教师、编辑和记者,后来在德国、美国读书,并获得博士学位,是一个知识渊博、有思想深度的作家。

生3:他在上世纪2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作品大都成为美国的畅销书。代表作主要有《宽容》《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等。

生4:他特别善于用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历史通俗著作。

师:这篇文章大家已经初步读了一遍,大家看看,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宽容〉序言》是什么样的体裁呢?如果我们把它和前面所学的序言比较一下,你认为本文在形式上最明显的不同是什么? 生:(齐)叙述了一个故事。

生:是一则寓言。形式上它像是一篇散文诗,或是一个寓言故事。

师:对了,这篇序言和前面所学的不一样,作者没有去写自己的写作意图、创作经过,也没有直接站出来说明要表达什么。他讲了个故事,通过这个意味深长的故事告诉我们他对这个 1

问题的见解,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序言在形式上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生:多样性。

师:好了,咱们刚才说到它象一个故事,或者说它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而故事的要素离不开情节、环境、人物,下面的时间请大家快速的小声朗读课文,注意在读的时候把文中涉及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句子作上记号。(生小声读书)

师:好了,我们已经读完了,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 生:无知山谷里

请同学们找出文章描写无知山谷的有关词语或句子并概括出它的特点?

宁静

东西南北四方被永恒的山脉围住——封闭,与世隔绝

深邃破败

缓缓流着

荒山 沼泽

并不像„„波涛滚滚——荒凉,没有活力

师:主要写了那些人物?

生:守旧老人、漫游者、村民。⑴村民

需求浅薄 绰有余裕 心满意足

享天伦之乐

过着幸福的生活——愚昧 落后

闭塞 无知

⑵守旧者

被搀扶出来 对一本神秘莫测的古书苦思冥想

唠叨

杀死了漫游者

并不是天性残忍

本想宽大为怀

最后一辆马车驶出村子时他们叫住了车夫,强迫他把他们带走——迷信

顽固

专制

有一丝人性

并没有自绝于新生事物

⑶漫游者

敢于离开山脚

向人们讲述山那边的故事

要带人们到山那边去——勇敢探索

不畏惧死亡

3、时间

请同学们看看本篇寓言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文章哪一部分能体现?

(最后一段)“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了。”

师:这篇序言写的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针对的却是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所以他说:“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了。”但是他所处的时代并不是一个安宁的、宽容的时代。1940年,他准备出《宽容》的第二版,正是法西斯势力在全世界猖獗之时,邪恶反动势力对善良进步势力的侵犯和残害,恰如这序言中守旧老人对先驱者那样厉害;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应验了作者在序言中所提示的、所预言的:邪恶反动势力必将灭亡,善良进步势力必将胜利。在他的另一篇文章《最后一百年》中,他就表达了这种时间观念。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这里我要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复述一下这个故事。哪位同学愿意试试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请尽可能简捷一些。

生:在一个无知的山谷,有着一群守旧的人们,他们固守着传统,愚昧、落后、固执,决不允许新生力量的出现,面对一位敢于向外边的世界探险,寻求解放和自由的青年,他们不予理睬,反而加以残酷的镇压,最终青年被残忍的杀害,而这些愚昧的人们也最终遭到了自然的报应。勇敢的先驱者,这个创新势力的代表,冲破重重阻碍,艰苦跋涉,寻找新的美好世界,一心要带领村民奔向新天地,过上幸福生活,后反而被杀死。这是先驱者的呐喊宣言。愚昧的人们,在不知不懂的情况下,杀死先驱者;后陷入生存绝境,才走上先驱者开辟的道路,终于找到生存的希望和幸福的家园,人们这才内疚、醒悟。这是无知人们的忏悔书。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故事发生的地方—无知山谷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结合文章进行说明。生:我从前六段可以看出,无知山谷是个宁静的山谷,而后文在叙述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这里的人和外面的世界是隔绝的,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山谷,思想守旧的山谷,一个偏僻的独立的存在。封闭、保守、陈旧、破败,没有生气,没有希望。旧的一切被迷信着、维系着,新的一切被排斥着、残害着。它象征一切保守的思想、观念和意识,一切封闭的制度、秩序和状态,一切陈旧的传统、法则和规律。

师:无知山谷是这样一个浅薄、闭塞的地方,这“闭塞”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 生:文章中说“它发源于昔日的荒山,它消失在未来的沼泽”说明它是比较封闭的。

师:说的正确,其实还有一句话也说明了它的封闭。文中说“永恒的山脉向东西南北各个方向蜿蜒绵亘”,群山把它圈起来了,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地方,一个知识匮乏的地方。那生活在这里的守旧老人是什么样的形象呢?

生:守旧老人是整天猜想一本一千多年前流传下来古书,他们是律法的执行者,如果有人违背了律法,守旧老人就要根据律法条文惩罚他们。师:整天对着古书琢磨,说明什么? 生:守旧。

师:对。刚才同学谈到守旧老人非常顽固,固守着律法,那他们在无知山谷是什么地位呢? 生:(齐)绝对的最高统治者。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守旧老人是法律的执行者。

师:而且他们的意愿和律法是什么关系?

生:是统一的,从“他违背了守旧老人的意愿,犯了弥天大罪”可以看出。师:“在无知山谷里,古老的东西受到尊敬。谁否认祖先的智慧,谁就会遭到正人君子的冷落。”这里“正人君子”说谁? 生:守旧的老人。

师:嗯,不错,主要是指守旧的老人。其实这里也有相关的标书,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在文章的第二章节里,说了一句话—— 生:“他违背了守旧老人的意愿,就是犯了弥天大罪。”

师:对,守旧老人的意愿就是律法,律法已经融进了守旧老人的血液里面。在这篇文章中,最能激荡我们心灵的是―― 生:漫游者被杀死。

师:那我们来看看漫游者被杀的情节,看看守旧老人的另一面。

生:守旧老人是愚昧者的代表,他反对先驱者。在文中,他们残杀先驱者,表明他们有过分凶残的一面。

师:那就是说不仅仅是不允许你这样做,而且你这样做了还要惩罚你,他们的脑子里容不下异见。这就是守旧的老人,在这里呢,他们是统治者的身份出现的。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我对文中的这么一句话很感兴趣——恐惧总是伴随着人们,如果谁要是得不到园中果实中应得的份额,那该怎么办呢?这言外之意,生活资料的分配权归谁掌握? 生:守旧的老人。

师:我们再来看几处对守旧老人特别的描写“他们并不是天性残忍” “守旧老人本想宽大为怀”——这体现了守旧老人的人性的一面,其实是作者房龙人性的流露,是他宽容思想的体现。

师:经济上有分配权,思想上控制着人们。这就是守旧老人。那另一类人——村民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呢?

生:村民是很无知的,完全听从守旧老人。文章最后说村民发现漫游者讲的是实话,守旧的老人撒了谎。这说明当时的做法是错的。师:那当时为什么会错呢?

生:守旧老人依据的是律法嘛,他们就听从了守旧老人。师:他们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主意呢? 生:他们怕得不到园中的果实。生:那些人已经安于现状了。

师:可以说呢他们是一群可怜人的形象。但是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们的“可恨”在什么地方呢? 生:无知、逆来顺受。

师:他们没有用肩膀上的脑袋去思考问题,这就是村民们的形象——麻木的大多数。文中最光彩的,最能震撼人心的形象是漫游者,如果我们给他画像的话,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漫游者”有坚定的信念,有无畏的精神,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有从容赴死的气概。敢于对新知识探索,勇于去寻找新事物,但是他却被守旧老人和村民们看成是叛逆者。

师:评价是正确的,如果进一步说出了自己的依据就更好了。这个形象应该是大家容易把握的,走出无知山谷很难,但是他走出去了。——走出去了干嘛又回来了呢? 生:他想让所有的村民都能随着他去到外面的美好家园。师:从这一点来说,他不仅是勇敢,还有点—— 生:无私。

师:对,他没有想一个人过好日子去。这又为这个光辉的人物增加了一个光环。下面我们深层次的来思考一个问题。这个一个无私的、勇敢的漫游者最终被人杀死了,你认为谁是杀害漫游者的凶手?

生:我觉得无知山谷里的人们对古书的守旧和自己的无知是杀死漫游者的凶手。师:能否用一两句话阐释一下这个观点呢?

生:因为他们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样的,所以对外面的世界很无知,也没有探求的勇气。所以他们只是在无知山谷里对着一千年前留下的古书去遵守它,所以得到的就是无知,因为漫游者的勇敢,到外面探求新的知识,但是他们却因为无知和守旧,不同意漫游者的观点而把漫游者给杀死了。

师:不错,言之成理。还有其他的观点吗? 生:我觉得杀死漫游者的真正凶手是他自己。因为他明知道在那个社会里那种律法是多么的严厉,可是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意愿去追求新的生活和新的环境,所以他这种“明知而故犯”的行为是自己杀死自己的原因。

师:不能明知故犯,那你觉得他最好就安安分分的呆在那里?

生:不是,我的意思是他明知道自己这样做会牺牲的,可是他还要这样做。师:所以你就觉得他是自己把自己杀死了?这是你的观点,不知道你是否也认为谭嗣同也是自己杀死自己的。——到底谁杀死了漫游者? 生:律法。

师:律法是死的东西,可它要人来操作,而人去操作千年前流传下来的律法,说明了什么? 生:自私、无知、愚昧。

师:他操纵的是千年以前的律法啊。说明什么? 生:思想守旧,不能宽容异见。

师:对了,这才是杀死漫游者的真正凶手。这种悲剧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我们如何避免这种悲剧的产生呢?

生:要提倡以宽容来容纳新的思想,不要扼杀别人提出来的新的思想、观点。

师:说得很好,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已经打动了我!太棒啦!好,下面我们来探究寓言的主题。

真理最初在少数人手里,如果像无知山谷那样,对先驱者不但不予保护鼓励支持,反而倒行逆施,只能造成先驱者的悲剧,也造成无知者自身的困境,造成真理发展道路上的曲折。真理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传统观念不是神圣的,对于新的思想,必须采取宽容政策,容许其发展,让实践来检验。只有这样,真理才能顺利发展,社会才能迅速发展。要使真理的发展畅通无阻,就要保证思想自由,就要采取宽容的政策。

师:同学们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对寓言主题的理解,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的确都讲得非常好!那么,现在,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给我们综合一下同学们的意见,概括出本文的核心思想?好,你来说说看。

生:这篇序言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形象地说明了《宽容》一书的精髓,这就是: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宽容,反对迫害先驱者,反对以愚昧无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这也是作者给我们的深刻启迪。

师:有一个问题:几乎所有的宗教都讲宽容,基督教中有这么一种说法:如果一个人打了你的左脸,那么你应该把你的右脸凑过去让他打。你赞同这种看法吗?

生:如果是从现在社会现实来讲,没有理由被打了左脸,还把自己的右脸凑过去让他打。师:那是因为你不够宽容嘛。(生笑)

生:但是如果别人是无理打了你,你还让他打你的右脸吗?

师:那也就是说,我让不让你打,还得看自己有没有错,对吧?行,下面我们听听女生的意见。

生: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宽容并不代表纵容,如果一个人打了你,你没有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的宽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宽容。师:那你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宽容是什么?

生:真正意义上的宽容,是令一个人真正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正确还是错误,使他自己在思想上具有新的认识。

师:这其实是说宽容还是要讲原则的。其实即使是作者自己,他也不是绝对的宽容的。在房龙的晚年,他和希特勒法西斯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他拒绝在德国出版自己的著作,希特勒写了一本《我的奋斗》,他针锋相对的写了一本《我们的奋斗》。俗话说,对恶的宽容,就是对善的不宽容。好,前面我们探讨的是关于宽容的原则性问题,最后,我们来关注一下作者在文章末尾说的一段话。他说:“这样的故事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请大家讲述一下你读到的或者自己身边有关宽容与不宽容的例子,好吗?

生:我给大家讲一个宽容的故事。讲的是周总理去理发的时候,理发师不小心把周总理的脸划了一点点,周总理没有怪罪理发师,反而检讨自己太疲劳,太困乏。

师:经历过文革迫害冲击的人,现在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看待我们的社会,这确实体现了一种宽容的精神。

生:有一个大学生发现了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数学演算中的一个错误,他就给华罗庚写信,华罗庚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由此和这个青年结下了友谊,成为一段佳话。

师:如果说出了这个青年的名字——陈景润,陈景润就是这样被发现的,那这个论据就更有力了。

师:这是阿富汗的巴米扬大佛中最高的一座,2001年3月26日,这座高达53米的大佛被塔利班武装炸毁了。知道塔利班为什么灭佛吗? 生:塔利班是信奉伊斯兰教的。

师:对,因为教义不同,所以塔利班上台之后,在全国展开了大规模的灭佛行动,这座大佛已经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很多人想保住它,但是最终还是被塔利班武装破坏掉了。

我刚才所说的都是一些不宽容的例子,很高兴刚才大家说到了一些宽容的例子,我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变得宽容一些。

雨果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比海洋、天空更宽阔的心灵,那么我们就可以对房龙说:这样的故事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这样的故事不再发生了。我这里给大家补充一些有关宽容的句子: 既然我们举目共望同样的星星,既然我们都是同一星球上的旅伴,既然我们都住在同一个天空里,既然生存之迷深奥得只有才使人找到答案,那我们为什么还总是彼此为敌呢?(房龙)

陆地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广阔的是人 的胸怀。(雨果)

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的谷粒。

往事如烟俱忘矣,心底无私天地宽。(陶铸)

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宽容、忍让、和善。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希望大家在课下,去读读房龙的《宽容》这本书,我相信这本书将使大家受益终生。下课!

第五篇:《宽容》序言

《宽容》序言庞龙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主旨,体会故事哲理。

2.培养对新事物理解、宽容的态度。

教学重点

1.理解“无知山谷”、“漫游者”、“守旧老人”、“村民们”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2.把握与评价故事中的哲理。(教学难点)

教学设想——(一课时)

本文为自读课文,拟定通过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朗读,紧扣关键词句分析作品形象,参悟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我们学过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学说及革命活动对人类历史有着重大意义。但他却因此遭到了各国政府的驱逐,各种资产者的诅咒、诽谤,以至一生穷困,有四个子女死于贫病。

这种悲剧发生的根源是什么?如何才能避免?

——其实只要当时的政府、人们足够宽容,悲剧就能够避免!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有关宽容的故事。(板书标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教学目标

四、P76注释①(齐读)

补充:另有著作:《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

在这些作品中房龙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把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写得生动有趣,因此他得到了无数读者的喜爱。

五、深入课文,把握形象。

思考:文章开篇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在经历了一系列生命的变迁后,人们重又过上幸福生活。两次幸福的含义是否相同?

第一次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无知山谷。

1.为什么叫它无知山谷?文中第1——第()自然段是对它的描写?让学生读 ① “永恒的山脉”——长久封闭。——产生贫穷与落后的根源。

②小溪是“知识的”——在无知山谷里只有它保持着与外界的联系,且是流动的,象征着创新与开放。

——山谷里人们的文明程度仅像一条小溪。

③“缓缓地流着”——说明无知山谷发展非常缓慢。——落后

④“深邃破败的溪谷”——有悠久的历史、古老律法——但随着新事物的崛起,被冲刷得走向衰败了。

⑤“宁静的无知山谷”——沉寂、死寂。

封闭落后的生存环境。

2.在无知山谷中生活着哪些人?

(1)“守旧老人”为什么称“守旧”?

①“对着一本神秘莫测的古书苦思冥想”——“它们是一千年前由一个已不为人知的部族写下的。”——思想陈旧、保守。

②“在村子的一角,守旧老人们摇着头,低声倾吐着恶狠狠的词句。”——陈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

③“律法毕竟是律法,必须遵守。守旧老人是它的执行者。”

——律法的执行者。

④守旧老人叫喊着:“给他的罪行以应有的惩罚吧!„„他死有余辜!”——杀害“漫游者”的罪魁祸首,镇压革新的代表。

⑤“不过,最后一辆马车驶出村子时,他们叫住了车夫,强迫他把他们带走。”——彻底揭穿了律法的谎言,说明任何保守的力量也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脚步。

律法的执行者,陈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镇压革新的代表。

(2)守旧老人也有他的追随者、盲从者,就是——“村民们”

①“„„但对于需求浅薄的村民来说,已经绰有余裕。”

“„„便心满意足地坐下来,„„”

②他们的生活是不是真的“绰有余裕”呢?

“恐惧总是伴随着人们。谁要是得不到园中果实中应得的份额,又该怎么办呢?”——仅能维持温饱。

——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③第三部分对人们有哪些描写?

“人们毕恭毕敬地站在周围,鸦雀无声。”

④“人们举起了沉重的石块。人们杀死了这个漫游者。”„„杀一儆百。——杀害漫游者的凶手。

助纣为虐,是“守旧老人”的帮凶。

3.大家想一想,对于无知山谷的生活人们在满足之余有没有对更高生活的渴 望呢?体现在哪儿?

“深夜,在小镇的狭窄街巷里,人们低声讲述着„„。”

——有渴望,但不能冲破旧思想的束缚。

但在山谷面临特大干旱时,“失望把勇气赋予那些由于恐惧而逆来顺受的人们。”

“恐惧”——害怕得不到园中果实应得的份额。

“失望”——“半数以上的人由于饥寒交迫已经离开人世。活着的人把唯一希望寄托在山脉那边。但是律法却说:‘不行!’”

“勇气” ——为了求得生存,人们终于产生了叛乱的勇气。

思考:最后终于走出了无知山谷,走出了困境。在这一过程中 除了人们自身思想上的转变谁还对他们进行了指引?

(3)“漫游者”(先驱者)

在“漫游者”之前,就有敢于提出问题的男男女女。(1)“但他们陈尸石崖下,白骨累累。”——革新道路的艰难。

——先驱者前赴后继。

对于漫游者的语言书中主要集中在——(3)

刨根问底——新思想的传播者。

对他行动的描写在——(2)、(8)

①“他的脚上缠着破布,布上浸透着长途跋涉留下的鲜血。”

“他跌跌撞撞来到附近一间草房,敲了敲门。”

——探索道路的艰辛

② “那个细心的先驱者已经在丛林和无际的荒野乱石中用火烧出了一条宽敞大道。” “它一步一步把人们引到新世界的绿色牧场。”

——新世界的探索者。

新思想的传播者,新世界的探索者。

4.在绿色牧场人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追随守旧老人——智慧老人。——进步了,文明了,过上了真正幸福的生活。

六、寓意

在追求真正幸福生活的过程中,谁是最关键因素?——村民们。

因为最后人们抛弃了陈旧思想才走出了困境,可见不对“守旧老人”盲从才能得到幸福生活。作者也正想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个人——不要成为“盲从者”中的一员。他在结尾是这样提出希望的“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

这样的事情——先驱者为了追求真理总是付出沉重代价。

要减少此类事件发生我们要做的就是——解放思想,学会宽容。

比照注释①——即《宽容》一书的主旨,符合序言体裁的特点。

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提倡宽容是不是无原则的?

七、仿写

学会宽容,宽容是容纳大树小草的田野,是接受阳光暴雨的天空;宽容是吹开封闭保守的清风,是洗涤狭隘自私的雨水。

八、作业(任选一题)

(1)完成读后感,谈谈《〈宽容〉序言》给自己的启示。

(2)根据《〈宽容〉序言》提炼观点,写一篇议论文。要求涉及中外历史上有关坚守真理或关于宽容的事例。

板书:

“幸福”幸福

无知山谷绿色牧场

守旧老人智慧老人

下载宽容序言教案及教后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宽容序言教案及教后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宽容序言教案 课堂实录

    《宽容》序言 课堂实录 师:我们高二(6)班的同学一起来研究一篇文章——《序言》。在此前,大家学过不少的序言。知道序言文体的特征。可是我们读了文章后发现,这篇文章是一篇非......

    《-宽容-序言》教案[推荐阅读]

    《序言》教案 《序言》教案 教学目标: .学习“序言”文体知识,理解本篇序言的独创特点。 2.理解文中的象征意义及形象的典型意义。 3.思考“宽容”在现实中的意义。 教学重点: .理......

    宽容序言实用教案2

    《宽容》序言 课前热身:(课前活动) 成语故事: 匹夫之勇 出处: 《国语·越语上》勾践既许之,乃致其众而誓之曰:“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 进旅退也。” 释义: 打仗不能光凭个人的勇......

    教案 教后记(汇编)

    认识人民币 胡小琴 教学要求: 1、认识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培养观察能力、实践能力和推理能力及合作精神。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节约用钱教育。......

    高一语文教案:《宽容》序言

    12 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及其作品;2.通过归纳、总结,理解“无知山谷”、“知识的小溪”等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故事中“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的人们”三种形象的典型......

    《宽容序言》教学设计(网友来稿)教案-教学教案[定稿]

    教与学目标: 1、掌握寓言故事内容,理解寓言人物形象寓意。 2、多角度分析理解本文思想主题,培养学生宽容精神,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与重点、难点: 1、理解寓言故事寓意,把握“......

    《〈宽容〉序言》说课教案

    《〈宽容〉序言》说课教案我今天所说课的篇目是《宽容》序言,它是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三单元的第四篇课文。一、 新教材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人教......

    《宽容》序言教案-教学教案(五篇材料)

    (3)培养对抽象的内容的阐发能力和对含蓄内容的解释能力。 教学过程 一、解题 体重200英磅、粗壮结实的荷裔美国人亨德里克·房龙,人生经历丰富,曾在各种岗位上历练人生,刻苦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