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向狼借路》教学设计
《向狼借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向狼借路》是教科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本文以极为生动的语言和扣人心弦的悬念,讲述了一个“向狼借路”的故事,说明勇敢无畏的精神,具有威慑一切的巨大力量,甚至可以战胜凶残的动物。本课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体会那惊心动魄的场面,体会作者的勇敢。学情分析:
这是一场与狼斗智斗勇的无声较量,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只有真正的进入到故事的情境中,学生才能体会到作者的处境,从而感受到“我”的勇敢。故事本身的悬念和教学设计中的从距离体会狼的招数和技量引起学生的读文兴趣。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的语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
3.体会文中的“我”表现出来的勇敢精神,并使学生受到熏陶教育。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硬着头皮”“像一个将军在他的士兵面前走过一样”等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难点:理解勇敢精神的内涵。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出示谜语,猜一动物。“毛皮大衣风雪帽,屁股挎着指挥刀,东郭老人曾相救,遇到小羊它不饶。”(狼)出示狼的图片,学生简介狼。
问:用一个词形容一下狼留给你什么印象?
过渡:这么凶狠的动物,如果你碰到它怕不怕?有一位从小就怕狼的美国作家丹.德.奎尔在一次深山旅行时就碰到了一群森林狼,想知道他的结局吗?让我们跟随丹.德.奎尔一起走近这个惊险的历程。板题:向狼借路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指生分自然段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发现狼群,初尝恐惧。
1、师:丹德奎尔为什么向狼借路?这又是一群什么样的狼啊?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在书中找一找,画一画。2、汇报
相机出示:“在我眼里,这些狼个头高大、瘦骨嶙(lin)峋(xun)、皮毛蓬松,前面那只狼身上的毛足有一英尺长。” 理解“个头高大”、“ 瘦骨嶙峋” 指导朗读
师:谁还找到了其它描写狼的句子?
相机出示:“它们全身筋强骨健,皮毛厚重,还能像鸟儿一样飞快地在雪地上一掠而过。”
师: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运用这种修辞手法有什么好处? 3、让我们想着狼的样子来读这句话。
4、师:面对这样的狼会有什么感觉?面对这样一群狼,“我”也害怕极了。但“我”没有跑,此刻我在想什么?
四、走近狼群,加深恐惧。
过渡:最终我安全通过狼群了吗?我又是凭借什么顺利通过的呢?现在请同学们默读课文2--5段,看看我与狼进行了哪几次较量,用横线画出描写
狼的行为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描写我的表现的语句。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汇报。
(一)50米时的较量
现在我们就走进这场惊心动魄的人狼较量,先看看第一回合双方的表现。1、想想狼群第一次是如何试探“我”的?
相机出示:“当我走近时,„„为首的那只狼侧过身去蹲在地上„„所有狼的眼睛和尖鼻子都转过来对着我。”
2、师:猜猜狼是什么用意?”
师:“它们的行动是那样——(井然有序)!“井然有序”是什么意思啊? 师:这部分应该怎样去读呢? 指生读。
3、师:如果是你,看到这么一群训练有素的狼,你会怎样? 师:看看我们的主人公他是怎么做的?找同学读。出示:“我不敢流露出丝毫的胆怯,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你怎么理解“硬着头皮”? 为什么我不敢流露出丝毫的胆怯,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呢? 指导朗读。
(二)25米到30米时的较量
1、师:走到25米到30米时,狼又使出了什么招数(大声嗥叫)。这狼可真是——
2、这是怎样的嗥叫啊?(生读3段文中描述)3、播放狼叫声,听后有什么感受?
出示:“可怕的嗥叫声响彻寂静的河谷,从周围的山岭传来回声,从更远的山岭又传来回声的回声。”指导朗读。
4、师:那我还继续向前走吗?好!那咱就走,课件出示:“我总算保持了原来的步态,也没有改变行进的路线。我从排成一行的狼群面前经过,就像一个将军在他的士兵面前走过一样。”
5、将军在你们心目中是什么形象呢?你从中体会到文中的“我”有一种什么精神?
师:此时我克服恐惧心里,有着像将军一样的豪迈气概。指导朗读。
(三)走过后的较量
1、师:总算通过狼群了,跑吧?为什么不能跑?其实这是狼的第三招:静观其变。这足以看出狼的——,这样更反衬出了我的——,这正是狼群和我的第三次较量。这时狼是怎么做的?这时我才真正的——脱离危险。2、究竟是什么让“我”能够在群狼面前顺利通过呢?
相机出示:“我表现出来的勇敢精神使它们畏葸不前,把它们镇住了。”
解释:“畏葸不前”。
3、我所表现的勇敢精神到底是什么?
生回答后,课件出示:临危不惧是一种勇敢,沉着应对是一种勇敢,克服恐惧战胜困难更是一种勇敢。
师:就是“我”的这种勇敢精神使“我”向狼借路,狼给“我”让路!这也是我们对文中的丹.德.奎尔 最佩服的地方。4、我们再读一下课题
五、小结写法,提升认识:
课文以极生动的语言和扣人心弦的悬念,讲述了一个“向狼借路”的故事,对狼的描写抓住行动,行动之中又透露出狼心理的分析与判断,使凶残的狼具有灵性。对“我”的感觉和心理描写细致生动,真实可信。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出示拓展作业:同学们,在森林遇到狼仅仅是我们的一个假设,但是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却真的时常会遇到困难、挫折或是危险的状况,你们打算怎样做呢?
教师总结:在这堂课的最后,老师想送给大家罗斯福的一句话(课件出示):“我认为克服恐惧最好的办法理应是:面对内心所恐惧的事情,勇往直前地去做,直到成功为止。”希望我们每个同学都能做生活的强者,去主宰生活;在困难和危险面前做敢于向“狼”借路的人!
板书设计:
狼
“我” 残
暴
害
怕
向狼借路
蹲成一行
硬着头皮
勇敢无畏
大声嗥叫
保持步态
一齐向后转
脱离危险
第二篇:向狼借路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教科版
14《向狼借路》》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六团中心校:宋旭玲
本文写了“我”在一次独自旅行的途中,遇到了凶狠的狼群,“我”没有畏惧,而是像一个将军在他的士兵面前走过一样,勇敢的走过了狼群,脱离了险境。告诉我们:面对危险保持冷静,镇定;面对困难不退缩、不绝望。勇敢不是不害怕,而是面对危险能够战胜自己,向所有看似不可能的困难借一条生存之路。教学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困难面前所具有的临危不惧、镇定、勇敢的精神。
理解并积累课文中出现的词语。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 学会抓关键词的方法,体会作者勇敢无畏的精神。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学习写作方法。教学思路:
这是一篇内容生动,描写细腻的文章。描写了我如何从狼群面前经过的惊险经历,从而体现了“我”身上所具有的勇敢、临危不惧的精神品质。教学本课从三个版块进行,第一版块:体会狼群的可怕,通过朗读,在读中感受。第二版块:从作者的行动中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勇敢。第三版块感悟写话:勇敢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 同学们,你们向别人借过东西吗?(借过)那么你们向狼借过东西吗?(没有)你们敢向狼借东西吗?(不敢)你们看!这就是一只狼,给你怎样的感觉呢?(出示图片)你们看!这就是一只狼,给你怎样的感觉呢?(出示图片)你们知道吗?有人就向这样凶猛的动物借了一条生路。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课文—---向狼借路。谁来读读课题。
生:读课题
师:看到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我想知道他为什么要向狼借路。
生:我想知道他是怎么借路的,最后借没借到路。
师:是啊,那就让我们带着问题来自由读读课文吧。到文章中找答案。
二、新授
(一)学习新词,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解决问题。
2、出示读不准的词语。
残暴 翻掘 侵袭 嗥叫 寂静 无所畏惧 瘦骨嶙峋 训练有素
面目可憎 井然有序 心惊胆战 丧魂落魄 畏葸不前
指名读词
师:那谁在读课文的时候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了。
师:他为什么要向狼借路?
生:他只身一人来到森林,要过的路就在狼的身边。
师:那结果如何呢?
生:他最后成功的向狼借了一条路。
师:谁试着把这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一说。
生:这篇课文讲了我在森林里遇到一只狼,我要过的路就在狼的身边,我向狼借了一条路,最后终于成功的向狼借了一条逃生之路。
师:对啊,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说一说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呀。
第一版块:在朗读中感受狼的可怕
师:这个故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为作者是要向一群狼借路,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狼啊?请你在书中画一画,找一找。
生:这是一群可怕的狼。我是从这里看出来的:在我眼里,这些狼个头高大、瘦骨嶙(lin)峋(xun)、皮毛蓬松,前面那只狼身上的毛足有一英尺长。
师:他读得怎么样?
生:好像不那么可怕。
师:看来他还没有体会到这狼有多么可怕,大家看这群狼什么样?
生:个头高大
师:是啊,一只成年的森林狼当它后腿站立的时候,足有一米八十多。你再读读这个词。
生:个头高大。
师:这回有感觉了。它不仅个头高大,而且瘦骨嶙峋。看这个词,“嶙峋”一般指山峰的样了,大家想一下,什么样的山峰才能称之为“嶙峋”呢?
生:陡峭突兀的。
师:对啊,这里形容狼瘦骨嶙峋,那是说狼瘦得可以看到它的骨头,说明什么?
生:它十分饥饿。
师:是的,就是这样一群可怕的狼啊,谁再来读读。
生:在我眼里,这些狼个头高大、瘦骨嶙(lin)峋(xun)、皮毛蓬松,前面那只狼身上的毛足有一英尺长。(读得能突出重点词语)
师:就这样带着自己对文字的理解、想像去读文章,会让人身临其境。那么当我走近时,狼摆出了怎样的阵势呢?
生:我看到一群行动有序的狼。当我走近时,那几只狼撇(pie)下动物尸体,挨个向我走来,走到离我大约50多米远的距离时,为首的那只狼侧过身蹲在地上,第二只狼走过来,也侧身蹲在地上,后边的四只狼同样依次侧身蹲下,直到六只狼蹲成整齐的一行。它们的行动恰似训练有素的士兵,就那样一动不动的蹲着。当我渐渐走近时,所有狼的眼睛和尖鼻子都转过来对着我。
师:用一个词来形容你刚才说的这段话就是—— 生:井然有序。
师:它们就那样注视着我,观察着我的一举一动,它们在—— 生:它们在等待我露出破绽。生:它们在等待随时扑上来。
生:它们也在观察,看我是不是它们的对手。师:我是怎么做的呢?谁来说一说。
生:我不敢流露出丝毫的胆怯,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师:凭作者的经验,狼不敢去袭击在它走近时并不逃跑的人或动物。
师:对于这段话,你有哪些感受呢?
生:我感到作者很害怕,又不得不往前走。
师:那走的时候他一定表现得很害怕。
生:不是,他不能表现出丝毫的胆怯。
师:为什么呢?你能设身处地的想一想吗?
出示:
如果我________________,那么这些狼就会________。
生:如果我的脚步稍一迟疑,它们就会看出我的破绽,那么这些狼就会扑上来把我吃掉。
生:如果我流露出一点一滴的胆怯,它们就会看穿我,那么这些狼就会马上扑过来。
师:是啊,在危险面前毫不慌乱,你来读——(生读)
师:在紧急关头面不改色,你来读——(生读)
师:这就叫镇定自若啊!
第二版块:在品读中感受作者的勇敢
师:在读书中品味,你会发现文字背后藏着的意思,让我们就这样慢慢读,慢慢品味,当我离狼群只有不到30米的时候,我又是怎么做的呢?
生:我想,整个狼群随时都会向我扑来。当时我宁愿把我的全部财物换成一把左轮手枪。我总算保持了原来了步态,也没改变行进的路线。我从排一行的狼群面前经过,就像一个将军在它的士兵面前走过一样。
师:距离越近,危险越大,我面对的是随时会扑上来把我撕得粉碎的狼群,从它们面前走过该是怎样的一种困难,你能读书这种艰难吗?(生读)
师:这个总算强调得好,从中我听出了作者的心声。作者知道:
出示:
面对狼群我不能___不能___只能____.面对恐惧我不能___不能___只能____.生:面对狼群我不能退缩,不能迟疑,只能前行。
师:不仅不能退缩,还要表现得更加镇定,你来读读。(生读)
师:像将军在检阅自己的士兵一样,多么镇定,多么从容。在危险面前丝毫没有流露出点滴的恐惧,这就是临危不惧,这就是从容不迫。(板书:临危不惧)
师:你能读出这份临危不惧吗?(生读)你能读出这份从容不迫吗?(生读)
师:这是怎样一场惊心动魄的人与狼的战争啊。一首好的曲子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之美,一篇好文章有使读者身临其境之感,让我们再回到这个惊险的场面中,和作者一起完成这个完整的惊险之旅。怎么样,有信心顺利通过吗?
生:有!(师生合读课文重点环节。)
师:在50多米远的地方,它们的行动恰似训练有素的士兵,就那样一动不动地蹲着。当我渐渐走近时,所有狼的眼睛和尖鼻子都转过来对着我。
生:我不敢流露出丝毫的胆怯,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师:距离越来越近,只有不到30米了,这时领头的狼把头往后一仰,大声嗥叫起来,声音悠长而持久,其余的狼也一起嗥叫起来。这是怎样的令人毛骨悚然啊!
生:我总算保持了原来的步态,也没有改变行进了路线。我从排成一行的狼群面前经过,就像一个将军在他的士兵面前走过一样。
师:就这样,我从狼群身边经过,群狼一动不动地蹲着,看着我,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此时的我终于松了一品气。
生:我表现出来的勇敢精神使它们畏葸不前,把它们镇住了.师:你读出了一份危险过后的轻松。你来读。
生:我表现出来的勇敢精神使它们畏葸不前,把它们镇住了.师:你读出了一份战胜危险后的喜悦。是啊,我终于脱险了,那究竟是什么让我成功的向这群狼借了一条路呢?(出示:我用_____向______的狼借了一条路。)
生:我用智慧向凶猛的狼借了一条路。
生:我用镇定向狡猾的狼借了一条路。
生:我用勇敢向可怕的狼借了一条路。
第三版块:感悟勇敢的含义,体会文章的中心。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我在你们的发言中听到一个词“勇敢”一个我们特别熟悉的词,当我们和作者一起经历了生死之险之后,你对“勇敢”的理解是否有所有同呢?简单写一写你此时对勇敢的理解。
生:(写话)
生:勇敢就是面对危险毫不退缩。
生:勇敢是一个人能够战胜自己的弱点,勇敢前行。
„„
师:(梳理板书)是啊,真正的勇敢是在危险面前保持镇定,在困难面前从容不迫,拥有一份临危不惧的气魄,才是真正的勇者。让我们一起学着勇敢,面对今后生中的切未知的困难,好,我们今在上到这,下课。
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如何统一
——《向狼借路》教学反思
记得曾经有人这样感性的描述过,语文是太阳升起时美丽的图景。那么我们的学生不仅要欣赏到这份来自于同心的美丽画卷,更要掌握太阳升起时的力量,所以我想语文应该是语文课应该是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互相融合,互相渗透的。
在讲到这节课的时候,我被这篇课文中蕴藏着的人文主题——勇敢所打动。什么是真正的勇敢,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勇敢。在困难面前怀着希望,在危险面前保持镇定,在紧张面前能有一份从容,在一切不可能之中就会孕育着可能的希望。我们这个多灾多难的世界太需要这份勇敢了。所以我想通过课文把这份勇敢传递给更多的学生。但语文课毕竟不是思品课,语文是以语言文字为载体,通过语言训练达到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目标,那到如何在勇敢的主题下,通过语言训练让学生学习到语言、体会到情感呢?我设计了三个版块;第一:学习新词,扫清障碍。在这篇课文中有不少难以读准的词语,通过对它们读音的么复强调,给学生一个鲜明正确的第一印像。并通过抓到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让学生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不只是这一篇,而是这样一类课文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概括。正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第二版块:感授狼的可怕。在这个环节中,充分利用朗读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第三版块:感悟勇敢的含义。通过对作者一系列的细节描写的分析和语言训练,让学生通过语言训练来感受到作者的勇敢是什么,学生通过感受,对于勇敢有了更深的理解,同时也达到了这篇文的人文目标。
从课堂来看,第一、二版块完成较好,学生通过学习、朗读对文中的词语和对狼的形象的感受都了进一步的提高。第三版块对于勇敢的感受有些拖沓,在感受勇敢这里,由于时间比较紧张,所以没有让学生充分地读,对勇敢的理解学生感悟的也不够深。五年级的语文课堂应是读写的有机结合,由于时间仓促也没动笔写,只是说了说,感觉有些遗憾。
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是语文课应该关注的两个重点,语文课因语言训练而扎实有效,语文课因情感体验而富有灵性,充满魅力。如何更好的将语言训练与情感体验融合在一起,是我一直在探讨的问题,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得到大家更多的帮助。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富有魅力,焕发出生命的光彩!
第三篇:《向狼借路》教学设计
《向狼借路》教学设计
青冈县柞岗中心小学 白凤楼
一、教材分析
《向狼借路》是教科版教材四年级下册的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主题是“勇者无惧”。本文以极为生动的语言和扣人心弦的悬念,讲述了一个“向狼借路”的故事,说明勇敢无畏的精神,具有威慑一切的巨大力量,甚至可以战胜凶残的动物。本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那惊心动魄的场面,体会作者的勇敢。
二、学情分析
这是一场与狼斗智斗勇的无声较量,离学生的生活很遥远。只有真正的进入到故事的情境中,学生才能体会到作者的处境,从而感受到“我”的勇敢。故事本身的悬念和教学设计中的从距离体会狼的招数和伎俩引起学生的读文兴趣。
三、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的语句体会人物当时的心情。
3.体会文中的“我”表现出来的勇敢精神,并使学生受到熏陶教育。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抓住“硬着头皮”“像一个将军在他的士兵面前走过一样”等语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难点:让文本牵动师生的心,让学生如身临其境,体会“我”的紧张、恐惧、勇敢。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听说过狼这种动物吗?(生答:听说过)那你们知道狼的生活习性吗?(生答:凶残、狡猾、群居„„)
师:这么凶狠的动物,如果你碰到它怕不怕?
师:美国作家丹德奎尔在一次深山旅行时就碰到了一群森林狼,你猜他是怎样做的?想知道他的结局吗?(生答:想)那就让我们跟随丹德奎尔一起走近这个惊险的故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人狼较量的文章。
板题:向狼借路
质疑:看到这个课题,你有哪些疑问?你想知道什么?(生自由回答:谁向狼借路?为什么向狼借路?最终借到路了吗?)同学们既然有这么多的疑问,那就到文章中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板示读书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画生字词;2)、借助工具书理解字词;3)、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检查字词掌握情况。(出示字词卡片,开火车式识读)
3.学生概括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体会主旨
1、请同学们读第二自然段。
说一说这时我们距离狼大约是多少?狼是怎么做的?
引读:为首的那只狼„„,第二只狼„„后边的4只狼„„直到6只狼„„它们的行动„„。
从狼的这些行为上看,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狼?它们要干什么?应该怎样去读呢?
如果是你,看到这么一群训练有素的狼,你会怎样? 跑吧,我们现在离狼有五十米远呢。
看看我们的主人公他是怎么做的?找同学读。
体会:我不敢流露出丝毫的胆怯,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我不敢流露出丝毫的胆怯,继续往前走。
感受一下:有什么区别?你怎么理解“硬着头皮”?谈谈生活中你有没有硬着头皮去做的事?再读一读这句话。
从中能看出丹德奎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不逃跑,那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走到离狼群只有25米到30米时,狼又是怎么做的?(找学生读一读)
课文中又是怎么描述这嗥叫声的?
它们在吼什么?
师:趁着还有一段距离,逃吧!
还往前走?好!(体会句子:我总算保持了原来的步态,也没改变行进的路线。我从排成一行的狼群面前经过,就像一个将军在他的士兵面前走过一样。)
丹德奎尔把自己当作了什么?将军是怎样一个人?
他真的威风吗?不害怕吗?从中能看出丹德奎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齐读第四自然段。
3、总算通过狼群了,跑吧?为什么不能跑?
“群狼一动不动地蹲着,看着我,持续了相当长一段时间。”
它们要干什么?从中你感觉到这是一群什么样的狼?
丹德奎尔通过狼群时,仍然保持着原来的步态,他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沉着,机智)
四)、总结文本,升华主题。
师:三个回合的较量之后,狼放弃了,我借到了一条生路。我们再来品味一下在整个较量过程中我所表现出来的勇敢精神是到底是什么呢?临危不惧是一种勇敢,沉着应对是一种勇敢,克服恐惧战胜困难更是一种勇敢。(再读话)
同学们,让我们再读课题,现在我们明白了,就是我的这种勇敢精神使“我”向狼借路,狼给“我”让路。
师:同学们,今天的学习,老师和你们一起感受着什么是勇敢,希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都能成为勇敢的人,成为一个遇事不慌、临危不乱的人。
板书设计:
向狼借路
临危不惧
沉着应对 勇敢
克服恐惧
战胜困难
第四篇:《向狼借路》教学设计
《向狼借路》教学设计
龙江县景星镇中心学校
李云鹏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文中的生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抓住关键的词句感受当时的情境,体会人物的心情,把握人物特点。
3.凭借语言文字,感受文中所体现的勇敢无畏的精神,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学会抓关键词的方法,体会作者勇敢无畏的精神。
教学难点: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
1.谁知道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什么主题展开的?(板书:勇者无畏。)
2.你是怎么理解“勇者无畏”这个词的?(勇敢的人什么都不怕。)你心目中的勇者是谁?(黄继光、武松、杨子荣……)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勇者,他是一个敢向狼借路的人。(板书:向狼借路。)
师:同学们回家预习课文了吗?谁来说说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作者在旅途中遇到饿狼,凭借镇静、勇敢向狼借路的故事。)
二、精读感悟
过渡:通过预习我们已经了解了这个故事,这节课我们就再来读一读这篇文章,看一看你对“勇者无畏”会有什么新的理解。下面请同学们自由读文,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一)品读体悟,感受狼的可怕
1.出示4句描写狼动作的句子。(句子中带有本课生词。)
(1).那是1857年冬天,我经霍普河谷来到一个地方,那儿有6只森林狼,在雪地里翻掘动物的尸体。
(2).当我走近时,那几只狼撇下动物尸体,挨个儿向我走来,蹲成整齐的一行。
(3).领头的狼把头往后一仰,大声嗥叫起来,声音悠长而持久,其余的狼也一起嗥叫起来。
(4).这一群面目可憎的畜生只发出第一声恐怖的嗥叫。但它们看到自己挑战的嗥叫既未使我改变行进路线,也未使我逃跑时,便没敢跟上来。它们就这样让我通过了。
2.请同学们先练读,再选4名学生开火车读这4句话。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准生词的字音,让其他学生思考在这4句话中都有哪些描写狼动作的词语,把它们找出来。
3.在第1句话中出现的动词是“翻掘”。
(1).狼在翻掘什么呢?(食物。)你能用一个词替换翻掘吗?(翻找。)哪个词更好?为什么?(翻掘。因为能看出它们在冬天想找食物十分困难。)看来这是一群十分饥饿的狼。
(2).这6只饿狼长什么样呢?到文中找描写饿狼样子的句子,指名读。
(3).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狼的样子。(板书:又凶又野。)
(4).想看看这些饿狼的样子吗?(出示图片。)狼可怕吗?(可怕。)现在作者看到的是6只又凶又野的狼,真是太可怕了,比这更可怕的是狼也看到了作者。
4.在第2句话中出现的动词是“撇下”、“走来”、“蹲成”。
(1).狼为什么要撇下动物尸体向“我”走来呢?(因为它们把“我”看成了更美味的食物。)
(2).把文中描写这时狼动作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
(3).用文中的一词概括狼的这一行为有什么特点?(板书:井然有序。)
(4).“我”当时害怕吗?读一读描写作者心理的句子,体会作者害怕的心情。
它们为什么不扑过来吃“我”,而是蹲成一行等“我”呢?(狼在试探作者的实力。)
过渡:狼是一种狡猾的动物,在没有探清对手实力之前是不敢轻举妄动的,它们这是在用行动威慑“我”。
5.在第3句话中的动词是“嗥叫”。(板书:大声嗥叫。)
(1).狼的嗥叫可怕吗?从哪里看出可怕?找到描写狼嗥叫的句子读一读。
(2).作者害怕了吗?为什么他会这么害怕?(作者距离狼只有25至30米,对于在雪地上能像鸟儿一样一掠而过的狼来说是最佳的扑杀距离,死亡就在眼前,所以作者真的是害怕极了。)
过渡:所以作者说虽然自己常去深山旅行,从不感到害怕,可这一次他真被吓坏了。
(二)精读批注,体会作者的精神
1.面对6只恶狼,作者赤手空拳,势单力薄,怎么可能不怕呢?既然害怕,那他为什么还要向狼借路呢?(因为他如果表现出怯懦,就会被狼吃掉。)看来他必须铤而走险,向狼借路。那么他到底凭借什么向狼借来了路呢?让我们一起看看描写作者表现的句子吧。
2.出示4句描写作者表现的句子。选4名学生读句子。
(1).我要经过的那条路就在狼的身旁。我明白,我必须装出无所畏惧的样子。
(2).我不敢流露出丝毫的胆怯,硬着头皮继续往前走。
(3).我总算保持了原来的步态,也没改变行进的路线。我从排成一行的狼群面前经过,就像一个将军在他的士兵面前走过一样。
(4).如果我在它们朝我走来时转身往回走,或者加快脚步试图逃跑,我深信,整个狼群一定会在顷刻之间扑在我身上。我表现出来的勇敢精神使它们不敢上前,把它们镇住了。
3.作者表现得精彩吗?作者最令你佩服的是什么呢?请在书中画出这4句话,仔细品读一番,然后在每一句话的旁边写出自己读文的感受,并圈出句中带给你这种感受的词语来。
a.品读第1句话。
⑴说说你最佩服作者什么。(板书:果断。)
⑵从哪个词看出来的?为什么?(从“必须”一词。因为作者此时别无选择,只能抓住狼生性狡猾、不敢轻举妄动的这一特点去向狼借路,所以他必须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果断地选择这唯一的生路。)b.品读第2句话。
⑴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并说说是从哪些词体会到的?为什么?(从“硬着头皮”、“不敢流露”等词能够感受到作者十分冷静。板书:冷静。)
⑵出示描写作者此时心理的句子。找两名学生对比着读描写心理和描写行为的句子。
⑶通过对比朗读让学生体会到作者虽然此时心里充满了胆怯,却能表现得如此勇敢,他果然是够冷静。
c.品读第3句话。
⑴交流批注。(体会作者的镇定。板书:镇定。)
⑵找到了哪些词语,谈谈自己的感受。(从“像一个将军”、“总算”等词体会到的。)
⑶加入心理描写的句子,对比朗读,体会作者的镇定。
d.品读第4句话。
⑴作者身上最令老师佩服的是他的坚持。(板书:坚持。)
⑵从哪可以看出作者的坚持?为什么要坚持?(板书:被我镇住。如果作者稍有一点松懈就会被狼反扑,正是因为作者的坚持才能让他从始至终保持着镇静,直至消失在狼群的视线内,彻底地脱离危险。)(三)引发思考,再次体会“勇者无畏”
1.在这次心理的较量上,在这次精神的对决中,作者赢了吗?那他算不算一个勇者呢?他真的什么都不怕吗?
2.谁来说说现在你是怎么理解“勇者无畏”的?(真正的勇者不是不知道害怕,而是能够战胜自己心中的恐惧。)
过渡:作为一个勇者首先他得是个人,只要是人就会恐惧、会惊慌。但身为勇者与平常的人有什么不同呢?因为他面对危难能够做到果断、冷静、镇定、坚持。真正的无畏就应该是不怕困难、战胜自我、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
三、拓展延伸
1.本文没有激烈的搏斗场面的描写,为什么仍会使我们感到惊心动魄呢?我们来体会一下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来描写这场精神对决的。(把描写狼的可怕与描写作者的心理及行为的句子相交织来写,而且层层递进、步步紧逼,直至达到震撼的效果。)
2.希望同学们也能用这种方法写写这种类型的文章。
3.鼓励学生在挫折面前战胜自己心中的恐惧,成为生活的勇者
第五篇:《向狼借路》教学反思
《向狼借路》教学反思 宾西中心学校 王艳春
一、教学所得
回顾本节课堂教学,在这节课我设计的一个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森林狼有什么特点?作者具有哪些惊人的表现?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教师做配角,引导学生自己走进文本,学生能够轻松地学习语文。将内容的感悟,方法的习得,思维的训练,有机地整合在一起。达到了预定的目标。
品味语言和体验情感有效地结合
1、从狼的凶残本性中体会勇敢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揭示狼的外形又猛又凶,借助资料体会狼的高大凶猛,继而又通过语言训练体会狼凶残的本性,以上二个片断均借助语文特有的训练手段,以狼为媒介,使文中的“我”形象逐渐高大,让文中“我”的勇敢突显。
2、层层递进体会勇敢。通过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在问题中寻找答案,学生完全走进了文本,体会到作者面临着生死存亡那一刻惊险和作者的睿智,在朗读中体会勇敢,引领学生从行动之勇读出智慧之勇。
巧妙设计与扎实训练有效地结合。
1、训练关键处踏实:高年级词句教学仍是重点。在“井然有序”一词处理时,我先让学生找出“井然有序”,再动笔画出能表现“井然有序”的句子,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说出文中“井然有序”的意思。这里学生既习得了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又透过词语感受到狼是充满智慧的动物,为后文的我的“勇敢”理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朗读训练与品味语言相融合:全文朗读训练以趣引路,设计上力求通过读让学生品味语言奥妙,喜欢上祖国的语言文字。如在体会作者勇敢的表现时利用课件让学生在读中体会,于是在稚嫩的讲述声中枯燥的汉字有了生命,孩子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狼的可怕更感受到作者行文的奥妙。
二、教学思索
在课堂上我一直怕超时,所以在引领学生感受智慧之勇时有些不够充分。读的还不够充分,学生谈感悟的时间给的很匆忙,不然课堂上可能会呈现出意想不到的精彩。
三、反思改正
如果重新设计,我关注狼的“嗥”叫声引导学生作者能向狼借路成功是多么的不易,从而更好地体会勇敢。还有要关注“我的力量源自于我”的知识积累。这对于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引领至关重要。
另外我在教学时,时间有些拖拉,各个环节安排的不够紧凑,在这方面要加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