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智慧广场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智慧广场
等量代换
主备教师:**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初步体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了解等量代换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根据数量间相等的关系进行替换,并能用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分析等活动,培养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等量代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应用价值。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等量代换是根据数量间相等关系进行替换。
难点:用等量代换思想解决日常生活的简单问题。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核心知识:了解等量代换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根据数量间相等的关系进行替换,并能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前置基础:生活常识
后继地位: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出示情境图,仔细观察,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根据信息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1、和
各表示几呢?
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或画出来,小组内交流。
2、全班交流展示:谁愿意分享你的成果?
第一种:
列举法,从
+
=12
一个一个的尝试,找出符合条件的算式。
第二种:
从
开始一个一个试,直到找出符合条件的情况。
第三种:
把
换成3个
试试,4个
相加等于12,一个
等于3。
交流:哪种方法更好?回顾总结:提出猜想——动手验证——总结归纳,就是我们解决一般数学问题的方法。
三、应用拓展:
1、自主练习1、2
四、总结归纳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教学后记
备
注
第二篇:3上5-智慧广场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智慧广场: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青岛李沧路小学
于红红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青岛版)六年制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智慧广场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问题,初步体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了解等量代换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根据数量间相等的关系进行替换,并能用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分析等活动,培养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等量代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应用价值;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准确找到等量关系,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能够运用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思考、交流、分析等活动,发现等量代换问题的本质,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1.谈话:同学们,你们听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吗?【出示图片,简单讲述故事】 2.谈话:曹冲用了一个什么巧妙的办法来称象的? 预设:用石头来代替大象;把大象换成石头来称„„
小结:大家说的不错,用石头“代替”大象,这么一“换”,难题就解决了。这节课上我们看看能不能也用上这种好方法。看看谁像曹冲一样聪明。
【设计意图】课前由富有情趣的情境导入新课的学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解决问题的欲望。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得到哪些数学信息? 出示智慧广场情境图:
预设:▲+●=12,▲=●+●+●(板贴)2.追问:根据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预设:●和▲各表示几呢?(板贴问题)
3.追问:你们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下面,我们可以用小卡片动手摆摆看,也可以动手画一画,待会儿我们一起进行交流。
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考虑。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一)组内交流,感悟方法
谈话:请同学在小组中交流一下自己的方法,我们看看哪个小组能想出更多好办法。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巡视指导,了解学生的想法。
(二)全班交流,理解方法 1.拼凑法和列举法
(1)谈话:谁愿意将你的想法和大家分享? 预设:学生可能会想到以下的方法: 方法一:拼凑法
从▲+●=12入手,通过猜测、拼凑找出符合▲=●+●+●条件的答案。方法二:列举法
从▲=●+●+●入手一个一个试,直到找出符合▲+●=12条件的情况。
(2)刚才,同学们用拼凑、列举的方法解决了▲和●分别表示的几的问题,在列举时能够做到有条理,按顺序,真不错!还有其他的方法吗?
2.等量代换(1)预设:
方法三:把▲换成3个●来试一试,发现相当于4个●等于12,从而得出1个●等于3。方法四:与第三种方法道理相同,只是用符号来记录解决问题的过程。
(2)追问:这两种方法道理相同,都是把▲换成3个●,只不过记录的方式不同罢了。为什么可以把▲换成3个●呢?
预设:因为▲=●+●+●。
追问:也就是说,一个▲和3个●是相等的关系,是这样吗?
3.小结:正因为,它们之间有这样相等的关系,所以,我们可以用“换”的方法,把
一个▲换成3个●,从而发现4个●等于12,进一步得出1个●等于3。那▲就等于9。
(教师边叙述边进行板书)
谈话:我们把这种方法称之为“等量代换”。(板书课题)
小结:同学们在自己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不仅能够运用我们学过的列举的方法,而且还找到了等量代换这个新的方法,这样就帮我们更方便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实际上提出猜想、动手验证、总结归纳方法,这也是我们解决一般数学问题的方法。
(三)初步尝试,运用方法
1.谈话:你能用刚才学过的“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下面的问题吗? 多媒体出示自主练习3的第一小题:
2.谈话:你能找到等量关系在哪儿吗? 预设:■=▲+▲+▲+▲ 追问:下一步怎么办?
预设:把一个■换成4个▲,从而发现5个▲等于20,进一步得出1个▲等于4。那么一个■就是16.3.多媒体出示自主练习3的第二小题:
谈话:这道题能独立解决吗? 学生尝试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等量代换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本“智慧广场”中等量代换的思想是在教材中第一次出现,也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因此要把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表象。使等量代换这个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变为学生自己可感受的形式呈现出来,然后再内化为自己的认识,从而掌握数学知识,为学生的后继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方法迁移,应用拓展
谈话:下面,我们就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几道实际问题。1.“自主练习”第1题。
谈话:要求一只鹅相当于几只鸡重,首先要知道什么? 预设:1只鸭和多少只鸡同样重。追问:你能独立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学生自己做做看,再全班交流。2.“自主练习”第2题
谈话:这道题你能解决吗?在小组中与大家交流一下你的想法吧。学生小组内交流,再派代表全班交流。引导学生找出等量关系。3.“自主练习”第4题
谈话:谁来读读这道题目?你能用画图的方法试一试吗?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指名上台展示,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说说找到的等量关系。4.“自主练习”第5题
谈话:这道题的等量关系是什么?找一找,画出来。预设:每本笔记本的价钱是练习本的4倍。
谈话:找到了等量关系,你能解决这个问题了吗? 学生尝试独立解决,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练习设计层次清晰,难度逐步递增,引导学生通过练习,找到等量关系,掌握简单的代换方法,体会等量代换的作用,同时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思维能力。
四、课后总结,反思提升
谈话:同学们,今天这节课的探索过程到这里就结束了,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知识:知道了等量代换的方法;会找等量关系。
方法:我会用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先找到等量关系再解决问题。情感:在与同学交流的过程中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体会到合作的快乐。谈话:希望大家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主动发现数学、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帮助你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数学知识为我们的生活带来更多快乐!
【设计意图】最后的总结环节,着重让学生自己来谈本节课的收获,全面回顾学习内容,反思学习方法。既培养了学生回顾梳理、自我反思的良好习惯,也提高了学生概括总结的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能给予学生相互交流的时间和空间,并及时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促进学生的反思,最后引导学生对探究的结果进行总结。通过反思帮助学生调整学习活动中出现的偏差,并在总结过程中得以提升,使学生在反思、调整、总结、提升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数学思考能力,不断丰富他们的知识经验,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何规律,获得更丰富的新经验。
第三篇:《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驻马店第二实验小学
王鑫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驻马店第二实验小学 王鑫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P109例2及练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初步学会等量代换的方法,接受等量代换的思想。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及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3、在小组活动中,主动参与,增强合作意识。教学重点:找到中间量,运用相等的量进行代换。教学难点:体会等量代换的思考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应的学具图片。教学过程:
结合学校实施的星卡评价活动进行课前谈话:出示红星卡,喜欢它吗?想得到它可不太容易,说说怎样才能得到它?(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10张绿星卡才能换一张红星卡)这节课我们不可能得到它,但是得到绿星卡还是有可能的。老师发给你们的答题卡上都有一张笑脸统计表,由自己负责填写。只要大家能认真听讲,积极动脑,大胆发言,敢于挑战并克服困难,你就可以得到一张张笑脸。如果这节课你能得到足够多的笑脸,就能换到绿星卡,有信心吗?
一、故事导入、引出课题。
老师知道同学们最喜欢听故事了,今天特意为大家带来一个曹冲称象的故事,(课件播放曹冲称象的故事)
师:曹冲聪明吗?为什么曹冲称出了石头的重量也就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生:因为石头和大象的重量是相等的。
师:大象和石头的重量是相等的,我们把这两个相等的量叫做 “等量”(板书)通过换一换的方法,知道了大象的重量,这里运用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数学思考方法——等量代换(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种有趣的互换方法,相信掌握了它你会变得和曹冲一样聪明。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借助课件,提出问题。
同学们玩过跷跷板的游戏吗?当什么情况下,跷跷板会平衡?动物乐园里的小动物们也在玩跷跷板的游戏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出示第一幅图,你看到了什么?又过来一只和它一样重的小羊,这时跷跷板怎样了?你明白了什么?(1头猪=2只羊)出示第二幅图,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1头牛=4头猪)
现在小牛想和小羊玩跷跷板,一只小牛需要和几只小羊玩,跷跷板才会平衡?出示第三幅图。
师:到底是不是8只,咱们来验证一下,看活动要求:1,两人一组,拿出学具袋中的小猪、小牛和小羊图片,通过摆一摆、换一换、算一算等方法寻找小牛与小羊之间的等量关系2,并把你的思考过程和答案与同桌进行交流,比比谁表达得更简洁,更清楚。
2、提生汇报,全班交流。谁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大家听听?提不同的学生汇报解题思路并到讲台前展示代换过程。
生上台去摆,换,算。(1头牛等于4头猪的重量,1头猪等于2只羊的重量,可以用2只羊来代换1头猪,那么四头猪就需要4个2也就是8只羊来替换。所以1头牛的体重等于8只羊的体重。4×2=8,1头牛=8只羊。)
3、小结代换方法。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我们要解决小牛和几只小羊质量相等,可是小牛和小羊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它们都和小猪有关系,是小猪的出现帮了我们这个大忙。3
我们可以通过小猪这个桥梁,先把1头牛换成4只猪,1头猪换成2只羊,4头猪就是4个2,也就是8只羊。小猪的作用可真大呀!(课件演示)
4,及时练习。
刚才我们用换的方法知道了小牛与小羊的等量关系,现在我们用这种方法来小试身手,看到小动物在称体重,可爱的鸡,鸭,鹅也来凑热闹了。
师:谁愿意把你看到的信息告诉大家?
师:一只鸡和一只鸭谁重呢。同桌讨论一下,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1:鸡和鸭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它们都同鹅有关系。2只鸭=1只鹅,2只鸡 < 一只鹅,所以1只鸭比1只鸡重。师:这种方法对吗?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2:2只鹅=4只鸭,2只鹅 > 4只鸡,所以1只鸭比1只鸡重。(总结:直接比较1只鸡和1只鸭谁重一些比较困难,可以转化为2只鸡和2只鸭,或4只鸡和4只鸭的比较。)
师:看来同一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去解决。
师小结:要知道1头小牛和几只小羊一样重,就要找到它们和小猪有怎样的关系,要想比较鸡和鸭谁重些,我们就要找到它们和鹅之间的重量关系。以后再遇到找两种量之间的等量关系的问题,我们都要看看这两种量都和谁有关系,然后根据它们之间的关系来解决问题。
接下来,让我们走进智慧岛,看看智慧岛里都有什么问题在等着我们去解决?
三,勇闯智慧岛。
1,看,动物园里的小动物比体重,水果王国中的居民也来凑热闹,看看哪
些水果在称重量。(在这里,我们假设每个西瓜同样重,每个苹果同样重。)课件出示下图,谁愿意把你看到的信息告诉大家?
?个苹果
师:那到底多少个同样大小的苹果和1个西瓜一样重呢?
请同学们独立解决,哪位同学愿意把你的想法说给全班同学听一听。2,接下来让我们来到题目大变脸,帮一帮图形宝宝的忙吧!△=□+□+□
□=○+○+○+○
△=()个○ △+■=240
△=■+■+■
那么 ■=()
△=()
3,像上面这样的例子都是通过等量代换的方法来解决的,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问题,这里有100元钱,怎样才能换成零钱呢。
在人类很早很早以前,那时候还没有出现货币,人们怎么买东西呢?(只能用物品和物品进行交换)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你们想不想看看古时候的人们是怎么进行交换物品的?
李家用1头牛可以换几套衣服?
学生独立解答,解答出来的同学每人可得到二张火炬旗。你想学一学古人换物吗,你想怎样进行交换?
四、换卡激励。
在有趣的互换中大家通过观察、分析、思考、推理已经学会了用“等量代换”的思想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同学们也都得到了许多张笑脸,如果6张笑脸可以换2面火炬旗标志,3面火炬旗标志可以换一张绿星卡,看看自己得了几张笑脸,算一算这节课你能得到几面火炬旗,是否能得到一张绿星卡?
教学反思:
“等量代换”是一个较为有挑战性的课题,因为当中的数学思想较为抽象。下面是我上完这节课的一些反思。
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同时,等量代换的理论又是比较系统、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了让学生通过生活中容易理解的题材初步体会这种思想方法,能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我在教学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
我把例题换成了做一做中的,1头小牛等于几头小羊这个问题,由于是孩子们喜欢的小动物,所以孩子会更加感兴趣。1头小牛等于4头猪,一头猪等于2只羊,那么1头小牛等于几只小羊呢?在学生发现了这些信息后,我先
给几秒钟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再通过摆学具来验证自己的想法。等量代换是较为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尤其对于中下生来说,理解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借助形象学具的帮忙,通过动手的操作,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建立起“换”的过程。
2、重视等量代换思维方法的归纳。
教学中,我会充分利用学具、多媒体课等教学辅助手段,用形象而直观的方式帮助学生建立起等量代换的方法,当学生已经初步建立了这一思想方法时,我又会及时地帮助学生总结等量代换的方法。例如,在例中,学生通过摆学具和独立的思考,知道了1头牛和8只小羊一样重。这时,我用形象化的语言归纳出:我们要解决小牛和几只小羊质量相等,可是小牛和小羊没有直接的关系,但它们都和小猪有关系,是小猪的出现帮了我们这个大忙。我们可以通过小猪这个桥梁,先把1头牛换成4只猪,1头猪换成2只羊,4头猪就是4个2,也就是8只羊。小猪的作用可真大呀!同时,配合如下的板书,引导学生把形象思维上升到抽象思维。
板书:
4×2=8 这一思维方法的归纳,会让学生在处理后面的练习中,更加的得心应手,能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考问题的方法。
3、根据实际重新编排处理教材。
在教学中,我对教材做了一个新的编排。首先,我把做一做中的习题做为例题来讲授,接着出示了练习二十四中的第6题,因为这两道题都是小动物称体重的问题,如果分开的话,会破坏掉创设的情境,另外,这两道题是有一定梯度,有助于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接着我把原例题做为巩固练习中的第一题,另外,等量代换在图形类的题目中也有出现,为此把这类题做为练习的第二题,最后一题是古人换物,通过这一题,让孩子走近古人,做一回古人,体会了古代的人是怎样进行交换的,有效的提高了学习的学习兴趣。
在这节课中,也有一些地方处理得不是太满意的。例如,学生上讲台去摆一摆的时侯,我找了三个孩子,但他们采用的方法都是一样了,浪费了太多的时间,应该下位子多看看孩子的操作,多问一问孩子们的想法,多呈现出几种不同的方法。另外,由于时间的原因,古人换钱这个环节进行得很匆促,没有起到预先设想的结果。
第四篇:《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六册P109例2。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等量代换的意义,能根据实物代换,计算物体的数量,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等量代换的方法,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
2、通过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利用天平或跷跷板的原理,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单的代数知识做准备。
教学难点:使学生学会运用等量代换这一数学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或数学问题。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非常好听的故事,让我们一起听一听吧?(播放课件)
师:故事的名字叫什么?曹冲用什么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为什么曹冲称出了石头的重量也就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师:曹冲聪不聪明呀!因为当时没有那么大的称能直接称出大象的重量所以曹冲就用石头的重量代替了大象的重量,称出了大石头的重量也就知道了大象的重量,其实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许多问题可以用换一换的办法来解决,那么,在今天这节课上,同学们有信心像曹冲那样用换一换的方法解决今天的数学难题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数学广角看看吧!(板书:等量代换)
二、创设情境、启发探究
1、情景激趣
师:这节课,老师向大家介绍一位小朋友他叫小新,他也像曹冲一样是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我们来看看他生活中遇到了哪些问题?
2、(出示课件)一天小新要去动物乐园玩,他打算先买水果,吃过早餐,然后再去。
3、小新:一个西瓜和几个苹果一样重呢?
探讨如何换苹果,同桌交流合作摆一摆
4、小组汇报:怎么想的?生回答师演示课件
一个西瓜3千克,1千克等于4个苹果,我们把1个1千克换成4个苹果,西瓜重3千克,总共要换3次,因此是12个。
三、运用知识、自主练习
1、师:小新买完了水果来到了肯德基店里吃早餐,肯德基店正好在搞促销活动(出示课件)找生回答:你能说说是怎样交换的吗?
2、师:小新来到了动物乐园观看小动物在玩跷跷板的游戏(出示课件)他在看小羊和小猪、小牛玩跷跷板游戏,想一想,一头猪和两只羊一样重,一头牛和两头猪一样重,那么一头牛等于几头猪呢?
师:同桌讨论一下,你们是怎么想的?
小结:我们这节课学习的内容是运用什么方法解决的呀?(换一换)那么交换的时候两个量必须要怎么样?(相等)其实在我们数学中,运用这一方法可以解决很多数学问题(出示课件)。(找生解决问题)
3、师:小新玩累了,于是他去买了一些饼干,你能帮小新每种饼干各有多少块吗?
出示题目:① △+□=240 △=□+□+□ △=()□=()
② △+△+△+□+□=41 □+□+△+△+△+△+△=59 △=()□=()
学生在本子上算,说出结果及想法,教师用课件演示过程。
4、师:小鸡、小鸭们他们也不甘落后,他们也在进行平衡赛,让我们也一起去看看吧!出示图,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1只鸡和1只鸭谁重?你是怎么想的?指名学生回答,教师用课件演示过程。
四、总结提升
师:通过大家的努力,成功地解决了难题,恭喜大家!看来这些题都难不到大家,你们真了不起!
师:现在请同学们轻轻地合上书,看哪一个小组现在坐的最好,今天的活动到这就要结束了,在活动中大家玩得愉快吗?你有什么收获能给大家讲一讲吗?
五、板书设计:
等 量 代 换
1个西瓜=3千克 1千克=4个苹果 3千克=12个苹果 1个西瓜=12个苹果
六、教学反思:
《等量代换》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09-111的内容,它主要渗透了等量 代换的数学思想,等量代换是指一个量用与它相等的量去代替,它是数学中的一种基本的思想方法,也是代数思想方法的基础。等量代换的思想用等式的性质来体现等式的传递性,而今天所学的等量代换是具体的实物代换,比较直观、形象,主要从日常生活出发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在这里我就谈谈我上完这堂课后的体会:新课开始前,运用学生在语文课本中学过的《曹操称象》的故事,在没有学习等量代换之前学生并不知道这则故事还蕴含有数学思想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教学策略的选择,我认为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同时机会的创造还需要学生自觉、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之中,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设计的活动形式是学生感兴趣的,学生乐于参与的,并且学生能在愉悦的情绪中学习并体验学习带来的快乐。怎样设计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促进学生主动参与和学习呢?整堂课的教学过程一直在学生喜欢玩的游乐园里面完成,让学生不感到知识的枯燥无味,就是让学生在玩中也感觉到数学知识的存在。
数学组:王娜
2011-4-23
第五篇: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交流、验证等活动,能用一个相等的量去代换另一个量,初步体验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方法。
2、在丰富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
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等量代换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应用价值;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心。【教学重、难点】
利用天平原理,体会等量代换。
能够利用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教具准备】课件,练习纸,贴图等。
【教法、学法指导】启发 引导 小组合作 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动画演示《曹冲称象》的故事。
师:曹冲利用了谁的重量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生:石头。师:为什么曹冲称出了石头的重量也就知道了大象的重量? 生:因为石头和大象的重量是相等的。
曹冲称象其实就是运用了数学当中的一种思想叫“等量代换”这也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课。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用到,如教师出示100元,要换成零钱,怎么换?
生:2个50元,10个10元,5个20元„„ 师:能不能换成9个10元?为什么? 师:价值不一样。(强调必须等量才能交换)
不同数量,不同价值的两种物体,如果重量方面是相等的或价值方面相等,就可以进行等量代换。这节课我们就用等量代换的知识来解决一些问题。
二、合作探究: 探究1:
1、出示课件,看图说话,说说每幅图是什么意思?(1)从这幅图中你得出了 什么信息?(2)生:一只老虎相当于三只小熊。(3)师:为什么?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4)师:是啊,当天平平衡时,左右两边的物体同样重,我们把这种关系叫等量关系。(板书:等量关系)(5)2只老虎可以换多少只小熊?说明理由 探究2:
1只老虎+3只小熊=240千克
一只小熊多少千克?说说你的做法。一只老虎多少千克?为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拿出贴图摆一摆,互相说一说。小组汇报:怎么想的? 师:同学们思维真是敏捷,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换一换解决了同一问题。探究3:
1只老虎+1只小熊=160千克
一只小熊多少千克?说说你的做法。一只老虎多少千克?为什么? 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怎么想的就怎么写,重要的是要让同学们一看就知道你的想法,具体来说可以写一写,画一画,也可以算一算。试一试:变形大考验
求出三角形和圆所代表的数字
课件出示:△+o=20 △=o+o+o+o 课件出示: △=()o=()
三、展示交流(课件出示)
师:谁能把画面的内容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一只鹅和2只鸭一样重,一只鸭和3只鸡一样重,问一只鹅相当于几只鸡重?
师:请同学们先独立思考,再把你的想法和组员交流,做好发言准备。
四、课堂小结:你有什么收获?
今天你们的表现证明了你们是最棒的,今后咱们遇到有些问题不能直接解决时,就可以想一想、换一换、只要我们做个生活学习中的有心人,就会发现数学的等量代换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相信你们一定是最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