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三单元)
2015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三单元 小数乘法
马河口中心小学
黄 雷
文 具 店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结合进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够计算简单的小数乘整数。
教学重点: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教学难点: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1、回顾整数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和的简便运算。)
2、3×4 的表示什么意思? 0.2×4 表示什么意思? 组内交流,全班交流。
3、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创设商店一角的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 学问题。然后对“买 4 根棒棒糖需要多少钱?”展开讨论。
二、探究新知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可以运用连加,元、角、分的转化,几何模型得出结果。
4、引导全班同学讨论这些方法,进一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引 导学生观察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 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参与指导解释疑难问题)
三、点拨升华 小数乘法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一样,也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 和的简便运算。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 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五、当堂训练 1.算一算。0.4×5= 0.2×5= 0.6×5= 0.3×6= 0.2×7= 0.6×9=
2、完成学案第三题。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六、拓展提高 笑笑看见远处的闪电以后,经过 6 秒才听见雷声,如果雷声在空 气中的传播速度是每秒 0.34 秒,那么笑笑离闪电有多远? 先独立 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教材第 34 页“练一练”的第 2、3 题
小数点搬家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发现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2、运用这一规律计算相关的乘、除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发现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这一规律计算小数乘法。教 法:引导、发现法 学 法:小组和做法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1、预习检查 蚂蚁开了一家快餐店,顾客真不少。小数点说我去玩一玩。顾客 都跑光了,山羊急忙打电话:小数点快快回家。小数点接到电话急忙 回家。他随便找个位置就跳了上去(1.00)。过了一会,小数点觉得 很奇怪“没有顾客”?为什么会这样呢?小数点想了想,说我要搬搬 家。于是小数点搬到了 4 的前面(0.10)这时就有一些动物来快餐店 了。小数点很开心,想着“太棒了那我再搬一次家吧” 小数点又往左 再搬了一次家(0.01).山羊的快餐点生意好极了。小数点开心极了,想着“我真是个天才”。来了这么多客人,山羊真开心呀,可月底一 算亏本了。热心的小数点知道自己闯祸了,赶紧往右搬,这是快餐价29格会发生怎样变化呢? 以故事的形式检查学生对小数点的移动引起 的变化的理解。
2、同时利用上面的故事引入新课。并揭示课题。
二、探究新知
观察下列数中小数点位置的变化: 0.01 0.1 1 小数点向右移动 向右移一位 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 10 倍 向右移两位 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倍 向右移三位 这个数扩大到原来的()倍 ……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
三、点拨升华 小数点不管是向左移,还是向右移,位数不够时用0补。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组内交流,有难度的在全班交流。
五、当堂训练
1、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那么这个数扩大()倍;如果 这个数要扩大到原来的 100 倍,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应向()移动()位。
2、把下列数由大到小排列 2.3 12.3 2.4 2.33 1.9 学生独立做,后组内交流。
六、拓展提高 有比 3.5 大并且比 3.6 小的小数吗?如果有,有多少个?请写出 两个这样的数。先独立做,最后班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教材第 36 页“练一练”的第 1、2 题
第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针对学案预习中的错误进行点评。各小组汇报问题。
二、出示目标 直接出示本节课的练习目标 开门见山
三、练习过程
1、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那么这个数扩大__倍;如果这 个数要扩大到原来的 100 倍,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应向 移动 位。
2、将小数点向左移动数变小: 向左移一位 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十分之一 向左移两位 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分之一 向左移三位 这个数就缩小到原来的()分之一
3、P37 页第 4、7 题(先独立做,最后集体订正)
(1)学生列出算式,并说明意义。
(2)小组讨论算法。
(3)汇报: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理由并进行交流。
四、点拨升华 小数点向左移动,小数就缩小,向右移动小数就扩大。独立思 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当堂训练 1.414×10 =
18.1×100=
53.8×10 =
43.21×1000=
0.12×100=
0.01×100=
六、拓展提高 某品牌餐巾纸一提(10 卷)的批发价是 28.5 元,一卷的零售价 是 3.00 元。该品品牌餐巾纸一卷的零售价与批发价相比相差多少? 先独立做,最后班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教材第 37 页“练一练”的第 3、5、6 题
街
心
广
场
教学目标 :
结合实际情况,探究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的小数位数的关 系。初步沟通整数计算和小数计算方法,体会“转化”的思想。
教学重点:明确积的小数位数和乘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推导过程。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础准备 复习
下面的数与 0.659 比较,扩大到原来的几倍或缩小到原来的几分之几?0.659
6.59
6590
65.9
0.0659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观察 P38 街心广场图:这是美丽的街心广场,街心广场的中间是花 坛,花坛周围铺满了地砖.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你从图中还能 得到哪些信息? 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街心广场、花坛、地砖都是长方形的。它们的长和宽.街心广场长 30 米,宽 20 米;花坛长 3 米、宽 2 米;地砖长 0.3 米、宽 0.2 米.1、街心广场的占地面积是多少?
2、花坛的面积?
3、地砖的面积?
4、三个长方形的长之间有什么关系?宽之间有什么关系?它们的面 积之间可能有什么关系?
(二)小组交流讨论。以后我们计算小数乘法时,先按照()乘法计算,然后再 看两个乘数一共有()位小数,就在积中从()向()数出几 位点上小数点就可以了。
如“0.3×0.2”可以用竖式计算。(教师板书乘法竖式)0.3 × 0.2=0.0 6计算时可以先算 3×2=6,再看两个乘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在 积中从右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就可以了,0.3×0.2=0.06。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三、点拨升华 计算小数乘法时,为了防止在积的小数位数上出错,可以在计算 之前,就正确确定出积的小数位数,等计算结果得出后,再与已确定 出的小数位数相对照,看是否一致辞 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 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五、当堂训练
1、先判断积是几位小数,再计算。
0.78×0.3
1.53×2.25
16.7×18.2
0.001×0.01
15×0.723
0.05×0.05
2、完成教材第 39 页“练一练”并交流。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 流。
六、拓展提高 不用计算,直接填空。
(1)0.7×0.9 积是()位小数。
(2)0.38×0.26 积是()位小数。
(3)23.8×0.6 积是()位小数。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教材第 39 页“练一练”2、4、5 题
包
装
教学目标:
1、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 的应用。
2、能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重点: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运用小数乘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针对预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点评。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出示包装主题情境图,提出数学问题,呈 现教学目标,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1、两个乘数都是小数怎么办?
2、为什么要转化为整数乘法进行计算。
(二)小组展示成果。
1、转化成整数,列成竖式。
2、2.8 ×0.8 2.2 4
3、讲算理和算法。
四、当堂训练
1、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6×0.8 = 288
0.78 × 0.04= 312
3、直接得数。0.6×0.7=
0.9×0.1=
0.8×5=
4、判断题:
①一个两位小数乘一个两位小数,积一定是四位小数。()
②因为 8×2=16,所以 0.8×0.2=1.6。()
③一个数除以 0.8 等于 0.7,这个数是 0.56。()④在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时,按照整数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只要小数点对齐,也就是数位对齐就行了。()
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五、点拨升华 计算小数乘法时,先把小数看作整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在算出的 积里补上,小数位数不够时,用“0”补位。独立思索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六、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 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七、达标检测 完成第 41 页第 1、3、4、6 题,在组内交流。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八、拓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
草原牛的身高是蒙古牛的 1.2 倍,体重是蒙古牛的 1.4 倍。草原 牛的身高、体重各是多少?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九、作业布置:教材第 41 页“练一练”的第 2、5 题
蚕
丝
教学目标:
1、能根据主题图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 应用。
2、能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末尾有“0”的数的乘法计算。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1、计算下面一位小数乘一位小数。
4.8×0.3
9.6×0.8
2.6×2.1
1.3×2.2
2、请你很快说出下面算式的积是几位小数? 第一组:2.5×0.3=
2.5×0.33=
2.5×0.333=
2.51×0.333= 第二组:7.2×1.4=
0.72×1.4=
7.2×0.14=
0.72×0.14=
3、南美赤道地带的三趾蛞蝓是世界上爬行最慢的哺乳动物,它在地面 上每分大约爬行 2.2 米,在树上的爬行速度是地面的 2.15 倍。根据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并出示教学目标。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1、交流自学情况:一条春蚕土吐丝的长约多少千米?? 列出算式:1.2×1.25=
2、小组展示成果。(展示部分)
3、交流估算方法。
4、交流计算方法。如何列竖式,每一个乘法的数位怎样对齐?结合上 一课的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的关系进行研究。
5、规范小数乘法竖式写法。
得出结论: 第一个乘数有两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有一位小数,两 个乘数一共有三位小数,积就有三位小数。把积小数末尾的 0 划去,因为小数末尾去掉 0,小数的大变,这样就可以把小数化简。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四、点拨升华 第一个乘数有两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有一位小数,两个乘数一共 有三位小数,积就有三位小数。把积小数末尾的 0 划去,因为小数末 尾去掉 0,小数的大变,这样就可以把小数化简。独立思索小组交 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 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当堂训练 :
1、第 43 页的第 1、2 题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完成第 43 页的第 3 题并交流。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拓展提高 完成练习册页思维拓展。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 43 页“练一练”的第 4、5 题
手
拉
手
教学目标:
我能运用小数乘法和小数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学会小数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会运用定律简便计算。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让学生说一说图中的情境,再算算这个同学提出的问题。说图中的 情景,发现数学信息。提出问题,并解答。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教师出示情境图,谈话引入新课。并出示教学目标。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1、请同学们看老师的主题情景图,在老师的主题情景图中还隐藏着一 些数学信息呢,根据这些信息你想向老师提出什么问题?
2、请同学们估算一下一共要花多少钱?
3、小组展示成果。
方法一:2.8×3=8.4(元)6.1×3=18.3(元)8.4+18.3=26.7(元)
方法二:(2.8+6.1)×3 =8.9×3 =26.7(元)
方法三:2.8×3+6.1×3 =8.4+18.3 =26.7(元)
(二)分层练习,完善认知。
(5+8)×0.4
9×5+9×1.6
4.6×19+5.4×19
5×0.4+8×0.4 9×(5+1.6)
(4.6+5.4)×19
3.6×4×2.5
3.6×(4×2.5)组内交流、解疑、个别汇报、老师点拨。
四、点拨升华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率在小数中仍然适用。独立思索, 小组交流总结方法,教师点拨。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 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当堂训练
1、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2.5×(3.8×0.4)
7.69×101
8.36-2.48-3.52 46×0.33+54×0.33
0.25×39+0.25
0.125×72
2、完成第 45 页第 2、3、4 题。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八、拓展提高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59×2.5×0.4=
7.8×15+2.2×15= 0.2×1.25×5×8=
9.63×2.5+9.63×7.5= 5×0.8+5×39.2=
0.63×99+0.63= 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九、作业布置:教材第 45 页“练一练”的第 1 题 板书设计: 38
练习三
教学目标:
1、会熟练计算小数乘法。
2、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并会简便运算。
3、会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会熟练计算小数乘法。
2、会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并会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会用小数乘法和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 1.将 0.2+0.2+0.2 改写成乘法算式是(),它的积是()。
2.一个因数扩大 10 倍,另一个因数扩大 100 倍,积扩大()倍。
3.把 10.34 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再向左移动三位是()。
4.求 33.3 的百分之八十三是多少?列式是()。
5.0.5×8 表示求()。
6.8×b, 当 b()时,积等于 8;当 b()时,积小于 8; 当 b()时,积大于 8.7.把 0.005 变成 0.5,小数点向()移动()位,原来的数()倍。
8.5.43×6.05 的积有()位小数,4.8×0.36 的积有()位小数。
9.25×1.2×4 可以利用()律和()律使计算简便。
10.2.4+2.4+2.4+2.4+2.4+4.5+4.5=()×()+()×()。
组内交流订正。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教师出示情境图,根据神舟六号的资料提出问题。并出示学习目 标。揭示课题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交流第 1 题、2 题、4 题。
(二)分层练习,完善认知。
1、直接写得数。
0.8× 9 =
2.6+1.2=
1.03×3=
1.6×1.1=
80×0.05= 1.5÷100=
0.125×8=
2.4×0.6=
0.43×100=
2、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60.4×2.5
2.37×0.4
0.32×0.8
3、脱式计算(能简便运算的要简便运算)
0.25×0.975×40
0.89×4.8+0.89×5.2
(8+0.8)×1.25 10-0.38-0.62
45.3×101-45.3
1.25×0.25×8×0.4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练习题,并把答案写在答题板上,向全班 同学展示
四、点拨升华 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率在小数中仍然适用。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先小 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达标检测:完成学案中的题目。
七、拓展提高 ① 4.6 乘 5.5 与 3.4 的差,积多少?
② 4.35 减去 4.2 与 0.5 的积,差是多少?
③ 6.4 与 1.3 的积的十分之一是多少?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列式。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 46 页“练一练”的第 3、5 题,整
理 与
复
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和整理,我能够掌握前三个单元所学到的知识,能熟练掌 握小数意义,正确、迅速地计算。
2、我要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巩固前三单元所学知识。
教学难点:我会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3 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复习前三单元的内容,分类整理。(自学)
二、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小结、导入新课,并出示教学目标,揭示课题。
三、探究新知
(一)交流自学情况。
1、复习、整理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
2、复习、整理认识图形。
3、复习、整理小学乘法。
(二)可以让学生翻阅课本中的第一、二、三单元,然后通过表格、网络图或列举的方法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整理。
(三)分层练习,完善认知。
1、完成课本 P50 页第 1 题。
2、教材 P50 页第 2 题。
四、点拨升华 当乘数大于 1 时,积就大于被乘数。当乘数小于 1 时,积就小于被乘数。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先小组内说一说,最后班上交流。
六、达标检测 完成学案中的课内巩固练习题目。学生独立做
七、拓展提高
1、教材 P50 页第 3 题
(1)两个乘数相乘,一个乘数不变,另一个乘数扩大或缩小几倍,积 就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
(2)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 不变。
(3)两个乘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2、教材 P50 页第 4 题。两个相邻整数之间有无数个小数。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列式。
八、作业布置:教材第 50 页的第 6 题,完成同步学练测。
第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复习分类整理。
二、情景导入 呈现目标 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小结、导入新课,并出示教学目标,揭示课题。
三、达标检测
单元测试(2 课时)
一、我会填 1、4.3×3.2 的积有()位小数。
2、0.8×4 表示(),4×0.8 表示()。3、3.75 扩大 10 倍是(),扩大 100 倍是()。
4、1250 缩小 10 倍是(),缩小 100 倍是()。
5、求 1.2 的百分之八是多少?列式为()。
二、我是小法官(对的在括号里打“√”,错的打“×”。)
(1)两个数相乘,积一定大于这两个数。()(2)0.03 与 0.04 的积是 0.12。()
(3)一个数乘小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4)一个数的 1.65 倍一定大于这个数。()
(5)一个数(0 除外)乘以大于 1 的数,积大于这个数。()
三、快乐 ABC(把正确的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的积最大。A.3.6×0.01
B.3.6×0.1
C.3.6×1.1
2、不计算,估计()的结果是正确的。
A.5.32×2.4=12.768
B.5.32×2.4=1.2768
C.5.32× 2.4=127.68
3、下列各式中积大于两个乘数的是().A.6×0.84
B.7×1.1
C.9.03×0.9
4、一个因数缩小 100 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A.扩大 100 倍
B.缩小 100 倍
C.不变5、10 个 0.08 是多少?列式是()。
A.10×0.08
B.0.08×10
C.10×0.8
四、小练笔
1.直接写出得数。(10 分)
8.29×10=
2.5×0.2=
4.87-2.7=
3.07×10=
0.13×2.8= 3.9×2=
5.8×10=
0.6×0.8=
1.1×9=
2.4×0.2= 2.用竖式计算。(12 分)
2.97×3.5=
6.05×0.83=
0.78×4.5=
3.36×3.67=
3、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16 分)
3.8×6.7+3.3×3.8
1.28×0.29-0.29×0.28
101×4.8
56×12.5×2
五、我能行
1、下面是王家村小学 3 月份水和电的用量。实际用量 单价 水 43.8 吨 1.51 元/吨 电 167 千瓦时 0.53 元/千瓦时
(1)3 月份要交水费多少元钱?(2)3 月份要交电费多少元钱?
(3)这个月水、电费共花多少元钱?
2、洋洋参加儿唱歌比赛,有 4 个评委给她 9.27 分,3 个评委给她 9.08 分,她的总分是多少分?(保留两位小数)
3、甲车和乙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8 小时后相遇,甲车每小时车的速度是甲车的 1.02 倍,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行 80 千米,乙
第二篇: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北 师 大 版 四 年 级 下 册 数 学 教 学 设 计
(2014—2015学第二学期)
第一单元 小数的意义和加减法 马河口中心小学
黄 雷 小数的意义
(一)教学目标 :
1.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难、点: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课件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呈现目标
1.你的身高是多少?你会用小数来描述吗?
2.你都在哪里见过小数?说一说,并写出几个你见过的小数来。
二、探究新知(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把 1 元平均分成十份,其中一份用分数表示是()元。十分之三表示其中()份,用小数表示是()元。
2.把 1 元平均分成 100 份,其中的一份用分数表示是(),用小数表示是()。
三、合作探究,当堂训练
1.用数表示下面各图中得涂色部分?(课本第 2 页第 2 题)
2.想一想填一填?(学生独立完成)
3.自己画一方格纸,并画出 0.1、0.5、0.6?
4.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小组交流,选代表汇报。
四、精讲点拨(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精讲。)
五、学习收获,自我总结:
1.小组评价:你认为第几小组表现最棒,为什么?
2.自我总结:
第二
课
时
教学目标 :
1.通过练习体会小数所表示的意思,理解小数的意义。
2.通过练习理解和掌握小数意义。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体会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所表示的含义。
教学准备: 学生、老师准备计数器,课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课件出示)
2角5分 =()元
分米 =()米分 =()元
135克 =()千克元 4 角=()元
3分米 2厘米 =()分米
二、自学后完成下面问题
1.一个小数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位,计数单位是(),小数部分最高位是(),计数单位是(),这两个单位间的进 率是()。
2.0.78 的计数单位是(),它含有()个这样的计数单位。
3.由 2 个
十、7 个 0.1 和 5 个 0.001 组成的数写作:(),读作:()
4.连线题: 0.008 0.8 0.08 零点八 零点零八 零点零零八
5.判断
(1)8.76 读作:八点七十六。()
(2)4.32 是三位小数。()
(3)5.961 中的 6 在百分位上,表示 6 个 0.01。()
6.一个小数,它的百位和百分位上都是 2,其余各位都是零,这个 小数写作()
7.0.0302 用分数表示是()
8.下面几个数字中的“9”分别表示什么意义? 29.26()0.296()
三、作业布置。
1、作业本做练一练 2、3 题
2、完成相应配套练习。
四、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0.926(0.269())
小数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重、难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 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课时:2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二、黑板有多长
1、教师拿出米尺量黑板的长度。
2、教师将实际所量长度写在黑板上。课本上黑板长度为 2 米 36 厘米。
3、教师提出问题:黑板长多少米?
4、学生自己总结方法,先小组交流,各小组选代表汇报。
5、教师公布答案。
三、精讲例题
1、把一米平均分成 100 份,一份就是 1 厘米,36 厘米就是 100 分之 36 米,用小数表示就是 0.36 米。
2、黑板总长等于 2 米+0.36 米=2.36 米
3、自学回答,鹌鹑蛋和鸵鸟蛋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千克?
4、教师叫学生回答。3
四、当堂训练。
1、独立完成课本第 4 页三道练习题。教师集体订正答案。
2、独立完成课本练一练第 1 题。
五、板书设计。
第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判断对错。(ppt出示)
(1)把 1 元平均分成 100 份,10 份是 1 角。
()(2)把 1000 千克平均分成 1000 份,5 份是 0.005 千克。
()(3)百分之十二就是 0.02。
()(4)十分之七米用小数表示是 10.7 米。
()(5)0.05 表示百分之五。
()(6)3.21 是三位小数。
()(7)0.034 写成分数是 34 /100
()
二、当堂训练,检查学生掌握情况
1、用箭头指出下面各数在直线上的位置。
2、写出下面的小数。
(1)蜂房的容积几乎都是零点二五立方厘米。
写作: __________(2)人的眼睛大约能分辨只有零点零六毫米的物体。写作: _________
(3)珠穆朗玛峰是世界最高的山峰,海拔八千八百四十四点四三米。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一个数,十位、十分位、千分位上的数字都是2,其余各位都是 0,它是(读作()。
4、请你用 0、3、6、9 四个数字(每个只能用一次)按要求组数。
(1)整数部分最大,而小数部分的千分位是 6 的数是()。
(2)0 不读出来而小数部分是两位小数的是()。
(3)0 读出来,而小数部分只有一位小数且不是 0 的是()。
三、作业布置:作业本做 2、4 题,完成同步学练测。
写作:),小数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1、将十进制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2、会用小数表示一个物体的长度和质量等。
教学重点: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及意义。
教学难点:会小数与十进分数的关系,理解小数的意义,教学准备:学生、老师准备尺子。课件
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你能说一说小数的读法和写法吗?
2.把下面的数改写成对应的小数或分数。
11/100 =()
/1000 =()
()= 0.8
0.021=()
二、展示交流。
1、提出自己的疑问供小组成员讨论。
2、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学案的活动一至活动六的内容,同学认真听,认真评,并提出置疑。
3、教师精讲。
三、探究新知
1、说一说课本第 6 页上得每一个 2 分别表示什么?
2、小数点后面的每一位都表示什么?
3、自学提示。学生自学后独立完成括号内的题目。
4、精讲例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当堂训练。
1.填空。4 分米 =()米
厘米 =()米
450 克 =()千克 69 克
=()千克
元 6 角 7 分 =()元米 5 分米 =()米
2.(1)0.4 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单位。
(2)0.36 的计数单位是(),它有()个这样的单位。(3)0.1 米表示把 1 米平均分成()份,有这样的()份。0.4 米里有()个 0.1 米。
(4)0.5 元表示把 1 元平均分成()份,有这样的()份。
六.作业布置。
比
大
小
教学目标
1、掌握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2、比较小数的大小,并按照一定的顺序进行排列。
3、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教学难点: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教学课时:1 课时
教学准备:课件
一、复习导入。(课件展示)
1.一位小数表示()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分之几。
2.小数点后面的第一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或()。
3.小数点后面的第二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或()。
4.0.307 的 3 在()位上,表示(); 7在 位上,表示()。5.1 米=()分米,1 分米=()米;1 千克=()克,1 克=()千克。
二、合作探究。
1.谁跳的高。在一次调高比赛中,先出场的两位选手的得分如图所示。两人的得分 哪一个高?你是怎么想的?在小组内交流。9.87
○ 9.90
2.谁跳的远? 三位出场的选手的得分评委也打出来了。你能说说谁跳的远吗?说说 你的方法,小组合作。()>()>()
3.我们来总结。
(1)、根据上面我们比较的过程,你能说明小数大小比较的方法吗? 在小组内试一试,看谁说得好。
(2)、结合在小组成员的比较方法,完成下面的填空。
(3)、比较小数的大小,先比较()部分的大小,()部分大的这个数就大;如果()部分相同,就从()部分的()位比起,()位上大的数就大;如果()位也相同,就从下一位比起。
三、当堂训练。
1.在线轴图中找到 9.8 和 10.1 的位置,并比较它们的大小。2.比大小。
0.839 ○ 0.9
6.07 ○ 6.7
5.45 ○ 5.63 4.03 ○ 4.009
7.217 ○ 7.22
7.19 ○ 71.9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小数。
分米 =()米
厘米 =()米元 4 角 =()元
克 =()千克
4.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的数。
(1)0.720,0.702,0.712
()<()<((2)8.09,8.91,9.08
()<()<(5.根据要求,写出三个小数。
(1)在 0.6 和 1.0 之间:
(),(),()。
(2)在 0.25 和 0.5 之间:(),(),()。
(3)在 0 和 0.1 之间:
(),(),()。
四、作业布置。完成同步学练测。))
买
菜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 的能力。
3、通过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 计算。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自学导航
1、完成课本估一估。
2、提出自己的疑问供小组成员讨论。
3、小组合作,每组根据任务大小派出若干名同学展示成果,同学认真听,认真评,并提出置疑。
4、在我们学过的整数加减法中,计算法则是什么?
1.25+2.41=
3.660.7=
5.5+11=
1.35.38
75.69.2
4、列式计算。(10 分)
(1)一个数比 2.02 与 3.28 的和多 1.3,这个数是多少?(2)从 100.86 里减去 10.54 与 20.86 的和,差是多少?
五、解决问题:(18 分)
1、五月份某运输公司一队运货 30.6 吨,二队运货 35.08 吨,三 队比二队多运货 2.02 吨,三个队五月份共运货多少吨?(4 分)
2、妈妈买鞋用去 125.4 元,买袜子用去 13.8 元,给了售货员 150 元,还剩多少元?(用两种方法计算)(6 分)
3、光明小学四二班向灾区的小朋友捐款情况如下表:
小组
第一小组
第二小组
第三小组
钱数(元)
50.61
比第一小组少 18.29
比第二小组多 42.87(1)第三小组捐款多少元?(2 分)(2)三个小组一共捐款多少元?(3 分)
(3)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3 分)
六、智力大比拼(5 分)
一桶油连桶重 55.1 千克,用去一半后连桶重 30.1 千克,这桶油 重多少千克?桶重多少千克? 15
第三篇:最新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
认识方程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发展抽象概括能力。
2、结合具体情境,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3、通过天平游戏,理解等式性质,会用等式解简单的方程。
4、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单元教学分析:
1、创设丰富的情境,使学生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2、密切方程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引导学生认识方程。
3、利用天平游戏,帮助学生理解等式性质。
4、结合具体情境,学习用方程解决简单问题。单元教学重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学会用字母表示数。
2、理解等式性质,会用等式解简单的方程。
3、会用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理解等量关系 单元课时安排:8 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字母表示数
总课时数:3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2、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能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让学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优点,渗透符号化思想。教学重难点:
1、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
2、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教学准备:班班通、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1、课件出示四张扑克牌,问同学们,你们认识扑克牌吗?
2、反馈后,要求学生用这四张牌算出24点。
3、反馈后问:刚才算时的11、12、1是哪里来的?
4、反馈后板书:A=1
J=11
Q=12
K=13
5、大家都知道,像刚才牌上的字母A、J、Q、K都表示一个特定的数。想一想,这些字母如果用在别的地方,可不可以表示其他的数?那如果一个数不知道,是否可以用一个字母来表示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用字母表示数”。
生活中,有些数字我们不知道它具体是多少,但需要表示出来,这时候我们就可以用字母来表示数。
二、教学新知
(一)1、郭老师想知道通过两个多月的相处,同学们对老师有多少了解。猜猜老师今年有多大?
2、反馈后不予评价正确与否。
3、要想知道朱老师的年龄,先请个同学说说你今年几岁啦?
4、反馈后说:如果我比他大20岁,那我今年多大?你怎么知道的。反馈后继续问,并板书。
当他1岁的时候,郭老师多大?
当他2岁的时候,郭老师多大?
当他12岁的时候,郭老师多大?
当他A岁的时候,郭老师多大?
在这,A表示什么?A+20表示的是谁的年龄?还体现出朱老师和他年龄间什么关系?
看来这字母表示数真好,一举两得。使问题即简单又明确。
在这里,A可以是几呀?(任何一个自然数)
如果,用b表示老师的年龄,那么,该同学的年龄又该怎样表示?当老师60岁时,该同学几岁?
(二)、看班班通,学习“X只青蛙,X张嘴,X×2只眼睛,X×4条腿”。
(三)练习“试一试”。
1、怎样计算正方形的周长?你能用字母表示吗?
2、生活中你还遇到哪些能用4A表示的问题?
3、你能用字母表示学过的计算公式和运算定律吗?
(四)完成“练一练”
第1、2、3、4题。(独立完成)
三、课堂总结
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谈一谈。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字母表示数
A=1
J=11
Q=12
K=13 A
A+20表示老师的年龄
X
X 张嘴
X×2只眼睛
X×4条腿
“ X×4”还可以表示为“4-X”
或
4X
数字一般写在字母前面
教学反思:
创设丰富的情境,给学生提供字母表示数的机会,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反复体会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第二课时
字母表示数练习课
总课时数:33 教学目标:
1、学生理解和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知道含有字母的式子既可以表示数、数量,也可以表示数量关系。
2、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能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3、让学生初步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作用和优点,渗透符号化思想。教学重难点:
会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理解含有字母的式子的意义。教学准备:班班通及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说到年龄,我记得在你们大班时学过的一首青蛙绕口令,你还记得吗?(全班齐说)
也许你在下面可以说的很好,今天,谁敢当着全班同学来表演一下?看看你是不是真的可以说得又快又好又准确。(学生表演)
你能说的这么好,你有什么窍门没有?给大家说说。
[具有倍数关系,青蛙的嘴数和只数一样多,眼睛数是嘴数的2倍,腿数是眼睛数的2倍。(腿数是青蛙只数的4倍)]
师继续问:一只青蛙一张嘴 两只眼睛 四条腿,那两只、三只、四只、五只、十只、100只、1000只、2497只、一堆呢?
下面请你任意确定青蛙的只数,以最快的速度将数量关系表填充完整。
青蛙(只)嘴(张)眼睛(只)腿(条)
谁能想个办法,把所有同学说的青蛙只数全包括进去?(学生反馈,用字母,教师板书)
他说用字母()表示,还可以用别的吗?
这里的字母表示的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个时候要用一个字母来代替?
(表示青蛙的只数,由于青蛙的只数可以是1、2、3、4、5„„不能确定,所以用一个字母来代替。)
用字母代表青蛙的只数,那它都能代表几呀?
现在你们已经同意用字母来代表青蛙的只数了,那青蛙的嘴数、眼睛数、腿数呢?请你填在数量关系表(2)里。
青蛙(只)嘴(张)眼睛(只)腿(条)
(学生反馈,教师板书)
青蛙
嘴
眼睛
腿
x
x
2×x
4×x
x代表青蛙的只数,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根据它们之间的倍数关系,它就有x张嘴,2×x只眼睛,4×x条腿):那咱们来对比一下表(1)和表(2),你看到了什么?
相同点:意思相同
不同点:①表(1)用数字表示,表(2)用字母表示
②表(2)更简明
看咱们将复杂的问题变简单了吧!现在谁能用最快的方法说出青蛙的绕口令?
(x只青蛙,x张嘴,2乘以x只眼睛,4乘以x条腿)
(二)、练习应用。
1、说说下面每个式子所表示的意义。
(1)一辆公共汽车上有乘客36人,到站后下车a人。“36-a ”什么?
(2)四年级种树120棵,五年级同学比四年级同学多种X棵,“120+X”表示什么?
(3)学校买来X个小足球,每个24.5元,“24.5×X”表示什么?
(4)甲乙两地相距86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到乙地行驶了X小时。“86÷X”表示什么?
2、以我们班有a个男生,b个女生,且a>b。小组合作,看看哪组找到的含有字母的算式多,并说明算式的意义。
(三)、课堂总结
谈一谈你的收获是什么?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字母表示数
“36-a ”什么?
“120+X”表示什么?
“24.5×X”表示什么?
“86÷X”表示什么?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学生的兴趣入手,让学生在活动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解我们即用字母表示数,也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学生从最容易理解的字母表示数开始,到用字母表示加法的数量关系,层层递进,从而自然的促进学生有算术思维国道到代数思维的过渡。
第三课时
等量关系
总课时数:34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关系。知道同一等量关系可以用不同的表示形式。
2、初步体会等量关系在日常生活在的广泛存在,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在用多种方法表示等量关系的活动中了解等量关系。难点:知道同一等量关系可以用不同的表示形式。
教学准备:班班通及课件等。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观看班班通复习生活中的数量关系。
二、探究新知
1、说一说,什么时候相等?
指名说一说三幅图什么意思,并说一说第三图平衡或相等的条件是什么?
强调这个等式,就是一个等量关系式。
2、请你表示出妹妹的身高与姚明、笑笑身高的关系 看班班通,用线段图表示,板书关系式。
用数量关系式表示,板书关系式:
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
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
3、他们还找出了这样的等量关系,你能看懂吗?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所以,姚明与笑笑身高的关系是:
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三、巩固练习
完成“练一练”第1、2、3题。
1、第1题:什么时候相等?你能说出等量关系吗?
100克+一个樱桃重量=一个苹果的重量
2、第2题:请你表示下列数量间的等量关系。
指名说出等量关系。
一个苹果重量+一个梨的重量=200克+100克
一个鸡蛋重量×2=100克
一本<数学故事>的单价×3=15.6元
3、第3题:学生读题,了解题意。
在练习本上,写一写等量关系式,学生可能只写一个,告诉学生同是三个数量可以写出不同的数量关系式。
四、课堂小结
谈谈这节课用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1、当堂作业:省略。
2、课后作业:练一练第4、5题。
板书设计:
等量关系
妹妹身高×2=姚明身高
妹妹身高+20厘米=笑笑身高
姚明身高÷2=妹妹身高
笑笑身高-20厘米=妹妹身高
所以,姚明与笑笑身高的关系是:
姚明身高÷2=笑笑身高-20厘米
第四课时
方程
总课时数:35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66-67页。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情境,理解方程的含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感受生活中存在着的大量的等量关系,体会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学会运用自己的经验去发现和再创造的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学重难点:
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师:曹操要知道大象的质量,而曹冲却称出了船上石头的质量,你怎样评价曹冲的方法?
生回答,议论。
师:同学们和曹冲一样聪明。如果我们用X表示大象的体重,而称出的石头质量为3吨的话,我们能用一个式子表示大象和石头之间的质量关系吗?
生:X=3 师:说一说这个式子里含有什么?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师:有等号的式子叫等式。板书:等式
二、探究新知
师:出示教材第66页上方情境图。(班班通)
1、利用等量关系,正确列出等式。
出示情境图1:
师:看图,看天平的显示,谁能列出一个等式?如果用未知数X来表示樱桃的质量,那么,可以列出一个什么样的等式呢?
生:樱桃的质量+2=10
X+2=10 师:X表示什么?
师:这个未知数除了用X表示,还可以用什么表示? 出示情境图2:
板书:每盒种子的质量×4=2000克
4Y=2000 出示情境图3:
师引导方程,指名说等量关系式,板书: 1个水杯的体积+2个热水瓶的体积=2000毫升 2Z+200=2000
2、理解方程的意义
师刚才我们通过称樱桃、称种子的质量和水壶倒水的三次实践活动,得出了下面这三个等式:
X+2=10
4Y=2000
2Z+200=2000
师小结: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板书:方程
说一说方程必须具备哪几个条件?
3、会写方程
师你会自己写一些方程吗?
学生写,师巡视。
三、巩固练习
1、判断,下面式子哪些是方程,哪些不是方程?
X-3=10
X>5
2Z-1=X
5<8
2、练一练
完成课本第67页“练一练”第1题
3、从衣食住行四方面列方程
4、课外阅读“方程史话”
四、小结评价
关于方程还有很多有趣的内容,相信同学们还会以饱满的精神、积极地态度去探究方程的奥妙。
五、作业
完成课本68页“练一练”第2、3题。板书设计:
方程
平衡------------左面=右面
X+2=10
4Y=2000
2Z+200=2000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教学反思:
这节课,先通过操作天平让学生直观感知左右两边相等,产生已学习过的等式,为后面的对比理解方程的含义这一环节作铺垫。
第五课时
解方程
(一)总课时数:36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探索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
2、利用探索发现的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方程。
3、经历了从生活情境的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
4、通过探究等式的性质,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天平游戏,帮助数学理解等式性质,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并据此解简单的方程。难点:推导等式性质
(一)。教学准备:一架天平、课件及班班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情激趣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跷跷板吗?两只松鼠正玩着跷跷板。突然来了一只大灰熊占了其中一边,结果跷跷板不动了。你们看有什么办法?
学生讨论纷纷。
师:说得很好。今天我们就是在类似跷跷板的天平上做游戏,看看我们从中有什么发现?
二、运用教具,探究新知
(一)等式两边都加上一个数
1、课件出示天平
怎样看出天平平衡?如果天平平衡,则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
2、出示摆有砝码的天平
操作、演示、讨论、板书:
5=5
5+2=5+2
X=10
X+5=15
观察等式,发现什么规律?
3、探索规律
初次感知:等式两边都加上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再次感知:举例验证。
(二)等式两边都减去同一个数 观察课件,你又发现了什么?
学生汇报师板书:
X+2=10
X+2-2=10-2
X =8
(三)运用规律,解方程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68页“练一练”第2题
先说出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2、小组合作完成69页“练一练”第3题。
完成后汇报,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总结。板书设计:
解方程
(一)X+2=10
解:
X+2-2=10-2
(方程两边都减去2)
X =8
第六课时
解方程
(二)总课时数:37 教学目标:
1、通过天平游戏,发现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
2、利用探索发现的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分析、推理你能力。
3、学生通过天平游戏,经历了从生活情境的方程模型的建构过程。
4、通过探究等式的性质,让学生体会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重点:根据等式性质,会解简单的方程。难点:等式性质
(二)的推导。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求未知数X
X+7=36
X-4.5=6.8
2、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今天,我们接着探讨等式的性质。
二、合作研究,探讨规律
1、推想
师: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还成立吗?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验证
1)师:既然我们有两种不同的答案,那我们来做个实验验证一下好吗?
(课件出示课本主题图)左侧放的砝码的质量用X表示,右边放5克的砝码,天平两边平衡。
师:天平平衡,可以用什么样的数学算式表示?
生:X=5 2)师:左边加2个x克砝码,右边也加2个5克的砝码,你们发现了什么?(平衡)
生:天平仍然平衡,用算式表示为3X=15
师:左边加6个x克砝码,右边也加6个5克的砝码,还会平衡吗?(平衡)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和你所列的算式,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以上的规律?
生: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
师:那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两边都除以一个数,等式还会成立吗?下面同学们用天平验证一下。
3)引导学生观看课本右边主题图:左边2个X克砝码,右边2个10克砝码。
师:怎样用算式表示?
生:2X=20 4)师:左边去掉一半的质量,右边也去掉一半的质量,天平仍然平衡,用算式如何表示变化过程?
生:2X÷2=20÷2 5)师:对比两道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等式两边都除以一个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师:如果等式两边能都除以零吗?0能做除数吗?
生:0不能做除数。
生: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仍然成立。
三、解释应用
练习:解方程 X÷3=9
7Y=28 师:如何解方程引导学生讨论。明确板书格式。
四、练习巩固
独立完成71页“练一练”第3题。学生回答,集体订正。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你学到了什么?还有哪些疑惑? 板书设计:
解方程
(二)X÷3=9
7Y=28 解:
X÷3×3=9 × 3
解:7Y÷7=28÷7
X=27
Y=4
第七课时
猜数游戏
总课时数:38 教学目标:
1、通过“猜数游戏”,让学生会解形如A+B=C或A-B=C的方程,并会简单的应用。
2、体验解方程的思路,并掌握方法。
3、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解稍复杂的方程,并会简单的应用。难点:利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猜数导入,激情引趣
师:今天我和同学们来玩一个游戏好吗? 生:好
师板书“猜数游戏”
师:你们在心里想好一个数,把它记录在本上。(生记录数)
师请一名学生合作。师:你想的数是17.生:不对。师:你想的数是21.师:要是这样猜下去,一节课我也不一定能猜出来啊!看来我得拿出我的秘密武器了,把你想的数乘2,再加上20,算一算等于多少。生:70 师:你想的数是25,对吗? 生:对了。
师:把你算的数说一说? 生:80 师:你想的数是30,对吗? 生:对了
师:大家想知道老师的秘密武器吗?想不想学?
二、自主探索,构建新知
1、能把你刚才想的数列出一个等式吗?(生列)我们来观察这个等式,心里想的数我们可以用什么来表示?(X)好的,现在就可以列出一个方程了:2X+20=80.2、观察方程并仔细思考一下我是怎么“猜”的呢?(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现在把你的想法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吧。解:设这个数为X
2X+20=80
2X+20=80
2X+2020=80-20(说依据)
2X=60
2X=60
X=30
2X÷2=60÷2(说依据)
X=30
3、怎么才能知道我们的计算是否正确呢?
(检验,口头代入原式:左边=2×30+20=80=右边,说明我们的计算是正确的。)
师:现在知道老师是怎么猜出来的吧!
三、应用拓展,解决问题
1、师生猜数游戏,列方程并解答。
2、完成课本73页“练一练”第2、3题。
四、总结,畅谈收获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又有哪些收获? 板书设计:
猜数游戏 解:设这个数为X
2X+20=80
2X=60
X=30
第八课时
练习五
总课时数:39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74-75页。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加深对等式性质的理解,并能利用等式的性质,解决简单的方程,培养学生分析、推理你能力。
2、学会解形如A+B=C或A-B=C的方程,并会简单的应用。体验解方程的思路,并掌握方法。
3、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养成善于思考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会解形如A+B=C或A-B=C的方程,并会简单的应用。难点:体验解方程的思路,并掌握方法。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完成“练习五”
1、填一填
学生独立用字母表示下面的数,集体交流。
2、先说出各图的等量关系,再与下面的方程连一连。
1)引导学生看图说出等量关系。2)再与下面方程连一连。
3、下面是淘气用画图的方法解“X+5=20”的过程。1)你能看懂吗?与同伴交流。
2)解方程3X=18,并与同伴交流每一步的依据是什么。(生等式性质)
4、“?”等于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并说一说怎么想的?
5、解方程
X+23.5=45
4x+9=249
36+2x=48
m÷0.6=0.45
指名板演,订正错误。并说一说每一步的依据。
6、先说说等量关系,再列出方程并求解。
学生说出等量关系后,让学生列出方程并求解。指名板演,师重点指导学困生书写解题步骤。
7、第7题下面是一张撕掉一角的发票,你能算出每把椅子的单价吗?
引导学生观察后,列出方程解答。
解:设椅子的单价为X元
80+5X=230
5X=150
(说依据)
X=30
(说依据)
8、第8题:指名读题,理解题意。
学生独立运用所学知识解答。
9、阅读“你知道吗”。
二、课堂总结
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惑?
三、布置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板书设计:
练习五
等式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
等式两边都乘一个数(或除以一个不为零的数),等式仍然成立的性质。
80+5X=230
5X=150
(说依据)
X=30
(说依据)
第四篇:新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生活中的大数
教学目标:
1、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进一步发展数学感知。
2、进一步认识“>”、“<”和“=”的含义,能够用符号和词语来描叙万以内数的大小。
3、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并能进行估计。
教学重点: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进一步发展数学感知。
教学难点:能说出各数位的名称,并能识别各数位数字的意义。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 数一数
(一)教学内容:P19-21数一数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
3、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增强对大数的具体感受,发展数感。教学重点:
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难点: 对学生数感的培养。
教法学法:迁移类推,演示交流法,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你能很快的把下面的数数出来吗?
(二)探究新知 1.(出示大正方体)
⑴师:老师有一个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很多个小正 方体组成的(出示小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是由有多少个小
正方体搭成的呢?这么多,怎么数呀?你们愿不愿意数一数?一会儿以小组为单位,要求:不仅数出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还要说一说你们是怎样数的?(学生数。)
师:汇报要求“先说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再说你们小组是怎样数的”,哪个小组愿意汇报。组1:我们组数有6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先横着数有10个,再竖着数有10个,10×10=100,这个正方体一共有6个面,所以是600个。
组2:我们组数有10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先横着数有10个,再竖着数有10个,10×10=100,100×10=1000。组3:我们组数有1000个小正方体,我们组是这样数的,一个面有100,这个正方体一共有10个层,就是1000个。
师:一共有两种意见,一种数的结果是600个,另一种数的结果是1000个,同一个正方体怎么会出现两种意见呢?究竟谁的是正确的?
生1:我们数的方法不同,所以数的结果也不同。生2:他们数的是6个面,我们数的是10层。生3:他们没数正方体的芯。
师:结果是600个的同学只数了6个表面,忽略了正方体里 面的小正方体。下面我们看看数的结果是1000个的同学是怎 样数的。⑵教具示:
第一步: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 第二步:十个十个地数,数到100;
第三步:一百个一百个地数,一百、二百、三百??九百,数到一千。师:谁能把同学们说的进行整理,先怎么数,再怎么数,最后怎么数。生:先一个一个地数,数到10;再十个十个地数,数到100;
最后一百个一百个地数,数到一千。),数到10个;再十个十个地数(出示),数到100;最后一百个一百个数(出示),2个一百是多少?3个一百呢?5个一百?9个一百?数到10个一百就是多少?(出示)。10个一百是一千。(板书:10个一百是一千)
2.师:接下来可以怎样数? 生:一千一千地数。
师:一千一千地数,有几个一千就是几千,数到10个一千就是多少? 生:10个一千就是一万。(板书:10个一千是一万)
师:以前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地数或十个十个地数,今天我们又可以怎样数? 生:一百一百地数、一千一千地数和一万一万地数。
3师:老师有几幅图,你能不能很快说出图中有多少个小木块? 师:介绍一下你怎么数地这么快?
生1:第一幅图有100个小木块,第二幅图有
20个小木块,第三幅图有5个小木块,一共是125个小木块。
生2:先看1个一百,再看2个十,最后有5个一,一共是125个小木块。师:我只看到3个十?
生:最后的12个小木块里有1个十,就是4个十,所以是142个小木块。师:一百在哪了?
生:10个十就是100,所以是105个小木块。
(三)应用新知 师:刚才我们看到的几幅图都是按照千、百、十、个摆好的,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有多少个小木块。你们每个小组都有一盆豆子,你能不能很快说出有多少粒豆子?
生:不能。
师:你们数一数,再摆一摆,不仅你们知道有多少个,还要让大家也能很快看出一共有多少粒豆子。
活动要求: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两种塑料袋,大一些的你看看装多少粒豆子比较适合,小一些的你看看装多少粒豆子比较适合;发挥两种塑料袋的作用数一数、摆一摆。
小组活动(略)小组汇报
师:汇报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个豆子,怎么摆的? 组1:我们组有963个豆子。有9个百,6个十,3个一。
师:哪个组比一千多,请把多的送到前面;哪个组比一千少,差几个就到前面拿几个。师:请小组代表进行汇报。
组1:我们组有963个,还差37个,我们拿了3个十,7个一。师:老师这有几个数,请你看数摆豆子。①一百二十三 ②五百四十六 ③八百七十 ④九百零七
师:我们班一共有10个组,如果把10个组的塑料袋凑在一起 就是多少了? 生:一万
师:请组长带着你们组的豆子站到前面来。师生惊叹:哇!一万粒豆子是这么多呀!师:谈谈你有什么收获?
生1:我会一百一百地数、一千一千地数和一万一万地数数了。生2:我会用好办法数豆子了。
第二课时 数一数
(二)教学内容:P22-23 教学目的:
1、通过实例,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数正方体等活动,认识新的计数单位“千”“万”,并体会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了解万以内数的组成。
3、通过“数一数”“摆一摆”等活动,增强对大数的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培养学生的数感;教法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相互交流,提高“拨一;计数器正方体学具袋;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1.师:你们知道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是什么吗?生:;师:那你知道它的高度吗?(出图);师:谁能读给大家听?生略;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两个之最;⑵我国已发现的鸟类有一千一百六十六种;师:在这几
教学重点:
认识新的记数单位“千”“万”,并了解单位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数感。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数感。
教法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相互交流,提高“拨一拨”、“数一数”等具体活动,对大数有具体的感受。教学准备:
计数器 正方体 学具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师:你们知道世界海拔最高的山峰是什么吗? 生:珠穆朗玛峰。师:那你知道它的高度吗?(出图)师:谁能读给大家听?生略。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两个之最。老师这还有两幅图(出图),我们一起来看看。2.⑴用肉眼能看到的星星大约有三千颗。
⑵我国已发现的鸟类有一千一百六十六种。
师:在这几幅图中都有一些数字,以前我们学习了100以内的数,知道它们分别表示什么,那这些数字和100以内的数比 较,怎么样?
生:这些数字比100以内的数大很多。
师:那到底有多大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数一数生活中的大 数。
(二)探究新知 1.出示挂图
提问:再添一个珠子是多少? 生回答:一万。
教师总结:九千九百九十九再添1个是一万。2.数一数 出示正方体图。指名回答,一个正方体是多少?(一千)
3.小组数一数。并汇报:一千、二千、三千······九千、一万。总结:10个一千是一万。学生数一数从九千八百八十七数到一万。4.说一说,生活中的大数?
(三)完成p23练一练1~4题。
(四)总结课堂
(五)作业
第三课时 拨一拨
教学内容:拨一拨 教学目的:
1.在活动中激发读、写数的兴趣。
2.在数学活动中对大数有具体感受,发展数感。
3.通过“拨一拨”活动,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 教学重点: 理解万以内数的顺序,会读、写万以内的数。教学难点: 万以内数位顺序。
教法学法:情景引入法,观察操作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交流互补法。教学准备: 计数器 正方体 学具袋
教学过程: 活动一:拨一拨
(一)出示挂图
1、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高8848米。
2、民族小学共有1706个学生。
3、陈老师在广场路买了一套每平方米3080元的房子。
4、我们学校有880人。
5、买一台洗衣机要1008元。
6、发明造纸术距今有1900年。
学生试着读读划线的数。然后将这些数进行分类。
(二)分四组,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这4种数的读法,并将自己讨论的一类数各摆出5个。
1、第一类:不带0的数。
1)学生再读读数,然后将数出示在计数器上。
2)抽学生代表说说数的读法,该怎么读?为什么这样读。3)每人写一个不带0的数,请同桌读一读。然后抽几桌汇报。
2、第二类:中间带0的数
(1)老师将这两个数先后出示在计数器上,要求学生先读数,再说说这个数的组成,你发现了什么?
(2)小结:读中间带0的数的方法;不管中间是几个0,都只读一个0。(3)出示只有中间带0的数,让其他小组的学生读。
3、第三类:只有末尾带0的数(1)派代表说说这类数的读法,老师归纳。(2)出示你所写的数,让其他学生读。
4、第四类: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数(1)读一读、说说方法,老师小结。
(2)出示一个代表所写的数,看谁读得快,学生自己读后,抽生读。
(三)你拨我写
(四)总结读、写数的方法。活动二:练一练
1、说一说商品的价钱。
2、写出横线上的数。
3、填一填
第四课时 比一比
教学内容:比一比 教学目的:
1.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2.通过“估一估”活动,结合现实素材,感受大数的意义,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3.通过“比一比”活动,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教学难点:
体会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教学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活动一:比一比 创设情境:谁最矮?
1、出示图片。
黄山海拔约1865米 香山海拔约1865米 泰山海拔约1865米 华山海拔约1865米
2、比大小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练习课 教学目的:
1.联系生活实际学习万以内的数,体验数与生活的紧密联系。2.具体感受大数的意义,逐步发展数感。3.通过数学活动,巩固本单元的知识内容 教学重点:
万以内数的读、写,数位的意义 教学难点: 几个数的排列
教法学法: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法。教学准备: 计数器、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活动一:看一看,读一读(1)看图写数:2003 2040(2)读数:二千零三 二千零四十
(3)你拨我写 同桌合作,一人拨珠,一人写数 活动二:找规律 出示题目(1)388,389,,392,393(2)3260,6370,3290,3310(3)5725,5825,,6125 1.找规律 2.独立填写 3.交流,评议 活动三: 说一说
1、在小组内先读数 307 754 371 7594
2、说一说,“7”在什么数位上,各表示多少?
3、汇报,交流
4、猜一猜 淘气的书可能有多少本? 活动四:小兔吃萝卜
1、故事引入
2、连一连
3、在小组内读一读,写一写
4、交流读写数的方法
5、小结易错的地方。
活动五:数学游戏 转一转,比一比 活动六:实践活动 有多少片树叶?
1.先估计50或100片树叶占多大面积,再估计所有树叶有多少片,在小组内交流。2.实际数一数有多少片
想一想:怎样数得又快又对,设法表示出来。
第五篇:四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三单元 物体的运动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认识物体的运动、物体运动的测量等两课。物体的运动要求学生知道常见的几种运动方式,会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物体运动的测量要求学生会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会计算物体平动的速度,会进行有关汽车、火车行驶路程和时间的计算。还要求了解我国铁路发展的一些情况,比如我国铁路的发展史,旅客列车现在的速度等。
本单元计授2课时。
第一课时 认识物体的运动
教学内容:教材第51~56页。
教学目标:会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知道几种常见的运动方式。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板书 物体的运动
2、吟诵导语
陀螺转转,秋千荡荡,雪橇滑滑,大家玩得多欢畅。动和静,快和慢,如何去判断,怎样来测量
3、物体运动简介:物体的运动方式多种多样,鸟在天空飞,鱼在水里游,车轮转动,日月运行,有的物体运动方式简单,有的物体运动方式复杂。我们怎样知道物体是否在运动呢?比如你坐在火车上,看见旁边的一列火车在动,你可能一开始还确定不了究竟哪列火车在动。又比如你看到月亮在云朵间走得很急,有时甚至是向东走的,这是真的吗?要弄清真相,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物体的运动”。(板书:物体的运动)
二、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你走在马路上,汽车擦身而过,你会感觉到“汽车真快”,蜗牛慢慢爬上墙壁,你会替它着急,我们怎样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呢?
2、活动1 物体的运动(参看第53页图)
你见过这些情景吗?图中的物体都有一个共同点,位置在不断变化。位置在不断
变化的物体就是在运动。
3、观察撑杆跳高运动员在跳高过程中的位置变化(第54页图)。
4、活动2物体的运动方式
常见物体运动方式有平动、转动、振动等。
举例:轮船航行、运动员赛跑等是平动;机器、车辆轮子等的运动是转动;钟摆、秋千等的运动是摆动或振动。(鼓励学生例举生活中见到的运动的例子)
5、填表(第56页)
6、活动3做各种方式的运动(参照第56页材料图,用图中材料做平动、转动、振动等)
三、小结
四、作业:观察一个运动过程,并描述出来,说说物体的位置变化(如运动的悠悠球、行进中的自行车等)。
第二课时 物体运动的测量
教学内容:课本第57~61页。
教学目标:会测量平动物体的运动速度,会进行有关速度、时间、路程的计算,初步了解我国铁路的发展历史。
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公路上的自行车、摩托车、汽车奔流不息,铁路上列车鸣笛飞驶。自行车和摩托车比,摩托车快得多。但摩托车究竟有多快呢?本节我们就要探究一个问题:物体运动的测量。
二、新课讲授
1、提出问题:怎样知道物体运动的快慢?
2、活动1小车有多快?(参看第58~59页内容)
3、活动2比比谁跑得快
在操场上量出50米的路程,记录每个同学跑完50米所用的时间,再计算出每个同学平均每秒跑多少米。
4、速度的引出经过同样的路程,用的时间越短,物体运动得越快,运动的快慢也可以用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路程来表示,单位时间内经过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越高,运动就越快。(根据活动2的记录找出跑得最快的同学,计算出他的速度,并总结速度计算公式)
5、速度计算公式:速度=路程÷时间速度的单位是“米/秒”或“千米/小时”等,分别读作“米每秒”和“千米每小时”等。
6、拓展 列车现在在哪里?(参看第60~61页图表,分别计算出列车到达长沙、武汉、郑州等的大致时间)
①先计算出T16次列车平均每分钟行驶多远,再计算出火车到各站的时间。2294÷1326≈1.730(千米/分)
707÷1.730=409(分)=6时49分
16:52+6时49分=23:41
1069÷1.730=618(分)=10时18分
16:52+10时18分=27:10(即次日3:10)
1605÷1.730=928(分)=15时28分
16:52+15时28分=32:20(即次日8:20)
②填表(把计算出的时刻填入下表)
T16次列车到站时刻表
站名 广州 长沙 武汉 郑州 北京
路程(千米)0 707 1069 1605 2294
到站时刻 16:52 23:41 次日3:10 次日8:20 次日14:58根据这个表即可判断列车任何时刻的大致位置。比如中午12:00时,列车在郑州与北京之间。
7、资料(上网查看)我国铁路的发展
铁路被称为国民经济的“大动脉”。1997年以来,我国铁路连续进行了5次提速。目前我国的旅客列车时速已经达到了每小时160千米,中国铁路正大踏步走向现代化。
三、小结
四、作业
根据T16次列车到站时刻表判断晚上12:00T16次列车的大致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