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杜剑钦教学设计、片段、评课
一路花香
大桥中心小学
杜剑钦
教材分析
《一路花香》是苏教版第七册课本中的一篇寓言故事。主要讲了一只有裂缝的水罐在完好的水罐面前感到惭愧,挑水工却告诉它说,他知道它的裂缝,并利用裂缝浇灌出了美丽的花朵。课文告诉我们:世上每一件东西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既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起本身特点,就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了解挑水工妙用破水罐浇灌路边花草的事,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体会破水罐的情感变化,帮助学生正确看待自己,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谈感受。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我们初步学习了《一路花香》这篇课文,你们记下这些生字词了吗?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拿出纸笔听写
水罐 完好无损 裂缝 骄傲 惭愧
浇灌
2、出示正确的词语,学生自改,错的在旁边订正。
3、你们能用上这些词语,回忆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吗?
(印度有个挑水工他有两只水罐,一只完好无损,一只有条裂缝,完好的水罐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而有裂缝的水罐却十分惭愧,可挑水工却用破水缸的缺点浇灌了一路鲜花。)
二、精读课文
(一)整体感知。
过渡: 这只有裂缝的水罐能浇灌出一路花香,它可真了不起!可是读了课文,我们知道它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它的情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你能在文中找出表示它情感变化的词语吗?(快速浏览全文)
(相机板书:十分惭愧 一丝快乐
仍然伤心)
(表扬:找的真准,对破水罐的心情把握得很好。)
(二)体会“惭愧”
1、我们来体会破水罐的第一次情感。(十分惭愧)请同学们读读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话,你们是怎么理解
“惭愧”的,(以为自己做错了事,没有尽到责任而感到不安。)你们在什么时候会感到惭愧?这只有裂缝的水罐为什么惭愧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一二小节,看看能读出什么。(学生自由读课文,动手画出)反馈:破水罐为什么而惭愧?
过渡:因为自己的裂缝,使自己比不上好水罐的价值而惭愧;因为自己的裂缝使挑水工白费力气而惭愧;因为自己的裂缝使挑水工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而惭愧。当破水罐感到十分惭愧的时候那只好的水罐却怎么样呢?
引读:那只完好的水罐不禁为自己的成就感到骄傲。
师:骄傲在字典里有两种解释,一是自大,自认为了不起,二是自豪。你们认为这里完好的水罐会是哪一种意思的骄傲呢?为什么?(学生自由发言,鼓励说出两种不同的阅读体验。)
想象一下,当好水罐遇到破水罐时它会对破水罐说什么?
假如你就是这只有裂缝的水罐,你会怎样呢?(伤心、难过、自卑,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2、指导朗读:是啊,跟完好的水罐比起来,破水罐怎能不感到自卑呢?谁能读出完好水罐的骄傲破水罐的自卑?
两年后的一天,破水罐终于忍不住内心的愧疚,向挑水工道歉,我们接下去读课文,看看有裂缝的水罐说了什么,挑水工又是怎么回答的。学生自读课文第二小节。
指导读破水罐道歉的语句,这是一只怎样的水罐?
过渡:挑水工为什么让破水罐看花?让我们和他们一起来到这条小路上,你们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读第三小节第一句话。
(二)体会“一丝快乐”?
1.你们看到了什么?引读“太阳”一句。
2.“美好的景象”是什么样的呢?你能想象出来吗?请把想象到的用生动的语言说出来。
3.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路旁美好的景象。出示图片。
描述:多美的花儿,姹紫嫣红,争奇斗艳,千姿百态。一朵朵,一簇簇在阳光下怒放着,阵阵的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走在这条小路上,可以欣赏到一路美丽,陶醉于一路花香中。此时此刻,你会有什么感受?(忘掉烦恼,心情舒畅)
4.可破水罐是怎样的心情?
出示:这美好的景象使它感到一丝快乐。这美好的景象使它感到快乐。比较这两句话,体会“一丝”。
老师觉得破水罐应该和大家一样感到十分快乐,为什么只是一丝快乐?
过渡:自卑像一块大石头压在破水罐的心上,即使看到路旁美丽的鲜花,它还是无法化解心中自卑的阴影,可见它对自身的缺点真的是像前文中所说的“十分惭愧”。于是,到了小路的尽头,它仍然感到伤心。
(三)体会“伤心”
1.它为什么仍然伤心呢?引读:因为它又漏掉了一半的水。于是,它再一次向挑水工道歉。
2.这里为什么要用上“再一次”(前面已经道过歉了,这次又道歉,一次又一次道歉,它总是无法原谅自己的缺点,真是十分惭愧。)读能读好这句话? 3.其实破水罐真的是一无是处吗?让我们来听听挑水工的话,看看从他的话语中你们读懂了什么?
指名朗读挑水工的话。谈感受。(破水罐浇灌了一路花香,让所有路过这条小路的人都能感受到,为人们的生活创造了美。)
引出道理: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价值,要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
(四)体会“欣慰”
1.听了挑水工的话,再听听同学们的感受,破水罐的情感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出示书上插图,图上表现是什么时候的场景?
2.挑水工的话说的多好啊,使破水罐明白了自身的价值。请有感情朗读。
三、总结,拓展
1、读到这儿,你最想对课文中三个人物中的哪一个说什么? 出示:童心留言板:我想对“
”说:“
”
总结:世上的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他们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既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作用,同样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2.教师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名言警句: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你觉得别人高,是因为自己跪着。站起来吧,你会觉得自己并不比别人矮。
天生我才必有用。
3.再读课文题目,这一回再读课题,你又想到了什么?
4.体会本文题目的美:
你还可以给课文起哪些题目?
与课文的题目对比,你觉得哪个更好,说说理由。
(课题一语双关,既写出了花的美,花的香,充满诗意。又暗含对浇灌鲜花的挑水工和破水罐的赞美,也赞美了那些为他人营造良好生活的人们。)
让我们再次凝视“一路花香”。齐读课题:《一路花香》
老师愿这“一路花香”带给我们的启示永远留在你、我、他的心中„„
板书设计:
一路花香
十分惭愧—— 一丝快乐—— 仍然伤心
(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价值)
《一路花香》教学片段
大桥中心小学
杜剑钦
师:破水罐的情感变化由惭愧到有一丝快乐又转为伤心,挑水工是怎么安慰它的?谁来读读挑水工的话? 生读,师表扬
师:请你们反复读这段话,你知道了什么?
生1:我知道了花香是因为破水罐的裂缝中漏下了水,浇灌了路边主人撒下的花种,花儿开了,发出了一路香味。
生2:我觉得破水罐也有用,它浇灌了路边的花,挑水人把它采下,插在主人的花瓶里,让主人欣赏,闻到花香。它也在为主人服务。
生3:啊,这样说,破水罐也不应该难过啊,它也有用!生4:对!好的水罐也不应该骄傲自大!
师:你们都说都多好啊!这是则寓言,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生1:告诉我们不要像好水罐那样骄傲自大,也不要像破水罐那样看不起自己。生2:每一样东西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短处,不要骄傲和自卑。
师:大家说得真好!我们都会透过故事本身读懂道理了。联系我们实际来说,也是这样的。我们每个人都有长处与优点,自己或者互相找找看。生1:我的语文成绩很好,还爱看书!
生2:我的数学成绩最棒,每次考试不低于95分。生3:体育是我的最爱!一到操场,我就开心。生4:我……我愿意帮助别人。生5:我不爱看书,但我喜欢跳绳。
生6:我也是,虽然成绩不大好,但是我体育可好了!
……
师:大家都很了不起,有自己的闪光之处,都有自己的特点与长处!你最想对课文中的哪个人说什么?
生1:我想对破水罐说:我们不要看不起自己,要发挥自己的长处。生2:我想对完好水罐说:我们不能骄傲,要取长补短,让自己更好。生3:我想对挑水工说:你是一个很用心的人,能将别人的缺点变成优点。
……
师:从你们的发言中老师知道你们都认识到世上的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不是十全十美的,但是他们都有其自身存在的价值,既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作用,同样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青蛙看海》评课稿 大桥中心小学
杜剑钦
《青蛙看海》是一篇童话故事,叙述了长期生活在湖边的青蛙,很想看大海,在苍鹰的指引下,跟着松鼠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跳,最后终于到达山顶,看到了大海的事。听了本校林云老师的课,学生们高涨的兴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何在语文课堂上出新,出奇,巧妙设点?如何让孩子涨涌起学习的欲望,澎湃着学习的激情。激情而又富有理性,兴奋而又平实地进行学习呢?回顾课堂,巧妙布局。
闪光点一:反复吟诵,培养语感。
整堂课上,朗诵的形式是多样的,有指名读,齐读,自由读,男女生分角色朗读,师生分角色朗读等等。低年级的课堂,就是要讲究多样化,这样学生才感兴趣,才愿意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自读自悟、边读边思、相互讨论、边读边演中去学习朗读,去理解词语,去培养语感,去接受潜移默化的语言熏陶。
如指名一个孩子扮演松鼠读:“你想看海吗?”师提示读出热情的感觉了吗?你也来演松鼠,再热情地读一读。一个孩子扮演青蛙读:“是啊,可是这山太高了,我上不去。”师:“你心情怎样?”“失望”“你生活中有过失望的时候吗?来说一说。”“再把这种失望的感觉送到课文中去,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谁也来当小青蛙?”“老师从你的表情中已经感受到失望了!谁再来试一试?”
闪光点二:注重想象,是培养语感的翅膀。
课堂中,教师利用童话故事的趣味性,让学生在现有的文本中寻找相关的信息,此外,还不忘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提出了一些创造性的问题,如“山可高了,如果让你爬,你会怎样想呢?”“爬上山顶后,看到了什么呢?小青蛙和松鼠又会说些什么呢?”等等,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大海图片进行想象。让学生图文结合,自主探究,发挥想象。教师在这些环节上,突破了教材的局限,设计了多样的说话训练点,使教学内容新鲜而充满情趣,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闪光点三:创设情境,获得语感。
创设情境是促使学生感悟的催化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凭借多种教学手段创设相应的情境:可感的生活场景、生动的画面、音乐的旋律、实物的演示等,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使语言文字变成鲜明形象印在脑海中,使学生在身临其境中感悟语言,在潜移默化中得到语感训练。
这节课林老师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律动体验登山的辛苦与困难。青蛙跳的音乐声响起,老师领头,“就这样青蛙跟着松鼠一级一级往上跳。教师不停地鼓励:“来,孩子们,大海就在前面了。加油跳啊!一,二,三加油!”。刚开始学生很起劲,但跳完以后个个累得叫苦连天,有的一屁股坐在地上不愿起,有的直喘气。师采访:“小青蛙跳了这么久你的感觉怎样?”学生们畅所欲言,有的说:累得我筋疲力尽,有的说:累得我喘不过气来„„经过现场模拟跳跃,亲身体验,理解了青蛙在草丛中歇一会儿的意思;体会到口渴,就理解了青蛙喝点山泉水的意思。正是有了深切的体会,学生也就能很自然地对青蛙进行鼓励。很自然地体会小青蛙顽强的毅力和坚持不懈的刻苦精神。
第二篇:《船长》教学片段及评课
《船长》教学片段
(课前活动略。课件出示课题7《船长》及船长的形象图片。)
师:上课!
生:起立!
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
师:请坐。
师:同学们,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在生与死的严峻考验面前,最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灵魂,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雨果的一篇短篇小说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伟大的人物形象。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是--
生:船长。
师:故事发生在1870年3月17日的一个夜晚,哈尔威船长像平常一样把诺曼底号从南安普敦开往斯恩西岛,谁也没有想到,一场可怕的空难正悄悄地逼近诺曼底号轮船。到底发生了什么,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第33页,自由、放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开始。
生:自由、放声朗读课文。
师:巡视。
课件出示课后生字,检查识记情况。师:好,同学们读得非常正确。师:请选择你喜欢的段落读给大家。
„„
师:(指“肇”)这个字呀,在平时看到的比较少,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
生:思考。
师:找一个意思比较相近的词。来,你来。
生:这个词的意思就是,出了事故,出了事故的意思,找个近义词就是肇事。
师:肇事。对了,就是主观上的闯祸。找近义词相近的词呀,也是理解词语的一种好的方法。同学们注意呀,这个“祸”字是本课的生字,写的时候要注意,它的偏旁是――
生:示字旁。
师:对了,我们一起清清楚楚地每个词语读一遍。
生:调遣,威严,履行,肇祸„„
课件出示问题,带问题读课文 „„
评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课件,指导学生识记生字,理解词语,逐步把握了课文内容。教师对课件的利用把握住了时机,教态自然,课堂活跃。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语文课。
但对于高年级段的学生来说,应该已经具备独立识记生字的能力。所以,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跳过识记生字这个环节,或者选取重点字进行指导,不必全部朗读,从而节省课堂时间,放到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和理解上。
第三篇:片段教学教师评课稿
评 课 稿
这是一节较好的公开课,教学目标明确、具体,符合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和高中生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阐述: 一:教师素养方面:
1、教师教态自然、仪表端庄,语言规范,富有激情和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具有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2、教师的讲解示范准确、到位,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注重渗透教学思想方法,突出学科思维方法和实际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建议:
1、加强学习,不断完善自身教育和体育素养,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学基本功。
2、注重教学细节,在教的质量上下功夫。二:教学过程方面: 教师方面:
1、教学设计新颖,知识衔接自然,能利用音乐创设情景教学,从思想情感的深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教学容量适当,密度适中,深浅有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3、教学方法多样并有创新,学法指导到位,对教材处理灵活,能运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辅助教学,效果较好。
4、教师评价、学生互评、自评中肯且有激励作用,教学信息反馈及时。
学生方面:课堂气氛活跃,师生相处融洽,学生能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思考,敢于提问,发表独特的见解,能积极主动参与到课堂中进行互助合作的学习。
课堂组织较好,能充分运用现有的场地器材进行教学,使课堂生成丰富有效。建议:
1、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促进学生学会学习,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
2、注重对学生身心特点和教材的深入研究,提高教学教法的有效性。
(三)课堂效果方面:
1、学生思维灵活,课堂气氛活跃,能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并在课堂教学中提升自己的思想情感健康发展。
2、教师的经验和知识得到拓展,教学原则和理念得到巩固和发展。建议:
1、多关注学生个体的发展。
2、切实采取安全防范措施。
第四篇:如何评课如何写教学设计
[如何评课如何写教学设计] 上课,是教师的天职,上好一节课是每一个老师的追求,如何评课如何写教学设计。上好一节课的关键之一就是写教学设计,那么该如何写好教学设计呢,或许,下面的评课的思路可以给我们一些指导,我们可以逆向思维法,以评课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教学设计思路。
以下转载自听课、评课是教学研究的有效手段。在倡导大力开展校本教学研究的今天,大力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研究并改进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尤其显得重要。然而,在传统的教学理念中,教学被认为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教学过程往往成为以教师活动为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说、学生记”的过程,所关注的是教师的教,从而把教师活动作为教学评价的重点。而且由于听课者既不参与课堂教学、也不直接参与教学内容的学习,通常被认为是与可让教学不发生直接关系的人员。因而在听课前无充分准备(没有去了解大纲、教材,分析教学目标要求以及学生智能情况);听课过程中也就无视学生的课堂活动、不重视收集学生课堂反馈信息。这样的听评课,显然是有于课程改革精神的,无法起到应有的教学研究的效果。为此,必须依照现代教学理念,革新听课、评课。
一、怎样去听课?
1、教师听课应该按下面三个步骤来进行。(1)课前要有一定的准备工作。(2)听课中要认真观察和记录。(3)听课后要思考和整理。
2、不仅要关注教师的教,更要关注学生的学: 对于教师的教,听课时重点应该关注的是:
(1)课堂教学确定怎样的教学目标(学生要学习哪些知识?学到什么程度?情感如何?)。目标在何时采用何种方式呈现;(2)新课如何导入,包括导入时引导学生参与哪些活动;(3)创设怎样的教学情境,结合了哪些生活实际?(4)采用哪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5)设计了哪些教学活动步骤?如:设计了怎样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探究;安排怎样的活动让学生动手动口操练,使所学知识得以迁移巩固;设计怎样的问题或情景引导学生对新课内容和已有的知识进行整合等。(6)使哪些知识系统化?巩固哪些知识?补充哪些知识?(7)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技能?达到什么地步?(8)渗透哪些教学思想?(9)课堂教学氛围如何。
对于学生的学习活动,听课时应该关注:
(1)学生是否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2)学习活动中学生经常做出怎样的情绪反应;(3)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思考、讨论、争辩、动手操作;(4)学生是否经常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等等。
3、听课者应定位为教学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而不是旁观者。听课者要有“备”而听、并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和授课教师一起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主要是指听课者参与学习活动的组织、辅导、答疑和交流),并尽可能以学生的身份(模拟学生的思路知识水平和认知方式)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以获取第一手的材料,从而为客观、公正、全面地评价一堂课奠定基础。
4、把学生的发展状况作为评价的关键点。
教学的本质既然是学习活动,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学习者学习活动的结果势必成为评价课堂教学好与坏、优与劣、成功与否的关键要素。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如果思维得到激发、学业水平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发展与提高、学习兴趣得到充分(或较大程度)的激发并产生持续的学习欲望,则可以认为这就是一堂很好的课。
二、教师如何评课(不要面面俱到,要有侧重点)
1、从教学目标上分析:
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它的正确制订和达成,是衡量课好坏的主要尺度。所以分析课首先要分析教学目标。
(1)从教学目标制订来看,要看是否全面、具体、适宜,教案《如何评课如何写教学设计》(http://www.xiexiebang.com)。依据《课标》,教学目标中的要求,全面是指要从知识、能力、思想感情、学习策略、文化策略等五个方面来确定教学目标;具体是指知识目标要有量化要求,能力、思想情感目标要有明确要求,体现学科特点(参见课标);适宜是指确定的教学目标,能以大纲为指导,体现年段、年级、单元教材特点,符合学生年龄实际和认识规律,难易适度。(2)从目标达成来看,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明确地体现在每一教学环节中,教学手段是否都紧密地围绕目标,为实现目标服务。要看课堂上是否尽快地接触重担内容,重点内容的教学时间是否得到保证,重点知识和技能是否得到巩固和强化。
2、从处理教材上分析:
评析老师一节课上的好与坏不仅要看教学目标的制定和落实,还要看教者对教材的组织和处理。评析教师一节课时,既要看教师知识教授的准确科学,更要注意分析教师教材处理和教法选择上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抓住了关键。
3、从教学程序上分析(教学程序评析包括以下几个主要方面):(1)看教学思路设计:
教学思路是教师上课的脉络和主线,它是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出来的。它反映一系列教学措施怎样编排组合,怎样衔接过渡,怎样安排详略,怎样安排讲练等。
教师课堂上的教学思路设计是多种多样的。为此,评课者评教学思路,一要看教学思路设计符不符合教学内容实际,符不符合学生实际;而看教学思路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独创性,超凡脱俗给学生以新鲜的感受;三看教学思路的层次,脉络是不是清晰;四看教师在课堂上教学思路实际运作效果。(2)看课堂结构安排
教学思路与课堂结构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思路侧重教材处理,反映教师课堂教学纵向教学脉络,而课堂结构侧重教学技法,反映教学横向的层次和环节。它是指一节课的教学过程各部分的确立,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顺序和时间分配。课堂结构也称为教学环节或步骤。
计算授课者的教学时间设计,能较好地了解授课者授课重点、结构。安排授课时间设计包括:①计算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看教学环节时间分配和衔接是否恰当.看有无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现象,看讲与练时间搭配是否合理等。②计算教师活动与学生或殴打能够时间分配,看是否与教学目的和要求一致,有无教师占用时间过多,学生活动时间过少现象。③计算学生的个人活动时间与学生集体活动时间的分配。看学生个人活动,小组活动和全般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集体活动过多,学生个人自学、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时间太少现象。④计算优差生活动时间。看优中差生活动时间分配是否合理。有无优等生占用时间过多,差等生占用时间太少的现象。⑤计算非教学时间,看教师在课堂上有无脱离教学内容,做别的事情。浪费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的现象。
4、从教学方法和手段上分析: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包括教师“教”的方式,还包括学生在教师知道下“学”的方式,是“教”的方式与“学”的方式的统一。
评析教学方法与手段包括以下几个主要内容:
(1)看是不是量体裁衣,优选活用?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系统工程,不可能有一种固定不变的万能方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总是相对而言的,它总是因课程,因学生,因教师自身特点而相应变化的。也就是说教学方法的选择要量体裁衣,灵活运用。
(2)看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最忌单调死板。教学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所以评课既要看教师是否能够面向实际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同时还要看教师能否在教学方法多样性上下一番功夫,使课堂教学超凡脱俗,常教常新,富有艺术性。
(3)看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评析教师的教学方法既要评常规,还要看改革与创新。尤其是评析一些素质好的骨干教师的课。既要看常规,更要看改革和创新。要看课堂上的思维训练的设计,要看创新能力的培养,要看主题活动的发挥,要看新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看教学艺术风格的形成等。
(4)看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现代化教学呼唤现代教育手段。教师还要适时、适当运用投影仪、录音机、计算机、电视、电影、电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
5、从教师教学基本功上分析:
教学基本功是教师上好课的一个重要方面,所以评析课还要看教师的教学基本功。
(1)看板书:设计科学合理;言简意赅;条理性强;富有艺术性(字迹工整美观,板画娴熟等)(2)看教态:教师课堂上的教态应该是明朗、快活、庄重,富有感染力。仪表端庄,举止从容,态度热情,热爱学生,师生情感交融。
(3)看语言:教学也是一种语言的艺术。教师的语言有时关系到一节课的成败。教师的课堂语言,要准确清楚,精当简练,生动形象有启发性。教学语言的语调要高低适宜,快慢适度,抑扬顿挫,富于变化。
(4)看操作:看教师运用教具,操作投影仪、录音机、微机等熟练程度。
6、从教学效果上分析:
“分析一节课,既要分析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方面,又要分析教学结果方面。”看课堂教学效果是评价课堂教学的重要依据。课堂效果评析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教学效率高,学生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二是学生受益面大,不同程度的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进步。知识、能力、思想情操目标达成。
三是有效利用40分钟,学生学得轻松愉快,积极性高,当堂问题当堂解决,学生负担合理。
课堂效果的评析,有时也可以借助于测试手段。即当上完课,评课者出题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当场做测试,而后通过统计分析来对课堂效果做出评价
〔如何评课如何写教学设计〕【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如何撰写教学设计评析
施延霞
在教学设计中对主要环节或者某些过程做出设计分析,说明设计的意图、目的、要点,并预测某设计可能达到的效果,或者补充反馈教学后的成效,这就是“教学设计评析”。
从撰写人的角度,教学设计评析可分为“自我评析”和“他人评析”,从撰写方式的角度可分为“分点评析”和“总体评析”。“自我评析”是为自己写,“他人评析”是为别人写,写自己不要太自夸,写他人不要太苛求,尽量注意语言委婉,容易被人接受。“分点评析”是对某些环节作出评说,这些点可以是热身点、呈现点、操练点、拓展点等微观层面的教学细节,也可以是教学理念、媒体运用、教学风格或模式等宏观层面的整体把握。那么如何撰写教学设计评析呢?
一、开头:说明学科、年级、教材、课题、课时或所教学的部分,以及该教学设计的主题内容。【例1】
这是一节牛津小学英语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A部分对话教学设计,核心教学内容是“寻找物主”,要求学生能够围绕服饰类的英语单词,在一定的情景下,正确使用Whose is this/are they?进行交谈。【例2】
本课是牛津小学英语五年级下第四单元的A部分对话,主题是通过发电子邮件的情景介绍朋友,重点句型是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的一般疑问句和特殊疑问句及其答语Does he/she „? Yes, he/she does.No, he/ she doesn’t.What does he/ she usually do „? He/ She usually „
二、正文:两三句整体评价后给出一些具体亮点评说。【例3】
王老师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能够结合四年级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特点,用朗朗上口的儿歌化解教学难点,用丰富多彩的活动突出重点。在“时装秀”活动中学习句型Whose „? They’re „,以便加深记忆;在“猜服饰主人”游戏中,增加趣味性;在“谁是最佳设计师”的任务中,培养创新精神。【例4】
张老师的教学设计能够紧扣主题和知识要点,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使得所教内容与学生生活紧密结合。联系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新的生词“usually”,激发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积极性;联系社会名人教学新句型What does she/he usually do „? She/ He usually „,拓宽了学生的视野。针对网络已经广泛普及的社会背景,与时俱进,结合play computer games/surf the Internet等网络语汇,在与学生的交流互动中,分享自己的网络生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学习习惯,起到了很好的教书育人的效果。【例5】
李老师的6B, Unit3, Asking the way(A部分)教学设计有如下亮点: 1.激活语言思维。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话语能力要尽量体现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而不只是拓展运用阶段。在课的热身阶段,李老师就要求学生向他提出问题,激活了学生的语言思维。2.挖掘身边资源
如何就“教室”这个“地”取“问路”这个“材”一直困扰着很多老师。李老师创造性地将教室内的通道当作“road/street”,通过“go along„, turn right/left at the „crossing”找到某人的座位,从而将教室变成一个“问路”的活动场景,体现了教师充分挖掘身边资源进行教学的智慧。3.体现整体教学
遵循语篇教学的特点,从整体入手,强调理解与运用相结合,抓住课文的重点——“怎样到历史博物馆?怎么问?怎么答?”,进一步掌握问路话题的主要句型,十分强调话题的整体性。4.追求学以致用
“让学生介绍到自家的路线”这一家庭作业设计非常贴近本课教学的主题,也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教学目标。
三、结尾:指出设计中存在的某些不足,并给出意见或建议 【例6】
在Consolidation和Add-Activity环节,“播报员模仿秀”、“对老师居住地的天气情况介绍”等活动,运用了本课的主要句型“What’s the weather like „?”,但是对“Which season do you like best? I like „ Why? Because it’s „I can „”均未涉略,因此可以说,教学重点还不够突出。【例7】
热身内容的设计与新课关联不大、作业布置中对词汇没有提出要求等,不能不说是一种缺憾。
第五篇:《落花生》教学设计评课稿
《落花生》评课稿
《落花生》这篇课文是许地山先生回忆小时候和母亲一起种花生,收获花生后与家人一起品花生、议花生,从文中父亲所说的话中告诉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要做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人。文章篇幅短小,语言文字朴实易懂,生活气息浓郁。是一篇以物喻理、借物喻人的好文章。聆听了彭老师执教的《落花生》一课,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无论是教学设计的巧妙,教学思路的清晰,教学重难点的把握,还是教师落落大方的教授,课件制作的新颖实效都让我受益匪浅。下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重视课前积累,强化和树立了学生的主体意识。
在彭老师的这节课前,学生利用课前时间复习前面所学课文要求背诵部分,诵读熟练,黑板上的名言也已经进行到了八,说明教师平时注重指导积累,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尊重学生,调动了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积极参与。
陶行知说:“创造始于问题”,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兴趣是求知的动力。教者花生的图直接引入,营造和谐的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在这节课上,彭老师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热爱学生,把学生放在和教师平等的位置上,从课题入手,从搜集资料做起,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求异思维兴趣。质疑交流,建立一种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从而调动了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的积极参与。《新课程标准》中倡导教学要个性化和个性化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人格,张扬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尊重学生的主体感受,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深刻领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课件设计新颖实效。
彭老师在课件设计上,不刷花架子,而是实实在在为课文服务、为学生服务,始终围绕教学重难点,层层铺垫,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明白做人的道理。
四、循序渐进,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课堂上求异思维的气氛基本具备之后,学生兴趣浓厚,思维活跃。只要教师引导得好,学生自身的潜能将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求异思维的火花将不时闪现。而教师应努力抓住求异思维的契机,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质疑问难,循序渐进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在这节课质疑的环节中,彭老师安排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质疑问难。比如在导入新课后,有学生问彭老师:“ 课文里讲吃花生的时候,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我认为一家人在一起吃花生或吃吃饭很平常呀,这里说父亲也来了,实在很难得,为什么呢?” 对此,彭老师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因势利导,然后介绍背景,使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增强,而这种求异思维能力的增强对开发学生的智力,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是大有好处的。
五、重视学生的自读自悟。
读,是语文实践活动中最重要的一环。教者在教学活动中,不但做到了在做上教,还做到了学生在做上学。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去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品味,在读中生情,在读中培养语感。本节课的教学中彭老师能够根据不同的内容和需要指导学生采用不同形式的读来加深理解。比如轻声自悟读、默读、男女生齐读、等方法。但不管是采取了什么形式的读彭老师都注意及时引导学生围绕一个问题进行思考。学生交流后能及时评价,总结,这样的训练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发展,让他们知道说话要有理有据,对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是我应该借鉴的。
六、贴近生活,突破重难点。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陶行知先生也说:“生活就是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教者善于启发、诱导,在语文和生活之间架起一座彩虹,让语文走向生活,让生活走向语文。在理解课文第10自然段的时候彭老师让学生在自读的基础上,写一写自己的感受,这样不仅帮助学生进一步的理解了课文,也适时教育学生做人的道理,有结合本段课题对学生进行了阅读和批注指导,这样的设计非常符合五年级学生的特点,学生能很快的找出重点词语并根据这些词语理解花生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不炫耀、不张扬、默默的奉献精神,可谓一举四得。正如陶行知所说:“先生的职责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教学有法,贵在授法。教者充分得挖掘了教材的内涵,巧妙地把课文的阅读与写作的指导有机地结合起来了,让阅读更好地为写作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