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视图)教学设计说明
《三视图》教案设计说明
湖南省长沙市青竹湖湘一外国语学校
张奔胜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三视图》是新课标人教版《数学》第二十九章第二节,本节内容分四课时.本讲是第一课时,让学生从投影的角度理解视图的概念,画简单几何体的三视图.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本章之前,学生已经数次接触过“从不同方向看物体”等内容,对投影和视图的知识已经有初步的、朦胧的了解,只是还没有明确地接触过一些基本名词术语,对有关基本规律还缺乏归纳总结.本章在学生已有的对视图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对一些典型问题的讨论,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探索和归纳、总结等探索活动,使学生对视力的认识水平不断提升,并结合具体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运用几何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节的学习不论是对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还是对以后学习高中立体几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教学目标分析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投影的有关知识,本节课让学生学会从投影的角度理解视图的概念,会画简单的三视图.通过观察探究等活动使学生知道物体的三视图与正投影的相互关系及三视图中位置关系、大小关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
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学生的思维发展呈现一定的阶段性,初中学生在学习时要借助于具体运演思维甚至是前运演思维,具体经验对他们学习新的知识仍是必不可少的.所以在情景引入时,以学生生活中一个常见的游戏为引例,创设问题情景,调动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展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会从“感性”到“理性”的探究过程;不断激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化归等数学思想在数学探究过程中的运用.在解答思考题的过程中,打开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分析问题的视野;在学生画具体几何体的三视图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严谨的思维习惯和自我纠错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生的数学活动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提倡让学生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交流等学习数学的方式.这些方式有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因此,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定位如下:体验科学探索的过程,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猜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感受科学探索的乐趣,激励学生科学探索的勇气,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对三视图画法的学习与完善,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感受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
三.教学诊断分析:
在本堂课的学习前,学生已经学生了解了从不同角度看物体,所以最大的困惑在于画三视图时各图形的大小以及一些相对复杂几何体的三视图的画法.在之前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在课堂上已基本形成了对知识大胆质疑,合作探讨的学习氛围.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希望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收获成功!教学重点:从投影的角度加深对三视图的理解和会画简单的三视图.教学难点:对三视图概念理解的升华及正确画出棱柱和几何体组合图形的三视图.四.教法特点及预期效果分析: 教法特点:
从知识的认知程序上看,老师看问题从整体到局部,而学生却是从局部到整体.本节课尝试将“带着知识走向学生”的接受式教学模式转变为“带着学生走向知识”的探究式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设置了从生活走入知识,再从知识回归生活的探究过程,在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设置了多条成功路径,将学习主体由学生群体转移到学生个体上,让学生在头脑中主动地对知识进行自主构建,再生课堂,达到提高认识作用.鼓励学生多角度、多方面思考问题,为突破知识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准备了各种几何模型,让学生更加直观、明了的认识较复杂几何体的三视图,并在课件中尽可能将答案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在巩固新知的环节中,采取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激发学生互相评价的动机,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本节课的教法采用了“一个主题两种教学”的设计模式.一个主题:三视图的画法.两种教学:显形教学(知识能力教学)、隐性教学(情商培养),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提出新问题,巧借学生对未知领域的好奇和自我展现的欲望,集思广益,多角度分析问题,强化团队合作意识,完善知识体系,剖析部分学生出现的错误,培养学生严密的思维习惯,突破易错点,尝试自我提高的喜悦,实践两种教学相互促进的人性化教学理念.
开放课堂,在课堂上营造民主、开放、平等的教学氛围,注重教学评价的多元性,将单一的教师评价转换为学生自主评价和同伴合作评价;将简单的结果评价上升为对过程的评价;将一味的知识评价拓展为能力评价,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体现学生的主体意识,实现显形教学与隐性教学的双重评价,为全面发展学生打下基础.
利用思维的多元性,引发师生、生生之间的讨论,实践证明用学生自己的语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表述方式更能引发学生之间的共鸣,更能达到对已有知识进行重组、自主构建新知识的教学目的.作为老师,要以更高的视角从学生的眼中看问题,和学生一起征服尚未被他们所知(甚至是尚未被老师所知)的领域,享受在征服过程中随时可能得到的意外惊喜.不需要害怕学生犯错,因为谬误本身也有它的认识价值,也是一种很好的课堂教学资源,主要是看老师怎样正确的引导和评价.设计小结交流的环节,帮助学生整理、构建知识体系.在重、难点突破,作业布置、课后思考等环节,都给学生留出空间,既可以实现课堂知识的再生,又可以为下节课做预习准备;既符合学生探索思维的连续性,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探索能力.
预期效果: 基于上述分析,我们希望通过这节课:
1、让学生在掌握三视图画法的基础上,能够发展学生了空间想象能力,进一步理解空间与平面之间的关系.
2、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能够独立或合作的找出画立体图形的三视图的方法以及各三视图之间的关系,形成对三视图的本质认识.
3、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探索的过程中学会将“知识问题化”,大胆、合理地提出猜测,通过证明、完善,最终达到将“问题知识化”的目的.
4、让学生在与同伴的合作探讨过程中,学会运用数学语言进行交流,学会辨证地看问题,学会倾听、学会发现同伴的优点,学会进行信息整合,能从同伴的发言中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二篇:三视图教学设计
实用三视图
(冀版实验教材美术八年级上册)教学时间:1课时 学习领域:设计·应用 教材分析:
一般而言,我们从某个单一的视角所观察到的物体形体信息是不完整、不全面的,所以,只有从前后、左右、上下各个角度全面的观察,才能获得完整的物体形象。从这三个角度观察而得的物体的平面图就是我们所说的三视图。
三视图在现代社会中应用极广,造型设计、加(施)工、产品使用、电脑辅助设计等领域都要用到三视图及其原理。本课的设置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了解三视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在个体的实践练习中提高其空间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力,形成健全的空间观念。三视图和立体图的相互转换难度适中,也很有趣,易于为学生接受。
学生分析:
初中学生求知欲强,涉猎广泛,设置三视图与立体图的转换练习既具有新鲜感,又富于思维的挑战性,是合他们胃口的。本课除了要向学生明确正确的三视图原理外,还应适当强调三视图的表达效果(这是其设计应用的属性决定的),但不必过分强调制作的专业性。
教学目标:
1、在直观教学中了解三视图的基本原理,知道三视图的作用。
2、能够利用三视图原理进行图形练习。教学重点:三视图与立体图的相互转换练习。教学难点:三视图与三个视角的关系。教具准备:教学课件、魔方、小纸盒1个。学具准备:铅笔、小刀、橡皮、绘图工具。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三视图应用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播放课件)
教师利用课件展示某个物体的三视图,让学生判断是画的哪个物体。由此导入新课《实用三视图》。
设计目的: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兴趣。
二、讲授新课(播放课件)教学环节一:了解书中知识点
三视图的含义:是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的总称。
在这一环节,利用手机摄像头模拟人的眼睛对物体进行观察。直观展示观察方法和角度,帮助学生理解三视图含义。
教学环节二:三视图转换练习练习1.看图猜图
在这里,让学生做一些简单的图形练习,通过练习加深学生对三视图的理解,活跃学生思维调动学生积极性。
练习2.摆一摆
在这一部分为学生准备了由立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的三视图。让学生依据三视图判断出立体图形并用魔方摆放出来,从而提高学生空间思维能力。
练习3.加工厂
给学生一个结构简单的物体三视图,让学生在头脑中组合出立体图形,并用橡皮切割制作出来。创设情境,让同学们把自己都想象成加工者,通过三视图加工制造出物体形状。趣味学习巩固所学内容,并引入下一环节内容。
教学环节三:三视图的应用领域
请同学们结合自己对三视图的认识,想一想三视图的应用领域。学生分析,教师总结。
三、课堂小结。
八年级美术上册
《实用三视图》教学设计
北戴河新区大蒲河中学赵姝
第三篇:《三视图》教学设计
《三视图》教学设计
黑龙
江
省
实
验
中
学
时
计
划
备时间200
****年**月**日
授日期 200
****年**月**日
星期 第 时 年
班 教
材
第二章第三节 题 三视图 教学目标
1、掌握一般技术图样所采用的投射方法。
2、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能标注简单的尺寸。教学重点
学会绘制简单的三视图 教学难点
投影与三视图的对应关系,三视图的意义。正确标注形体尺寸 教学方法 讲授 教学手段 计算机多媒体 型
新
板书计划: 三视图
正投影与三视图
1、投影:介绍几种投影
1)、投影的概念
(2)、视图的概念
2、三视图的形成
(1)三视图的投影关系:
(2)三视图展开
(3)去掉投影
(4)物体三视图的对应关系
()物体三视图的方位关系
3、学生活动
教
后
记 黑
龙
江
省
实
验
中
学
时
计
划
教师讲授和提问过程 学生活动与调控
新:
(一)正投影与三视图
1、投影:介绍几种投影)、投影的概念:在电灯光的照射下,形体在地面上产生的影子。这里灯光称为投影中心,光线称为射线,平面H称为投影面,这种得到形体的投影方法,称为投影法。
讨论:物体的影子在什么情况下,能够反映物体某个方向的形状特征与大小?
问题:在正投影中,一般一个视图能不能完整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能不能区分不同的物体?
如下图中三个不同的物体在同一投影面上的视图完全相同。因此,要反映物体的完整形状和大小,必须有几个不同投影方向得到的视图。
所以:根据对投影三要素与投影物体位置关系的讨论,可以发现为确定物体结构形状,需要采用多面正投影。
(2)、视图的概念:根据有关标准和规定,用正投影法所绘制出的机的图形,称为视图。
2、三视图的形成
正面投影称为主视图,水平投影称为俯视图,侧面投影称为左视图,统称为机的三视图。如图所示。
(1)三视图的投影关系:
(2)三视图展开
3、学生活动
(1)教师给出物体的组合学生三视图,(三个学生黑板画图,其余学生在草稿纸上画)
(2)教师给出某一个物体的三视图要求学生想象出物体的形状并画出事物的立体图形。
练习:已知物体三视图的外轮廓,构思该物体
构思过程:
(3)阅读本122页案例分析,楼房的结构与三视图,并理解其内容。
问题:形体的视图只能表达其形状和结构关系,能不能表示形体各结构块的真实大小?
第四篇:三视图教学设计
29.2三视图(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描述出几何体的基本形状或实物原型。
2、经历探索简单的几何体的三视图的还原,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学习过程】
一、前置学习
自学教材119—120页内容,完成练习册67页自主学习。二.课堂展示
1.小组交流自学成果,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班级展示
例4 根据三视图说出立体图形的名称
例5 根据物体的三视图摸索物体的现状
三.练习
由三视图想象实物现状:
四.小结:
由三视图想象立体图形时,要先分别 根据主视图,俯视图和左视图想象立体图形的前面,上面和左侧面,然后再综合起 来考虑整体图形。
五.当堂检测
练习册上剩余的题
第五篇:三视图教学反思
反思一:三视图教学反思
一、设计的初衷
《三视图》在教学内容中,是比较抽象并且难以理解的,然而三视图在工业设计中又是表达与交流设计构思、设计方案的一种常用的工程技术语言。学生不但要学会识读三视图,而且还要学会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且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能够运用三视图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与他人交流设计方案,从而获得全面的评价,优化设计方案。于是针对此教学内容,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以及在教学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有哪些可供参考的解决办法,我进行了尝试性教学实践。
1. 课题引入方面:
采用问题情景设置的方法:学生喜爱打篮球,而用直尺测算出篮球的表面积是学生平时不会想到或实践过的问题。这样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解决问题的兴趣。问题提出来后,学生积极思考,想出了许多办法。而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能否利用墙面与地面相互垂直这一条件。目的是打开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而空间想象能力是学好三视图,理解三视图以及绘制三视图的必备能力。这也是我设计此问题情景的初衷。
问题情景的设计,我认为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们或异想天开,或奇思妙想,有些测量的办法,是我事先没想到的。如:将篮球放气,压扁成半圆,用直尺测量篮球直径等办法。而我在这些突如其来的环节上的处理以及应变手段上还稍显不足。这是我今后应加以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2.三视图的学习过程与注意事项:
1)学习三视图,要确立研究方向即问题的设置。
我用电脑图片打出问题:三视图是如何把物体的各个表面形状表达清楚的?如何绘制三视图?
学生要想达到可以绘制简单的三视图的程度,只得认认真真地去学习,去研究,去解决问题。
想理解三视图为什么可以把物体的各个表面形状表达清楚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三视图?三视图依据的是什么原理?三视图的展开以及三个试图之间的投影规律是什么?画图步骤有哪些? 怎么选择主视图?而这些概念性的知识,学生可以通过资料并结合教材很容易找到。我认为教师照本宣科地讲述这些概念性知识,即便是举出相当多的图片和视图实例,也不如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去发现、去体会、去理解。换句话说,三视图的学习应该在自学理论的基础上,教师加以辅导绘图实践和识图练习。
2)学习三视图,教师要做必要的学法指导。
我在布置任务环节中,借用本章所学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明确要求,收集和处理信息等方法,引导学生利用现有资料进行学习。学生很容易地进入了角色。
3)学习三视图,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预设学生学习成效检测方式和内容,给与学生中肯的评价并做出相应的激励。
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设置的检测问题不到位,在某些问题的讲解上还不够深入。所以在今后要努力提高和完善自身业务素养,尽快成长起来。
我想不同的学生群体,不同的教学资源设置,不同的任课教师,还遇到不同的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有解决问题的办法,那么,这些解决问题的办法,就要靠全体同仁共同探索。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提高。
反思二:三视图教学反思
为了让学生通过体验图形与视角的相互关系,形成三视图概念,进而形成画三视图的技能,我在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通过查找相关书籍、资料,查阅互联网等手段,结合课标和教材的要求,精心组织了一份文图并茂的材料,作为辅助教材,并在教学电脑上,并充分利用学具和多媒体,在教学中创设丰富的情境及层层递进的观察活动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并引导学生采用动手实践与思考体验相结合的学习方法,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从中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学习。
就此针对我的教学实践,以及本节课的得失与收获做深入地反思。
学生不但要学会识读三视图,而且还要学会绘制简单的三视图,并且在今后的设计实践中,能够运用三视图来表达自己的设计构思,与他人交流设计方案,从而获得全面的评价,优化设计方案。于是针对此教学内容,如何进行有效的教学;以及在教学中常遇到的一些问题,有哪些可供参考的解决办法,我进行了尝试性教学实践。以新颖贴切的对诗开题及观赏图、文、声并茂的视频短篇,迅速把学生引入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从而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进入学习状态;从名诗中提炼出的数学知识与哲理渗透了主题并自然地切入课题,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开始对视角与视图进行探索和体验。此外,以诗入题还可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让他们体会到全面看待事物(数学的育人价值)和数学的美,也将本节知识上升为高力度、高审美的知识内容。
视频短篇《题西林壁》长约三分钟,画面为从不同角度观赏庐山的不同风景和配乐朗诵古诗及相关知识、哲理的简要介绍。为新知做铺垫。在学生对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可能看到不同的图形有了丰富的体验认识之后给出三种视图的概念已是水到渠成。
荷兰数学家弗赖登塔尔说过:数学起源于现实。数学教育必须基于学生的数学现实为了帮助学生构造数学现实设计了本实验:从生活中的实物入手创设吸引人的情境,让学生亲身想像、体验、验证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并在活动中初步体会从不同方向观察同一物体看到了不同的图形,这样得出的结论更接近学生的生活和经验也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判别观察方向让学生的思维在三维实物与二维图片间不断地进行切换想像,从而完成思维过程的第一次抽象,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得到培养训练。
前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说: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此时学生接触的情境已经逐步数学化(从观察实物到摆放规则的几何体再到相应的图片),目的是让学生借助图形来反映并思考思维的空间形式及位置关系,并用合理、清晰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学生空间想像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再次培养训练的过程,也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的重要过程。
课件的演示将难以用语言解释说明的抽象思维过程动态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感知能力、空间想像能力得到训练培养,并突破教学难点。
从观察可触摸的实物,到摆放可从不同方向亲身体验的几何体再到现在只能完全靠发挥想像的图片,学生接触的情境逐步抽象化、数学化,使学生在不断地分析、解决问题的氛围中发展空间观念。心理学认为概念一旦获得若不及时巩固就会遗忘,识图画图和真假视图题即可加深巩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培养他们的空间想像能力又可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画图示范(课件不能取代其作用)以开拓空间,刺激学生形象思维。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也有助于教师的阐述、讲解。
训练学生学会识别并画出简单物体的三视图。学生进行互搭、互批、介绍画图经验以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不同的体验收获。学生经过想像、画图、互评、互改、交流、总结等过程(师生对正误做法给予点评)归纳出三视图的观察方法、画法和注意事项,从而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小结不只是梗概式知识、方法的归纳,对学生的参与度、合作交流意识,情感态度等良好表现也给予引导和肯定的评价,以帮助学生养成习惯、认识自我、完善认知结构,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耳目一新的改编诗前后呼应、画龙点睛,使整节课形成一体,让学生的学习情感、学习气氛、学习主题再次得到升华!
课件模拟展示从不同方向进行观察抽象的思考过程使得概念的理解直观形象、浅显易懂,使课堂教学生动高效,并有利于加快学生的认知过程和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由于学生存在个体差异,作业进行了分层处理,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要,让不同层次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最后对本节课做几点说明:
一、关于培养空间想像能力的说明 空间想像能力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学习方式是难以实现的。
因此,本课为学生创设了许多现实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及多组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要求学生思维逐步抽象概括的观察体验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多种感觉器官协同活动,并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几何体、图片及课件演示等在充分的时间、空间中进行观察操作、对比想像、探讨交流、感受体验,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在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生成、发展和得到提升。
二、关于本课整体设计的说明
(1)在培养目标上,本课力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会知识、熟练技能、掌握方法、形成能力、发展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获得终身发展的学习动力。
(2)在内容设计与呈现上,本课力求知识性、生活性、趣味性、活动性、层次性、教育性于一体,让学生在创设情境―→探索和体验―→形成概念―→画法探究―→反思归纳的过程中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
(3)在教学方式与学法指导上,本课力求自己作为学生意义建构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亲身体验,从而使学生成为知识建构的主动者。
(4)在教学手段上,本课力求将现代教育技术与学具、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以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想像理解,突破难点,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率。
(5)在教学评价上,本课力求从不同的角度、方式去评价学生(如学生自评、互评、集体评),及评价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方面(如知识掌握、学习方式、努力程度与参与度)。
以上是我依据《三视图》这一节公开课后的所思所想。就教学设计的初衷而言,我是想把公开课作为问题课,就此提出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和经验。同时希望各位同行,利用公开课这一载体,提出教学中遇到的问题,交流和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成果,而少一些表演的成分,那么,我们的教师会迅速地成长起来,我们的学科会更完善、更有发展。
有了问题,才有可能进步;有了交流,才有可能提高;有了探索,才有可能发展。
反思三:三视图教学反思
新的课改实验教材综合性增强,实践、操作性的内容增多,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应用新教材,如何引导学生去学成为关键。这就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所改进,充分考虑学生的好奇心和荣誉感,鼓励学生多讨论多参与,让学生有机会讲述自己的见解,教师有度的进行课堂管理。新的教育理念把教师由过去单一的指导者变成了学习者、参与者、组织者、合作者,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不能扼杀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打好学习基础的同时,又培养了自身的能力,发展了自身的特长。基于这种情况,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一些比较新颖的方法,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以下即为我的几点做法:
一、赏识学生可以无限地激发学生的内动力
赏识教育就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的某些闪光点,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人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和成长。每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渴望获得尊重、肯定、信任、和关怀。老师希望学生具有哪些品质,那么,你就说他已经具备哪些品质,不断地被赏识和被肯定,学生就会越来越优秀。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美国的一个小镇贫穷落后,镇上没有一个像样的教师,以前来过几位老师都没有留下来。这时又来了一位男教师,当他来到学校,看到的情景是学生又脏又乱,不懂得文明礼貌,有门不走,进进出出都跳窗户,个个都好像没有教养。上了几天课后,老师正在教室里备课,嗖地一下从窗户跳进来一位学生,那位老师连忙把他叫到身边,拉着他的手来看,还说着我给你看看手相。说着像模像样地看着,哟,小伙子,你的手相相当好了,如果我没说错的话,你将来会是这个州的州长。那位学生还有些不相信,便问真能吗?能,我不会看错的。小伙子,你现在就得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啊!从那以后,那个学生果真就像老师所期望的那样,一言一行都严格要求自己,就连走路的样子都变了。一晃三十多年过去了,在一次州长竞选中,选出的州长竟是那个当年被预测为州长的小伙子,当各届人士和一些知名记者问其感受时,他激动地拿起话筒说:我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他的那位老师并不是真会算命,而是为他设定了一个非常美好的目标,给他以极大的期待和信任。老师给以学生什么样的期待,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行进方向。
在我的教学生活中有一次经历让我终生难忘:我正在全身心地投入在课堂教学时,猛然发现我的一个学生在桌上趴着睡觉,我脑门一热当场真想收拾他一顿,可是我冷静地一想,走到他身边小声地对他说:你是那么聪明,老师一直对你有很高地期望,充满信心,一定要努力呀!不要令我失望!然后,不动声色地回到讲台,那个学生听了我的话马上坐好,积极地加入到我们的课堂中。记得第一次平时章节测试他打了66分,其它好同学有好几个打满分120分,他就一直觉得很不好受,根据我平时的观察该学生确实很聪明,只是基础差了一点,这一次综合考试考差一点也是正常的,令我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在放学后找到我,哭着要求我批评他,说他辜负老师。我心灵受到大的冲动,我没有想到他会有这么强的上进心,我没有批评他,相反就他的卷子找到不足的地方,鼓励他以后的学习中要仔细,严谨,好钻研,让他从中找到信心:尤其是老师没有放弃他。从此,他的数学成绩名列前茅。其实说真的,当时我刚接手这个班级的学生,我连他叫什么都不知道!可见,赏识学生不仅诱发和鼓舞了学生克服困难、积极向上的激情,并且对学生的智力,品德和个性的发展产生直影响。
二、多种多样的兴趣激励法进行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改革中,首先教师要改变观念,研究教材的使用;更重要的是必须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结合学校特点,发挥优势,数学科课堂教学模式还要更加深入地探索、研究,逐步形成自我教学特色。
兴趣是一种巨大的激励学习的潜在力量。在教学中,当一个学生对他所学的知识发生兴趣时,就会调动自己的一切潜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去学习,而不会感到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对此,我采取了这样几点做法:
(1)从现实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和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简化复杂问题。
九年级下册三视图这一章节的教学中,有些比较复杂的立体图形的很不好想像,我就在课前有萝卜、地瓜刻出模型来,让学生面对实物来解决问题,进而来培养他们的空间想像力,从而将问题简单化。
我在第七章可能性时,将一个模拟摇奖器带入教室,从生活中购买彩票中奖的可能性有多大入手引入课题,告诉学生这一章研究的对象就是事件发生可能性。对于彩票这样一个生活中人人感兴趣的话题,学生自然也愿意去了解,以很高的热情去学习。从而让学生去真正理解有用的数学的价值。
(2)用生动有趣的图案和实物来代替抽象的理论知识,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相对于数学的推理计算,学生更容易对直观有趣的图案和实物产生兴趣。在讲解第一章生活中的图形时,我将大量有趣的图画、实物带入教室,让学生感悟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几何图形,数学就存在于生活之中,学习数学能为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供很大的帮助,从而调动起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在讲解第四章图案设计一节时,我在上课时向学生展示了大量生动的几何图案,如仙人掌、帆船、房屋、桥梁等等,引起了学生的兴趣,理解了对称的意义及用途,体会到数学王国的瑰丽。
(3)用精彩的问题设置吸引学生。
思维总是从提出问题开始的。课堂提问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重要手段,教师要善于运用富有吸引力的提问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讲解日历中的方程一节时,我让学生随便圈出某月日历上一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数,将这三个数的和告诉我,我就能猜出这三个数是多少。这个问题一下子把学生调动了起来,学生迫切的想知道我是如何猜出这三个数的,学习热情高涨。这时,我告诉学生,我们只需要列一个简单的方程即可解决这个问题,学生自然对列方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心情愉快的接受了新知识,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
(4)用数学实验和游戏吸引学生。
在新的实验教材中设置了大量的实验和游戏,我对这些资源进行了充分的利用。这些实验和游戏让每一个学生都参与进来,从中发现数学的一些内在规律并能熟练加以运用,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寓教于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解概率的有关知识时,教材中设置了摸球游戏,让学生通过摸球游戏感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大有小,但由于课堂上时间有限,实验次数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因此我在课后又组织学生进行了大量的实验,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对概率有了较为清晰的初步认识,并对进一步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将一个复杂的数学问题不费吹灰之力就解决的很到位。
(5)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事例吸引学生。
在具有严密的逻辑性的前提下,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生动而富有感染力的教学语言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个笑话、一句生动的话、一个有趣的事例能给人以美的遐想,更重要的是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克服困难,奋发进取的信心。比如,在讲解点动成线、线动成面时,我拿出一个乒乓球向空中一扔,乒乓球划出了一道弧线;然后我又打开了教室中的吊扇,吊扇徐徐转动,逐渐形成了一个面。然后我告诉学生,这分别就是点动成线和线动成面,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被我调动了起来。
此外在教学中我充分注意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设置不同难度的问题,使每一个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答对问题的喜悦,发现规律的兴奋,而对知识不封顶,充分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去进一步探索思考,对学生的每一点进步都提出表扬,对学生的新发现、新方法尽可能的加以肯定,并给予推广,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学习。
随着课改实验的不断深入,有幸成为第一批实施新教材的一员的我越来越感觉到: 转变评价观念,就是要清楚评价的最终目的改变的重要性,它不在于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以便给学生贴上标签;而是教师应真心、真诚地赏识学生和理解、钻研教材,去探索采用各种新颖的教学方法。通过评价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珍视学生取得的每一分努力,欣赏学生的每一个创造,肯定学生的每一分努力;通过评价和鼓励,使学生能够认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促进和指引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同时还要不断的改变自己,充实自身的教师素养,才能更好的参与到课改实验中去,培养新时代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