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在延安

时间:2019-05-12 19:28: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毛主席在延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毛主席在延安》。

第一篇:毛主席在延安

28《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记叙了毛主席1948年春夏之交住在花山村时的几件事,表现了毛主席热爱群众、关心群众、和群众打成一片的革命情怀。文章依次记叙了三件事:让警卫员把到别处碾米的群众请回来;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去茶水;毛主席来到碾米群众中交谈并帮群众推碾子。

教学中一是体会文章记叙的顺序;二是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从毛主席关心群众生活、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学情分析

文中描写了一代领袖毛泽东与花山人民群众一起生活的日常小事,对于毛泽东,学生只是通过本组前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对毛主席有了粗略了解,对于伟人的认识还不够全面。课前鼓励学生搜集主席的故事,或赞颂主席的歌曲,促进学生对主席有更深入了解。设计理念:

根据略读课文教学特点,引导学生迁移运用精读课文的阅读方法,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将学生自能读书、自读自悟的训练落到实处,从而使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得以锻炼和提升。教学目标: 1.认识 11 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关心群众的情怀。

3.引导学生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重点难点: 通过关心群众碾米和给群众送茶水等事情,体会毛主席处处为群众利益着想的思想作风;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感受毛泽东伟人的风采,凡人的情怀。教法、学法

以读代讲、以议促思,自主合作学习。教学思路设计

1、歌曲《东方红》视频导入,回顾本组前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了解毛泽东,引出本课课题,继续走进伟人,去一起感受他凡人的一面。

2、总结精读课文阅读方法,依据自学提示对各环节进行自主阅读、交流。

3、阅读课文背景资料,观看图片,进行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感受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上主席都是那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4、回放《东方红》,全课总结,再次走进伟人,提炼出毛泽东思想的灵魂——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更深刻的感受毛泽东作为伟人却有着凡人的情怀,挖掘了课文主题的深度。课时分配:1课时 教学准备

搜集毛主席在花山的背景资料;收集歌颂毛主席的歌。教学过程

一、欣赏歌曲,揭题导入。

1、欣赏歌曲《东方红》,了解歌曲内涵。

【设计意图:以赞颂主席的精典红歌激发学生对伟人的热爱。】

2、回顾本组前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介绍毛泽东,引出毛主席与 花山人民群众的平凡小事,感受他凡人的情怀。读题。【设计意图:与本组前三篇课文自然衔接,从不同角度介绍毛泽东,激发学生继续走近伟人,去了解他凡人的情怀。】

二、回顾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将学习方法迁移运用。

1、依据各环节的自学提示,进行自主阅读。

【设计意图: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在合作中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2、初读环节,以正音和解词为主,抓住与课文内容有关的重点词语理解。如:夜以继日、挺在行、特殊等。

【设计意图:对课文内容理解有帮助的词语应作为自学的重点。】

3、细读环节,引导学生交流:具体说说课文所讲的三件事,并概括小标题,抓住课文的主线。

【设计意图:通过此环节读书,了解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条理。】

4、精读环节,抓住课文第一件事、第二件事中的两个重点语段 品读,前两件事详写式教学的重点。

第一件事重点语段:以读代讲,以读悟情。

【设计意图:教学中,以第一件事中一段集中主席动作、神态、语言的细节描写为例,品词品句,指导朗读,体现了以读代讲,以读悟情的教学理念。】

⑴这段话集中了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选择其中的一种细节描写读一读。⑵从“拿起来、又放下”说明什么?该怎么读?读出思索的感觉。

⑶主席的语言描写中有一个反问句,谁来读?“这怎么行?”意味着什么?这句该怎么读?读出坚定的语气。

⑷这样不行的原因谁来读?想到这里主席的神态变得严肃起来。

⑸主席的话语亲切自然,从“不能„„就„„”的句式中,你体会到什么? ⑹让全村人集中到一个碾台上碾米的后果是什么?读出后果的严重。⑺一起再来回味这段话,从字里行间感受主席对人民群众的关心,体会作者怎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品质。

第二件事重点语段:变换句式、填空练习帮助理解。【设计意图:第二件事主席的一段精彩语言描写也是教学的重点,这段话的理解采用了变换句式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和补充句子的 填空练习来化难为易,最后引导学生读出情感,产生共鸣。第三件事略写,学生交流时,教师点到为止。】

5、将课文所讲的三件事串起来,总结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总结:1948年,正值新中国成立前夕,毛主席不仅为全中国的解放事业日夜操劳,还十分注意体察民情。请群众回来碾米,进而派警卫员给碾米群众送茶水,更难能可贵的是主席亲自来到群众中,帮群众推碾子。毛主席对群众的关怀、体贴和爱护,与群众同甘共苦的崇高品质,深深打动了我们,更打动了花山人民。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主学习的时并非按照课文叙述顺序,因此教师需根据学生的学情,在学生讲三件事研读之后要进行整合、提炼、升华,让学生明白三件事层层深入、步步推进。】

6、出示本课的写作背景,拓展主席的相关资料,更全面了解毛 泽东的平易近人。过渡:因为主席当时没有公开身份,整个花山人都不知道他就是毛泽东,老师这里有份资料。出示写作背景。

小结:是啊,仅仅九天他就在华山人民的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仅仅九天,他就留下了一段千古传诵的故事。那么在祖国的其他地方呢?出示拓展资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在祖国的每一寸土地上主席都是那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

三、回放《东方红》,全文总结,升华情感。

1、师总结:再次走进伟人,体会毛泽东思想的灵魂即为人民服务。【设计意图:提炼出毛泽东思想的灵魂——为人民服务,使学生更深刻的感受毛泽东作为伟人却有着凡人的情怀,挖掘了文本主题的深度。】

2、作业设计 :练习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设计意图:通过人物的细节描写来体现人物的精神品质,讲从课文中学会的表达方法迁移运用。】

板书设计:

毛主席在花山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请碾米

关心

劝喝茶

体贴

爱护

群众

帮推碾

深入

作业设计:仿照课文练习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的细节描写,写一个身边熟悉的人。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体现略读课教学特点,引导学生迁移运用精读课文的学习方法。

二、采用长文短教的方法,抓住课文的重点语段品析,体会情感,指导朗读。

三、对课文内容有机整合,提炼主题,升华情感。

四、回放《东方红》,全课的总结,挖掘了文本主题的深度。

当然整节课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生字词的自学交检查中因为面面俱到而耽误教学时间,应仅仅抓住与理解课文内容有关的词语进行交流,抓住重点。其次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还应注意提炼要有深度,对学生答到什么程度收住,没有达到预期程度如何更引导深入文本,应做到胸有成竹,收放自如。《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二零一八年一月

第二篇:毛主席在延安座谈上的演讲读后感

毛主席在《讲话》中说明了召开这次座谈会的目的是“研究无产阶级文艺工作的方向和一般革命工作的关系,更好求得革命文艺的正确发展,更好求得革命文艺对其他革命工作的协助,借以打倒我们民族的敌人,完成民族解放的任务”。

毛主席针对延安文艺界的现状和争论,联系“五四”以来革命文艺运动的实践经验,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高度,明确地解决了文艺工作的方向问题、道路问题。

他说:“我们的问题基本上是一个为群众的问题和一个如何为群众的问题。”具体讲,就是我们的文艺必须是“为人民大众的,首先是为工农兵的”;文艺工作者“必须和新的群众相结合,不能有任何迟疑”。由此出发,规定了一系列完整的革命文艺路线、方针、政策,解决了文艺与政治的关系、文艺的源与流的关系、普及与提高的关系以及文艺批评的标准、文艺界的统一战线等重大问题。

毛主席在《讲话》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大大地发展和丰富了。提出了为什么人的问题,提出了文艺与政治、动机与效果、歌颂与暴露、普及与提高等辩证关系,使文艺工作者对这些问题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这是一次思想大解放,《讲话》将无产阶级现代文学运动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当今,我们的同志在现实工作中应当运用毛主席在《讲话》中确立的立场,观点,方法真正的深入到工农群众中去开展宣传真理,揭露丑恶现实,批判低俗文化的斗争。联系工农发动群众和他们打成一片真心诚意的和他们交朋友真正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并记录下来然后用文学艺术的方式写出来发到网络媒体上或者发到《聚焦工农征文》稿评选活动上。

在这里就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自己的一些浅显的观点,心怀着对洪果兄的小小崇拜,自知无异于班门弄斧,但初涉法律与政治的讨论,这把斧还是必须要硬下头皮,斗胆去弄的。于是循规蹈矩浅谈一番,还望果兄勿为耻笑。

一.对于被阶级立场“桎梏”的文学

毛主席在引言部分中提到了四个问题,文艺工作者的立场问题,态度问题,工作对象问题,工作问题和学习问题。他指出,“我们所写的东西,应该是使他们团结,使他们进步,使他们同心同德,向前奋斗,去掉落后的东西,发扬革命的东西,而决不是相反。”这是搞文艺的必须要坚持的态度。在这里,文学显然披上了阶级的外衣,也就是说,这种思想所能产生的文艺,必然是爱憎分明的文艺,而不能有犹豫彷徨的思想成分产生。

诚然,在那种战争环境下,最大限度的团结群众,无疑是取得革命胜利的重要法宝,用文艺工作者的笔杆去指挥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方向,也无疑是最大限度争取政治优势的手段。在这一点上,一个政党的舆论控制无可厚非。然而我们不难发现,在那种环境下所孕育出的高产作家,失去了作为真正文艺宣传者的本性,他们笔尖流淌的是被桎梏的墨水,他们的文字从一开始的言不由衷,到最后的全盘“阶级化”,直至教育和引导下一批文艺工作者,无疑给

以后的文艺发展烫下了难以消除的烙印。

二.董存瑞的争议与思考

在真实中,董存瑞死后并没有立即被评为烈士,仅仅是通知家人他牺牲了。更重要的,谁也没有亲眼看见他托起炸药包的情景,这完全是事后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当时董存瑞没有带架子,桥肚上也不能放炸药。战斗结束后,从地下挖出了董存瑞媳妇为他做的袜底来,于是军事专家就认为董存瑞极有可能是举着炸药包炸桥的。经年的战争岁月,为国捐躯的壮烈事迹何止千万!董存瑞无疑只是其中伟大却又平凡的一例。

看完电影后,有观众千方百计地询问,董存瑞最后喊的那句“为了新中国,前进”是怎么回事?他现实中究竟喊了没有?其实这是郭维故意编排的。他觉得,如果董存瑞就那么干举着炸药包,高潮显然就上不去。写分镜头剧本的时候,应该怎么写呢?如果是抗日战争,那就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到了解放战争,顺理成章的就是“为了新中国”了。

――大众电影文章《《董存瑞》:“真实”创造的经典》

在这篇文章发表之后,全国引起了轩然大波,展开了对红色经典文艺的新一轮讨论。这引起了董存瑞的一些老战友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站出来,为曾经的英雄呼号伸张。战争时代的文艺受到了如此强烈的挑战,我们不难听到那些渲染红色经典,甚至有些地方夸大经典的质疑声。董存瑞的事迹有很多人可以证明,但英雄的形象在这种争议声中变得模糊,这种事实是无法避免的。

与前文类似,我仍要说,文艺不应成为刻意表达的工具,董存瑞的形象高大与否,可以有更多的艺术展现,那些在特定时代要求里刻意夸张的表达,合理性值得深思。文艺要经过改良,成为更有易于广大群众接受的新文艺,而董存瑞的经典形象并不非得用最后的呼号才能证明着伟大。因此我不赞赏那些刻意去渲染而违背了历史真实的夸大文艺,那些在当时起到暴风骤雨般作用的夸张瞬间,那些空造出来的呼喊和正义,经不住历史的考验。

三.百花齐放的难度

我要给这篇文章结尾时,想起了文艺的最至美境界,叫做百花齐放。那是无数文人墨客向往的世界。现在我正在揣摩这种境界的难度了,我并不想去分析言论自由的权限问题,单就文艺的时代性,我们会看到,那些在特定历史环境熏陶下的文艺,正在我们回头审视的目光中渐渐模糊。然而那样的角色文艺是否在我们的当今生活中存在,又值得我们反省。是不是一定要为主流思想振臂高呼才能在当今的文坛占领时代的高地,是不是抹杀的“九十九朵花”就一定要在历史的长风中销声匿迹。李敖先生说:有些言论开放了以后,是火山一样的喷火口,让它喷出去,让他讲了,让他骂了,让他说了,没什么了不起。想象李敖先生站在那样的高度,或许可以讲这种话,然而我则有些紧张,这些紧张,也许就是百花难以齐放在每个人心中的根源罢。

第三篇:毛主席在花山[推荐]

28《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

二、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人物动作、语言、神态)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

通过了解毛泽东在花山的三件事,体会毛泽东关心、热爱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激发学生对毛泽东的敬仰之情。

四、教学准备:

搜集毛主席在花山的背景资料;根据自己的情况收集关于毛主席的故事,或歌颂毛主席的歌,或有条件的搜集一段影像资料等。

课时安排: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出示自学重点

二、出示自学要求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3、课文主要记叙了毛主席在花山的哪几件事?根据自己不同的感受,进行填空练习,抒发情感。您真是一位----的主席,我们----您!

4、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毛主席的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读一读,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在旁边简略地做上批注。

三、学生自学(15),小组讨论(8)。

四、全班交流(10)

1、认读词语。

2、小组汇报理解词语情况。

3、交流问题3.相机板书:

让碾米--体察民情 敬爱请喝茶—不高特殊化 崇敬帮推碾—融入群众 敬仰

4、交流问题4.(引导学生从毛主席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方面的描写谈感受。)

五、质疑

六、课外延伸

有一首歌叫《东方红》,唱的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他是人民大救星。”这首歌没有专业的词曲作家,是陕北的一位老农发自内心唱出来,唱出了陕北,唱遍了全中国。毛主席的丰功伟绩,说也说不完。

课后阅读有关毛主席的故事,互相讲讲,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感受。

七、机动巩固

第四篇:感恩在延安

感恩在延安

翻开日历,一页页崭新的生活会因为我们的感恩而变得更加的璀璨。党的精神在延翻开历史画卷,我们看到那一个个闪光的名字。焦裕禄、孔繁森、任长霞„„他们是我们共产党人的骄傲也是我们每一位干警学习楷模。“巾帼英雄”任长霞同志,从警21年,不怕困难,不畏恐吓,经历了一次次善与恶、正与邪、情与法、生与死的严峻考验。任长霞同志短暂而光辉的一生,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一生;是克已奉公、清正廉洁的一生,她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当代共产党人的崇高品质,体现了人民警察为人民的总要求,诠释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深刻内涵,承应了时代的要求,人民呼唤。牢记党的宗旨,把创建“平安红都”作为我们的奋斗目标,争做“五心”交警:即工作有责任心、处理问题有公心、为民服务有真心、金钱面前不动心、百姓安全记在心,做一名人民满意的公仆!那时,我们可以自豪的说大家都跟任长霞一样,在追求着同一个追求,那就是一个“利”字,但这绝非一己之利,而是百姓的利字,这是大义之利、大德之利,更是事关强国富民安天下的大器之利。李高成、任长霞,等等等等 他们之所以能挺拔地站立,是因为他们在自豪的书写自己的追求。他们追求的不是散发铜臭的楼,更不是虚无飘渺的海市蜃楼,他们在追求着一壮丽人生—— 为国民的利益而忘我奋斗。象熊熊燃烧着的青春火焰,追求者活着总能迎领风流,追求者逝去也将千古不朽。新世纪的曙光已照亮了我们前进的征途,我们是时代的幸运儿 历史的接力棒已交到了我们的手中,让我们像夸夫逐日,一步三秋,让我们挑起历史的重担,共奏新世纪的凯歌!在这里,我向为人民辛勤工作的公安交警,致以崇高的敬意,你们辛苦了!中国共产党,正是中国共产党这个由优秀个体所构成的集体,才能发挥个体组合所没有的作用,正是中国共产党所形成的巨大张力和凝聚力,才能铸就永远推动我们前进的力量。

是因为有党,才他们有了伟大的灵魂,伟大的志向。他们也弘扬了延安精神,才有了现在的生活。感谢党,因为有你,才有今天的来之不易。

二十世纪上半叶,延安在中华民族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民族英雄刘志丹、谢子长创立的陕北革命根据地,成为中央红军长途征战的落脚点。从1935年到1948年,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总后方,十三年间,这里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整风运动、大生产运动、中共七大等一系列影响和改变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特别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亲手培育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延安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的珍贵财富,已经成为全国人民团结一致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精神支柱。

因为延安因为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这是一句耳熟能详的歌词。但那时我年纪还小,还不能体会当中的含义,党似乎离我很远。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开始明白了其中的内涵,我知道了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丰功伟绩;我知道了邓小平爷爷为我们指明了富国强国之路;我更知道在新世纪的今天,以江主席、胡锦涛为核心的党中央,继往开来,带领我们走向民族兴旺的未来。这铁的事实告诉我,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走进新世纪,面对多极化的世界格局,我们党在瞬息万变中追求着不变,同时也在不变中追求着千变万化。又是一个七月,一个声音向全世界郑重宣告: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这项民心工程,更让党的先进性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得到充分体现。实践证明,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中国共产党人都将无所畏惧,勇往直前,永远是时代的中流砥柱。

感恩党要从实际做起,要学习延安精神。要弘扬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 延安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延安精神都不能丢。全党同志,一定要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使延安精神成为我们党在新世纪团结和带领人民不断开创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使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在延安时期,毛主席的饭菜很简单:两菜一饭。毛主席总会把饭菜吃光,偶尔剩下时,他总会说:“给我留着,下顿热热再吃。”特别在1945年陕北遭了大旱。毛主席和周总理、朱徳总司令等几位中央领导开完会,吃中午饭时,毛主席对警卫员说:“从明天起,我们几个人取消个人灶,听见摇铃就去食堂吃饭。”这就从中央领导开始实施节约粮食。毛主席等老一辈革命家培育了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延安精神,这可是我们炎黄子孙的宝贵精神财富。毛泽东、周恩来、朱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自己住的是部队配发的木椅、木床,这时多么简朴啊!正是这种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精神,才为我们最后迎来新中国的诞生奠定下了坚实的基础。

然而,现在我们生活有所改进,旧社会的不良风气“烟消云散”了,而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渐渐“隐退”了。许多同学认为现在的生活这么好,还需要勤俭节约吗?更谈不上什么艰苦朴素了!文具盒用旧了就换;衣服什么时髦穿什么,喜新厌旧;掉在地上的一角钱硬币或纸币根本就没人理会,有人拾起来时,还会受到别人的嘲讽,认为他太小气——只是小气吗?不!不是!这只是一种勤俭节约的良好作风!现在,老一辈的精神都去哪了!

从小,妈妈就教导我要勤俭节约,当时我很不理解。例如:别人的作业本都是很漂亮的新本子,而我的呢?又旧而且一点也不好看,都是妈妈用废旧打印纸的背面给我装订的,在同学面前觉得很没面子。为此,我偷偷地去买漂亮的作业本用,妈妈知道后语重心长的对我说:“不是为了省那一块两块钱,而是希望你能懂得什么是废物利用,从小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从那件事情中去也渐渐懂得了勤俭节约,不能铺张浪费。

延安精神是什么?延安精神并不是只有一种,但是勤俭节约、艰苦朴素是最基本的,我们要从最基本的做起,更好的弘扬延安精神!以最优秀的品德继承党。以实际行动感恩党

党的精神在延安,感恩延安、感恩党!

刘晓钰

二O一一年六月十二日星期日

第五篇:《毛主席在花山》读后感

《毛主席在花山》读后感

之前,我们学习了《毛主席在花山》这篇。

他主要叙述的是1948年春夏之交,毛主席在河北省阜平县花山村时的几事。重点突出表现了毛主席热爱人民大众关心人民大众平等对待人民大众的高尚思想感情和高尚品质。另外,毛主席和乡亲们亲切的交谈,表现了他幽默风趣,与人民群众亲密的像一家人一样的深深情谊。

当我读到第三自然段时,让我感受到了毛主席的高尚品质。这段描述的是毛主席在散步时看到村子里只有两盘石碾,可以从中看出毛主席十分注意体察民情。他热爱人民群众,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同时也表明了毛主席的心中,群众地位是至高无上的。群众冷暖。在毛泽东主席的心中始终是第一位!

毛泽东他老人家刚把碾米的事情安排妥当。又吩咐警卫员给群众送茶水,这又说明毛泽东主席工作作风严谨,安排周密细致。只有心系群众的领导者才会有这样的举动。

毛主席认为进行革命战争必须依靠群众的支持。人民群众对于革命战争胜利的重要性不可估量!当老乡们询问警卫员茶水有什么作用时,警卫员回答了他们,可这样说乡亲们,完全听不懂!毛主席以通熟易懂的简短语句解释了警卫员的意思。由此可见,毛主席的回答也略带风趣,他与群众亲如一家的深情,可以用几个四字成语来说,深入群众,平易近人,平等待人。

作为领袖毛主席不仅为解放全中国的事业操劳着,而且还时刻惦记着人民群众的生活琐事。他帮助老乡推碾子碾米和群众打成一片,这不正是毛主席时刻与人民同甘共苦,不搞特殊化的真实写照吗?

一个这样的主席,怎能不让全中国人赞叹?怎能不让全中国人欢呼?如果是你,你也会这样。“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积满了皑皑大雪的高山,都让毛主席带领着三军凭着顽强的意志战胜了跨越了!还有什么事能难倒中国人!

我们中国人就是这样!是这样的主席,带领着我们建立世界的地位,创建新中国!我们怎能不为有这样伟大的主席而高兴,而自豪呢?

下载毛主席在延安word格式文档
下载毛主席在延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毛主席在花山读后感(精选合集)

    毛主席在花山读后感6篇读完某一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么你真的会写读后感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毛主席在花山读后感,......

    《毛主席在花山》教案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凉”。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

    毛主席在花山教案

    《毛主席在花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领悟作者通过具体事例,抓住细节描写人物方法。 教学重点: 领悟作者通过具体......

    毛主席在花山教案

    《毛主席在花山》教案 教材分析:《毛主席在花山》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走近毛泽东”为主题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通过写毛主席在花山的三件事情,表现出了毛主席关心、......

    28课毛主席在花山

    《毛主席在花山》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 2、朗读课文,感受毛泽东普通群众的情怀 3、以课文为例,教学生学会人物描写的方法并加以运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

    毛主席在花山 课堂练习

    28.*毛主席在花山 一、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打“√”。 1. 毛主席从临时借用的农家房舍(shěshè)里拿出一筒一直没舍(shěshè)得喝的茶叶交给警卫.. 员,让他沏(chèqī)茶给乡......

    《毛主席在花山》有感

    《毛主席在花山》有感 在大家心目中,毛泽东是一个英勇善战、聪明伟大的人,他的伟大让人感觉遥不可及。但是,读了《毛泽东在花山》这篇文章,我却认为,他的伟大正是因为他平凡。他......

    《毛主席在花山》读后感

    《毛主席在花山》读后感 毛主席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他的丰功伟绩令人们传颂至今,毛主席不但是卓越的领导人、政治家,还是优秀的诗人和军事家。毛主席到底是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