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豆腐颂 学案 老师
豆腐颂 林海音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林海音;
2.知道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来赞颂豆腐,更深层次地了解豆腐;
3、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豆腐中蕴含的文化意义;
4、产生对豆腐的喜爱之情,并以我们的“中国豆腐”为荣。
背景链接: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时生下了她,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在北京长大和读书,受到京味文化中那种雍容大度、典雅文风的影响。
曾就读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1948年8月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兼任《文星》杂志编辑,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她是一位文风独特的女作家,也是一位慧眼识文的编辑、出版人。她回到台湾后,一直眷恋着养育她成长的那片土地,她说过:“我所能感觉到的乡情有两种:一种是台湾的。许多亲友听说我‘少小离家老大回’,都来接风叙旧,对于我的‘乡音未改’,尤其感到愉快。另一种是大陆的。例如山东朋友明明听我是‘京油子’,却坚称我是老乡。广义的说,都是从大陆上来的。”她把对大陆的乡愁,融入笔端,那满怀乡思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林海音的创作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两地》、《作客美国》等;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婚姻的故事》等;长篇小说《春风》。
课文预习:
1、注音
鲥()鱼 香椿()菽()乳 奶酪()臊子()白梗()合作讨论、课堂学习:
1、文章围绕豆腐侃侃而谈,涉及正史与逸闻、传说与民俗、时事与个人经历,以及医学、文学、美食知识,真是五花八门,请梳理文章,概括出所写内容。1、2节 豆腐之美 3、4节 豆腐的作用:营养价值高,养颜 5、6节 工艺做法:泡-磨-滤-添-压 7、8节 豆腐的历史变迁:汉-宋-清
9节
“豆腐”名称的沿革
10节
豆腐是“贫苦老实和勤劳”的象征
11-16节 “麻婆豆腐”的传说和做法
17-19节 作家梁容若在困苦中“知道豆腐的价值”,及有关“豆腐全席”的见闻和感受 20-21 节 赞美中国豆腐的文化味道。
2、文章题目是《豆腐颂》,“颂”,即赞美、赞颂,课文中哪句话最集中地表达了作者对豆腐的赞美?
它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
3、如何理解这句话。
“平民”:
豆腐普及——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
易于搭配——可和各种鲜艳的颜色、奇异的香味搭配;它和„„没有不结缘的;
制作简易----
5、6段
“不平凡”:
可以和各种不同的菜肴搭配,从樱桃到木耳,从鲥鱼到羊杂,使菜肴颜色更鲜艳、香味更奇异——具有亲和特性,可以和多层次菜肴和谐搭配,却保持本色。
营养丰富——引用谚语,说服有力;
历史悠久——已有2100多年的历史,从平民到贵族。象征意义:老实、勤劳、清正、廉洁。
豆腐颂(第二课时)林海音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豆腐中蕴含的文化意义;
2、产生对豆腐的喜爱之情,并以我们的“中国豆腐”为荣。
1、文章最后用2位作家来证明“豆腐的价值”,来阐明“豆腐修养”,揭示了豆腐的文化内涵,结合全文,思考豆腐有哪些文化内涵?
平和宽厚、真情互动 “人跟人相处,你不能蛮横的要求对方的心情必须永远是、春天。朋友难免失言、失态、失礼、失约。那时候,只有像豆腐那样柔软的宽厚心情,才能容忍对方一时的过失。朋友相交,夫妻相处,如果没有豆腐修养,很可能造成终身的遗憾。”请您叙述亲身经历体验的故事来谈谈您对这段话的理解。
豆腐是柔软、平和的,那么人与人相处也应相互体谅,这正是中国人“温柔敦厚”、“中庸平和”的特质,突出一种豆腐式的阴柔之美。而该特质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表现.豆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载体,它寄予了我们现代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也应具备谦和、宽容、容忍的豆腐素养。
2、豆腐对于中国人来讲是再普通不过的食品,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题目?
《豆腐颂》可算是饮食小品散文,写的是豆腐,但却依托豆腐言志,即认同和赞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特质,赞颂豆腐具有中国文化精神的一个特征——平易而脱俗,平和而宽厚,朴素而隽永。
3、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以小见大,托物言情 灼灼赤子心,浓浓中国情
4、请你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下你心中认为能代表“中国”的事物(中国结 饺子 印章 瓷器)如: 中国结的文化内涵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龙神的形象,在史前时代,是用绳结的变化来体现的。“结”字也是一个表示力量、和谐,充满情感的字眼,无论是结合、结交、结缘、团结、结果,还是结发夫妻,永结同心,“结”给人都是一种团圆、亲密、温馨的美感。“绳结”这种具有生命力的民间技艺也就自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兴盛长远,流传至今。
中国结不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而且因其以形意得名,如盘长结、藻井结、双钱结等,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文化信仰及浓郁的宗教色彩,体现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的愿望。在新婚的帖钩上,装饰一个“盘长结”,寓意一对相爱的人永远相随相依,永不分离。在佩玉上装饰一个“如意结”,引申为称心如意,万事如意。在扇子上装饰一个“吉祥结”,代表大吉大利,吉人天相,祥瑞、美好。在烟袋上装饰一个“蝴蝶结”,“蝴”与“福”谐音,寓意福在眼前,福运迭至。
传说中国结是由一个和尚在闲暇之余用一根绳编出一个整结,然后串上名贵的佛饰品,在按上编出”王“字的穗,流传至今。当时的和尚,为了体现他“一心一意”向佛所以是用一根线编出来的,穗上为了体现他”至高无上“的信仰故编出”王“字。后来,逐渐流入社会,中国结的意义也从信仰改变为中国人对亲情、友情、爱情的”一心一意”及拥有者”至高无上”身份的象征。
龙图腾 所谓图腾,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某种动物,植物或无生物当作自己的亲属,祖先或保护神。相信它们不仅不会伤害自己,而且还能保护自己,并且能获得它们的超人的力量,勇气和技能。人们以尊敬的态度对待它们,一般情况下不得伤害。氏族,家族等社会组织以图腾命名,并以图腾作为标志。
所谓图腾文化,就是由图腾关念衍生的种种文化现象,也就是原始时代的人们把图腾当做亲属,祖先或保护神之后,为了表示自己对图腾的崇敬而创造的各种文化现象,这些文化现象英语统称之为totemism。
八、作业 整理学案,完成上交。
第二篇:豆腐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来赞颂豆腐的,更深层次地了解豆腐。3.产生对豆腐的喜爱之情,并以我的“中国豆腐”为荣。学情分析
豆腐是学生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食物,学生对这种食物早已习以为常,但对豆腐身上具有的美好品质,对豆腐深刻的文化内涵并不了解,课堂上通过学生,让学生了解豆腐的不平凡,对豆腐独有的文化内涵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进而产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深厚兴趣。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从几方面来赞颂豆腐。
教学难点:感受在说明事物特点的同时,表达赞美之意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投影图片,同学们,熟悉大屏幕上的食物吗?是什么,一起说,(豆腐)板书:齐读 学会“腐”字,强调读“轻声”半包围结构,再读一遍。豆腐对于我们来说是再平常不过的菜了,有没有同学今天或者最近就吃过豆腐的?你妈妈是怎么做的?好吃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和豆腐有关的文章,板书《豆腐颂》
2、(投影)谁能说一说颂是什么的意思?(赞颂、赞美),这篇课文里作者在赞美什么?生(赞美豆腐)为什么要赞美豆腐呢?在台湾作家林海音的笔下,豆腐又有哪些特别的含义。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感悟。
二、感悟课文
1.下面老师请七名同学来读课文,大家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边听边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赞颂豆腐的?课文中哪句话最集中表达了作者对豆腐的赞美?(作者从五个方面来赞美豆腐(1)豆腐可以做成许多种菜肴(2)豆腐的营养价值高(3)豆腐的发展历史(4)与豆腐有关的文化(5)豆腐的烹调高手麻婆和这道名菜形成的原因(学生回答教师板书5方面内容)师:这也是课文2-6自然段的内容。
2、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各写了什么内容?(第一自然段是文章的总起,写作者对豆腐的总体印象 美,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对豆腐的赞美,也是对全文总的概括)板书:总起
美
总括
3、那么课文中哪句话最集中表达了作者对豆腐的赞美? 学生读(它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我们的“中国豆腐!”)你怎样理解这句话? 板书:平民的不平凡
(齐读这句话)
4、现在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清豆腐是平民的,又是如何表达她对豆腐的那种赞美和喜爱之情的呢?(自由读书,教师巡视)
5、汇报:(谁来说一说?)(一)平民的
1、豆腐的普及-------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
它洁白,是视觉上的美;它柔软,是触觉上的美;它香淡,是味觉上的美。(排比句式体现出作者对豆腐的喜爱之情),把这句话再读一读(投影)师:还有什么原因呢
2、易于搭配--------豆腐和各种颜色、奇异的香味搭配,没有不结缘的。师:其实真的是这样,老师也上网查阅了资料,发现豆腐真的可以做成很多美味佳肴呢,仔细看一看,你最喜欢吃哪道菜?(投影)问---
3、豆腐真的很容易搭配,和很多食品都可以配成美味佳肴,所以课文里说它像——
“它像孙大圣,七十二变,却傲然保持着本体。”(投影)从这句话你能体会到什么?(比喻句一方面写出豆腐可以做成许多种菜肴,另一方面写出了对豆腐的喜爱和赞美之情。)齐读这句话。
4、现在我们一起读读2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豆腐易于搭配的这个特点写清楚的?(先概括的介绍豆腐可以和各种颜色食品搭配的特点,然后列举了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进行说明,还用了一个比喻句对豆腐进行了赞美)说对了,你以后也可以用这种方法向别人介绍你喜欢的食物。
5、课文还举了哪些事例说明豆腐是平民的?(3、豆腐最早是平民百姓食品。
4、豆腐在中国社会是贫苦、老实和勤劳的象征
5、麻婆豆腐的发明者是中国普通的百姓。)过渡:通过学习,我们知道豆腐真的是属于我们老百姓的食物,作者在向我们介绍豆腐的平民化的时候,是列举了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同时融入了自己对豆腐的赞美之情。
6、现在请你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清豆腐的不平凡的,又是怎样表达对豆腐的赞美之情的?把自己的观点在小组内向学习伙伴说一说
7、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巡视 汇报:谁来说一说?(二)不平凡的
1、(1)与多种食品搭配成味道更佳的佳肴,却傲然保持着本体。(比喻句赞美豆腐,排比句说明豆腐易于搭配,表达作者的赞美之情)(2)豆腐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成为老少皆宜的食品。
2、师:作者是怎样把豆腐营养价值高的这个特点写清楚的?(生:作者引用了一个谚语,概括了豆腐的营养价值,还举了一些具体事例,)
3、师:哪些事例?(1豆腐的脂肪是植物性的,2、含有极少量的碳水化合物
3、豆腐含的钙质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
4、齐读第3自然段,想一想第3自然段和文中的哪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相同之处?(回答:和文中的第2个自然段写法相似,都是先概括豆腐的特点,然后用具体事例进行说明)
5、豆腐的不平凡还体现在哪些方面?(C豆腐的历史与文化渊源更体现出不平凡。D我们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豆腐却家喻户晓,尽人皆知,深受欢迎。)
6、师:说到豆腐的历史和与豆腐有关的文化,老师也查找了资料。谁来读一读(投影)
7、看了这些资料,你对豆腐有什么的感觉?(豆腐太不平凡了!)
8、作者正是和你们有一样的感觉,所以她在运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说明豆腐的特点,同时融入自己对豆腐的赞美之情,这也是本文在表达上的比较突出的特点。现在我们一起来赞美一下豆腐,大家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三、再读文章品味深意
1、豆腐对于中国人来讲是再普通不过的食品,作者为什么要赞美豆腐呢? 优点众多、体现智慧、蕴含文化。
2豆腐是柔软、平和的,那么人与人相处也应该互相体谅,这正是中国人“温柔敦厚”、“中庸平和”的特质,突出了一种豆腐式的阴柔之美。而该特质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表现,豆腐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象征载体,它寄予了我们现代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也应具备谦和,宽容、容忍的豆腐素养。(投影)
3、所以,豆腐颂这篇饮食小品散文,作者实际上是通过赞美豆腐,来赞美中国的饮食文化,赞颂豆腐具有的中国文化的精神的一个特征——平易而脱俗,平和而宽厚,朴素而隽永,来表达她的灼灼赤子心,浓浓中国情。这种写法就叫做“托物言志”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为拥有这样丰厚的传统文化而感到自豪!(板书:托物言志
灼灼赤子心 浓浓中国情)
4、(投影)作家子敏曾说过“我对豆腐有一股温情;它甚至影响到我的处世态度,人跟人相处,你不能蛮横地要求对方的心情‘必须’永远是春天。朋友难免失言、失信、失态、失约。那时候,只有像豆腐那样‘柔软’的宽厚心情,才能容忍对方一时的过失。朋友相交,夫妻相处,如果没有‘豆腐修养’很可能造成终身的遗憾。
(所以,我们做人要像豆腐一样坦诚相见,要养成单纯、赤诚的豆腐品格。)
四、拓展延伸
看到豆腐想到我们中国的饮食文化,还有哪些物品,也能代表中国的文化。中国结、龙图腾、筷子、饺子、瓷器等等。
五、总结
六、板书设计:
总
美
易于搭配
营养价值高 豆腐颂
分
发展历史
灼灼赤子心
蕴含文化
浓浓中国情
百姓制作
总
平民
不平凡
七.作业
1、有句谚语叫“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代夫开处方”请你收集萝卜或姜的相关资料,再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的写法说明这则谚语。
2、建议同学们动手学做麻婆豆腐,给自己的父母吃吃。
八、测试、仿照课文第3自然段的写法说明一种食物
第三篇:豆腐颂说课稿
豆腐颂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说教材)《豆腐颂》是长春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教材第九单元饮食文化第1课课文。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一篇小品文,确切地说是一篇饮食小品。文章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风格平易朴实、亲切自然。关于豆腐的诸多知识、掌故和见闻,作家娓娓道来,如话家常。在文章的结尾,点明写豆腐的意图,提升了全篇的精神,让读者深切地感受到豆腐身上所寄寓的作家的火热情怀,体味出天涯赤子的那份浓浓的中华情、那颗滚烫的中国心。根据上述教材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名传遐迩、百尝不厌、孤苦无依、想方设法”等词语的意思。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赞颂豆腐的,体会本课所表达的对豆腐的赞美之意。
4.认识课文在说明事物特点的同时,表达赞美之意的写法,由豆腐联系到祖国,学习这种以小见大的写法。
二、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结合查找的相关菜肴的资料,通过图片、作法、人使学生产生对豆腐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 课文中多疑难生字,第二自然段教学的语言设计
三、教学策略(说教法)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在学生看书,讨论的基础上,在老师启发引导下,运用问题解决式教法,师生交谈法,问答式,课堂讨论法。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四、学情分析:(说学法)
根据六年级学生的特点生理上比较好动,注意力易分散,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和学生广泛的积极主动参与的学习方式,定能激发学生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五、教学过程:
(一)教学准备
1.了解豆腐能做成哪些菜肴,为学习课文积累感性的知识。2.制作相关课件。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共有11个,“脂肪”一词的读音容易读错,要注意纠正。要求会写的字中,“钙”字的最后一笔是竖折折钩,不要再多加一笔。
2.朗读指导
这篇课文是以赞颂豆腐为表达基调的,所以,不论是豆腐能做成哪些菜肴,还是讲它的历史与发展,不论是介绍与它有关的文化,还是讲有着高超豆腐烹饪技术的麻婆,字里行间透出的是发自内心的赞美,流露出的是掩饰不住的自豪。因此,在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我力求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来感受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这篇课文对于豆腐的介绍说明较多,但是,谚语、成语以及排比句式的恰当运用,突出了语言的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所以,我力求指导学生在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语言的特点,学习表达。3.阅读教学
引导学生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要关注下面几个问题:
(1)理清课文的思路,知道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赞颂豆腐的。
(2)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是怎样把要表达的内容写清楚写具体的。列举生活中事例作具体说明,这样表达不但自然真实,而且源于生活的事例令人信服,从而认识到表达上的特点。
(3)联系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体会“它是平民的,但并不平凡”
(4)安排质疑环节,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学贵有疑,借助质疑这个平台,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学生个体不能解决的问题,在师生共同交流讨论后得到解决,也让学生意识到只有充分解读文本,才能发现问题,只有共同解决了问题,才能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快乐和成就感。
4拓展运用小练笔
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下你心中认为能代表“中国”的事物。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进行分层训练,既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完成片断练习的时候,可以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开层次提出要求,一部分可以仿说(仿写),完全仿照课文的叙述样式来说(写),一部分基础比较好的可以选择其他构段形式来说(写)。
5作业
这里安排了两方面的积累内容,一是积累词语,抄写这些词语是巩固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教师要注意指导,在书写正确的基础上,还要要求书写美观。二是积累句子。这两句话都是采用排比的修辞方法来写的,语言优美。要求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下来。
六、板书设计
豆腐颂
林海音 颜色
鲜艳 香味
清淡
历史
汉文帝时代
宋代
清代 象征
贫苦 老实 勤劳
七、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由于学生年龄和经历,对豆腐食品的历史以及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可能会有局限,在教学本课的时候,教师要适当补充一些与之相关的资料,注意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体会对豆腐的赞美之情。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说课,有不当之处请各位指正。
第四篇:《豆腐颂》教案
《豆腐颂》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文风特点。
2、品味文中豆腐的特点,领悟豆腐中蕴含的文化内涵。
3、学习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品味文中豆腐的特点,领悟其文化内涵。
2、学习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的写法。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法
时安排:
两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
豆腐,再普通不过的一种食品,人们对它再熟悉不过。可作家林海音却对它情有独钟,大加赞赏。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文,感悟林海音那独特的“豆腐情结”。
二、走近作家
(展示作家图片)
林海音(1918-XX),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出生在日本,不久返台,因台湾已被日本侵占,后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就在北京长大。就读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1948年回到故乡台湾后开始文艺创作,作品有散文集《两地》、《作客美国》等,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婚姻的故事》等,长篇小说《春风》,及许多文学评论等。她是台湾女性文学的开山人,也是台湾文坛之“保姆”。
结合后参考材料《台湾文坛的保姆》,介绍其文风特点。
1、生于日本,父母不甘当日本亡国奴,性格受其父母影响。她跟随父母四处奔波流浪,向往一种平和,自由的生活态度,所以她的文风也是很怀旧和平和的。
2、在北京长大和读书,受到京味文化中那种雍容、大度、典雅文风的影响。
3、作新闻记者、编辑,眼光敏锐,锻炼了她的文艺素质。
三、初读,整体感知
设题:读过以后,豆腐都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明确:
容易配菜;视觉洁白;触觉柔软;味觉香淡;价钱便宜;营养价值高;制作简单;历史悠久;有医学价值;深受欢迎。
四、再读,梳理内容
设题:写了关于豆腐的哪些内容
(1、2段)概说豆腐的美及配菜方便
(3、4段)豆腐的作用:营养价值高,养颜
(、6段)工艺做法:泡—磨—滤—添—压
(7、8段)历史变迁:汉—宋—清
(9段)名称沿革:菽乳—黎祁—来其—少宰羊
(10段)豆腐是“贫苦老实和勤劳”的象征
(11—16段)“麻婆豆腐”的传说和做法
(17—19段)作家梁容若在困苦中“知道豆腐的价值”,及有关各地豆腐的不同做法的见闻和感受五、三读文,品味深意
设题:豆腐对于中国人来讲是再普通不过的食品,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题目?(领悟写作意图)(结合20、21段)
写的是豆腐,但目的是想借豆腐言志。“颂”豆腐,更重要的是赞颂豆腐具有中国文化的一个特征——平易朴素,平和宽厚。六、四读,质疑解难
1、作者出生在台湾,在北京又住过一段时间,但从文中你能看出她有地域的局限性吗?这能看出作者有一种什么心态?
(1)、看不出
①开头“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豆腐”,表明作者要在“中国”的意义上来谈“豆腐”。
②从文中对豆腐的广泛介绍看,也是泛指的。
(2)赤子心,爱国情。
2、文中引用了几位作家的话,它们的作用何在?
引用“孟瑶”的话,意在强调豆腐的便于配菜的特点。
引用“梁容若”的话,意在强调在困苦中“才知道了豆腐的价值”,和介绍各地豆腐的做法及豆腐全席。
引用“子敏”的话,意在点明豆腐象征的美德,点明了主旨。
3、怎样理解作家子敏的话的内涵?
豆腐是柔软的、平和的,那么人与人相处也应相互体谅,这正是中国人“温柔敦厚”、“中庸平和”的特质,突出一种豆腐式的阴柔之美。而该特质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表现,豆腐也是中国文化的一个象征载体,它寄予了我们现代人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也应具备谦和、宽容、容忍的豆腐素养。
七、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用“以小见大,托物言志”的手法,从下列事物中选择一个,细述其特点,点明其精神。
备选事物:饺子、中国结、印章、瓷器
八、作业
把第七个环节讨论的内容写一篇800字的。
第五篇:豆腐颂 学生
豆腐颂 林海音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林海音;
2.知道课文是从几个方面来赞颂豆腐,更深层次地了解豆腐;
3、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豆腐中蕴含的文化意义;
4、产生对豆腐的喜爱之情,并以我们的“中国豆腐”为荣。
背景链接: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省苗栗县,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时生下了她,不久即返台,当时台湾已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其父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小英子即在北京长大。在北京长大和读书,受到京味文化中那种雍容大度、典雅文风的影响。
曾就读于北京新闻专科学校,毕业后任《世界日报》记者。1948年8月回到故乡台湾,任《国语日报》编辑。1953主编《联合报》副刊,开始文艺创作,兼任《文星》杂志编辑,1967年创办《纯文学杂志》,后又经营纯文学出版社。
她是一位文风独特的女作家,也是一位慧眼识文的编辑、出版人。她回到台湾后,一直眷恋着养育她成长的那片土地,她说过:“我所能感觉到的乡情有两种:一种是台湾的。许多亲友听说我‘少小离家老大回’,都来接风叙旧,对于我的‘乡音未改’,尤其感到愉快。另一种是大陆的。例如山东朋友明明听我是‘京油子’,却坚称我是老乡。广义的说,都是从大陆上来的。”她把对大陆的乡愁,融入笔端,那满怀乡思的情感打动了无数读者的心。
林海音的创作讫今为止,已出版十八本书。散文集《两地》、《作客美国》等;短篇小说集《城南旧事》、《婚姻的故事》等;长篇小说《春风》。
课文预习:
1、注音
鲥()鱼 香椿()菽()乳 奶酪()臊子()白梗()合作讨论、课堂学习:
1、文章围绕豆腐侃侃而谈,涉及正史与逸闻、传说与民俗、时事与个人经历,以及医学、文学、美食知识,真是五花八门,请梳理文章,概括出所写内容。1、2节3、4节5、6节7、8节
9节
10节
11-16节
17-19节
20-21 节
2、文章题目是《豆腐颂》,“颂”,即赞美、赞颂,课文中哪句话最集中地表达了作者对豆腐的赞美?
3、如何理解这句话。
豆腐颂(第二课时)林海音
学习目标:
1.学习文章托物言志的写法,体会豆腐中蕴含的文化意义;
2、产生对豆腐的喜爱之情,并以我们的“中国豆腐”为荣。
1、文章最后用2位作家来证明“豆腐的价值”,来阐明“豆腐修养”,揭示了豆腐的文化内涵,结合全文,思考豆腐有哪些文化内涵?
2、豆腐对于中国人来讲是再普通不过的食品,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题目?
3、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
4、请你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写下你心中认为能代表“中国”的事物(中国结 饺子 印章 瓷器)
八、作业:
整理学案,完成上交。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