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第3课宽容序言教案
《〈宽容〉序言》教案
宋扬
教学目标1、2、3、4、理解文中“漫游者”和“守旧老人”的形象意义,把握文章的主题。能对文中抽象和含蓄的内容加以阐发,理解文中重要的语句。理解文中所提倡的“宽容”的内涵。
学习先驱者的勇于怀疑、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无知山谷”等事物的象征意义,理解故事中“先驱者”、“守旧老人”、“无知的人们”三种形象的典型意义。
2、3、把握与评价故事中的哲理。
本文的难点是对文章主题的把握和抽象含蓄语句的理解。(1)由老师介绍《宽容》一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对全书的内容有初步的了解,进而理解本文所蕴涵的哲理。(2)通过对具体语句含义的讨论理解,进而理解全文的内容,把握文章主旨。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有这样一位意大利思想家,他出生于那不勒斯附近的诺拉镇。17岁进入圣多米尼加修道院,他非常拥护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28岁时,因反对罗马教会的腐朽制度而离开修道院,流亡西欧。他认为“为真理而斗争是人生最大的乐趣”。1592年,他被骗到威尼斯并遭逮捕,在囚室8年中他英勇不屈。他说:“在真理面前,我半步也不退让!”最后,以“异端分子和异端分子老师”的罪名,于1600年2月17日被烧死在罗马的鲜花广场。他就是——乔尔丹诺〃布鲁诺。布鲁诺是一位先驱者,他敢于同守旧势力作抗争,甚至献出生命。当初的罗马教会对他宽容了吗?(没有)房龙正是看到了人类历史上这种不宽容的事件,而写出了一本书《宽容》。我们今天学的这篇文章就是《宽容》的序言。
二、序言
本文属自序。形式上很特殊,是用散文诗的形式,借助于寓言故事写成的。
三、介绍作者
亨德里克〃房龙,荷裔美国人。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用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而为无数青年读者所喜爱,其作品大多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著名的有:《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房龙的书在中国早有译本,对中国整整一代年轻人有过深刻影响(如历史学家曹聚仁、作家郁达夫等)
房龙很有才华,书中插图均是自画。(用多媒体展示几幅)
四、介绍《宽容》
为了帮助同学们准确把握课文这篇序言,我们先要搞清楚《宽容》写的是什么。有没有同学看过这本书?(课下注释①)
《宽容》是一部通俗历史著作,初版于1925年。在这部著作中,房龙从人文立场出发,缕述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倡言思想的解放,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谴责反动势力镇压新思想的罪恶。
五、快速浏览课文,概括故事内容。(提问)(教师适当提示、补充)
六、分析课文 回答下列问题:
1、本文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那个地方有什么特点?
明确:时间——过去、现在
地点——无知山谷 特点——保守、闭塞、无知,象征陈旧的传统
2、守旧老人、漫游者分别是怎样的人?普通民众又是怎样的人?
守旧老人:是无知山谷里律法的执行者,是陈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是实施所有传统对一切革新的镇压的代表,是杀害漫游者的罪魁祸首,是无知山谷里权威与权力的象征。
漫游者: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一个敢为天下先的人。他敢于怀疑祖先铁定的律法,敢于对人们深信不疑的“智慧”提出挑战,敢于探索、追求真理,敢于向死水般的旧世界发出反叛的声音。他有坚定的信念,有无畏的精神,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有从容赴死的气概。他不畏艰险,敢于冒险。他勇敢无私,为唤醒麻木沉睡的心灵,宣告真理的存在,传播美好希望,不惜牺牲生命重返山谷。他的死亡,是一出深沉的悲剧,留给人们永恒的回味。而当真理大白于天下的时候,他最终成了人们永远爱戴、敬仰、歌颂和感恩的先驱。这里,有一个让人永久回味的结论:探索者、先驱者的名字叫――不朽!
普通民众:在无知山谷里死守者愚昧的人群。他们迷信过去,死守律法,胆怯麻木,自欺欺人,要求低俗,安于现状,不思进取,他们甘心受制于守旧老人,对新事物不理解,不支持,而是助纣为虐,对漫游者加以迫害。
3、文章最后说“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加上括号里的“我们希望”四个字有什么意味? 明确:这是因为,顽固的守旧势力总是要镇压创新者的;有些善良的人们由于传统的束缚,认识的局限,总是有意无意地伤害创新者,这就意味着这样的事情还会发生,“我们希望”只是人们良好的心愿。如何让这样的事情减少发生呢?那就是宽容。文章正是这样含蓄的语言形式揭示了深刻的哲理,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4、这篇序言(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明确:一切新的进步的事物,最终要登上历史舞台。要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宽容,反对以愚昧无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
七、讨论
是的,我们应该提倡宽容,不能用愚昧无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新事物。大家思考一下,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还有哪些禁锢思想、排除异己的例子,谈谈你的看法。(注意结合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毁灭,一种缺少宽容的思想偏执制造着一个个不可挽回的错误…… 看来,人类发展中确实需要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宽容,避免以愚昧无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的做法。
那么生活中呢?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宽容”,如何做到“宽容”? 《悲惨世界》里的冉阿让为了因受饥饿而哭泣的幼小侄女和外甥女,去偷了一片面包,而遭判刑,被关了十九年,到四十六岁才被释放出来。看到这么个衣衫褴褛的流浪汉,家家户户都赶紧把门关了起来,只有仁慈的主教 米里哀,把他当人招待。但是,在服刑中,染上了恶习的冉阿让,却偷了主教的银器。这时,主教不但原谅了他,而且把银器当作礼物送给他。由此为契机,冉阿让 重新做人,开始走向善德的路上去。当然,宽容应该是有限度的,我们要把握好这个度。
八、总结
今天,我们了解了文章的内容,分析了其中的三种形象的典型意义,也明白了这篇文章要告诉我们的道理。不管是在历史进程中还是在生活中,我们都应该提倡宽容。用雨果的名言结束这节课: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第二篇:宽容《序言》教案
一、文中塑造了哪几个形象我们知道了,但对他们各自的特点和作者所赋予每个形象的寓意理解得还不是太透彻。
二、这个寓言故事究竟是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三、为什么漫游者明知道后果,在离开了之后还偏要回到无知山谷?
四、“漫游者”后来为什么又变成了“先驱者”?
五、无知人们为什么内疚?
六、全文有三处写到“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其“幸福”的含义相同吗?
附:板书设计 《宽容》序言 房龙
山谷——无知——死寂 小溪——知识——干涸应该宽容 老人——守旧——苦难 青年——创新——死亡
《〈宽容〉序言》教学实录
师:著名的民族英雄林则徐有一幅对联,这幅对联是这么说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先板书)”上联说的是江海因为能兼容并蓄不拒小流,所以能够成就它的宽广。其实,我们的社会、人生何尝不也是这样呢?只有有了宽容的心态,我们的人生才能够丰富多彩,我们的社会才能发展进步。今天,我们就要走进房龙的《宽容》这本书,通过它的“序言”去看看房龙对这个问题有着怎样的见解。下面我们开始学习房龙的《〈宽容〉序言》。
师:关于作者房龙,大家都知道些什么?包括从课文注释中了解到的,或从其他课外书、上网了解到的,都请说来听听,好吗?
生1:房龙全名亨德里克?房龙,荷裔美籍作家和历史学家。
生2:房龙生于1882年,当过教师、编辑和记者,后来在德国、美国读书,并获得博士学位,是一个知识渊博、有思想深度的作家。
生3:他在上世纪20年代发表的一系列作品大都成为美国的畅销书。代表作主要有《宽容》《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等。
生4:他特别善于用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历史通俗著作。
师:这篇文章大家已经初步读了一遍,大家看看,我们今天要学的这篇《〈宽容〉序言》是什么样的体裁呢?如果我们把它和前面所学的序言比较一下,你认为本文在形式上最明显的不同是什么? 生:(齐)叙述了一个故事。
生:是一则寓言。形式上它像是一篇散文诗,或是一个寓言故事。
师:对了,这篇序言和前面所学的不一样,作者没有去写自己的写作意图、创作经过,也没有直接站出来说明要表达什么。他讲了个故事,通过这个意味深长的故事告诉我们他对这个 1
问题的见解,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序言在形式上具有怎样的特点呢? 生:多样性。
师:好了,咱们刚才说到它象一个故事,或者说它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而故事的要素离不开情节、环境、人物,下面的时间请大家快速的小声朗读课文,注意在读的时候把文中涉及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的句子作上记号。(生小声读书)
师:好了,我们已经读完了,下面我们来梳理一下这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哪里? 生:无知山谷里
请同学们找出文章描写无知山谷的有关词语或句子并概括出它的特点?
宁静
东西南北四方被永恒的山脉围住——封闭,与世隔绝
深邃破败
缓缓流着
荒山 沼泽
并不像„„波涛滚滚——荒凉,没有活力
师:主要写了那些人物?
生:守旧老人、漫游者、村民。⑴村民
需求浅薄 绰有余裕 心满意足
享天伦之乐
过着幸福的生活——愚昧 落后
闭塞 无知
⑵守旧者
被搀扶出来 对一本神秘莫测的古书苦思冥想
唠叨
杀死了漫游者
并不是天性残忍
本想宽大为怀
最后一辆马车驶出村子时他们叫住了车夫,强迫他把他们带走——迷信
顽固
专制
有一丝人性
并没有自绝于新生事物
⑶漫游者
敢于离开山脚
向人们讲述山那边的故事
要带人们到山那边去——勇敢探索
不畏惧死亡
3、时间
请同学们看看本篇寓言故事发生在什么时间?文章哪一部分能体现?
(最后一段)“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了。”
师:这篇序言写的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针对的却是作者所处的那个时代。所以他说:“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情不再发生了。”但是他所处的时代并不是一个安宁的、宽容的时代。1940年,他准备出《宽容》的第二版,正是法西斯势力在全世界猖獗之时,邪恶反动势力对善良进步势力的侵犯和残害,恰如这序言中守旧老人对先驱者那样厉害;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也应验了作者在序言中所提示的、所预言的:邪恶反动势力必将灭亡,善良进步势力必将胜利。在他的另一篇文章《最后一百年》中,他就表达了这种时间观念。师: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这里我要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复述一下这个故事。哪位同学愿意试试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听?请尽可能简捷一些。
生:在一个无知的山谷,有着一群守旧的人们,他们固守着传统,愚昧、落后、固执,决不允许新生力量的出现,面对一位敢于向外边的世界探险,寻求解放和自由的青年,他们不予理睬,反而加以残酷的镇压,最终青年被残忍的杀害,而这些愚昧的人们也最终遭到了自然的报应。勇敢的先驱者,这个创新势力的代表,冲破重重阻碍,艰苦跋涉,寻找新的美好世界,一心要带领村民奔向新天地,过上幸福生活,后反而被杀死。这是先驱者的呐喊宣言。愚昧的人们,在不知不懂的情况下,杀死先驱者;后陷入生存绝境,才走上先驱者开辟的道路,终于找到生存的希望和幸福的家园,人们这才内疚、醒悟。这是无知人们的忏悔书。
师:下面我们来看看故事发生的地方—无知山谷是个什么样的地方?结合文章进行说明。生:我从前六段可以看出,无知山谷是个宁静的山谷,而后文在叙述的过程中,可以看出这里的人和外面的世界是隔绝的,就是这样一个普通的山谷,思想守旧的山谷,一个偏僻的独立的存在。封闭、保守、陈旧、破败,没有生气,没有希望。旧的一切被迷信着、维系着,新的一切被排斥着、残害着。它象征一切保守的思想、观念和意识,一切封闭的制度、秩序和状态,一切陈旧的传统、法则和规律。
师:无知山谷是这样一个浅薄、闭塞的地方,这“闭塞”还可以从哪里看出来? 生:文章中说“它发源于昔日的荒山,它消失在未来的沼泽”说明它是比较封闭的。
师:说的正确,其实还有一句话也说明了它的封闭。文中说“永恒的山脉向东西南北各个方向蜿蜒绵亘”,群山把它圈起来了,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封闭落后的地方,一个知识匮乏的地方。那生活在这里的守旧老人是什么样的形象呢?
生:守旧老人是整天猜想一本一千多年前流传下来古书,他们是律法的执行者,如果有人违背了律法,守旧老人就要根据律法条文惩罚他们。师:整天对着古书琢磨,说明什么? 生:守旧。
师:对。刚才同学谈到守旧老人非常顽固,固守着律法,那他们在无知山谷是什么地位呢? 生:(齐)绝对的最高统治者。师:你们怎么知道的?
生:守旧老人是法律的执行者。
师:而且他们的意愿和律法是什么关系?
生:是统一的,从“他违背了守旧老人的意愿,犯了弥天大罪”可以看出。师:“在无知山谷里,古老的东西受到尊敬。谁否认祖先的智慧,谁就会遭到正人君子的冷落。”这里“正人君子”说谁? 生:守旧的老人。
师:嗯,不错,主要是指守旧的老人。其实这里也有相关的标书,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在文章的第二章节里,说了一句话—— 生:“他违背了守旧老人的意愿,就是犯了弥天大罪。”
师:对,守旧老人的意愿就是律法,律法已经融进了守旧老人的血液里面。在这篇文章中,最能激荡我们心灵的是―― 生:漫游者被杀死。
师:那我们来看看漫游者被杀的情节,看看守旧老人的另一面。
生:守旧老人是愚昧者的代表,他反对先驱者。在文中,他们残杀先驱者,表明他们有过分凶残的一面。
师:那就是说不仅仅是不允许你这样做,而且你这样做了还要惩罚你,他们的脑子里容不下异见。这就是守旧的老人,在这里呢,他们是统治者的身份出现的。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我对文中的这么一句话很感兴趣——恐惧总是伴随着人们,如果谁要是得不到园中果实中应得的份额,那该怎么办呢?这言外之意,生活资料的分配权归谁掌握? 生:守旧的老人。
师:我们再来看几处对守旧老人特别的描写“他们并不是天性残忍” “守旧老人本想宽大为怀”——这体现了守旧老人的人性的一面,其实是作者房龙人性的流露,是他宽容思想的体现。
师:经济上有分配权,思想上控制着人们。这就是守旧老人。那另一类人——村民是一种什么样的形象呢?
生:村民是很无知的,完全听从守旧老人。文章最后说村民发现漫游者讲的是实话,守旧的老人撒了谎。这说明当时的做法是错的。师:那当时为什么会错呢?
生:守旧老人依据的是律法嘛,他们就听从了守旧老人。师:他们为什么不能有自己的主意呢? 生:他们怕得不到园中的果实。生:那些人已经安于现状了。
师:可以说呢他们是一群可怜人的形象。但是俗话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他们的“可恨”在什么地方呢? 生:无知、逆来顺受。
师:他们没有用肩膀上的脑袋去思考问题,这就是村民们的形象——麻木的大多数。文中最光彩的,最能震撼人心的形象是漫游者,如果我们给他画像的话,那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生:“漫游者”有坚定的信念,有无畏的精神,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有从容赴死的气概。敢于对新知识探索,勇于去寻找新事物,但是他却被守旧老人和村民们看成是叛逆者。
师:评价是正确的,如果进一步说出了自己的依据就更好了。这个形象应该是大家容易把握的,走出无知山谷很难,但是他走出去了。——走出去了干嘛又回来了呢? 生:他想让所有的村民都能随着他去到外面的美好家园。师:从这一点来说,他不仅是勇敢,还有点—— 生:无私。
师:对,他没有想一个人过好日子去。这又为这个光辉的人物增加了一个光环。下面我们深层次的来思考一个问题。这个一个无私的、勇敢的漫游者最终被人杀死了,你认为谁是杀害漫游者的凶手?
生:我觉得无知山谷里的人们对古书的守旧和自己的无知是杀死漫游者的凶手。师:能否用一两句话阐释一下这个观点呢?
生:因为他们都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是怎么样的,所以对外面的世界很无知,也没有探求的勇气。所以他们只是在无知山谷里对着一千年前留下的古书去遵守它,所以得到的就是无知,因为漫游者的勇敢,到外面探求新的知识,但是他们却因为无知和守旧,不同意漫游者的观点而把漫游者给杀死了。
师:不错,言之成理。还有其他的观点吗? 生:我觉得杀死漫游者的真正凶手是他自己。因为他明知道在那个社会里那种律法是多么的严厉,可是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意愿去追求新的生活和新的环境,所以他这种“明知而故犯”的行为是自己杀死自己的原因。
师:不能明知故犯,那你觉得他最好就安安分分的呆在那里?
生:不是,我的意思是他明知道自己这样做会牺牲的,可是他还要这样做。师:所以你就觉得他是自己把自己杀死了?这是你的观点,不知道你是否也认为谭嗣同也是自己杀死自己的。——到底谁杀死了漫游者? 生:律法。
师:律法是死的东西,可它要人来操作,而人去操作千年前流传下来的律法,说明了什么? 生:自私、无知、愚昧。
师:他操纵的是千年以前的律法啊。说明什么? 生:思想守旧,不能宽容异见。
师:对了,这才是杀死漫游者的真正凶手。这种悲剧是我们都不愿意看到的,我们如何避免这种悲剧的产生呢?
生:要提倡以宽容来容纳新的思想,不要扼杀别人提出来的新的思想、观点。
师:说得很好,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已经打动了我!太棒啦!好,下面我们来探究寓言的主题。
真理最初在少数人手里,如果像无知山谷那样,对先驱者不但不予保护鼓励支持,反而倒行逆施,只能造成先驱者的悲剧,也造成无知者自身的困境,造成真理发展道路上的曲折。真理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传统观念不是神圣的,对于新的思想,必须采取宽容政策,容许其发展,让实践来检验。只有这样,真理才能顺利发展,社会才能迅速发展。要使真理的发展畅通无阻,就要保证思想自由,就要采取宽容的政策。
师:同学们各抒己见,从不同的角度谈了自己对寓言主题的理解,言之有理,言之有据,的确都讲得非常好!那么,现在,谁能用最简洁的语言给我们综合一下同学们的意见,概括出本文的核心思想?好,你来说说看。
生:这篇序言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形象地说明了《宽容》一书的精髓,这就是: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宽容,反对迫害先驱者,反对以愚昧无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这也是作者给我们的深刻启迪。
师:有一个问题:几乎所有的宗教都讲宽容,基督教中有这么一种说法:如果一个人打了你的左脸,那么你应该把你的右脸凑过去让他打。你赞同这种看法吗?
生:如果是从现在社会现实来讲,没有理由被打了左脸,还把自己的右脸凑过去让他打。师:那是因为你不够宽容嘛。(生笑)
生:但是如果别人是无理打了你,你还让他打你的右脸吗?
师:那也就是说,我让不让你打,还得看自己有没有错,对吧?行,下面我们听听女生的意见。
生:我不同意这种观点,宽容并不代表纵容,如果一个人打了你,你没有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样的宽容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宽容。师:那你认为真正意义上的宽容是什么?
生:真正意义上的宽容,是令一个人真正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是正确还是错误,使他自己在思想上具有新的认识。
师:这其实是说宽容还是要讲原则的。其实即使是作者自己,他也不是绝对的宽容的。在房龙的晚年,他和希特勒法西斯进行了不懈的斗争。他拒绝在德国出版自己的著作,希特勒写了一本《我的奋斗》,他针锋相对的写了一本《我们的奋斗》。俗话说,对恶的宽容,就是对善的不宽容。好,前面我们探讨的是关于宽容的原则性问题,最后,我们来关注一下作者在文章末尾说的一段话。他说:“这样的故事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请大家讲述一下你读到的或者自己身边有关宽容与不宽容的例子,好吗?
生:我给大家讲一个宽容的故事。讲的是周总理去理发的时候,理发师不小心把周总理的脸划了一点点,周总理没有怪罪理发师,反而检讨自己太疲劳,太困乏。
师:经历过文革迫害冲击的人,现在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看待我们的社会,这确实体现了一种宽容的精神。
生:有一个大学生发现了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数学演算中的一个错误,他就给华罗庚写信,华罗庚承认了自己的错误,并由此和这个青年结下了友谊,成为一段佳话。
师:如果说出了这个青年的名字——陈景润,陈景润就是这样被发现的,那这个论据就更有力了。
师:这是阿富汗的巴米扬大佛中最高的一座,2001年3月26日,这座高达53米的大佛被塔利班武装炸毁了。知道塔利班为什么灭佛吗? 生:塔利班是信奉伊斯兰教的。
师:对,因为教义不同,所以塔利班上台之后,在全国展开了大规模的灭佛行动,这座大佛已经被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很多人想保住它,但是最终还是被塔利班武装破坏掉了。
我刚才所说的都是一些不宽容的例子,很高兴刚才大家说到了一些宽容的例子,我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变得宽容一些。
雨果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有着比海洋、天空更宽阔的心灵,那么我们就可以对房龙说:这样的故事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这样的故事不再发生了。我这里给大家补充一些有关宽容的句子: 既然我们举目共望同样的星星,既然我们都是同一星球上的旅伴,既然我们都住在同一个天空里,既然生存之迷深奥得只有才使人找到答案,那我们为什么还总是彼此为敌呢?(房龙)
陆地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还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还广阔的是人 的胸怀。(雨果)
宽容是在荆棘丛中长出的谷粒。
往事如烟俱忘矣,心底无私天地宽。(陶铸)
人格成熟的重要标志:宽容、忍让、和善。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希望大家在课下,去读读房龙的《宽容》这本书,我相信这本书将使大家受益终生。下课!
第三篇:宽容序言教案 课堂实录
《宽容》序言
课堂实录
师:我们高二(6)班的同学一起来研究一篇文章——《<宽容>序言》。在此前,大家学过不少的序言。知道序言文体的特征。可是我们读了文章后发现,这篇文章是一篇非常特别的,我把它称之为“非典型性”序言。它是用一个故事来写成了序言。在此前的预习过程中,我们班级同学最大的问题是为什么房龙要用一个故事来为一本书写序言。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做一番探寻。看一看他用这样的方式来写序言有什么深意。
师:那么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下这个故事它写了什么。我认真看了大家的预习,整合了其中两位同学的概括。请大家快速浏览一下。(PPT展现故事概括)
师:想问问大家,在自己预习的时候,你认为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能否找到一个关键词来概括一下。
生:我觉得这是一个令人感到悲伤的故事。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文中的一句话:成千上万人死了,人们踏着他们的尸骨,才找到第一座用石子堆起的路标。可见先驱者的伟大不仅在于他们要面对困难,更在于很多时候他们的足迹是与世俗相悖的,面对守旧老人等极端的阻扰。即使后来村民们已经承认先驱者的功绩,可之前先驱者要承受不被理解的孤独和致命的迫害,让人感到悲伤。
师:好,非常感谢。在你的预习中,我看到了一个关键词。你说这个故事令人“哽咽”。原本故事不需要如此曲折,也无需浸透这么多的鲜血和牺牲,然而事实并非如此。这确实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好,再请一位同学说说。
生:我觉得它是一个非常曲折的故事。“曲折”是从两个方面而言。一个是对山谷而言,从闭塞再到不断改变,发展道路曲折。一个是对于人们的思想而言。刚开始是比较传统守旧的,再到后来对先驱者觉得愧疚,他们的思想也经历了一波三折。
师:非常感谢你的分享。这是一个非常曲折的故事。人们的思想一开始是保守僵化的,但并非一成不变,它可以发展,但过程非常缓慢。
师:听了大家的分享,我想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这样一个令人悲伤的、浸满鲜血的曲折故事能不能不发生?文章中有一句话“我已经找到一条通往更美好的家园的大道,我已经看到幸福生活的曙光。跟我来吧,我带领你们奔向那里。”那么能否就不需要经历之后的艰难困苦,直接在此处就由先驱者带领走向新世界?请大家讨论一下,结合具体语句分析。生:文中很多处提及“律法”、“律法毕竟是律法,必须遵守”。并且在第6段提及“但对于需求浅薄的村民来说,已经绰有余裕”,当时村民认为自己生活很好,没有改变的欲望。师:他们认为自己生活已经很好了,能用一个词来概括吗?
生:安于现状
师:好,同学讲得很有道理,这样一群思想保守,安于现状的村民当时肯定不会跟先驱者离 开。
师:这位同学在刚才的发言中反复强调一个词“律法”,预习之前请大家去查询这个词义,请一位同学来谈谈“律法”。
生:“律法”在普通意义上可指为“法律”,但在某些宗教或集团中表示所定制的律条,更加不可违背、不可抵抗。师:为何不可违背,不可抵抗? 生:非常极端、偏狭。
师:在这篇文章里守旧老人是把什么东西当成是律法? 生:“对着一本神秘莫测的古书苦思冥想”和“祖先的智慧”。
师:只是因为古老就不可亵渎,然而即便是古老的智慧,在一千年以后恐怕也不适用了。好,现在再请一位同学来谈谈律法。
生:律法是守旧老人维护权威的工具,是迫害工具。
师:非常好。律法成了迫害这些挑战权威,敢于有新思想的人的锐器。守旧老人是刻板的、墨守成规,用语焉不详陈旧的东西来禁锢新思想。在这样专制的老人统治下,山谷里的幸福生活只是表象。
生:我却觉得这个故事也是可以不发生的。因为书上写道,先驱者其实也有志同道合的人,如果守旧老人不是那么禁锢,也许就会有人愿意跟随先驱者。
师:同学们认为这种可能性存在吗?守旧老人会网开一面,不那么禁锢吗?
生:我感觉这种可能性不存在,因为这伤害了守旧老人自己的利益。如果他们的权威被挑战,他们就没有过去的不工作的好待遇。所以我认为有时候必须要有革命的过程。
师:我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觉得利益不仅仅指他们可以不工作。更重要的是先驱者的回来戳穿了守旧老人的谎言。
生:为了不被拆穿谎言,守旧老人用杀戮的方法来维护权威。可以看出他们没有一点宽容心的。
生:如果说这是一个谎言,那么前提是守旧老人知道外面是个什么样的世界,那么他们对民众所说的才叫谎言。这是一个荒谬的故事,守旧老人到底想把人们禁锢在山谷中想做什么?不知道有没有看过《楚门的世界》,一个人从小生活在一个剧组里,他以为那就是整个世界,他的全部生活都在被直播,直到成年后他发现不对劲,他决定对抗这个世界,对抗幕后老板。守旧老人是不是也和这个幕后老板一样,想看看这个山谷里故事的发生。我觉得这真是一个荒谬的故事。
师:大家给予掌声。(众掌声。)这位同学看到了故事的荒谬。这个故事具有非常强的隐喻性,不是那么简单,我们也可以将之看作寓言。根据同学们的回答,我们都认为这个悲伤的故事一定会发生,并且在不同国界不同时代上演。那么我们概括一下是哪些因素导致了它必然发生。请看板书。可能是因为触及到统治阶层既得的利益,可能是因为涉及到人们内心的人性 弱点,因此它必然会发生。它虽然没有一字提及宽容,可是它揭示了不宽容会造成的严重的后果,直指人性的弱点,让我们正视宽容之艰难。房龙认为,宽容是一个奢侈品,它只有在智力高度发达的人类中才能被拥有。而且,还用一个故事高度概括抽象了《宽容》这本书整体的内容。在此之前也让大家查过《宽容》这本书,请同学补充概括。
生:虽然名字叫《宽容》,但其实说的更多是不宽容,是一部宗教的历史,是一部不宽容的历史,是反讽了人类的不宽容。
师:这本书中的“宽容”和我们平时所说的并不太一样,请某个同学来说说看。
生:这本书中所说的“宽容”不是简单的人和人之间相处的道理。而是比较开阔宏大的,比较富有历史、政治宗教文化意义上的。
师:引用房龙自己的说法,在《大英百科全书》中有提到:宽容,是对别人行为和判断自由的宽恕,对个人和普遍认可的理由、观点的不同意见的容忍。他借这样一个故事告诉我们宽容是更广泛意义的社会心态,是自由开放的思想方法,是人类的社会理想,是一种超越固有偏见,而给一些思想应有尊重和理解。但如果这些话直接这样说,感觉比较平淡,没有这个故事生活和精彩。因此,他用这个故事很好地体现了序言应有的价值。好,接下来我们再想一想这个故事还有没有其他的打开方式。房龙用这个寓言性的、隐喻性的故事,他还有哪些深意要表达?让我们以“人们”这个角度再切入理解其深意。
师:我们有两位同学在预习中共同关注到了几个句子。为什么你会关注这几个写“人们”的句子?
生:我认为“人们”的描写是从侧面表现守旧老人统治的固化。
生:我认为非常悲惨,先驱者回来告诉人们,但是人们却没有感激,写出了人们的残忍和冷漠。
师:为什么人们会如此残忍和冷漠? 众生:盲从?没有勇气?害怕?
生:其实我们在文章中看到“上帝的笑容不只是在这儿,也在其它地方。”,其实我觉得是因为人们生活在这样一个信仰社会,认为信仰是不可以违背,所以导致了他们的残忍,所以可能不是他们的问题,是环境的问题。
师:非常好,我也注意到了人们生活在一个非常闭塞、狭隘的环境中,而且这个环境中似乎笼罩着一层…… 生:恐怖。
师:非常好,请说说看哪里写了恐怖。
生:书上有一句“深夜,在小镇的狭窄街巷里,人们低声讲述着情节模糊的往事,讲述那些敢于提出问题的男男女女。”他们只敢在深夜讲这个故事,因此他们是心生畏惧。而他们去讲这个故事可以想见他们对走向外界还是有冲动的。但是此时守旧老人的威慑大过他们的好奇心给予人们的力量。人们一直在害怕一样东西“未知”,这样东西的存在让他们把自己的 脚步禁锢在山谷中,屈服于守旧老人的淫威之下。这就是当时山谷里的环境。
师:大家认为他讲得好吗?(师生鼓掌)我很赞同这位同学的看法,但我也想补充一下。恐惧除了来自于人性的弱点,还来自于某些统治者的权威,他们用“法宝”来制造恐惧,进行专制统治。守旧老人制定了规则,谁胆敢质疑律法,就要受众人的攻击。恐惧就像瘟疫一样在山谷里弥漫着。人生而有好奇心,但是时间长了,人们麻木了,害怕了,固步不前。非但自己不前进,还要向引领自己的先驱者举起了石头。师:请同学来读一读以下几个句子。
生:人们举起了沉重的石块。人们杀死了这个漫游者。人们把他的尸体扔到山崖脚下,借以警告敢于怀疑祖先智慧的人,杀一儆百。
师:我可以听出你的语气非常的沉痛。这篇文章房龙用英文写了《宽容》这本书,我们可以看一下它的原文,大家可以进行比对。如果这个句子要直接翻译,你会怎么翻呢? 生:他们举起了沉重的石块,他们杀死了他,他们把他的尸体扔到了悬崖脚下,用来警告那些对祖先的智慧提出质疑的人。
师:这个翻译和我们书上的翻译不太一样。生:杀一儆百
师:对的,原文中是没有“杀一儆百”这个词,那么这个词什么意思呢? 众生:处死一个人以警戒许多人。
师:用“杀”的方式来警戒,那么谁来杀,怎么杀?
生:人们是用“沉重的石块”杀死漫游者,能发现这是一个原始社会,用石块杀人。师:对,那么除了原始社会之外,还有没有发现人称上的不一样。生:我们的文章里说的是“人们”,但是英文中用的是“they”——他们。师:对的,这点不同,那么你觉得这个翻译好不好?
生:我觉得“他们”就是“我们”,这些保守僵化,屈从于统治者威严的人们。
师:大家同意吗?我们是不是都是这样的人?我觉得要加上一个前提,如果我们怎么样……如果我们不宽容,没有改革的勇气,没有追随先驱者的胆略,那么我们就会成为这样的人。翻译者在翻译中融入了自己的理解,我个人觉得非常精彩。
师:如果我们不拔除人性的弱点,难保我们也不会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现在我们再看看几年之后这些山谷人的行为,大家怎样看待他们的行为。生:后知后觉。
师:哪里看出他们后知后觉。
生:人们在发现了新家园后才知道先驱者的正确。
师:人们通过实践证明先驱者是对的。房龙认为历史是要靠人们去感受,而非仅仅是去了解。人们是有力量去追随先驱者,但有时候人们没有这样做。后知后觉的人们知道先驱者是对的,他们又怎么做呢?
生:人们组成了队伍回来祭奠先驱者,和智慧老人的骸骨埋在一起。
师:什么是智慧老人?“老人”这个词颇有深意。可见在这些人们心中受到尊敬的,必定是古老的东西。所以发现了吗?一切并没有改变。人们的脚走出了无知山谷,但人们的思想仍停留在无知山谷。所以这样的人们对先驱者的祭奠,很有问题。他们采用的是“感恩朝礼”。先驱者是挑战权威,质疑权威。可是现在人们却在把先驱者当作了一个新的权威。生:我觉得这是这篇文章最恐怖之处。文章最后有提到人们希望这件事不要再发生。这种说法就像是电视剧里说的“我打完这仗回来我就结婚”,但是他再也没有回来。我觉得后来的人们可能就在智慧老人找到的新世界那里住下,然后可能又有先驱者。智慧老人就成了守旧老人,又在禁锢新思想,又一次杀害先驱者。我觉得这个故事是人类发展的缩影。人类前进的路上一定要留下先人的血泪。我们不可能在发展的道路上一路顺风的,例如美国的航天飞机,还有马云最开始发展阿里巴巴,也是没有人支持他的。所以我觉得这就是无可避免的历史事实,但是我们的足迹一定会往前走的。
师:我觉得同学的预习本中有一个词用的非常好“轮回”。房龙先生用这样一个带有警世寓言的故事告诉我们,我们现代人不过是刚刚脱离四肢爬行的哺乳动物,是吸着雪茄坐着福特车的现代的穴居人而已,如果我们不拥有宽容精神的话,也就会是这样。我们的课就先上到这里,感谢各位同学。
第四篇:《宽容》序言教案 实用
《宽容》序言
教学目的
—、把握文章大意,联系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充分理解宽容的内容。
二、深入思考文中为什么不能够“宽容”的原因?品味、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分析文体的特点,注重写作文体的创新。教学设想
本文是——篇自读课文,且又是一篇序言.在讲渎这篇课文时,充分体现它自读课文的特点,让同学了解,把握这篇文章的大意;它不同于—‘般的自序,而是以一种新颖的形式,以诗化的语言通过叙述一个寓言故事来表明《宽容卜—书的主旨,它倡导思想自由,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让同学们在把握文章大意的同时,赏析、品味文章的语言特色,领悟其内在含意。同时,展开思想的翅膀,以具体可感的历史知识来丰富文章的内涵,来阐释课文的主旨。
教学时数。
第一课时:朗读课文,体味诗化般的语言美,理情思路,把握文章大意,掌握文章 第二课时:再次朗读课文,揣摩、分析文章的语言,理解其内在含义。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一、配乐朗诵课文。
二、理情文章思路,把握文章大意。
三、联系历史的发展,深入理解,把握宽容的内涵
教学步骤
一、作者介绍
请同学们用“宽容”造一句话。“宽容”一词的意思是什么?谈谈你的理解。(导入作者介绍)
“宽容”一词的含义是宽大有气量,计较或追究。作者房龙用《宽容》为书名,详述了人类思想发展的历史,畅言思想自由,主张对异见的宽容,谴责了反动分子镇压新思想的罪恶行径。这本书.最初出版于1925年,1940年重版,在1940年准备出版此书第二版时,正是法西斯势力在全世界猖獗之日,这是对他的“宽容”理想的严重打击。由此也看到,我们人类在发展过程中是多么地需要宽容。
房龙,荷裔美国人,善于用极其轻巧俏皮的文字撰写通俗历史著作,而为无数青年读者喜爱。他从本世纪20年代以来,发表了一系列这样的作品,大多成为美国的畅销书,并被译成多种文字出版。著名的如《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等,早已有了中文译本,对我国一整代年轻人有过深刻影响。
下面我们来阅读、品味这篇文章,欣赏一下房龙的文章特色
二、配乐朗诵课文。
三、理清思路,概括文章大意。
1.(第一小节)宁静的无知山谷,闭塞落后,愚昧守旧。
2.(第二至第四小节)漫游者要把人们引向新的幸福的世界,守旧老人却根据法律杀死了他。
3.(第五至第九小节)在死亡的威胁下,人们把守旧老人推到一边,沿着漫游者开辟的道路走进新的世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他们开始怀念先驱者。
4.希望这样的事将来不要发生。
本文的主旨: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形象地说明《宽容》一书的精髓,这就是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宽容,反对以愚昧无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
四、联想历史事例,举出禁锢思想,排除异己的例子,谈谈你的看法。注意结合课文中作者的思想,也可以谈谈对作者的理解、认识。
例子不拘多少,在于使学生认识到人类发展中确实需要提倡思想自由,提倡宽容,避免以顽固凶残的态度扼杀真理的做法。如中世纪中葬身火海的布鲁诺,二次大战中屠杀犹太人的法西斯暴行„„
五、找出体现人们所生活的环境特点的词语,分析其内在含义并进行总结。
词语:宁静的无知山谷
知识的小溪缓缓地流着
需求浅薄的村民
绰有余裕
守旧老人
神秘莫测的古书
神圣而不可亵渎
古老的东西总是受到尊敬
谁否认„„冷落等。
这是—‘个无知、愚昧、闭塞的环境。统治者是“守旧老人”,村落是“无知I山谷”,人们的视野狭窄、知识浅薄,他们可怜的一点点知识像一条窄窄的小溪,流经的地方是深邃破败的溪谷,根本没有新知识的汇流,它流得那么缓慢,与死水无异.可是,人们却很满足.他们满足自己狭窄的生存空间,满足自己原始的生活方式,满足于这“宁静”的死水般停滞的生活,满足于这种麻木不仁的“幸福”生活。
可悲的不仅是他们满足于这种闭塞、贫乏、落后的生活,更可悲的是他们尊奉“守旧老人”,以一部千年古书为经典、法律。他们把固执与偏见视为天经地义,神圣不可亵渎,而且用律法规定,不得离开山脚一步,使自己封闭在令人窒息的世界里,迷信和闭塞导致落后,使人们拒绝任何新知,并且走上极端,把真理视为异端,把先驱者一棍子打死。
结论:封闭导致落后,开放重获新生。历史的进步要靠知识的进步,要靠真理的发展。
六、作业:朗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
第二课时
一、朗读课文。
二、从文中找出叙述先驱者的词句,先驱者给人们的启示是什么? 先驱者是山民中的精英形象,是山谷里多少代人试图找到通往外界出路的探索者代表。作者对他的正面描写不多。但他的事迹却震撼人心。无知山谷尽管实行严酷的思想专制,用律法和迷信把人们禁锢得死死的。但是人类要生存,要发展,追求真理的努力不可阻挡的,严酷的律法挡不住,岩石高墙也挡不住。早就有一些男男女女敢于怀疑祖先的智慧,敢于提出问题,“后来走了,再也没有回来”。先驱者更是杰出的代表。他为真理而奋斗,为真理而献身,他是“一个首先向未知世界的黑暗和恐怖挑战的人,他把人们引向了新的自由”。
他给人们的启示是:真理是一定要发展的,人们追求真理的努力是不可阻挡的。而他的行为更是使人们感到探索者、先驱者的可贵、可敬。
三、“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讨论分析,这样的事不再发生的前提条件是什么。教师总结:真理开初在少数人手里,如果像无知山谷那样,对先驱者不但不予保护鼓励支持,反而倒行逆施,只能造成先驱者的悲剧,也造成无知者自身的困境,也造成真理发展道路上的曲折。学术自由是思想发展的绝对必要的条件。真理的发展是没有止境的,传统观念不是神圣的,对于新的思想,必须采取宽容政策,容许其发展,让实践来检验真理性。只有这样,真理才能顺利发展,社会才能迅速发展。而这样的悲剧也才不可能发生。
四、揣摩语言,加深理解课文内容。
1. 知识的小溪沿着深邃破败的溪谷缓缓地流着。“知识的小溪”指的是山谷里人们的文明程度仅像一条小溪。
“深邃破败的溪谷”象征无知山谷历史悠久,封闭落后,走向衰落。“缓缓地流着”是说无知山谷发展非常缓慢。
2.对于敢于离开山脚的人,等待他的是屈服和失败。
屈服和失败的原因:一是守旧老人用“律法”进行镇压;二是群众受守旧老人的欺骗,助纣为虐,反对“敢于离开山脚的人”;三是“敢于离开山脚的人”太少,孤军奋战。这三个原因,使“敢于离开山脚的人”最终“屈服和失败”。
3。失望把勇气赋予那些由于恐惧而逆来顺受的人们
人们为什么“恐惧”?由于人们害怕“得不到园中果实中应得的份额”。
为什么“失望”?由于特大干旱使得半数以上的人死亡,活着的人把希望寄托在山脉那边,而律法却说“不行”,因此人们彻底失望。
·
为什么“失望”会带来“勇气”?为了求得生存,人们终于产生了叛乱的勇气。
4.“对这件事我们的确很内疚,不过,假如当时我们知道的话,当然就„,在不知不懂的情况下,应当怎么办才不至于事后内疚呢?不盲从守旧老人、紧跟他充当打手,对于先驱者的新知,即使一时觉得无法接受,也要采取宽容的&g。
5.文章最后一句,为什么要加上“我们希望”四个字?
这样的事将不要发生,仅仅是希望,实际上还是要发生的,至多发生得少一些。这是因为,顽固的守旧势力总是镇压创新者;有些善良的人们为认识所局限,有意无意地难免伤害创新者,所以加上“我们希望”四个字以表示人们的心愿。
五、郁达夫说过:房龙的笔“有一种魔力”,分析总结其“魔力”何在。
生动、形象,含蓄隽永,耐人寻味,引人思考。作者将人类历史上无数的事实典型化了。虚构成一个寓言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比实际的历史事件更有集中性,更典型、更强烈,因而更带普遍性。读这个故事能唤起许许多多联想,觉得那些专制主义者的嘴脸跟守旧老人何其相似,那些愚民的嘴脸跟山谷中人何其相似,而历史的演变跟这个故事又何其相似。故事富有文学性,形象生动地阐述了道理,不仅不枯燥,反而具有很强的可读性。
六、如有条件,在课堂上阅读《宽容》片段。布置下一课书的预习。板书设计
《宽容》序言
环境:愚昧
落后
闭塞
无知
守旧老人:顽固
迷信
专制
残忍
先驱者:勇敢
探求
不畏惧死亡
启示:提倡思想自由,对异见宽容
第五篇:《宽容》序言
《宽容》序言庞龙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主旨,体会故事哲理。
2.培养对新事物理解、宽容的态度。
教学重点
1.理解“无知山谷”、“漫游者”、“守旧老人”、“村民们”等形象的象征意义。
2.把握与评价故事中的哲理。(教学难点)
教学设想——(一课时)
本文为自读课文,拟定通过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朗读,紧扣关键词句分析作品形象,参悟作品中蕴含的深刻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一文中我们学过马克思的科学共产主义学说及革命活动对人类历史有着重大意义。但他却因此遭到了各国政府的驱逐,各种资产者的诅咒、诽谤,以至一生穷困,有四个子女死于贫病。
这种悲剧发生的根源是什么?如何才能避免?
——其实只要当时的政府、人们足够宽容,悲剧就能够避免!
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个有关宽容的故事。(板书标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三、教学目标
四、P76注释①(齐读)
补充:另有著作:《人类的故事》、《房龙地理》、《发明的故事》、《圣经的故事》。
在这些作品中房龙最大的特点就是能把枯燥乏味的科学知识写得生动有趣,因此他得到了无数读者的喜爱。
五、深入课文,把握形象。
思考:文章开篇人们过着幸福的生活,在经历了一系列生命的变迁后,人们重又过上幸福生活。两次幸福的含义是否相同?
第一次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无知山谷。
1.为什么叫它无知山谷?文中第1——第()自然段是对它的描写?让学生读 ① “永恒的山脉”——长久封闭。——产生贫穷与落后的根源。
②小溪是“知识的”——在无知山谷里只有它保持着与外界的联系,且是流动的,象征着创新与开放。
——山谷里人们的文明程度仅像一条小溪。
③“缓缓地流着”——说明无知山谷发展非常缓慢。——落后
④“深邃破败的溪谷”——有悠久的历史、古老律法——但随着新事物的崛起,被冲刷得走向衰败了。
⑤“宁静的无知山谷”——沉寂、死寂。
封闭落后的生存环境。
2.在无知山谷中生活着哪些人?
(1)“守旧老人”为什么称“守旧”?
①“对着一本神秘莫测的古书苦思冥想”——“它们是一千年前由一个已不为人知的部族写下的。”——思想陈旧、保守。
②“在村子的一角,守旧老人们摇着头,低声倾吐着恶狠狠的词句。”——陈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
③“律法毕竟是律法,必须遵守。守旧老人是它的执行者。”
——律法的执行者。
④守旧老人叫喊着:“给他的罪行以应有的惩罚吧!„„他死有余辜!”——杀害“漫游者”的罪魁祸首,镇压革新的代表。
⑤“不过,最后一辆马车驶出村子时,他们叫住了车夫,强迫他把他们带走。”——彻底揭穿了律法的谎言,说明任何保守的力量也阻挡不住历史前进的脚步。
律法的执行者,陈旧思想的忠实维护者,镇压革新的代表。
(2)守旧老人也有他的追随者、盲从者,就是——“村民们”
①“„„但对于需求浅薄的村民来说,已经绰有余裕。”
“„„便心满意足地坐下来,„„”
②他们的生活是不是真的“绰有余裕”呢?
“恐惧总是伴随着人们。谁要是得不到园中果实中应得的份额,又该怎么办呢?”——仅能维持温饱。
——安于现状,不思进取。
③第三部分对人们有哪些描写?
“人们毕恭毕敬地站在周围,鸦雀无声。”
④“人们举起了沉重的石块。人们杀死了这个漫游者。”„„杀一儆百。——杀害漫游者的凶手。
助纣为虐,是“守旧老人”的帮凶。
3.大家想一想,对于无知山谷的生活人们在满足之余有没有对更高生活的渴 望呢?体现在哪儿?
“深夜,在小镇的狭窄街巷里,人们低声讲述着„„。”
——有渴望,但不能冲破旧思想的束缚。
但在山谷面临特大干旱时,“失望把勇气赋予那些由于恐惧而逆来顺受的人们。”
“恐惧”——害怕得不到园中果实应得的份额。
“失望”——“半数以上的人由于饥寒交迫已经离开人世。活着的人把唯一希望寄托在山脉那边。但是律法却说:‘不行!’”
“勇气” ——为了求得生存,人们终于产生了叛乱的勇气。
思考:最后终于走出了无知山谷,走出了困境。在这一过程中 除了人们自身思想上的转变谁还对他们进行了指引?
(3)“漫游者”(先驱者)
在“漫游者”之前,就有敢于提出问题的男男女女。(1)“但他们陈尸石崖下,白骨累累。”——革新道路的艰难。
——先驱者前赴后继。
对于漫游者的语言书中主要集中在——(3)
刨根问底——新思想的传播者。
对他行动的描写在——(2)、(8)
①“他的脚上缠着破布,布上浸透着长途跋涉留下的鲜血。”
“他跌跌撞撞来到附近一间草房,敲了敲门。”
——探索道路的艰辛
② “那个细心的先驱者已经在丛林和无际的荒野乱石中用火烧出了一条宽敞大道。” “它一步一步把人们引到新世界的绿色牧场。”
——新世界的探索者。
新思想的传播者,新世界的探索者。
4.在绿色牧场人们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追随守旧老人——智慧老人。——进步了,文明了,过上了真正幸福的生活。
六、寓意
在追求真正幸福生活的过程中,谁是最关键因素?——村民们。
因为最后人们抛弃了陈旧思想才走出了困境,可见不对“守旧老人”盲从才能得到幸福生活。作者也正想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一个人——不要成为“盲从者”中的一员。他在结尾是这样提出希望的“这样的事情发生在过去,也发生在现在,不过将来(我们希望)这样的事不再发生了。”
这样的事情——先驱者为了追求真理总是付出沉重代价。
要减少此类事件发生我们要做的就是——解放思想,学会宽容。
比照注释①——即《宽容》一书的主旨,符合序言体裁的特点。
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提倡宽容是不是无原则的?
七、仿写
学会宽容,宽容是容纳大树小草的田野,是接受阳光暴雨的天空;宽容是吹开封闭保守的清风,是洗涤狭隘自私的雨水。
八、作业(任选一题)
(1)完成读后感,谈谈《〈宽容〉序言》给自己的启示。
(2)根据《〈宽容〉序言》提炼观点,写一篇议论文。要求涉及中外历史上有关坚守真理或关于宽容的事例。
板书:
“幸福”幸福
无知山谷绿色牧场
守旧老人智慧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