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民族之花
教材分析:
本单元主题为“民族之花”,设计的意图主要是让同学领悟民族之间和睦相处的美好感情,充沛认识到我们的祖国是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整体,只有各民族兄弟姐妹相亲相爱,我们的祖国才会蒸蒸日上、兴旺发达。
本单元既有歌词,也有记叙文,还有说明性的文字。选材也各不相同,教学时要注意从不同的角度切入来分析每一篇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不同方法,有的采用的是直抒胸臆,一气呵成的方法;有的是通过包括感情的方法抒发的,有的是借助于一个简单的饰物来说明的,但却有异曲同工之妙,每一篇文章都能使读者受到深深的感染。
学情分析
同学在三年级的语文学习中通过摘抄好词佳句积累了一定的词语,口语表达能力有所提高。局部同学与老师的交流较多,口语表达、情感表达较好,还有局部同学却不善于表达自身的感情。重点难点:
1.学会本单元生字:会写一类字22个,二类会认3个。区别多音字7个。
2.积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词语。
3、理解本单元通过对比喻句的理解来掌握文章内在的思想感情。
4、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想象力,培养审美情趣。激发爱国之情。教学策略:
先让同学自读课文、自同学字,以读代讲,感悟诗句、文章内涵。
1、《爱我中华》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歌词内容。
2.凭借歌词内容,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精神,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情和爱国情。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4.体会歌词结尾点题、首位呼应、反复咏叹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歌词,体会其中表达的强烈的民族情、爱国情。
2、引导学生读后交流朗读的感想,体会此类歌曲歌词表达感情的技巧。
教学准备: 歌曲《爱我中华》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中华民族的土地上生活着不同的民族他们相互尊重,情同手足,就像一个大家庭里的兄弟姐妹一样和睦相处(放歌曲爱我中华)。
2.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和图片,谁来给带大家介绍,展示一下? 3.你们想唱这首歌吗?要想唱好一首歌,首先要理解歌词,那我们就一起到文中看一看吧!
二、初读,读通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用“_”或“?”画出来。在小组内与同学讨论交流。
三、再读,感知
1、自由朗读歌词,读通句子,标上小节号。
2、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3、检查自读情况。指名朗读。从这段歌词中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标注出来。
四、研读,感悟
1、文中有多处重复的语句,读一读、找一找、画一画,小组交流。
(1)多处提到五十六。
(2)六处提到“爱我中华”一句
2、指名朗读,想想:从这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
(1)用了打比方的方法,把五十六个民族比作同一片蓝天下的星座,比作大花园里的五十六枝花,比作五十六个兄弟姐妹。体会到民族团结亲如一家。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2)不管是谁,不论他走到哪里,他最舍不得、最爱的是什么?
(3)文中有几次提到这句话?
(4)仔细阅读,联系上下文想一想,他们表达的感情有什么不同?
3、小组内联系实际想一想诗歌为我们展示了怎样的场景?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爱我中华,健儿奋起步伐。”可联系刚结束的奥运会谈谈自己所知道的,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爱我中华,建设我们的国家。”可让学生说说谁在建设我们的国家?可举出自己知道的人或事。
(3)“爱我中华,中华雄姿英发。”可让学生想想是谁雄姿英发?
(4)你作为一个中国人你为国家做了什么?仿照这三句话自己写一到两句。全班交流。指导有感情朗读。
4、带着自己的体会朗读歌词。试着背诵。
五、形式多样唱歌曲,升华情感。
1、小组里排练,或领唱合唱,或歌伴舞,以多种形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爱。
2、全班展示。
六、作业设计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2、唱这首歌。再找一找其他相似的爱国主义歌曲。
3、预习《草原》查阅有关蒙古的资料。选作: 搜集有关民族的谚语和民族的风俗节庆文化。
板书设计:
爱我中华
奋起步伐
读
建设国家
诵
(民族团结,共建祖国)雄姿英发
唱
2、《草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 人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3.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三)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二)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如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
我们学习的这组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我们前面学的《鸟的天堂》和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都是本组课文的示范文。学习着名作
家老舍先生的这篇访问记,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认真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对事物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的,使我们读后觉得又具体又生动。
(二)师范读,学生了解主要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迂回:弯弯曲曲,来来回回地环绕。迂,曲曲折折绕弯;回,旋转、环绕。鄂温克: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天涯:形容极远的地方。涯,水边。)
2.让学生自己提出不懂的生字、新词。(有些词让学生互学互帮,教师给予适当的指点;有些词语留到讲读时解决;有些词语课后个别解决。)
(五)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访问记按什么顺序记叙了访问的过程?(这篇访问记按地点转换的顺序写了访问的过程:初入草原→接近公社→蒙古包外→蒙古包里→告别草原。)
2.按访问的过程。课文可以分为几段?为什么?
(可以有三种分法:(1)按自然段和前面的分析可分为5段;(2)按初见草原景色→访问陈巴尔虎旗公社,可分为2段;(3)按初入草原→途中见闻→蒙古包外、内,可分为3段。学生按其中哪一种方法来分段,都可以。)
(六)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段段意。同时检查字词掌握的情况。
(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绿毯、勾勒、骏马、奇丽、柔美、渲染、回味、茫茫、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第2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疾驰、迂回、洒脱、襟飘带舞。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第4段: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拘束、羞涩、鄂温克。第5段:斜阳下的话别。天涯、斜阳。)
(七)作业。
1.在作业本上练习课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2.熟读课文第1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1、2段,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的热烈欢腾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
(二)体会文中比喻句的内容及作用。
(三)了解文中关联词语的运用。
(四)背诵课文第1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体会草原静态的美和主人欢迎客人时的热烈欢腾场面,加深对事物的静态和动态的理解。
(二)背诵课文第1段。
三、教学过程
(一)讲读第1段。
1.默读,分层次。思考: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分几层?先写什么?后写什么?(课文第1段写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景象。课文分两层写。先写看到草原的景象,后写产生的感想。)
2.再读,思考:作者初入草原,看到的景色怎样?作者是抓住哪些景色来写的?为什么抓住这些景物写?
(读后讨论。作者初入草原,看到草原的奇丽景色,他抓住天空、空气、小丘、平地、羊群这些景物来写的。因为这些景物显示了草原的特色。)
3.细读、思考:
(1)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这些景物的?(从天空到地面,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写。)
(2)作者是怎样从天空到地面,抓住这些景物的特点,运用生动的语言来描绘草原的美丽景色的?(让学生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
(3)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让学生自己出声读第1段第1层,要求学生细心体会,认真想象。重点说说下面三个句子:①“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②“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③“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4.默读、思考、朗读:在这种境界里,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感情?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受?
说一说“境界”一词的意思。读时注意理解“既……又……”的并列关系;可用“美丽”或“壮丽”与“奇丽”作比较,理解“奇丽”一词用得恰到好处。指导学生有表情地朗读表达作者感受的两个句子。)
5.指导学生背诵第1段课文。
(让学生按课文描写顺序和景物特点,边读边想象,把这段课文熟读成诵。)
小结:祖国的草原这么美。这段课文思路清晰,从看到的到感受到的,按从上到下的观察顺序描写景物。作者第一次见到草原,就能抓住景色的特点来写,把景物和感受联系在一起,即景抒情,情景交融。作者在描写初见草原的景物时主要运用了静态描写,为我们展示一幅草原静态美的图画,但静中又有动,例如写羊群。
(二)讲读第2段。
1.指名读第2段。
(教师提示:学习课文第2段,我们要学习作者如何按照地点的转换,抓住事物与环境的联系、变化的特点,运用动态的描写方法,把文章写得又形象又生动。)
2.阅读、思考:写作者访问陈巴尔虎旗牧业公社途中,这段课文可分为几层?
(可分为两层:①初入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②快到公社,主人到几十里外迎接客人。)
3.讲读第1层课文。
(1)作者乘汽车进入草原,最初有什么感觉?(草原十分辽阔。)从课文哪些语句看出草原十分辽阔?(“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
“洒脱”是什么意思?(不受拘束。课文指行动自由,不受限制。)
(2)“初入草原,听不到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这些描写说明草原环境有什么特点?(十分静寂。)
(3)初入草原,环境的特点是辽阔、静寂。后来呢?草原环境有什么变化?从什么地方开始变化的?
(草原的环境有了变化,从见到一条河开始变化。)
(4)看到了河,环境有什么变化?隐隐有鞭子的轻响说明了什么?
(说明有人了。)
(5)为什么有了河,草原的环境就有了变化?(有了河流、水草长得茂盛,蒙族人民就会把牛、羊、马群赶到这儿来放牧。)
4.讲读第2层。
(1)指名学生读第2层。
(2)“疾驰”、“襟飘带舞”是什么意思?
(3)作者为什么用一条彩虹比喻来欢迎远客的蒙族男女老少?
(因为他们突然出现在远处的山丘上,而且都穿着颜色鲜艳的衣裳,这样既恰切又形象地表现了蒙族人民欢迎客人的热情。)
(4)当主人见到客人时,草原的环境有什么变化?从课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小结:作者初入草原,看不见什么东西,听不见一点声音,处在这种环境使人产生一种辽阔、静寂的感受,接着作者快到公社时,看到了牛羊成群,主人热情迎客,听到了各种声响,自然引起一种兴旺、热闹的感受。作者的感受由静到动,是因为他所处的环境在变化的结果,这说明,环境变了,事物也在变化。
(三)作业。
1.背诵课文第1段。
2.练习课后作业第1、3题。
第三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习课文第3、4、5段。使学生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课文第3、4、5段。认识到祖国的草原不仅景色美,而且草原的人更美。
(二)体会课文结尾的含义。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课文第1、2自然段,作者抓住访问的经过和草原环境的变化,让我们读了觉得祖国草原的景物是多么美。现在学习课文后三个自然段,我们会进一步知道草原的人更好。
(二)讲读3、4、5自然段。
1.让三名学生各朗读一段课文,要求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
(1)这三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
(2)主人热情好客表现在哪些地方?画出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词句。
2.读后讨论交流。
(1)主客是怎样见面的?作者运用哪几个动词来表现激情洋溢的气氛?手是怎么握的?怎么笑的?怎么说的?这些表现什么?你体会到主客见面时大家的心情怎么样?用欢乐、热情的感情朗读这一节课文。
(2)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招待客人的?从这节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蒙汉两族人民情谊很深?为什么“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3)客人告别时的情景怎样?“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诗句中的“何忍别”是什么意思?第1句怎么讲?(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如此深厚,怎么舍得分别呢?)第2句中的“话”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话”是互相攀谈,送别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是:在遥远的一望无际的草原上,直到夕阳西下,人们还在互相攀谈,依依不舍地告别。)用在诗句结尾的作用是什么?
3、《中国结》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中国结的寓意。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理解中国结的寓意。教学难点:
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教学准备: 教师:中国结的饰物以及相关资料。学生:查找有关中国结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猜谜语,导新课
1、同学们,今年过年的时候,老师收到了一个很特别礼物,请你来猜一猜。出示谜面:一缕红丝线,交错结龙凤。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出示中国结,贴到黑板上,并板书课题。
师:你对中国结有那些了解?(可结合字形了解中国结)
2、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品有关中国结的文章。
中国结是一种饰物,以它为题,如果你是作者朱杰人,有可能写哪些内容?
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
过渡:同学们想到的内容可真不少,现在老师就请你们读一读课文,看看作者的想法和你们一样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2、检查生字掌握情况。
3、说说作者在课文安排了哪些内容?
(对照前面的板书,在相关内容前打对勾,学生没有提到的内容补充到黑板上。)
三、精读课文,理解感悟
师:你喜欢中国结吗?为什么?从课文中找一找自己喜欢的段落,美美地读一读,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通过学生自主学习,寻找答案。并让学生做好批注。
1、第二、六自然段:从哪里可以看出中国结特别受宠?(讲完“寓意丰富”一段,可相机提出:如果中国结挂在外国朋友的家中,有什么寓意?)
2、第三自然段:
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中国结市民间艺术的杰作?(巧夺天工、变化无穷、叹为观止)结合学生的回答,理解词语的意思。
从中可以看出中国结凝聚着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智慧,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也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寄予其中。引读:他们或象征幸福——
过渡、拓展:中国结不仅外形变化无常,而且寓意极其丰富。现在在很多的家庭中都挂着中国结,这有什么寓意?你还看见哪挂着中国结?他有什么不同的寓意?(如:行车“平安”、商店“生意兴隆”)
3、第四、五自然段: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学生自读、再指名读 指名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小组讨论:如何理解课文中的“头”
让学生自由表达,各抒己见 指导学生画出文中的相关语句
小结:这个“头”就是自己的祖国,自己的乡土,中国结是炎黄子孙心连心的象征,因此,中国节又被称为“同心结”板书:同心结 齐读第五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就同学上课伊始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可结合学生课前查阅的资料进行交流。
五、作业
1、摘录优美的词语、句子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红红火火中国结”展
六、教学反思:
第二篇: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9.泉城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石城是指哪座城市吗?为什么南京又被称作石城? [找出本课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激发阅读兴趣] 师:石城的“石”一针见血的点出了南京以石而闻名。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课题是泉城(板书泉城),你们说这座城市以什么闻名天下?大声读课题!师:你想知道什么?
[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有目的的从阅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解决初级疑问。
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有些问题很快就能明白了。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师:你们的问题在文中找到答案了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这里并未直接进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环节,哪怕是初读课文,学生也已经对课文产生初步联想及理解,教者不想打断学生的思维过程,所以让他一气呵成连贯下来] 2.引入研究课题,生成高层次阅读期待。
师:有些问题同学们明白了,有些问题同学还未彻底的了解。济南素有“泉城”、“泉都”之称。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亦称赞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这甲天下的济南的泉,到底有什么绝妙之处,能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
师:这个问题不忙解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把书多读几遍,不光老师的问题能解决,你们心中的小问号也能解开。3.多种形式练读。出示自读要求:
(1)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大声慢速朗读课文,读通句子。(2)小组检查:
由每组的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拿出铅笔,在其读错的词句后做上记号。课文读完后,指出他的错误读音,并帮助他纠正。4.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词和词组:
晶莹剔透 秋雨潇潇 虎啸狮吼 趵突泉 拎到 悬崖 洞穴 水声喧腾 昼夜不息 水藻 清清楚楚 济南 大约 一亩见方
忽()忽()组成 占()比吊桶还粗 三堆白雪
师:看看上面有没有你刚才读错的生词。现在,请你领着同学再读一读你刚才读错的那个词。
(重点指导读准:剔 趵 拎 穴 昼 藻 济)师:现在,让我们大声的读读这些生词一遍。5.联系生词,品析济南泉水。
师:联系课文,你能不能从上面某个词中发现济南泉水的一些特点?也许从这里我们能找到济南泉水甲天下的原因。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想。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指名回答。
6.齐读课文,试着把这些特点读出来。
7.同学们,我们读几遍了,背一背!背不出?不要紧,看书,记得几句背几句。[这种记忆过程,能帮助学生主动思考课文写了那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小组学习,讨论研究课题。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师:济南有泉城的美誉。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比如,大明湖就是由众多泉水会聚而成。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区,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泉石上流”的绮丽风光。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那么,济南的泉到底有何绝妙之处,让他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2.学习策略提示
(1)古人说:开卷有益。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没过于读书了。请你边读边画下你认为重要的语句。
(2)再读读你画下的语句,想想从中可以发现济南泉水的那些绝妙之处。
(3)想到了?不会说?没关系,按老师的提示慢慢说:济南泉水的绝妙之处在于:第一„„第二„„
(4)想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吗?到小组中去,听听别人的观点,也说说自己的想法。3.全班交流
想一想,再你们刚才讨论的过程中,那一条最能突显济南泉水的绝妙之处。
[全班讨论的问题与小组讨论的问题有相似的地方,但又高一个层次,这样设计,为了节约课堂时间,不让类似问题重复两遍] 二.浅处掘深,提升阅读水平
1.关于“七十二泉”,要告诉学生,(怎么下达?)(或者在学生汇报时渗透下去)2.师:同学们刚才都谈了自己的想法,老师也来谈谈自己的观点。当然我们的观点实在没有谁好谁坏。
[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师生在阅读教学中地位是平等的。老师作为对话者,也应平等的介入关于文本的对话,传递自己的理解、情感及价值观。] 师:我认为,济南泉水最绝妙的地方可以归结为八个字:数量众多、各具特色。因为济南有七十二泉,济南泉水实际数远不只这些,历代济南七十二泉,和“七十二行”,“七十二变”一样,是泛指数量多的意思。事实上,据说济南的泉至少超过一百一十个,济南泉水多如繁星,然而却各具风采。珍珠泉,平地涌泉,形如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古人曾以'百尺珠帘水面铺'的诗句赞美珍珠泉。趵突泉,泉水清澈,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水花四溅,喷射数尺,壮如白雪三堆。真是平地喷出三尺雪。最能反映这个特点的还得看第一小节。(1)精讲第一自然节,体会的特点
指名读。找找那一句能反映济南的泉各具特色。出示:“这些泉有的„„秋雨潇潇”
指导朗读,练习用“有的„„有的„„”说话。三.总结。
四.名篇指径,课内向课外延伸。出示老舍名作:《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选其中读一读。10.九寨沟 知识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5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情感目标: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语,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学生质疑:“九寨沟”在什么地方?那儿什么样?
同学们,我们曾经跟着我们的语文课本浏览了许多名胜风光,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吗?
出示:我在课文中游览过(欣赏过)什么样的哪里。(如:宁静幽雅的西湖)
今天,老师再和大家去畅游一处人间仙境,好不好?(板书课题:九寨沟)齐读课题,质疑。看了这个课题,你觉得要到课文中去弄懂些什么问题?
(九寨沟在哪里?为什么称为“九寨沟”?它是怎样的一条沟?„„)
二、初读课文
1.听范读全文,边听边思考前面质疑的问题。
2.自由读课文,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同时读顺句子。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正音。(2)读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3)指读长句,提醒学生注意句子停顿。
三、再读课文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并概括出每段的意思。
2、读后讨论,逐步归纳出:
一、二自然段主要写九寨沟的地理位置。
三、四自然段主要写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珍稀动物。最后一段总结,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3、了解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了解了课文住要内容。)
四、细读课文第一段
1、九寨沟在什么地方?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了解九寨沟位置。
2、九寨沟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1)如果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回答,你想用哪个词语?(神奇)理解“神奇”:什么样的地方是神奇的?
(2)如果用一句话回答,你又想用课文中的哪个句子?(出示句子: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神话世界。)
“童话世界”是怎样的世界?(神奇、美丽)
(3)如果要详细地说说九寨沟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你准备用课文的哪几段来说?
3、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和三、四段的关系。
五、生字书写指导
1、重点指导“县”“捷”“禽”,描红。
2、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认识九寨沟的珍稀动物。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你心目中的童话世界是个怎样的世界?
在九寨沟这个童话般的世界中,你看到了哪些神奇的景物? 1.出示九寨沟风光,把学生带入九寨沟。学生看图谈感受:一进入景区,有什么样的感受?用“一进入景区,就„„”的句式说。2.出示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抓“一„„就„„”:“一,就”说明了什么?(可用“一,就”说话)抓“童话世界”:在我们的心目中“童话世界”应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3.出示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读一读,想一想:这两句话有什么共同点?(赞美九寨沟的美)师述:这叫总写。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吗?师述:这叫首尾呼应。4.齐读大屏幕上的两句话。
5.过渡:从课文这两句话已让人感觉九寨沟的迷人风光,但课文就这两句行吗?为什么呢?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景区,去真正领略这个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练读,整体感知: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九寨沟的哪些景物?讨论后再随机板书。板书:雪峰、湖泊、森林、瀑布(自然风光)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珍稀动物)
过渡:你们是想先欣赏自然风光呢,还是先看看珍禽异兽?但书上提醒我们先看什么?(自然风光)从哪儿看出来的?(继续向纵深行进)
2.选择你最喜欢的自然风光,把相关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课件出示文中好词:
插入云霄清澈见底银光闪闪高低错落白练腾空
色彩斑斓森林遍布蔚为壮观银花四溅五彩缤纷大大小小 雪 峰: 森 林: 湖 泊: 瀑 布:
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这些好词分别是写什么的?
3.展开评读讨论,抓住文中具体的词句,观察图画帮助理解,进行想象,指导朗读。重点理解下列句子:(这部分的教学,可利用电教媒体来辅助。)△雪峰:(高)看图理解“直插云霄”。“峰顶银光闪闪”是因为终年积雪不化。△湖泊:(多、清)抓住“大大小小、颗颗”体会湖泊多。看图理解“清澈见底、色彩斑斓”。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湖泊分布在沟谷中的景象。(词语积累:说说描写颜色鲜艳美丽的成语)彩池:(多、美)引导学生弄清“彩池”是怎样形成的(a.池底有彩色石块;b.白云、雪峰、森林倒映在湖水中)△森林:(多)相继理解“遍布”。△瀑布:(错落有致)通过朗读,使学生知道瀑布形成的原因及壮观的景象。随即理解: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4.指导朗读,把最美的画面展现给大家。
读到这儿我们真想说: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九寨沟真是个——(引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讨论第三自然段学习过程和方法。归纳出示: a.自由练读,整体感知。b.逐句朗读,理解词句。c.想象画面,加深体会。d.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2、要求学生自己试着提问,帮助大家整体感知第四自然段,课文中描写的几种珍稀动物的特点是什么? 3.课件出示连线。
体态粗壮的大熊猫 善于奔跑的金丝猴 行动敏捷的羚 羊 憨态可掬的小熊猫.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动物,好好读读,体会他最惹你喜爱的地方,在文中加上着重号。
5.引导学生逐句读课文,并说出最惹你喜爱的地方。——谁喜欢金丝猴? a.这部分指导朗读的步骤:读出好玩——读出喜悦——读出陶醉,具体如下: 先引导学生要读出“好玩”。(觉得课文中还有那儿好玩,读)
b.再好好读一读,想一想,这一段文字除了读出好玩,还应当要读出什么?(喜悦、激动)
c.最后,光读出喜悦和激动,老师觉得还不够,知道最棒的还要读出什么?(陶醉)6.课件出示: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读到这儿我们更想说:雪峰插云——(引读)7.朗读课文总写珍稀动物的句子。(读出动物的机灵、可爱)
三、小结 1.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一起来看看课题: 九寨沟,觉得前面应加个什么词比较合适?(学生任意说)
2.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看。我国著名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下面请欣赏《神奇的九寨》。板书设计:
10.九寨沟
(自然风光)雪峰、湖泊、森林、瀑布
童话世界 人间仙境
(珍稀动物)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
11、田园诗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散文诗的语言特色,感知荷兰的静谧与美丽。
2、激起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对世界文明的热爱之情。
3、积累文中佳词妙句,并能用之描述身边的景物。教学重难点:感悟并说出文章所展示的诗情画意。教学创意着眼点:感受与表达想结合。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1、指名读题,用不同语气。?!
2、田园?看到田园,你想到了什么?——田地和苗圃,泛指农村。想到了„„诗情?看到诗情,你又想到了什么?——诗一样的情怀,有一个词叫做诗情画意 我们刚刚学过的美丽的《九寨沟》能不能称作田园诗情?
3、好,那让我们诗情画意的来读一读课题。
4、过渡:今天呀,我们将要走出国门,来到欧洲西部的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荷兰,去看一看那里的田园风光,感受那里的田园诗情,一睹那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你看到了哪些田园风光,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简单交流,不作深入要求。
三、抓住重点,品读感悟
1、过渡:是呀,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流动的奶牛,鲜艳的郁金香,剽悍强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动物、宁静的夜晚„„这就是荷兰的田园风光,这就是荷兰留给我们的印象!
2、那么,你最喜欢哪一处美丽的风光呢?它又让你感受到怎样的诗情画意了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景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3、自读自悟
4、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把你的困惑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等会我们请小组派代表把你们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5、大组交流反馈:
a、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b、说说为什么喜欢?(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c、同学补充或看有关图片 d、有感情朗读
6、同学们说的多好呀,看来我们大家不虚此行!是的,这就是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现在看来,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或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呢?
(真正的荷兰不仅仅体现在那水之国花之国,更是那骏马的自由王国,是那天堂般的动物世界,是那宁静安谧的夜晚,是那悠然的家园、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还是那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四、拓展迁移
1、同学们,今天我大家一起游览了荷兰乡村的美好景色,感受着那迷人的田园诗情!还记得吗?首先,我们来到了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看到了——(一生说,可结合图片);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碧绿色的低地,——(同上);到了傍晚,我们看见——(同上);是的,运河之中装载着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着,我们上了小船,之间夜幕降临,——(同上)„„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呀!
2、真美呀,我们又一次陶醉在这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中,感受着那份宁静悠闲和富足安适,感受着作者对这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的赞美和向往。建议大家: a、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
b、继续搜集这样的描写田园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文章来读一读,比较、感受、积累。
3、(如时间允许)课堂内向学生推荐一篇具有域外风情的文章,如《威尼斯的小艇》等。
12、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中、难点: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章中优美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3)指导感情朗读。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板书设计:
11.桂花雨
我喜欢的是桂花
摇花乐(言、行)怀念、热爱家乡
比不上家乡的桂花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含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三、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小组交流
三、指导学习生字。
1、分析字形
2、描红体会间架结构
3、议描红体会后,完成习字册。习作三习作要求: 按照书信的格式给不常见面的亲戚、朋友写一封信,把家里或学校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告诉他们。写好后,自己把信寄出去。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够读懂例文,领会王磊的家乡迷人的风光和古老的风俗。弄清他写作的重点。明白书信的格式。
2、明确本次习作要求。确定写信的对象。选择写作的重点来介绍家乡。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远方的同学给大家,大家想认识他吗?他就是居住在天山脚下的大草原上的哈萨克族小男孩王磊。你们想了解他的家乡吗?那就让我们来读一读他写给远方的小伙伴李阳的信。
二、学习例文,领悟书信的内容,把握书信的格式。
1、自由读文,思考;在信中,王磊向李阳介绍了他的家乡的哪些方面呢?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指名回答。板书:迷人的风光 古老的风俗
3、这些地方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王磊是怎样来写的呢?老师建议大家再去读读这封信。
4、指名回答后教师总结:用上平时自己了解的关于家乡特色的材料,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把自己最想介绍给好友的地方:古老的风俗——赛马写得特别具体。
5、这是一封信,你发现了写信的格式与我们平时的习作有什么不同了吗?
6、同桌互相交流。
7、指名交流。一起做批注。教师相机点拨:书信由六部分组成:称呼、问候语、正文、祝贺语、署名、日期。
(1)称呼在信的开头,要顶格写。称呼后面加冒号,表示请你注意下面我有话要说;(2)第二行空两格写问候语;
(3)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是信的主要内容,凡是要说的话,要谈的事都写在这部分。一层意思可以分为一个自然段;
(4)祝贺语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一般是写表示敬意、祝愿、勉励的话;
(5)正文写完后,另起一行,在靠右处写署名,在署名的下一行靠右写日期。这里说一个顺口溜,帮你记住书信的格式: a.称呼一定顶格写,问候话语别忘记。b.信的正文分段写,另起一行写祝语。c.名字写在右下方,紧接一行写日期。三|、根据习作要求写作。
1、读了王磊写给李阳的信,我们了解了天山脚下的迷人风光和古老的风俗,让每一个读了这封信都产生了要到他的家乡走一走,看一看的愿望。如果让你也来像王磊一样来介绍介绍我们自己的家乡,你想介绍什么呢?静静地想一想。
2、小组交流。
3、指名全班交流。
板书:独特的地理位置 四季风光 丰富的物产 四通八达的交通
4、播放《可爱的家乡》风光纪录片,再次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确定写作的重点。
5、明确本次习作要求。教师点拨:没有远方亲朋好友的,可以给其他人写信,写给文中的王磊和李阳也可以,还可以写给知心姐姐、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等,家在外地的同学还可以向家乡的小伙伴介绍我们扬中
6、动笔写,教师巡视。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继续写习作。(10分钟左右)
二、互相交流。(6分钟左右)
三、全班交流:(8分钟左右)
四、复习写信格式,誊写。
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写信的方式向别人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想把自己写的这封信寄出去的同学,课后可以用信纸再誊抄一遍,抄写时也要注意书信的格式。老师还要提醒你,别忘了写信封。有人会写信封吗?(出示信封样式)
第一行的方格里写收信人地址的邮政编码,下一行写收信人的地址。地址要写具体。中间一行写收信人的姓名。下边靠右写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在最后一行写上寄信人地址的邮政编码。我们这的邮政编码是230022 练习三 教学目的
1、学习读书时作记号,熟悉常用记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练习使用这些记号,逐步养成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3、体会读书名言,明确读书意义,激发读书热情。教学重点
熟悉常用记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并通过预习新课文练习使用这些记号。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部分:
1、读题,了解题意。
2、了解一些记号。
3、自己预习16课,并根据需要做记号。
4、集体检查。
5、读名言,说说作者通过打比方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
二、教学第三题: 1 写好钢笔字。教师范写提醒:上面的“帽子”会变化,有时大,有时小。3 比比谁的钢笔字写得最棒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复习
背诵学过的成语
2、指导
(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2)朗读练习。
(3)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意思。(4)集体讨论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自由地读,边读边思考如何记忆。(2)同座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3)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学生说说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1)让学生自读5条歇后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要求读准读通。(2)指名是试读,正音。
(3)教师告诉学生这是歇后语,教师范读,学生观察。
(4)讨论,总结:歇后语分两部分,前部分像谜面,后部分像谜底。(5)小组交流歇后语的意思(6)讨论结果,教师适当指导。
“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地做了,没有一点收获。“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比喻心神不定。“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形容非常清楚、明白。“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比喻什么都不懂。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按好心”讲心怀恶意,但假装关心。(7)集体齐读。
3、练习。
(1)给学生充分时间自由练读。
(2)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桌互背。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学会赞美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真诚地用恰到好处的语句赞美别人,从而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教学准备:
1、创设情境所需要的道具:围裙、盘子、菜肴、作文本、录像等。
2、课前指导学生完成《赞美的力量》这一课题研究,做好语言及思想的积蓄。教学过程:
一、师作示范,引入赞美
师:同学们今天真精神,一双双眼睛专注地看着老师,眼神里写满了对老师的尊敬与对知识的渴求;一个个小胸挺得直直的,像春日里一株株迎风而长的小树苗。从你们的神情中老师看得出来,你们是积极向上的,你们的集体是优秀的。作为你们的老师,共同成长的朋友,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师:我看到同学们的眼神更亮,小胸更直,更透出一股自信来。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老师对我们的行为习惯进行了赞美。
二、交流格言,感知赞美 师:(板书:赞美)说得真好。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来,一个关于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故事。1921年卡耐基付出一百万美元的超高年薪聘请了一位执行长,人们感到非常困惑。当记者采访时,卡耐基意味深长地说:“因为他最会赞美别人,这是他最值钱的本事。”确实,赞美就如同是拂面而来的春风,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碰撞,是需要精心呵护的鲜花。德国诗人歌德就曾有这样一句名言:“最真诚的慷慨就是赞美。”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关于赞美的格言。现在,大家就来交流一下,感受赞美的魅力。生拿出材料进行交流。
三、情境互动,学习赞美
1、师:赞美别人,仿佛用一支火把照亮别人的心田,也照亮了自己的心田。那么,如何对别人进行真诚的、恰如其分地赞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赞美。(在“赞美”前板书“学会”两字)
2、创设情境
师:老师先想和大家一起表演个节目。(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道具:围裙、盘子、可口的菜)谁愿意做我的儿子或女儿?
师:现在,表演开始。如果你回到家,看到劳累的妈妈已经烧好了几盘可口的菜,你会怎么对妈妈说?(教师表演将烧好的菜端上桌,并不停地用袖子拭汗,用手捶背)先后请三位学生上台表演,演后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教师适时引导:赞美别人时要注意分寸,恰到好处,言语要真诚,不说奉承话。同时,也要伴有真诚的神态举止,这样别人才能接受。除此以外,也应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场合等正确使用赞美语。
3、情境练习一
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很多同学也是值得大家赞美的。课前,老师给每一小组发了我们班上同学的作文本。大家看看,有哪些地方值得赞美的?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赞美他们。(学生讨论、交流)
师:老师现在是一名记者,我想采访一下被赞美的同学。听了同学对你的赞美,有什么感受吗?
3、情境练习二
放本班同学大扫除的录像,看完后选镜头中的一位同学来赞一赞,看看谁最会赞美别人。
四、联系生活,运用赞美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值得我们去赞美。比如,园丁、警察;再比如,陌生人给小孩让座、同学捡起地上的垃圾等等。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象刚才老师表演妈妈一样,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在情景中去赞美别人。生讨论练习后,每一个小组进行交流。
五、全课总结,升华赞美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差不多每一位同学都学着去赞美了别人。现在,我们就来反思一下,在赞美别人的时候,你的心里感觉怎样?(生自由说后师总结)是啊,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纯真的心,能为别人缤纷赞美的情是真诚的情。这样的人,必定拥有快乐的心灵,高尚的人格。请大家记住:授人以玫瑰,手有余香。备 课 人:任苾芳
备课时间:2015.10.12 教学时间:2015.10.14 备课类型:详备 9.泉城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石城是指哪座城市吗?为什么南京又被称作石城? [找出本课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激发阅读兴趣] 师:石城的“石”一针见血的点出了南京以石而闻名。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课题是泉城(板书泉城),你们说这座城市以什么闻名天下?大声读课题!师:你想知道什么?
[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有目的的从阅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解决初级疑问。
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有些问题很快就能明白了。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师:你们的问题在文中找到答案了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这里并未直接进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环节,哪怕是初读课文,学生也已经对课文产生初步联想及理解,教者不想打断学生的思维过程,所以让他一气呵成连贯下来] 2.引入研究课题,生成高层次阅读期待。
师:有些问题同学们明白了,有些问题同学还未彻底的了解。济南素有“泉城”、“泉都”之称。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亦称赞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这甲天下的济南的泉,到底有什么绝妙之处,能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
师:这个问题不忙解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把书多读几遍,不光老师的问题能解决,你们心中的小问号也能解开。3.多种形式练读。出示自读要求:
(1)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大声慢速朗读课文,读通句子。(2)小组检查:
由每组的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拿出铅笔,在二号同学读错的词句后做上记号。课文读完后,指出他的错误读音,并帮助他纠正。4.检查自读情况。出示生词和词组:
晶莹剔透 秋雨潇潇 虎啸狮吼 趵突泉 拎到 悬崖 洞穴 水声喧腾 昼夜不息 水藻 清清楚楚 济南 大约 一亩见方
忽()忽()组成 占()比吊桶还粗 三堆白雪
师:咱们的2号看看上面有没有你刚才读错的生词。现在,请你领着同学再读一读你刚才读错的那个词。
(重点指导读准:剔 趵 拎 穴 昼 藻 济)师:现在,让我们大声的读读这些生词一遍。5.联系生词,品析济南泉水。
师:联系课文,你能不能从上面某个词中发现济南泉水的一些特点?也许从这里我们能找到济南泉水甲天下的原因。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想。不理解的词,查字典。指名回答。
6.齐读课文,试着把这些特点读出来。
7.同学们,我们读几遍了,背一背!背不出?不要紧,看书,记得几句背几句。[这种记忆过程,能帮助学生主动思考课文写了那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小组学习,讨论研究课题。1.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师:济南有泉城的美誉。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比如,大明湖就是由众多泉水会聚而成。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区,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泉石上流”的绮丽风光。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那么,济南的泉到底有何绝妙之处,让他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2.学习策略提示
(1)古人说:开卷有益。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没过于读书了。请你边读边画下你认为重要的语句。
(2)再读读你画下的语句,想想从中可以发现济南泉水的那些绝妙之处。
(3)想到了?不会说?没关系,按老师的提示慢慢说:济南泉水的绝妙之处在于:第一„„第二„„
(4)想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吗?到小组中去,听听别人的观点,也说说自己的想法。3.全班交流 想一想,再你们刚才讨论的过程中,那一条最能突显济南泉水的绝妙之处。
[全班讨论的问题与小组讨论的问题有相似的地方,但又高一个层次,这样设计,为了节约课堂时间,不让类似问题重复两遍] 二.浅处掘深,提升阅读水平
1.关于“七十二泉”,要告诉学生,(怎么下达?)(或者在学生汇报时渗透下去)2.师:同学们刚才都谈了自己的想法,老师也来谈谈自己的观点。当然我们的观点实在没有谁好谁坏。
[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师生在阅读教学中地位是平等的。老师作为对话者,也应平等的介入关于文本的对话,传递自己的理解、情感及价值观。] 师:我认为,济南泉水最绝妙的地方可以归结为八个字:数量众多、各具特色。因为济南有七十二泉,济南泉水实际数远不只这些,历代济南七十二泉,和“七十二行”,“七十二变”一样,是泛指数量多的意思。事实上,据说济南的泉至少超过一百一十个,济南泉水多如繁星,然而却各具风采。珍珠泉,平地涌泉,形如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古人曾以'百尺珠帘水面铺'的诗句赞美珍珠泉。趵突泉,泉水清澈,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水花四溅,喷射数尺,壮如白雪三堆。真是平地喷出三尺雪。最能反映这个特点的还得看第一小节。(1)精讲第一自然节,体会的特点
指名读。找找那一句能反映济南的泉各具特色。出示:“这些泉有的„„秋雨潇潇”
指导朗读,练习用“有的„„有的„„”说话。三.总结。
四.名篇指径,课内向课外延伸。出示老舍名作:《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每小组发一份材料,由组长读,其他同学仔细听 10.九寨沟 知识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5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情感目标: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语,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学生质疑:“九寨沟”在什么地方?那儿什么样? 同学们,我们曾经跟着我们的语文课本浏览了许多名胜风光,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吗?
出示:我在课文中游览过(欣赏过)什么样的哪里。(如:宁静幽雅的西湖)
今天,老师再和大家去畅游一处人间仙境,好不好?(板书课题:九寨沟)齐读课题,质疑。看了这个课题,你觉得要到课文中去弄懂些什么问题?
(九寨沟在哪里?为什么称为“九寨沟”?它是怎样的一条沟?„„)
二、初读课文
1.听范读全文,边听边思考前面质疑的问题。
2.自由读课文,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同时读顺句子。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正音。(2)读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3)指读长句,提醒学生注意句子停顿。
三、再读课文
1、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并概括出每段的意思。
2、读后讨论,逐步归纳出:
一、二段主要写九寨沟的地理位置。
三、四自然段主要写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珍稀动物。最后一段总结,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3、了解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了解了课文住要内容。)
四、细读课文第一段
1、九寨沟在什么地方?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了解九寨沟位置。
2、九寨沟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1)如果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回答,你想用哪个词语?(神奇)理解“神奇”:什么样的地方是神奇的?
(2)如果用一句话回答,你又想用课文中的哪个句子?(出示句子: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神话世界。)
“童话世界”是怎样的世界?(神奇、美丽)
(3)如果要详细地说说九寨沟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你准备用课文的哪几段来说?
3、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和三、四段的关系。
五、生字书写指导
1、重点指导“县”“捷”“禽”,描红。
2、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认识九寨沟的珍稀动物。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你心目中的童话世界是个怎样的世界?
在九寨沟这个童话般的世界中,你看到了哪些神奇的景物? 1.出示九寨沟风光,把学生带入九寨沟。学生看图谈感受:一进入景区,有什么样的感受?用“一进入景区,就„„”的句式说。2.出示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抓“一„„就„„”:“一,就”说明了什么?(可用“一,就”说话)抓“童话世界”:在我们的心目中“童话世界”应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3.出示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读一读,想一想:这两句话有什么共同点?(赞美九寨沟的美)师述:这叫总写。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吗?师述:这叫首尾呼应。4.齐读大屏幕上的两句话。
5.过渡:从课文这两句话已让人感觉九寨沟的迷人风光,但课文就这两句行吗?为什么呢?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景区,去真正领略这个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自由练读,整体感知: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九寨沟的哪些景物?讨论后再随机板书。板书:雪峰、湖泊、森林、瀑布(自然风光)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珍稀动物)
过渡:你们是想先欣赏自然风光呢,还是先看看珍禽异兽?但书上提醒我们先看什么?(自然风光)从哪儿看出来的?(继续向纵深行进)
2.选择你最喜欢的自然风光,把相关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课件出示文中好词:
插入云霄清澈见底银光闪闪高低错落白练腾空
色彩斑斓森林遍布蔚为壮观银花四溅五彩缤纷大大小小 雪 峰: 森 林: 湖 泊: 瀑 布:
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这些好词分别是写什么的?
3.展开评读讨论,抓住文中具体的词句,观察图画帮助理解,进行想象,指导朗读。重点理解下列句子:(这部分的教学,可利用电教媒体来辅助。)△雪峰:(高)看图理解“直插云霄”。“峰顶银光闪闪”是因为终年积雪不化。△湖泊:(多、清)抓住“大大小小、颗颗”体会湖泊多。看图理解“清澈见底、色彩斑斓”。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湖泊分布在沟谷中的景象。(词语积累:说说描写颜色鲜艳美丽的成语)彩池:(多、美)引导学生弄清“彩池”是怎样形成的(a.池底有彩色石块;b.白云、雪峰、森林倒映在湖水中)△森林:(多)相继理解“遍布”。△瀑布:(错落有致)通过朗读,使学生知道瀑布形成的原因及壮观的景象。随即理解: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4.指导朗读,把最美的画面展现给大家。
读到这儿我们真想说: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九寨沟真是个——(引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讨论第三自然段学习过程和方法。归纳出示: a.自由练读,整体感知。b.逐句朗读,理解词句。c.想象画面,加深体会。d.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2、要求学生自己试着提问,帮助大家整体感知第四自然段,课文中描写的几种珍稀动物的特点是什么? 3.课件出示连线。
体态粗壮的大熊猫 善于奔跑的金丝猴 行动敏捷的羚 羊 憨态可掬的小熊猫.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动物,好好读读,体会他最惹你喜爱的地方,在文中加上着重号。
5.引导学生逐句读课文,并说出最惹你喜爱的地方。——谁喜欢金丝猴? a.这部分指导朗读的步骤:读出好玩——读出喜悦——读出陶醉,具体如下: 先引导学生要读出“好玩”。(觉得课文中还有那儿好玩,读)
b.再好好读一读,想一想,这一段文字除了读出好玩,还应当要读出什么?(喜悦、激动)
c.最后,光读出喜悦和激动,老师觉得还不够,知道最棒的还要读出什么?(陶醉)6.课件出示: 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读到这儿我们更想说:雪峰插云——(引读)7.朗读课文总写珍稀动物的句子。(读出动物的机灵、可爱)
三、小结
1.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一起来看看课题: 九寨沟,觉得前面应加个什么词比较合适?(学生任意说)
2.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看。我国著名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下面请欣赏《神奇的九寨》。板书设计:
10.九寨沟
(自然风光)雪峰、湖泊、森林、瀑布
童话世界 人间仙境
(珍稀动物)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
11、田园诗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散文诗的语言特色,感知荷兰的静谧与美丽。
2、激起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对世界文明的热爱之情。
3、积累文中佳词妙句,并能用之描述身边的景物。教学重难点:感悟并说出文章所展示的诗情画意。教学创意着眼点:感受与表达想结合。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
1、指名读题,用不同语气。?!
2、田园?看到田园,你想到了什么?——田地和苗圃,泛指农村。想到了„„诗情?看到诗情,你又想到了什么?——诗一样的情怀,有一个词叫做诗情画意 我们刚刚学过的美丽的《九寨沟》能不能称作田园诗情?
3、好,那让我们诗情画意的来读一读课题。
4、过渡:今天呀,我们将要走出国门,来到欧洲西部的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荷兰,去看一看那里的田园风光,感受那里的田园诗情,一睹那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文,你看到了哪些田园风光,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简单交流,不作深入要求。
三、抓住重点,品读感悟
1、过渡:是呀,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流动的奶牛,鲜艳的郁金香,剽悍强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动物、宁静的夜晚„„这就是荷兰的田园风光,这就是荷兰留给我们的印象!
2、那么,你最喜欢哪一处美丽的风光呢?它又让你感受到怎样的诗情画意了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景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3、自读自悟
4、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把你的困惑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等会我们请小组派代表把你们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5、大组交流反馈:
a、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b、说说为什么喜欢?(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c、同学补充或看有关图片 d、有感情朗读
6、同学们说的多好呀,看来我们大家不虚此行!是的,这就是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现在看来,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或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呢?
(真正的荷兰不仅仅体现在那水之国花之国,更是那骏马的自由王国,是那天堂般的动物世界,是那宁静安谧的夜晚,是那悠然的家园、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还是那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四、拓展迁移
1、同学们,今天我大家一起游览了荷兰乡村的美好景色,感受着那迷人的田园诗情!还记得吗?首先,我们来到了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看到了——(一生说,可结合图片);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碧绿色的低地,——(同上);到了傍晚,我们看见——(同上);是的,运河之中装载着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着,我们上了小船,之间夜幕降临,——(同上)„„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呀!
2、真美呀,我们又一次陶醉在这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中,感受着那份宁静悠闲和富足安适,感受着作者对这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的赞美和向往。建议大家: a、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
b、继续搜集这样的描写田园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文章来读一读,比较、感受、积累。
3、(如时间允许)课堂内向学生推荐一篇具有域外风情的文章,如《威尼斯的小艇》等。
12、桂花雨 教学目标:
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中、难点: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章中优美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3)指导感情朗读。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板书设计:
11.桂花雨
我喜欢的是桂花
摇花乐(言、行)怀念、热爱家乡
比不上家乡的桂花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含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三、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小组交流
三、指导学习生字。
1、分析字形
2、描红体会间架结构
3、议描红体会后,完成习字册。习作三习作要求: 按照书信的格式给不常见面的亲戚、朋友写一封信,把家里或学校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告诉他们。写好后,自己把信寄出去。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够读懂例文,领会王磊的家乡迷人的风光和古老的风俗。弄清他写作的重点。明白书信的格式。
2、明确本次习作要求。确定写信的对象。选择写作的重点来介绍家乡。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远方的同学给大家,大家想认识他吗?他就是居住在天山脚下的大草原上的哈萨克族小男孩王磊。你们想了解他的家乡吗?那就让我们来读一读他写给远方的小伙伴李阳的信。
二、学习例文,领悟书信的内容,把握书信的格式。
1、自由读文,思考;在信中,王磊向李阳介绍了他的家乡的哪些方面呢?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指名回答。板书:迷人的风光 古老的风俗
3、这些地方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王磊是怎样来写的呢?老师建议大家再去读读这封信。
4、指名回答后教师总结:用上平时自己了解的关于家乡特色的材料,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把自己最想介绍给好友的地方:古老的风俗——赛马写得特别具体。
5、这是一封信,你发现了写信的格式与我们平时的习作有什么不同了吗?
6、同桌互相交流。
7、指名交流。一起做批注。教师相机点拨:书信由六部分组成:称呼、问候语、正文、祝贺语、署名、日期。
(1)称呼在信的开头,要顶格写。称呼后面加冒号,表示请你注意下面我有话要说;(2)第二行空两格写问候语;
(3)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是信的主要内容,凡是要说的话,要谈的事都写在这部分。一层意思可以分为一个自然段;
(4)祝贺语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一般是写表示敬意、祝愿、勉励的话;
(5)正文写完后,另起一行,在靠右处写署名,在署名的下一行靠右写日期。这里说一个顺口溜,帮你记住书信的格式: a.称呼一定顶格写,问候话语别忘记。b.信的正文分段写,另起一行写祝语。c.名字写在右下方,紧接一行写日期。三|、根据习作要求写作。
1、读了王磊写给李阳的信,我们了解了天山脚下的迷人风光和古老的风俗,让每一个读了这封信都产生了要到他的家乡走一走,看一看的愿望。如果让你也来像王磊一样来介绍介绍我们自己的家乡,你想介绍什么呢?静静地想一想。
2、小组交流。
3、指名全班交流。
板书:独特的地理位置 四季风光 丰富的物产 四通八达的交通
4、播放《可爱的家乡》风光纪录片,再次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确定写作的重点。
5、明确本次习作要求。教师点拨:没有远方亲朋好友的,可以给其他人写信,写给文中的王磊和李阳也可以,还可以写给知心姐姐、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等,家在外地的同学还可以向家乡的小伙伴介绍我们扬中
6、动笔写,教师巡视。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继续写习作。(10分钟左右)
二、互相交流。(6分钟左右)
三、全班交流:(8分钟左右)
四、复习写信格式,誊写。
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写信的方式向别人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想把自己写的这封信寄出去的同学,课后可以用信纸再誊抄一遍,抄写时也要注意书信的格式。老师还要提醒你,别忘了写信封。有人会写信封吗?(出示信封样式)
第一行的方格里写收信人地址的邮政编码,下一行写收信人的地址。地址要写具体。中间一行写收信人的姓名。下边靠右写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在最后一行写上寄信人地址的邮政编码。我们这的邮政编码是230022 练习三 教学目的
1、学习读书时作记号,熟悉常用记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练习使用这些记号,逐步养成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3、体会读书名言,明确读书意义,激发读书热情。教学重点
熟悉常用记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并通过预习新课文练习使用这些记号。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部分:
1、读题,了解题意。
2、了解一些记号。
3、自己预习16课,并根据需要做记号。
4、集体检查。
5、读名言,说说作者通过打比方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
二、教学第三题: 1 写好钢笔字。教师范写提醒:上面的“帽子”会变化,有时大,有时小。3 比比谁的钢笔字写得最棒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1、复习
背诵学过的成语
2、指导
(1)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2)朗读练习。
(3)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意思。(4)集体讨论成语的意思。
3、练习
(1)自由地读,边读边思考如何记忆。(2)同座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3)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练习要求。
(2)学生说说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1)让学生自读5条歇后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要求读准读通。(2)指名是试读,正音。
(3)教师告诉学生这是歇后语,教师范读,学生观察。
(4)讨论,总结:歇后语分两部分,前部分像谜面,后部分像谜底。(5)小组交流歇后语的意思(6)讨论结果,教师适当指导。
“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地做了,没有一点收获。“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比喻心神不定。“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形容非常清楚、明白。“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比喻什么都不懂。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按好心”讲心怀恶意,但假装关心。(7)集体齐读。
3、练习。
(1)给学生充分时间自由练读。
(2)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桌互背。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学会赞美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真诚地用恰到好处的语句赞美别人,从而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教学准备:
1、创设情境所需要的道具:围裙、盘子、菜肴、作文本、录像等。
2、课前指导学生完成《赞美的力量》这一课题研究,做好语言及思想的积蓄。教学过程:
一、师作示范,引入赞美
师:同学们今天真精神,一双双眼睛专注地看着老师,眼神里写满了对老师的尊敬与对知识的渴求;一个个小胸挺得直直的,像春日里一株株迎风而长的小树苗。从你们的神情中老师看得出来,你们是积极向上的,你们的集体是优秀的。作为你们的老师,共同成长的朋友,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师:我看到同学们的眼神更亮,小胸更直,更透出一股自信来。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老师对我们的行为习惯进行了赞美。
二、交流格言,感知赞美 师:(板书:赞美)说得真好。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来,一个关于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故事。1921年卡耐基付出一百万美元的超高年薪聘请了一位执行长,人们感到非常困惑。当记者采访时,卡耐基意味深长地说:“因为他最会赞美别人,这是他最值钱的本事。”确实,赞美就如同是拂面而来的春风,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碰撞,是需要精心呵护的鲜花。德国诗人歌德就曾有这样一句名言:“最真诚的慷慨就是赞美。”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关于赞美的格言。现在,大家就来交流一下,感受赞美的魅力。生拿出材料进行交流。
三、情境互动,学习赞美
1、师:赞美别人,仿佛用一支火把照亮别人的心田,也照亮了自己的心田。那么,如何对别人进行真诚的、恰如其分地赞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赞美。(在“赞美”前板书“学会”两字)
2、创设情境
师:老师先想和大家一起表演个节目。(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道具:围裙、盘子、可口的菜)谁愿意做我的儿子或女儿?
师:现在,表演开始。如果你回到家,看到劳累的妈妈已经烧好了几盘可口的菜,你会怎么对妈妈说?(教师表演将烧好的菜端上桌,并不停地用袖子拭汗,用手捶背)先后请三位学生上台表演,演后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教师适时引导:赞美别人时要注意分寸,恰到好处,言语要真诚,不说奉承话。同时,也要伴有真诚的神态举止,这样别人才能接受。除此以外,也应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场合等正确使用赞美语。
3、情境练习一
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很多同学也是值得大家赞美的。课前,老师给每一小组发了我们班上同学的作文本。大家看看,有哪些地方值得赞美的?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赞美他们。(学生讨论、交流)
师:老师现在是一名记者,我想采访一下被赞美的同学。听了同学对你的赞美,有什么感受吗?
3、情境练习二
放本班同学大扫除的录像,看完后选镜头中的一位同学来赞一赞,看看谁最会赞美别人。
四、联系生活,运用赞美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值得我们去赞美。比如,园丁、警察;再比如,陌生人给小孩让座、同学捡起地上的垃圾等等。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象刚才老师表演妈妈一样,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在情景中去赞美别人。生讨论练习后,每一个小组进行交流。
五、全课总结,升华赞美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差不多每一位同学都学着去赞美了别人。现在,我们就来反思一下,在赞美别人的时候,你的心里感觉怎样?(生自由说后师总结)是啊,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纯真的心,能为别人缤纷赞美的情是真诚的情。这样的人,必定拥有快乐的心灵,高尚的人格。请大家记住:授人以玫瑰,手有余香。
第三篇: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9.泉城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石城是指哪座城市吗?为什么南京又被称作石城?
[找出本课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激发阅读兴趣]
师:石城的“石”一针见血的点出了南京以石而闻名。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课题是泉城(板书泉城),你们说这座城市以什么闻名天下?大声读课题!
师:你想知道什么?
[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有目的的从阅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解决初级疑问。
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有些问题很快就能明白了。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师:你们的问题在文中找到答案了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这里并未直接进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环节,哪怕是初读课文,学生也已经对课文产生初步联想及理解,教者不想打断学生的思维过程,所以让他一气呵成连贯下来]
2.引入研究课题,生成高层次阅读期待。
师:有些问题同学们明白了,有些问题同学还未彻底的了解。济南素有“泉城”、“泉都”之称。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亦称赞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这甲天下的济南的泉,到底有什么绝妙之处,能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
师:这个问题不忙解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把书多读几遍,不光老师的问题能解决,你们心中的小问号也能解开。
3.多种形式练读。
出示自读要求:
(1)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大声慢速朗读课文,读通句子。
(2)小组检查:
由每组的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拿出铅笔,在其读错的词句后做上记号。课文读完后,指出他的错误读音,并帮助他纠正。
4.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词和词组:
晶莹剔透
秋雨潇潇
虎啸狮吼
趵突泉
拎到
悬崖
洞穴
水声喧腾
昼夜不息
水藻
清清楚楚
济南
大约
一亩见方
忽()忽()组成 占()比吊桶还粗
三堆白雪
师:看看上面有没有你刚才读错的生词。现在,请你领着同学再读一读你刚才读错的那个词。
(重点指导读准:剔趵拎穴昼藻济)
师:现在,让我们大声的读读这些生词一遍。
5.联系生词,品析济南泉水。
师:联系课文,你能不能从上面某个词中发现济南泉水的一些特点?也许从这里我们能找到济南泉水甲天下的原因。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想。不理解的词,查字典。
指名回答。
6.齐读课文,试着把这些特点读出来。
7.同学们,我们读几遍了,背一背!背不出?不要紧,看书,记得几句背几句。
[这种记忆过程,能帮助学生主动思考课文写了那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小组学习,讨论研究课题。
.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师:济南有泉城的美誉。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比如,大明湖就是由众多泉水会聚而成。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区,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泉石上流”的绮丽风光。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那么,济南的泉到底有何绝妙之处,让他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
2.学习策略提示
(1)古人说:开卷有益。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没过于读书了。请你边读边画下你认为重要的语句。
(2)再读读你画下的语句,想想从中可以发现济南泉水的那些绝妙之处。
(3)想到了?不会说?没关系,按老师的提示慢慢说:济南泉水的绝妙之处在于:第一……第二……
(4)想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吗?到小组中去,听听别人的观点,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
想一想,再你们刚才讨论的过程中,那一条最能突显济南泉水的绝妙之处。
[全班讨论的问题与小组讨论的问题有相似的地方,但又高一个层次,这样设计,为了节约课堂时间,不让类似问题重复两遍]
二.浅处掘深,提升阅读水平
.关于“七十二泉”,要告诉学生,(怎么下达?)(或者在学生汇报时渗透下去)
2.师:同学们刚才都谈了自己的想法,老师也来谈谈自己的观点。当然我们的观点实在没有谁好谁坏。
[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师生在阅读教学中地位是平等的。老师作为对话者,也应平等的介入关于文本的对话,传递自己的理解、情感及价值观。]
师:我认为,济南泉水最绝妙的地方可以归结为八个字:数量众多、各具特色。因为济南有七十二泉,济南泉水实际数远不只这些,历代济南七十二泉,和“七十二行”,“七十二变”一样,是泛指数量多的意思。事实上,据说济南的泉至少超过一百一十个,济南泉水多如繁星,然而却各具风采。珍珠泉,平地涌泉,形如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古人曾以“百尺珠帘水面铺”的诗句赞美珍珠泉。趵突泉,泉水清澈,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水花四溅,喷射数尺,壮如白雪三堆。真是平地喷出三尺雪。最能反映这个特点的还得看第一小节。
(1)精讲第一自然节,体会的特点
指名读。找找那一句能反映济南的泉各具特色。
出示:“这些泉有的……秋雨潇潇”
指导朗读,练习用“有的……有的……”说话。
三.总结。
四.名篇指径,课内向课外延伸。
出示老舍名作:《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选其中读一读。
0.九寨沟
知识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5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情感目标: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语,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学生质疑:“九寨沟”在什么地方?那儿什么样?
同学们,我们曾经跟着我们的语文课本浏览了许多名胜风光,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吗?
出示:我在课文中游览过(欣赏过)什么样的哪里。(如:宁静幽雅的西湖)
今天,老师再和大家去畅游一处人间仙境,好不好?(板书课题:九寨沟)齐读课题,质疑。看了这个课题,你觉得要到课文中去弄懂些什么问题?
(九寨沟在哪里?为什么称为“九寨沟”?它是怎样的一条沟?……)
二、初读课文
.听范读全文,边听边思考前面质疑的问题。
2.自由读课文,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同时读顺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正音。
读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指读长句,提醒学生注意句子停顿。
三、再读课文、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并概括出每段的意思。
2、读后讨论,逐步归纳出:
一、二自然段主要写九寨沟的地理位置。
三、四自然段主要写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珍稀动物。最后一段总结,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3、了解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了解了课文住要内容。)
四、细读课文第一段、九寨沟在什么地方?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了解九寨沟位置。
2、九寨沟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1)如果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回答,你想用哪个词语?(神奇)理解“神奇”:什么样的地方是神奇的?
(2)如果用一句话回答,你又想用课文中的哪个句子?(出示句子: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神话世界。)
“童话世界”是怎样的世界?(神奇、美丽)
(3)如果要详细地说说九寨沟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你准备用课文的哪几段来说?
3、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和三、四段的关系。
五、生字书写指导、重点指导“县”“捷”“禽”,描红。
2、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认识九寨沟的珍稀动物。
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你心目中的童话世界是个怎样的世界?
在九寨沟这个童话般的世界中,你看到了哪些神奇的景物?
.出示九寨沟风光,把学生带入九寨沟。
学生看图谈感受:一进入景区,有什么样的感受?用“一进入景区,就……”的句式说。
2.出示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抓“一……就……”:“一,就”说明了什么?(可用“一,就”说话)
抓“童话世界”:在我们的心目中“童话世界”应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3.出示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读一读,想一想:这两句话有什么共同点?(赞美九寨沟的美)师述:这叫总写。
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吗?师述:这叫首尾呼应。
4.齐读大屏幕上的两句话。
5.过渡:从课文这两句话已让人感觉九寨沟的迷人风光,但课文就这两句行吗?为什么呢?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景区,去真正领略这个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自由练读,整体感知: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九寨沟的哪些景物?讨论后再随机板书。
板书:雪峰、湖泊、森林、瀑布(自然风光)
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珍稀动物)
过渡:你们是想先欣赏自然风光呢,还是先看看珍禽异兽?但书上提醒我们先看什么?(自然风光)从哪儿看出来的?(继续向纵深行进)
2.选择你最喜欢的自然风光,把相关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
出示文中好词:
插入云霄清澈见底银光闪闪高低错落白练腾空
色彩斑斓森林遍布蔚为壮观银花四溅五彩缤纷大大小小
雪 峰:
森 林:
湖 泊:
瀑 布:
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这些好词分别是写什么的?
3.展开评读讨论,抓住文中具体的词句,观察图画帮助理解,进行想象,指导朗读。
重点理解下列句子:(这部分的教学,可利用电教媒体来辅助。)
△雪峰:(高)看图理解“直插云霄”。“峰顶银光闪闪”是因为终年积雪不化。
△湖泊:(多、清)抓住“大大小小、颗颗”体会湖泊多。看图理解“清澈见底、色彩斑斓”。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湖泊分布在沟谷中的景象。
(词语积累:说说描写颜色鲜艳美丽的成语)
彩池:(多、美)引导学生弄清“彩池”是怎样形成的(a.池底有彩色石块;b.白云、雪峰、森林倒映在湖水中)
△森林:(多)相继理解“遍布”。
△瀑布:(错落有致)通过朗读,使学生知道瀑布形成的原因及壮观的景象。
随即理解: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4.指导朗读,把最美的画面展现给大家。
读到这儿我们真想说: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九寨沟真是个——(引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讨论第三自然段学习过程和方法。归纳出示:
a.自由练读,整体感知。
b.逐句朗读,理解词句。
c.想象画面,加深体会。
d.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2、要求学生自己试着提问,帮助大家整体感知第四自然段,课文中描写的几种珍稀动物的特点是什么?
3.出示连线。
体态粗壮的大熊猫
善于奔跑的金丝猴
行动敏捷的羚 羊
憨态可掬的小熊猫
4.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动物,好好读读,体会他最惹你喜爱的地方,在文中加上着重号。
5.引导学生逐句读课文,并说出最惹你喜爱的地方。——谁喜欢金丝猴?
a.这部分指导朗读的步骤:读出好玩——读出喜悦——读出陶醉,具体如下:
先引导学生要读出“好玩”。(觉得课文中还有那儿好玩,读)
b.再好好读一读,想一想,这一段文字除了读出好玩,还应当要读出什么?(喜悦、激动)
c.最后,光读出喜悦和激动,老师觉得还不够,知道最棒的还要读出什么?(陶醉)
6.出示: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读到这儿我们更想说:雪峰插云——(引读)
7.朗读课文总写珍稀动物的句子。(读出动物的机灵、可爱)
三、小结
.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一起来看看课题:九寨沟,觉得前面应加个什么词比较合适?(学生任意说)
2.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看。我国著名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下面请欣赏《神奇的九寨》。
板书设计:
0.九寨沟
(自然风光)雪峰、湖泊、森林、瀑布
童话世界
人间仙境
(珍稀动物)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
1、田园诗情
教学目标:、认识散文诗的语言特色,感知荷兰的静谧与美丽。
2、激起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对世界文明的热爱之情。
3、积累文中佳词妙句,并能用之描述身边的景物。
教学重难点:感悟并说出所展示的诗情画意。
教学创意着眼点:感受与表达想结合。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指名读题,用不同语气。?!
2、田园?看到田园,你想到了什么?——田地和苗圃,泛指农村。想到了……诗情?看到诗情,你又想到了什么?——诗一样的情怀,有一个词叫做诗情画意
我们刚刚学过的美丽的《九寨沟》能不能称作田园诗情?
3、好,那让我们诗情画意的来读一读课题。
4、过渡:今天呀,我们将要走出国门,来到欧洲西部的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荷兰,去看一看那里的田园风光,感受那里的田园诗情,一睹那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文,你看到了哪些田园风光,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简单交流,不作深入要求。
三、抓住重点,品读感悟、过渡:是呀,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流动的奶牛,鲜艳的郁金香,剽悍强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动物、宁静的夜晚……这就是荷兰的田园风光,这就是荷兰留给我们的印象!
2、那么,你最喜欢哪一处美丽的风光呢?它又让你感受到怎样的诗情画意了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景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3、自读自悟
4、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把你的困惑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等会我们请小组派代表把你们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5、大组交流反馈:
a、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b、说说为什么喜欢?(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c、同学补充或看有关图片
d、有感情朗读
6、同学们说的多好呀,看来我们大家不虚此行!是的,这就是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现在看来,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或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呢?
(真正的荷兰不仅仅体现在那水之国花之国,更是那骏马的自由王国,是那天堂般的动物世界,是那宁静安谧的夜晚,是那悠然的家园、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还是那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四、拓展迁移、同学们,今天我大家一起游览了荷兰乡村的美好景色,感受着那迷人的田园诗情!还记得吗?首先,我们来到了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看到了——(一生说,可结合图片);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碧绿色的低地,——(同上);到了傍晚,我们看见——(同上);是的,运河之中装载着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着,我们上了小船,之间夜幕降临,——(同上)……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呀!
2、真美呀,我们又一次陶醉在这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中,感受着那份宁静悠闲和富足安适,感受着作者对这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的赞美和向往。建议大家:
a、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
b、继续搜集这样的描写田园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来读一读,比较、感受、积累。
3、(如时间允许)课堂内向学生推荐一篇具有域外风情的,如《威尼斯的小艇》等。
2、桂花雨
教学目标:
.读,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中、难点:理解深层文意,体会中优美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1.桂花雨
我喜欢的是桂花
摇花乐(言、行)
怀念、热爱家乡
比不上家乡的桂花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含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三、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小组交流
三、指导学习生字。
、分析字形
2、描红体会间架结构
3、议描红体会后,完成习字册。
习作三
习作要求:
按照书信的格式给不常见面的亲戚、朋友写一封信,把家里或学校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告诉他们。写好后,自己把信寄出去。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能够读懂例文,领会王磊的家乡迷人的风光和古老的风俗。弄清他写作的重点。明白书信的格式。
2、明确本次习作要求。确定写信的对象。选择写作的重点来介绍家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位远方的同学给大家,大家想认识他吗?他就是居住在天山脚下的大草原上的哈萨克族小男孩王磊。你们想了解他的家乡吗?那就让我们来读一读他写给远方的小伙伴李阳的信。
二、学习例文,领悟书信的内容,把握书信的格式。
、自由读文,思考;在信中,王磊向李阳介绍了他的家乡的哪些方面呢?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指名回答。板书:迷人的风光
古老的风俗
3、这些地方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王磊是怎样来写的呢?老师建议大家再去读读这封信。
4、指名回答后教师总结:用上平时自己了解的关于家乡特色的材料,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把自己最想介绍给好友的地方:古老的风俗——赛马写得特别具体。
5、这是一封信,你发现了写信的格式与我们平时的习作有什么不同了吗?
6、同桌互相交流。
7、指名交流。一起做批注。教师相机点拨:书信由六部分组成:称呼、问候语、正文、祝贺语、署名、日期。
(1)称呼在信的开头,要顶格写。称呼后面加冒号,表示请你注意下面我有话要说;
(2)第二行空两格写问候语;
(3)第三行空两格写正文。正文是信的主要内容,凡是要说的话,要谈的事都写在这部分。一层意思可以分为一个自然段;
(4)祝贺语另起一行空两格写,一般是写表示敬意、祝愿、勉励的话;
(5)正文写完后,另起一行,在靠右处写署名,在署名的下一行靠右写日期。
这里说一个顺口溜,帮你记住书信的格式:
a.称呼一定顶格写,问候话语别忘记。
b.信的正文分段写,另起一行写祝语。
c.名字写在右下方,紧接一行写日期。
三|、根据习作要求写作。、读了王磊写给李阳的信,我们了解了天山脚下的迷人风光和古老的风俗,让每一个读了这封信都产生了要到他的家乡走一走,看一看的愿望。如果让你也来像王磊一样来介绍介绍我们自己的家乡,你想介绍什么呢?静静地想一想。
2、小组交流。
3、指名全班交流。
板书:独特的地理位置
四季风光
丰富的物产
四通八达的交通
4、播放《可爱的家乡》风光纪录片,再次感受家乡的风土人情。确定写作的重点。
5、明确本次习作要求。教师点拨:没有远方亲朋好友的,可以给其他人写信,写给文中的王磊和李阳也可以,还可以写给知心姐姐、自己喜爱的电视节目主持人等,家在外地的同学还可以向家乡的小伙伴介绍我们扬中
6、动笔写,教师巡视。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生继续写习作。(10分钟左右)
二、互相交流。(6分钟左右)
三、全班交流:(8分钟左右)
四、复习写信格式,誊写。
五、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写信的方式向别人介绍家乡的风土人情。想把自己写的这封信寄出去的同学,课后可以用信纸再誊抄一遍,抄写时也要注意书信的格式。老师还要提醒你,别忘了写信封。有人会写信封吗?(出示信封样式)
第一行的方格里写收信人地址的邮政编码,下一行写收信人的地址。地址要写具体。中间一行写收信人的姓名。下边靠右写寄信人的地址和姓名,在最后一行写上寄信人地址的邮政编码。我们这的邮政编码是230022
练习三
教学目的、学习读书时作记号,熟悉常用记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练习使用这些记号,逐步养成读书做记号的习惯;
3、体会读书名言,明确读书意义,激发读书热情。
教学重点
熟悉常用记号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并通过预习新课文练习使用这些记号。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部分:
、读题,了解题意。
2、了解一些记号。
3、自己预习16课,并根据需要做记号。
4、集体检查。
5、读名言,说说作者通过打比方想告诉读者的是什么?
二、教学第三题:
写好钢笔字。
2教师范写提醒:上面的“帽子”会变化,有时大,有时小。
3比比谁的钢笔字写得最棒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
、复习
背诵学过的成语
2、指导
学生自由地读,要求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
朗读练习。
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意思。
集体讨论成语的意思。
3、练习
自由地读,边读边思考如何记忆。
同座的同学互相练背,交流记忆方法。
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五题
、审题。
指名读练习要求。
学生说说练习的要求是什么。
2、指导。
让学生自读5条歇后语,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要求读准读通。
指名是试读,正音。
教师告诉学生这是歇后语,教师范读,学生观察。
讨论,总结:歇后语分两部分,前部分像谜面,后部分像谜底。
小组交流歇后语的意思
讨论结果,教师适当指导。
“竹篮打水——一场空”白白地做了,没有一点收获。
“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比喻心神不定。
“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形容非常清楚、明白。
“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比喻什么都不懂。
“黄鼠狼给鸡拜年——没按好心”讲心怀恶意,但假装关心。
集体齐读。
3、练习。
给学生充分时间自由练读。
在熟读的基础上练习背诵,同桌互背。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学会赞美
教学目的:
让学生学会真诚地用恰到好处的语句赞美别人,从而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教学准备:、创设情境所需要的道具:围裙、盘子、菜肴、作文本、录像等。
2、课前指导学生完成《赞美的力量》这一课题研究,做好语言及思想的积蓄。
教学过程:
一、师作示范,引入赞美
师:同学们今天真精神,一双双眼睛专注地看着老师,眼神里写满了对老师的尊敬与对知识的渴求;一个个小胸挺得直直的,像春日里一株株迎风而长的小树苗。从你们的神情中老师看得出来,你们是积极向上的,你们的集体是优秀的。作为你们的老师,共同成长的朋友,我为你们感到骄傲,感到自豪!
师:我看到同学们的眼神更亮,小胸更直,更透出一股自信来。这是为什么呢?
生:因为老师对我们的行为习惯进行了赞美。
二、交流格言,感知赞美
师:(板书:赞美)说得真好。这让我想起一个故事来,一个关于美国“钢铁大王”卡耐基的故事。1921年卡耐基付出一百万美元的超高年薪聘请了一位执行长,人们感到非常困惑。当记者采访时,卡耐基意味深长地说:“因为他最会赞美别人,这是他最值钱的本事。”确实,赞美就如同是拂面而来的春风,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碰撞,是需要精心呵护的鲜花。德国诗人歌德就曾有这样一句名言:“最真诚的慷慨就是赞美。”课前,老师让大家搜集了一些关于赞美的格言。现在,大家就来交流一下,感受赞美的魅力。
生拿出材料进行交流。
三、情境互动,学习赞美、师:赞美别人,仿佛用一支火把照亮别人的心田,也照亮了自己的心田。那么,如何对别人进行真诚的、恰如其分地赞美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赞美。(在“赞美”前板书“学会”两字)
2、创设情境
师:老师先想和大家一起表演个节目。(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道具:围裙、盘子、可口的菜)谁愿意做我的儿子或女儿?
师:现在,表演开始。如果你回到家,看到劳累的妈妈已经烧好了几盘可口的菜,你会怎么对妈妈说?(教师表演将烧好的菜端上桌,并不停地用袖子拭汗,用手捶背)
先后请三位学生上台表演,演后进行评价。在评价中教师适时引导:赞美别人时要注意分寸,恰到好处,言语要真诚,不说奉承话。同时,也要伴有真诚的神态举止,这样别人才能接受。除此以外,也应针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年龄、不同的场合等正确使用赞美语。
3、情境练习一
师: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有很多同学也是值得大家赞美的。课前,老师给每一小组发了我们班上同学的作文本。大家看看,有哪些地方值得赞美的?请你用你喜欢的方式来赞美他们。(学生讨论、交流)
师:老师现在是一名记者,我想采访一下被赞美的同学。听了同学对你的赞美,有什么感受吗?
3、情境练习二
放本班同学大扫除的录像,看完后选镜头中的一位同学来赞一赞,看看谁最会赞美别人。
四、联系生活,运用赞美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和事值得我们去赞美。比如,园丁、警察;再比如,陌生人给小孩让座、同学捡起地上的垃圾等等。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象刚才老师表演妈妈一样,把当时的情景再现,在情景中去赞美别人。
生讨论练习后,每一个小组进行交流。
五、全课总结,升华赞美
师:孩子们,今天我们差不多每一位同学都学着去赞美了别人。现在,我们就来反思一下,在赞美别人的时候,你的心里感觉怎样?(生自由说后师总结)是啊,能为别人开花的心是纯真的心,能为别人缤纷赞美的情是真诚的情。这样的人,必定拥有快乐的心灵,高尚的人格。请大家记住:授人以玫瑰,手有余香。
备课人:任苾芳
备课时间:XX.10.12
教学时间:XX.10.14
备课类型:详备
9.泉城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知道石城是指哪座城市吗?为什么南京又被称作石城?
[找出本课与已有知识的联系,激发阅读兴趣]
师:石城的“石”一针见血的点出了南京以石而闻名。
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课题是泉城(板书泉城),你们说这座城市以什么闻名天下?大声读课题!
师:你想知道什么?
[让学生产生阅读期待,有目的的从阅读中汲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
二.初读课文
.自由读课文,解决初级疑问。
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有些问题很快就能明白了。遇到不认识的字看看拼音。
师:你们的问题在文中找到答案了吗?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这里并未直接进入“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环节,哪怕是初读课文,学生也已经对课文产生初步联想及理解,教者不想打断学生的思维过程,所以让他一气呵成连贯下来]
2.引入研究课题,生成高层次阅读期待。
师:有些问题同学们明白了,有些问题同学还未彻底的了解。济南素有“泉城”、“泉都”之称。元代地理学家于钦亦称赞说:“济南山水甲齐鲁,泉甲天下。”这甲天下的济南的泉,到底有什么绝妙之处,能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
师:这个问题不忙解决。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把书多读几遍,不光老师的问题能解决,你们心中的小问号也能解开。
3.多种形式练读。
出示自读要求:
(1)自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大声慢速朗读课文,读通句子。
(2)小组检查:
由每组的一名同学读课文,其他同学拿出铅笔,在二号同学读错的词句后做上记号。课文读完后,指出他的错误读音,并帮助他纠正。
4.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词和词组:
晶莹剔透
秋雨潇潇
虎啸狮吼
趵突泉
拎到
悬崖
洞穴
水声喧腾
昼夜不息
水藻
清清楚楚
济南
大约
一亩见方
忽()忽()组成 占()比吊桶还粗
三堆白雪
师:咱们的2号看看上面有没有你刚才读错的生词。现在,请你领着同学再读一读你刚才读错的那个词。
(重点指导读准:剔趵拎穴昼藻济)
师:现在,让我们大声的读读这些生词一遍。
5.联系生词,品析济南泉水。
师:联系课文,你能不能从上面某个词中发现济南泉水的一些特点?也许从这里我们能找到济南泉水甲天下的原因。大声读课文,边读边想。不理解的词,查字典。
指名回答。
6.齐读课文,试着把这些特点读出来。
7.同学们,我们读几遍了,背一背!背不出?不要紧,看书,记得几句背几句。
[这种记忆过程,能帮助学生主动思考课文写了那些内容。]
第二课时
一.小组学习,讨论研究课题。
.谈话激发学习兴趣。
师:济南有泉城的美誉。众多清冽甘美的泉水,从城市地下涌出,汇为河流、湖泊。比如,大明湖就是由众多泉水会聚而成。盛水时节,在泉涌密集区,呈现出“家家泉水,户户垂杨”、“清泉石上流”的绮丽风光。早在宋代,文学家曾巩就评价道:“齐多甘泉,冠于天下”。那么,济南的泉到底有何绝妙之处,让他博得天下第一的美誉。
2.学习策略提示
(1)古人说:开卷有益。解决问题的最好的方法没过于读书了。请你边读边画下你认为重要的语句。
(2)再读读你画下的语句,想想从中可以发现济南泉水的那些绝妙之处。
(3)想到了?不会说?没关系,按老师的提示慢慢说:济南泉水的绝妙之处在于:第一……第二……
(4)想知道,别人是怎么想的吗?到小组中去,听听别人的观点,也说说自己的想法。
3.全班交流
想一想,再你们刚才讨论的过程中,那一条最能突显济南泉水的绝妙之处。
[全班讨论的问题与小组讨论的问题有相似的地方,但又高一个层次,这样设计,为了节约课堂时间,不让类似问题重复两遍]
二.浅处掘深,提升阅读水平
.关于“七十二泉”,要告诉学生,(怎么下达?)(或者在学生汇报时渗透下去)
2.师:同学们刚才都谈了自己的想法,老师也来谈谈自己的观点。当然我们的观点实在没有谁好谁坏。
[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师生在阅读教学中地位是平等的。老师作为对话者,也应平等的介入关于文本的对话,传递自己的理解、情感及价值观。]
师:我认为,济南泉水最绝妙的地方可以归结为八个字:数量众多、各具特色。因为济南有七十二泉,济南泉水实际数远不只这些,历代济南七十二泉,和“七十二行”,“七十二变”一样,是泛指数量多的意思。事实上,据说济南的泉至少超过一百一十个,济南泉水多如繁星,然而却各具风采。珍珠泉,平地涌泉,形如珠串,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古人曾以“百尺珠帘水面铺”的诗句赞美珍珠泉。趵突泉,泉水清澈,三股比吊桶还粗的清泉,水花四溅,喷射数尺,壮如白雪三堆。真是平地喷出三尺雪。最能反映这个特点的还得看第一小节。
(1)精讲第一自然节,体会的特点
指名读。找找那一句能反映济南的泉各具特色。
出示:“这些泉有的……秋雨潇潇”
指导朗读,练习用“有的……有的……”说话。
三.总结。
四.名篇指径,课内向课外延伸。
出示老舍名作:《济南的秋天》《济南的冬天》。
每小组发一份材料,由组长读,其他同学仔细听
0.九寨沟
知识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3、4、5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1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篇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情感目标: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生字新词语,理解有关词语的意思。
能力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学生质疑:“九寨沟”在什么地方?那儿什么样?
同学们,我们曾经跟着我们的语文课本浏览了许多名胜风光,能用这样的句式来说说吗?
出示:我在课文中游览过(欣赏过)什么样的哪里。(如:宁静幽雅的西湖)
今天,老师再和大家去畅游一处人间仙境,好不好?(板书课题:九寨沟)齐读课题,质疑。看了这个课题,你觉得要到课文中去弄懂些什么问题?
(九寨沟在哪里?为什么称为“九寨沟”?它是怎样的一条沟?……)
二、初读课文
.听范读全文,边听边思考前面质疑的问题。
2.自由读课文,对照生字表读准字音,同时读顺句子。
3.检查自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正音。
读课文中的四字词语。
指读长句,提醒学生注意句子停顿。
三、再读课文、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并概括出每段的意思。
2、读后讨论,逐步归纳出:
一、二段主要写九寨沟的地理位置。
三、四自然段主要写九寨沟的自然风光和珍稀动物。最后一段总结,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3、了解课文总分总的结构。(帮助学生理清思路,了解了课文住要内容。)
四、细读课文第一段、九寨沟在什么地方?自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了解九寨沟位置。
2、九寨沟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
(1)如果请你用一个词语来回答,你想用哪个词语?(神奇)理解“神奇”:什么样的地方是神奇的?
(2)如果用一句话回答,你又想用课文中的哪个句子?(出示句子: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神话世界。)
“童话世界”是怎样的世界?(神奇、美丽)
(3)如果要详细地说说九寨沟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你准备用课文的哪几段来说?
3、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和三、四段的关系。
五、生字书写指导、重点指导“县”“捷”“禽”,描红。
2、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九寨沟美丽的自然景色,认识九寨沟的珍稀动物。
能力目标:能凭借课文的语言文字,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秀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抓住文中的重点语句,理解课文,感悟九寨沟的神奇美丽。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
你心目中的童话世界是个怎样的世界?
在九寨沟这个童话般的世界中,你看到了哪些神奇的景物?
.出示九寨沟风光,把学生带入九寨沟。
学生看图谈感受:一进入景区,有什么样的感受?用“一进入景区,就……”的句式说。
2.出示一进入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
抓“一……就……”:“一,就”说明了什么?(可用“一,就”说话)
抓“童话世界”:在我们的心目中“童话世界”应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
3.出示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读一读,想一想:这两句话有什么共同点?(赞美九寨沟的美)师述:这叫总写。
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吗?师述:这叫首尾呼应。
4.齐读大屏幕上的两句话。
5.过渡:从课文这两句话已让人感觉九寨沟的迷人风光,但课文就这两句行吗?为什么呢?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景区,去真正领略这个童话世界、人间仙境。
二、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自由练读,整体感知:课文向我们介绍了九寨沟的哪些景物?讨论后再随机板书。
板书:雪峰、湖泊、森林、瀑布(自然风光)
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珍稀动物)
过渡:你们是想先欣赏自然风光呢,还是先看看珍禽异兽?但书上提醒我们先看什么?(自然风光)从哪儿看出来的?(继续向纵深行进)
2.选择你最喜欢的自然风光,把相关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
出示文中好词:
插入云霄清澈见底银光闪闪高低错落白练腾空
色彩斑斓森林遍布蔚为壮观银花四溅五彩缤纷大大小小
雪 峰:
森 林:
湖 泊:
瀑 布:
一边读课文一边想这些好词分别是写什么的?
3.展开评读讨论,抓住文中具体的词句,观察图画帮助理解,进行想象,指导朗读。
重点理解下列句子:(这部分的教学,可利用电教媒体来辅助。)
△雪峰:(高)看图理解“直插云霄”。“峰顶银光闪闪”是因为终年积雪不化。
△湖泊:(多、清)抓住“大大小小、颗颗”体会湖泊多。看图理解“清澈见底、色彩斑斓”。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湖泊分布在沟谷中的景象。
(词语积累:说说描写颜色鲜艳美丽的成语)
彩池:(多、美)引导学生弄清“彩池”是怎样形成的(a.池底有彩色石块;b.白云、雪峰、森林倒映在湖水中)
△森林:(多)相继理解“遍布”。
△瀑布:(错落有致)通过朗读,使学生知道瀑布形成的原因及壮观的景象。
随即理解:高低错落,白练腾空、银花四溅、蔚为壮观。
4.指导朗读,把最美的画面展现给大家。
读到这儿我们真想说: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九寨沟真是个——(引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讨论第三自然段学习过程和方法。归纳出示:
a.自由练读,整体感知。
b.逐句朗读,理解词句。
c.想象画面,加深体会。
d.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2、要求学生自己试着提问,帮助大家整体感知第四自然段,课文中描写的几种珍稀动物的特点是什么?
3.出示连线。
体态粗壮的大熊猫
善于奔跑的金丝猴
行动敏捷的羚 羊
憨态可掬的小熊猫
4.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种动物,好好读读,体会他最惹你喜爱的地方,在文中加上着重号。
5.引导学生逐句读课文,并说出最惹你喜爱的地方。——谁喜欢金丝猴?
a.这部分指导朗读的步骤:读出好玩——读出喜悦——读出陶醉,具体如下:
先引导学生要读出“好玩”。(觉得课文中还有那儿好玩,读)
b.再好好读一读,想一想,这一段文字除了读出好玩,还应当要读出什么?(喜悦、激动)
c.最后,光读出喜悦和激动,老师觉得还不够,知道最棒的还要读出什么?(陶醉)
6.出示: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读到这儿我们更想说:雪峰插云——(引读)
7.朗读课文总写珍稀动物的句子。(读出动物的机灵、可爱)
三、小结
.课文学到这儿,我们一起来看看课题:九寨沟,觉得前面应加个什么词比较合适?(学生任意说)
2.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看。我国著名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下面请欣赏《神奇的九寨》。
板书设计:
0.九寨沟
(自然风光)雪峰、湖泊、森林、瀑布
童话世界
人间仙境
(珍稀动物)金丝猴、羚羊、大熊猫、小熊猫
1、田园诗情
教学目标:、认识散文诗的语言特色,感知荷兰的静谧与美丽。
2、激起学生对自然的热爱、对民族的热爱、对世界文明的热爱之情。
3、积累文中佳词妙句,并能用之描述身边的景物。
教学重难点:感悟并说出所展示的诗情画意。
教学创意着眼点:感受与表达想结合。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释题导入:、指名读题,用不同语气。?!
2、田园?看到田园,你想到了什么?——田地和苗圃,泛指农村。想到了……诗情?看到诗情,你又想到了什么?——诗一样的情怀,有一个词叫做诗情画意
我们刚刚学过的美丽的《九寨沟》能不能称作田园诗情?
3、好,那让我们诗情画意的来读一读课题。
4、过渡:今天呀,我们将要走出国门,来到欧洲西部的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荷兰,去看一看那里的田园风光,感受那里的田园诗情,一睹那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好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由读文,你看到了哪些田园风光,荷兰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简单交流,不作深入要求。
三、抓住重点,品读感悟、过渡:是呀,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流动的奶牛,鲜艳的郁金香,剽悍强壮的骏马,悠然自得的动物、宁静的夜晚……这就是荷兰的田园风光,这就是荷兰留给我们的印象!
2、那么,你最喜欢哪一处美丽的风光呢?它又让你感受到怎样的诗情画意了呢?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最喜欢的地方,并多读几遍。边读边想象景象,边读边体会情趣。
3、自读自悟
4、小组交流:把你最喜欢的地方读给小伙伴听,把你最深的感受与组内同学分享,把你的困惑拿出来大家一起讨论,等会我们请小组派代表把你们看到的和感受到的说给同学们听。
5、大组交流反馈:
a、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
b、说说为什么喜欢?(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c、同学补充或看有关图片
d、有感情朗读
6、同学们说的多好呀,看来我们大家不虚此行!是的,这就是荷兰,这就是真正的荷兰!现在看来,你又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或从这句话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呢?)真正的荷兰是指怎样的荷兰呢?
(真正的荷兰不仅仅体现在那水之国花之国,更是那骏马的自由王国,是那天堂般的动物世界,是那宁静安谧的夜晚,是那悠然的家园、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还是那作者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四、拓展迁移、同学们,今天我大家一起游览了荷兰乡村的美好景色,感受着那迷人的田园诗情!还记得吗?首先,我们来到了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看到了——(一生说,可结合图片);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碧绿色的低地,——(同上);到了傍晚,我们看见——(同上);是的,运河之中装载着奶桶的船只舒缓平稳地行驶着,我们上了小船,之间夜幕降临,——(同上)……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呀!
2、真美呀,我们又一次陶醉在这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中,感受着那份宁静悠闲和富足安适,感受着作者对这独具特色的域外风情的赞美和向往。建议大家:
a、选择自己喜欢的美词美句反复诵读,展开想象,积累背诵。
b、继续搜集这样的描写田园风光,或具有民族特色的自然景象的来读一读,比较、感受、积累。
3、(如时间允许)课堂内向学生推荐一篇具有域外风情的,如《威尼斯的小艇》等。
2、桂花雨
教学目标:
.读,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
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
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
教学中、难点:理解深层文意,体会中优美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
(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
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
.“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①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②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
①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②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③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3)指导感情朗读。
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四、课堂总结
.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1.桂花雨
我喜欢的是桂花
摇花乐(言、行)
怀念、热爱家乡
比不上家乡的桂花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内容
二、朗读课文,体会情感。
采用多种方式的朗读形式,将学文感受蕴含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三、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小组交流
三、指导学习生字。
、分析字形
2、描红体会间架结构
3、议描红体会后,完成习字册。
习作三
习作要求:
按照书信的格式给不常见面的亲戚、朋友写一封信,把家里或学校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告诉他们。写好后,自己把信寄出去。
第一课时
第四篇:语文上册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语文上册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优秀的教学设计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语文上册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作文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引言
圣人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面临新课改的大潮,必须真正理解课程改革,真正了解学生,做一名课程资源的发现者和开发者。只有具有一双慧眼,合理开发和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才能满足新课程标准下的教育教学需要。
大家在日常教学中,常常发现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往往会觉得素材匮乏,显得捉襟见肘。如果教师能指导学生深入挖掘学生现有的写作资源,那么,我们就可能为学生提供一条开掘写作素材的有效途径。
二、教学设计说明
教材是学生们最熟悉的,却又是最易遭忽视甚至是冷遇的书。
为了让学生们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我在课前准备了一些高考优秀作文的片断,让学生们知道我们手中的课文是可以用作素材写进作文的。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课文,并说说其中印象深刻的`作家、作品或文学人物。教学活动——学生挑战老师:学生给老师出若干话题,老师以一则选自课文的素材(如莫伯桑的《项链》)构思学生的话题。教师出一个话题——“空间”,让学生选用已学的课文素材构思作文,然后说说其构思。教师出15个左右的话题,让学生选一个自己喜欢的话题,运用课本素材,快速构思,写一个片断。
三、教学过程
1、先问同学们一个问题:“你们怕写作吗?”……教师:构思平淡、语言贫乏、素材平凡……如同学们所说的,确实有很多的因素,造成了我们在写作时文思枯竭,言语乏味。因此,常听到有同学感叹“作文难,难于上青天”。问题有很多,今天我们来解决其中至关重要的一个,就是“素材的挖掘、运用(板书)”。
为了证明我并非言过其实,我们先来读一个高考满分作文片段(幻灯片):
唯有风,可以穿越荆棘。狄金森把人生描绘成篱笆墙的内外,我们一层又一层地爬过,事实上,这层层篱笆缀满荆棘,我们通过时,往往遍体鳞伤,身心俱毁。这时,你看到,风在墙外千萦百折,不屈地呼啸而过,空气中凝结下壮观的痕迹。
我们趋行在人生这个亘古的旅途,在坎坷中奔跑,在挫折里涅槃,忧愁缠满全身,痛苦飘洒一地。我们累,却无从止歇;我们苦,却无法回避。烈日暴雨来过,飞沙走石来过,我们布满伤痕,还要面对一片片荆棘的丛林。――《风,可以穿越荆棘》(配轻音乐,请一个朗读较好的同学朗读)。
2、素材很多,如溺水三千,我们只取一瓢饮之,取的是人人熟悉却熟视无睹的高中语文课本这一个素材库。大家一起来说说高中学过的课文中,哪些作家、作品令你印象特别深刻?
(生答,教师随声附和,点头表示赞许或赞同)
听同学们说起课本内容,都是如数家珍啊。原来课文素材,就是我们唾手可得的一瓢清泉。为了让大家对材料有一个直观而系统的印象,我归纳了一些典型材料,现在发放给大家,作个参考。
(发放材料之后,进行解说)
我把课文素材分为三个方面的内容:文学形象、名人名家、经典作品。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同学们建立自己的素材库提供一个范例。如果平时同学们能有意识地把材料分门别类,对材料进行多角度的开发和思考,写作的时候就可以信手拈来。
3、挑战擂主
课本,就是被我们踩在脚下的一座金矿。那么它的含金量究竟如何呢?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挑战擂主”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我是“擂主”,你们是挑战者。怎么挑战呢?很简单,我选用一则材料(如:莫伯桑的《项链》),大家给我出作文题目,看看我能否限度地将材料运用到话题中去。
生a: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生b:忘与不忘
4、牛刀小试
这是话题作文“空间”:空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由长度、宽度、高度表现出来。“空间”在现实生活中适用范围很广。有相对形象的空间,如宇宙空间、生存空间、自然空间、地域空间、住房空间等;也有相对抽象的空间,如发展空间、学习空间、自由空间、思考空间、想象空间、心灵空间、感情空间等。
面对这个话题,你能联想到哪些课文材料?接下来给大家两分钟时间思考一下(可以相互讨论)。两分钟之后我请同学们发言,请积极开动脑筋,这是你表现智慧的时机。
5、实战演练
看来,我们的课本,确实是一座宝藏,是一座含金量很高的金矿。而话题则如满天的繁星,仅同学们平时写过的作文话题,就相当多。还记得你们写过哪些话题吗?(生答,教师注意挑选幻灯片上没有的话题板书。)我也替大家挑选了一些话题(打出幻灯片,念作文题目)。话题可谓琳琅满目,变幻无穷,接下来我们就利用课文素材,以不变应万变,将有限化无限。
幻灯片(阳光远方阅读人文素养与发展(浙)方向岸边一枝,一叶,一世界(浙05)网细节之美短暂与永恒成功与诱惑)
和黑板上(色彩自我认识与他人期望山的沉稳水的灵动寻找)
话题众多,请同学们任选一个话题,运用课文素材,写一个片段。时间为十五分钟。
(作品投影展示。师评、生评结合,一材多用方法举隅。)
同学们的发言都很精彩,由此看来,我们的课本,不仅是一瓢清泉,一座金山,更是一把利刃,是倚天剑屠龙刀,握着它,就增添了无穷威力。在武艺高强的人手里,更是可以冲开话题作文的团团迷雾,种.种束缚,游刃有余。我希望大家都能成为一个写作高手。我们的口号是——大家一起来——“把有限的素材运用到无限的话题中去!”
四、教后反思
作文教学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而学生又感觉到写作文的困难比较多。写作文时,无话可说,无材可用,这是学生在写作文时遇到的一个显著问题。教师该如何面对这种情况呢?学生们需要一眼“清泉”,那么,教师就必须带领学生去挖掘“源头活水”,教学生限度的去开发和利用已学的知识。作文的素材是无比丰富的,也可以说是无穷无尽的,大到地球、宇宙的运动变化,小到一花一木,甚至一只虫子、一粒尘土,都可以写入作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样的,我们的学生不是缺少作文素材,而是缺少发现作文素材的眼睛。实际上,除了课本的素材之外,还有影视、文学作品,亲身经历,所见所闻,历史名人等,教师可以有系统的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写作文时不再陷入“巧妇难于无米之炊”的困境。
第五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人教版)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学设计(人
教版)
课
件www.xiexiebang.com
巨人的花园
【学习目标】、认识“溢、允”等8个生字。会写“溢、允、墙”等12个生字。正确读写“洋溢,允许、训斥”等19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根据课文描写想象画面,体会“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5、抄写喜欢的句子。
【教学重、难点】
根据课文描写想象画面,体会“快乐应当和大家分享”的道理。
【教学时数】2课时
【课前准备】、让学生回顾自己读过的童话故事,再次阅读自己感兴趣的童话故事。
2、课文教学录音带或与课文相协调的音乐。
3、生词卡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先问学生读过哪些童话故事,知道哪些童话中的角色。然后引导学生简要说明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或故事中的角色。
2、教师小结:是啊,童话世界真吸引入。现在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童话世界。激趣:这是英国著名童话作家王尔德作品《巨人的花园》,有人称是童话中的“完美之作”。这是花园里是不是一直洋溢着笑声呢,那里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好吗?
二、放手阅读,整体感知
、自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a、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b.出示生字和词语卡片互读,注意读准字音。
c、找出生词所在的句子,反复朗读,注意体会生词的意思。
d.指名读课文,读后相互评价,看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2、再读课文,想想这个故事主要讲的是什么,并交流各自的看法。
3、质疑问难:读了课文,你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述故事,研究问题
、请同学讲一下这个故事。
2、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就上节课提出的“巨人拆除围墙前的表现和花园里的情境”这个问题,找出文中相应的句子或段落来回答。
3、有感情地读这些句子或段落,边读边想象:从这些段落或句子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二、小组朗读,交流感受
、小组分角色自读课文。
2、小组交流朗读体会,交流对课文中一些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
3、基于对课文认识的加深,再读课文。
三、总结交流,揭示道理、学生汇报阅读感受,可以是朗读方面的,可以是小组交流讨论过的含义深刻的句子,也可以是自己读童话后想到的事情。交流的时候老师要注意小结和引导。
2、播放录音或配乐范读,引导学生边听边想像边思考这个童话说了个什么道理。
教师总结:是,阿!任性、冷酷的心唤来的是寒冬;善良、宽容的心带来的是春天。“快乐应该和大家分享”。
四、再读课文,感受特点、自读课后“资料袋”,谈谈读后了解了些什么。
2、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全文,从这篇课文印证“资料袋”中说的童话的特点。
3、读后,可以与同学合作表演片断,还可以抄写自己最喜欢的词、句。
五、布置作业
、生字词书写。
2、布置学生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
3、《黄冈》第9课
【板书设计】
9巨人的花园
没有孩子的地方就没有春天
阳光明媚
狂风大作
草翠花开
雪花飞舞
绽出新绿
瑟瑟发抖
开出花朵
鲜花凋谢
0*
幸福是什么
【学习目标】、认识“彼、锹、权”等6个生字。
2、理解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3、尝试合作表演课文内容。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的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教学时数】1课时
【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2、向身边的人访谈对幸福的理解。
3、搜集关于幸福的名言警句,拓展对幸福的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有的童话在故事的讲述中会让我们体会到一个道理,比如《巨人的花园》,我们学完后懂得了一个什么道理呢?今天我们要学的童话,故事也很动人,读完后也会让我们知道一个道理,那是一个什么样的道理呢?
2、板书课题并读题:幸福是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连接语,请学生说说连接语中提出了哪些要求。
2、带着连接语中的问题自读课文。
3、自读课文后学习文中的生字词。
三、交流讨论、请同学复述故事,理清故事的基本情节。
2、表演故事,深化对故事情节和人物对话的理解。
3、引导学生体会交流学习以后的收获。学习了这个故事后,你有什么收获呢?
4、联系亲身经历和课前做的访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四、拓展交流
老师出示自己收集到的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学生读后,老师做简要点评,然后引导学生互相交流各自课前收集的和幸福有关的名言警句,学生交流时也可以谈自己的,感受。、今天,我们共同经历着幸福的时刻,在共同拥有中,我们细心回味着什么是幸福?下面请用最精辟的话说说你对幸福的理解。
2、齐读“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
五、布置作业
、同步阅读
【板书设计】
0*幸福是什么
第一个青年(医生):幸福是给病人治病,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第二个青年(消防队员、花匠):幸福是勤勤恳恳工作,劳动没白费。
第三个青年(农民):幸福是耕地种麦,养活了许多人。
智慧的女儿:幸福靠……
老
师:幸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生:幸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警
察:幸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去年的树
【学习目标】、认识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剩下、伐木、煤油灯”3个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4、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人要信守诺言,珍惜朋友之间的情意。
【教学时数】2-3课时
【课前准备】
、生字、生字卡片。
2、有条件,可准备与课文相协调的音乐及反映课文内容情景的,以帮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感悟童话主题。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板书:“树”,提问:你知道的树是什么样的?
再板书“去年的树”,提问:看到课题有什么疑问吗?
2、围绕一只美丽的小鸟和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树,让我们一起来读一段美丽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认读生字词。
3、指名分段读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4、再读课文,读后谈谈自己知道了什么。
三、确立本文的阅读方法、这篇课文对话较多,让我们主要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来阅读本文。
2、画出写对话的句子。
四、指导朗读第一组对话、过渡谈话:冬天到了,小鸟要到南方去过冬了,临走之前,一对好朋友依依惜别。他们说了些什么呢?读一读。
2、生活中,你也许经历过离别,想一想那是怎样的情景?想后再读一读。
3、组内练习朗读,注意读出感情来。
5、指名朗读。注意读出自己的个性。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读2~4组对话
、学生分组练习
他们就这样依依惜别,并做了约定。第二年的春天,小鸟满怀深情地跑回来找它的好朋友大树。然而,往日朝夕相处的伙伴却不见了。她着急地找了又找,问了又问……下面的三组对话,请同学们自己选定一个角色在四人小组里面合作练读。
2、指名朗读,读后评价
那一声声急切地询问,流露出小鸟对大树的无限深情。读着读着,谁不被小鸟的这一份真情感动呢?我们一起来朗读,互相说说究竟怎样读更能反映小鸟的这份真情。
3、扮演角色,体验感知
谁来做一回小鸟。你们可以像小鸟一样在教室里,就这样飞呀,飞呀,寻找着她的好朋友,你在谁的身边停下来,那个同学就做你的配角读。
二、朗读、想象,体悟主题、同学们,小鸟对大树的这种焦急、牵挂、担心就是奉献给大树的最最珍贵的友情。让我们再一次深入地和课文倾心地交流对话,来体会这种感情。村子里,煤油灯旁,一对好朋友又见面了。大家把书拿起来,让我们一起读最后三段。
2、引导想象。亲爱的小鸟,你看到朋友了,你盯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想说什么?你要走了,但你又对着灯火看了一会儿,你还想说什么……课文中有好多话作者想说都没说出来,给我们很大的想象空间。我们来把作者没说的话说出来,行吗?
3、教师小结
同学们,你们都是守信多情的孩子啊。小鸟飞走了,带着淡淡的伤感,飞走了。但他给大树留下了歌声,留下了友情,留下了我们世间最最宝贵的诚信。
三、拓展升华
编写“友情卡”。
小鸟对大树的情,把大树也给深深地打动了。大树想在自己还没有被燃尽之前,为小鸟寄去一张友情卡。同学们你们愿意为大树写这张友情卡吗?
四、学生自由写,教师指导、读了这篇课文,对鸟儿,对树,你一定有许多话要说,让我们再来读读全文,读后说说。
2、总结
我们通过老师和同学,同学和同学,我们一起和课文进行多次的交流对话,让我们真正地走进课文、真正体会了“信守诺言,珍爱友情”的可贵。但愿这个世界“诚信与友情同在。”
五、布置作业、抄第11课生字组三词
2、《黄冈》第11课
3、继续完成“友情卡”
【板书设计】
1去年的树
对话
鸟儿
树
信守诺言
树根
珍惜友情
门先生
小女孩
2*
小木偶的故事
【学习目标】、认识“拽、茸、副”等6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语言、内心活动,并在反复的朗读当中体会故事蕴含的道理。
3、学习续编故事。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准确把握小木偶被曲解后的语言、内心活动。
【教学时数】1课时
【课前准备】、按课文前“连接语”中的要求预习课文。
2、了解一点木偶的知识。
3、准备与课文相协调的音乐及道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播放《笑比哭好》的歌曲。
2、过渡:同学们,在《笑比哭好》的音乐声中开始了我们今天的学习。今天我们就从“笑”说起。你喜欢笑吗?
3、教师小结:是啊!生活需要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呀!可是我们看完了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对笑有新的理解。
二、交流预习情况、朗读课文,读后互评:生字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得通顺。
2、交流:读了课文后,了解了些什么,有什么感受?
3、小结:因为只拥有笑,小木偶受尽了委屈,漂亮的背包被可恨的小红狐抢走了,熊警察却不信;头疼得厉害,老婆婆却说是撒谎。哎!好可怜的小木偶呀!同学们,你们想亲身感受下小木偶的遭遇吗?老师有个主意,咱们分角色来演演这个有趣的故事吧!
三、回顾方法,合作表演、大家回想一下,前面我们已经演过了好几篇童话了,积累了哪些好方法,交流一下。
2、在总结方法基础上,学生合作试演。
3、学生展示——观众评议、教师指导——学生再演——配乐、带上头饰表演。
4、同学们,在亲身经历小木偶的遭遇中,你一定有很多很多的话要说,能告诉大家吗?
5、齐读最后一句话:“笑是很重要、很美好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然后引导学生对这句话的理解。
6、小结:生活是丰富多彩的,酸甜苦辣、喜怒裒乐都需要我们去经历,去面对,这样才是完整的生活。
四、续编故事,拓展深化
在小木偶身上,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我们来接着编下去。、自由准备。
2、学生续编故事。
五、单元回顾,总结升华、本单元的童话故事,到此已全部结束了,能谈谈你的收获吗?
2、总结;童话让我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在童话的世界里,我们可以自由翱翔,想我们所想,思我们所思,憧憬美好的未来,思索生活的真谛。希望小作家们也提起笔写下你心中最美好的童话故事。
六、布置作业、续写《小木偶的故事》
【板书设计】
2*小木偶的故事
笑——感受生活的快乐
只会笑远远不够
语文园地三
学习目标、我的发现:通过多种形式的交流,了解童话故事的特点,激发学生创作童话的兴趣。
2、日积月累:积累诗中优美语句,激发学生创作欲望,为学生创作童话提供参考。
3、展示台:交流阅读本单元课文和开展综合性学习的收获,提升对童话的认识。
课前准备
、、音乐。
2、课前有关童话的资料。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放映《神笔马良》、《哈利波特》、《指环王》的片段
2、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都是些什么电影吗?
3、师:是的,这些精彩的电影都是根据童话故事改编拍成的。其实,童话故事一直陪伴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童话天地,一起去感受它的美妙神奇、绚丽多姿吧。
八面来风、师:课前同学们都收集了很多关于童话的资料,现在能相互交流一下吗?
2、全班交流
3、师:老师也从网上下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我的发现、师:这么多美妙的童话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许多的色彩。其实呀,童话故事的编写是有一定规律的,小林和小东就发现了一些,我们来看看。
男女生分读书上的“我的发现”
2、说说小林和小东经过本组童话故事的学习后,发现了什么?
3、回顾读过的童话书,看看你们发现了什么呢?
4、小组交流,师巡视指导。
5、全班交流。
教师可随机播放cAI,对童话编写三要素:幻想、夸张、拟人等特点作简要介绍。
日积月累
幻想、夸张、拟人凑成了可爱的童话故事,读起它,心也会随它飞扬。正如在诗中漫步一般!你听——
、配乐朗诵《雨中的树林》
2、喜欢这首诗吗?
3、用心、用情地练读。
4、指名朗诵一点评一再读
5、教师小结:童话世界可真有趣!正如《雨中的树林》所说,童话是小精灵,童话是滚动的
雨珠,是串串项链,是青蛙击鼓跳舞,是又软又香的落花,是酸甜可口的浆果,是会变魔
术的雨点儿。让我们再一次用情地朗诵这首小诗,让多彩、新奇的童话永驻心间。
6、感情朗读。
7、教师总结:同学们,希望你们以后能以想象为船,夸张为桨,拟人为帆,让你们的“童话
号”驶向幸福的彼岸。
展示台、过渡:这单元的学习即将结束,先请同学们看一看教材中几位同学的学习成果展示。相信同学们的收获比他们更多,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展示、展示。
2、分组展示学习成果。
3、组织参观学习成果展。
4、评价,然后把评价情况装入“成长记录袋”。
课后作业
《童话天地》即将组稿,希望同学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写童话、演童话、讲童话、办童话墙报、读童话、合作编写童话——精心准备,走进下节课的“大看台”。
口语交际•习作
学习目标、在亲身经历中,感受童话带来的乐趣,激发学习童话的兴趣。
2、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过程中,训练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课前准备好自编故事、合作表演的童话及所写的童话故事。
2、表演所需的道具、音乐。
第一课时
引言
浓浓的童话情让我们经历了一段段美好的时光,重新拾起它,你会觉得它是那么美好。
这节课让我们在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的过程中,再一次尽情体验童话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走进“大看台”、过渡:上节课老师让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编童话、写童话、讲童话、演童话,走进今天的“大看台”,同学们一定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想一试身手。心动不如行动,让我们开始吧!
2、学生准备。
3、一进“大看台”
a、读自编故事,忠实的听众发表建议。要求:通顺、流利、有感情地朗读。
b.讲童话,悉心的听众晶评哪个最好。要求:大胆、大方、大声;抓住故事的主要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听众要认真听,评价要说出理由。
c.演童话,热情的观众谈谈观后感。要求:有合作意识,表演大方,抓住童话的主要情节。
d、总结经验,听取建议,再次准备,教师指导。
二进大看台
a、创设情境:同学们,“童话大看台”现在开始了,请用你最热烈的掌声请出第一位表演者。
b.有感情地读自编故事。
c、用情地讲童话故事。
d、出色地演童话故事。
交流收获
第二课时
学生写童话故事,教师巡视。
课
件www.xiexieb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