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提要:多媒体进入语文课堂是一个趋势,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能增强课文的感染力,增加课堂容量,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记忆力等,从而为适应新课程改革和大语文学习提供了一个途径。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优点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进入语文课堂是一个趋势,计算机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中学语文课堂,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受到了挑战,新的尝试必然带来教学的新气象,多媒体教学因其图文声像并茂,能突破视觉限制,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情绪和注意力。它的动态性,有利于突破传统教学中单调、枯燥的教学过程,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它的大容量的信息,也有利于节约时间和空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美国苹果公司总裁斯卡利曾声称:由于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人类将要迎接一次比印刷术、电话和电视更大的技术革命”。教育的发展鲜明的证明了这一点,多媒体技术一进入课堂,便以其集成性、控制性、多元化、多样化,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语文教材中不少课文,如:诗歌、小说、戏剧、散文本身就是文学作品。如果能借助于现代教学媒体进行直观的教学,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欣赏能力,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那么,多媒体教学的优点在哪里呢?笔者以为,它至少有以下几点:
一、形象感知,深情导入,增强感染性、吸引力
美国教育家德加戴尔认为,当学习是由直接到间接,由具体到抽象时,获得知识和技能就比较容易。语言文字作为描绘客观世界的符号,具有抽象性、概括性。由于多媒体可以提供声画并茂、视听结合的客观世界的表象,将抽象、概括的文字符号转化为形象具体的可感的东西,使文字与客观事物之间建立了联系,化难为易。例如:讲《老子二章》的课件,用古朴尤其是阴阳鱼的设计,一眼就能使人看出这是给老子文章所设计的课件。《沁园春·长沙》课件引用大量毛泽东的书法、诗词,特别是大量使用红色,有一种独特的“毛泽东式”的美感。《致橡树》多媒体教学中,随着低沉舒缓的乐曲的响起,同学们的心也一下子被这种朦胧的场景拉紧了,和着音乐节拍,读着那首似曾相识的诗篇,泪水也就随之下来了;不仅仅是因为感动,还在于那份执着,那份甜蜜。多媒体教学很有韵味,在宽大的屏幕上我们认识了攀缘的凌霄花、高耸的木棉,倾听了潺潺的流水、缠绵 的春雨,闪电雷鸣震撼了我们的心灵,也许这才是至深至诚的爱情,这才是永恒的天长地久。
多媒体教学避开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的“三个一”教学方式,打破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使我们在图文声并茂的情境之中理性地去接受知识,它使知识形象化,更容易让人接受,而且容量大,方便快捷。这种全新的教学新模式让学生耳目一新,学习趣味大增,教学效果显而易见
二、视听结合,丰富课堂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利用多媒体手段的直观性、形象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许多文章不管文字描述多么生动,但是,总是存在着不够直观、形象的缺陷,从而造成学生理解上的困难。而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正使信息表现为文字、图像、声音和影像的有机融合,将语言文字所难以表达、学生难以理解想象的事物,直观形象地表现出来,形式自然生动,内容丰富多彩,使得课堂教学更生动、更形象,从而很容易使中学生集中精力,并积极参与进去,最终提高了教学效率。语文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的重要之处就是注重对学生情感的熏陶、感染,教学资源的感染性、吸引力是必不可少的。曹操的《观沧海》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名篇,诵读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诵读资源比较多,但从教学资源的感染性、吸引力的角度来选择,电视剧《三国演义》中曹操吟诵片断可谓绝佳:鲍国安所演的曹操站在高山之巅,面向大海,目光深邃,胸襟开阔,高声吟诵《观沧海》。此景、此情、此神韵,是教师一般性范读、甚至是专业播音员也无法企及的。朗诵的教学资源最好截取名人的专业朗读,不要录自己的朗诵,尤其是当教师自己方言比较重、音质不美的时候更不应当录下来献丑。我们应当认识到:教室中教师和学生是一个整体的信息场,教与学是心灵、语言、信息交换的一个过程。学生掌握知识表现为自身内在的学习需,“教学应当贯穿在学生的兴趣之中,使学生的兴趣在教学的每一阶段都能连贯地表现为注意、等待、研究和行动。”(赫尔巴特语)因此,兴趣的激活、保持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兴趣作为支配人们行动的动机,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反映的结果。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供大量的表征,刺激学生多种感官,激活学生的兴奋点,是激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多媒体以其强大的表现力,丰富的内容,使客观事物的形、光、声、色等直接作用于学生感官,对学生有极强的吸引力,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 2习心理场。
三、激发学生的联想,提高学生对美的感受
想象、联想是作者从客观实体上生发出来的。以多媒体为载体,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主观感受,化虚为实,化静为动。“情以物迁,辞以情发”、“物色之动,心亦摇焉”(《文心雕龙》语)说明“境”与“情”的关系。通过多媒体,创设与课文有关的情景,以增强学生学习的情趣,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语文学科承担着传播五千年辉煌灿烂文化的任务,新教材中古典文学分量加强就足以说明这一点。语文教学的任务首先是让学生对汉语、文学有了解,而后进一步对以它们为载体的中国文化有了解,从中得到真、善、美的熏陶,得到中国文化的熏染。这一点恰恰是传统语文教学手段忽视和难以传播的。多媒体可以用精美的界面、曲雅的音乐营造出良好的浓郁的中国文化的氛围,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这是传统语文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我在讲南唐李煜的《虞美人》时,通过电视的画外音来介绍李煜的生平简历,通过几组画面的对比:过去的荣华富贵,酣歌狂舞,醉生梦死;现在的国破家亡,以泪洗面,囚徒生活。引导学生深入到词的意境中去,去触摸词人跳动的脉搏——昔日的国君,今日的囚徒对故国的思念;感受词人内心的一江春愁,加深对这首词的理解,从中获得丰富的想象和美的熏陶。电影、电视等现代媒体的运用能够让学生从画面上感悟人生哲理,化枯燥为有趣,从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学生收获大,感受深。
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的鉴赏水平。散文的教学就可以运用电影的蒙太奇手法、特写镜头来展示。比如在教郁达夫的散文《故都的秋》时,我运用电影、电视的表现手法,通过几组北国秋景和江南秋景的画面进行对照,突出故都之秋的“清、静、悲凉”的主旋律。故都的秋景有:清晨静观、落蕊轻扫、秋蝉残鸣、都市闲人、胜日秋果,以及陶然亭的芦花、钓鱼台的柳影、西山的蝉唱、玉泉的秋夜、谭柘寺的钟声。江南的秋景有:廿四桥的明月、钱塘江的秋潮、普陀山的凉雾、荔枝湾的残荷。整个电影画面,有声有色,有动有静,使学生在这美妙的境界的影视画面的对照中,品尝到故都之秋的味道,从而领悟到作者对故都之秋的赞美和留念之情。如讲白居易《琵琶行》这首诗时,可以在这首诗的朗读录音带上配上一曲哀婉动人、如泣如诉的琵琶曲,让切题的音乐带着学生的思维与情感进入诗的意境,一定会收到传统教学方法之 3 下不可企及的效果。电影、电视等现代媒体弥补了语言教学的缺陷,使语文课变得丰富多彩,使学生在音乐的旋律中,在抑扬顿挫的朗读声中,在和谐的画面的欣赏中,自觉地进入文章的意境,去感受、理解、欣赏,从而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多媒体教学具有容量大、传输速度快的特点,它用大屏幕基本取代了传统教学中的黑板,省却了用粉笔书写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多媒体教学过程中的多屏信息的展示,信息量之大,转变速度之快,清晰度之高,更是为黑板教学所无法比拟的。而且多媒体课件强大的交互反馈功能使得“学生为主体”这一构想成为现实。通过教师的精妙构思,在课堂上完全可以实现学生动手操作直接参与学习过程,在“做”中学,以“做”求发展,从根本上打破了课堂教学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局面。
当然,在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时,我们也决不能被多媒体课件所束缚,由传统教学的“填鸭式”教学法一转而成为“电灌式”教学法,一味讲求大容量,环节简单,手法僵硬,使得大部分学生被一张又一张的图片、一道又一道的题目牵着走,疲于奔命,没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独立的思考,当然就更没有机会进行自己的联想和想象了。
第二篇: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本站推荐)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媒体以一种崭新的教学形态加以广泛应用,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和结构。本文就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教学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的能力进行探讨。证明运用多媒体教学能更能有效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关键词】 深化改革 多媒体教学 提高效果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媒体以异常绚丽的姿态登上了教学舞台,随即产生了一种崭新的教学形态。多媒体的广泛应用,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形式和结构,使现代课堂教学具有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一种新的学习环境和认知方式。多媒体教学包括幻灯、电脑、投影、录音机等资源,借助文字、声音、图片、影像、动画的融合把生动有趣的课堂呈现出来,它优点是:可多角度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自主发现的能力,突破了传统教学中单调和枯燥的教学过程,有效地组织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一、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们常说:“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兴趣,引起他们对学习内容的注意,激发他们学习的动机,凭借他们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的感知、思考、意会和创造。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形、色、光、画的独特效果,鲜明的表现力和直观形象性,结合课文内容,巧 设情境,让学生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栩栩如生的画面,动静结合,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如在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我精心设计了一个课前导入环节。先播放一段属于清晨大自然的声音:树木里有无数鸟儿叽叽喳喳地叫着、唱着,有鸟儿梳理羽毛时发出的扑扑声,还有鸟儿在树枝上跳来跳去的声音,让学生感受清晨的树林是多么美妙。接着通过显示屏,放映树林里各种动态鸟儿的图片,把声音和图片融为一体。观看后,我让学生一起对“天堂”进行认识,你觉得鸟儿们的生活快乐吗?这里究竟是什么地方呀?它的天堂会是怎么样的呢?作者是怎样描述鸟的天堂的?通过顺势导入,学生对课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带着好奇主动地阅读起课文来。
二、利用多媒体使阅读教学效果得到提升
多媒体在教学中起辅助作用,是辅助教师在课堂上突破难点的一种手段。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能让教师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启发点拨、解决难题上,还能形象表现出教师“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教学内容。就以阅读教学为例,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老师往往会通过朗读帮助学生感知课文的情感内容,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而小学生具有年龄小,缺乏想象力等特点,往往是同一篇课文,有的同学能读能出感情,引起别人共鸣,而有的同学平铺直叙,没有丝毫情感,加上现行小学语文教材中一些文章所描绘的情感,大都远离学生生活,没有亲身经历,也很少有那样的体验,不易直接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课堂朗 读的教学效果不尽人意。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制作教学软件,用标准的普通话,抑扬顿挫的声调准确地传达出课文的感情基调;同时,可以把音乐和图片配合进来,渲染气氛,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感官系统,帮助学生感受全文。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时,这一课的朗读我就配着音乐和图片,图片根据课文朗读的进度而自动切换,音乐中加入了子弹偶尔穿梭树林的“嗖嗖”声,时而紧张,时而高亢,使人感受到战争的激烈,感受到五壮士的顽强不屈,为人民勇于牺牲的大无畏精神。通过音乐、画面、声音的辅助手段,无形中使阅读教学效果得到提升,增加了课文的表现力。整个音乐、文字、声音、画面造成了巨大的情感磁场,真正营造了一个可感、可知的情境,可见借助多媒体创设相应的情境,能使学生更容易把握文章的情感基调,为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乃至情感升华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利用多媒体使知识练习得到巩固
练习是获取语文知识和培养技能的有效途径,是语文教师最常用的教学策略之一。利用多媒体编写的有针对性的练习,其练习效果非常好,它能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在多媒体练习中可出示各种形式的习题,如在课后练习“我会读”的部分,我采用了Flash,制作了灰太狼被食人鱼咬住屁股的画面,而这些“鱼”就是要求练习的词语,学生每读对一条“鱼”,“鱼”就松口掉回河里;要是读错了,“鱼”会掉下去但又会重新跳上来继续咬住灰太狼的尾巴,直到学生读对为止,老师根据练习的情况,给予必要表扬鼓励或重复练习。这可以以游戏的方式进行,也可以以竞赛的方式进行。利用这种方法既 可以让学生放松心情,又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更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在信息发展的今天,多媒体给教学的各方面带来了极大的帮助,但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精心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并合理地运用,还要随时留意学生的学习动态,防止学生产生视觉疲劳和厌烦情绪,这样才能使教学成绩更上一层楼。
第三篇: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模版)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多媒体在学生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课堂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生动体现。因此,教师必须合理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电教、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欢乐中获取知识。
一、运用多媒体弄清文章篇章结构
要想使学生真正掌握一篇文章的篇章结构,理清其思路是关键。例如:在教《苏州园林》一课时,可以先放一段录像让学生欣赏。录像的前半部分体现苏州园林是“完美的图画”的特点,后半部分则可选择几处有特色的景点,如亭台轩榭、假山池沼、花草树木等。在此基础上突出建筑物的色彩,并捕捉每一个角落的“图画美”。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可以在放映录像的同时配乐(最好是古典音乐)朗诵课文,让学生在欣赏录像、聆听课文的同时思考几个问题:苏州园林总体特征是什么?设计者们是如何实现这个特征的;课文第2至6自然段之间是什么样的关系?欣赏完录像之后,检查提问,然后由老师分析、讲解课文,重点分析本文总分的结构方式及语言的多样性。借助录像,让学生在大脑中留下苏州园林的美好画面,进而用较快的时间清理本文的“脉胳”之所在。
二、运用多媒体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电教媒体具有声、光、像等多种功能,它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去积极地思维,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1、正确观察,促进条理思维。
当前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为了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锻炼,我根据学校实际用 PowerPoint制作了幻灯片,模仿讲课时录像的顺序,把学校办公楼后小公园的几处景点放映出来:这里的景色学生们都非常熟悉。我让学生先谈谈对小公园的总体印象,然后从几个方面分别说明,最后模仿《苏州园林》的结构把自己想说的话整理到日记本上,成为一篇比较成功的说明文。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
2、创设情景,发展思维:
在整个初中阶段,学生的思维由直现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过渡,因而,在教学中运用投影或动画创设课文情景,能帮助学生掌握感性知识,并发展抽象思维。再如,《变色龙》一课,教学的重点是细节描写和对话描写-那么,教学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制作出表现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几处细节变化,如脱、穿大衣,并可以通过放映图片表现他表情的变化,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此基础上练习分角色朗读会收到理想的效果。另外,我还根据课文内容设置了这样的扩展练习:假设奥楚蔑洛夫穿过广场迎面遇见将军的哥哥,他们会说些什么?要求用对话描写表现人物性格。学生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了起来,有的把将军的哥哥塑造成了一个爱占便宜的小人,有的把他塑造成了一个不讲理的蛮汉,也有的把他塑造成了一个正人君子——总而言之,通过这样的练习,既使学生加深了以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发展他们的抽象思维。
实践证明,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对于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很大的作用。
其实,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远不止以上两点,根据多媒体技术的特性,我们还可以在唐宋诗词教学中让它发挥更好的作用。
三、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对唐宋诗词的欣赏能力
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中的瑰宝,它以完美的艺术特色、丰富的思想内涵、广阔的社会生活,深受我国人民的喜爱。但由于课本中选取的篇目不多,所以学生对此知之甚少,传统的诗词教学只是让学生背诵、记忆和理解意思。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唐诗词欣赏结合起来,让课本中的诗词名篇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并可以从课外选择名篇佳作供学生欣赏。我的具体想法如下:
1、文字输入及修饰。
利用PowerPoint多媒体大纲模式,将事先编制的大纲按照程序,逐一对每一幅幻灯片进行文字输入,内容包需要讲解的诗词、有关诗词的背景解释等。在幻灯片模式中,对该片的文字进行修饰。让它与中国的书法艺术有效的结合起来。
2、flash动画效果
在多媒体动画功能的辅助下,对输入和修饰好的诗词及有关解释,逐字逐句进行动画效果设置,将文字的动画效果与教师的朗诵速度保持一致,可以使文字产生动感。
3、图像背景
图像背景设置是将一个图像文件设置为一幅幻灯片的背景.使幻灯片具有形象生动的画面,与文字,主要是诗词互为衬托,如,《送元二使安西》的图像背景可以是一幅国画,画中突出当时的细雨的景色和依依惜别的气氛。画中还有两个表情愁苦的人正在对饮。此情此景能体现王维当时内心对元二的牵挂与担忧。这就为学生深层理解王维诗歌的艺术内涵起到烘托作用。
4、配置音乐
音乐是流动的画面,悦耳的诗篇。给唐宋词的配置音乐,使欣赏课程真正成为图、文、声并茂的整体,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如《送元二使安西》一诗的配乐可以是萨克斯曲《送别》。曲中描绘的意境与《送元二使安西》恰有异曲同工之感,让人产生联想,情不自禁进入到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中,这正是这门课最牵动人心的地方。
5、扩展练习
扩展练习是为了让学生更多的了解诗词,可以在学习课本所选篇目的基础上多学习几首课外名篇,以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如学习了《送元二使安西》,可以给学生补充《无题》、《送友人》,并配以讲解,让学生欣赏。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设想。如能将多媒体教学手段与唐宋诗词欣赏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对平日里感到乏味的诗词有一种全新的感受,仿佛在其思维中注入“兴奋剂”,让他们紧跟着“感觉“走,眼前会浮现出丰富多彩的画面。这样一来,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其文化素养和阅读欣赏水平,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并促进身心健康。
总之,由于多媒体特点的多样性,用它作为教学手段有非常大的优越性。它不仅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更能提高教师的综合教学水平。因此,我们要在语文教学的实践中,运用多媒体不断探索,不断更新,让它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发挥更大更积极的作用。
王其深 巴州旺子学校高中部专职教师
第四篇:浅谈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多媒体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根据现代教学技术的要求,课堂教学应有充分的感性资料,如运用图片、录像、案例、动画、音响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这一切都可以体现在多媒体教学之中。成功的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使课堂教学更具有艺术性和感染力,更能吸引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语文课堂优化整合,能化难为易,变抽象为具体,使教学生动形象,能够全方位调动学生思维,充分发挥视觉和感知的作用,把学生领入多姿多彩的语文世界,让学生轻松、愉快、主动、有效地学习,从而达到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目的。
现代教学手段在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方面的作用体现在哪些方面?下面就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谈谈我粗浅的看法。
1、可创设情境,增强直观性、形象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取能力的一种动力。学生有了兴趣,才有学习的毅力和意志,才能深切感知、思考、领会,进而创新。而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特别是多媒体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巧设情境,让学生听听声情并茂的录音,看看栩栩如生的画面,欣赏品味形象化的词句,通过声像并茂、动静结合、情景交融的感官刺激效果,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调动他们学习和积极性。
如学习《春》一文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精心设计一个课前导入和朗读环节;在讲授新课前,先投影几幅多姿多彩的春景图,再请学生口头简要描述画面,并背出表现春天的诗句,然后在声画背景下播放全文的朗读录音,那美不胜收的胜景和行云流水的朗读,让学生在短时间里最深的感受到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发,花草树木竞相争荣的景象和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从而达到了创设情境,激发兴趣的目的,使后面的教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又如在《安塞腰鼓》一文的教学中,通过播放捶打安塞腰鼓的录像,艺术地再现其恢宏的场面并将其具体化,形象化,学生看到这恢宏的场面,听到这铿锵激昂的疾速的“隆隆”之声,如临其境,此时,再通过教师讲解,学生阅读、领会,学生就能体会到作者蕴藏在字里行间对生命对力量的无尽的赞美之情。同时,学生置身于这样的一个情境中,心里自然就应和着捶打安塞腰鼓时的旋律、节奏,那么学生就能将其淋漓尽致地体现在阅读上,读出气势,读出情感,从而加深对文章的感悟。
2、能有效扩充教学内容,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
与传统的教学手段“一张嘴、一支笔、一块黑板”比较,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增加课堂容量,可以节省教师板书的时间,让学生能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上。比如:我在教读《看云识天气》一文时,教学目标中要求让学生积累有关云与天气变化的知识。以住的教学,是依靠课后练习二,把练习中的问题制成表格,教师讲解并板书表格,这样就浪费了很多时间在板书上,讨划的一堂课时间,根本不够用。使用多媒体时,这些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可以将云与天气变化情况设计成表格,制作成课件,将表格通过多媒体投影展示出来,并且配上每种天气对应的云层变化的图片。每放出一种变化的天气时,可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思考,还可指名让学生来说。这样一来既增加了课堂的容量,又节省了许多板书的时间,还给学生许多的学习、思考机会和训练密度,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减轻了老师课堂上的压力,也提高了课堂效率。
3、可丰富作文素材,培养观察、分析、联想、想象力,拓展思维空间,优化作文教学
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可以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视觉、听觉形象,能使学生简便、快捷地直观现象,感觉真切、自然,甚至可以身临其境,进入由形象、色彩、声音等混合构成的氛围,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加大了有效信息的接受量。这为丰富学生的表象,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提供了物质基础。这样在作文教学时,可突破时空的限制,将人、事、物生动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既丰富他们的生活,又为他们提供了作文的素材,开辟了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观察分析能力的形成、联想想像力的增强,审美能力的提高。
如学习《罗布源――消逝的仙湖》时,展示多媒体课件:屏幕上方显示“今昔对比”5个大红字。屏幕左上角出现过去的罗布泊画面,旁白文字:昨天的罗布泊是牛羊成群,绿树环绕,河流清澈的生命绿洲。屏幕相对的右下角出现今天的罗布泊画面,旁白文字:今天的罗布泊是一望无际的戈壁滩,是一个没有一棵草、一条溪,没有任何飞禽敢于穿越的生命禁区。且文字呈红色,没有任何音乐,持续两分钟。然后让学生写一段话表达自己的感想。结果在教师还没有深入讲解之前学生应已经深刻理解作品的主题了,而且表达流畅,情感充沛,佳句叠出。
4、可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多种感觉器官综合运用于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种感官并用,学习效率提高,这是已被科学实验和教学实践证明了的规律。利用现代教学手段中的图片、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可以多角度、全方位地丰富学生的感知,使学生披文入境,视听并举,身心投入,左右脑并用,感觉得以引发、强化,对学生的思维的训练更趋灵活、全面、立体。特别是生动多变的画面,开心启智的音乐创设了教学的情境,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形象性和动态感,使学生耳、目、口心各种感官得以激发,从而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为,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活动的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使教学达到最优化。
第五篇: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浅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内容摘要: 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音形兼备等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运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化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使学生的学习更加积极,学习效率倍增。同时,运用多媒体还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朗读能力,培养语文创新能力,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素养不断提升。
关键词:多媒体
小学语文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在学生愉悦学习、创新学习中发挥着日益巨大的作用。课堂是一个特定的空间,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是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具体体现。因此,教师必须合理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独立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轻松、欢乐中获取知识
一、运用多媒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只有培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才会有很大的提高。”多媒体集光、形、色于一体,直观形象,新颖生动,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彻底改变“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弥补传统的教学手段的不足,最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桂林山水》一文,由于插图是静止的,学生观察后缺少动态的感受。为了调动学生的兴趣,我利用交互图片,并集播放声音、录像、图片于一体,让学生在课堂上欣赏,既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又使学生身临其境,犹
如荡漾在漓江上。这样,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中自觉、主动地学习,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
二、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想象能力。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丰富的想象力是创造的翅膀,善于创造必须善于想象,缺乏想象的人不会有创造力。因此教师应创造条件,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首先,教师要丰富学生的表象,为他们的想象打下基础,而多媒体的应用能激发学生进行实践活动,从而在学生头脑中积累有关事物的表象,然后挖掘教材中的创造性因素,训练学生创造想象。泸定桥险峻的地势,生活在都市里的学生大都没亲眼见过,为了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真实感,从而更深切地体会红军夺桥的艰辛,我搜集了有关泸定桥的图片,并结合文中的重点词句,如“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像荡秋千似的”、“红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倾泄下来”“震耳欲聋”“心惊胆寒”等,让学生边看图,边在读中想象,在想象中理解,在理解中加深体验,让他们仿佛置身于那又险,水又急的泸定桥上,使他们形象、直观、深入地感悟到了“大渡桥横铁索寒”的险境,为后文红军如何奋力“夺天险”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三、运用多媒体提高学生语文朗读能力
传统的教学手段指导朗读,难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入情入境,而多媒体可让课文中的语言形象和情感迅速渗透到学生心里去,从而使学生耳醉其音、心醉其情。
低年级的学生主要是模仿学习,此时多媒体就成了学生朗读的榜样。这对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增强学生读好课文的信心、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听音中注意停顿、轻重、速度、节奏和语调等技巧,可提高朗读水平。如学生接触的第一篇课文《识字1》是一首诗,节奏感很强,让学生听课文录音,感受课文的节奏,再模仿、跟读、表演读,学生就很容易读出课文的节奏感、韵味美,从而达到有滋有味地进行朗读的效果,并给今后的朗读打下一定的朗读基础。
又如《狐假虎威》一课,伴随着生动有趣的旋律,娓娓动听的诵读,屏幕上狡猾的狐狸、愚蠢的老虎以独有的魅力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学生余兴未尽,情绪达到了最佳状态,此时,因势利导,以境引情,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他们的朗读兴趣随之而生,读起来惟妙惟肖。
四、运用多媒体课件,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
新课标“倡导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尊重学生的多元化理解,倡导学生的感悟体验。”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悟。为了从另一个角度理解泸定桥的“险”,我出示相关出示泸定桥的图片,和敌人说的那句话:“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引导学生个性化解读,学生准确地读出了敌人的骄傲和嚣张,从侧面衬托了红军夺桥的不易。
另外,在教学红军如何“飞”,如何与敌军抢时间时,我出示表示时间的句子,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以及出示红军雨夜赶路的图片,体会红军当时的困难重重。提出问题:同样的自然环境,同样多的时间,为什么红军能赶到泸定桥?你觉得他们是一支什么样队伍?
体现了红军什么样的精神?学生们畅所欲言,个性化解答,明白了红军具有那种不畏艰险,勇敢机智的革命精神,表达了对红军战士
五、运用多媒体培养学生语文创新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思维能力。”想象是创新的翅膀,语文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开拓思维,展开丰富的想象,鼓励他们大胆质疑,大胆创新,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这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呈现出各种生动有趣,灵活多变的画面,有效地诱发学生的创造兴趣,驱使他们更积极地开展创造活动。
如教学《花木兰》时,我利用多媒体再现了花木兰向家人提出替父从军后,父母愁容满面、犹豫不决的场景,然后问学生“如果你是花木兰,你怎样说服你的家人呢?” 顿时,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想象的闸门打开了,他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所思所想。再如教学《蚂蚁和蝈蝈》时,将相关的课文内容和多媒体展现蚂蚁在炎热的夏天搬粮食的情景同步出现,学生不仅能感受蚂蚁勤劳工作的场景,更能理解课文语言“有的„„有的„„”所表达的内容。紧接着,我让学生用“有的„„有的„„”来进行语言训练,学生说的很通顺、很丰富。我想说的是,教学这些,不正是创新思维擦出的火花吗?
总之,多媒体教学生动形象、音形兼备,具有独特的优势,我们应从实际出发,充分应用和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作用,使小学语文教学更生动、更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