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设计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时间:2019-05-12 19:24: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年级语文上册设计第三单元教案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语文上册设计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第一篇:四年级语文上册设计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第三单元

【单元导读】

童话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它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让我们跟随本组课文,走进奇妙的童话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我们还要围绕童话开展综合性学习,进一步感受童话的魅力。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通过朗读感悟、想象感情,读懂童话故事,体验童话带来的乐趣和童话故事中的语言美、思想美和意境美。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培养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情感。巨人的花园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字,正确读写“鲜花盛开、绿树成荫、鲜果飘香、洋溢、允许、围墙、隆冬、喧闹、冷酷”等词语。

2.有感悟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想象画面。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明白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愿意和同学交流阅读的感受。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故事的内容,激发学生阅读童话的兴趣,想象画面,体会巨人思想感情变化的原因。

三、教学难点

体会这篇童话运用对比的手法进行表达的突出特点。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初步感知全文,积累重点词语。

二、导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童话故事吗?你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是什么?(预设《卖火柴的小女孩》《哪吒闹海》)大家读过的事可真多!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一篇童话故事。

2.看了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什么?(预设:这个故事讲的是什么?巨人的花园是什么样的?)(二)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找出自己明白的地方和不懂的地方。2.同桌讨论交流自己的收获和质疑点。3.认识生字新词。

(三)学情检测 1.初读识字,积累词语。

(1)自由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2)小组合作学习生字。

(3)课件出示生字、指名读,全班齐读。绿树成阴 鲜果飘香 北风呼啸 四处逃散 狂风大作 雪花飞舞 草翠花开 树叶飘落 2.指导书写

孤独 漫长 荒凉 凋谢

(1)部分易错字的正音。

“允”读(yǔn)

不要读成rǔn或yǒng “拆”读chāi

不要读成chē

(2)学生仔细观察字形,指导易错笔画的写法。

允与充进行区别。添 右下部分有两点。覆 上半部分不是“西”,第一笔横的下面是两竖。

训 右半部分第一笔是竖撇,第二笔是短竖,第三笔是一长竖。

辣 左边“辛”字旁最后一笔为一个短撇。酷 左边“酉”字旁里有一短横。拆 最后一笔是一点。3.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2)指名分段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读后想想,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明确:快乐要和大家分享,引导学生理清课文是围绕花园的变化和巨人的变化来写的。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导学全文。

二、导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故事的主要内容,现在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讲一讲这个故事?生讲故事。

教师评价:咱们四年级的学生要逐步学会把长文读短,抓住故事的线索来概括主要内容。

(二)预习要求

1.通读全文,思考:巨人花园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哪些自然段写了花园的美丽? 2.探究花园由美丽变成寒冷,由寒冷变成幸福的原因。

(三)感知花园的变化

1.师:首先,请同学们浏览一遍全文,想一想,这座花园留给你什么样的印象?(美丽、寒冷、幸福)2.师:是啊,这座花园真神奇,不时地在发生变化呢!我们先走进花园去看看吧!

(四)欣赏花园的美丽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花园的美丽?(第1、2自然段)2.学生自由读第1、2自然段。

3.师:你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花园的美丽? 预设:(1)那里,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2)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五)感悟花园的寒冷、荒凉

1.自由读一读描写花园寒冷、荒凉的段落,边读边想象课文所描写的画面。2.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画面?

小结:同学们,即使到了春天,这座花园依然是那样寒冷、荒凉,真让人觉得可怕。(六)探究花园由美丽变成寒冷的原因。

1.师:同学们,同一座花园为什么会由美丽园变成寒冷园?这是什么原因?请大家默读第3-8自然段,在课文上勾画相关的句子,作为你阐述原因的依据,勾画完后,再和同桌讨论、交流。

2.全班交流讨论的结果。

(七)探究花园由寒冷园变成幸福园的原因。

1.师:那花园为什么最后又成了巨人和孩子们幸福生活的乐园呢?巨人是自己醒悟的吗?

2.小男孩会说话的眼睛想传达什么意思?

预设:孩子的眼神是纯净透明的,表达的是对友谊的向往。3.巨人的心里为什么是火辣辣的?小男孩为什么在树下伸手?

教师小结:这真是一个充满智慧和神奇魔力的小男孩。正是他的出现,才让巨人明白了花园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

4.师:课文用了四个感叹句,真切地写出了巨人恍然大悟的感受。

5.你认为醒悟后的巨人变得怎么样?(善良、慈爱、宽容),从哪几个自然段感受到的?(第10、11自然段)6.这样一个美好、和谐、动人的画面让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这样一幅美景,让我想到了爸爸妈妈和我互相关心,我们的家不是花园,胜似花园。

(八)感悟写法

童话是一种充满想象力的文体。这篇童话以丰富的想象将我们带入了另一个世界。在那里,富于寓意的人物形象令人印象深刻。文章优美而浅显的语言表达易于为孩子们所接受,能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首先,作者善用伏笔,比如在童话开头。“春天鲜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按四季变化写出花园的美,引出孩子们对花园的喜爱,更为后文写巨人与孩子们的冲突埋下伏笔。其次,文章在描写中将自然拟人化,使形象生动,感受贴切。再次,对比手法的多次运用。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景色的对比,巨人拆墙前后的态度对比、心情对比,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更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旨。最后,文章的语言口语化,故事情节生动流畅,故事结构自然,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九)课堂练习

把合适的搭配用线连起来。

欢乐的 严冬

北风

飘香 刺骨的笑声

鲜果

飘落 漫长的寒风

树叶

呼啸

巨人 花园

孩子

季节与人不在 漂亮 在园子里玩

四季如画分享巨人的花园

回来 荒凉 被巨人赶走

只有寒冬才会醒悟 美丽 和巨人在一起 春意盎然快乐

孩子们都喜欢童话,因为童话总是美丽、神奇的,所以这节课才更能引起他们的共鸣。教这篇课文时,我着力让学生在学习中领悟童话的写法,感受语言的优美,又从文字中感悟做人的真谛,懂得快乐要和他人分享的过程。本文的显著特点是运用对比的方法展开故事情节,揭示道理。文中有许多地方进行了对比,我主要把这些对比让学生发现,同时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因此学生理解起来并不难。遗憾的是对学生写作的指导不够,在以后的教学中应多加注意。

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2 懂得了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不能做自私的人,要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习题3 推倒围墙前,花园里鲜花凋谢、树叶飘落。1.多音字。

sǎn(散文)qīn(亲人)散

亲 sàn(散步)qìnɡ(亲家)(惊吓)xià吓 hè(恐吓)2.近义词。

漂亮——美丽

喜欢——喜爱 允许——许可

孤独——孤单 荒凉——荒寂

明媚——灿烂 覆盖——笼罩

冷酷——冷漠 温暖——暖和

愉快——高兴 增添——增加 3.反义词。

漂亮——丑陋

喜欢——讨厌 允许——拒绝

漫长——短暂 荒凉——热闹

温暖——寒冷 愉快——难过

任性——约束 4.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6自然段):写巨人生气地赶走了在花园里玩耍的孩子们,筑起围墙,从此春天不再到花园里来。

第二段(第7自然段):写巨人再次赶走孩子,花园被冰雪覆盖。

第三段(第8-11自然段):写巨人拆除了围墙,花园成了孩子们的乐园。5.课文中心。

本文通过讲一个自私的巨人将孩子们赶出花园及醒悟后拆除围墙的故事,告诉我们,能

*和大家一起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10 幸福是什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6个生字。

2.明白人们从劳动中得到好处和快乐,也就得到幸福的道理。【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本课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培养热爱劳动、乐于助人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

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认识,从而懂得幸福是什么。

三、教学难点

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的深刻含义,能够说出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一)谈话导入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认真想过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幸福是什么”。(二)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把感受最深的地方作上记号,写出批注。2.和同桌交流读书的收获以及疑惑点。

(三)学情检测 1.整体感知

(1)掌握会认的生字。彼(bǐ)此

铁锹(qiāo).树杈(chà)诧议(chà)..麦(mài)苗

义务(wù)..(2)理解部分词语。2.认知贯通

(1)学生读全文后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分析事情的起因。①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如何做的?并指名几个同学说说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②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样?把表现他们心情的语句画出来,并说说他们为什么快乐?结合上下文说一说。

③默读课文,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

④十年后三个牧童都变成了三个青年,他们对幸福各有怎样的思考?

明确:通过劳动得来幸福。

⑤朗读全文,把智慧的女儿两次说的话画下来,读这两段话,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

明确:通过自己的劳动,尽自己的义务,作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这就是幸福。

⑥朗读全文,体会“幸福”的含义,并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⑦与生活对话,全面理解“幸福是什么”。除了劳动可以给我们带来幸福之外,生活中我们还有哪些地方感受到幸福?

教师引导:幸福无处不在。但它又不能单独作为一件具体的事物而存在,所以我们无法看见,也无法触摸,但它的确存在于我们周围,只有用心感受生活,感受生命的人才能觉察到它的存在。

3.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通过课文《幸福是什么》的学习,明白了什么叫幸福,我想同学们今后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好好工作,好好生活,都能品尝到幸福的味道。

四.感悟写法

课文的题目以提问的方式设立,既充满新意,又为我们留下了悬念,引发人们的思考。本文通过人物的对话推动事情的发展,使情节曲折生动。

这篇文章的一大特点就是故事情节奇异,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另一方面,文章的环境描写十分优美,如“清澈的泉水仍旧那样静静地流着。小井周围的树苗已经长成枝叶繁茂的大树。”渲染了欢快轻松的氛围,也暗示读者时光的流逝让一切都有所改变。这样的描写更好地突出了文章的主题。

(五)课堂练习

用带点的词语写句子。(1)假如到那时候,我们还不知道幸福是什么,我就告诉你们。...假如„„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我能帮助别人,因而感到幸福。..因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给病人治病——恢复健康

二、经过幸福是什么做过很多事——对别人有用尽义务做益事 (16-22)耕地种麦子——养活很多人

三、结果(23-26)再次相聚 畅谈幸福

1.再造想象,实现与文本的深层对话。

我们在重视课本,重视课堂教学的同时,须酌情引导学生在阅读的想象中适当超阅文本,适当超越课堂,即让学生利用一些课文留下的空白处展开想象,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在课外读物中得到的知识进行信息加工和再创造,探索课文的深层意蕴。

2.多元感悟,体现语文的人文特征。

本篇课文的主题是幸福要靠劳动,要尽自己的职责,做对别人有益的事。这个主题很显然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很有意义。虽然学生说不出这样概括的话,但他们能说出自己的生活,在教学中我都去肯定他们。在课堂中,许多学生说了与课文不一样的感受,这是真实的,是值得鼓励的。

课后习题答案 1.多音字。

一、起因(1-15)清理老泉 方便他人hǎo(好人)jǐn(尽管)好

尽 hào(爱好)n(尽力)jìzhuǎ(爪子)hē(喝水)爪

喝 (喝彩)zhǎo(爪牙)hè2.近义词。

彼此——互相

清理——整理 宽阔——宽敞

感谢——感激 诧异——惊异

仍旧——仍然 茂密——茂盛

白费——枉费 清澈——清亮

强健——强壮 相识——熟识

谦虚——虚心 3.反义词。

疏通——堵塞

宽阔——狭小 清澈——混浊

相识——陌生 强健——瘦弱

茂密——稀疏 智慧——愚昧

谦虚——骄傲 快乐——悲伤

简单——复杂 附近——遥远

健康——疾病 4.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5自然段):讲三个牧童发现一口老泉不能涌泉了,他们主动疏通泉眼、砌井加盖。

第二段(第6-13自然段):讲三个牧童向不相识的姑娘请教什么是幸福,姑娘让他们自己去寻找答案。

第三段(第14-22自然段):讲三个牧童在十年的社会实践中弄明白了什么是幸福。第四段(第23-26自然段):讲智慧的女儿为幸福的含义作了总结。5.课文中心。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三个牧童在智慧女儿的引导下通过自己十年的生活经历,明白了幸福的含义,告诉我们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

情。11 去年的树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会写本课的生字。正确读写“融化、伐木、煤油灯”等词语。2.学会把课文读通、读懂的方法。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童话的语言美。

【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小鸟与大树间的真挚友谊。使学生感受到真正的友谊是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的。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感受童话的特点,尤其是拟人体童话在主人公刻画,故事情节安排及语言表达上的不同点。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全文。

二、导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鸟儿与树是一对好朋友,它们之间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故事的最终结果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二)预习要求

1.通读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找出明白点和质疑点。2.同桌互相交流学习收获。3.自学生字新词。

(三)学情检测 1.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要求读准、读通、读懂。师生订正容易读错的字音。融(rónɡ)化

剩(shènɡ)下 砍伐(fá)煤(méi)油

(2)指名分角色朗读课文。

(3)读后思考,本文的写作主题是什么?

明确:赞美了鸟儿与树之间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真挚情意。2.认知贯通,体会课文情感。

鸟对树的情感浓缩在鸟的询问中。

(1)课文最后一段中鸟儿唱歌时,前后两次“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它在想什么? 明确:第一次看见是说:“树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第二次看见是说:“树朋友,我唱的歌你听见了吗?再见了朋友。”

(2)树被伐木人砍倒前,会对伐木人说些什么?

明确:请你告诉我的朋友小鸟,我不能听到它的歌声了,实在对不起。

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导读全文。

二、导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小鸟对大树的深情厚谊,把大树深深地感动了。同学们,你们能代替大树向小鸟说点什么吗?本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去年的树》。

(二)句段导读

1.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

明确:这句话是树和鸟儿朝夕相处,建立了深厚的情感。总起全文,揭示了童话中主人公之间的关系。

2.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

明确:春天一到,小鸟就回来找她的好朋友树,说明小鸟说话算数,守信用,也说明他们之间情感深厚,这是一个过渡段,在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

3.大门回答说:“树么,在厂子里给切成细条儿,做成火柴,运到那边的村子里卖掉了。”

明确:“切”“做”“运”“卖”四个动词的连用,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树的不幸。4.小鸟向村子飞去。

明确:可以看出小鸟锲而不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可见她是多么想找到好朋友树啊!

5.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明确:这个“看”是在鸟儿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之后,仿佛在说:“树朋友,我唱的歌你听见了吗?再见了朋友。”“看”字包含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和留恋,使朋友间的深情厚谊跃然纸上。

(三)课堂小结

《去年的树》让我认识了一只守诺言、重情谊的鸟儿,让我们懂得了友谊会使生命之树长青的道理,相信同学们也明白今后要如何对待友谊了!

树根——山谷去年的树经过:寻找树朋友门先生——火柴真挚情谊 小女孩——灯火结果:实现诺言,鸟儿唱起去年的歌

《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故事,作者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之间的真挚情谊,在教学中,我确立了两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1.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去体会、感悟诚信的可贵。

2.感受小鸟和大树之间深厚的友谊,我努力把学生带入文本,带入作者的心灵,进行了个性化的朗读,体会其中的友谊。起因:鸟儿和树约定明年再唱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2(1)我们要珍惜友谊,敬重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友情。(2)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树木。

(3)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共同发展。

习题3(1)鸟儿,我想对你说,你那首诚信的歌永远留在你和大树心里,大树会是你永远的朋友。

(2)鸟儿,你对树的那种真挚情谊感动了我,我要和伙伴们友好相处,珍惜现在的友谊。(3)鸟儿,你有这样信守诺言、珍惜友谊的好品质,相信你一定会找到更多像树一样的好朋友。

1.多音字。

luòkān(看守)(落叶)落

看 (丢三落四)n(看见)làkàɡěi(送给)dǎo(倒下)给

倒 jǐ(给予)dào(倒水)2.近义词。

朋友——友人

寒冷——冰冷 山谷——山沟

必须——必需 融化——融解

剩下——剩余 3.反义词。

朋友——敌人

寒冷——温暖 融化——凝固

必须——无须 点燃——熄灭 4.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4自然段):写鸟儿和树是好朋友,鸟儿飞回南方时答应回来唱歌给树听。第二段(第5-15自然段):写鸟儿飞回来找朋友时,树却不见了,鸟儿四处寻访,最后找到了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

第三段(第16-17自然段):写鸟儿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的歌,然后飞走了。5.课文中心

这篇童话主要写了鸟儿为了实现自己的诺言,千方百计地寻找自己的朋友,最后面对着由树做成的火柴点燃的灯火,唱起了去年的歌,赞美了高尚的、令人荡气回肠的真挚情谊。

12* 小木偶的故事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学习合理地续编故事。【过程与方法】

朗读课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本课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在阅读中明白各种表情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仔细阅读课文,体会小木偶的内心活动。

三、教学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喜欢笑吗?生活需要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啊!可是等我们看完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对笑有了新的理解。

(二)预习要求

1.通读全文,找出自己的明白点和疑惑点,并作上批注。2.同桌交流学习的收获。

(三)学情检测 1.交流预习情况

(1)朗读课文,读后互评:生字的字音是否读得准确,句子是否读得通顺。(2)交流:读了课文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3)教师小结:因为只会笑,小木偶受尽了委屈,漂亮的背包被可恨的小红狐抢走了,熊警察却不信;头疼得厉害,老婆婆却说他撒谎。哎!好可怜的小木偶呀!同学们,你们想亲身感受一下小木偶的遭遇吗?咱们分角色来演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2.回顾方法,合作表演

(1)师:大家回想一下,前面我们已经演过好几篇童话了,你积累了哪些好方法?(学生交流)(2)在总结的方法上,学生合作试演。(3)学生展示表演,“观众”评议、教师指导。

(4)师:同学们,在“亲身经历”小木偶的遭遇后,你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能告诉大家吗?

(5)大家齐读最后两句话:“笑是最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话。

(6)教师小结: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需要我们去经历、去面对,这样才是完整的生活。

3.续编故事,拓展深化。

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请你发挥想象,接着编下去吧!

4.全文总结:童话让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童话世界里,我们可以自由翱翔,憧憬美好的未来,思索生活的真谛。希望大家也提起笔,写下你心中最美好的童话故事。

会笑会哭小木偶的故事只会笑是不够的

会生气会着急

这篇童话趣味性强,学生理解课文并不难。因此我在教这课时,采用了以下教学流程: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分角色朗读课文。2.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积累词语。3.丰富语言——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简单的故事情节对于一直喜欢读童话故事的孩子们来说并不难理解,因此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我按照故事发展的开端、高潮、结局,一步步引导学生去体会小木偶的遭遇,进而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笑是最重要的,但只有笑是永远不够的。”学生兴趣浓厚,较好地达成了教学目标。

课后习题答案 1.多音字。

yīnɡ(应该)chōnɡ(冲动)应

冲 nɡ(答应)nɡ(冲劲)yìchòzhēnɡ(挣扎)sā(撒谎)挣

撒 zhèsǎ(撒种)nɡ(挣钱)2.近义词。

快乐——快活

热闹——喧闹 亲热——亲密

愤怒——恼怒 同情——怜悯

灵活——敏捷 3.反义词。

快乐——忧伤

热闹——冷清 亲热——冷淡

愤怒——愉快 痛苦——甜蜜

着急——从容 温柔——粗暴

撒谎——诚实 4.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10自然段):写老木匠做了一个木偶,并在小木偶的脸上添上了个“笑嘻嘻”的表情,认为只要会笑,小木偶就会永远快乐。

第二段(第11-30自然段):写小木偶在着急、生气、委曲,甚至痛苦、伤心时也总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因而在生活中遇到了一系列挫折。

第三段(第31-40自然段):写小木偶在女巫的点化下,拥有了所有的表情。5.课文中心 本文讲述了小木偶因笑嘻嘻的表情而受冤枉、遭误解、被怀疑的故事。当他拥有所有表情后,才得到真正的快乐。故事告诉我们要用真情,用不同的方法去体验生活、面对生活。

语文园地三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感受童话故事给我们带来的乐趣。2.激发学生阅读童话故事的兴趣,并养成边读边想的阅读习惯。3.会抓住童话的特点编、写童话。

4.发挥自己的想象才能,展示自己在童话故事方面的收获。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理解童话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三、教学难点

在听、说、读、写活动中,进一步体验童话的魅力,感受童话给我们带来的快乐。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完成“口语交际”内容。

二、导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最近,我们在课外阅读了一些童话故事,学习童话的兴趣越来越浓了,现在让我们自己讲讲童话吧!

(二)交流步骤

1.自己准备故事的内容。

2.小组内讲童话故事,选出小组内的故事大王。

3.请每组的故事大王上台讲,集体评议,选出班级的故事大王和最佳自编童话。4.自由组合,表演优秀童话。组内排练,上台表演,评选出最佳演员。5.各小组制作童话故事集,并进行展示。

(三)布置作业

1.写出自己所看过的童话故事题目。

2.办童话故事手抄报。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习作训练。

二、导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本次习作训练是编写童话,可以续编《小木偶的故事》,也可以自编童话。选择自编的同学,一定要把《小木偶的故事》多读几遍,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续编。选择自编的同学,可以选择几种动物,或者几件物品,以他们为主人公,想象一下,他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一些什么事,编成一个故事写下来。

(二)写作指导

1.写童话和写作文是一样的,就是要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人和事,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本次习作有两项内容,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任选一个。

(1)编写童话,根据《小木偶的故事》结尾,续编童话。

(2)编写童话,自己构思一个故事情节,按照童话的写法,编写一个童话故事。2.续编童话指导(1)出示《小木偶的故事》最后两段话:

现在,小木偶会哭、会笑、会生气、会着急,也会像别人表示同情和关心了。老木匠说得没错,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

(2)展开想象: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会发生什么事呢?和课文中的遭遇相比,出现了哪些变化?请联系这个童话内容,从最后两句话展开想象。注意童话故事的特点:内容生动、神奇,想象奇特、夸张,包含做人的道理。题目自定,要吸引人。

(3)学生练习说话。教师提示:想象要丰富,也要合理。3.编写童话指导

(1)选择自己最喜欢又熟悉的几种动物或者几件物品。

(2)展开想象,它们之间可能会发生一些什么事,编成一个故事。

(3)编写童话故事,可以自己一个人编写,也可以几个人合作编写。在编写之前,最好同桌或小组之间先交流一下,试编一个,互相启发,确定写作内容。

(4)同桌或小组内交流。提示:编童话故事与记事作文一样,要说清楚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习作交流与评定 1.修改评价

(1)明确修改文章的重要性,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2)复习童话写作的要求:内容生动、神奇;想象奇特、夸张;拟人手法;包含做人的道理。

2.合作评议

(1)出示一至两篇例文,师生合作评改。

(2)对照上述要求,阅读例文逐项评改,指出写得好的地方,在需要修改的地方做上记号。

(3)师生合作,边议边改,让学生知道怎样修改童话。(4)同桌交流,互相评议。

(5)自我评议,在需要修改的地方做上记号。

(6)修改习作,誊写成文。

第三课时

一、课时目标

导学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展示台。

二、导学过程(一)我的发现

1.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明确:童话具有想象丰富、故事有趣,含有深刻道理,事物拟人化的特点,在生活中是不可能发生的。

2.结合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谈谈对童话的认识和感受。3.根据学生的讨论,揭示要点:

(1)童话中的主人公,大多是神仙精灵、妖魔鬼怪、鸟兽虫鱼。(2)它们都有神奇的魔力,还能像人一样说话。(3)童话想象丰富,故事有趣。

(4)童话既引人入胜,又给我们有益的启示。4.同学们自由讲自己喜欢的童话。5.其它同学听后点评。

(二)日积月累

1.幻想、夸张,拟人构成了有趣的童话故事。读着它,心也会随之飞扬。童话故事的形成有好多种,除了课文中的一些童话故事外,还有许多用诗歌形式写的童话,叫童话诗。

2.教师示范朗读《雨中的森林》。3.说说你听了这首诗的感觉。

4.练习朗读:指名朗读、点评、再读。5.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三)展示台

1.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一定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3.组织参加学习成果展。4.教师评价。

(四)课堂小结

童话世界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说的那样,童话是小精灵,童话是滚动的雨珠,是串串项链,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青蛙击鼓跳舞,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术的小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让多彩新奇的童话永驻人间。

本次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和“展示台”几个栏目。课上我引导学生赏析了《雨中的树林》这首优美的诗歌。这首诗歌是结合本单元的童话这个特色编排的。我带领学生品味“雨中树林”的神奇,让学生自己找神奇、并读出神奇,有趣的味道来。同时,课外时间我让同学们多阅读一些童话,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讲一讲或演一演。总之,我让学生结合课堂学习,了解童话特点,为续编童话和自编童话做好准备。

第二篇: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

第三单元

9.巨人的花园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4.能在读的过程中,想象出文章的画面,并用比较优美的文字写出来。

教学重点

1.会写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懂得快乐要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2.能在读的过程中,想象出文章的画面,并用比较优美的文字写出来。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童话那动人的故事和优美的语言,总能把我们带入美好的情境,使我们受到真、善、美的熏陶。今天,我们就将进入童话单元的学习。齐读课题,提问。

学情估计:学生会提到巨人的花园是怎样一座花园?这个问题,教师以此展开教学。

学习课文

一、粗读感知

1.自读课文。

要求:采用比赛等方式,让学生仔细读课文,并作简单的批注。

2.谈谈读后的感受。

3.认读生字

二、重点阅读,体会道理

1.再读课文,思考:这是怎样一座花园?

学情估计:学生会说这是一个美丽的花园,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

2.从哪里看出这个花园很美丽,很漂亮?

3.能通过你的朗读来让大家感受到这个花园的漂亮、迷人吗?

注:在这里,教师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方式要多样,如:赛读、品读。

4.为什么又说这是一个神奇的花园呢?

方法:学生再次读课文,并自己做简单的分析,教师巡视指导。

(1)第6自然段:春天到村子里时,巨人的花园还是隆冬。

A反复读3.4句,要读出村子和花园不同景色所蕴涵的不同情感。

B同是春天巨人的感受是什么?想象孩子们又在做什么?

学情估计:如果学生能说到孩子们想到他们的乐园──花园里去,教师可以点拨:巨人在里面日子过得并不好,孩子们也想进去玩,现在最好的是什么?

(2)第7自然段:孩子们在时,花园草翠花开;孩子们离开后,花园冰雪覆盖。

A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B体会“与此同时”。

C朗读本段。

(3)第8.9自然段:小男孩用手摸了一下树枝,桃树开花了,巨人明白了其中的原因。

A巨人终于明白了,他究竟明白了什么?

B讨论:“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是什么意思?

5.句型训练,理解中心

(1)唤来寒冬的,是我那颗任性、冷酷的心。

唤来春天的。

(2)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注:要结合讨论的结果,让学生体会,教师要引导。

(3)反复阅读这两句话,在读中深化感受。

三、学习生字

1.认读要求学会的生字

2.师板书左右结构的字:溢、墙、牌„„

方法:先让学生自由识字,再汇报交流,教师根据出现的情况做有针对性的讲解。

需要重点讲解的字:溢:满;拆──折。

3.指导书写

“酷”左右差不多,其他的是左窄右宽。

4.学习剩下的生字“允、覆、”

“允”和“充”可辨析,“覆”的上面部分同“西”辨析。

本课小结

“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诗人白朗宁也曾这样说,在这里我衷心大家能人人都付出一点爱,让世界将变得更美好。

第二课时

导入新课

快乐需要和大家一起分享,不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请大家结合上节课你所懂得的道理来说一说。明白了道理,那你还有不懂的问题吗?请大家再读读课文。

学习新课

一、解决细节问题

1.自读课文

要求:提出不懂的问题。

2.全班交流

需要指导的有:

(1)花园里常年洋溢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方法:洋溢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哪个词语?(荡漾)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2)不知怎么,巨人看着他的眼神,心里感到火辣辣的。

方法:巨人为什么感到火辣辣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的内容回答,必要时要引导。

(3)巨人第一次感到了温暖和愉快。

方法:从第一次你体会到了什么?

二、想象画面,并用自己的语言说、写

1.读课文,要求:看在读什么地方时脑袋里会出现相应的画面。

读写结合的点:

(1)巨人推倒围墙前后的情景。

(2)巨人生活在隆冬中的情景。

(3)孩子们在花园中玩耍的情景。

(4)巨人和孩子们一起生活、玩耍的情景。

„„

2.交流汇报

建议:学生说的时候,要进行语言规范性的指导,同时要引导学生尽量用积累的好词佳句。

3.把刚才说的写下来。

三、分角色朗读课文

语言积累

抄写喜欢的句子段落。

本课小结

童话读起来不仅有趣,而且还能让我们明白许多道理,以后可以多读读,在后面的活动课上我们要举行一次讲童话、演童话的比赛。推荐童话:《豪夫童话选》、《一千零一夜》等。

板书设计:

9.巨人的花园

分享

冬────────────春

(孩子)10.幸福是什么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人们从你的劳动中得到了好处和快乐,你也就得到了幸福。

2.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并说说课文的中心思想,培养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了解三个牧童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从而懂得真正的幸福是什么。

教学难点:理解智慧的女儿两次话语中的深刻含义。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引入课文

每个人都想得到幸福,那么同学们有没有认真想过幸福到底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的这篇课文题目就是“幸福是什么”。(板书课题)

二、指名朗读全文,检查预习情况,纠正不正确的字音

三、自己出声读全文,思考

1.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写三个牧童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一口小水井,因而得到了智慧的女儿的祝福,并让他们自己去弄明白幸福是什么。十年以后,三个青年与智慧的女儿在小井旁边再次相遇,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亲身体会到了幸福。)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并说说课文的起因是什么?(把一口老喷泉挖成了一口小水井)(板书:挖小水井)

四、分析课文的起因

1.默读课文起因部分,思考三个牧童是怎么干的?

2.指名几个学生说说他们挖小水井的过程。

3.他们挖小水井时心情怎么样?把表现他们心情的语句划出来。

4.读所划的语句,说说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结合上下文说一说。

(因为他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有了成果并且给别人带来好处。)

五、朗读课文起因部分,读出他们快乐的心情

六、朗读全文,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和句子

七、布置作业

读熟课文;查字典弄懂自己不理解的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提问,引入本课时,激发兴趣

1.三个牧童挖小水井的目的是什么?(为了让别人喝。)

2.由挖小水井引出了一个问题是什么?(幸福是什么?)

3.那么幸福究竟是什么呢?三个牧童弄懂这个问题了吗?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默读全文,想想三个牧童分手后,各自都做了些什么

(学做医生,为人治病;勤恳工作,对人有用;耕地种麦,养活多人)(板书)

三、十年后,三个牧童已经变成三个青年,回答

他们对幸福各有怎样的体会?请你朗读课文后说说。说后再回答:这些体会是怎么得到的?(通过劳动得到的。)

四、朗读全文,把智慧的女儿两次说的话划下来

读这两段话,结合三个青年的体会说说幸福是什么?

(通过自己的劳动,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这就是幸福。)

说说什么叫“有益”?(益就是好处。)

五、朗读全文体会“幸福”的含义,并想想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

1.自己思考;

2.小组讨论;

3.大家讨论得出:本文告诉我们幸福是靠劳动,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从而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给人们带来快乐。

六、谈谈你学了课文后有什么收获

七、总结深化

今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幸福。我想同学们今后一定会努力学习,将来好好工作,好好生活。这样,我们每个人都会尝到幸福和快乐。11.去年的树 【教学目标】

1、认识1个生字,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拟人童话的特点,体会童话揭示的道理。

3、通过朗读,感受童话故事对高尚友情的赞美,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童话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童话的特点。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语感,感受童话的语言美,思想美,意境美。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教师制作PPT(演示文稿)。

2、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教学方法】

通过读、悟、析相结合,培养学生感受语言,理解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

【学习方法】

通过读、悟、议、说让学生走进文本,体验文本。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导入(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听,一只美丽的小鸟,正在动情的为这棵大树唱歌呢,大树正摇曳着枝条认真地听着,多美的画面,他们之间有个动人的故事!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童话故事《去年的树》

2、学生自由读课文。(生字词可问同学,问老师,查字典)

3、交流收获。

师:读了课文,你一定有了些许收获,请你谈一谈读后的感受,或者说一说课文哪些情节给你

留下了深刻印象,也可以说说你在读书中产生的疑问。

4、指名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

让学生谈一谈初读后的收获,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原认知,看看学生通过自读能够获取哪些信息,能够读懂些什么,以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定进一步学习的方向。根据所给提示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意在帮助学生把握全文内容。本文篇幅不长,但故事情节曲折,直接说出内容大意对学生来说有些困难。而给予一些必要的提示,学生稍加整理语言,即可在初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达到整体感知的学习目标。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词

1、请同学们再放声自由地朗读课文。

读书要求:

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②思考:

鸟儿到南方去之前答应好朋友大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年春天,鸟儿从南方回来却发现___________。于是鸟儿问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最后找到了___________的大树。

2、检查生字新词的学习

练习:一(棵)树一(把)斧子一(双)眼睛一(盏)煤油灯

一(首)歌一(盒)火柴一(只)鸟儿一(个)伐木工

3、交流思考题,梳理课文。

三、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1)你喜欢课文中的鸟儿吗?为什么?

(2)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找出来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再说说选择这一句的理由。

四、总结并布置作业:

收集有关诚实守信的故事,寓言。

第二课时

一、激趣导入,学习课文。

去年在这棵树上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朗读感悟,引导想像。

师:这篇童话很有特色,它是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的。读了课文,说说全文中一共写了几次对话呢?分别是那几次?你对哪次“对话”印象最深?

鸟(大树、树根、门先生、小女孩)

预设1(小鸟与大树话别)

师:(大屏幕出示第一次对话)寒冷的冬天就要来到了,鸟儿必须离开树,飞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去。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树对鸟儿说?(示意学生读)

1、指名学生初读

师:树和鸟是一对多好的朋友呀,一个天天唱歌给对方听,一个天天听对方唱歌,它们是那样的相依、相惜。可是,寒冬来临,它们不得不分手,这是多么的无奈、多么的伤感呀!临别,它们是怎样说这番话的呢?请与同桌分角色练习读一读。

2、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指导要点:

①树的话中饱含着请求、期盼。

②鸟的回答信誓旦旦,语气坚决、肯定。

③树和鸟性别不同,要读出区别。(引导学生注意,书中的鸟儿用的是“她”,树是“他"。)

师:他们就是这样,依依惜别,并约定明年春天,鸟儿再回来唱歌给树听。

预设2(小鸟与树根对话)

春天又来了。原野上、森林里的雪都融化了,鸟儿又回到这里,找她的好朋友树来了。然而,昔日的好朋友却不见了。他找了又找,问了又问„„请学生自由读课文,也可以和同桌分角色读。要仔细揣摩,体会不同角色的心情,用恰当的语气来读。

1、学生自由练习。

2、指名读,鼓励学生参与评价,教师相机指导。

(引导体会“树根”本是树的一部分读他的话时要读出同情、伤感的语气。)

3、不见了去年的树,鸟儿感到怎样?她会怎样想?

(引导学生感受鸟儿惊讶和着急的心里,引导他们读出这种语气)

预设3(小鸟与门先生对话)

1、听说树被砍倒拉到山谷去了,鸟儿有怎样的行动?

师引导:得知了树的下落,焦急的鸟儿怎么做的?(生:鸟儿向山谷飞去。)是啊,鸟儿什么话也没有说,毅然绝然向山谷飞去。孩子们,你们从鸟儿毫不犹豫的行动中体会到了她怎样的心思?(一定要找到她的好朋友——树!)

2、鸟儿在山谷的工厂里,是怎样寻找树的?引导悟读鸟儿与大门的对话。

3、引导从“树么”一句体会大门的冷漠与鸟儿的焦急不安形成对比。

(引导体会“门先生”对伐木的事见多了已不以为然,朗读中,要平淡,冷漠。)

预设4(小鸟与小女孩对话)

师:鸟儿一次又一次地找不到自已的朋友,心里是多么的着急啊,当它得知树被“砍倒”,被“切成细条条”“做成火柴”“卖掉了”“火柴已经用光”,只剩下用火柴点燃的火还亮着时,(出示演示文稿:“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透过这个“看”字,你能体会到什么呢?

1、名学生交流。

师小结:鸟儿费尽周折,终于找到了自已的好朋友?尽管那只是用自己好朋友的身体做的火柴点燃的灯火。鸟儿怎能不伤心,她睁大了眼睛,仿佛在说:“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2、出示演示文稿。(出示句子)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3、读到这里,你有什么问题吗?从这第二个“看”字,你又品出了什么吗?

4、学生交流读书体会,教师相机点拨、引导、提升。

师:鸟儿对着灯火唱起了去年唱过的歌,他履行了自己的诺言。唱完了歌,他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透过那深情的“看”字,我们仿佛听见鸟儿在说?

5、指明学生自由表达,说出自己的理解。

正如同学们感受到的那样,这两个“看”然普通、平淡,却饱含了鸟儿对树无比的深情与留恋。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生读:

鸟儿睁大眼睛,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

接着,她就唱起去年唱过的歌给灯火听。

唱完了歌,鸟儿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就飞走了。

『设计意图』

这是一篇情感型的课文,在精读阶段,本设计力图通过教师适时的点拨,调动学生的情感,与文本进行深度的对话。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填补课文的艺术留白,不断提升认识,激起情感,目的在于调动学生内心深处对文字的一种感觉。有了对文字的感觉,才能自然地将这种感觉渗透在表达中,渗透在朗读中,达到以情带读。

三、体会道理,拓展延伸。

师:鸟儿飞走了。带着伤感飞走了,但她给灯火留下了歌声,留下了世间最宝贵的东西。你知道这东西是什么吗?(友情,守信)

1、课文学完了,作为读者,你肯定还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呢?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

2、几分钟后,全班交流。教师及时评价,进一步引导。

师小结:

同学们的发言令人感慨万千。这篇美丽的课文,带给我们无尽的想象与思考,让我们感受了世间最美好的情意,也感受了世间许多令人伤感的遗憾。新美南吉的童话还有很多,这里向你推荐几篇,但愿童话里那些美好的情感会伴你终生。出示课件,打开新美南吉的部分童话作品。

『设计意图』

通过提问“鸟儿留下的最宝贵的东西是什么?”引起学生思考,体会鸟儿对树真挚的情义。而“你想对谁说什么”的写话设计,意在培养学生的评判意识,即跳出课文去审视,引发学生与各种角色进行多向对话,从而拓展学生的思维,挖掘课文的潜在的含义。同时,也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在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写的时侯,进行适当的小练笔,培养写作习惯。

【板书设计】

11、去年的树

信守诺言

情意真挚

鸟儿

树根

门先生

小女孩 12.小木偶的故事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语言、内心活动并在反复的朗读当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2、学习合理地续编故事。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所蕴含的道理,续编。教学难点:提高阅读能力 教学过程:

一、模拟表演,导入新课

1、前几天,我们大家都当了一回小演员,表演了童话《巨人的花园》。今天我再请大家当一回演员,看看谁能表演出这些词语表示的表情。看词语模拟表演:得意洋洋、眉开眼笑、垂头丧气、火冒三丈、大吃一惊、目瞪口呆、愁眉苦脸„„

2、你怎么看待这些表情?你最喜欢哪种表情?

3、小结: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丰富的表情,喜、怒、哀、乐,样样都会。但我们都喜欢“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呀!可是,如果大家只会“笑”这一种表情,那又会是怎样一种情况呢?这节课,让我们读一读《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认识。

二、初读课文,认读字词。

1、交流课前预习情况:木偶是什么?

2、自由读课文,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初读情况。

⑴、出示词语,自读、指名读。

⑵、开火车读课文。

过渡:看来,大家已经把字词方面的“拦路虎”扫除了,下面我们就进一步来研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思考:小木偶身上发生了什么事?读了课文以后,你了解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相机板书:只会笑、被抢、熊警察不相信、头疼、小兔子、老婆婆说他撒谎。

3、重点指导:课文最后一句“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你体会到了什么?(自由说,并从文中找出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四、角色体验,练习对话。

1、创设情景,练习对话。

⑴、大家读了这个故事,感受都很深。我们学校雏鹰广播站决定将这个故事改编成广播剧,现在要开始招收配音演员,你想报名吗?

⑵、了解配音工作要求:台词熟练、动听、有感情,能打动和感染听众。

⑶、这个童话故事中除了小木偶还有哪些人物?他们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默读课文,将人物的对话用不同符号表示出来。

⑷、自主选择角色练习朗读,随机指导读好各位童话人物的“台词”,体会老木匠的善良、小红狐的狡猾、熊警察的暴躁、小兔子和老婆婆的粗心以及小女巫的乐于助人。

⑸、重点指导小木偶的语言:因为只用有笑,小木偶受尽了委屈,漂亮的背包被可恨的小红狐抢走了,熊警察却不信;小木偶头疼得厉害,小兔子和老婆婆却说是撒谎。唉!好可怜的小木偶呀!如果你是小木偶,这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口头完成练习:假如小木偶拥有人类所有的表情,那会是怎样呢?请在括号里给小木偶填上体现他真实的表情或心情的词语。

“那是我的,我的,我的!”小木偶()地尖叫。

“脑袋疼。”小木偶抬起头,()地回答。

“脑袋很疼。”小木偶是一副()的表情。

“是,而且越来越疼了。”小木偶()地说。

2、合作表演,集体交流。

⑴、自主选择角色,合作配音朗读表演。

⑵、观众评议,推选优秀演员。

五、放飞想象,延伸拓展。

1、假如你遇见当初做小木偶的那个老木匠,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假如小木偶来到你身边你还想对他说点什么?

由小木偶的遭遇我们得到一个结论:笑很重要,但只会笑是远远不够的。(板书)让我们再来看课文的最后一段话。

2、齐读最后一句话。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3、小结:在生活中,笑是很重要的,是非常美好的。谁要是不会笑,就无法体验生活中的快乐。但生活又是复杂的,是丰富多彩的,除了一些高兴的事以外,还有一些伤心的事。酸甜苦辣、喜怒哀乐都需要我们用真情、用不同的方式去经理、去面对,这样才是完整的生活。

4、拥有了人类所有表情的小木偶后来又会遇到什么事情呢?请大家继续写故事。既要大胆想象,又要把握故事的主线,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板书设计:

12、小木偶的故事

被抢

熊警察不信

只会笑

头疼

小兔子、老婆婆说他撒谎

笑很重要,但只会笑远远不够。

语文园地三

学习目标

1、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2、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语句,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3、展示台: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课前准备

1、课件(童话片段)、音乐。

2、课前有关童话的资料。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放映《神笔马良》、《哈利波特》、《指环王》的片段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

3、师:是的,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拍成的。其实,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受它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八面来风

1、师: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

2、全班交流

3、师:老师也从网上下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中外童话名著、中外童话名家)我的发现

1、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2、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3、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4、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5、全班交流。

教师可随机播放CAI,对童话编写三要素:幻想、夸张、拟人等特点作简要介绍。日积月累

幻想、夸张、拟人凑成了可爱的童话故事,读起它,心也会随它飞扬。正如在诗中漫步一般!你听——

1、配乐朗诵《雨中的树林》

2、喜欢这首诗吗?

3、用心、用情地练读。(自由练读)

4、指名朗诵一点评一再读

5、教师小结: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灵,童话是滚动的 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

术的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用情地朗诵这首小诗,让多彩、新奇的童话永驻心间。

6、感情朗读。(自由朗读、表演读、师生合作读、配乐读)

7、教师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让你们的“童话

号”驶向幸福的彼岸。展示台

1、过渡: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一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4、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

课后作业

《童话天地》即将组稿,希望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童话、演童话、讲童话、办童话墙报、读童话、合作编写童话——精心准备,走进下节课的“大看台”。

口语交际·习作

学习目标

1、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童话的兴趣。

2、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教学准备

1、课前准备好自编故事、合作表演的童话及所写的童话故事。

2、表演所需的道具、音乐。

第一课时

引言

浓浓的童话情让我们经历了一段段美好的时光,重新拾起它,你会觉得它是那么美好。

这节课让我们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的过程中,再一次尽情体验童话带给我们的快乐吧!走进“大看台”

1、过渡: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编童话、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走进今天的“大看台”,同学们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想一试身手。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开始吧!

2、学生准备。(排练、讲童话、读自编童话等)

3、一进“大看台”

a、读自编故事,忠实的听众发表建议。要求: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b.讲童话,悉心的听众晶评哪个最好。要求:大胆、大方、大声;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听众要认真听,评价要说出理由。

c.演童话,热情的观众谈谈观后感。要求:有合作意识,表演大方,抓住童话的主要情节。d、总结经验,听取建议,再次准备,教师指导。二进大看台

a、创设情境:同学们,“童话大看台”现在开始了,请用你最热烈的掌声请出第一位表演者。b.有感情地读自编故事。c、用情地讲童话故事。d、出色地演童话故事。

交流收获

第二课时

学生写童话故事,教师巡视。

第三篇:四年级语文上册设计第六单元教案设计

第六单元

【单元导读】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古今中外流传着无数颂扬人间真情的故事。让我们随着本组课文的学习,去感受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我们还要由课文内容想开去,了解发生在身边的动人故事;学着关心、帮助他人。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要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关心、帮助他人,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和热爱生活的人。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烟花三月”“尽”“唯”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并默写。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结合注释,来理解全诗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描写的意境,感受朋友依依惜别的情谊。

二、教学重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古诗所描述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三、教学难点

感悟诗歌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阅读古诗的兴趣。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导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导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二年级学过一首古诗《赠汪伦》,是唐代诗人李白和好友汪伦离别时写下来的。在千年以前交通工具非常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所以送别诗成了诗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常用的表达形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送别诗,看看作者和好友分别时是怎样抒发情感的。

(二)预习要求

1.通读全诗,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2.同桌交流已懂的知识和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三)学情检测 1.初读题目

师:自己读题目,你们都知道了什么?

(预设:一首送别诗,知道送别的地点、人物)2.自学古诗

回忆方法:我们都用过哪些方法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总结、归纳学习古诗的好方法(通过查字典、看注释、看图、想象等方法来理解诗句的意思)3.学生汇报,指导朗读。

①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杨州。预设:比较难理解的词语。西辞、烟花三月、下

教师总结归纳:扬州是唐朝最繁华的地方,在这繁花似锦、柳树成荫的季节里,孟浩然就要乘船去扬州了,李白就要和他的老朋友孟浩然分离了。

指名朗读,体会诗的意境和诗人的不舍。②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学生试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预设:比较难理解的词是“孤帆”。

教师总结归纳:孟浩然所乘的小船渐行渐远,最后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尽头。船消失了,只剩下滚滚东去的江水。

③情感升华,再读古诗

学生配乐自由读,教师指名读整首诗,读出浓浓的深情。

(三)课堂练习1.读、背古诗。

2.把整诗的意思讲给同桌听。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学习《送元二使安西》。

二、导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另一首送别诗《送元二使安西》。(二)预习要求

1.自读全诗,结合注释理解全诗的意思。2.同桌交流已懂的知识和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三)学情检测

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①学生试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②教师总结归纳:这清晨如酥的小雨把细小的尘埃湿润,让柳叶更加清新。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①学生试说这两句诗的意思。②教师总结归纳:这一路上陪伴元二的只有那荒漠和无尽的野草,所以王维劝元二再喝一杯酒。元二这一走,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

3.再读古诗,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本课的两首诗都是送别诗,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

预设:①都在春天送别。在这美好的季节中,送别了朋友,更让人伤感。②两首诗中都有“故人”“尽”。无论在诗的开头还是结尾,老朋友都已离去。③都有描写景色的诗句,有表达情感的诗句。

④两位老朋友去的地点不同。一南一北,路途遥远,牵动朋友的心。

(三)课堂练习1.读、背古诗。

2.积累有关人间真情的诗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送元二使安西 李白

王维

烟花三月

柳色新 孤帆远影

无故人

在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时,我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想象“烟花三月”的情景,简要介绍扬州在古代的繁华景象,由“孤帆远影碧空尽”来引导学生体会朋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

在导学《送元二使安西》

一、二句时,我边朗读边让学生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初读古诗后,就让学生想象在春天看到的景色,朝雨、柳树、旅馆„„想象渭城的景色,与后面安西的凄凉的景色形成鲜明的对比。同时我补充了安西的图片来辅助理解,激发学生对古诗的兴趣和对真挚友情的向往。

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2(1)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诗句的意思:我伫立在江边,目送友人的小舟越行越远,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看见浩浩荡荡的江水流向天际。从中可以体会出诗人目送朋友远行的惆怅及对朋友的依恋之情。

(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句的意思是:朋友,请再痛饮一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从饱含深情的劝酒中,可以体会出朋友间的那种依依不舍与牵挂。

课后习题答案 1.多音字。

zhāo(朝阳)shě(舍得)朝

舍 cháo(唐朝)(宿舍)shèɡēnɡ(打更)更 ɡènɡ(更加)2.近义词。

辞——别

孤——独 故——问

唯——只 3.反义词。

辞——聚

朝——夕 轻——重

新——旧 故——新 4.古诗中心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通过写春天送别好友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与朋友依依惜别之情。

《送元二使安西》通过写细雨中设宴为好朋友饯行劝酒的情景,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朋

友恋恋不舍之情。搭石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汛期、清波漾漾”等词语。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熏陶。

二、教学重点

让学生们从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体会其中的人性美。

三、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整体感知全文。

二、导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见过各式各样的桥,你们见过搭石吗?这是一种极简易的桥,却又有其不凡之处。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搭石》,去领略小溪间的搭石桥吧!

(二)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2.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学习的收获及自己不懂的问题。(三)学情检测 1.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思考:什么是搭石。

明确:搭石就是用石头搭成的桥。(2)作者是如何写搭石的?

学生发言,教师总结,明确:先介绍什么是搭石,后写摆搭石的人。人们走搭石,最后指出搭石是乡亲们美好情感的纽带。

2.整体感知

(1)了解了什么是搭石后,说一说搭石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明确: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①引读:如果没有搭石,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挽裤),人们走亲访友就必须——(脱鞋挽裤)。一句话,人们来来往往都必须——(脱鞋挽裤)。

②一次又一次“脱鞋挽裤”你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不便、麻烦、辛苦。(3)出示句子,引导学生感受心灵美。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①这句话描写了什么人来走搭石? 学生:上了点年岁的人,即老人。

②当他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时,他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 学生畅谈,教师总结:助人,这是家乡的一道风景。

(4)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①一行人走搭石,有人抢路吗?动作是怎样的?

明确:没有;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来。

②理解“协调有序”。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质疑探究,总结全文。

二、导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搭石以及它的作用,欣赏到一行人走搭石的美景,下面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二)质疑探究

1.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总会在第一块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让对方先走,等对方过了河,俩人再说上几句家常话,才相背而行。

(1)两个人面对面走搭石有抢着过吗?(没有)那他们是怎么做的?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样的举动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谦让美,这份美好的情感也是家乡的一道风景,这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平常的事情。但这平常的小事却感动了我们。

(2)我们该怎样去朗读。

自由读、指名读,然后齐读。

2.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象画面。

(2)“理所当然”是什么意思?(本来就应该)换个词语说就是“应该”。

(3)课文讲老人走搭石时,年轻人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从中可以体会到一种村风、民风,道德的美。

3.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山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1)“任人走、任人踏”,又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什么呢?

明确: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2)透过这一排排搭石,你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排排搭石,象征着村民们一颗颗善良的心,是传递村民们情感的纽带,更是家乡人无私奉献精神的写照。

(3)反复朗读最后一自然段,提升情感。

(三)课堂小结

在农村山野溪流中,一块块普普通通的石块,一次次理所当然的搭石,是那么平常,但作者没有粗心放过,反而用笔写出了一篇滋润心田的文章。这不仅是因为作者仔细观察生活,更主要的是他善于捕捉生活中平凡而精彩的美的事物。作为我们小学生,也应记住美就在身边,只要善于发现,我们的生活将会美得无与伦比。

早早摆好摆搭石及时调整点面结合紧走、协调有序搭石

走搭石由表及里互让、背老人任人走,任人踏赞美搭石联结小路与情感借物喻人











话搭石

溪里有间隔的一排石块

《搭石》这篇课文结构清晰,重点描写了家乡人摆搭石、走搭石的情景,反映家乡人助人、和谐、谦让、敬老等美好品质。本课的教学,我要求学生紧扣文本语言,反复诵读,体会语言文字的美,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美。同时,采用引读、对读、表演读,变成诗歌形式读等多种方式的朗读,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协调有序”,体会到“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的节奏美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默契。

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2 文中看得见的具体的“美”有:“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文中看不见的心灵“美”有:①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平整方正的石头摆放在小溪中;②急忙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③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④若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作者就是通过这一幅幅和谐的画面,让我们感受到乡亲们的美好心灵。

1.多音字。

zhǎnɡ(涨水)fā(出发)涨

发 zhànɡ(头昏脑涨)(头发)fàjiē(结果)结 jié(结论)2.近义词。

懒惰——懒怠

平称——安稳 满意——满足

唯独——唯一 谴责——斥责

协调——调和

平整——平坦

理所当然——天经地义 3.反义词。

懒惰——勤劳

平稳——摇晃 满意——失望

谴责——赞许 无名——著名

美好——丑恶

大概——确切

理所当然——岂有此理 4.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在汛期,家乡的人们都会在小溪里摆上搭石。

第二段(第2-4自然段):写搭石成了家乡一道亮丽的风景。

第三段(第5自然段):写搭石联结着家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的美好情感。5.课文中心。

本文通过描绘摆搭石,走搭石等生活中的几个平凡情景,赞颂了搭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22 跨越海峡的生

命桥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谈何容易”“平安无事”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通过朗读课文,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学习本课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骼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骼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三、教学难点

体会李博士和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的高尚品质,感受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整体感知全文。

二、导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桥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可见,毛主席曾在一首诗中写道“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而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生命桥”是什么意思?围绕海峡两岸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起读进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二)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几个有价值的问题。2.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3.同桌交流学习的收获及自己没弄懂的地方。

(三)学情检测 1.初步感知

(1)指名学生朗读,教师随机指导。

(2)学生交流初读所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初读课文,你对生命桥是怎样理解的?

明确:课文讲一位台湾青年为大陆青年捐献骨骼,用爱心架起一座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的故事。

2.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读完后说说心得体会,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明确:环境描写,点明时间,写出环境的幽美与清新,语言明快、轻松。

(2)当我们从甜美的梦中醒来,打开窗子,灿烂的阳光洒在身上,呼吸着带着花香的清新的空气,你会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①教师先读,学生想象生活的场景。②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点评:我们的生活是多么美好啊!

(3)然而有一天,对于小钱来说意味着什么?

学生交流讨论,教师总结:生活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

(4)指导朗读: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①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②创设情境:假如小钱没有得白血病,此时此刻,他会做些什么?学生自由畅谈。教师总结: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

(5)合适的骨髓对小钱来说多么宝贵,是挽救他生命的唯一途径,然而找到合适的骨髓容易吗?找出相关的句子。

明确:找到合适的骨髓不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

(6)读第1自然段和第2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学生讨论,教师点拨:这样安排反衬出移植骨髓必要性的紧迫性,更能扣住读者的心弦。(7)患了白血病,生的希望是如此渺茫,小钱有没有一线希望获得重生呢?

明确:正是因为有了像李博士这样热心公益的人,还有许多自愿捐献骨髓的热心人,才会使像小钱这样的白血病患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向他们表示敬意。

3.课堂小结 同学们,这场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能否成功?小钱能否最终获得新生?海峡彼岸又发生了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下一节课,我们将把镜头切换到宝岛台湾,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相信你对“生命桥”这个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

质疑探究,总结全文。

二、导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到小钱所遭受的不幸,以及合适的骨髓对小钱的重要性,我们在为小钱惋惜的同时,也为他感到庆幸,因为在海峡彼岸,有一位台湾青年,正无私地为小钱捐献骨髓,来抢救他十八岁的生命。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吧!

(二)质疑探究

1.默读3-6自然段,说说海峡彼岸的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所发生的一切,用一个词来谈谈你的感受。

明确:李博士正准备为捐骨髓的青年在余震中艰难地抽取骨髓,震撼人心。2.为一个毫无关系的陌生人捐献骨髓,对于这件事,你是怎么看待的? 学生谈感受,教师引导:帮助他人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3.说说你是从哪儿感受到人们竭尽全力拯救这个普通而宝贵的生命,从未轻易放弃。边读边用横线画出来。

明确:“李博士正步履匆匆地走进手术室”;“但是„„但是„„”;“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连夜为小钱做了骨髓移植手术。”

4.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无事,目前还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满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点拨:同学们,当地震发生时,我们最担心的是谁?回答当然是自己的家人;当突如其来的地震过后,我们最想见的人是谁——自己的家人。是呀,此时此刻,这位青年还没来得及见到自己的家人,对于他来说,哪怕是得到家人的一点点消息也是好的呀。

5.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余震的可怕?

教师点拨:大地颤抖、房屋摇晃、玻璃破碎,人们惊慌失措„„这一切让人感到多么要怕。

6.“经过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暂停的间隔,台湾青年的骨髓,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你能想象他们经过了多少次的努力,经过了怎样的努力吗?

点拨:围绕抽取骨髓的恶劣环境及其对生命的执著与坚定信念展开。7.此时此刻,他们会想到些什么? 教师引导:更深入地体会台湾同胞不顾亲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来帮助小钱的精神的可贵。

8.捐献骨髓的事例,并不止这一件,而作者却单单写了这件事,那么这件事例有什么特别让人感动的地方?

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地方以及感动的原因。教师点拨:这例骨髓移植手术跨越海峡两岸,有着深远的意义。

9.“小钱得求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说说你此时的感受及原因。

明确:感动,因为小钱得救了,这是一个美好的结局,患有严重白血病的小钱最终得救了,很多人在这样的时刻会留下幸福的眼泪,这是一种感动。

(三)课堂小结

教师点评:爱心、血脉亲情、对生命的决不放弃;这不仅仅是一座生命桥,更是两岸同胞将要共同传承下去的生命火种。

(四)感悟写法

本文标题新奇,富有深意。故事真实感人,情节生动,一波三折。通过对环境的描写,渲染了文章中的气氛。结尾寄托了作者希望海峡两岸统一的美好愿望!

生命垂危——期待骨髓跨越海峡不顾危险——抽取骨髓两岸同胞

的生命桥跨海奔波——护送骨髓血脉亲情爱心架桥——移植骨髓

这篇课文情真意切,很适合情感朗读。在教学中,我以“读”为突破口,将读贯穿了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通过“朗读——体会——再朗读”的教学策略,使学生一步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海峡两岸人民的血脉亲情。

同时创设情景,帮助学生体会台湾青年的危险处境和其内心的复杂情感。引导学生体会台湾青年外表平静下的“心潮澎湃”。当讲到在余震中抽取骨髓,我让学生想象又一次余震发生时,手术室里的情景。通过让学生描述,引领他们进入情境,帮助他们把握相关内容,感悟人间真情。

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3 “亲爱的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你是我的救命恩人!是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是你让我的生活重燃希望,走进美好。我由衷地感激你,我对你的感激之情不能用语言表达,我会珍惜自己的生命,向你学习,为他人,为社会作出自己的贡献。”

1.多音字。

n(困难)n(传说)náchuá难

传 nàn(灾难)n(传记)zhuàxiě(血淋淋)血 xuè(血脉)2.近义词。

灿烂——明媚

等候——等待 空旷——空荡

间隔——间隙 奔波——奔走

苍白——惨白 凋零——凋谢

绽放——开放 期待——期望

跨越——越过 沉着——镇定 3.反义词。

严重——轻微

希望——失望 奔波——悠闲

苍白——红润 幸运——倒霉

凋零——盛开 沉着——慌张 4.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2自然段):写生命垂危的小钱在静静期待着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段(第3-6自然段):写李博士在余震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髓,并连夜赶到杭州,为小钱做骨骼移植手术。

第三段(第7自然段):写两岸同胞相距虽远,但血脉相连。5.课文中心

本文讲述了大陆青年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表达了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骨肉亲情。23* 卡罗纳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遭、悯、咛、咐、吻”五个生字。2.正确、流利并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过程与方法】

自读自悟,同桌互助中学习本课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读懂课文,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遇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

三、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感受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情进行细致描写的写作方法。

四、教学时间

2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往往是永恒的,令人百读不厌,今天,老师特地向大家推荐一本书,这本书曾在19世纪轰动了意大利文坛,并且先后译成许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国广为流传,深受儿童喜爱。知道这本书叫什么名字吗?就是《爱的教育》,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一篇故事。

(二)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桌交流收获和感悟。

(三)学情检测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轻声自读课文,较长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顺。

(2)理解词语的含义。怜悯、屏息凝神、嚎啕大哭、端详、目不转睛、恍然大悟。(3)说说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2.提供导读,理解感悟。

导读要求:

(1)当知道卡罗纳所遭遇的不幸时,老师是怎么做的?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是万分忧伤的?(3)我和同学们是如何做的?

(4)当我跑进来扑进母亲的怀抱时,她为什么把“我”推开了?“目不转睛”是什么意思?“我”恍然大悟了什么?你从哪里读出来的。

3.欣赏评价,延伸教育。

(1)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以不同方式传递一种相同的关爱,假如你当时在场,你会怎样安慰卡罗纳呢?

(2)你对卡罗纳身边的人是怎么看的,请选择一个作出评价。

(3)课堂小结

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她能给人春天般的温暖,他能融化一颗冰冷的心,卡罗纳生活在这样一个爱的集体里,心中的悲伤一定会被渐渐冲淡。爱,让人间充满温馨;爱,让每一个人不断成长。有时间的话,再读一读《爱的教育》中其它的故事。她会提升我们每个人爱的浓度。

(四)课堂练习

把词语补充完整。

屏()凝()

()叮()嘱 嚎啕()()目()转()痛痛()()恍然()()

面容憔悴——怜悯 凝视第一次哭——安慰 鼓励

真诚理解相互关爱 卡罗纳课堂上第二次哭——抚慰 劝说放学时——围 目光关切放学后——手拉手回家

本课是一篇自读课文,我让学生通过找重点句子,抓住关键词和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进入卡罗纳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感受他的悲哀。同时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让学生自读自悟,合作交流学习的收获和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课后习题答案 1.多音字。

(似乎)o(号叫)sìhá似

号 shì(似的)o(号召)hà上课前——嘱咐jiànɡ(倔强)méi(没有)nɡ(强壮)

没强qiá

mò(没收)qiǎnɡ(勉强)2.近义词。

厉害——严重

去世——逝世

同情——怜悯

坚强——刚强 关切——关心

叮咛——嘱咐

依然——依旧

目不转睛——聚精会神 3.反义词。

可怜——幸福

坚强——软弱 庄重——轻佻

悲哀——兴奋

关切——漠然

目不转睛——左顾右盼 4.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卡罗纳的母亲去世,老师要求我们庄重严肃、热情地对待他。第二段(第2-5自然段):写卡罗纳到校后,老师和同学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安慰他。第三段(第6-8自然段):写同学们、“我”和母亲都用行动表示对卡罗纳的关心。5.课文中心

本文主要讲述了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身边的人真诚地理解他,细心地安慰他,默默地关怀他,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友爱。24* 给予是快乐的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重点句子的意思。【过程与方法】 自学自悟,在合作中学习本课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保罗和小男孩的心理活动,从字里行间感受小男孩美好心灵。

二、教学重点

从文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心理感受。

三、教学难点

体会“给予是快乐的”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精神。

四、教学时间

1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觉得什么时候你是最快乐的?(学生自由发言)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快乐的文章,看看文中的人物对快乐有什么新的认识。大家齐读课题《给予是快乐的》。

(二)预习要求

1.自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2.利用工具书,自学生字新词。(三)学情检测 1.初步感知

(1)教师播放配乐朗诵。思考:这篇课文讲的是谁在给予?谁又在接受别人的给予?(2)订正生字的读音,理解新词的意思。2.整体感知

(1)再读文章后,找出文中最快乐最令人难忘的自然段,并说说读懂了什么? 明确:第5、11自然段,湿润、喜悦、难忘。

(2)课文写了保罗和小男孩的几次对话?分别是在什么时候? 明确:两次,看车时、坐车出去时。

(3)保罗以为开新车送小男孩回家,小男孩在小朋友面前神气一下。其实,小男孩是想做什么呢?

明确:想告诉弟弟自己将来也会送他一辆新车。(4)保罗知道了小男孩的想法后,是怎样做的? 明确:下了车,把小弟弟抱进车里。

(5)小男孩想给予弟弟一辆新车。大家再读读,小男孩还想给予弟弟什么? 明确:生活的勇气,生活的希望、信心。

(6)这种令保罗出乎意料的感受文中还有吗? 明确:保罗以为小男孩也有这样的一个哥哥,其它小男孩也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7)目睹了这一切,保罗心里会怎么想?

明确:保罗两次猜测小男孩的想法,保罗每次都以为小男孩只是想着自己,没想到小男孩每次想到的都是弟弟,他对弟弟的爱深深感动了保罗。

(8)“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这句话该怎么理解? 明确:这是课后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在篇末点题,揭示中心。这个不寻常的圣诞前夜,保罗被小男孩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精神所感激,也将关爱送给小男孩和他的弟弟,从而深切地感受到给予的快乐。这正是因为:爱可以启迪爱,快乐能繁衍快乐;乐于奉献,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3.质疑问难

1.学习中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共同讨论解决,同时评价问题的质量。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不能一有疑就问,应在深入思考后,的确无法解决问题才可以提问,问题要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思考。

(四)总结表彰

1.请学生谈一谈学习的收获可包括对课文的理解、提问的方法等。(学生可能会提出:我知道了给予是快乐的。以此引导学生填空:保罗的哥哥因为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____________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________而感到快乐,我也曾因为________而感到快乐。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进一步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2.师生共同评选最佳问题、最佳提问人,赠送小礼品,颁发荣誉证书。

(五)实践活动

本课故事性强,人物角色鲜明,对话较多。让学生把课文改写成剧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再组织汇报表演,评选最佳小演员。

出乎意料的希望浓浓的情意给予是快乐的经过坐上新车兜风郑重地承诺闪光的心灵只奉献不索取

结局——共度难忘夜晚

本课是一篇自读课文,我充分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感悟,在自读自悟中,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让学生抓重点段落来理解“获得”与“给予”的过程,从而受到助人为乐、乐于奉献的思想教育。

课后习题答案 1.多音字。

(快乐)i(为人)lèwé乐

为 yuè(音乐)i(为何)wè起因——男孩羡慕新车piāo(漂浮)漂piǎo(漂白)o(漂亮)pià2.近义词。

兴趣——兴致

神气——得意 宽裕——富裕

湿润——潮湿 羡慕——爱慕

希望——期望 3.反义词。

宽裕——贫苦

神气——沮丧 湿润——干燥

给予——剥夺 希望——失望

羡慕——不屑 4.段落结构。

第一段(第1-7自然段):写一个小男孩十分羡慕保罗的哥哥送给保罗的圣诞礼物。第二段(第8-11自然段):写小男孩请求保罗送他回家,以告诉弟弟他以后也要送一辆这样的车给弟弟作为圣诞礼物。

第三段(第12-13自然段):写这个夜晚让保罗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5.课文中心

本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震撼了保罗的心,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歌颂了小男孩只求奉献

不求索取的美好品质。语文园地六

一、课时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会向别人表示感谢,能安慰别人。

2.学会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3.积累古诗和成语故事。【过程与方法】

学生试做,师生探讨交流订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应恰当地表达感谢和安慰别人。

二、教学重点 看图作文训练。

三、教学难点

学会感谢和安慰别人。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导学“口语交际”。

二、导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这一单元,我们围绕“爱”这个主题学习几篇描写人间真情的课文。这节课,让我们也化作爱的天使,来学习感谢,学会安慰吧。

(二)交际指导

1.再现课文情境,模拟对话。

(1)师:假如有一天,小钱跟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他们会说什么呢?

①分角色模拟对话。

②指名上台对话,其他学生评议。

(2)假如你是卡罗纳的同学,你想怎么安慰他。

(3)教师小结: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的,当我们遇到困难,烦恼的事时,我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帮助与安慰;别人碰到了困难,送去一句安慰的话,伸出援助之手,是多么温暖人心啊!

2.模拟生活情景,进行口语交际。(1)课前搜集一些生活情景,如:

情景1:下午放学回家,我发现钥匙忘记带了,只好坐在家门口等,可爸爸、妈妈今天偏偏迟迟不回家,这时,邻居的阿姨回来了„„

情景2:放学了,天气突变,狂风骤雨,我站在校门口的大厅里,冷得瑟瑟发抖,焦急地望着天。这时,爸爸顶着风,冒着雨为我送来了雨伞和外套„„ 情景3:下课了,同学们都跑出去玩,只有莉莉坐在座位上,趴在书桌上,闷闷不乐。原来这次语文单元测试,她考得极不理想,正难过呢!

(2)小组合作交流:一人交流,其它点评。

(3)各组的优胜者到讲台进行口语交际,其它学生认真倾听,当好评委。

(4)小结:平时我们肯定碰过不少类似的事情,要学会表示感谢或安慰,倾诉情感。第二课时

一.课时目标习作指导。二.导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了一幅美丽的图片。(出示图片)先仔细观察,再说说图上画了些什么?

(二)指导习作 1.观察图画

要先看清楚图中有哪些人,她们在做什么,然后合理地判断他们的身份、年龄,想象相互关系。

2.推前想后

合理想象画面之外的内容,如:为什么要给老奶奶洗衣服?她们是怎样认识的?老奶奶会对小姑娘说些什么?让学生积极思考,整理出一个完整的故事内容。

3.练习评议

以小组为单位,组内同学互相交流,相互评议,之后再在全班选择几组进行汇报,集体评议。注意要肯定那些内容完整具体,表达生动有趣,想象合理丰富的同学。

4.学生写作 5.修改完善

6.如果不想写这幅图,你也可以写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亲身经历过的其它有关爱

心奉献的事情。第三课时

一、课时目标

学习“我的发现、日积月累、成语故事”。

二、导学过程(一)我的发现

1.读学习伙伴的说话,你发现了什么? 2.先小组内展示,再个性展示。

3.总结:我们可以通过查字典理解词语,但要了解这个词语的具体含义还应该把它放到具体的语言环境里去,即联系上下文理解。

(二)日积月累

1.读古诗。自读——指名读——齐读。2.说说诗句大意,想象画面。3.自读并尝试背诵。

4.在小组内检查背诵,进行背诵竞赛。

(三)成语故事

1.学生自由地小声读《杏林春满》这个故事。2.读题、解题、字词质疑。

3.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和老师听。

4.说说“杏林春满”、“誊满杏林”各是什么意思? 点拨:人们用“杏林”称颂医生,用“杏林春满”或“誊满杏林”等成语来赞扬医生的高明医术和高尚医德。

5.你还能说出几个关于成语来历的故事吗?

点拨:程门立雪、凿壁借光、闻鸡起舞等。(四)拓展延伸

1.学生练习讲成语故事。

2.鼓励学生讲讲自己知道的其它成语故事,课后还可以搜集更多的成语故事。3.读更多的成语故事,并选择一个写写感悟。4.比赛课外积累古诗词或自己仿写小诗。

本次教学内容的设计,我依据新课标要求,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知识的储备状况,侧重了以下几点:

一是注重了学习方法的点拨,将学生的独立学习与有效交流结合起来;二是适度进行了拓展训练,在习作训练中,不仅让学生写出来,而且还引导学生将习作“写出去”;三是整合资源,将“我的发现”和“成语故事”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这样设计并实践,确保了语文训练目标的实效性。

第四篇: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9.泉城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石城是指哪座城市吗?为什么南京又被称作石城? [找出本课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激发阅读兴趣] 师:石城的“石”一针见血的点出了南京以石而闻名。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课题是泉城(板书泉城),你们说这座城市以什么闻名天下?大声读课题!师:你想知道什么?

[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有目的的从阅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解决初级疑问。

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有些问题很快就能明白了。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师:你们的问题在文中找到答案了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这里并未直接进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环节,哪怕是初读课文,学生也已经对课文产生初步联想及理解,教者不想打断学生的思维过程,所以让他一气呵成连贯下来] 2.引入研究课题,生成高层次阅读期待。

师:有些问题同学们明白了,有些问题同学还未彻底的了解。济南素有“泉城”、“泉都”之称。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亦称赞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这甲天下的济南的泉,到底有什么绝妙之处,能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

师:这个问题不忙解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把书多读几遍,不光老师的问题能解决,你们心中的小问号也能解开。3.多种形式练读。出示自读要求:

(1)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大声慢速朗读课文,读通句子。(2)小组检查:

由每组的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拿出铅笔,在其读错的词句后做上记号。课文读完后,指出他的错误读音,并帮助他纠正。4.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词和词组:

晶莹剔透 秋雨潇潇 虎啸狮吼 趵突泉 拎到 悬崖 洞穴 水声喧腾 昼夜不息 水藻 清清楚楚 济南 大约 一亩见方

忽()忽()组成 占()比吊桶还粗 三堆白雪

师:看看上面有没有你刚才读错的生词。现在,请你领着同学再读一读你刚才读错的那个词。

(重点指导读准:剔 趵 拎 穴 昼 藻 济)师:现在,让我们大声的读读这些生词一遍。5.联系生词,品析济南泉水。

师:联系课文,你能不能从上面某个词中发现济南泉水的一些特点?也许从这里我们能找到济南泉水甲天下的原因。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想。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指名回答。

6.齐读课文,试着把这些特点读出来。

7.同学们,我们读几遍了,背一背!背不出?不要紧,看书,记得几句背几句。[这种记忆过程,能帮助学生主动思考课文写了那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小组学习,讨论研究课题。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师:济南有泉城的美誉。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比如,大明湖就是由众多泉水会聚而成。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区,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泉石上流”的绮丽风光。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那么,济南的泉到底有何绝妙之处,让他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2.学习策略提示

(1)古人说:开卷有益。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没过于读书了。请你边读边画下你认为重要的语句。

(2)再读读你画下的语句,想想从中可以发现济南泉水的那些绝妙之处。

(3)想到了?不会说?没关系,按老师的提示慢慢说:济南泉水的绝妙之处在于:第一„„第二„„

(4)想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吗?到小组中去,听听别人的观点,也说说自己的想法。3.全班交流

想一想,再你们刚才讨论的过程中,那一条最能突显济南泉水的绝妙之处。

[全班讨论的问题与小组讨论的问题有相似的地方,但又高一个层次,这样设计,为了节约课堂时间,不让类似问题重复两遍] 二.浅处掘深,提升阅读水平

1.关于“七十二泉”,要告诉学生,(怎么下达?)(或者在学生汇报时渗透下去)2.师:同学们刚才都谈了自己的想法,老师也来谈谈自己的观点。当然我们的观点实在没有谁好谁坏。

[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师生在阅读教学中地位是平等的。老师作为对话者,也应平等的介入关于文本的对话,传递自己的理解、情感及价值观。] 师:我认为,济南泉水最绝妙的地方可以归结为八个字:数量众多、各具特色。因为济南有七十二泉,济南泉水实际数远不只这些,历代济南七十二泉,和“七十二行”,“七十二变”一样,是泛指数量多的意思。事实上,据说济南的泉至少超过一百一十个,济南泉水多如繁星,然而却各具风采。珍珠泉,平地涌泉,形如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古人曾以'百尺珠帘水面铺'的诗句赞美珍珠泉。趵突泉,泉水清澈,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水花四溅,喷射数尺,壮如白雪三堆。真是平地喷出三尺雪。最能反映这个特点的还得看第一小节。(1)精讲第一自然节,体会的特点

指名读。找找那一句能反映济南的泉各具特色。出示:“这些泉有的„„秋雨潇潇”

指导朗读,练习用“有的„„有的„„”说话。三.总结。

四.名篇指径,课内向课外延伸。出示老舍名作:《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选其中读一读。10.九寨沟 知识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5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情感目标: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语,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学生质疑:“九寨沟”在什么地方?那儿什么样?

同学们,我们曾经跟着我们的语文课本浏览了许多名胜风光,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吗?

出示:我在课文中游览过(欣赏过)什么样的哪里。(如:宁静幽雅的西湖)

今天,老师再和大家去畅游一处人间仙境,好不好?(板书课题:九寨沟)齐读课题,质疑。看了这个课题,你觉得要到课文中去弄懂些什么问题?

(九寨沟在哪里?为什么称为“九寨沟”?它是怎样的一条沟?„„)

二、初读课文

1.听范读全文,边听边思考前面质疑的问题。

2.自由读课文,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同时读顺句子。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正音。(2)读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3)指读长句,提醒学生注意句子停顿。

三、再读课文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并概括出每段的意思。

2、读后讨论,逐步归纳出:

一、二自然段主要写九寨沟的地理位置。

三、四自然段主要写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珍稀动物。最后一段总结,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3、了解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了解了课文住要内容。)

四、细读课文第一段

1、九寨沟在什么地方?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了解九寨沟位置。

2、九寨沟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1)如果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回答,你想用哪个词语?(神奇)理解“神奇”:什么样的地方是神奇的?

(2)如果用一句话回答,你又想用课文中的哪个句子?(出示句子: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神话世界。)

“童话世界”是怎样的世界?(神奇、美丽)

(3)如果要详细地说说九寨沟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你准备用课文的哪几段来说?

3、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和三、四段的关系。

五、生字书写指导

1、重点指导“县”“捷”“禽”,描红。

2、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认识九寨沟的珍稀动物。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你心目中的童话世界是个怎样的世界?

在九寨沟这个童话般的世界中,你看到了哪些神奇的景物? 1.出示九寨沟风光,把学生带入九寨沟。学生看图谈感受:一进入景区,有什么样的感受?用“一进入景区,就„„”的句式说。2.出示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抓“一„„就„„”:“一,就”说明了什么?(可用“一,就”说话)抓“童话世界”:在我们的心目中“童话世界”应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3.出示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读一读,想一想:这两句话有什么共同点?(赞美九寨沟的美)师述:这叫总写。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吗?师述:这叫首尾呼应。4.齐读大屏幕上的两句话。

5.过渡:从课文这两句话已让人感觉九寨沟的迷人风光,但课文就这两句行吗?为什么呢?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景区,去真正领略这个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练读,整体感知: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九寨沟的哪些景物?讨论后再随机板书。板书:雪峰、湖泊、森林、瀑布(自然风光)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珍稀动物)

过渡:你们是想先欣赏自然风光呢,还是先看看珍禽异兽?但书上提醒我们先看什么?(自然风光)从哪儿看出来的?(继续向纵深行进)

2.选择你最喜欢的自然风光,把相关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课件出示文中好词:

插入云霄清澈见底银光闪闪高低错落白练腾空

色彩斑斓森林遍布蔚为壮观银花四溅五彩缤纷大大小小 雪 峰: 森 林: 湖 泊: 瀑 布:

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这些好词分别是写什么的?

3.展开评读讨论,抓住文中具体的词句,观察图画帮助理解,进行想象,指导朗读。重点理解下列句子:(这部分的教学,可利用电教媒体来辅助。)△雪峰:(高)看图理解“直插云霄”。“峰顶银光闪闪”是因为终年积雪不化。△湖泊:(多、清)抓住“大大小小、颗颗”体会湖泊多。看图理解“清澈见底、色彩斑斓”。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湖泊分布在沟谷中的景象。(词语积累:说说描写颜色鲜艳美丽的成语)彩池:(多、美)引导学生弄清“彩池”是怎样形成的(a.池底有彩色石块;b.白云、雪峰、森林倒映在湖水中)△森林:(多)相继理解“遍布”。△瀑布:(错落有致)通过朗读,使学生知道瀑布形成的原因及壮观的景象。随即理解: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4.指导朗读,把最美的画面展现给大家。

读到这儿我们真想说: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九寨沟真是个——(引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讨论第三自然段学习过程和方法。归纳出示: a.自由练读,整体感知。b.逐句朗读,理解词句。c.想象画面,加深体会。d.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2、要求学生自己试着提问,帮助大家整体感知第四自然段,课文中描写的几种珍稀动物的特点是什么? 3.课件出示连线。

体态粗壮的大熊猫 善于奔跑的金丝猴 行动敏捷的羚 羊 憨态可掬的小熊猫.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动物,好好读读,体会他最惹你喜爱的地方,在文中加上着重号。

5.引导学生逐句读课文,并说出最惹你喜爱的地方。——谁喜欢金丝猴? a.这部分指导朗读的步骤:读出好玩——读出喜悦——读出陶醉,具体如下: 先引导学生要读出“好玩”。(觉得课文中还有那儿好玩,读)

b.再好好读一读,想一想,这一段文字除了读出好玩,还应当要读出什么?(喜悦、激动)

c.最后,光读出喜悦和激动,老师觉得还不够,知道最棒的还要读出什么?(陶醉)6.课件出示: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读到这儿我们更想说:雪峰插云——(引读)7.朗读课文总写珍稀动物的句子。(读出动物的机灵、可爱)

三、小结 1.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一起来看看课题: 九寨沟,觉得前面应加个什么词比较合适?(学生任意说)

2.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看。我国著名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下面请欣赏《神奇的九寨》。板书设计:

10.九寨沟

(自然风光)雪峰、湖泊、森林、瀑布

童话世界 人间仙境

(珍稀动物)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

11、田园诗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散文诗的语言特色,感知荷兰的静谧与美丽。

2、激起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对世界文明的热爱之情。

3、积累文中佳词妙句,并能用之描述身边的景物。教学重难点:感悟并说出文章所展示的诗情画意。教学创意着眼点:感受与表达想结合。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1、指名读题,用不同语气。?!

2、田园?看到田园,你想到了什么?——田地和苗圃,泛指农村。想到了„„诗情?看到诗情,你又想到了什么?——诗一样的情怀,有一个词叫做诗情画意 我们刚刚学过的美丽的《九寨沟》能不能称作田园诗情?

3、好,那让我们诗情画意的来读一读课题。

4、过渡:今天呀,我们将要走出国门,来到欧洲西部的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荷兰,去看一看那里的田园风光,感受那里的田园诗情,一睹那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你看到了哪些田园风光,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简单交流,不作深入要求。

三、抓住重点,品读感悟

1、过渡:是呀,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流动的奶牛,鲜艳的郁金香,剽悍强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动物、宁静的夜晚„„这就是荷兰的田园风光,这就是荷兰留给我们的印象!

2、那么,你最喜欢哪一处美丽的风光呢?它又让你感受到怎样的诗情画意了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景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3、自读自悟

4、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把你的困惑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等会我们请小组派代表把你们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5、大组交流反馈:

a、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b、说说为什么喜欢?(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c、同学补充或看有关图片 d、有感情朗读

6、同学们说的多好呀,看来我们大家不虚此行!是的,这就是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现在看来,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或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呢?

(真正的荷兰不仅仅体现在那水之国花之国,更是那骏马的自由王国,是那天堂般的动物世界,是那宁静安谧的夜晚,是那悠然的家园、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还是那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四、拓展迁移

1、同学们,今天我大家一起游览了荷兰乡村的美好景色,感受着那迷人的田园诗情!还记得吗?首先,我们来到了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看到了——(一生说,可结合图片);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碧绿色的低地,——(同上);到了傍晚,我们看见——(同上);是的,运河之中装载着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着,我们上了小船,之间夜幕降临,——(同上)„„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呀!

2、真美呀,我们又一次陶醉在这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中,感受着那份宁静悠闲和富足安适,感受着作者对这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的赞美和向往。建议大家: a、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

b、继续搜集这样的描写田园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文章来读一读,比较、感受、积累。

3、(如时间允许)课堂内向学生推荐一篇具有域外风情的文章,如《威尼斯的小艇》等。

12、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中、难点: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章中优美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3)指导感情朗读。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板书设计:

11.桂花雨

我喜欢的是桂花

摇花乐(言、行)怀念、热爱家乡

比不上家乡的桂花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含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三、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小组交流

三、指导学习生字。

1、分析字形

2、描红体会间架结构

3、议描红体会后,完成习字册。习作三习作要求: 按照书信的格式给不常见面的亲戚、朋友写一封信,把家里或学校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告诉他们。写好后,自己把信寄出去。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够读懂例文,领会王磊的家乡迷人的风光和古老的风俗。弄清他写作的重点。明白书信的格式。

2、明确本次习作要求。确定写信的对象。选择写作的重点来介绍家乡。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远方的同学给大家,大家想认识他吗?他就是居住在天山脚下的大草原上的哈萨克族小男孩王磊。你们想了解他的家乡吗?那就让我们来读一读他写给远方的小伙伴李阳的信。

二、学习例文,领悟书信的内容,把握书信的格式。

1、自由读文,思考;在信中,王磊向李阳介绍了他的家乡的哪些方面呢?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指名回答。板书:迷人的风光 古老的风俗

3、这些地方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王磊是怎样来写的呢?老师建议大家再去读读这封信。

4、指名回答后教师总结:用上平时自己了解的关于家乡特色的材料,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把自己最想介绍给好友的地方:古老的风俗——赛马写得特别具体。

5、这是一封信,你发现了写信的格式与我们平时的习作有什么不同了吗?

6、同桌互相交流。

7、指名交流。一起做批注。教师相机点拨:书信由六部分组成:称呼、问候语、正文、祝贺语、署名、日期。

(1)称呼在信的开头,要顶格写。称呼后面加冒号,表示请你注意下面我有话要说;(2)第二行空两格写问候语;

(3)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是信的主要内容,凡是要说的话,要谈的事都写在这部分。一层意思可以分为一个自然段;

(4)祝贺语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一般是写表示敬意、祝愿、勉励的话;

(5)正文写完后,另起一行,在靠右处写署名,在署名的下一行靠右写日期。这里说一个顺口溜,帮你记住书信的格式: a.称呼一定顶格写,问候话语别忘记。b.信的正文分段写,另起一行写祝语。c.名字写在右下方,紧接一行写日期。三|、根据习作要求写作。

1、读了王磊写给李阳的信,我们了解了天山脚下的迷人风光和古老的风俗,让每一个读了这封信都产生了要到他的家乡走一走,看一看的愿望。如果让你也来像王磊一样来介绍介绍我们自己的家乡,你想介绍什么呢?静静地想一想。

2、小组交流。

3、指名全班交流。

板书:独特的地理位置 四季风光 丰富的物产 四通八达的交通

4、播放《可爱的家乡》风光纪录片,再次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确定写作的重点。

5、明确本次习作要求。教师点拨:没有远方亲朋好友的,可以给其他人写信,写给文中的王磊和李阳也可以,还可以写给知心姐姐、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等,家在外地的同学还可以向家乡的小伙伴介绍我们扬中

6、动笔写,教师巡视。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继续写习作。(10分钟左右)

二、互相交流。(6分钟左右)

三、全班交流:(8分钟左右)

四、复习写信格式,誊写。

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写信的方式向别人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想把自己写的这封信寄出去的同学,课后可以用信纸再誊抄一遍,抄写时也要注意书信的格式。老师还要提醒你,别忘了写信封。有人会写信封吗?(出示信封样式)

第一行的方格里写收信人地址的邮政编码,下一行写收信人的地址。地址要写具体。中间一行写收信人的姓名。下边靠右写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在最后一行写上寄信人地址的邮政编码。我们这的邮政编码是230022 练习三 教学目的

1、学习读书时作记号,熟悉常用记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练习使用这些记号,逐步养成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3、体会读书名言,明确读书意义,激发读书热情。教学重点

熟悉常用记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并通过预习新课文练习使用这些记号。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部分:

1、读题,了解题意。

2、了解一些记号。

3、自己预习16课,并根据需要做记号。

4、集体检查。

5、读名言,说说作者通过打比方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

二、教学第三题: 1 写好钢笔字。教师范写提醒:上面的“帽子”会变化,有时大,有时小。3 比比谁的钢笔字写得最棒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复习

背诵学过的成语

2、指导

(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2)朗读练习。

(3)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意思。(4)集体讨论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自由地读,边读边思考如何记忆。(2)同座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3)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学生说说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1)让学生自读5条歇后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要求读准读通。(2)指名是试读,正音。

(3)教师告诉学生这是歇后语,教师范读,学生观察。

(4)讨论,总结:歇后语分两部分,前部分像谜面,后部分像谜底。(5)小组交流歇后语的意思(6)讨论结果,教师适当指导。

“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地做了,没有一点收获。“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比喻心神不定。“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形容非常清楚、明白。“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比喻什么都不懂。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按好心”讲心怀恶意,但假装关心。(7)集体齐读。

3、练习。

(1)给学生充分时间自由练读。

(2)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桌互背。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学会赞美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真诚地用恰到好处的语句赞美别人,从而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教学准备:

1、创设情境所需要的道具:围裙、盘子、菜肴、作文本、录像等。

2、课前指导学生完成《赞美的力量》这一课题研究,做好语言及思想的积蓄。教学过程:

一、师作示范,引入赞美

师:同学们今天真精神,一双双眼睛专注地看着老师,眼神里写满了对老师的尊敬与对知识的渴求;一个个小胸挺得直直的,像春日里一株株迎风而长的小树苗。从你们的神情中老师看得出来,你们是积极向上的,你们的集体是优秀的。作为你们的老师,共同成长的朋友,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师:我看到同学们的眼神更亮,小胸更直,更透出一股自信来。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老师对我们的行为习惯进行了赞美。

二、交流格言,感知赞美 师:(板书:赞美)说得真好。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来,一个关于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故事。1921年卡耐基付出一百万美元的超高年薪聘请了一位执行长,人们感到非常困惑。当记者采访时,卡耐基意味深长地说:“因为他最会赞美别人,这是他最值钱的本事。”确实,赞美就如同是拂面而来的春风,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碰撞,是需要精心呵护的鲜花。德国诗人歌德就曾有这样一句名言:“最真诚的慷慨就是赞美。”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关于赞美的格言。现在,大家就来交流一下,感受赞美的魅力。生拿出材料进行交流。

三、情境互动,学习赞美

1、师:赞美别人,仿佛用一支火把照亮别人的心田,也照亮了自己的心田。那么,如何对别人进行真诚的、恰如其分地赞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赞美。(在“赞美”前板书“学会”两字)

2、创设情境

师:老师先想和大家一起表演个节目。(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道具:围裙、盘子、可口的菜)谁愿意做我的儿子或女儿?

师:现在,表演开始。如果你回到家,看到劳累的妈妈已经烧好了几盘可口的菜,你会怎么对妈妈说?(教师表演将烧好的菜端上桌,并不停地用袖子拭汗,用手捶背)先后请三位学生上台表演,演后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教师适时引导:赞美别人时要注意分寸,恰到好处,言语要真诚,不说奉承话。同时,也要伴有真诚的神态举止,这样别人才能接受。除此以外,也应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场合等正确使用赞美语。

3、情境练习一

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很多同学也是值得大家赞美的。课前,老师给每一小组发了我们班上同学的作文本。大家看看,有哪些地方值得赞美的?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赞美他们。(学生讨论、交流)

师:老师现在是一名记者,我想采访一下被赞美的同学。听了同学对你的赞美,有什么感受吗?

3、情境练习二

放本班同学大扫除的录像,看完后选镜头中的一位同学来赞一赞,看看谁最会赞美别人。

四、联系生活,运用赞美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值得我们去赞美。比如,园丁、警察;再比如,陌生人给小孩让座、同学捡起地上的垃圾等等。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象刚才老师表演妈妈一样,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在情景中去赞美别人。生讨论练习后,每一个小组进行交流。

五、全课总结,升华赞美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差不多每一位同学都学着去赞美了别人。现在,我们就来反思一下,在赞美别人的时候,你的心里感觉怎样?(生自由说后师总结)是啊,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纯真的心,能为别人缤纷赞美的情是真诚的情。这样的人,必定拥有快乐的心灵,高尚的人格。请大家记住:授人以玫瑰,手有余香。备 课 人:任苾芳

备课时间:2015.10.12 教学时间:2015.10.14 备课类型:详备 9.泉城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石城是指哪座城市吗?为什么南京又被称作石城? [找出本课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激发阅读兴趣] 师:石城的“石”一针见血的点出了南京以石而闻名。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课题是泉城(板书泉城),你们说这座城市以什么闻名天下?大声读课题!师:你想知道什么?

[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有目的的从阅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解决初级疑问。

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有些问题很快就能明白了。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师:你们的问题在文中找到答案了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这里并未直接进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环节,哪怕是初读课文,学生也已经对课文产生初步联想及理解,教者不想打断学生的思维过程,所以让他一气呵成连贯下来] 2.引入研究课题,生成高层次阅读期待。

师:有些问题同学们明白了,有些问题同学还未彻底的了解。济南素有“泉城”、“泉都”之称。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亦称赞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这甲天下的济南的泉,到底有什么绝妙之处,能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

师:这个问题不忙解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把书多读几遍,不光老师的问题能解决,你们心中的小问号也能解开。3.多种形式练读。出示自读要求:

(1)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大声慢速朗读课文,读通句子。(2)小组检查:

由每组的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拿出铅笔,在二号同学读错的词句后做上记号。课文读完后,指出他的错误读音,并帮助他纠正。4.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词和词组:

晶莹剔透 秋雨潇潇 虎啸狮吼 趵突泉 拎到 悬崖 洞穴 水声喧腾 昼夜不息 水藻 清清楚楚 济南 大约 一亩见方

忽()忽()组成 占()比吊桶还粗 三堆白雪

师:咱们的2号看看上面有没有你刚才读错的生词。现在,请你领着同学再读一读你刚才读错的那个词。

(重点指导读准:剔 趵 拎 穴 昼 藻 济)师:现在,让我们大声的读读这些生词一遍。5.联系生词,品析济南泉水。

师:联系课文,你能不能从上面某个词中发现济南泉水的一些特点?也许从这里我们能找到济南泉水甲天下的原因。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想。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指名回答。

6.齐读课文,试着把这些特点读出来。

7.同学们,我们读几遍了,背一背!背不出?不要紧,看书,记得几句背几句。[这种记忆过程,能帮助学生主动思考课文写了那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小组学习,讨论研究课题。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师:济南有泉城的美誉。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比如,大明湖就是由众多泉水会聚而成。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区,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泉石上流”的绮丽风光。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那么,济南的泉到底有何绝妙之处,让他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2.学习策略提示

(1)古人说:开卷有益。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没过于读书了。请你边读边画下你认为重要的语句。

(2)再读读你画下的语句,想想从中可以发现济南泉水的那些绝妙之处。

(3)想到了?不会说?没关系,按老师的提示慢慢说:济南泉水的绝妙之处在于:第一„„第二„„

(4)想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吗?到小组中去,听听别人的观点,也说说自己的想法。3.全班交流 想一想,再你们刚才讨论的过程中,那一条最能突显济南泉水的绝妙之处。

[全班讨论的问题与小组讨论的问题有相似的地方,但又高一个层次,这样设计,为了节约课堂时间,不让类似问题重复两遍] 二.浅处掘深,提升阅读水平

1.关于“七十二泉”,要告诉学生,(怎么下达?)(或者在学生汇报时渗透下去)2.师:同学们刚才都谈了自己的想法,老师也来谈谈自己的观点。当然我们的观点实在没有谁好谁坏。

[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师生在阅读教学中地位是平等的。老师作为对话者,也应平等的介入关于文本的对话,传递自己的理解、情感及价值观。] 师:我认为,济南泉水最绝妙的地方可以归结为八个字:数量众多、各具特色。因为济南有七十二泉,济南泉水实际数远不只这些,历代济南七十二泉,和“七十二行”,“七十二变”一样,是泛指数量多的意思。事实上,据说济南的泉至少超过一百一十个,济南泉水多如繁星,然而却各具风采。珍珠泉,平地涌泉,形如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古人曾以'百尺珠帘水面铺'的诗句赞美珍珠泉。趵突泉,泉水清澈,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水花四溅,喷射数尺,壮如白雪三堆。真是平地喷出三尺雪。最能反映这个特点的还得看第一小节。(1)精讲第一自然节,体会的特点

指名读。找找那一句能反映济南的泉各具特色。出示:“这些泉有的„„秋雨潇潇”

指导朗读,练习用“有的„„有的„„”说话。三.总结。

四.名篇指径,课内向课外延伸。出示老舍名作:《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每小组发一份材料,由组长读,其他同学仔细听 10.九寨沟 知识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5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情感目标: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语,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学生质疑:“九寨沟”在什么地方?那儿什么样? 同学们,我们曾经跟着我们的语文课本浏览了许多名胜风光,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吗?

出示:我在课文中游览过(欣赏过)什么样的哪里。(如:宁静幽雅的西湖)

今天,老师再和大家去畅游一处人间仙境,好不好?(板书课题:九寨沟)齐读课题,质疑。看了这个课题,你觉得要到课文中去弄懂些什么问题?

(九寨沟在哪里?为什么称为“九寨沟”?它是怎样的一条沟?„„)

二、初读课文

1.听范读全文,边听边思考前面质疑的问题。

2.自由读课文,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同时读顺句子。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正音。(2)读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3)指读长句,提醒学生注意句子停顿。

三、再读课文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并概括出每段的意思。

2、读后讨论,逐步归纳出:

一、二段主要写九寨沟的地理位置。

三、四自然段主要写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珍稀动物。最后一段总结,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3、了解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了解了课文住要内容。)

四、细读课文第一段

1、九寨沟在什么地方?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了解九寨沟位置。

2、九寨沟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1)如果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回答,你想用哪个词语?(神奇)理解“神奇”:什么样的地方是神奇的?

(2)如果用一句话回答,你又想用课文中的哪个句子?(出示句子: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神话世界。)

“童话世界”是怎样的世界?(神奇、美丽)

(3)如果要详细地说说九寨沟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你准备用课文的哪几段来说?

3、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和三、四段的关系。

五、生字书写指导

1、重点指导“县”“捷”“禽”,描红。

2、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认识九寨沟的珍稀动物。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你心目中的童话世界是个怎样的世界?

在九寨沟这个童话般的世界中,你看到了哪些神奇的景物? 1.出示九寨沟风光,把学生带入九寨沟。学生看图谈感受:一进入景区,有什么样的感受?用“一进入景区,就„„”的句式说。2.出示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抓“一„„就„„”:“一,就”说明了什么?(可用“一,就”说话)抓“童话世界”:在我们的心目中“童话世界”应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3.出示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读一读,想一想:这两句话有什么共同点?(赞美九寨沟的美)师述:这叫总写。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吗?师述:这叫首尾呼应。4.齐读大屏幕上的两句话。

5.过渡:从课文这两句话已让人感觉九寨沟的迷人风光,但课文就这两句行吗?为什么呢?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景区,去真正领略这个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练读,整体感知: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九寨沟的哪些景物?讨论后再随机板书。板书:雪峰、湖泊、森林、瀑布(自然风光)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珍稀动物)

过渡:你们是想先欣赏自然风光呢,还是先看看珍禽异兽?但书上提醒我们先看什么?(自然风光)从哪儿看出来的?(继续向纵深行进)

2.选择你最喜欢的自然风光,把相关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课件出示文中好词:

插入云霄清澈见底银光闪闪高低错落白练腾空

色彩斑斓森林遍布蔚为壮观银花四溅五彩缤纷大大小小 雪 峰: 森 林: 湖 泊: 瀑 布:

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这些好词分别是写什么的?

3.展开评读讨论,抓住文中具体的词句,观察图画帮助理解,进行想象,指导朗读。重点理解下列句子:(这部分的教学,可利用电教媒体来辅助。)△雪峰:(高)看图理解“直插云霄”。“峰顶银光闪闪”是因为终年积雪不化。△湖泊:(多、清)抓住“大大小小、颗颗”体会湖泊多。看图理解“清澈见底、色彩斑斓”。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湖泊分布在沟谷中的景象。(词语积累:说说描写颜色鲜艳美丽的成语)彩池:(多、美)引导学生弄清“彩池”是怎样形成的(a.池底有彩色石块;b.白云、雪峰、森林倒映在湖水中)△森林:(多)相继理解“遍布”。△瀑布:(错落有致)通过朗读,使学生知道瀑布形成的原因及壮观的景象。随即理解: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4.指导朗读,把最美的画面展现给大家。

读到这儿我们真想说: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九寨沟真是个——(引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讨论第三自然段学习过程和方法。归纳出示: a.自由练读,整体感知。b.逐句朗读,理解词句。c.想象画面,加深体会。d.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2、要求学生自己试着提问,帮助大家整体感知第四自然段,课文中描写的几种珍稀动物的特点是什么? 3.课件出示连线。

体态粗壮的大熊猫 善于奔跑的金丝猴 行动敏捷的羚 羊 憨态可掬的小熊猫.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动物,好好读读,体会他最惹你喜爱的地方,在文中加上着重号。

5.引导学生逐句读课文,并说出最惹你喜爱的地方。——谁喜欢金丝猴? a.这部分指导朗读的步骤:读出好玩——读出喜悦——读出陶醉,具体如下: 先引导学生要读出“好玩”。(觉得课文中还有那儿好玩,读)

b.再好好读一读,想一想,这一段文字除了读出好玩,还应当要读出什么?(喜悦、激动)

c.最后,光读出喜悦和激动,老师觉得还不够,知道最棒的还要读出什么?(陶醉)6.课件出示: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读到这儿我们更想说:雪峰插云——(引读)7.朗读课文总写珍稀动物的句子。(读出动物的机灵、可爱)

三、小结

1.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一起来看看课题: 九寨沟,觉得前面应加个什么词比较合适?(学生任意说)

2.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看。我国著名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下面请欣赏《神奇的九寨》。板书设计:

10.九寨沟

(自然风光)雪峰、湖泊、森林、瀑布

童话世界 人间仙境

(珍稀动物)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

11、田园诗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散文诗的语言特色,感知荷兰的静谧与美丽。

2、激起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对世界文明的热爱之情。

3、积累文中佳词妙句,并能用之描述身边的景物。教学重难点:感悟并说出文章所展示的诗情画意。教学创意着眼点:感受与表达想结合。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1、指名读题,用不同语气。?!

2、田园?看到田园,你想到了什么?——田地和苗圃,泛指农村。想到了„„诗情?看到诗情,你又想到了什么?——诗一样的情怀,有一个词叫做诗情画意 我们刚刚学过的美丽的《九寨沟》能不能称作田园诗情?

3、好,那让我们诗情画意的来读一读课题。

4、过渡:今天呀,我们将要走出国门,来到欧洲西部的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荷兰,去看一看那里的田园风光,感受那里的田园诗情,一睹那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你看到了哪些田园风光,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简单交流,不作深入要求。

三、抓住重点,品读感悟

1、过渡:是呀,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流动的奶牛,鲜艳的郁金香,剽悍强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动物、宁静的夜晚„„这就是荷兰的田园风光,这就是荷兰留给我们的印象!

2、那么,你最喜欢哪一处美丽的风光呢?它又让你感受到怎样的诗情画意了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景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3、自读自悟

4、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把你的困惑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等会我们请小组派代表把你们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5、大组交流反馈:

a、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b、说说为什么喜欢?(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c、同学补充或看有关图片 d、有感情朗读

6、同学们说的多好呀,看来我们大家不虚此行!是的,这就是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现在看来,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或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呢?

(真正的荷兰不仅仅体现在那水之国花之国,更是那骏马的自由王国,是那天堂般的动物世界,是那宁静安谧的夜晚,是那悠然的家园、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还是那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四、拓展迁移

1、同学们,今天我大家一起游览了荷兰乡村的美好景色,感受着那迷人的田园诗情!还记得吗?首先,我们来到了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看到了——(一生说,可结合图片);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碧绿色的低地,——(同上);到了傍晚,我们看见——(同上);是的,运河之中装载着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着,我们上了小船,之间夜幕降临,——(同上)„„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呀!

2、真美呀,我们又一次陶醉在这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中,感受着那份宁静悠闲和富足安适,感受着作者对这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的赞美和向往。建议大家: a、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

b、继续搜集这样的描写田园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文章来读一读,比较、感受、积累。

3、(如时间允许)课堂内向学生推荐一篇具有域外风情的文章,如《威尼斯的小艇》等。

12、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中、难点: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章中优美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3)指导感情朗读。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板书设计:

11.桂花雨

我喜欢的是桂花

摇花乐(言、行)怀念、热爱家乡

比不上家乡的桂花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含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三、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小组交流

三、指导学习生字。

1、分析字形

2、描红体会间架结构

3、议描红体会后,完成习字册。习作三习作要求: 按照书信的格式给不常见面的亲戚、朋友写一封信,把家里或学校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告诉他们。写好后,自己把信寄出去。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够读懂例文,领会王磊的家乡迷人的风光和古老的风俗。弄清他写作的重点。明白书信的格式。

2、明确本次习作要求。确定写信的对象。选择写作的重点来介绍家乡。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远方的同学给大家,大家想认识他吗?他就是居住在天山脚下的大草原上的哈萨克族小男孩王磊。你们想了解他的家乡吗?那就让我们来读一读他写给远方的小伙伴李阳的信。

二、学习例文,领悟书信的内容,把握书信的格式。

1、自由读文,思考;在信中,王磊向李阳介绍了他的家乡的哪些方面呢?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指名回答。板书:迷人的风光 古老的风俗

3、这些地方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王磊是怎样来写的呢?老师建议大家再去读读这封信。

4、指名回答后教师总结:用上平时自己了解的关于家乡特色的材料,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把自己最想介绍给好友的地方:古老的风俗——赛马写得特别具体。

5、这是一封信,你发现了写信的格式与我们平时的习作有什么不同了吗?

6、同桌互相交流。

7、指名交流。一起做批注。教师相机点拨:书信由六部分组成:称呼、问候语、正文、祝贺语、署名、日期。

(1)称呼在信的开头,要顶格写。称呼后面加冒号,表示请你注意下面我有话要说;(2)第二行空两格写问候语;

(3)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是信的主要内容,凡是要说的话,要谈的事都写在这部分。一层意思可以分为一个自然段;

(4)祝贺语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一般是写表示敬意、祝愿、勉励的话;

(5)正文写完后,另起一行,在靠右处写署名,在署名的下一行靠右写日期。这里说一个顺口溜,帮你记住书信的格式: a.称呼一定顶格写,问候话语别忘记。b.信的正文分段写,另起一行写祝语。c.名字写在右下方,紧接一行写日期。三|、根据习作要求写作。

1、读了王磊写给李阳的信,我们了解了天山脚下的迷人风光和古老的风俗,让每一个读了这封信都产生了要到他的家乡走一走,看一看的愿望。如果让你也来像王磊一样来介绍介绍我们自己的家乡,你想介绍什么呢?静静地想一想。

2、小组交流。

3、指名全班交流。

板书:独特的地理位置 四季风光 丰富的物产 四通八达的交通

4、播放《可爱的家乡》风光纪录片,再次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确定写作的重点。

5、明确本次习作要求。教师点拨:没有远方亲朋好友的,可以给其他人写信,写给文中的王磊和李阳也可以,还可以写给知心姐姐、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等,家在外地的同学还可以向家乡的小伙伴介绍我们扬中

6、动笔写,教师巡视。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继续写习作。(10分钟左右)

二、互相交流。(6分钟左右)

三、全班交流:(8分钟左右)

四、复习写信格式,誊写。

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写信的方式向别人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想把自己写的这封信寄出去的同学,课后可以用信纸再誊抄一遍,抄写时也要注意书信的格式。老师还要提醒你,别忘了写信封。有人会写信封吗?(出示信封样式)

第一行的方格里写收信人地址的邮政编码,下一行写收信人的地址。地址要写具体。中间一行写收信人的姓名。下边靠右写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在最后一行写上寄信人地址的邮政编码。我们这的邮政编码是230022 练习三 教学目的

1、学习读书时作记号,熟悉常用记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练习使用这些记号,逐步养成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3、体会读书名言,明确读书意义,激发读书热情。教学重点

熟悉常用记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并通过预习新课文练习使用这些记号。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部分:

1、读题,了解题意。

2、了解一些记号。

3、自己预习16课,并根据需要做记号。

4、集体检查。

5、读名言,说说作者通过打比方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

二、教学第三题: 1 写好钢笔字。教师范写提醒:上面的“帽子”会变化,有时大,有时小。3 比比谁的钢笔字写得最棒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复习

背诵学过的成语

2、指导

(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2)朗读练习。

(3)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意思。(4)集体讨论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自由地读,边读边思考如何记忆。(2)同座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3)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学生说说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1)让学生自读5条歇后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要求读准读通。(2)指名是试读,正音。

(3)教师告诉学生这是歇后语,教师范读,学生观察。

(4)讨论,总结:歇后语分两部分,前部分像谜面,后部分像谜底。(5)小组交流歇后语的意思(6)讨论结果,教师适当指导。

“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地做了,没有一点收获。“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比喻心神不定。“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形容非常清楚、明白。“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比喻什么都不懂。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按好心”讲心怀恶意,但假装关心。(7)集体齐读。

3、练习。

(1)给学生充分时间自由练读。

(2)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桌互背。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学会赞美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真诚地用恰到好处的语句赞美别人,从而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教学准备:

1、创设情境所需要的道具:围裙、盘子、菜肴、作文本、录像等。

2、课前指导学生完成《赞美的力量》这一课题研究,做好语言及思想的积蓄。教学过程:

一、师作示范,引入赞美

师:同学们今天真精神,一双双眼睛专注地看着老师,眼神里写满了对老师的尊敬与对知识的渴求;一个个小胸挺得直直的,像春日里一株株迎风而长的小树苗。从你们的神情中老师看得出来,你们是积极向上的,你们的集体是优秀的。作为你们的老师,共同成长的朋友,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师:我看到同学们的眼神更亮,小胸更直,更透出一股自信来。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老师对我们的行为习惯进行了赞美。

二、交流格言,感知赞美 师:(板书:赞美)说得真好。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来,一个关于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故事。1921年卡耐基付出一百万美元的超高年薪聘请了一位执行长,人们感到非常困惑。当记者采访时,卡耐基意味深长地说:“因为他最会赞美别人,这是他最值钱的本事。”确实,赞美就如同是拂面而来的春风,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碰撞,是需要精心呵护的鲜花。德国诗人歌德就曾有这样一句名言:“最真诚的慷慨就是赞美。”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关于赞美的格言。现在,大家就来交流一下,感受赞美的魅力。生拿出材料进行交流。

三、情境互动,学习赞美

1、师:赞美别人,仿佛用一支火把照亮别人的心田,也照亮了自己的心田。那么,如何对别人进行真诚的、恰如其分地赞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赞美。(在“赞美”前板书“学会”两字)

2、创设情境

师:老师先想和大家一起表演个节目。(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道具:围裙、盘子、可口的菜)谁愿意做我的儿子或女儿?

师:现在,表演开始。如果你回到家,看到劳累的妈妈已经烧好了几盘可口的菜,你会怎么对妈妈说?(教师表演将烧好的菜端上桌,并不停地用袖子拭汗,用手捶背)先后请三位学生上台表演,演后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教师适时引导:赞美别人时要注意分寸,恰到好处,言语要真诚,不说奉承话。同时,也要伴有真诚的神态举止,这样别人才能接受。除此以外,也应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场合等正确使用赞美语。

3、情境练习一

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很多同学也是值得大家赞美的。课前,老师给每一小组发了我们班上同学的作文本。大家看看,有哪些地方值得赞美的?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赞美他们。(学生讨论、交流)

师:老师现在是一名记者,我想采访一下被赞美的同学。听了同学对你的赞美,有什么感受吗?

3、情境练习二

放本班同学大扫除的录像,看完后选镜头中的一位同学来赞一赞,看看谁最会赞美别人。

四、联系生活,运用赞美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值得我们去赞美。比如,园丁、警察;再比如,陌生人给小孩让座、同学捡起地上的垃圾等等。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象刚才老师表演妈妈一样,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在情景中去赞美别人。生讨论练习后,每一个小组进行交流。

五、全课总结,升华赞美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差不多每一位同学都学着去赞美了别人。现在,我们就来反思一下,在赞美别人的时候,你的心里感觉怎样?(生自由说后师总结)是啊,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纯真的心,能为别人缤纷赞美的情是真诚的情。这样的人,必定拥有快乐的心灵,高尚的人格。请大家记住:授人以玫瑰,手有余香。

第五篇: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9.泉城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石城是指哪座城市吗?为什么南京又被称作石城?

[找出本课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激发阅读兴趣]

师:石城的“石”一针见血的点出了南京以石而闻名。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课题是泉城(板书泉城),你们说这座城市以什么闻名天下?大声读课题!

师:你想知道什么?

[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有目的的从阅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解决初级疑问。

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有些问题很快就能明白了。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师:你们的问题在文中找到答案了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这里并未直接进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环节,哪怕是初读课文,学生也已经对课文产生初步联想及理解,教者不想打断学生的思维过程,所以让他一气呵成连贯下来]

2.引入研究课题,生成高层次阅读期待。

师:有些问题同学们明白了,有些问题同学还未彻底的了解。济南素有“泉城”、“泉都”之称。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亦称赞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这甲天下的济南的泉,到底有什么绝妙之处,能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

师:这个问题不忙解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把书多读几遍,不光老师的问题能解决,你们心中的小问号也能解开。

3.多种形式练读。

出示自读要求:

(1)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大声慢速朗读课文,读通句子。

(2)小组检查:

由每组的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拿出铅笔,在其读错的词句后做上记号。课文读完后,指出他的错误读音,并帮助他纠正。

4.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词和词组:

晶莹剔透

秋雨潇潇

虎啸狮吼

趵突泉

拎到

悬崖

洞穴

水声喧腾

昼夜不息

水藻

清清楚楚

济南

大约

一亩见方

忽()忽()组成 占()比吊桶还粗

三堆白雪

师:看看上面有没有你刚才读错的生词。现在,请你领着同学再读一读你刚才读错的那个词。

(重点指导读准:剔趵拎穴昼藻济)

师:现在,让我们大声的读读这些生词一遍。

5.联系生词,品析济南泉水。

师:联系课文,你能不能从上面某个词中发现济南泉水的一些特点?也许从这里我们能找到济南泉水甲天下的原因。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想。不理解的词,查字典。

指名回答。

6.齐读课文,试着把这些特点读出来。

7.同学们,我们读几遍了,背一背!背不出?不要紧,看书,记得几句背几句。

[这种记忆过程,能帮助学生主动思考课文写了那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小组学习,讨论研究课题。

.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师:济南有泉城的美誉。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比如,大明湖就是由众多泉水会聚而成。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区,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泉石上流”的绮丽风光。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那么,济南的泉到底有何绝妙之处,让他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

2.学习策略提示

(1)古人说:开卷有益。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没过于读书了。请你边读边画下你认为重要的语句。

(2)再读读你画下的语句,想想从中可以发现济南泉水的那些绝妙之处。

(3)想到了?不会说?没关系,按老师的提示慢慢说:济南泉水的绝妙之处在于:第一……第二……

(4)想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吗?到小组中去,听听别人的观点,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

想一想,再你们刚才讨论的过程中,那一条最能突显济南泉水的绝妙之处。

[全班讨论的问题与小组讨论的问题有相似的地方,但又高一个层次,这样设计,为了节约课堂时间,不让类似问题重复两遍]

二.浅处掘深,提升阅读水平

.关于“七十二泉”,要告诉学生,(怎么下达?)(或者在学生汇报时渗透下去)

2.师:同学们刚才都谈了自己的想法,老师也来谈谈自己的观点。当然我们的观点实在没有谁好谁坏。

[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师生在阅读教学中地位是平等的。老师作为对话者,也应平等的介入关于文本的对话,传递自己的理解、情感及价值观。]

师:我认为,济南泉水最绝妙的地方可以归结为八个字:数量众多、各具特色。因为济南有七十二泉,济南泉水实际数远不只这些,历代济南七十二泉,和“七十二行”,“七十二变”一样,是泛指数量多的意思。事实上,据说济南的泉至少超过一百一十个,济南泉水多如繁星,然而却各具风采。珍珠泉,平地涌泉,形如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古人曾以“百尺珠帘水面铺”的诗句赞美珍珠泉。趵突泉,泉水清澈,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水花四溅,喷射数尺,壮如白雪三堆。真是平地喷出三尺雪。最能反映这个特点的还得看第一小节。

(1)精讲第一自然节,体会的特点

指名读。找找那一句能反映济南的泉各具特色。

出示:“这些泉有的……秋雨潇潇”

指导朗读,练习用“有的……有的……”说话。

三.总结。

四.名篇指径,课内向课外延伸。

出示老舍名作:《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选其中读一读。

0.九寨沟

知识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5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情感目标: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语,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学生质疑:“九寨沟”在什么地方?那儿什么样?

同学们,我们曾经跟着我们的语文课本浏览了许多名胜风光,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吗?

出示:我在课文中游览过(欣赏过)什么样的哪里。(如:宁静幽雅的西湖)

今天,老师再和大家去畅游一处人间仙境,好不好?(板书课题:九寨沟)齐读课题,质疑。看了这个课题,你觉得要到课文中去弄懂些什么问题?

(九寨沟在哪里?为什么称为“九寨沟”?它是怎样的一条沟?……)

二、初读课文

.听范读全文,边听边思考前面质疑的问题。

2.自由读课文,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同时读顺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正音。

读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指读长句,提醒学生注意句子停顿。

三、再读课文、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并概括出每段的意思。

2、读后讨论,逐步归纳出:

一、二自然段主要写九寨沟的地理位置。

三、四自然段主要写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珍稀动物。最后一段总结,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3、了解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了解了课文住要内容。)

四、细读课文第一段、九寨沟在什么地方?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了解九寨沟位置。

2、九寨沟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1)如果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回答,你想用哪个词语?(神奇)理解“神奇”:什么样的地方是神奇的?

(2)如果用一句话回答,你又想用课文中的哪个句子?(出示句子: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神话世界。)

“童话世界”是怎样的世界?(神奇、美丽)

(3)如果要详细地说说九寨沟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你准备用课文的哪几段来说?

3、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和三、四段的关系。

五、生字书写指导、重点指导“县”“捷”“禽”,描红。

2、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认识九寨沟的珍稀动物。

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你心目中的童话世界是个怎样的世界?

在九寨沟这个童话般的世界中,你看到了哪些神奇的景物?

.出示九寨沟风光,把学生带入九寨沟。

学生看图谈感受:一进入景区,有什么样的感受?用“一进入景区,就……”的句式说。

2.出示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抓“一……就……”:“一,就”说明了什么?(可用“一,就”说话)

抓“童话世界”:在我们的心目中“童话世界”应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3.出示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读一读,想一想:这两句话有什么共同点?(赞美九寨沟的美)师述:这叫总写。

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吗?师述:这叫首尾呼应。

4.齐读大屏幕上的两句话。

5.过渡:从课文这两句话已让人感觉九寨沟的迷人风光,但课文就这两句行吗?为什么呢?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景区,去真正领略这个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自由练读,整体感知: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九寨沟的哪些景物?讨论后再随机板书。

板书:雪峰、湖泊、森林、瀑布(自然风光)

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珍稀动物)

过渡:你们是想先欣赏自然风光呢,还是先看看珍禽异兽?但书上提醒我们先看什么?(自然风光)从哪儿看出来的?(继续向纵深行进)

2.选择你最喜欢的自然风光,把相关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

出示文中好词:

插入云霄清澈见底银光闪闪高低错落白练腾空

色彩斑斓森林遍布蔚为壮观银花四溅五彩缤纷大大小小

雪 峰:

森 林:

湖 泊:

瀑 布:

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这些好词分别是写什么的?

3.展开评读讨论,抓住文中具体的词句,观察图画帮助理解,进行想象,指导朗读。

重点理解下列句子:(这部分的教学,可利用电教媒体来辅助。)

△雪峰:(高)看图理解“直插云霄”。“峰顶银光闪闪”是因为终年积雪不化。

△湖泊:(多、清)抓住“大大小小、颗颗”体会湖泊多。看图理解“清澈见底、色彩斑斓”。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湖泊分布在沟谷中的景象。

(词语积累:说说描写颜色鲜艳美丽的成语)

彩池:(多、美)引导学生弄清“彩池”是怎样形成的(a.池底有彩色石块;b.白云、雪峰、森林倒映在湖水中)

△森林:(多)相继理解“遍布”。

△瀑布:(错落有致)通过朗读,使学生知道瀑布形成的原因及壮观的景象。

随即理解: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4.指导朗读,把最美的画面展现给大家。

读到这儿我们真想说: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九寨沟真是个——(引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讨论第三自然段学习过程和方法。归纳出示:

a.自由练读,整体感知。

b.逐句朗读,理解词句。

c.想象画面,加深体会。

d.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2、要求学生自己试着提问,帮助大家整体感知第四自然段,课文中描写的几种珍稀动物的特点是什么?

3.出示连线。

体态粗壮的大熊猫

善于奔跑的金丝猴

行动敏捷的羚 羊

憨态可掬的小熊猫

4.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动物,好好读读,体会他最惹你喜爱的地方,在文中加上着重号。

5.引导学生逐句读课文,并说出最惹你喜爱的地方。——谁喜欢金丝猴?

a.这部分指导朗读的步骤:读出好玩——读出喜悦——读出陶醉,具体如下:

先引导学生要读出“好玩”。(觉得课文中还有那儿好玩,读)

b.再好好读一读,想一想,这一段文字除了读出好玩,还应当要读出什么?(喜悦、激动)

c.最后,光读出喜悦和激动,老师觉得还不够,知道最棒的还要读出什么?(陶醉)

6.出示: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读到这儿我们更想说:雪峰插云——(引读)

7.朗读课文总写珍稀动物的句子。(读出动物的机灵、可爱)

三、小结

.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一起来看看课题:九寨沟,觉得前面应加个什么词比较合适?(学生任意说)

2.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看。我国著名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下面请欣赏《神奇的九寨》。

板书设计:

0.九寨沟

(自然风光)雪峰、湖泊、森林、瀑布

童话世界

人间仙境

(珍稀动物)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

1、田园诗情

教学目标:、认识散文诗的语言特色,感知荷兰的静谧与美丽。

2、激起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对世界文明的热爱之情。

3、积累文中佳词妙句,并能用之描述身边的景物。

教学重难点:感悟并说出所展示的诗情画意。

教学创意着眼点:感受与表达想结合。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指名读题,用不同语气。?!

2、田园?看到田园,你想到了什么?——田地和苗圃,泛指农村。想到了……诗情?看到诗情,你又想到了什么?——诗一样的情怀,有一个词叫做诗情画意

我们刚刚学过的美丽的《九寨沟》能不能称作田园诗情?

3、好,那让我们诗情画意的来读一读课题。

4、过渡:今天呀,我们将要走出国门,来到欧洲西部的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荷兰,去看一看那里的田园风光,感受那里的田园诗情,一睹那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文,你看到了哪些田园风光,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简单交流,不作深入要求。

三、抓住重点,品读感悟、过渡:是呀,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流动的奶牛,鲜艳的郁金香,剽悍强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动物、宁静的夜晚……这就是荷兰的田园风光,这就是荷兰留给我们的印象!

2、那么,你最喜欢哪一处美丽的风光呢?它又让你感受到怎样的诗情画意了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景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3、自读自悟

4、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把你的困惑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等会我们请小组派代表把你们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5、大组交流反馈:

a、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b、说说为什么喜欢?(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c、同学补充或看有关图片

d、有感情朗读

6、同学们说的多好呀,看来我们大家不虚此行!是的,这就是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现在看来,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或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呢?

(真正的荷兰不仅仅体现在那水之国花之国,更是那骏马的自由王国,是那天堂般的动物世界,是那宁静安谧的夜晚,是那悠然的家园、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还是那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四、拓展迁移、同学们,今天我大家一起游览了荷兰乡村的美好景色,感受着那迷人的田园诗情!还记得吗?首先,我们来到了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看到了——(一生说,可结合图片);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碧绿色的低地,——(同上);到了傍晚,我们看见——(同上);是的,运河之中装载着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着,我们上了小船,之间夜幕降临,——(同上)……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呀!

2、真美呀,我们又一次陶醉在这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中,感受着那份宁静悠闲和富足安适,感受着作者对这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的赞美和向往。建议大家:

a、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

b、继续搜集这样的描写田园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来读一读,比较、感受、积累。

3、(如时间允许)课堂内向学生推荐一篇具有域外风情的,如《威尼斯的小艇》等。

2、桂花雨

教学目标:

.读,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中、难点:理解深层文意,体会中优美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1.桂花雨

我喜欢的是桂花

摇花乐(言、行)

怀念、热爱家乡

比不上家乡的桂花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含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三、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小组交流

三、指导学习生字。

、分析字形

2、描红体会间架结构

3、议描红体会后,完成习字册。

习作三

习作要求:

按照书信的格式给不常见面的亲戚、朋友写一封信,把家里或学校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告诉他们。写好后,自己把信寄出去。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能够读懂例文,领会王磊的家乡迷人的风光和古老的风俗。弄清他写作的重点。明白书信的格式。

2、明确本次习作要求。确定写信的对象。选择写作的重点来介绍家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远方的同学给大家,大家想认识他吗?他就是居住在天山脚下的大草原上的哈萨克族小男孩王磊。你们想了解他的家乡吗?那就让我们来读一读他写给远方的小伙伴李阳的信。

二、学习例文,领悟书信的内容,把握书信的格式。

、自由读文,思考;在信中,王磊向李阳介绍了他的家乡的哪些方面呢?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指名回答。板书:迷人的风光

古老的风俗

3、这些地方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王磊是怎样来写的呢?老师建议大家再去读读这封信。

4、指名回答后教师总结:用上平时自己了解的关于家乡特色的材料,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把自己最想介绍给好友的地方:古老的风俗——赛马写得特别具体。

5、这是一封信,你发现了写信的格式与我们平时的习作有什么不同了吗?

6、同桌互相交流。

7、指名交流。一起做批注。教师相机点拨:书信由六部分组成:称呼、问候语、正文、祝贺语、署名、日期。

(1)称呼在信的开头,要顶格写。称呼后面加冒号,表示请你注意下面我有话要说;

(2)第二行空两格写问候语;

(3)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是信的主要内容,凡是要说的话,要谈的事都写在这部分。一层意思可以分为一个自然段;

(4)祝贺语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一般是写表示敬意、祝愿、勉励的话;

(5)正文写完后,另起一行,在靠右处写署名,在署名的下一行靠右写日期。

这里说一个顺口溜,帮你记住书信的格式:

a.称呼一定顶格写,问候话语别忘记。

b.信的正文分段写,另起一行写祝语。

c.名字写在右下方,紧接一行写日期。

三|、根据习作要求写作。、读了王磊写给李阳的信,我们了解了天山脚下的迷人风光和古老的风俗,让每一个读了这封信都产生了要到他的家乡走一走,看一看的愿望。如果让你也来像王磊一样来介绍介绍我们自己的家乡,你想介绍什么呢?静静地想一想。

2、小组交流。

3、指名全班交流。

板书:独特的地理位置

四季风光

丰富的物产

四通八达的交通

4、播放《可爱的家乡》风光纪录片,再次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确定写作的重点。

5、明确本次习作要求。教师点拨:没有远方亲朋好友的,可以给其他人写信,写给文中的王磊和李阳也可以,还可以写给知心姐姐、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等,家在外地的同学还可以向家乡的小伙伴介绍我们扬中

6、动笔写,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继续写习作。(10分钟左右)

二、互相交流。(6分钟左右)

三、全班交流:(8分钟左右)

四、复习写信格式,誊写。

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写信的方式向别人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想把自己写的这封信寄出去的同学,课后可以用信纸再誊抄一遍,抄写时也要注意书信的格式。老师还要提醒你,别忘了写信封。有人会写信封吗?(出示信封样式)

第一行的方格里写收信人地址的邮政编码,下一行写收信人的地址。地址要写具体。中间一行写收信人的姓名。下边靠右写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在最后一行写上寄信人地址的邮政编码。我们这的邮政编码是230022

练习三

教学目的、学习读书时作记号,熟悉常用记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练习使用这些记号,逐步养成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3、体会读书名言,明确读书意义,激发读书热情。

教学重点

熟悉常用记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并通过预习新课文练习使用这些记号。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部分:

、读题,了解题意。

2、了解一些记号。

3、自己预习16课,并根据需要做记号。

4、集体检查。

5、读名言,说说作者通过打比方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

二、教学第三题:

写好钢笔字。

2教师范写提醒:上面的“帽子”会变化,有时大,有时小。

3比比谁的钢笔字写得最棒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复习

背诵学过的成语

2、指导

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朗读练习。

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意思。

集体讨论成语的意思。

3、练习

自由地读,边读边思考如何记忆。

同座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

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五题

、审题。

指名读练习要求。

学生说说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让学生自读5条歇后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要求读准读通。

指名是试读,正音。

教师告诉学生这是歇后语,教师范读,学生观察。

讨论,总结:歇后语分两部分,前部分像谜面,后部分像谜底。

小组交流歇后语的意思

讨论结果,教师适当指导。

“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地做了,没有一点收获。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比喻心神不定。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形容非常清楚、明白。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比喻什么都不懂。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按好心”讲心怀恶意,但假装关心。

集体齐读。

3、练习。

给学生充分时间自由练读。

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桌互背。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学会赞美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真诚地用恰到好处的语句赞美别人,从而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准备:、创设情境所需要的道具:围裙、盘子、菜肴、作文本、录像等。

2、课前指导学生完成《赞美的力量》这一课题研究,做好语言及思想的积蓄。

教学过程:

一、师作示范,引入赞美

师:同学们今天真精神,一双双眼睛专注地看着老师,眼神里写满了对老师的尊敬与对知识的渴求;一个个小胸挺得直直的,像春日里一株株迎风而长的小树苗。从你们的神情中老师看得出来,你们是积极向上的,你们的集体是优秀的。作为你们的老师,共同成长的朋友,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师:我看到同学们的眼神更亮,小胸更直,更透出一股自信来。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老师对我们的行为习惯进行了赞美。

二、交流格言,感知赞美

师:(板书:赞美)说得真好。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来,一个关于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故事。1921年卡耐基付出一百万美元的超高年薪聘请了一位执行长,人们感到非常困惑。当记者采访时,卡耐基意味深长地说:“因为他最会赞美别人,这是他最值钱的本事。”确实,赞美就如同是拂面而来的春风,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碰撞,是需要精心呵护的鲜花。德国诗人歌德就曾有这样一句名言:“最真诚的慷慨就是赞美。”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关于赞美的格言。现在,大家就来交流一下,感受赞美的魅力。

生拿出材料进行交流。

三、情境互动,学习赞美、师:赞美别人,仿佛用一支火把照亮别人的心田,也照亮了自己的心田。那么,如何对别人进行真诚的、恰如其分地赞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赞美。(在“赞美”前板书“学会”两字)

2、创设情境

师:老师先想和大家一起表演个节目。(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道具:围裙、盘子、可口的菜)谁愿意做我的儿子或女儿?

师:现在,表演开始。如果你回到家,看到劳累的妈妈已经烧好了几盘可口的菜,你会怎么对妈妈说?(教师表演将烧好的菜端上桌,并不停地用袖子拭汗,用手捶背)

先后请三位学生上台表演,演后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教师适时引导:赞美别人时要注意分寸,恰到好处,言语要真诚,不说奉承话。同时,也要伴有真诚的神态举止,这样别人才能接受。除此以外,也应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场合等正确使用赞美语。

3、情境练习一

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很多同学也是值得大家赞美的。课前,老师给每一小组发了我们班上同学的作文本。大家看看,有哪些地方值得赞美的?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赞美他们。(学生讨论、交流)

师:老师现在是一名记者,我想采访一下被赞美的同学。听了同学对你的赞美,有什么感受吗?

3、情境练习二

放本班同学大扫除的录像,看完后选镜头中的一位同学来赞一赞,看看谁最会赞美别人。

四、联系生活,运用赞美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值得我们去赞美。比如,园丁、警察;再比如,陌生人给小孩让座、同学捡起地上的垃圾等等。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象刚才老师表演妈妈一样,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在情景中去赞美别人。

生讨论练习后,每一个小组进行交流。

五、全课总结,升华赞美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差不多每一位同学都学着去赞美了别人。现在,我们就来反思一下,在赞美别人的时候,你的心里感觉怎样?(生自由说后师总结)是啊,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纯真的心,能为别人缤纷赞美的情是真诚的情。这样的人,必定拥有快乐的心灵,高尚的人格。请大家记住:授人以玫瑰,手有余香。

备课人:任苾芳

备课时间:XX.10.12

教学时间:XX.10.14

备课类型:详备

9.泉城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石城是指哪座城市吗?为什么南京又被称作石城?

[找出本课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激发阅读兴趣]

师:石城的“石”一针见血的点出了南京以石而闻名。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课题是泉城(板书泉城),你们说这座城市以什么闻名天下?大声读课题!

师:你想知道什么?

[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有目的的从阅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解决初级疑问。

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有些问题很快就能明白了。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师:你们的问题在文中找到答案了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这里并未直接进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环节,哪怕是初读课文,学生也已经对课文产生初步联想及理解,教者不想打断学生的思维过程,所以让他一气呵成连贯下来]

2.引入研究课题,生成高层次阅读期待。

师:有些问题同学们明白了,有些问题同学还未彻底的了解。济南素有“泉城”、“泉都”之称。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亦称赞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这甲天下的济南的泉,到底有什么绝妙之处,能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

师:这个问题不忙解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把书多读几遍,不光老师的问题能解决,你们心中的小问号也能解开。

3.多种形式练读。

出示自读要求:

(1)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大声慢速朗读课文,读通句子。

(2)小组检查:

由每组的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拿出铅笔,在二号同学读错的词句后做上记号。课文读完后,指出他的错误读音,并帮助他纠正。

4.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词和词组:

晶莹剔透

秋雨潇潇

虎啸狮吼

趵突泉

拎到

悬崖

洞穴

水声喧腾

昼夜不息

水藻

清清楚楚

济南

大约

一亩见方

忽()忽()组成 占()比吊桶还粗

三堆白雪

师:咱们的2号看看上面有没有你刚才读错的生词。现在,请你领着同学再读一读你刚才读错的那个词。

(重点指导读准:剔趵拎穴昼藻济)

师:现在,让我们大声的读读这些生词一遍。

5.联系生词,品析济南泉水。

师:联系课文,你能不能从上面某个词中发现济南泉水的一些特点?也许从这里我们能找到济南泉水甲天下的原因。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想。不理解的词,查字典。

指名回答。

6.齐读课文,试着把这些特点读出来。

7.同学们,我们读几遍了,背一背!背不出?不要紧,看书,记得几句背几句。

[这种记忆过程,能帮助学生主动思考课文写了那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小组学习,讨论研究课题。

.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师:济南有泉城的美誉。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比如,大明湖就是由众多泉水会聚而成。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区,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泉石上流”的绮丽风光。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那么,济南的泉到底有何绝妙之处,让他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

2.学习策略提示

(1)古人说:开卷有益。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没过于读书了。请你边读边画下你认为重要的语句。

(2)再读读你画下的语句,想想从中可以发现济南泉水的那些绝妙之处。

(3)想到了?不会说?没关系,按老师的提示慢慢说:济南泉水的绝妙之处在于:第一……第二……

(4)想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吗?到小组中去,听听别人的观点,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

想一想,再你们刚才讨论的过程中,那一条最能突显济南泉水的绝妙之处。

[全班讨论的问题与小组讨论的问题有相似的地方,但又高一个层次,这样设计,为了节约课堂时间,不让类似问题重复两遍]

二.浅处掘深,提升阅读水平

.关于“七十二泉”,要告诉学生,(怎么下达?)(或者在学生汇报时渗透下去)

2.师:同学们刚才都谈了自己的想法,老师也来谈谈自己的观点。当然我们的观点实在没有谁好谁坏。

[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师生在阅读教学中地位是平等的。老师作为对话者,也应平等的介入关于文本的对话,传递自己的理解、情感及价值观。]

师:我认为,济南泉水最绝妙的地方可以归结为八个字:数量众多、各具特色。因为济南有七十二泉,济南泉水实际数远不只这些,历代济南七十二泉,和“七十二行”,“七十二变”一样,是泛指数量多的意思。事实上,据说济南的泉至少超过一百一十个,济南泉水多如繁星,然而却各具风采。珍珠泉,平地涌泉,形如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古人曾以“百尺珠帘水面铺”的诗句赞美珍珠泉。趵突泉,泉水清澈,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水花四溅,喷射数尺,壮如白雪三堆。真是平地喷出三尺雪。最能反映这个特点的还得看第一小节。

(1)精讲第一自然节,体会的特点

指名读。找找那一句能反映济南的泉各具特色。

出示:“这些泉有的……秋雨潇潇”

指导朗读,练习用“有的……有的……”说话。

三.总结。

四.名篇指径,课内向课外延伸。

出示老舍名作:《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

每小组发一份材料,由组长读,其他同学仔细听

0.九寨沟

知识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5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情感目标: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语,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学生质疑:“九寨沟”在什么地方?那儿什么样?

同学们,我们曾经跟着我们的语文课本浏览了许多名胜风光,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吗?

出示:我在课文中游览过(欣赏过)什么样的哪里。(如:宁静幽雅的西湖)

今天,老师再和大家去畅游一处人间仙境,好不好?(板书课题:九寨沟)齐读课题,质疑。看了这个课题,你觉得要到课文中去弄懂些什么问题?

(九寨沟在哪里?为什么称为“九寨沟”?它是怎样的一条沟?……)

二、初读课文

.听范读全文,边听边思考前面质疑的问题。

2.自由读课文,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同时读顺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正音。

读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指读长句,提醒学生注意句子停顿。

三、再读课文、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并概括出每段的意思。

2、读后讨论,逐步归纳出:

一、二段主要写九寨沟的地理位置。

三、四自然段主要写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珍稀动物。最后一段总结,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3、了解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了解了课文住要内容。)

四、细读课文第一段、九寨沟在什么地方?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了解九寨沟位置。

2、九寨沟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1)如果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回答,你想用哪个词语?(神奇)理解“神奇”:什么样的地方是神奇的?

(2)如果用一句话回答,你又想用课文中的哪个句子?(出示句子: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神话世界。)

“童话世界”是怎样的世界?(神奇、美丽)

(3)如果要详细地说说九寨沟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你准备用课文的哪几段来说?

3、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和三、四段的关系。

五、生字书写指导、重点指导“县”“捷”“禽”,描红。

2、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认识九寨沟的珍稀动物。

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你心目中的童话世界是个怎样的世界?

在九寨沟这个童话般的世界中,你看到了哪些神奇的景物?

.出示九寨沟风光,把学生带入九寨沟。

学生看图谈感受:一进入景区,有什么样的感受?用“一进入景区,就……”的句式说。

2.出示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抓“一……就……”:“一,就”说明了什么?(可用“一,就”说话)

抓“童话世界”:在我们的心目中“童话世界”应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3.出示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读一读,想一想:这两句话有什么共同点?(赞美九寨沟的美)师述:这叫总写。

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吗?师述:这叫首尾呼应。

4.齐读大屏幕上的两句话。

5.过渡:从课文这两句话已让人感觉九寨沟的迷人风光,但课文就这两句行吗?为什么呢?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景区,去真正领略这个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自由练读,整体感知: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九寨沟的哪些景物?讨论后再随机板书。

板书:雪峰、湖泊、森林、瀑布(自然风光)

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珍稀动物)

过渡:你们是想先欣赏自然风光呢,还是先看看珍禽异兽?但书上提醒我们先看什么?(自然风光)从哪儿看出来的?(继续向纵深行进)

2.选择你最喜欢的自然风光,把相关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

出示文中好词:

插入云霄清澈见底银光闪闪高低错落白练腾空

色彩斑斓森林遍布蔚为壮观银花四溅五彩缤纷大大小小

雪 峰:

森 林:

湖 泊:

瀑 布:

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这些好词分别是写什么的?

3.展开评读讨论,抓住文中具体的词句,观察图画帮助理解,进行想象,指导朗读。

重点理解下列句子:(这部分的教学,可利用电教媒体来辅助。)

△雪峰:(高)看图理解“直插云霄”。“峰顶银光闪闪”是因为终年积雪不化。

△湖泊:(多、清)抓住“大大小小、颗颗”体会湖泊多。看图理解“清澈见底、色彩斑斓”。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湖泊分布在沟谷中的景象。

(词语积累:说说描写颜色鲜艳美丽的成语)

彩池:(多、美)引导学生弄清“彩池”是怎样形成的(a.池底有彩色石块;b.白云、雪峰、森林倒映在湖水中)

△森林:(多)相继理解“遍布”。

△瀑布:(错落有致)通过朗读,使学生知道瀑布形成的原因及壮观的景象。

随即理解: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4.指导朗读,把最美的画面展现给大家。

读到这儿我们真想说: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九寨沟真是个——(引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讨论第三自然段学习过程和方法。归纳出示:

a.自由练读,整体感知。

b.逐句朗读,理解词句。

c.想象画面,加深体会。

d.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2、要求学生自己试着提问,帮助大家整体感知第四自然段,课文中描写的几种珍稀动物的特点是什么?

3.出示连线。

体态粗壮的大熊猫

善于奔跑的金丝猴

行动敏捷的羚 羊

憨态可掬的小熊猫

4.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动物,好好读读,体会他最惹你喜爱的地方,在文中加上着重号。

5.引导学生逐句读课文,并说出最惹你喜爱的地方。——谁喜欢金丝猴?

a.这部分指导朗读的步骤:读出好玩——读出喜悦——读出陶醉,具体如下:

先引导学生要读出“好玩”。(觉得课文中还有那儿好玩,读)

b.再好好读一读,想一想,这一段文字除了读出好玩,还应当要读出什么?(喜悦、激动)

c.最后,光读出喜悦和激动,老师觉得还不够,知道最棒的还要读出什么?(陶醉)

6.出示: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读到这儿我们更想说:雪峰插云——(引读)

7.朗读课文总写珍稀动物的句子。(读出动物的机灵、可爱)

三、小结

.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一起来看看课题:九寨沟,觉得前面应加个什么词比较合适?(学生任意说)

2.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看。我国著名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下面请欣赏《神奇的九寨》。

板书设计:

0.九寨沟

(自然风光)雪峰、湖泊、森林、瀑布

童话世界

人间仙境

(珍稀动物)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

1、田园诗情

教学目标:、认识散文诗的语言特色,感知荷兰的静谧与美丽。

2、激起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对世界文明的热爱之情。

3、积累文中佳词妙句,并能用之描述身边的景物。

教学重难点:感悟并说出所展示的诗情画意。

教学创意着眼点:感受与表达想结合。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指名读题,用不同语气。?!

2、田园?看到田园,你想到了什么?——田地和苗圃,泛指农村。想到了……诗情?看到诗情,你又想到了什么?——诗一样的情怀,有一个词叫做诗情画意

我们刚刚学过的美丽的《九寨沟》能不能称作田园诗情?

3、好,那让我们诗情画意的来读一读课题。

4、过渡:今天呀,我们将要走出国门,来到欧洲西部的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荷兰,去看一看那里的田园风光,感受那里的田园诗情,一睹那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文,你看到了哪些田园风光,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简单交流,不作深入要求。

三、抓住重点,品读感悟、过渡:是呀,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流动的奶牛,鲜艳的郁金香,剽悍强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动物、宁静的夜晚……这就是荷兰的田园风光,这就是荷兰留给我们的印象!

2、那么,你最喜欢哪一处美丽的风光呢?它又让你感受到怎样的诗情画意了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景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3、自读自悟

4、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把你的困惑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等会我们请小组派代表把你们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5、大组交流反馈:

a、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b、说说为什么喜欢?(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c、同学补充或看有关图片

d、有感情朗读

6、同学们说的多好呀,看来我们大家不虚此行!是的,这就是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现在看来,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或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呢?

(真正的荷兰不仅仅体现在那水之国花之国,更是那骏马的自由王国,是那天堂般的动物世界,是那宁静安谧的夜晚,是那悠然的家园、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还是那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四、拓展迁移、同学们,今天我大家一起游览了荷兰乡村的美好景色,感受着那迷人的田园诗情!还记得吗?首先,我们来到了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看到了——(一生说,可结合图片);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碧绿色的低地,——(同上);到了傍晚,我们看见——(同上);是的,运河之中装载着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着,我们上了小船,之间夜幕降临,——(同上)……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呀!

2、真美呀,我们又一次陶醉在这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中,感受着那份宁静悠闲和富足安适,感受着作者对这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的赞美和向往。建议大家:

a、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

b、继续搜集这样的描写田园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来读一读,比较、感受、积累。

3、(如时间允许)课堂内向学生推荐一篇具有域外风情的,如《威尼斯的小艇》等。

2、桂花雨

教学目标:

.读,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中、难点:理解深层文意,体会中优美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1.桂花雨

我喜欢的是桂花

摇花乐(言、行)

怀念、热爱家乡

比不上家乡的桂花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含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三、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小组交流

三、指导学习生字。

、分析字形

2、描红体会间架结构

3、议描红体会后,完成习字册。

习作三

习作要求:

按照书信的格式给不常见面的亲戚、朋友写一封信,把家里或学校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告诉他们。写好后,自己把信寄出去。

第一课时

下载四年级语文上册设计第三单元教案设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语文上册设计第三单元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语文上册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教学设计(最终定稿)

    语文上册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巨人的花园 【学习目标】 、认识“溢、允”等8个生字。会写“溢、允、墙”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洋溢,允......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5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组 单元解读: 本组教材围绕“中外童话”这一专题,选取了不同作家。不同风格的4篇童话。《巨人的花园》讲的是一个巨人看到孩子们在自己的花园里玩耍,很生气,......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测试卷班级:姓名:第二部分:基础知识与运用 一、看拼音写词语。 yángyìxùnchìrónghuàfùgàimãiyóudēng ()()()()() zēng tiānfámùwãiqiá......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四年级上册语文 第三单元 单元备课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引领学生走进童话的世界,了解童话的内容,品味童话的语言,体会童话的特点,还要围绕童话展开综合性学习,进一步感受童......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范文大全

    第三组 教材简介: 本单元包括四篇课文(两篇精读和两篇略读课文)、一个词语盘点和一个语文园地三大板块、重点学习课文和语文园地的有关知识。“课文”是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由......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作文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作文一、思考写什么内容。1、你可以写写自己遇到的事情,比如:你得到了一颗****豆,变成了一个小巨人,于是开始了一个星期有趣又无奈的生活„„2、你可以为......

    2017年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2017年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设计 4、曹冲称象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背诵第4自然段。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