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驻马店第二实验小学
王鑫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驻马店第二实验小学 王鑫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P109例2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学会等量代换的方法,接受等量代换的思想。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3、在小组活动中,主动参与,增强合作意识。教学重点:找到中间量,运用相等的量进行代换。教学难点:体会等量代换的思考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应的学具图片。教学过程:
结合学校实施的星卡评价活动进行课前谈话:出示红星卡,喜欢它吗?想得到它可不太容易,说说怎样才能得到它?(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10张绿星卡才能换一张红星卡)这节课我们不可能得到它,但是得到绿星卡还是有可能的。老师发给你们的答题卡上都有一张笑脸统计表,由自己负责填写。只要大家能认真听讲,积极动脑,大胆发言,敢于挑战并克服困难,你就可以得到一张张笑脸。如果这节课你能得到足够多的笑脸,就能换到绿星卡,有信心吗?
一、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老师知道同学们最喜欢听故事了,今天特意为大家带来一个曹冲称象的故事,(课件播放曹冲称象的故事)
师:曹冲聪明吗?为什么曹冲称出了石头的重量也就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生:因为石头和大象的重量是相等的。
师:大象和石头的重量是相等的,我们把这两个相等的量叫做 “等量”(板书)通过换一换的方法,知道了大象的重量,这里运用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等量代换(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种有趣的互换方法,相信掌握了它你会变得和曹冲一样聪明。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借助课件,提出问题。
同学们玩过跷跷板的游戏吗?当什么情况下,跷跷板会平衡?动物乐园里的小动物们也在玩跷跷板的游戏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出示第一幅图,你看到了什么?又过来一只和它一样重的小羊,这时跷跷板怎样了?你明白了什么?(1头猪=2只羊)出示第二幅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1头牛=4头猪)
现在小牛想和小羊玩跷跷板,一只小牛需要和几只小羊玩,跷跷板才会平衡?出示第三幅图。
师:到底是不是8只,咱们来验证一下,看活动要求:1,两人一组,拿出学具袋中的小猪、小牛和小羊图片,通过摆一摆、换一换、算一算等方法寻找小牛与小羊之间的等量关系2,并把你的思考过程和答案与同桌进行交流,比比谁表达得更简洁,更清楚。
2、提生汇报,全班交流。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提不同的学生汇报解题思路并到讲台前展示代换过程。
生上台去摆,换,算。(1头牛等于4头猪的重量,1头猪等于2只羊的重量,可以用2只羊来代换1头猪,那么四头猪就需要4个2也就是8只羊来替换。所以1头牛的体重等于8只羊的体重。4×2=8,1头牛=8只羊。)
3、小结代换方法。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要解决小牛和几只小羊质量相等,可是小牛和小羊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它们都和小猪有关系,是小猪的出现帮了我们这个大忙。3
我们可以通过小猪这个桥梁,先把1头牛换成4只猪,1头猪换成2只羊,4头猪就是4个2,也就是8只羊。小猪的作用可真大呀!(课件演示)
4,及时练习。
刚才我们用换的方法知道了小牛与小羊的等量关系,现在我们用这种方法来小试身手,看到小动物在称体重,可爱的鸡,鸭,鹅也来凑热闹了。
师:谁愿意把你看到的信息告诉大家?
师:一只鸡和一只鸭谁重呢。同桌讨论一下,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1:鸡和鸭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它们都同鹅有关系。2只鸭=1只鹅,2只鸡 < 一只鹅,所以1只鸭比1只鸡重。师:这种方法对吗?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2只鹅=4只鸭,2只鹅 > 4只鸡,所以1只鸭比1只鸡重。(总结:直接比较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比较困难,可以转化为2只鸡和2只鸭,或4只鸡和4只鸭的比较。)
师:看来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解决。
师小结:要知道1头小牛和几只小羊一样重,就要找到它们和小猪有怎样的关系,要想比较鸡和鸭谁重些,我们就要找到它们和鹅之间的重量关系。以后再遇到找两种量之间的等量关系的问题,我们都要看看这两种量都和谁有关系,然后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智慧岛,看看智慧岛里都有什么问题在等着我们去解决?
三,勇闯智慧岛。
1,看,动物园里的小动物比体重,水果王国中的居民也来凑热闹,看看哪
些水果在称重量。(在这里,我们假设每个西瓜同样重,每个苹果同样重。)课件出示下图,谁愿意把你看到的信息告诉大家?
?个苹果
师:那到底多少个同样大小的苹果和1个西瓜一样重呢?
请同学们独立解决,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全班同学听一听。2,接下来让我们来到题目大变脸,帮一帮图形宝宝的忙吧!△=□+□+□
□=○+○+○+○
△=()个○ △+■=240
△=■+■+■
那么 ■=()
△=()
3,像上面这样的例子都是通过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的,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问题,这里有100元钱,怎样才能换成零钱呢。
在人类很早很早以前,那时候还没有出现货币,人们怎么买东西呢?(只能用物品和物品进行交换)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你们想不想看看古时候的人们是怎么进行交换物品的?
李家用1头牛可以换几套衣服?
学生独立解答,解答出来的同学每人可得到二张火炬旗。你想学一学古人换物吗,你想怎样进行交换?
四、换卡激励。
在有趣的互换中大家通过观察、分析、思考、推理已经学会了用“等量代换”的思想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也都得到了许多张笑脸,如果6张笑脸可以换2面火炬旗标志,3面火炬旗标志可以换一张绿星卡,看看自己得了几张笑脸,算一算这节课你能得到几面火炬旗,是否能得到一张绿星卡?
教学反思:
“等量代换”是一个较为有挑战性的课题,因为当中的数学思想较为抽象。下面是我上完这节课的一些反思。
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同时,等量代换的理论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了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种思想方法,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我在教学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
我把例题换成了做一做中的,1头小牛等于几头小羊这个问题,由于是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所以孩子会更加感兴趣。1头小牛等于4头猪,一头猪等于2只羊,那么1头小牛等于几只小羊呢?在学生发现了这些信息后,我先
给几秒钟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通过摆学具来验证自己的想法。等量代换是较为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尤其对于中下生来说,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借助形象学具的帮忙,通过动手的操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建立起“换”的过程。
2、重视等量代换思维方法的归纳。
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学具、多媒体课等教学辅助手段,用形象而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等量代换的方法,当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这一思想方法时,我又会及时地帮助学生总结等量代换的方法。例如,在例中,学生通过摆学具和独立的思考,知道了1头牛和8只小羊一样重。这时,我用形象化的语言归纳出:我们要解决小牛和几只小羊质量相等,可是小牛和小羊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它们都和小猪有关系,是小猪的出现帮了我们这个大忙。我们可以通过小猪这个桥梁,先把1头牛换成4只猪,1头猪换成2只羊,4头猪就是4个2,也就是8只羊。小猪的作用可真大呀!同时,配合如下的板书,引导学生把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
板书:
4×2=8 这一思维方法的归纳,会让学生在处理后面的练习中,更加的得心应手,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3、根据实际重新编排处理教材。
在教学中,我对教材做了一个新的编排。首先,我把做一做中的习题做为例题来讲授,接着出示了练习二十四中的第6题,因为这两道题都是小动物称体重的问题,如果分开的话,会破坏掉创设的情境,另外,这两道题是有一定梯度,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接着我把原例题做为巩固练习中的第一题,另外,等量代换在图形类的题目中也有出现,为此把这类题做为练习的第二题,最后一题是古人换物,通过这一题,让孩子走近古人,做一回古人,体会了古代的人是怎样进行交换的,有效的提高了学习的学习兴趣。
在这节课中,也有一些地方处理得不是太满意的。例如,学生上讲台去摆一摆的时侯,我找了三个孩子,但他们采用的方法都是一样了,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应该下位子多看看孩子的操作,多问一问孩子们的想法,多呈现出几种不同的方法。另外,由于时间的原因,古人换钱这个环节进行得很匆促,没有起到预先设想的结果。
第二篇: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等量代换
教学内容:
三年级下册教材109、111页内容。
教材分析:
教材在设计时,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平衡原理,让学生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当天平或跷跷板处于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重量是相等的。根据这一原理,从例2第一个天平图中可以看出,一个西瓜重4千克,从第二个天平图中可以看出,4个苹果重1千克,再要求学生思考1个西瓜和多少个苹果同样重。在这里还不能直接运用等量代换,而需要学生首先考虑:一个西瓜和4千克砝码一样重,4千克砝码和多少个苹果一样重呢?从而引导学生在第二个图中天平的右边变成了原来的4倍,左边也要变成原来的4倍(即16个苹果),天平才能保持平衡,所以一个西瓜和16个苹果一样重。
在学习例2之前,应向学生说明,这里的每个苹果同样重。
学情分析:
学生在一年级学习《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对等量代换有过感知,在教学时,激发学生的这种感知,牵出等量代换的思想,再在解决问题中,通过语言的表达和动画演示的直观经验,让学生体会这种等量代换的思想。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天平原理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教学难点:
能用等量代换的思想去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听说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 生:听过!师:那谁来说说他是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的? 生说称大象的过程 师:聪明的曹冲用相等重量的石头代替大象,从而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在这个故事里,曹冲应用了一种数学思考的方法,也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等量代换(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重述曹冲称象的故事,激发学生已有的感知。
二、探究新知
1.读取信息,引出问题
(课件出示:1个西瓜 —— 4个1千克的砝码。)师:当天平平衡时,说明了什么?
生:西瓜重4千克。(或生:左右两边的物体是一样重的。师:也就是说1个西瓜重多少?
(课件出示:4个苹果 —— 1千克的砝码)师:你又知道了什么? 生:4个苹果重1千克。
(课件出示问题: 1个西瓜和几个苹果一样重?)
师:那么根据这些信息,怎样才能知道一个西瓜和几个苹果是一样重的呢? 师:请同学们先小组讨论,等下再全班交流。2.学生小组讨论 【学情预设】
①1千克等于4个苹果,2千克就等于8个苹果,3千克就有12个苹果,4千克会有16个苹果,1个西瓜重4千克,所以一个西瓜=16个苹果。
②一个西瓜重4千克,1千克=4个苹果,4千克就有4个4,4×4=16,所以一个西瓜=16个苹果。
3.全班交流:点名汇报。(期间采用“谁还有其他的想法吗?”等语言让鼓励的更多的学生说一说)
4.师生共同总结:同学们,你们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了,非常好,现在请大家听听老师的想法:因为4个苹果重1千克,所以我们可以用4个苹果替换1千克,西瓜重4千克,就要替换4次,4×4=16,从而我们知道一个西瓜和16个苹果一样重。(动画演示替换过程)
三、解决问题
1.师:解决了水果的问题,咱们再去畜牧场看看,动物们有什么问题。(课件出示:2只羊——1只猪 2头牛——?只羊)师:(指向第一幅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2只羊和一只猪一样重
师:那你能知道2头牛和几只羊一样重了吗? 生:不能。
师:那需要添加什么条件呢? 【学情预设】
①1头牛=?只羊。(肯定其想法,鼓励他举个详例来说明)(还可以补充怎样的条件)
②1头牛=?只猪
(课件出示条件:1头牛——4只猪)师:现在2头牛和几只羊一样重? 设计意图:通过找1头牛和几只羊是一样重的这个条件,让学生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2.在农场里,不单单是猪、牛、羊喜欢玩翘翘板,鸡、鸭、鹅它们也喜欢。瞧,它们来了。
(课件出示P111第4题图)师:你从图中看懂了什么? 生理解图意并举手发言
师:那么,我想请问,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呢?为什么? 【学情预设】
①1只鹅=2只鸭,2只鹅=4只鸭,2只鹅比4只鸡重,也就是说4只鸭比4只鸡要重,所以1只鸭比1只鸡要重。
②2只鹅比4只鸡重,那么两边都去半后,1只鹅比2只鸡重,1只鹅=2只鸭,那么2只鸭比2只鸡要重,所以1只鸭比1只鸡要重。
师:同学们刚才在代换的过程中,为什么不用鸡去代换鹅呢? 生:因为2只鹅比4只鸡重。
师:那是不是说明,不相等的物体不能相互代换的呢? 生:是。设计意图:练习2的设置与前面的的例题和练习的条件有所不同,在此题中,只有鸭和鹅可以等量代换,而不能用鸡去等量代换掉鹅,从中等量代换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相等质量才能代换。
3.师:你们真厉害,连图形朋友也像找你们帮忙了,请看。(课件出示图形题)
设计意图:等量代换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练习4的设计意在为两种思想进行初步的链接。
4.师:你们的表现太棒了,再来考考你们? 课件出示P111第3题。
设计意图:在前面的练习中,都能找到单个物体与其他物体的等量联系,而此题最初是找不到这种等量联系的,那么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就要多转化二步,这对学生的思维来说,是一个极大地提高。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生:等量代换。
师:这节课我们是怎么学的呢?我们一起来回顾下。
师:同学们,在生活中,还有很多的问题,也可以用等量代换思想去解决。希望同学们做个生活有心人,找一找等量代换的例子。
五、作业设计
在实际生活中,找一找等量代换的例子。
第三篇:《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天津市红桥区实验小学 姚剑平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广角》第109页的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学会根据已知信息寻找事物间的等量关系,能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问题。
2.通过学生动手实践、动脑分析,从中认识到“换”是按一定规则进行的,解决问题时应找出这个代换的规则。
3.让学生初步体验等量代换在人们生活中的现实价值,并通过教学活动增强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教学重点:
利用天平的原理,使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原则,掌握解决等量代换问题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
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清各数量之间的关系,建立可传递的多个等式,从而解决等量代换问题。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磁性贴片苹果若干个、一个西瓜、砝码若干个。教学过程:
一、媒体播放动画巧导入,初步感知等量代换。
1.师:同学们,你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听过)我们一起来看看曹冲是用什么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的。(播放视频:《曹冲称象》)
2.师:为什么曹冲称出了石头的重量也就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3.生:因为石头和大象的重量是相等的。
4.师:是呀!因为当时没有那么大的秤能直接称出大象的重量,所以聪明的曹冲就用称石头重量的方法来代替大象的重量,这里蕴含着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叫做等量代换(板书课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等量代换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利用ppt的播放视频功能,从学生熟悉的历史故事入手,建构了数学模型,使等量代换这个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变为学生可感受的形式呈现出来,感知等量代换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存在的价值。]
二、课件演示助实践体验,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1.生活举例,感受等量代换就在身边。
师:在生活中你用过这种方法跟别人交换东西吗?举个例子。(课件出示:礼品交换站)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指生回答。
课件出示:一个喜羊羊练习本可以换几块美羊羊橡皮呢?
指生说说思考的过程,结合学生的汇报,课件演示礼品交换的过程。[设计意图:利用课件创设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同时利用ppt的自定义动画功能将学生的思考过程逐一展现,帮助学生初步形成等量代换的步骤。]
2、创设情境,深化体验等量代换的方法。(课件出示:小芳请客)
师:小芳现在遇到了问题,想请同学们开动脑筋帮帮她,可以吗?(课件出示例2)
师: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个西瓜的重量=4千克砝码的重量,1千克的砝码的重量=4个苹果的重量)
师:一个西瓜的重量等于几个苹果的重量呢?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摆一摆,互相说一说过程。
小组汇报:怎么想的?(课件演示:西瓜换苹果的思考过程。)
生1:一个西瓜4千克(等于4个砝码),1千克(1个砝码)等于4个苹果,我们把一个1千克(1个砝码)换成4个苹果,西瓜重4千克(4个砝码),总共要换4次,因此是16个。
生2:因为1千克(1个砝码)和4个苹果的重量相等,4个砝码就和16个苹果一样重,把4个砝码换成16个苹果,一个西瓜和16个苹果的重量相等。
师小结:根据重量相等,曹冲用石头的重量代换了大象的重量,我们借助砝码作为中间量,从而得出一个西瓜的重量等于16个苹果的重量。在生活中借助中间量进行等量代换的思想一直应用到现在。
师:那你们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刚才的思考过程吗? 指生说,师板书:4×4=16 师:这个算式中的两个“4”分别表示什么呢? 指生回答。
[设计意图:课件出示例题,让学生根据水果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推理,以学生自主探究为主,放手让他们自己观察,充分地与小伙伴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探究等量代换的具体策略。同时ppt提供的动画演示功能和白板的聚光灯功能帮助学生将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使其形成清晰的表象,从而实现了教学难点的突破。]
三、图文并茂促扩展运用,巩固等量代换的方法。1.基础练习。
师:森林王国里正在进行一场别开生面的体重大比拼,非常热闹!快坐好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做一做”
师:这幅图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2头羊的重量=1头猪的重量,4头猪的重量=1头牛的重量)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翘翘板是平衡的。
师:2头牛的重量=()头羊的重量? 让学生同桌之间交流讨论。指生汇报,并配合课件动画演示。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心理年龄出发,创设生动活泼的情境,配合动画演示,让学生尝试运用初步体会的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帮助小动物解决体重大比拼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分析思考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变式练习。课件出示
场景① 古人交换劳动工具
1把斧子换2把锄头,1把锄头换4把小刀。1把斧子可以换多少把小刀? 算式:2×4=8 提问:算式中“2”、“4”分别表示什么? 场景② 古人交换家禽
2只鸭换1只鹅,1只鸭换3只鸡。4只鹅可以换多少只鸡? 思路:先求1只鹅可以换几只鸡。算式:3×2=6 6×4=24 3.拓展练习。(课件出示图片)
师:从左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2只鸭的重量=1只鹅的重量)
师:从右图中你又得到了什么信息?(4只鸡的重量比2只鹅的重量轻一些)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翘翘板倾斜了重的一边会更低)师:你观察得真仔细,那么,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学生互相交流后回答)师:谁先来说一说讨论的结果?
(请学生汇报并说明想法,同时课件进行演示)
生1:2只鸭=1只鹅,2只鸡<1只鹅,所以1只鸭比1只鸡重。
生2:2只鹅的重量=4只鸭的重量,2只鹅的重量>4只鸡的重量,所以1只鸭比1只鸡重。
师: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解决。
[设计意图:通过鸡、鸭、鹅体重的比拼练习,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拓宽解题思路。因为解答方法有两种,利用ppt中的超链接功能实现了交互需要,无论学生先回答哪种,课件都能辅助演示,使整个等量代换过程更加清晰。]
四、总结拓展,深化等量代换内涵。
1.师:请谈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生自由发言)2.课外拓展:古代与现代的等量代换。
[设计意图:通过了解古代与现代的“等量代换”,让学生感到既新鲜又好奇,从而也了解“等量代换”这一数学思想来源于生活,真正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四篇: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罗光理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例2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分析等活动,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
2、学会根据已知信息寻找事物间的等量关系,能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简单问题。
3、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感受用数学的乐趣,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根据已知信息寻找事物间的等量关系,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教学难点:学会运用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具、学具:课件。
一、课前谈话
1、假如你有一张100元的人民币,我用3张20元的人民币换你一张一百的你愿意吗?
2、你听过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话吗?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二、故事导入
1、课件演示曹冲称象的故事:
2、师:老师有一个疑问:曹操说要称大象的重量,但曹冲却说称石头就知道大象的重量!那个曹冲是不是个笨蛋啊!这是怎么回事?指名回答。
老师适时板书“重量相等”
3、师小结:因为这些石头和大象的重量相等,要想知道大象的重量,可以用这些石头来代替大象,称出了石头的重量也就知道了大象的重量!是这样吗?曹冲这个人真是太聪明了,他用了一种很巧妙的数学方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 等量代换
生读题
师:你们想不想也用这种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呢?
三、探究新知
(一)、初试
出示图1:
一个大西瓜 —— 四个一千克的砝码
师:这是什么?你知道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出示图2
左边四个苹果 右边一千克的砝码
师:你又知道了什么?
师:那你能提出问题吗?
师出示问题:“几个苹果与一个西瓜一样重?”
师引导:左边放一个西瓜,那右边能放多少个苹果?
师:几个同学一起交流一下。
指名学生回答。
师: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说,师用课件演示: 一个西瓜重量相当于四个法码,而一个法码的重量等于四个苹果的重量,这样的话,一个西瓜的重量就相当于16个苹果的重量。
师小结:刚才故事中说到石头和大象的重量相等,所以可以用这些石头来代替称大象的重量,现在天平上的西瓜和苹果都是四千克,它们能使天平保持平衡的状态。这也是——等量代换(板书-)
师:下面,我们就来用新学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
(二)、做一做
1、出示图
图1一只猪 = 两只绵羊 :你看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呢? 图2 一头牛 = 四只小猪:你看又到了什么?这又说明了什么呢?
图3 两头牛 = ?绵羊 :现在老师考考你,两头牛的重量相当于几只绵羊? 生解决,指名回答。
(三)、1只鸡和1只鸭,谁重些?
1只鸭和1只鹅在玩翘翘板:
你看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呢?
三只鸭 四只鸡(重些):你看到了什么?这说明了什么呢?
师:1只鸡和1只鸭,谁重些?
生独立思考,组内讨论,指名组长回答。
学生回答师课件演示:
幻灯1两只鹅相当于四只鸭子,四只鸭子比四只鸡更重,也就是说一只鸭子比一只鸡更重。
幻灯2两只鹅比四只鸡更重,一只鹅比两只鸡更重。一只鹅相当于两只鸭子,两只鸭子比两只鸡更重,也就是说一只鸭子比一只鸡更重。
(四)、题目大变脸
1、求出三角形和正方形所代表的数
三角形+正方形=240
三角形=正方形+正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 正方形=
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生1:可以把一个三角形换成三个正方形,然后把240除以4等于60再求出正方形和三角形
生2:
(五)、我敢于向难题挑战
6根胡萝卜换2个大萝卜,9个大萝卜换3棵大白菜。6棵大白菜换多少根胡萝卜?(课件图)
生独立思考后,指名回答。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等量代换
师:我们学了用等量代换去解决数学问题,想一想,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你能找到等量代换的例子吗?
生:„„
第五篇:《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土右旗沟门中心学校 董海霞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六册P109例2。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意义,能根据实物代换,计算物体的数量,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2、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利用天平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运用等量代换解决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教具准备:课件、学具。
教学方法:情境创设、动手操作、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
1、激趣:今天,老师要带领大家穿越古今,游玩于水果店、肯德基店和动物园,大家高兴吗?首先我们回到古时候看一看!(出示曹冲称象的图片)
2、提问:
你们知道古时候的这件事吗?(出示曹冲称象的课文供学生浏览)曹冲是怎样称出大象的重量的?(出示称象的过程图片)称象时在船上画的那条线起什么作用?
为什么曹冲称出了石头的重量也就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3、导入:
曹冲很聪明,称出石头的重量也就知道了大象的重量,也就是说用石头的重量代替了大象的重量。这种想法在数学中叫做“等量代换”。等量代换可以追溯到很早很早以前,在远古时代,货币还没有出现,人们不能像现在这样需要什么就可以去商店买什么,通常都是以物换物的形式。比如拿西瓜换苹果,用羊换猪等等。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数学广角来学习这个新知识吧!(板书:等量代换)
二、动手操作,启发探究
1、激趣:有一天,小红家来了客人,妈妈让她去水果店买点水果。我们走进水果店看看吧。小亮想知道一个西瓜有多少千克,小红想知道几个苹果与一个西瓜同样重。
提问:怎样才能知道一个西瓜有多重呢?
看这些是什么?(课件出示天平秤和砝码)你对天平有哪些了解?
2、提问:
西瓜有多重? 是一千克重吗? 你怎么看出来的? 那一个西瓜几千克?
再买一些苹果,一共重多少千克?
3、提问:如果每个苹果同样重,那几个苹果和一个西瓜同样重呢?
4、先猜一猜,假设每个苹果同样重,同桌用学具换一换。
(同桌两人,把学具袋里的西瓜摆在桌上,一人拿砝码,一人拿苹果,换一换。)
5、小组汇报:你们是怎么换的?让学生在黑板上操作。
(一个西瓜4千克,1千克等于4个苹果,我们把1个1千克换成4个苹
果,西瓜重4千克,总共要换4次,因此是16个。)
6、再指名说说,课件再演示一遍换的过程
7、看看其它水果怎么换?说说你的想法。
三、运用知识、自主练习
1、师:接下来我们去肯德基店看一看,碰巧肯德基店正在搞活动。
(出示课件)
提问:活动是怎样的?两个汉堡可以换几个冰激凌?
2、师:再去动物园看看小动物们吧!它们在玩跷跷板的游戏。
(课件出示课本109页的做一做)
提问:一头猪和两只羊一样重,一头牛和四头猪一样重,那么一头牛和几只羊一样重呢? 两头牛和几只羊一样重呢?
3、师:还有玩跷跷板的其它小动物们呢!
(课件出示课本111页的第4题)师:同桌讨论一下,你们是怎么想的?
4、终极大考验:
(1)、课本111页的第5题的第一道(2)、生活中的换一换
四、总结提升,全课小结:
我们这节课学习了等量代换,那么在交换的时候两个量必须要怎么样?
五、板书设计:
等 量 代 换
1个西瓜:4千克 4个苹果:1千克 16个苹果:4千克:(16)个苹果和1个西瓜同样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