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什么是综合实践[推荐]
我对综合实践课的理解 劳店镇中心小学 周洪伟
很多老师对综合实践课程,教师不清楚综合实践活动与课外活动的内容、学科兴趣小组内容、学科课程中实践活动的区别究竟在哪里。原因之一是这些概念是专家学者的研究术语,基层教师很难分清其中差异;加上许多活动课教师兼任学科教学工作,这样的状况可能使两类课程混淆不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规定本身具有很多的模糊性。
教育部的文件虽然规范了综合实践活动必修课的主要内容为:研究性学习、劳动技术教育、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及信息技术教育四大块,但仔细研究这些规定,发现四部分内容的划分有很大的模糊性,使操作者感到困惑。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可存在于任何课程领域中,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将其抽取出来与其它三块内容并列,概念上有叠加重复之嫌,更令许多老师难以理解,在实践中也难以单独操作。因为研究性学习的成功开展常常与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劳技、信息技术教育发生联系,它作为通适的学习方式比单独列为课程内容更利于课程实施。另外,信息技术教育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本质特性有较大不同,而且在实际操作中,部分信息技术教育的任务可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中完成,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多以信息技术为探究手段,或作为获取信息和资料的途径。
再者,劳动技术教育作为单独的课程领域更为合适,因为它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有很大差距。据有关专家解释,综合实践活动四大课程内容之所以使用一些原有的名称,如劳动技术教育,只是怕取消后对课程改革会带来阻力,延用原名是为了便于教师接受新课程。但实际上在新的课程理念的规范下,原有劳技课程与内涵现在已发生了重要的变化,反而带来了对新课程认识把握上的困难。
第二篇: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什么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他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体现对知识综合应用的学习活动。
(一)是一种经验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具有严密的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学科界限,是一门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需要和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以有效地培养和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究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为目的的课程。
(二)是一种实践性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方式,转变学生那种单一的以知识传授为基本方式、以知识结果的获得为直接目的的学习活动,强调多样化的实践性学习,如探究、调查、访问、考察、操作、服务、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因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比其他任何课程都更强调学生对实际的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
学生是通过动手操作实践的方式来获得经历和体验的。动手实践,是综合实践的基本学习方式。
(三)向学生生活领域延伸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超越教材、课堂和学校的局限,在活动时空上向自然环境、学生的生活领域和社会活动领域延伸,密切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
“尽信书,不如无书”——“一个人的知识、能力都是有限的,特别是在这种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社会。查询、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尤为重要。通过查找资料和学生的实践,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并学会如何鉴别信息,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学习书本知识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解决生活,必然要跳出书本狭隘的圈子,从生活、自然以及社会交往中去学习。关于“尽信书”的感悟,便是在拓展了的学习领域和实践中得出来的。
(四)是三级管理的课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集中体现了新的课程管理和发展制度。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由国家统一制定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地方教育管理部门根据地方差异加以指导,学校根据相应的课程资源,进行校本开发和实施。“国家规定——地方指导——校本开发与实施”,这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三级课程管理制度”的特征表现。
具体讲,国家提出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宏观目标和原则要求;地方对落实国家的要求提出具体的指导性意见;学校负责针对学生和学校实际,来开发具体的活动活动内容,针对具体内容来预设具体的活动目标、方式方法的采用、基本活动流程、实施针对性评价等,是校本开发与实施的过程。在校本实施的开发与实施过程中,体现学校特色、满足学生个性差异的发展。
课程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新课程中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是一门引导学生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开展多样化的实践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综合运用的实践性课程。这一课程的总体目标是引导学生在实践学习中获得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形成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体验并初步学会问题解决的科学方法,具有问题意识,发展良好的科学态度、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良好的个性品质。
具体说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等活动,培养学生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获得丰富的参与研究、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体验;进一步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践与服务技能;培养学生分享、尊重与合作的精神;使学生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社会责任心与使命感。其中,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问题意识;初步学习分析与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提高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创新精神;引导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学会交流与合作,发展合作能力,并初步养成科学态度与科学道德。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的目标是:走进社区,理解社会,获得直接经验,形成对社会的正确认识;参与社区活动,践行社会服务,适应社会生活,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社会责任感,形成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国家课程,不是其他学科课程的辅助或附庸,而是高度综合且具有独特的教育功能和教育价值的、独立的课程,它与其他课程具有等价性与互补性。它通过联系社会实际,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综合应用的机会;它让学生通过亲身的体验,探索自然、亲近社会、发展自我,用探究的眼光和方法进行学习,从而改变单纯以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并在这一过程中促进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积累和丰富他们的直接经验;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把学校环境中的学习与社会、家庭环境中的学习结合起来,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促进健康积极个性品质的形成及良好素质的全面发展。所以,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实践性、经验性、综合性课程。
特性
1、实践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以实践学习为主要特征。通过引导学生亲身经历各种实践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实践活动,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和丰富经验,自主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
2、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超越了封闭的学科知识体系和单一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其课程目标和内容具有开放性;综合实践活动强调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丰富多彩的学习体验和个性化的表现,其学习活动方式与活动过程、评价与结果均具有开放性。
3、自主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体,它客观要求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性学习的全过程,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自主学习、自主实践、自主反思。指导教师对学生实践学习的全过程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不包揽学生的活动。
4、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发挥在活动过程中自主建构和动态生成的作用,处理好课程的预设性与生成性之间的关系。一般来说,学生的活动主题、探究的课题或活动项目产生于对生活中现象的观察、问题的分析,随着实践活动的不断展开,学生的认识和体验不断丰富和深化,新的活动目标和活动主题将不断生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形态随之不断完善。
5、综合性。综合性是由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所面对的完整的生活世界所决定的。学生的生活世界是由个人、社会、自然等彼此交织的基本要素所构成。学生认识和处理自己与自然、社会、自我的关系的过程,也就是促进自身发展的活动过程。因而,学生个性发展不是多门学科知识的杂烩,而是通过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而不断探究世界与自我的结果。综合实践活动的综合性,要求课程的设计和实施要尊重学生在生活世界中的各种关系及其处理这些关系的已有经验,运用已有知识,通过实践活动来展开。从内容上来说,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范围包括了学生与自然、与社会生活、与自我关系等基本问题;无论什么主题,其设计和实施都必须体现个人、社会、自然的内在整合。
课程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三部分内容。这三部分有着共同的课程目标和任务,但又各有不同的内容和要求。
1.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研究性学习主要分为课题研究和项目设计两大类。课题研究是以认识和解决某一问题为主要目的,有调查、实验和文献研究等方式;项目设计是以解决一个比较复杂的操作问题为主要目的,包括社会性活动设计、科技项目设计等。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既可以由学生自行确定主题或项目,也可以由教师提供选题或项目建议;要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重视与社会生活实际的联系,引导他们从自然、社会、自我等方面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究。可以把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纳入研究性学习的范围;要注重与现代科学发展的联系,让学生了解一些当代科技发展的最新成就,启迪思维,激发探究热情;要加强与学科课程的联系,再学科知识的拓展和应用中生成研究性学习的内容,英岛学生有效地应用各科知识。
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确定主题、制定方案等过程,学习调查研究、实验研究、观察研究、文献研究等科学方法的基本规范和操作要领,养成探究习惯,形成科学的态度和初步的创新精神。
2.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社区和社会实践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培养社会服务意识、增强公民责任感为主旨的学习领域。
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内容主要包括以社会调查和考察为主的社会体验性活动、以社会参与为主的实践性活动、以社区服务为主的公益性活动等。其中社会实践还包括学校传统活动如军训、社会生产劳动、参观、社会公益活动等内容;社区服务包括拥军优属、敬老服务、帮贫扶困、环境保护、主题宣传、科普活动、定向服务以及维持交通秩序、支援农忙、扫盲辅导等其他志愿活动。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的重点在于通过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体验和实践的机会,促使他们关心和了解社会,培养他们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公民意识、参与意识、服务社会的意识、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培养他们善于沟通、乐于合作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促使他们形成关心他人、诚恳助人、乐于奉献的积极态度和情感,养成综合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使他们深入了解社会生活和社会环境,增长从事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增强适应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
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总的目标是一致的,属于同一个课程领域,但各自的具体目标、内容、实施时间及组织方式等又不尽相同,因此,不能相互替代。学校可根据自身的条件和传统以及当地课程资源情况对三个方面进行整合与规划,还可以有效地整合班团队活动、校传统活动(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科技教育、等内容,构成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活动内容,开发出个性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亮点
综合实践活动是新课程的亮点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我国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提出来的一个全新的课程领域,它是由国家设置、地方指导和学校根据实际开发的课程领域。因此,国家着眼于宏观指导而研制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地方和学校要根据纲要所设定的基本框架规划中小学活动的基本类型、基本内容和具体活动方案。综合实践活动在这次新课程改革中的出现,之所以被称之为一门全新的课程领域,它的“新”主要表现在课程类型上,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活动课程,而“活动课程”这样一个概念对于普通大众来说,大家并不熟悉,甚至从未听说过。什么是活动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具有活动课程性质的课程,我们该如何理解其活动性呢?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在的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题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
综合实践课教师,必须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不断探索和学习新的、适应现代课堂教学要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提高课堂效率,体现教学的应用性原则,经过新课改教学实践,总结了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的方法:
1、培养思维的独创性。综合实践活动要以活动促发展,让学生主动实践,主动探索,主动创造,大胆探索,敢于质疑,善于发表新见解。综合活动内容,放开手脚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社区),走向大自然,自己去调查、考察、访谈,收集整理资料,研究或写研究报告。真正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全面提高人文素养。如教学《告别不良饮食习惯》这一课,我就让学生带着想知道生活中有哪些食品的问题,分组到附近的超市、商店、菜场去采访调查。通过学生亲身经历真实的调查过程,采集到真实的数据、资料。从而使学生有了更多的感性认识,为以后的的身体健康,吃什么食品更好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2、兴趣教学激发创新意识。在综合实践课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心理需求出发,通过多种途径用科学的方法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并逐步使学生原有相对浅显的、短暂的间接兴趣发展为比较稳定的科学志趣。在上《欢乐卡通地带》一课时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让学生模仿自己喜欢的人物,要求是动作、语言都要像,还让学生自己制作头饰,物件等,想模仿得像就要多练习,内容上包含诸多的知识,目的是让学习者在娱乐中汲取知识。当然,教师也要在其中扮演角色,引导学生完成任务。这次的设计十分的漂亮,十分吸引人,班主任老师也对这节课十分感兴趣。生动的情节,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学习效率大大地提高。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尝试设计的各种不同环节,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3、营造氛围赏识学生。学会赏识别人是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那么要做一位成功的教师也必须学会赏识你的学生。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贯彻以赏识为主的原则,因为它是比惩罚更有效的教育教学措施。对性格内向,不爱表现自己的学习要鼓励、称赞。在课堂上要让每位学生都能得到锻炼,及时鼓励,启发学生,发言声音洪亮,大胆,课堂发言时锻炼的好机会,不要怕,大家说的都非常好,让学生在学习上多些自信,教师有了对学生的希望,也就等于给了学生希望,充满希望的师生会因和谐而形成一股强大合力,加强师生合作,激起学习热情,使教学双方在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完成共同的教学任务,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4、提高实践能力让学生经历探究和体验。综合实践活动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其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活动方式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特点。综合实践有很多的实验课,教师不仅要开足用好教材中所规定的实验,还要开动脑筋,因地制宜,通过增加实验次数来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对掌握好综合实践知识能起到明显的作用。综合实践活动以贴近学生现实的生活实践、社会实践、科学实践为主题的课程内容,为学生开辟了一条他与生活中其他事件交互的通道。作为教师要从实践出发,关注学生的实践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水平,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体验、感悟、获得经验,学会生活,学会交往,学会学习,学会做人。课堂是变化多端的,“书是死的,人是活的”,教无定法,决定一节课效率高低的因素还有很多,怎样备好课、怎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发挥创造的潜能、怎样进行有效课堂管理、课后的综合实践活动小组选择那些活动内容辅导会更好等等,只要我们勤思考、多探究、多实践,课堂效率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第四篇:学校是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
汶源学校是如何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每年区教研室都会组织丰富的综合实践课程的培训学习展示,我们学校及老师对综合实践课程的认识有了一定的提高。学校也进行了一定的探索:
一、精心组织安排综合实践活动课。学年初,学校教导处制定学年、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计划》,并根据了解的教师情况,安排多才多艺的教师担任综合实践课。教师根据所任学科和班级实际情况制定学年、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计划》,严格按计划和课程总表开展活动。
二、加强教师培训,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综合实践活动课具有自身的理念、目标和价值,它与学科课程不同,也和以往的活动课程不同,而且包括的内容也比较多,比较杂。对教师的要求也与以往的学科课程不同。因此学校加大教师的培训,一是尽量创造条件让教师到外单位学习,归来讲汇报课,二是进行专题研讨、召开经验交流会等,使教师了解、掌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目的、意义以及目标和要求等。只有了解、掌握了这些,教师才能认识到该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本门课程的特点和要求,在实践中才能根据学校的实际、学生的特点和需要以及社区的资源开展活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三、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督促检查。从开学初计划的制定到活动的开展,学校严格把关。每月学校组织检查教师资料。每学期结合学校听评课活动,每位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至少讲一节研讨课,并当天进行评议,参与听课的老师畅所欲言,提出自己的建议。
四、教师结合学科特点、学校实际和儿童的生活经验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探究,自主活动。因此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的经验。无论是研究性学习主题的选择,还是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技术教育等,都能选择哪些与当地的题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结合的题材来进行。无那些大而空的题目或活动。
五、实践与理论紧密结合,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创新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的精髓在于“实践”二字。教学中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随着综合实践活动广泛的开展,拓宽了学生动手的空间,为学生自主动手、独立制作、体现个性化特征的设计提供了时间的保障。
六、建立家校互通,确保课程实施。
在综合实践课程的建设过程中,取得校外人才的共同协作,形成整体共同指导的局面,是十分重要的。家庭是孩子的一个活动生活场所,我们应该重视它,并积极利用它。在学生家长中,很大一部分人都有一技之长,我们充分利用这种家庭潜在的教育资源,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使某些隐性的教育力量充分发挥功用。所以,我校建立建全了家长委员会参与学校课程管理的制度,以获得更加丰富的课程资源,从而形成有自己特色的开放式综合实践管理模式。
总之,在教学中,我们努力使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上做到锻炼综合能力,实践能力,动手能力。但也还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如在调查中有不支持,不理解的,也有教师引导不得力的等因素。我们也会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探索。
第五篇:综合实践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我们的家乡美丽富饶,物产丰富,我们家乡的建设和发展都在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你们知道在家乡的建设、发展中涌现出的优秀人物吗:这些优秀人物为什么值得我们骄傲呢?课前我们都进行了调查、了解,让我们交流一下吧!
二、讨论交流,体验感悟 1.展示、交流。
(1)小组交流。在小组内展示课前完成任务的调查报告,介绍家乡的优秀人物以及他们的先进事迹。
(2)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班内交流。(3)出示故事《培育良种 造福家乡》。(4)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感想。
(5)教师小结:家乡的优秀人物,用自己的的智慧和汗水为家乡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是家乡的骄傲,是我们学习的榜样。2.讨论交流:怎样学习家乡的优秀人物?
(1)分组讨论,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2)在讨论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
(3)教师小结:你们的打算、见解都有独到之处,老师真高兴!你们都是爱思考、有主见的孩子。
(4)做一做:填写《家乡名人风采录》
三、课堂总结,深化认识 1.学生谈学习的收获、体会。
2.教师小结:这节课你们表现得都很好!不仅了解了家乡优秀人物的事迹,还懂了应该怎样向他们学习,把家乡建设得更美好。相信你们一定会以优秀人物为榜样,将来会成为建设家乡、发展家乡的优秀人物。
四、活动延伸,巩固效果
搜集有关歌颂家乡优秀人物的歌曲、故事等。
教学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观察等形式收集资料,认识家乡的今昔变化;
2、在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查找资料、访谈、资料研究、合作交往的能力。
3、进一步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从小关心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发展献计出力。
教学重点:
通过调查、访问和参观,汇报家乡的变化和发展,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
教学方法;
1、收集有关家庭变化的图片。
2、利用这些知识做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准备:
1、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2、收集有关家庭变化的图片等资料。
3、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感受家乡的变化。
1、歌曲导入。
今天,老师能和你们这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一起学习,心情像阳光一样灿烂,我还为你们带来了一首优美动听的歌曲,我们一起听一听。课件出示歌曲《谁不说俺家乡好》。
2、说一说自己听到了什么?(指名几名学生说)
3、歌声唱出家乡的美丽。你们想知道老师是从哪里来的吗?
老师的家乡是过风楼镇的一个小村子,那里以前泥路崎岖,交通十分不便,特别是雨天,老师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的泥路才到学校。令人惊喜的是,如今那崎岖的泥路已经变成了平坦的水泥路,这就是老师家乡最大的变化。不过比起城市来,老师的家乡还是十分落后,但老师仍然十分热爱自己的家乡,那你们热爱自己的家乡吗?能不能把你们家乡变化的情况说一说,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分享?板书课题:家乡的发展变化
活动二:家庭生活的变化
学生阅读p54——p59 的内容,观察图片,小组交流完成的统计表。有小组长汇报交流结果。
1、衣、食、住、行、用的变化。重点说住、行的变化
住的变化:
(1)同学们,想知道老师家住的房是什么样吗?(多媒体出示自家现在住房的图片)老师家原来的住房可不是这样的(出示自家老房子照片),将两张照片放在一起对比。你发现了什么?
(2)你们家的住房有变化吗?是怎样变的?
(3)是啊,许多同学家的住房都变得高大、宽敞、美观了。我们的家乡不仅是住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其他地方也在变化呢!你发现没有?
行的变化
(1)交通工具的变化
①老师小时候上学,大多数时间是步行,家离学校又远,每次步行到校都要1小时左右,所以为了不迟到,我每天得5点就早早地起床。偶尔在路上遇到骑自行车的邻居带我一程的话,就可以节约很多时间,早早地到校。如果遇下雨天,那老师还得更早地起床,因为泥路不好走。
②课前让同学们调查爸妈小时候上学使用交通工具的情况,谁来汇报调查情况?学生讲述父母小时候上学使用交通工具的情况。
小结:以前我们能用的交通工具少,自行车算是不错的交通工具,多数步行。
③现在我们是怎么到学校上课的?是家长用摩托车、甚至小轿车接送,或者坐班车来的。
(2)道路的变化
上学的道路有没有发生变化?
(以前是泥土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后来有了沙石路、柏油路,平坦、宽阔,走在上面很舒服,雨天上学也很快。)
活动三:夸一夸家乡的变化
1.家乡的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幸福,我们的心中充满着对家乡的赞美之情。让我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来说一说对家乡变化的美好感受吧。
(1)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商量商量,或者写一首小诗,或者写一段美文,也可以画一画你认为最美的一角,可以说一说。还可以唱一首歌来尽情地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汇报。
2.小结:透过同学们丰富多彩的汇报,老师也真切感受到了家乡巨大的变化,让我们真切地说一声:“可爱的家乡,我爱你!”(课件出示这句话)
拓展延伸:
探讨:我们的家庭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可喜的变化呢?
(正是由于每个家乡人的努力,促使家乡的经济发展与腾飞;正是由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好,促使整个国家经济的腾飞)。
师总结全文: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老师希望大家能够了解家乡的过去,珍惜今天,长大后用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开拓未来,让未来家乡人生活的更加幸福,更加美好!
板书设计 家乡的发展变化
衣
食
家庭的变化 住
行
用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奎万萍 2016.1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寒假即将来临,期末考试也临近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将画上句号。为了能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也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在此,特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做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回顾总结与说明:
一、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小学生对待学习,往往偏重于兴趣,兴趣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求知欲望,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而兴趣又不是天赋的,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影响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尤其是教师本身对学生的影响。在新翻转课堂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1)规范学生的学习习惯。
正确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利于教学的实施,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重点培养的学习习惯包括以下几方面:
课文朗读:抓好课前预习、逐渐养成认真预习的好习惯;课堂上运用范读、听录音读、自由读、有感情读、分角色读等方式,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与指导。阅读:从平时上课到考试,刻意让学生进行阅读的训练,多思考,多解决问题,提高阅读水平。为进一步攻破这一难点,也为了增加课外阅读量,每周安排一节阅读课,专门进行阅读训练。
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采用一些个性化的方法:每位学生都有一本摘抄本,将所学课文,课外阅读中看到的优美词句,喜欢的古诗词,名言警句等进行摘抄记录。提高学生对古文化的感悟能力,并进行记忆积累,逐步养成日积月累的好习惯。
(2)培养积极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能力。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这样课堂气氛很活跃,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现自我价值。
二、重知识迁移,由课内向课外拓展
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校内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语文教学中包括对学生进行爱国、思想品质、发奋学习等的教育,因此就不能仅仅局限学习方面的教育。为了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可以让学生课后搜集有关家乡变化进行一个图片展,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为了提高学生的品质,把学过课的文可以延伸到家庭,说说自己在家的体验,学会感恩,让学生 既学到知识又品质良好发展。
三:备好课,做好充分准备
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一堂准备充分的课,会令学生和老师都获益不浅。课前,为了令教学生动,不沉闷,我还为此准备了大量的教具,确实教学效果十分理想。同时,为了备好课,花大量的时间在网上查找相关课件或者自己加工、自己制作一些必需的课件,在课堂上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相反,我没有认真备课的时候,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果不好,学生也没兴趣听课,与此相比可见,认真备课对教学十分重要。
四、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努力提高教学水平。
这学期的教学工作可以说是非常难忘的,在深钻教材的同时,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
五、存在问题
1、汉语拼音掌握不牢固,生字词、练习中的成语记得似是而非;
2、阅读能力普遍不高,尤其是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差,没有耐心去认真阅读理解。
3、书写不规范的学生有一少部分,作业格式不规范。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好的教师就应该多下苦功夫去研究教学教材,多花心思去和孩子们接触,探讨方法。在以后的工作中,努力改掉不足之处,真正和孩子融为一体共同学习,让孩子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知道学习的意义,树立远大的抱负,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第一课
外出活动保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外出活动的安全常识,知道每个人都应该珍惜生命,懂得安全的重要性,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自我保护的能力。
2、掌握必要的安全行为的知识和技能,养成在突发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3、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当外出考察、游玩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时,大家一定非常高兴。但外出活动,稍不留意也可能造成人身伤害。怎么样远离这些危险呢?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二、准备研究的问题
1、针对各种外出活动,同学们准备研究哪些方面的安全问题?把自己的想法和同学们一起交流。
2、小组交流想法。
3、开阔思路——外出活动保安全
如:
到野外游玩需注意的安全问题
旅游安全与防范措施
参加实践活动需注意的安全问题与自我保护
乘车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公共场所怎样保平安
……
把大家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从中选择自己感兴趣且有条件研究的问题进行研究。
4、确定主题
我们小组确定的主题是:
三、开展实践活动:了解外出活动的安全问题
1、调查
①同学们在外出活动时,遇到过哪些安全问题?大家的安全意识如何?让我们进行一次调查吧。
②可以在教师的帮助下,把需要调查的问题编制成问卷,这样便于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
我想了解的问题
1、你在外出活动时遇到过哪些安全问题?
2、这些安全问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3、你觉得外出活动会存在哪些安全问题?
4、进行户外实践活动时,你会先考虑安全问题吗?
5、到公共场所活动,你会先了解安全出口吗?
6、在公园、游乐园游玩时……
③整理调查结果,然后和小组的同学共同进行分析。
如:很多同学在外出活动时遇到过摔伤、划伤、扭伤等安全问题
同学们的安全意识还不强
有些地方的安全措施不到位
2、采访
到相关部门采访,了解本地区近几年小学生外出活动发生安全事故的案例和原因,并作好记录。(有条件的组织学生课外活动或电话采访校的综治副校长)
①讨论,确定采访对象时,要选择能给我们提供最可靠的信息的人。如:
我们学校的情况可以到校长那儿去了解
这些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最清楚
我们可以到医院去体采访
②小组交流确定采访的内容:
事故情况
事故地点
事故原因
3、交流
通过前面的调查和采访,同学们有哪些感触?把自己的想法和大家进行交流。
第二课
学会保护自己
一、搜集资料
1小学生外出活动时应该注意哪些安全问题?怎样才能避免意外伤害?出现事故后应该如何处理?让我们通过查阅图书、上网搜索等方式了解相关信息。(事先让学生自己先准备这些工作)
2学习小资料:书本第3页
3、全班交流
二、咨询请教
1同学们还可以咨询专业人员,或者请教教师和家长,了解外出参加各种活动时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事先让学生自己先准备这些工作)
2学习小资料:书本第4-5页
游泳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
乘车应该注意的安全问题
外出应当注意的安全问题
3、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谈谈自己是否做到以上的安全要求呢?
4、全班交流
三、实地考察
1、选择就近的公共场所进行实地考察,看一看哪些地方设置了安全警示标志,了解到这些地方活动需要注意的安全问题。
(或让学生回忆曾看过的安全标志或搜集相关安全资料)
2、小组讨论交流
四、整理资料
请同学们把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还可以分类制作成资料卡片。
公共场所安全基本知识(书本第5页)
公共场所出现意外时的安全撤退法则(书本第5页)
第三课
学会自我保护
一、知识竞赛
1、在班内举办一次知识竞赛,看看同学们对外出安全的基本常识的掌握情况。
外出安全知识竞赛
如:和家人一起游泳时如何保证安全?(要选择有信誉的旅行社……)
2、小结,评议
二、观察分析
1、观察下面这些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说一说这样做有什么危险。如果你见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办?(书本第6-7页6幅图片)
游泳时打闹
在高压电线下放风筝
扒正在行使的机动车
拿工具姿势不正确
在危房附近玩耍
逗危险动物
2、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3、同学们在外出活动中还见过哪些不安全的行为?说出来提醒大家。
三、总结与交流
1交流
通过研究,同学们一定有很多收获。让我们回顾自己的研究过程,梳理研究结果,与同学们交流分享。
如:我知道了去公共场所活动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我们了解了制定活动安全公约的方法
以前我外出游玩对安全总是重视不够,以后要……
2收获和反思
①交流:同学们对外出活动的安全问题进行了研究,一定有很多收获,把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与大家分享。
②我的收获和反思:
三、拓展
大家还有哪些想进一步探索的问题,提出来,和同学们继续研究。
如:
我想研究受到外伤怎样紧急处理
我想研究外出旅游时简易急救方法
外出活动时遇到自然灾害怎样躲避?
第四课
查找资料
教学目标:
1、加强对搜集资料的认识,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良好习惯;
2、让学生了解并掌握图书馆、互联网等搜集资料的方法;
3、提高学生口头交际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我们常常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寻找需要的信息和答案。所以,查阅、整理资料是综合实践活动最常用、也是最基本的方法之一。
下面是明明搜索生活中的小窍门的案例,让我们和明明一起行动吧!
二、搜索生活中的小窍门
1、兴趣话题:近几天,明明新买了一支钢笔,但它经常不出水。后来同学对他说:“我告诉你一个小窍门,把钢笔反复吸入肥皂水,然后用清水洗净,钢笔就好用了。”果然,回家一试,结果还真灵验。同学们,你们也对它产生极大的兴趣吗?那就让我们开展一次“生活小窍门,快乐大搜索”综合实践活动。
2、同学们准备了解哪方面的小窍门呢?
生活中的小窍门可多了,我们应该分头去查找。我想了解清洁的小窍门。我想了解日用品妙用的小窍门。我想了解废品利用的小窍门……
4、汇报:经过讨论,我们小组决定查找(节能)方面的小窍门。
明确目标:查找资料,首先要根据自己研究的问题,确定需要哪些资料。
三、我们在行动
1、确定查找资料的途径
从哪里能找到自己需要的这些小窍门呢?大家集思广义,把能够提供信息的渠道进行了分类。
确定查找资料的途径:在查找资料时,可以多选择几种途径寻找自己需要的资料,这样获取的资料会更全面。
知情人士
老师、朋友、家长、专家… 相关单位
政府部门、科研机构、社会团体……
印刷品
图书、报纸……
电子信息
互联网、广播、电视……
2、你还知道哪些获取资料的途径? 四小结
第五课
我们在行动——搜集资料
1、访问
访问是搜集住处最直接的方法。老师、家长、和社区的爷爷、奶奶都有丰富的生活经验,向他们请教一定会获得很多有用的信息。
如:不看电视时,要把电源插头拔下来,既省电又安全。
提示——选择搜集资料的方法:搜集资料的方法很多,既可以通过访问、观察、调查等方法直接获取资料,也可以通过视听、阅读等方法得到相关资料。
访问前,先要确定哪些人能给我们提供准确的资料。对于比较专业的知识,最好到相关的机构去咨询。
2、走进图书馆
(1)为了获得更全面的资料,我们可以到图书馆去,那里可是查阅资料最理想的场所。
提示——到图书馆查阅文献资料,首先要了解图书的分类,这样才能快速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
(2)有问题可以找图书管理员帮忙。
如:先看看图书分类介绍,然后再按类别查找——我们应该到生活百科那儿去查阅——图书馆设置了电脑查询,只要输入资料的名称或关键字,就能找到需要的书籍——《节能100问》、《节能一点通》这些书里可能有我们需要的资料。
(3)问:找到相关的文献资料后怎么做? ①浏览
找到资料后,我们先用跳读的方法快速地把资料大致浏览一遍。
提示——通过浏览可以大致了解:这是你需要的资料吗?这些资料和你研究的课题有关吗?这些资料是否回答了你的问题或者打开了你的思路?
看题目、目录和摘要——浏览、翻阅正文——看文章、段落的开头与结尾——看插图、图片、照片、说明 ②精读
找到需要的内容后,我们集中注意力仔细阅读,一边读一边想,并随时将有用的信息记录下来。③记录
怎么样才能把需要的信息记录下来呢?我们在实践中积累了很多经验。
小组成员讨论:
我把重要的内容摘录下来
我用自己的语言对资料进行了归纳
有些资料篇幅太长又很重要,我就把它复印下来
我还对资料的重点处用不同的符号做了标记
提示:记录资料主要采用笔记式,在对原文理解的基础上抄录或摘录,并要记下书名、页码,便于以后核实查找。还可以在摘录资料的空白处写上自己的见解或疑问。(3)走进网络
网络是一个大型的住处资料库。我们利用搜索引擎“百度”,输入关键词“生活节能小窍门”,找到了很多相关的资料。
利用网络查询资料,除了学会利用搜索引擎,还要注意准确地选择关键词,这样既节约时间,又可避免不必要的干扰。
(组织学生到电脑室实践)
请同学们进入搜索引擎主页面,输入要查找的关键词,看看能找到哪些信息。
二、整理资料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们获得了很多资料,但我们发现搜集到的资料比较凌乱。我们必须对所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加工。1筛选资料
我们要重新阅读所有的资料,然后进行分析、比较、筛选。
如:要剔除无关、重复的资料
还要验证一下,不真实的要淘汰,不准确的要核实,不全面的要找齐补全
内容过于烦琐的资料,最好用自己的话概括 2制作资料卡 在整理资料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采用一种好办法——制作资料卡。我们将一些有参考价值的小窍门,分门别类的摘录下来,每张卡片记录一个内容,并且标明资料的来源。
3、分类整理
我们把收集的各种资料按一定的顺序、类别有条理的区分、归类,给同类内容加上序号,不同的内容用不同的代码区分。然后,把这些资料保存起来,这样动工便于查找和使用,又可以防止资料散乱、丢失。
分组讨论:我们组将怎么样整理资料,让它们便于查找?
小结: 分类的方法很多,同学们可以根据资料的性质、内容或特征进行分类。将相同或相近的资料归纳汇总,加上标题,编上序号,再分类保存。
三、课堂小结
第六课
搜集资料
一、复习上课内容
二、收获园地
1、经过这几次的努力,同学们不仅了解了许多生活中的小窍门,而且学到了查找资料的方法。在今天的交流会上,希望大家纷纷介绍自己的收获和体会,让我们大开眼界吧!
2、小组交流,指名汇报小结
要求:把自己的体会和收获进行总结,然后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进行展示交流。
如:我知道了怎样在图书馆里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
我学会了在网上搜集、下载资料,这是我建立的“清洁小窍门”文件夹
我学会了怎样整理资料,这是我做的“节能小窍门”资料卡
这是我们组查找的废品利用小窍门 ……
3、小结
通过总结,我们归纳出了查找资料的基本过程:
明确目标——确定查找资料的途径——选择搜集资料的方法——查找信息资源——记录资料——整理资料 这样的一次总结交流活动,不仅让我们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同时也让我们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了回顾,尤其是总结自己在活动过程中学到的方法。
二、再试身手
通过活动,我们已经掌握了一些查找资料的方法,学会了有选择地加工整理资料。但针对不同的内容,获取资料的途径和方法是有所区别的。请同学们选择有意义的问题,和大家继续研究。
3、我的体会与收获
三、总结反思
在今后的探究活动中,同学们经常要搜集资料和整理资料,这实际上是一个经验积累的过程,当大家掌握了这些方法,就能在信息的海洋中不断地获取自己需要的知识。同学们努力吧!
第七课
粮食知多少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于学校浪费情况的调查,使学生了解身边浪费粮食的现象。
2、通过学生自己上网查找有关爱惜粮食的资料,使学生了解爱惜粮食的必要性。
二、进行调查
在学校内进行观察中午吃饭时各班浪费粮食的现象,问问题等形式的调查
三、教学过程
(一)通过古诗,导入课题
师:同学们都学过《悯农》,哪位同学来背诵一下?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师:这首诗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要珍惜粮食,珍惜农民的劳动成果。
(二)讲故事《七颗钻石》的故事。
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知道了什么?要向小女孩学什么?
(三)公布调查结果,并讨论
将学生在学校内拍到的浪费粮食的照片进行展示。也将一些拍到的一些珍惜粮食的照片拿出进行对比。
公布调查结果
(四)学生上机查找有关资料
1、我国的粮食产量
2、我国现在的粮食浪费情况
3、浪费粮食的危害
4、浪费粮食的主要集中人群和地区
(五)将查到的资料进行交流
(六)总结
看来珍惜粮食迫在眉睫,让我们一起努力珍惜粮食,不再浪费。
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教案
四年级 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