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包装教案

时间:2019-05-15 03:40: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包装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包装教案》。

第一篇: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包装教案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包装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第48——49页“包装”。教学目标:

1.能根据“包装”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培养估算习惯; 3.能用小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并能用适当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还要能对结果的合理性加以检验。

教学难点:

明确“为什么越乘越小”的道理,并能正确地对结果作出判断。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和复习旧知。(1)口算。

听程老师说咱班同学口算能力很强,我有点怀疑,出了几道题想考考大家,敢接受挑战吗?口算前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好吗?第一:读出算式;第二:声音响亮。能做到吗?来看第一组口算:2×3=

2×0.3=

0.2×0.3=

第一组口算有三道题,它们就像葫芦兄弟一样,不能分开,所以说回答的时候也需要三个同学配合回答,这样自觉地站起来三个同学来配合回答吧!

第一组同学配合的真默契,算得既正确又快。来看第二组口算:12×2=

0.12×2=

0.12×0.2=

哪三个来配合?能比它们做的更好吗?两组同学表现的都不错,最后还有三道题,我们一块儿来说,好吗?注意回答的时候要整齐!口算确实不错,老师真得很欣赏你们!

(2)下面我们学习新知识,俗话说得好,“温故而知新”先来复习一下旧知识吧!说一说下面各题的积是几位小数?0.96×7

0.01×0.01 0.02×0.9

1.23×1.23

9.85×6.23

我们来个接力好吗?我任挑一小组,从前往后接力,可以吗?找哪一小组好呢„..二.讲授新课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今天给大家介绍三个新朋友,请看大屏幕,小丽,小明和小伟。他们在做些什么呢?今天是小丽的生日,小明和小伟分别送给她一个包装精美的礼物,小丽很高心,她看着礼物,给两人各出了一个问题: 1.包装礼品盒的包装纸每米2.6元,而包装一个礼品盒用纸0.8米,需要多少元? 2.包装礼品盒的彩带每米0.85元,且包装一个礼品盒用彩带2.4米,需要多少元? 这可难住了小明和小伟,你能帮帮他们吗?

(2)解决第一个问题,探索列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先读题,一块儿读,读整齐,声音响亮!包装礼品盒,一二„„怎么样?能列出数学算式吗?

2.6×0.8=?

1.两个都是小数,该怎么计算呢?难!!还是先来估一估吧!

2.大家估的都不一样,谁的更接近真实值呢?还是来算一算吧!怎么算呢?还是觉得难!你们有好方法吗?商量商量。

方法――把小数转化为乘法计算!

不错,怎么想到的呢?„..这么好的方法,快试一试吧!男生女生比赛,看谁更厉害一些?最快的那个同学把你的算法写到黑板上!师去看学生写的情况。

对比,讨论交流,解决如何确定小数位数的难题? 多找几个学生讲讲!学生互讲!师总结!(多媒体展示)

(3)试一试!解决列竖式计算两位小数乘一位小数。

第一个问题我们顺利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可是要比第一个问题难,你们怕了吗?自己读题!算式出来了吗?

0.85×2.4=?

怎么计算呢?自己先试试吧!前4组为第一大组,后4组为第二组,比一比,哪一组能最先解决问题?

师转着看,发现问题!我也来试试吧!看咱们谁先算出来?和老师结论不一样的同学请把你的方法写到黑板上!对比交流解决列竖式的方法。多找几个学生说说!学生互说!学生讲。

(4)分层练习,巩固新知。1.课本45页第1和3题。

这么快我们就帮小明和小伟解决了问题,真了不起!鼓励一下自己。老师认为你们真的很厉害,可是淘气质疑你们的能力了,他不信你们能计算的快,出了两道题要考考你们,你们接受挑战吗?

2.课本45页第2和4题。进一步巩固知识,并发展学生发现规律的能力。3.课本45页第5和6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三.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第二篇:四年级英语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Unit 3 Weather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本部分学习的核心句型“Can I go outside now? No, you can’t.It’s cold outside.”以及It’s

very hot教材通过Mike 向妈妈征求许可的情景,让学生感知上述功能的语义及语用情景。

2、能够理解在对话中的意思;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能够在情景中运用句型Can I go outside /have some soup?征求对方许可并用Yes,you can./ No, you can’t.作答。

3、能在情景中恰当运用句型It’s very hot./cold.描述天气及温度状况;能够在语境中理解新词out,cold,be careful hot的意思,并能正确发音。教具准备:教学光盘、单词卡片。

教学重点:句型:“Can I go outside now? No, you can’t.It’s cold outside.”

词汇:out,cold,be careful hot 教学难点:“Can I go outside /have some soup?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题

1、从教材局部语言到呈想完整对话

(1)Can I go outside now? No, you can’t.的呈现与操练 复习Can I„?用于请求许可的功能。

教师呈现四年级上册Unit5 B Read and write 部分的图片,请学生进行表演,复习关于请求别人许可的句型:Can I have a knife and fork,please?Yes,but try„

二、教学新课

1、教师根据同学们在纸上写的食物名,教师提问: Can I have some„? 并引导学生回答:Yes,you can.或 No, you can’t.并进行板书。

2、学生分小组练习:A:Can I„?

B:Yes,you can./No, you can’t.3、播放Let’s talk部分教学录像,学生观看,教师指着图片下着大雪图提问:Can I go outside now?教师板书并引导学生回答:No, you can’t.4、学生看配套动画, 模仿跟读。教师对学生的语音、语调进行必要的指导。

5、学生分角色朗读,表演对话。教师可以先与一个学生进行示范性表演,以降低本项活动的难度。

三、巩固练习

1、创新练习:根据所给情境两人一组编对话。今天你要和同学去公园,和妈妈商量:A:It’s „ Can I „?

B:Yes,you can./ No, you can’t.2、学生分组汇报表演,教师进行适当评价。

四、布置作业

1、熟读并背诵第24页的Let’s talk。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听懂会说本课的会话。

2、能听说认读本课主要单词:warm,cool,hot,cold,weather。

3、学会运用“It's cold/hot/cool/warm in...”, 要求表达准确,语调自然。

4、学生能够听、说、认读上述单词;能够熟练运用功能句It’s„in„来介绍不同地方的天气特征。

教具准备:教学光盘、单词卡片。

教学重点:句型:It’s warm/hot/cold/cool in…;词汇:cold、cool、hot、warm、weather

教学难点:单词weather的发音。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题

1、学生一起说儿歌(Let’s chant P25)。

二、教学新课

1、教师展示Let’s learn板块的图片和文字,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并提问: Who is she?引导学生回答:She’s a weather reporter.教师继续追问:What is she talking about?引导学生回答:she 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同时呈现单词卡片,领读weather report(把卡片贴到黑板上)。教师要注意提醒学生读weather时,th咬舌尖。

2、教师展示教材中的中国地图,指着地图上的四个地点依次问:Where is it?引导学生回答:It’s Harbin/Bingjing/Lhasa/HongKong.并板书地名。强调Lhasa、HongKong的发音。教师呈现出哈尔滨的气温并提问:Is it hot in Harbin?学生回答:No,it isn’t.教师继续追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Harbin?学生回答:It’s „ in „.教师板书It’s „ in „.3、教师做做扇扇子的动作并问:I’m in HongKong now.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Hong Kong?引导学生答出: It’s hot in Hong Kong.并将hot补充进刚才所写句型中。

4、教师继续呈现北京和拉萨的气温和两个城市相关的景观图片,告诉学生拉萨位于我国西藏自治区,那里的天气很凉快,cool是形容天气凉快;而warm一词是形容天气暖和,北京的春天就是很温暖的。教师说:It’s warm in Beijing.并引导学生跟读。

5、教师将单词卡warm、cool贴黑板,请部分学生朗读单词。然后提问:Where is cool? Where is warm?启发学生回答:It’s cool in Lhasa.It’s warm in Beijing.6、鼓励学生用warm和cool描述我国其他城市的天气状况:It’s warm / cool in.„.7、教师播放Unit 3 Let’s learn A部分的课件。

8、用体态语言做动作,加深单词的记忆。

三、巩固练习

1、两人一组,仿照课文表演一个城市天气预报。Good morning.This is a weather report.(一起说),然后每人预报两个城市的天气。练习好以后,教师找几个组来在班里表演,教师要及时做出评价。

2、完成Let's chant。

四、布置作业

1、读课文第25页并背诵 Let's chant。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含有字母组合ar, al的单词发音和认读书写。

2、能听、说、读、写 arm, car, card, ball, tall, wall五个词语。教具准备:教学光盘、单词卡片。

教学重点:能听、说、读、写arm, car, card, ball, tall, wall五个词语。教学难点:学生能够感知并归纳ar和 al在单词的发音规则;能够读出符合ar和 al发音规则的单词;能够根据单词的读音拼写出符合ar和 al发音规则的单词,补全短语、句子。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题

1、师生做日常口语练习:

A: Can I go outside now?

B:...A: Can I have some soup? B:...2、请学生表演A部分Let’s talk的对话。

二、教学新课

1、教师出示一张小汽车的图片,提问:What’s this ? 学生回答:It’s a car.教师板书car,ar用红色书写,请学生观察词形并拼读单词。教师强调ar发长音/a:/。教师播放歌谣后两句并提问:Where is the car ?学生回答:The car is on the card.The car is near the wall.教师板书card和wall,ar和al用红色书写。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词形并拼读单词,强调al发长音/ɔ:/。

2、教师说:It’s drawing time.Can you draw a picture on the blackboard according to the chant?教师请学生上台,根据歌谣的内容在黑板上画出墙、卡片和小汽车的位置。教师提问:What else can we see on the card ?教师播放完整歌谣并引导学生回答:A ball.教师板书ball,al用红色书写并请学生观察词形,拼读ball。

3、教师在黑板上补画一个小皮球并提问:Is this a big ball?引导学生回答No,it isn’t.It’s a small one.教师板书small,al用红色书写,然后带领学生拼读small。教师拿出篮球并提问:What’s this ?学生回答:It’s a basketball.教师追问:Who is good at playing basketball?教师出示姚明的图片,学生回答:Yao Ming.教师用手势比划姚明的身高,引导出单词tall。教师板书tall al用红色书写。

4、播放Read, listen and chant;Read, listen and number look, listen and write的录音,让学生给单词排序和书写。

5、播放look, listen and write的录音,让学生听音后反复读五个单词,在此基础上进行描红,达到书写格式正确的目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Look, listen and write部分的练习。

四、布置作业

1、抄本课单词4+1模式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听、说、认读本课时的主要句型: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New York/…? It’s rainy./…Is it cold/ …?Yes ,it is.No, it isn’t.教材通过Mark和陈杰在电话中相互询问所在地的气温和天气情况的场景,使学生感知上述句型的语义及语用情景。

2、能够分角色朗读对话。教具准备:教学光盘、单词卡片。

教学重点:

1、学生能够理解对话大意;

2、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能够在情景中恰当运用句型: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New York/„? 对天气情况进行询问;

3、能够在语境中理解新词rainy和 degrees的意思并能正确发音。教学难点:

1、It's...degrees.的表达。

2、能够在语境中理解新词rainy和 degrees的意思并能正确发音。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题

1、学生唱歌曲“Thunder”;说唱第25页的Let’s chant部分歌谣。

2、启发学生将歌谣中的warm、hot、cool、cold根据后一句话的内容替换为:sunny、windy、snowy、cloudy。改编儿歌。

3、教师播放世界城市天气预报的录像,然后提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学生根据实际内容回答It is„(学生既可以从气温的角度回答,也可从气候特征的角度回答,此项活动主要是巩固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的功能结构。)

二、教学新课

1、教师提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New York?(同时将录像内容定在New York的界面),学生根据实际来回答。

2、教师领读:New York,注意学生的发音不要受汉语纽约的干扰,适时纠正。

3、教师继续将录像界面定在某一城市,问:How about„? 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来回答。反复利用3-5个城市操练How about,让学生在问答中理解How about„?的功能。

4、请学生观看课件,初步理解对话的意思。

5、教师提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New York? How about Beijing?

6、教师领读;解释意思。

三、巩固练习

1、学生跟录音读对话,注意课文中首次出现语言的语音语调,注意准确模仿。

2、学生两人一组分角色读对话,教师及时进行评价。

3、完成Let's play部分。操练句型: A: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

B:It’s „ How about„?

A:It’s „

四、布置作业

1、给同学、朋友打电话用What’s the weather like?询问当地天气情况。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认读本课的重点单词:windy,sunny,rainy,snowy、cloudy。

2、能够看懂/听懂天气预报中关于气候特点语句的报导,并会用所学知识简单 表达天气情况。

3、学会将所学句子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教具准备:教学光盘、单词卡片、世界地图一张。

教学重点:词汇:windy,sunny,rainy,snowy,cloudy。句型:It’s „ in„ 教学难点:所学句子在情境中的应用;几个重要城市的名称和地理位置。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题

1、学生跟录音唱歌曲“Thunder”。

2、教师提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Beijing(Harbin/ Hong Kong/ Lhasa)?学生回答:It’s warm(cold / hot / cool)

二、教学新课

1、播放第25页的Let’s chant部分的动画,学生观看完一遍后,教师将图中五个画面同时展现在屏幕上,教师播放录音,请学生选出相应的画面。学生指出图后,教师适时出示单词卡:rainy、windy snowy、sunny、snowy、cloudy,学生认读。

2、教师出示世界地图:This is Beijing,the capital of China.This is Moscow, the capital of Russia.This is London, the capital of Britain.Here is Sydney, a city in Australia.Here is Singapore, the city is a small country.教师指图领读城市的名称:Moscow、London、Sydney、Singapore。

3、教师呈现雨中的伦敦图片,提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London?学生回答:It’s rainy in London.教师板书句型It’s rainy in London.其中rainy用红色板书。教师呈现下雪的俄罗斯图片,提问: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Moscow?教师板书snowy并领读。用同样的方法教单词windy和cloudy。最后教师让学生观察黑板上五个形容词,找出相同点。即每个形容词都以y结尾,发/i/音。

4、教师播放Let’s learn的课件,学生观看。然后一个学生说城市名称的单词,其他学生在地图上指出城市的位置。

5、同桌两个同学一组,一人说单词,一人在图中指位置。

6、教师提问,学生看插图回答。

教师问:Is it cloudy in Sydney?Is it windy in Beijing? Is it rainy in Moscow? Is it snowy in Singapore?

7、学生用It’s „ in„报导地图上五个城市的天气情况。

三、巩固练习

1、完成Let's play部分的练习,操练句型:It’s „ in„。

2、看看谁的反应快:将全班分为若干小组,每次比赛各组出一名代表。教师说城市(In „),学生说出相应的天气形容词(It’s „)。哪个学生先说出来可为本组赢得一分,若干轮比赛后,评出先进组,教师应进行适当奖励。

四、布置作业

1、读课文第28页。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六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让学生在图片帮助下读懂明信片中的小短文,理解fly,love在语境中的意思;

2、能够根据文段内容回答问题;能够按照意群和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短文;能够有意义语境中抄写单元的核心句型并能根据实际独立书写核心句型Is it...? Yes, it is./No, it isn't.;能综合运用本单元的核心词句。的运用写句子。

能听懂录音。

3、会唱Let’s sing 的歌曲。

4、能听懂 Story time 的内容。

教具准备:教学光盘、单词卡片。教学重点:掌握两个重点句子:“Is it...? Yes, it is./No, it isn't.”的正确书写。教学难点:在四线格中的正确书写Is it...? Yes, it is./No, it isn't.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题

1、日常口语交流。

2、Review:A、B两部分的词语及对话。

二、教学新课

1、呈现与操作

(1)快速认读词卡。教师出示本单元卡片,学生进行快速认读并复习已学的单词和短语。

(2)Let’s paint.教师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根据图中的天气情况圈出文中对应的单词。教师注意及时给学生提供帮助。最后,教师提醒学生思考落款中love的含义并用爱心形状表示。

2、巩固与拓展

(1)Read and answer 教师请学生打开教材,让学生仔细阅读课后问题并在一次朗读信件。在朗读的过程中找出答案。核对答案可采用同桌结对,一问一答的方式。学生在朗读对话中可互换角色。

Let’s find the weather world.教师出示给John的回信,内容为北京的一天。学生轻声阅读文本,找出描述天气特征的单词并在纸上画出相应的图画。如:warm 可以画温度计并标出25℃ raniy可以画雨滴。找完所有单词后,学生根据时间顺序,描述北京一天的天气变化。教师请学生模仿教材中书信的格式,给远方亲戚或朋友写一张明信片介绍自己所在城市的风景与天气情况。在书写过程中,教师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

(2)Look and write 教师给出示范对话,请学生看Look and write的图片口头说句子。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Is it sunny/windy?并提示学生书写规范。学生尝试用该句型来询问更多的天气情况并在黑板上进行书写展示。教师点评学生书写情况并及时改正。

学生完成句子仿写。

三、巩固练习

1、读短文并回答问题。(这种题型第一次出现,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口头回答,再让学生动笔写。)

2、听录音并打勾。

3、看一看并连线。

4、唱Let’s sing 的歌曲。

5、听录音看动画理解Story time 的内容。

四、布置作业

1、唱第30页的歌曲给家长听;

2、听录音并跟读Story time。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第三篇:2015年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运算定律

课题: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17、18页例1,2.练习五第1-5题。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结合具体的情境,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2、过程与方法:能用字母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学会应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感受成功的愉悦,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发展对数学的积极情感。②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初步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和理解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 课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2.获得信息。

问: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问题是什么? 3.解决问题。

问: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56+40=96(千米)

问: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问: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 78+64=______ ⑥完成课本第18页下面的“做一做”1 2.加法结合律。

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问: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问: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 =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问: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问: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6)完成P18做一做2

三、练习巩固 1.练习五第1题。

(1)验算:(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2)用“凑十法”7+9=6+(1+9)(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3.对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我们已经知道的有哪些?

五、作业:教材练习五1.2题 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40+56=56+40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字母表示:a+b= b+a(88+104)+96=88+(104+96)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字母表示:(a+b)+c=a+(b+c)

教学反思:

课题: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教学内容:教科书20页例3,练习六第1-2题。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设计

一、目标导学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的两个运算定律,你能说出是哪两个吗?你能举出例子说说吗?

2、导入新课(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学习(自学课本20页例3。)

(一)自学提纲

1、例3中都给出了哪些已知条件?求的问题是什么?

2、你能列出算式吗?

3、你能很快算出此题的答案吗?你是怎样计算的?与同桌交流。

4、在此题中,你运用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定律?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并告诉学生在看不懂的地方要做上标记)。

(三)自学检测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25+14+186 75+168+25

三、合作探究

1、小组互探(把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探究)。

2、师生互探(师生共同探究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及经小组讨论后还未能解决的问题)

3、在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四、达标训练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75+()()+38=()+59 24+19=()+()a+57=()+()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2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140+250=260+130 20+70+30=70+30+20 260+450=460+250 a+400=400+a

3、P20做一做1、2

五、全课总结

六、作业:练习六第1-2题。

教学反思:

课题:减法的性质

教学内容:教科书21页例4,练习六第3-9题。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想、验证、归纳,让学生经历探究发现减法的特殊规律并选择运用进行简算的过程。

2、让学生从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中体会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的道理。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减法的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一、激趣生疑

1、竞赛

出示两组题,分组计算,比赛看哪组同学即对又快? 第一组 第二组 72-6-4 72-(6+4)85-8-2 85-(8+2)126-70-30 126-(70+30)

根据比赛的结果提问:男同学输了,服不服气呀?你们就不想知道女同学为什么能算得又对又快吗?

2、发现: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了什么?(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

3、猜想:观察三个等式,激励学生大胆猜测:这里面有没有什么规律呢?(学生发表自己的说法)

4、师板书: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5、师提问:是不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都可以写成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呢?(在猜想后打上?号)

6、举例验证

7、师小结:大家善于观察,善于动脑,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刚才大家通过观察发现了规律,利用这些规律使计算简便。(板书:简便)

二、自主探索,探究新知

(创设情景引出例题)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喜欢)如果让你自己去旅行,你能行吗?不要着急,李叔叔给大家介绍了一个旅行法宝——《自助旅行》指南。这本书可以告诉我们旅行时应做的准备和注意事项。” 1.出示情境图

师:李叔叔在外出旅行前,他就仔细的查阅了这本书的资料。从图上,你能了解到什么数学信息?

(数学信息:李叔叔昨天看了66页,今天又看了34页。这本书一共有234页。)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2.尝试各种算法 师:“还剩多少页?”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师:自己先列式算算看,计算好后把你的思路跟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看谁的算法最多。3.全班汇报交流

师:你们都是怎么计算的?把你的思路跟大家分享一下。指名上黑板板演算法:方法一 方法二 方法三

234—66—34 234—(66+34)234—34—66 =168—34 =234—100 =200—66 =134 =134 =134

思路1:从这本书的总页数里先减去昨天看的66页,再减去今天看的34页,就算出还剩多少页没看。即234-66-34 思路2:先算出李叔叔昨天和今天一共看了多少页,再从总页数里减去看过的页数,就是剩下的页数,即234-(66+34)

思路3:总页数里减去今天的页数,再减去昨天的页数,就是剩下的页数,即234-34-66 师: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种方法,讲得都很有道理,你更喜欢哪一种?把你的理由讲给同桌听一听。

4、引导学生理解:至于哪一种方法更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不能一概而论。

5、刚才大家通过自己的观察、比较发现了要想使计算简便,要看具体的数据特点,才选择具体的算法来计算,我想下面的这道题你们也一样能根据具体情况具体解决。如:将例4的总页数改为266页,让学生自己选择算法,使计算更简便。

6、⑴独立列式计算;⑵指名板演

7、那“145-34-86”这道算式可以简便计算吗?看来,在今后计算时,我们要观察算式数据有什么特点,然后运用合适的算法,进行简便计算。

三、巩固练习:P21做一做1、2

四、小结 :

今天利用我们善于观察的眼睛发现了什么数学规律?这些规律可以使计算怎样?但在计算的过程中我们还要注意什么?

五、作业:练习六第3、4题。板书设计 :减法的性质

234—66—34 =234—(66+34)

=234—100 =134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减去后两个数的和。

教学反思:

课题: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24页、25页,例5、6.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教学难点:

1、能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旧知复习:

(1)我们刚刚学习了两条加法运算定律,同学们还记得么?谁能说一说?什么是加法交换律,用字母应该怎样表示?加法结合律呢?(2)学习加法运算定律时采用的教学思路是怎样的?

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板书: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2、引入新课:回答的真不错!今天我们来学习新的运算定律

3、教师谈话引出情景:为保护环境,光明小学开展了植树活动(出示主题图),这就是植树活动的现场,我们来看看。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学生充分发言,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3个问题:

4、(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3)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教师说明:这节课我们先来解决前两个问题。引导学生看第一个问题: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应该怎样列式?

指名列式,并说明列式依据。教师板书:4×5和25×4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乘法交换律:

(1)探究、发现问题:

教师提问:4×25和25×4得数是否相等?都表示什么?两个算式之间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引导学生回答,明确:4×25=25×4)

(2)举例验证:

教师问: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指名举例,教师板书:如,35×2=2×35 60×30=30×60)

(3)概括规律: a、总结定律:

教师提问:从以上几组算式中你能发现什么,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你发现的规律吗? 提醒学生由加法交换律的总结思路想,总结好后说给同桌听。汇报得出结论,板书定律: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b、定律命名:

教师提问:这个规律叫什么名字呢?

学生可能马上说出:乘法交换律,再让学生说是怎么想到的。c、用字母表示定律:

教师谈话: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看谁的方法既简单又清楚。学生很容易想到:用字母表示:a×b=b×a,对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板书公式:a×b=b×a 让学生判断:这里的a 与b可以是哪些数?(任意数)(4)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教师提问:以前我们什么时候用过乘法交换律? 引导学生回忆:做乘法验算时。

完成“做一做”前两道,指名板演,订正。

教师谈话:用这个定律时该注意什么?(数不能变化,运算符号不能错)

2、教学乘法结合律:

(1)发现问题:教师谈话引出:我们再来看第二个问题: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让学生观察主题图,提问: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先求什么?要几步?怎样列算式? 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小组讨论:小组同学之间互相比较选择的算法是否相同,组长作好不同算法记录。汇报交流,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两种算法:(25×5)×2 25×(5×2)

比较两种算法的异同,明确(25×5)×2=25×(5×2)

(2)举例验证:

让学生自己再举几个例子填到课本25页,汇报板书学生举的例子。教师出示: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关系?

(15×4)×10 ○ 15×(4×10)(125×8)×5 ○ 125×(8×5)学生计算后,指名回答,明确是相等关系。

(3)小组合作学习,概括规律:

让学生观察以上所有算式,回忆加法结合律的总结思路,小组同学之间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讨论这个规律的命名和字母表示方法。

最后汇报交流,老师板书:乘法结合律:(a×b)×c=a×(b×c)让学生说说运用乘法结合律时注意的问题。

3、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比较

教师提问:比较所学的四个定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教师出示:交换律是两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即换加(因)数的位置,和(积)不变;结合律是三个数相加、相乘的规律,既可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先相加(乘),和(积)不变。

三、巩固应用:完成做一做后两道

四、回顾整理:

这一课通过同学们的观察与思考,自己发现并总结出了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今后同学们做题时,要仔细观察题目特点,更准确更简便地把题目计算出来。

五、作业:练习七第2、3题。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4×25=25×4

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这叫做乘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a×b=b×a(25×5)×2=25×(5×2)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用字母表示:(a×b)×c=a×(b×c)教学反思:

课题:乘法分配律

教学内容:教科书26页例7,练习七4—11题。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过程与方法: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前几节我们学习的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应用它们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什么是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

今天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乘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

二、新课探究

出示主题图:还记得我们提出的第三个问题吗?

参加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1、你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列式计算

2、汇报:

第一种算法:先算每个小组里有多少人?(4+2)×25 = 6×25 = 150(人)第二种算法:先分别算出负责挖坑、种树的人数和负责抬水、浇树的人数。4×25+2×25 = 100+50 = 150(人)

3、观察这两个算是有什么特点?

4、讨论,你得到什么结论?

5、汇报: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

6、小结:这个规律就是乘法分配律。

7、用字母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三、巩固练习

1、P26做一做

2、拓展:乘法分配律是否也适用于减法?

验证:18×5-5×8 和(18-8)×5 265× 105-265× 5 和 265×(105-5)

结论:适用

四、课堂总结:今天有什么收获?跟大家分享一下。

五、作业:练习七4-8题。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4+2)×25 = 6×25 = 150(人)

=150(人)4×25+2×25

=100+50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用字母表示:(a+b)×c=a×c+b×c或ac+bc

a×(b+c)=a×b+a×c或ab+ca 教学反思:

课题:运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29页例8,练习八4—11题。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能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会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会通过拆数,变式等方法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谈话:我们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呢?(乘法分配律)

你能把它用字母表示出来吗?乘法分配律还有没有别的形式呢?谁来说一下?

2、导入:嗯,看来大家上节课学得不错,但是大家知道吗,乘法分配律还可以用来进行简便计算,想学学吗?我们一起来学习。板书: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探究新知 出示例8:

1、王老师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还买了25筒羽毛球,每筒32元。(“一打”是12个。)王老师一共买了多少个羽毛球? 怎样列式?谁来说说自己列的式子?(板书并问学生各个数字代表什么)

2、竖式计算

3、能不能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呢? 12× 25

=(3× 4)× 25 12× 25 =3×(____× ____)=(10+2)× 25 =3× ____ = =____ =

三、巩固强化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或者运算符号。(40+7)×12=()()()()()()29×56+56×31=[()()()]()()

2、用简便的方法计算。(1)104×25(2)15×(20+3)(3)38×7+62×7(4)5×23+5×27

3、P30做一做前两道

四、全课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谁来小结一下?

教学反思:

课题:除法的简便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29页例8的第(2)小题。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结合具体情境的学习,使学生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懂得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可以用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教学难点:会用上述规律进行简便计算,并会用来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

一、复习铺垫

1、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并说一说每道题运用了什么简便方法。463-175-125 362-(150+162)

学生独立计算后,让学生说说每道题是怎样想的,运用了什么简便方法。

2、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四则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的有关知识,今天上课之前想在咱班来一次计算的竞赛,想参加吗?这样,我们把全班分成两大组,每组先派 一名代表到前面进行比赛。

280÷7÷5 280÷(7×5)7200÷(25×4)7200÷25÷4 师:我出题的时候可是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的,其实第二组题也能像第一组一样简便,你们想知道方法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一下。板书课题(除法的简便计算)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2):王老师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买了5副羽毛球拍,花了330元。每支羽毛球拍多少钱?

2、怎样列式?

方法一:330÷5÷2 方法二:330÷(5×2)=66÷2 =330÷10 =33(元)=33(元)

3、比较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330÷5÷2=330÷(5×2)

4、像这样两个算式相等的例子你还能举出来吗?能举完吗?

5、猜想一下,像这样的算式可能存在着什么规律吗?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

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就等于一个数连续除以这两个数。

6、这条规律有什么用呢?下面我们就来试一试。280÷(7×5)7200÷25÷4

7、应用规律你有什么感受?

8、小结:应用规律可以使计算变得既简便又有趣。

三、实践应用

1、下列各组算式相等吗?

①680÷2÷5 680÷(2×5)②390÷39×5 390÷2÷5 ③360÷(36÷2)360÷36÷2 ④810÷18 810÷9÷2 ②、④左右两个算式你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2、怎么样算简便就怎样算

480÷(5×48)2000÷ 125÷ 8 8100÷5÷81 540÷45

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五、作业:练习八1-3题。

板书设计 除法的简便运算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一个数除以两个数的积就等于一个数连续除以这两个数。

教学反思:

第四篇: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认识三角形

总课时数:第╳课时

上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内容:p.22、23、24(“想想做做”)教学目标:

1、使学生联系实际和利用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测量等学习活动,认识三角形的基本特征,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了解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2、使学生体会单侥幸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形,并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学习图形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认识三角形的一些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探究三角形较小两边长度之和大于第三边的原理。教学准备:学具盒、尺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

出示例题图,问:在图上我们可以找到一种很常见的图形,是什么?(三角形)

生活中的三角形随处可见,说说哪些地方也能看到? 揭示课题:认识三角形

二、自主探索

1、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得到一个三角形,利用手边的材料,比比谁的方法多?

交流:(1)、用小棒摆。讲评时注意:小棒摆的时候一定要首尾相接,不能有多出来的部分。

(2)、在钉子板上围。讲评时注意:只要有三个顶点,如果发现边不够直的话,需要把三角形调整得大一些。

(3)、用三角板或尺上的其他三角形直接描画。

(4)、在纸上分别画围起来的三条线段,也能得到一个三角形。„„

2、三角形各部分名称:

一起动手画一个三角形,说说各部分的名称:3个顶点、3条边、3个角

三、精讲点拔

1、是不是所有的三根小棒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用学具盒里的小棒分别摆一摆,是不是都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呢?

学生摆完后交流:(1)同一种颜色(一样长)的小棒肯定是能摆成一个三角形的。

(2)一红两绿这三根小棒是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的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五、达标作业 板书设计

补充习题相关作业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的高吗?请一个学生上黑板,用三角板摆一摆它的高在哪里?

学生把该样子的三角形也画在作业本上,并画出其中的一条高。画完后问:你有什么疑问吗?

(可能会有同学会提出:三角形一共有3条边,只能以刚才的那条边位底吗?如果是以另外两条边为底呢?)

指出:底和高是一对一对出现的,另外两条边也可以作为底,也可以分别找到它们的高。继续分别请学生来用三角板摆一摆另两条高的位置。学生在作业本上完成三条高。

观察该图,你有什么发现?

(一个三角形可以画出它的3条高;这3条高相交于同一个点。)指出:如果你画的三条高没有相交于同一个点,那么你的高肯定是画得不够准确。

三、精讲点拔

举老师手里的三角板,问:我手里的这个三角板和刚才画的三角形,有什么不用?(有一个直角)

描画出三角板中的三角形,并标出其中的一个直角。问:这个三角形,你也能像刚才那样找到3条高吗?怎么找?

结合学生的回答,使大家明白: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这两条直角边可以互相看作是一底一高,不用另外画;只有当把斜边当作底的时候,它的高要另外画;3条高相交于原来的直角处。

四、运用提升

1、试一试,分别量出下面每个三角形的底个高各是多少厘米。

2、想想做做第1题:画出每个三角形底边上的高。注意图上以规定了底,只要画出指定的一条高就可以了。交流的时候,重点说说第三个三角形:它的高是哪一条?为什么?

3、把一根14厘米长的吸管剪成三段,用先串成一个三角形,除了书上举例的5厘米、3厘米和6厘米外,还可以怎样剪?

说说你的方法?有没有有序思考的方法?

(比如可以这样考虑:把14厘米一分为二是7厘米和7厘米,最长的边不可能是7厘米,因为如果一条边是7厘米了,那另外2两边合起来也是7厘米,那就不能围成三角形了。在整数的范围里,最长的边只能是6厘米,那另外两条边合起来就应该是8厘米;8不能分成1和7,那还能分成2和6、4和4,3和5就是书的情况。还可以想最长的是5厘米,那另外两条合起来是9厘米,9不能分成1和8、2和7,3和6已经有,还有就是4和5。所以一共有4种情况:3、5、6;2、6、6;4、4、6;4、5、5。)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三角形按角的分类

总课时数:第╳课时

上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内容:p.26、27 教学重点:会按角的大小给三角形分类。

教学难点:集合图揭示了这3种三角形都是三角形这个整体的一部分。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给三角形分类的探索活动中发现和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2、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发展空间观念。教学准备:三角板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

角是有大有小的,角按大小可以分成哪几类?

老师随学生回答依次板书: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这些角有的度数是确定的?分别是多少度?

锐角和钝角的度数是不确定的,但有一个范围,谁来说一说? 板书整理成: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 1º~89º、90º、91º~179º、180º、360º

指出:89º、90º、91º这三种度数非常的接近很难判断,所以当看到接近直角的角时,都要用三角板上的直角量一量。

二、自主探索

1、老师画一个直角。再连接两点,问:这样画得到的三角形叫什么三角形?(板书:直角三角形)

老师再画一个钝角,并连接两点,问:这样画得到的三角形叫什么三角形?(板书:钝角三角形)

联想:刚才我们分别先画一个直角和钝角,再连接就得到了一个直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如果我先画一个锐角,再连接是不是也会得到一个锐角三角形呢?

请你试一试。交流(有意识选择开始画的锐角较小的学生来交流):(1)连接后可能得到的是一个钝角三角形。问:你怎么知道现在这个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

通过说理,使学生明白:判断的时候只要看其中最大的一个角,如果这个最大的角是钝角,那这个三角形就是钝角三角形。

(2)连接后可能得到一个直角三角形。

通过三角板的之间检验,确认其中最大的角是一个直角。使学生进一步明白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内角和

总课时数:第╳课时

上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内容:p.28、29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归纳,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º”。

2、让学生学会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º”这一知识求三角形中一个未知角的度数。

3、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索的意识,锻炼动手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教学难点:探索三角形内角和是180°

教学准备:三角板,量角器、点子图、自制的三种三角形纸片等。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

老师取一块三角板,让学生分别说说这三个角的度数,再加一加,分别得到这样的2个算式:90º+60º+30º=180º,90º+45º+45º=180º

看了这2个算式你有什么猜想?(三角形的三个角加起来等于180度)

二、自主探索

1、画、量:在点子图上,分别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画好后分别量出各个角的度数,再把三个角的度数相加。

老师注意巡视和指导。交流各自加得的结果,说说你的发现。

2、折、拼:学生用自己事先剪好的图形,折一折。

指名介绍折的方法:比如折的是一个锐角三角形,可以先把它上面的一个角折下,顶点和下面的边重合,再分别把左边、右边的角往里折,三个角的顶点要重合。发现:三个角会正好在一直线上,说明它们合起来是一个平角,也就是180度。

继续用该方法折钝角三角形,得到同样的结果。直角三角形的折法有不同吗?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白:除了用刚才的方法之外,直角三角形还可以用更简便的方法折;可以直角不动,而把两个锐角折下,正好能拼成一个直角;两个直角的度数和也是180度。

3、撕、拼:可能有个别学生对折的方法感到有困难。那么还可以用撕的方法。在撕之前要分别在三个角上标好角

1、角2和角3。然后撕下三个角,把三个

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

总课时数:第╳课时

上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内容:p.30~32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知道等腰三角形边和角的名称,知道等腰三角形两个底角相等,等边三角形3个内角相等。

2、让学生在探索图形特征以及相关结论的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锻炼思维能力。

3、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掌握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特征。教学难点:掌握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特征。教学准备:长方形、正方形纸,剪刀、尺等 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

1、按角分成三种角

2、三个内角和是180度

算第三个角的度数,如果是一般三角形,那就用180去减;如果是直角三角形,那就是90去减„„

二、自主探索

1、比较老师手边的两块三角板,他们有什么相同?(都是直角三角形)有什么不同?(其中有一块三角板的两条边相等,两个角相等;而另一块三角板的角和边都不相同。)

指出:像这种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我们叫它“等腰三角形”

2、折一折、剪一剪:

取一张长方形纸,对折;画出它的对角线,沿对角线剪开;展开

观察:这样剪出来的三角形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等腰三角形。想一想:为什么要对折后再剪呢?(这样剪出来的两条边肯定是相等的。)

除了两条边是相等的,还有什么也是相等的?你是怎么知道的?(还有两个角也是相等的,因为也是重合的。)

3、画一画:

讨论一下,如果我要把这个等腰三角形画下来,应该怎么画?

从一个顶点出发,分别画两条同样长的边,这样就确保有两条边是相等的,然后再连接这两条边,就得到了一个等腰三角形。

师生共画等腰三角形。板书:等腰三角形

1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板书设计

三角形的练习课

总课时数:第╳课时

上课时间:╳╳╳╳年╳╳月╳╳日 教学内容:p.33~3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练习,激活学生对三角形特征的记忆,巩固对底和高的认识以及画三角形高的技能,理解分类,加深对三角形、四边形的内角和的认识,体会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进行简单推理作出相应判断。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在知识的综合应用中了解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基本方法,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锻炼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成功解决问题,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难点:知识的综合应用。

教学难点:知识点的衔接及综合应用。教学准备:三角尺,文具等。教学过程:

一、交流展示

对于三角形这个单元,你了解了哪些知识?

教师结合平时学生的生活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和认识。挑战自我

二、自主探索

1、练习三的第1题 综合训练课件出示习题 安排学生读题,说明要求

弄清三角形的特征,巩固底和高的认识以及画高的技能

2、练习三的第2题

看来大家对三角形的分类学得还不错,愿意就这个问题接受挑战吗?(导入第2题)

点击课件,出示习题

教师读题,引导学生复习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的特征 对学生的回答作出评价

三、精讲点拔

练习三的第3题

结合第2题,虽然第3个三角形暂时不能确定是哪种三角形,但是内角和能不能确定?

前两个三角形呢?

3灌云实验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多边形内角和:180°×(n-2)(n为多边形的条数)

五、达标作业

补充习题相关作业 板书设计

第五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乘法分配律教案

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

1、谈话:王阿姨有一对双胞胎的女儿,周末她带着女儿去买衣服,你们愿意当王阿姨的小会计吗?

王阿姨选的连衣裙55元/件,打底裤25元/件,她买两套这样的衣服,一共要付多少元?

2、学生动手,独立计算出要付的钱数。

3、全班交流,说一说每一步算式计算的意义。教师板书:

(1)55×2+25×2

(2)(55+25)×2 =110+50

=80×2 =160(元)

=160(元)答:一共要付160元。

二、体验感悟,揭示规律

1、两组算式有什么相同点?

2、两组算式有什么不同点?

3、两组算式有什么联系?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灵活地进行引导,总结出要点。你还能举出像这样的几组算式吗? 学生举例。

根据学生举例板书。

到底我们举的例子是不是符合这样的规律呢?请学生验证。

4、感悟:通过刚才的研究,我们认为这些算式相等不是偶然的,绝不是一种巧合,而是有其中内在的规律。那这些算式中隐藏着什么规律呢?你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吗?如果用字母a、b、c表示三个数,这个规律可以写成什么?

请学生用语言表述发现的规律。板书: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教师板书:(a+b)×c=a×c+b×c

5、揭示规律:大家真了不起,今天我们研究的规律就是乘法分配律。你有什么好方法帮助我们大家记住乘法分配律? 简记为:和与一个数相乘=积相加

三、综合运用

1、在学习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我们观察了一幅主题图,有的同学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共有多少名同学参加了这次植树活动?

(1)、学生动手,小组合作。(2)、全班交流,说出每一步算式计算的意义。

学生汇报自己的解法。引导学生说明不同算法的理由。方法一:(4+2)×25 =6×25 =150(人)

4+2是每组一共有多少人,在乘25就算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了。方法二:4×25+2×25 =100+50 =150(人)

4×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个人负责挖坑、种树,2×25表示25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负责抬水、浇树。再把它们加起来就是一共有多少人了。

2、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学校准备购置足球和篮球各 20个,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

四、小结

学生汇报自己的收获。

教师引导小结,相应完善板书。

五、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A

1、数学医院(判断)

2×(6 + 5)= 2 × 6 + 5()

(25 + 7)×4 = 25 ×4 ×7×4()35×9 + 35 = 35×(9 + 1)= 350()

2、连一连:

3×17 + 5 ×17

(22 + 44)×30(18 + 4)×6 ×6 + 4 ×6 22×30 + 44 ×30

60×20 + 60×30 60 ×(20 + 30)

(3 + 5)×17 课堂检测B

1、填一填:

(12+40)×3=()× 3 +()×3

15×(40 + 8)= 15×()+ 15×()78×20+22×20=(+)×20 66×28 + 66×32 + 66×40 =(+

+)×()

2、做一做:

× 32

× 32

板书设计

乘法分配律

(1)55×2+25×2

(2)(55+25)×2 =110+50

=80×2 =160(元)

=160(元)答:一共要付160元。(学生举例)

(a+b)×c=a×c+b×c

a×(b+c)=a×b+a×c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下载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包装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包装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营养午餐教案

    课题:营 养 午 餐 教学目标 1、了解健康常识,知道吃好午餐的重要性。 2、会用专家的建议正确地分析午餐菜肴中营养成分,能设计调配科学、合理午餐食谱。 3、懂得科学、合理营养......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三角形 教学重点: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分类和内角和 教学难点:体会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建议: 1.让学生在“做”图形的活动中......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九、自然之道 教学要求 1.学习课文,从中懂得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的道理。丰富见闻,引发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 2.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正确读写词语。了解海龟是怎......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8 三顾茅庐 ★一、教材分析: 《三顾茅庐》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茅庐”改写的。课文......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 教学目标: 1. 自然万物,有着它自己的生存方式和规律。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2. 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3.增强......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习作“大自然的启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围绕“大自然的启示”这个主题,将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的发现或活动过程及活动过程中的体会和心得有条理......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1 春天到了,和风送暖,太阳也变得暖烘烘的。大地开始解冻,变得松软来。在我的家乡,最能显示春天的信息的就要算白杨树上的白杨胡......

    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作文

    燕子 我见过的小鸟很多,然而只有燕子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它不但外形漂亮,而且勤劳能干。 记得春天里的一天,我刚从睡梦中惊醒,就看见两个熟悉的黑影。我仔细一看,原来是两只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