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 教学设计(一)-教学教案(精选5篇)

时间:2019-05-12 19:21: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 教学设计(一)-教学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 教学设计(一)-教学教案》。

第一篇: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 教学设计(一)-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什么是公民,什么是权利、义务,人身权利包含的内容,什么是人身自由权利,能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列举实例,说明公民依法享有的人身自由权利不受非法侵害,提高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公民含义的讨论、分析,使学生明确公民与人民的区别,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公民的权利、公民的人身权利等知识点。通过分析相关案例,让学生明确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所包含的内容。思想觉悟目标

通过学习,知道公民有哪些人身自由权利,认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应该享有的最起码、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能自觉行使这些权利,并且不做侵犯别人人身自由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当自己的人身自由权利受到非法侵害时,能正确运用法律武器,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的权益。教学重点

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教学难点

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学生阅读本册书的目录,总结本册书在内容安排上有什么特点。(学生阅读、总结后教师归纳)

从目录上我们不难看出,本册书涉及最多的字眼是“公民”、“权利”、“义务”,每一课都从不同的方面阐述了公民所享有的权利和应履行的义务。那么,什么是公民?公民有哪些权利、义务?这些权利义务之间有何关系?公民应该如何享受自己的权利,履行自己的义务?从这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这些问题。

第九课 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板书)

一、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受法律保护(板书)

1、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板书)学生活动

(一):先阅读教材,掌握公民、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公民的权利、公民的义务等概念,了解人身权利包含的内容,了解什么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继而讨论如下问题:(1)“公民”和“人民”有何区别?(2)罪犯是不是公民?

(3)从作为和不作为两个方面列举你所了解的公民的权利。

(4)为什么在公民的人身权利中,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 通过讨论,让学生巩固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

2、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不受侵犯(板书)学生活动

(二):分析动画和视频,总结出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不受侵犯包含的三方面内容。(1)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非法侵犯(板书)(2)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板书)(3)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板书)学生活动

(三):根据平时的所见所闻,举出一两个公民受到人身侵害的例子。(如果学生平时阅读时间和水平有限,教师可以提前安排学生查阅资料。)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1)人身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2)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3)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4)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5)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教学流程图 公民

公民的权利

公民最基本的权利

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受法律保护

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非法侵犯 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 公民不受非法逮捕和拘禁

第二篇: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 教学设计(二)-教学教案

李洪祥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明确公民、中国公民、公民权利、公民义务等概念的含义。(2)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和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主要内容,懂得公民享有人身自由权利的重要性。(3)了解我国法律对保护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有关规定。2.能力目标:

(1)能列举实例,表明公民依法享有的人身自由权利不受非法侵害。(2)能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讲述一件依法维护人身权利的事例。(3)能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的有关规定,对一些常见的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行为作出正确的判断。3.觉悟目标:(1)增强正确行使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意识,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关于保护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规定,不侵犯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2)增强依法维护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意识,积极同侵犯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教学设计构思

通过初二《思想政治》上册的学习,学生对我国法律的作用和功能已有所了解,懂得了一些法律常识,这为学习本册的内容打下了基础。同时,学生也很想知道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权利,必须履行哪些义务。这表明学生对学习本节课的内容是比较感兴趣的。

本节课的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如公民、中国公民、公民权利、公民义务、人身权利、人身自由权利、生命健康权、搜查、逮捕、拘禁等,学生都是第一次接触,理解和把握它们有一定的难度。同时,本节课所讲述的内容有较强的理论性,学生的社会阅历有限,让学生理解公民人身自由权利的内容有一定的难度。

本节课的教学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运用实例、图示,借助多媒体等教学手段,采取讨论、表演、调查等形式,以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标。

三、教学程序 导入新课 教师:先请同学们看一段电影片段。(多媒体播放如下内容的电影片断画面)文化大革命期间,一群“红卫兵”闯入一老干部家中,翻箱倒柜,搜查“反党罪证”,最后将一些书籍、物品搬走。)

教师:片中“红卫兵”的行为如果发生在今天,合法吗?为什么?(学生回答略)

教师:片中“红卫兵”的行为侵犯了公民的人身权利。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由于法制被践踏,公民的人身权利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大批干部和群众遭受迫害,国家陷入混乱状态。为了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我国宪法和法律明确规定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那么我国宪法和法律如何保障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呢?初二《思想政治》第九课将讲述这方面的内容。

第九课 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多媒体显示板书)学习新课

教师: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很多内容,其中最基本的是人身自由权利。因此,本课的第一框题就是“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

一、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多媒体显示板书)1.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多媒体显示板书)

教师:同学们经常使用公民一词。那么,什么是公民?请同学们阅读课文后回答。(1)公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含义。(多媒体显示板书)学生:公民是指具有一国国籍的人。教师:对。可见,国籍是确定公民资格的惟一条件。所谓国籍,就是一个人属于某个国家的一种法律上的身份,它意味着个人与国家的一种固定的法律关系。那么什么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呢?

学生:凡是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教师:对。根据我国国籍法的规定,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中国的,具有中国国籍;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本人出生在外国的,具有中国国籍。如果父母双方或一方为中国公民并定居在国外,本人出生时即具有外国国籍的,则不具有中国国籍。父母无国籍或者国籍不明,定居在中国,本人出生在中国,具有中国国籍。但是,我国不承认中国公民具有双重国籍。我国国籍法规定,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志愿加入或取得外国国籍的,即自动丧失中国国籍。

现在请同学们讨论:以下5种人中哪些属于中国公民?(多媒体显示)①具有中国国籍,未满18周岁的人。②具有中国国籍,正在监狱服刑的人。③具有中国国籍,长期居住在国外的人。④具有美国国籍,长期居住在中国的人。⑤具有中国血统,现在已取得美国国籍的人。

学生:前3种人属于中国公民,后面的2种人不属于中国公民。

教师:对。其中的第3种人,即“具有中国国籍,长期居住在国外的人”,称为华侨。一个人取得了中国国籍,他就成为中国公民,就享有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那么,什么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呢?(2)什么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多媒体显示板书)学生:公民的权利,是指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以作为和不作为的方式取得利益。教师:对。公民享有的权利,是通过作为和不作为两种方式来实现的。所谓作为,就是做出某种行为;所谓不作为,就 不做出某种行为。公民有权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去实现某种行为,也有权要求其他公民、国家机关或者有关组织去做或者不做某种行为,以使自己的利益得到实现。比如我国宪法规定劳动者有休息的权利,这就意味着劳动者在法定的工作日以外可以自主地休息,并且有权要求他人不得侵害自己的休息权利。同学们是否还知道公民的哪些权利要通过作为的方式来实现,哪些权利要通过不作为的方式来实现。(学生回答略)教师:公民是否可以不受任何限制地取得自己所要得到的利益呢?为什么?

学生:不是。因为公民的权利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行使,不得超越宪法和法律许可的范围。

教师:对。公民依法享有权利的同时,必须履行法定的义务。什么是公民的义务呢? 学生:公民的义务,是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

教师:对。公民的权利一般可以放弃或授权他人行使,但公民的义务必须履行,否则就要受到法律的追究。那么,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哪些内容呢?(3)公民人身权利和人身自由权利的内容。(多媒体显示板书)

学生: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住宅不受侵犯、通过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等内容。

教师:对。在公民的人身权利中,人身自由是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为什么这样说呢?

学生:因公民具有人身自由,才能可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参加国家管理,享受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

教师:对。什么是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呢?

学生: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是指公民的人身由自己支配和控制,非经法定程序不受逮捕、拘禁、搜查和侵犯的权利。

教师:为了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不受侵犯,我国法律对保护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做了具体规定,对如何制裁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违法犯罪行为也做了具体规定。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方面的规定。

2.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多媒体显示板书)

教师: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首先要保障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侵犯。(1)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非法侵犯。(多媒体显示板书)下面我们先看一个案例。(多媒体显示并配音)某校学生小刚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被无业人员赵某、刘某拦住。赵某、刘某逼迫小刚交给他们100元的“保护费”,小刚说自己没有这么多钱,赵某、刘某便对小刚拳打脚踢,将小刚的脾脏打破,经医院抢救才脱险。后来,公安机关将赵某、刘某抓获归案。教师:上述案例中的赵某、刘某侵犯了小刚的什么权利? 学生:生命健康权。

教师:对。生命健康权由生命权和健康权两部分组成。对每个人来说,生命和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国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生命健康权,不容他人侵犯。请同学们说一说,侵犯他人生命健康权的行为,除了上述案例中殴打他人的行为外,还有哪些? 学生甲:杀人、虐待家庭成员等。

学生乙:排污使他人中毒致残,恫吓他人使之精神衰弱、精神分裂,建筑物上的搁置物坠落砸死砸伤他人,饲养的动物咬伤他人等。

教师: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是国家法律的主要任务之一。我国宪法、刑法、民法通则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件等法律,都对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加以保护。

(多媒体显示并配音)我国刑法规定:故意杀人,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10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

我国民法通则规定:侵害公民身体造成伤害的,应当赔偿医疗费、因误工减少的收入、残废者生活补助费用;造成死亡的,并应当支付丧葬费、死者生前抚养的人必要的生活费等费用。我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规定: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15日以下拘留、200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

教师:可见,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权,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请同学们说一说,上述案例中的赵某、刘某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学生:应承担小军的医疗费等费用,并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教师: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公民的生命健康权受到非法侵害时,受害人有权依法进行自卫,其他公民有权制止侵害行为。请同学们说一说,假如你是上述案例中的小刚,你应该怎么办? 学生丁:记住不法分子的特征,想方设法摆脱不法分子的纠缠,然后向有关部门报告。学生:如果条件允许,可与不法分子进行搏斗,并大声呼救。教师:假如你看到了同学受到不法分子的勒索,你应该怎么办? 学生:迅速拨打电话报警。

学生:与其他人一起制止不法行为。

教师:对。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还必须保障公民的身体不受搜查。(2)公民的身体不受非法搜查。(多媒体显示板书)教师:下面请几个同学表演一个小品。(课前布置,由学生自编、自导、自演)小品:一

第三篇: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教学设计(一)-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了解财产所有权、合法财产的含义。理解我国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能够结合实际,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所有权。能力目标

通过案例分析、学生讨论,培养学生归纳能力、分析能力和联系实际依法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能力。思想觉悟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尤其增强学生依法保护公民合法财产所有权的意识。教学重点

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请同学们回忆第十一课讲的是公民在哪一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在第十一课讲了公民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从今天开始,我们讲公民在经济生活中的权利和义务。首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本课的知识结构表:

教师带领同学们边看知识结构表,边分析本课的主要内容(通过看本课的知识结构表,使同学们知道本课我们将要学习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受法律保护(板书)课前准备:找一名同学画五幅图: 1.张强买了一台拖拉机。

2.张强的拖拉机放在自己的院子里。3.张强用拖拉机在耕地。4.农忙时张强将拖拉机出租。5.张强将拖拉机卖掉。

上课时,请同学们看图,并结合课本的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图1问:拖拉机是干什么用的?它是属于什么物资? 答:拖拉机是进行农业生产用的。它属于生产物资。问:张强将拖拉机买回家,说明拖拉机是张强的什么? 答:合法财产。

图2问:张强将拖拉机放在自己的家里对吗?原因是什么?答:对。因为拖拉机是张强的合法财产,张强有对拖拉机的实际控制权,即占有权。

图3问:张强在对自己的合法财产——拖拉机行使什么权利? 答:张强在用拖拉机耕地,是行使他对合法财产的使用权。

图4问:张强在农忙时将拖拉机出租,他的做法是否正确?原因是什么?

答:张强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公民有权用自己的财产取得经济利益,这是公民对财产的收益权。

图5问:张强将自己的拖拉机出卖是在行使其对什么的权利? 答:张强在行使其对拖拉机的处分权,是属于法律上的处分。问:张强有权对拖拉机占有、使用、收益、处分,原因是什么? 答:张强对拖拉机拥有财产所有权,我国民法通则第71条规定:“财产所有权是指所有人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问:你对哪些财产拥有所有权? 答:略。

请同学们听一个案例:“我先生从国外带回一架高档照相机,只用了两个月,就被13岁的儿子瞒着我们,以2000元的价钱卖给了他同学的哥哥。我们知道后,向买方索要,并欲将2000元钱还给对方,但对方声称我儿子有卖相机的权利,他们之间的买卖行为已生效,不同意还给我们。请问,我儿子的买卖行为是否有效?”(可以给同学们2分钟的时间,让同学们讨论一下。)教师总结:我国民法通则第11条和第12条规定:“18周岁以上的公民是成年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可以独立进行民事活动,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活动„„”。

根据这些规定,一般情况下,10周岁以上,不满18周岁的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从上述材料看,一个只有13岁的孩子属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只能进行简单的与其智力年龄相适应的民事行为。出卖家里的高档照相机的行为已经超出了13岁的孩子的行为能力。因此,其与买方之间的买卖行为应是无效的。我们今后在现实中要注意做一个合法的好公民,一个家里的好管家,决不能做材料中13岁男孩所做的事,你对家里的财产只有使用权,当你征得父母的同意后可以先例对财产的处分权(如花钱购买生活资料,将一些东西赠给或卖给别人„„),收益权(如储蓄压岁钱„„)刚才我们讲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问题,笔记: 1.什么是财产所有权(板书)财产所有仅是指什么? 物资包括什么?

什么是财产?广义上理解财产还包括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

我国民法通则第71条关于公民所有权的规定,既是对公民的财产所有权利的规定又起保护作用。

2.财产所有权的法律保护(板书)

设问:你知道我国保护什么财产的所有权吗? 学生答略。

教师总结:国家不保护非法财产的所有权,国家保护合法财产的所有权。对于前面讲的张强的拖拉机是属合法的财产,应当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3.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的保护(板书)(1)什么是合法财产(板书)(听案例并回答问题)“王某在某商场的有奖促销活动中,经过抽奖得到价值5000元的彩色电视机一台,其中奖所得应缴纳税款5000×20%=1000元。(因为王某的中奖所得属于个人所得税法中的偶然所得,应缴个人所得税。)”请问,如果王某将价值5000元的彩电直接搬回家,彩电是否是王某的合法财产。

(让同学们参考教材回答问题,教师总结。)

只有王某将所得奖纳税之后,彩电才是王某的合法财产,才会受到法律的保护。(2)我国法律对财产所有权的保护方式

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所谓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是指我国《民法通则》中规定的禁止任何组织或个人侵占、哄抢、破坏,或者非法查封、扣押、冻结、没收私人财产的行为。如果有人侵犯了公民的合法财产或公民的合法财产受到了侵犯,公民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确认所有权”、“请求恢复原状”、“请求排除妨碍”、“请求赔偿损失”。通过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所谓刑事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是指我国《刑法》第五章对侵犯财产的犯罪行为及处罚的规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情况:“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抢夺罪”、“聚众哄抢罪”、“侵占罪”、“敲诈勒索罪”,将对应受的刑罚处罚都做出了规定。请同学们考虑一下,这两种法律手段的区别是什么?(同学讨论,教师归纳。)

它们之间的区别在于,侵犯的情节是不同的。拿《民法通则》中的规定与《刑法》中的规定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出来了。民法中说是“哄抢”,而刑法中则说是“聚众哄抢”,聚众与一般哄抢是情节不同的。因此情节严重的用刑事手段解决,大量的普遍的用民事方法解决。(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请同学们看书第48页倒数第3行至49页:当公民的合法财产受到侵犯时,公民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采取下列方式予以保护。(教师带领同学们读一下四种方式)请问第49页的材料说明了什么?你得到什么启示?(学生回答,教师归纳。)

公民的合法财产受法律的保护,一种是通过刑事法律手段保护,一种是通过民事法律手段保护。我们应该学会用法律的手段保护自己,自己也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社会主义提倡拾金不昧,如果昧而不还,必将受到道德的谴责和法律的制裁,拾到钱物不属于合法财产,不受法律保护。课堂小结

在这一节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关于财产所有权的一些内容,包括什么是财产?财产所有权是指什么?什么是合法财产及我国宪法的规定?我国的法律如何保护财产的所有权?

宪法对公民的合法财产做了相应的明确的规定,并给予保护。人都是有生老病死的,当公民将要或已经离开了人间以后,公民的合法财产将如何处理呢?这将是我们下节要讲的内容。巩固新课

财产所有权的含义。

听案例,并请同学们结合第三课和本课所学的知识,谈谈你的看法。

近日,延庆县山区的农户程瑞生把闯入他家鸡棚杀死两只鸡的“贼”扭送到县林业局,要求政府给以处理。然而林业局不但“放”了这个“贼”,还替“贼”进行了赔偿。原来这个偷袭家禽的“贼”,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雕枭,体长70厘米,体重达5千克,站起来有桌子高,是典型的大型猛禽,它趁着夜色来到农民程瑞生家的鸡棚上,用翅膀和爪子把鸡绳罩顶击了个洞,然后钻进去抓死了两只小鸡。

农民程瑞生没有伤害它,反而给它食吃,他不认识这种鸟,就给乡林业站打电话,林业站来人将其送到林业局,确认它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农业益鸟,一年能捕获2000只鼠类,这种鸟目前数量很少。

(提示:公民有保护国家珍稀动物的义务,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

第四篇: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教学设计(一)-教学教案

黄远东 教学目标 认识目标

识记:人格尊严的含义、人格尊严包括具体内容。能力目标

提高分辨是非和正确区分哪些行为是侵犯公民人格尊严行为的能力。觉悟目标

认识公民享有人格尊严的重要性,不做侵犯公民人格尊严的事情,增强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意识。教学重点、难点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1)请同学们看投影(见优秀课件),并思考投影中付某和王某侵害了六名学生的哪项权利?(2)这六名学生的身体受到非法搜捕时,还有哪项权利受到了侵犯?

(组织学生讨论)导入新课

今天我同同学们一起学习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二、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板书)⒈人格尊严的含义(板书)

(要求学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事例讨论,你认为什么是人格尊严,再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将人格尊严的含义的理解)

〔明确〕人格尊严,指公民的名誉和公民作为一个人应当受到他人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⒉人格尊严的内容(板书)(学生阅读教材,提问)〔明确〕(人格尊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姓名权、隐私权等)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七页的事例,并思考下列问题:

该摄影中心的行为是行为?曾某、黄某夫妇的什么权利受侵犯?对此法律作出如何规定? 学生讨论:摄影中心行为是违法行为,它侵犯曾某、黄某的肖像权。

〔明确〕公民享有肖像权,未经本人同意,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权。〔练习〕投影。

材料:小明和小刘是同班同学,有一次,他们在街上行走时小刘趁小明不注意,故意把自己身上的10元钱塞进小明的衣袋里,回到学校后,在班上宣言,小明是一个小偷。小明觉得很突然,真想大哭一场。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①小刘侵犯了小明哪些权利?

②类似这样的案例,你能举出一个吗?

通过学生讨论回答,老师总结名誉的含义以及法律规定:见本书第8页第二自然段。〔明确〕名誉权和荣誉权的区别。

荣誉是社会、国家、组织给予公民的一种美名或称号,一般通过表彰授予,属于一种精神鼓励。(列举学生身边的事例来解答)

继续指导学生阅读第9页实例,要求学生寻找问题,找出疑点,然后老师进行解答:此案例说明了钟某为泄私愤,侵犯田某的姓名权。

〔明确〕姓名是区别于其他公民的称号或代号。为此,法律作出明确规定。我们要依法维护姓名权(板书)

总结:通过上述事例,反映出公民的人格尊严所包括的内容很多。下面我们继续学习公民享有隐私权。出示投影:

小英最得意的是自己有个小书桌,书桌上有个抽屉,一把小锁就可以将自己的小秘密锁在里面。

有一天,小英放学回家,发现自己的抽屉被人砸开了,里面的东西好像被翻过了,急忙问妈妈,妈妈笑着说:“不要慌,书桌的锁是我砸开的,我想看看你抽屉里到底有什么东西。”小英听完后,又气又恼。

提问:

(1)对此例你们有什么感想?

(2)在现实生活中父母偷看子女的秘密的做法对不对?(3)这种行为侵犯小英什么权利?

总结:隐私权的含义及法律的规定。见本书第9页最后一自然段。小结

见知识结构图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⒈人格尊严的含义。

⒉人格尊严包括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姓名权、隐私权,侵犯公民这些权利,要求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巩固练习

一、不定项选择题:

⒈ 公民的人格尊严包括()a、生命健康权 b、肖像权

c、名誉权和荣誉权 d、姓名权和隐私权

⒉ 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下列属于侵犯公民的人格尊严的有()a、道听途说、无中生有、诬蔑他人 b、假冒他人名字做坏事

c、嘲笑他人生理上的缺陷和隐疾 d、私拆他人信件

二、要求学生再举出一个侵犯名誉权的事例,并说说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的内容。

第五篇:公民基本权利教学设计[范文模版]

公民基本权利教学设计

作为一名教职工,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公民基本权利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感受享有公民权利在个人成长及参与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2.体味公民权利对个人、家庭、社会及国家的价值。

能力目标:

能够尊重他人合法权利,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懂得享有这些权利的重要性。

2.知道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内容,了解其实现的具体方式。

【教学重点】

知道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懂得享有这些权利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理解人权、公民基本权利与一般权利;理解我国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故事一、刘阿姨到超市买东西,被怀疑偷了其它商品,遭保安强制搜身。

故事二、老张因欠老王一万块钱,被其反锁在家。

思考:以上案例侵犯了公民哪些权利?那么,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哪些基本权利?

提示:两个故事中都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人身自由是公民最基本、最重要的权利,非经法律允许,任何人都不得非法限制和剥夺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宪法是公民权利的确认书和保障书,我国宪法规定了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是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之一。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学习新课

一、自主学习(出示自学清单,学生自主预习,在书上做好圈点批注)

1.公民基本权利有哪些?

2.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

3.我国法律规定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行使这一权利有哪些重要意义?

4.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自由?享有这些政治自由有何重要意义?

5.公民监督权的内容有哪些?公民行使监督权有何重要意义?

6.什么是公民的人身自由?它包括哪些内容?行使这一权利有何重要意义?

7.公民的人格尊严权包括哪些?

8.公民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包括哪些内容?

二、探究与分享

(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活动一:投上宝贵的一票

“我这次回家,主要是来参加村委班子的换届选举。选好村委班子,是搞好村建设的关键。我要珍惜这神圣的一票,选好村里当家人!”从外地打工回家的某村民杨某真诚地说。为了这宝贵神圣的一票,在外打工人员有的按规定写委托书,委托他人代投,有的则借机回乡参加选举。

思考:(1)公民享有选举权应同时具备什么条件?(2)公民行使选举权有什么意义?

提示:(1)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知识识记: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活动二:探究监督权的行使

阅读教材第33页的第二个“探究与分享”

思考:罗先生实名举报是在行使什么权利?他在举报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提示:罗先生是在行使监督权。他在举报时应该注意: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要对举报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负责,不得捏造事实、制造假证、诬告陷害他人;等等。

归纳总结:

政治权利和自由 内容或条件 地位和意义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政治自由 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监督权 提出批评和建议的权利;向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有助于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行使权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二)人身自由

活动三:案例回放——于某故意伤害案

相比一审以故意伤害罪判处于某无期徒刑,二审虽然同样定为故意伤害罪,却依法按照各种情节判处有期徒刑5年。于某是在人身安全面临现实威胁的情况下才持刀捅刺,且其捅刺对象都是在其警告后仍向前围逼的人,可以认定其行为是为了制止不法侵害;于某行为属于防卫过当,构成故意伤害罪。判决书中有一句说得好:于某及其母亲苏某的人身自由和人格尊严应当受到法律保护,但于某的防卫行为超出法律所容许的限度,依法也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思考:(1)于某及其母亲的什么权利受到了侵犯?(2)该案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提示:(1)人身自由、人格尊严受到了侵犯。(2)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不要侵犯他人的人身自由,要学会依法维权等。

活动四:权利辨析——私拆、毁弃他人信件

某校八年级学生张某为了集邮,竟然大量私拆、毁弃他人信件。

思考:张某侵犯了他人什么权利?

提示: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总结:

人身自由

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人格尊严不受侵犯

住宅不受侵犯

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护

教师归纳:对公民的人身权利,我国宪法都有明确规定,我们要明确自己的`权利,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三)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活动五:情景再现——抓小偷

(阅读教材第37页的第一个“探究与分享”)

思考:警察征用摩托车的行为涉及公民的哪项基本权利?

提示:财产权。

活动六:材料链接——教育公平

第一个是保基本。保基本主要是保证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全覆盖,重点是义务教育。

第二个是补短板。补短板包括几个方面:一是补区域不平衡的短板。二是补齐农村地区的教育短板。三是补教育体系当中的短板。

第三个是精准扶助困难群体。一是保障贫困、困难群体的孩子们有受教育的权利。二是面向残疾儿童,办好特殊教育。三是要解决好社会关心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和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思考:国家采取以上措施促进教育公平有什么意义?

提示:有利于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总结:

我国公民的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权利

财产权 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公民可以通过合法方式取得财产,并依法占有和使用,获得收益和进行处分

劳动权 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

物质帮 助权 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受教 育权 公民有按照其能力平等地从国家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并获得相应物质保障的权利

文化 权利 公民有进行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还享有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等权利,妇女、儿童和残疾人等特定人群的权利受到宪法和法律的特殊保障

三、拓展空间 课堂情景剧表演(教材40页)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公民的基本权利有哪些及宪法是怎样保护的,知道了这些基本权利的重要性,提高了认识,增强了权利意识,能够在社会中依法维护自己的各项权利。

下载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 教学设计(一)-教学教案(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公民的人身自由受法律保护 教学设计(一)-教学教案(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民在家庭关系中的义务 教学设计(一)-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父母或子女未履行家庭关系中的法定义务要受到道德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 能力目标 通过教师讲解,帮助学生了解父母与子女之间权利义务关......

    公民素质教育教案(一)

    公民素质教育教案(一) 时间:2013年2月17日 地点:学校道德讲堂 授课人:校长 周红霞 授课对象:全体教职工 题目:明确思路,细化管理,提高素养,加快发展 新的学期,新的一年,结合学校创建活动......

    学拼音一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学会单韵母i、u、û,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通过情趣导入,学会iuû的发音,i是齐齿呼,发音时上下牙齿对齐,舌尖抵住下牙齿背。u发音是嘴巴拢的圆圆的,中......

    《识字一》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词串。 2.观察图画,借助图画去理解字词。 3.了解水乡秋天的特点,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激发兴趣自主识字、读词,写字。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公民基本权利 》教学设计(5篇范文)

    第三课 公民权利 第一课时 公民基本权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公民的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权利等基本权利有哪些。 2.了解宪法保护公民基本权利......

    教学设计一

    教学设计一 一、故事导入: ⒈教师讲述故事,播放课件创设情境 故事发生在一对兄妹身上,在他们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爸爸和妈妈,只有他们两个人相依为命,哥哥照顾着妹妹,妹妹依靠着......

    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 教学设计(一)-教学教案(5篇范例)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婚姻自由,结婚必须具备的法定条件和应该履行的法定程序。 能力目标 通过对婚姻法相关规定的了解,知道公民依法享有婚姻自由,通过讨......

    识字一 山村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儿歌。 3.学会5个生字和4种基本笔画并能正确书写。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