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英语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新)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为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需求,贯彻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实现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特制定《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高职英语教学要求》),以此作为指导各校组织高职高专英语教学(非英语专业)的主要依据。
鉴于全国各类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专业涉及的职业方向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有较大差异,各校应根据《高职英语教学要求》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实施性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英语教学。
一、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
高职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服务的。
高职英语课程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为目标,侧重职场环境下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使学生逐步提高用英语进行交流与沟通的能力。同时,高职英语课程要使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1 方法和策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为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
高职英语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鉴于区域性经济对于人才的需求各异、不同专业的就业去向对英语能力的要求差异较大以及学生未来就业岗位对英语口、笔头沟通能力的需求不同,各校可根据专业特点,以学生的职业需求和发展为本位,制定不同的教学要求,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选择,充分体现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下教学要求供各校在制定实施性英语课程教学大纲时参考。
(一)较高要求:适用于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高的专业 1.掌握3,500个英语单词(含在中学阶段已经掌握的词汇)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参考词汇表中列出的3,000个共核词汇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时加以熟练运用。另需掌握500个与行业相关的常见英语词汇。
2.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能在职场交际中熟练运用所学语 2 法知识。
3.能听懂日常生活用语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一般性对话或陈述。
4.能就日常话题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话题进行比较有效的交谈。
5.能读懂一般题材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英文材料,理解基本正确。
6.能就一般性话题写命题作文,能模拟套写与未来职业相关的应用文,如信函、通知、个人简历等。内容基本完整,表达基本准确,语义连贯。
7.能借助词典将一般性题材的文字材料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材料译成汉语。译文达意、通顺,格式恰当。
(二)一般要求:适用于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比较高的专业
1.掌握3,000个英语单词(含在中学阶段已经掌握的词汇)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参考词汇表中列出的2,500个共核词汇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时加以运用。另需掌握500个左右与行业相关的常见英语词汇。
2.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并能在职场交际中基本正确地加 3 以运用。
3.能基本听懂日常生活用语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简单对话。4.能就日常话题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话题进行简单的交谈。5.能基本读懂一般题材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英文资料,理解基本正确。
6.能就一般性话题写命题作文,能填写和模拟套写与未来职业相关的简短英语应用文,如表格、简历、通知、信函等。语句基本正确,表达清楚,格式恰当。
7.能借助词典将一般性题材的文字材料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一般性业务材料译成汉语。理解基本正确,译文达意,格式恰当。
(三)基础要求:适用于对学生的英语能力要求不高的专业 1.掌握参考词汇表中列出的2,500个共核词汇(含在中学阶段已经掌握的词汇)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时加以运用。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学习一些与行业相关的常见英语词汇。
2.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并能基本加以运用。3.能基本听懂日常生活用语。4.能就日常话题进行简单的交流。
5.能基本读懂一般题材的英文资料,理解基本正确。6.能填写和模拟套写常见的简短英语应用文,如表格、简历、通知、信函等。语句基本正确,格式基本恰当。
三、课程设置与教学模式
各校应以培养学生职场环境下的语言交际能力为目标设置英语课程,以岗位需求为主线开发和构建教学内容体系。建议高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英语阶段。基础英语阶段的教学内容可与行业英语阶段的教学内容自然衔接,或将行业英语教学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通过开设行业英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各校可依据本要求,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生未来就业的行业及岗位(群)需求安排教学。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制定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行业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框架表,开发满足行业、企业岗位(群)需求的教学内容与资源,体现工学结合的原则。各校应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设置教学时数,原则上不低于180学时。
教学模式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各校应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构建 5 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构建仿真的职业工作场景,提高学生的职场交际能力;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互动与协作学习;要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和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使之成为英语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形式。形成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应以促进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为目的,手段与形式可多样化。终结性评价为总结性评价,指课程结束时对学生的全面考核,应以评价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能力为目标。各校要根据职业教育特点积极引入多元化评价体系,鼓励学生获取相关职业英语能力证书。
五、教学管理
高职英语教学管理应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强化教学过程的指导、监控和检查,确保高职英语教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为此,各校要组织英语教学、专业教学、教学管理部门及来自行业、企业的专家,依据《高职英语教学要求》,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 6 情况,制定各专业的实施性英语课程教学大纲,贯彻分类指导的原则。同时,应做好教学文档的管理工作,包括实施性英语课程教学大纲、实施方案和学生的形成性评价档案等。各校应积极推进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落实、指导及监控学习过程,并努力落实相关硬件和软件建设的资金和建设计划。
六、教师发展
教师素质与能力是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教学理念的更新是促使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保证。各校对于教师发展要充分重视,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与时间上的保障。各校要制定教师发展规划,加强对英语教师在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和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培训,鼓励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地、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学习与行业相关的英语教学内容;积极创造条件,与行业、企业合作打造“双师结构”教学团队。高职英语教师也要在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同时,研究高职英语教学规律,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以及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要求到行业、企业进行实践,丰富行业知识,提高合作与沟通能力,以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与能力,适应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第二篇: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
(讨论稿)
为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形势,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满足新时期国家和社会对高职人才培养的需求,贯彻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的办学方针,实现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目标,特制定《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高职英语教学要求》),以此作为各校组织高职高专英语教学(非英语专业)的主要依据。
鉴于全国各类高等职业院校的教学资源、学生入学水平、所涉及的职业方向以及所面临的社会需求等有较大差异,各校应根据《高职英语教学要求》,制定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实施性英语教学大纲,指导本校的英语教学。
一、教学性质和目标
高职英语课程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为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目标服务的。高职英语课程是一门必修的基础课程,不仅要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更要注重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
高职英语课程以职场交际为目标, 以应用为目的,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能在日常活动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业务活动中进行一般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同时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为他们提升就业竞争力及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要求
高职英语课程在加强英语语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同时,应重视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鉴于各地区以及院校之间有一定的差异,高职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学习的实际需要。
高职英语教学要求分为两个层次,即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一般要求是每个毕业生应达到的目标,较高要求是入学时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应达到的目标。两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如下:
一般要求:
1.词汇:掌握2800个英语单词(含在中学阶段已经掌握的词汇)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1500个积极词汇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时加以运用。另需掌握300个与行业相关的英语词汇。
2.语法: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并能基本正确地加以运用。
3.听力理解:能基本听懂日常生活用语和与职业相关的简单对话, 语速为每分钟110词左右。
4.口头表达:能就日常话题和与未来职业相关的话题进行简单的交谈。
5.阅读理解:能基本读懂一般题材及与未来职业相关的浅易英文资料,理解基本正确。在阅读生词不超过总词数3%的英文资料时,阅读速度不低于每分钟50词。能读懂常见的简短应用文,如信函、通知、图表及简单的使用说明等。
6.书面表达:能就一般性话题在30分钟内写出80词左右的命题作文,能填写和模拟套写常见的简短英语应用文,如表格、简历、通知、信函等。格式恰当,语句基本正确,表达清楚。7.翻译:能借助词典将一般性题材的文字材料和与职业相关的一般性业务材料译成汉语。理解基本正确,译文达意,格式恰当。在翻译生词不超过总词数3%的材料时,笔译速度达到每小时200个英语单词。
较高要求:
1.词汇:掌握3500个英语单词(含在中学阶段已经掌握的词汇)以及由这些词构成的常用词组,对其中1800个积极词汇能在口头和书面表达时加以运用。另需掌握400个与行业相关的英语词汇。
2.语法:掌握基本的英语语法,能较正确地运用所学语法知识。
3.听力理解:能基本听懂日常生活用语和与职业相关的的一般性对话或陈述, 语速为每分钟120词左右。
4.口头表达:能就日常话题和与职业相关的话题进行比较有效的交谈。
5.阅读理解:能基本读懂一般题材及与未来职业相关的中等难度的英文材料,理解基本正确。在阅读生词不超过总词数3%的英文资料时,阅读速度不低于每分钟70词。能读懂常见的应用文,如信函、通知、图表、使用说明书、产品介绍、产品广告等。
6.书面表达:能就一般性话题在30分钟内写出100词左右的命题作文,能模拟套写常见的应用文,如信函、通知、个人简历等。内容基本完整,语言表达基本准确,语义连贯。
7.翻译:能借助词典将一般性题材的文字材料和与职业相关的一般性业务材料译成汉语。理解正确,译文基本通顺正确,格式恰当。在翻译生词不超过总词数3%的中等难度的文字资料时,笔译速度达到每小时250个英语单词。
三、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
高职英语教学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阶段与行业英语阶段,课堂教学不低于180学时。基础阶段的教学内容可与行业阶段的教学内容自然衔接,或将行业英语教学渗透到教学的全过程。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满足行业企业岗位(群)需求的教学内容与资源。各校可依据本要求,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和学生未来就业的行业及岗位(群)需求安排教学。
教学模式应体现以学生为中心、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各校应根据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群)要求,制定体现职业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行业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框架表(见附表1);应积极引进和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构建适合学生个性化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新的教学模式;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等技术开展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加强互动与协作学习;要将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和组织丰富多彩的英语课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使之真正成为英语教学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作为教学评估的一项内容。
四、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包括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种形式。形成性评价为过程性评价,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应以促进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为目的,手段与形式可多样化。终结性评价为总结性评价,指课程结束以后对学生的全面考核,应以评价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特别是用英语处理与未来职业相关业务的能力为目标。
各校可根据本要求实施对学生的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积极引入多元化评价体系,鼓励学生获取相关职业英语能力证书。
五、教学管理
高职英语教学管理应贯穿教学全过程。通过强化教学过程的指导、监控和检查,确保高 职英语教学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为此,各校应做好教学文档的管理工作,教学文档主要包括课程教学大纲和实施方案。各校应积极推进通过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落实、指导及监控学习过程,并努力落实相关硬件和软件建设的资金和建设计划。
六、教师发展
教师素质是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教学理念的更新是促使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的保证。各校应加强对英语教师在教学理论和教育技术等方面的培训,鼓励他们在教学中积极地、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和与行业相关的英语教学内容;要制定教师发展规划,积极创造条件,不断提升教师的“双师”素质。同时,高职英语教师也要根据本校的专业设置以及专业对应的职业岗位要求到行业企业进行实践,以提高自身的“双师”素质,适应高职英语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需要。
附件一 《高职行业英语经贸模块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框架表》
《高职行业英语电子信息模块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框架表》(说明:
一、本表列出了行业英语经贸模块与电子信息模块的学生应能使用英语进行与行业相关的口头与书面交际的教学要求。
二、本表主要用于指导各校制定相关行业英语课程标准、编写教材、组织课堂教学活动、设计测试等。)
附件二
《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参考词汇表
本表共收入单词3500个,其中包括学生入学时应掌握的1000个。3500词为较高要求,其中2800词为一般要求;与行业相关的英语词汇未收入本词表。常用词缀派生的单词不计算在内。
第三篇:教育部高职高专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教育部高职高专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机教委[2008]7号
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机械设计制造类
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08工作总结
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下简称“教指委”)在教育部的领导下,在各位委员的共同努力和各院校的大力支持下,根据教指委的章程,认真完成了教育部布置的各项任务和教指委2008年初制订的计划,现将 2008年教指委完成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为提高教学质量,规范办学条件、指导本专业课程设置、师资培养、教材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化,教指委于2008年元月5日至7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召开了“全国高职院校机械设计与制造类专业系主任工作会议”,会议委托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武汉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承办。
参加本次会议的各方面代表有二百二十余人,其中,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专家包括教指委委员近30人,各高职高专院校代表180余人,有关出版社以及教学设备企业代表10多人。会议得到了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处、湖北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和华中科技大学的大力支持。华中科技大学杨勇副校长、湖北省教育厅高教处张建军处长分别向大会致辞,教育部高教司范唯处长在百忙之中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范唯处长强调,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等项目的引导下,在国内职教专家的指导下,各高职高专院校的领导和广大教师已实现了思想观念的转变,专业改革与建设的技术层面问题已基本得到解决,但是在实训基地等建设过程中,还应充分体现环保、节能的观念;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过程中,如何融入职业道德的培养和和谐社会的精神?这些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会议邀请了中科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教授,上海市教科院职成教研究所所长、高职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马树超研究员和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戴勇院长等15位专家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就专业改革与建设做了精彩报告。大会交流之后,会议代表还分成四个小组进行了深入讨论,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二、根据教高司函[2008]121号文件“关于召开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的通知”的精神,陈吉红主任和刘小芹秘书长出席了今年6月18~19日在广东深圳召开的会议。根据会议下发的文件,本教指委部分成员进行了调整,具体如下:
增补 戴 勇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副主任委员
万金保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 副主任委员 孙志刚 航天科工集团九院 委员 宋小春 华南理工大学训练中心 委员 孙惠平宁波职业技术学院 委员
熊 熙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委员
宋放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委员
董建国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委员 郭海云 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 委员 刘小芹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 秘书长
免去 罗 骥 云南广播电视大学 委员
陈玉华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委员 周跃红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委员 郝长中 辽宁科技学院 委员 陈文平东方机电设备工程有限公司 委员 胡映宁 广西大学 委员 马浩军 上海交通大学 委员
2008年7月11日—13日,调整后的教指委成员在天津召开了2008年工作会议。会议由天津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承办。有19位委员、秘书长及两位秘书,3位委员派代表,共25人参加了本次会议。
按照教育部和协联办的要求,会上秘书长刘小芹传达了今年6月在深圳召开的各教指委主任委员和秘书长参加的“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学习了教育部刘桔副司长、范唯处长、林宇副处长的讲话。介绍了通信类、经济类、艺术类、机械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的工作汇报交流和姜大源、李进、马树超三位专家作的高职课程开发的理论与实践等专题学术报告。根据教育部今年深圳会议的精神,陈吉红主任委员布置了下一步主要工作:(1)专业目录调研与调整。就目前教育部2004年专业目录中的5801制造类12个专业级目录专业,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专业目录调整方案供教育部决策参考。(2)成立分教指委。分模具技术、数控技术、机械制造技术三个分教指委,分别由戴勇副主任委员、颜惠庚副主任委员、陈吉红主任委员牵头。(3)技能大 赛的组织与比赛。全国高职高专4项技能大赛中,我们教指委就占了2项。我们要继续组织好数控和模具两个技能大赛的相关工作。(4)国家精品课程的评审推荐工作。
本次会议还就以下几个议题进行了讨论:
(一)宣布新一届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机械设计制造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名单。
(二)传达学习教育部2008年6月深圳会议精神。
(三)研究部署本教指委下阶段重点工作。
三、根据《关于做好2008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司函〔2008〕82号)文件要求,组织有关高校申报,经本教指委19名专家对30所高校30门申报课程的通讯评审,决定推荐6门课程申报2008国家精品课程。具体如下: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的《机床控制系统的连接与检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的《特种加工技术》、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的《机械装配技术》、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的《使用加工中心的零件加工》、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的《船用车削类零件的数控编程与加工》、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的《冲压工艺于模具设计》。
四、2008年8月6-8 日,由教指委主办,全国技能人才培养工程高职院校协作会协办,昆明大学承办,在昆明召开了“数控技能人才培养工程高职院校协作会年会”。有六十二所高职院校、高等教育出版社高职出版中心、人民邮电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高职分社、重庆大学出版社等单位的九十余名代表到会。会议得到了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处、云南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和昆明学院的大力支持。昆明学院副院长罗明东教授、云南省教育厅高教处王永泉副处长分别向大会致辞,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处林宇副处长在百忙之中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会议邀请了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姜大源教授、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来建良、全国数控大赛裁判长、专家组成员宋放之等专家分别“工学结合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实践与理论”、数控大赛点评等多个课题做了精彩报告。大会交流之后,与会代表参观了昆明台正精密机械公司。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五、根据教高司函[2008]222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完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拟招生专业的审核备案工作,充分发挥高职高专各专业类教学指导委员会的专家咨询作用,自2008年起,高职高专各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将全面参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相应类别拟招生专业的网上审核工作。按照工作安排,11月,本教指委有22位专家,参加了2009普通高等教育高职高专拟招生目录外专业网上审核工作,共评审了19个专业的42个专业点,其中36个专业点同意开办,6个专业点不同意,在同意开办的专业点中,有“钢结构建造技术”专业的8个专业点,建议转至土建类。
六、根据教育部于今年10月在长沙召开的由各专业教指委主任及秘书长参加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研讨会”及本教指委天津会议精神,教指委决定首先对本专业类(5801)范围内,12个目录内专业进行梳理。通过调研、研讨等方式,最终形成本专业类现有12个目录内专业的调整方案,上报教育部。根据各委员的专业特长以及专业教学点的地区分布,秘书处对12个专业的审核工作安排了12个责任专家。
审核工作计划分二个阶段进行,具体如下:第一阶段:按照责任专家的分工,提出本专业新的专业概览(草案)。截止年底,本阶段工作基本结束。第二阶段:
1、根据各责任专家提出的专业概况(草案),采取教 指委扩大会议的形式,审定专业概况(草案),形成上报教育部的本专业类目录内专业专业概况建议书(方案1)。此方案不对12个专业进行合并、更名,也不对其他专业类与5801专业类的冲突,提出调整意见。
2、根据对本专业类中各专业的社会需求和招生情况,以及与其他专业类的关系,对5801专业类中12个专业提出合并、更名、以及与其他专业类的专业的调入和调出的建议,据此制订新专业的专业概况(方案2)。此阶段工作计划在2009年5月前完成。
为方便各位委员开展工作,秘书处与教指委协联办协调,提供了相关材料和数据,同时为协助部分委员开展调研,开具了公函。
七、培训工作
由教育部高职高专机械制造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华中科技大学国家数控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协办,在2008年,承办了十一期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人数370人。
主要培训内容有:数控机床维修与改造培训班、数控机床维护维修培训班、高职骨干教师数控技术培训班、学习领域课程开发研修班、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模具CAD/ CAE /CAM技术应用研修班、湖北省职教骨干教师培训Powermill编程班、Pro/E模具设计提高班、湖北省职教骨干教师培训UG产品设计班、湖北省职教骨干教师培训UG模具设计班、中职骨干教师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培训班(二期)。
参加培训的学员,有各职业院校专业教学带头人、实训基地建设负责人,以及各职业院校的骨干教师。授课教师均由各协作单位,有丰富教学经验并常年从事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的教师担任。十一个培训项目教学形式各具特色,根据各自的培训重点,以课堂理论教学与操作 实验训练相结合,既提高了教师的理论水平,也提高了动手实践能力,同时提供了各个高职院校之间的交流平台。收到较好的培训效果。
八、向各职业院校征集12个专业的分教指委的委员的推荐名单。委员入选的条件强调:从事本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及教学的经历、教材建设、精品课程建设的经历、组织工学结合和本专业的企业工作经历等。根据报名情况,具体报名情况如下:机制组,有8位老师报名;数控组,有12位老师报名;模具组,有8位老师报名;目前报名名单已上报教育部。教指委的委员将分工负责,参与到各个分专业教指委中开展工作。
九、根据2008年初制定的计划,以下几项工作亟待加强:
1、争取教育部教学研究课题,逐步解决教指委工作经费的来源问题。
2、开展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的教学研讨及信息交流活动,积极了解国外同类专业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改革成果。
3、除了积极做好国家精品课程的推荐和评审工作外,如何有效地帮助落选课程的改进和升级。
教育部高职高专机械设计制造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二○○八年十二月二十九日
主题词:高职高专 机械设计制造 教学 报 送: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处
教育部高职高专教指委协调与联络办公室
第四篇: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2规划课题申报指南
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2规划课题申报指南
一、《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2规划课题申报指南》大致确定了2012全国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研究的重点领域和范围,目的是为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的教师、教育工作者开展研究工作提供参考。课题申报者可根据所在地区及院校专业发展实际,以及自身研究领域自行设计具体题目。
二、为切实提高立项课题的研究水平,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12规划课题申报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课题申报与研究既要有理论高度,也要与教学实践相结合。2.课题申报与研究可以是计算机专业建设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课题,也可以是针对本地区和某一领域存在的特殊问题,深入开展个案研究和实证性研究。
3.为切实提高高职高专计算机教育研究的整体水平,课题申报者应注重立项课题的质量,避免低水平重复选题的出现。
4.在研究方法上,提倡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实现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规范性和严谨性。
三、经过评审后,正式立项为教指委2012规划课题的,鼓励以论文、研究报告以及专著等形式作为最终研究成果。
四、2012规划课题申报方向(题目自拟): 1.IT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
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改革研究 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研究 2.IT人才培养与办学模式
IT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创新研究 产学合作与校企一体合作办学模式研究 IT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功能和激励机制研究 技能型(高技能)创新人才培养的方法与途径研究 3.素质教育与招生就业
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人才素质教育策略研究 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研究 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学生学习特点与对策研究 IT职业教育中的职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研究
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调查研究 IT职业教育招生形势变化及对策研究 公共实训基地建设与共享策略研究 4.专业课程与教学
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设置与产业结构调整对接研究 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技能标准对接研究
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教材建设衔接的策略研究 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核心课程教学资源建设研究
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一体化课程及项目实训体系的建设与应用研究
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研究 高职高专XX专业教育改革研究
高职高专XX专业的整体课程改革与实验研究 高职高专XX专业实训体系建设研究
IT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11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学水平评价研究 ○5.新兴技术与教育发展
移动互联网对IT教育发展影响的研究 高职高专物联网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职高专iOS应用开发课程建设研究 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与IT职业教育发展研究 产业新技术发展对教学改革的促进研究 6.师资队伍建设
IT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IT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7.质量保障与评价
IT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 IT职业教育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研究 8.IT类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建设
详细内容请参见《关于开展“IT类专业核心课程资源建设”专题立项的通知》(计算机类教指委字[2011] 9号)
9.其他
各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教师可根据自身的教学和创作经验,自行确立研究课题,课题要具有一定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第五篇:教育部高职高专文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08课题指南
教育部高职高专文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08课题指南
一、课题说明
本课题依据《教育部文秘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2006~2010年工作计划》,与2008重点工作相衔接,立足全国,国际视野,全局把握,围绕本教育部文秘专业教指委中心工作,反映当前高职高专秘书教育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集中破解当前秘书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关注国内外秘书发展前沿问题,区别不同类型课题要求,注重高职教育特点,倡导新观点和新方法改革研究,旨在提高我国高职高专文秘专业教育教学质量。
二、课题类型与研究要求
(一)重点课题
事关我国高职高专文秘专业人才培养的前瞻性、创新性、全局性、导向性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培养技能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秘书职业与文秘专业的重大创新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为重点,组织专家学者协同攻关,形成标志性成果,代表我国高职高专文秘类专业教育科学研究先进学术水平。
重点研究课题申报者应有承担省厅级及以上课题的经验,熟悉已有研究成果,研究团队合理,方法合理,立论有据,论证有力,结论可信,对策可行,能发挥教育部文秘类专业教指委决策指导重要参考作用。成果要求至少发表一篇以上的学术论文,并在国内高职高专秘书教育界产生较大的影响。
(二)一般课题
以培养高素质秘书人才为目标,围绕秘书教育发展战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适应社会需求为主题,以教师专业化发展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重点,探索不同地区、不同院校特点的教育观念、标准条件、课程改革、实践模式、教材建设经验案例。突出创新、实用的特点,尤其是要注重职业背景、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成果要求公开发表或产生实际效用。
三、课题研究选题指南
(一)重点课题(10项)
1.近年来高校秘书教育发展历史性成就和基本经验研究
研究要点:(1)高职高专文秘专业标准与课程体系研究;(2)秘书教育与秘书职业关联研究;(3)秘书教育发展重大历史事件;(4)中外秘书教育比较;(5)秘书人才培养模式整体研究;(6)我国秘书教育面向未来科学发展的战略对策。
2.高职文秘专业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研究
研究要点:(1)文秘专业标准和课程标准研究;(2)高职高专文秘专业实训基地建设评估;(3)国家、省级精品课程建设研究;(4)文秘专业产学合作机制研究;(5)教指委规划教材开发与改革;(6)文秘专业教育教学评价体系研究。
新。
(二)一般课题(50项)1.基础理论和教育史研究(1)秘书的发展案例研究;(2)秘书成功人才案例研究;(3)西方秘书教育发展历史研究;(4)中外秘书制度的特点比较分析;(5)中国传统文化与秘书职业关联研究;(6)西方文化对中国秘书职业的影响;(7)中国高等秘书教育发展历史回顾;(8)中国古代秘书制度研究。2.教育教学实践研究
(1)中国秘书人才市场需求调研;(2)高等秘书人才素质教育改革与实践;(3)社会转型对新时期高职秘书教育的影响;(4)高职文秘专业课程资源建设创建与开发;(5)成功文秘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案例;(6)文秘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7)秘书课程教学教法研究;
(8)秘书人才技能训练与产学合作模式研究;(9)国家秘书职业资格认证与课程考核融合机制研究。(10)秘书的角色定位与社会适应性研究;(11)高职高专秘书专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研究;(12)秘书管理与考核机制研究。
各位高校秘书专业教育教学与管理人员,可根据自己研究方向和工作特点,选择确定相应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