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年级和五年级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我的家乡
第6课 我的家乡在哪里
教学目标:
1、会看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
2、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3、比较家乡与其他地区地形的异同,初步了解我国的五种地形。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
教学重难点:
能借助地图了解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
活动准备:
地图、户口本
课时设置: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看地图找家乡
1、读读地图上的语言
(1)展示中国地图,认识方向、图例、比例尺。
(2)比较不同比例尺、不同类型的地图,看看有什么异同。2、我们的发现
以小组为单位,借助中国和家乡的区域地图进行探究性学习。
(1)在中国地图上找找自己的家乡,看看家乡在祖国的哪个位置。(2)找找家乡周边的邻省(自治区、直辖市)(3)找找自己所在县(市)在家乡的位置。
活动二 从我的家乡到你的家乡、他的家乡
1、在黑板上展示大幅中国行政地图。参考第2页活动,由学生分别扮演不同地区的小朋友,然后让大家在地图上找找这些小朋友家乡的位置,用磁铁或色笔分别标出。
2、让学生在中国地图上把自己家乡和另一个家乡标示出来,并连接起来。3、学生可以测量一下从自己家乡到不同地区的图上距离,并根据比例尺计算实地距离。分小组活动
(建议:如果班内有来自其他家乡的学生,可以借此了解彼此的家乡,增进理解。)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活动:
一、地图上的家乡轮廓
1、出示家乡的地图,让学生认识和熟悉家乡地图的轮廓。2、知道家乡省级行政中心的所在地。
二、画家乡
1、让学生试着画一画家乡地图的轮廓,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画完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选择这个颜色。从而将家乡和自己的情感、态度结合起来,唤起学生内心深入对家乡的感觉。
3、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说说家乡的地图像什么,以加深对家乡的印象。
三、说说自己的家乡
参考第5页所提问题,事先搜集有关资料,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问题,以“我问,你答”的形式,说说自己的家乡。1、家乡的面积有多少? 2、家乡的人口有多少?
3、家乡的省级行政中心是哪里? 4、家乡的简称或别称是什么? 5、家乡周边相邻的省市有哪些?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地图知识小游戏
1、猜谜语。教师课前可以准备一些谜语。
建议:教学中出示的谜语不要太多,以5-10个为宜,以免淡化教学重点,目的让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2、猜车牌。
教师事先可以制作若干写有机动车牌的硬纸板。然后可以设计一个问题:“假如你是一个交通警察,你所管辖的地段发生了交通事故,首先你应该知道肇事车是什么地方的,你如何知道这辆肇事车是什么地方的车?”由此,引出车牌的应用,然后进行车牌竞猜,从而在游戏中掌握家乡的简称等。
活动二 认识家乡的地形
1、出示中国地形图,让学生说一说地形图上有些什么颜色,这些不同的颜色表示的意思是什么。并结合自己家乡的环境,理解地图上颜色的意义。
2、通过教材和图片,让学生初步知道我国的五种地形,即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
3、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家乡的地形特征,并可以展示一些有关表示家乡地形的图片。根据学生水平,教师可启发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诱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自己是否对家乡的地形有认识?
活动三 尝试做一个家乡地形模型
1、老师预先出示一张家乡地形图。先引导学生观察地形图的颜色,初步使学生明白家乡地形的特点。
2、学生先画一张空白的家乡轮廓图,然后根据教师的讲解,利用橡皮泥的不同颜色及可塑性,在空白的家乡轮廓图上捏出有起伏的、有颜色区分的地形。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找老家
1、请学生介绍自己户口本上写的祖籍。根据班内学生的情况,可以通过比较居住地和父辈的出生地是否一致,理解“老家”的含义。
2、然后,在中国地图上找一找自己老家的位置,说一说为什么称那里为“老家”。3、事先让学生通过访问父母,搜集老家的有关资料,了解、认识自己的老家。如老家的亲人、风土人情、城市或乡村的面貌、老家的过去等等。课上请学生介绍自己老家的情况,并谈谈他是怎样了解到老家的情况的。
4、说说回老家的路线,乘坐什么交通工具等,如果回老家应当准备些什么礼物,回老家应注意些什么礼仪。
活动二 小采访
1、如果班上有来自外地的同学,可以请他们为大家讲讲自己的家乡。
2、老家还有亲人的学生,可以通过书信、电话等形式,向老家的亲人们进行一次访问,并表达自己对老家亲人的亲切感。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邀请某位同学已远离老家的爷爷或奶奶,听听他们的感受。
3、交流自己对老家亲人的采访体会。每个人整理自己的采访记录,可以把自己认为最感人的地方讲给同学们听,使大家在情感上获得共鸣。
4、最后,大家可在班里做一个题为“我的老家”的墙报,每个人都可以运用所学的地图知识,为自己的老家画一张地图,再配一些文字,制成一个图方并茂的小文章,贴在墙报上。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7课 长江两岸是家乡
教学目标:
1、通过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及家乡名人,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历史的发展,进一步加深对家乡的子解和认识,激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并唤起学生对家乡的自豪感。体会、感受家乡乃至社会的发展变化。
2、学生通过调查活动,学会一些调查了解,实地考察等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了解为家乡的建设做出贡献的人物及事迹,并抱以感激、敬佩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及家乡名人,认识家乡的自然环境、文化、历史的发展
活动准备:
调查了解,实地考察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及家乡名人
课时设置: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引人入胜的风光美景,令人自豪的文物古迹,让我们就从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历史遗迹来认识我们的家乡吧!
二、找找家乡的风景名胜
1、课前同学们搜集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的图片等相关资料,以及歌颂家乡的歌曲、诗歌等等。现在让我们来交流一下吧!(1)小组交流(2)全班交流 2、让我们贴上或画一张自己最喜欢的家乡美景吧!把我们找到的家乡风景名胜都写出来吧!
3、全班交流,丰富对家乡的认识。
三、找找风景名胜的位置
1、看看家乡的旅游图,找找各风景名胜的位置。
2、学生预先在纸上画一个大的家乡轮廓图,然后大家共同合作,将找到的风景名胜标记在上面。
四、唱唱歌颂家乡的歌曲
1、唱唱歌颂家乡的歌曲,2、交流个人搜集的资料及搜集资料的方法。
3、到过这些旅游点的同学,可介绍自己参观游览的感受。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都有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和故事,我们来做个小导游,把这些故事介绍给大家。
二、准备:
1、学生自愿结合,成立活动小组,开展“我是家乡小导游”的模拟活动。
2、搜集资料:小组就某一景点分专题进行调查、搜集资料或实地考察。搜集的内容包括图片、景点介绍、传说、历史的故事等。
三、动手编写、制作:
1、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收集到的一些美丽传说等,编写成解说词。2、搜集整理资料。
四、我是小导游展示活动
各小组的学生以小导游的角色向其他同学介绍家乡的自然风光或人文景观中的故事。
四、活动拓展
全班同学将它们装订成册,可以展示给更多的同学看,甚至可以让全校同学领略家乡的风采。本班同学可以充当小小解说员。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考察——搜集:
全班分成小组分别进行考察和搜集资料、图片。包括家乡历史上的名人、伟人;家乡的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事迹;我身边的、让我感动的家乡人的故事,有条件的可现场摄影。
二、分组汇报
小组在交流的基础上,以表演、问题竞答、图片介绍、讲人物故事等多种形式在班内进行交流汇报。并说一说自己看到的、令人感动的家乡人的故事。
三、讨论——归纳:
出示“光荣簿”,并讨论,哪些人物可以进入“光荣簿”。
四、共鸣:
回归到自己的生活中,开展“我为家乡做点啥”的演讲活动。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从小我们该怎样做一个合格的家乡人。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8课 说说家乡的故事
教学目标:
1、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过去的老房子、饮食习俗等,认识具有家乡特色的地域文化,感受家乡的可爱,激发热爱家乡之情。
2、探索家乡的老房子、饮食习俗及文化生活的形成与气候、地形、历史之间的关系,从而进一步理解“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
教学重难点:
考察和了解家乡的文化生活
活动准备:
课前调查了解家乡文化中的不同方面,街名,路名的由来。
课时设置: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在长期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家乡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乡音、美食、都是这些文化的代表。
二、汇报调查情况
1、课前,同学们分成小组,调查了解家乡文化中的不同方面。下面来交流一下。2、学生小组交流自己调查到的资料
三、体验家乡文化
1、说说家乡话,唱唱家乡的歌曲、戏曲;感受一下与其他地区有什么不同? 2、家乡还有那些文化习俗?有哪些地方戏?人们喜欢哪些文化娱乐活动? 3、展示家乡文化的图片等; 4、听录音,看录像等。
四、比较文化差异
通过比较自己家乡文化与其他地区文化的异同。以猜猜看连线等形式,初步感受家乡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如播放歌曲,通过歌曲的演唱风格,歌曲的名称、歌曲所反映的内容,猜猜可能是生活在什么地方的人唱的歌。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看不同的老房子 1、我们的家乡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但是家乡的老房子却在静静的诉说着家乡人过去的生活,他们是家乡宝贵的文化遗产。
2、让我们来看看不同地方的老房子:北京的四合院、安徽民居、吊脚楼、江南水乡的民居、客家土楼、陕西窑洞。
3、你能谈谈为什么各地的民居不一样吗?它们与地形、气候、历史有什么联系?
二、找找家乡的老房子
1、通过实地考察,搜集图片等方式,了解家乡富有特点的老房子; 2、访问当地的老人,了解老房子的特点及形成这种建筑风格的原因。3、在小组和班上交流。
二、画画家乡的老房子。
1、有条件的班级可以举办家乡老房子绘画或摄影展。
2、搜集其他地区老房子的图片,比较不同地区房屋建筑的不同特点,并在小组和班上交流。
三、探究和思考
1、现在的房子和老房子有什么不一样呢? 2、为什么要保护这些老房子?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许多地方的地名、街名都有着自己的故事,也记载着当地的历史。让我们对家乡的地名、街名做个小考察,也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二、准备:
1、确定探究的问题:教师根据学生居住的状况,或按区域分组考察自己居住的街巷地名的由来;
2、全班同学共同讨论,选择和确定大家都比较关心或熟悉的几个街巷的名字,进行调查。
三、分组活动
1、或采访当地的人;或调查居委会等当地某些部门;或查阅资料(图书馆、互联网)。2、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调查记录,并为学生的调查做好事前准备。
四、展示汇报
1、归纳整理:各小组先将自己的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包括图片和文字资料在内。2、汇报展示:各小组成员分别承担不同角色,共同为全班其他同学介绍。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过程:
活动一 家乡的美食佳肴
1、找找风味小吃和菜肴
到街上看看餐馆、小吃店,了解一下各属哪个地区的风味查查菜谱、食谱,看看不同地区的风味菜各有什么特点。
2、小小美食城
学生自愿结合成组,以模拟社会的方式,在美食城里(教室)开设特色“餐馆”,“小吃店”、特色“食品店”。并选出“老板”向大家介绍本店的特色食品。
3、参考第23页上两图,引导学生找一找特色食品与当地环境、物产的关系。并将不同地区的风味食品的品名或图标,标在地图上,找找有什么规律。
4、在事先向家长、周围人访问和搜集资料的基础上,说说自己家乡的食文化。活动二 做做家乡菜
1、学生根据自己日常“食”的生活经验,选择一种自己容易做的家乡菜。
2、取得家长的帮助,准备好做菜用的东西。也可以与家长一起做一道家乡菜或风味小吃。
3、教师预先准备好一张制作单,包括菜名、备料、制作过程、从哪里学的、家长的评价等内容。让学生做完以后填写,也让家长写下自己的意见。
4、学生自评:谈谈制作家乡菜的体会,并对自己的家乡菜做出评价。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 我爱你,中国
第7 课
祖国,你好
教学目标:
1、知道我国的地理概况,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认识中国地形图,知道我国的主要地形,并在地形图上找到相应的位置,了解其基本特点,从中体验我们祖国幅员辽阔,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2、知道我国的行政区划,了解省级行政区在政区图上的位置,懂得行政区划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3、知道祖国首都北京的概况,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感受首都现代化大都市的风貌。
4、知道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培养热爱解放军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知道我国的地理概况,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认识中国地形图,知道我国的行政区划,从中体验我们祖国幅员辽阔,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课时设置:4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知道我国的地理概况,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领土面积、海陆疆域,认识中国地形图,知道我国的主要地形,并在地形图上找到相应的位置,了解其基本特点,从中体验我们祖国幅员辽阔,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关于中国地形的相关教学课件以及大量不同地形的风光图片,中国地形教学挂图,调查了解班上学生曾经到祖国的哪些地方旅游。
2、学生准备自己所到之处的旅游照片及相关资料,收集关于祖国概况的相关资料。
活动过程
一、体验交流,感悟祖国幅员辽阔: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教科书第42页,然后说一说:为什么“祖国真大”?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感受,通过算一算,知道祖国幅员辽阔。
二、识图学习:
1、同学们,我们一起观察“中国地形图”,你有什么发现?你能说出主要有哪几种颜色吗?不同颜色代表着什么?
(在我国辽阔的国土上,有高耸入云的山脉、雄伟壮观的高原、一望无际的平原、群山怀抱的盆地,还有起伏和缓的丘陵。)
2、找一找:在中国地形图上找出各种地形的名称,填写在教科书第43页表格里。
3、说一说:在不同的地形有哪些不同的特点呢?结合你外出旅游时所见,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4、在全班交流时,可以让学生把外出旅游的照片贴在地形图相应的位置,体会不同地形所展现的不同景观。
三、体会地形与气候的关系
1、请3个同学扮演教科书第44页上的三个人物,大家说一说这是怎么回事,谈一谈你有没有这样的体会。通过交流使学生感知中国南北温差大,从而体会祖国幅员辽阔。
2、小组讨论:说一说你的家乡在哪里,那里的地形和气候对你的生活产生了哪些影响。通过讨论体会出地形、气候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是息息相关的。
3、教师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有哪些感受呢?多样的地理环境给我国的经济文化发展带来益处,这里是我们中华民族祖祖辈辈生活、繁衍的热土,是我们的家园。
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知道我国的行政区划,了解省级行政区在政区图上的位置,懂得行政区划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塑料中国政区拼图游戏,有条件的可以准备电子拼图游戏,让学生在电脑上进行拼图。收集一些生活中与行政区划相关的图片资料。
2、学生准备新华字典用来查阅政区简称和行政中心。
活动过程
一、识图学习,认识中国政区图:
1、请同学们认真看教科书第45页中国政区图,说一说它与中国地形图有哪些不同,观察后了解政区图与地形图颜色、图例、名称等方面的差异。
2、通过看中国政区图,你知道了什么?使学生知道我国政区的划分、位置、首都、省级行政中心、比例尺等。
3、说一说比例尺有什么作用?量一量我们的家乡离首都北京有多远,能算出实际距离是多少吗?如果在两地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坐汽车到那里需要多长时间?让学生通过测量、计算,进一步体会祖国真大。
二、汽车牌号的秘密
1、猜车牌:教师事先可以制作若干写有机动车牌的硬纸板。然后可以设计一个问题:“假如你是一个交通警察,你所管辖的地段发生了交通事故,首先你应该知道肇事车是什么地方的,你如何知道这辆肇事车是什么地方的车?”由此,引出车牌的应用,然后进行车牌竞猜,从而在游戏中掌握家乡的简称等。
2、展示几组汽车牌号,引导学生说一说牌号上的汉字代表什么,你还知道哪些,这些简称有什么用处?通过讨论体会行政区划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3、这么多行政区划怎么记得住呀?有什么好办法?组织学生用拼图板或电脑拼图游戏展开拼图竞赛。
第三课时
活动目标
知道祖国首都北京的概况,了解那里的风土人情,感受首都现代化大都市的风貌。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大量北京风景名胜、饮食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的图文资料。
2、学生提前分成小组,按名胜古迹、饮食文化、风土人情等不同方面做好关于北京的资料收集和调查。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猜一猜省级行政区的名称。(教师可以根据情况出题。)
例:简称是“鄂”的地方、被称为“天府之国”的地方、藏族人民聚居的地方、豫剧是哪个地方的、说粤语的地方是„„我们的首都是„„
二、我眼中的北京
1、阅读教科书第48页,请去过北京的同学说一说,你觉得那里怎么样?
2、教师引导:同学们收集到了关于北京的很多资料,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某一方面或几方面进行交流,准备向全班同学进行介绍。
3、小组交流:根据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选择关于北京的某一方面特色进行探讨,准备一会儿在全班进行交流。
4、在教师的指导下,每个小组进行汇报。教师可用自己收集到的图片资料带学生进行补充。
5、教师小结:北京不仅是祖国的首都,是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还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希望同学们有机会能亲自去看一看,你就会亲身感受到它的魅力所在。
6、播放歌曲《北京颂歌》,在悠扬的歌声中同学们下课。
第四课时
活动目标
知道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培养热爱解放军的情感。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了解有关解放军的历史、军旗、军徽、军歌、军衔等相关知识,准备知识竞赛题。
2、学生准备:收集关于解放军的相关资料和解放军保家卫国的英雄故事。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面积,有着绵长的疆界和大陆海岸线,还有辽阔的海域和众多的岛屿。你知道是谁日夜驻守在祖国的边防线上,保卫着祖国的边防吗?他们是人民解放军。同学们对他们又了解多少呢?
二、走近子弟兵
1、阅读教科书第49页《单边电话》,请同学们谈一谈你的感想。
2、活动----解放军英雄谱:同学们根据自己收集到的解放军的英雄事迹开展一次故事会,讲一讲你所知道的解放军英雄的故事,如董存瑞、雷锋„„
3、除了英雄们的故事,你对解放军还了解些什么呢?阅读教科书第50页和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三、了解解放军
4、知识竞赛: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关于解放军历史、军旗、军徽、军歌、军衔、征兵等方面的知识竞赛。
5、举办一个军事图片展,请学生将收到的相关资料展示在班级板报上。
6、畅谈:如果你有机会当兵,你想参加那个兵种?
7、齐声朗读教科书第51页《中国军队》中的一段话。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8课
在祖**亲的怀抱里
主题目标
1、了解黄河、长江流域的基本情况,了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体会“母亲河”的深层内涵,培养热爱母亲河的情感。
2、了解黄河、长江流域的现状,探究其受到污染的原因,有环境保护意识。
3、知道我国是一个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从多角度展现祖国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进一步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黄河、长江流域的基本情况,了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体会“母亲河”的深层内涵,培养热爱母亲河的情感。
课时设置:2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了解黄河、长江流域的基本情况,了解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体会“母亲河”的深层内涵,培养热爱母亲河的情感。
2、了解黄河、长江流域的现状,探究其受到污染的原因,有环境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黄河、长江流域教学挂图、风光图片、视频文件以及对母亲河的破坏和治理的文字、图片资料。
2、学生准备赞美黄河、长江流域的诗歌、散文、音乐、绘画等方面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
1、欣赏《黄河颂》,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曲赞美的是什么吗?
2、欣赏《长江之歌》,这首歌又是歌颂哪条母亲河?
二:了解我们的母亲河
1、观察黄河、长江流域图,说一说它们都流经哪些省、自治区、直辖市。
2、阅读教科书第52--53页,谈谈你的感受,说一说为什么称之为“母亲河”。
3、小组交流:根据你收集到的资料,说一说你对母亲河还有哪些了解。
4、全班汇报:讲一讲关于母亲河的故事,赞美母亲河的诗歌、散文、音乐、绘画等。
5、教师小结:黄河是中国第二长河,全长5464千米。黄河流域在气候、植被、土壤等方面曾是我国自然条件最优越的地区之一,因而成为我国最古老的家耕区。黄河流域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发祥地之一,是孕育中华民族的摇篮。长江是中国第一长河,全长6300千米,水量丰富,支流众多,滋润着全国近20%的土地,数亿人生活在她的怀抱中。人们利用长江水运输、发电、灌溉,带动了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
三、保护母亲河:
1、教师过渡:母亲河养育了我们,但我们在开发和利用母亲河的时候,却忽略了对母亲河的保护。你知道哪些伤害母亲河的事例?
2、教师小结:母亲河脏了、浑了、丑了!人们开始反思自己的行为,为母亲河重新梳妆。
3、伴随播放黄河长江流域风光影片,教师讲解相关治理整顿的资料。
14、讨论:为了母亲河,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知道我国是一个有着许多名山大川和名胜古迹的国家,从多角度展现祖国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进一步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中国风景名胜分布挂图以及相关的图片。
2、学生课前完成教科书第56页的调查:收集整理所到过的旅游景点明信片、门票、风光影片、旅游纪念品等资料。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
教师出示中国著名旅游风光图片,让学生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
二、浏览祖国好河山
1、小组交流教科书第56页作业,比一比看哪个组查到的最多、最完整。
2、全班交流:说说你去过哪些好地方,把你的见闻和感想说给大家听一听。
3、请大家把自己的珍贵收藏放在桌子上,同学们自由参观欣赏,在全班交流。
4、播放祖国自然风光的影片,教师一边欣赏一边小结:吉林雾淞洁白纯静、杭州湖水青翠欲滴、新疆的戈壁大沙漠质朴而粗犷、九寨沟的水晶莹剔透。我愿沉浸其中,流连忘返。你们呢?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9 课 宝岛台湾
主题目标
1、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和丰富的资源,知道台湾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
2、了解台湾的历史渊源,体会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体会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真挚感情。
3、知道两岸人民为了祖国的统一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感受两岸人民盼望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台湾的历史渊源,体会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体会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真挚感情。
课时设置:3课时
第一课时 美丽富饶的宝岛
活动目标
了解台湾的地理概况和丰富的资源,知道台湾是一个美丽富饶的宝岛。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台湾物产和风光的图片、文字、视频资料,歌曲磁带以及中国政区图。
2、学生准备:有关台湾物产、资源、风光等方面的图片、文字资料。
活动过程
1、歌曲引入:
宝岛台湾
美丽富饶的台湾岛啊,你是祖国海上的鱼米之乡。海是聚宝盆,地是金银仓,鱼虾肥又鲜,大米白又香。林果甘蔗样样有,海上处处是渔场。
2、这首歌赞美的哪里?表达了人们怎样的情感?
3、教师小结:在刚才我们听到的歌中,人们把台湾称为“海上的鱼米之乡”,同学们课下也收集了台湾的相关资料,台湾还有哪些别称?
二:介绍宝岛——台湾
1、学生汇报:有“东方糖库”、“水果之乡”、“樟脑王国”、“森林之海”、“东方盐库”、“兰花王国”、“蝴蝶王国“等别称。
2、教师引领:宝岛台湾是个美丽富饶的地方,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它的美丽与富饶?
3、学生交流探讨,展示风光图片,以及各种特产资源的相关资料,感受台湾物产丰富,体会台湾的美丽,是我国的宝岛。
4、制作卡片:学生根据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制作宝岛台湾的资料卡片。
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了解台湾的历史渊源,体会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体会两岸人民血浓于水的真挚感情。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了解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开发建设台湾的事迹;提前将学生分组。
2、学生准备:以组为单位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台湾与大陆衣、食、住、行等方面相同之处和两岸共同开发建设等方面的资料。
活动过程
一、台湾与大陆——割不断的血脉
1、出示挂图:在图上找到台湾的位置。
2、阅读教科书第59页:算一算福州到基隆的大致距离,从中感受到什么?
3、教师引领:台湾的美丽与富饶是人们的辛勤开发分不开的。
二、台湾的开发与发展
1、师出示图片资料,概述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开发台湾的故事。
2、学生活动----“点将台“:以小组为单位,就大陆与台湾根脉相连为主题编制问题,相互提问,评出优胜组。如:宋朝„„明朝„„清朝„„或者衣„„食„„住„„行„„
3、阅读教科书第62页《海峡两岸18小时生命接力》,读后谈谈你的感受。
4、教师小结:宝岛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的一部分,长期以来两岸人民共同开发建设,使宝岛展现出崭新的面貌,这是两岸人民开发建设的结晶。
第三课时
活动目标
知道两岸人民为了祖国的统一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了解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台湾问题的解决,感受两岸人民盼望统一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了解屈原的《国殇》的历史背景:准备海峡两岸为了统一所做出的努力的相关文字、图片、视频资料。
2、学生准备:收集两岸往来的相关信息。
活动过程
一、诗歌导入:
1、教师配乐朗诵《乡愁》。
2、小组讨论:你能理解这份乡愁吗?谈谈你的感受。
二、海峡两岸盼统一
1、学生阅读温总理的那段话,谈一谈你对“国殇”的理解。
2、学生阅读教科书63-64页内容后,你都知道了什么?你又从中体会出什么?
3、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海峡两岸盼望统一的事例,从中体会出无论什么也阻止不了海峡两岸人们盼望统一的愿望,割不断两岸人民的血肉亲情。
三、我的心愿
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感受给台湾同胞写一写“寄语”,或者画一幅画、写一封信„„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祖国资源的“博”与“薄”
主题目标
1、知道我国各种资源非常丰富,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
2、懂得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极其匮乏。
3、分析、探究浪费资源的原因、现象,形成节约、保护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分析、探究浪费资源的原因、现象,形成节约、保护资源的意识。
课时设置:2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知道我国各种资源非常丰富,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将学生分成小组,分别收集我国资源不同方面的资料,如土地、矿产、森林、动物、水利„„准备一些制作简报用的纸张。
2、学生准备:根据自己小组所分配的内容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准备彩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活动过程
一、阅读导入:
1、阅读教科书第65、66页,说一说你的感受。
2、通过阅读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
二、了解祖国资源的“博”
1、教师引领:只是从这几方面说明我国地大物博还是不够的,同学们已经分组调查了相关资料,说一说你们调查到了哪些方面的资料。
2、学生汇报:根据自己收集到的资料充分展示我国的丰富资源。
3、通过同学们的研究和交流,学生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4、教师小结:我国自然资源储量极其丰富,各种资源种类齐全,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
三、活动:祖国资源小简报
1、学生活动: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收集到的图片、文艺资料,以小组为单位用剪贴的方式制作一份简报。
2、展示小结。
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懂得由于我国人口众多,人均占有量极其匮乏。
2、分析、探究浪费资源的原因、现象,形成节约、保护资源的意识。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布置学生做好教科书第68页小调查,收集我国资源缺乏的具体事例。
2、学生准备:完成教科书第68页小调查,调查了解我国资源现状。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
上节课老师让同学们制作我国资源的简报,同学们完成得非常出色,今天老师要发给大家一些奖品以资鼓励。教师给不同人数的组发出相同数量的奖品(按人数最少的组发奖品),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质疑。
二|、了解祖国资源的“薄”
1、教师引导:如果我们把现在出现的问题与我们国家的资源问题相联系,你能得到什么启发吗?
2、阅读讨论: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7页相关资料,说一说,你们能体会温总理这段话的含义吗?
三、节约资源
1、分组探讨:除了人均占有量的问题,还有哪些现象造成了资源的缺乏?
2、学生交流:结合同学们的小调查,说一说过去和现在对资源需求的不同,生活中又存在着哪些浪费现象呢?
3、总结归纳: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资源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同时社会上存在的浪费现象,都是造成资源紧张的原因。
4、学生阅读教科书第69页内容。
5、学生交流:说一说我们身边还在哪些因为资源缺乏而影响我们学习、生活的事例。
6、教师引导:全社会为节约、保护资源采取了很多措施,建设节约型社会,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为建设“节约型家庭”,同学们有什么好的建议?
板书设计:
课后反思:
第二篇:四年级第三单元整合教案
人教课标版四年级第七册第三单元整合教学设计
第三组教材整体说明:
本组的专题是“中外童话”,围绕这一专题,教材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四篇童话,安排了读童话、编童话、讲童话、演童话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学习。同步教材也安排了八篇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童话,这样的整体安排,使整组教材的体系更加系统和完善。让孩子们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在童话的世界里尽情地徜徉、幻想„„从而更喜欢童话这种文学体裁。【设计理念】
以“单元整合、群文阅读”策略为指导,实现教学内容,教学时空、教学方法的全面开放,使学生在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上相互渗透,有机整合。【教学内容】
1.人教课标版教材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三单元课文《巨人的花园》《幸福是什么》《去年的树》《小木偶的故事》。
2.人教版同步阅读教材《勇敢的小裁缝》《鹿树》《风的故事》《最棒的还是我自己》。【教学重点】
1.在童话描写的美好情景中熏陶情感,发展思维。
2.分享孩子同步阅读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等,为学生有效同步阅读奠定基础。【教学难点】
让孩子们在理解内容中明白一个道理。【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步骤】
一、课前谈话
1、老师听我们班上的老师介绍,说我们四年级班的孩子各个都很爱看童话,是吗?(读过十本、二十本童话的举手)
2、老师课件出示图片,学生说主人公的名字。
二、正式上课,进行导入
孩子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还带来了一组图片(课件出示本组课文中的插图)看看你们能不能一看就说出这篇文章的题目?你发现这些故事的共同特点了吗?(童话)这节课,我们就要一起走进童话,一起感受童话。
三、学习课文
师:《巨人的花园》这是英国作家王尔德的作品。这个课真有意思,一看就知道是篇童话,从哪知道的呢?
生:从巨人这个词知道的。师:说说理由。因为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巨人。
师:想象过吗?巨人什么样。生:巨人很高大,比一般人高大。师:看,这就是巨人,和他身边的孩子比一比。(出示巨人图片)生:非常的大。
师:太超长了,童话中的人物呀,就是这样的奇妙(板书:奇妙)师:《巨人的花园》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走进花园去瞧瞧,来,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想,故事的主人公是谁?他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自由读吧。
2、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问题
3、同桌互相讨论,进行汇报
4、师请两个同学合作着,读一读8、9两个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小男孩儿是怎么做的,巨人是怎么做的?
5、指明学生进行汇报。
6、师:是的,小男孩什么也没说,可是他那双凝视的眼睛,分明在告诉巨人,小男孩在告诉巨人什么呢?(快乐要和大家一起分享)
7、出示句子: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啊!要不是你提醒,春天将永远被我赶走了。谢谢你!”(学生读句子)师:巨人明白了什么?(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师: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的巨人呀,变了,他不再孤独,而是变得-----快乐。
师:唉,对,他也不再自私,而是变得那么的——心胸宽广。师:他不再那么的冷酷,而是变得——热情。师:所以,就有了这样的一幕,这真是个——乐园。
导入:我们知道了快乐要和大家一起分享,那同学们幸福是什么?(学生自由回答)
8、师:有位作家说,幸福是一个谜,如果让一千个人来回答,就会有一千种答案。今天,我们这一组的另一篇童话故事就告诉了我们幸福是什么
师:看看这个童话故事中我们能找到什么样的答案。快速打开书,先自己读一遍课题上方的自学提示。
9、根据自学导航,把感受最深的句子划下来,多读几遍,在书上空白处简单写写自己的体会。请开始默读。生边默读边用笔画有关语句,并简单写体会。汇报交流
10、出示句子:“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别人有益的事。”师生一起读这句话,看看幸福到底是什么?(学生进行汇报并联系实际)
11、师指板书和学生一起总结。
幸福要靠劳动,尽义务,做益事,只有让别人快乐,自己才会得到幸福。
12、拓展延伸
师:对幸福的理解,不同身份的人有不同的答案。
(师配乐朗诵,课件演示同步进行)
对雷锋来说,幸福是“走到哪里,就把好事做到哪里”的快乐; 对警察来说,幸福是“舍一家团圆,保万家平安”的奉献; 对农民来说,幸福是“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收获; 对母亲来说,幸福是“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的期盼。作家毕淑敏这样感悟幸福:当我们一无所有的时候,我们也能够说:我很幸福,因为我们还有健康的身体。当我们不再享有健康的时候,那些最勇敢的人可以依然微笑着说:我很幸福,因为我还有一颗健康的心。甚至当我们连心也不再存在的时候,那些人类最优秀的分子仍旧可以对宇宙大声说:我很幸福,因为我曾经生活过。
师:想知道老师对幸福的理解吗?我也写了一首小诗,愿和大家一起分享!(师生配乐共同朗诵老师作的诗《幸福是什么》)师:孩子们,你们的幸福又是什么呢?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对幸福的理解。可以是一首小诗,一句格言,一件小事,一段感悟„„
要求:构思一分钟,写三分钟,不抬头,不停留,写出自己独特的理解。一会儿我们找同学来汇报。(学生配乐写)
生汇报交流
13、(屏幕出示句子: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师:当你读到这两段话的时候,感受一样吗?(读第一个语段的时候感受到开心,读第二个语段时感受到悲伤)
14、为什么会有这样不同的感受呢?现在就让我们跟着鸟儿的歌声一起回到去年(板书:去年)
15、轻声读一读这个自然段,看看哪些词语让你感觉到快乐?(指名回答)
师:一个天天给好朋友唱歌,一个天天听好朋友唱歌,想象一下,这是怎样美好的情景啊!现在就让我们用朗读的方式再现这个美好的画面吧!我们师生合作,我示意你们的时候大家就一起读屏幕上的这句话,好吗?
(屏幕出示: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当春天来到树林里的时候,(师示意,生读: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师:无论烈日炎炎,也无论冷风习习(师示意,生读: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从春天唱到夏天,从夏天唱到秋天,(师示意,生读: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师:谁的眼前浮现画面了?老师告诉你啊,一边读书,一边在脑海里浮现画面是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我们都要学会它
16、就这样鸟儿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可是,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鸟儿必须要飞到遥远的南方去,临别前,这对好朋友说了些什么?
(屏幕出示对话:“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分角色读对话(男同学当树,女同学当鸟儿,一起练习读对话)师:我们来看这个对话,“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小鸟,你愿意回来唱歌给我听吗?(师生对话)(愿意)那你应该怎么回答我呢?
师:我听出来了,明年春天,你们一定回来唱歌给我听。我们一起再来读这个对话,把他们之间那种真挚的、依依惜别的感情读出来(还分男女生读)
师:过渡语:他们就是这样,依依惜别,并约定明年春天,鸟儿再回来唱歌给树听。小鸟带着这一份承诺,飞向了南方,她飞过了秋天,避过了冬季,满怀期待地迎来了春天,来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
17、(屏幕出示对话:“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问树根。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它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 她问大门:“门先生,我的好朋友树在哪儿,您知道吗?”门回答说:“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鸟儿问女孩:“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小女孩回答说:“火柴已经用光了,可是,火柴点燃的火,还在这盏灯里亮着。”)(学生自由练读)谈自己感受
师:大树已经不在了,但是为什么鸟儿非要找到大树唱歌给他听呢?(学生自由回答)
18、小结:同学们,鸟儿飞走了,却给灯火留下了歌声,留下了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就像同学们刚刚体会到的,这世间最美好的东西就是„„(生说:友情、守信)(板书:友情守信)
师:同学们鸟儿和大树的友情让我们感动,但是生活中还有这样一些现象,那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表情,喜、怒、哀、乐,样样都会。但我们都喜欢“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呀!可是,如果大家只会“笑”这一种表情,那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呢?(自由汇报)
19、出示句子“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你体会到了什么?(自由说,并从文中找出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20、师:假如你遇见当初做小木偶的那个老木匠,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假如小木偶来到你身边你还想对他说点什么? 由小木偶的遭遇我们得到一个结论:笑很重要,但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板书)让我们再来看课文的最后一段话。齐读最后一句话。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同桌讨论,进行汇报)
21、师:小结: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中的快乐。但生活又是复杂的,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以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需要我们用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经理、去面对,这样才是完整的生活。
四、孩子们,从第三组课文中,你分别感受到了什么? 《巨人的花园》分享快乐;《幸福是什么》;劳动创造; 《去年的树》;朋友真情;《小木偶的故事》体验生活;
五、阅读概览
1.在《同步阅读篇》中,也选编了八篇以童话为主题的文章,我们重点阅读了其中的四篇(出示课件)。前几天已经布置大家进行了认真的阅读,并填写了《阅读记录表》。现在请大家和同桌相互交流一下,看看你们的阅读体会是不是一样的。
2.这几篇童话里你最喜欢哪一篇,说说主要内容?(生交流,师引导)。《勇敢的小裁缝》──机智可爱《鹿树》──温馨关爱《风的故事》──勇敢正义《最棒的还是我自己》──充满自信
师:孩子们,读了这四篇童话,老师相信肯定有一些地方打动了你们的心,能谈一谈或者讲一讲,然后告诉大家为什么吗?(学生自由谈)六:总结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童话,走进了一个充满幻想,多姿多彩的世界,我们和童话中的主人公一同体验神奇、分享快乐,感受幸福、分担烦恼,我们感受到这是一个真善美的精神家园,它让我们的梦想成真!这就是童话,这就是童话的独特魅力!孩子们,今天我们读的童话仅仅是沧海一粟,浩瀚的大海就在前面不远处,正向你们招手呢!孩子们,赶快行动起来吧!七:板书设计:
第三篇: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使学生主动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体会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最优策略。
3、使学生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
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周期特征。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采用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投影片,有条件也可以使用配套课件。
教学过程:
一、观察场景图,解决例2。
说说:兔子是怎样排列的?想想:18只兔子排成这样的几组?
算算:18只兔中有几只灰兔,几只白兔?
二、试一试
问题:如果有20只兔参加跳高,照这样排列,应该有几只白兔和几只黑兔?一共有几组?余下几只?余下的2只是怎样排列的?
按照1灰2白的顺序排列的,所以余下的2只为1只灰兔,1只白兔。
三、练一练
第1题:棋子是按照什么规律摆放的?学生独立计算,交流结果。
第2题:瓷砖是按照什么规律贴的?35块瓷砖里有多少正方形瓷砖和多少长方形瓷砖?余下的1块是什么图形的瓷砖。
四、综合练习:练习十第4—7题。
第四篇: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6-67页第6-9题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列举的策略,会用这种策略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培养学生思考数学问题的条理性、有序性,体会解决数学问题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策略意识和合作意识,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进一步学会运用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能够有序有条理的运用列举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二、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
提问:你是怎样思考的?
让学生边说边在黑板上板书自己的列举方法。
2、完成练习十一第7题。
指名读题,分析题意。
学生独立完成。
集体校对。
3、完成练习十一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
提问:一共有多少中不同的走法?
4、完成练习十一第9题。
小组交流讨论,合作完成。
指名汇报。
5、完成练习十一思考题。
学生动手操作。
展示学生完成情况。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第五篇:五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本站推荐)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整理与练习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及计算规律,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能力。
2、培养学生认知计算、自觉验算得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认知计算、自觉验算得良好学习习惯。
教具准备:
训练习题投影片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练习与应用
1、完成第6题。
说说面积公式,再应用公式计算。
2、完成应用题7、8。
指名读题,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后列式计算。
3、完成第9题。
指导学生看懂票据。提醒学生在计算时可以把表中的小数化简。
4、完成第10题。
理解“零售价”与“进货价”的含义,再根据要求分别解答。
三、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