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教学设计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它是小学信息技术的开篇,也是本教材学习的基础。教材中要求学生理解什么是信息,能够说出信息接收和传递的方式,目的是使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信息无处不在,信息对每个人的生活是至关重要的,从而引起学生对信息的关注和重视,并能够真正的理解信息,正确的分析和使用信息,主动有意识的培养个人的信息素养。
二、学生情况分析
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刚进入小学校园,绝大部分学生没接触过电脑,对信息的概念更是知之甚少,本节课可以让学生了解课程,了解身边的信息,了解信息的概念;从而了解所学的课程,树立学好信息技术、用好信息技术的信心,并对信息技术产生积极的兴趣。
三、设计思想
从身边简单的现象谈起,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身边关于信息的现象、关于信息接收的方式、信息传递的方式、以及常见的信息的处理工具,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渗透,让学生对信息、信息技术产生一定的兴趣和学好用好信息技术的愿望。又由于这节课的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通过身边的具体实例,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老师引导下激发求知欲,在学生不断参与中水到渠成,走近信息技术。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善于联系生活,从生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了解信息的概念,信息的作用,信息的特征。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老师引导、师生交流、学生交流等活动形式,使学生发现身边的信息,了解信息的载体,明确信息的涵义,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获取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发学生对信息的关注,认识信息的价值,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积极主动获取信息的习惯,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信息的概念;
2.知道信息的接收和传递方式;
3.认识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4.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设计
1.什么是信息?
对话引入:这节是什么课呢?
预设:电脑课或信息课。
师:对,电脑课,也是信息课。我们同学知道什么是信息吗?
A.谈话:老师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姓谢,谢谢你的谢。同学们听到老师的介绍就知道老师姓谢,这就是一种信息,是声音的信息。上课铃响了,告诉我们要上课的信息,这也是声音的信息。
师:声音的信息还有什么?
生讨论作答。[预设:声音的信息还有广播、电视、录放机发出的声音等。]
师:除了声音,还有其他方式的信息。
B.谈话:路边的桃花开了,告诉我们„„春天来了(预设)。桃花开了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现象也是信息。
拓展:闪电也是一种自然现象,闪电出现了告诉我们„„要下雨的信息。下雪也是自然现象,下雪了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已经是冬天的信息。
C.谈话:人行道的红灯亮了,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D.问:生活中的信息还有哪些?
生讨论后作答。
书上文字,街上广告牌的文字,电视节目里的文字和各种图片都向都我们传递着信息。
E.小结得出信息的概念:信息就是通过声音、文字和图片传送的消息。
我们就生活在信息的世界里,信息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2.信息的接收和传递
A.信息的接收
师:用耳朵可以听声音,耳朵是接收信息的重要工具;
师:用眼睛可以看文字、图片、自然现象,眼睛也是接收信息的重要工具;
有学生举手发言,老师问询获得学生的反馈:
①手是接收信息的工具:因为用手摸一摸,你可以知道它是硬的还是软的;
②鼻子是接收信息的工具:因为它可以闻出气味是香的还是臭的;
③皮肤是接收信息的工具:因为它可以知道是凉的还是热的;
④舌头是接收信息的工具:因为它可以尝出甜、咸、苦的味道。
问:你是怎么接收信息的?
①听广播;
②看电视;
③接电话;
④听老师讲课;
⑤听别人说话;
B.信息的传递
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信息的接收方式,那么同学们是用什么来传递信息的呢?
学生思考探究作答:
①写信;
②跟同学讲话;
③打电话;
④发电子邮件;
想一想:从早上到现在,你用什么工具接收或传递了什么信息?
3.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有哪些呢?处理信息的工具包括收集信息的工具、存储信息的工具、传递信息的工具。
师分别展示相应类型的图片,或自行讲解或请学生发言。
A.处理信息的工具,它可以用来收集信息,比如它可以把我们看到的风景拍下来让其他人看。
[预设:摄像机、录音机。让学生发言并说明原因。]
B.存储信息的工具:磁带、磁盘、光盘、闪存盘等可以用来存储信息。(根据学生的实际加以解释和总结。)
C.用来传递信息的工具:电视、电话、收音机、手机等。
D.计算机。
4.什么是信息技术
知道了什么是信息,那么你知道是什么是信息技术吗?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重点解释传感技术:以小故事的形式叙说传感技术的应用。参观科技馆时,里面有一个机器人,用手遮住它的眼睛,它会说:“呀,谁蒙了我的眼睛,真黑呀!”摸它的手,它会说:“谢谢你这么欢迎我。”摸左脚说左脚痒痒,摸右脚说右脚痒痒。
这就是对传感技术的应用。
5.练习
你接触过哪些电子设备?它们为你带来了方便了吗?
你希望发明什么样的信息处理工具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更方便?
你还知道哪些信息处理工具?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6.总结与评价
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一起说说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并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七、教学小结与反思
学生的见识是不可估量的,通过引导你可以挖掘和发现学生所蕴藏的能力。本节课的亮点是通过与学生轻松的谈话教学,积极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听到了学生精彩的发言。
课堂教学中的适度引导是重要的,引导是学生从已知知识走向未知知识的桥梁,是从形象世界走向抽象世界的纽带。
实例是重要的,实例是对抽象事物进行理解的依据。实例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共通的语言。摸拟机器人的语气,让学生在趣味盎然中初步理解了传感技术。
第二篇:信息与信息处理教学设计
《信息与信息处理》教学设计
一、学习者分析初一年级学生,经过小学信息技术的学习,已具备使用计算机进行简单的信息处理的技能,但是对信息这个概念理解模糊,对信息的处理过程了解得还不是特别清楚。
二、教材内容分析
1、本节的主要内容及在本章中的地位本节的主要内容为信息和数据,信息处理的过程以及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学内容较少,作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重要。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信息和数据的含义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难点:信息和数据的概念。
3、课时安排: 1课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信息与数据的含义(2)了解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
(3)了解计算机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
能分清信息与信息载体的区别及各种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基本环节。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
四、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内容全是理论性的知识,作为初中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在本节的教学中,应多引用实例,结合图片、视频的观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本知识,同时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设计
1、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呈现方式本课以游戏引入新课,利用实例说明信息处理的五个基本环节;再通过视频的观看,使学生对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地位、作用及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有了更感性的认识。
2、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引导学生观察“特警实用手势图”(学生看1分钟),1分钟后,教师关闭图形,用手势表达“我听到”,让学生说出手势中所包含的信息;然后教师在黑板上写下如下文字:“我看到你”,让学生根据黑板上的文字作手势。观察“手势图”并根据教师的要求用语言或手势将所接受的信息表达出来。用游戏引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信息与数据引导学生说出刚才活动中师生之间使用了什么方式进行信息的交流(手势、文字、语言、声音、图形),由些引出信息的含义,“信息是特定的载体所承载的消息。它可以是手势、语言、文字、图像、声音等内容。”教师需强调信息是内容,而不是指传递方式。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包含“信息”和“数据”含义的内容,要求学生找出数据与信息的相同点与不同点。阅读教材,回答问题通过游戏,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了信息的含义。学生在理解了信息含义的基础上,通过对比,很快就能理解数据的含义。
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
以“天气预报怎样得来”为例,结合相关图片,对从收集气象信息到形成天气预报的过程进行讲解。归纳实例中气象信息处理的过程。通过实例,让学生自我归纳出信息处理的一般过程。
计算机在信息处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播放一段关于信息技术的视频 观看视频通过视频的观看,了解计算机在信息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
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本节结识点学生回顾
3、教学评价填空题:信息的获取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教学资源
特警实用手势图、“天气预报怎样得来”的相关图片、视频
六、教学反思本课作为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第一课,要设法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需对学生已有信息技术水平进行调查,为后续教学内容的安排做好准备。
第三篇:小学信息技术: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教材
信
息
技
术
(2019 —
0 2020 学 信息和信息处理工具;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信息技术教材
从身边简单的现象谈起,通过教师适当的引导,让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身边关于信息的现象、关于信息接收的方式、信息传递的方式、以及常见的信息的处理工具,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渗透,让学生对信息、信息技术产生一定的兴趣和学好用好信息技术的愿望。
又由于这节课的理论性较强,如果只是由教师来讲,学生可能会觉得枯燥,所以我准备在教师的引导下,举出现象,让学生进行探讨,然后归纳获得知识。这样能让学生积极参与,活跃课堂气氛,既让学生学到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将学习与生活联系的习惯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通过身边的具体实例,让学生自我发现、自我激励,体验成功,在老师引导下激发求知欲,在学生不断参与中水到渠成,走近信息技术。
四、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善于联系生活,从生活中获取信息的能力;了解信息的概念,信息的作用,信息的特征。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老师引导、师生交流、学生交流等活动形式,使学生发现身边的信息,了解信息的载体,明确信息的涵义,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获取信息的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发学生对信息的关注,认识信息的价值,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积极主动获取信息的习惯,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理解信息的概念;
2.知道信息的接收和传递方式;
3.认识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4.了解信息与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教学过程设计
1.什么是信息?
对话引入:这节是什么课呢?
预设:电脑课或信息课。
师:对,电脑课,也是信息课。我们同学知道什么是信息吗?
a.谈话:老师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姓谢,谢谢你的谢。同学们听到老师的介绍就知道老师姓谢,这就是一种信息,是声音的信息。上课铃响了,告诉我们要上课的信息,这也是声音的信息。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师:声音的信息还有什么?
生讨论作答。[预设:声音的信息还有广播、电视、录放机发出的声音等。]
师:除了声音,还有其他方式的信息。
b.谈话:路边的桃花开了,告诉我们……春天来了(预设)。桃花开了是一种自然现象,自然现象也是信息。
拓展:闪电也是一种自然现象,闪电出现了告诉我们……要下雨的信息。下雪也是自然现象,下雪了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已经是冬天的信息。
c.谈话:人行道的红灯亮了,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d.问:生活中的信息还有哪些?
生讨论后作答。
书上文字,街上广告牌的文字,电视节目里的文字和各种图片都向都我们传递着信息。
e.小结得出信息的概念:信息就是通过声音、文字和图片传送的消息。
我们就生活在信息的世界里,信息就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
2.信息的接收和传递
a.信息的接收
师:用耳朵可以听声音,耳朵是接收信息的重要工具;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师:用眼睛可以看文字、图片、自然现象,眼睛也是接收信息的重要工具;
有学生举手发言,老师问询获得学生的反馈:
①手是接收信息的工具:因为用手摸一摸,你可以知道它是硬的还是软的;
②鼻子是接收信息的工具:因为它可以闻出气味是香的还是臭的;
③皮肤是接收信息的工具:因为它可以知道是凉的还是热的;
④舌头是接收信息的工具:因为它可以尝出甜、咸、苦的味道。
问:你是怎么接收信息的?
①听广播;
②看电视;
③接电话;
④听老师讲课;
⑤听别人说话;
b.信息的传递
问:我们已经知道了信息的接收方式,那么同学们是用什么来传递信息的呢?
学生思考探究作答:
①写信;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②跟同学讲话;
③打电话;
④发电子邮件;
想一想:从早上到现在,你用什么工具接收或传递了什么信息?
3.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
常见的信息处理工具有哪些呢?处理信息的工具包括收集信息的工具、存储信息的工具、传递信息的工具。
师分别展示相应类型的图片,或自行讲解或请学生发言。
a.处理信息的工具,它可以用来收集信息,比如它可以把我们看到的风景拍下来让其他人看。
[预设:摄像机、录音机。让学生发言并说明原因。]
b.存储信息的工具:磁带、磁盘、光盘、闪存盘等可以用来存储信息。(根据学生的实际加以解释和总结。)
c.用来传递信息的工具:电视、电话、收音机、手机等。
d.计算机。
4.什么是信息技术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知道了什么是信息,那么你知道是什么是信息技术吗?
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
重点解释传感技术:以小故事的形式叙说传感技术的应用。参观科技馆时,里面有一个机器人,用手遮住它的眼睛,它会说:“呀,谁蒙了我的眼睛,真黑呀!”摸它的手,它会说:“谢谢你这么欢迎我。”摸左脚说左脚痒痒,摸右脚说右脚痒痒。
这就是对传感技术的应用。
5.练习
你接触过哪些电子设备?它们为你带来了方便了吗?
你希望发明什么样的信息处理工具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更方便?
你还知道哪些信息处理工具?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6.总结与评价
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一起说说这节课学到的知识。并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七、教学小结与反思
学生的见识是不可估量的,通过引导你可以挖掘和发现学生所蕴藏的能力。本节课的亮点是通过与学生轻松的谈话教学,积极开发了学生的思维,听到了学生精彩的发言。
小学信息技术教案
文讯教育教学设计
课堂教学中的适度引导是重要的,引导是学生从已知知识走向未知知识的桥梁,是从形象世界走向抽象世界的纽带。
实例是重要的,实例是对抽象事物进行理解的依据。实例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共通的语言。摸拟机器人的语气,让学生在趣味盎然中初步理解了传感技术。
XX 文讯教育机构 WenXun Educational Institution
第四篇:信息处理的工具计算机教学设计
《信息处理的工具—计算机》教学设计
邢蕾香
教学目的与要求: 思想目标:
(1)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了解与认识(2)树立学生正确地运用计算机
(3)让每一位学生都具有爱护计算机的精神(4)通过介绍国产软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知识目标:
(1)了解计算机组成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2)知道什么是计算机软件,了解计算机软件的作用。(3)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教学重点:
1.学生了解计算机组成各部分设备的作用。2.学生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教学难点:
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教学准备:。
一台多媒体电脑、音箱及相关软件等 教学过程: 计算机是由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组成的。
一、导入
计算机是如何处理信息? 答案:输入→存储→处理→输出
计算机对信息的处理远比上面介绍的复杂得多,要对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有进一步的理解和认识,还需对计算机的组成和基本工作原理
有所了解,这就是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的内容。
二、展示教学目标
下面请大家看课本P4-P8,思考下面几个问题?
1、计算机硬件系统由几个部件组成?
2、计算机的软件分成哪两类?
3、计算机信息处理的过程是怎样的?
三、完成“思考一”
1、什么是硬件?
答案:在计算机中凡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就是硬件。其实我们人也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人也是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构成。我们该如何来区分人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呢?是不是摸上去硬棒棒的就是硬件系统,掐上去是软绵绵的就是软件系统呢?
2、在微计算机中,什么部件是其核心? 答案:中央处理器(CPU)
是计算机的“心脏”,它安装在主机箱内。计算机中的一切工作都通过它来处理。中央处理器能进行复杂的运算,控制各个设备协调一致地工作。
计算机的性能跟中央处理器的型号有关。人们通常所说的486、奔腾Ⅱ、奔腾Ⅲ、奔腾IV,就是中央处理器的型号。
3、什么是存储器?
答案:在计算机中用来存放信息的部件。存储器主要用来保存计算机的运行指令及数据资料。存储器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种。(1)内存储器:命令的执行、信息的处理、数据的运算,都必须先保存在内存储器中,再由控制部件取出来进行处理。
通常说的32MB、64MB、128MB等,都是指内存储器存储容量的大小,数值越大,表示可以存储的数据越多。(2)外存储器:硬盘存储器和软盘存储器。读一读:
按使用方式的不同,内存储器又可以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两种。
ROM存放的是计算机中固定不变的一些数据和指令,这部分内容所占空间较小。
RAM中的信息是可以随时存取的,当计算机电源关闭后,原先存放在其中的信息就会全部消失。
4、输入设备
输入设备是计算机用来接受指令和数据等信息的。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器等。
5、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是计算机负责传送处理结果的设备。常用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
四、完成“思考二”
计算机软件是用来指挥计算机工作的命令语言,它的作用很大,离开了软件的计算机就不能正常工作。计算机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系统软件是一种管理计算机硬件和为应用软件提供运行环境的软件,如DOS、Windows、Linux等都是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是为了完成某种特定用途而编制的软件。有了应用软件,才能在计算机上画图、写文章,制作多媒体报告、玩游戏等,如WPS、Word、PowerPoint等都是应用软件。
五、完成“思考三”
计算机有类似于大脑、眼睛、笔、纸的几个部分,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也类似于人脑处理信息的过程。
(1)相当于大脑的是主机,它能够记忆、完成各种计算和处理任务。(2)相当于眼睛和耳朵的是键盘、鼠标器等,计算机利用它们获取信息。(3)相当于笔、纸的是显示器、打印机等,计算机利用它们输出信息。
六、小结
这一课我们共学习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
输入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出设备
2、计算机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3、计算机处理信息的基本原理 在控制器的作用下:
信息输入→存储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输出信息 展示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4、个别答疑
第五篇:计算机信息处理的工具教案
第二课计算机——信息处„初中信息技术冀教2001课标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
2、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能说出微型计算机的主要硬件设备的名称及各自的功能;
3、掌握解微型计算机外部设备之间的连接,能说出机箱后面板板各个接口作用;
4、了解计算机软件及其作用,能总结出计算机系统的构成;
5、了解计算机的应用;
6、能用各个单独硬件组装微型计算机。过程与方法:
通过例证计算题的一般步骤,初步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小组互助合作探究微型计算机硬件的组装过程,掌握外设连接,了解常见硬件设备的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计算机的功能特点,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工具性的正确认识;
2、通过了解计算机的原理,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兴趣;
3、通过组装微型计算机的过程,培养学生合作探究意识,激发学生学习信息课的兴趣;
4、正确认识计算机的功能应用,养成良好使用习惯。学情分析
关于教材:本课是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二课,在第一课介绍信息及信息活动的内容后,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硬件系统、计算机软件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等内容,理论性较强,是在小学教材第一章的基础上更具体深入的对计算机系统进行介绍。
关于学生:通过调查、观察发现,知识上,我校学生的计算机水平高低不齐,有的学生接触计算机多,有的学生接触较少,而本节课和第一课基本上都属于纯理论课,内容有些枯燥,以往教学经验显示学生的兴趣不高,教学效果一般。所以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探究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兴趣是本节课的关键;心理上,学生求知欲强,思维活跃特别是逻辑思维能力处于高发展时期,达到实际组装微机所要求的状态。
重点难点重点:
1、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2、学会组装家用计算机。难点: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 4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贴近实际,引入新课(约1.5分钟).教师:播放视频(迈克买电脑)学生:观看
【设计意图】:贴近学生实际便于新知识引入
教师:提问:“迈克家的电脑买了很久了,他想换新的,你能帮忙么?” 学生:回答,说出方法
【设计意图】:贴近学生实际便于新知识引入
教师:“有的同学回答要升级某些部件,这个忙帮的好,可是要帮好这个忙大家还需要掌握一些基础知识,首先先了解一下电脑的外部组成”,展示电脑外观的图片提问学生各个部分名称。
学生:回答教师所指各外设名称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与新知识进行链接,掌握学生知识底蕴
教师:对回答进行点评。提问:“看来大家知道的还不少啊,刚才是计算机外部设备的名称,你想具体深入对计算机了解么?”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继续引入新课
活动2【讲授】了解历史,夯实基础(约2分钟).教师:提问:“我们知道古人是没有计算机的,甚至连简单的计算器都没有,那他们是怎么进行计算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回答“算盘”等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入计算机发展史
教师:简单点评学生回答,展示ppt并讲述从结绳计数到算盘,引出当今计算机是以冯诺依曼结构为模型的,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等内容。
学生:倾听,记忆知识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解说,了解计算机的产生和发展历程,同时宣扬中国文化
教师:提问:“那从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发展到现在一共几代计算机呢,分别是什么?,大家看书了解一下”
学生:看教材进行学习回答“计算机发展到现在总共经历了四代” 【设计意图】: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教师:简要介绍每代的特征 学生:共同回答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记忆知识
活动3【讲授】简单例证,了解原理(约4分钟).教师:提问:“刚才我们了解了计算机的发展历程,你知道计算机是怎样工作的么”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提出问题,引入原理
教师:提问:“在回答这个问题前,先做一道算术题,1+1等于几?” 学生:回答“2“
【设计意图】:多个问题,吸引学生注意力
教师:“那这个算术的过程是怎样的?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设计意图】: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 教师: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说出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耳朵听到教师的问题,把问题送到大脑,大脑进行处理,得出结果,把答案通过嘴说出来,这就是计算机的工作原理(信息输入—信息处理—信息输出)
学生:理解教师例证的意义;阅读课本16页,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教师:参照ppt更进一步解释计算机工作过程 学生:倾听,理解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设计意图】:由浅入深,加深对枯燥内容的理解
教师:提问,耳朵、大脑、嘴,对应计算机的什么部分呢? 学生:小组讨论,回答,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 教师:展示ppt,提问常见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有哪些 学生:回答,键盘鼠标显示器等
【设计意图】:熟悉的事物,加强与知识的联系
活动4【讲授】布置任务,明确方向(约0.5分钟).教师:提问,想不想把外设组合一起 学生:回答
教师:布置任务:
1、初级任务:学会主机与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外设的连接,掌握后面板各个主要接口的作用;
2、超级任务:记住主板、cpu、内存、硬盘、显卡等各个部件名称,会组装微机。
学生:倾听,了解任务内容,选择任务,明确小组成员分工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学习方向
活动5【活动】动手操作,连接外设(约5.5分钟).教师:到学生小组中指导帮助学生完成任务
学生:通过阅读课本18-21页、浏览专题微课,在小组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完成外设的连接。【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通过连接过程中熟悉外设,理解机箱后面板接口作用;小组成员互相帮助,加强合作意识。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
活动6【测试】演示检测,加深了解(约3分钟).教师:“那组同学愿意上来给同学演示一下连接的过程?”
学生:演示者负责演示其他同学观看 教师:提问机箱后面板各接口作用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提问,帮助学生记忆,检查学习效果,通过演示培养语言表达能力,也检测学习效果。
活动7【活动】团结合作,组装零件(约20分钟).教师:到小组中,指导学生组装零部件 学生:通过学习微课或者阅读课本18-20页等方式,小组合作完成主板、内存、硬盘、显卡、光驱等机箱内部设备的组装,并记住他们的名称
教师:对遇到的共性问题进行进一步的解释
【设计意图】真实感受计算机的各个部件;培养学生养成小组合作、集体探究的意识;生生交流、师生交流、人机交流
活动8【讲授】 了解应用,正确认识(约1分钟).教师:提问“刚才我们亲身体验了组装一台微机的过程,那你知道它都能干什么?”
学生:回答
教师:简要点评,说出一些计算机的功能,同时强调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 教师:阐述计算机的分类 学生:倾听、思考
【设计意图】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功能的强大,帮助学生树立对计算机功能的正确认识 活动9【活动】共同学习,了解系统(约3分钟).教师:实物解释硬件的概念,提问:“是不是有了硬件,计算机就能工作了呢?”
学生:自由发言,回答
教师:“对了,还需要有软件才能工作”
【设计意图】使概念清晰,强调软硬件结合计算机才能工作 教师:展示ppt,讲解软件知识,播放微课(计算机系统组成)学生:观看、倾听、记忆 教师:展示计算机系统组成结构图 学生:大声读出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展示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系统组成
活动10【活动】总结归纳,完善提高(约4分钟).教师:请学生总结从知识技能、情感体验等方面进行本节课学习过程的总结
学生:发言,向其他同学和老师分享自己的心得
【设计意图】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同时也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学习情况 学生:倾听、思考
【设计意图】激励学生,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活动11【作业】布置作业,知识升华(约0.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
1、记清计算机系统结构图;
2、通过上网查找、去电脑城询问等方式,设计出1000元、2000元、3000元的电脑升级配置清单
教师:建议学生可通过上网或实际询问方式完成 学生:观看、倾听
【设计意图】与实际结合,巩固所学知识,锻炼学生社会能力,拓展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