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泰兴市东街小学
吴亚明
教学内容:苏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课本第71页例
2、练一练、练习十一第5—7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使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和交流等活动,逐步形成运算技能;
3.让学生在经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观察、比较、概括、分析与综合等能力,养成认真、细致的运算习惯,并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掌握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大家还记得这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吗?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请看练习: 课件出示基本练习题:分别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1)72÷8×2(2)(38+12)×50(3)15–6+9(4)60÷(5×4)(5)6×3-18÷3(6)300-120+25×4
师:这些题分别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请跟同桌互相说一说吧。
反馈练习:
课件出示:(1)72÷8×2(2)(38+12)×50(3)15 – 6 + 9(4)60÷(5×4)(5)6×3-18÷3(6)300-120+25×4
师:大家都知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如果算式中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你们看,算式中的划线部分就是要先算的。
二、教学新课 1.教学例题2 课件将基本练习最后一题改为:300-(120+25×4)师:现在,老师把刚才的最后一道算式稍稍改变一下,同学们看,这道算式加了小括号之后,运算顺序还跟原来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课件出示课题)。
这道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想一想,自己试着在书上算一算,然后再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全班学生交流算法。
课件出示计算过程和结果: 300-(120+25×4)= 300-(120+100)= 300 – 220 = 80 师:大家看,这是一道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第一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25乘4得100,第二步,算小括号里的120加100得220,最后再算括号外面的,用300减220得80。同学们是这样算的吗? 同桌互相说一说它的运算顺序。2.小结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一定都明白了吧,像这样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揭示结语1:先算括号里面的,后算括号外面的;)
三、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1.课本第71页“练一练”
课件出示“练一练”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37 + 29 × 3)÷ 4 58 ×(20–78 ÷ 13)师:这两道算式也是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同学们会计算吗?请同桌2人各选择其中一道在本子上试一试,完成后互相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全班学生交流。
课件学生作业:
(37 + 29 × 3)÷ 4 58 ×(20–78 ÷ 13)=(37 + 87)÷ 4 =58 ×(20–6)= 124 ÷ 4 =58 × 14 = 31 =812 师:我们来看计算结果,第一题,先算括号里面的,29乘3,得87,再算括号里的37加87得124,最后算括号外面的,结果是31;第二题,同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78除以13得6,20减6得14,最后算58乘14得812。注意: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在计算括号里面的时候,也应该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揭示结语: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2.练习十一 第5题(课件出示)
600 ÷10+ 120 ÷ 6 26 + 14× 70– 30 600 ÷(10 + 120 ÷ 6)26 + 14 ×(70 – 30)(600 ÷10 + 120)÷ 6(26 + 14)×(70 – 30)师:再来看这两组算式,请同桌2人分别选择其中一组在本子上做一做,然后仔细观察,比一比,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组织学生反馈比较。
课件展示学生作业: 600 ÷10+ 120 ÷ 6 26 + 14× 70– 30 =60+ 20 = 26 +980– 30 =80 = 1006– 30 =976 600÷(10 + 120÷6)26+14×(70–30)=600 ÷(10 + 20)= 26 + 14 × 40
=600 ÷ 30 = 26 + 560 =20 = 586(600÷10+ 120)÷6(26+14)×(70–30)=(60 + 120)÷ 6 = 40 × 40
= 180 ÷ 6 = 1600 = 30 师:我们来看计算结果,第一组„„第二组,同学们都做对了吗?通过观察、比较,可以发现,这两组算式都是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但因为小括号的位置不一样,所以运算顺序也就不一样,结果也不相同。你们发现了吗? 3.练习十一第7题(课件出示)
师:接下来看这一题,请同学们自己读题,试着列综合算式解答。
全班交流,课件展示学生作业。140 +(140 × 2 + 50)=140 +(280 + 50)=140 + 330 =470(千克)答:这一天共运进菠萝470千克。
师:我们来看计算过程,要求这一天共运进菠萝多少千克,就需要将上午运进的140千克和下午运进的相加,下午运进的比上午的2倍还多50千克,用140乘2再加50,也就是括号里面的,计算结果是470千克。同学们是这样想的吗?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同学们都清楚了吗?计算这样的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在进行括号内或括号外的计算时,还要注意些什么呢?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吧。
课件出示: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在进行括号内或括号外的计算时,都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五、布置课堂作业
练习十一 第6题
第二篇: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江都区丁伙中心小学 高雅
教学目标:
1.根据实际情境,让学生体会括号能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2.在探索与交流中体会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3.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体会括号能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理解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口算,说说运算的顺序。
(1)出示:25-5+8= 3×12÷6= 说说这两题是什么样的题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这两题是同一级的运算,从左往右计算)(2)出示:10+4×5 30-21÷3 说说这两题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含有两级的混合运算,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2.小明是个粗心的孩子,他在计算15-6×2时,得到的结果是18,你知道他在计算时犯了什么错误? 让学生讨论,指名回答:小明的运算顺序是错的,他先算减法,再算乘法。
追问:对于15-6×2,如果要先算减法,有办法?(添上小括号)3.揭题: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二、创设情境 1.教学例3。
出示教材第38页例3情境图及问题。
提问:要求这个问题,应该先求什么?(买1个书包后还剩多少元)
引导:怎样列式? 50-20=30(元)
追问:每本笔记本是5元,30元可以买几本? 30÷5=6(本)
提问:刚才我们列的是分步算式,怎样列综合算式? 让学生讨论后,指名回答,教师板书相应算式。学生可能回答:50-20÷5。
三、互动新授
1、引导:“50-20÷5”根据我们上节课所学应该是先算除法,再算减法,和我们分步列式中的先算减法再算除法的计算顺序不同,如何才能使这道算式先算减法再算除法?
2、学生讨论并回答。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进行引导:小括号的作用可大了,算式里添上小括号,不管小括号里是加、减法还是乘、除法,都要先算小括号里的算式。
3、教师板书添上小括号:
提问:现在这道题,变成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计算,并指明学生板演。
师生总结:先算“50-20”,在“50-20”的下面画出横线,再进行计算。
(50-20)÷5
= 30÷5
= 6(本)
4、试一试。
出示:(42-18)×30 95-(24+50)
让学生尝试解答,教师巡视,参与学生的自主学习并寻找错例。学生完成后集体交流,交流时让学生说说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
四、归纳小结计算方法。
我们在计算混合运算时,一定要先分析,确定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像这样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里,不管括号里是加、减法还是乘、除法,都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五、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38、39页“想想做做”第1、2题。
让学生先用线画出每题应先算什么,再进行计算,最后集体交流订正。2.完成教材第39页“想想做做”第3题。(1)让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计算。
(2)提问:变式和原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3.完成教材第39页“想想做做”第4题。(1)让学生先读题,在列综合算式。
(2)学生交流汇报自主学习成果,交流内容包括:问题是怎么解决的,每一步列式的含义、列综合算式时应注意什么。(3)教师适时评析错例(如综合算式时忘了加括号)。
六、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还有哪些疑问? 教学反思:
教学“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时,教学的重点在于学生能体会到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通过对情境图的分析,先分步列式,然后用综合算式表示,当出现“50-20÷5”和“(50-20)÷5”这样两个算式时,让学生展开讨论:解决例题中问题应该先算什么?让学生充分地感受要先算减法,可是运算的顺序又不允许怎么办?只有在算式中添上小括号,改变原有的运算顺序,这样就可以使列出的算式符合解决问题的要求。通过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而且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最后通过对比练习,进一步认识小括号的作用和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本节课主要教学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重点让学生理解括号在混合运算中有改变原来运算顺序的作用。例题通过实际问题引出要用小括号的情景。从课堂上学生的表现感到,学生对于“运算中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理解的较好,基本都能理解。相对于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学生做有小括号的正确率还高一点。但发现一个问题,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时,列综合算式时还不能灵活运用小括号。有些学生不需要用小括号的也去用,我想可能学生对于小括号的作用还没真正理解。
第三篇:“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方案_1
“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教学方
案
简要提示:
本课是国家课程标准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混合运算”第37页的教学内容。它是在学生学习了两步计算的混合运算及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已明确小括号的作用以及含有小括号算式的运算顺序。通过本节课教学,让学生掌握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计算;使学生通过计算、比较和交流等活动,逐步形成运算技能;同时让学生在经历解决有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提高观察、比较、概括、分析与综合等能力,养成认真、细致的运算习惯,并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流程:
流程1:基本练习
流程2:反馈基本练习
第一段:基本练习
流程3:例题教学
流程4:交流算法
第二段:新课教学
流程5:小结计算方法
流程6:想想做做1
流程7:交流想想做做1
流程8:想想做做2
第三段: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流程9:反馈比较
流程10:想想做做4
流程11:交流想想做做4
流程12:全课小结
流程13:课堂作业
第四段:小结、作业
第一段:基本练习
流程1:基本练习
师:同学们,昨天我们学习了不含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大家还记得这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码?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请看练习:
出示基本练习题:分别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72÷8×2
60÷
×50
6×3-18÷3
15–6+9
300-120+25×4
师:这些题分别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请跟同桌互相说一说吧。
流程2:反馈基本练习
出示:72÷8×2
60÷
×50
6×3-18÷3
15–6+9
300-120+25×4
师:大家都知道,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如果算式中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你们看,算式中的划线部分就是要先算的。
第二段:新课教学
流程3:例题教学
将基本练习最后一题改为:300-
师:现在,老师把刚才的最后一道算式稍稍改变一下,同学们看,这道算式加了小括号之后,运算顺序还跟原来的一样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
这道算式应该怎样计算呢?请同学们先想一想,自己试着在书上算一算,然后再在小组里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流程4:交流算法
出示计算过程和结果:300-
=300-
=300–220
=80
师:大家看,这是一道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第一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25乘4得100,第二步,算小括号里的120加100得220,最后再算括号外面的,用300减220得80。同学们是这样算的吗?同桌互相说一说它的运算顺序吧。
流程5:小结计算方法
师:同学们一定都明白了吧,像这样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
第三段:巩固练习,实践应用
流程6:想想做做1
出示想想做做1:÷4
58×
师:这两道算式也是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式题。同学们会计算吗?请同桌2人各选择其中一道在本子上试一试,完成后互相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流程7:交流想想做做1
出示想想做做1答案:÷4
58×
=÷4
=58×
=124÷4
=58×14
=31
=812
师:我们来看计算结果,第一题,先算括号里面的,29乘3,得87,再算括号里的37加87得124,最后算括号外面的,结果是31;第二题,同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78除以13得6,20减6得14,最后算58乘14得812。注意,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在计算括号里面的时候,也应该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流程8:想想做做2
出示想想做做2:600÷
×70
600÷
26+14×
÷60
×
师:再来看这两组算式,请同桌2人分别选择其中一组在本子上做一做,然后仔细观察,比一比,同桌互相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流程9:反馈比较
出示想想做做2答案:600÷
×70
=600÷2
=40×70
=300
=2800
600÷
26+14×
=600÷
=26+14×40
=600÷12
=26+560
=50
=586
÷60
×
=÷60
=40×40
=180÷60
=1600
=3
师:我们来看计算结果,第一组……第二组,同学们都做对了吗?通过观察、比较,可以发现,这两组算式都是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但因为有的是两步运算,有的是三步运算,小括号的位置也不一样,所以运算顺序也就不一样,结果也不相同。你们发现了吗?
流程10:想想做做4
出示想想做做4:
师:接下来看这一题,请同学们自己读题,列综合算式解答,试试吧。
流程11:交流想想做做4
出示想想做做4答案:140+
=140+
=140+330
=470
答:这一天共运进苹果470千克。
师:我们来看计算过程,要求这一天共运进苹果多少千克,就需要将上午运进的140千克和下午运进的相加,下午运进的比上午的2倍还多50千克,用140乘2再加50,也就是括号里面的,计算结果是470千克。同学们是这样想的吗?
第四段:小结、作业
流程12: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它们的运算顺序同学们都清楚了吗?计算这样的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要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呢?在进行括号内或括号外的计算时,还要注意些什么呢?同桌之间互相说说吧。
出示:含有小括号的三步混合运算,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再算括号外面的;在进行括号内或括号外的计算时,都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流程13:课堂作业
出示想想做做第3、5两题。
师:请同学们在作业本上独立完成以上两题。
第四篇:《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页例4,第5页做一做,练习二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通过实际问题,总结含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积累,掌握知道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积累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及突破:
掌握有括号的区别
教学准备:
教学例题
教学设计:
一、复习
说明运算顺序并脱式计算(题目自拟)
二、新课
1、教学例4
出示例4,学生读题
问:60位有人要派几位保洁员?90人呢?
有多少有人要派5位保洁员?
你是怎么想的?根据什么?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并用综合算式解答
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交流思路时启发学生用第二种方法解答,并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先算括号例的,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强调:加减法和乘除法在一起,要想先算加减法,必须打括号
学生上台板演。
总结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完成做一做
本题贴近生活,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解决,订正时学生说思路和方法,为什么要使用小括号。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1题:先口算,再竖着对比上下三题的异同点,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2、练习二第2题:同桌相互说运算顺序后独立练习,教师指出算式中有两个小括号的可以同时脱式。
3、练习二第3题:要求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说出小括号里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第五篇: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教学设计
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28—30页 信息窗5第10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生观察收集信息,分析数量间的关系,从而创设问题。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探索与交流,体验运算顺序先与后的道理,发现改变运算顺序的符号,感知小括号产生的必要性。
3.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体会括号在混合运算中的作用,从而真正理解并会正确使用小括号。
4.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自学解决问题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使用小括号。教学难点:
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正确、熟练地使用小括号。教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展示情境,创设问题。
这些天我们一直跟随着小红的青岛之旅学习了一些数学知识,今天她要带我们到一家纪念品DIY手工坊参观体验一下,在那里游客可以亲自动手加工纪念品,小红兴奋极了,她要亲自给每个好朋友做一条手链。(课件出示:一条项链要用48颗珠子,做一条手链比项链少23颗珠子。以及下面图片)
师问:看到这儿,你收集了哪些信息?有想解决的问题吗?(学生进行提问,老师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板书:做4条手链一共要用多少颗珠子?)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独立列式,计算。
学生独立收集信息,思考,列式计算。
2、组内交流。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组内交流、讨论,体会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3、.小组代表汇报
4、.回答预设 方法一:
(1).一条手链用多少颗珠子? 48-23=25(颗)(2).4条手链一共要用多少颗珠子? 25×4=100(颗)方法二:
(48-23)×4 =25×4 =100(颗)
方法三:
(1).四条项链一共用多少颗珠子? 48×4=192(颗)(2).四条手链一共少用多少颗珠子?
23×4=92(颗)
(3).4条手链一共要用多少颗珠子? 192-92=100(颗)综合算式: 48×4-23×4 =192-92 =100(颗)(学生汇报时,教师重点引导学生说说解题思路,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教师板书各种计算方法。)
5、.小组讨论,探究小括号的作用
学生结合板书,观察、比较不同算式,小组内说一说算理及运算顺序,总结小括号在算式中起到什么作用?在算式中有减法,有乘法,要想先算减法,我们要用什么运算符号?
(小组交流、讨论。)三.汇报交流,总结提升。
学生汇报交流小结:小括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算式中有减法和乘法,要想先算减法,我们要用一个小括号把减法括起来,有小括号的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四.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先说说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56-8×5 16×7×9
(24+56﹚×7 568+56×9
﹙36-12﹚×9 28×﹙46-37﹚
(指名说说每题的运算顺序,独立计算,同桌订正。)
2.课本第30页2题。(学生独立完成,展示汇报时,对本题第2问着重说说为什么加上小括号?)
3.新课堂第24页3题。(两名学生分别板演(1)、(2)问,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订正时,着重说说算理及运算顺序。)
4.新课堂第25页4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同桌互相说说算理和运算顺序。)五.课堂总结,揭示课题。
师:通过本课的学习,你都掌握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含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
方法一: 方法三:
(1).一条手链用多少颗珠子?(1).四条项链一共用多少颗珠子?
48-23=25(颗)48×4=192(颗)
(2).4条手链一共要用多少颗珠子?(2).四条手链一共少用多少颗珠子?
25×4=100(颗)23×4=92(颗)
(3).4条手链一共要用多少颗珠子?
方法二:
(48-23)×4 48×4-23×4 =25×4 =192-92 =100(颗)=100(颗)使用说明: 1.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教学设计,我在三年级两个教学班进行了运用,回顾课堂情景,体会深刻、感触颇深的有以下几点:
(1).情境创设切合生活实际,富有连贯性。
从第二单元教学伊始,我就创设了小红到青岛旅游的情境,这一情境符合现代人的生活实际,学生对到海边城市旅游充满了渴望,对旅途中发生的每件事都极其向往,这节课我延续使用这一情境,小红带着同学们到了一家手工坊,发现可以自己为好朋友做手链,从而引发问题的产生,同时学生们也感受到生活中的情趣。
(2).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掌握了没有小括号的乘加、乘减的运算顺序;有小括号的算式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小括号外面的;小括号有改变运算顺序的作用。在此基础进行学习的因此,这节课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接着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学生经历独立思考,解决问题,交流,讨论,展示解决问题的多样性。
(3).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感,并体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我首先为学生出示了“说
192-92=100(颗)说运算顺序,再计算”的题目,以巩固基础知识。接着出示了两道与生活联系紧密的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学源于生活,同时更加熟练了小括号的运用。
2、使用建议。本教案注重培养学生对算理的理解,掌握小括号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运用,因学生对小括号已有一定的认识,所以本节课建议教师放手,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3、需破解的问题。在两个班的教学中,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时,有一个班出现了48×4-23×4这样的算法,而另一个班没有出现这种解题思路,我有些困惑,在这个班要不要提到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