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P89-P90。二.教学目标:
1、梳理在以前学习过程中用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
2、能积极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三.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处理:
作为毕业班,十二册教材新课内容不多,一个月下来,教学进度已进入毕业总复习。时值“高效课堂效果研究”教研活动,我上什么内容好呢?计算复习课单调,概念复习课枯燥,左思右想,选择教材最后一页“解决问题策略”,因为这个内容可以是全册思维方法的一个总结,也可以作为总复习思维策略的一个开端。教材的编排设置了四组情景,主要体现四种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涉及的内容多,题量大,按课时计划要两课时。为了保持课堂教学研究的完整性,我用一课时完成教学任务。侧重点定位在不局限于解决问题,而是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发展。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体现策略训练课外在和内在的表现形式,兴趣与方法是最好的老师。四.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 故事回放:《田忌赛马》故事梗概。2。模拟孙膑:再现策略。3.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审题整理:小学阶段你知道哪些解题策略? 二.展现策略
1.题组:把P89的几道题归为一组,让学生至少选择一题解决,重点思考解题策略的选择。(学生独立思考,教师巡视。)
(意图:题量大,解题策略接近,没必要题题俱到)
2.反馈,小结解题策略:有何作用? 3.激发兴趣,学法指导:学习的四种境界,第一种境界:能听懂老师或者同学的讲解。第二种境界:听课后能独立解决问题。
第三种境界:能把自己的想法清楚地讲解让别人懂。第四种境界:能自己发现问题、设计问题、解决问题 4.题组:P90的几道题归为一组。(处理意图同题组一)
方式:小组合作解决,组内交流,让每个学生有参与学习的机会。5.反馈。三. 课堂小结。四.灵活机动:
1.是否可以自己遍一道有智慧的题?
2.机动准备:一道全国公务员考题:3个空啤酒瓶可以换1瓶啤酒, 8个空啤酒瓶最多可以喝到多少瓶酒?
教学反思: 一.几点收获
1.对照本次课的主题:本次研究课的研究主题为“高效”。备课时,几次反复易稿,两课时的内容是一节课上还是分两节课上,为了保证课的完整性还是做一节课上了。大体来说,教学任务基本完成,对教学目标的定位重点在引导学生对解题策略的提炼和整理,不在解题过程和解题结论上做过多的纠缠,有利于学生在解题策略方面的发展。学生所接触的材料面宽,所涉及的解题思想较多。教学的设计和学生的表现都覆盖教材的设计。教材提供了四种解题策略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用自己的理解板书了十几种解题策略。
2.学生的表现:在学生熟悉的故事情景下开场,学生的心情比较愉悦比较轻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对话促进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应该说每个学生的学习心理是积极的、认真的、努力的,每个人尽力想展现自己的想像力和创造力。课堂气氛热烈、有序,下课前的那道机动题在课堂上没有解决下课后还有好几个学生缠着老师迫不及待发表自己的观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种现象是我期待的。
3.教学思想的体现:课堂的精彩在于学生的精彩,课堂的收获应该是学生有收获,包括智力的和非智力的。一堂课让学生学会几个知识点很容易做到,要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情,培养顽强的数学精神实在是任重道远。因为教学内容是总复习,我采取换位备课和换位教学的策略,鼓励学生以老师的心态来研究学习来大胆展示自我,努力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思维和创造还给学生。很愿意看到学生跃跃欲试的神情,很高兴看到学生冲上讲台的那份自信和自豪。刘东林同学在本节课强烈的欲望让我吃惊,也让我感动,也许后面听课的老师给他带来的鼓舞吧。
二.几点反思
1.教学内容偏紧:虽然几次易稿,上完后还是觉得把课时分做两课时要从容一些,展现深刻一些。
2.教学广度和深度:面上的知识点和教学点都到位了,但每个环节所留的时间不够充难免有走马观花之嫌,教学细节方面还可以再深刻一些,更利于展现学生的创造力。三.再设计意见
1.教学内容的修改:把两课时的内容分做两课时上,本课时重点解决P89的内容,教学内容减少给学生留的时间会相对从容一些,参与面会更深更广一些。
2.教学环节的修改:《田忌赛马》情景可以删除,或者紧凑些,时间控制在2分钟以内,直接导题。P89材料体现一种解题策略解决不同的数学问题,可以适当增加材料,延伸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解题策略。这样训练可以更加丰富一些、饱满一些。
第二篇: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六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教科书第89-90页的例
1、“练一练”,练习十七第1题。〔教材简析〕
本单元教学用替换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替”即替代,“换”则更换,替换能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本单元的教学要求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替换,充实思想方法,发展解题策略。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特点。在学生的经验结构里有替换,不过是潜在的、无意识的。教学的任务是把沉睡的方法唤醒,使隐含的思想清晰起来。这是例题的编写意图,也是设计的教学思路。教材要求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替换”,引导他们回顾刚才的替换活动,反思是怎样替换的,清楚地知道可以从哪个数量关系引发替换的思考。这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使例题的教学意义超越解答一道题目,体会一种思想方法。〔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使学生掌握用“替换”的策略解决一些简单问题的方法。〔教学难点〕
使学生能感受到“替换”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教学过程〕
一、观察交流——明确替换的策略。
1、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9个同样的小杯中,正好都倒满,每只小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720÷9=60(毫升)
2、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3个同样的大杯中,正好都倒满,每只大杯的容量是多少毫升?720÷3=100(毫升)
3、出示: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提问:那么还能像刚才一样用果汁总量去除以杯子总数,用720÷(6+1),可以这样计算吗?
启发:你能解决吗?为什么?
【设计说明:
1、2道二题目使学生在做练习3的时候就会自然想到是不是可以用练习1、2的方法,替换成同一种杯子?或者让学生知道大杯容量与小杯容量的关系。】
(一)过渡到:教学例1 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小杯容量是大杯的,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1)说说所增加的条件,你是怎样理解的? 多媒体: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 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
引导:1大杯水能倒满几小杯?为什么?(2)思考,你准备怎样解决?(3)全班交流。
①重点让学生说明怎样替换?学生在黑板上演示
刚才两位同学都是把两种不同的杯子换成相同的一种杯子,这样就可以解决问题啦!同学们真聪明,刚才大家的做法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一种新的数学思想方法——替换。(板书:替换)
为什么要把1大杯替换成3小杯,或者把3小杯替换成1大杯?感受替换的依据
②替换之后是什么杯子?有几个?总量是多少?(4)师生共同列式计算。720÷(6+3)720÷(6÷3+1)=720÷9=720÷3 =80(ml)…小杯容量=240…大杯容量
80×3=240(ml)…大杯容量240×13=80(ml)…小杯(5)如何判断自己做的是不是对?(检验)
把6个小杯的容量和1个大杯的容量加起来,看它等不等于720毫升。(板书)除此之外,我们还要检验大杯的容量是不是小杯容量的3倍。(板书)总之,检验时要看求出来的结果是否符合题目中的两个已知条件。
【设计说明:通过让学生动手,把不同的杯子换成相同的杯子,可以是大杯换成小杯,也可以是小杯换成大杯,这样让学生初步体会替换的依据,体会替换带来的方便。让学生在思考之余又多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灵活应用,巩固替换策略
同学们刚才用替换的手法解决了问题,这道题你会解决吗?(课件出示)
⑴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人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大杯的容量比小杯的多20毫升。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师:还能用替换的方法吗?
我们来研究把大杯替换成小杯,怎样替换?(课件演示)把一个大杯换成一个小杯,会出现什么情况?那一个大杯换成一个小杯,就要去掉几个20毫升?
替换后一共几个小杯?还能装下720毫升吗?(课件演示720-20×6)咱们再来研究把小杯替换成大杯的情况。(课件演示)
(把6个小杯替换成6个大杯容量就增加20×6=120毫升,演示720+20×6)
学生选择一种方法解答,并汇报每一步的意思。
【设计说明:学生通过了观察、操作、交流、归纳等教学活动,让学生自己感受、探索替换策略的运用。在交流中,学生把自己各自的想法表述出来,大家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这样不仅调动和激发了学习主动性,而且提高了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四、练习巩固,运用替换的策略 1、3枝铅笔和1枝钢笔一共10.8元,钢笔的单价是铅笔的6倍,钢笔和铅笔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学生读题,并解答。多媒体演示。只能将钢笔替换成铅笔。
2、大盒与小盒共有100个球。每个大盒比小盒多8个,大盒与小盒各装多少个球?
1、出示题目,让学生自主阅读。
2、你觉得能用替换的策略解决问题吗?(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说一说你的想法? 学生可能回答:
(1)不能,因为已知的是:每个大合比小盒多装8个。(2)能。学生说不出理由。
【设计说明:这些题目的设计从表面上看好像不好替换,但是如果把替换的结果一同考虑,学生就有了新的发现。特别要注意:替换时,球的总量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3、师生共同探究
提问:你有什么好方法求出大盒和小盒各装多少个球? 学生思考后回答。a、可以替换成全部是小盒。如果都换成小盒它们的总数还会是100个吗?为什么?重点弄清替换后总量的变化规律。多媒体演示,怎样列式求出大盒和小盒各装球多少个?列式计算。
b、也可以替换成全部是大盒。它们的总数是多少?为什么?多媒体演示,怎样列式求出大盒和小盒各装球多少个?列式计算。
五、总结延伸,增强替换的意识
同学们我们今天学习了解决问题时采用了什么方法? 生:替换的方法 师:共有几种形式?
生:有二种,倍数关系的是一个换几个,杯子的数量变化了,而总数没变;相差关系的是一个换一个,杯子的数量没变,总数变化了。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数学就是这么奇妙!在变与不变中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板书)倍数:总量不变,数量变化 相差:总量变化,数量不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替换 两种量一种量 等量
把大杯换成小杯共需要9个小杯把小杯换成大杯共需要3个大杯 6个小杯+1个大杯=7206个小杯+1个大杯=720 720÷(6+3)=80(毫升)720÷(1+2)=240(毫升)80×3=240(毫升)…大杯容量240÷3=80(毫升…小杯容量 倍数:总量不变,数量变化相差:总量变化,数量不变 〔资料链接〕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替换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解决问题不仅是为了获得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处理好认识策略和运用策略的关系。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新颖的问题须要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形成和积累的。尽管认识策略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策略,运用策略解决问题体现了学习策略的价值,但是教学时没有必要将过多的时间用在引导小学生熟练运用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上,而应引导学生多元、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策略,感受策略给问题解决带来的便利,真正形成爱策略、用策略的意识。
第三篇: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型:复习课 教学目标:
1、梳理在以前学习过程中用到的解决问题的策略——画图、列表。
2、能积极尝试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并渗透优化思想。
教学重点:
体会画图、列表这两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
探讨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提纲:
我们学习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展示交流:
1、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田忌赛马的故事吗?谁愿意来讲一讲。
生:讲故事。
师:田忌在开始的比赛中赢了吗?(没有)是什么原因让他转败为胜了呢?
生讨论总结出田忌赢得赛马的原因是应该从多方面、多角度着眼,精心协调,科学地运用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扬长避短,发挥优势,这样才能夺取胜利。
师:看来人们在解决问题时,使用一定的策略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都会使用哪些策略呢?
生: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
师: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回顾和研究画图和列表这两个解决问题的策略。
2、复习策略。
(一)整合教材,复习画图。
1.师:请同学们在书中89页中任意选择至少一个题解决,重点要思考解题策略的选择。
生选择,独立思考,解答。
2.指名汇报。
3.师:刚刚同学们都出色的完成了任务,那画图解决问题的策略究竟有哪些好处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一下。
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汇报讨论结果:
(1)画图可以帮助我们列举出所有的情况。
(2)画图能帮助我们直观地理解所学内容,比如十进制、分数的意义和运算、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3)画图能帮助我们分析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
(二)创设情境,复习列表。
1.师:一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又要召开了,同学们都踊跃地报名参加,其中淘气、笑笑、和小明分别参加了其中的一项。笑笑最不擅长跳远、小明不擅长长跑,淘气擅长短跑。你知道他们可能参加哪项体育比赛吗?
师:这是一道推理题,还记得我们是用什么策略解决的吗?
生:我们以前是用列表的策略来解决这种问题的。
学生独立练习,并进行汇报。
2.师:小明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为班级争得荣誉,抓紧时间进行训练。下表是小明在跳远训练中成绩的变化情况。
天数
1成绩(米)1 1.2 1.5 1.8 1.9
1.9 2.0
师:你能说一说小明跳远成绩是如何随着训练天数的增加而变化的吗?
生:(思考后回答)随着锻炼天数的增加,小明跳远的成绩也在不断的提高。
生:小明跳远成绩在前4天进步很大,后三天进步缓慢。
师:同学们刚刚是用列表的策略来解决的实际问题,那用列表的策略来解决实际问题有哪些好处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
生:积极讨论,汇报如下:
(1)列表可以帮助我们整理信息,进行推理。
(2)列表能帮助我们分析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寻找规律。
三、快乐提升,检测反馈,渗透优化思想。
1.师:淘气是个数学迷,在训练的休息时间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数学游戏,你们想玩吗?出示游戏规则:
(1)四人小组玩这个游戏。
(2)选出小组长和记录员。
(3)每人秘密地在手中藏一颗或2颗豆子。
(4)每人试着猜出所有人手中豆子的总数,猜对了就算赢。
(5)一共做10次,用你们喜欢的方法记录下每次的结果。
学生按游戏规则进行游戏。游戏后,分组展示游戏结果。
师:请同学们思考:观察游戏结果,你发现哪些数字出现的次数比较多?你是用什么方法记录的游戏结果?
生:用列表的方法可以很直观的看出哪些数字出现的可能性大。
生:用画图的方法也可以得出结论。
2.师:学校为参加比赛的选手准备了一些奖品:文具盒、钢笔、墨水、铅笔、橡皮、杯子、毛巾。奖品的分配要按照参赛选手的年级特点,每份奖品要有一样学习用品和一种生活用品,有几种分法呢?同学们快来帮帮忙!
生通过讨论得出结论:高年级有6种分法,低年级有6种分法。
师:请你说一说你得出结论的方法。
生:我们是用画图的方法
生:我们是用列表的方法。
3.比较方法,优化策略
师:看来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多样的。这两道题有的同学用画图的策略解决,有的同学是用列表的方法解决。都成功地解决了问题,很好!但是,我们现在来比较一下,就这两道题而言,每道题运用这两种策略中的哪一个能够更便捷地解决问题。
生思考,比较,选择。
师小结:看来,同一个问题也可以采用不同的策略来解决,数学家之所以最终比一般人能更快地得到一个问题的解答,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掌握了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并且能够从中选择出最适合的。
四、延续活动,思维准备。
为了奖励同学们的表现,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饮料,3个空饮料瓶可以换1瓶饮料, 8个空饮料瓶最多可以喝多少瓶饮料?这个问题要用哪个解决问题的策略更合适呢?我们下节课来研究。
第四篇: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获嘉县亢村镇亢北小学 王艳梅
教学内容:教材第28~29页的例2和第29页的“练一练”。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通过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进一步的提升思维水平。2.在运用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学会假设和调整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并体会假设与调整的多样性。
教学资源: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
游戏规则:每组4人,每人可以举1只手也可以举2只手。根据老师要求举手,小组里可以商量。
每组共举8只手(每人举2只手)
每组共举4只手(每人举1只手或2人每人举2只手)每组共举6只手呢?
小结:通过刚才的游戏,我们知道通过对条件的进一步分析和转化,使一个问题有多种不同的解法。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课件出示例2)X|k | B| 1.c |O |m
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的大船、小船各有多少只?
1)学生分组活动
课件出示:自主导学单:
(1)认真读题,弄清已知条件与所求问题。
(2)独立想一想可以应用什么策略解决这个问题?
(3)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说说可以选择什么策略?
(4)在组长的安排下,各组收集整理好不同的方法,准备大组交流。2)汇报交流
解决这个问题,你准备选择什么策略?(画图法、列举法、假设法)画图法。
先画10只大船坐50人,再去掉多的8人。
列举法。
从大船有9只、小船有1只开始,有序列举。并填写右表。列表假设大船和小船同样多,那么我们要如何调整算出大船和小船各有多少只?
① 出示表格。②借助表格调整。
第一步:假设租5只大船和5只小船,就会比42人少2人。
第二步:还少2人,也就是这2人还没有上船,那要让这2人也坐上船,大船和小船的数量应该怎么调整?
先想一想,再在小组里交流想法,然后在表中填一填。第三步:集体交流,得出方法:
引导思考:少了2人,需要把一些小船调整为大船,一条小船调整为一条大船可以多坐2人,2÷2=1(条),所以调整为小船4条,大船6条。
假设法
假设10条船全是大船
5×10-42=8(人)
5-3=2(人)
8÷2=4(只)······小船 10-4=6(只)„„大船 假设10条船都是小船
42-3×10=12(人)
5-3=2(人)
12÷2=6(只)···大船 10-6=4(只)„„小船 3)检验结果。学生口答检验方法。4)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9页“练一练”。
(1)引导学生先用第一种方法,根据要求提示动手操作,独立完成。(2)用列表假设的方法再进行思考练习。学生交流,并汇报想法。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哪些收获?
五、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
画图法 列举法 假设法
第五篇: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教学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教学内容: 第28页的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练习五中习题。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运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定解题思路,并有效的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自己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运用假设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当假设与实际结果发生矛盾时该如何进行调整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吗?解决问题的策略。好的策略可以帮助我们更加方便、快捷的解决问题。(揭题)回忆一下,我们以前见过哪些策略?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画图、列表、倒推、替换
二、新课:
(一)创设情景,提出假设
(出示例题)说说获得了哪些信息?
条件是: 42位同学去划船,一共租用了10条船,正好坐满。每只大船能坐5人,每只小船能坐3人。(画图表示:大船坐---5人,小船坐---3人)
问题是:“租的大船、小船各有几只?”
各有几只这个答案还要符合哪些条件呢?要符合10只船,坐的人数正好42人。要同时符合两个条件,看来不简单。那么,我们不妨先考虑一下能不能先符合一个条件?你觉得选哪个条件比较方便? 10只船,那可能是什么样的结果呢?可以怎么租这10只船?(6,4 7,3 5,5 …)都是既租了大船,又租了小船,那最不可能的是哪一种情况?(10只----大船,或者10只---小船。)今天我们就从最不可能的开始,看看能不能解决问题。
a、假设10只都是大船,观察这个图。发现什么情况?
现在坐了多少人?怎么算的?跟实际人数比一比,怎样?怎么会多8人呢?
预设:①这个假设把一部分小船看成了大船,大船做的人多,所以做的总人数就比实际的人数多了8人。
②因为我们假设的全部都是大船,而这些大船中有一些应该是小船。师:如果一只小船被我们看成了大船,多了几人?怎么算? 5-3=2 现在多8个人,说明了什么?(8÷2=4 4只小船看成了大船)
(演示)现在多8个人我们怎么办?人多了,就要把这假设的大船当中的一部分去掉,换成小船。现在的人数是多少?怎么算的?50-2=48。2从哪里来的?
这样看来,一共要换几次呢?(演示)根据这个图,你找到这道题的答案了吗? b、如果假设都是小船。
想想看会是什么状况?该怎么办?(演示)c、假设5只大船,5只小船。
如果这样假设,能不能解决问题呢?
d是不是随便怎么假设,都能得到答案?1条小船5条大船,行吗?行吗?那要怎么假设?还可以怎样假设,你来试试看。和同桌讨论。
(二)回顾整理,提炼策略
同学们,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样解决这个问题的?
(1)引导学生整体回顾:先提出假设,假设后的总人数与实际人数不一样,这时就需要进行调整,我们可以借助画图、列表等方法帮助我们进行调整,从而推算出正确结果,最后还要对结果进行检验。(逐一板书:1.假设2.比较3.调整4.检验)(2)突破难点回顾:
a.在借助画图和表格进行调整时,我们又是怎么想的呢?我们先算出假设与实际总数相差多少,再算算每一份相差多少,最后算出调整数量。(并逐一板书)
b.你是如何确定需要把大船调整为小船,还是把小船调整为大船的呢?(结合板书使学生明确:人数多了,需要把大船调整为小船;人数少了,需要把小船调整为大船。)
三、巩固练习:
1.运用策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巩固画图调整的策略
谈话:下面我们就用这样的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
a.出示:练一练1的题目
b.要知道鸡和兔各有多少只?我们可以怎样来假设呢?(学生提出各种假设)
c.如果假设都是鸡,可以怎样借助画图进行调整来解决这个问题?有困难的学生利用书上的提示来独立完成。
d.交流:谁来想大家交流一下你是怎么做的,又是怎么想?
让学生完整说一说,是怎样画图、调整,来推算出结果的)
2.渗透估计意识,优化策略——巩固表格调整的策略
谈话:刚才大家利用假设的策略解决了非常有名的“鸡兔同笼”问题,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的问题,六年级的同学就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看看,能不能帮助他们解决。
a.练一练2,出示题目:估一估:可能会是各几块?你是怎么想的?
b.你估计的怎样?我们就把你估计的结果作为你的一种假设,你准备借助什么方法来帮助你调整解决这个问题呢?
学生会出现画图和列表两种,这时可以让学生选择,并说说为什么你们都选择列表的方法?
通过学生的交流明白:数量多,画图起来不方便,用列表的方法比较方便。
c.学生展示,集体交流,说说怎样通过列表、调整,来推算出结果。
四、小结反思,分享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了解决问题的策略,你有什么收获呢?
引导学生从以下几点反思:
1.用假设的策略可解决怎样的实际问题?
2.如何用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重点引导学生说说如何通过画图、列表进行调整来推算结果呢?
3.怎样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画图或列表的方法?
4.在本课的学习中还有什么其它的收获和体验?
五、布置作业:练习十七第3、4题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①假设——发现矛盾
②比较
与实际人数比
多出8人
少2人
③调整:
5-3=2(人)
5-3=2(人)
8÷2=4(只)
2÷2=1(人
④检验
大船→小船
小船→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