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评课稿[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2 19:29: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画杨桃评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画杨桃评课稿》。

第一篇:画杨桃评课稿

评《画杨桃》一课

——紧扣课标,大胆取舍

听完这一堂课,让我明白了,从不同的角度看,所看到的金花的优点就不一样,不要想当然,把金花看走了样。

《画杨桃》这一课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中的第三篇课文,应该说,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基本上懂得了这个道理。纵观金花的这节课,能够紧紧地围绕单元的主题,紧扣新课标中对于第二学段的相关要求展开教学,教学环节相扣紧密,知识与能力点铺设有致,安排得当,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思相得益彰,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具体来讲,金花的本节课有许多亮点值得我学习。一,详备教案,深究教材。

备一个详细的教案,尽量预设得更多,这一点,我觉得对一个新教师来说,还是特别重要的。新教师毕竟经验不多,对课堂无法做到像老教师那样调控自如,预设得详细了,课堂上走的弯路相对要少。同时,对于教材,从金花这堂课看得出,金花是花了很多时间去探究的,也很到位,重难点突出。说实话,我在上这堂课时,由于最近准备那基本功的事,对于教材就没有金花探究得这么深这么细,所以课堂上就没有金花弄得这么充实。听完课后,我再仔细翻看了教参及其它资料,发现在课堂上,我很多东西根本没想到,所以学生在我这节课上所学到的就太有限了。

二、指导学法,教得容易,学得轻松。

课上,金花一开课不久就复习了读懂课文的常用方法:抓住关键字词句、标点符号,理清段与段、句与句的联系;中心句,表达方式等(在这里,顺便提一下个人想法,我觉得文章的表达方式好像不是(反问、疑问、比喻、拟人等,而应该是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等),不知我的理解对不对,还请各位一起商榷),而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金花就真正让学生按照这个要求来学习,如,抓住关键词句“父亲与老师的话”,标点符号省略号等。一管窥全豹,可以推测出,平时的课堂,金花一定非常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长此以往,积累下来,学生读完小学,基本上就能自主展开学习了,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教是为了不教,估计就是这么个意思。

三、重视朗读,有指导,有提高。

从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到课堂的实践行为,金花都特别重视学生的朗读,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指导,体现了朗读的层次性。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具体到这堂课中,老师对学生的指导还是比较多的,有一定的力度。如指导朗读“父亲的严格,老师开始的严肃及后来的和颜悦色等”,通过朗读与老师的指导,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一定的提高。这符合新课标中的,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总之,金花这堂课优点非常之多。当然,课总是不完美的,不完美的课才是真实的课,才是有价值的课,才有进一步探究价值的课。具体来说,我对这课有以下两个建议:

一、大胆设计,因课而异,取舍得当。

相信大家都有同感,金花这节课上得中规中矩,创新不够。这篇课文,及这组课文,有一个相同点,即都是通过一个故事来揭示一个道理,来龙去脉交待得十分清楚。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要领悟道理,就得先读懂故事,道理怎么来的?是通过演绎故事来的,没有故事,自然没有道理,就算有,也是空中楼阁。所以,我觉得先要学故事,读懂故事,才自然而然引出道理。课上,金花先

把课文的两个揭示道理句子提出来学习,而且是重笔墨来学,花了将近二十分钟。这样,学生可能能将这道理记下来,但是是机械的记忆,没有理解。而这道理正是本课的重点所在。这样,重点就突破得不是很好了。如果是我,我会这样来设计,先从课题让学生质疑出几个问题,如,谁在画杨桃,怎样画,画得怎样等,然后从这几个问题入手,先将故事学一学,在学故事时,放学让学生自读自悟,因为简单。重点指导两点,一是学生和老师语气神态的变化及原因探究;指导好省略号的朗读。故事学完了,自然引出道理,在学道理时,让学生将父亲与老师的话进行对比,找出相同点,再多角度地谈自己的理解,教师做好引导,并进行适当的指导与提炼。

由故事引出道理,再重点学道理,再拓展道理,我觉得这样效果更好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应该会更浓一些。

二、把握学科特点,重视朗读指导,突出语文味儿

语文姓语,不姓品,也不姓科。所以,语文课尽量要突出语文味儿。在这一点上,金花还是很有意识的。课堂上读得多,品词品句多。不过,这课的个别环节似乎与“语文”二字关联不大,比如,通过辨认图片的小游戏来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课文中的道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有不同的发现”,这个环节大概花了5分钟,如果仅仅是为达成“进一步明白”这个目标,我觉得有点得不偿失,这个环节有点像科学课了。要是我,我可能会省掉这个环节或简化,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相关的事例即可,这能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并进行说话表达的训练。重点就只要抓住课文中的“杨桃”来进行“角度”的阐述。其次,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尽量做得不着痕迹,不要经常直白地使用“这里用什么语气读”,这样感觉是为了读出某种语气而去朗读。我们可以先请学生读,再请其它同学评价,觉得哪个地方读得好,读出了什么样的感觉,老师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设置出一些情境,把学生置于情境中,这样指导可能更给力。同时,适当的时候,老师的范读也是必要的。

以上是我个人关于这节课的两个建议,如果追寻到细节,我还有两点想与金花及各位同仁分享一下:一是,我非常赞成上次王主任在评课的时候说到的关于提问的这一点,在设计提问的时候,尽量不要太碎,能够让学生说一段话的,就不要设计一个只能让他说半段话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完整地表达一个句子时,就不要只让他有说句话的机会。课堂上尽量少问诸如“老师告诉我们怎么样?态度怎么样?”等,可以改为“老师告诉我们什么呢?说一说老师的态度。”学生能够说的,我们就尽量不要帮他说。二是,拓展设计中的两个作业,一是查资料了解作者。我在网上查了下,岑桑应该是顺德作家,其它好像特别的地方不是很多。我不知道金花在设计这个练习的时候目的是什么?能不能改成课后的摘录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体会。二是结合生活实际谈体会。个人觉得这个命题有点太模糊,尤其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有很多同学不知怎么下笔。体会?体会什么?能不能具体一点呢,如,可不可以这样设计:先出示道理,再让学生写一写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或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看到结果会有所不同?

以上是我个人对金花这堂课的一些看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指正。篇二:《画杨桃》评课稿 《画杨桃》评课稿

作者:李晖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2788 《画杨桃》评课稿

作者:李晖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作为新课程改革之一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还应该关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那《画杨桃》这篇教学设计中, 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阅读,合作学习,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那我分四步来说说这节课。第一步, 直奔课题,了解大意 揭示课题,没有过多花俏引题,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争取大量时间留给孩子们多读多思多讲。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大致内容,我估计学生讲述课文大意会很详细,讲不好。我引导他们,“读完课文,如此详细地讲清课文不简单。简要地说也是种本领,你能说好它吗?”当然也可以用填空方法如“在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杨桃,“我”,同学们,老师

。”来帮助他们讲清大意。

第二步,学课文,析对话

学习课文时,紧抓以杨桃为主线,分析三种人物。“我”画杨桃的态度,同学们看我的图片和看杨桃的态度以及老师整堂课的态度,体现出不同人物的思想情感。

第一环节,理解一二两段

这段教学比较简单。抓住“我”画杨桃的态度“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引出我在父亲的教育下,才如此做的。

第二环节,分析对话

正象父亲说,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当作者交上作品,好多学生除了笑还说了什么?

如:“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这些话是没交代谁说的。让学生先搞清谁说的?其实,我们也能猜到四年级的学生能够知道这是文中学生说的。因为四年级已有理解上下文意思的能力了。为了很好抓住本文写法上的一个重要特点,设计让学生在对话后面注明角色。再自由读读,想象当时人物动作、神态等,用笔也在文中写写。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在充分的时间里,体会到的也不同。比如第一句,有的会写“有个学生怪声怪气地说”,有的学生会写“有个学生扬起眉毛,惊奇地问”等等。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情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的学习与创造,朗读这些对话来他们也有声有色的。以上这些安排,我的设计意图一方面是让学生领会课文意思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训练学生的多元想象,同时为学习写人物的对话打一个基础。接下来的人物对话,放

手让他们自己写写,读读,授之以渔,突破重点,挖掘文本资源,抓住课文中对话特点。只有充分让学生写一写提示语,充分自由地练读,再多种形式朗读师生对话内容,如个别读、示范读、小组读、师生对读等,才能进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掌握文中对话特点。

第三步,分析老师

那“我”从被误会到被理解,同学们从误会我到理解我,这个过程的变化,起主导作用的是谁的教育?老师怎么做?划出有关句子。在这教学中,我让他们演一演,说一说,读一读的形式,感受老师的态度变化,初步体会老师的话,“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第四步,拓展延伸,深化意义

同学们理解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同时是为切实突破教学难点。联系生活,举例说明:今天半路上看到老汉耍猴,忍不住就去看了。结果忘了时间,上学迟到,作为你,你会如何跟老师说的例子。让学生实事求是地说。让学生联系生活,在述说时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加深对文本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让他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无论做什么事都应实事求是的道理。[《画杨桃》评课稿] 2009-09-16 14:31:03 在这节课上金芝老师带领学生重点比较学生和老师的两次对话,体会老师和父亲的话,从而让学生理解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实事求是。学生说的还是比较到位的。

但是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有些地方做得不够到位。在初读课文时就让学生说课文的大概内容,要求过高,可以采用关键词语填空的方式,在填空的过程中学生不仅了解了课文的大概内容,而且所填的几个关键词也为学生下面学习课文做了铺垫。又如在教学“我画杨桃”这一段时,老师提了好几个问题,在这段话中哪句话写我画杨桃的?你觉得作者在画杨桃时态度是怎么样的?是受到了谁的影响?他觉得自己画的话怎么样?同学们又觉得怎么样?

一个个的问题太多太碎了,而且可能老师自己对教案也不是很熟悉,所以在过渡语的处理上语言不是那么精练,简洁,有点绕来绕去,不是很明白,这样让教学环节也显得有点乱。在教学比较师生两次对话过程中,设计得很好,但是在教学时的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这篇课文的点很多,老师在教学时总想面面俱到,但最后反而适得其反。以前在听很多优秀教师的课时,在他们的课堂上有一条很清晰的教学思路,教学中的每个环节和设计都以此展开,逐步深入。长长的一篇文章往往并不是每一段都学,有些段落读一遍就算数了,抓住其中的重点词语、句子或者是段落,从点到面,再从面带到点。听了他们的课,突然让人觉得:原来可以这样学!

最后很羡慕金芝老师的粉笔字,很漂亮,学习了 篇三:画杨桃评课稿

《画杨桃》评课稿反思

在我们学校与八小教学经验学习,我聆听了曾晟老师执教的《画杨桃》这篇课文,让我这个同氏家族的我受益匪浅。

这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文章,我们稍不小心,很容易将之异化为品德课。曾老师凭借自己超强的言语敏感度和深厚的教材解读能力,以全新的视角提炼阅读主话题:理解“实事求是”。老师从文本的整体性出发,通过对“我”的作画态度、“同学们”的心理转变和“老师”的言行举动这“三大板块”整合推动实施建构,逐层挖掘“实事求是”的内涵——学会老老实实、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学会实实在在做人做事。众所周知,语文教师不是一般的读者。但作为特殊的读者,我们不能只负责自己的理解、感悟和感动,还要为学生搭好梯子,承担起引导学生感悟的职责,否则我们的课堂教学无法真正实现对话,无法真正拥有生命的灵性和动感。

一、精心把握细节:

细细品读曾老师的课堂,精彩之处层出不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从细微处着手,让学生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进行了重点指导,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标点,抓住课文中的关键之处、精妙之处,反复读,仔细品,认真想,把感悟活动引向深入,从而使学生明白事理“实事求是”。如引导学生理解“实事求是”的作画态度时,老师紧紧地抓住“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这一句子展开,如“自己读读这句话,可以结合其中的一个字或一个词谈谈自己的感想。”、“你是如何理解“我”这种 “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的呢?可以联系上文1-2段结合句子去发现。”、“在我开始要画画的时候,我的耳畔总会想起父亲严肃地(语重心长地)说:——”;再如探究“同学们”的心理转变过程时,老师紧紧扣住句中的标点符号,通过情境模拟、换位思考等,让学生体会同学的心理变化,从而理解“实事求是”的内涵。

从曾老师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她对细节的精心把握,通过层层设计,诱其深入感悟。细节不仅仅只决定精彩,细节更决定成功!

二、匠心设计课堂: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如果把一只胳膊从躯体上砍下来,那就不是胳膊了。”就阅读教学而言,每一篇课文都是一个活的、有机的整体。教师应引导学生从整体出发,感知课文写什么、是怎样写的。只有进行整体感悟,学生才能感受到课文的整体美,在头脑中形成比较完整的印象。观照曾老师的这堂课,感觉整体设计精致有余,大气不足。课堂上老师走得很急,留给学生的思维、学习空间过于狭窄,对于文本中如何实现言和理的统一有待深入思考。对于这类说理性较强的文章,由于学生的阅历、能力的限制,教师不能过早地把深奥的道理做强行灌输,而要让学生自主地、充分地、全面地感悟文本,使她们在对文本所塑造的形象中去获得其中蕴涵的道理,从而达到“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效果。《画杨桃》一课故事性很强,而且学生的态度变化尤为明显,在整体构架上,是否可以围绕“笑”展开,通过指导讲故事,以达到悟理的目的。

总之,非常感谢曾老师为我们献上这样一份丰盛的精神大餐,让我们用心去聆听课堂上生命的节奏和快感,努力寻找缩短理想和现实之间的距离的金钥匙篇四:画杨桃说课稿 11 《画杨桃》说课稿

魏传兵

一、说教材:

为了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我决定用两课时完成本文学习。第一课时,认读本课生字,整体感知,研读“我”的作画态度、“同学们”的心理转变、这两大板块。逐层挖掘“实事求是”的内涵。第二课时,正确读写本课生字词语,研读“老师”的言行举动,继续挖掘“实事求是”的内涵在回顾全文,深化“实事求是”的内涵。

【教学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学生的具体要求,结合本组教材特点及课时安排,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制订为:

1、认读本课6个生字。

2、读通课文,把握课文的梗概。

3、能够抓住关键词句,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研读“我”的作画态度、“同学们”的心理转变、这两大板块。逐层挖掘“实事求是”的内涵。

4、初步认识“实事求是”的内涵,感受老老实实作画的态度,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目光去评价别人。其中第2、3个目标是本课的重难点。

【教法学法】

朗读体会法。简化阅读教学中的讲读环节,扣住关键句,指导学生反复诵,在诵读中积极思考,以读促思,以读促情

读写结合法。在阅读感悟文本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进行写话,强化表达能力。

【说教学设计】

我将用四个板块的设计来实现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图片导入,初读整体感知。

2、再读课文,引导形成话题。

3、走近作者,品读“作画态度”。

4、四、走近同学,体会态度变化。

一、图片导入,初读整体感知。

第一步,出示杨桃图片,简单介绍,拉近文本和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也进入美术课堂,一起去看看小主人公是怎样画杨桃的。然后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第二步,要求学生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新词。

第三步,教师出示词语:【叮嘱 审视 轮流 和颜悦色 教诲 受用】先要求学生读准这些词语,再请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其大致意思,最后让学生选用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内容。这一设计首先是想让学生初步了解文章大意,同时把学习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境中去,既使学生理解了词义,又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运用词语。

二、再读课文,引导形成话题。

第一步:请同学再读课文,想想我在课堂上是如何画杨桃的。

第二步:请学生用结合其中的一个字或一个词来谈谈感受,找出关键词—老老实实,通过理解引导学生形成话题:如何理解“实事求是”其中的涵义。

这一环节,我引导学生聚焦关键词“老老实实”,形成话题。一方面是力图引导学生抓住作者着力刻画和描摹的中心点、情感的升华点、主题的凝聚点。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够激起学生的课堂实践兴趣,使学生能够围绕中心话题,自主研读文章,理解文章所承载的情感。

三、走近作者,品读“作画态度”

这一环节,我打算围绕“老老实实”这个词进行突破。

第一步:引导学生自由读1-2段:结合句子说说如何理解“我”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我预设学生会找出以下两处:

第一处:父亲的话。针对此处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读后说说读懂了什么?结合学生的回答,同时解决对于“想当然”这个词的理解。让学生明白想当然只能画走了样。接着引导理解父亲的严肃和语重心长,并通过朗读表现出来。这样学生就能理解我正是老老实实地听从了父亲的叮嘱,才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第二处: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就此处我选择用对话的形式和“现身说法”的方式(也就是让学生坐在“我”的位置上来看看这只杨桃),让学生体会不同的角度,会使你看到的东西和别人看到的不一样,让学生作者的感受获得共鸣,然后引导学生把这份共鸣读出来。

第二步,将第二处与第一处进行回应。让学生体会小作者在看到杨桃时心中也产生过疑惑,是父亲的叮嘱让我消除了疑惑。再读“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时能读出实事求是,读出我对自己的画的满意和自信。

四、走近同学,体会态度变化

这一环节,我打算用对比朗读的形式进行突破。

第一步: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教师与同学的对话。然后交流自己有什么发现?我预设引导学生抓住标点符号来理解同学们的心理。第一段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

第二步: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

第三步:教师转动杨桃让所有学生都体验这个角度,然后提问:你就是刚才发出嘲笑声的同学,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你心里想说些什么呢?拿起你的笔,写下你想说的话。引导学生写下心底的感受。

相信通过这三步的层层递进,在学生的文字里一定会感受到学生已经学会去尊重在别人作画时的实事求是。这时,适时地回应父亲的叮咛,进一步理解“老老实实”,之后再次朗读这些对话,学生的朗读一定有一个新的提高。

在第三第四环节的设计里,我采用多种方式突破难点,目的在于想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自主探究与文本进行交流,同时借助多种朗读手段达到加深对课文理解的目的。把外化的情感内化为学生自己的情感。

【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爸爸:是什么样,画成什么样

我:认认真真,老老实实画

【说效果】

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我都把学生放在和教师平等的位置上,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调动了课堂教学主体——学生的积极参与,让学生在阅读的全程中去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从而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篇五:画杨桃的说课稿

《画杨桃》说课稿

北宿矿校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是aaa。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画杨桃》。我的说课分为六个部分,分别是:说教材、说目标、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画杨桃》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其中的深刻道理——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二、【说目标】

为领会编者意图,达到应有效果,根据课标的三个维度、中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的特点及本课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语。

2.能读通读顺课文,有感情地角色朗读文中的人物对话。3.能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理解体会,初步读懂课文所蕴涵的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实事求是。

三、【说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选择适当的教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依据新课标理念,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本课我采用“一法为主、多法相辅”的策略,以“读悟结合法”为主,情景教学法、信息收集法为辅,优化结合,充分体现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的目的是为了不教。为了让学生学会自己学习,本节课我将重点采用“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和“朗读感悟法”。

四、【说学法】

1、主动学习法:让学生朗读课文,并提出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感性认识的同时,教师层层深入,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索知识,培养学生思维想象的综合能力。

2、反馈补救法:在练习中,注意观察学生对学习的反馈情况,以实现“培优扶差,满足不同。”

五、【说教学过程】:

为落实教学目标和体现教学理念,我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以下四个环节

1、谈话引入新课。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检查预习情况。

3、精读课文,积淀语感。

4、回归整体,进行总结。

(一)、导入部分

主要是简单介绍杨桃,利用多媒体课件为学生展示杨桃的图片。然后出示课文标题“画杨桃”,并且让学生就标题展开联想提问。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谁画杨桃?”“怎样画杨桃”“杨桃画得怎样?”等等,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提炼。

(二)、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1、让学生带着教师提炼的问题默读课文一遍,并圈出生字词;

2、检查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3、让学生以4人小组讨论的方式讨论问题,选派小组代表在班级内交流答案,然后教师对问题进行点拨与总结,接着出示生字词“ 叮嘱、审视、轮流、和颜悦色、教诲、一生受用”要求学生读准这些词语。

(三)、精读课文,积淀语感 讨论问题,全班交流、反馈:(层层递进、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1、引导理解“教诲、叮嘱、审视、半晌、和颜悦色、一生受用”等词的含义,并回归原文进行深入理解。

2、父亲叮嘱我什么,老师讲的话具体指什么?

3、画杨桃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为什么我要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4、父亲的话有什么深刻的含义?

5、有感情读最后一段。

(设计意图:

1、要培养学生敏锐的语感,就必须从语言文字的细节入手,教会学生抓住课文中的关键词语理解课文的表达方法。)

2、《课标》提出要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里安排小组合作学习是为了落实在个体感悟基础上实现优质资源共享。

3、在朗读中,我引导学生从文本中读出感情,把感情送进文本。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过这一环节的学习,学生大概掌握了本课的重难点。)

(四)、回归整体,进行总结

总结全文时,我让学生说说学习本节课后的感受?待学生交流完后,在适时总结学法并让学生再次有感情地诵读全文。在诵读中感受父亲的话,激起学生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在心中留下语言、留下形象、留下情感。

六、【说板书设计】

好的板书是文章结构的简缩,体现作者的写作思路和课文重点。我的板书力求精简,重点突出。

11、画杨桃

爸爸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老师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我的画 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实事求是

总之,以上设计我力求体现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在教学设计总体上体现“实”字,在具体教学环节中体现“精”字,在教学过程中体现“真”字,将扎实的语言训练和“个体价值的体现”结合起来。

第二篇:评课《画杨桃》》

评《画杨桃》一课

——紧扣课标,大胆取舍

听完这一堂课,让我明白了,从不同的角度看,所看到的金花的优点就不一样,不要想当然,把金花看走了样。

《画杨桃》这一课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中的第三篇课文,应该说,通过前两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基本上懂得了这个道理。纵观金花的这节课,能够紧紧地围绕单元的主题,紧扣新课标中对于第二学段的相关要求展开教学,教学环节相扣紧密,知识与能力点铺设有致,安排得当,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思相得益彰,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效果。

具体来讲,金花的本节课有许多亮点值得我学习。一,详备教案,深究教材。

备一个详细的教案,尽量预设得更多,这一点,我觉得对一个新教师来说,还是特别重要的。新教师毕竟经验不多,对课堂无法做到像老教师那样调控自如,预设得详细了,课堂上走的弯路相对要少。同时,对于教材,从金花这堂课看得出,金花是花了很多时间去探究的,也很到位,重难点突出。说实话,我在上这堂课时,由于最近准备那基本功的事,对于教材就没有金花探究得这么深这么细,所以课堂上就没有金花弄得这么充实。听完课后,我再仔细翻看了教参及其它资料,发现在课堂上,我很多东西根本没想到,所以学生在我这节课上所学到的就太有限了。

二、指导学法,教得容易,学得轻松。

课上,金花一开课不久就复习了读懂课文的常用方法:抓住关键字词句、标点符号,理清段与段、句与句的联系;中心句,表达方式等(在这里,顺便提一下个人想法,我觉得文章的表达方式好像不是(反问、疑问、比喻、拟人等,而应该是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等),不知我的理解对不对,还请各位一起商榷),而在接下来的教学环节中,金花就真正让学生按照这个要求来学习,如,抓住关键词句“父亲与老师的话”,标点符号省略号等。一管窥全豹,可以推测出,平时的课堂,金花一定非常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长此以往,积累下来,学生读完小学,基本上就能自主展开学习了,形成一定的自学能力。教是为了不教,估计就是这么个意思。

三、重视朗读,有指导,有提高。

从教案中的教学目标,到课堂的实践行为,金花都特别重视学生的朗读,并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指导,体现了朗读的层次性。新课标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要让学生通过朗读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具体到这堂课中,老师对学生的指导还是比较多的,有一定的力度。如指导朗读“父亲的严格,老师开始的严肃及后来的和颜悦色等”,通过朗读与老师的指导,学生的朗读水平有一定的提高。这符合新课标中的,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总之,金花这堂课优点非常之多。当然,课总是不完美的,不完美的课才是真实的课,才是有价值的课,才有进一步探究价值的课。具体来说,我对这课有以下两个建议:

一、大胆设计,因课而异,取舍得当。

相信大家都有同感,金花这节课上得中规中矩,创新不够。这篇课文,及这组课文,有一个相同点,即都是通过一个故事来揭示一个道理,来龙去脉交待得十分清楚。这里要特别注意的是,要领悟道理,就得先读懂故事,道理怎么来的?是通过演绎故事来的,没有故事,自然没有道理,就算有,也是空中楼阁。所以,我觉得先要学故事,读懂故事,才自然而然引出道理。课上,金花先把课文的两个揭示道理句子提出来学习,而且是重笔墨来学,花了将近二十分钟。这样,学生可能能将这道理记下来,但是是机械的记忆,没有理解。而这道理正是本课的重点所在。这样,重点就突破得不是很好了。如果是我,我会这样来设计,先从课题让学生质疑出几个问题,如,谁在画杨桃,怎样画,画得怎样等,然后从这几个问题入手,先将故事学一学,在学故事时,放学让学生自读自悟,因为简单。重点指导两点,一是学生和老师语气神态的变化及原因探究;指导好省略号的朗读。故事学完了,自然引出道理,在学道理时,让学生将父亲与老师的话进行对比,找出相同点,再多角度地谈自己的理解,教师做好引导,并进行适当的指导与提炼。

由故事引出道理,再重点学道理,再拓展道理,我觉得这样效果更好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应该会更浓一些。

二、把握学科特点,重视朗读指导,突出语文味儿

语文姓语,不姓品,也不姓科。所以,语文课尽量要突出语文味儿。在这一点上,金花还是很有意识的。课堂上读得多,品词品句多。不过,这课的个别环节似乎与“语文”二字关联不大,比如,通过辨认图片的小游戏来让学生进一步明白课文中的道理“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就会有不同的发现”,这个环节大概花了5分钟,如果仅仅是为达成“进一步明白”这个目标,我觉得有点得不偿失,这个环节有点像科学课了。要是我,我可能会省掉这个环节或简化,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相关的事例即可,这能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并进行说话表达的训练。重点就只要抓住课文中的“杨桃”来进行“角度”的阐述。其次,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要尽量做得不着痕迹,不要经常直白地使用“这里用什么语气读”,这样感觉是为了读出某种语气而去朗读。我们可以先请学生读,再请其它同学评价,觉得哪个地方读得好,读出了什么样的感觉,老师在适当的时候也可以设置出一些情境,把学生置于情境中,这样指导可能更给力。同时,适当的时候,老师的范读也是必要的。

以上是我个人关于这节课的两个建议,如果追寻到细节,我还有两点想与金花及各位同仁分享一下:一是,我非常赞成上次王主任在评课的时候说到的关于提问的这一点,在设计提问的时候,尽量不要太碎,能够让学生说一段话的,就不要设计一个只能让他说半段话的问题,能够让学生完整地表达一个句子时,就不要只让他有说句话的机会。课堂上尽量少问诸如“老师告诉我们怎么样?态度怎么样?”等,可以改为“老师告诉我们什么呢?说一说老师的态度。”学生能够说的,我们就尽量不要帮他说。二是,拓展设计中的两个作业,一是查资料了解作者。我在网上查了下,岑桑应该是顺德作家,其它好像特别的地方不是很多。我不知道金花在设计这个练习的时候目的是什么?能不能改成课后的摘录一些含意深刻的句子并写下自己的体会。二是结合生活实际谈体会。个人觉得这个命题有点太模糊,尤其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能会有很多同学不知怎么下笔。体会?体会什么?能不能具体一点呢,如,可不可以这样设计:先出示道理,再让学生写一写在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或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看到结果会有所不同?

以上是我个人对金花这堂课的一些看法。不当之处,敬请各位指正。

第三篇:三年级语文《画杨桃》评课稿

三年级语文《画杨桃》评课稿2篇

三年级语文《画杨桃》评课稿1

 课堂回顾

一、板书课题,质疑激趣

齐读课题《画杨桃》说说你想知道些什么?生质颖(谁画杨桃,怎么画的?画得怎么样?)

 二、学生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一共多少自然段?

(2)课文哪些段落是写画杨桃的?

(3)你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读课文,简要作答,教师适时引导,理清了课文共19自然段,其中2——18自然段讲画杨桃,学生初步了解“我”画杨桃的态度是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三、析读课文

1、课文重点写什么?

课文主要的并不是写“我”如何画杨桃,更多的部分是写教师同学对“我”画的杨桃的看法。

(1)同学们是怎么的情况?(嘲笑)

(2)老师看了“我”的杨桃怎么做的?(审视——让同学们到我的座位上看)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了教师的表情动作,引发思考:教师审视后明白了什么?如果你是教师,你想怎么做?

2、分角色朗读课文

 课后思考

1、纵观整堂课教者有一定的目标意识,采取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

从课堂教学而言可看出教者课前认真地解读了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以学生为中心,顺学而导,重视语文基础知识(标点、词语)关注读的训练,有意识地进行了概括能力的培养,教者基本功扎实,教学中善于适时引导。

2、课文教学目标解析

《画杨桃》一课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一组课文是围绕思想方法的专题来组元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初步懂得要敢于相信自己,讲究实际;明白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结果不完全相同;不要轻易的否定别人。(当然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不是一节课就行的,但作为教师要有这样的教学意识)。

3、教师要认真读教材,分析教材、设计教法。

从表面而言,课文讲的是图画课上,“我”如实地画出了自己所看到的杨桃,却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老师借此巧妙地对同学们进行了教育,让同学明白了“不要轻易的否定别人”的道理。

如果我们通过教学仅仅只让学生达到上述认识,那么教学只能说是完成了一小部分,因这我们若对文章加以分析,我们会发现一些问题:

①作为主人公的'“我”,在画杨桃之前其实已经发现杨桃不是平时所看到的那样,可为什么还要那样画呢?(——缘于父亲的严格要求经常叮嘱);

②文中教师的表情有哪些变化?为什么先是严肃,后来却又和颜悦色?(——缘于学生知错能改);

③同学们到“我”的座位上看了杨桃后说话变得“吞吞吐吐”这是为什么?(——标点的妙用,标点后面还有什么意思?)

④文末提到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那么“相似”,那相似之处是什么?

……

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学生不太明白的,也是用作训练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感悟的“切入点”,教者应予以关注。

学生学习文本就必须切实了解文本大意,这就需要学生认真地反复地读,但只是“读通”、“读顺”,了解文章大意还远远的不够,教者还得认真引导思考,也就是说要求教者设计好精当的牵一发而动全文的问题。教学设计宜整体把握细处入手,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充分地与本文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让学生思有所悟,学有所得。

三年级语文《画杨桃》评课稿2

《画杨桃》这课比较抽象,今天听了李老师的课,深有感触:

1、在这节课上,老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一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很好,让听得人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这达到了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2、课的结尾,老师用作者的话、老师的话、老师的老师说的话作为结束语,把课文中的道理引入生活,升华了课文的意义,揭示了学习的目的。

3、课结束后,我悟出了老师开头的游戏完全是为本课服务。缩词、缩句、缩段都是为了概括文章内容,找到段落中的主要意思,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为学习做好了铺垫,这样的设计秒。

第四篇:三年级语文《画杨桃》评课稿

三年级语文《画杨桃》评课稿

三年级语文《画杨桃》评课稿1

刘海明老师执教的《画杨桃》一课紧抓文章特色,利用图画这一载体理解内容、表达思想非常到位。在这节课上刘老师带领学生重点比较学生和老师的两次对话,体会老师和父亲的话,从而让学生理解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实事求是。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

一、悉心解读文本

这是一篇说理性较强的文章,我们稍不小心,很容易将之异化为品德课。刘老师凭借自己超强的语言敏感度和深厚的教材解读能力。以全新的视角提炼阅读主话题:理解“实事求是”。刘老师通过对父亲的话、我作画的态度、同学们心理的转化和老师的言行举止这四个板块整合推动实施建构,逐层挖掘“实事求是”的内涵——学会老老实实、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学会实实在在做人做事。

二、巧妙设计方法

巧妙一:适时比较。刘老师指导学生适时比较朗读,利用多种读的形式,理解深入。如:在理解同学们态度转化使,老师引导学生从感叹号中读出他们的想当然、不假思索;从省略号中读出同学们回答断断续续、结结巴巴。读出了人物个性特点,体会了人物思想情感。在最后教学中,刘老师又掏出父亲的话和老师的话进行比较:它们相似在哪?使学生在比较中体悟蕴含其中的道理。

巧妙二:实物理解。刘老师创设实物观察的情境,让学生看看在不同角度的杨桃样子是否一样,让学生体验文中主人公或其他学生的感受与反应,加深理解“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的结果”。激发了学生阅读和思考的积极性。

三、精心把握细节:

细细品读刘老师的课堂,精彩之处层出不穷。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从细微处着手,在学生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进行了重点指导,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标点,抓住课文中的关键之处、精妙之处,反复读,仔细品,认真想,把感悟活动引向深入,从而使学生明白事理“实事求是”。如引导学生理解“实事求是”的作画态度时,老师紧紧地抓住“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这一句子展开,又联系上文结合句子去发现。再如探究“同学们”的心理转变过程时,老师引导学生从感叹号中读出他们的想当然、不假思索;从省略号中读出同学们的`回答断断续续、结结巴巴。老师紧紧扣住句中的标点符号,通过情境模拟、换位思考等,读出了人物个性特点,体会了人物思想情感,让学生体会同学的心理变化,从而理解“实事求是”的内涵。

四、直奔主题,优化问题,研读感悟

刘老师在复习认读词语后,以问题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直奔重点,研读父亲的语言。没有太多花俏引题,减少了不必要的时间,争取大量时间留给学生在学习人物对话中多读多思多讲。然后重点品读学生和老师看到画后的的不同态度及后来态度的转变,从而为领会课文意思做了水到渠成的准备。

当然,如果刘老师的教学语言能更有节奏些;词语教学与文本语言联系更紧密些就更完美了。

三年级语文《画杨桃》评课稿2

 课堂回顾

一、板书课题,质疑激趣

齐读课题《画杨桃》说说你想知道些什么?生质颖(谁画杨桃,怎么画的?画得怎么样?)

 二、学生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一共多少自然段?

(2)课文哪些段落是写画杨桃的?

(3)你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

学生读课文,简要作答,教师适时引导,理清了课文共19自然段,其中2——18自然段讲画杨桃,学生初步了解“我”画杨桃的态度是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三、析读课文

1、课文重点写什么?

课文主要的并不是写“我”如何画杨桃,更多的部分是写教师同学对“我”画的杨桃的看法。

(1)同学们是怎么的情况?(嘲笑)

(2)老师看了“我”的杨桃怎么做的?(审视——让同学们到我的座位上看)

教师引导学生注意了教师的表情动作,引发思考:教师审视后明白了什么?如果你是教师,你想怎么做?

2、分角色朗读课文

 课后思考

1、纵观整堂课教者有一定的目标意识,采取了较为恰当的教学方法。

从课堂教学而言可看出教者课前认真地解读了教材,在课堂教学中力求以学生为中心,顺学而导,重视语文基础知识(标点、词语)关注读的训练,有意识地进行了概括能力的培养,教者基本功扎实,教学中善于适时引导。

2、课文教学目标解析

《画杨桃》一课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这一组课文是围绕思想方法的专题来组元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学习,初步懂得要敢于相信自己,讲究实际;明白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结果不完全相同;不要轻易的否定别人。(当然要达到这样的教学目标,不是一节课就行的,但作为教师要有这样的教学意识)。

3、教师要认真读教材,分析教材、设计教法。

从表面而言,课文讲的是图画课上,“我”如实地画出了自己所看到的杨桃,却遭到了同学们的嘲笑,老师借此巧妙地对同学们进行了教育,让同学明白了“不要轻易的否定别人”的道理。

如果我们通过教学仅仅只让学生达到上述认识,那么教学只能说是完成了一小部分,因这我们若对文章加以分析,我们会发现一些问题:

①作为主人公的“我”,在画杨桃之前其实已经发现杨桃不是平时所看到的那样,可为什么还要那样画呢?(——缘于父亲的严格要求经常叮嘱);

②文中教师的表情有哪些变化?为什么先是严肃,后来却又和颜悦色?(——缘于学生知错能改);

③同学们到“我”的座位上看了杨桃后说话变得“吞吞吐吐”这是为什么?(——标点的妙用,标点后面还有什么意思?)

④文末提到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那么“相似”,那相似之处是什么?

……

诸如此类的问题,是学生不太明白的,也是用作训练学生思维、引发学生感悟的“切入点”,教者应予以关注。

学生学习文本就必须切实了解文本大意,这就需要学生认真地反复地读,但只是“读通”、“读顺”,了解文章大意还远远的不够,教者还得认真引导思考,也就是说要求教者设计好精当的牵一发而动全文的问题。教学设计宜整体把握细处入手,问题的设计要注意充分地与本文的教学目标结合起来,让学生思有所悟,学有所得。

三年级语文《画杨桃》评课稿3

《画杨桃》这课比较抽象,今天听了李老师的课,深有感触:

1、在这节课上,老师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一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而且在朗读时孩子们的语气很好,让听得人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人物的心理,这达到了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2、课的结尾,老师用作者的话、老师的话、老师的老师说的话作为结束语,把课文中的道理引入生活,升华了课文的意义,揭示了学习的目的。

3、课结束后,我悟出了老师开头的游戏完全是为本课服务。缩词、缩句、缩段都是为了概括文章内容,找到段落中的主要意思,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为学习做好了铺垫,这样的设计秒。

第五篇:画杨桃说课稿

《画杨桃》说课稿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画杨桃》。课文说的是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杨桃,“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受到同学们取笑。老师通过这件事,既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从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结果,又教育我们要实事求是地看待问题,使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根据本单元的重点,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生字词语,读通课文,把握课文的梗概。

2、能够抓住关键词句,运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分块解读课文,逐步挖掘主题。

3、初步认识“实事求是”的内涵,感受老老实实作画的态度,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目光去评价别人。

其中第2、3个目标是本课的重难点。

二、说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由此可见“书声琅琅”是一堂好的语文课的重要特征之一。蒋仲仁在《略论朗读与背诵》中指出:“就学习语文来说,朗读最为重要,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朗读,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要把语文课真正上出原汁原味的语文味,要回归语文的本色,让学生充分朗读,领悟语言文字的美,感受情感的激荡,唤醒童真童心。

三、说教学设计:

以上述理念为基础,针对本课教学内容叙事性强、含义深刻的特点,我打算从文本的整体性出发,先在学习字词了解课文梗概后形成了一个阅读话题——如何理解“实事求是”?并整合“我”的作画态度、“同学们”的心理转变、“老师”的言行举动这“三大板块”建立感悟与体验,在充分的阅读之后逐层挖掘“实事求是”的内涵——学会老老实实、学会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学会实实在在做人做事。

为此我主要安排以下(4)个环节。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再读课文,形成话题。

3、围绕话题,品读课文。

4、走出文本,读读写写。

第一版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第一步,引入课文学习。

简单介绍杨桃,拉近文本和学生生活的距离,让学生也进入美术课堂,一起去看看小主人公是怎样画杨桃的。然后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第二步,要求学生大声读课文,读准字音,圈出生字新词。

第三步,教师出示词语:【叮嘱 审视 轮流 和颜悦色 教诲 受用】先要求学生读准这些词语,再请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其大致意思,最后让学生选用词语说说课文主要内容。

第二版块:再读课文,形成话题。

第一步:请同学再读课文,想想我在课堂上是如何画杨桃的。

第二步:从学生找到的(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这句话入手,请学生用结合其中的一个字或一个词来谈谈感受,找出关键词—老老实实,通过理解引导学生形成话题:如何理解“实事求是”其中的涵义。

第三版块:围绕话题,品读课文

这部分我重点要突破“我作画的态度”、“同学态度的转变”以及“老师的言行举动”这三大板块,逐层挖掘“实事求是”的内涵。

第一步:教师引导:你是如何理解“我”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的呢?可以从上文1-2段结合句子去发现。

第二步,将第二处与第一处进行回应。让学生体会小作者在看到杨桃时心中也产生过疑惑,是父亲的叮嘱让我消除了疑惑。再读“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时能读出实事求是,读出我对自己的画的满意和自信。

第四版块:走出文本,说说写写。

教师引导学生学习课文,并非要求学生进入文本不再出来,那样的话对学生

来说永远只能停留在理解水平上。我们应该“凿通”文本与学生生活的通道。在本节课的结尾处我以“实事求是”为桥梁过渡,引领学生走出文本,回归现实,让学生联系实际写下自己的理解。这是对文本的运用,也是对文本的升华。

今天我这节课的设计力图使课堂充满琅琅的读书声,体现语文课应有的激荡的情感味和率真的儿童味。语文课呼唤本色的回归。倘若我们的语文课真正地充满了语文味,我们的学生一定能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天地里,感受语文的无穷魅力,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个性得以发展,人文素养也会因此而提高!

下载画杨桃评课稿[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画杨桃评课稿[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画杨桃 说课稿

    《画杨桃》说课稿 《画杨桃》是人教版第六册第三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

    《画杨桃》说课稿

    《画杨桃》说课稿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将分三大块来展开我的说课:1、说教材;2、说设计理念;3、说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内容是浙教版小学语文第8册第23课《画杨桃》......

    《画杨桃》教案

    《画杨桃》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2、继续练习复述课文。 3、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叮嘱、审视......

    画杨桃 教案

    《画杨桃》教案 双河中心小学牛立贞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

    画杨桃说课稿

    11 《画杨桃》说课稿 魏传兵 一、说教材: 本课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三单元,主题为“可怎样看问题,怎样想问题”。本组教材有一个共同特点:都是用具体的事情来说明一个道理。所说明......

    《画杨桃》说课稿

    《画杨桃》说课稿 《画杨桃》说课稿1 《画杨桃》是一篇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老课文了,我们曾经不止一次地教过、听过此刻的教学,有画画助读的,有合作探究的……但每一次似乎都留......

    画杨桃说课稿

    画杨桃说课稿15篇 画杨桃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学生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 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

    《画杨桃》说课稿

    《画杨桃》说课稿 科甲小学周继萍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画杨桃》是人教版课标本语文第六册第三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