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 教学设计(一)-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婚姻自由,结婚必须具备的法定条件和应该履行的法定程序。能力目标
通过对婚姻法相关规定的了解,知道公民依法享有婚姻自由,通过讨论,认识到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两个方面。通过对案例的分析,了解结婚的法定条件和程序。通过分析案例,讨论热点问题,意识到包办婚姻、买卖婚姻、借婚姻索取财务、重婚都是对婚姻自由的破坏,为法律所禁止等,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判断婚姻问题上违法犯罪现象的能力。
思想觉悟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公民依法享有婚姻自由的权利,增强法制观念。并能通过合法途径,制止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教学重难点
公民依法享有婚姻自由。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我国保护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和残疾人的专门法律名称各叫什么?
2.你们知道保护公民在婚姻家庭关系中的权利和义务方面的法律主要有哪些吗?(设计此题目的有二:(1)复习上节课学过的法律名称;(2)检查学生预习情况,以引入新课。)导入新课
首先,让我们共同欣赏赵本山的小品《相亲》的片断„„
提问:同学们想一想,小品中的马丫为什么会对与赵老蔫组建家庭顾虑重重?(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马丫的担忧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担心儿女干涉和反对,这可以说是老年人在重组家庭时普遍存在的心理症结。那么马丫的儿女有没有反对母亲再婚的权利?马丫有再婚的自由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来共同学习——
一、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板书)讲授新课
1.公民依法享有婚姻自由(板书)(播放小提琴曲《梁祝》,设置教学情境。)
婚姻是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未婚成年男女相识相恋发展的结果。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关系是人们的客观要求。而在封建社会,青年男女的婚姻则听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根本没有婚姻自由权利。今天我们生活在法治社会,法律赋予公民婚姻自由的权利,并对侵犯公民婚姻自由权利的行为予以制裁。那么究竟什么是婚姻自由?婚姻自由的内容是什么?请同学们看教材。(指导学生看书第19页第1和第2自然段的领句,并把含义和内容画在书上。)1.公民依法享有婚姻自由(板书)
问:婚姻自由的含义是什么?婚姻自己的内容是什么?(指导学生看书第19页第1和第2自然段的领句,并把含义和内容画在书上。)(1)婚姻自由的含义(板书)
婚姻自由是宪法和婚姻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婚姻当事人有权按照法律的规定,决定自己的婚姻问题,不允许任何人强制和干涉。婚姻自由的内容包括哪些方面?(2)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板书)
什么是结婚自由?(指导同学看19页第2自然段)请同学们阅读下面材料,分析指出某乡长和丁某的做法是否正确。投影(1)材料一:某乡长的女儿,要与同乡的李某结婚,乡长认为女儿选择对象,不符合自己的意愿,找了许多借口,如李某家庭困难,没住房等理由,不同意女儿的婚事。
材料二:丁某母亲去世几年后,其父亲认为儿女都在忙工作,想再找一位老伴,丁某坚持不同意父亲这样做。
(同学回答,教师总结)
结婚自由,是指结婚的男女双方自主自愿、不允许任何一方加以强迫或任何人加以干涉。男女之间不得强迫;父母对子女的婚事不得强迫;子女对丧偶父母的婚事都不得进行干涉等。但是,不能排除子女的婚事要和父母、亲属商量,听取意见。丧偶父母的婚事应与儿女商量。离婚自由是指哪些感情确已破裂、无法继续维持夫妻关系,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解除婚姻关系,而不受对方或他人干涉的自由。
坚持婚姻自由这一原则,才能保障公民在婚姻关系中享有的权利,才能为男女双方建立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关系奠定基础。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是婚姻自由的两个方面,二者是统一的,缺一不可的。
同学们听说过“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句话吧。结婚,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件大事,必须严肃对待。结婚不仅仅是个人私事,它涉及到社会的利益,那么国家也就自然用法律手段以保障当事人、后代、整个民族的利益。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结婚必须符合的法定条件和程序是怎样的?
2.结婚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板书)
(1)结婚必备条件和禁止结婚的条件(板书)(同学看书第20页)
在我国,结婚的必备条件有三:即男女双方完全自愿;到达法定婚龄;符合一夫一妻制。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的要求是;当事人双方自愿,而不是一厢情愿;当事人本人自愿,而不是出于第三者的意愿;当事人双方完全自愿,而不是勉强同意。到达法定婚龄,这是指法律上规定的男女可以结婚的最低年龄。我国的法定婚龄:男22周岁,女20周岁。小于这个年龄的,不得结婚。否则,就是违法行为。问:男女青年,到了法定年龄,是否就必须结婚呢?否。法定婚龄是最低的婚龄,而不是必婚的婚龄,更不是最佳结婚年龄。因为,男女青年,在20岁或22岁,还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时期。应该把精力更多地集中到学习和工作上去,等具备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和生活经验后再结婚,不论对个人、对家庭、对后代教养都更有利。在我国结婚禁止的条件有二:(1)近亲禁止结婚。这一条,古今中外法律都有规定。法律上所规定的近亲结婚的范围包括: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同学们看投影图示)
《直系血亲和旁系备亲的范围》
患麻风病未治愈或患其他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麻风病是一种恶性传染病,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患者可治愈。但是,没治愈不能结婚。还有患先天性痴呆和精神分裂症等及医学上认定不能结婚的疾病。所以,结婚男女都要作必要的婚前检查。
结婚除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外,还必须履行法定的程序。即办理结婚登记手续。(2)结婚程序(板书)
符合条件的男女双方,只有经过结婚登记,取得结婚证,才是合法的婚姻,才能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
(指导同学速读21页。教师指一名同学说出三个环节)(1)申请;(2)审查;(3)登记(板书)登记机关对当事人结婚申请的合法性加以确认,进行正式的登录和记载,签发《结婚证》。如果是办理复婚登记的,也同结婚程序一样进行。
想一想:法律是否承认订婚?订婚是结婚的必经程序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法律不承认订婚,因为,订婚是男女双方为自己或第三者为他人在结婚前预订婚约的行为,一般由父母或家长包办,往往容易发生有悖婚姻自由的情况,如包办婚姻等,且容易产生收取高额聘金等事实上的买卖婚姻行为。所以,我国法律不承认订婚。只有经过结婚登记,取得结婚证,才是合法的婚姻关系,才受法律承认和保护。课堂小结
(播放背景音乐《我想有个家》,以景生情,以情启思)
家庭是我们疲倦时最想傍依的港湾,幸福的家庭生活是我们每个人都企盼拥有的,它带给我们的是温馨和浪漫,是阳光,是雨露。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在婚姻关系中婚姻当事人应享有的自由权利以及应该履行的法定程序,这是组建和睦家庭的先决条件,愿同学们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都能做守法的好公民,都能拥有一个温馨和睦的家,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第二篇: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 教学设计(二)-教学教案
复习提问
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哪些内容? 导入新课
在社会生活中,人身权利对公民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同时我们每一个公民又都生活在一定的家庭之中,家庭成员彼此之间不仅存在着自然的血缘关系,还存在着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对此,我国法律做了明确的规定。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导入:家庭是在婚姻和血缘的基础上组成的。婚姻是否美满,既关系到家庭的幸福,又关系到社会的稳定。我国法律在婚姻问题上都有哪些规定呢? 讲授新课
一、公民在婚姻关系中的权利(板书)1.公民依法享有婚姻自由(板书)
什么是婚姻自由呢?请同学们看一段材料: 投影: 材料1:
1997年下半年,陕西省礼泉县常委、常务副县长寇绥谦的女儿寇亚军在毕业实习中,同该县青年农民刘春峰自由恋爱。女方父亲则以“门不当、户不对”为由百般阻挠。这对青年冲破阻力,隐瞒家长领取了结婚证,并离家旅行结婚。材料2:
李某性情粗暴。与张某结婚第5天就对张某进行殴打。此后,李某经常酗酒滋事,对张某任意凌辱,还经常恶狠狠地说:“你是我老婆,死活都得由我。”婚后生活使张某身心受到严重摧残。万般无耐之下,张某提出离婚。然而,却遭到其父母的反对。其父说:“嫁鸣随鸡,嫁狗随狗,你若离婚,我们的老脸往哪儿放?”
教师提问:①上述材料1中县长之女和材料2中张某有没有权利决定自己的婚姻大事? ②材料l中女方的父亲和材料2中张某父母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出婚姻自由的含义。)(1)婚姻自由的含义(板书)
婚姻自由,是指婚姻当事人有权按照法律的规定,决定自己的婚姻问题,不允许任何人强制和干涉。
(阅读教材第19页第1自然段。)
公民享有决定自己婚姻大事的自由,这是我国宪法和婚姻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公民在婚姻问题上,只要符合法律的规定,不论是结婚还是离婚,都应自主决定,任何人不得强迫和干涉。
(2)婚姻自由包括结婚自由和离婚自由(板书)教师提问:谁能结合材料l说说什么是结婚自由?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县长之女与青年农民结为夫妇,是他们自主自愿的,彼此之间不存在一方强迫另一方的情况,女方父亲的阻挠行为则是法律不允许的。这就是结婚自由。那么,什么是离婚自由呢?(引导学生结合材料2进行分析。)教师提问:材料2中,张某与李某结婚后感情怎么样?他们的夫妻关系还有可能维持下去吗?张某的家人应不应干涉?张某怎样做才能解除与李某的婚姻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像张某与李某已经没有什么夫妻感情,无法继续维持夫妻关系,就可以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解除婚姻关系,对方及其他人都无权干涉。这就是离婚自由。
婚姻自由既包括结婚自由,也包括离婚自由。这两个方面是统一的、缺一不可的。结婚是成年男女必然发生的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结婚自由是组成婚姻自由的主要方面。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材第19页的图片,画面中间一对对新人的表情是怎样的?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解:也许他们是自己认识的,也许他们是经别人介绍的,但最终他们能起到一起却是自己的选择。只有实行结婚自由,男女双方才能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对象,建立美满幸福的家庭。而只有实行离婚自由,才能及时解除那些名存实亡的婚姻关系,使当事人重新获得组建和睦幸福家庭的机会。否则,就会有许多人像张某那样继续在痛苦中煎熬,婚姻自由也就成了空谈。可见,离婚自由是结婚自由的必要补充,不讲离婚自由的婚姻自由是不完整、不全面的。但是,离婚关系到家庭的离散和子女的抚养、教育等问题,不能草率行事,而且必须遵守法律的有关规定,按照法定的程序来办理。
无论结婚还是离婚都应是公民自主自愿的事,其他人不能强迫和干涉。但是不是说婚姻自由就是想什么时候结婚就什么时候结婚,想与谁结婚就能与谁结婚,谁也管不着呢? 回顾婚姻自由的含义,就不难回答这个问题。在含义中强调了“按照法律的规定”。这是因为,结婚不仅是当事人的人生大事,同时也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利益。所以,根据我国法律规定,结婚必须符合法定的条件和程序。
2.结婚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板书)(1)结婚条件(板书)
结婚必备的条件有:第一,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结婚是男女双方的事,必须是双方自愿,而不能—厢情愿,或另一方勉强同意,更不能是出于当事人以外的其他人的意愿。这一条充分体现和保障了公民享有的婚姻自由权利。第二,男女双方必须达到法定的结婚年龄。按照我国婚姻法规定,结婚的最低年龄是男22周岁,女20周岁。
教师提问:小于法定年龄不能结婚,那么,到了法定年龄就一定要结婚吗?为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婚姻法规定的结婚年龄是男女结婚年龄的起点。是划分合法婚姻和违法婚姻的一个界限,并不是非结婚不可的年龄,更不能说是最佳的结婚年龄。到了法定结婚年龄是否结婚应由公民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自主决定。况且,青年人应响应国家晚婚的号召,适当地推迟结婚时间。这样既对国家有利,也对个人、对家庭有利。因为通常情况下,青年人在结婚前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工作和学习上,当知识、工作技能、生活经验等都有了—定的基础后再结婚。就会对事业发展、对家庭生活都带来有益的积极的影响。结婚必备条件的第三条是,必须符合一夫一妻制。即只有双方无配偶的人才准许结婚。在我国还有两条禁止结婚的规定。
一条是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上结婚,也就是平常所说的近亲禁止结婚。其具体范围包括哪些呢? 投影:
(结合图示讲解教材第20页楷体字第1段的内容。)
这一条规定是古今中外法律的通例。因为近亲结婚,容易把双方的生理缺陷遗传给下一代,不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这也是伦理道德所禁止的。
第二条是患麻风病未治愈或患其他医学上认为不应当结婚的疾病。(阅读教材第20页楷体字第2段。)
结婚除必须符合以上法定条件外,还必须履行法定的程序。(2)结婚程序(板书)投影:
辨析:某男20岁,某女18岁,在村干部的参与下,摆了几桌酒席,即宣布结为夫妻。他们的婚姻关系是合法的吗? 学生议论后教师归纳:他们的婚姻关系既不符合法定的结婚条件,也不符合法定的结婚程序。(阅读教材第21页)
请学生说出三个环节,即申请、审查、登记。(做教材第2l页“想一想”。)
学生回答后教师强调:只有经过一定的程序进行结婚登记,取得结婚证,才是合法的婚姻关系,才能受到法律的承认和保护。是否进行结婚登记,取得结婚证,这是合法婚姻与违法婚姻的界限。显然,婚姻关系是否合法,不看订没订婚、办没办婚宴、是否举行仪式,关键要看是否进行了结婚登记,是否领取了结婚证。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以下几个问题:(1)公民依法享有婚姻自由;
(2)结婚必须符合法定条件和程序; 巩固新课
回答下列问题:
(1)婚姻自由包括哪两个方面?它们的关系是怎样的?(2)结婚必须符合的法定条件有哪些?
第三篇:公民在家庭关系中的义务 教学设计(一)-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知道父母或子女未履行家庭关系中的法定义务要受到道德谴责,要承担法律责任。能力目标
通过教师讲解,帮助学生了解父母与子女之间权利义务关系产生的两种情况。通过对一些案例的分析,了解家庭关系中的义务。通过对一些问题的讨论,加深学生对有关权利义务的理解,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判断家庭关系中违法犯罪现象的能力。思想觉悟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对不履行抚养子女义务的父母,能通过合法途径,维护受抚养的权利。提高对依法赡养父母和老人的认识,力所能及地为父母和老人做事。教学重点
要依法赡养父母。教学难点
1、父母与子女之间权利与义务的产生。
2、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抚养是无条件的。教学过程 课堂采访
分别请几位同学回答几个问题:家里有几口人?祖父母及外祖父母健在吗?儿女对他们怎么样?请给你的家庭生活做个简要评价。导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所谈的话题实际上是关于家庭成员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问题。
二、公民在家庭关系中的义务(板书)(投影片“家庭血缘关系图”,结合图片解释家庭的含义)家庭关系是在父母、子女这一三角型的关系内展开的。
家庭是建立在婚姻和血缘基础上,以夫妻关系为核心,包括父母、子女及其他亲属关系所组成的共同生活单位。
家庭在社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民主和睦对社会稳定有着积极的作用。
请同学们观察教材第21页的图片“幸福的藏民生活”。
教师提问:图片中怎样体现了藏民生活是幸福的?(目的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强化家庭在社会中有重要作用的认识。)
(引导学生从图片中反映的家居环境、物质条件,特别是一家人亲亲热热地围坐在一起的情景,去感受家庭生活的幸福。)
家庭能否幸福和睦,关键在于正确地处理好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处理好家庭中权利和义务的关系。对此,我国婚姻法做了明确规定。1.父母与子女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产生(板书)父母子女关系的产生有两种情况。(1)血缘父母子女关系(板书)
随着子女的出生,自然而然也就产生了父母子女关系,这里既包括婚生的也包括非婚生的。(2)法律拟制的父母子女关系(法定的)(板书)
这种父母子女关系是指没有直系血亲关系的公民之间,经过一定的法律手续而建立起来的父母子女关系。例如收养。
(3)收养的法律特征(板书)(阅读教材第22页第2段)投影:
玲玲从小被杨老汉收养。前不久去看望亲生父母。生母见玲玲又懂事又会干活,十分喜欢,就让玲玲留在身边,不让她回杨老汉家。杨老汉几次催促都遭到拒绝。玲玲生母的做法对不对?为什么呢? 教师讲解:我国法律规定,收养关系一经确立,父母子女关系即存在于养父母与养子女之间,而养子女与生父母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则随之消除。杨老汉收养了玲玲,已经形成了养父与养女的关系,这种关系不能随便解除。因此,玲玲生母的行为是违法的。如果玲玲的生母继续这样做,杨老汉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诉,请人民法院保护这一收养关系。
我国婚姻法规定,血缘的和法定的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是相同的。我国法律对于养子女、非婚生子女、继子女给予同血亲子女一样的法律保护。2.父母有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板书)
我国宪法、婚姻法明确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1)父母对子女的抚养(板书)
抚养是指父母从物质上、经济上、对子女的养育和照料。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说说平时父母在生活上是怎样照顾你们的?(目的是既帮助学生理解父母对子女的义务,又为子女对父母的义务问题作铺垫。)
未成年子女没有独立生活的能力,如果没有父母在生活上的照顾。就不能健康成长。由此,父母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履行抚养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即使父母离婚了,这种义务仍然存在。那么,子女成年以后还有没有抚养他们的义务呢?
—般来说,子女成年独立生活后,父母在物质、经济上不再有抚养义务。但是,有些虽已成年,但没有劳动能力或有其他原因而不能独立的子女,如残疾或继续上学的子女,父母仍需负担其生活费用,或给予一定的经济帮助,而不得推诿。(阅读教材第23页案例。)
教师提问:如果你遇到像小薛这种事情应该怎么办?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对不履行抚养子女义务的父母,子女有权请求给付抚养费。若仍不给付,子女就要请求法律帮助,甚至向法院提起诉讼,以便通过调解或判决,得到合理的解决。这种事也许不会发生在我们自己身上,但如果遇到别人出现这样的事,我们就可以用学到的知识去帮助他们解决。
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不仅仅需要父母在生活上的精心照顾,还需要父母对子女给予良好的家庭教育。
(2)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板书)
在上册书第六课,我们曾了解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其中就家庭保护的问题曾说到,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以健康的思想、品行和适当的方法教育未成年人,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活动。这是因为,家庭对未成年人的成长有很大影响,未成年人的性格、道德品质、理想情操的形成,都与家庭教育有着直接的关系。
父母是子女的第—任教师。请大家想一想,父母是怎样言传身教,教我们做人成材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父母不仅给予我们文化知识的启蒙,更用自己的一言一行给予我们良好道德情操的培养。还积极地配合学校教育,努力使我们在德、智、体诸方面得到发展。这些都是父母履行对子女的教育义务的表现。(观察教材第24页的漫画“榜样在先”。)教师提问:看完这幅漫画你有什么想法? 教师归纳: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子女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果父母对子女只养不教,或是给予子女不良的影响,像漫画中表现的对老人不孝不敬,甚至将老人,—把推开,那么,子女也势必盲目效仿,结果只能是自食苦果。(3)父母对子女的保护(板书)
首先,父母应该用法律或社会道德对未成年子女进行必要的行为约束,要让孩子知道哪些是应该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的,有个规矩。其次,父母有维护未成年子女利益的职责。当未成年子女的身心安全及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父母有权请求排除侵害和依法赔偿。但如果未成年子女对他人造成损害时,父母又负有什么责任和义务呢? 投影:
(漫画说明)
小学生高某和陈某放学回家,途经李某家门口时,见李某家的一只黑狗正趴在大门口。高某调皮地从地上捡起一土块向狗投去。狗被击中后,叫着向两个孩子扑来,高某躲过了黑狗,陈某却被黑狗咬伤了腿。陈某在医院治疗了11天,花去医疗费1327元。教师提问:陈某的医疗费应由谁负担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陈某被狗咬伤主要是由于高某无端打狗所致,是高某的过错造成的,与狗的主人无关。因此,李某的医疗费应由高某负责赔偿。由于高某是未成年人,所以医疗费要由高某的父母负责赔偿。这说明,如果未成年子女对他人造成损害,父母要依法承担赔偿损失的责任。
未成年子在家庭中有享受父母的抚养、教育和保护的权利,那么,子女长大成人后对父母应承担什么责任呢?
3.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板书)
(由学生表演事先排练的小品。大致内容是表现父母为抚育子女、为社会创造财富而付出的艰辛,子女长大成人后,对待父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一个是孝顺体贴,关心备至;一个则是嫌弃老人,不闻不问,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教师提问:为什么成年子女要履行扶助赡养父母的义务?应该怎样履行这一义务?对不履行赡养义务的人应该怎么办?尊敬孝顺父母只是成年子女的事吗?同学们现在应该怎样做? 学生讨论后教师强调:对父母的赡养扶助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应尽的义务。对父母的赡养扶助既表现为要承担父母必要的生活费用,也表现为在精神上给予父母必要的慰藉,而且这方面是更为重要的。对不履行赡养义务而且经教育仍不改正的人,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观察教材第25页的漫画“反哺图”。)
教师提问:这幅漫画表现了什么内容?你对此有什么想法?
(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并强化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义务的意识。)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在家庭中父母有抚养、教育和保护未成年子女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等内容。巩固新课 投影:
教师提问:在上图显示的案例中,张某对自己年老体弱的父亲负有什么义务?公安机关为什么将张某逮捕?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我国宪法和婚姻法明确规定,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张某应依法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然而,张某却嫌其父亲“脏”而让他独自生活。而且,在老人生病时不但不去照顾,还拒绝送去医院救治,结果,老人因病情加重而死亡。张某的行为极其恶劣,触犯了法律,理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第四篇:《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学设计
广东教育出版社
5.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能力
1.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含义,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2.理解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懂得如何才能依法享有权利,如何才能依法行使权利,懂得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
3.能够以具体的行动维护权利、担负责任、履行义务。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公民权利的重要性。懂得珍惜、享受、捍卫自身权利,体会公民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对他人的权利有发自内心的尊重,在别人的权利遭受侵犯的时候有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提供帮助的意愿。
2.增强履行法定义务的自觉性,增强公民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法律意识,有依法维权的强烈愿望和勇气,有履行义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之以恒的耐性。
3.树立权利与义务统一意识,增强“做国家未来主人翁”的愿望和信心。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内容。
公民如何做到维护权利和履行义务?
教学难点: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 导入
近段时间在中央电视台播放了农民工在找职业的过程中要注意的有关事项:要清楚用工单位的具体情况,要与用工单位签订试用合同,要与用工单位议定工资待遇,等等。为什么要提醒他们这些事项呢?(为了民工能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也是监督用工单位去履行义务,不出现侵犯工人的合法权益的现象。)
授课内容
(呈现课题)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广东教育出版社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国家以宪法和法律的形式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注意:宪法规定的权利和义务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
2.什么是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公民的权利通常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资格、自由和利益。公民的义务通常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承担或不得从事的行为。)
3.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含义。(学生阅读教材回答)
4.公民享有哪些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学生阅读教材,将相关内容划出来。)
●判断并说明
阅读教材P12—13,思考:上述画面表明公民享有哪些权利,要履行哪些义务?除此之外,你还能列举出我国公民享有的其他权利和需要履行的其他义务吗?(学生思考列举。)
●分析讨论
有人说:“既然宪法和法律给了我的权利,那么我就可以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了”。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分析讨论
有人这样认为:“享受权利是我的事,履行义务是别人的事”。你是如何评价这种看法的?为什么?
1.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
●如何理解“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分析讨论
有人说:“受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所以,我想上学就上学,不想上学就不上学。”(学生分析)
3.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分析讨论
小李同学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书读到初二就辍学了,家长送他到工厂做工,以便增加家庭收入。
对这件事,你持什么态度?(学生分析讨论回答。教师简要小结:我们每个公民都应 广东教育出版社
该懂得法律,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同时,也要履行义务)
三、积极行使权利,忠实履行义务 1.积极行使权利
(1)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和自由。(2)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3)以合法的方式行使自由和权利。●思考分析
春节期间,有些群众在家里进行娱乐活动,吵吵闹闹,严重影响了邻居的休息,而且还理直气壮地说:“娱乐活动是公民的权利,谁也管不着。”对此,你是怎么看的?
2.忠实履行义务
(1)法律鼓励做积极去做;(2)法律要求做必须去做;(3)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课堂总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懂得了哪些道理?今后,你会怎么做?
板书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1.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含义; 2.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1)公民的平等权利;(2)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3)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4)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5)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3.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1)公民对国家的义务;(2)公民对社会的义务; 广东教育出版社
(3)公民对家庭的义务。
二、公民权利和义务的统一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互依存、密不可分; 2.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3.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一致的。
三、积极行使权利,忠实履行义务 1.积极行使权利
(1)不得损害他人的合法权利和自由。(2)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3)以合法的方式行使自由和权利。2.忠实履行义务
(1)法律鼓励做积极去做;(2)法律要求做必须去做;(3)法律禁止的坚决不做。
第五篇: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教学设计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关系.懂得如何才能依法享有权利,如何才能依法行使权利,懂得尊重他人的合法权利.2、能够以具体的行动维护权利,担负责任,履行义务.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公民权利的重要性.懂得珍惜,享受,捍卫自身权利,体会公民权利的神圣不可侵犯,对他人的权利有发自内心的尊重,在别人权利遭受侵犯的时候有发自内心的同情和提供帮助的意愿.2,增强履行法定义务是自觉性,增强公民权利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高法律意识,有依法维权的强烈愿望和勇气,有履行义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持之以恒的耐性.3,树立权利与义务统一意识,增强“做国家未来主人翁”的愿望和信心.[教学重点]
1、公民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的内容.2、公民如何做到维护权利和履行义务.[教学难点]
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比较法、情景创设法 [课
型] 授新课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 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公民?如何确认公民的身份?还有公民身份的内涵?作为公民,我们具有国家宪法和法律所规定的公民权利和公民义务。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权利和义务吗?国家保障我们享有哪些权利,要履行哪些义务呢?这就是我们下面要学习的内容。
一、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1、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含义
公民权利通常指宪法和法律规定公民享有的某种权益(权力和利益)。公民义务通常指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必须履行的责任。注:权利和权力的区别
权力是一个政治概念,一般是指有权支配他人的强制之力,它总是和服从联结在一起。权利是一个法律概念,一般指赋予人们的权力和利益,即自身拥有的维护利益之权。
2、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1)公民的平等权利
即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一律平等”是指所有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多少„„,都按法律规定享有同样的权利,受到同等的待遇,承担同等的义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2)公民的政治权利与自由
如选举权与被选举权;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言论: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发表言论的权利。但并不是肆无忌惮,某些具有破坏性的表达也可能受到国家的处罚,如侮辱诽谤他人、明显地煽惑叛乱、诽谤、发布与国家安全相关的秘密等等。
出版:有些出版物则属法律禁止和打击的对象,这些出版物是:如盗版书籍,宣扬色情、淫秽的书刊,散布迷信、腐朽思想的书刊。集会:是指聚集于露天公共场所,发表意见、表达意愿的活动。
结社:公民依法结成某种社会团体、进行社团活动的自由。但禁止和取缔不法分子假借这种自由搞非法组织和破坏活动。
游行:是指在公共道路、露天公共场所列队行进、表达共同意愿的活动。
示威:是指在露天公共场所或者公共道路上集会、游行、静坐等方式,表达要求、抗议或者支持、声援等共同意愿的活动。公民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的时候,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不得反对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应当和平地进行,不得使用暴力。举行集会、游行、示威,必须依照本法规定向主管机关提出申请并获得许可。(3)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
如公民的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权利。第三十七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或者人民法院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禁止非法拘禁和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或者限制公民的人身自由,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
第三十八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禁止用任何方法对公民进行侮辱、诽谤和诬告陷害。
第三十九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住宅不受侵犯。禁止非法搜查或者非法侵入公民的住宅。
(4)公民的社会生活权利
如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教育科学文化权利和自由;妇女儿童权利等。第三十六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破坏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身体健康、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宗教团体和宗教事务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5)公民的社会经济权利
劳动权;劳动者的休息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财产和财产继承权等。
材料一:有媒体报道,大庆市一位农村人力三轮车夫不慎把跟随“贵族”派头的主人在路边散步的宠物狗轧死。狗的主人威逼说,只要三轮车夫给死去的小狗磕三个头就算完事。可当车夫磕完头后,他又向车夫索要200元钱说是用来赔偿。身上只有20元钱的车夫只好向其同行借钱,才算凑足。
请问:狗的主人是否侵犯了这位三轮车夫的人身权利?如果是,是什么权利 生:
师:人格尊严
材料二:汉族青年谢某与一回族女孩马某相恋。不久两人到婚姻登记机关领取了结婚证。正当他们准备举行婚礼的时候,马某和马某的父兄向谢某提出一个要求,要谢某必须信仰伊斯兰教。谢某不答应,马某的弟弟就要纠集一些族内的人“好好教育”一下谢某,一时搞得剑拔驽张,难以收场。
请问:马某和马某父兄的做法对吗?为什么? 生:
师:不正确,侵犯了谢某的宗教信仰自由
材料三:某校女生徐某、蔡某去商场购物,商场工作人员怀疑她俩偷了一瓶化妆品,便对她俩进行责问、盘查、搜包,但未发现“赃物”,继而又要搜身,被两名女生严词拒绝。工作人员将她们非法扣留达一个多小时。„„ 问:商场工作人员的行为有没有侵犯了两名女生的权利?假如有的话,侵犯了哪些方面的权利 生:
师:人身自由和隐私权
材料四:今年才念初中二年级的小建,平时成绩很好。这几天,班主任没见小建来上课,就打电话到他家,小建哭着说父母不让他上课。老师到他家里了解情况,才知道小建的父母最近下岗了,在自家门口开了个杂货店,生意不错,就叫小建帮忙。根据以上情况,你认为,小建父母的做法是否合理?
生:
师:已经侵犯了小建的受教育权,应当受到批评教育
小结:通过这些规定我们可以看出,这里的自由并不是绝对的自由,而是相对的自由,是在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前提下的自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3、公民基本义务的内容
(1)公民对国家履行的义务。
如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年满18周岁),依法纳税(中学生也是纳税人)等。(2)公民对社会履行的义务。
如遵守社会秩序,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等。(3)公民对家庭履行的义务。
如夫妻双方实行计划生育,父母抚养教育未成年子女,成年子女赡养父母义务等。
材料五:苗某、昌某均为男,16岁,安徽省合肥市某中学学生。在同一所学校同一个班级学习,由于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学会吸烟和赌钱,经常旷课。2004年秋的一天,两人又想赌钱,但手头又没有钱,于是两个人一商量,乘天黑没有人注意,把马路上的下水井盖搬走,拿去卖废铁。苗、昌二人一连干了三个晚上,砸破了六个下水井盖子,后来被人发现抓获。
问:你认为这两位中学生没有尽到什么义务? 生:
师:遵守社会公德,爱护公共财物,接受教育的义务
材料六:李明上学期间,刻苦学习,关心集体,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中学毕业后,他应征入伍,在部队,他刻苦训练,对工作认真负责,曾荣立三等功一次。复员后,他积极参加地方建设,业绩突出,担任部门负责人。在区人大换届选举时,他当选为区人大代表。在家里,他尊重父母、孝敬老人,培养教育子女,他的家庭被评为五好家庭。问:李明享有了哪些权利?履行了哪些义务?
权利:受教育权、被选举权、劳动权、荣誉权 ;
义务:受教育义务、服兵役义务、劳动义务、赡养老人、抚养教育子女 [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做为一个公民所享有的五大基本权利和应该履行的三大基本义务,学习了这些知识,每位同学都应该懂得去维护自己的基本权利,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合格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