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学森评课稿

时间:2019-05-12 19:30: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钱学森评课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钱学森评课稿》。

第一篇:钱学森评课稿

《钱学森》第二课时评课稿

榆次区花园路小学 李晋军

伴随着这次开放,王老师的几次磨课我全部参与了从原来的三个任务,到现在的一个任务统领全文,可以说每次修改课堂都有一个不一样的提升,王老师在磨课中不断的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在这样一个民主、合作、探究的课堂中学生得到了不断的提升,我也在听课中学到了很多,提升了很多。下面就说说我对这节课一下粗浅的认识:

一、从课堂模式看

王老师的这节课以我区“三步导学”的教学模式为基础,推进小组合作构建学生课堂,可以说她对三步导学模式已然是驾轻就熟,从我们原来贴标签似的死套模式变为“润物细无声”从有痕到无痕的转变。

二、从内容上看

亮点一:王老师整堂课围绕钱学森的两句话设计问题:钱学森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从他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挖掘文本内涵。通过抓重点词句,带领学生品味,读读、议议、再读读,逐层深入、披文入情,感受钱学森的爱国情、报国志,这是本堂课的一个亮点。

亮点二:从一个大任务辐射到整个文章不仅感受了人物的品格而且抓住了文章的写作特点两处正面描写两处侧面描写和倒叙的写法尤其是在抓美国海军高级将领的话中“五个师”和“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这两个点,直入文本的深层,直抵孩子们的心灵。“五个师”到底有多少人?王老师用具体数字作了形象的说明,正是这看似简单的转换,化抽象为具体,才让学生更加震撼,钱学森的威力无比,卓尔不群。尤为精彩的是王老师对“绝不能离开美国”这句话的导“悟”,拓展,让学生感受到美国人的威逼利诱,使钱学森的归国路充满了艰辛。然而,钱学森依然决然要求回国,这里有说明了什么呢?这里的转换,这里的导悟、拓展、质疑,让学生深深地领悟导美国将领的这句话正是从侧面反应了钱学森的爱国情怀。王老师的设计是精妙的,不仅让学生有文本深层的感悟,更有王老师适时地对写作特色的指点。

亮点三:对颁奖辞教学设计,不仅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运用,而且集读写训练、发展思维能力和思想教育于一体,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了新的层次,对人物感受达到了新的境界。这样的设计是智慧的,有创意的。

三、从小组合作,展示环节上看

这节课上,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授者,而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学生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将自己当作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老师的头脑之外,不依靠老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主体,展现出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独特性,从学生滔滔不绝的讲诉着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在小组合作中解决了哪些任务的时候,我们真的是发至内心的赞叹,这样的课堂真正的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老师从台前走到了幕后,从演员变成了导演,他们不迷信权威,问题意识浓 ;喜欢参与讨论,乐于合作学习。通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目标能够实现,问题能够解决,老师们进行教改的信心增强了;通过自己自学、探究学得的东西,比教师讲得印象更深刻,学生学习的兴趣更浓了,自信心也更强了。

第二篇:钱学森.doc评课稿

《钱学森》评课稿

听了陆老师执教的《钱学森》一课,感受很深。陆老师的课就像她的人一样,看有看头,品有品味儿。

《钱学森》一文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故事,赞扬了钱学森心系祖国、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怀。通过本文的学习,主要让学生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受到爱国主义、人文主义的熏陶。针对本文的教学,陆老师呢,课前,精确地分析教材,精心地设计教案;课上,精妙地引领学生,精准地掌控课堂,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智慧而精彩的课堂。

最近,我看了一些教育博客,有个老师说:“课堂教学应该有亮点,应该有看头,但也可以而且应该有平常而实在的教学环节,有枯燥而真实的过程。课堂教学毕竟不是艺术表演,毕竟不只是为了展示教师的风采,毕竟是为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的着重点是:学生学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学的。”陆老师整堂课围绕钱学森的两句话设计问题:钱学森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从他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两个问题挖掘文本内涵。通过抓重点词句,带领学生品味,读读、议议、再读读,逐层深入、披文入情,感受钱学森的心系祖国、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怀,这是本堂课的一个亮点。

亮点二:陆老师抓住美国海军高级将领的话中“五个师”和“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这两个点,直入文本的深层,直抵孩子们的心灵。“五个师”到底有多少人?陆老师用具体数字作了形象的说明,正是这看似简单的转换,化抽象为具体,才让学生更加震撼,钱学森的威力无比,卓尔不群。尤为精彩的是陆老师对“绝不能离开美国”这句话的导“悟”,拓展,让学生感受到美国人的威逼利诱,使钱学森的归国路充满了艰辛。然而,钱学森依然决然要求回国,这里有说明了什么呢?这里的转换,这里的导悟、拓展、质疑,让学生深深地领悟导美国将领的这句话正是从侧面反应了钱学森的爱国情怀。陆老师的设计是精妙的,不仅让学生有文本深层的感悟,更有陆老师适时地对写作特色的指点。

亮点三:陆老师在学生阅读感知领悟的基础上,让学生入情入境、设身处地想像,当钱学森踏上祖国的土地时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钱学森为我国运载火箭、导弹的研制和发射作出卓越的贡献,如今已经离我们而去了,作为祖国建设的接班人,你有什么话对九泉之下的钱学森说呢?这里的教学设计,不仅促进学生语言的积累运用,而且集读写训练、发展思维能力和思想教育于一体,使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达到了新的层次,对课文中心的感受达到了新的境界。这样的设计是智慧的,有创意的。亮点多多,我才疏学浅,不再一一赘述,感谢陆老师给我们提供的精神大餐。

第三篇:《钱学森》评课稿

《钱学森》评课稿

贾元荣

一、立足基础性 目标准确

《钱学森》主要叙述了新中国建立之后,“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和优越的条件,历经艰难终于踏上了归国航程。本课的教学目标有两个:1.通过反复、多层次地品读人物语言,感受钱学森的“深深爱国情”和“拳拳报国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了解本文中倒叙的写法,并尝试练习。

这两个教学目标制定的依据是什么?1.阅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文章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品质思想感情。2.课后习题第三、第四题也有这样的提示。因为目标制定的准确,所以整个教学的内容就显得合理,突出重点,也突破了难点。让听者也听得明明白白,令人感觉神清气爽。简简单单的教学目标,折射出教者对语文文本的深入研究,我们认为只有在深度挖掘文本深处所蕴藏的教学信息的基础上,才能如此重难点突出,才能如此精要的提炼出适合自己教学、适合学生学情的教学目标,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悦。重点突出

“提领而顿,百毛皆顺”,语文课要凸显文本的核心语文价值,这样教学的着力点强,目标的达成度高。

本课是按照一明一暗两条线索组织材料的。明线是时间顺序,作者从钱学森1935年留学美国到1955年回归祖国这段经历。暗线是贯穿全文的钱学森眷恋祖国的深情,文中钱学森的两句话是全文的关键句。抓住这两根线索,就理清了课文的结构层次和情感变化。抓住了两句话也就抓住了教学的重点。

教者紧紧围绕两句话,通过朗读、想象、品词析句等多种方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钱学森的“深深爱国情”和“拳拳报国志” 本堂课还有一个值得称赞的地方是适量资料的补充,极大地丰满了主人公的形象。语文课的拓展关键在一个“度”上。本堂课的拓展既帮助学生理解了文本中所反映的当时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历史真实,同时又紧扣文本的核心,即服务于让学生理解钱学森的赤诚爱国之心。

二、突出双主性 强化预习

课始教者用了近5分钟时间检查了课前学生的预习情况。预习是学生独立学习,不受任何人干扰下的,面对特定的问题进行思考,尝试解决,独立地完成学习的过程。有效的预习可以较好的做好教学准备,从而极大的提高课堂学习效率,而且五严的规定也迫切地需求我们将教学时间前移,因此我县“基于三性的课堂教学评估标准”中要求我们关注预习。

怎样设计预习题?我们来看本课的预习题:1.复习生字新词,会读会写。2。画出课文中钱学森说的话,并体会这些话表达了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为什么要设计这两道预习题?1.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因此,识字教学是小学阶段的一项重要任务。众所周知,低年级段以识字教学为重点;高年级段以读写训练为重点;中年级段则是由以识字为重点向读写为重点过度。但是,目前教学中,有些教师对各年级段识字教学要求不明确,存在着一些片面的做法,影响了识字的效率和学生识字能力的提高。我们认为识字教学我们应该常抓不懈。2.这是书后的一道习题,也是这节课重点解决的问题。这就启发我们教学每一课,布置预习题的时候要直指教学目标,要紧扣文本重难点,要针对主要教学内容,要涉及文本内容及表达方式,引领学生完整而系统地完成学习任务。不可随意布置。

为什么要进行预习的反馈?预习必有所得,学生一定有了学习准备,我们的教学是应该建立在学生学习准备的基础上的,关注的是学生预习中不能理解的或者说我们的教学应该将学生的预习中的肤浅认识引向深入。

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教者紧紧围绕预习作业,展开教学。课堂上用了4分钟听写反馈词语,然后让学生利用这几个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发挥了听词这一环节功能的最大化。接着交流钱学森的两段话,及对这两段话蕴含的思想感情的初步理解。就是一个独立的预习检查板块。后来教学的推进也建立在预习版块的基础之上的。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入,让钱学森的形象在孩子的心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主动探究

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的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育,这节课上,教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传授者,而只是“平等中的首席”,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学生也改变过去只一味被动学习的习惯,将自己当作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老师的头脑之外,不依靠老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的主体,展现出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独特性。比如从课堂上的师生关系看,是民主的,也是平等的,给予学生所应该享受的权利,给予学生主动发言、积极参与的机会。从教学评价上看,教师给予学生许多激励性的评价,让学生带着希望,带着成功,带着崇敬一步步走进文本,走进钱学森的内心世界。从学习方式上看教者为学生营造了主动学习、有效思维和积极体验的时间和空间,通过朗读、想象、品词,拓展阅读等多各方法将学生从单一的书本、封闭的课堂中解放出来,设置情境,促发思考,将更多的思维空间、时间交给了学生,让学生在自由的氛围中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体现了学生应有的主体性。精心点拨

关于目标1,教者指导学生从课文中找出语句感受到钱学森对祖国的爱国之情。学生在一遍一遍诵读,一次一次自主表达中,不由自主地接受了语言,走进了文本,更一步步体验文中的情感主线——钱学森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在此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抓住教学难点——理解钱学森的两句话,进行朗读品味,体会钱学森的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对于词语教者抓了一些重点词语:例如:应当,终于等,教者抓住美国海军高级将领的话中“五个师”和“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这两个点,直入文本的深层,直抵孩子们的心灵。“五个师”到底有多少人?老师用具体数字作了形象的说明,正是这看似简单的转换,化抽象为具体,才让学生更加震撼,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此丰富,感情才会如此饱满。循循善诱,层层剥笋,精于预设,巧于生成。在指导朗读钱学森的两次话,教者在引导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分层次分读、齐读,让每一次的读都不是一个简单层面的重复,而是用巧妙的语言做搭设训练感情朗读,层层推进。

关于目标2,教者先问学生,如果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写,课文的第一节应放在哪里?作者为什么要把它放在开头呢?告诉学生这种写法叫倒叙。简单介绍倒叙写作要点。接着让学生根据开头想象过程,最后写倒叙的开头,精心点拨,由扶到放,扶放结合,水到渠成,突出重点,难点不攻自破

三、注重实效性 当堂检测

县课堂评估标准中强调一节语文课要讲练结合,重视学生自主内化知识,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的训练,确保有效训练时间15分钟。课终,学生要有对本节课学习的自我小结和反思。达标检测紧贴教学目标,落实双基。

回顾课堂的教学,有读得训练,有写的训练,还有揣摩文本表达方式,并运用倒叙进行的一个小练笔的训练。这是本课的一个训练重点,达标检测紧贴教学目标,又由于倒叙学生刚刚接触,教者注意到了坡度的设置。由扶到放,扶放结合,水到渠成,落实了双基。学有所得

5分钟的检查预习,20分钟左右的精读精讲,15分钟左右的时间的精练,这样的时间安排的合理、有效,完成教学任务,也达到了课前的预设目标。从课堂效果看,孩子是学有所得的。1是课堂气氛好,学生参与面高,回答问题的质量高,学生的思维被完全调动了起来。2是从学生反思与小结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学有所得无论从文章表达方式如正面、侧面描写,倒叙等,还是文字背后的钱学森的爱国情感,学生的感悟均是真切的,富有成效的。

第四篇:《钱学森》评课

《钱学森》评课

有幸听了段爱露老师执教的《钱学森》一课,收获颇深。《钱学森》

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十册中的一篇课文。本课生动地记叙了我国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作出了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

一、教学环节设计的目的性很强,贯穿课堂始终。

段老师从课文导入的时候,先出示了孟子的一段话,表面看似就是为

了引出人物,但是实际上却是为了后文讲述钱学森的人物品质埋下了伏笔。每一个细节的处理都是有其目的性的,足见老师在备课时的用心,处理时的精心。

二、抓住语言描写这样一条主线,打破常规模式。

《钱学森》这篇课文,并没有从第一小节入手,因为第一小节并不是文章的重点,不应该花那么多的时间去讲授,一些知识点可以巧妙地穿插在课后的填空练习中。文章中很多内容学生读了也就都懂了,不用一一去点一点。于是段老师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环节。

1、结合课前预习情况,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结合课后练习填空。

2,默读体会。因为在后面的教学中重点是抓住钱学森说的两次话来教

学的,其他地方照顾得就比较少,所以我想设计这样一个环节,让学生有再一次熟悉课文的机会,同时把课文中一些非重点也一带而过。

3、学习钱学森的两句话。

《钱学森》一文是一首净化学生灵魂的赞美诗,是一曲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的交响乐!在上这篇课文时,段老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对钱学森所说的两段话的反复朗读,感受他的爱国之心,因此,她抓住:“美国享受优厚的待遇,有富裕的生活和优越的工作条件。”跟在冯卡门身边的前途无量和“钱学森坚决要求回国。”作对比,使学生体会钱学森坚决要求回国意志的坚定。

学生自读自悟,画出最能表现钱学森的语言描写的句字,朗读品味,畅谈感悟。根据学生的交流汇报,相机引导,主要抓住以下几点进行点拨:

交流语句之一:“我是中国人。我现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做准备,为的是回到祖国后能为人民多做点事。”

首先通过交流,让学生从钱学森在美国富裕的生活、优越的条件与他话语的联系中产生困惑。爱露巧妙地设计了一组关联词的说话训练:选取一组关联词,请结合课文内容,体会钱学森是怎样想的?这一环节是想通过交际情境促进角色转换,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促使学生的情感与钱学森的情感产生共鸣共振。这时,学生再来读这一段话,使学生更加深切地体会到钱学森的殷殷赤子情。

交流语句之二:“我们日夜盼望着的,就是祖国能够从黑暗走向光明,这一天终于来到了。祖国现在是很穷,但需要我们大家——祖国的儿女们共同去创造。我们是应当回去的。”

要求学生用心读,反复读,好好感悟。抓住“应当”一词知道钱学森把回国看成是一种责任一种职责。这里有设计了第二个说话训练:如果你也是那些留学生中的一员,你会支持钱学森的决定吗?你认为他回国值不值得?这个问题的创设,不仅是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也更能体现出钱学森这一颗拳拳报国之心的强烈,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得到了情感的熏陶。

在教学时,段老师努力使钱学森的爱国情结与孩子们生活中的爱国情结融为一体;在讨论中使学生了解到钱学森能够放弃优厚的待遇坚决回国的崇高的爱国情结,学生的爱国情结觉醒,爱国热情迸发!

课上完了,听着孩子们一句句因感动而激情的语言,看着孩子们一张张因敬佩而严肃的小脸,我的心也久久不能平静。钱学森离我们的生活很远远,但是现在,孩子们一个个被钱学森强烈的爱国情怀所感动。这一切与段老师精彩的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教学理念分不开,这也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不断学习的地方。

第五篇:六年级上册《钱学森》评课稿(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钱学森》评课稿(苏教版)

11月14日,我有幸听了一堂吴文杰老师执教的苏教版六年级课文《钱学森》一课,感受颇深。吴老师的课就如他的人一般洒脱、自然,整堂课没有娇作,刻意雕琢,向听课教师真实地展示了一堂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课。

《钱学森》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十册中的一篇课文。本课生动地记叙了我过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在美国时,一刻也没有忘记祖国,以及回国后为我国运载火箭和导弹的研制及发射作出了卓越贡献,赞扬了他时刻不忘祖国的高尚情怀。本文是苏教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三篇课文。本单元所选为名家之作,反映了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身份人的爱国之情。让学生感受爱国报国的赤子深情。学习本文,就是要让学生们受到爱国主义、人文主义的熏陶。

具体来说,吴老师这堂课有以下几个亮点值得我学习。

孟子曾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就是说富贵不能使他的心惑乱,贫贱不能使他改变节操,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只有做到了这三点才可以称得上是大丈夫。孟子的这句话历代相传,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无论到哪里,他都抵得上五个师。”这是当年美国的海军次长对一位华人下的评语,他不是别人,正是本文的主人公――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和“火箭之王”的钱学森。优厚的待遇、先进的科研条件甚至生命的威胁都没能阻止钱学森回国的决心,故事的主人公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钱学森就是这样的大丈夫,吴老师用“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作为抓手来引领整个课堂教学,这样就站得高了。

这是本堂课的第一个亮点。

“课堂教学应该有亮点,应该有看头,但也可以而且应该有平常而实在的教学环节,有枯燥而真实的过程。课堂教学毕竟不是艺术表演,毕竟不只是为了展示教师的风采,毕竟是为了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课堂教学的着重点是:学生学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学的。”吴老师整堂课只设计了一个问题:哪些词句让你感受到钱学森强烈的爱国之情?然后让学生围绕这个问题挖掘文本内涵。通过抓重点词句带领学生品味,读读、议议、再读读,逐层深入、披文入情。这是本堂课的第二个亮点。

吴老师上课,很细腻,每一个环节的设计都能体现她的独具匠心。这篇课文的教学中,她强调了文中钱学森说的`话,其中对于“我是中国人。”的解读,我认为是教学精彩之一。因为他是中国人,所以他之前的刻苦努力,学成后又愿报效自己的祖国——中国,这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情。通过理解这句话,也就理解了钱学森克服重重困难回到自己祖国的决心不是任何艰难险阻可以阻挠的。

精彩之二:文章中美国将领的话。三层意思:(1)钱学森在空气动力学上卓有成效,如果回到中国将会给中国科学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2)美国将会不惜一切代价,竭尽所能进行阻挠,不让他回国,同样不能到其他国家;(3)通过这句话的理解,也让孩子们体会到钱学森回国的决心之大。一个个问题的引领,让孩子们直视文本内涵,又透过文本对钱学森有更加透彻的了解。

不管什么方法,关键在于运用。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吴老师抓住美国海军高级将领的话中“五个师”和“绝不能让他离开美国”这两个点作为“楔子”,直入文本的深层,直抵孩子们的心灵。“五个师”到底有多少人?吴老师用具体数字作了形象的说明,正是这看似简单的转换,化抽象为具体,才让学生更加震撼,让学生感受等待之苦,归心之切。尤为精彩的是老师对“离开美国”这句话的导“悟”,“再往深一点思考,这句话还有什么潜台词?”这一问语称得上本节课中最为高明的启发!吴老师循循善诱,层层剥笋,精于预设,巧于生成。

本堂课的两点之三是吴老师在教学中很注重学生读中领悟,领悟后的朗读。所谓教学千法,朗读为本。读中各自的领悟或读中遇到生字难词,需要学生圈点勾画出来,反复诵读,品味精彩的句子,从而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圈点勾画的方法值得我们高年级学生在学习过程运用。教学中利用一个词语或文中的一个句子,给学生提出疑惑,好比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的思维被激活,在讨论中理解课文的中心,深入作者的思想境地,也是一种很好的值得我们学习的方法。

本堂课还有一个值得称赞的地方是适量资料的补充,极大地丰满了主人公的形象。语文课的拓展关键在一个“度”上。本堂课的拓展既帮助学生理解了文本中所反映的当时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历史真实,同时又紧扣文本的核心,即服务于让学生理解钱学森的赤诚爱国之心。

关于这堂课上一些值得商榷之处,我觉得主要有亮点:一、作为高年级阅读教学课,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否应该得到更多的锻炼。如理解钱学森的语言,关键字词的感悟还是由学生谈,教师只需做适当的引导和补充。二、对本文写作方法的渗透教学中还要强调。一是倒叙,应向学生阐述明白,二是文中2到6节中有衬托的写法,这是学生自己在学习中无法发现的地方,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并熟悉此种写法。

下载钱学森评课稿word格式文档
下载钱学森评课稿.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省教研员写的《钱学森》评课稿

    走向理想的语文课堂(附音频) ――在庐阳区第六届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比活动上的评课发言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屈指算来,参加此次活动的听课已经整整三天了。我感觉自己不是坐在......

    形势课之钱学森有感

    形势课有感 “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一生所做的事表示满意,那才是最高的奖赏”。 ——钱学森 今晚形势课看了钱学森与中国教育的......

    评课稿

    评课稿 千阳县启文小学 李红荣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本周在学校的安排下,我听了四位年轻漂亮的老师的精彩课堂展示,使我受益匪浅,但由于时间关系,我只谈谈自己听了赵静老......

    评课稿

    浑然天成,熠熠生辉 ——浅谈一节好的语文课 前天,在市马市街小学认真的聆听了几位老师的语文优质课,听后,我感慨万分。对于一节好的语文课,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以前总以为,只要学......

    如何评课(推荐)

    如何评课?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下午好! 每一次外出听课,听完课总会有评课这一环节,每到这时候,我就特别佩服那种能系统地有理有据进行评课的人,反观自己,一节课到底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评......

    评课(模版)

    评 课 珍珠老师 听了全国阅读课老师一堂声情并茂的语文课,我感触颇多,受益匪浅,现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自己的感受: 一、将信息技术和语文课程合理整合,形象的思维和抽象的思维......

    评课稿

    数学研讨课评课稿 城 关雷 小 学 鹏 数学研讨课评课稿 本周我们通过早读时间,听了三位老师的课,使我受益匪浅。 秦老师这节课的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设置问题情境,打破原有知识......

    评课稿

    初中思想品德课评课稿 2018年4月25日上午,我听了一节八年级思想品德课《做个聪明的消费者》,听了之后我受益匪浅,觉得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下面我着重谈谈对这节课的看法。 一......