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2 19:28: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五年级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五年级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第一篇:五年级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五下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复习内容:

本组教材以“语言的艺术”为主题,安排两三篇精读课文《杨氏之子》《晏子使楚》,两篇略读课文《半截蜡烛》《打电话》。本组通过呈现不同体裁的文章,让学生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表达方式,并引导学生积累优美语言。

复习目标:

1.借助“词语盘点”,通过会认字的认读、易错字指导,多音字、形近字区别,使学生巩固所学的字词。

2.通过对课文的理解回顾,体会课文中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语言的艺术与魅力,并积累语言。复习准备:

1.学生完成预习提纲,梳理本单元知识。

2.教师准备课件,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快乐。

一、回顾导入:

第三单元以“语言的艺术”为主题,我们学习了四篇课文,分别是(指生交流、课件出示)。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复习本单元,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课前,部分学生复习得比较充分。(口头表扬)

二、基础知识

(说明:由于本单元基础知识较少,所以只涉及到了两方面)

(一)复习生字:

1.词语盘点

通过课前的自主复习,仍有部分词语需要同学们特别注意。出示:侮辱

规矩

柑橘

盗贼(1)认读:自由读—指生读—齐读。(2)书写:

指学生强调需注意的地方(“辱”应为上下结构,“橘”和“贼”不要画蛇添足); 学生练习一遍(要求:注意关键笔画,注重美观); 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

2.日积月累

本单元,我们学习了一些对联,还记得都有哪些吗?(1)指生交流。(共四副,指4生汇报)(2)知道它们各属于什么联吗?

地满红花红满地

天连碧水碧连天(回文联)

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数字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朝朝暮暮(叠字联)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顶针联)

(3)南北合作,接背对联。

(4)补充拓展:你还积累了哪些对联?能背给大家听听吗? 例: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回文联)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叠字联)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

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数字联)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

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顶针联)

三、课文内容

(一)《杨氏之子》

1.指生背,评价(重点评价节奏停顿是否恰当)。

2.结合评价同桌接背。3.出示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2)第一句话点明了(人物及人物的特点),起到了(总起全文)的作用。(3)解释个别词语的意思:

甚:很。

惠:智慧。

诣:拜见。

乃:于是。指生说,写一写。同桌互看是否正确。(4)同桌交流文章大意,指生交流。

(5)文中的杨氏子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些具体语句中可以感受到?

例:“为设果”可以看出有礼貌。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可以看出聪明。

4.齐背。

(二)《晏子使楚》 1.指生交流文章主要内容。

2.楚王几次(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的回答巧妙在哪里? 指三名学生回答,每人一次,其余生可补充交流。

(三)《半截蜡烛》属于(剧本),其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是谁?能谈谈理由吗?

(四)通过《打电话》这段相声,你懂得了什么?

四、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复习,又有了哪些收获?

五、限时作业

1.听写词语。

2.补充对联:

地满红花红满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夜五更,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秋九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副自己积累的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杨氏之子》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句子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晏子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语言的艺术

对联

古文

相声

剧本

第二篇:五年级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五下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复习内容:

本组教材以“语言的艺术”为主题,安排了两篇精读课文《杨氏之子》《晏子使楚》,两篇略读课文《半截蜡烛》《打电话》。本组的几篇文章有文言文、历史故事、剧本、相声等不同的体裁,学生了解不同体裁文章的表达方式,并积累优美语言。

复习目标:

1.借助“词语盘点”,通过会认字的认读、易错字的书写指导及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

2.通过对课文内容的回顾理解,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文中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感受语言的艺术与魅力,并积累语言。复习准备:

1.学生完成预习提纲,梳理本单元知识。

2.教师准备课件,让学生体验收获的快乐。

一、回顾导入:

我们学过的第三单元以“语言的艺术”为主题,包含四篇课文,分别是(指生交流、课件出示)。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复习本单元,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课前,部分学生复习得比较充分。(口头表扬)

二、基础知识

本单元基础知识相对较少,但是有些内容同学们掌握得还不够牢固。1.词语盘点

通过课前的自主复习,仍有部分词语需要同学们特别注意。出示:侮辱

规矩

柑橘

盗贼(1)认读:自由读—指生读—齐读。(2)书写:

A.指学生强调需注意的地方(“辱”应为上下结构,“橘”和“贼”不要画蛇添足); B.教师强调:我们在第一次练写生字词的时候,就应该注意某些字的关键笔画,争取第一遍就写对,往后再写时出错的可能性就会小很多。C.学生练习一遍(要求:注意关键笔画,注重美观); D.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

2.日积月累

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还积累了一些对联,还记得都有哪些吗?(1)同桌互相背一背。(可以一人一副,也可以互相接对联。)(2)指生交流。(共四副,指4生汇报)(2)知道它们各属于什么联吗?

地满红花红满地

天连碧水碧连天(回文联)

一夜五更,半夜二更有半

三秋九月,中秋八月之中(数字联)翠翠红红,处处莺莺燕燕

风风雨雨,年年朝朝暮暮(叠字联)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顶针联)

(3)南北合作,接背对联。(4)补充拓展:

A.你还积累了哪些对联?能背给大家听听吗? B.出示补充的,男女生接背。

雾锁山头山锁雾

天连水尾水连天(回文联)

重重叠叠山,曲曲环环路

高高下下树,叮叮咚咚泉(叠字联)冰冷酒,一点两点三点

丁香花,百头千头万头(数字联)山羊上山,山碰山羊角

水牛下水,水没水牛腰(顶针联)

三、课文内容

我们再一起来梳理课文内容。首先来看文言文《杨氏之子》。

(一)《杨氏之子》

1.每人一句接读(停顿不恰当的及时纠正)。

2.结合提示齐读。3.出示原文: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本文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2)第一句话点明了(人物及人物的特点),起到了(总起全文)的作用。(3)解释个别词语的意思:

甚:很。

惠:智慧。

诣:拜见。

乃:于是。指生说,写一写。同桌互看是否正确。(4)同桌交流文章大意,指生交流。

(5)文中的杨氏子是个怎样的孩子?从哪些具体语句中可以感受到?

例:“为设果”可以看出有礼貌。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可以看出聪明。

4.齐背。

(二)《晏子使楚》

1.指生交流文章主要内容。(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2.楚王几次(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的回答巧妙在哪里? 指三名学生回答,每人一次,其余生可补充交流。

(三)《半截蜡烛》属于(剧本),其中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人物是谁?能谈谈理由吗?

(四)通过《打电话》这段相声,你受到了哪些启发?

(五)拓展:

通过平时阅读课外书,你还了解哪些能够体现语言的艺术和魅力的小故事?

四、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复习,你觉得对于自己今后的语言表达和习作方面有了哪些收获?

五、限时作业

1.听写词语。

2.补充对联:

地满红花红满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夜五更,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秋九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一副自己积累的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杨氏之子》选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文中最能体现人物特点的句子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晏子是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

板书设计:

第三单元

语言的艺术

对联

古文

相声

剧本

第三篇: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复习课 教案

七年级历史上第三单元复习课

教案

申晓州

一、导课

各位同学,大家先看这四幅图片,这都是什么?(秦始皇陵、秦陵地宫想象图、长城、兵马俑)你会联想到谁?-----秦始皇。再看这四幅图片,又是什么?(张骞出使西域图、丝绸之路图、霍去病墓、董仲舒像)你又会想到谁?-----汉武帝。

这节课我们来复习第三单元“统一封建国家的建立”。

二、复习课

第10课、11课我们在期中考试时已经复习过,这节课我们再系统的看一下。

1、战国七雄都有谁?(齐楚燕韩赵魏秦)那么秦灭六国的顺序是什么?(喊赵薇去演戏)。什么时间(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建立了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定都咸阳。秦始皇被称为千古一帝。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首先看政治上: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在中央设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设郡、县。那么它的意义是什么?(对以后的封建王朝影响深远,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再看经济上:统一货币、度量衡。

文化上:统一文字,以(小篆)作为全国规范文字。它的意义(有利于国家统一;从此汉字的结构基本定型)

思想上: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民族关系:北筑长城,抵御匈奴

同学们看万里长城图片: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抵御匈奴,安定北疆。南修灵渠(开发东南、岭南·加强中原和岭南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看这个灵渠的图片,沟通了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为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有利条件。

那么,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是什么?1.结束春秋战国以来的分裂局面,建立了第一个统 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2.为经济恢复发展、人民安定生活提供了条件。3.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基础。

这个问题也可以这么问:(秦在中国历史上起了什么作用?)答案是一样的。

紧接着咱们来看------大一统的汉朝。(什么是大一统?)就是中央加强对政治经济军事 思想文化等各方面的统一领导,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政治局面.具体看看汉武帝都采取了哪些措施:

政治上:削弱封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又叫“推恩令”

谁的建议(主父偃)

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儒家学说成为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文化教育上:在长安设立太学(古代最高学府)

经济上:统一铸币和盐铁官营(五铢钱)

第13课

军事上: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北部边境得到安宁,有利于中原文明的发展)

第14课 对外交往:汉通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第15课

西域: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现在新疆地区和更西的地方。

张骞通西域的意义是什么?

1、沟通了西域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2、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3、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新疆地区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看西汉的疆域图:公元前60年,西汉王朝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新疆地区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再看丝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从长安向西,经河西走廊,再经今新疆境内到西亚,再由西亚到欧洲。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路线:(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西亚-欧洲)影响:1.丝绸之路是地理大发现之前东西方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2.加强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3.促成了东西方文明的相互渗透 有人说丝绸之路是陆上经济商贸之路、文化交融之路、科技交流之路,为什么?

 经贸之路:中国的丝和丝织品经过丝绸之路转运到欧洲。 文化之路:佛教沿丝绸之路传到中国;

 科技交流之路:中国的造纸术等重大发明沿丝绸之路传到西亚和欧洲

评价一下汉武帝:评价人物要把握这三个原则:实事求是、一分为

二、特定环境。同时要注意称谓+事迹+影响。大家试一下„„(汉武帝雄才大略,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帝;措施略;他统治期间,大一统的帝国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西汉进入鼎盛时期)

三、课堂检测

咱们来一个竞赛,男生一组,女生一组。现场计分,输的组负责打扫今天的多媒体教室。回答对的加1分,回答错误的扣2分。会的你就站起来,以站起来的先后顺序作答。规则明白了吧,好,准备„„

1、这个作为4个小问题,关于政治方面的,会的就站起来„„

政治:创立中央集权制度,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削弱诸侯国王国的势力、都加强了中央集权 经济:统一货币、度量衡、统一铸币盐铁官营、都有统一货币的措施

思想:焚书坑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都为加强中央集权实行文化专制;但对待儒家学说态度相反;结果不同

军事: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对匈奴都是采取主动出击、维护北部边疆的安定

2、(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3)材料一中为了统一人民的思想加强中央集权;材料二的目的是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促进人类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3、(1)秦朝修筑长城,抵御匈奴,巩固边疆(2)西域都护的设置。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

4、秦朝

蔡伦

古代希腊

5、秦朝

小篆

圆形方孔钱

6、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郡县制度

西汉

汉武帝

秦始皇:焚书坑儒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7、西汉、汉朝西域都护、丝绸之路

8、B.秦始皇“焚书坑儒”

9、B、小篆

10、A.①②

11、A.分封制

12、D.焚书坑儒

13、A.秦---→西汉

14、B.国家一统,中央集权

15、C、公元前三世纪前期

16、A.①②③

17、D.削弱诸侯国力量

18、C.儒家思想

19、C.稳固大一统局面

20、B.西汉对今新疆地区的管辖

21、A.张骞通西域

22、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安息→大秦

23、B.西汉的长安

24、A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25、A.废除丞相

26、B、统一货币

27、A.推行郡县制

28、C、一统江山是秦朝

29、D.②③④ 30、D.秦、汉巩固统一国家的措施

31、D.统一度量衡

32、D.儒家思想问题

33、B.张骞通西域

34、C、促进了西域与内地的经济交流

35、A.汉通西域

四、小结。

第三单元是这册书的重点,也是难点,需要同学们在课下不要放松,要继续努力背诵。

第四篇:六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

六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Unit3Revisin

一复习要点

一般过去式的应用和归纳

2熟记并应用本单元11个短语

3能用一般过去式描述事情和自由交际

4培养学生尊老爱幼和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能用一般过去式描述事情和自由交际

三前准备

PPT,练习本,听写纸

四教学过程

前谈话:

大家喜欢看动画片吗?老师也非常喜欢看。听,这是什么动画片的歌曲?对了,这是动画片《哆啦A梦》的主题曲。哆啦A梦有很多神奇的宝贝,比如„„你知道老师最想拥有哆啦A梦的哪样宝贝吗?Thetieahine---时光机器!Beauseitantaeetantie,anplae!因为它可以带我去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这堂,时光机器会带我们去一个神奇的地方。想知道什么地方吗?想呀,那我们就上吧。Flle,pleaseGgg,let`sg!lassbegins!

堂实录:

T:Firstfall,let`shant

Listente,please

Nlet`ssaittgetherne,t,three,g!

2T:hereareeging?

h,it`slasteeend

Allthephraseshereareinpasttiefr

Frexaple,athTVbeesathedTV

>

读音:

让第一组的学生手持卡片,全部学生念出该短语中动词的过去式。这些短语有:ashedthelthes,leanedther

plaedtheftball,visitedgrandparents

2>

读音分类

T:L,athed,‘ed’sunds|t|I`llputithere

anuputthephrasesintherightbasets?

刚才手持短语的同学把卡片放进相对应的语音篮子里面。

T:Let`sseeRight?

nderful!Let`sreadthetgether

T:hatabutgandread?

GbeesentReadbeesread

3>闪现速记

T:Nlet`splaagae

LarefullReeberasanasuan

屏幕上依次出现两张,三张,四张,五张!

3不规则动词的变化形式

T:hereareen?

Readthistnguetinster(绕口令),thenthedrillpen

L!Therearesanbutterflies,thean`tfindtheirfriends

anuhelpthefindtheirfriends?

Frexaple,dathesithdid

Thethers,anu?

其它不规则动词有:seesistudfl

4T:Allthebutterfliesfindtheirfriends

hereeretheging? ,itasabeautifulgarden

Hanflerserethereinthegarden?

ne,t,three,sanflers!

anurderthe?

eeenddiduhatlastd

readuDidbs

ritednnurexerisebs

T:hatdidudlasteeend?

Didu„?

>

Pratiseithurpartner,please

同位之间先练习一下吧

2>师生问答

回答出问题的同学得到一朵小红花

6T:Gd!Bsandgirls,let`sgtantherplae

Be,beaut

Readtheagisentene,please

T:Hereeare,theuntainTai!

First,let`sensepitures

DiduevergtuntainTai?

urfriendZhangPengenttuntainTailasteeend

Thisishisdiar

arh24th,XX

Sunn

Lasteeend,IvisitedgrandparentsbtrainThelivedinTai`anSaturdarningIlibedtheuntainithgrandpaThereereanbeautifulflersandtalltreesThebirdfleinthesThefishsaintheriverhenIgttthetpftheuntain,IastiredutSundarning,egtupearltseethesunriseHbeautifulitas!Iassexited

>Tirrss

aZhangPengvisitedgrandparentsbar

bThebirdfleinthefrest

2>Anserthequestins

aHasZhangPengfeelinghenhegttthetpftheuntain?

bHasZhangPengfeelinghenhesathesunrise?

T:Let`sseethesunrise

7T:DuanttlibuntainTaitseethesunrise?

想不想亲自爬上泰山去看日出?

想啊,I`srreanntlibuntainTaithislass

ButeanlibantheruntainL!

勇攀高峰

>

找出不同类的单词

a

Atgether

Beeend

esterda

Dtda

b

Asa

Bsa

up

Dfle

Afunn

Bbie

ind

Dgrateful

d

Aent

Bread

ashed

Dstud

2>单项选择

7T:,bsandgirls,tiefrurher:

>用英语写一篇日记

例:

arh24th,XX

Sunn

Ientt„Idid„

2>

小组内交流,评出3项“最”的日记

a

书写最工整

b

文字最优美

最优秀

第五篇: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阅读复习教案

第三单元阅读复习

教学目标: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教学重点: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

教学难点:试着运用说明方法说明一样事物。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第三组元我们学习了什么体裁的文章?(说明文)

2、那第三组元的训练点是什么?(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并试着加以运用)

3、今天我们就来进行说明文及说明方法的复习。

二、练习判断说明方法

1、请同学们打开书,看看我们学过哪些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

2、出示句段: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

3、看来同学们掌握的不错,我们一起去训练营里检测一下:

4、出示句子:判断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1)松鼠不像山鼠那样,一到冬天就蛰伏不动。他们是十分警觉的。(2)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3)临街的窗上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4)

4、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

6、我们不光要会判断说明方法,还要知道文章当中用上这些说明方法有什么好处? 出示句子: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生谈好处。

5、6、出示():帮助孩子说话。

老对儿练习说一说。再找一个同出示体会句子思路:那我们来看看,在说明文中体会说明方法(1)这是()说明方法。

(2)具体说说句子中是怎样运用说明方法的。

(3)通过这种说明方法的运用准确、形象地强调了这个事物的学说。的思路是什么?

什么特点。

8、巩固方法:说说这段文字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不少人看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目前已知最大的鲸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三、拓展阅读 阅读

(二)蓝鲸

鲸是海洋中个头最大的哺乳动物,而蓝鲸又是鲸类中最大的一种。

一头大蓝鲸简直就是一座小山。它的体长可达三十多米,体重有一百七十多吨,相当于三百头黄牛的重量。尤其是它的嘴巴,容得下十几个年轻人在里面睡觉。三米多长的鲸须,就像一把大型的软扫帚。蓝鲸的力气很大,它的拉力相当于一台中型火车头。

蓝鲸吃东西与众不同。它只要把大嘴一张,猛地向前一推,大量的鱼虾和海水就会一拥而入。这时它的嘴巴一闭,舌头向上一掷,海水就会从鲸须的缝隙中排出,而大批的食物就会留在口中,被它吞到肚子里去。人们把这种吃东西的方法叫做“鲸吞”。蓝鲸的饭量大的惊人,它每天吃四顿饭,每吨竟能吃下四吨鱼虾。

1、选择正确读音。

扫帚(sàozhou sǎozhou)

哺乳(bǔrǔ

pǔrǔ)一掷(zhèng zhì)

2、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词语。(1)与别的不同。

()(2)一下子挤了进来。()

3、请你快速默读文章,用“------”线划出文中运用说明方法的句子,并选择一句话来说说作者这样写的好处吗?

4、选做题

短文主要从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四个方面对蓝鲸进行了详细说明,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用词准确性1、2、在说明文中我们不仅要学习说明方法及它的好处,还要注意用出示语句:读下面的句子说说有无加点的词语,句子的意思有词的准确性。

什么不同,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1)须鲸主要吃虾和小鱼。(2)鲸隔一定的时间必须呼吸一次。3、4、1、学生汇报: 师小结:

这节课我们不仅学习了说明方法及它的好处,还注意到了说明

五、小练笔:

文中用词的准确性。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所以难题来了,你能用说明方法介绍你身边的事物吗?如外形、功能、形状等,注意用词的准确。2、3、4、学生练笔 生汇报:投影作文 本课小结

下载五年级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五年级第三单元复习课教案[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第三单元:语言的艺术 一、复习重点 1、掌握第62页“词语盘点”,还要求听写课文后的生字在课文中的词(书写生字要注意字的结构、笔画,形近字区别、同音字的字义区别)对本单元出现......

    第三单元复习课导学2

    第三单元复习课导学案(教师用) 日期:2012.10.18 复习目标:1.积累本单元短语,会正确默写 2.知道本单元作者采用了怎样的表达方法表现人物美好 心灵。 3.能有感情地朗诵精彩语段。......

    第三单元四边形复习教案

    第三单元四边形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四边形特点。 2.平行四边形特点。 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 复习过程: 1、板书课题,出示目标 2、复习过程 一、填空。 1、封闭图形一......

    四上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复习王丽霞 一、复习内容: 《9、泉城》 、《10、九寨沟》、《11、田园诗情》、《12、桂花雨》、习作3、练习3. 二、复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_4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www.xiexiebang.com字词听写题:戳chuō穿 臆yì断 惊愕è门枢shū嗣sì后 笃dǔ信 臆度duó充沛pèi 分泌mì 并蒂dì 花卉huì 灼伤zhuó 褪tuì色 飞甍m......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精选5篇)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三单元秦朝巩固统一复习学案 一、 复习目标: 1、 掌握秦统一的时间,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认识秦始皇的历史作用。 2、 了解陈胜、吴广起义;项羽、刘邦。 3、 掌......

    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第三单元复习教案 复习目标: 1. 掌握第三单元的生字词。 2.掌握本单元句子类型,包括反问句变陈述句,比喻句和谚语,能够正确读写,运用。 3.掌握课文内容,能够完成相关课文内容填空,......

    第三单元复习

    第三单元复习文学常识 朱自清,字佩弦 ,散文家 、诗人 、学者、民主战士。主要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