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与问》说课稿
《学与问》第二课时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学与问》(板书)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说教材] 《学与问》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文章作者先陈述自己的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然后列举了哥白尼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接着紧承上文,引出解决问题要善于求教,拜能者为师。另外还举了沈括的故事,重在说明“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在深化中心论点的同时,号召同学们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全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语言简洁流畅。
3.教学要求:
知识能力训练点: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读懂课文,懂得道理。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方法引导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了解本文所要阐述的事理。情感态度渗透点:学生能从文中体会到“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的道理。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说教法]
1.游戏激活兴趣。
2.发挥范读榜样作用,增强学习动力。
3.自主合作,改变学习方式;团结协作,减轻学习压力。
4.创设情境,发挥想象,鼓励创新。
5.以读为主线,教方法、养习惯。
[说学法] 学生在本课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读。这种方法的功能是既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能读书”,又能激励兴趣、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游戏激趣法、创设情境法也是本课教学中两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促进了读,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说教学过程]
一、赠物读句,感悟学与问
1、老师应该从“神坛”上走下来,与学生成为地位平等的朋友,让他们感受到一种被尊重的满足。与此同时,学生们也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心态,这就为下面师生间的沟通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把课文中的精妙语句当作礼物送给学生,无形中让学生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熟悉与理解。
3、用礼物来诱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体现出一种开放的教学理念。
二、读文谈收获,理解学与问
课文中精妙的语句,朴实无华而又富含哲理,并没有多少讲解的必要,所以只需采取背诵的办法。学生只要记住了,才有可能用它去指导自己的学习。
三、引导内化语言,体验学与问
1、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能者为师”做文章——让学生当自己的老师,这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
2、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内化运用,学生在运用课文语言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体验了学与问的重要性。另外,阅读课应该体现语言的交际性。
3、适时抓住文中的具体语句引导学生思考并运用学到的方法,切实体现了做学问要边学边问的思想,与课文的主旨一脉相承。
四、拓展,课内外延伸积累。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总结法和课外延伸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学与问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推荐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以及名言,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这样首尾呼应,名言贯穿始末,体现了“大语文”观。
[说板书] 学与问
勤学+好问+观察思考=学习的主人
这一板书的设计,内容精当简约,布局合理,美观大方,能体现文章的中心论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以上是我从教材分析、教学策略、教学程序和板书设计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的预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将根据学情不断调整我的教学设计,不足之处恳请各位领导、评委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第二篇:学与问 说课稿
《学与问》说课稿
《学与问》是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说理性文章,课文围绕“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也就是“勤学好问”这个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
薛法根老师说:“阅读教学有三个不教,学生已懂的不教;学生能自己学懂的不教;教了学生也不懂的不教。”我想,这样一篇文章在学生预习基础上,要教的东西很有限,课堂教学就是要将有限的时间集中在有核心价值的教学内容上。课前,我翻阅了学生课本,查看预习情况,发现很多学生将词语意思,语段意义,乃至对课文﹑对词句的感悟都标做了标记。虽然我没有布置这些前置作业,但学生已了解这么多信息了,我思考:这节课我应该教学生什么呢?这篇文章内容简单,学生已一读就懂,所以如果像平时教写人记事的文章一样咬文嚼字,悟情感,显然有些不太恰当,经过几次试讲,几番修改,结合教材文体特点,六年级语文学段特点,我认为在这节课里应该更多关注文章的篇章结构,文章的表达方式,所以最后确定这节课的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说理性文章的写法特点,明白如何合理的选择事例。
课的伊始,让学生回忆学过的说理性文章的写法特点,学生不是第一次接触此类文章,所以很快总结出了“观点﹑事例﹑结论”。接着,选择主线切入文本,设计了“为什么要选择这两个事例?”这个问题但这个问题太大,需要学生归纳总结,但学生这方面能力欠缺,所以我置换成一个学生容易接受的问题“找出这两个事例的相同点和不同处”。学生总结归纳出这两个事例都是写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不同点国籍不同,故事侧重点不同,哥白尼的事例侧重点是勤学好问的重要性,沈括的事例则是不仅要勤学好问,而且还要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找出两个事例的异同处,其实也就理解作者选择这两个的用意,让学生明白选择事例也是有技巧的,接着又问学生:“为什么不把两个人的成就也写进去?”学生回答和“勤学好问”的观点不同。这也是学生在写作时容易犯的错误,选择的材料和所写文章驴唇不对马嘴,让学生明白选择恰当事例能更好证明自己提出的观点。最后,学以致用,读写结合,让学生根据这节课所学知识,完成习作。学生第一次写此类文章,我想要求也不必太高,只要提出观点,选择事例恰当即可。
第三篇:《学与问》说课稿
《学与问》第二课时说课稿
[说教材]
1、教材内容: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七组第二十三课《学与问》。
2.教材简析:《学与问》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中外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文章作者先陈述自己的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然后列举了哥白尼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接着紧承上文,引出解决问题要善于求教,拜能者为师。另外还举了沈括的故事,重在说明“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在深化中心论点的同时,号召同学们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全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语言简洁流畅。
3.教学目标:
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读懂课文,懂得道理。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过程方法引导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了解本文所要阐述的事理。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说教法] 1.复习导入。《学与问》这篇课文是说理性的文章,语言简练,句句精妙,每一句都对学生有启示,我就利用这一点切入,将上一节文中所讲的道理让学生说出来,增加学生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自主合作,改变学习方式;团结协作,减轻学习压力。
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思维火花互相碰撞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过程是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并进的过程,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因此,在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读懂课 文内容这一环节的处理上引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3.创设情境,发挥想象,鼓励创新。
学生在轻松愉悦、活跃自主的氛围中,读通、读懂了课文,接下来是明理的环节,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大大激活了学生的想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将学生的思维兴奋点再次推向高潮。4.以读为主线,教方法、养习惯。
以读为主线,我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读通、读懂、熟读成诵,感悟学习方法,同时也让学生在读读画画中养成学习习惯。[说学法] 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语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生在本课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读。一是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
―――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精读入情――――讲究情境性。
二是主张积累性。这种方法的功能是既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能读书”,又能激励兴趣、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创设情境法也是本课教学中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促进了读,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说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对初读的复习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很自然地转入本课的学习,承接着上节的内容过渡自然。
二、读课文,理解学与问
课文中精妙的语句,朴实无华而又富含哲理,并没有多少讲解的必要,所以只要采取一种看似笨拙实则高明的办法——多读。学生只要记住了,才有可能理解其中的道理。
三、引导内化语言,体验学与问
1、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能者为师”做文章——让学生当自己的老师,这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
2、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内化运用,学生在运用课文语言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体验了学与问的重要性。另外,阅读课应该体现语言的交际性。
3、适时抓住文中的具体语句引导学生思考并运用学到的方法,切实体现了做学问要边学边问的思想,与课文的主旨相一致。
四、拓展,课内外延伸积累。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总结法和课外延伸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学与问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推荐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以及名言,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这样首尾呼应,名言贯穿始末,体现了语文的特征。[说板书]
学与问
勤学+好问+观察思考=学习的主人
这一板书的设计,内容精当简约,布局合理,美观大方,能体现文章的中心论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第四篇:学与问说课稿
学与问说课稿
chengshi828发表于2013/12/19 18:58:00
一、说教材
1、教材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一册第七组第二十三课《学与问》。
2.教材简析:《学与问》这是一篇说明事理的文章。课文围绕“勤学好问”这一中心论点,通过
中外两个具体事例,告诉我们“问”的重要性,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文章作者先陈述自己的观点: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然后列举了哥白尼的事例来证明作者的观点,接着紧接上文,引出解决问题要善于求教,拜能者为师。另外还举了沈括的故事,重在说明“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在深化中心论点的同时,号召同学们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全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语言简洁流畅。
3.教学要求:
知识能力训练点:学生通过教师引导以及小组自主合作,读懂课文,懂得道理。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方法引导点: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悟自得,了解本文所要阐述的事理。
情感态度渗透点:学生能从文中体会到“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只有在学中问,问中学,才能求得真
知”的道理。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热爱探究的精神。
二、说学情
为了使学生真正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顺应世界教育人本化的趋势,必须把教育过程本身建构
成学生主体性的开发、培养、提高的过程。让学生在民主、宽松、自主的教学氛围中全员、全程、全
面地参与学习活动,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全面发展。本课教学,因为课文中精妙的语句,朴实无
华而又富含哲理,并没有多少讲解的必要,所以只需采取一种看似笨拙实则高明的办法——背诵。这
正如张庆老师所说的那样,谁知道哪块云彩会下雨。学生只要记住了,才有可能用它去指导自己的学习。其次,就是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内化运用,学生在运用课文语言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体验了学
与问的重要性。利用教材引领学生去理解和运用“学”与“问”的方法,在掌握“学”与“问”方法 的同时不断学习语言,感悟语言,运用语言,而积累运用语言的过程也正是学生学习方法巩固的过程,这样做较好地体现了文本价值与学科特性;还有人说,阅读课应该体现语言的交际性,这节课正在
努力实践着这一思想。最后,把学生当作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把课堂变为学生精神生命自由生长 的乐园。
三、说教法 1.游戏激活兴趣。
《学与问》这篇课文是说理性的文章,语言简练,句句精妙,每一句都对学生有启示,我就利用
这一点切入,将课内与课外的精妙语言当作送给学生的礼物,激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加了学习探
究的自信心,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来。
2.发挥范读榜样作用,增强学习动力。
阅读教学要树立“朗读第一位”的教学观,但对于学生来说这是不易的,所以老师的精彩范读往
往可以促进学生朗读欲望的产生,形成学习的动力。
3.自主合作,改变学习方式;团结协作,减轻学习压力。
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思维火花互相碰撞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上听说读写的过程是体力劳动和
脑力劳动并进的过程,这无疑会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因此,在突破本课教学难点―――读懂课
文内容这一环节的处理上引入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改变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
4.创设情境,发挥想象,鼓励创新。
学生在轻松愉悦、活跃自主的氛围中,读通、读懂了课文,接下来是明理的环节,我创设了一个
问题情境“教老师做学问”,大大激活了学生的想象,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将学生的思维兴奋点
再次推向高潮。5.以读为主线,教方法、养习惯。
以读为主线,我让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读通、读懂、熟读成诵,感悟学习方法,同时也让学生
在批批划划中养成学习习惯。
四、说学法
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是读,学习语文的最好方法还是读,因此学生在本课中的主要方法是朗读。
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全文,游戏激趣――――讲究激励性,初读寻疑――――提倡自主性,再读释疑―
―――倡导探究性,细读解析――――主张创造性,精读入情――――讲究情境性,熟读成诵―――
―主张积累性。这种方法的功能是既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自能读书”,又能激励兴趣、情感、意志、动机等非智力因素,全面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与此同时,游戏激趣法、创
设情境法也是本课教学中两种非常重要的方法,它促进了读,拓展了学生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
神。
五、说教学过程
(一)、赠物读句,感悟学与问
1、传统的课堂教学伊始往往要固守“师道尊严”的阵地,教师高高在上接受学生整齐划一而又缺少 生命激情的问好,似乎一切都很顺理成章。就是在目前,大家也是以一种固定了的、程式化的心态来
履行这一环节。其实老师应该从“神坛”上走了下来,学生与老师成为地位平等的朋友,他们会感受
到一种被尊重的满足。与此同时,学生们也会产生一种积极的心态,这就为下面师生间的沟通打下了
良好的心理基础。
2、把课文中的精妙语句当作礼物送给学生,无形中让学生强化了对课文内容的熟悉与理解。
3、用礼物来诱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体现出一种开放的教学理念。
(二)、读文谈收获,理解学与问
课文中精妙的语句,朴实无华而又富含哲理,并没有多少讲解的必要,所以只要采取一种看似笨
拙实则高明的办法——背诵。这正如张庆老师所说的那样,谁知道哪块云彩会下雨。学生只要记住了,才有可能用它去指导自己的学习。
(三)、引导内化语言,体验学与问
1、抓住文中的关键词“能者为师”做文章——让学生当自己的老师,这是在用教材教,而不是在教教材!
2、引导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内化运用,学生在运用课文语言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体验了学与问的重要性。另外,阅读课应该体现语言的交际性。
3、适时抓住文中的具体语句引导学生思考并运用学到的方法,切实体现了做学问要边学边问的思想,与课文的主旨一脉相承。
(四)、拓展,课内外延伸积累。
本层次的教学采用总结法和课外延伸法,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学与问的重要性。同时,通过推荐
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以及名言,引导学生学会积累,提高语文综合素养,这样首尾呼应,名言贯穿始
末,体现了“大语文”观。
六、说板书 学与问
勤学+好问+观察思考=学习的主人
这一板书的设计,内容精当简约,布局合理,美观大方,能体现文章的中心论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
第五篇:问银河说课稿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问银河》,一、说教材
《问银河》是苏教版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最后一课。同单元的童话故事《猴子种果树》《会走路的树》和儿童诗《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都很贴近儿童生活,富于想象,体裁却各不相同。全册共四种体裁,本单元就占了三种,很明显编者的意图就是想让孩子们了解不同文体的表达方式。《问银河》是一首散文诗,描写了少年儿童在天气晴朗的夜晚仰望银河所引发的许多绮丽的遐想,提出了一系列有趣的问题,反映了孩子们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和志向。全文语言流畅,富有童趣,朗朗上口,还配有精美的插图,能帮助孩子读懂课文,进入诗的意境。
课文共五个自然段,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4段)以问银河的形式表达了少年儿童仰望银河时所产生的丰富
想象。
第二部分(5段)写的是少年儿童要带着许多问题驾驶宇宙飞船,到银河去
做客。
二.教学目标
根据教材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目标:巩固本课8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作者向银河提出了哪些问题。
2、能力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启发学生大胆想象。
(2)培养学生主动发问和良好的阅读习惯
3、情感目标:激发对宇宙和对天文学知识的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是结合课文内容,大胆展开想像。
三、说教法
“教是为学服务的。” 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使学生收到好的学习效果。依据本课课文篇幅较短,课文内容比较通俗
易懂,我准备采用以下几种教法:
l.启发诱导法:启发诱导学生从问话中,体会无限的童趣,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
到比较扎实的训练。
2.品读感悟法:依据阅读教学特点和低年级学生阅读的认知规律,这节课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避免繁琐的内容分析,以读代讲,充分发挥朗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发展语言、陶冶情感的作用。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把文本读正确,把自己的感觉读出来。这也是适应《新课标》中讲的:加强读的训练是当前语文科教学最重要的一种训练。
3.课件辅助教学法:利用PTT课件辅助教学,可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它不仅能传送文字、语言、图象,还能增强信息的表达能力和教学的直观性,具有较强的表现力、感染力,能引起学生的情绪效应,诱发学生形象思维和情感参与。通过借助色彩鲜明的动画、音像手段等把学生带入课文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产生共鸣,进行美读。
四.说学法
俗话说:“得法者事半功倍。”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多么重要,问银河采用阅读教学,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相交流的活动过程。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的参加语文实践,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教学时我让学生自读课文,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还注意运用学生的差异资源进行对学生的教育和指导,在课堂上采用合作学习法,让学生在交流中发展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为今后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打好基础。如在进行拓展想象中,(你还想问银河什么):我让学生先自己想一想,然后同桌互相说一说,再在四人小组里说。在汇报时能不能像课文那样说。可以说一句,两句,能说上三、四句就更好了。
五、说教学过程
这篇课文我安排了两课时来完成。下面我具体谈谈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分为四个环节:
(一)、闯关学文: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学好语文就必须要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所以我运用蓝猫闯关的形式进入课文,调动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气氛。我一共设了三关:
第一关:摘星星,我将上节课学的生字组成的词语写在星星形状的卡片上,让学生根据拼音写出词语,写对则作为奖励送给他一颗小星星,写错了则让其他同学指出他的错误,并让他立刻纠正。如此既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又在无形中巩固了生字词。
第二关:猜图片,文中有许多二年级学生无法理解的新事物名词,为遵循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征,我运用图片,让孩子更好地理解这些事物。第三关是问银河,这是一篇儿童散文诗,儿童散文诗易于“读”,采用不同要求、多种形式的读,有助于学生充分体会、感悟诗文蕴含的情感,形成良好的语感。那么是让老师带着读还是自己读通呢?学生会毫不犹豫选择自己读的。所以我在深入学习课文时,让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段落读,这样发挥了学生独立阅读的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独立阅读的良好习惯,真正体现了学生是主体的原则。
致力于打好基础,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这是新课程提出的阅读目标,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师的指导是至关重要的,指导学生读书的方法必须有目的,有要求,有层次。语文教学应注重在读中自得,自悟,尊重学生个体独特的阅读感受,而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问银河这篇课文中,我通过指名读、齐读等多种朗读方式,并通过指导,让学生能更好地体会课文的感情,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让学生根据我的板书能基本上复述出这篇课文,完成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参观银河:银河对于孩子们来说是一个抽象的词语,神秘的事物,文中采用问话的形式,更加深了孩子们对银河的猜测和好奇,所以最后我运用直观的视频,让孩子了解银河的真相,激发对天文学知识的兴趣。
(三)、探索宇宙:通过讲述杨利伟的故事,让孩子在对祖国在宇宙中取得的成就自豪外,更激发孩子探索宇宙的兴趣。
(四)、拓展延伸:我让学生课后把要问银河的问题小组合作像课文一般写下来,既体现了新课程中积极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也培养了孩子的写作能力。在课堂结束时我还会播放一首歌曲,鼓励孩子们都能爱问爱想爱动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